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精选8篇)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1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安徽理工学校(原安徽省安庆商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尤其是近几年,学校坚持教学改革创新,培养计算机技能型紧缺人才教学实践与探索,收到了显著成效。2002年,计算机专业被省教育厅授予中职学校省级示范专业,2004年被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七部委确定为计算机及软件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校,2005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
一、理念与时代零距离
进入新世纪,中专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改变,已由传统的专业教育转变为职业教育,由学历教育转变为就业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中职教育的定位与取向。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学校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切入点,确保教育理念与时代要求零距离对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观。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质量观。坚持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观。
二、专业与市场零距离
人才市场需求决定专业设置取向。学校树立以特色和就业为战略高地的专业设置方向,根据社会用工需求,灵活应变适时调整与细化专业设置,形成特色和优势,满足计算机技能型紧缺人才市场需求。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国民经济中作用愈加突出,学校本着满足社会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的基本原则,于2001年增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尤其是世界500强在我国投资力度加大,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兴起,急需大量技能型紧缺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针对电视广告、动漫制作等大众传媒行业计算机美术设计制作技能型人才馈贬现状,学校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开设了“电脑美术设计”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软件美工、广告 设计、网页制作、三维动画等技能型紧缺人才。
专业与市场零距离钦接,形成特色和优势,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增强了学校抵御中职教育改革风险能力,拓宽了专业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与职业零距离
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其根本要落实到教学上,构建一个适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学平台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保证。多年来,学校坚持三个面向,进行改革创新,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距离贴近。
按照社会对计算机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的要求,本着简化理论、强化技能的课程改革原则,废除传统三段式课程设置结构,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二翼”模式职教课程体系,即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目标的三位一体为“主体”,以“中专学历文化知识结构和技能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为“两翼”构建课程体系,实行“职业化、模块化、技能化”教学模式。
四、实训与岗位零距离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本着硬件做强,软件做优的改革思路,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学校重视在高层次上加强有职业特色的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创建培养与计算机技能型紧缺人才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条件。
近几年学校加大计算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同时坚持校企联合,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2004年学校在全国率先实现“2+1”教学模式(两年校内学习,一年顶岗实训),与苏州友达光电、绿原科技、温州人本集团等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训协议,实现教学实训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轨。
学校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和岗位技能证书制,重视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设,计算机专业现有“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考点”、计算机维修、计算机网络等10多个职业技能鉴定站。学生的双证率达到近100%。
五、学生与就业零距离
学校坚持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开展“订单式”培养,为社会培养计算机技能型紧缺人 才,真正做到学生就业与工作岗位零距离融合。
订单式培养,实现了学生就业直通车,使学校、学生、企业在校企结合中找到了共同点,真正实现了学生满意,企业满意,学校满意的共赢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使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学校在近几年省内及全国性的计算机技能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2001年在全省商业中专计算机应用比赛中,学校代表队获得团体冠军,两个单项第一;2002年在全国中职学校计算机技能竞赛中,学校选手荣获网页制作一等奖,图形图像处理优秀奖;2004年在安徽省国资委、发改委等九部门组织的安徽省首届计算机技术大赛中,学校代表队喜获团体冠军,并取得个人预赛第一名的好成绩;2005年在全国职业教育课件制作比赛中,学校参赛课件“轻轻松松学VB”获得中职组二等奖。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一次性对口就业率、就业稳定巩固率、企业关键岗位占有率三项指标不断提高。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2
赋予中医药特色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用”三维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计算机教学与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相“偶联”, 把计算机语言的教学环节融入到中医药行业的具体应用中, 在传统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引入实训教学、大赛教学、实习教学、科研教学4个环节, 实现教师讲授、学生学习与实践应用的三维立体结合, 达到培养出“医-药-计算机”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教学培养目标。
1 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设置专门的教学环节, 利用节假日或安排专门的课时, 让学生参与到中医药理疗设备研发企业的编程实训项目中, 去体验真实的企业开发流程和管理制度, 感受抽象的计算机理论应用于具体软件开发的真实工作状态。实训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训过程中通过与知名企业的直接接触和交流, 体验企业的制度和文化, 增加参与实训的学生与实训企业直接签约就业的机会。
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能否真正得以提高, 能否达到和用人单位无缝结合的目的[1]。我校每年暑假安排1个月的时间, 让大三本科学生参与到各大知名企业的实训项目中, 实训过程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 与学生的补助费用和年终考核评优结合起来, 使实训教学环节实现制度化、正规化。
实训教学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了专业技能, 对计算机软件行业的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 并且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所关心的就业问题。我校采取了与山东大学资源共享、校际合作的方案。通过校际合作的实训教学方式, 不仅让学生能够接触、了解、共享其他院校的优势资源, 而且也让学生找出自身与其他高校学生的优势和差距, 并以此为契机,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解决普遍存在的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
通过实训教学, 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 极大地提升了编码能力, 使学生用软件工程方法通过团队高质量地完成自己所在组的项目。学生在实训中还能够熟悉规范化的企业开发实践、团队开发的方法, 在实训中提升了交流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对以后的就业或者继续学习都能带来很大的好处。学生通过实训, 受到了良好的技能训练, 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非常高。通过校际合作的实训教学方式, 不仅弥补了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为其将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大赛教学
大赛教学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大赛为导向, 在竞赛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以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发展和企业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根据大赛的不同要求, 在大赛准备阶段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选题, 制订出设计方案, 开展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 若发现技术难点, 则带着问题查阅资料, 学习专业书籍,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中讨论, 赋予每位小组成员具体任务, 分头进行技术准备工作, 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设计攻坚, 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 参加大赛。整个大赛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创新为主导, 辅以教师的密切指导,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及实践等能力得到提升。
我校每年都组织大二、大三的学生参与多种类型的软件大赛。其中, 齐鲁软件大赛是固定的参赛项目。通过大赛教学,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掘自身潜能的平台, 使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练, 练中提高, 在竞赛中展现自身的才干, 找到更多的自信, 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参与竞赛, 可以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增强实践能力, 磨练坚韧不拔的意志。我们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大赛, 通过参赛竞争,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大赛教学, 也促成了学校与企业人才对接的渠道, 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双向交流, 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是检验学生能否将近4年来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中医临床需求的具体实践中的教学环节, 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强化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让学生融入到中医临床与药物生产一线, 使学生切实了解医疗机构和制药企业的实际需求, 并针对这种具体需求, 结合自身的知识能力, 提出毕业实习命题, 围绕命题设计软件编写方案和流程, 查阅资料, 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 完成毕业实习论文。
我们在大四第一学期末安排学生参加为期4周的医院实习环节, 实习单位由学院统一联系安排, 也准许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在此期间, 学生必须提出科学、合理、符合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实习科研命题, 并分组讨论每个命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研究价值。通过实习教学环节, 使学生能够对一些理疗和制药设备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发现实现这些设备数字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关键切入点, 进而能够提炼出科学命题, 并通过科学分析解决问题。同时, 通过对仪器设备软件系统的实际操作, 使学生对计算机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为今后设计开发中医药行业的相关软件、实现软硬件的有机结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科研教学
科研教学是将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环节融入到授课教师的具体科研项目中, 建立以学生为主组成的科研攻关小组, 分配具体的科研任务, 引导学生把课堂的理论学习与具体的软件开发结合起来, 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综合创新能力, 形成以科研促进教学、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与科研互动过程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2]。
通过科研教学, 不仅使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开阔了视野, 锻炼了自己, 而且使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 丰富了教学内容。例如, 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 引入一些以中医中药为研究背景的案例, 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 启发独立思考, 建立初步的科研思维习惯。通过科研教学, 随时将科研中遇到的难题引入到教学过程中, 一起进行分析、讨论, 形成生动的师生互动环节, 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 自实施中医药计算机专业“教—学—用”三维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来, 学生共计参与完成了40余项大学生研究训练 (SRT) 计划项目, 编写了30多个中医药行业的实用软件, 获得各类大赛奖项30余项, 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5年多的教学实践表明:赋予中医药特色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用”三维结合的教学模式, 对于培养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语言编写出中医药行业实用软件的“医—药—计算机”复合型人才,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都给予这一教学模式以肯定的积极评价。
参考文献
[1]张阳, 宋晓慧, 董玮.独立学院实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9 (4) :24-27.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3
关键词:专业英语;计算机专业;分层教学
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行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计算机新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这些新技术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西方。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当掌握更前沿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显然这对专业英语水平就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可是,对于高职高专学院来说,学生相比本科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而专业知识水平又发展得良莠不齐。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是把所有同专业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学习,采取同样的课本、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来进行的。其实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的学习需要,也不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而真的对他们有所帮助,反而导致的结果是基础较好的学生会因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而对英语失去兴趣,而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又会感觉无从下手而降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基本想法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所需学习的课程内容、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水平等方面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的分层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首先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区别,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与此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教学辅助,相信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学习方法,最终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自学的效率。
二、计算机专业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法
(一)教学目标分层。(1)针对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重点要求掌握基础的英语和专业知识,重点培养其基础专业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回顾和加深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基础的,较简单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2)针对专业基础和英语基础偏中等的学生,提出中等要求,要求其掌握大部分常见的词汇,各种屏幕信息的理解和翻译,常见专业词汇的前后缀的构成、用法以及翻译,中等难度和长度的专业英语资料的阅读和翻译,中等难度的专业英语交流方式,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3)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其掌握长难句子的翻译方法,学习课本之外派生出的更多的专业词汇,较长篇计算机英语资料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词性的合理和灵活的转换,较大难度的英语交流,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英语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分层。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教师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施教之前根据一定的标准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可采取一些简单的摸底考核方式将学生分为三层,同一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为一个教学单位进行教学。层次高的学生有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学习兴趣,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引导为辅”进行教学;中等层次的学生,专业水平、基础英语水平和自学能力都一般,以“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并重”为教学原则;层次低的学生基本语法和词汇方面基础较差,对英语又缺乏兴趣且自学能力较弱,其学习过程以“课堂教师精讲+课下辅导监控”为原则。综合起来,再辅以高层次学生带动低层次学生的方法,从而调动全员学习积极性,最后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水平。
(三)考核方式的分层。首先教师规定好题型与分值分配,由每个分层小组的学生出一份适合自己能力的考卷,教师将试卷综合起来,调出一定比例的试题作为正式考题。第一,这种考核方式能让学生由被动考试转换为主动考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考核知识掌握情况。第二,教师在学生所出的题目中也能衡量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作为考试最终命题的依据。对于学生上交的试卷,教师需认真地筛选,选择适当的难度和合适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而学生在出卷过程中能针对所学知识学会进行系统地整理并由此可以学习如何评估个人掌握程度,该方法还可以作为学生有效复习的手段,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
结论: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是一项长期、复杂又艰难的工作,离开了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以及教学内容都很难进行得顺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不同层次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相关领域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与相互贯穿,应以培养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提高信息筛选速度、掌握计算机各方面专业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英语交流与应用能力作为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主要目标,分层次地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帮助,从而整体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水平。只有在学生、教师与分层教学和考核这三方面共同作用下,学生才能接收到更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资源,找到更加因地制宜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更能有效提高专业水平,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如此循环进行下去,必将对以后的专业学习,英语学习,以及工作造成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4
五年制高护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针对从学生学习的特点、实际情况、知识背景等入手,进行两阶段授课模式;以案例为中心,为专业课教学做好铺垫;以临床护理为契入点.促进基础教学与临床实践互动;组建科研兴趣小组,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实施考试改革,促进优化知识评价体系等问题,探索五年制高护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作 者:侯鹏高 作者单位:宿州卫生学校,安徽宿州,234000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8(6) 分类号:G420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教学模式 改革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5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文/庄 伟 徐铭杰
摘 要: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任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同时实践教学也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等方式,积极研究和探索实践育人模式。
关键词:实践育人;环境艺术;实践教学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为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在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骨干院校的建设单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等方式,充分利用实践环节,积极研究和探索实践育人模式。
一、实践育人模式的内涵
实践育人模式是指以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间接经验、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基础,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的新型育人方式。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本科不同,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能更好地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实践教学水平。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通过走访调查建筑装饰企业,从企业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及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发现装饰企业进行项目设计时,按照项目调研―方案分析―方案草图―施工图―效果图的流程在工作室中完成项目的方案设计。这种工作方式使设计团队能够以较高的工作效率完成项目。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构建“学工融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建设企业化的工作室,模拟装饰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引用企业真实项目,围绕装饰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以项目为引领,以工作室为教学空间,实施工作室化的项目教学。
2.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为中心,构建“项目导向式”课程体系。确定普通住宅室内设计、别墅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和电脑效果图表现为核心课程,都是装饰企业常见的工作范围,涵盖了家装和公装的主要方面。
“项目导向式”的课程改革,融入装饰行业职业标准,以诚信、合作、责任、敬业、创业等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为基础,开发项目导向的课程标准。()以企业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分解典型工作任务,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和工作流程实施项目教学。
3.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育人模式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专业技能和工作流程,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训练平台。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其中校内实训基地需要解决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初级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在合作企业中建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亲身体会企业文化和职业特点,从而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使自身能力逐渐达到企业岗位要求。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1.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对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一方面,通过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讲座、培训、学习,拓展教师视野,更新教学观念,鼓励教师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水平;一方面,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参与社会服务等措施,加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与建筑装饰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一线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及行业大师作为兼职教师。
四、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
近年来,经过校企合作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与建筑装饰企业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种方式:
1.订单培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黑龙江惠业集团、黑龙江国光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建立订单培养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授课方式;企业派出培训师与专职教师共同授课,由企业提供实习场地和岗位,按照企业标准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在学生毕业后经企业考核合格直接就业。
2.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以订单培养为合作平台,由企业投资或投入设备、企业派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校提供场地的形式,与学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3.共建校外共享型实习基地
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利用企业原有厂房、基础设施、市场渠道等共同建立实习基地,确保实习基地技能培训、技术人才的交流、产品生产与市场有效接轨。
根据地区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需要,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育人模式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岗位需求,使人才培养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康明己。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构建途径浅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2)。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6
关于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探索
在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教学新模式和新思路,从教学各方面入手解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就业能力.
作 者:余宁 刘晓星 赵伟平作者单位:保定科技职业学院,河北保定,0710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35)分类号:G71关键词:非计算机基础教学 教学新模式 差异教学 分层教学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7
随着全球经济和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 工业界认识到高校培养的工程人才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为弥合矛盾, CDIO工程教育模式应运而生[1], 其以产品的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强调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2]。
国内, 工程教育与经济发展需要同样不适应。据麦肯锡咨询公司 (Mc Kinsey Global Institute) 研究, 我国工科毕业生只有不到10%适合在跨国公司工作[3]。因此, 国内的工程教育也亟需更新观念, 卓越工程师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4]。
1 常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
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创新培养等问题[4,5]。为此, 汕头大学与清华大学先后实施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6,7], 取得了突出效果。我校也进行了CDIO模式的探索, 自2012年起, 每年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收一个试验班 (30人) 进行试验。
1.1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调整不仅是高校内部的事, 也应把企业的需求作为重要依据, 广泛听取用人单位、教师及学生群体的意见和建议, 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1) 培养目标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目标强调毕业生必须具备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独立工作能力, 且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研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的目标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验系统设计及开发过程, 在学习和应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1) 通过导论性的基础课程和大型项目介绍, 让学生尽早体会到大工程观, 领略到工程设计之美。
2) 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中围绕项目设计将相关课程有机联系起来, 避免孤立课程。
3) 将课程项目贯穿于专业学习全过程。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划分为三级:1级项目包含主要核心课程;2级项目包含一组相关核心课程;3级项目是为单门课程而设的项目[3]。
(3) 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划分为基础课程群、硬件课程群和软件课程群。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以CDIO培养模式的12条标准[3]和CDIO课程大纲三级目标体系[7]为主线,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制定。
1.2 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明确所授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做到将本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做横向与纵向的连贯设计。教学中要安排各级各类项目, 并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完成, 强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
(1) 课堂讲授
基础知识的讲授。此环节主要由教师、学生共同完成, 以教师讲授为主, 可设置学生讲课环节。学生针对选定的知识点, 采用多种形式, 力争通过形象的表达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 讲课成绩应计入课程评分环节。
(2) 课程作业
课程作业的主体思想在于强调不同作业之间的关联性, 前一次作业是后一次作业的基础, 本门课程的作业是下门课程作业的基础, 让学生认识到系统开发的连续性, 向他们灌输可持久化的工程理念。
(3) 小组项目
小组项目的实施过程, 提倡“分而治之, 合而击之”的团队精神。比如, 全班同学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应用软件, 此项目可分解成若干子项目, 由小组 (每组5~6人) 完成, 比如模型 (Model) 组、控制 (Control) 组、界面 (View) 组等。每个小组的负责人负责组内分工和与其他小组负责人之间的沟通, 确保子系统的兼容, 最后整合子系统, 形成完整软件系统。
(4) 小组项目进度报告
小组负责人负责制定周计划, 包括本周取得的成果、下周的目标以及实施计划。这项措施不仅有利于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而且有利于他们养成做计划的习惯, 有利于大规模项目的设计和完成。
1.3 课程评分
课程评分T由公式给出, n表示计入总评成绩的课程环节数, Ri (i=1, 2, …, n) 表示每一环节的评分, wi表示每一环节的权重, 权重可以根据培养效果逐步调整。
1.4 CDIO能力评价标准
根据CDIO能力大纲的标准[10], 我们采取的能力评价是根据课程和该课程对CDIO能力大纲的四个标准的贡献值设置学生的CDIO能力匹配矩阵表 (见表1) :
其中n为总课程数, Ci, i=1, 2, …n为每门课程的学分, aij (i=1, 2, …n;j=1, 2, 3, 4) 是每门课程对CDIO能力大纲的4条标准的贡献值, 。wi (i=1, 2, 3, 4) 4条标准的权重, 贡献值和权重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Ti, i=1, 2, …n表示每门课程的评分。学生的CDIO能力评分由公式给出, 试验班的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得一份CDIO能力评价证书。
2 结语
本文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卓越计划实施为契机, 在常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探索CDIO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需要密切观察实施进程,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才能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硕旺, 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 2009 (04) :116-119.
[2]顾佩华, 沈民奋, 李升平, 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01) :14
[3]麦肯锡, “Addressing China’s Looming Talent Shortage”, Mc Kinsey Global Institute, October 2005.
[4]吕庆文, 曹蕾, 李远念, 陈武凡.基于CDIO模式培养复合型卓越软件工程师的探索*[J].高教探索, 2013 (01) :71-76.
[5]朱诗生, 孙浩军.CDIO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5 (10) :96-99.
[6]陈严.汕头大学EIP-CDIO工程教育改革工作汇报。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施专题研讨会暨试点工作组2010年度第二次工作会议.2010.12.25.
[7]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 29 (05) :78-87.
[8]王硕旺, 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 2009 (04) :116~119.
[9]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01) :11-23.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8
【关键词】中职教师;计算机教学;实用内容;专业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职生进职校就是为了学得一门技术,所以,他们认为只要全力学好专业,获得一技之长就行了。认为语文多学无异,由于对所学知识缺乏认同感,所以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大大降低。这就要求中职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内容,努力构建具有实用性,与学生专业课程整合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拓宽教学资源。
一、注重实用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一)加强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让学生学习操作和运用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时间多、动口少,导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这里所说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听说能力,听说能力是一种能够促进人思维的发展,情感意识的形成,思维灵敏度、交际应变能力和说写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的一种先于读写的心智复杂活动。目前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一定的人才,对于中职生来说要想适应这种职业岗位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听说语文的能力,
口头表达影响着交际中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影响自己在交流中怎样让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所以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只能够来自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多说话这一方式,还应该更加系统的培养进行说话的能力。笔者认为,在计算机专业班级中进行教学时,可联系学生实际,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持续有效地开展一些口语活动。
(二)加强书写训练,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通过计算机来学习,需要书写的内容都在计算机上操作。计算机的出现使人类不再重视强调写规范汉字和书法技巧的传统语文了,但实际上是计算机真的代替生活中的手工书写吗?这是不可能的。字是工作过程中的打门锤、敲门砖,中职学生在工作中错别字连篇不仅会损害自身形象,影响表达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被任用的机会。职高学生在入学之日后就有必要进行写字教学,写好字的重要性必须让职高学生得到正确的认识。
(三)提高写作能力,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
应用文具有直接的功用性,是一种用来处理事务问题的文章。应用文的作用受逐渐加深的改革开放和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企业的职务聘用、调职申请都需要用到应用文,企业的生产计划、产品说明、质量分析报告等相关的也都需要应用文,企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应用文了。
学会写作常用和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是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必学内容和要求,这不仅是教育部的指示,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需要,更是未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所必需的能力,所以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广泛的交流探讨之后,慎重地选择了最适合的内容,补充了典型的例文,供学生借鉴、模仿与批评,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中掌握有用的应用文写作知识。
二、从专业能力上进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
专业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还能够很好地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计算机专业课程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是有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办法。职业中学的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最直接有效的教育,语文教师应该从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文本,注重学习的主体。
(一)突出专业特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语文作为培养学生素养的文化课,已成为提高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对于语文能力的要求不同专业的工作也不相同。不同计算机专业课程机构要求我们要调整教学内容,作为基础学科的职高语文也不可避免。日常生活中的“介绍”“解说”“交谈”等计算机专业听说的训练是从事基层工作所必需的能力,虽然大多数职高学生毕业后会从事基层工作,但是还应该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去进行相关内容的训练。
在应用文写作中,除讲授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文体外,还可根据教材和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写一些关于计算机构造的和一些网络方面的文章,这样学生巩固了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内容,又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融合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整合的另一方面是从计算机专业中挖掘资源运用于语文教学,使两者相辅相成。
1.为了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可以“温故而知新”,我们可以将说明文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学多需要的说明文布置为根据计算机专业操作来写一篇关于计算机的操作技巧和日常维护知识的说明文,这样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达到了最初的目的。经过事实证明,由于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技巧和日常维护知识比较熟悉,他们兴致很高,说明的方法也很多。
2.学生在计算机绘画艺术和文学技术的相互体验过程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艺术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专业的知识,事实证明效果很好。就拿《荷塘月色》来说,在计算机课上,我们要求学生分成四组,使用计算机中的画图软件将其描绘出来,最后再通过课文的品读来欣赏学生的作品。
中职语文教学理应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注重实用,融入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计算机专业内容相结合,体现职教特色,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求的语文素养。让中职语文教学和计算机专业相结合,定会激起语文教学的活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 俞沛强.职高语文教学要体现实用性原则[J].职教论坛,2004(6).
[2]谢文新.中职语文教学应确定专业导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3]黄平川.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推荐阅读: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10-10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10-12
教学模式与计算机11-17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10-12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与研究09-0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09-09
计算机教学的模式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