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与改革(精选12篇)
教学实践与改革 篇1
该校地处新疆南疆沙漠边缘,是传统的农业院校,《电子技术基础》是新兴电气、计算机、通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主要课程,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其相关知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就业和工作也有着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一直处于理论教学的“教辅”地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的培养,严重制约着该校电气、计算机等专业的教育发展。随着南疆工、农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越来越看重,更倾向于聘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各方面的反馈信息,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对《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进行教学改革。
1 实验教学改革
1.1 实验内容改革
原有的电子技术实验课存在验证性实验多和实验内容陈旧的弊端。为此,全系教师根据各方面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和充实实验内容。从原来的试验中选出少量经典实验,以保证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又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思维能力。最终确定的实验内容: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包括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负反馈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OTL功率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子技术包括TTL集成逻辑门测试、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测试及其应用、触发器及其应用,常用时序逻辑电路测试及其应用、电子秒表,另外,还有一些偏重于自创性和设计性的选修实验内容,譬如:彩灯控制电路设计、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电路、电池电量检测报警电路等,以满足那些感兴趣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1.2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长期以来,电子技术实验课采取实验室教师讲解,学生现场连线,教师帮助调试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对实验内容生疏、实验时间有限、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经常是实验做了,一问还是感到茫然,起不到实验课应有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项目教学法。把每次要做的实验看做一个教学项目,提前一个周末布置下去,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上网查资料,并利用理论课堂介绍的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为了避免浑水摸鱼的现象,每个学生的仿真电路图发给教师检查。实验课上,教师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不需要讲解,学生对要做的实验内容和原理已经非常清查,他们更多的是带着好奇心,看看他们设计仿真的电路图在硬件上是否合理,所以一到实验课,都是急不可待地动手做起实验来,调试电路,教师要做的就是对于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采取这样的项目教学方法,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疲惫教学,让学生在挑战中完成了实验,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实施开放式教学。
1.3 教学手段革新
EDA技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标志,是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1],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硬件设计的软件化,提高实验效率。所以,该校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引入了PROTEUS仿真软件,来完成电路的功能设计、性能分析、时序测试和调试功能。因为仿真软件为电路设计提供了多种分析方法,拓展了实验的深度和广度,为硬件电路的实现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案,使课程实验朝着“方案设计-软件仿真-电路设计与制作-系统调试”这一工程实践的流程发展[2]。通过这种“虚实结合”“软硬兼施”的实验教学手段,提高了该校学生的电子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
1.4 多元化考核方式
实验课程成绩由3部分组成:平市实验成绩(占30%),综合实验成绩(占20%),实验操作考试(占50%)。其中,平时实验成绩评定采取实验全过程的评价方法,即实验预习占20%(教师课前检查),实验操作过程占50%(教师现场记载),实验报告占30%(教师课后评阅)。综合实验评分包括实验项目方案设计和原理电路设计、实验完成情况及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报告的撰写等3个方面。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学生随机抽题,主要考核学生在电路设计、接线调试、仪器设备使用、数据测试、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这就督促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
2 课程设计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设计流程,熟悉现代电子电路系统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电子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以往相比,还是采取3人一组、教师指导、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其改革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机制几个方面。
该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开课一般在14~15教学周,教师可提前4周,在第10周让学生进行选题,以留出购买元器件的时间。在选题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课程设计题目,还可以自拟题目,自拟题目需要指导教师审核,以确定学生自拟的题目能够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设计的题目来源于工程实际,要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并且每年都有新的补充。结合该系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目前开设题目有数字温度计、交通灯控制器、音乐彩灯控制器、数字频率计、出租车计价器、声光控楼梯照明开关设计、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水箱自动供水电路设计、OTL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数字抢答器设计、篮球24 s计时器设计等20多个题目。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把EDA技术引入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中。学生在完成电子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后,先进行PROTEUS仿真,验证所涉及的方案的逻辑功能,修改方案中的原理性错误,然后在进行安装调试。并且,对所做项目采取模块化设计,各单元电路逐级进行设计、仿真、调试,这样有利于检查和排除故障。根据电子产品设计流程,结合该院新近PCB板实验设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增加了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的绘制。设计方案仿真通过后,要求学生使用PROTEL软件进行设计方案的原理图绘制和PCB板绘制,使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更接近于工程实践。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焊接、调试,完成整体项目。
结合工程实际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根据各个环节在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所占比重,课程设计成绩由设计方案成绩(占20%)、软件仿真成绩(25%)、硬件调试成绩(占35%)和总结报告成绩(占20%)四部分组成。
3 结语
通过近几年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进行,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学生的科技总结报告撰写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参加电子竞赛储备了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慧敏.电子技术课程实践环节的探索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3):61-63.
[2]王香婷,刘涛,张晓春,等.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112-115.
[3]王波,张岩,王美玲,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380-382.
教学实践与改革 篇2
关键词:教学内容;思维训练;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曹曼(1981-),女,河北深泽人,军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赵锦成(1962-),男,陕西西安人,军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教授。(河北?石家庄?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48-02
“电路”是军械工程学院(我院)四年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又与工程实践有着密切联系,对培养学员严谨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受专业课程知识拓宽的需要,如何教授好电路课,如何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何保证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等一直是授课教员关心和探讨的热点。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教学重点
为了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必须对电路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改进。根据培养需要从“广而博”的知识中选择、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是课程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1-2]这就要求授课教员正确把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量与度,对课程内容进行压缩、整合,精选出基本、实用与后续课程联系紧密的内容,删减陈旧、繁琐、实用性不强的内容。为此,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把该课程基本内容体系概括为:一个假设(集总电路假设),两类约束(电路拓扑约束和元件约束关系),三种电路(直流电阻电路、直流动态电路和正弦稳态电路),四套方法(基本分析法、独立变量法、分割等效法和暂态分析法)。集总假设是电路分析的前提,两类约束是电路分析的依据,三种电路是电路分析的对象,四套方法是电路分析的手段。即对实际电路在集总假设的前提下,得到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通过两类约束,由数学模型加以描述和转化,进而得到电路分析的三大部分电路:直流电阻电路、直流动态电路和正弦稳态电路。其中直流电阻电路和正弦稳态电路分析方法类似,主要有基本分析法、独立变量法和分割等效法,只是直流电阻电路是用实代数方程来描述,而正弦稳态电路是用复代数方程来描述;直流动态电路的主要分析方法是暂态分析法。经过对课程结构进行整合和疏理,使主要内容系统化、条理化,知识体系变得清晰明确。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在基本内容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强电、弱电专业和后续课程的连续性,简单介绍网络图中的“图”、“树”、“树支”等概念,使学员对图论有初步的认识,适当增加“谐振电路”、“双口网络”、“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非线性电路”等内容,作为电路分析的深化和提高,必要时还要对“磁路和铁芯线圈电路”部分加以补充。为配合教学内容的改变,采用邱关源主编的《电路》(第5版)作为课程的主讲教材,并选择多种教材作为参考补充。这样,采用课程内容模块化,各知识点以树型结构来构建整个课程体系,突出重点的分析方法一目了然,使学员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不同专业需求的学员采用不同的组合,既保证了内容的系统性,又具有选择的灵活性。
二、注重学员思维训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即教学生学”。科学的方法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使学生善于学习”是当今国际教学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员的永恒追求,大学教给学生的有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方法,必须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不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同时,努力学习发现新的知识,在了解现成结论的同时,设法突破固有观念。把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结合起来,把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放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确立一种全新的探索式思维训练方法。
为此,在整个电路教学中,我们重点采用了引导思维法,注重学员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不断激活他们自身的创造潜能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介绍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时,采用类比的方式引导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把线性电路“叠加定理”中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激励”和它们所产生的总“响应”看成我们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分解”与“合成”的过程,“分解”是为了看清事物中每个单元的特点和作用,而“合成”是为了表示每个单元共同作用后的总体特性。这种有限中包含无限的哲学逻辑思想具有普遍的意义。如数学中我们学过的泰勒级数、傅里叶级数等,其过程都是先“分解”后“合成”,然后启发学员,能否举出“电路”课程中“分解”与“合成”的其它例子?通过引导思维,不仅强化了学员对电路的基本理论“叠加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启了心智,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教学效果良好。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高职 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赵芝英(1965- ),女,江苏武进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教育学。(江苏 无锡 21406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108-02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规定了高职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产学结合为关键①。该文件彰显职业教育特点,即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不是学科体系,课程建设一定要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那么,高职英语教学如何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呢?作为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基础教学课程,按照《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的突出“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突出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高职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突出实用性和专业性;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面向实际,对学生因材施教。根据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的特点,高职英语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方向努力。总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学理应有比较高的要求。但在实践中,由于我们对高职的英语教学经验不足,对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了解不够,在教学中,仍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和权威性,忽视学习者未来岗位的需要,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对生产、社会实际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多数学生跟不上,教师觉得力不从心,教学效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改革高职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二、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技能课,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标新立异的创新观念;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课堂内外多采用启发式来启发和引导学生;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游戏式、小组讨论、报告会、演讲、竞赛、辩论以及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学校还可以不定期地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践锻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革英语教学内容
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我院的英语教学在2003年之前基本上参照本科的英语教学大纲和使用本科的教材组织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考试、教学课时也是生搬硬套本科的。到了2003年,学校有了明确的定位——高职高专教育,这时我们意识到本科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对高职人才产生足够的效用,提出我院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走出本科四级考试教学的框框,突出其工具性质,强化应用,突出特色,改革考试考核手段,重点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因此,我们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作了改革,即全部选用高职高专教材;在课时上也作了重大的调整,从350学时(四个学期)减少到270学时(三个学期),再调整到目前的180学时(二个学期),要求学生通过1年的学习,复习巩固基础知识,打下学习英语的基础,突出应用技能培养,最终达到《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我院的基础英语教学主要是围绕此目标进行的。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我们立足精选课文。因课时有限,不可能每篇课文面面俱到,于是精选课文,教师做到“精讲”,学生做到“精练”,把重点放在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同时在语言知识方面,针对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打好基础。
四、改革英语教学手段和方法
1.扩大语言交际,强化应用能力。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底子薄,差别大”,大大不同于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本科学生,高职高专学生最实际的目标是毕业时拿到“双证书”,为求职做必要的准备。因而,英语基础要以“够用”为原则,让学生“学会、会用”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最基本的目标。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涉外活动机会和就业机会,这些机会首先涉及的是口头交际和简单的书面交际,而不是长篇文章的读、译。所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着眼于实际培养目标,听说训练领先,读写跟上;先基础,后应用。让学生学一点、练习一点、记住一点、会一点、用一点,边学边练,边练边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②。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是学生的词汇储备太少,听说能力较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坚持以扩大学生的交际量为目标,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多讲多练。同时,在课堂上紧紧围绕某一主题进行,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听、说训练,真正达到使学生建立牢固、坚实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首先,课前3~5分钟的英语汇报已成为我们开始授课的开场白。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或自己撰写英语文章,到课堂上来演讲,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我们选用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和《灵通高职高专英语》中的听说训练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平均每4学时就有1学时的听说训练,占课程总学时的20%。最后,为满足学生课外听力实践的需要,我们自编了课外听力系列教材——《高职高专英语听力天天练》(基础版)和《高职高专英语听力天天练》(提高版),供学生利用校园调频发射台每天收听,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供了保障。总之,由于专科层次学时和学制的限制,不可能按先基础后应用的本科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坚持基础和应用并重的原则。
2.突出实用为主,营造环境,模拟实践。我们知道,课堂上的操练和会用并不是高职高专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一过程培养的只是学生的应用能力,而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实用能力。所以,教学过程中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语言和技能的再输出,以培养实用能力。而实用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实际使用场合的语言交际训练与实践。
因此,“营造环境,模拟实践”显得尤为重要,突出“学中练”“练中学”③。学校或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人为的“英语世界”或“英语语言实践中心”,由语言实验室、演讲厅、谈判室、面试室、茶室等组成,规定英语是此处的唯一交际语言,所有标识语和交际活动一律用英语。任课教师、外籍教师和英语学习骨干组成指导教师小组,有计划地组织自由会话、面试、就职演说、实际游览、公司的参观介绍和业务交流等活动,一切活动要遵循英语国家的习俗和交际规则,尽力创造轻松自然的气氛,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题研讨法等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合作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如pair work,role play,team work,presentation和class discussion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体验、操练和实践。
3.专业英语教学职业化,突出教学重点。根据目前高职高专教学状况以及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适度降低了对学术性阅读的要求,增加了对应用文阅读与模拟套写的要求,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改革正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同时,把实用的听说口头交际能力提到了应有的高度。这种新的要求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变化,即处在一线的应用人才遇到的英语交流机会大多是一些口头交际和简单的书面交际,而不是长篇的学术文章的读、译;另一方面加强表达技能的训练,这也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我们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上,强调把英语教学与学生实习结合起来,探索英语课程职业化。课程目标制定以实际场景和岗位需求为依据,内容以开发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能用语言在工作中做某事”为标准,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要突破系统性、完整性,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学校要联系合资企业或有涉外业务的企业、外贸公司等,并将其作为实习基地,以“有用”为原则,让学生在自己将来的目的环境中实际使用英语。教学和实习可穿插进行,也可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进行实习。无论哪种实习形式,都要保证学生能及时地和英语教师取得联系,得到英语教师某种形式的帮助和指导,以确保学生进行真正的、实战式的涉外交际。
教学方法可采用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即语境真实化、课堂社会化。结合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任务,用项目导向或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取和运用知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到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英语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际应用,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实际“即期”效果而倍增英语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高职教育是岗位技能教育,一定要走出精英教育的宝塔尖,认认真真给学生打造技能,实实在在搞“蓝领”教育。高职英语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教育观念上要由单一的灌输式教育转向互动式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岗位技能教育④。教学方法突出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实用为特点,倡导教学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策略要贴近实际需要,注重实践技能培养。
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以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的认识,我们更加明确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构建实用英语突出,与专业结合,体现就业导向的教学体系。外语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投入改革,逐步建立“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英语教学体系。英语课程要为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真正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把培养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作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②高桂芳.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重在突出“实”“用”二字[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5):15.
③鲁瑛.强化高职学生英语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6(11):46.
④陈永昌.实现“三个突破”发展高职教育[N].光明日报,2008-04-19.
[参考文献]
[1]赵爱萍,丁桂红.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新探[J].教育探索,2007(3).
[2]张玉秀.高职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6(8).
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4
一、走出“传统式”和“应试式”教学误区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自主的、个性的发挥,应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教学的目的所在。而创造力培养能否在教学中得以体现,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相应的教学观,因为教学观左右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估的标准,等等。受传统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干扰,课堂结构刻板程式化,教学方法填鸭灌输化,作文内容瞎编抄袭化,作文形式陈腐八股化,造成学生语文能力低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其身上荡然无存。从整体看,当前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很不适应创造力的培养的要求。占主流的教学观有两种:一种是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一种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才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的应试式教学观。这两种教学观使大量语文老师无法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没有把学生会学当作教学追求的目标,而是把考试作为终极目标。在这样的教学观念指
(三)评价方式的改革[4]
传统的试题内容主要是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题等主观题和客观题。这些呆板、机械的问题,将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生导向成一部部背书的机器,最终导致学生厌恶学习,丧失个性,缺乏能力与创新,这种应试教育在职业教育考试环节上必须加以改革。
鉴于目前职业教育学生社会经历浅,有关法律知识基本空白,加之教学时数较少,使得所能讲授和练习的内容有限,针对专业及课程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测试的内容设想为:
改革后的考试只通过背是无法过关的。从学生提出的问导下的语文教学,当然会封闭、僵化、呆滞,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什么才是创造力培养所需要的教学观呢?就是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为方针,以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的主要方面,以帮助学生具备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教学的本质内涵,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观。有了这样的教学观,教师才能处理好自己、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自主探索的精神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园丁”虽然是令人尊敬的,但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不仅要给花木“浇水、施肥”,而且要给它们“修枝”、“造型”,即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新课程注重人文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
教师要大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这是让课堂充满生机的方式之一。传统语文教学是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再加上一张嘴,这单一的方法,陈旧的形式已经使学生腻烦透了。随着教学手段的更新,电脑显示出它特有的魅力。过去我们传授给学生的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而现在,借助电脑就可以把知识信息变成图像、动画、影视录象,并附以音乐等,直观、新奇、生动。例如《苏州园林》一课,让学生在幽雅的古筝音乐中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感受苏州园林景色之美、成就之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借此导入。随着课文的阅读,又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印证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等方面的特征,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了美的享受。又如学完《愚公移山》一文,在讨论愚公是挖山好还是搬家好这一问题时,有人说挖山题看,过去学生往往主要问考哪一章、哪一段、哪一题,而现在,学生主要问如何去理解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从考试的结果看,绝大多数同学达到了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如阅读理解,题目给出的是课上没有讲过的“货物买卖销售合同”的三段规定,要求同学通过阅读回答三个问题,结果该题目60%同学得了满分,30%的同学正确回答了三分之二左右的答题要点,基本达到了考核目的。
总之,《经济法》教学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构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真正有用人才,毕业生才会有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文化.经济法概论[M].法制出版社,2001.5.
[2]黄和新.中国经济法新论[M].科学出版社,2003,(6).
[3]马晓燕.合同法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8).
[4]周德藩.现代教育技术[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6).
对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究与尝试
王秀清
(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初中,江苏宝应
摘要: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作文教学无疑是一个难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难、学习难都是困扰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话题。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潜心研究新课程理念,并落实到作文教学改革之中,全面提升教学成效。作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作文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究与尝试,在激发学生作文写作兴趣、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成效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尝试
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关键是要突破陈旧教学模式与教学空间的制约,采取更加素质化的教学手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强化技巧指导,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更加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作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一、变“空洞说”为“先示范”,让学生在模仿中成长进步
部分教师习惯于在作文教学中先是讲上一大通技巧要领,在讲解结束以后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写作,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并没有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水平。缺少了可参照的示范,教师空洞的说教对于学生的指导作用非常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发挥下水作文的作用。在开展作文教学之前,我首先写出一篇下水作文。如在教学描写人物的作文教学时,我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门卫师傅作为描写对象,在教学中将这篇文章投影到幕布上,首先引导学生对这篇作文进行分析,从文章题目的新意、立意的定位、素材的选取到遣词用句的艺术,同时还给予点拨引导,使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等增强直观感知,再结合教师的下水作文,开展模仿写作的难度就会明显降低,对于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变“作文课”为“立体课”,让学生在读写中提升水平
大多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遵循每周2节课的固定教学好,体现了愚公不怕困难的意志;有人说搬家好,可以巧妙地避过障碍,节省人力、物力;更有人提出既不挖山又不搬家,而是因地制宜地把它建成旅游景点,发挥经济效益。众说不一,而教师也根本没有必要给一个结论。对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即便不完善或与权威意见不同,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应否定,而应从特殊角度给予鼓励,留给学生发展个性的空间,让他们发现自我,表现自我,逐渐成为大胆探索与个性丰富的人。这样的课堂,无疑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挖掘课内的人文教育资源,培养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中平凡朴实但撼人心魄的形象比比皆是。如《一件小事》中的车夫,只是旧中国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千万劳动者之一。透过车夫停下车,扶起老女人,搀着走向巡警驻所愈来愈远的身影,我们可以借此引导学生看到他勇于负责的质朴的人性光辉,这正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赋予语文教学的历史使命:“起于生命,达于精神。”又如魏巍小学时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鲁迅留学日本时的藤野先生,《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爱生如子、毫无民族偏见、热爱祖国等优秀品质都是那样的感人至深。“父亲”为二十来岁的朱自清蹒跚买橘子的深情背影,身背年幼的邹韬奋元宵看花灯的慈母情怀……均感染了学生。这些平凡琐碎中所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内涵,都会让学生一次次地读出珍爱生活的情愫。语
时间,相对于作文教学的要求与难度,都觉得教学时间不足,我在教学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在教学中,我经过几年的探究总结,探索出了一条“作文课+读写活动”的写作教学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除了每周2节作文课之外,还设置了1节阅读指导课和2次作文小练笔活动,将每周二的早读课调整为阅读课,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及组织课外阅读活动。阅读指导方面侧重于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重在结合阅读书目的类型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效率,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每学期50—80万字的阅读量拟定课外阅读计划,并细化到每一周。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阅读笔记,将阅读书目和其中的精彩语段摘记下来,日积月累,为作文教学奠定坚实的文学基础。每周开展的两次小练笔活动放在课后进行,按照教师事先拟定的主题,每周进行评选活动,将优秀习作及进步较大的习作评选出来,并在班级习作园地进行展览,从而通过加大读写量与强化读写指导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变“教师讲”为“学生说”,让学生在交流中汲取精华
初中作文教学都以教师讲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参与程度与投入程度都不是很高。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将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取得明显成效。我的具体做法是在一些环节,教师少说,甚至不说,取而代之让学生多说。还以写人的作文教学为例,我在引导学生分析下水作文之后,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作文构思,列出作文提纲,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汇报交流,重点介绍本小组讨论的文章间架结构、布局谋篇等方面,每一个小组汇报结束后,都安排其他小组学生踊跃发言,对其中自己认为值得借鉴的成功之处进行点评,对自己认为不足之处也点出来,以供大家参考。一节课下来,通常要点评到4—6篇提纲,不仅点出成功之处,而且点出不足之处。在学生汇报交流与点评过程中,全体学生都成文教育除了以正面的形象感召学生外,还应该用反面的形象去反思,把握人生的航向。如《皇帝的新装》中狡猾的骗子,愚蠢至极的皇帝,自私虚伪的大臣们,人云亦云的市民,都是揭露人性中灰暗及至阴暗的典型。在与天真无邪的敢说真话的孩子的对比中,要引导学生看清那个被功利主义思想所毒化了的虚荣世界,明白人生不能被虚名浮利所累,而应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又如《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厚颜无耻的本领可谓炉火纯青,但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的是:做人应不畏权势,堂堂正正做人,而决不能做奴颜婢膝的走狗。
新课标为语文教学现状提供了很好的理念与操作方法,也为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思路,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具体可行的实践操作方法,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为语文教学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自主、合作、探究”是基本的理念和方法,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正是当前语文教学所缺乏的,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所应关注的内容。所以,语文教师应理解新课标,用积极的态度践行新课标。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有不少的挑战,但更多的是发挥能力的机遇;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有许多的彷徨,但更多的是积极应对。语文老师,请在新时期新课标指导下,走好,到那时,你就不会痛苦:谁动了我的奶酪?
摘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需要相应的教育变革作为前提。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和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关注生命教育,教改的主阵地在课堂。中学语文教学需要师生用理性的思维与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教与学,与时俱进,贴近现实生活,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5
关键词: plc 案例 任务 教学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教学的前提和归宿。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中职教育者普遍探索的热点问题。多年来,我根据plc(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局限性,在plc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涉及两个重要的因素,即案例与任务。前者侧重于教,指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以案例为蓝本;后者则侧重于学,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如何选取并运用好案例,如何设计任务,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一、以案例为主线的教
plc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典型而实用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案例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案例为主线,围绕着案例来开展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因而案例设计与选择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案例应是课程某一单元或环节的知识的概括,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覆盖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抓住某阶段学习知识体系中重点和难点,精心选取有实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例如,我在介绍plc梯形图编程方法时,选取了“plc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程序设计”的案例。这个案例简单、实用、典型,通过案例重点介绍了基本指令ld、ldi、and、ani、or、ori、out、end等的功能与用法,梯形图的绘制方法,难点是梯形图程序与指令表程序之间的转换。透过分析案例,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
另外,案例的运用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保障。首先,要制订周密的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对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是主角,但不等于教师可以置身事外,无所作为。相反,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要事先花更多的精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订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计划,其内容包括根据本课程教学目标计划安排案例的个数,根据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给每个教学案例制订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内容包括:案例类型、案例讨论的具体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设备的配备,等等。其次,教学中对所应用的案例不妨先演示,通过演示讲解,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激发求知欲望。
在职业中学,plc的教学侧重于实际的基础性编程设计,如果在教学中以传统的线性顺序进行,每一个问题先分析清楚再进行下一个问题,这对plc程序设计课程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一个个独立的概念、指令很枯燥。另一方面,plc指令的数量也非常大。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概念、指令融合到实际案例中,在分析案例的功能、实现方法等的过程中讲述相关的概念、指令,那么学生首先接触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指令知识,而是一个实用、典型的案例。在教学内容变得实例化后,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以任务为驱动的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plc程序设计“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的任务,既蕴涵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又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plc教学,在形式上是:明确并提出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自学或协作完成任务→教师适时指导→交流及讲评。
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首先教师明确教学任务即“任务”设计,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实用性、适宜性、渐进性等原则,要求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提高融入任务中。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分析教材,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更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所在。然后提出一个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步骤,由学生来完成任务,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目的是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学会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探索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适时在班级交流,发现新思路,推广新思路,鼓励创新。教师进行比较、评讲、归纳,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引导交流,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步进顺序图应用于plc程序设计教学时,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个任务:“请你设计一个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的程序。”围绕这个任务,讨论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程序需要提供的功能,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
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任务进行切分,从母任务中分解出一个子任务,即要求学生先完成控制十字路口东西或南北单方向交通灯程序的设计,然后进行十字路口两个方向的合成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设计任务,更好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完成整个设计任务,必须正确了解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功能,否则无从入手。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应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比如,学生阅读一段描述交通灯控制功能的文字说明后,普遍提出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应及时作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是否可以采用流程图或波形图来描述其控制流程?帮助学生通过更直观方法去解读其中的内容,为后续设计奠定基础,同时也给学生指明一种处理类似任务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者参照老师讲过的案例,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或参与一些学生的讨论或探讨。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应随时随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回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全班回答或讲解。
在大约一半的同学完成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召集学生进行任务讲评,具体做法是:教师将学生完成的程序浏览一遍,挑选出几位编程技巧较高而思路各异的学生的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程序,谈谈各自的设计思路、编程技巧等,然后教师进行比较点评,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引导其他学生吸取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学记》中有句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相互切磋技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案例是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载体,任务是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这种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实践与改革 篇6
[摘要] 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为例,通过“24人小班教学”教学方式转变,构建“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任务为载体”的系统化的模块式的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学生素质目标的同时突出强调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明显增强。
[关键词]24人小班;仓储管理实务;任务驱动;学生主体
【分类号】F250-4
一、前言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作为一个新兴职业院校,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因此,学院投入大量资源,选取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小班教学试点,《仓储管理实务》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被选为24人小班教学的首批试点课程。
24人小班教学模式下,学生以3~4个人为一个学习团队,全员参与到教學中来,和老师一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此模式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课程设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任务为载体”的系统化的模块式的课程设计模式,强调能力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
二、“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任务为载体”的24人小班《仓储管理实务》课程设计
1.课程内容选取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是以仓储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来构建课程模块教学体系,以仓储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来整合与序化各模块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训室模拟实训、仓库认知参观、教学实习,并辅之以网络教学、企业经营模拟演练、技能比赛等办法与措施,做到教学做相结合。仓储管理实务的课程内容设计共分为五个模块: 仓储认知、仓储经营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仓储成本管理及绩效评价、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仓储认知模块以成立公司的形式拉开序幕,首先我们要求学生3-4人一组成立仓储企业,提交公司成立策划书。在公司创立以后,要求学生进行仓库的选址和仓库内部布局规划,并购置仓储设备,模拟完成和供应商的谈判并签订采购合同。
仓储经营管理模块为本门课程的拓展、提升部分,要求学生熟知仓储企业的服务项目,并能开展服务营销。本模块主要通过座谈、讲座、技能竞赛、模拟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增强对物流企业经营的理解。
仓储作业管理模块是本门课程的核心部分。此教学项目下,重在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本模块围绕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和出库作业,展开多轮实操项目。
仓储成本管理及绩效评价模块以案例形式展开,选择仓储企业设计教学任务,启发学生完成仓储成本的核算并进行绩效评价。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模块在机房进行,利用中海2000仓储管理系统进行仓储信息处理。
2.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应避免单一的操作性活动,应根据企业生产或服务过程,选择相对完整的环节形成训练项目。以“仓储认知”为例,设计了仓储企业申请及人员配备,仓库选址与布局,仓储设备配置等三个工作任务。仓储认知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表如下:
项目名称能力训练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成果
仓储认知1.仓储企业申请、组织结构及人员配备 1.能叙述仓储的功能、类型及仓储管理的任务;
2.能分析企业组织结构及人员配置的合理性。1.重庆市仓储企业申请的程序、资质要求、组织结构形式
2.人员配置原则学生3~5人一组自由组合,确定公司名字、组织结构、主营业务。小组作业:
****仓储公司成立策划书
2、仓库选址与布局1.能进行仓库选址;
2.能绘制仓库平面图;1.仓库选址方法
2.平面布局原则及仓库内部布局规划要点1.教师设计情境,教师示范仓库选址方法,学生根据情境任务进行仓库选址;
2.教师组织、案例启发,学生对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实训中心进行重新布局和规划 小组作业:
物流实训中心平面图。
3、仓储企业设施设备选择能够根据仓储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仓库的设施设备。1.常见仓储设施设备类型、特点;
2.仓储设施设备选择原则。教师设置情境任务,学生进行仓储设备的选择。小组作业:
****仓储企业设施设备选用规划清单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我院开展24人小班教学已历时两个学期,实践证明, 24人小班教学的确是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师生间关系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1.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上小班课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手段、难度、进度。课堂练习答疑指导也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确实实现了教育的公平性,提高了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程度。
2.学生学习行为规范明显改善
24人小班课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加强课堂管理,另一方面教师更多的关注和更个性化的指导提升了学生自身的价值认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实施小班课的课程旷课现象基本绝迹,迟到明显减少,学生上课注意力明显提高,99%的学生能够做到全程专心听讲,玩手机、讲话、打瞌睡现象大幅减少,学生自主专业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3.激发了教师对教学的激情
学生学习兴趣、效率和效果明显提高是对教师工作价值的认可和肯定,也激发了教师的成就感、自豪感和工作激情,教师将会把投入更多的热情到教学中去。
四、结束语
教学实践与改革 篇7
1 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1 实践课开出比例小
我系护生为通过高考招收的全日制专科生, 学制3年。经过1.5年的系统学习后, 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32学时, 其中理论课28学时, 实践课4学时。此种教学安排很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仍然以理论学习为主, 4学时的实践课很难展开教学, 只能草草结束, 因此, 很难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1.2 实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沿用传统方法, 即先由教师示范, 然后学生“照方抓药”进行练习, 过分强调操作程序的精确性, 操作动作的规范性, 学生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2]。《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其研究对象是患病老年人和健康老年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 而学习《老年护理学》却是一群离老年期甚远的年轻大中专学生[3]。此种教学方法造成学生进入临床后, 不能将课上所学的理论内容应用于实际工作, 很难与老人很好地沟通, 面对突发事件毫无应变能力。
1.3 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培养护生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是护理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也是护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4]。学生在课上观看教学片, 在模拟人身上练习, 不能完全进入护士角色, 学生兴趣不浓, 教学效果欠佳。
2 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1 加大实践课开出率
为符合高职高专教学的目标,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真正做到“顶岗工作”, 在相关领导的带领下, 我系对老年护理学实践课进行了改革, 加大实践课开出率, 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 理论课改为16学时, 实践课改为16学时, 真正实现学生在“做中学”。
2.2 更改实践教学方法
2.2.1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法” (Role-Play Teaching Method) 是美国精神病学家莫雷诺 (Moreno) 于1960年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 就是使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 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 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 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5]。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分别给出各组不同情境, 同时给出老花镜、拐杖等教具, 让学生感受老年人生活中的不便以及与老年人交流的困难。
2.2.2 多媒体教学
目前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领域, 我们将此种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每次实践课结束后播放相关教学影片, 使学生在感性上有更深层的认识与理解。
2.2.3 社会实践
通过有关领导的努力, 我系现在已经建立了5个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基地, 包括老年公寓、社区及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实践教学中, 将学生带入老年护理教学基地, 学生在与老年人的交流沟通和技能学习中, 感知护理工作的整体性。我们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为老年公寓的老人们送温暖活动, 亲手为老人缝制鞋套、面垫等老年人必须用品。教师在传授知识、教授实践技能的同时, 培养学生更好地对老人的人文关怀。
2.3考核方式
为督促护生练习, 保证练习质量, 根据教学方法应首先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原则[6], 对授课内容改革的同时, 也对考核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首先, 实践课的考试内容不再以笔试为主, 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其次, 由于学生数量多, 由教师单独考核存在困难, 目前采用小组长考核组员, 大组长考核小组长, 教师只需要考核大组长及抽考学生的考核方式, 这样不但能增强小组间的凝聚力及协作精神, 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督促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3体会
通过对老年护理实践教学的改革, 增加了护生学习本学科的积极性, 进一步增强了护生对老年人进行护理保健的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老年人的沟通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老年护理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 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将人文关怀融入课程中, 多种教学方法联合应用, 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 实践教学改革在老年护理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大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翠红, 姜小鹰, 肖惠敏.人口老龄化问题与老年护理[J].莆田学院学报, 2002, 12 (1) :33-35.
[2]刘永德, 汪毅.专业课程改革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21 (1) :33.
[3]孙伟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3) :42-43.
[4]姜安丽.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10年实践与发展的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1) :3-6.
[5]乔伊斯.荆建华, 译.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数据结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篇8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与计算机各门主干课都有密切联系, 具有独特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1]。同时数据结构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术基本课, 其内容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更新。本课程系统地介绍各种典型的数据结构, 包括它们的概念、性质、实现方法和应用。通过讲授、练习和上机实践, 培养学生根据求解的要求, 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 应用抽象数据类型的思想方法, 组织数据和算法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程序设计水平, 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方法, 为将来学习和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因此更新数据结构的实验教学教学内容,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数据结构实践教学中困难
在长期数据结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数据结构实践教学中存在以些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较为抽象, 学生理解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 理论性太强。的确, 数据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强、思维抽象、难度较大的课程, 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该课程的先行课程是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等, 后续课程有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因此即使理论课老师采用各种可行的方法, 例如项目驱动和案列教学法等方法, 但效果并不理想, 实验课学生仍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造成老师讲得累, 学生听不懂, 上机很难进行的局面。笔者在数据结构的实践教学环节中, 感到学生在上机实验方面, 普遍存在很大的困惑与难点。
1.2 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掌握不够
程序设计语言是数据结构的先修课程, 我们学校在大学一年级开设, 数据结构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 近几年, 在第一学期开设程序设计课程, 学生刚进大学, 由于学习目的性不强, 学习方法不正确, 对程序设计的兴趣不浓, 学生难以适应,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掌握不够, 从实践教学的角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函数、结构体、指针、递归程序设计方法、动态内存分配方法等语言要素。而这些方面正好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直接影响到数据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正常进行。
1.3 实验内容设计不合理
数据结构的实验内容选择都是教材中的一些算法或是课后的练习, 或者是课后的实验。一方面传统实践教学中, 实验题目仅针对某一个问题, 体现不出综合性, 也没有和具体的应用相结合, 体现不出应用性[2]。另一方面, 教材中的算法是无法直接在机器中执行的, 必须要把算法思想转化成完整的程序才行, 在实验时要想象应用环境, 分析逻辑结构, 选择存储结构, 算法的调用需要做哪些准备等等, 所以, 没有很好的引导和很强的编程能力也是无法自行完成的。
2 数据结构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长期以来, 课程组重视实践教学, 致力于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 形成了保证基础实验, 强化设计实验, 推动综合实验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3]。
2.1 基础实验属于基本算法题目
针对课堂上讲解的数据结构的基本算法给出程序的大体框架和相关算法, 主要是用来验证算法的基本思想。首先按照实验大纲要求每章编制以验证为主的基础性实验指导书, 每个实验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预备知识介绍本次实验的指导思想和实验一般方法, 内容组织结构概述, 需要的基础和准备工作及环境安装, 注意事项;第二部分, 实验小题, 把本次实验的实验算法用实验小题的形式给出, 主要要求学生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 如何调用这些算法;第三部分, 采用分步骤填空的方式如何实现每一个小题, 实际上就是分步骤填写采用的存在结构, 数据如何存入计算机, 如何调用算法, 需要的数据如何提供, 调用后如何得到运行结果。
2.2 设计实验属于应用性题目
设计实验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 利用已经学过的基本算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一些具体的应用问题。通过设计实验一方面降低了学习数据结构的难度, 增强了学生学习数据结构的兴趣, 了解数据结构的应用范围,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编程能力。课程组根据大纲和教材设计了如一元多项式加法计算、表达式分析与计算、迷宫、停车场管理问题、医院病人就诊、约瑟夫环问题、高速公路建设问题、教学计划编排等问题。对每一个问题, 给出具体指导和要求, 比如, 以一元多项式加法为例, 具体指导内容包括:首先给出两个多项式相加的实际例子, 其次采用何种类型的存储结构来存储多项式的系数, 多项式相加中合并同类项如何实现, 如何建立多项式, 如何输出多项式等等引导学生去思考, 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 对每一个指导步骤得到准确回答, 题目可以集体讨论解决, 也可以一个学生独立完成。这类实验题目, 学生积极性高, 兴趣浓, 由于可以讨论, 也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3 综合实验属于课程设计实验
综合实验是给出面向实际应用的稍大一些的实践题目, 课程组根据大纲要求, 编写了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 设置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集合运算、车票管理系统等综合实验题目。每一题目给出了题目描述、程序应该完成功能和题目要求。以学分管理程序为例, 题目描述:请设计一个学生的学分管理程序, 假设每位学生必须完成基础课50学分、专业课50学分、选修课24学分、人文类课程8学分、实验性课程20学分才能够毕业, 因此在管理学分时, 要考虑每个学分所属于的课程类别。程序应完成功能: (1) 通过键盘输入某位学生的学分; (2) 给定学号, 显示某位学生的学分完成情况; (3) 给定某个班级的班号, 显示该班所有学生学分完成情况; (4) 给定某位学生的学号, 修改该学生的学分信息; (5) 按照某类课程的学分高低进行排序; (6) 提供一些统计各类信息的功能。题目要求:1) 存储结构采用顺序表或链表;2) 用本学期所学算法实现各模块;3) 主函数设计一个菜单, 通过菜单进入各模块测试。
3 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有合适的教学内容, 如果没有配套的实践教学方法, 那么实验教学内容就不能很好落实, 实验教学质量也很难保证, 因此, 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实验内容进行设计的基础上, 对实验教学方法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我们课程组通过认真实践, 摸索出一套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方法。
3.1 加强编程能力的培养
针对学生程序设计基础差, 实践动手能力差的特点, 有针对性进行学习和训练。数据结构课程中频繁使用C语言的函数参数传递、指针和结构体等, 对于理解数据结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对C语言掌握的情况, 有目的地讲授一些数据结构所涉及的C语言知识, 强化学生C语言的运用能力, 从而更好地完成数据结构的实验教学,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在开设数据结构之前, 特地开设程序设计技能训练, 而且这门课程由数据结构教师来教授, 这样我们课程组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训练, 并且在此基础上把数据结构中的有关算法引入该课程, 让学生先知道怎样用了, 以后再学习数据结构时, 学生就更好的理解所学概念和知识的来龙去脉了。
3.2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所谓启发式教学,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识水平和知识规律,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编写程序的能力[4]。课程组教师在进行数据结构基础实验时, 课前让学生预习预备知识, 实验课时, 课程组在方法上进行指导, 同时结合实际应用作一些启发性的提问, 使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做, 以及从哪些方面可以作些变化。例如, 在学生链表实验时, 根据教材内容, 问学生, 建立链表有什么方法, 学生肯定回答, 有头插入法和尾插人法, 教师追问, 能不能用插入算法来实现呢?怎么做就可以达到头插入法效果?怎么做就可以达到尾插人法的效果?关于链表长度算法, 常常用“顺藤摸瓜”来比喻, 那么输出模块是不是也可以摸一个输出一个呢?通过一些列的启发提问, 学生渐渐的学会举一反三, 收到良好效果。
3.3 综合性实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综合性实验属于课程设计实践是前两项实践内容的提高过程, 按照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对于实践内容、实践目的、实践结果更有针对性[5]。每个任务按软件工程的方法来实践, 教师提供可选题目, 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题, 老师给出每个题目逻辑分析, 学生进行需求分析, 写出需求分析报告,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进行题目的概要设计、对每一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最后代码编写、上机调试。通过这样的交流和讨论, 一方面老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 学生对应用程序设计有较深的认识, 也有效杜绝了抄袭程序的现象。
3.4 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是检验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及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的重要手段。我们针对实验内容和形式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对于基础实验, 采用随堂评分的方法, 每次实验结束前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 根据学生实验课的学习态度、出现错误情况、调试程序能力和实验完成情况给学生评分。对于设计实验, 我们采用包括程序演示、回答问题、程序改进和实验报告四个过程。程序演示过程由学生向教师演示自己的编写程序, 教师检查学生程序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回答问题过程教师向学生提出与题目相关的问题, 例如题目真正要完成的任务, 每一个模块的算法的思想, 而且要求由非编写模块的同学回答, 这样起到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的作用;根据前两个过程, 教师提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希望学生再进行改进, 使得程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实验报告要求按指定的格式完成, 同时把应用实例写进实验报告中, 另外还要写明程序在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及解决的方法和实验收获。
4 结束语
经过数据结构实验内容的调整和设计,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施, 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可喜的成绩, 使得我校这几年数据结构的课程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形成了学生爱好数据结构课程的良好局面。当然, 教学改革和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因此, 今后我们课程组将继续探索下去, 设计最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 掌握最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春葆.数据结构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4版) , 2013 (01) .
[2]胡学钢, 张晶等.数据结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005 (08) :138-140.
[3]秦玉平.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渤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12) :398-400.
[4]米文丽.启发式教学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5) :156, 158.
《测控电路》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9
《测控电路 》是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测控系统中的基础知识, 测控系统把被测对象的各种非电量通过传感技术转换为相应的电参量, 信号经测控电路进行信号放大、隔离、滤波、调制解调等调理过程与信号转换处理后成为微机或执行机构可以接收的信号, 满足测量与控制信号的精度需求, 达到控制生产的目的。 测控电路重点是如何在电子技术与测量、控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实现二者之间语言的翻译与沟通, 学会如何在测量和控制中运用电子技术, 如何与光、机、计算机紧密配合, 实现测控的总体思想, 围绕精、快、灵和测控任务的其他要求选用电路、设计电路。 测控电路在整个测控系统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因此,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类本科生来说, 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模拟电子技术》已经学习了, 《测控电路》则是要求学生学会构建实际的电路, 尤其是测控系统中的实用硬件电路, 并且必须学会如何解决实际应用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 从而为走上工作岗位和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测控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
在测控技术领域, 《测控电路》课程教学受到普遍重视。 我校电气测控类专业于2005年起开设的本课程作为本科三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2.《测控电路 》课程的教学现状
《测控电路 》本身的专业性强, 需要 《 电路 》、 《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等前序课程作支撑, 内容繁多而复杂。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将“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放在能源与机械学院, 以致大部分学生认识不到前序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 自主学习性较弱, 因此要尽快适应与较好掌握《测控电路》这门课程的学习模式非常困难; 目前应用的几本教材均有理论性强, 学生理解困难, 有些知识略显陈旧, 跟不上现代测控电路的变化发展;教学内容中理论居多, 实践环节偏少, 直接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缺乏应有的锻炼。因此, 学好这门课程需付出更大更多的努力。
课时与内容的矛盾比较突出。 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设该课程学时较少的40课时。 《测控电路》涉及信号测量与处理的内容非常繁多, 如何在测量和控制中运用电气电子技术, 围绕精、快、灵和测控任务的其他要求选用电路、设计电路。 合理划分测控电路各个功能块的任务, 确定如何相互配合, 并且这些内容之间相互联系。 如何充分利用较少课时讲授好这些内容, 无疑给测控电路课程教学带来挑战。
3.《测控电路 》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虽然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设《测控电路》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 但是通过多年的努力, 结合我校的办学特点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革新,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更新教学内容, 保持课程的先进性。
实际上国外电路系列课程教学有两类; 一类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授课内容的完整性, 强调理论和分析方法; 另一类则以欧美国家为代表强调抽象方法的应用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 我国由于历史原因, 大部分电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倾向于第一类。 目前我校本科生《测控电路》课程教学采用的教材是天津大学张国雄教授主编的。 该教材在内容丰富, 面面俱到, 和前序课程在内容上有重复现象, 如第五章的信号运算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重点, 第六章的信号转换电路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应详细讲授。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点和重复内容的掌握状况及时筛选并精简内容, 剔除偏难的内容和过时的陈旧知识点, 加入最新测控电路的发展及工程应用实例。在介绍最新测控电路的同时增加近五年来国际上新兴集成芯片与功能模块的运用, 将测控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原有教学内容中, 紧密联系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 保持课程的先进性。
(2) 重视基础知识, 转换思路, 优化教学。
重视基础知识需强调测控电路在测控系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完整的测控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测控控制电路 (简称测控电路) 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 测控电路要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放大、隔离、滤波、调制与解调、运算和转换等一系列处理。 所以测控电路这门课程基础知识包括信号的放大技术、调制与解调技术、信号的分离技术、信号与噪声的分离技术、信号运算和转换等。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 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将讲课内容按照侧重点不同分为讲授课和复习课两种, 《测控电路》 很多章节内容需要用到前序课程知识点, 在讲课之前教师应提前复习授课将涉及的知识点或者要求学生课前复习相关知识, 比如在第六章信号转换电路授课之前, 需复习的重要概念如导通电阻、截至电阻、延迟时间、共模增益、差模增益、捕捉时间、孔径时间、共模抑制比、分辨率、虚短、虚断、精度、建立时间等, 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讲解过程的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 建立课程构架, 实现多课程融合。 目前电路理论和电子技术课程一般路径是从“基本单元电路分析”到“模拟式电路”再到 “数字式电路”的次序进行, 形成的是相对封闭、独立且完整的知识体系, 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联系比较松散, 所采用的体系理论与设计、分析方法在风格上迥然不同。 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通常需要各门课程间相互协作才能完成, 而一门课程只能体现出一个工程项目的小部分知识点。“测控电路”只是测控系统中的最灵活的电路部分, 一个完整的测控系统还包括传感器与执行机构。 授课时, 让学生通过了解测控系统建立课程构架。 《测控电路》覆盖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大部分内容, 是对其内容的升华和应用。学生掌握如何在电子技术与测量、控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实现二者之间语言的翻译与沟通, 学会如何在测量与控制中运用电子技术。 教师突出对实际应用案例的讨论, 通过典型应用案例的分析,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思想和应用典型硬件电路的方法,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效结合起来, 使学生熟悉怎样运用电子技术解决测量与控制中提出的任务, 从而优化课程教学。
(3) 多媒体辅以微课教学。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且以板书为主, 多媒体为辅。 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推导和证明, 仍然采用课堂板书的授课方式, 这种授课方式易控、灵活、互动性强, 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思路领会课堂知识;而对于一些需要形象理解、图示举例及动画演示的内容, 则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动画、视频、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教学。
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 我们根据课程知识点制作微课课件放在学校网站上供学生下载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4) 注重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测控电路》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践环节, 一方面, 学生在操作实践项目时可以了解各种类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性能、工作状态, 掌握实际测控系统中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和各类测量工具的使用, 通过典型电路的使用, 学会改变其中的典型参数或者关键参量, 牢固掌握各种典型电路的性能特点;可以独立完成简单测控电路的设计, 或者通过protel等相关设计仿真软件进行设计、仿真达到设计精度要求,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创新设计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另一方面, 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水平在实践中更进一步提升, 同时可以更好地实践, 做到学有所用。 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又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 增强设计创新意识和设计创新能力。
我校《测控电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a. 新购浙江天煌公司的测控电路综合实验箱16台, 测控技术综合实验平台8台。 硬件与软件基本配置基本完整, 可以覆盖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可以支持大量且高水平的设计实验项目。 b.设计相应的实验教学项目, 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各占一定比例, 对验证性实验项目的要求, 改变电路系统中某些元器件的参量, 通过双踪示波器或者虚拟示波器观察其波形的变化情况, 让学生感性认识各种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以及如何合理选定、确定参数值;对设计性实验的要求, 通常选一部分简单的且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设计课题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 由于条件所限, 为了减少设计实验的成本, 有时要求学生利用相关仿真软件将自己的设计在微机上进行仿真调试以达到设计精度等要求。c.通过加强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就业意向, 合理安排难度和种类不等同的课程设计课题。 在现代测控电路课程设计中, 增加PCB板的设计、制作、焊接、调试, 同时, 学生熟悉了传感器信号与测控电路信号之间传输过程与控制过程, 提升了专业技能。
(5) 参加竞赛, 提高兴趣, 提高能力。
为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适当安排、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 如两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建模竞赛、学校举行的技能比赛等。 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又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 架构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系统,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组织本班学生的竞赛, 力争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 学生设计的获奖作品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实例应用, 起到榜样的作用, 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6) 网上评教, 把准方向。
教师在每个章节内容讲授完后都要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譬如板书是否规范、合理, 语速是否恰当, 授课内容是否精准, 重点是否突出, 逻辑是否严谨等。 课后学生通过校园网进行网上评教。 教师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适时调整方向, 改善自己的讲课方式, 实现师生的间良性互动, 及时把准教学方向, 进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我们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成效。 教师每次授课后与学生充分交流、沟通, 根据学生反映的意见和提出的建议及时调整授课方案;采取不定期或定期集中答疑及一对一答疑相结合的方式, 上完课程相关内容、批改完学生作业后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上习题课, 详细讲解发现的典型问题。
4.结语
虽然在电气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设《测控电路》存在诸多问题, 但是根据学校特点、专业建设情况并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实践探索。 多年的实践表明, 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始终把握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就一定有大幅度提高。 如何将《测控电路》的具体特点与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机结合,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都值得探讨、研究和尝试, 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改革和实践中得到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茜.《测控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之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2) :204.
[2]黄凯征.《测控电路》教学改革探讨[J].成功教育, 2012 (4) :15.
[3]宋小娜, 王丽君.CDIO理念在《测控电路》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3) :241-242.
平面构成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10
基础美术是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包括素描、色彩、构成、手绘表现等内容,这些都是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构成是基础美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的核心,包含平面、色彩和立体三大构成形式。
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启下”,而“承上”的作用并不明显。所谓“启下”是指本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设计专业的共性问题,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今后学习的专业主干课程———家居设计、办公设计、餐饮设计、娱乐设计等课程中有着较大地应用。因此,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二、平面构成教学现状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主体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一年级的学生。虽然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基础仍然较差,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艺术素养偏低。整体上讲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信心不足,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以“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改革对传统的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传统的教学环节之中,用计算机技术改革传统的手绘实践,可以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上述现状和专业要求,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采用任务驱动法,依托学案创设情境,设计有层次的教学任务,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让课堂变得活泼生动,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最终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下面以《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近似构成》为例,进行如下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课前做了两项教学准备
1. 课前向学生发放本次课的学习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和资料收集,并对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和安排有了认识。
2. 安排教学环境。
本次课的教学在配备电脑及网络的情境教学室进行。该教室仿真装饰公司的工作环境,教学时将学生带入到了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中,让他们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归属感。
(二)本次教学为4课时,分为情境导入、学习任务和总结评价这三个环节
1. 情境导入。
回顾上次课的知识点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收集的教学素材的汇报。通过素材展示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成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并让学生的现场应变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点评讲解,并与学生共同探究了近似构成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学习任务。
我为学生设置了由简到繁,逐层深入的三个学习任务,要求他们围绕任务展开学习,并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来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
(1)任务一:电脑绘图。用电脑绘制简单一幅简单近似构成。选择文字作为基本形,在Photoshop中进行变化,得出满意的图形,形成近似构成。电脑软件能快速得到图形且效果直观,使学习的方式更为多样。而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解决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问题。在学生基本都完成图形的绘制后,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价,互提修改意见。我还让学生在合作中更深入探究知识,在交流中进行灵感的碰撞。讨论结束后,学生根据讨论意见迅速进行图形修改后保存在电脑里上交。
从课堂反应看出学生对电脑绘图兴趣极浓,特别是一些造型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产生了信心,提高了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我借助电脑软件,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团队精神,用极短的时间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初步掌握情况。
(2)任务二:草图设计。我先进行了2组简单的接龙游戏,并将学生分成2个竞赛小组。第一个内容是对我给出的基本图形进行加工,画出该图形的近似图形后传给下一个学生,进行图形接龙,最终完成一幅近似构成。第二是由每组第一位学生设计基本图形后进行图形接龙。用时较短且富创意的一组获胜。这短短的10分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地活跃,这种小组协作的竞争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学习任务的变化性,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也快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游戏结束后,我针对学生在电脑绘图和接龙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和闪光点进行点评和小结,然后与学生共同深入认识近似构成的基本形和骨骼。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之后,我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和引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认识,从而真正发挥了我作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杜绝了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接下来,我布置草图设计的要求,在草稿纸上设计5-6幅近似构成小稿,要求基本形近似,特点要突出,设计要简洁、抽象、有创意。
(3)任务三:正稿绘制。正稿绘制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在学生将所绘的设计草图转化为正稿之前,我先安排了作品赏析环节。我运用多媒体设备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向学生展示了一些优秀的近似构成作品,同时给出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与优秀作业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探究改进之法。同时,高年级学生的作业也能引起学生的竞争欲,激发学习热情。除了优秀作品欣赏外,我还向学生介绍重复构成在现代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眼界,活跃思维,解决教学难点,同时也能让所学知识更好地与专业相结合。
在平面构成中,实操训练是必不可缺的,因为它是教学效果的最直观体现。我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重辅导总结,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问题。对基础差的学生,我进一步梳理知识,使其能正确完成任务;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则及时引导,使其产生了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认识中得到成长,在训练中获得提高,真正达成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的学习目标。
3. 总结评价。
在回顾本次教学情况后让学生填写自评和互评表。自评与互评体现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以学生发展为本,很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4. 课后作业。
作业分为三块内容,一是继续完成近似构成的正稿绘制。这是因为一幅精美的构成作业是需要不断完善。二是用剪贴的方法运用近似构成的形式完成《平面构成》书的封面设计。此项作业设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三是收集生活中优秀的近似构成形式的图片,完成构成资料册。资料册的安排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学会以设计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做好素材积累。
四、教学的反思
从学生的作业和综合测评表格中可以看出本次教学还是初见成效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长时间的单调练习,多进行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得到肯定和认同,变厌学为乐学,提高绘画和品鉴水平。
(一)学案导学,体现以“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
学案是教师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它不仅有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学案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即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本次课设置的学案目标明确,内容清晰,和专业练习紧密并贴近生活,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究,带着兴趣学习,课前的自主学习,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运用,提高了艺术实践的效率
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多次的尝试,得出自己满意的图形。便捷的上色方式使一部分绘画基础薄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也能完成画面精致、整洁的作业。在固定的课堂时间里,用电脑代替手绘可以提高完成和修改速度,使学生更多地关注与图形的设计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突破工艺材料的局限。一个简单的命令就可以完成手绘所不能或很难完成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但是,计算机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设计的工具,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手绘方式。若一味追求电脑效果,将失去对形式美学的感悟和理解,难以提高造型能力和绘画水平。
五、结束语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行业在更新,认知在变化,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目前平面构成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我们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实践,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营造一个有利于创造能力培养的良好的、和谐的教与学的教学环境,使平面构成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平面构成在本专业中的作用,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玉梅.电脑辅助设计在色彩构成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07(23).
[2]李兰略.谈信息时代的平面构成教学[J].书画艺术,2010(2).
教学实践与改革 篇11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数控专业 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这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主要包括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通过实验、实训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教会学生操作各种仪器设备、工具量具,再通过一定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来,围绕学生就业需要,针对以前专业实训时间少、独立动手操作训练机会少的问题,对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我们重点抓了六个主要环节,即重构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教学考核。
一、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重构的重点是开发综合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在增大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在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减少前提下,通过整合课程体系,满足高职数控专业教学的需要。如《CAD/CAM实用软件》课程中删去了理论性强的内容,突出了应用性,学生可以利用软件完成三维实体造型,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生成刀具轨迹,并对刀具轨迹进行仿真,最后根据数控系统的特点,生成数控加工的程序。《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综合了数控编程和数控操作与加工的内容,把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综合为一门课程,把理论与实践实实在在地联系起来进行一体化教学,加上本课程有14周的综合实践训练,保证了学生的数控机床操作和数控编程两个关键能力的掌握和提高。综合课程的开发为深入的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近十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常州市的优质教学资源,与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现代工业中心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是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是“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江苏赛区选拔赛”的赛场,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拥有各类数控机床64台,其中:数控车床22台,数控铣床21台,加工中心21台,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该基地使学生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数控技术实验实训设备,并得到相应的教育和技术指导。这一方式新、投入少、质量好、效益高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同行的称赞。
三、 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包括实践项目的策划、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操作的指导和实践教学质量考核等方面。我们制定了数控技术专业群各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指导要求、操作要求、考核要求等;设计了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和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两门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案;通过招聘引进和对现任教师进行实践操作方面的专业培训,目前已形成了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助教等较为合理的师资结构,为实践操作的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力保证。
四、培养专业基本实践能力
专业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从简单到复杂,稳步提高,努力做到在学期间不间断,同时不断增加实践课程的内容和时间。目前实践课程学时已超过总学时的50%。通过机械CAD实训,机械制图测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加工实训、钳工实训、数控编程与操作技术实训、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能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来逐步达到培养目标。
五、 提升专业综合能力
专业综合能力是指解决数控专业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要求对于将要毕业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高的。要培养出这种能力,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环境和时间。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基本能力以后,充分利用学生的毕业实践环节(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将学生的毕业实践环节与就业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到未来可能就业的企业或同类企业去进行6到9个月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两年我们把数控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安排到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常州常发集团等知名企业顶岗实习6个月,使学生的实践环境与将来的工作环境基本一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实习,可以充分了解企业的情况和工作过程,提高专业综合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六、 推进实践教学考核环节的改革
学生毕业后能迅速上岗工作,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我们在推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此采用了教学、实训与考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综合相应工种应知应会的基本要点,实践教学在保证实践要求的前提下,突出相应工种的技能要求,并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达到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经过理论和技能考核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来代替理论课和实训课考试,大大调动了学生考证的积极性。近两年,数控专业的学生全部获得了国家数控加工技术中级资格证书,约有90%的学生通过进一步努力获得了国家数控加工技术高级资格证书。
我校这几年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收到明显效果,毕业生就业质量越来越好。我们将随着时代发展和市场变化,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数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洪林.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教育与职业,2005(1).
英语语音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篇12
近年来, 语音教学在教研过程当中很少受到关注, 在示范课、研究课中也几乎看不到语音教学课例, 因而给很多教师造成一种错觉:新课程排斥语音教学, 教语音是落伍、违背新课程的表现。正是教师对语音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致使学生语音知识非常贫乏, 没有拼读能力, 不能快速有规律地记忆单词, 更不能朗朗上口地朗读和背诵句型和语篇。由此, 学生始终无法真正进入英语学习的大门。
二、河北省迁西县语音教学问题现状调研分析
1.调研过程
为了深入了解英语教师对语音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所涵盖的内容, 河北省迁西县教师进修学校下发了98份“教师英语语音教学现状调查表”, 回收有效问卷98份, 有效回收率100%。
为了端正英语语音教学中模糊的, 甚至是错误的观念, 推动语音教学改革, 我们和中国教师研修网裴莹莹老师联系, 提供英语语音视频会议页面, 研讨的主要议题为:语音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困惑、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2.语音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通过调研、视频会议以及随后的课题研究等途径, 我们对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进行归因分析, 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1) 学因分析:
①很多学生虽然学过音标, 但是对音标的掌握不准确、不扎实, 96%的学生对英语48个音素一知半解, 习惯于用汉语的发音方式来处理英语发音;②通过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生在语音上的最大弱点是语流现象, 多数学生根本不知道重音、节奏、连读、弱读等语音概念;③学生在认读单词时根本不会运用学过的发音方法和规则, 只靠鹦鹉学舌。
(2) 教因分析:
①新课标课程容量大, 词汇多;②重单音教学轻语流教学;③语音教学内容的安排分散且学程长;④过分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
三、语音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1.厘清语音教学的正确理念, 使语音教学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英语属拼音文字, 完全具备直接拼读的功能。对于学生而言, 这是学习单词最快、最容易、最有效的方法。 记忆英语单词有三种境界, 在学习英语的各个阶段中应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
初学阶段:由于所掌握的词汇量少, 记忆单词就会有三重负担:记词形、记词音、记词义。 第二阶段:掌握一定的拼读知识, 可以把三重负担变为两重负担, 即“音形一体”。 第三个阶段:利用构词学知识, 掌握少量的词根、词素, 结合拼读规则, 可以快速、高效地学会并记住许多单词, 迅速扩大词汇量。
2.捋顺语音教学的内容, 也就是解决应该教什么的问题
在对多种语音教学流派的深入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 我们去粗取精, 博采众长, 吸纳了李阳疯狂英语语音中对开口发音的情感激励, 曲刚英语语音大表中音节的划分规则以及sprew英语语音中的发音规则。同时, 对字母、字组、音素、音标、音节的划分、重读、连读、失去爆破等语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简化。
3.进一步明晰语音教学的教学方法, 解决英语语音到底应该怎么教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对语音教学方法有非常明确的表述:①集中、提前教语音;②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不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③要及时补充、拓展教学内容。我们依据此要求, 在教师们对英语语音教学所做出的各种尝试的基础上, 倡导英语语音教学设计的五个要点:一是听音模仿与规则对比相结合;二是语音基础知识与课文教学相结合, 坚持进行语流教学,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三是兴趣引领, 让枯燥乏味的语音教学变得愉悦而富有乐趣;四是教会学生查字典, 巩固拼读能力, 发展学生的预习和自学能力;五是创造性地驾驭教材, 单音部分实行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
【教学实践与改革】推荐阅读:
教学改革与实践08-10
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12-03
网络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08-23
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09-25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12-11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10-10
试析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开展论文07-01
菌物分类学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06-11
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