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2024-10-10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精选11篇)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1

【摘要】针对计算机专业中的教学进行改革研究与创新分析,利用计算机教育改革中的目标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不断确立我国计算机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现创新教育,为计算机教育开拓更加广泛的教育平台,实现计算机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很多技术得到更加成熟的提升,并且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基础上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下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急切,因此需要计算机专业在原有教育基础上逐渐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创新实践教学理念

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计算机教育中非常重视的内容,同时计算机实践教学需要在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上进行教育,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上需要明确掌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到计算机学习的内容,不断创新优化计算机教学的理念,在教学技术以及教学改革方面更好的进行优化与创新。在学生刚刚接触到计算机专业学习期间,积极引进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技术,教师在教育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开展高端的计算机教育讲座,主动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对本专业的全面认识,根据实际创新的案例进行具体的教学,帮助学生清晰的掌握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上的创新,提升学生在优化创新上的能力,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超高的热情,不断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创新课程设计以及体系优化

在进行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教学体系具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提升。在这样的基础上需要根据教学课程以及教学体系的需要进行创新,提升在课程教育改革方面的基本力度,还需要制订与学生学习相符的教学计划,更好的突出创新型人才教育的目的,教学体系的改善是优化教学重要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高素质以及高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新教学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学体系的优化,是计算机专业在改革上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创新型教育人才中的教学重点。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教育上需要重视计算机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型教学。

1.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要求下,首先需要做的是制订更合理的教学目标,更好的突出其中的教学创新,在人才的培养上需要进行创新,在教学的知识与手段上进行创新,保证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方面进行更好的提升。根据计算机专业教育的需要制订适当的教学标准,更加合理科学的进行教育,将知识教育、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等进行更好的协调,更加合理的制订专业性的教学计划,重视教育上的协调,提升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上的技能以及素质方面的培养,重视教学目标的优化与创新,更好的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改善教学课程的配置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需要根据计算机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课程方面进行更好的课程优化与配置,在合理的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的需要,创新教学的理念,制订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对于计算机教学的培养首先在于课程上的优化,对于专业课程教育与普通课程教育上进行合理的划分,根据教学实验的需要进行协调的划分,不断改善教学课程的配置。

3.明确计算机专业教学导向

对于学生而言进行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主要的目的是更好的进行就业,因此在教育上需要明确教学的导向,坚持以就业为教育的基本方向,时刻掌握市场的变化,坚持做到顺应市场需要,及时改善教育的要求。根据市场的稳定发展以及更新等要求,明确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导向,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教学的优化设置。

三、做好产学研究教育方式

对于产学研究这方面,主要是针对当下的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方式展开,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主要是顺应现在的人才短缺形式,这样的教学形式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化的教学平台,更好的实现教学上的创新。首先是在合作的平台上,利用这种优化渠道更好的利用企业的设备,帮助学生实现实践,同时根据企业在技术的创新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能很好的解决企业在人才短缺上的问题,这样能够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利益均衡,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其次是在导师的教育制度改善上,学生根据兴趣进行专业的选择,建立专业的教育合作小组,根据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展开科学研究,进行专业的科学指导,更好的维护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实现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为了更好的实现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需要进行具体的教育改善,针对教学目标以及课程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实现人才培养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何丽,华斌,刘军.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2):5-9.

[2]盛法生,付卫卫.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5):59-60,132.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2

1 计算机英语的特点

计算机英语具有科技英语的一些特点, 也具备本专业的个性。计算机英语与其他专业英语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更新速度快, 特点包括客观、严谨、准确、精练, 长句、祈使句和被动语态使用较多, 方程与数字占有一定比例。

计算机的词汇是计算机中较重要的需要掌握的内容。它较其他领域具有新生词汇多、缩略语多、转义词汇多等特点。

1.1 新生词汇多

计算机发展迅猛, 可以说每天都有新的技术出现, 比如面相对象的技术, 由最早的OO (Object Oriented) 面相对象的程序设计到转变到现在的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面相服务的体系结构。

1.2 缩略语多

举例如下。

BIF (Boot Image File) :启动映像文件。

DAE (digital Audio Extraction) :数据音频抓取。

DDSSII (Double Dynamic Suspension System) :第二代双层动力悬吊系统。

1.3 转义词汇多

举例如下。

Mouse (原意:老鼠;转义:【计算机】鼠标)

String (原意:串;转义:【计算机】字符串)

Bus (原意:公共汽车;转义:【计算机】总线)

2 计算机英语的教学

由于计算英语的各种特性, 在选材、教学和考核方面就需要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 这样才可以达到预期目标。

选教材方面注重版本的更新与自编教材的结合。通过与出版商的联系和对各个版本的计算机英语教材的了解, 筛选出适合学生的难度适宜的又可以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教材。笔者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 主编写了一本面向其所在学校学生的《实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作为教学的补充。

针对计算机英语的特点和学生对英语抵触和害怕的心理, 精心设置精读部分和略读部分。精读部分要客观、严谨、准确, 略读部分更关注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 学生更容易学习缩略语、合成的新词, 增加词汇量。

计算机英语的学习一定要关注语言之外的一些内容、文章之外的一些背景知识, 专业知识在理解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阅读理解中, 要达到吃透的目的, 必须了解相关领域的中文和英文的文章, 还要实际接触这一领域, 这样才能对英文中的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和其所要表达的专业知识有更好的理解。现在的计算机领域的划分越来越细、越来越多, 我们不可能对每个领域都精通,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校的专业特色或者是要求有偏重地选择。比如数据库部分是计算领域最常用到的, 要在自编的教材中增加这方面的词汇。又如有铁路特色的院校, 以后学生遇到有关铁路运输方面的知识多一些, 在辅助教材中要增加这部分的相关知识。

对于学生的考核笔者采取的是能力的测试, 给出一篇文章, 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来翻译。文章的内容足够长满足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的需求。考核不以学生全部完成作为标准, 而是根据学生的能力自行选择可以完成的测试。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的资源自己根据需要翻译的文章寻找相关的中英文文章来作参考, 利用电子字典的丰富性和海量性来解决文章中的词汇量的问题。最后综合完成的质和量打分。

3 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

计算机英语的实践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为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笔者为其所在学院的几位教师翻译专业论文, 其中两篇是关于数据库的。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Database of Library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发表于期刊Advanced Researches on Computer and Applications, Design of the Database of Library information发表于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bas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还有一篇是simulation system of train reception and departure。并协助其他老师做论文发表的英文索引的翻译工作, 为国内的上市公司飞天诚信做部分的英文辅助工作, 并共同发表论文《自主标准化密码应用体系下带复核的电子签名方案设计》, 被收集于《第30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发表于期刊《信息网络安全》。

计算机与其他专业有交叉和联系, 还会涉及其他专业的知识。比如在翻译论文simulation system of train reception and departure时遇到这样的原文“根据接发列车与调车作业教学辅助系统的功能需要和传统的联锁设备的特点, 主要对轨道电路、道岔、信号机、道岔表示灯和列车进行研究, 建立了数据模型, 并根据数据模型定义出对应的类。下面仅以道岔模型和进站信号灯模型为例”, 经过斟酌翻译成“The data module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CAI system requirement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normal interlocking equipment.Track circuit, switch, signal machine, switch lamp and the train are studied then the corresponding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data model are defined.The following is about switch module and home signal module”。里面涉及的是运输专业大量的词汇和知识, 这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运输词汇, 并且要和运输专业的老师进行最后的确认。里面涉及信号的词汇又查询信号专业的专业英语词汇, 找到信号系去加拿大留学的老师进行确认。

译文要经过两方面的确认。一方面是要经过作者的阅读、理解, 确认是否是他们要表达的意思。另一方面, 译文发给国外的计算机专业的朋友, 让他们给予指导, 确认翻译的准确性、专业性。这个过程需要多次的重复, 最后可以比较完美地完成翻译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艺, 王春生.计算机英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2]钱多秀, 何其莘, 仲伟合, 等.计算机辅助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改革;教学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可见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形成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对计算机类《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网站规划与设计》等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施“2+1,模式教学

“2+1”模式教学就是在学制三年的职业教育中,2年学习基础、专业理论课,1年到生产岗位顶岗实习,使学生实现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其实质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来造就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学校与企业合作,企业每年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择一部分学生到计算机相关岗位去顶岗实习;另一部分由学生自主选择顶岗实习单位,学校定期派专任指导教师到实习单位进行考核。这种做法真正地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的结合,能够使职业教育确实培养出实用型技能人才。不但加强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也较好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通过这种顶岗实习实践活动多了,动手能力强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就业。同时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的表现,可以作为实习单位的用人依据,干得好,就可以留下,学生也可以通过实习认识企业,决定去留。另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定岗,可以承担一些企业单位的生产劳动,从而获得企业一定数额的报酬。一些贫困学生可以一边实习,一边勤工俭学,用其自己的劳动报酬完成自己的学业。因此,顶岗实习也激励了许多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学生到了现场,课堂就搬到了现场,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有利于教师知识更新,也促进了“双师”培养,形成了教和学的良性循环。

二、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整合

任何有效的职业教育都应充分满足行业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并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结构要符合能力本位思想,增大技能培养所占课时比例,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系统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我们将一些专业骨干课程进行整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将《计算机组成原理》与《微机组装与维护》合为一门综合核心课程《微机组成与组装技术》,其教学环节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理论知识主要突出微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的构造原理及功能特点,以“实用”为原则,学时控制在30学时,实践环节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在实训室授课,主要讲述微机的构造、软硬件配置、装机技巧,除课内实践外,在学期末还安排了综合组装机实训,总实践学时为60学时。力争实现“与就业岗位无缝接轨”。

将《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合并为《计算机电路》,学时为90学时。主要讲述微机主板、显示器、打印机和硬盘维修所涉及的电路知识,为掌握硬件维修技能做准备。

将《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VB.NET编程》合并为核心课程《软件基础》,总学时为180学时,软件工程理论不超过30学时,突出编程能力的培养,实施项目教学,边讲边练,以编写实用程序做为考核学生能力的手段。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及周围环境真题真做。2008年,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先后为学院编制了教考分离《试题库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系统》、《企业工会网站》等实用程序,既培养了兴趣,又得到了真实的实践锻炼。

三、一体化教学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有各自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分别进行,这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组织形式,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现代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我们采用了“一体化”教学,具体做法是:

1建设了一体化教学实训室。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就要求实验室具备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大屏幕、实验台等教学设备。目前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已将原有实验室进行改造,并增加了新硬件设备,其《微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硬件维修》、《网络管理》三个实训室和八个计算机专业机房已能满足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要求。为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了保障。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一位教师主讲并指导实践,师生双方边讲、边练,在教学中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也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2设置了“一体化”课程体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而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因此,课程设置方案尤其重要。

现以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为例,将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块可分三大模块,分别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例如《微机组成与组装技术》每天六节课(其中两节理论四节实训),四至六周为一个阶段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學由一位教师主讲。这种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着力构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必将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3编写一体化配套教材。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相配套的教材。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很难适应高职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因此,编写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根本。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4

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根据当前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离散数学的教学现状,从离散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等方面探讨了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的教学改革.通过这几年的改革实践,离散数学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作 者:崔彩霞 CUI Cai-xia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计算机系,山西,太原,030012刊 名:电脑知识与技术英文刊名: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5(12)分类号:G622.0关键词:离散数学 教学改革 高等师范院校 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篇5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技术学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系统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但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本文在分析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模式.

作 者:李艳东 作者单位:长春税务学院,吉林长春,130117刊 名: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英文刊名:WORLD CHINESE ENTREPRENEUR ECONOMIC YEARBOOK・GAOXIAO JIAOYU YANJIU年,卷(期):“”(6)分类号:H191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6

安徽电大马鞍山分校 理工教研室

为了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迎接教育部“开放教育”评估和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围绕素质教育,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形式,推进实验室建设,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开放教育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又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现将我校计算机专业在实践教学上的探索总结如下: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

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在试点项目实施之初,我们也仅把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程序要求来做,没有真正体会这一环节在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意义。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的真正内涵越来越显现出,虽然,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不能等同于全日制学生的教育对象,他们都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他们的认知特点更适应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交互的教学组织形式,而且这种实践教学不等同于他们的职业活动,而是根据课程要求实施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因此要加强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就不能忽略实践教学环节。与专业理论相适应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学习者专业知识的吸收与消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体现新模式的活力,可以使电大真正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也从中汲取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增加投入,加强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从加强基础课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统筹规划,大力加强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目前学校已投入使用的有计算机电路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组装与维修实验室、组网实验室、UNIX实验室、数控机床实验室、综合性实验室

1、综合性实验室

2、综合性实验室3。这些实验室保障了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实践教学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培养一批在市内外有一定影响、能承担学科建设和培养任务的双师型知名教师队伍是学校对计算机专业的目标与希望。到2005年,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人数达14(校外4人、校内10人),各实验室知道教师由具有相应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硕士学历教师担任,能够进行技能实训指导的技术骨干担任。这14人中高级职称4人,硕士两人,其余均为中级职称。实践教学指导人员结构合理、实践教学能力强,基本形成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为主体的教师梯队。

四、改革实践教学形式,按课程和专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1.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实践教学教师开展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手段、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要求各课程辅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可能共同制定出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落实方案,对实验内容做到及时更新,压缩了部分验证性实验,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编制了实验课程进程表。

2. 在充分考虑成人学员生活、工作实际的前提下,我们的实践教学形式尽可能多地体现出灵活性。让学生有选择余地,让学生有自主安排学习的感觉和可能。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实践活动来完成实践学习环节,也可以自主形成学习小组自主定时到实践基地完成规定的实践学习环节。开展实践教学,一是要按课程计划拟定实践教学方案,要加强对实践教学实效的考核。在加强规范性管理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一是是业余学生的工学矛盾;二是同一专业几门课程实践教学要求的相互关系。要把学校组织的规范性的实践教学和学生自主安排的实践学习并举,从实际出发,追求实效。

3.以基地为载体开展的实践活动,表现为课题式、服务式和考察式三种方式。

课题式活动:即按教学计划要求,组织学生带着学习课题到实践基地参加实践学习。如学员带着毕业设计课题到市科创孵化中心各软件公司,了解商业应用软件开发的特点。

服务式活动:即组织开放教育专业学生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志愿活动。如街头免费电脑维写,到佳山中心小学、湖阳中心小学送教下乡等活动,深受市民和农村学校师生欢迎。

考察式活动:由学校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相关基地单位考察。一般由实践基地指导教师介绍,参观基地工作情况、座谈等环节组成。学员在电信实践基地听取防火墙、硬件开发,无线监控监测系统等的专题介绍后,对新产品、新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马钢数控基地,学员在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手制出了自己设计的产品,增强了学员的自信心。

4.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引入网上模拟实验、仿真模拟技术、虚拟仪器应用等实验新技术手段,推进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实验开出率。《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课程的模拟实验软件我们还给学员配发了光盘,《Java语言与www技术》等语言类课程配备了相应程序讲解视频。

5.有计划地安排学术讲座,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每学期学校有计划地聘请实践基地的领导、专家,高新企业的专家或普通高校的教授,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比如请实践基地单位安徽大成科技公司网络安全专家,为学员作了“黑客攻防”报告;请中兴通讯的数据库专家作“电信大型数据库性能调优”讲座;请南京审计大学江效尧教授举行了关于 “数据挖掘”的讲座等。6.根据指导到老师的专业特长组建形式多样课外兴趣小组,便于学员个性化选择学习。目前我们已经组建了计算机维修兴趣小组、组网兴趣小组、网页制作兴趣小组以及数控兴趣小组。

7.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各类教学实验室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不断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每个实验室配备了一名计算机专业全日制学生协助管理,为学员不定期的学习提供服务。

五、不断加强毕业设计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

毕业设计作为学员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们课对于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紧密结合毕业设计教学的综合性特点,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定了相关文件。有效地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在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每年都能出现优秀论文,受到省校专业责任教师好评。

六、科学规划,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教学实习基地的规模和数目,注重选择与专业贴近、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的企业,软件公司作为教学实习基地,不断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生产一线的实干能力。计算机专业现有校外教学实习基地5个。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学生和基地单位三方面的认识,调动这三方面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认识不提高,这项工作主只能停留在空头协议的状况,如果学生和基地单位的积极性不调动起来,工作就无法落实,实践教学也只能流于形式。学校必须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各课程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领会其意图,规范地计划,和其他学习环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努力在基地单位建立起一支实践教学的导师;必须加强学生实践学习成果的交流。以此推动此项工作的逐渐完善。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结合的工程化教育平台,学校分别与相关企业签定了基地共建协议,探索产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鼓励学员参与各种竞赛活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学校每学期都要在计算机专业组织课件大赛、网页制作竞赛、软件开发竞赛。鼓励学员将所学知识与本单位业务结合起来研发,改进相应软件,通过竞赛一批学员在单位脱颖而出。对优秀的作品我们推荐参加市里、中央电大的竞赛。

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形成封闭管理

实践教学学习的情况和效果如何?这是我们在开展实践教学中一直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重视考核,形成封闭管理。学校分管领导亲自抓,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专题研究,及时解决,保证课程实验、实习的开出率符合省校要求。所有课程内的实践环节一律不得免修,学生的实习、实验报告及教师的批阅情况,有的单独记学分,其余都纳入课程形成性考核内容。封闭式实践教学管理,使整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资可查,从而确保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许多学生在认真参加活动后,写出了很有见地、很有感触的调查或报告、学习体会。

九、关于目前实践教学的几点反思与建议

反思之一:课程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开放教育的试点”项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决定了培养应用性人才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但实事求是地说,试点一开始,从教学大纲的制订到教材的编写,从作业的设计到考试的内容,管理者可能更多的考虑到学习模式的构建,而忽视了学习内容的改变,于是实践教学在当前的开放教育教学中难以真正落实。

反思之二:电大实践实验条件的缺乏是客观实际,而彻底改变这一实际问题,目前尚无良方,当然仅仅把目光盯在校内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把思路局限在传统的实践实验方式上是不对的,我们没有形成新的突破根本原因所在不是条件问题而是思路问题,英国开放大学的主教材和实践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

建议一:对专业实践和课程实践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要尽快形成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驾齐驱之势,从实践内容到考核的办法都要形成与主教材配套的要求,必要时编写和主教材相配套的实践教材,以便基层电大在具体操作时,能紧扣应用性人才培养这一主题。

建议二:继续发挥系统优势,广泛征集优秀的实践教学素材,建立课程实践素材库,放在网上供系统选择使用。加大网上实践平台的建设,逐步实现网上实践的学习方式。

建议三:下决心改进考试办法,尤其是考试内容,要在更大范围实现开卷考试,对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增加形考成绩的比例。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7

关键词:就业导向,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校企合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在我国越来越普及, 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 学计算机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学计算机的学生缺乏开发和设计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程序的能力。计算机应用的行业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 但是, 又有许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当今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如何根据信息社会的发展,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是值得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中职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以就业为目标,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因此, 技能教学是中职学校办学的主要立足点, 计算机教学工作也应该以此为指导。

一、计算机教学改革

(一) 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 不仅要求有较高水平的政治思想素质、爱岗敬业职业道德, 而且要求教师要坚持学习和参加培训, 不断补充最新知识和最新技术, 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是复合型人才, 要既能够教书育人, 又能够进行理论知识的研究。教师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有很多, 可以通过报刊、网络等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也可以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和专家讲座等。只有具备过硬的素质、宽广的知识面和高超授课艺术的教师,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分层次教育, 培养专职专能人才

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方法不合理, 这是计算机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适合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程。鉴于入学新生的计算机能力不同、水平差别也较大,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的高低分开来培养, 除专业基础课外, 可以因材施教, 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课程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他们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也不同。在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时, 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切实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使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成一组, 通过创新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师要耐心指导并细心帮助他们, 使他们尽快掌握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

(三) 改革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 积极地参与教学互动。首先,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改变学生之前不良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由之前的主导转变为辅导、引导, 从之前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主导者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导者。此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表扬学生, 增强学生的表现欲, 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能动性, 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比如, “任务驱动法”就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接收学习知识, 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简单的任务建构知识理论体系。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以指导为主, 学生以探索研究为主。作为指导者, 教师在知识建构中并不起主导作用, 也不是传统模式下知识的传授者、输入者的角色, 计算机教学方式也变成了由内而外的自主吸收, 而不是传统的由外而内的注入方式, 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在计算机的教学改革中, 从就业角度出发, 原始的计算机教学考核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考核内容材料不标准, 过时的知识和技能考核, 学生的学习局限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在实际工作条件中, 教学没有与就业市场很好地结合, 不利于学生的就业。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方式,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学生的评价,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水平。能否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 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因此, 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了解中职学生真实的计算机水平和综合素质。目前, 计算机考核主要有笔试和实际操作两种方式测试, 这种评价方式的缺点是使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考试结束后就会忘记所学的知识, 没有形成真正的技能。因此, 在评估过程中, 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评价学生。

二、校企合作模式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

校企合作后,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专业基础理论加以掌握, 力求对操作做到熟能生巧;第二个阶段就是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 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校企合作的开展, 相对应的培训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针对企业的现有模式、企业的要求、岗位的需要, 学校对学生提出了探索性的严格要求, 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各个教学环节都需要企业的监督与指导, 以促使其更加完善。计算机应用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变化, 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应随着企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与完善。因此, 加深校企合作, 校企联动模式的探索极其重要。中职学校要定期召开校企交流会, 邀请企业技师来校做报告, 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校要和企业保持长期的沟通, 要保证所开设的课程和企业的需求紧密相关。学校也要依据市场需求、形势发展不断调整合理的教学方法, 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不断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中职教育会随着社会的需求而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为了解决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中职学校及教师仍应该继续探索、研究。新时代的中职教师要结合现有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应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确保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学校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教师的教学地位是组织与引导, 是咨询者、指导者的角色。同时, 计算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 创新计算机教学的方式、方法, 为中职教育迈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袁秀莲.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未知, 2011, (28) .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8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教学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新技术、新理论、新产品不断涌现,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如果没有相应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知识将不能适应这种要求,主要表现如下

①相当部分的计算机新技术都源于语种为英语的国家,要想快速学习、把握这些新技术和新的开发工具,必须能够熟练地阅读计算机英文文献。计算机从业人员如果不精通专业英语,就不可能掌握IT新技术,不能跟踪最新的IT发展动态。②很多领域和行业使用的最新软件多是英文版,想要出色地使用它们完成自己的工作,不懂专业英语或者英语水平不高都会碰到很多拦路虎。比如,英文版软件菜单栏上的菜单功能都是英文单词,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就不能正确地使用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计算机给出的提示全都是英文,看不懂这些提示,就不能正确地使用软件。③国际lT认证考试,许多认证课程从教材到幻灯片讲义再到考试命题全是英文,学不好专业英语要想通过认证考试谈何容易。

诸如此类,我们可以看到,在计算机领域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专业英语。因此,教育部将专业英语列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培养学生精通专业英语的技能是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o1教学内容的选择计算机专业英语除具有长句多、被动语句多、祈使语句多、专业术语多、新词多、合成新词多、缩略语多,一词多义等特点外,其涉及的面非常广泛,覆盖了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各个领域。目前大部分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所讲的理论太深,内容涵盖计算机硬件、软件到网络、数据库、人工智能、数据结构、算法和软件开发等,覆盖的面广,而且每个分支中所讲的理论深,趣味性差,学起来枯燥无味。比如,在人工智能部分中讲到了专家系统、神经网络、PROLOG语言和计算机语音识别等,理论很深,而常见的、常用的、实用的教材却很少!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语音识别系统的应用,如“语音输入——Dictating a paper(口述论文)”等却只字未提。有的教材甚至连最基本的词汇如“drive(驱动器)”和“driver(驱动程序)”的含义及区别都未讲。这样的教材使学生到实际运用时仍然派不上用场,面对经常碰到的、需要的许多表达方式仍旧不认识、不会用,主要表现在:当使用一些新的、尚未汉化的英文版操作系统和开发环境时,因不能正确理解屏幕的英文提示及英文帮助信息,常常造成许多错误,走冤枉路;当学生们为自己开发的软件写英文说明书时,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软件的使用步骤,等等。

1.1教材的选择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比较多,层次也不同。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选择教材时有以下几个原则:

1.1.1全面性。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要介绍计算机专业课程涉及的词语和知识,所以教材内容要尽量全面,至少要包括大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内容,如计算机原理、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等等。且的是把握相关词汇,理论上不要求太深,通常是介绍性质的。

1.1_2时效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把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必须考虑教材内容的时效性,达到与时俱进。

1.1.3适用性。根据学习者层次不同,相应的内容深浅、侧重点各有不同。同时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软件测试等),不同方向对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适用的教材。

1.2适当补充新内容由于教材编写的时滞性,一些实用的新技术不会包括在教材中,而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急于了解计算机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实用性的技术和新软件功能等,所以要根据当前的技术发展,适当补充一些介绍计算机新技术的内容。如可以补充Net、IPV6、超线程(Hyper—Threading)、Dual—CoreProcessor等实用性强的新技术的文章。另外,大部分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一些基本的实用操作则介绍很少,如对于CMOS设置、键盘上各键名称的具体含义、软件基本操作术语等基本的实用英语则很少有介绍,甚至部分学生本科毕业时还不知道“Ctrl”、“AIt”键等具体是哪个英文词及其实际含义,“有专业没常识”。所以在教学时,应当补充这些最基本的内容。在教学时还应适当讲授科技英语的阅读、翻译和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能够熟練翻译相关的技术文章,并基本上可撰写一般性英文科技论文。总之,在教学内容上,要达到全面性、时效性、实用性的合理协调。

2教学及辅助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目前我国专业英语的授课方式多数仍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为主角,学生充当配角,整个教学过程是灌输式的。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练习少,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方式是粉笔加黑板,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多媒体及其它现代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利用这些技术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生动化,获得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获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板书教学外,还可以利用下列方式。

2.1PPT等课件利用投映机播放PPT课件来讲解课文,要比让学生都低着头看自己的课本讲解,效果要好得多。PPT集图、文、声音、动画于一体,可从各方位吸引学习者,提起学习者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带有图形、图象、动画及视频化教学,很有辅助效果

2.2音频、视频与动画许多计算机相关网站上都提供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音频、视频材料,在一些闻名的IT公司如lBM、Mi-crosoft等公司的网站上,经常及时地提供介绍其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英文版视频和动画,介绍一种产品或技术的主要特点。观看这类视频短片或动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学生既锻炼了听力,同时也学到了新技术,效果非常好。在课余时间,可以向学生适当地介绍或提供一些英文歌曲或电影,其内容并不一定是要关于计算机方面的,可以是科技、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其目的是一方面旨在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挖掘、培养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学好计算机专业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辅助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重要,要想使学生很好地把握计算机英语,除了课堂上的面对面的教学、交流外,还要充分利用其它的辅助教学手段。

2.2.1网络课程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机英语网络课程,将自己的教学课件等资料放在上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

程布置作业、上传学习资料、答疑等。学生可以随时访问学习,提交作业、提问题等,教师也是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

2.2.2博客博客可以作为教师的辅助教学平台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平台。如创建教师个人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博客,可以方便地上传计算机英语学习资料、作业等,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专业英语学习专题讨论,要求学生提问题和发表评论必须使用英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

2.2.3E—Mail E—Mail作为一种日常的通信工具,可以要求学生和教师互发E—Mail时全部使用英语,虽然谈及的内容可能并不涉及到计算机专业英语,但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2.4其它在讲解课文时适当地让学生看一则相关的计算机幽默(英文)或一幅计算机漫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在课间休息時间播放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虽然不是关于计算机专业英语,但由于歌词通常都很精炼,语法简明,潜移默化,有助于其英语水平的提高。

以上的交流方式都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并且具有时间上的异步性,学习者和教师并不一定要同时再网络上才能进行交流,双放完全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学习和辅导。学习者也会根据自身不同的性格特点与及具体情形,采用不同的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解决了教师在课堂上因时间紧迫而无法为学习者更深入,更广泛地解决问题。

3教学进度安排与专业课程的协调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通常是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单元编排的,如计算机硬件、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等。本科计算机专业英语通常是在三年级开设,专科通常是在最后一学年开设,此时学生有些专业课程还没有学到,这样就会增加对计算机英语课文理解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要兼顾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对于学生没有学过的专业课程,由于在学习对应的专业英语时,学生没有该方面的概念,老师又不可能将理论原理讲得很透彻,学生学起来可能会一头雾水。对于已经学过的专业课程,再学习相应的专业英语,其效果要好得多。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9

自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以来,对我国基础教师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普遍有了新的提升。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首次承担了“国培计划”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小学音乐教师项目的培训任务,作为负责该项目教学的骨干教师,作者着重对培训课程体系设计进行研究与总结,以提升今后音乐教师培训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一、培训主题确定

该项目由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培训学院负责组织实施,作为项目的参与者,按照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调动和有效整合优质培训资源,项目组成员多次赴西安市区周边及陕西省各地区县与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座谈调研,重点了解当前陕西省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以及在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广泛征求“国培计划”培训专家、省市教研员、一线优秀教师的意见,最终将本次培训主题设计为“基础教育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全省小学音乐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培训目标定位

本次培训以提升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知识和从教能力为核心,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基层音乐教师成为能够发挥辐射作用的学科带头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培训前数据统计,本次参训学员年龄集中在30~40岁,30岁以下有15%,40岁以上有4%,其中全日制本、专科占到40%,大部分教师是通过函授学习或其他性质的考试得到提高自身学历的目的。针对本次参训音乐教师的基本情况,我们制定出三方面具体目标,以体现“国培计划”培训课堂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针对性。一是通过新课标模块帮助参训教师理解掌握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明确小学音乐学科的新课程培养目标;二是通过音乐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促进参训教师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三是通过专家讲座、名校观摩、主题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方法,帮助参训教师进一步熟悉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指导等方面的科学规范和教学方式,从而帮助提升参训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训课程设置

在前期项目调研中了解到,西安市区及周边学校40%以上教师参加过国家级培训,而只有不到20%的区县音乐教师参加过省级形式的培训,另外大部分区县农村教师没有参加过省级或省级以上的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同时,我们也获悉多数农村音乐教师认为目前农村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研意识薄弱,缺乏专家引领;最感兴趣的培训主题为“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和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因此,根据“国培计划”培训要求及培训学员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培计划课程标准,按照“遵循规律,按需施训”的原则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构建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多层次培训体系。本期培训共在三个维度设置十一个模块开设了十七门课程。

四、培训团队与培训方式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注重优化教师资源,遴选近几年教学工作业绩突出,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担任“国培”授课教师,组成专门的培训教学团队。授课教师中有“国培计划”音乐学科首席专家,有“国家特级教师”,有省市教研员、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师范院校教授等,力求全方位多层次不同角度优化师资结构,保证培训课程与培训教学的一致性和各位主讲教师课程之间的逻辑性,为本次“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实效性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质量保障。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以及教学时数的限制,在不断推进培训模式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专家引领授课、现场观摩研讨、实践技能训练等多种培训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以课例为载体,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研讨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切实改进培训教学组织方式,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先开展面授课程,凸显专家的引领作用,为了保证讲授内容的系统连贯,由学员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作好记录,但面授课程在课堂上一般不与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培训团队组织参训学员深入名校实地观摩不同形式、不同特色的小学音乐优质课、常态课以及学员的实践展示课,同时,参训学员与专家团队共同参与课程设计、说课、评课、案例分析,将观摩考察与互动实践相结合,进行主题研修与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加强学员的演唱演奏舞蹈等基本功训练,提升参训学员音乐专业技能与教学实践能力。

陕西电大在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强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首批“国培计划”培训任务中我们注重考虑参训教师的专业现实和成长需求以及教学实际情况,以有效提升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为核心,构建合理科学课程体系,顺利完成为期10天计划60课时的培训任务,培训结束后收到学员的整体满意度测评达96%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10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研究报告

马学涛 李永 王晓超 张一帆 倪朋 朱俊波

2011年10月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研究报告

马学涛 李永 王晓超 张一帆 倪朋 朱俊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前 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件)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旨在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水平。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与实验模式大多为教师先进行讲授,然后是学生再进行上机实验,实验课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兴趣较为低下。在对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法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操作内容移到计算机前,以项目教学、争力不足。随着我国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社会急需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很有必要。

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操作技能是现代医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医学生必备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为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相关问题,迅速适应岗位需求,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彻底了解我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与实验教学现状,进一步改进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我们于2008年9月对我校08级、09级三年制专科检验班、药学班共400余名学生,就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实验方法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8%的学生对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和实验方法较为满意,12%的学生认为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和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一般,80%的学生认为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和实验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难于理解记忆,不能及时进行练习和掌握,也不能满足其学习需要。在对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和实验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同时,我们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改革,90%的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75%的学生认为改革前景乐观,2.3 改革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3.1 加强思想教育,充分认识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计算机应用操作水平在医学生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部分学生认识不到,觉得我今后用不上,或者有用时再来学习的思想,因此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敷衍了事。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高来自于实践,技能形成的唯一的和最切实有效的途径就是不断反复的练习。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医学生工作和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3.2 重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师资培训 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证,我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寻求解决,从而提高操作技能,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思维方式,由“学会”到“会学”。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要求,我们利用暑期对教研室的全体教师进行了实验技能的培训,加强高年资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使得我们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特别是实验

的提高。研究内容

3.1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岗位需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改革的核心,在这一核心的体现上,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

1、理论讲授和能力培养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实施分层次、模块化教学。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适当调整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课时分配,细化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分层次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提高需要。

2、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遵循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对08级药学专业学生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把主要教学环境由教室搬到实验室,即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边做边学,同步进行重点和难点指导,在“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中加强课堂互动,及时进行辅导,巩固提高技能操作,切实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学得会,用得上。

3.2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实施方案 根据高职高专培养为实际工作第一线服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当前我校计算机课程现状和学生现状,参照全国计算机等级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对课程教

3、遴选实验内容,切实提高操作技能

在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中,课题组设计出多个操作性强的实验教学项目,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得到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培养职业能力。

4、确定考核内容

依照教学目标,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对技能的要求,遴选了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考核内容:计算机文件(夹)操作、Word文档的编辑、Excel电子表格设计与数据处理、电子邮件收发等项目,很好的体现技能操作水平。

5、改进考核方法

改进考评方式。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在考核内容、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着重突出以考核操作能力的机试为主, 采用分模块的技能操作考核,累计作为课程的最终考核结果。并把技能培训与计算机等级认证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规范、科学、有效的计算机技能操作考核办法。

3.4 具体实施计划

本课题以我校08、09级药学专业的三年制检验技术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抽取一个班学生作为实验组,并抽取药学班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性别、12、09年9月-10年1月,在09级全面使用完善后教材授课。

(四)阶段性总结。根据评价分析结果及反馈信息对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考核方法进行修订。

(五)项目总结(2010年3月~2010年6月)

1、对课程改革成果进行总结,得出相关结论,课题进行项目结项。

2、课程改革取得预期效果,向其他专业推广。

3、完善教材,发表论文,申报成果奖。4 项目特色与创新点 4.1 主要特色

1、改传统的理论教学-实验操作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主要教学场所由教室移到实验室,试行注重过程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打破旧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束缚,建立了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2、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实施模块化、分层次教学,细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修实验模块的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到能力培养为主、以理性知识学习为主到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

求做为学习的切入点,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3、创新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探索着 “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情境真实,学做相辅”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目标引领、项目工作驱动、理论实训一体的形式组织课程教学。

4、强化能力培养

课程内容项目化的设计,将职业要求的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浸透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规范计算机技能操作考核办法,把计算机教学内容与技能认证结合起来,积极的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可行性分析

5.1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改革

学校自升格为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以来,各级领导对学校建设高度重视,学校将教学改革及实验室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各种支持教学改革的政策以及有利的措施,为课题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使教学改革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5.2 师资力量雄厚

本课题组具有中级职称4人,其中硕士2人,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和教学

5项目成果 6.1 项目成果总结

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谓越来越普及,计算机也从高层次向大众化渗透,而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工具。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已广泛开展,它对我们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体现以操作技能提高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有效教学方法。特别要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重点,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先讲授--学生再实践操作,大多数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主要存在问题包括:学习内容多,不善于记笔记,操作步骤不明确。加之传统课程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多为被动接受知识、听技能,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课题组通过对08级三年制检验班的学生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和实践的改革,并进行了以机试为主的分章节考核的评价方式的改革。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们取得了所预期的项目教学成果。

表1 两班教学效果比较

提前完成习班级 人数

题人数

检验班 药学班 78 80

48

70 完成习题人数

人数 1 10

人数 2 14

未完成习题

开小差

表2 两班考试成绩比较

成绩分布(分)

班级 人数

<60 检验班 药学班 78 80 5

60-69 10 15

70-79 30 35

80-89 18 13

<90 19 12

88.58.5 74.310.5平均成绩

注:t=9.33,p<0.01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学生优秀率、达标率和平均分明显比未经教改的班级成绩提高很多,教改班学生的成绩总体上高于对照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表明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分析结果还表明本教学改革确实能更全面、更高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在理论上具有向全校各专业推广的可行性。

但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相当数量的,能够进行大班教学的教室和配套教学硬件资源,这需要大量资金来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计算机,在全校所有的班级推广实施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

4、课题组查阅了大量的计算机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借助网络查阅了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方向和前瞻性内容,9

(科学出版社,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教材系列)。

3、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两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12月),《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中国电子商务,2010年11月)。

参考文献

[1] 杨雪特,刘毅.“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认识[J].西部教育研究,2008,8(3):5-7 [2] 唐冬生.“教学做合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11(33):154-155 [3] 吕聪敏,赵悦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J].职业教育,2007,7(2):35-37 [4] 乐毅,陈芷.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教学之浅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35-37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对于在人才也越来越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恰巧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与应用,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因此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一般包括: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科技训练、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采取顶层设计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具有超强的工程技术性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的突出特点,实践教学的实施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做出的重大策略,而且实践教学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专业教学的质量。但在实际生活中,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当中一个薄弱环节。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总结出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定位不准确

由于一些院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学科匆忙结束,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容易出现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行的一些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理念要求,逐渐的脱离教学的客观要求与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实验设备、管理人员等诸多原因导致了教学质量低下,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的倾向严重。

1.2 师资力量和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盛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教师比例出现严重的失衡,严重超出了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例。再加上学校的待遇低,一般很难留住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因此造成了高素质教师严重缺乏的尴尬局面。加之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高素质的实验教师与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1.3 实验教学内容与管理体制缺少与时俱进

许多院校普遍存在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实验教学改革也相当滞后的问题,列举如下:

(1)在教学内容上缺少与时俱进,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轨,还停留在陈旧的内容层面,考核的方法也不规范。

(2)学生的实验课安排不科学,教学模式落后,多呈现出随意性,形式落后。

(3)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多表现素质低,对实验器材的利用率低,实验室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基本上也很少开放使用。

1.4 实验条件差,实验设备不足

由于一些院校的经费不足和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一些院校实验室少、实验设备缺乏、实验设备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調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计算机技术专业实践对硬件的要求很高,实验条件和设备的落后与欠缺,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效果。

1.5 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缺乏实习基础

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实习工作,然而一些院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实验条件,导致学生的实习完成的质量很差,这样导致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时缺少了一定的竞争力。

2 对策与措施

2.1 立足校情,依托市场,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专业培养方案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专门的人才”来支撑。对于IT行业中的“计算机工程师”,市场要求这类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计算机行业环境,熟练掌握诸如编程、技术维护等专业技术操作,还要求他们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很好的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领导组织与开发,发挥团队的创兴能力,不断更新专业技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选择出更加合适的开发技术。

因此,我们首先要从我们的意识上明确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它们对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我们也要十分明确它与“应用型人才”本质区别,我们要防止职业化教育倾向的出现;其次我们要根据社会的实际要求,实事求是的制定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加科学的选择教学的内容、课程体系。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建设出一个包含教与学、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内容的课程体系。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创新能力。

2.2 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理论、验证理论得以发展的关键是实践的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靠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两个方面,是由多个教学实践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对于一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的目标的院校,不仅要在学校内为学生建立实践的平台,建立校内的实训基地,而且还要建立校外的实习基地,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来适应这个社会。

2.3 重视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院校应该强调院校教师的双师型素质,扩大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派选教师到名牌大学进修学习,到优秀的企业中去更新知识,学习企业的管理。在亲身实践中,教师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实践方案,更好的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对症下药,培养出毕业生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建设出科学的教学体系,了解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以便学校也做到与时俱进,更新学校的技术设备。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的优秀人才来学校交流探讨,开展学术交流会。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学校有强大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学校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企业新技术的发展要求。

2.4 加大投资力度,更新企业的仪器设备

实践教学的开展大多需要特意的实验课程的设定,还需要相关的仪器设备。现今社会,学校的仪器设备与企业的实际应用设备差距越来越大。我们挑选仪器设备时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购置的仪器设备要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加符合工业实用性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校内实训中心在技术水准上要体现出现代的理论与技术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更好的开拓出自身的能力。

2.5 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

我们只有强化实验室的管理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实践教学的作用。在选择实训项目时,我们要针对那些有较强的技术含量的实训项目,要体现出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的要求。在实验室的管理方面我们要发挥创新思维,充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摆脱以前实验室封闭的束缚,处理好学生在选课与实验时间上存在的矛盾,以便让学生在有了创意的实验方案后能够充分的利用实验设备完成。

3 结束语

总之,一个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样一个对实践要求相对就较高的专业来说。一个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是必不可少的。在真正提高我们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浩,胡学钢,侯整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计算机教育,2007,22:73-74.

[2]肖利,李海波,刘茂军.全面实施物理实验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4).

[3]张辉宜,吴光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4-115.

[4]蔡安江,郭师虹,阮晓光.浅谈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3).

上一篇: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下一篇:什么是有效的美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