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

2024-09-25

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共9篇)

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 篇1

关于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

摘要: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师资力量缺乏、实验平台和资源薄弱、课时有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入手,对生物学实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在实践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生物医学工程(BiologyMedicalEngineering,BMI)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多学科的高度综合交叉是生物医学工程的特点[1]。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许多医学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及相关科研机构都设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涵盖了生物信息、医疗仪器、生物材料、生物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工程类课程和医学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各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3]。南京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在学校原来的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优势学科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传感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积累了雄厚的师资和科研力量,上述领域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平台完备。比较而言,学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上相对薄弱,特别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实践教学有明显的不足,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教学平台薄弱、课时有限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师资队伍建设、资源优化配置、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式更新等方面入手,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生物学实践教学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生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南京邮电大学是传统的工科院校,信息学科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工学为主体,以及“大信息”的背景下,学校的通信、电子、图像和计算机等学科的科研氛围浓厚、师资力量较强,相关课程的教学体系成熟、教学特点鲜明。上述相关学科的实践教学已经构建了包括课内实验、专题实验、综合训练和生产实习一系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但随着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快速发展,迫切的需要将更多的生物医学知识融入到工程学知识中。为了扩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学教学方面,我校目前开设了几门生物学领域的课程,包括现代生物学、定量生理学和解剖生理学等。由于学校在生物医学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缺乏基础,因此这些课程的师资力量较为缺乏,实验教学平台也比较薄弱。此外,生物医学课程多属于理论加上实验的课程,要求课时较多。以解剖与生理为例,理论课要讲51个学时,实验课也需要51个学时[4,5]。但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纲,对解剖与生理课程只设置了36个学时的理论课以及4个学时的实验课。因此,在这些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上,需要大幅的调整以适应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4,5]。在实验教学上,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为演示实验或参观,学生缺乏动手实践机会[6]。笔者在调研学生对解剖与生理课程兴趣、期望和要求时,有68.1%的同学表示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并且有30%的同学希望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表2)。但我校目前现有的师资力量、实验教学平台和课时设置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平水,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生物医学实验教学改进办法

1、培养专任教师队伍

为了提高我校生物医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近几年来,已引进多个生物医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和高级人才,构建了一个高学历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包括了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工程以及纳米材料毒理等,这些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知识体系完全满足了现有的生物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需要。

2、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同时为了满足学校科研项目发展的需要,我校已于近几年建设完成了生物医学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结合医学诊断以及生物信息处理的多层次性和综合性实验基地,使学生系统化地学习和掌握全面的生命科学综合实验技能,以培养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性人才,同时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师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平台,以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交流,做出一流的科研工作。目前已建立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操作平台和蛋白结构测试和信息处理的表征平台。在此平台上,我们为学生设立了核酸分离和检测,核黄素、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化指标测定等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观看并亲自动手操作,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对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3、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除了加强教师队伍和实验平台的建设,我们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针对生物类课程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许多教师针对生物领域的热点方向开设了一系列的开放实验项目,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和动物房,让学生跟着老师学习一些基本的生物学实验以及动物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方法[7-9]。在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对生物医学相关实验有兴趣并且有能力的本科生申报创新项目,鼓励教师和学生并将毕业设计与创新项目相结合,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10]。实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独立查阅中外文献,了解项目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设计实验方案,学习各种新的实验技术,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同时还加深例如学生对各种专业课程的理解以及对生物工程专业的认识。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让学生对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实验室构成、具体运作有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在大学和医院等实习基地的参观和关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习目的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一门为生物学和医学服务的交叉学科,生物学实验课对生物医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掌握领域非常重要。针对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现有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生物学实验课程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浩伟,秦翥,刘颖,等.创新实践模式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中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32(4):117-120.

[2]李天钢,马春排,李自毅,等.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7(7):21-22,46.

[3]马春排,李天钢,李自毅,等.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实验定研究与探索,,29(4):103-105,122.

[4]李小慧,吴建盛.理工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解剖生理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61-163.

[5]严振国,施雪筠.解剖生理学[M].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6]路宏朝,王杨科,陈文强,等.基于能力培养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11(3):35-37,40.

[7]孙文彬.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5(2):148-151.

[8]冯波,翁杰,黄楠,等.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建立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0):15-17.

[9]刘婷,蔺万煌,曹杏芝.独立学院生物学专业实验课教学模式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2):64-66.

[10]邵文尧,肖宗源,陈成泉,等.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62-164.

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 篇2

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中,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3]。南京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在学校原来的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优势学科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传感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积累了雄厚的师资和科研力量, 上述领域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平台完备。比较而言, 学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上相对薄弱, 特别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实践教学有明显的不足, 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教学平台薄弱、课时有限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从师资队伍建设、资源优化配置、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式更新等方面入手, 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生物学实践教学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 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生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南京邮电大学是传统的工科院校, 信息学科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工学为主体, 以及“大信息”的背景下, 学校的通信、电子、图像和计算机等学科的科研氛围浓厚、师资力量较强, 相关课程的教学体系成熟、教学特点鲜明。上述相关学科的实践教学已经构建了包括课内实验、专题实验、综合训练和生产实习一系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但随着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 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快速发展, 迫切的需要将更多的生物医学知识融入到工程学知识中。为了扩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学教学方面, 我校目前开设了几门生物学领域的课程, 包括现代生物学、定量生理学和解剖生理学等。

由于学校在生物医学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缺乏基础, 因此这些课程的师资力量较为缺乏, 实验教学平台也比较薄弱。此外, 生物医学课程多属于理论加上实验的课程, 要求课时较多。以解剖与生理为例, 理论课要讲51个学时, 实验课也需要51个学时[4,5]。但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纲, 对解剖与生理课程只设置了36个学时的理论课以及4个学时的实验课。因此, 在这些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上, 需要大幅的调整以适应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4,5]。在实验教学上, 由于课时的限制, 大多为演示实验或参观, 学生缺乏动手实践机会[6]。

笔者在调研学生对解剖与生理课程兴趣、期望和要求时, 有68.1%的同学表示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 (表1) , 并且有30%的同学希望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表2) 。但我校目前现有的师资力量、实验教学平台和课时设置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 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平水, 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生物医学实验教学改进办法

1.培养专任教师队伍。为了提高我校生物医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近几年来, 已引进多个生物医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和高级人才, 构建了一个高学历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包括了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工程以及纳米材料毒理等, 这些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知识体系完全满足了现有的生物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需要。

2. 完善实验教学条件。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同时为了满足学校科研项目发展的需要, 我校已于近几年建设完成了生物医学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生物技术为核心, 结合医学诊断以及生物信息处理的多层次性和综合性实验基地, 使学生系统化地学习和掌握全面的生命科学综合实验技能, 以培养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性人才, 同时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师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平台, 以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交流, 做出一流的科研工作。目前已建立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操作平台和蛋白结构测试和信息处理的表征平台。在此平台上, 我们为学生设立了核酸分离和检测, 核黄素、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化指标测定等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走进实验室, 观看并亲自动手操作, 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对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3.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除了加强教师队伍和实验平台的建设, 我们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针对生物类课程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 许多教师针对生物领域的热点方向开设了一系列的开放实验项目, 通过开放性实验, 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和动物房, 让学生跟着老师学习一些基本的生物学实验以及动物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方法[7,8,9]。

在教学中, 教师积极鼓励对生物医学相关实验有兴趣并且有能力的本科生申报创新项目, 鼓励教师和学生并将毕业设计与创新项目相结合, 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载体, 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10]。实践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独立查阅中外文献, 了解项目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设计实验方案, 学习各种新的实验技术, 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 同时还加深例如学生对各种专业课程的理解以及对生物工程专业的认识。实践证明, 上述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 让学生对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实验室构成、具体运作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在大学和医院等实习基地的参观和关系,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习目的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一门为生物学和医学服务的交叉学科, 生物学实验课对生物医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掌握领域非常重要。针对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并且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能在此基础上, 继续完善现有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从而更好地促进生物学实验课程建设和发展。

摘要: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师资力量缺乏、实验平台和资源薄弱、课时有限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从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入手, 对生物学实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并在实践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章浩伟, 秦翥, 刘颖, 等.创新实践模式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中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 (4) :117-120.

[2]李天钢, 马春排, 李自毅, 等.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7) :21-22, 46.

[3]马春排, 李天钢, 李自毅, 等.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实验定研究与探索, 2010, 29 (4) :103-105, 122.

[4]李小慧, 吴建盛.理工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解剖生理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10) :161-163.

[5]严振国, 施雪筠.解剖生理学[M].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

[6]路宏朝, 王杨科, 陈文强, 等.基于能力培养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 2011, 11 (3) :35-37, 40.

[7]孙文彬.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 (2) :148-151.

[8]冯波, 翁杰, 黄楠, 等.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建立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10) :15-17.

[9]刘婷, 蔺万煌, 曹杏芝.独立学院生物学专业实验课教学模式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3, 11 (2) :64-66.

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 篇3

关键词:专业英语 生物医学工程 任务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176-01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理、工、医的交叉学科,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之一,集结了大量的国内外先进技术,许多专业文献、软件平台和仪器设备说明书均以英语撰写。因此,对于生物医学工程高年级本科生而言,专业英语的写作与运用能力对于进一步考研深造或工作需要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学还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学習兴趣,使之能够学以致用是专业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在教育部“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在此指导思想下,针对传统学生被动式教学模式的进行了教学改革,并提出“任务式教学”的改革策略。

1 教学目的和内容

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术语,熟练阅读相关科技文献,了解科技文献的结构并学会撰写英文摘要,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以适应将来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工作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本学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1)学科专业英语:满足学生进行专业研究需要、出国深造;(2)科技论文的翻译与写作:高年级本科生在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中要求撰写英文摘要,而在英文摘要中经常出现“中国式英语”、“语序错误”和“表达意思模糊”等错误。为了避免类似错误,本课程引入任务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技论文的翻译和写作技巧,为学生今后投稿国际高水平英文文章奠定基础。

2 专业英语任务式教学方法

以2008级本科生为例,说明如何通过任务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在科技论文的翻译与写作部分,应用1学时的时间向学生们介绍英文文献常用数据库和检索的方法。从学生上交的文献中,选取结构完整,内容与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相关的文献1篇由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例如,选定文献名称为Image-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for Conduction Block of Peripheral Nerves(J.L. Foley,et al,2007),该文献与本学院超声医学研究方向相关。在文章正文的第一部分“前言(Introduction)”,作者介绍了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的定义以及HIFU和神经传导阻滞(Nerve Block)方法在医学中的应用。在第二部分“材料与方法(Methods and Material)”中,首先图文并貌的介绍了图像引导的HIFU设备;然后阐述了在体动物实验的实现方法;最后详述了研究应用的组织学分析方法。在“结果(Results)”部分,文章按照“材料与方法”中对方法的介绍顺序,通过图示和表格依次显示对应方法得到的结果。在“讨论(Discussion)”部分中,对“结果”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出现该问题的意义。最后,在“结论(Conclusions)”中,得到研究结论。

然后,提出课程任务:将学生分组(本专业2008级共50人,7~8人一组),在限定时间内,每组学生查询与教师给定论题相关的、本专业近5年发表的英文文献1篇。各组学生协同作业,翻译文献,并请学生在给定在掌握的科技文献的研究内容后,要求每组学生根据本组的文献制作多媒体课件,用英语向其他同学讲解科技文献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与生物医学工程的联系,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和其他同学可就其中关键性问题提问并讨论。

通过任务式教学的训练,对学生对科技文献进行翻译与讨论,不仅加深了对英语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的理解,掌握对应于每一部分的写作内容及撰写英语论文常用的词汇和语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扩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知识广度,有效地将本学科的专业课程知识与学科前沿知识联系起来,为本学院后序的课程设计、本科生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3 结语

通过应用任务式专业英语授课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科技前沿文献的阅读,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利用简单的讨论,使他们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前沿发展,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学习效果,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 柯静,王绪伦.任务型教学法在医学院校大班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940-943.

[2] 葛伊莉.Seminar教学模式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探究[J].广东化工,2010,37(11):194-195.

[3] 王玉.关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法的讨论[J].江西教育:综合版,2010(4):7.

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 篇4

针对目前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笔者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启发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开展多层次多模块实验教学等多种手段,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 者:葛飞 陶玉贵 汤斌 李婉珍 陈涛 Ge Fei Tao Yugui Tang Bin Li Wanzhen Chen Tao 作者单位:葛飞,Ge Fei(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安徽芜湖241000;微生物发酵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陶玉贵,汤斌,李婉珍,陈涛,Tao Yugui,Tang Bin,Li Wanzhen,Chen Tao(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安徽芜湖,241000)

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 篇5

学的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戴余军,李长春,仇小艳,李国元,田春元,王端好,李安明

(湖北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以湖北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实验项目的选择、多样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多元化实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索实践教学,为地方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基金来源: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

教学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鄂教高函[2011]32号);湖北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生物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11025)

作者简介:戴余军(1972-),女(汉族),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生物类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作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为高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湖北工程学院是一所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为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2004年,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功申办了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同年开始招生。按照教

育部关于普通高等院校专业办学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物学与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完整性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关,也直接决定着学生走向社会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规范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环节,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在2004版、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历届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意见,2013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集中综合实践(由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构成)、科研训练、军事训练以及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等环节组成(见表1)。

由表1可知,在总学时学分不变的前提下,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简称2013版,以下同)进一步优化了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凸显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2013版实践教学环节的总学时由2004版的491学时、2008版的614学时增加到688学时,总实践周数由2004版的34周、2008版的42周增加到52周,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由最初的39分增加到48分,且占总学分的比例由2004版的%增加到2013版的30%。在2013版中,科研技能训练由2004、2008版的5周调整为8周,明确规定其不占教学周数,分散在理论课集中教学

时间内完成,将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暑期进行,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体现了“重应用、强能力”的教育理念。

二、精心设计实验项目,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环节,其基本任务是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精心设计实验项目。

1.保留经典实验项目,淡化课程界限,整合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夯实基础实验技能。经典实验项目有利于学生学习基本实验技能,有些经典项目大多会设置在不同的实验课程中,如“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这一经典实验项目在“生物化学”、“发酵产品分析”等实验课程中都会设置,为避免资源浪费,按照课程的先后,将其整合到生物化学实验中,通过强化练习,学生的这一基本实验技能得

到了巩固,为后续实验内容的选择拓展了空间。

2.将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如将“珍珠花”的DNA提取、“孝感民间传统米酒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筛选、培养”等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术,而且对教师的科学研究领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素养。

3.结合地方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动态,精心挑选典型的生物制品案例,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综合大实验。如本专业开设的综合型实验《黑曲霉高产淀粉酶菌株的选育、发酵及产品的提取纯化实验》就是结合本地生物工程产业状况开设的,实验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设计、发酵条件的优化到发酵产品的提取与纯化[2]等一系列连贯的内容,实验设计既涵盖了生物工程产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相关技术,又体现了

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如生物化学、微生物、生物工艺学以及生物分离工程中的主要内容。综合大实验是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全面训练,加深了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性、系统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三、构建多样化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科研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

为提升学生科研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构建实训实习、科研训练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动员和鼓励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或结合各类实习实践活动使学生直观了解生物工程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

1.完善实验教学条件,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争取学校和社会资金的注入,加大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注重仪器设备的增补和更新,先

后购置了小型啤酒、果汁饮料等小型生产线,动态浓缩提取机组、喷雾干燥塔等与生物工程产业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建成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在中心就可以接受工程化的训练,切实将理论与产业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引导学生科研训练,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主动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的途径,先后建成了农业资源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学科、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鄂北特种植物珍珠花的基础研究及其产业化开发等省级创新团队、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麻糖米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学科平台,充分挖掘上述平台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

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3.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试行校—地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各类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目前与孝感市农业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家事业单位建立农产品、食品药品分析与安全检测中心,结合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从样品的抽取到成分的分析与检测,学生都可全程参与。与英博金龙泉啤酒(孝感)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结合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一部分学生可以进入实习基地的不同岗位进行顶岗轮训,也有一部分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中协同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既为实习单位减缓了人手不足的矛盾并创造了效益,也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评价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核评价方式的完善既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导向作用,也可对教学改革起促进作用[3]。实验考核根据实验课程的特点采用仪器操作、实验设计、现场提问或卷面考试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的评定以实验态度、操作、能力、结果及报告是否准确、规范为主要依据;考核成绩的评定以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综合设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文字语言表述能力等方面为主要依据。通过实验考核,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五、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创新能力的有效环节。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要“立足地方”,实践教学应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创新能力、满足地方生物工程及相关产业发展所需要 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 篇6

关键词:非预防医学专业;社区;培养模式;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20;r-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5-0971-02

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国家教委列入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 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1]。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学习《 预防医学 》是以人群-环境-健康为模式的、必需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门必修课程。笔者针对非 预 防医学专业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建立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培养模式进 行了探索与研究。以社区为导向的创新教育前期工作基础

本教研室从二十世纪70年代起组织学生开展了现场测定粉尘和噪声、两管五改、现场采 集水样和监测等实践教学。改革开放时期,本教研室更加注重医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 方 法的改革,但仍适应不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不了21世纪的医学科学发展对医学人才 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需求。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着重强调实用型医学人才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加大力度[2,3]。本校先后创 建了14个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具体做法如下:

1.1 领导重视,严格规范化管理

由现任学院副院长出任组长,教务处处长和二级学院副院 长出任副组长,由主管实习的教务处副处长和预防医学教研室主任等具体负责,统一安排和 规范化管理,为实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在组织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1.2 制定教学基地实习大纲

从制度上有纲可查、有纲可依,明确各实习基地带教老师的岗位责任制,要 求带教老师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认真阅读实习大纲,通过教学基地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 固预防医学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初步应用预防医学观点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和 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掌握疾病的预防原则和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技能。

1.3 制定教学基地实习的实施方案

以市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保健科、市疾病预防与控 制中心及市卫生监督所作为预防医学教学实习基地,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担任带教,与预 防医学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项目作为基地实习内容。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基地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从树立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群体观念、环境观念、预防观念着眼,学生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把书本知识 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强调在临床医疗中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的应用原则,提高和强化 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临床医疗预防意识、水平和技能。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 思维能力,体现实践性和创新性;创新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预防医学实践相结 合,预防医学基础与社区和现场相结合,传统实验与现代技术成果相结合。打破传统的教学 教育模式,积极改革与创新,注重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早日接触社 会以适应新的医疗形势发展,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开出临床处方,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开出 预防大处方的能力。本着以人为本,树立以社区为导向的创新教学理念:①加强心理训练,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团结合作精神、锻炼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关系处 理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②加强创新教育,以社区健康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与组织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责任心。③增加大学生在社会基层单位的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提高就 业率打下基础。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基地创新教育主要内容

3.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诊断、健康教育和慢性病调查

参加由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社 区问题为中心的居民健康档案专题讲座,参与社区门诊患者的初诊登记、病案登记,了解诊 断方法及治疗情况和健康维护,进行社区健康诊断和社区慢性病调查。

3.2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参加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以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为中心的专题讲座,参与患者的初诊、病案登记,了解诊断方法及规范的治疗方案。

3.3 开展卫生监督、监测工作

参加由市卫生监督所以社区卫生法规的实施与卫生监督的作 用 为中心的专题讲座,参与预防性或经常性卫生监督等内容的实习。

3.4 免疫预防和妇幼保健

参加由各医院保健科以社区免疫预防为中心的专题讲座,参 与日常性免疫程序工作等内容的实习。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基地创新教育效果评价

4.1 学生学习效果

4.1.1 提高了学生撰写论文水平学生通过教学基地实践,在带教老师的指 导下,掌握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法,撰写实习论文有的已刊登于相关 杂志和学院学生论文集。

4.1.2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学生为主导,以社区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 的教学,如讨论式、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发现问题、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学生能积极开展查阅资料、社会调研、独立思维和 科学实践等。

4.1.3 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以社区为 导向的教学基地 创新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接受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建立 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4.2 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改成果

4.2.1 指导教师思想更加活跃 带教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中,不 断 增加教学内容的新进展;教学改革有创意,构建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论课、实验 课和教学基地实习等多方面有机结合的现代教学体系。本教研室分别荣获校级重点学科和重 点课程、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等;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学习素质为宗 旨的教学方法转变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改革。

4.2.2 教研室教学研究氛围活跃 目前承担的校级以上教学研究 项目主要有:①面向21世纪 预防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②性道德教育在青年预防艾滋病作用的研究;③预防医 学教学实习基地创建的研究;④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⑤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课 程教学改革探索;⑥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教学实习模式研究。

4.2.3 教研室教学研究成果显著 发表相关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主 要有:①《浅论预防医学教 学实习基地的创建与体会》。②《预防医学试题库建设初探》。③《从统计学在医学中的地 位和作用谈教学改革》。④《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⑤《面向21世纪预防医学教育综 合改革研究与实践》。⑥《改革统计学实习方式,提高临床医学生科研素质》。⑦《提高临 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⑧《卫生统计学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⑨《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等近20篇。以社区为导向的创新性培养

5.1 教育理念上的创新

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改革与创新,实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 育相统一、知识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5.2 培养方案的创新

以社区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调整课程体系,使预防医学与临 床医学交叉,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更 加适应防治结合的工作需要。

5.3 运行机制的创新

建立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地实习教学档案;实行教研室、教学秘书 负责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基地实习,确保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5.4 教育效果的创新

根据教学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基地实习方案、大纲和教学基地实习鉴定,规范了教学基 地实习论文撰写过程,提高实习论文质量,同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 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 篇7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其目的重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多年来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以《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1〕1号) 为指导, 通过改革建设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和体系, 突出我校理医工结合的鲜明专业特色, 进一步探索在医科院校开办工科专业的规律与特点。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 通过建设生物医学工程广东省级示范教学实验中心、大力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等途径,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 探索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立体式、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 深化教学体系改革, 逐步研究和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理念和模式, 使学生在综合素质增强的同时, 工程理念和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为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贯彻落实奠定基础[1,2,3]。

二、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传统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存在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够, 验证性实验内容比重偏大, 缺乏系统性工程实践训练内容, 导致学生不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 即实验前发布实验讲义, 讲义包括实验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每一步预期结果、实验报告格式等, 学生机械性按照讲义完成操作, 缺乏主动思考, 扼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实践条件建设方式。实验室、实践基地包括学生实践的场地、设备和工程环境, 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 我国高校教学实验室一般是根据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而设置的, 其功能是辅助理论教学, 其特点是课程专用、功能单一、实验室规模小、利用率低, 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程素养培养;实践教学基地一般是建在与学校有业务往来校外企业, 但是大多数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实践方面积极性并不高, 多流于形式, 甚至有企业将来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 并未达到系统工程训练的目标。

3.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目前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教学型高校的教师大多具备良好教育背景、名牌大学毕业并具备博士学位, 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经历, 参与过高水平科研项目并发表过高水平科研论文, 但大多数缺乏工程实践经历, 因此高校教师中具有企业经历的“双师型”的教师数量不足, 知识结构不合理。实验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环节的专门训练, 因此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

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改革措施

1.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根据“卓越计划”培养目标,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扩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加大专业实验室投入, 提高实验室综合利用率;引进企业的资源和设备, 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利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 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搭建具有工程环境的实践教学平台。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实验室建设。①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经费的支持下, 大大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 并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为此我院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验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推进广东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迈上新台阶。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我院先后和北京微信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医学信息检测联合实验室”, 和无锡祥生医学影像有限公司建立了“医学影像联合实验室”, 这些公司无偿提供实验设备, 这些实验室投入使用, 大大增强了我院实验室实力。为此我院将充分调动全院教师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我们学校和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中。③通过自主研制实验设备以及联合研制实验设备, 大大降低实验设备成本, 提高了实验室设备数量并且锻炼了教师队伍。④通过整合学院内部教学资源, 组建综合实验室及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不仅能进行认识、验证型和综合型实验, 而且能完成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 实现实验设备资源的交叉综合利用, 充分提高实验室装备的使用效率。

(2) 教学科研共用实验室建设:我院科研力量雄厚, 科研实验条件优越, 建有数字化诊断治疗设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医学图像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大型医疗设备质量检测工程中心。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实验基地建设, 需要大量的科研项目来支撑, 因此在这些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建设中既兼顾科研的需求, 又充分考虑实验教学的需要, 建成科研和学生实验教学共用模式。达到科研促进实验教学的目的, 并且把这种模式拓展到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中。

(3) 实习基地建设。筛选具备带教师资力量和实习条件、管理规范, 并在医疗器械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司确定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 我院先后和飞利浦 (PHILIPS) 、西门子 (SIEMENS) 、杉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深圳新开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雅培中国诊断部签订了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协议, 确定为我院的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资源, 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课程实践、实习、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科研实践等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 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4]。

2.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整合。

(1) 教学内容改革。整合传统实验内容, 将单一性、验证性实验整合为综合性、设计型实验, 结合企业项目补充工程训练内容, 强化课程设计, 将各种国家级、省级设计大赛内容纳入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的实验项目。在毕业设计前必须完成一门综合实践必修课, 综合实践题目由学校老师和企业老师联合设置,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选择, 形成具有产学特色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2) 推进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为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 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在教学方法改革中, 大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老师只给出实验项目的技术指标要求。要求学生完成原理方案设计、理论计算与分析;经与带教老师讨论通过后完成硬件实验样机搭建、样机性能指标测试等环节, 形成完整的工程化的训练过程。

在考核改革中, 改变传统的实验结果加实验报告评价方式, 采取考察实践全过程、实作作品展示、现场答辩、实践总结分析等方式, 重在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5]。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参与“卓越计划”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具有在企业、医院工作或培训的经历, 熟悉工程实践环境和过程。没有相关经历的新任教师必须到企业或者附属医院相关科室顶岗工作一年, 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专业教师利用科研合作机会去合作企业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 了解工程环境和生产过程, 积累工程经验;聘请医院工程科室、企业中技术水平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好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开设实践性强的课程。推动附属医院设备科、信息科成立教研室, 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工程科室的人员力量, 直接参与专业实践课教学。

加强产业技术高级研究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探索实施选聘优秀科技企业家、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授”, 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6,7]。

四、结束语

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 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兴趣, 注重学生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与科技创新实践结合,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工程意识、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生物医学工程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何波, 李思漫.“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机械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3, (3) .

[2]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6) .

[3]张林香, 王忠德, 王俊文, 郝晓刚, 刘世斌.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深化改革实验教学体系[J].教育学术月刊, 2012, (1) .

[4]李俊, 薄翠梅, 王鑫国, 张广明.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实验平台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 (3) .

[5]赵存有, 刘春生, 侯清泉.面向就业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教学研究, 2013, (2) .

[6]范小春, 冯仲仁, 李书进.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32 (2) .

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 篇8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课程改革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医院检验科、疾病控制中心、检验仪器及试剂产销公司行业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血液检验、生化免疫等专业知识,具备标本采集、标本检查、结果分析等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医院检验科、疾病控制中心、检验仪器及试剂产销公司行业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岗位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通过调研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就业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经同行和专家的分析讨论,对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改革依据高职教育的理念,充分体现 “做、学、 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拓展专业思维,加强沟通、表达及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生物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及医用生化中相关物质的代谢过程及产物;了解学科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为学习后续检验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生化代谢知识原理解释医学中常见的现象;能简单判断生化指标,对疾病进行诊断,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

1 重新修订课程标准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教育是能力本位的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的,我们在充分调研岗位需求的基础上,以知识、 能力、 素质三维空间结构为主线,结合医学检验同行和专家的意见,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对高职医学检验的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1.1 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

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及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突出为《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和工作岗位服务的特性,删除与其他学科交叉及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增加了检验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根据每个模块对应的岗位任务和执考点制定课程内容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对接。

1.2 重视和优化实践教学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定位为胜任临床检验工作,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为此我们增加了实践教学比例,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学会应用生化检测技术来进行分离提取、活性测定、含量测定及生化分析,使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切实加强,为其后续检验操作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理念遵循医学检验技术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的,设计思路为基于职业分析进行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基于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设计,基于学生主体进行课程实施,基于实践技能进行课程考核。

3 课程实施

本课程以“必需、 够用、 实用” 为度, 以理清流程、 强化实用、 培养技能为原则,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及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等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抽象难懂部分(蛋白质的结构、核酸的结构、酶的结构与功能)借助网络图片、视频进行辅助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接近生活的部分(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嘌呤代谢),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接近临床的部分(肝的生化、血液生化、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如此有力保证了教学的有效实施,全面提升了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4 课程考核评价

为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改革了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平时测评成绩、实验教学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并举的开放式、多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开放化,使得课程评价和考核真正面向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这种改进对学生的发展,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我们还通过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同行专家意见、学生对老师讲课评价、督导组听课意见等多方位的综合评价,保证了课程改革的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我们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的高职教育理念,从课程标准修订、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改革凸显为医学专业技术岗位服务的特性,达到了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福玲.高职检验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医药,2012,01(25):102-103.

[2]凌伯勋,周希瑜,李庆华,兰栋.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32-33.

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 篇9

工作总结

2011年暑期,为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凝聚和引领青年学生深入基层宣传《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的号召,充分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精神、落实温家宝总理、汪洋书记、陈至立副委员长等领导对我校学生社会实践的批示精神,值此‚十二五‛开局之年和建党九十周年,我院团委认真配合落实学校团委的工作部署,从学院实际情况出发,切实结合我院团委的实际要求,以学院团委下辖S.K.Y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主力组织成立“Sky-Saving”服务队、10级生物工程第二团支部服务队、‚第一‛服务队等多支三下乡队伍,分赴肇庆、佛山、雷州等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实现‘十二五’环境建设目标,谱写当代青年团员的奉献精神‛、‚中国农村土地利用和水利建设‛等为主题的多样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院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热心付出,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专业及课外知识,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时,也在社会上树立了本校本院学生的良好形象。为更好地推进我院社会实践工作的发展,促使我院青年积极投入社会实践,特此将本我院社会实践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精心策划,认真筹备,充分调动青年团员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所必修的一门课,它给予青年学生进入社会,投入社会的机会,在提升自我能力,培养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的同时,有利于青年学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为使我院青年团员在社会实践中能有效积极地开展活动并达到锻炼自我的目的,我院团委在新学期开始积极做好往年实践工作的总结,并配合学校团委的统一部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报名参与,成立队伍。以‚三下乡‛、社会调研及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中心,学院团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合理的社会实践工作规划,积极筹备,明确团委各部门职责,分工合作,积极做好前期统筹和相关物资准备;并通过一系列宣传工作的进行,在全院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实践风气,积极调动学院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在学院良好的氛围下,我院团委组织开展了以下社会实践活动:

1、‚三下乡‛及专项调研实践活动

根据上级组织的工作部署,我院团委继续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我院以S.K.Y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主力,在2009级与2010级学生中组织成立了“Sky-Saving”服务队、‚第一‛服务队、10级生物工程第二团支部服务队等四支‚三下乡‛实践团队,远赴肇庆市、佛山市等地,深入开展支教、调研及宣传。

早在今年4月,四支‚三下乡‛重点团就已组建,并根据团队自身的特点精心策划实践方案,力求服务做到‚细微之处显真情,平凡之中见非凡‛:其中‚第一‛服务队为环保宣传类省级重点团队。

10级生物工程第二团支部服务队将‚急救常识‛、‚创伤处理‛等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支教内容,让农村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S.K.Y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前往肇庆参观当地多家知名企业,将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拓宽了专业学习的思维和视角;‚三下乡‛第一服务队在三水区各级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区5个重点生态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采用‚组建本土宣传队‛的方法,调动当地近1500人次的居民参与学习环保知识,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肯定,他们的行动还得到了《佛山日报》连续两天的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活动期间,学院团委老师曾前往团队实践地点进行与队员的交流互动,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鼓励。通过我院上下的分工合作,细致配合,我院‚三下乡‛队伍顺利地完成了既定计划。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了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态度,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使遭遇难题,队员们也能大胆细致地构想解决方案,并以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

除了宣传及支教,我院‚三下乡‛队伍中不少队伍更是别出心裁地将‚关注中国水利建设‛的专项调研融入到队伍的计划中,并顺利完成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中央一号文)中明确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 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为此我院学生展现出了良好的社会服务意识,积极组织个人或团队参与该专项调研;在我院团委的支持下,收获了累累硕果。

2、志愿者服务活动

我院团委下辖S.k.Y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延续了与广东科学中心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暑期来临之际合作开展了中心志愿者服务项目;组织招募了包括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力学院、软件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计125人次的志愿者分赴科学中心不同的工作岗位,累积服务时间近一千小时。通过与科学中心的积极沟通与交流,以及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志愿者们得以在科学中心不同岗位发挥所长,积极奉献;在提高自我素养,培养奉献意识和应急能力的同时,树立了我校我院学生的良好形象,取得了科学中心方面的肯定。

二、规范选拔,积极创新,确保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和多样性

通过学院团委的统筹以及学院志愿者队伍的组织,我院青年团员表现出了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高度积极性。为确保社会实践活动能切实有效地开展,同时保证活动形式多样性,我院鼓励团员青年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重点项目提早申报,并提交合适合理的实践方案。

在方案提交之后,我院团委及时与参与人员进行交流,并提供专项指导,帮助学生团队发现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同时引导他们自主创新,在保证活动方案行之有效的基础上考虑活动多样性。

在基本确立实践方案之后,我院相关团委部门组织展开座谈会,提醒暑期实践中的各个注意事项,强调参与实践的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参与实践人员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完成任务。除安全教育之外,我院团委直接或间接参与与实践单位的团委进行联系,为实践团队争取足

够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学院鼓励参与社会实践的青年学生开拓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模式;同时提醒参与活动的青年学生注意因地制宜地改变方式,完善计划。

为确保及时的实践信息反馈,同时提升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学院团委还派出实践部、宣传部等团委部门中较有经验的学生干部随队前往目的地参加实践,在给予队伍活动自主性的基础上,协助实践团队人员进行宣传报导等相关工作。

而对于实践意向不明确或是无兴趣参加社会实践的青年学生,学院也组织开展宣讲交流会,同时组织社会实践积极分子进行相关沟通交流,以期提高我院团员青年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表彰先进,及时总结,为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参与社会实践提供经验

我院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中,以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乐观向上的态度完成各项工作,得到实践单位以及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其中参加‚三下乡‛实践38人次,科学中心志愿者服务活动125人次,专项调研84人次,其他社会实践122人次;在完成工作后,他们也纷纷将自己所见所闻、心得体会汇报到学院团委,材料真实反映当地实际情况,高效切实地成了既定计划。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续写辉煌,给我院留下了珍贵的经验,为今后我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扩大发展以及S.K.Y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而参与各项调研工作的团员青年,深入城镇乡村,不辞劳苦,取得客观真实的调研数据,也展现了我院

青年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我院团委将组织优秀团队及个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报告会,将我院青年学生聚集起来进行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从而将团员青年的实践精神以及实践经验更好的传承。除此之外,我院还根据相关通知进行社会实践积极分子的推选,在学院范围内为其他青年团员树立先进的榜样形象,促使更多的青年团员投身社会实践,锻炼自我。

共青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会

上一篇:27郭沫若诗两首下一篇:浅析航通部门科目训练的组织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