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精选12篇)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1
一、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在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应为3年时间, 但是高职学生因学历等各方面原因就业压力相当大, 所以高职院校学生从大三开始, 实习、设计和相关课程的学习就可以不在学校进行了。而学生呢, 是希望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 既能搞好学习, 又能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在这种双向选择模式下, 学生们心里的“满意”工作则需耗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而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恰好是学生们择业的最佳时间段, 在各种不同层次的学历中, 我们高职生的学历非常不占优势, 而今, 社会竞争就业异常激烈, 我们的学生理所当然优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就业问题。那所谓的毕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一说就变成了空谈。
2、学生在选题上有一定的约束。毕业设计的课题原则上是由负责指导设计的老师出题。近些年, 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设计通常是两个老师带一个班级 (一般情况下, 一个班有四十人以上的学生人数) , 鉴于学生多, 指导老师少的状况, 指导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拟定好一个题目, 而学生在课题上是不能选题的。教师是依据自己的熟练程度来定制课题的题目的, 对课题的内容并没有进行深入地分析, 所以毕业设计在设计过程中, 常常是有老师而没有学生到设计地点, 教学计划是在被动执行, 而设计质量就更谈不上了。
3、理论分析弱, 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差。学生多, 课题指导老师少。大部分高职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不进行任何分析, 只要是与自己的论文内容能扒边, 就会照搬粘贴到自己的论文中, 致使设计内容知识层次杂乱并冗余。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 大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指导老师较少, 而要被指导的学生多, 有些院校为了解决该矛盾, 系部管理人员会把学生辅导员或某部分行政老师作为课题的指导老师, 这样的毕业设计指导, 仅仅为完成教学任务, 而毕业设计的质量根本无从保证。
4、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主观认识, 绝大部分学生是以考试过关为目的, 没有相关的处分, 取得毕业证是没问题的心态来面对毕业设计, 目前的社会形势是, 大部分学生一直忙于落实工作, 毕业设计不太重视, 所以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很低。
5、不健全的论文指导的管理机构。毕业设计从开始设计到毕业论文的答辩, 大致为一个月时间, 需要的资源内容较多, 所以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如教务科、计算机机房、论文设计指导老师等, 如果工作协调不好, 会让信息不通畅, 影响整个毕业设计质量。
二、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的完善措施
1、毕业设计课题应该尽量多样化, 避免单一化, 设计内容不要空空而谈。高职生的毕业设计应与社会、与相关企业实际相联系,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职业岗位上能力的培养又可进行就业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已有实习单位, 可结合学生实际所在单位情况和问题进行选题, 设计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论文的选题上给予合适的指导。设计过程的实践操作环节应尽量安排在实习单位内完成, 能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和答辩效果更佳。
为了使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的研究题目上更能体现自己的专业兴趣, 要求毕业设计的题目要提前制定, 提前对学生公开,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 申请毕业设计的研究课题。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实行双向选择, 选题一定要有意义, 有创新性, 有可操作性等。
2、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要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是展示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形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机会, 是对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整体评估。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他们才会真正重视并认真完成毕业论文。
3、指导教师的选派制度。第一, 指导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经验。要做好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关键需要工程设计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和较强责任心的指导教师。第二, 选聘校外学术水平和学历职称较高的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在解决毕业设计指导人员短缺的问题上, 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可以选聘校外科研单位、机关和企业界学术水平高、科研成绩突出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担任, 在减轻指导教师短缺造成的压力的同时, 也可以促进指导教师队伍多层次格局和多元化模式的形成。第三, 青年教师可以作为副导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
4、毕业设计的进行方式有待修改。结合专业的情况, 毕业设计基本上都集中在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学期完成, 基于这样的局限, 实行宽泛的时间管理, 允许学生在通过开题报告之后即可着手自己的毕业论文工作, 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让学生协调为学历上的提高和找工作的时间上的安排, 减少对毕业设计完成上的时间冲击。针对以上情况, 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毕业课题。提前进行毕业论文内容的可知度, 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学生提前进行毕业设计, 因为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 学生需要利用计算机完成论文中的很多内容, 客观上就要求开放机房, 同时提高了现有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5、强化日常教学管理, 转变教育观念,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包括严格、认真地执行日常教学系统工作的每一项制度, 涉及出勤、课堂上教与学、课外学习和辅导、考核评估等一系列的教与学的活动, 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有良好的工作及学习习惯。
学校应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与质量进行监控, 强化以下几个环节。第一, 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检查制度。前期督察。主要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查、设计指导老师公开的论文选题进行审核等。中期检查。包括开题检查和中期检查两部分。在院 (系) 开展毕业设计开题的基础上, 系部应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对开题情况进行抽查。中期检查采取院 (系) 普查、学校抽查的形式, 通过毕业设计中期报告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出勤、指导教师到位、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 杜绝“前松后紧”的现象, 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切实起到督促和推动作用。答辩期间检查。学院成立答辩检查组, 深入系部对毕业设计答辩的组织情况、评分情况、学生论文的质量进全面的检查评价, 作为学院对系部教学管理及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第二, 认真做好学生答辩和评审工作。答辩应采取公开式答辩方式, 同时邀请同年级或低年级的学生参加旁听, 让他们对毕业设计 (论文) 的答辩过程及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答辩小组成员要求由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 答辩成员一定要事先仔细阅读毕业论文 (设计) , 做到心中有数, 不能边听边看边提问, 克服随意性、增加针对性, 在答辩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合理, 并详细记录答辩内容, 减少和消除个人感情和感觉评分因素, 以确保成绩的严肃性、真实性和权威性, 切实保证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
6、需建立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生科研激励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对科研缺乏认识, 没有形成一定的科研意识。为此, 首先应让学生选择参加教师的团队科研项目, 学生可以帮助收集资料。其次, 学院应将学生科研指导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条件之一并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 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可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优秀作品。
毕业设计是是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和社会时,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实战演练。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需学生本人的思想意识领域;需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领域能力结构;需学校的管理、监督、监控制度等。只要我们共同去关心和关注该项工作,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摘要:毕业设计是重要的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教学计划中是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学生们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 形成规范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 成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迫在眉睫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叶宪章、彭毓:《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环节规范化管理初探》,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1) 。
[2]刘文英:《计算机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初探》,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3) 。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2
您好!
首先祝贵单位(公司)在新的一年中取得辉煌的业绩!我叫XXX,是南昌蓝天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今天诚挚地向您递上一份我的求职函,愿您从中得到一份找到一个为公司效力的最合的职员的惊喜,以此来弥补您启阅求职函所花费的宝贵时间。我相信:您的慧眼与您的英明能带给一位充满憧憬的大学生以幸运和希望。
我是一名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勤奋、塌实、坚定、不甘落后是我最大的资本,进入大学后,正是因为凭着这笔宝贵的“财富”使我在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取得累累硕果。我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同时我也明白和体验了这条路的艰苦和辛酸,但我深信,凭我扎实的基础和坚强的意志一定能获得成功!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具备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才是成功的关键,为此,平时,我就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学校社团等,使自己在组织、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大学中,通过实践将理论和应用联系起来。在两年内完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专科教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阅读了大量国外高校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书籍,培养了我极强的自学能力,使我具备了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我参加了学院IT职业培训,并获得了认证。今年十月参加了高级程序员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国家四级),我拥有自己的PC,熟悉Window 98/NT/200/Me/XP、Linux/Unix、BeOS等各式操作系统,熟悉汇编、UML、C/C++、Java、Visual C++、Visual Basic、ASP、JSP等程序设计语言。在网络方面更是执著,深刻理解TCP/IP协议、同时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自信和执着是我的原则,沉着和乐观是我处事的态度,爱好广泛使我更加充实。面临择业,我对社会和自己都充满信心,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社会有所贡献。我真诚地希望能融入贵单位奋发进取的激流中去。我的过去,正是为贵单位的发展而准备,而积累;我的未来,正是为贵单位的宏图而拼搏,而奉献!雄鹰展翅需要一片天空,骏马驰骋需要一方阔土,深信我会用自己勤勉的汗水与同仁一道为贵公司的锦绣前程奋斗不息,奉献我的年轻的热忱和才智! 静候与您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谢谢!
谨祝领导:健康幸福!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计算机专业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对高职院校而言,就业工作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纷繁复杂的就业形势,学校如何制定正确的策略和措施,调整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的软件人才,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顺利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有多种原因,决不是简单地归结为“供大于求”所能概括的,既有社会和学校的原因,也有学生本人的原因。
1,社会方面
(1)近年来,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众多的企业面临着改革转制、减员增效、分流下岗。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同样面临着机构改革、定岗定编、人员精简等实际问题;同时,随着IT产业泡沫的破灭,一些相关的公司、企业也纷纷裁员,并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而且,经过近1O年的努力,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在这种不利的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2)非名校学生找工作易遭遇不公。相对名校的强势,普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少不公平对待,很多用人单位盲目要求应聘者本科以上学历。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面对蜂拥而来的求职大学生,用人单位普遍提高门槛和降低起薪。一些用人单位过分强调英语证书、IT证书,“优中选优”,三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单方面延长毕业生就业试用期,等等,无形中增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学校方面
(1)定位不准确,高职特色不突出。有些新开办的高职院校不知道自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办学与市场的需求脱节,完全不了解企业、行业的需要,更谈不到按照岗位技能标准去加强实践教学并塑造人的职业观和职业责任感。没有凸显出自己的技能型特色,还未摆脱学科教育的影响和束缚。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失衡,最终导致其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能力适应性较弱等问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现状,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其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优势。
(2)办学条件不完善。由于校内实训条件差,设备陈旧,数量不足,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远不能满足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需求。校外实训基地受企业自身发展的不稳定性以及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企业往往不愿接受学生实习,企业不能完全履行校企合作合同,无法保证学生的岗位实习。同时存在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合理和学历水平偏低;“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不高,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陈旧,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职业界与社会有关方面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及时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进行改造和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脱节,难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要等严重问题。
(3)就业指导工作不得力。一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并不令人满意,从而导致学生择业定位不准确,毕业生缺乏对社会职业状况、人才市场动态、个人择业目标以及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等方面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当学生离开学校去求职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发现自己尚未作好就业准备,对职业性质的认识,职业技能的要求,以及对社会的了解等都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导致了择业过程的盲目性、无序性和从众性。
3,学生本人
(1)存在就业悲观情绪和盲目攀高心理,主要表现为自卑、恐惧、自傲、怀疑等。同时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过分地考虑薪酬与地域等因素。绝大部分毕业生首次就业时,在择业地区选择上,对发达地区趋之若鹜,对落后地区退避三舍,首选大城市,另外是沿海开放城市,乐于在良好的条件下就业,不愿意到条件艰苦和边远的地区去锻炼、去工作、去创业。在一份就业调查中,72%以上的毕业生首选地点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而且集中选择大企业。
(2)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一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只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忽略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锻炼和培养,表现出“以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和配合意识,沟通协调能力不够,责任感不强,过分看重专业对口,缺乏应有的诚信,随意毁约现象普遍存在,就造成了个别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持排斥态度。
(3)实践技能欠缺。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只满足于书本知识,不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与提高,体现不出实际动手能力的优势。在校期间未能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存有混文凭的思想,导致毕业时既没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没有过硬的实践技能。在就业过程中,自然就缺乏竞争实力,或是初次就业后很快被用人单位淘汰。
二、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对策
1,认清自身优势,办出高职特色
目前,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智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以往的一般计算机应用操作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反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技能型人才就显得非常紧缺。因此,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专业时应根据市场人才的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的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特色专业,并根据岗位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加强实践实训环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操作技能,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开发综合化和模块化课程,探索项目化组合课程,增强课程的实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实现培养能力强、素质高、懂技术、会管理,社会满意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应用人才。
同时,要借鉴国外经验,把国际流行的IT软件培训方案直接引进教学过程,或将著名IT企业的资格认证融入教学。大力实行“双证”制度,高职院校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对于增强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尽快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道路,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近年来,我院通过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践,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目前已与省内外100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实训场地和最新最先进的实训设备,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订单式”教育,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出用人单位紧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这样既能解决高职院校计算机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又能解决艰苦行业人才紧缺的矛盾。
2,大力增加经费投入,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专业训练和提高操作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校必须加大投入,增加实验实训设备,逐步完善办学条件。另外,高职院校还必须积极争取地方支持,大量依托企业、行业参与办学,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是国际上IT应用人才培养的共同规律,也是增强高职计算机专业办学活力的有效机制。
3,加强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根据市场实际状况,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掌握职业发展的基本技能和求职技术。教育学生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倡导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IT业的飞速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改变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从业的旧观念,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實行自主创业,把被动的就业观念转为主动地创业观念,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规划的选择之一。学生自主创业是促进毕业生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新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4,提高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4
大学工科的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学生毕业设计之前。它是学生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一方面使学生能深入到企业中, 对专业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有个全面和直观的了解, 提高实践能力, 为后面的毕业设计做准备。另一方面, 学生经历了毕业实习, 亲身体验到专业企业的工作环境, 毕业后能很快地进入同类企业, 顺利地融入相应的工作环境。
计算机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其毕业实习尤为重要, 它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同类专业教学计划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训练, 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课程, 也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综合性实习, 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初步的综合检验。通过毕业实习, 学生在接触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走向社会等方面增加感性认识, 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应用, 较为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管理技能, 培养、锻炼自己的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及协作能力, 为后面的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 准备翔实的素材, 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但是目前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面临诸多问题。首先, 因扩招等历史原因, 近些年学校学生在校规模日趋增大, 计算机专业每年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往往达到上百人, 甚至更多。另一方面, 我国的专业计算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一般为百人以下, 他们很难一下子接纳批量的学生进入自己的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有些单位即使在物理上有条件容纳学生毕业实习, 由于担心毕业实习的学生会干扰他们的正常工作, 也不愿意接纳很多学生毕业实习。由于上述因素, 目前一般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困难, 多数只能安排学生分散地到各专业计算机企业做毕业实习, 有的甚至就安排在本校的实验室内做毕业实习。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 无法深入到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 往往是走马观花, 变实习为参观, 再加上实习时间短, 实习效果不理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在前两年开始了提高毕业实习效果的探索, 以期找到一个能适应目前环境的新实习模式, 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利用毕业实习的实践环节, 真正深入到计算机专业企业, 参与项目开发过程, 提高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全力寻求合适的专业实习企业, 改革实习方式, 逐渐构建成项目驱动毕业实习模式, 提高了毕业实习的效果。
2. 实习的项目驱动模式
通过对以往的毕业实习过程的回顾和分析, 我们感觉到:毕业实习效果不理想的真正原因是毕业实习的学生没有机会动手实践, 没有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创造出一个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过程的环境, 毕业实习效果一定会有所改善。为此, 我们探索了一个称之为项目驱动的毕业实习模式, 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项目驱动模式就是在实践环节过程中以一个实际计算机开发项目为主线来展开, 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该项目的各个环节中, 环节层层相扣, 实践的组织过程顺序逐步推进, 最终解决一个完整的项目, 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由上可知, 学生毕业实习的项目驱动模式的核心是有合适的企业和一个实际的实习项目, 使实习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 团队合作开发软件项目的训练, 将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提高计算机专业开发能力。毕业实习的项目驱动模式包括实习企业、实习项目、实习组织、实习周期、实习管理和实习考核等要素, 这些要素有机结合, 确保毕业实习达到预定效果。
1) 落实适合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企业。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是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专业企业。该企业首先要在主观上乐意接受学生进行毕业实习, 在思想上能重视学生的毕业实习, 在客观上又有条件能接纳学生的毕业实习, 最重要的是该企业有合适本专业的实习项目。为此, 我们从愿意与我们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计算机企业中找寻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尽管这样的企业少之又少, 但是只要我们全力挖掘, 还是能找到的。一旦找到合适的毕业实习企业, 我们将与其签订包括毕业实习内容的全面合作协议, 使其成为我们的稳定的实习基地。
2)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项目驱动模式的核心在于有一个合适的实习项目。该项目应能在毕业实习期间完成, 应是软件开发项目 (硬件项目的开发周期相对较长, 不适合毕业实习) , 并且是企业的实际开发项目 (有利于提高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 它还应是个团队开发的项目, 能容纳较多的实习学生参与其中, 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在毕业实习的准备阶段, 实习指导班子应发掘出具有上述条件的项目, 并事先向参与实习的学生介绍该项目,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工作和任务, 在思想上和技术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3) 增加毕业实习时间。以往毕业实习安排一周时间, 去头掐尾, 有效毕业实习时间只有3个工作日 (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实习安排准备和实习小结) , 最终只能是实习变参观, 走马观花。若能适当延长毕业实习的时间, 使学生能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深入到实习项目中并能参与和完成该实习项目, 实习效果必将大大提高。根据这一思路, 我们修订了教学计划和毕业实习大纲, 把毕业实习的时间增加到3周。去掉两头, 有效毕业实习时间可达13个工作日, 是原来的4倍多, 时间利用率有所提高, 确保预定的毕业实习内容项目的完成。
4) 加强指导教师的力量, 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实习指导班子。学校的专业教师熟悉学生、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实习企业的技术人员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计算机开发项目。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密切结合, 可实现优势互补, 使毕业实习的管理和指导更为有效。
5) 按企业化、团队开发方式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的开发。毕业实习项目驱动模式除了有个合适的实习项目外, 为了让学生体验专业软件开发企业的工作环境, 还需要采用项目开发的团队组织形式。参与毕业实习的学生组成不同的工作小组, 组内学生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 按照确定的进度协同完成小组的任务, 最后完成整个项目的任务。通过团队方式参与项目的开发, 可提高学生团队编程的实践技能。
6) 采用准员工式管理 (考勤、作息制度、做日志、进度考核) 。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准员工式的管理可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体验专业企业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准员工式管理应是全方位的, 包括考勤, 作息制度, 工作进度检查和业绩的考核等内容, 并覆盖整个工作实习过程。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实习学生能预先适应企业的环境, 在毕业后能更顺利完成身份的转换, 进入相应的专业企业。
7) 严格实习成果考核。毕业实习结束后, 还应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考核不能流于形式或走过场。项目驱动模式的毕业实习考核应包括团队和个人业绩考核。参加实习的学生应提交实习日记, 实习报告等文档资料并通过答辩。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上述材料、工作业绩和学生实习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然后给出相应的毕业实习成绩。
3. 毕业实习的项目驱动模式效果
两年前, 我们开始了毕业实习的项目驱动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依据该模式组织学生进行毕业实习。首先, 我们花大力气寻求适宜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的企业。一段时间下来, 我们在当地物色到了数个合适的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企业并与他们签订了合作协议, 使之成为我们的实习基地。然后我们从他们开发的项目中筛选出一些能让实习学生参与的项目。最后我们组织学生进入该企业实习进行毕业实习。
两年中每年我们都有百余名学生到企业参加毕业实习。实习前我们对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进行动员, 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 在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制订实习计划。在实习过程中, 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软件项目的部分开发过程, 共同完成了一个基于JAVA的WEB2.0实际项目的开发。参与毕业实习的学生进入项目开发小组, 承担不同的角色, 按照确定的进度协同完成小组的任务, 最后完成整个项目的任务。我们的毕业实习采用这种模式后消除了走马观花的现象, 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编程技能。实习考核与对比表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计算机项目开发能力得到了提升, 团队协同工作能力和软件项目开发管理能力等到锻炼, 对企业的工作环境更加熟悉。我们的跟踪调研和分析表明:这些学生在日后的毕业设计中表现得更为主动、成熟, 毕业设计更加顺利;毕业后, 他们能较好地融入专业企业, 实践能力较高。
4. 结束语
我们的实践探索表明:对工科类应用型学校而言, 毕业实习的项目驱动模式能够改善毕业实习这一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有利于提高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对实习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良好作用。如果能适当地延长毕业实习的时间, 其效果将更明显。
参考文献
[1].张悦.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2
[2].梁瑜, 胡海艳."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WEB系统开发》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福建电脑2008 9
[3].唐伟, 李希, 刘毅.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改的研究与实践福建电脑2008 9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简单自荐书 篇5
您好!
起首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求职信。
我是一名即将于20xx年毕业的xx学院门生,所学专业是盘算机。
大学四年中,我汲取了富厚的专业知识并熬炼了本身的本领。通过四年的苦读,我把握了C语言、汇编语言、编译原理、Powerbuilder,数据库原理,并劈面向东西的C++和VC++等Windows编程有肯定相识。课外我还自学了Delphi编程,ASP动态网页及网络数据库。学好盘算机必须有过硬的外语程度,我以较好的结果连续性通过了国度英语四级测验,现已能阅读并翻译盘算机资料。别的值得一提的是我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Microsoft公司的MCSE。
自入校以来,我充实利用业余时间遍及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曾先后在两家网络公司做过网管和技能员等兼职事变。积聚了富厚的实践履历,尤其是在网络管理及维护方面。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边疆地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
【中图分类号】G642.0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笔者所在的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7月由原大中专学校组建的一所边疆高职院校,学院肩负着培养当地少数民族人才,为当地经济服务的重任。扩大招生规范、提高生源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我院一直面临的问题。笔者在该校从事计算机教学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长期关注计算机专业的生源和毕业生就业情况。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通过提高专业就业对口率从而提高就业质量是迫在眉睫的事。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1届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8%,专业对口率为59%。我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2010、2011、2012三年的年终就业率均为100%,但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就业率为18%,到企业平均就业率为82%,专业就业对口率平均为40%。这说明我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较低,大多数毕业生从事一些与本专业不对口的临时工作。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结合我院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通过对校内外学生和社会需求进行调研,提出以下六条策略。
一、实施单独招生和针对性招生策略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办学的方针,高职院校应以就业方向确定招生对象。根据教育部关于“鼓励开展单独招生试点,保证生源质量”的精神,按照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招生考试院的统一要求,2013年我院有幸成为云南省实施单独招生试点院校之一,这给我院招生工作带来了良机。我院应抓住机会,做好宣传动员,采取单独招生和灵活招生的策略,招收对工科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想学一技之长的学生。这样既可以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又能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服务。
二、制定灵活的课程标准和务实的人才培养目标策略
目前我院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操作系统及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基础与应用》、《VB》等,而专升本考试科目《数据结构》和一些常用软件(如CorelDraw)没有开设。传统专业课程重理论而轻实践,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的高职生来说,有些课程很难真正听懂,针对这种情况,学院可以适当调整课程设置标准,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形式开展教学,教师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重点,做到“理论够用、会用就行”。建议学院可以开设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重点以本地区就业的专业应用来确定教学重点,比如傣语基础、老挝语基础、傣文输入和编辑;装潢广告行业常用的PhotoShop、CorelDraw等。对于那些基础较好又想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则通过选修课的形式为他们开设《数据结构》。从学生实际需要和社会需求出发开展教学,既可以完成教学目标,又能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
三、建设具有地区特色的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策略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我院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院的实验实训基地紧缺,这严重制约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差距较大。学院应根据地区特色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如建立小语种文化交流室、热带植物实训基地、计算机实训基地等。同时,注重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通过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更接近就业的实际需求。IT业技术革新较快,高职计算机教师应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教会学生利用新工具、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教师不断强化内功,具备了真才实学,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然而,大多数高职计算机教师缺乏对新技术的掌握,缺乏实作经验。针对这种情况,学院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对计算机教师进行短期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鼓励学有余力的教师参加各种计算机技能认证考试,如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等。
四、采用任务驱动和分组合作的教学策略
传统的授课方法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对于操作性与实用性较强的计算机学科来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合作教学法、小组协作法等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教师应因材施教,采用分组的方式,以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为主线,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学院还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短期培训和项目实训,采取“做中学”的方式解决学校与社会的衔接问题。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计算机认证考试,通过考证既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加将来对口就业的筹码。
五、采用以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评价策略
现行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科考试大多采用理论和操作各占50%来计算考试成绩,有些学生为了集中应对期末考试,往往忽视了平时实践锻炼的机会。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建议教师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以参与课程项目练习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方式来评定学生成绩,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完成课程项目,培养其动力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六、采用以就业指导服务提高就业质量的策略
“高不成,低不就”是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常态。作为高职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在校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协助学生发掘自身优势和专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做好宣传就业政策,拓展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培养学生求职技能,鼓励和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作为高职学生,也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做好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坚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原则,努力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为将来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要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就必须认真发掘社会所需人才,加强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边疆高职院校也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毕业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才能实现“进口旺、出口畅”的理想状态,真正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罗丹.体面劳动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意愿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2(6)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7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跳槽”现象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深入了解和分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跳槽”的原因, 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战略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以便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完善, 笔者采用走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 对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01~2005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跳槽”的现象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涉及我院2001~2005级计算机类三个专业方向, 拟调查11个班的毕业生448人, 实际有效调查人数为440人, 有效率为98.21%。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跳槽”现象及原因
我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薪酬情况统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 我院2001~2005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网络管理、软件技术开发、计算机服务与营销、计算机硬件系统维护、通信运营服务、电信技术维修与维护、办公自动化管理、计算机控制等工作, 其中月薪在1500元以下的有133人, 占30.23%;月薪在1500~3000元之间的有187人, 占42.50%;月薪在3000~5000元之间的有133人, 占18.41%;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有39人, 占8.86%。
毕业生“跳槽”情况统计根据对我院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三个专业) 共11个班级、440名毕业生“跳槽”现象的调查统计, 共有319人曾经“跳槽”, 占被调查毕业生人数的72.5%, 其中“跳槽”1次的占27.50%, “跳槽”2次的占23.41%, “跳槽”三次的占11.36%, “跳槽”四次的占6.14%, “跳槽”五次以上的占4.09%, 没有过“跳槽”经历的占23.18%。这说明我院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跳槽”的比例较高, 从而反映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和职场中,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快速发展, 出现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频繁“跳槽”的现象,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
毕业生选择“跳槽”的原因统计与分析调查显示,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跳槽”主要有以下原因:出于个人职业发展考虑“跳槽”的占47.65%;因对原公司薪酬福利不满意而选择“跳槽”的占45.77%;因为原公司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太少而“跳槽”的占19.12%;因对公司发展前景不满意而“跳槽”的占16.30%;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跳槽”的占5.02%;认为个人才能得不到发挥, 难以获得晋升机会而“跳槽”的占27.98%;不适应企业环境、无法融入企业和有更好的选择机会而“跳槽”的分别占6.58%和29.78%。另外, 在“跳槽”的时机上, 表示“跳槽”后再想办法找新工作的占40.91%;表示有了新目标再“跳槽”的占43.86%;选择新单位确认录用后再“跳槽”的仅占15.23%。然而, “跳槽”后的毕业生对新工作的满意度并不是很高, 其中满意的占36.36%, 不满意的比例高达39.19%, 选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毕业生占24.55%。毕业生“跳槽”后表示“后悔”和“不后悔”的比例分别为53.41%和46.59%, 这意味着大部分毕业生在做出“跳槽”的决定时是不太理智、不太谨慎的。一方面, 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如意的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 又有很多毕业生不断地离开现有岗位。
毕业生“跳槽”现象与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工作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逐步成为各行各业竞相聘用的实用型人才, 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特有的作用。然而, 令众多企业普遍深感不安和苦恼的就是高职毕业生来去匆匆的“跳槽”。因此, 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
细化培养目标, 明确专业定位仔细分析大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会发现专业定位不够明确。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 这样的培养目标显得过于宽泛, 学生的专业定位不是十分明确, 加上招生规模迅速膨胀, 几百名、几千名学生定位在一个培养目标上, 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也不便组织专业教学, 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因此, 我院的计算机专业应立足于广东省电子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院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 制定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对专业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培养方向、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等方面进行了如下定位: (1) 办学层次定位: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2)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 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广东省电子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一线需要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门人才。 (4) 主要的就业岗位:信息平台管理维护 (系统管理员) 、信息系统开发 (程序员) 、计算机辅助设计 (绘图员、平面设计员) 、网站设计 (网页设计师) 等。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要根据行业、社会背景和人才需求调查预测, 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应根据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整合、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打破过去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模式, 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时间, 体现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体系性;应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的力度, 形成具有特色的以职业技能实践训练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把学生放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去, 创设一种能够有效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和职业情境, 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 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 职业能力在实践中增长。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稳步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 在实施“2+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我院以2007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试点, 实施了“1+0.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一年专业基础课程+半年专业课程见习+一年专业课程+半年专业实习) 教学改革, 在院内学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基础上, 增加了一个培养职业意识、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的顶岗实习阶段。本模式已于2008年9月~2008年12月在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了半年的顶岗实习,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四个阶段 (1+0.5+1+0.5) 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了“学习 (在校学习) ———实习 (在企业学习) ———再学习 (在校学习) ———再实习 (在企业学习) ”的双轮四阶段 (简称DSP:Double-Study-Pratice) 学习过程, 可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无缝对接, 形成“学习———预就业———学习———预就业———就业顶岗”的良性教学链。
坚持育人为本, 注重职业素质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应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树立“以德立技、以技促德、德技并举”的新型德育观;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途径、方法的创新, 构建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高职德育创新体系;以职业道德教育为突破口, 推进德育实践创新, 强化大学生敬业精神教育、勤业精神教育、精业精神教育、创业精神教育;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体系, 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创新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就现状而言, 必须从低年级开始, 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应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 定期邀请企业的行家能手举办各类专业讲座、报告会, 使学生尽早接触和了解职业、创业等知识, 帮助学生尽早确立职业生涯规划, 树立创业意识, 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教育氛围。要把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大力倡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要着力构建适合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 将学生的课外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努力营造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校园文化, 为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创造优良环境。还应当充分扶持和运用社会人才中介部门的力量, 加强大学生岗前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供人才与企业之间有效、充分的信息沟通平台, 补充高职院校这方面的不足, 共同为促进学生成长付出努力。
改进和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建立科学高效的就业跟踪反馈工作体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与校企合作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指导师队伍和创业导师队伍, 改进和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多途径加大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力度, 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推荐和就业援助等服务, 逐步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从群体指导向个体指导的转变。要以创业带动就业, 实现优质就业,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 全面深化创业教育, 从创业知识传授转向创业实践锻炼, 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创业勇气、创新锐气、创优志气的适需人才和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劳动者。
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宽就业基地, 努力培育优质就业企业, 建立就业基地网络, 为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有效择业开辟“绿色通道”。应不断加强就业跟踪和调查统计工作, 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就业跟踪反馈工作体系, 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找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 加快教学改革步伐, 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覃事太, 袁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变化趋势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15) :88-89.
[2]罗杰红, 李倩倩.基于“DSP”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实施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 2009, (4) :14-17.
[3]赵艳.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14) :70-72.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8
1 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
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必须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成专业课程,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的毕业设计必须能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而对于平时就相当注重动手能力的计算机专业来说,毕业设计可以对学生三年来所学的所有知识做一个充分的整合。因此,高职高专的毕业设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高职毕业设计要与社会、与企业实际相联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产学结合是高职毕业设计实现开放性的最有效途径。既可以引进企业、社会力量参与毕业设计,也可以走出去,到企业、到社会之中去搞毕业设计。要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管理、经营中的现实情况和问题进行选题,设计过程的实践操作环节应尽量安排在企业内完成,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和答辩。
2)操作性
操作性是指应该加强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实际动手操作的训练,不能纸上谈兵,要让学生“手脑并用”,这样不仅能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些实际工作的经验,有利于学生就业。
3)适用性
适用性是指毕业设计的课题,特别应引入的企业实际课题,既要适合专业培养目标、适合职业岗位要求,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深入其中,得到实际锻炼。
4)弹性
弹性是指教师要根据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及社会、企业的实际要求,对设计的进度、内容、方法等进行弹性化管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有更大的机动性和选择性,有利于其就业。学生可在指定时间范围内自主安排实习、设计、答辩;也可以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调整、修改毕业设计题目、内容或方案;还可以采用实习单位的题目,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根据企业项目的进度要求完成毕业设计。当然这些都必须经学校和指导教师批准、同意。
5)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毕业设计的形式、内容及个人承担的任务不能干篇一律,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开发,使其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灵活性还指教师应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内容的要求、学生就业的需要,及时增补必要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
6)整体性
在注重以上特征的同时,还应该保持毕业设计的整体性。指导教师要积极发挥组织、管理、引导作用,加强指导,确保毕业设计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还要注意毕业设计整体的和谐统一,绝不能让学生各自为战,要保证整体的进度和要求,使学生整体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
2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实施
1)完成一个不太大的实际项目或在某一个较大的项目中设计并完成一个模块(如应用软件、工具软件或自行设计的板卡、接口等等),然后以工程项目总结或科研报告、或已发表的论文的综合扩展等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这类项目的写作提纲是:(1)引言(应该写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相关研究背景和本论文的目标等内容。);(2)×××系统的设计(应该写该系统设计的主要结论,如系统的总体设计结论(包括模块结构和接口设计)、数据库/数据结构设计结论和主要算法(思想)是什么等内容。);(3)×××系统的实现(主要写为了完成该系统的设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都有什么,以及如何解决,必要时应该给出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结论等。);(4)结束语(应该总结全文工作,并说明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和方向等)。
2)对一个即将进行开发的项目的一部份进行系统分析(需求分析,平台选型,分块,设计部分模块的细化)。这类毕业设计的重点是收集整理应用项目的背景分析,需求分析,平台选型,总体设计(分块),设计部分模块的细化,使用的开发工具的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1)引言(重点描述应用项目背景,项目开发特色,工作难度等);(2)项目分析设计(重点描述项目的整体框架,功能说明,开发工具简介等);(3)项目实现(重点描述数据库设计结果,代码开发原理和过程,实现中遇到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项目今后的维护和改进等,此部分可安排两到三节);(4)结束语。
3)对某一项计算机领域的先进技术或成熟软件进行分析、比较,进而能提出自己的评价和有针对性创见。这类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重点是收集整理有关的最新论文或软件,分析比较心得,实验数据等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1)引言(重点描述分析对象的特点,分析比较工作的意义,主要结果等);(2)分析对象的概括性描述;(3)分析比较的主要结果(如果是技术分析,给出主要数据,如果是软件分析,给出代码分析结果,实验过程等);(4)分析比较的评价和系统应用(可以给出基于分析比较的结果,提出某些设计实现方案,和进行一些实验工作;(5)结束语。
3 高职高专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成为学校的难题。学生一开始都会做认真的准备,但是随着学生忙于奔波
于各种招聘会,毕业设计就成为了一种形式,有的学生直到论文答辩前才匆匆求助指导教师。毕业答辩时,为了完成及格率,也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前途,老师们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明知毕业设计已流于形式,但作为专业设置的重要环节,又不能不按部就班地完成。这种形式主义严重破坏了毕业设计的严肃性,其负面效应可想而知。学校也深知有些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在走过场,但如果从严要求,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从而影响到学校的就业率,影响到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命脉。因此,如何切实解决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的矛盾就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
2)毕业设计成为学生的负担。由于学生的最后一个学期都忙于各种应聘,因此没有过多的精力忙于毕业设计。大多学生都是在毕业答辩前一周忙着开夜车、抄书、网上下载,或将别人的论文改头换面的学生比比皆是,答辩时一问三不知的学生也不乏其人。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毕业考核方法,减轻毕业生的心理负担,是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3)毕业设计成为教师的心结。指导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师的职责,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失控往往使指导教师大伤脑筋。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毕业率、就业率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源,另一方面毕业论文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设计实物的有效性在各类教学评估条例中都有严格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既不能影响学生的就业,又要完成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任务,于是很多教师名义上是指导者,实际上变成了参与者———论文的真正作者与设计实物的直接制作人,此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毕业设计的宗旨。因此,很多教师只要有可能,都不愿接受指导毕业设计的任务,这也成为教师心中的难解之结。
4 结束语
终上所述,为了增强学生在日趋严峻的社会就业中的竞争力,就笔者所在系的三个专业“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教育”来说,在以后的毕业设计中应强调以下几点:
1)把毕业设计和毕业考试结合起来,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还可以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三年来所学的课程是比较偏重于程序设计,因此,他们在毕业设计中可以注重于一些小型系统的开发方面,当然,最好就是能联系到一些单位,根据他们的要求来进行开发。“计算机信息信息管理”学生平时所学课程则偏重硬件和一些实用软件方面,这样的话,他们的毕业设计就可以在网络维护、网站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展开。“计算机教育”的毕业设计则可以偏向于线性编辑方面。比如一些视频、音频的编辑和制作。
3)三个专业的学生最好能协作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毕业设计,比如在动态网站的开发中,不仅涉及到数据库,也涉及到图形图像处理、动画以及视频和音频的处理,如果三个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通力合作,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能力,也可以做出比较完善和成功的毕业作品,甚至会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高专的毕业设计也应和这一特色紧密结合。计算机专业作为一个非常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专业,尤其应该在毕业设计中体现这一特色。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李锋,袁克强.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毕业设计的必然选择[J].就业研究,2007.
[2]唐永泽.高职教育应当突出特色[N].北京:光明日报,2006(6).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9
极限编程,简称XP,是由KentBeck在1996年提出的。XP是一个轻量级的、灵巧的软件开发方法;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严谨和周密的方法,消除了大多数重量型过程的不必要产物,建立了一个渐进型开发过程。因此,简单性、交流、反馈和勇气是它的基本宗旨和灵魂。
XP方法将开发阶段的4个活动(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混合在一起,在全过程中采用迭代增量开发、反馈修正、反复测试,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用户故事、题写结构、发布计划、交互、接受测试和小型发布6个阶段。XP以用户故事为功能单位,以迭代以及增量集成为原则,逐步将一个个的用户故事所描述的功能集成到系统代码中,从而最终完成系统的开发。通过积极的交流、反馈以及其它一系列的方法,开发人员和客户可以非常清楚开发进度、变化、待解决的问题和潜在的困难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开发过程。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是考查及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它是对学生三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考验,它要求学生对各种软、硬件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大多数缺乏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经验,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学生素质相差悬殊,如果要求每人交一个作品,会使得一些技能相对薄弱的学生无法综合运用软硬件知识,独立完成课题而敷衍了事。为加强学生综合应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并且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水平。在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中,我们将极限编程的思想应用到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使学生在团队中通过相互之间的充分交流和合作,完成高质量的课题设计。
2 极限编程的最佳实践保证了XP在毕业设计中的实施的可行性
极限编程集成了12个最佳实践,其主要的创新点在于提供一种良好的思路将这些最佳实践结合在一起,使得他们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相互支持。在这12个实践中,笔者认为其中的简单设计、结对编程、集体代码所有制对于学生毕业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
2.1 简单设计强调简单的价值观,引出了简单性假设原则,总是花较少的时间完成复杂的任务
传统的软件开发过程,对于设计是自顶而下的,强调设计先行,在代码开始编写之前,要有一个完美的设计模型。然而,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由于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要设计出一个完美的模型是比较困难的。多数学生直到毕业设计过去了三分之一还没构思好设计模型,严重影响了后续工作。
另外,传统开发的前提是需求不变化,或者很少变化;然而,这是不太现实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中,必然要求软件随时发生改变;而XP认为需求是会经常变化的,设计不应该在编码之前一蹴而就,而应该是一项持续进行的过程。
与其让学生消耗巨大的精力去对未来开发做一些预先规划,还不如用秉承“够用即好”的思路,早点着手简单的编码,只要今天够用就行,先不考虑明天会发生什么样的新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应该首先确定一个灵活的系统架构,而后在每个迭代周期的设计阶段可以采用XP的简单设计原则,将设计进行到底。
2.2 结对编程比单独编程的效率更高,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工作质量
结对编程是XP的一个最典型的实践。结对编程意思是所有的代码都是两个人坐在一台电脑前一起完成的。一个人控制计算机并且主要考虑编程细节。另外一个人主要关注整体结构不断的对第一个程序员写的代码进行审查。结对不是固定的,我们甚至建议开发人员尽量交叉结对。这样,每个人都可以知道其他人的工作每个人都对整个系统熟悉,结对编程增强了团队内的沟通。
采用结对编程使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
1)结对编程改掉了一些学生的编码坏习惯,同时也融合了每个人的编程优点。另外,代码的层次和语法变得优美、易读了。
2)程序执行效率提高了。结对编程时两个人的劳动成果,使合作的学生能更有效地交流,相互学习和传递经验;能训练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3)减少了Bug的产生。Bug的产生首先在于理解上,两人编程,需要两人共同理解,经过讨论,形成一致思想,才可以编程,使得在理解错误的风险上减少。其次,两人编程就等于已经有了一遍代码评审,出错几率降低了很多。所以结对编程能有效的减少了bug的产生。
采用结对编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模块为单位,一组人负责一个模块的设计和编码。
2)尽量将性格融合的,技术互补的配对。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组合,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两人中,地位是平等的,只有经验多寡之分,没有地位高低之分。
3)编码前,两人必须有达成共同的思想;编码时先写测试,再写实现。
4)任务出错或不能完成,应由双方共同负责,不能相互指责。两人意见不同时,可由教师帮助解决,最好不要各执己见。
5)每次测试时,从新组合配对,但不能由设计编码的人负责测试自己编写的模块但可以写测试文档。
6)教师多点鼓励,结对学生相互鼓励,可以产生共同的荣誉感,责任感。
2.3 集体代码所有制使得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拥有对代码改进的权利,每个人都拥有全部代码,并对全部代码负责
在传统的毕业设计过程中,一个组里的每个学生只维护自己的代码,而且很多人不喜欢其他人随意修改自己的代码。他们很少、也不太愿意去读他人的代码,甚至不清楚其他人的程序到底实现了什么功能。同时,因为是自己维护自己的代码,由于时间紧张或技术水平的局限性,某些问题一直不能被发现或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基于这些问题,XP充分体现了它的优越性。
结对编程的动态搭配使每一组的学生都会遇到不同的代码,因此代码的所有制就属于公有了,更加便于各个模块的组合和修改工作。集体所有制的提倡大家共同拥有代码,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阅读其他代码,发现和纠正错误,重整和优化代码。这样,这些代码就不仅仅是一两个人写的,而是由整个开发团队共同完成的,错误会减少很多,重用性会尽可能地得到提高,代码质量是非常好。同时也提升了开发过程的速度。
3 应用极限编程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的具体步骤
3.1 系统规划阶段
1)填写用户故事卡片。从客户的角度讨论系统应该完成什么功能,然后用通俗的语言将其写在卡片上,制成用户故事。
2)开发人员进行估算,确定开发日程、项目开发“速度”。首先将用户故事按优先级分成必须要有、希望有、如果有更好三类,然后对每个用户故事进行估算,先从高到低的开始估算。根据所产生的子系统以及各个可独立编码及测试的单元进行分工合作,并且每个人对小任务所需时间进行估计。
3)将一个项目划分成多个开发周期。
4)通过开发周期确定从一个周期开始。
3.2 迭代设计阶段
1)确定本次迭代的时间周期,再结合参与的开发人数,算出可以完成的工作总量。然后根据估算结果,挑选出时间上恰当、优先级合适的用户故事组合,形成计划。
2)以团队讨论的形式进行本次次迭代的快速分析、建模。
3)根据本次迭代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现在每个人估计的时间的总和,进行协调处理,最终确定本次迭代所需要的时间。大家按照协调确定的时间工作。
4)将每个人的小任务进行顺序排列,以便学生按这个顺序完成每个小任务。
5)详细的规定每个编码的细节,制订出编码标准。
3.3 迭代编码阶段
1)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不可能按照XP传统的结对编程方式进行编程。为了让小组的每位学生均能够熟悉系统整体的代码并均匀分配工作量,采用类似“接力”的方式按照小任务的顺序依次开始编码。
2)编码过程中,每位学生必须写到规定的水平。
3)编码之前必须先写好单元测试代码。
4)执行小任务的学生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小任务完成后,由下一个任务的学生进行“接力”,并向整个团队做开发报告。同一时间只能有一组人集成代码。
5)依照上述3、4步骤依次类推,进行“接力”,直到本次迭代过程的所有任务都已完成。
6)对整个迭代结果进行整合测试及优化。
3.4 系统测试阶段
1)每一个单元的代码完成后用编码前编写的测试用例进行单元测试,若出错,则在改错之后增加新的测试用例再次测试,直到确保任务没有错误以及异常。然后将代码和测试用例一起存入代码库。
2)当发现一个新的Bug时,就应该增加新的测试。
3)对整个迭代结果整合优化后,应运行验收测试,检验是否完成了预定的功能,是否有错误及异常。并公布结果。
总之,采用极限编程进行合作的学生能更有效地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综合能力;学生能相互学习和传递经验,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提供更好的设计质量和代码质量;能训练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使学生更容易树立信心,从工作中获取更多的满足感。
参考文献
[1]Beck K.Extreme Programming Explained:Embrace Change Pearson[M].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1999:25-39.
[2]张友生.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Cockburn A.敏捷软件开发[M].俞涓,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究 篇10
一直以来各高校对毕业设计都高度重视, 针对毕业设计各环节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 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反而呈下滑趋势, 探究其原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 但往往到了三年级上学期, 许多学生就开始找工作、到企业实习并陆续就业, 教学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则利用毕业设计的时间准备应聘材料, 参加招聘会和各类应聘考试。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精力较少。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毕业设计可有可无。
2 基础知识不扎实, 心态比较浮躁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短, 有些学生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扎实, 况且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尽可能综合运用三年来所学的各种知识, 由于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 同时学生对各种软、硬件知识的掌握又参差不齐, 再加上时间有限, 因此出现了心态比较浮躁的学生, 表现在选题时选择简单的或不需要实际动手设计程序的课题, 很少有人选择有一定难度的课题。设计中, 遇到困难, 不是迎难而上, 而是避难就简, 到网上下载, 东拼西凑, 甚至互相抄袭、拷贝, 敷衍了事。
3 指导教师经验缺乏
由于计算机专业发展比较晚, 具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十分稀缺。各高校的计算机教师都比较年轻, 这些年轻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不足, 而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 没有这些实践体会, 指导毕业设计的能力可想而知。另外, 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工作量普遍比较大, 也使得教师投放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上的精力较少。
4 课题质量不高
有些题目小且单一, 得不到综合性训练的目的;有些题目没有紧跟社会的发展, 没有同实际的生产实践相联系, 学生提不起兴趣等, 这些都造成了毕业设计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5 毕业答辩流于形式
毕业答辩时, 有些学生已经找好了工作, 就等着答辩后领毕业证书了。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 有教师认为, 这时候不让学生通过答辩, 一方面学生也没有心思再修改毕业设计, 另一方面, 是不是有点难为学生, 跟学生过不去呢?因此, 抬抬手, 学生也就顺利通过了答辩。
针对以上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着手进行了改革, 旨在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5.1 做好学生毕业设计的思想动员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充分认识到做好毕业设计对自身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充分认识到认真投入毕业设计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更有利于他们将来就业。
5.2 提倡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 如果让每人进行一个较大的综合设计, 则会使一些技能相对薄弱的学生无法综合运用某些软件而最终敷衍了事。为加强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促进学习, 使学生能通过毕业设计真正掌握一些技能, 建议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把一个稍微大点的题目分成几个小课题, 由每个学生完成其中的一个小课题, 但是必须保证其主要部分为独立进行的工作, 同时要求学生对整个课题有全面地了解。在实施过程中, 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目睹基础好的同学所做的示范, 因而有了更多的学习与锻炼机会。通过观看与模仿他人的操作, 而自身最终也掌握了的时侯,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 继而产生兴趣,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同时锻炼了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具体评价毕业设计时, 除了看作品的整体效果之外, 主要考虑参与的每个学生具体所做的工作是否达到了要求, 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否真正得到了锻炼。
5.3 加强指导教师水平的提高
毕业设计成功与否与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此, 可以教研室为单位, 成立毕业设计指导小组, 选派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综合素养、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参加, 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察。同时结合我校实际, 鼓励教师进企业锻炼, 争创双师型教师。此外, 还可以聘请企业的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还可以采用校企联合指导模式。这种模式下采用双导师制, 每个学生有两个导师, 即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对学校而言, 校企联合指导模式增强了师资力量, 另外通过与企业的接触, 使学校能够实时把握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真实需求, 为教学和实践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对企业而言, 通过指导毕业设计建立起公司人力资源建设的新途径, 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可以完成一定的具体工作, 并且通过近半年的观察和磨合, 可以吸收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就业, 节省了新员工试用期和培训适应期, 避免了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存在的不足。
5.4 把好选题关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面前,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选题的重要性。毕业设计选题题目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 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和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毕业设计课题以应用性为主, 应该紧跟社会经济建设的热点, 保证选题的实效性和创新性。为把好选题关, 我们系制定了严格的审题制度, 首先由指导教师选报一或两个题目, 交系里组织审查, 避免了有些课题没有综合性, 起不到综合训练学生的目的。没有通过的选题需要指导教师重新设计, 通过者可作为学生的正式选题。
5.5 严格答辩程序
除了规范毕业设计的整个指导过程外, 最后的答辩更应该重视。为此, 我系在明确评分细则和成绩评定标准的基础上, 把答辩过程分为指导教师审评、评阅教师审评、论文答辩三个环节, 论文答辩由系里抽调3-5名骨干教师组成答辩小组, 根据学生答辩PPT、学生的回答问题、设计完成的质量给出相应的评分, 三项评分按3:3:4的比例进行综合汇总, 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成绩公平、公正、透明。这样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都严格要求, 学生就会更加重视, 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会提高。
总之, 计算机专业由于其高速发展的特性, 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要紧跟社会的发展需要, 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只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充分重视, 规范毕业设计的各个过程, 就能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就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兰红, 李淑芝《新形势下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6.4
[2]侯宏霞《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8.7
[3]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11
关 键 词:工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设计报告
一、前言
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是其大学四年全部教育过程中需完成的最后一门系统性专业课程。“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不仅反映了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掌握程度,更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个人才、智、艺等综合素质的集中展示[1]。
二、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具体要求是:拟订一项课题 (或一个具体的设计项目),要求学生运用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和设计语言(如计算机技能、图形、符号、绘画、制图、造型、色彩、材质、文字等),结合一定数量的信息、情报、资料、文献等,通过导师的指导和个人的系统性再创造,提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完成能反映自己构思的模型或首板。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料能够全面的融会贯通,并且熟练应用和掌握再创造的基本方法和模式;熟悉工业设计专业在进入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应该如何应对和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启动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完整、准确、高效率地产生能够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案[1]。因此,毕业设计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综合课程。
毕业设计的作品不同于科学技术展的作品和商业展会的商品。它具有特殊的评判标准和作用。科学技术展览的展品主要目的是展示一项新技术或新发明以及应用前景,以供科学技术交流和向厂家转让,可以不涉及具体产品。商业展会的展品是性能、技术、工艺、应用材料和成本控制等都较为成熟的产品,在展示产品的同时伴随着广告宣传和其他促销手段,是以盈利为目的。无论是科技产品还是商业产品,其评判标准都是以“物”为主要对象。
毕业设计的作品的主要功能是以“物”为媒介,展示毕业生四年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它承担着“以物论人”的作用。通过毕业设计的作品来评判作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应用的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是否达到取得学士学位的标准。所以,它只要应用已有的技术、工艺和材料,对已有(或将来会产生)的产品或解决问题的方式经过重新整合,并通过创新设计赋予新的价值,这样即可认为合格。作品的技术完善度、功能的成熟度和商业指标等并不作为主要的考核因素。
三、毕业论文
四年制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又称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论文是应届毕业生运用其在校学习期间所掌握的知识,针对自己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独立完成的一篇总结性的学术论文。这里有几个要素:1、应届毕业生;2、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3、与所学专业和所申请的学位密切相关;4、总结性的。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根据毕业论文来检查应届毕业生在学制所规定的学时内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处在什么水平。据此,确定是否达到该毕业生所申请学历和学位的等级水平。
毕业论文与一般的学术论文有所不同。
1、写作目的不同。学术论文的目的主要是提出和解决学术上的某些论点。就此而言,毕业论文也具有同样的作用,但它同时还担负着表明作者本人在专业领域内是否已具备符合学位标准的学术水平的作用。
2、评审的角度不同。学术论文是评文。而毕业论文主要是评人,是通过以评文来评人。因此,毕业论文比一般学术论文多了一项内容:要求作者将其所从事的学科,特别是其所研究的课题的历史发展状况如数家珍一般地写出来(即在毕业论文中要有论文综述的章节)。以此表明自己是这一领域内的一个“行家里手”,同时说明自己的研究工作是承先启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两者的差别很明显。
3、论文的形式和构成不同。学术论文可以与人合作撰写。主要发表在杂志或学术会议上。一般是根据会议或学术期刊的要求确定题目,阐明作者的学术观点,然后对所提论点进行论证,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毕业论文有比较严格的字数和格式要求,内容相对丰富,尤其是其中的观点、论据逻辑层次也比一般学术论文复杂。这种论文需要导师审核,还需要专家答辩。代表的是作者个人的学位水平和学术素养。所以只能个人撰写,不能与他人合作。
4、阅读对象不同。学术论文的阅读对象是有一定造诣的专业人士。撰写过程中只需将自己所要论述的问题阐述清楚即可,一般经过会务组专家或期刊责任编辑审核后即可发表。它代表了作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而毕业论文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导师和学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教授,是写自己对所学专业或自己的研究方向的了解的程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己在该研究方向的创新贡献。
四、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现状
自我国开始设立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育以来,其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一直未变。随着大学招生规模扩大、学时缩短、选修课比重加大,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时间越来越少。各高校为了准时上报就业率的数据,毕业班的课程结束时间一再提前,有些高校已经提前至当年的5月中旬。为此,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开始时间已经移到大四上学期的后半段,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在大四上学期开始就进入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阶段。但即便如此,由于毕业生在大四下学期面临实习、找工作等原因,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时仍倍感时间上的压力,对设计的课题和论文研究的方向无法深入研究,故完成的质量也大受影响。
1、毕业设计的现状
近年来,各校艺术设计学科本科学生的毕业作品展的目的与手段本末倒置。一方面,展出的设计作品的制作水平和展览效果犹如“嘉年华”,一年比一年“热闹”,制作费用逐年提高,用于毕业设计展作品制作费用超过五位数的已不是个别现象;而另一方面,学生本人制作的毕业设计模型(或首板)和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却逐年减少。
nlc202309041037
制作模型“首板”的过程是二次设计的过程,此阶段要仔细揣摩推敲,是做一个好设计不可或缺的过程。但绝大多数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将市场调研、客户访谈等研究成果作为依据,在确定毕业设计的草绘方案后,直接在计算机上用Rhino (犀牛)等三维设计软件建三维虚拟模型。该模型有两个用处:其一,加入材质和灯光后渲染成效果图,应用于毕业设计展板、设计说明等;其二,交给模型厂利用快速成型设备制作模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基本上对毕业设计不做深入研究。此外,受三维设计软件的功能和本人掌握熟练程度的制约,无法对产品的形态进行仔细推敲,造成用精湛的模型制作工艺制造出粗糙的、没有内涵的设计作品[2]。
毕业设计的展览,只反映毕业设计的结果而未反映毕业设计的学习过程,仅展示了“怎样”,而忽略了为什么是“这样”。假如毕业设计的作品仅仅是做一个漂亮的模型(可能就连模型都是模型公司制作的),这种对毕业设计的考核模式与本科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相距较远。
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十分丰富:包括前期研究分析确定设计方向的过程;设计推进过程中,在每个节点做决策时的取舍依据;后期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反思和总结等。这些内容不是区区两平方米大小的一块毕业设计展板所能展示的。
2、毕业论文的现状
扩招带来的现状是学生的平均素质降低。尤其是艺术设计(包括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文化课功底普遍不够扎实,以致于“先天”缺乏做研究写论文的能力,再加上“后天”缺乏足够的研究手段和时间,无法做深入研究。导致毕业论文的格式不规范、没有严谨论文框架、逻辑混乱、没有创新点、抄袭现象严重等。
从国内某艺术设计学科比较知名的高校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设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一般不少于3000字···”可以看出,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对其毕业论文的考核也只是流于形式。
五、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针对目前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在具体实施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将设计报告代替毕业论文,同时将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具体方案如下:
1、根据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其培养应主要注重于两方面:其一是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结合;其二是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与职业技能[3]。因此,对毕业设计的考核权重,应要高于对毕业论文的权重。
2、对毕业设计不要一味追求其观赏性,而应将考核重点转移到着眼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来。应允许毕业设计作品的形式不太完善和简陋。要求学生加强设计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作品深层次的创新性而不是简单而花哨的创意。同时在要求作品的创新性基础之上,再考核其完善度和观赏性。并且依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毕业设计作品制作环节,应提倡学生立足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或首板,以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
3、在毕业论文的考核环节,可用毕业设计的设计报告或设计总结代替毕业设计论文。在设计报告中应包含下列内容:毕业设计课题的甄选依据和过程;分析其现实意义;通过市场调研客户访谈的数据分析;确定毕业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即设计点),弄清楚哪些问题是自己能够掌控,哪些不能掌控,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阐述构思设计结构功能方案时,所选用的功能原理和实现原理的结构方式及其依据;做造型方案时,对形式选择根据;在推进设计流程的每个节点,做出取舍时的依据;选用的材料的依据;制作模型或首板时应用的工艺等。
在设计报告的最后,一定要有总结,其内容应包括:本科四年所学的知识的应用状况;反思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针对设计目标,是否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发展前景等。总结环节十分必要,能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更快地提高。最后,在毕业设计的展场进行论文答辩,在答辩导师组的构成中,可邀请设计公司或生产厂家的资深设计人员参加。
将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能够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实质内容合二为一,不仅反映出毕业设计是“怎样”,而且还反映出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展示了结果,还展示了整个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毕业设计更加丰满、更有内涵。同时,毕业论文的内容也不会显得空泛,提高了学生说明文的写作能力。总之,将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这种考核方式更能满足对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 洪汉池,易际明.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J ]. 科技信息,2010(29)
[2] 陈江. 实体模型制作在工业设计教育中的必要性[J ].美术学报, 2011, 毕业创作专刊: 66-71.
[3] 刘英,许延飞,黄冉.QFD在机械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124-128.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明确要求高等院校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学术与信仰同在、素质与人格共荣。所以, 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 (以下简称“学生”) 进行科学素质培养的同时, 关于他们学术道德和科研精神的诚信教育也是其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学生毕业设计是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但是, 一些高校对于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存在管理制度不规范、教师指导不到位, 导致学生毕业设计中诚信缺失现象, 从而制约了毕业设计任务的有效完成。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笔者结合实际, 针对学生毕业设计中的诚信缺失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供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参考。
二、学生毕业设计中诚信教育的思考
近年来, 关于高等院校学术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 毕业设计不端行为时有发生, 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 损害了高等院校形象, 败坏了教学风气, 阻碍了学术进步, 给诚信教育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形势堪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兴趣不强和就业压力并存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社会背景下, 一些学生为了尽早就业或仅仅是为了取得本科学历, 对专业兴趣不强, 自然无法全身心进行毕业设计。另一方面, 一些学生为了自食其力, 以校外兼职、公司见习等可赚取生活费用为目的, 无法将主要精力投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甚至出现逃避毕业设计等现象, 这样的现状极大地恶化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诚信环境。因此专业兴趣不强和就业压力是造成毕业设计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指导欠缺和典范匮乏同在
长期以来, 一些高校只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缺乏对学生诚信方面的监督机制, 导致部分学生在自我约束方面呈放松状态, 久而久之, 不利于学生的诚信建设。另一方面, 部分指导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采取了粗放型的指导方式, 只考虑让每个学生尽快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导致师生间没有“诚信”方面的沟通和传递, 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诚信态度。
3、监督机制和评价体制不全
就学校而言, 一些高校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科研素质的教育, 同时也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诚信教育问题, 致使学生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诚信规范问题。另一方面, 由于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甚至花钱买毕业设计时有发生, 导致部分学生急功近利心理和诚信观念的退化。
4、浮躁风气和网络信息助澜
当今社会风气和诚信状况在学生毕业设计中有着不同的表现, 个别学生上大学仅是为了取得学历以便找到好工作, 而不是为了专业学习。另一方面, 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 造成学生上网搜索和抄袭论文的成本下降, 造成部分学生因网络而产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毕业设计中的诚信问题。
三、学生毕业设计中诚信教育的对策
毕业设计是重要实践环节, 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 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全面考查。为加强管理, 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现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个层面着手构建一个综合治理体系, 提出如下改善措施。
1、学生层面:严守诚信, 敢于创新
学生毕业设计中诚信缺失的直接根源在于个人, 因而, 加强学生个人诚信修养和自身科研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学生作为计算机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应该恪守学术道德, 坚持学术诚信,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修身正己, 自我约束;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 尊重他人科研成果;积极开展学术批评和自我批评, 形成诚信治学、诚信科研的优良品德。在自我诚信约束的同时, 还要提高对毕业设计的标准, 要脚踏实地, 积极查阅文献, 认真分析数据, 编好程序, 切实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学识和创新能力。
2、教师层面:以身作则, 强化责任
指导教师的教学风格、科研精神对建立学生的诚信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学术能力、为人处世态度和学校影响力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因此, 指导教师要在自身诚信前提下, 根据计算机专业教学和实验的特点, 结合专业培养计划, 制定毕业设计工作计划, 及时指导学生开题、解答疑难问题、确定设计思路,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身正为范, 认真指导, 调试程序, 在毕业设计答辩前, 还要对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推广应用等反复推敲, 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以实际行动践行诚信教育。
3、学校层面:规范引导, 奖罚并举
教育、监督和惩罚是防止诚信缺失行为的重要方法。通过学校的诚信引导, 可以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中诚信行为的认知, 增强他们诚信意识的自觉性。学校要建立专门的毕业设计监督机构, 对学生毕业设计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及时查处, 建立奖惩制度, 使得诚信意识强、创新水平高的毕业设计能够得到褒奖, 同时, 对诚信缺失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地惩处, 确保并强化学校在毕业设计中诚信教育的重要作用。
4、社会层面:营造氛围, 构建诚信
社会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们诚信水平, 所以, 要杜绝毕业设计中诚信缺失行为, 社会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 只有正确的社会氛围才能够促进学生毕业设计中的诚信风气。因此, 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 营造一个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社会氛围, 为学生的诚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全社会树立诚信为荣、不诚信为耻的思想, 约束诚信缺失行为, 培育学生诚信教育的健康土壤。
四、结束语
尽管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诚信教育问题, 但并非困难重重。只要我们加强对诚信教育的探究,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实践证明, 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方面, 应该坚持促进人的作用与制度的作用的协调发展的原则, 通过两者的协调发展, 互助互补, 完善学生毕业设计的诚信教育和实践, 使学生人格诚信、学业诚信, 以诚信立足于社会、立足于未来。
参考文献
[1]课题组.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学风与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01.
[2]王保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46 (4) .
[3]包文.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3, 11 (2) .
[4]王国君.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1.
[5]朱宏, 朱思玮.计算机专业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J].高师理科学刊, 2014, 34 (4) .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简单自荐书06-20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07-04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需求分析的调查报告10-03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致谢11-06
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心得11-28
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报告11-20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自我介绍07-02
计算机专业优秀毕业自我鉴定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