浅谈教学改革实践

2024-09-24

浅谈教学改革实践(共10篇)

浅谈教学改革实践 篇1

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浅谈

针对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培养目标定位,尝试构建具有学科特征的`实践教学内容模块,确立以综合实践能力为课程目标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张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并形成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作 者:王玲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400044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3)分类号:G642.3关键词:会计 实践教学 教学内容体系

浅谈教学改革实践 篇2

一、怎样学好琵琶

要学好琵琶, 首先要热爱琵琶, 这样, 才能在学习琵琶时有一股主动力与追求欲, 也会想尽办法找时间练琴。但是我在教学生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喜欢琵琶, 他们大多是在家长的强迫下或是不得已的情况下开始学琵琶的, 尤其是我校成为教改试点单位以来, 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选一种乐器, 很多学生不得已选择了琵琶, 他们并不热爱琵琶, 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练琴的时候就不用说了, 在教学的时候更是老师累, 学生也累。

二是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与艺术修养, 没有文化与音乐修养, 对如何去理解与表达乐曲的内涵, 必将无能为力, 于是在演奏的不伦不类, 或是只把音乐死板的弹出而已, 使听的人感觉不到乐曲之内容已及应有的感染力。这也是我在长期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艺术类招生文化课门槛低, 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才选择学习音乐, 弹奏乐曲时就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指导学生练琴

要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练习方法。学好琵琶要经历一条勤奋练习的漫长的路程, 不仅需要刻苦用功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达到目的, 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强化培养学习的能动意识, 主动用脑思考、有理解的配合教师授课、有兴趣的接受教师的正确指导才能取得有效的练习效果, 否则无论多么勤奋, 也是无效劳动, 甚至适得其反。

1、要培养学生用脑练习的习惯。

琵琶的技巧性很强, 在有限的时间里, 怎样提高练习的质量和效率是很重要的。钢琴大师李斯特曾说“思考十次才弹一次”, 可是一般学生常常是弹十几次也不会思考一次。所以, 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用脑练习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一开始学习时, 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 每天多练几次, 但每次练习时, 要注意力集中, 要多用脑子去思考。

2、要用“耳朵”指导练习。

我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往往容易偏重技巧的练习, 在弹奏时只管动手, 从来不会用耳朵听声音, 久而久之会造成听觉的麻木和迟钝, 分辨不出音质的好坏, 所以我在上课时经常给学生做示范, 和学生一起弹奏, 让学生用耳朵去判断声音的好坏。

3、教给学生练习的步骤。

在练习一首新乐曲及练习曲时, 要从慢练起, 把快速中不易察觉的细微动作做充分, 使弹奏更加到位。我在教学中发现, 不少学生不喜欢慢练, 他们总是一遍一遍从头到尾的弹奏, 结果乐曲中较快、较难的地方总是弹不好, 我就让学生把乐曲中不易弹奏的地方单独摘出来由慢到快地练习, 然后再放在乐曲中, 这样一来, 学生在弹奏乐曲时因为没有技巧的障碍, 可以感到很轻松。

三、关于琵琶教学法

二十世纪, 关于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国外, 先后出现了《奥尔夫教学法》 (德国) 、《柯达伊教学法》 (匈牙利) 、《达尔克斯节奏教学法》 (瑞士) 、《卡巴列夫斯基教学法》 (前苏联) 、《铃木教学法》 (日本)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美国) , 以及派生出许多“钢琴教学法”“小提琴教学法”等等, 无疑, 对这些教学法的借鉴和推广, 只会对中国乐器的教学带来益处。但是, 建国以来, 虽然我们已经成功地培养了一大批琵琶演奏人才, 但对其教学过程和教学经验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研究, 有关琵琶的教学法的出版更是几乎很少见, 大多倾向于技术、技巧的弹奏方法, 而对教学法的研究太少, 甚至不知道什么叫教学法, 许多人是按照老师怎么教我, 我就怎么教学生的习惯沿袭自己老师的模式, 一脉相承, 代代相传。显然, 这种教学法已难以适应现今的教学形势, 我在工作的一开始, 也是如此教学, 慢慢我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并不适应每一个人, 比如弹跳时是应该先动手指还是手指和手臂相结合等等问题, 我想还是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而定, 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我, 我就怎么教学生, 特别是我校成为教改试点后, 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 除了以前的“一对一”的教学, 还有“一对多个学生”, 我经常碰到不同程度的教学对象, 常常面对一些起点很低的教学对象去制定很高的培养目标, 在缺乏教育手段的条件下, 给教师和学生造成极大地难度, 所以怎样更合理的教学, 制定教学大纲等等, 我想都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地方高校招生现状及解决对策

目前,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习琵琶的学生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是高中学习成绩不好, 为考上大学突击学习琵琶, 这类学生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练习, 属于拔苗助长的类型, 这样的学习势必会带来很多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近几年来高校招生声乐的学生偏多, 大多数学生都是进校后改为琵琶专业, 在进行“一对多个”学生授课时, 既要按正常的教学计划进行, 又不影响有基础的学生的正常进度, 保证琵琶的教学质量, 存在着诸多困难。面对这些问题, 我认为:

1、要明确教学目标, 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要具体化, 我校是一所师范类学校, 不是培养专业琵琶演奏家的, 而是为中小学培养教师的, 所以我认为学生所学的知识具备一名琵琶演奏者的程度就可以, 而且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今后在离开老师指导的情况下知道从什么角度继续学习, 以后怎样更好的去教学, 这才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计划影响教学质量。在教学中,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内容, 把握循序渐进的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要因人而异。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要勇于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集体课与小课相结合。集体课的辐射面广, 节省教师资源, 能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 避免了我在讲课时出现重复授课。但难以解决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 这就需要在共性问题解决后给个别学生开小灶, 解决个性问题。

第二、以强帮弱。我在集体课教学中采取以强帮弱的方法, 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 还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般情况下, 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 我会挑选出一些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快的学生, 他们学习新知识特别快, 我会先检查这部分同学的弹奏情况, 在确认他们弹奏无误后, 让其配合我辅导其他学生。

第三、尖子生培养。在集体课上完一个学年后, 我会挑选一些热爱琵琶且天赋好的一部分学生, 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 也就是进行一对一的小课, 对他们进行更专业的训练。

第四、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在集体授课的同时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可以经常在一起讨论交流学习心得。除此之外, 我还组织学生在一起练习,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学习得积极性, 互相竞争, 取长补短。

以上这些是本人在教学中产生的一些感想和自己的一些拙见。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把他们培养成才,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我清楚的意识到, 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要做好是很困难的, 但我相信只要付出真心和努力, 就一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奉山.《琵琶教学基本原则》.华龄出版社.

[2]琵琶教学法研究.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浅谈合唱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3

【关键词】高中 合唱教学 改革与实践

合唱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而在音乐教育的众多教学活动中,合唱最能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在高中的音乐教育中,可以广泛地发展合唱教学,通过合唱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合唱还可以创造集体荣誉感,使学生们积极性不断提升。

一、高中合唱课的发展现状

(一)合唱的课程标准和要求现状

高中学校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就要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方面,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为主;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态度方面,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和乐观态度为主。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就要求以达到上述目标为准。但目前的高中合唱课程现状在课程标准方面仍不明确,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高中主要以音乐鉴赏为主。

(二)合唱课程的授课模式及教学方法现状

在高中学生音乐教学中,其艺术欣赏教学主要是以围绕欣赏的内容而开展的,合唱的教学多以综合课中的体验为主,而且综合课教学只是一小部分,加之合唱课程的教学时间比较短,课时也不多,使得学生对合唱的艺术形式了解过于片面。因此,要从根本上提升美育教育的效果,改变原有的不合理授课方式。

(三)合唱教学的教学观念现状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一些家长、老师对于音乐课价值的理解比较片面,导致学生对基础音乐课程的位置没有正视,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让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开展有困难。合唱教学比歌唱教学更难的是音准节奏的更准确性以及同学老师间的合作性,所以想要完成合格的合唱作品必须每个同学愿意配合与投入,这个就需要音乐老师做更多的功课——也就是我提到的课堂改革,来完成这个教学过程。

二、我的课堂我改革

在近几年的中小学音乐赛事中,合唱比赛占据了百分之九十的席地,说明从区到市教育局对合唱教学的重视。再就现况而言,高中学生时间紧张,课务繁重,能排练合唱的时间也不多,所以将合唱融入教学,开展合唱教学非常有必要。

(一)首先,调整课程内容顺序,强调合作意识

提到“合作”我不得不说,现在的学生主要以90后00后为主,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都是众星捧月的公主少爷。他们已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而缺乏了群体之间的团队合作性精神。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教好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导孩子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合唱教学,刚好能借用合唱得形式教会学生们“团结”“合作”“互让”。课堂中,我把他们分为四人小组,互帮互助,唱的准的同学对另外的同学多加辅导,效果非常好,有针对性,有专一性,学生间进步也比群体教学更快。而后我再按小组检查,更准确了解到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对教学过程及方式作出调整。当学生们齐心协力完成一个声部或者一个完整的合唱作品时,我发现他们比我还快乐,更多地陶醉在自己完成的作品给予的“美”中。这样的教学让他们对合唱有了新认识和进一步的了解,感受到合唱的美好,感受到同学间合作的力量,他们就更愿意携手并肩一起去完成更多的合唱作品。

(二)其次,歌唱方法训练可与通俗音乐、歌星结合,激发学生求知欲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平日都喜欢听歌、唱歌,也有追逐的歌星。传统的合唱教法对于学生来说过于枯燥,偏向专业化,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兴趣。我的课堂里,都会以学生喜欢的当红歌星为例子,剖析他们的演唱特点,灌输正确的歌唱技巧。比如讲到最近当红的歌星邓紫棋时,学生兴趣浓厚,因邓紫棋的高音浑厚稳定震撼,很多同学都喜欢她的歌,在课堂中同学们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演唱一些歌曲时遇到的种种困难。这时候我再灌输正确的歌唱方法时,同学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在做歌唱训练时,同学们也都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三)再次,合唱内容选择是关键

高中课本的合唱曲目选择中,艺术歌曲居多,对于我校学生而言太过于专业化。有些曲目,对于学生来说,完成难度较大,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调整和补充一些合唱曲目进行训练。

对于课本中的艺术歌曲,我保留经典而完成难度不太大的歌曲,比如《桑塔露琪亚》《摇篮曲》等。对于一些声部繁多的作品我也进行简化和改谱,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合唱作品。

(四)高中的合唱教学形式要转变,增加新形式

在各大全国具有权威的歌唱性比赛中,合唱比赛也占有一席之地。而今的合唱表演里,我们不仅仅感受到了合唱中所体现的听觉美,视觉上也是美不胜收。队形的编排声音形式的处理让我们知道合唱也再蜕变,也在改革。既然合唱形式在改革,我们的合唱教学能不做改革吗?

在高中阶段,传统的合唱教学形式编排过于单一,在这种形式下,学生们都是目视前方,在合唱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的情感表达,使得整个过程不具备感染力。所以在课堂中,我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他们策划出合唱队形的变化以及简单的形式变化再加以指导,用这样的新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对现代合唱的积极性。这样的新教学模式下的合唱会让学生有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和眼神的交流,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自由地表现自己,使得作品更具魅力。

结语

在高中阶段,合唱教学工作一直是学校关注的学科,这也说明学校对学生的情操的重视。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需要学习一些陶冶情操的课程,而合唱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之间多一些沟通与合作。为了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合唱氛围中学习,教师有责任做好高中合唱教学的工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和对艺术的欣赏。

【参考文献】

[1]陈梅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合唱教学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2).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浅谈 篇4

【内容摘要】

在综合实践课实施的过程中,有些课开展得非常活跃顺利,有些课开展得像是推磨一般。我们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研究他们的所思所想,才有可能上好综合实践课。选择感兴趣的课题—激活课堂第一剂;提升教师的指导力度—激活课堂催化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活课堂润滑剂。【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育 过程 教师 学生 孩子们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它以学生的实践和经验为基础,提倡亲历亲为,强调通过经历来获得体验,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社会责任等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综合实践课实施的过程中,有些课开展得非常活跃顺利,有些课开展得像是推磨一般。我们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研究他们的所思所想,才有可能上好综合实践课。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选择感兴趣的课题—激活课堂第一剂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有些教师看学生选择的课题往往会觉得幼稚可笑,但我们不要轻易加以否定,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那么应该怎样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呢?

1.在与学生交谈中了解学习需求

心理学家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涉及心理活动的问题,教育者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如果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发展水平及特点,它就有可能被学生接受,并成为自己的东西,从而促进发展;否则就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比如我们在综合实践课题选择上,有时会觉得一个课题很好,但实施起来却很难,我认为在这之前应该先与学生们交谈,收集他们的所思所想,然后再定活动内容与形式。例如有段时间我发现低到高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看《红猫蓝兔七侠传》一书和电视,为什么呢?课间,我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交谈,原来孩子们对故事中七把剑感兴趣,而且剧中人物性格分明,既像看武打片,又像看动画片,而且歌曲好听。从这个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我看动画片》的研究课题,由于从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这次的研究进展相当顺利,从子课题的选择到课后的调查研究,从小组分工到整理小结,研究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而我只需做好方法的指导,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必要的帮助。一个月过去了,学生的热情非但未减,还呈上升势头,一有空孩子们就围着我向我汇报活动进展,向我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孩子们如此高涨的探究热情源于他们对这一课题的兴趣与喜爱,而促使我发现这一情况也是源于我走近了学生,了解了他们的学习需求,打开了他们心灵的窗户。例如每学期我都会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在不同的年级里收集新课题,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最想参加的实践活动是什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记得我在四年级的一个班上,一下子就记录了几十个课题,如:“人的性格”、“谁在乱扔垃圾”、“了解黄鹤楼”、“光谷的变化”„„

2.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我们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具有生命力的资源,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自我、对自然、对社会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的生活看似简单,但是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秘密与特点。

比如,孩子中有很多“小胖墩”,究其原因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满城尽是‘小胖墩’”的主题研究活动开始了,学生从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自主进行研究,首先随机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问题;再在一些比较胖的学生中开展调查,发现他们除了遗传因素以外,很大原因与不良饮食习惯及缺乏运动有关。再如每天上下班的时候我都发现很多学生围着校周边的小商店,看的买的都有,于是调查“校门口小商店”的活动展开了,并且还派生了一个子课题“零用钱该怎样花”。

所以,在选择课题时,教师要学会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儿童的世界,尊重儿童幼稚的想法,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3.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中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将变得枯燥乏味难以维持下去。反之,如果选择了合适的课题内容,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空前高涨,综合实践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有一段时间,由于少儿频道《火力少年王》的播出,玩悠悠球的游戏风靡了我们的校园。课间,经常可以看到同学们在比赛,看谁的悠悠球玩得定时长,花样多„„看到那么多的同学对悠悠球感兴趣,我想把研究悠悠球作为综合实践的课题,同学们一定会喜欢的,于是我的“快乐悠悠球”一课诞生了。通过活动,学生们了解了悠悠球的历史和科学原理等,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思考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能“玩”出智慧,“玩”出健康,“玩”出友谊,“玩”出创造,“玩”得安全,“玩”得合理。总之,综合实践课老师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尤其是在学生的爱好与兴趣中去发现。

二、提升教师的指导力度—激活课堂催化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

指导任务贯穿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包括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路名探寻”活动中,同学们在网上查询聊城的路名历史资料时,先要教给她们如何在网上“搜索”,而当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资料和信息无从入手时,要教他们如何从以人名命名的路名、以历史命名的路名、以传说命名的路名、以数字命名的路名等几个方面将资料分类保存。到图书馆要教给他们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的方法,并要指导他们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类整理。此外,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应该是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使每个环节或活动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活课堂润滑剂

师生关系是由师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因素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动力源泉。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这一点在新课程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如何蹲下身来,与学生平等相处促进学校和谐呢?

1.赞赏学生的聪明才智

积极的鼓励是对学生成绩和态度肯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荣誉感等。每个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一句“你很善于观察!”“你想的办法很巧妙!”“你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不仅可以拉近师生 4

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点燃独到的创造火花。

2.协调心中的“称”,公平对待,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教师要关心爱护和平等对待每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承认差异,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抱以积极的、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这正如我们经常说的和做的“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并发现学生的潜能”。其次,正确对待差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教师要经常反省自己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一方面,对“好”学生不护短,尽量公开、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另一方面,适当关注困难生,做到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真心实意帮助扶持困难生,但这些又要做到滴水不漏,顺理成章,以免“廉价的表扬和帮助”伤了学生的自尊。当教师流露出来的是真情实感时,势必会换来学生充分的自信和更大的感情回报,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小学毛笔字教学实践浅谈 篇5

【摘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毛笔书法占据了重要地位,但?S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以毛笔进行书写记录的人数快速下降。文章针对当前小学毛笔字教学实践,从小学毛笔字教学的态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毛笔字教学;教学实践;策略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重大,其中的毛笔书法更属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2013年,教育部颁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这是一个有力延续中华文化精髓的纲领性文件。目前,加强毛笔书法教育也引起了普遍关注。笔者针对当前小学毛笔字教学实践阐述个人观点,以盼能为我国小学毛笔字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小学毛笔字教学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行业发展快,其中小学毛笔字教学也得到了较多的支持,小学毛笔字教学的整体态势较为良好,举行“翰墨薪传”书法教师培训,书法进教材,书法进课堂,毛笔字教学得到推广及普及,“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已成为全国中小学师生勤奋书写毛笔字的共识,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小学毛笔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小学毛笔字教学的整体发展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对于小学毛笔字教学的推广,以及实际的教学效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毛笔书法兴趣不足

毛笔字教学的首要内容为认识文房四宝,认识如何选择文房四宝进行毛笔字书写。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的认知,小学生对于此类物品认识度低,甚至根本不知晓、不感兴趣,始终认为毛笔字就是没有硬笔字实用,导致在前期的学习中奠定的基础较弱,后期的毛笔字书写效果也较差。

(二)教师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素之外,教师对于毛笔字教学的影响也很大。当前的小学毛笔字教学还严重缺乏专业师资,教写字的教师往往是语文教师,甚至是学校随意指定的几位教学能力弱的教师,他们写不好毛笔字,不懂得毛笔字教学的侧重点在传承文化、陶冶性情、培养素质、提高汉字书写能力,还是以文化课扩大认知、智慧头脑等为课堂根本,大大影响了毛笔字教学效果。

(三)学校对于毛笔字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在教育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等全国、省市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全国中小学校都在认真推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回归传统、回归经典的毛笔字教学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但由于受到追求升学率及高考机制的影响,毛笔字教学在实际推行中困难重重。例如:学校“为了分数而教学”乃至挤占写字课的现象还真不少;有些学校对毛笔字教学的重视度不够,设立毛笔课程只为应付上级教育部门检查,实际教学中存在设施不足、教职人员缺少的现状,等等。

(四)毛笔字学习被忽视

利用硬笔字进行书写更能体现书写的效率,更加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和测评,几乎天天书写硬笔字。与硬笔字教学相比,毛笔字教学自然存在先天的不足。再加上毛笔字教学短期内难以产生较好的效果,致使许多师生以及家长看不到毛笔书法教育对于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作用,最终对毛笔字的学习持无所谓、轻视的态度,或干脆敬而远之。

三、针对小学毛笔字教学存在问题的改善策略

(一)注重书法进课堂的落实

要走出毛笔字教学困境,真正落实书法进课堂,需做到外因内因一起抓。所谓外因,就是教育部门应深入校区进行定期不定期巡检,帮助学校领导彻底抛弃抓毛笔字教学中应付差事的侥幸心理,提高校方对毛笔字教学的重视程度。所谓内因,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学校要从领导做起,以实际行动重视毛笔字教学,购买应有文房四宝,改善书法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更多更优的展示平台与表彰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认真写好中国字的热情。

(二)注重学生习字兴趣的培养

学生写好字的关键是对书法感兴趣,教师只有将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学习的思维才最活跃、最有效。在书法教学中,欣赏书法和讲小故事的方法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此外,教师应积极参加“翰墨薪传”书法培训学习,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给学生树立榜样示范。学校可以通过使用《书法练习指导》教材、正常开展午写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毛笔书法投稿和现场比赛等,大大地激发学生争当写字小标兵的热情,以及“写端端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热忱。

(三)注重学生毛笔基础的练习

相对于硬笔字教学,毛笔字教学短期内无法取得较好的书写效果。在毛笔字教学的前期,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毛笔基础的练习,从执笔、坐姿、选帖和基本笔画、简单字体入手进行练习,让学生总是处在“跳一跳摘桃子”的兴奋学习状态中,以此加强学生的毛笔书法基础,持续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提升学生后期毛笔书法的实际效果。

(四)注重良好艺术氛围的营造

现在电教多媒体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它那色彩鲜艳的动态画面、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创造了一个悦目、悦耳、悦心的境界,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进一步产生对祖国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传统书法艺术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完全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使枯燥的书法课变得生动、形象、有趣起来。

(五)适当奖励,提升学生练习积极性

在毛笔字学习的过程中,其基础内容较为枯燥,且重复率高。成长中的小学生其自控能力相对较差,能否认真坚持练习并且取得练习效果,存在较大的疑问。在此种情况下,如单一引导学生进行重复笔画的练习,最终获得的练习效果也较差,而且容易导致小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因此为了能够合理地安排小学生进行毛笔字的练习和实践,教师通过学生练习作业的评测,之后进行适当的奖励激励学生,既能增加小学生对学习训练毛笔字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练习毛笔字的积极性,并且使得学生在获得奖励的过程中,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这样能促进小学生心理成长的完善,最终也能够达到毛笔字学习和实践的效果,使得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总之,书法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是无穷的,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现、挖掘和总结,相信通过对这一方面的深入探讨研究,我们的书法教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 篇6

小学语文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当今,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运用、传递信息的综合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中应激发其创造兴趣,自主学习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在语文课堂上师生在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出“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而教师就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这个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课文的阅读不外就是知道里面所讲意思,存在这种心理现象比比皆是,学语文简直一点味道都没有。那如何促使学生重建学语文的兴趣呢?这可要看教师的本领了——即如何运用教学艺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巧于点拨。从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情景交融的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上能语文教学快地完成。

以下以小学小学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这一篇讲读课文为例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实践《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富有民族情趣的泼水节。本课的最大难点在于周总理生活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距离,他们大部分连周恩来总理是谁都不知道,更难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特殊感情。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为什么使人“难忘”?如何理解 “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这个情感重点?我想首先要走进理解周总理生活的那个年代,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品质,感受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人敬佩、老百姓对他的无限热爱和无比崇敬。所以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借史激“情”

要想让学生对周总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周总理的待人处事等细节入手,使学生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先利用活动课为学生们播放了有关周总理的记录片。在这些影片里,描述周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参加革命后表现的沉着,机智,乐观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后总理奔走于大江南北到他叱诧于国际外交风云中,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争取外交独立做出的贡献。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总理赫然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观看记录片的同时,在情感上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感互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他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了。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更是崇拜。以至于许多孩子把“这是老师说的”常常挂在嘴边。这又为我们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课堂上,老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动的。在众多领导人当中,我本人非常敬佩周总理,我常常在观看总理的影片时激动无比,我常常为我们有一位这样的好总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课前,我满怀激情地把我的这种感受和学生一起交流。我说:“总理的好是我们无法用文字去表达的。假如用老师的二十年时间换回总理的一年时间,我非常乐意。”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一群二年级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我意想不到的。很明显,学生在通过之前观看的有关总理的记录片,他们知道老师对总理的敬佩程度。学生完全和他们的老师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老师对总理的爱戴,尊敬成功地转移到学生的身上。

三、读文悟“情”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总理和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这是文章的中心。通过各种渠道的感情激发,以“情感的熏陶”取代“乏味的讲解”,能使学生跨越时间的隔阂,了解周总理的伟大,对学生突破课文各个难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浅谈C语言教学实践 篇7

关键字是C语言的基本单位, 就像人类语言的词语, 单词, 建筑物的砖瓦一样, 不论多么庞大的程序, 都是由这些基本单位组成的, 这些基本结构虽然数量不少, 但是不需要刚刚接触的时候就全都记住, 只要循序渐进, 慢慢的运用, 便可掌握, 根本不需要学生刻意去记忆, 所以难度并不大。而且好多关键字的意义都差不多, 只不过类型不同罢了。

二、数据类型

1. 基本数据类型:

int是声明整型变量或函数的关键字, long, float, short, char等关键字意义跟int差不多, 都是声明语句, 只不过long是声明长整型, short是声明短整型, float是声明浮点型, char是声明字符型。它们的作用是定义变量的数据类型。

2. 复杂数据类型:

struct是结构体声明关键字, 是一种复杂类型的数据类型, 是一种很多基本数据类型的集合, 它里面包含了很多基本的数据类型。比如一个结构体里面, 可以包含有整形, 浮点型, 长整型, 字符型等各种基本数据类型, 结构体的生成并不是固定的, 而是随时随地在内存中生成, 只要有结构体的地址, 就可以应用结构体参与运算, 所以结构体一般都是配合指针使用, 需要的时候生成, 存储数据, 依靠指针保存的地址运用结构体运算, 当运算完成后, 可以按照指针的地址, 释放掉结构体占用的内存, 这个结构体就消失了, 使得内存能够循环利用, 节省系统资源。

3. 数组:

数组是一种有序数据的集合, 它能够定义一个存放变量的数据集合, 存放很多同类型的数据, 减少定义同类变量的数量, 而且在数组中的数据能够一目了然它存放数据的类型, 增加程序的可读性, 使程序可以更简练, 它既可以保存基本数据类型的整形变量、浮点型变量、字符型变量等。也可以保存复杂型的数据, 即保存结构体的数组。

三、程序结构

1. 顺序结构:

最简单的程序结构, 是C语言教育实践的开端, 这种结构, 一般只有定义变量, 输入函数, 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一般不涉及逻辑判断运算。程序的主函数流程从定义变量开始, 把数据通过输入函数赋值给变量, 然后变量经过一些简单的算数运算, 得出结果赋值给变量, 然后通过输出函数将变量的数值输出出来。

2. 选择结构:

选择结构是一种逻辑运算, 判定程序语句是否符合条件, 如果条件为真, 那么就执行, 如果条件为假, 那么就跳过。以此来控制程序的运行方向。常用的语句是, if () 语句1else语句2。如果if括号中的表达式判定的结果是1的话, 即为真, 那么就执行语句1, 如果if括号中的表达式判定结果是0, 即为假, 那么就执行语句2。这是最简单的选择结构, 如果需要判定的分支比较多, 还可以嵌套使用if () ;else, 达到多重判定的目的, 但是这种嵌套的多重判定有他的局限性, 就是只能上下级之间多重判定, 做不到同级之间的多重判定。那么就需要另外的语句来实现平级之间选择结构, switch就是这样的一个语句。它的格式是switch (变量x) {case‘变量1’语句1;····case‘变量n’语句n;default;语句;}, 当变量x等于变量1到变量n的时候, 就执行相应case后的语句。如果没有变量等于变量x, 那么就执行default后的语句。

3. 循环控制结构:

循环控制结构也是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之一, 最常用的循环控制语句有while和for两种。

在While (循环变量表达式) {语句1;···语句n;循环变量+1}结构中, 当循环变量表达式为真的时候, 那么就反复执行while中的语句, 直到while中的表达式为假的时候, 才跳出循环。

For语句的结构为For (表达式1 (循环变量赋初值) ;表达式2 (循环条件) ;表达式3 (循环变量增值) ) {语句1;····语句n;}, for语句是循序控制中最实用的, 它能在循环次数确定时用, 也能在循环次数不确定, 只有循环条件时用。

循环控制结构和顺序结构、选择结构作为各种复杂程序的基本构造单元。程序结构虽然就这么三种, 但是所有的复杂程序都是由这些基本的结构来完成的, 循环控制结构和顺序结构、选择结构作为各种复杂程序的基本构造单元。顺序结构决定程序整体流程, 选择结构决定程序的运行方向, 而循环结构通过循环判定条件达到程序的运算结果符合要求。而且三种控制结构都可以互相嵌套, 灵活运用。

四、函数

C语言各种函数中最常用的就是输入输出函数了, 输入输出函数是程序设计中人机互动的关键, 最基本的输入函数是scanf () 和输入函数printf () , scanf () 的作用是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printf () 的作用是把程序的运算结果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它们的作用只是输入和输出, 对程序的运行没有任何的影响, 也就是说, 如果没有输入输出函数, 程序也能正常运行, 只不过没有输入函数, 程序只能在编程的时候输入数据。当需要这个程序运算别的数据时, 需要改动程序, 非常麻烦, 如加入输入函数的时候, 可以通过输入函数输入不两只数据进行运算, 做到灵活控制程序的运行。而输出函数是把程序运算的结果输出出来, 程序中如没有这个函数, 运算的结果只能靠程序员, 观察内存得出, 不能给别人直观的效果。所以说, 输入输出函数, 虽然不参与程序的运行, 但是却是程序的关键部分, 是人与计算机互动的桥梁。

五、结束语

C语言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很多, 但是最基本的要求, 就是数据类型, 控制结构和函数, 只要学生将这些最基本的都熟练掌握了, 那么其余延伸的部分也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应用了。掌握这些基础内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上机实践, 仔细体会C语言各种结构的作用, 当熟练后, 就可以任意组合, 达到能独立编写程序的目的。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 用人单位对能实际操作的编程人员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C语言是一门理论和实际操作兼顾的高级编程语言, 能很好的兼顾教学和实践, 是一门非常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编程语言。

关键词:C语言,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 (第二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霍顿.C语言入门经典 (第4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雷萌、赵亚妮.C语言疑惑经验谈[J].软件导刊, 2011 (03) .

浅谈创新写作教学实践 篇8

一、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的联系起来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与基础,写作教学的过程是不能与阅读教学分离开来的,一定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现代中学生,大部分存在阅读量太小,文学与文化积淀不深的问题。每逢写作课时,总觉得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老师催的紧了,就万般无奈的从其他作文书上或者报刊杂志上东凑一段、西拼几行的交上作业应付了事,面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一种方式,那就是让学生在课下寻找自己认为的美文,并从不同角度人手,鉴赏评析,写出鉴赏评析的文字,可从文章的体制、主旨、写作特点、语言风格等方面谈起,也可写自己读后的感受,不一而足。

二、鼓励学生个性化写作

《新课标》在写作教学中提倡个性化写作,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教学大纲》也指出:“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为了适应《新课标》及《大纲》对写作教学确立的新理念,我加强了对学生的课外作文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创作的激情,每周一次的课外作文训练,从他们的作文中寻求新的闪光点,在作文课上,找出优秀篇目,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以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因为是自由创作,也是真情实感的表达,所以在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在这里,写作不是强加给学生的一项硬要完成的枯燥而乏味的任务,而是他们构建美好生活,寻求和书写对生命感悟和思考的过程。

三、采取新的作文评改模式

叶圣陶先生历来反对那种“学生写、老师改”,而且还要“精批细改”的做法,主张让学生“多写,自改”。他说过,写作是一项技能,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学生一定要“多写,越写越熟,熟极了才能随心所欲。多写,还要多改。文章不好,原因之一就是自己不改或者少改。”

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自改作文,记录作文所得与所失,再让学生们互改作文,吸收其他同学作文的优点和长处,防范他们在作文中所犯的错误,通过自改与互改,让学生们展示作文中的得意之笔,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我。

其次,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也采取了新的机制,在多鼓励少批评的大前提下,教师从不同角度找出文章的优点,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他们能从自己的每篇作文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写作的自信与兴趣。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作文的缺点,并一起确定修改方案,大到整体思路,小到个别词句,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 篇9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

关键词: 阅读;实践化;研究

论文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是以新课程理论为支撑,以改变从课文内容到内容的问答式阅读教学现状为突破口,凸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体现学科教学的人文性。笔者以听、说、读、写为手段,字、词、句、段、篇为内容,进行阅读教学课堂实践研究,收到了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一、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符合教育教学原理,又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具有丰厚的理论底蕴。

(1)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母语课程。语文教学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实践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因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2)认知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认知学习与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信息在头脑中的表现与记载方式,有动作表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证三种形式,它们互相作用,顺序发展,但彼此不能替代。

(3)教育专家的精辟论述。语文课以听说读写为主要方法,字词句段篇为主要内容。正如教育家张志公所说:“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有发展思维能力,有陶冶思想情操,有七零八碎的各种常识……这里就有一个处理好特定任务和连带功效的关系问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好。”

二、研究对策

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笔者主要的研究策略是: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多说――练就语文技能;多读――培养语文能力;多写――加强语文应用。

(1)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听”是语言活动最基础的环节,叶圣陶老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在实际生活里,说和听的`需要越来越广大了,新课程理念对说和听越来越强调了,而语文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听的环节却越来越少了,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笔者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培养听话习惯;边听边思,掌握听话方法;听说结合,提高听说能力①耐心倾听,培养习惯。一个人的听觉器官是与生俱来的,而听说的态度、方法和习惯是后天培养的,听的能力其实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能力。在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学会倾听”,在每一学段的目标中都有“听”的具体目标。在听话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时暗暗地提醒听话走神的学生。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往往没等同学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把双手举得高高的要做补充说明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往往一边自己专注地听同学把话讲完,一边暗示其他同学耐心倾听完同学的发言,再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从学会倾听他人说话开始。

②边听边思,掌握方法。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听话方法。要实现听人说话达到了解主要内容,抓住要点复述或转述的目标,必须学会边听边思,掌握听话的基本方法。一方面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时要边听边思:即一边专注地倾听同学的发言,一边思考:他的发言主要讲什么?说话的依据是什么?值得你学习和欣赏的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你的感受如何?有何不同的意见?一方面根据课文内容适时增加听话的内容,提高学生听话的能力。(2)多说――练就语文技能。说话是一种技能,凡属技能,都必须及早训练,尽快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要从小培养、并有严格要求。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任务。

①说课文内容,培养概括能力。阅读让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说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中学生说话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说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在其中,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特别是对于语言文字浅显易懂,但篇幅比较长的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说说故事的梗概。

②说感受体验,提高理解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了体现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多元”而“独特”,让学生多说说体验感受。另外,课文中关于孙悟空这样的神话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刘备、廉颇、蔺相如等历史人物,借助课文内容说说各自不同的体会,从而学会正确地评价人物。

(3)多读――培养语文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这样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品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读,其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①自读课文,吸收语言材料。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自读课文是一种常用的阅读形式。一方面让学生自读课文,直接与课文对话,由外而内地吸收语言材料;一方面通过学生自读反馈交流,既能培养学生自读时认真仔细,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自我习得,自主吸收的要比灌输式的接受强得多。另一方面自读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需要,自读的速度能自己调控,自读的内容可以自己把握,自读的方法可以自己选择,并且根据自读反馈交流的情况,教师便于调控教学目标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的点拨和引导,避免教师把学生能自读自悟的内容还是按部就班地教,对学生难以读懂的地方忽略不导②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材料。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读一本书是这样,读一课书也是这样,一篇文章往往有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绝妙之处和点睛之笔。如《匆匆》这篇课文,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叹息和无奈,通过反复朗读、精读品味,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三、研究结论与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既符合教育教学原则、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更适合农村小学的新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经过实践研究,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较快,习作300字以下的学生少了,40分钟内完成400字以上作文的学生多了;独立阅读正确率高的学生多了。笔者认为在实践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课文内容和生成资源、营造课堂氛围和不刻意追求完整、自读自悟和点拨引领……的确,阅读是吸收与表达相统一的过程,即把作者的书面语言内化为读者的内部语言,又将读者的阅读感受外化为口头或书面语言,并且将精神营养转化为精神需要和物质能量。阅读教学要完成吸收与表达、认知与实践、意化和物化的多重转化过程。

浅谈教学改革实践 篇10

[论文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是一门急需适应旅游业发展的学科,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行业就业率低的现象十分突出,而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造成学生就业能力差,出现供需错位的根源。本文在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建议。

我国旅游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培养体系。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和变化,针对旅游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改革创新,以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人才的培养在质量和数量仍很难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仍以学术研究型教学模式为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相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课程体系仍然是“学位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三段式,教学计划缺乏实践性内容或实践环节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高校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是造成学生就业能力差的主要根源,也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处境十分尴尬。主要表现为旅游专业本科学生在旅游行业的认可度不令人乐观,不少学生毕业后选择其他行业就业,造成在旅游行业的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势在必行。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仍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出发点考虑课程开发,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教学方法占有相当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技能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以课堂为中心,忽视学校与的对口链接,封闭程度高。(2)注重理论教育和系统的学习,忽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忽视专业技能的培养。(3)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太少,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4)以考导学,进行应试教育,灵活运用的较少,体现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较少,考评方法上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较多,考试形式单一。

2.教师学历层次提高,但“双师型”师资缺乏

双师型教师主要指不仅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水平、扎实的科研功底,还要具有相关旅游行业实践经验,掌握实践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一部分是从相关专业转过来的,一部分是从高校到高校的研究型人才,其中大部分为硕士、博士,高学历者较多,但大多重研究而轻实践,很少能做到理论与实践兼备,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是一种以职业导向为主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适合旅游产业需要的中级管理人才和基层管理骨干,而现有师资状况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旅游教育的开展。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高等旅游院校多数还没能够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适合学生实践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基地虽然在很多高等旅游院校中设立,但由于缺少足够的重视或资金短缺等原因,导致实验室建设滞后,设施设备短缺、老化或不足,无法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学生在这样的实训下,很难适应很快未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4.对职业、职业习惯的培养不够,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旅游业从业人员除要具有主动的服务意识、良好的修养,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娴熟的服务技能外,还要具备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应对挫折及压力的能力。但在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这方面的内容较少,在本科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重专业知识学习,轻思想道德教育,造成许多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纪律观念不强的不良习惯,很难适应及满足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制度化管理的需要。

二、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1.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职业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建立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是做好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1)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目前,高校的教学方式普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教师也感到疲惫不堪。如果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PPT、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方式,组织学生现场演练,针对专题进行短时段PPT讲解,模拟实训竞赛等教学手段相结合,不但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气氛qxsgjj244.com/klkylc/ 中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组织、参与、表达等能力。

(2)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旅游教育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必须提高从教人员的资格标准,既以提高学历层次和优化职称结构为重点,又着力于具有行业实践经验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拓宽师资来源,从旅游企业聘请专业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或授课;②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具有旅游企业的实践或任职经历、实践经验丰富;③加强教师科研的地方应用性,提高教师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能力;④定期对教师进行旅游业务能力培训,做到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实践水平。

(3)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估机制

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估机制是做好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现行的评估机制主要针对理论教学而设,以定性评价为主,很少依赖量化的指标,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强。因此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应着重突出实际操作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有步骤,按等级的制定量化考核标准,要运用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等方法,对学生课堂实验、教学实习、操作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估机制,通过学生实习报告的评价、实践能力的考核、不定期的、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在实习的工作态度、实践效果、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横向考核与纵向评价,使学生真正掌握实践技能,充分体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教学特色。

2.构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校内实训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是开展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训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作为旅游院校可以适当引进合作企业,完善实验实训条件,突出校内实训基地的教育教学实训功能、社会培训功能、职业资格鉴定功能、专业技能比赛功能和科研创新功能,打造仿真教学环境,建立理念先进、构思新颖、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实训基地。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旅游院校不仅应建立专业实训实验基地,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训实验室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学习,还应通过协作关系,与校外的企业和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配合企业搞一些技术培训、管理策划、开发规划等工作;校外企业还可以接纳学生进行实习,同时为教师挂职锻炼、了解有关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供有利条件。

上一篇:仓库出租协议下一篇:英语作文写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