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精选12篇)
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 篇1
当前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实验的安排都过于随意,没有与市场需求相配套的教学内容体系,学生学习后难以跟市场需求衔接。同时,缺乏实践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难以得到有效应用,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低下。
●及时更新计算机设备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必须要紧跟计算机发展的脚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学校配备的计算机设备必须要能满足教学需求。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及时地更新计算机设备,做好计算机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护工作,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才能掌握最先进、最有价值的计算机技术和知识,才能成为专业化的人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虽说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但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性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对学生而言教师就如同是“指南针”,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方向。因此,中职学校要着重提升计算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对教师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定期进行考核,促进教师及时掌握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其次,要有明确可行的奖惩制度,鞭策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摸索新的教学方式。再次,要多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计算机培训和比赛,让他们有更多接触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机会,在计算机知识、技术、专业修养等方面都能得到提升,为计算机专业教学奠定基础。
●强化计算机实践教学
1.坚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用多样化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计算机的学习充满兴趣。例如,创设问题情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问,让学生置身于充满问题和思考的环境中,认真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又如,“扮演角色”,鼓励学生站上讲台,以“教师”的身份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既能让学生更牢固掌握知识和技术,又能让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再如,开展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通过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设疑,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求答案,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引和提示,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索问题到找到答案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持久兴趣。
2.多方面搜集资料,科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紧抓教学重点,舍弃无价值的内容,突出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性。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梳理好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将理论知识跟实践教学的各个层次紧密结合,进而确定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大纲、指导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此外,教师还要强化设计、维护、制作等方面的操作训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具备多方面的计算机技能。
3.借助先进的教学方式,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进行计算机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个人竞赛或小组竞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赢得竞赛的个人或是小组,教师要予以表扬和适当奖励。竞赛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表扬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对于还存在的问题要提出来,让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此外,因为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发展和更新很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产学结合,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知识,不会跟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脱节。
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 篇2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念;创新;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信息时代下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也势在必行,以便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在此主要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
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也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和素质,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计划和课程及模式的改革。
1.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近几年,计算机软件行业人才需求量高速增长。从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所做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该年度it人才需求占五大热门行业的首位。分析内在的原因不难发现,外资it企业入驻国内市场,而国内it企业也瞄准了海外市场,政府对于该产业也非常重视,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之下,it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大量it人才紧缺的局面。据统计,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每年增100万,可国内仅能提供5~6万的学历教育毕业生。由于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软件人才随着软件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呈现结构性矛盾。其中不仅对于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和项目总设计师需求量巨大,同样,对于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和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工作人员也需求旺盛。
2.计算机专业中职生的特点
2.1凡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每位学生都是以最后达到谋取职业这目标而进行学习活动的。这就要求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当前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千万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搞形式主义的教学。
2.2实践中职的课程是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安排的,既要让中职生打好文化基础,更要让中职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性,从而达到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让学生尽快掌握好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从而走向社会之后,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
3.创新教育理念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
3.1注重抓好新课的导入,激发中职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中职生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重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结合授课内容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加强新课的导入效果。例如,上第一节《flash基础与应用》的时候,先不介绍flash的基本知识,而是播放时下最流行的动画短片。当学生都被吸引的时候,教师趁机介绍本课程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这门课,就能做出让人羡慕的视频。好奇心加上好胜心,适当利用中职学生的这种普遍的心理特点,就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学习。现在的学生个性特点非常明显,并不喜欢任人摆布,因此,教师上课前要做好教学设计,多设想一些情景,善于使用引导教学。
3.2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随着电子设备在社会中广泛的应用,人民群众对视频处理和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网络的普及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更是让各大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让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由于中职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采用“大专业”和“小专门化”来进行课程组织的改革,确定一套灵活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改革方式。从创新的角度来讲,可以先进行企业岗位调研,进行岗位技能分析,然后确定专业方向,再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最后再制订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理念下中职学生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塑[d].南京师范大学,.
[2]李振娥.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协作学习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3]李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
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 篇3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 计算机 英语 教学 内容创新
五年一贯制教育模式是国家教育部针对目前的专业人才需求和社会受教育人群需求,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一项重要项目。五年一贯制教育的招生对象为修完初中阶段教学课程、参加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如果被五年一贯制职业专职院校录取,该阶段学制为5年,在教学期间学生会系统学习文化基础课和自己所修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对于修完规定课程并且成绩合格的学生,将会被授予普通高校专科毕业证书,毕业生可以和其他专科院校毕业生一样,享受校专科毕业生的一切待遇和条件。
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教育模式是新型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由于选择该教育模式和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阶段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所以在对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做到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得以提高,且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能有更好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特点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五年一贯制专科院校英语课程来说,总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相对课程专业性。由于受所选计算机专业的限制和影响,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基础公共英语教学相比,更倾向于信息技术领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最新知识的学习。由于专业和行业的针对性,计算机英语专业中的部分专业术语是该专业英语中极具代表性的特点。
2.专业术语时效性。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强有力的推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速度很快,因此会不断有新的专业名词、专业术语和新的计算机相关概念和理念产生出来。
3.社会专业实用性。由于英语是世界上流通和应用最广泛的语言,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了解和掌握,可以让我们对计算机行业会有更好的了解,同时可以更好地解决好计算机中的相关问题,并且可以掌握最新成果和最新动态。
二、现阶段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五年一贯制培养制度和模式推广时间较短,仍处于构建和完善阶段,难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的梳理,更加有利于问题的发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现阶段,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忽略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的客观事实。在生源上来说,五年一贯制职业高校的学生,从普遍来说其英语基础功底相对较为薄弱。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五年一贯制高职阶段要进行更高层次的中专、高职英语学习,可想而知困难相当大。而高职阶段的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所以日常授课阶段的教学进度相对较快,留给学生们的补习和巩固英语基础知识的时间相对较少。这就会导致学生的专业英语课程学习效果较差,也会对他们的自信心造成较为严重的打击,导致学生们厌学心理的出现。
2.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在五年一贯制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机英语的授课大多数采用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减少学生们的厌学心理和情绪,有的老师制作了声图并茂的课件,这些课件对于学生了解某些背景知识会有所帮助。但是时间长了,单一的多媒体授课方式同样会让学生们习以为常,很难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
3.教学内容不实用。学生就业和工作阶段,国家的英语能力鉴定证书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和衡量指标。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要参加高等学校英语能力考试(B级),所以老师和学生往往会在B级考试的准备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忽略了专业实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进
通过分析可知,目前的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专业英语教学经验和自己的理解,对能够对专业英语教学效果进行提升的几项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结合授课知识点,选取适合的专业英语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师进行授课的基础和依据,所以教材的选择和确定实际上就是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对于学生来说,如何能够将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进行融合,而且使教师对所选教材进行熟练的掌握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通常来讲,五年一贯制专职院校的教材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院校为学生预定的,由专业出版社编制的教材,第二种是教师结合自己教学经验为学生自编的教材或者讲义。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版本相对比较多,知识覆盖面和难易层次也有所差异,所以教师针对所讲授的计算及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教材,对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有效的帮助。
2.结合学生英语基础,教学由浅入深。由于选择高职专业教育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都不是很好,所以如果教师在教学上一开始就讲一些很难懂的知识,就会让本来就对英语提不起兴趣的学生从教学一开始就直接放弃了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水平,从简单入手,然后慢慢增加授课难度,让学生能够从课堂中逐渐学到知识,且有所提高。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逐渐增加更有难度的内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3.教学内容设定目标多层次化。同样是由于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且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教师的课堂授课课程需分层次和多样化来确定和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一阶段,首先要尝试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让学生逐渐掌握一定量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方面的专业词汇等;第二阶段,鼓励培养学生学生们的简单文字阅读能力,让学生们逐渐能够看懂一些专业英语文献的段落;第三阶段,加强学生的专业资料和文献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借助专业词典来阅读、查阅和翻译有关计算机专业的英文资料等,并且能够在编程过程中可以用简单英语来编写简单技术文档。第四阶段,继续加强学生的鼓励和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逐渐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解决与计算机专业英语相关问题的应用能力。
4.转变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教师们应该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英语思维,让学生们的英语思维逐渐提高,这能更有助于学生们的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在五年一贯制专职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机会。摒弃过去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要新颖、有创意,通过多种方式的英语授课,一边让学生们更好地调动和发挥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曹京华.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视听教学中的整合应用研究[J].美中教育评论.2000.
[2]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教育部高教司.2000,10.
[3]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朱道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
[5]刘海妹,吕彦兴.高职高专IT英语教学职业化模式研究[J].教育科普,2009(4).
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 篇4
高等学校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2]。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等教学管理,其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然而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他们既是教学院长(系主任)的得力助手, 也是全院教学教师的直接联系人,既是教学院长教学意图的传达人员,也是教师意见反馈的第一接受者。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逐渐将教学工作分解到各个二级学院,学院直接面临各个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制定和完善,直接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测评体系等的教学改革,这对学院教学工作带来两个方面的考验,一是教学院长在学院主要党政领导的指导下如何立定学院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定位,把握学院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二是教学秘书如何领会教学院长的意图,并用科学有效地方法将之传达到学院每位教师,同时及时反馈教师的直接意见,逐渐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从而形成整个学院上、下一体的教学共同体。因此,教学秘书工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对学院教学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我校采用教学目标化管理制度,各个学院需要签订教学目标,特别是教学管理与运行、教学改革、质量工程等方面都提出具体的任务。这些任务要得以顺利完成,需要学院领导、分管院长、教学部负责人、教学秘书、全体教师、教学督导等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实现年度教学目标。教学秘书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正确把握领导的意图,及时与相关教师、相关职能部门、校院督导等沟通,他们的重要作用如同机器中的润滑剂,使得整个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然而,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特别是信息学科的飞速发展,教学管理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学管理不仅包含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和管理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这就对教学秘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3]。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相关课程改革的推陈出新,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也日新月异,教师对教学的情绪和学校对教学要求的冲突时有发生,教学秘书如何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及时参与专业培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是作者多年从事教学秘书工作积淀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2 教学秘书工作的创新思维
新世纪要求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创新,教学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秘书的工作创新将有效促进学院整个教学工作的创新,教学秘书工作的创新思维将给基层老师们一股新的动力,对教学分管领导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来,共享资源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各个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且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如何将其他领域新的工作方法和技术引进教学管理是教学秘书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能够恰当使用,将事半功倍,如现在很多教学秘书使用QQ群发布消息,大大节约时间。因此, 教学秘书应不断扩大知识面,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教学秘书要有开拓创新意识,不断拓宽视野,积极配合教学改革,一起参与讨论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熟悉整个教学全过程,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秘书的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各自的岗位上创新实践,朝着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目标努力。本文从教学秘书定位、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意思、加强沟通能力等几个方面来诠释如何培养教学秘书的创新思维。
2.1 认清角色与定位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管理模式,主要采用分级教学管理模式。目前, 我校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学校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在宏观的计划、规划和方向的制定发布;院(系)级教学单位则既是办学的主体, 又是办学的基础。教学秘书是院(系)教学管理的中心纽带,准确把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提高教学秘书的素质水平,是实现院(系)教学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3]。学院教学秘书必须做好三个角色和三个定位。
第一教学秘书是学院的教学基层管理者,属于管理岗位人员,主要管理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运行、学生学籍、教学档案、毕业设计、考试安排、教学文件及教学改革等各个方面的实质性工作。学院的教学秘书作为基层教学管理者,其工作定位于协助院分管院长管理教学方面的日常事务, 确保教学所有环节的正常运转,因此事务繁杂,需要耐心细致。
第二教学秘书是教学的服务者,属于教辅岗位人员,教学秘书可以不直接参与课堂教学,但是其重要任务是确保学院教师能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作为教辅人员,教学秘书要定位于充分利用学院或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师生的教学活动并为他们提供便利的条件,协调事务性矛盾,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管理质量,维护教学运行创造条件。
第三教学秘书是学院分管领导的参谋者,属于管理助手,教学秘书需要全面把握教学过程,对日常事务能够正确处理,同时作为教学管理助手,其工作定位是起草相关教学文件、撰写教学总结、发布教学通知,同时领会分管领导意图,及时传达领导思路,协助分管领导处理突发性教学事务。
教学秘书的这三个角色和定位决定了他们必须熟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政策和规定,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具备一定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和预警意识,对每一阶段的教学管理工作要心中有数、考虑周全、服务到位,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听从安排,服从大局,做到事前参谋,事后服从,努力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出谋不决策,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在与人协作共事处理问题时要从多角度考虑,和谐地处理好和上级职能部门、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这些都需要教学秘书拥有创新思维观念,创新管理方法,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工作理念,确保整个学院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
2.2 创新工作方式
当前,各个学院教学秘书主要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个学院新增很多突发性工作,如实验班的教学任务、外来单位的调研、毕业设计的二次答辩、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分流、取消英语四级对毕业学生学籍资格的审查、专升本学生学分认定等,这需要教学秘书从正常的日常事务中抽身出来处理突发性事务。这迫使教学秘书改革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从三个方面来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管理的理论,学院要及时安排教学秘书利用假期参加一些专门的教学管理会议或论坛,以使他们不断开阔视野, 更新思维观念, 提高业务能力, 进而推动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工作。教学秘书通过这些活动, 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 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秘书的管理理论水平。
第二,教学秘书要积极学习新的办公软件或技术。随着办公自动化的进一步推荐,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将代替手工时代,教学秘书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也要发生根本性转变,要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提高办公效率,出来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文字和数据处理软件、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等外,还应该掌握最新信息通信工具,如参入各种QQ群、微信群,建立学院的教学QQ群、微信群等,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注重工作的时效性。另外,设计开发学院自己的教学管理平台,如让助管学生开发毕业设计选题系统、教师调课管理系统等平台,让日常事务更加便捷,使教学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从而让自己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
第三,善于总结,保存资料,为来年工作做好铺垫。教学管理工作往往具有重复性,很多事务是常规工作,如果教学秘书善于总结,善于保存资料,将有助于后继工作的开展。如对教学任务的安排、教学计划的提交、中期的教学工作例会、期末的教学总结等,每年的这些工作既有不同,也有相似。
2.3 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
教学秘书是教学工作的服务者,需要提高服务意识,全方位服务教学这项中心工作。应该说教学秘书工作的宗旨是做好服务,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教师及其教学, 一切为了学生及其学习。为此教学秘书应该从三个方面增强服务意识。
第一面对全院教师,教学秘书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工作理念,既要考虑教学在每个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共性,也要考虑个别老师的个性化需求,如在课程设计安排、毕业设计学生的选择、上课时间的特殊选择等问题上尽量满足老师的个性化需求;在日常事务中,理解高校教师具有教学科研两个任务的特点,尽量反复提醒教师,避免因为各种头绪太多而忘记教学的某些环节,如节假日放假调整的教学任务、新学期开学教室安排等。让教师在充满爱意和关怀的环境下教学,从而高质量完成教学。
第二面对学院全体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全面服务”的理念,教学秘书要尊重学生,针对他们遇到的问题,如学分认定、课程选择、毕业设计等,要耐心讲解,对于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要主动关系,如多关心参加第二次答辩的学生,疏导他们的情绪,总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工作方针,让学生感受到学院的温暖。
第三、面对学校职能部门,如教务处等主管部门,教学秘书是学院的窗口,既要及时把握学校对教学要求的动向,又要及时反馈学院意见。教学秘书要及时提醒教师提交教务处等职能部门需要的材料,主动配合教务处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给学校职能部门留下好的印象,有利于完成各项教学目标考核任务。
2.4 掌握现代沟通技能,提升协调能力
教学秘书是联系教学职能部门、学院分管领导、学院教师、教学督导、学院学生的纽带,经常需要与学校教学职能部门、学院领导、学院教师、教学督导专家和本学院学生联系,需要具备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各种各样的人员需要不同的沟通方式,教学秘书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和方法,才能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第一,与上级职能部门沟通需要注意自己的角色,要充分考虑学院的利益,不要做出决策性的答复,既要回答上级职能部门的问题,又要留足余地为本学院领导充分思考和答复,说话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
第二,在与自己的领导沟通时,应注意事先整理好要谈的话题,并选择好沟通的时机;沟通过程中,要能够准确理解和领会上级的意图,并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当与上级意见不同时,要尊重上级做出的决定,并积极执行;完成工作或解决问题后,要及时作汇报。
第三,在与老师们进行沟通时,重在执行分管领导的意图,但不要加入到说三道四的流言蜚语;发生分歧时时,焦点要针对问题,而不是个人;当发现是分管领导考虑不周全时,千万不要试图顽固到底,而是要先缓和气氛,稳住老师情绪,给分管领导留足空间来解决问题,然后及时征求分管领导意见并尽快给老师沟通回复。
第四,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人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作为学生,他们更有这种需要。教学秘书不能轻易采用命令与学生沟通,工作中需要有意识地尽量淡化师生差别,采用“建议”或“安排”的口吻来安排工作一定会比命令更有效;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指出学生的过失或不足一定会比斥责更管用。如果担心自己的威信会不会因为自己这种和缓的交流方式而变得荡然无存,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恰恰相反,你的学生只会越来越尊敬您。对于学生也要摒弃过去模式化的僵硬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4]。
教学秘书作为学院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参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经常与学校相关教学部门协调沟通,需要具备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教学管理协调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对上要为领导服务,对下要为教师、学生服务,横向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协调沟通, 上传下达, 沟通左右, 联系内外, 调动师生积极性, 用集体的力量创造性地完成教学工作[5,6]。
3 结束语
高等教育关系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中教学工作往往是高等院校的中心工作,不同的高等院校将教学工作下放到各个二级学院(系),二级学院成为教学主题,在学校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教学环节[7,8]。教学秘书在教学工作中肩负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如何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其中,教学秘书的能力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学院的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进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秘书只有需要不断学习,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教学工作做好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3):9-11.
[2]张文萍.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创新意识[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9,149(1):105-106.
[3]公培红,王德民.论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与素质提升[J].文教资料,2008(4):170-1711.
[4]褚宝柱.浅谈教学秘书如何做好学院教学管理工作[J].高校建设,2013(8):50-51.
[5]徐东.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素质要求[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3):59.
[6]赵金艳.浅论高校院系教学秘书的职能与素质要求[J].职业教育研究,2005(9):118-119.
[7]龚晨音.浅析教务秘书的创新性[J].江苏科技信息,2014,21(11):99-100.
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计算机专业课程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比较适合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岗位的实际问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是课堂主角,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实验,达到教师所给项目的功能,指标,实现自己的项目,在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项目的外观、功能、实用性等进一步完善,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项目制作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符合现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
3.2营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计算机教学现在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的形式进行授课,利用网络平台,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让学生对课堂上讲课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哪些知识有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进行有效的解决。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设计,搭建教学环境,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讲解程序设计的课程中,程序设计的方法有多种,但所得结果是固定的,可以让学生尝试多种方法去实现,最后师生对每种方法进行评价,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让学生积极思考,利用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即使有时候解决不出来,也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3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高级人才,高级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既能够帮助他们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够直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总之,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大学生发展需要,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经过实践证明是符合现代人才培养需要,计算机专业为社会培养大量现代化信息技术人才,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人才,尤其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戴明华.基于创新能力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02):93-94.
[2]刘子凡,罗文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J].种子,2016,(03):62-63.
[3]辛冬梅,闫志来.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数学课程改革研究———以高等数学实验教学为例[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3):70-72.
[4]王熙雏,张淑红,范宏.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电气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研究[J].图学学报,2016,37(05):707-780.
[5]张睿.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06):66-68.
[6]陈哲.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12):46-47.
[7]余志云.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10):127-129.
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 篇6
关键词:技工学校 计算机专业 一体化教学 实践和创新
一、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大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学生在小学时期所接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有所不同,造成了学生在入校时的计算机水平不同。目前的现状是: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在小学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城镇来的大部分学生,在中学学习时接触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如果仍然按照书本教材进行同起点的教学授课则会产生问题,即:基础好的学生不想学,基础差的学生学不懂。这让一体化教学没有了实际意义。
2.缺少针对性强的专业教材
目前学校所使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的教材所包含的一般性理论过多过杂,实践性的内容十分少。很多教材总是重复地讲解OFFICE软件的操作方法,完全没有针对性,不能为学生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
3.专业教材落后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计算机技术更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是一日千里。由于各种原因,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内容十分落后。最为明显的是,在目前的大多数教材上还能够找到关于97版本的OFFICE软件的讲解。而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办公软件早超越了03版的OFFICE软件。这样会造成学生在技校所学的知识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4.以考证为目的
现在的技校学生,无论是什么专业都要进行计算机的学习,并且都要参加计算机的等级资格考试。统考成绩在大部分学校被当做老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则会采取题海战术,以考试为目的,直接把计算机课程变成了考证培训课程。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知识脱离实际工作,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实际价值,会产生不好的后果。
5.有综合性教学能力的教师缺乏
根据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要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密切联系,这就要求老师们不但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且也要熟悉专业知识。而目前不少教师只熟悉一方面知识,不能用计算机专业知识表达本专业的原理内容。
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实践
1.因材施教
因为学生水平差别很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对新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进行一次测试。并根据这次测试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对新入学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1)启发式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粘贴和复制的时候,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先进行鼠标练习,而键盘的操作则只进行提示,让他们自行摸索学习;对于基础比较差一点的同学,则重点教他们怎样运用鼠标操作。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于这种模式,要通过实例进行教学。例如,在让学生进行简历设计的时候,只给出基本的字体限制以及表格基本要求,其他方面不做要求,但是规定学生必须要有自己的创造。在这种要求下,基础好的学生更能够发挥他们的特点,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从而达到知识的温习以及信心培养的目的。
2.综合实践需求,自编教材
鉴于现在流行的几种教材不适合一体化教学,学校应该组织老师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编写适合不同专业计算机学习要求的计算机教材。
3.培养具有综合性教学能力的教师
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提高老师的综合能力,让教师知识的更新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伐。
(1)规定教师每年必须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进修,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选派优秀的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提高老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鼓励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研究,支持教师提高自我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
(2)计算机老师与非计算机老师相互学习,加强彼此之间的学术交流研讨。提倡教师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鼓励一门课程两位老师联合讲解。
4.改变测评手段
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全新考评办法,改革计算机通过率与老师考核挂钩的制度,促进改革创新,制定好一体化教学计划,并且要做好定期检查,防止题海战术。
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 篇7
一、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之中的问题由于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干扰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为此, 在提出有效的改革与创新对策之前, 首先要明确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主要存在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教学条件有限, 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 已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阶段, 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在工作初始阶段计算机水平不高, 难以迅速融入工作岗位, 究其原因就在于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 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 无法利用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练, 一般在课堂的教学中都是以理论化的知识讲解为主, 忽视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 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技术难以得到锻炼。
(二)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质量不高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中, 教师的专业素质、计算机能力、专业知识对开展良好的教学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学习需求, 无法将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 导致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之路
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改革与创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势在必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动手的操作相互结合, 以此来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升。首先, 学校对专业的工作环境进行模拟, 划分为职业技能培训室和基础实验室, 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地。其次,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为了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在之后的实践动手操作环节更好地进行操作, 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内容收集一些实际的项目实例, 将实例与知识点相互结合, 让学生在分析实际例子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运用, 而且将学生在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或问题给予解答, 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实践动手操作的效率。
(二) 以就业导向为教学原则, 开启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
学习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就业, 为自己日后良好的生活奠定基础, 而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更是如此。为此, 在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 并不能一蹴而就, 因此, 教师要以就业为教学导向, 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 不仅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来锻炼学生这一能力, 更需要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模式, 即学校为企业培养计算机人才, 企业为学校提供锻炼的场所, 让学生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感受, 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锻炼学生, 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从而促进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可以更快地适应。
总之,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求的专业型计算机人才, 因而, 这一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加快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 本文在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开启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两个方面的策略, 以此来实现这一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以及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菲.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 , 2012 (84) .
[2]李亚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 (23) .
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 篇8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进步, 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模式正在不断的改善。基于改革创新模式, 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教学的中问题的探究, 制定相关的解决对策, 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推动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可持续发展。
1. 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相应的沟通
在当前的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中, 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 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减少, 在课堂上的自主思维机会不多,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于大学生这种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阶段, 这种学习环境下, 会使得计算机教育过于压抑, 使得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与高校教师之间的沟通比较少, 这就使得教育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 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 学生的学习情况得不到很好的改善, 教学工作不能有效进行。
1.2 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
在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教学中, 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 对于学生要求过于严格, 要求学生对程序的编排进行强记, 不考虑学生的感受, 注重将自身的情感意愿强加给学生, 对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学方式持有抵触态度, 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有着抗拒心理, 教学工作的开展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
1.3 教学情境模式的缺失
在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教学中, 教师对文章内容的空谈, 没有有效的结合实际, 没有有效的情境模式, 对于关键词也不会过多的去解释, 让学生消化知识,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 从而让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产生了厌倦心理, 这种方式空洞了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教学课堂, 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运用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缺少学习兴趣。
2. 基于改革创新的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教学对策
2.1 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的教学中, 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状况, 加强对知识的引导, 重点挖掘学生的潜力,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参与到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学习[1]。知识与信息化经济时代需要合作, 只有以学生为本,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才能更好的进行。随着改革创新, 计算机教育人员要利用多种途径,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从而发挥出正确的引导工作。通过网络构建学习交流平台, 以学生为中心, 提升学生在平台上的互动性。计算机教师通过这个平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或者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 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更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升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的教学效果。
2.2 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在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 不要一味的进行讲授, 要提高和学生互动的机会,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更好的接受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2]。对学生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注重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实际应用,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如在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适当的加以引导, 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注重课堂预习, 运用情景对话的模式让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教师对简单的问题进行指点, 引导学生找到解决的思路。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缓解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中沉闷的气氛。
2.3 适当组织竞赛活动
在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教学过程中, 教师针对性的做好教学课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来培养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组织竞赛活动, 缓解沉闷的课堂环境, 并让学生能够在竞赛的过程中锻炼自我, 提升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兴趣程度。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 根据所学习的内容, 对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对程序编排和运算进行讨论和学习, 随后进行分组, 采用竞赛的方式, 让学生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综合的给出相关的评价从学生小组中选出最好的一组, 进行表扬, 鼓励其他小组, 使得学生能够对充满动力,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活跃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结语
终上所述, 基于改革创新模式加大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教学探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适当组织竞赛活动, 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推动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 在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中, 为了提升教学水平和效果, 加强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教学
参考文献
[1]郭喜春.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14 (12) :258-267.
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教学方法 篇9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学研究
一、教学方式与方法
首先教学形式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讲, 学生听, 缺少师生交流。应以“讲解+演示+操作”的方式传授知识。确保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 同时对学生进行监控和指导, 控制好课堂纪律, 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来, 最好是利用苏亚星软件通过教师机来控制学生机, 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清楚地看到教学的内容和老师的每一个操作技巧, 将理论和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实现师生互动,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是保障教学效果的重因素:应选择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教材, 内容以实用为原则, 以日常工作和学习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为重点。其中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教学的教学应当结合社会应用不断更新,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能力、素养具体要求进行编排;网络方面, 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当今办公必不可少的部分, 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计算机维护非常必要, 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重点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解决过去教学中出现的理论性太强, 缺乏实用性的问题, 建立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进入更高层次的大学就读, 心理上存在失落感, 本来对学习就没有足够的兴趣, 再加上过去死板、陈旧的教学模式的限制, 课堂教学和即时的社会信息知识需求脱节, 导致学生认为不能学以致用, 所以把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归结为学校教学, 而较少分析自身原因。还有就是, 很多学生因为自身能力的原因, 对自己将来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并不明确, 这更加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导致没有毕业后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后果是学生们因为普遍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影响整个院校的学习氛围的营造, 而不良学习氛围反过来又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 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克服学生的消极思想, 从新生入校开始, 就应从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两方面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信息导向, 使其从思想上明确就业方向, 学起来有更好的针对性。还有一个更加重要, 也急需改革的就是优化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模式。
三、高职院校改革方案
1. 优化课堂理论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跟学的相互作用。“教”是答疑解惑的意思, 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知识,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是学习知识的高级思维活动, 是主动认知的过程, 强调主动性。学习是不能让别人替代的, 只有学生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维才会有所成效。所以我们要让“学”成为课堂的主体。传统教学采用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方法单一, 难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出的学生经常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认为, 有两种方法值得探讨。第一, 实行课堂专题讨论, 老师组织学生教学内容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最后各个小组出代表进行阐述。第二, 适当增加自学内容。自学过程中, 教师应认真做好自学内容的选取、方法的指导、问题的引述等工作。总之, 课堂教学应将一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和能力培养的好方法吸收进来, 以实现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教学创新同样是一个学校、一所大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为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我们要注意用发散思维能力, 增强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外延性”, 实现“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模式。不要认为任何问题都一定有标准答案。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 将会使人思路开阔, 有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也可克服偏执与死板的思维方法;注意用直觉思维能力, 增强计算机教学的“实操性”, 实现“实践与理论双向驱动”教学效果。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上, 才谈得上思维的快速流畅反应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
3. 采用科学的授课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 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我的做法是: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 我着重问题的创设, 提供氛围,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 并着手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自己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 在《计算机办公应用技术》课程和Word学习中, 首先让学生熟悉Word界面, 了解各菜单项的功能, 再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帮助”菜单。然后布置给学生几个综合项目。
四、结语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也是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发展核心的竞争要素。高职教育应当也必须确立以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增加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 应切实做好人才的创新教育与创新教学方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懿慧.高职高专网络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 2010 (1)
[2]何小苑.基于嵌入式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09 (20)
论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如何创新教育 篇10
所谓创新, 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 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 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创造性的运用。简单说来, 就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认识的独立性、自由思考、怀疑态度、探索精神等等, 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打下基础。
职校计算机教学中所提的创新, 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 体验、发现知识、技能中的“新”, 突破自己知识技能的局限, 创造学习方法的“新”, 这些“新”都可以归结为在学习、探索、研究、合作中摆脱不合理的种种束缚, 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因此, 如何挖掘和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进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一、建立新型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 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果学生对事物根本就没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 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主动产生, 良性发展。在计算机新型教学方式中, 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同时产生大量观念、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 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 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一种重要手段, 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 培养学生举一返三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设计上, 促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不能仅满足于学生继承知识, 而应使学生学会创造;要诚实正直、平等待人, 善于与学生沟通。我们的计算机教学特点是以技能操作为主的教学, 我们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技能学习的真正主体,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由跟从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式的学习方式, 老师的演示操作仅仅起着指导作用。使自主学习的观念渗透到学生的心中。
二、创建教学新环境,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方式, 计算机教学应成为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教学优势, 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 通过声音、图象等多种表现形式, 将学生要掌握得知识变的更加透彻、更加形象,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激发积极的思维,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计算机教师给学生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 激发他们的探索未来的欲望, 培养其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
三、激发学生兴趣, 在实践中增长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丰富教学场景, 采用交互性强的先进教学手段, 多鼓励赞美学生等, 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培养自主学习的情感。
计算机课是一种实践课,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恰恰是阻碍学生学习的一道屏障。教师要引导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使学生逐步的掌握有关计算机的知识,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 开拓视野, 开拓思路,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教学和实际应用中, 常常会遇到进行一个操作很复杂, 既费时又费力, 我们正可以利用寻找简化操作方法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补充教育。
四、拓宽学生的视野, 积累知识储备
计算机是一门崭新的学科, 并且其发展速度也是日新月异,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在课外广泛涉猎报刊、浏览网络, 把有关资料剪辑或下载下来, 积少成多, 积累大量的参考资料。有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才会最大可能的产生创造性思维。没有渊博的知识, 就等于思维处于贫瘠的土壤, 创造思维的形成便成了空中楼阁。在资料涉猎中, 往往会使自己受到很大启发, 正所谓“采众家之长, 成一己之见”。计算机知识包罗万象, 老师应格外重视创设博采知识的氛围。只作相应引导, 不作硬性干涉, 让学生自由选择、广泛阅读, 对于不太适合的阅读材料, 与学生做认真和善的商榷, 让学生明白此文的哪一点、哪一方面不够好, 应该带有批判的观点去读。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 还初步形成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是最基本的素质教育, 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 发挥计算机学科优势, 进行创新教育, 其方法是多种多样。在计算机教学中,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 运用计算机的教学优势, 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 走切合自己实际的路, 将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工作落到实处。为全而深化素质教育, 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提出计算机教师要努力进行创新教育, 主张创新教学方式;营造创新环境;在兴趣中学知识;在实践中长能力;开拓视野储备知识。让学生突破自己知识技能的局限, 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关键词:创新教育,计算机,职校,教学
参考文献
[1]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十中李德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N];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05年
[2]王学宏;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甘肃教育;2005年06期;25
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 篇11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 创新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1 引言
人类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人力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高职学校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开展创新教育,与时俱进,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職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我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以来,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水平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应用非常,受到众多企业和单位的重视,但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不仅计算机专业的理论、应用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作为高职教育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学校改革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大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和意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2 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紧迫性
长期以来,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大都是一味强调狭窄的对口专业教育,过分提倡学生应该干什么,应该学什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课堂上过分强调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素质的养成;学校只注重人才培养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了所培养的学生大都是知识面比较偏、窄,知识技能单一,应用能力差,创造性、适应性和灵活性严重缺乏,个人综合素质低,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符,造成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笔者在高职院校长期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计算机专业教学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课程,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的应用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面临着更加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拥有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职计算机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中级综合应用型人才,其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应用不单单是继承性的应用,而是创造性的应用所学到的知识,不仅仅是对所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实际应用,而应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新理论和新方法,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知识分析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但能做好目前的工作,而且还具有比较大的发展潜能。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比较大的作业,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课堂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构建科学的教学和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培养学生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3.1创新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1)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动手,树立自信心,适当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在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做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基础来设计实验,自由地研究、提问、采集和分析数据,验证假设以及实验后写报告,关注学生做实验的整个过程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而对最终的实验结果不关注,实验结果不一定要求准确。
(2)改进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传统的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大都是教师演示一遍后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负责讲解,而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的位置,对知识和技能大多是一知半解,有的干脆就不操作,在机房聊天或打游戏。传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多采用灌输式,完全体现不出学生主体的地位,计算机实验项目都是实验教师预先订好,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就行,这样造成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本体现不出来。因此,要培养高职计算机创新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对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更新,深化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根据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方法、手段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是确定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思想。在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其次是在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的实验,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第三是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构建虚拟的实验环境,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使学生在交互性的实验环境下,进行实验构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体验创新的意义。最后是改革计算机实验考核方法。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体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意识。
3.2 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学生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才素质的特质性。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有个性的学生就是“另类”,对他们都有一些偏见。传统的教育模式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是千人一面,而创新往往都是一些“另类”,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也不足为怪了。事实上,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兴趣和爱好等方面都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具有的某些独特的品质往往就是其创新素质的表征。因此,要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首先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探索问题的意识。
3.3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年教师
高职学校应加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青年教师的力度,鼓励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通过创新学习和不断探索、研究来提高创新能力。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技能与素质进行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多承担教学任务和创新实践项目,使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4 结语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队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们所走的路还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继续进行教育理念的改革,深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 篇12
1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 甚至是教材、学习目标、社会环境等等因素的多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个原则始终是课堂教学卓有成效的前提。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是调动学生情绪的媒介, 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计算机教师基本功扎实, 能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 激化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之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如计算机应用专业课3ds maxd三维动画设计的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熟悉不同版本3ds maxd的应用, 更要对新增功能有较全面的了解;又如讲解各种建模方法时, 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建模方法, 而且特别要让学生们能应用此建模方法独立设计完成建模;另外应指导学生掌握通过独自分析案例、自主选择建模方法实现作品, 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解材质、灯光、摄像机时, 不仅要都会学生如何设置常用灯光, 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不同的材质、灯光, 实现不同的渲染效果, 慢慢形成学生自己的设计思路等等。
因此, 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一定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提高, 特别是最新的设计装潢知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许多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新的设计知识, 特别是在室内设计、装潢设计等方面, 有了较深的造诣, 而有些教师还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常规建模、基础场景创建等方面, 明显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学校领导也应有清醒的认识, 应尽量给计算机教师多提供充分、及时的学习进修机会。计算机教师本人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为自己加油充电。
2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 这包括教学心理和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营造,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 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 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 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 教师不但不要简单的否定学生, 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 并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 最后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但有时也并非绝对正确的结论。可以告诉学生“答案是可以丰富多彩的”。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 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当老师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 就以实诚的态度告知, 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寻求答案, 与学生分享, 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同时, 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 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 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 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 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 从校内扩展到校外, 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 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 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就是说, 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 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三维动画设计大赛、flash动画设计大赛, 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 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 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3 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学生学习, 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只有产生了兴趣, 才会有动机, 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 获得信息, 检验信息, 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 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因此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 我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3.1.1 目标激学:
目标是一人奋斗的归宿, 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 激励学生拼搏进取, 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追求。我曾采用远景目标与近景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远景, 告诉学生随着社会的变革, 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通用的工具, 新时代青年如果不精通计算机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就业。让学生从思想上领悟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近景, 上课伊始, 展示目标, 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 激发进取心。
3.1.2 竞赛激学:由于青少年都有争强好胜
的天性, 所以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都很乐意参加。例如针对建模这一节, 学生学起来感觉复杂难以实现, 就可以利用恰当的契机, 组织一次案例分析、建模竞赛, 上机时以小组为单位, 组内成员讨论、分析案例, 以选用建模方法及最终效果为依据评出等次, 这要一来, 小组内成员团结合作,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坚强的意志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3.2 灵活结合教材,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中, 我结合教材, 大胆进行一些求同求深、求异、求新等发散思维的教学设计,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计算机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 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 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 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 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 提出恰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综合设计课题, 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 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总之, 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 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 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 优化教学设计, 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 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 从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8.
[2]李克东.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 1999, 1.
【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推荐阅读:
机械专业课的创新教学06-24
浅谈计算机教学工作中的创新教育06-12
高职创新计算机教学05-12
学生创新计算机教学08-16
计算机教学与创新10-23
计算机教学下创新教育05-18
创新计算机实验教学06-26
高中计算机创新性教学10-10
专业化创新教学方法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