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与实践(共12篇)
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1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如原料的理化特性、成分分析、饲料配方设计筛选与加工、饲喂技术等,其紧密围绕动物生产、直接为养殖业和饲料行业服务,即提供饲料工业核心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饲料品质管理、检验化验、配方设计、生产管理等,对毕业后从事饲料行业的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起直接支撑作用,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扩宽择业面打下基础[1,2,3,4,5,6]。因此,本课程将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实践性教学进行改革,以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目标,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
1 教学现状
目前总体上来说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实训教学存在三大问题:教学课时少、课堂缺乏能动性、考核缺乏科学性。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总计44学时,教学存在学时少的现实问题,再加之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实验教师准备,授课教师讲述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实验中注意问题等,之后学生参与完成实验实训,最后写出实验报告。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都是按部就班,使得大多数学生上课无兴趣,没有熟练掌握基本操作,失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实训课的考核上,依旧沿用理论教学上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依据实验报告来评定成绩,该种以实训报告的成绩作为考核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对实训过程不重视,最后导致出现抄袭现象,实验课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就不能体现。
因此需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需要一套合理的考核方式,并需让学生了解到该行业的前沿动态,接触到先进的、实用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获得更多的实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 改革思路
2.1 针对饲料行业和养殖业对人才的需求,推行“教—学—做”的模式
在饲料行业中,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是饲料化验员、质检员必备的一项职业技能,更是饲料工业生产中保证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在畜禽养殖业中,饲料的科学配合是提高动物生产效率的有力保障。在整个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需紧紧围绕生产一线的需求,基本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因此,实验实训应达到培养学生运用动物营养及分析化学等相关知识对饲料常规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不同畜种、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与饲料原料营养特点设计出科学的饲料配方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学生参加项目实施的教学模式
以校企合作为契机,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并让学生参与到相关科研活动中,担任科研助手工作。分院教师与四川中牧饲料公司合作开发新产品,让一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就是一个良好的案例。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既能获得专业技能,又能体验企业一线生产工作活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从事生产活动打下基础。
2.3 以学院“学生科技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学生科技活动是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分院一年一度的常规活动,是为学生搭建的一个长期的科研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立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状况自行选择课题。提交项目申报表后,组建自己的团队开始进行研究,成果经院专家组评审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项目给予表彰奖励,对于有更好应用前景的项目将给予资助鼓励其继续进行深入研究。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自我动手、查阅文献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3 改革项目
3.1 实训项目改革
对四川省及周边地区饲料行业及养殖业的广泛调查和研究发现,不同企业迫切需要饲料加工、饲料检验化验、饲料配合与饲料营销等方面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满足社会对该方面人才的需求,编制新的教学计划,实训或实习项目来源于该计划,具体见表1。
3.2 实训教学改革
3.2.1“教—学—做”融合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做”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先讲述,然后让学生做,学生刚开始记得比较牢靠,但是到后面的实验程序时,很可能忘记一些重要步骤或是注意事项。因此,可以利用生产现场,教师边讲边做,有错误有遗漏立即纠正,这样让教学更直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做到了“教—学—做”,加强了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2.2 启发讨论教学法。
在实验实践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的互动交流讨论方式,既发挥教师和学生2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2.3 引导式实验教学法。
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教师有针对性地以生产过程为导向设计好实验项目,让学生参与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实施。例如调制饲料生产环节,教师预先给予一定引导,即制定生产计划、准备相关材料和设备、组织生产加工、最后的质量评估等。这样学生需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并形成纸质材料后再进行实验。这样学生既学会了调制饲料的技能,又学会了整个生产计划制定、秸秆与尿素的用量比例、青贮窖消毒等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3.2.4 应用现代新技术教学法。
针对某些在课堂上难以实现的特殊实践项目,采用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收集相关图片、录像及制作PPT,或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等,在实践教学中利用这些资源将生产实际情况展现给学生,达到图文并茂、改变枯燥乏味的效果,让学生有亲临现场的视觉效果,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
3.3 实训考核改革
整个考核应该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通过有效的考核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让教学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此,采用实训表现、实训出勤、实训报告、技能考核、同学互评以及综合素质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实训考核评分细则具体内容见表2。
4 教学效果
《动物营养与饲料》作为教学改革的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教学目标、以上岗工作必须够用的应知应会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做”融合法、启发讨论教学法、引导式实验教学法、应用现代新技术教学法以及新的考核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一是鉴定统考。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从实施“双证制”以来,高级饲料配合工、高级饲料检验化验工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一直比较高,通过率达95%以上。二是企业回馈。据正大、大北龙、隆生、希望、旺达等饲料公司反映,学生进入饲料品质管理、检验化验、配方设计及饲料销售等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并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薛晓霜.《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实训教学考核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15(3):77-80.
[2]薛晓霜,唐冠敏,周振银,等.高职《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14):157-159.
[3]刘瑞玲.《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改革构想与初步实践[J].畜牧兽医杂志,2011,30(6):70-75.
[4]刘小飞,唐晓玲.基于工学结合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分析》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1(6):25-27.
[5]孙德成,魏曼琳,赵智力,等.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践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6):203-204.
[6]陈翠玲,陈晓华,孙志敏.动物营养与饲料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2008(10):26.
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2
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针对通信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阐述了以现代通信原理课程作试点,探索实践教学改革方案,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将计算机仿真融入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有效弥补了以往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对提高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作 者:姜运芳 贺秀玲 李立新 作者单位:防灾科技学院,河北廊坊,065201 刊 名: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 年,卷(期):2009 “”(15) 分类号:G48 关键词:通信技术 实践教学改革 计算机仿真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3
摘 要: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榆林学院动物生产类专业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通过对培养方案修订,加强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建设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开放实验室建设项目,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主持创业创新项目;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修改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强化实践实训技能考核等措施;促进了榆林学院的动物生产类专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动物生产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榆林学院从1986年起创办畜牧兽医类专业,2003年该院的动物科学专业升格为本科,这些年来,本着立足陕西,辐射周边的办学原则,该院为陕西及周边省市输送了大量的畜牧兽医人才。
近年来,榆林学院作为“应用型大学建设试点院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改革试点院校”、“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单位”,面向市场需求,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创新尝试。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粗放的、自给自足转变为现代化、集约化和商品化[1,2],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生产需要,培养合格的动物生产类专业人才,该院动物科学专业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该院实际,对动物生产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改革与创新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3,4],榆林学院围绕社会和企业对动物生产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自2009年起,学校联合企事业单位人员针对动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先后进行了3次修订。培养方案及大纲的修订主要是围绕着突出实践技能的培養,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展开。
①毕业论文、生产实习及毕业生产实习改革。毕业论文的改革主要是毕业论文选题的改革,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在强制地要求学生一定要做科研性选题,也要求学生在毕业的选题中注重联系生产实际,鼓励学生围绕生产实践做调查研究,形成对生产实践的调研报告。生产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要求学生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蹲点实习,并将毕业生产实习的学时由6周延长到8周,生产实习利用第三学年的暑假和第四学年的寒假,切实保证生产实习的时间和效果。
②结合模块组织教学,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学院结合畜牧业发展需要,按照畜牧兽医专业发展特点及能力培养要求组织教学,形成6个教学模块,即现代繁育技术、动物营养调控与饲料加工技术、养殖场生产及经营管理能力、疾病防控及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畜产品安全生产能力、科研与技术应用能力等模块,按模块组织教学。每个模块重组后的课程既有机联系,又突出了专业能力要求,从而保证了学科知识能力结构的完整性,突出和加强了重点教学内容的教授,实现了学生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的目标。
③面向市场需求,根据学生兴趣,设立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技能培养模块。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动物生产实践技能掌握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强能更快地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要求,近年来,企事业单位更多的需求一些动物生产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我们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制定了专业能力培养模块,设立了动物营养方向和动物疾病控制方向2个方向课程。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不分方向课,在第三学年,由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分方向授课。
2 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对优化实践教学师资结构、适应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高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有重要意义[5]。
①通过加大投入、激励导向、创新形式和强化措施,有效开展实践培训工作[6]。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实践操作与管理能力,鼓励实践教学人员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培训以及职业技能认证考试,以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②开展各种技能竞赛,鼓励实践教学教师亲自参赛或者指导学生参赛。近年来,成功开展了兽医技能大赛、微生物技能大赛、动物剖解技能大赛等多项实践技能大赛,在教师和学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好评。
③建立教师挂职锻炼制度。学校创造条件并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或全脱产的形式到企事业单位实习或挂职锻炼,并进行专业调查研究。定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锻炼,对于拓宽实践教师培养渠道,增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建设开放实验室,实现实验室平台资源共享
动物生产类专业是实践型很强的学科,其实验室教学是农业院校的专业基础,该院在不影响规定的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开展了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尝试。实验室开放面向学生、学校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开放。通过实验室负责教师的申请申报,该院对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饲料检测与分析实验室、动物疫病诊断与检测实验室、动物微生物实验室、羊毛检测与分析实验室、畜产品加工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进行了开放管理,开放实验室由实验室负责人管理,以创新实验项目、科研项目及服务等多种形式对动物科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实施开放。
4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了建立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该院的主导思想是稳固校内实习实训场地,积极拓展基础条件好的校外实习基地。
①从实践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培养方案中的技能培养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实训项目,积极稳步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场,建成了陕北白绒山羊养殖场、小型猪养殖场、家禽孵化场、实验动物饲养场等校内实训基地。在做好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强实验室建设,合理设置,优化校内实验平台,确保学生实验实训技能的培养。
②加大力度,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我们积极联系畜牧兽医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建立了20多个稳定的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践教学不仅可接收学生进行参观学习,还可接收学生完成岗位生产实习实训。在这些基地中,我们又选择10余家基础建设与技术条件较好、生产规模较大、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事业单位进行重点建设(建设学生实习宿舍,建设资料室,建设培训基地),并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挂牌,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书和产教合作协议。
5 改革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强化实验实训技能考核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建立客观全面的考核制度,以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该院在实践教学的考核上,分别针对实验课,实训教学环节,毕业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实验课分别从学生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操作规范性四个方面进行单独考核,实验课学时超过6个学时即单独设课;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如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环节均单独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生产单位顶岗实习,从而确保了实习实训的教学效果;毕业生产实习是学生在生产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阶段,由生產单位和学校共同考核,以生产单位为主组织完成。学院通过不同形式的技能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形成对学生培养质量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总之,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动物生产类专业的人才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榆林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在改革与建设中将不断探索、实践,立足陕西榆林、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力为地方畜牧养殖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继续努力构建适合我院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白文林,尹荣焕,罗光彬.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21):156-158.
[2]孙宝丽,谢青梅,付晓兰,等.动物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家畜生态学报,2014(06):91-93.
[3]刘永祥,樊树民,徐秋良,等.应用型本科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及实施策略[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41-43.
[4]卢广林.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04):45-47.
[5]郑兰祥,王曌玉.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师资培养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3(03):124-126.
[6]汪贤泽.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J].全球教育展望,2009(03):75-80.
基金项目: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改革项目;榆林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1312)。
作者简介:
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4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内容, 其中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够帮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 满足社会实际岗位对该专业学生的要求。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很多院校在开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都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实践岗位要求。由此可见, 开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现象及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1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
现在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开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都缺乏创新性, 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落后教学观念, 实践教学往往都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实验由学生进行观察, 演示性实验条件不足, 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而且由于实验场地、实验器材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时间也有限, 导致一些相对复杂的实验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 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此外, 实践教学的内容也缺乏创新性, 教师在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时往往都是采取教材中的案例, 不能积极探索新的实验项目来开拓学生的视野, 同样不利于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
1.2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目前职业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主要表现在实验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用于实验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 在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时往往都是教师演示, 学生观察,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少, 而教师往往采用实验报告检验学生实践课程学习效果, 学生没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得出来的实验结果自然不能达到深化理论知识的目的, 这就严重降低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养成, 毕业后不能胜任岗位工作, 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
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 加强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目前职业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 需要学校加大力度进行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为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学习提供场地和机会。首先, 学校要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广泛利用社会资源,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在日常实践教学中多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 让学生亲身感受毕业后的工作环境, 进而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其次, 完善校内实训场所和设施的建设, 建立和完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必要的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试剂药品等, 包括细胞培养室、食品理化分析室、食品微生物检验室等, 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基本的实验操作, 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提供保障。同时还要制定必要的实验室管理办法, 完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及实验室管理开放制度和使用规范, 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 为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支持。
2.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等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和广泛应用, 其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在职业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课前引入时就可以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搜集营养与食品卫生相关的热点新闻、图片、视频等, 在课堂上进行放映, 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去。比如在学习脂肪一节中利用反式脂肪酸的相关视频, 帮助学生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危害、来源等, 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提高学习效率。另外,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实践学习任务时, 除了让学生上交实验报告之外, 还可以要求学生将报告制作成PPT进行汇报总结, 既能锻炼学生自主实践探索的能力, 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采用问题教学法深化教学效果
丰富教学方法是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 其中问题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设置课堂提问, 也可以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项目当中去, 根据教学项目为学生设置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在进行糖尿病人食谱编制和营养治疗的原则和要点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在课前设置一系列问题调查表, 让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和讨论学习制作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从而深化学习效果, 还能有效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加强师生互动
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因此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进行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方法, 明确课堂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课堂提问环节, 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 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比如在学习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出现的浮肿型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相关的热点新闻话题“阜阳大头娃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引发学生共鸣, 提升教学效率。
3 小结
根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实际, 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完善实践教学所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进行案例教学、谈论教学等, 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少康, 张红, 杨立刚, 孙桂菊, 许洛盛, 许余玲, 沈孝兵.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及实验室管理全面开放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5, 17:97-98.
[2]龙芳羽, 杨欣.《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42:127-128.
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5
摘要:通过分析传统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依据自身办学定位与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与评价相结合,以“2-1-1”人才模样模式实现的“六种能力、五个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六种能力;五个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59-02
近些年来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指引下,各高校都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全面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突破点。作为以培养具备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应用心理学相关操作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如何在借鉴传统高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首要且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因此总结传统高校实践教学特点,弥补其不足,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途径。
一、传统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时间等增强实践教学的措施,但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大部分高校实践教学仍然是教学过程中薄弱的环节,普遍存在着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存在误区。许多心理学专业教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对实践教学目标理解肤浅,不能合理认识实践教学在实现教学效果中的作用,继续延续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的错误认识。
2.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薄弱。受制于学校经费等诸多因素,很多高校的应用心理学实验室设置单一,实验设备陈旧且数量、种类偏少;实训基地数目严重不足,即使在校内外有一些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实践基地,但基本都流于形式,很少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3.实验教学内容、手段和形式不合理。由于教师设计的实验项目不科学,或教学软件和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加之实验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即使学校增加投入建设了实验室,也会使实验室利用率较低,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容乐观。
4.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不规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常常依附于理论教学,既缺少专职的教师,也缺少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等。没有规范的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和考核办法,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1][2]。
以上问题反映出当前多数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既无特色,又无实际内容。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理应成为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构建设想
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定位于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能够直接进入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有别于传统高校中的实践教学,构建起一套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实践教学有目标要求、实施途径、具体措施和考核标准。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对实践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规划,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依据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全国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培养规范,结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和特点,实践教学目标应当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
具体而言,实践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其具有从事心理咨询或人力资源相关行业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认识能力,就是促使学生能够更自觉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及周围环境。二是专业能力,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科学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了解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情况,接触实际的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工作,增强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特点的感性认识,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三是实践能力,即如何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的动脑、动手能力。四是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实践训练锻炼其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决策能力等多项个人综合素质。五是创业能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谋生本领的需要,也就是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通过创业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择业能力和生存能力,这是高等院校推动就业的必然选择。六是就业能力。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基本保证。实践教学体系不是单纯培养实践技能,而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3]。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根据普通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课外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的传统实践教学内容,结合我校及本专业特点,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五个模块”:实验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模块、职业化教育模块和科研创新模块。
(1)实验模块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构建含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结合各科课程的先行后续关系,适当增加独立实验课的数量。除实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之外,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也应合理设置、调整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少、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实验内容,增加现代实验内容和技术,合理配置演示型、验证型实验比例,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2)实习实训模块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广度、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增强专业技能型课程,如心理面谈技术、心理诊断技术、心理干预技术等,并且在这些专业课程中强化课内实训设计环节,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增加模拟岗位训练,增强专业技能的可操作性,支持学生获得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见习、实习活动,体现针对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4][5]。
(3)毕业论文模块是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鼓励学生选择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实践性研究论题。
(4)职业化教育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包括沟通、协调、组织管理能力,时间效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处理能力等;强化职业通用能力,包括计算机办公能力,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等。通过专项专题训练,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拓宽学生就业范围,使学生将来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5)科研创新模块则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将其纳入到创新学分管理之中。
3.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需要完善的教学管理文件作为依据,可以从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场地与设备、教师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学生实践指导手册五个方面予以构建。
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主体由学生、督导教师和专家三个独立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学生和督导教师从教师的实验课程、实训课程和实习课程的内容与实施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或实务的结合程度、实践过程记录、实践成果(实践报告)。主要观测点包括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或实务需要结合是否紧密,参与实践学生的实践记录是否详细,记录角度是否多样,指导教师批阅是否认真,交流是否充分,是否形成有一定影响的实践成果。专家对整个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水平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主要是看相关教学文件的内容是否全面完整,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符合应用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6]。
三、构建2-1-1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多年办学经验和独立学院生源特点,以上实践教学体系以“2-1-1”人才模式进行展开,即两年夯实专业理论基础,一年打造专业方向,一年强化个性发展,四年贯穿开展职业化教育,形成“夯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人才培养特点。
参考文献:
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6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M1-4;TN0-4;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20-0000-01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的毕业生除了具有基本的通用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掌握最新技术的人才。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训教学环节的培养,实训教学环节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部分。通过开设电工电子实践课程,为电子类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实践平台,同时也形成了本课程独特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形成
传统《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等基础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分阶段的教学,对于这几门课程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后续课程时对前续课程的知识点几乎全部忘记,同时在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几乎不对夸课程的知识点予以讲授,使学生对课程间知识点的相互关联性较差,学习效率较低,导致学生处理综合性问题或是工程性问题很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项目为依托,对项目所涉及到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电工电子实践》课程。
二、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是《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等基础课程有机结合的桥梁。教学内容上共编排了五个实训项目分别是: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制作、电铃延时器的制作、声光控延时开关的制作、八路抢答器的制作、触摸数显装置的制作。这五个实训项目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实训内容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并且前后实训项目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最后一个实训项目是一个综合性项目,是对前面的几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同时又有一定的延伸和扩展,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創造性思维。
三、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依托,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为手段;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辅助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具体教学实施步骤如下:
(1)下达任务:针对项目要求及其具体的参数指标进行分析,得出若干个结论性问题。同时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将问题分配到各组,并规定任务的完成时间。
(2)资料检索:学生明确任务后,在任务的引领下对相关问题进行资料检索,并进行自我学习,为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的积累准备。
(3)项目实施:首先,为了检查学生课前对相关问题资料检索和学习情况,每组学生派出一个代表阐述本组任务的解决方法,并接受其它组同学的提问。同时老师要对学生讲授的内容进行点评,对所讲到的知识点有误的或是不全要进行补充。其次,老师对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述,并阐述该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法,同时将分配给学生回答的问题穿插到项目整体解决方案中进行讲解,达到知识点传授的目的。最后,学生根据项目整体方案和电路图,对项目电路进行装配。
(4)检查控制:检查各组装配的电路功能调试状况,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故障问题进行逐一解决,直到达到电路的各项功能要求。
四、考核方式
对于本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评价不全面,不适用于该课程的评价。对于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由两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实践成绩和平时成绩,其中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平时成绩也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实践成绩是由五个实训项目的成绩构成,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具体评分细则,为了方便计分,均采用百分制计分。在得到五个实训项目的成绩后,按比例进行计算,得到百分制的实践成绩。由于是分组进行教学,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对,所以对同组成员的实践成绩是相同的,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平时成绩由:出勤情况、上讲台阐述问题答案、解答随机性问题、帮助其它组回答问题、完成作业情况组成。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各占平时成绩的百分之三十,解答随机性问题、帮助其它组回答问题各占平时成绩的百分之二十。这四项评分重在体现同组成员间的个体差异,激励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组上讲台阐述问题答案的代表,所得到的成绩为同组成员的共同成绩。确定上讲台阐述问题人员的方法,同组内采用轮流制度,使同组内的学生共同成长。
五、开发网络学习平台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交流,但是课堂时间有限,需要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当前我们已处于一个网络时代,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开发一个针对该门课程的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在该平台下,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实时在线交流,解决多方面的学习问题,同时将该门课程的各类优秀教学资源进行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业。
六、结束语
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是电子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通过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组织,使学生回归教学主体,教师起引导学习的作用。通过开发网络学习平台,使师生可以进行实时的在线交流,同时将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考核方式,采用基于过程的各式各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为使该课题得到更好的研究,课题组将该课题向上级部门进行了立项申请,同时得到了批复。当前该课程在我院电子类各专业已经开课,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组织,教学效果较好,并且该课程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参考文献:
[1]李文.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2010.
[2]宋绍楼.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配,2011.
[3]闫孝姮.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常见问题分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
[作者简介]魏艳平(1982-),男,江西南昌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
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7
1 前提与背景
1.1 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插花艺术的普及与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鲜花作为美的使者、爱的纽带,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 花艺装饰和鲜花礼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尚, 成为民众文化素质与生活品位的标尺。可以说插花艺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大到两国间的外交会晤, 小到老百姓的婚丧嫁娶, 到处都能见到插花艺术的倩影。因此在高等教育的相关专业中培养理论兼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插花人才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1.2 插花员国家职业标准的确立开创了插花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为了顺应新的形势,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插花员国家职业标准》, 对于从事插花工作的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进行了等级划定, 并对各级技能进行了明确规范, 由指定部门和单位负责插花员的技能培训、考核与等级认定, 授予相应的等级证书。在这种政府扶持、有章可循的情况下, 各类插花花艺的教学机构和团体便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且蓬勃发展起来, 一时间举国上下插花技能培训如火如荼。高等院校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与竞争。
1.3《插花与花艺装饰》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日益凸显
《插花与花艺装饰》课程是园林科技学院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中的专业课程, 具有实践性强、动手性强的特点。但目前各专业开设的《插花与花艺装饰》课程的教学实践内容雷同, 缺乏针对性, 不能有效地结合专业特点, 使学生得到应有的锻炼与提高。并且由于鲜切花的成本高、耗损大, 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不能满足实践需求, 因此以往一直采用竹签代替实际花材进行造型练习, 然而实践表明学生的竹签造型能力与鲜切花造型能力并不成正比。因此有必要对《插花与花艺装饰》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新的改革探索。
2 目的与意义
与时俱进, 调整教学内容, 使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并符合其专业特点;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新教学手段, 避免与现实脱节, 使学生能够得到切合实际的锻炼与培养,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确立科学的教学进程, 由浅入深, 由概念到应用, 由具体到综合, 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地消化吸收理论知识, 提高动手能力, 循序渐进地取得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进步;完善考核办法,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合理的评定, 充分发挥考核这一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
3 内容与方法
3.1 教学内容的调整
结合插花员国家职业标准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 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将《插花与花艺装饰》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划分为插花员岗前培训、商业插花、场景花艺装饰、艺术插花、以及压花装饰5个部分。各部分内容的权重与具体项目, 视专业特点而定, 如园艺专业的学生对于花材比较熟悉, 但造型能力较弱,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花材较为陌生, 但造型能力较强, 因此花材识别与造型部分的实践, 前者侧重于花材造型, 后者则侧重于花材识别;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而定, 如园林专业重在培养学生对于观赏植物的应用能力, 以及艺术设计与创造能力, 因此整体上讲, 前者侧重于几何形体与礼仪插花制作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后者则侧重于艺术插花创作与花艺装饰的综合能力的训练。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往《插花与花艺装饰》课程实践环节的主体教学方法是先由老师完成整套操作示范, 并提供作品样板, 再由学生进行模仿性实践, 并根据样板完成作业。该方法虽然能够使学生顺利地完成质量较高的实践作业, 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疏于思考, 致使操作机械、观念教条, 甚至刻意追求教师的操作细节和作品同样板的相似度, 严重地妨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实践教学方法取代原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样板式实践教学方法。即教师通过充分的讲解, 向学生阐明实践的内容、任务及作业完成标准, 对于技术难点仅做必要的操作演示, 并不进行完整的操作示范, 学生须通过认真思考, 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进行操作实践。而在学生实践过程中, 教师则起着辅助和监督的作用, 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纠正。
3.3 教学手段的完善
既然全程采用鲜切花进行实践教学是不现实的, 并且容易造成严重浪费, 而竹签又无法取代鲜切花使学生插花的造型能力得到根本提高, 因此新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以竹签配合鲜切花——2种教学手段并施, 2种教学手段辅承的方法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3.4 考核机制的改进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经常会出现个别学生实践进行得又快又好的现象, 而在以作业完成质量的单一指标的测评下, 这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则很难如实地反映出来。并且由于实践态度一度被视为实践测评的一个参照指标, 用来鼓励那些实践能力较差但肯下功夫锻炼的学生, 竟使得一些学生为追求高分陷入了磨洋工的误区。因此为科学地测评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为配合时代节奏与社会发展新风尚, 鼓励学生尊重时间, 讲求效率,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而采用实践用时与作业质量的双项指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具体实施方法即前30%提交作业, 且作业完成质量在良好以上的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在其作业成绩基础上进半档, 后10%提交作业, 且作业完成质量在良好以下的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在其作业成绩基础上降半档, 中间60%的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等同其作业成绩。对于提前提交作业, 但作业质量未达到良好以上的学生, 则建议其继续完善, 以遏制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的倾向。
4 效果与分析
4.1 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教学改革实施以后, 以鲜花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实践教学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践热情。课堂上一改往常的沉寂局面, 主动提问, 请求老师辅导或评价的现象不断涌现, 同学间相互切磋的现象也蔚然成风。在没有绝对标准的情况下,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理解到位, 并完成质量较高的作品, 成为班级中的表率。实践课的出勤情况也有了较大改善, 以往表现较差的几何形体制作环节的出勤率由平均值76%上升到87%, 提高了11%。而且因故请假的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请求老师予以补习, 这种现象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是没有先例的。
4.2 学生的空间意识和造型能力有所加强
在以往空间造型练习 (三角形插花) 中, 我们会预先提供给学生一个规范完善的样板, 学生依样临摹, 虽然作品完成情况较好, 但在后续实践中却暴露出学生普遍空间感差和造型能力弱的问题, 作品平面性严重。实施教学改革后, 通过取消样板模式而强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形体意识, 把学生的被动模仿式实践为主动探索式实践, 使学生真正得到脑手配合的锻炼, 迫使学生掌握概念和原理, 并运用概念和原理去创造, 而不是关注细节和强调细节的复制。后续实践表明, 大部分学生已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空间造型的理论和原则, 作品中都能有意识地加强体的效果。
4.3 学生对花材的运用能力得以增进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 由于学生可以接触到实际花材的机会很少, 因此在后面的艺术插花创作中, 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以野外干枯的植物材料和金属、瓦片等非植物材料为主进行架构式或铺陈式的花艺创作。这样做不但可以省去鲜花保鲜的麻烦, 而且能够避开一些花材插制的基本技法, 说明学生对花材的运用能力十分有限。改革实施以后, 学生接触花材的机会多了, 学生运用花材的能力能够得到切实的锻炼, 因此学生对选择新鲜花材或人造花材进行艺术创作的信心也增强了。在后续的艺术插花创作的实践环节中, 采用花材进行实践练习并提交作品的学生占到了绝大多数, 其作品完成的整体质量也表现良好, 不但成绩呈正态分布, 且平均值达到了75%。
4.4 学生进行插花艺术创作的综合能力相对提高
以往学生在参加插花比赛时, 往往局限于限制少、自由度大的现代花艺装饰类, 而对于瓶花和盘花这一类限制较多、技法要求较高的中国传统插花形式则很少有人问津。改革实施以后, 在2009年第二届“上海种业杯”插花技能大赛上, 本院参赛选手获得特等奖一项, 这些现象说明在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中学生设计和制作能力大大提高。
5 问题与思考
5.1 学生的色彩意识和配色能力有待加强
本次改革实践虽然在学生空间意识和造型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收效, 但在学生色彩意识和配色能力的培养方面却未见起色。虽然操作采用了实际花材, 但花材是由教师统一采购的, 学生在配色方面可以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较少, 设色能力得不到较好地锻炼, 所以学生在艺术插花创作和花艺装饰时普遍表现出对色彩的控制和搭配能力较弱, 作品用色杂乱, 不够协调统一。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能否为学生创造充分的练习机会, 能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可任其选色搭配的花材。这样无疑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 而这种耗材量大和经费有限之间的矛盾已在我们的改革实践中有所显现。
5.2 耗材量大和经费有限的矛盾形成
以往课程所需的实践费用 (不计艺术插花创作部分) 为平均每人15元, 每届学生人数为100人左右, 共计耗费1500元, 每年课程经费为800元, 这样每个学生再平均负担不到10元的支出就可以完成实践。而改革所需的实践费用为平均每人35元, 若学生人数不变, 共计耗费将比以往多出3000元, 若经费投入保持不变, 则每个学生须比以往多负担20元的实践开销, 合计30元。这种支出在调查中是不被学生们认可的, 学生们表示宁愿放弃采用实际花材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 也不愿为此负担过多, 因为花材不同于画笔和颜料等实践耗材, 具有相对较长的使用寿命和可重复利用性, 其创作成品也不能长期存放或收藏, 况且这部分还不包括他们进行艺术插花创作的开支。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增加经费投入或者减少经费开支。减少经费开支可以采取多人分组的实践方式, 但这势必影响学生接受锻炼的程度, 不利于学生对于完整操作过程的把握, 也不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增加经费投入也不能依赖学校调配, 最好的途径就是能够找到相应的实践基地为依托, 其方式方法与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地讨论与论证。
5.3 个别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初露端倪
实践中发现启发式教学法虽然能激发大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但也存在少数不良现象, 呈现出任意发挥、追求另类和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的2种极端倾向。前者表现为学生自信满满, 对老师的讲解与说明断章取义, 其作品通常有令人瞠目结舌或啼笑皆非的效果, 而对于老师和同学的意见, 他们往往不屑一顾。后者则表现为学生信心不足, 对老师的讲解与说明虽能认真听取, 也表示理解, 但落实到手便犹豫不决, 难于起步, 经常照着周围同学的样子做, 属于“离了拐棍不会走”的一类学生。虽然这2种学生只是个别现象, 但以育人为本的我们也要予以高度重视, 认真寻找对策, 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6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 《插花与花艺装饰》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成果说明, 本次改革对解决以往教学中凸显的主要问题, 如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方法桎梏学生的能力培养等作用显著,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帮助,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对其空间造型能力和花材运用能力的培养行之有效, 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若不从根本上解决经费问题, 则很难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实践机会, 不但会影响改革成果的落实与推广, 而且将阻碍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所以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在不向学校申请额外经费的前提下, 如何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践条件与实践环境。那么是否能够以学校为依托建立一个相对独立自主, 自负盈亏的实践基地, 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正是今后在插花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的主要方向。如若成功则不仅可以解决实践教学的经费问题, 更可为学生实践搭建实际、高效的广阔平台。
摘要:本文简述了《插花与花艺装饰》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8
1 实验教学改革
1.1 实验内容改革
原有的电子技术实验课存在验证性实验多和实验内容陈旧的弊端。为此,全系教师根据各方面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和充实实验内容。从原来的试验中选出少量经典实验,以保证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又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思维能力。最终确定的实验内容: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包括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负反馈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OTL功率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子技术包括TTL集成逻辑门测试、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测试及其应用、触发器及其应用,常用时序逻辑电路测试及其应用、电子秒表,另外,还有一些偏重于自创性和设计性的选修实验内容,譬如:彩灯控制电路设计、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电路、电池电量检测报警电路等,以满足那些感兴趣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1.2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长期以来,电子技术实验课采取实验室教师讲解,学生现场连线,教师帮助调试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对实验内容生疏、实验时间有限、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经常是实验做了,一问还是感到茫然,起不到实验课应有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项目教学法。把每次要做的实验看做一个教学项目,提前一个周末布置下去,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上网查资料,并利用理论课堂介绍的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为了避免浑水摸鱼的现象,每个学生的仿真电路图发给教师检查。实验课上,教师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不需要讲解,学生对要做的实验内容和原理已经非常清查,他们更多的是带着好奇心,看看他们设计仿真的电路图在硬件上是否合理,所以一到实验课,都是急不可待地动手做起实验来,调试电路,教师要做的就是对于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采取这样的项目教学方法,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疲惫教学,让学生在挑战中完成了实验,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实施开放式教学。
1.3 教学手段革新
EDA技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标志,是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1],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硬件设计的软件化,提高实验效率。所以,该校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引入了PROTEUS仿真软件,来完成电路的功能设计、性能分析、时序测试和调试功能。因为仿真软件为电路设计提供了多种分析方法,拓展了实验的深度和广度,为硬件电路的实现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案,使课程实验朝着“方案设计-软件仿真-电路设计与制作-系统调试”这一工程实践的流程发展[2]。通过这种“虚实结合”“软硬兼施”的实验教学手段,提高了该校学生的电子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
1.4 多元化考核方式
实验课程成绩由3部分组成:平市实验成绩(占30%),综合实验成绩(占20%),实验操作考试(占50%)。其中,平时实验成绩评定采取实验全过程的评价方法,即实验预习占20%(教师课前检查),实验操作过程占50%(教师现场记载),实验报告占30%(教师课后评阅)。综合实验评分包括实验项目方案设计和原理电路设计、实验完成情况及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报告的撰写等3个方面。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学生随机抽题,主要考核学生在电路设计、接线调试、仪器设备使用、数据测试、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这就督促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
2 课程设计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设计流程,熟悉现代电子电路系统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电子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以往相比,还是采取3人一组、教师指导、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其改革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机制几个方面。
该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开课一般在14~15教学周,教师可提前4周,在第10周让学生进行选题,以留出购买元器件的时间。在选题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课程设计题目,还可以自拟题目,自拟题目需要指导教师审核,以确定学生自拟的题目能够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设计的题目来源于工程实际,要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并且每年都有新的补充。结合该系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目前开设题目有数字温度计、交通灯控制器、音乐彩灯控制器、数字频率计、出租车计价器、声光控楼梯照明开关设计、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水箱自动供水电路设计、OTL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数字抢答器设计、篮球24 s计时器设计等20多个题目。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把EDA技术引入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中。学生在完成电子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后,先进行PROTEUS仿真,验证所涉及的方案的逻辑功能,修改方案中的原理性错误,然后在进行安装调试。并且,对所做项目采取模块化设计,各单元电路逐级进行设计、仿真、调试,这样有利于检查和排除故障。根据电子产品设计流程,结合该院新近PCB板实验设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增加了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的绘制。设计方案仿真通过后,要求学生使用PROTEL软件进行设计方案的原理图绘制和PCB板绘制,使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更接近于工程实践。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焊接、调试,完成整体项目。
结合工程实际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根据各个环节在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所占比重,课程设计成绩由设计方案成绩(占20%)、软件仿真成绩(25%)、硬件调试成绩(占35%)和总结报告成绩(占20%)四部分组成。
3 结语
通过近几年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进行,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学生的科技总结报告撰写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参加电子竞赛储备了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慧敏.电子技术课程实践环节的探索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3):61-63.
[2]王香婷,刘涛,张晓春,等.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112-115.
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9
1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体系的构建是保障学生实习锻炼的基础, 笔者根据学校2009年教学大纲的修订, 对兽医外科手术学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 构建了多层次的兽医外科手术学实践教学体系。
1.1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
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 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 使学生顺利实现从理论学习向临床操作平稳过渡。手术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单项操作技能练习阶段。将手术基本操作内容进行分解, 将其划分为外科常用手术器械的辨认与使用、打结、缝合、包扎、动物保定、消毒与麻醉等几个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每个独立的教学环节里, 教师先充分讲解和演示本节要完成的内容, 将每一操作步骤细化分解, 让学生详知每一分解动作的操作方法、要领和标准, 然后指导学生反复练习, 及时纠正不良操作, 使动作在正确和规范的基础上, 通过课上和课后的练习达到熟练[3]。第二阶段, 外科手术示教阶段。将上述分解的单项练习在不同实验动物 (反刍动物以羊为例, 小动物以犬为例) 上连贯起来由教师进行示范操作, 从术前的准备、打开手术通路、进行主手术、关闭手术通路、术后护理等环节, 将分单项训练的手术操作技能综合运用起来, 使学生更加注意每个单项技能在动物体上应用时与平时练习有何不同, 注意操作的规范和灵活运用。第三阶段,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阶段。单项练习内容经教师连贯性示范操作训练后, 使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手术过程, 然后让学生书写手术计划, 根据所要做手术的特点进行准备, 通过在不同实验动物体上实施手术, 将上述阶段训练的各项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综合演练, 使学生对一个完整的临床手术操作过程有整体的认识。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手术操作技能以及对整个手术过程的操作有一定的认识。
1.2 设置实习周综合训练, 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技能, 兽医外科手术学课程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实习周训练, 在实习周期间, 学生分别在羊、犬、兔等动物体上进行手术操作, 在1周的实习过程中, 不同组的学生先后在实验动物犬上做了犬胃切开术、犬小肠侧壁切开术、犬小肠切除与断端吻合术、犬膀胱切开术、犬子宫卵巢摘除术、犬去势术、犬消声术、犬外耳道外侧壁切开术、眼球摘除术、犬断尾术等手术;在羊上进行了羊皱胃切开术、羊瘤胃切开术、羊小肠侧壁切开术、小肠切除与断端吻合术、羊去势术等手术;在家兔上主要进行了外科手术操作技能训练, 如组织切开、止血、打结、缝合等练习。通过实习周将理论学习讲述到的多个手术在动物体上进行熟悉和掌握, 使学生的技能和对手术的整体认识进一步得到提高。
1.3 通过兽医外科手术学精品课程建设, 拓宽学生课后学习途径
2010年, 兽医外科手术学被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申报、建设时, 将兽医外科手术学全套电子教案、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全部上网, 学生进入学校精品课程网站就可查看、学习相关内容, 方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复习和自学, 并且在随后的建设中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多媒体课件, 尤其是将外科手术示教视频、图片和门诊病例视频及时上传, 不断更新精品课程资料,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不易单纯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抽象复杂的手术过程、注意细节等形象地表现出来, 变抽象思维为形象认识,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直观的感受, 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手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1.4 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4]。近年来, 学院不断加强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室建设, 先后购进了兽用心电图机、B超仪、X线机、麻醉机、尿液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等设备, 为学生兽医外科手术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 为了进一步加强兽医外科手术学的教学效果, 学院建立了多媒体录播室, 购置了一整套录播系统, 建立了规范的手术室, 教师用动物进行外科手术示教时, 就可以将整个过程录制下来, 学生在录播室就可以观看整个手术过程, 这样不仅达到了手术操作时动物人畜共患病防范的目的;而且, 通过屏幕直接将手术过程呈现, 又避免了以往手术示范时, 学生围观, 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观察清楚, 大部分学生看不到或看不清楚的问题。另一方面, 制作的视频可以拷贝给学生, 这样学生如果上课时看不清楚的地方, 可以下课后通过视频资料复习观看。通过实验室录播系统的安装, 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1.5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目前, 学校建立了1个动物实训中心和2个动物医院, 均对外进行动物疾病的诊疗, 因此, 依托学院的动物实训中心和动物医院, 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 在上课的同时, 轮流到门诊进行2周的门诊实习, 练习一些外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 如保定、消毒、辅助麻醉、器械的准备等, 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门诊处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 遇到外科手术病例时, 让学生观看手术过程,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际病例与实践教学时进行动物手术操作的不同 (在实验课上使用的实验动物都是健康的, 与兽医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病例在体况上相差很大) , 明白门诊病例千差万别[5]。同时, 在接诊门诊病例时, 能够拍摄照片的尽量拍摄, 能够录制视频的尽量录制, 然后将这些收集到的病例再带回到课堂上进行讲述, 反复理论、实践, 实践、理论, 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明白外科手术的一些操作技能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也要根据病例情况灵活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真正达到外科手术学习的目的。
2 制订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2.1 实践教学考核的目的
1) 增进学生的实践知识、动手能力, 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 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 培养学生从事兽医外科手术操作所必需的基本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在培养兽医外科手术操作技能和能力的同时, 促进学生组织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2.2 实践教学考核的要求
1) 掌握兽医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 如打结、止血、缝合、包扎以及外科常用手术器械的辨认与使用等;2) 具备一定的外科手术素养, 即对待组织的素养、无菌素养、对待器械的素养[6];3) 能够熟练掌握临床常用的一些外科手术术式, 如瞬膜腺摘除与复位术, 大、小动物胃切开术, 小肠切除与断端吻合术, 去势术, 消声术等;4)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 如手术部位的局部解剖, 不同组织器官的缝合方法, 手术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等;5) 获得严谨的兽医外科手术操作意识。
2.3 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重视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训练的自觉性, 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笔者对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进行改革, 制订了合理的评分标准[7,8]。实验成绩包括:平时考查和实验操作考核, 平时考查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40%, 包括实验课上课次数、态度、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实习周操作考试占实验总成绩的60%, 以基本技术为重点, 包括手术基本操作是否规范、常用手术器械使用方法是否正确、常用缝合及其打结方法的熟练程度、手术步骤完成情况等, 重点制订了实习周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并且施行实习周成绩否决制, 即实习周考核成绩不及格, 该门课程重修。
依据上述评分标准, 成绩≥90分为优秀, ≥80~<90分为良好, ≥70~<80分为中等, ≥60~<70分为及格, <60分为不及格, 成绩不及格者, 需重修该门课程。
2.4 实践考核的方法
实践考核以计划、操作、总结报告、技能操作、口试等方式进行[9]。首先, 在手术前两周让学生书写手术计划, 手术前一周让学生上交手术计划, 对手术计划进行审查, 依据手术计划应有的内容进行查看和评分, 评分后指出手术计划的不足及错误之处, 让学生进行完善;其次, 在学生进行手术过程中, 观察每组学生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表现, 尤其是一些手术技能的应用情况, 依据评分标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习态度进行打分;第三, 手术结束后, 使学生书写手术后总结, 查看学生术后总结情况, 尤其是查看学生在完成手术的过程中, 对哪些技能得到了锻炼, 哪些方面有不足, 哪些方面出现了错误以及手术过程中有无意外等, 根据书写情况进行评分;第四, 实践技能测试, 测试在实验室进行, 由1名教师或工作人员手持考题签, 学生按学号的顺序2人一组抽签, 先由第1人抽签, 第2人辅助其完成操作, 然后第2人抽签, 第1人辅助其完成操作过程, 每人随机抽4道试题。对于不会的试题或操作不规范的试题, 主考教师待学生操作后指出, 并根据答题结果进行评分。
3 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应用及问题
依据该考核办法对2009级动物医学专业164名学生进行考核, 成绩优秀者104人, 占总人数的63.4% (104/164) ;成绩良好者38人, 占总人数的23.2% (38/164) ;成绩中等者16人, 占总人数的9.8% (16/164) ;成绩及格者6人, 占总人数的3.6% (6/164) 。从考核结果来看, 成绩优良者接近87.0%,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于兽医外科手术学实践教学的掌握程度。
但是, 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该考核方法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手术计划书写不规范或书写时敷衍了事, 这主要是部分学生只注重动手操作, 忽视手术计划对手术过程顺利完成的重要性。这从不同的测试项目可以看出, 一些学生动手操作比较熟练, 但手术计划书写不全面;而多数女学生手术计划书写比较规范。2) 手术后总结报告书写部分学生敷衍了事, 主要反映在有些学生不书写自己所做手术的操作内容, 仅书写总结。3) 有些学生仅书写手术过程, 而无术后总结与体会;有些学生的总结仅寥寥数语, 没有总结出手术中的不足与体会。4) 手术操作技能不规范、不熟练, 例如器械的使用方法、打结的速度等。5) 个别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兴趣不高, 实习过程态度不积极。6) 手术技能操作考核测试题数量较少, 不能充分考评学生的掌握程度。
4 小结
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纽带, 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应用技术的场所, 是理论学习的补充与完善, 它既能验证一些基本理论, 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想的实践教学考核指标体系不仅能考察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而且应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并可全面、合理、客观地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及实验中表现出的合作精神、认真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10,11,12]。兽医外科手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意识很重要。以考核促进教学, 以考核促进学习, 通过考核情况的反馈, 找出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找出考核方法的不合理之处, 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改进。只有两者不断改进和完善, 才能互相促进,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真正掌握一门兽医临床技能, 促进就业, 服务社会, 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兽医学应用型人才。
摘要:依据教学大纲, 笔者建立了兽医外科手术学实践教学体系与考核方法, 通过考核方法的实施及反馈, 找出考核方法的不足, 通过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环节, 制订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与考核方法是做好实践教学考核的核心工作, 以考促教, 以考促学,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才能培养出能为社会服务的临床兽医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兽医外科手术学,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1]韩庆功, 崔艳红.提高兽医外科手术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9) :255-257.
[2]王亨, 孟霞, 甘军纪, 等.兽医外科手术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 (12上) :173-174.
[3]范宏刚, 王洪斌, 刘云, 等.浅谈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 (10) :111-112.
[4]王华, 周孝琼.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 2013, 16 (1) :95-97.
[5]张建涛, 王洪斌, 刘云, 等.浅谈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课教学中实验动物的使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 (03下) :39-40.
[6]林德贵.兽医外科手术学[M].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7]侯春丽, 侯学红.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4, 26 (4) :309-310.
[8]董永军, 王丽荣, 赵坤, 等.兽医微生物实践技能考核与评分标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 (12) :191-193.
[9]张超.中药炮制学实验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4) :41-42.
[10]薛华.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实验考核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22) :137-139.
[11]董学峰, 吴玮, 王少清, 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考核质量分析与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33 (4) :566-567.
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10
目前,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时尚的课题,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可以补充很多课外资料,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使课堂达到图文并茂, 有声有色。而且, 一些图形结合的动画效果使部分教学内容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来, 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具体,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 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使理论知识化静为动, 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我们学习面部解剖标志时首先让同学们面对面相互认真观察对方面部的每一个解剖标志, 教师同时展示一些美丽人群的相对标准的面部形态图片, 在掌握正常形态的同时, 老师又将某些面部异常及畸形如唇腭裂的病例图片与标准的面部形态相对照, 这种鲜明的对照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们此时可能会主动去思考如何整复这些面部畸形, 老师再恰当地提示整复手术恢复正常外形的重要性, 这样就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这样通过联系临床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 同时也为今后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学习打下基础。在互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课堂外的人机互动。现代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教学手段得到一定的更新, 它不仅给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同时也给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利用电子课件及电子邮件的互动效应来辅助教学。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和体验外, 学生在课余时间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浏览, 温习所学过的内容及对教学进行必要的补充, 同时, 学生们还可将从网络上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 不断地共同完善教学内容。
摘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本文探讨了互动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希望对今后教学改革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互动教学,医学教育,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孟刚, 王莉, 郭桥楠.互动教学——一种值得提倡的医学教育模式[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 14 (3) .
[2]张玉妥, 季建军, 邱景富.学生主体性学习活动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
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11
摘要:在深入了解我国新能源行业人才培养现状和社会对新能源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开设了“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课程。结合“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课程特点和相关专业特色,总结了教学实践经验,从课程开设的意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能源;创新实践;选修课
作者简介:张巧杰(1978-),女,山东济宁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白连平(1956-),男,黑龙江鸡西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北京?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0JG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059-02
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利用越来越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目前北京市较为重视“新能源”学科点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议在有条件的院校建立新能源培训试验中心,以培养一大批能胜任新能源发展需要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系开设了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系列课程,将侧重于新能源开发与电机节能技术,专业特色突出太阳能发电技术、电机节能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是新能源系列课程的开端课,是给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主要介绍新能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设备、研究进展、主要应用及国内外最新的有关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新能源的基本理论、研究进展、作用与地位,了解新能源的特点应用及相关的政策。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对“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课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对开设课程的意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优化。
一、开设“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传统能源消耗量大幅增长,引发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为此,发展新能源产业势在必行。一方面,发展新能源产业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将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领中国经济走向低碳化。虽然我国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然而推动新能源行业前进的人才供给却显得捉襟见肘。高素质专业人才和核心技术的缺失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当前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据估算,到2020年在风电领域的从业人员就将会有几十万,其中包括几万名专业人员。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未来10年内国家每年平均要开工建设5~8台以上的核电机组,预计每年对核电人才的需求有数千人,而全国每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总量不超过500人。对于快速发展的太阳能产业而言,人才供应同样面临严重不足。在这种背景下,开设“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非常有意义。
“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共计32学时,其中讲课16学时,实验16学时。该课程属于认知课、基础课,开设学期较早,实验所占比例较大。开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世界能源状况和发展趋势、中国的能源状况和发展趋势、目前常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现状。课程涉及能源基础知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地热发电技术、海洋能发电技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开设16课时实验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系统设计的概念,初步认识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以后参加学科竞赛作准备。让学生有新能源的概念和认识,通过动手调试太阳能智能车,培养初步动手能力,提高实践兴趣,为以后参加学科竞赛打基础、做准备。
二、理论教学
新能源发电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新技术,其知识内容更新速度很快。因此,必须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以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改变以往“填鸭式”课堂教学,以“探索型”、“服务型”和“研究型”教学为主。由以往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逐渐向学生自主设计课题的“开放型”实验转变。发展学生的开放式创新式思维,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1.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含义和分类,涉及类别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小水电、海洋能、燃料电池等。总结和分析国内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开发现状、总体布局、重点领域及发展前景,介绍了部分太阳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风能发电、小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工程项目案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成果,有些新能源发电技术已经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因此教学内容也要跟随技术发展而不断更新,现有的教材内容较陈旧,对新技术的介绍较少,一般只能作为参考教材。对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等选用教材章节内容。将查阅最新科技发展成果和科研成果、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等作为教材补充内容。既向学生介绍新能源发电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通过最新科技发展成果介绍,也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推荐专业网络平台、论坛、科技文献,作为教学内容和课后拓展阅读材料,既将最新的科技知识组织到教学内容中,也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与时俱进的社会所需的新能源技术优秀人才。
2.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开放式、案例式、讨论式、新能源小系统设计实战式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指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多渠道开放式的,可是选自图书馆,也可以是互联网。教师有引导性推荐一些主要参考书和阅读资料,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查找和组织学习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触国内外最新、最成功的教学内容和学科前沿信息,使学生了解科技的最近发展形势,站在学科发展的前列。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组织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知识管理能力和自学的习惯。案例式教学将身边案例搬进课堂,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建立起系统设计概念,了解系统设计步骤、设计方法、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等。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将学习过程转变成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提高的过程。新能源小系统设计实战是布置小型新能源发电系统,学生每3~5人组成一个开发小组,结合讲授的案例,自行设计小型新能源发电系统。设计过程可以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要求有设计报告,包括项目分析、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及主要程序流程图、实验验证等内容。
三、实践教学
本专业以工业电气自动化为专业方向,以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应用为专业特色,将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相结合。学生应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所以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根据2010年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此,应加强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环节。新能源发电技术属于工科,侧重于工程实践,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本课程实验内容在笔者和课题组成员自行开发的太阳能智能车实验装置上进行。该实验属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综合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内容,涵盖了单片机、电机拖动、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多门课程的内容,起到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综合训练的作用。其实验组织过程为: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标,查阅相关硬件资料;然后老师组织学生参观实验装置,讲解太阳能智能车硬件结构以及软件现有的功能;教师给学生分组,每组3人,每组1台太阳能智能车,并选定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给小组成员分配具体实验工作,协调综合调试,准备讲解答辩等;分组设计控制小车的方式,然后在弄懂硬件的基础上编写软件实现其设计的控制方式;编写实验报告,老师组织答辩。经过该实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创新灵感和主观能动性,避免了实验结果千篇一律,抄袭等现象,真正体现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本科生培养中的作用。
四、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考试有其合理性,但也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检查。对于该课程,有必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平时考核、实验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包含出勤率、提问问题回答情况、讨论课发言等;实验成绩由独立完成实验情况、实验报告和实验答辩成绩共同决定;期末考核采用大论文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种新能源,设计改新能源发电小系统,或者是课堂上未讲解到的新技术,借用国际会议的形式在全班宣读,其余同学可以就该主题进行提问和讨论,既考查学生查阅资料能力和文献综述能力,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不仅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总结
“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前沿的选修课,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有待改进。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选择一本适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结合各类新能源技术原理及控制技术的优秀教材;图片、动画等演示内容需要增加,涉及新能源发电原理、发电形式的演示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能源发电原理和能源特点;生活中应用实例太少,课程中的有些内容,如核能、海洋能等章节的一些内容,学生学习过程中仍不能与实际工程中的能源问题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尚婷,童莉葛,王新立.公共选修课《新能源技术》的教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56-158.
[2]仲敏波,吉恒松,宋新南.《太阳能利用》课程教学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28):171.
[3]董军.适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新能源概论”双语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176-178.
[4]马明国,蒋建新.“生物质能源利用原理与技术”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4):64-67.
[5]付蓉,郭前岗,王瑾.电力电子与新能源发电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8):86-87.
[6]马海啸.“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
2011,(27):148,179.
[7]孙欣,黄永红.“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
[8]张志英,材颖玲.新开专业课“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教学体会[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3).
数据结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篇12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与计算机各门主干课都有密切联系, 具有独特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1]。同时数据结构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术基本课, 其内容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更新。本课程系统地介绍各种典型的数据结构, 包括它们的概念、性质、实现方法和应用。通过讲授、练习和上机实践, 培养学生根据求解的要求, 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 应用抽象数据类型的思想方法, 组织数据和算法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程序设计水平, 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方法, 为将来学习和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因此更新数据结构的实验教学教学内容,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数据结构实践教学中困难
在长期数据结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数据结构实践教学中存在以些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较为抽象, 学生理解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 理论性太强。的确, 数据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强、思维抽象、难度较大的课程, 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该课程的先行课程是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等, 后续课程有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因此即使理论课老师采用各种可行的方法, 例如项目驱动和案列教学法等方法, 但效果并不理想, 实验课学生仍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造成老师讲得累, 学生听不懂, 上机很难进行的局面。笔者在数据结构的实践教学环节中, 感到学生在上机实验方面, 普遍存在很大的困惑与难点。
1.2 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掌握不够
程序设计语言是数据结构的先修课程, 我们学校在大学一年级开设, 数据结构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 近几年, 在第一学期开设程序设计课程, 学生刚进大学, 由于学习目的性不强, 学习方法不正确, 对程序设计的兴趣不浓, 学生难以适应,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掌握不够, 从实践教学的角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函数、结构体、指针、递归程序设计方法、动态内存分配方法等语言要素。而这些方面正好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直接影响到数据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正常进行。
1.3 实验内容设计不合理
数据结构的实验内容选择都是教材中的一些算法或是课后的练习, 或者是课后的实验。一方面传统实践教学中, 实验题目仅针对某一个问题, 体现不出综合性, 也没有和具体的应用相结合, 体现不出应用性[2]。另一方面, 教材中的算法是无法直接在机器中执行的, 必须要把算法思想转化成完整的程序才行, 在实验时要想象应用环境, 分析逻辑结构, 选择存储结构, 算法的调用需要做哪些准备等等, 所以, 没有很好的引导和很强的编程能力也是无法自行完成的。
2 数据结构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长期以来, 课程组重视实践教学, 致力于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 形成了保证基础实验, 强化设计实验, 推动综合实验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3]。
2.1 基础实验属于基本算法题目
针对课堂上讲解的数据结构的基本算法给出程序的大体框架和相关算法, 主要是用来验证算法的基本思想。首先按照实验大纲要求每章编制以验证为主的基础性实验指导书, 每个实验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预备知识介绍本次实验的指导思想和实验一般方法, 内容组织结构概述, 需要的基础和准备工作及环境安装, 注意事项;第二部分, 实验小题, 把本次实验的实验算法用实验小题的形式给出, 主要要求学生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 如何调用这些算法;第三部分, 采用分步骤填空的方式如何实现每一个小题, 实际上就是分步骤填写采用的存在结构, 数据如何存入计算机, 如何调用算法, 需要的数据如何提供, 调用后如何得到运行结果。
2.2 设计实验属于应用性题目
设计实验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 利用已经学过的基本算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一些具体的应用问题。通过设计实验一方面降低了学习数据结构的难度, 增强了学生学习数据结构的兴趣, 了解数据结构的应用范围,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编程能力。课程组根据大纲和教材设计了如一元多项式加法计算、表达式分析与计算、迷宫、停车场管理问题、医院病人就诊、约瑟夫环问题、高速公路建设问题、教学计划编排等问题。对每一个问题, 给出具体指导和要求, 比如, 以一元多项式加法为例, 具体指导内容包括:首先给出两个多项式相加的实际例子, 其次采用何种类型的存储结构来存储多项式的系数, 多项式相加中合并同类项如何实现, 如何建立多项式, 如何输出多项式等等引导学生去思考, 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 对每一个指导步骤得到准确回答, 题目可以集体讨论解决, 也可以一个学生独立完成。这类实验题目, 学生积极性高, 兴趣浓, 由于可以讨论, 也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3 综合实验属于课程设计实验
综合实验是给出面向实际应用的稍大一些的实践题目, 课程组根据大纲要求, 编写了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 设置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集合运算、车票管理系统等综合实验题目。每一题目给出了题目描述、程序应该完成功能和题目要求。以学分管理程序为例, 题目描述:请设计一个学生的学分管理程序, 假设每位学生必须完成基础课50学分、专业课50学分、选修课24学分、人文类课程8学分、实验性课程20学分才能够毕业, 因此在管理学分时, 要考虑每个学分所属于的课程类别。程序应完成功能: (1) 通过键盘输入某位学生的学分; (2) 给定学号, 显示某位学生的学分完成情况; (3) 给定某个班级的班号, 显示该班所有学生学分完成情况; (4) 给定某位学生的学号, 修改该学生的学分信息; (5) 按照某类课程的学分高低进行排序; (6) 提供一些统计各类信息的功能。题目要求:1) 存储结构采用顺序表或链表;2) 用本学期所学算法实现各模块;3) 主函数设计一个菜单, 通过菜单进入各模块测试。
3 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有合适的教学内容, 如果没有配套的实践教学方法, 那么实验教学内容就不能很好落实, 实验教学质量也很难保证, 因此, 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实验内容进行设计的基础上, 对实验教学方法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我们课程组通过认真实践, 摸索出一套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方法。
3.1 加强编程能力的培养
针对学生程序设计基础差, 实践动手能力差的特点, 有针对性进行学习和训练。数据结构课程中频繁使用C语言的函数参数传递、指针和结构体等, 对于理解数据结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对C语言掌握的情况, 有目的地讲授一些数据结构所涉及的C语言知识, 强化学生C语言的运用能力, 从而更好地完成数据结构的实验教学,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在开设数据结构之前, 特地开设程序设计技能训练, 而且这门课程由数据结构教师来教授, 这样我们课程组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训练, 并且在此基础上把数据结构中的有关算法引入该课程, 让学生先知道怎样用了, 以后再学习数据结构时, 学生就更好的理解所学概念和知识的来龙去脉了。
3.2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所谓启发式教学,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识水平和知识规律,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编写程序的能力[4]。课程组教师在进行数据结构基础实验时, 课前让学生预习预备知识, 实验课时, 课程组在方法上进行指导, 同时结合实际应用作一些启发性的提问, 使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做, 以及从哪些方面可以作些变化。例如, 在学生链表实验时, 根据教材内容, 问学生, 建立链表有什么方法, 学生肯定回答, 有头插入法和尾插人法, 教师追问, 能不能用插入算法来实现呢?怎么做就可以达到头插入法效果?怎么做就可以达到尾插人法的效果?关于链表长度算法, 常常用“顺藤摸瓜”来比喻, 那么输出模块是不是也可以摸一个输出一个呢?通过一些列的启发提问, 学生渐渐的学会举一反三, 收到良好效果。
3.3 综合性实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综合性实验属于课程设计实践是前两项实践内容的提高过程, 按照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对于实践内容、实践目的、实践结果更有针对性[5]。每个任务按软件工程的方法来实践, 教师提供可选题目, 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题, 老师给出每个题目逻辑分析, 学生进行需求分析, 写出需求分析报告,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进行题目的概要设计、对每一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最后代码编写、上机调试。通过这样的交流和讨论, 一方面老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 学生对应用程序设计有较深的认识, 也有效杜绝了抄袭程序的现象。
3.4 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是检验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及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的重要手段。我们针对实验内容和形式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对于基础实验, 采用随堂评分的方法, 每次实验结束前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 根据学生实验课的学习态度、出现错误情况、调试程序能力和实验完成情况给学生评分。对于设计实验, 我们采用包括程序演示、回答问题、程序改进和实验报告四个过程。程序演示过程由学生向教师演示自己的编写程序, 教师检查学生程序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回答问题过程教师向学生提出与题目相关的问题, 例如题目真正要完成的任务, 每一个模块的算法的思想, 而且要求由非编写模块的同学回答, 这样起到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的作用;根据前两个过程, 教师提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希望学生再进行改进, 使得程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实验报告要求按指定的格式完成, 同时把应用实例写进实验报告中, 另外还要写明程序在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及解决的方法和实验收获。
4 结束语
经过数据结构实验内容的调整和设计,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施, 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可喜的成绩, 使得我校这几年数据结构的课程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形成了学生爱好数据结构课程的良好局面。当然, 教学改革和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因此, 今后我们课程组将继续探索下去, 设计最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 掌握最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春葆.数据结构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4版) , 2013 (01) .
[2]胡学钢, 张晶等.数据结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005 (08) :138-140.
[3]秦玉平.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渤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12) :398-400.
[4]米文丽.启发式教学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5) :156, 158.
【教学改革与实践】推荐阅读:
教学实践与改革10-01
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12-03
网络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08-23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12-11
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09-25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10-10
试析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开展论文07-01
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08-29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09-03
《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