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与创新

2024-10-23

计算机教学与创新(通用12篇)

计算机教学与创新 篇1

摘要: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已经完全干涉了人们的生活、学生以及工作, 因此, 熟练应用计算机是人们生活和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高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 那么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思索以及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一些创新方法。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思索,创新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是为刚从高中迈向大学的大一新生设置的一门课程。由于很多客观条件, 使得大一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水平参差不齐, 例如家庭条件的不同, 使得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度不同;另外在高中时, 有的学校只重视高考科目, 从而轻视计算机教学, 甚至有些学校有计算机这门课, 但是为了争取时间, 根本没有让学生上过这门课, 导致学生对计算机非常陌生。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教学这三种方式, 而这三种方式不同程度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 进行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静静的听, 这种方式虽有其自身的优势, 但是它已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而且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践性很差。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的信息量和速度明显提高, 而且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更易于理解, 明显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它的不足, 首先, 这种方式教学的速度提升, 使得学生不能做同步笔记,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较浅, 容易遗忘;其次, 这种方式也是以教师为主体, 主要以讲课的形式进行,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网络教学是通过学校的校园网, 在网上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整合各种资源, 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等资料, 而且还可以通过E-mail等方式和教师或者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种教学方式解决了接受知识快慢不一的学生的问题。

因此, 从目前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来看, 对其进行创新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创新分析

(一) 精选教材, 充实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各出版社同类教材种类繁多, 各个学校所用教材各不相同, 这也是导致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不规范的原因之一。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与时俱进, 例如选择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结构安排要合理, 除简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软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外, 再介绍一些实用的Internet和网络知识, 如博客、电子邮件、局域网的组建等, 网页制作软件Dreamveaver、数据库管理软件Access、动画软件Flash等方面的内容。使得学生既既能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又能掌握一些应用广泛的新技术、新软件。

(二) 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用PPT课件讲解概念和原理, 或演示各种软件操作, 学生被动地听和看, 容易走神, 等课后上机时又忘记老师所讲的操作步骤, 并且每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困难, 无法即时和老师交流, 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要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应该对教学设计进行变革, 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不仅要增加理论课时, 还应增加实践课时, 老师在多媒体教室精讲理论知识, 如数制转换、数据表示、网络协议、计算机硬件组成、SQL语言、信息安全等, 将Windows和Offi ce、数据库软件、网页制作软件、多媒体软件等内容全部纳入实践教学, 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 从而达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 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上实验课时教师先演示一个实例作品, 然后给出实习作业, 让学生动手完成并提交数次大作业:文字输入和排版, Excel数据处理, 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 网页制作。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了创造能力,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体现全方位教学

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才能达到立体化教学, 第一, 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理论知识。把具有图、文、声、像同步, 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现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 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气氛, 还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第二, 直接演示软件操作。课时有限软件操作不必逐一去讲基本概念和操作, 而是通过制作一个相对完整的实例给学生, 再布置上机大作业, 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软件的使用方法。第三, 课后采用网络教学。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 突破了时空对传统教育方式的限制, 课堂教学因受时空的限制,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有限, 教师应建设集练习与考试为一体的教学互动站点, 网上的教学活动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在线学习、各种软件的操作练习和网络考试, 并实现自动评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 为学生自学和练习提供了方便,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 因材施教。

(四) 计算机应用后续课程的设置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技能和应用能力。对于高校来讲, 专业是非常多的, 而且对于计算机基础的要求也不一样, 例如像对文科生要求较低, 而对于理科生的要求就高, 所以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完成后, 还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继续开设一些与专业有关的信息技术选修课。

三、总结

总之,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结合实际情况, 通过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创新, 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技术, 同时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艳玲.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J].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03) .

[2]刘三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及教改思路[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3) .

[3]赵春霖.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改纵横, 2007, (07) .

[4]张淑梅.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J].计算机教学, 2004, (09) .

计算机教学与创新 篇2

计算机应用软件是一门侧重于实践的教学,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常见的问题,加强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创新与改革至关重要,本文就系统论述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的途经与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加快,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也逐渐普及起来,本文主要阐述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的手段与途经。

1 建立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陈规的教学模式,灌输式、填鸭式地把书本理论知识“硬塞”到学生脑子里,“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根本不管不问学生的掌握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基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亟待要求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为核心、各种教学资源协调配合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在讲教材知识点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思考、讨论、调动大家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和感知器官,通过发问启迪学生,再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比如:讲到《程序设计概述》时,教师要提前制作好课件、以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把程序设计方法用小视频播放出来,使学生获得到美妙的视听体验。接着教师以几位同学为一个小组的方式集体讨论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通过每一位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得出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程序设计结构的步骤及操作要领。最后再由教师纠正学生理解不到位、不全面的地方,这显著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和兴趣,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缺陷,学生们真正扮演课堂主人公的角色;又如:在讲《excel表格格式化》时,教师可将没有格式化的表格和格式化好的表格进行对照,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差异,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先引入一个简单的已格式化好的表格作为第一个任务,让学生尝试去做,他们只需要参考教材便能完成,以此产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成功的愉悦感,进而继续探索;在讲到《word文档的应用》一节课时,教师应当直接安排上机调试,让学生自己探讨怎样用文档写作,怎样选择字体大小、颜色、格式、页边距和页脚等,学生们通过书上论述和文档里的按钮提示很快便会自行操作完成。

2 教师创设适当的计算机文化情境,提高课堂学术氛围

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专业性非常强、知识点概念较为抽象,这往往造成学生因开始接触新内容无法尽快理解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通过给学生讲故事、做巧妙比喻,使大家积极响应课堂教学。

例如讲到操作系统基础知识这堂课时,教师先不介绍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窗口的组成、基本操作等理论知识,这会让他们非常难理解,影响课堂进度。教师先讲比尔盖茨创立微软的励志故事:盖茨从小对技术感兴趣,并决定要为改造笨重的计算机设备而努力,他大学肄业后就成立了软件工作室,研究开发计算机前沿技术,最后终于推出Windows系列版本的操作系统,他也成为世界首富。讲完后学生们就知道今天使用的WindowsXP或 Windows7操作系统就是微软公司开发出来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应用的,不但能培养大家的科学素养、提升精神境界,而且能直接导入正课的学习,激发大家学习的激情;又如:学习《文件夹》时,教师新建三个文件夹并分别这样命名:“我叫文件夹”、“我也是文件夹”、“我是分类管理文件的”,这样学生们就不会再单纯记忆教材描述的文件夹作用了,直接就能理解其用途;同样,学习《文件夹复制》时,学生要知道怎样分门别类地准确分类、复制,教师应把一个文件夹重命名为一学生的名字,另一个写上其所在班级,这样大家就知道了,应该把写名字的文件夹复制到班级里面,作为子文件夹,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教学,显得课堂更加人性化,学生易于接受。

3 教师要将理论与操作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要侧重于在“应用”两字上下功夫,现在该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学习、轻动手实践的弊端,缺乏完整地上机操作,这导致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学生将来毕业后用不上已学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在每节理论课后都跟着开展一节上机操作课,方能逐步提高学生们的操作技能。

比如说,学习《算法导论》这堂课,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数据结构概念、算法概念、书写要领和单链表、双链表的复制、删除操作等基本算法后,让学生立刻去机房调试自己写的算法,学生在VB环境下才能清楚地看到机器提醒的算法程序的遗漏之处,经修改校正,保证常用算法的准确,在学生不断改进算法的途中, 更有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又如:在学习《多媒体制作》时,教师应事先设计奥运福娃的flash动画,这样学生们肯定好奇是怎样制作的,从而引领学生仔细学习制作过程,激发其亲自尝试实践的热情;在讲《计算机原理结构》时,教师要让学生们去机房熟悉、认识各种设备名称,并把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计算机的输入设备相当于人的手、脚、眼,CPU相当于人的大脑,输出设备相当于人的嘴巴等,学生们实际操作计算机时,就会深刻体验到计算机的结构功能特征。

4 结语

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篇3

关键词 计算机;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11-02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可以说是多年来一直探讨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要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是不是都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或者真能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笔者看来,肯定有不少人只是纸上谈兵,并未真正付诸于实践。在此,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对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看法。

1 计算机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专业课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弱,学生兴趣不够

以C语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教程这两门专业课为例进行分析。C语言往往是专业班学习编程的基础语言,通过其编程思想和数据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当问起学生对C语言的了解,大家都在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蓝色的屏幕、黄色的程序代码,均表示比较枯燥乏味,做不出实际的东西来,因此也会大大的降低学习积极性。再以计算机网络教程为例,存在不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将学到的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网络应用联系起来。另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和深入,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新技术、新知识并不能及时在教材内容中体现,这就要求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做到及时更新和补充,达到与时俱进。

1.2 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大

计算机课程有自己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操作性和实践性比较强,它需要计算机软硬件的相互结合,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甚至需要课堂与社会的相互结合。要想使学生牢固地把握专业技能,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现实中经常事与愿违,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大规模存在,教师一味地讲,不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机会,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甚至是对学生的吸收程度不闻不问,这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不利于培养21世纪的新型创新人才。

1.3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使得计算机教学起点较低

以运河高等师范学校为例,学生都是初中毕业考进来读五年制大专。在初中时,开了计算机课,但是据了解,不少学校的计算机课都被语数外等科目占用,或者因为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根本就无法进行上机操作,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师。这就说明计算机课在初中根本就没有被足够重视,学生怎么可能会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呢?当然,也不排除有学校和学生对计算机比较重视,基础较好。学校设有计算机专业班,试想一下,如果进来的专业班学生一部分基础还不错,一部分什么都不知道,那就势必给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带来很大阻碍。

1.4 计算机教学环境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在计算机软件飞速发展更新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硬件也在不断跟随时代的步伐而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计算机课堂也应做到与时俱进。具体表现在教学硬件要跟上,比如机房的教师机和学生机的配置、投影仪和教学银幕的配置以及配套的教学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有些学校开设的专业课,可能会对机器的硬件配置要求比较高,如需要高质量的内存与显卡,然而机器却跟不上,甚至打开相关的软件都要等上很长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 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举措

2.1 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

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课件,它可以将很多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点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教学冒泡排序的算法,课本上的排序思想是用纯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笔者通过Flash动画形象地展示冒泡排序的思路和过程,他们恍然大悟,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2)合作式探究法。每个教师要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勇气,并敢于在课堂中具体实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领路人,应鼓励并坚持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再加以科学性的评价机制,相信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会更好。

3)网络教学法。在课堂中提出一些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来解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堂监管工作,保证学生不利用网络做一些其他不相关的事情。

2.2 强化计算机实践性环节,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来讲,实践性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引导、指导能力较强的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或者参与实际活动,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际开发和创新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2.3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充分发挥个人魅力

教师要想把书教好,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要以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为前提基础,方能做到收放自如。试想一下,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如何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呢?当然了,教学本来就是相长的,肯定也会在这种规律下不断丰富自己。作为教师,还是要主动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饱读群书,研究教法,努力提升课堂管理能力,力争成为一个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民教师。

3 结束语

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常说的话题,不同的人难免会有不同的看法,以上就是笔者对此的一些浅显见解。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一名年轻的计算机教师,笔者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但是始终会坚持一条路线,就是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谭浩强.迎接计算机普及的第三次高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计算机教学与创新 篇4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模式,中学,计算机教学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内容与理念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学计算机教学的传统模式与思维方式已不适用于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需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 贯彻创新理念, 为中学计算机教学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一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原则

1. 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创新教学的指引

在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以教师为核心, 局限于理论教学, 乏味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有些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对管理的要求不严格, 对计算机教学不够重视, 使得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理解仅存在于电脑游戏。因此,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中, 课堂教学情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友好合作的氛围能让学生置身于活跃的环境中,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支持创新计算机教学的实施。

2.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主阵地

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创新, 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框架与模型的固有模式, 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应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思想进行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应当是新理念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关键点, 将实践中的收获在教学实施中应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课堂演示, 学生进行模仿应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丰富内容不符合, 教学有效性较低。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分组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任务布置的方式让学生沿着教学思路进行探索, 能够在教学内容的实践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同时, 对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较高。

3. 在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以理论为教学基础的学科, 同时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 计算机知识的系统性较强, 需要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教学内容中的抽象概念与操作程序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 需要教学方式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生在对教学内容的疑问中学习,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相符合。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思维的创新

当前的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存在着实践环节少、理论内容多的问题, 缺乏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创新。在当前计算机教学环境下, 课堂教学需要满足培养学生创造性与创新性思维的要求, 同时结合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 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教学思维的创新。

1. 课堂环境的创新

创新型课堂环境是思维活跃的空间, 也是学生开发兴趣与展开想象的维度。需要进行教学教育思想的创新,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多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能够满足社会改革与市场经济的需求, 成为特长突出且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 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杜绝教学过程中的歧视与伤害。尽可能以因材施教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创新

现代教育理念与技术的发展,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传统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向小组教学、个体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形式转变;传统的基于教师中心的知识归纳与演绎的讲授式教学方式, 向问题教学、情境教学、探究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方式转变。

3.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计算机教学需要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进行激发, 并保持这种创新思想使之成为学生的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创造力的期望与兴趣, 计算机教学的方式较为丰富, 与实际生活相贴近。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制定学习与创新的目标。其次, 增加竞争氛围, 挖掘学生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 以竞赛性的活动与多种鼓励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创造力并主动培养。

4. 在创新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

教学模式与思维的创新, 归根结底是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的。在综合素质中, 思想品德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的个人道德与社会公德教育。网络环境下, 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问题层出不穷, 中学生正处于人格成型的时期, 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因此, 在计算机创新教学中, 应将德育融入到教学思想中, 鼓励学生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结束语

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效率低下、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创造能力差等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育工作者需在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 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弊端, 为新时代人才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新时期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创新论文 篇5

计算机作为人们常用的工具,不仅要好好的运用,更需要对其进行日常的保养维护。计算机常受到灰尘、水、病毒、静电等的影响,在日常使用时,要注意防尘、防水、防静电、防病毒。平时使用计算机时不要随意触摸液晶显示器,经常触摸显示器会造成暗斑和坏点,且这种损害是永久性的。还要定期清理显示器,用镜头纸将浮于表面的灰尘擦掉。此外,还要定期对硬盘、风扇、主板进行清理,确保计算机硬件的干净整洁。对计算机进行维护保养既要重视对硬件的保养,也不能忽视对软件的维护保养。磁盘用久了,容易堆积垃圾,造成计算机性能下降,要定期对磁盘进行清理。下载计算机软件时,不能什么软件都用,要选择质量好的软件使用。通过日常的维护保养,能够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

3.2注重电脑办公自动化应用

所谓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办公的自动化、科学化、信息化,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应用到各种办公活动中的方式。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办公自动化、高效化需要配备一定的办公设备,办公设备具体包括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先进软件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通信技术包括城域网、局域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加工、处理技术。先进软件主要包括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当前办公室自动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未真正发挥计算机的功效,还需要配备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主要包括微型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是办公自动化的基础,只有配备齐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才能真正实现。

3.3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当前,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有骇客攻击、木马传播、病毒侵害。一些骇客侵入他人电脑系统,盗取信息数据。针对骇客攻击,可以通过下载防骇客软件、关闭不必要的端口、防范恶意代码等措施来解决。木马通过伪装盗取他人资料,主要靠网页、软件下载、电子邮箱进行传播,木马程序会泄露个人隐私,影响信息安全。因此,可以下载防木马软件、不随意回复陌生人邮件、设置网页安全。计算机病毒是隐藏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资源中,对计算机进行破坏的特殊计算机程序。病毒传染性强,破坏力巨大,一旦侵入到计算机中,后果不堪设想,要提前预防。可以安装防火墙,对计算机进行保护,当病毒入侵时,防火墙会进行检测拦截。落实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能够避免计算机受到骇客攻击、木马传播、病毒侵害,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

3.4提升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人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的主体,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对计算机有一定的影响。计算机自身老化是造成故障发生的内因,工作人员不恰当的操作则是造成故障的外因。要提高计算机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聘请专家,定期举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培训,为维护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其次,增强人员的维护意识。让维护人员意识到计算机维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可以通过举办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技术大赛、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通过这样的比赛,维护人员也会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知识技术水平。也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技术水平与薪资挂钩、与职称晋升挂钩,促使维护人员主动学习。第三,树立榜样,发挥典型的作用。选拔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一对一的对普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提升整体水平。

4结语

计算机教学与创新 篇6

一、优化课堂理论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一种区别于一般性服务活动的特殊行为,其目的一方面在于让学生学会知识,另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是指学习,是学习知识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主动认知的过程。学习这种思维活动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只有学生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维的状态下才有可能出成效。这也就决定了“学”必须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传统的课堂采用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方法单一,难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的学生经常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二、优化实践课程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1.教学模式改革

现在多数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基本上仍然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但现在的计算机软件,基本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与应用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而需要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建立网络教学系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积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组织教师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基础课则以CAI教学为主,以积极适应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要求。

2.教学方法改革

(1)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互动式教学。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在机房现场教学模式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提倡教师不要满堂灌,而从案例出发,将课程内容提炼出来,以问题形式交给学生,不要过早给出结论,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学习教材、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多种形式,达到对问题的充分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圆满解决问题。

(3)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任务驱动,就是把教学目标隐含在每个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通过探索问题来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提出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这样极大地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3.实践能力改革

(1)实践能力的教学。目前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实践的时间偏少、实验设备档次不够等。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不经过大量上机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計算机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上机操作教学则具有很大的优势。以往,教师在上计算机实践课之前,先要“讲实验”,即把实践内容从头到尾讲解一番,说明每一步可能遇到什么问题、问题的原因、应如何解决,教师还要强调学生不要进行删除系统文件、修改注册表等。这种教学方法的讲和做分离,不符合计算机的学习规律,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而利用多媒体教室,则可实现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学生即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相当于教师在“手把手”地教每个学生,这样,可使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直接学到教师的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操作,是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捷径。在实践课程中,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比如:计算机工具软件应用、微机的安装与调试等课程,都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另外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些资料或相关网站,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找、学习。这样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学习的技能,从丰富的学习资源中探索和汲取更多的知识。

目前,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实践课程除了完成作业外,应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论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创新 篇7

1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设置不合理

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托工具, 但目前我国高职计算机教材的设置存在较多的问题。教材设置普遍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 忽略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太过片面, 重理论轻实践的教材只会降低学生的综合实力。目前我国高职计算机教材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发展史、基本技能操作方法、未来总体发展趋势[1]。这些内容的编辑方式较为乏味且主要特征体现不明显, 无法达到教学大纲以及课改标准。

1.2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差异

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不同, 即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各不相同。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也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学生的学习意识也不相同[2]。主要的差异为: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能力与应用能力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存在差异。1.3教师专业素质水平有限

教师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 因此其职业水平素养关系到计算机教学的效率。造成高职教师素质水平低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计算机教学不被学校重视, 且学生都将学习重心放在重点学科上, 因此教师会失去对计算机教学的热情;有些教师自身能力有限, 缺乏提升的机会, 无法达到课程的要求标准。

2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2.1加强课程改革

教学课程设置不应是简单的理论知识学习, 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准则进行大胆革新。在设置课程时, 一定要重视科学性以及实用性, 确保课程设置能够依据学生心理进行规划, 确保学生能够将知识进行充分吸收。尽量对理论知识进行压缩, 同时增加与专业技能相关的课程;确保所有的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 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2.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本质上存在较大的区别, 即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掌握很强的操作能力, 因此就要求在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操作练习力度, 再进行理论知识辅导, 让学生位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同时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思想, 使其能够改变以往学死书的学习模式, 树立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思维方式[3]。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需要对知识进行引导性讲解, 并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定一些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问题, 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我国绝大部分院校已经将多种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现已成为教师与学生喜爱的教学工具。但对于教师来说,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了一个难题。要想应用媒体技术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就应该提高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首先, 教师应该对教学大纲进行细致研读, 然后根据网络信息资源归纳总结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元素;其次,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 要掌握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的应用度, 不能过多使用这些元素, 以免耽误正常的上课时间;最后, 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就属于计算机教学范畴, 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以便在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操作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4]。

2.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该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进而将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在计算机学习中, 学生大多是一人一机, 但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还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解决, 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加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培训, 使学生形成合作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计算机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学科, 且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各不相同, 所以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 因此教师应该依照计算机知识掌握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 将优生与差生结合起来, 进而保证班级的各个小组实力相当, 确保合作学习的可执行性[5]。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仅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还能够培养其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2.5加强工学结合力度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一项经过长时间发展的模式, 主要理念是将市场需求作为运作平台, 以职业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目的。应用该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理解, 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进而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

3高职计算机教学创新3.1合理创设教学环境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首要要求, 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首要要求就是打破学生的原有思维模式, 使其拥有大胆创新的观念, 并且能够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为学生创设其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 就应该加强对既定教学方案的革新, 使其不拘泥于固有的知识层面上。就Photoshop中的“抠图”技术来说, 完成抠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进行多种方式指导, 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形式的操作技术, 进而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6]。

3.2合理设置教学问题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思维要求, 还应该让学生拥有对知识的好奇心。因此, 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应用合适的问题进行指导,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其能够主动思考, 进而逐渐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Word排版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任务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将其版面进行美化, 学生就会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排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 且将其进行综合应用便会创造出新的功能, 这样,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培养其创新能力[7]。学生在操作中会遇到不同形式的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上机时的巡视力度, 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3加强引导学生的力度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能力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大, 因此在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同时, 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使其能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在进行常识问题突破教学时, 应该锻炼学生将抽象问题进行分析还原的能力, 使其思维模式更贴近实际问题, 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例如, 教师在进行奥运五环旗模型的教学时, 应该应用五环相套这一技术性问题对知识进行引申, 使学生能够在思考时主动分析问题, 从而体会到创新的乐趣。3.4进行多维度教学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思考问题时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 从而对某一问题以及看法提出新的解决思路, 进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 使其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案。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本身就有许多解决方案, 只是很多人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过于墨守成规[8]。就打开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器的方式来说, 鼠标左键双击可以打开, 右键与左键配合也可打开, 网上邻居也可打开,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多维度教学, 使学生之间能够积极互动, 共同探讨,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应用于计算机学习中, 还能够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并且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

3.5应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 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创新时, 应该加强激发学生兴趣方式的创新。首先, 应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即在课前布置相应的任务, 使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进行自主学习;其次, 应用竞赛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大部分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胜心, 因此, 进行技能竞赛活动, 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进而培养学生的挑战能力, 使其在兴趣的帮助下进行创新学习;最后, 要求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课程设计中, 加入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力度,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兴趣, 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4结语

高职计算机学科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教学内容不仅要满足社会需求, 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根据实际问题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培养出操作能力高、创新能力强的新型专业人才,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摘要:信息技术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其教育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高职计算机教学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状态, 但是在培养高级计算机人才方面遇到了瓶颈, 因此为了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对高职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高职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俞华锋.基于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2) :57-58.

[2]张艳艳.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

[3]王玲.论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2 (2) :202-204.

[4]高林.论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 2012 (11) :98-103.

[5]黄林国, 凌代红, 张丽君.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验创新[J].计算机教育, 2007 (18) 111-112.

[6]李秋梅.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途径浅探[J].电子制作, 2014 (8) :136-137.

[7]廖忠智.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1 (5) :199-200.

让审美与创新走进计算机课堂教学 篇8

一、创设情境, 唤起美的需求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不难发现个别学生的审美观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有些学生对图片进行处理后, 呈现出来的作品往往触目惊心。例如, 将人物的照片加上了胡须, 还点上了麻子, 肆意丑化形象, 有的直接下载一些恶搞的图片来装饰自己的作品, 从中得到乐趣。不难发现, 面对日益发展的网络信息, 青少年学生在网络中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信息。一些腐朽、丑恶、暴力、庸俗的现象已经影响了下一代, 少数学生对美的认同已经趋于庸俗化。

在Word图文混排的综合应用中, 播放一段“荷塘月色”为背景的视频, 营造出月夜下的美丽景色, 接着展示用Word文档制作的海报。通过欣赏海报, 在美妙的学习情境中, 学生情感得到了陶冶与升华, 激发了学生对美观文档学习的向往, 调动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根据不同的人对美的定义和理解的不同, 培养学生用科技创造美, 追求美。

视觉、听觉是感知美的两种主要官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多媒体能集声、色、画、乐于一体, 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 打破时空限制, 展现宏大与细微, “观古今于一瞬, 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任务活起来、动起来, 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起审美愉悦, 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

二、创设情境, 提升审美情感

在教学中, 教师精心设计教案, 认真钻研教法, 对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情境, 是“审美”教学的温床, 教师依据计算机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运用审美因素, 按照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审美情境, 是计算机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创设美的教学情境,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更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使学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 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 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计算机教学课,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 在课堂中学生不仅要求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还要学会动手操作。这就使学生有了创造美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计算机操作能力强, 但制作出的作品在色彩、布局和创意上都缺乏美感的现象。如何培养学生美的表现力, 制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与启发学生美的创作灵感。

教师在教学演示中, 首先, 可给学生提供大量可以感受的信息, 充分挖掘美的因素, 多角度地展示作品美, 充实学生的直观感受, 以促使学生产生创作美的灵感。其次, 让学生多分析他人好的作品, 比如引导学生去一些优秀的艺术网站上, 多渠道获得美的创作灵感。

美感不能强加于人, 但可以引导。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是一件长期的任务。在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让美成为学习的原动力, 让学生在充满美的艺术殿堂中健康成长。

教学评价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要灵活多变, 既要注重教学效果, 又要能体现出发展学生个性美和创新精神的特点。课堂评价具有以下意义: (1) 打开学生思路, 获取创作灵感。经过一评一议, 便会茅塞顿开, 增加辨别美丑的能力。 (2) 让学生在自我欣赏的状态里走出来, 在横向比较中找到差距, 获得改进的勇气。 (3) 被人品评时, 无疑是得到了重视, 这对一些平时很少“出彩”的同学来说, 是难得的成功体验, 有助于他们找到信心。

在教学《使用滤镜制作玉质效果》一课中, 采用学生自评、他评、集体评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评价, 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同时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美学情趣。

计算机教学与创新 篇9

1 措施与体会

1.1 实验内容与学生兴趣相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种事物、知识有了兴趣爱好,不需要我们在一旁监督与督促,学生自己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我们要打破传统学生以模仿的手段进行“注入式”的教学,将实验内容与学生兴趣相连接,以兴趣触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Word章节学习中有文档的排版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如果纯粹的让学生做某一个固定文档的排版,把模板给你,把具体要求给你,要你对比模板的最后结果,一步一步按要求做,虽然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对字、段、页各个层面排版知识点的掌握,但实际操作中,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在这里,做一个小改进,我们只需要结合Word自动生成网页的知识点,让学生来制作一个自己的个人Web主页,实验结果(形式)虽然变了,但实验目的没变。一个小的形式的改变,学生的兴趣立马就提上来了,变的很兴奋,欲大显身手,各种不同的想法,思路都涌现了出来,稍微变换一种形式,知识点没有变,但是结果变了,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变到了主动式学习。同时鼓励,支持他们在个人Web主页上应用不同的知识点和使用花样或创新使用知识点。由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在兴趣中完成“任务驱动型”学习。

1.2 实验内容多样化和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高校中我们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需要。为避免所学知识与实际内容脱节、不符,在平时上机实验中,非常重视实验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相结合,并在实验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不是所有学生都做同一个实验内容,对于同一实验目的,注重实验内容的多样化,形式的多样化。我们强调的是学生今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同一个模板下的固定样子。如为了学生毕业时,撰写毕业论文的需要,在文档排版实验后,我们又增加了文档目录生成实验,确保学生在毕业论文这个环节上面能通畅进行,为顺利毕业打下基础。如PPT实验,假如实验要求规定为:作品中要使用文本、图片、表格、图表、图形等表现工具,作品中可以使用超链接或动作功能,但不是必选项,我们在实验目的、要求相同的基础上,鼓励实验内容的多样化,如可以从我的大学,古城荆州,伦敦奥运会等各个方面进行取材,锻炼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1.3 自主开发“机房课堂系统”

以前机房收发作业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极域电子教室软件,但是在使用中,发现此软件有如下几个缺陷或不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学生上交作业的时候提示输入的提交作业名称各不统一,虽然,每次交作业时都会提醒学生作业的命名规则,如学号在前,班级名称在中间,姓名在后面,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是收上来的作业,各种形式的作业名称都有。二是学生交过作业后,不能确定自己是否上交成功,有时候,虽然学生端电脑屏幕提示学生作业提交成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导致教师机根本没有收到此学生的作业。三是很多时候,有的学生端电脑中,极域电子教室软件学生端已经启动,然而,在屏幕右下角确没有相对应的作业提交图标,虽然提示软件启动了,但是,找不到作业提交图标,学生作业无法正常提交。如上种种,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上机实践,而教研室自主开发的“机房课堂系统”能方便学生作业的快速上传与下载。上传到教师机后,都会以统一的命名格式为作业命名,不用担心名称乱七八糟的问题,而下载功能,可以使学生确定自己作业提交是否成功,同时,在作业一次没有做完的情况下,可以在系统的支持下,下次下载下来后再接着做,利于老师对作业的统一管理、规范管理,利于学生上机时作业的灵活存储与使用。

1.4 增加实验过程考试分值比重

以往,考试常常是重视理论考试的结果,纸质的试卷分占了学生总分的大多数比值,从而导致大家重结果而轻过程,在平时的上机实验中应付而过,不用心,不上心。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形下,其动手会怎样。在这里,我们加大了实验过程考试在总分中所占的分值比重,由原来的10%提高到了现在30%,分值比重加大了,明显的,学生对于过程考试的重视程度变得不一样。如,在讲解完Word章节的相关知识点后,会先做对应的配套练习,等Word章节所有知识点都学习完后,再做Word综合测试。在给学生以压力的同时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点的一个检测,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处理。通过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测试,在压力的驱动下,促使学生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同时,通过增加实验过程考试分值比重,学生的最后成绩也会变得更客观与综合。

1.5 设计与开发作业自动评分系统

传统的上机实践过程测试,学生多,任务量大,每一份电子试卷都需要老师从头到尾亲自动手批改,费时费力,最主要的是在一个班级的电子试卷批改完,做试卷分析时,丢分点和得分点不好把握,同时,试卷的分析总结不能即时反馈到学生手中,一段时间过后,老师试卷分析完成了,学生对所做试题产生的问题也遗忘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再来给学生解决问题,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以面向对象设计思想设计的这套作业自动评分系统,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可以对一般的选择题、判读题做评分,更可以对操作题,并针对操作题中的每一具体步骤做细致的评分,最后自动生成试卷分析表,即时反馈到老师手上,再即时反馈到学生手中。供任课老师时时为学生解决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正学生的错误,提高他们的水平,真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问题。

2 结论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始终秉承着学院的“两用三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社会、适应竞争、适应发展的实用性、应用型人才,一切以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培养出发,使学生不仅仅学会理论知识、更会灵活应用好所学知识,于实践中见真章。

摘要: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实验的应付性,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对实际应用缺乏灵活变通等,从五个方面,包括如何增加实验的诱惑力,以学生的兴趣来完成“任务驱动型”学习、实用性、便捷性、改进课程考核环节等,提出了对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型,实验过程考试,应用型

参考文献

[1]付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6):109-110.

[2]艾明晶,王丽,焦福菊.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2).

[3]盛娟.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软件导刊,2011,10(9).

[4]樊爱京,孙亚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1(6).

[5]冯博琴,顾刚,赵英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

计算机教学与创新 篇10

一、中职计算机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发展不平衡。

中职学生因为受教育程度不同, 在学习计算机技能时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部分初中学校的计算机课不被重视, 多被其他课占用, 使学生不具备应有的计算机操作基础。 中职院校设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office办公软件系列等内容, 虽然平时应用较多, 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一些学生受条件限制还没有接触过,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可能不理解知识点。 不仅如此,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中职院校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 无法主动探究。

(二) 软件的复杂化。

中职学生需要学习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较多, 这些软件版本种类繁多, 操作时涉及大量快捷键。 因为版本的不同可能快捷键也有所差别, 存在记忆紊乱的状况。 与此同时, 中职生英语水平较低, 无法快速有效地理解英语的含义, 增加学习与操作的难度。

二、中职计算机技能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一)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中职院校要强化计算机技能教学效果, 就要加快自主教学改革的步伐, 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更应该如此,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 从而迅速掌握知识。 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 部分学生可能对Word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实践, 保证学生逐步了解知识。 教师要从最基础的知识着手, 引导学生关注Word中字体、 段落的处理方法, Excel中数据处理的技巧、函数的使用及格式的调整, 注重PPT中图片、视频及声音的插入与放映等, 还可以分别设计小任务让学生动手体验, 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二) 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些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正是因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所以, 在中职计算机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积极性。 中职生本身基础差, 承受压力的能力弱, 普遍存在厌学心理。 有鉴于此, 教师更应该有针对性地使用情景教学法, 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Flash动画制作等知识时, 教师可以事先搜集一些精美的、有内涵且常见的广告进行播放。 可以先出现一张图片, 然后图片逐渐上移并出现下一张图片, 以此不断反复, 从而形成视频。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这种方法进行动画的模拟设计并完成实践。这种广告方式在平时的生活中较常见, 是学生较熟悉的。 因此, 以这种方法创设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共鸣, 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三) 积极实践, 提升中职学生计算机水平。

计算机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实践教学, 以便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实践证明, 中职院校以实践为中心进行计算机技能教学可以使得计算机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能够获得其他环节不能得到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其学习自主性得到了调动。 在实践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 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第二课堂。 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将学生划分成计算机技能小组, 并积极组织这些诸如办公软件小组、 数据库小组或者网页设计小组进行实践。 技能小组的任务与活动都要与生活密切关联, 便于学生实践。 如果实践过程中产生优秀的作品, 教师就必须及时给予鼓励与展示, 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第二, 开展一些计算机技能竞赛,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满足其成就感与荣誉感。 学生往往会为了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而不断努力训练, 其计算机技能必然得到强化。 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效果最佳的。

(四)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 自律能力往往不足, 具体表现就是一些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中不能自拔。 但是教师要意识到一些电脑游戏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在有针对性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后使用部分适合的游戏辅助教学, 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学生玩游戏时兴致盎然、废寝忘食, 但是在学习时却愁眉苦脸。 教师应该找到合适的方法, 将他们引到课堂上。 教师利用教师机对学生电脑进行控制, 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教学内容展示完毕后, 教师就应该将教师机关闭,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必须及时鼓励, 通过强化训练与指导提高他们的能力, 确保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专注于计算机技能的学习, 约束自己。

综上所述, 信息时代给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职院校要想在新时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出色的专业技术人才, 就必须重视中职计算机技能教学的创新。 实践证明, 中职院校中计算机技能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中职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此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教学策略与方式, 从而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人才, 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柏雪飞.中职计算机技能教学策略创新研究[J].少儿科学周刊 (教学版) , 2014 (05) .

[2]顾井莲.中职计算机技能教学策略创新的实践研究[J].高考:综合版, 2013 (09) .

[3]邹丽.中职计算机技能教学创新的实践研究[J].信息与电脑, 2015 (18) .

计算机教学与创新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1 前言

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存储记忆性、逻辑性、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不同于其他学科,是操作化强的智能型学科。仅用理论进行讲解授课是不能够真正传授计算机精髓内容的,计算机更新速度快,具有高度的创新性,计算机使用学科传统教学法必然是不能够适应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的,必须针对计算机学科自身的特点,采用新型创新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真正学好计算机课程。

2 中学计算机教学现状

2.1 教师计算机创新教学意识薄弱,多数教师受到传统学科教学方式的束缚,对计算机的应用不够重视,认为只是辅助学习的工具,认为学生仅用掌握简单的基本操作就行了,这种观念限制了计算机创新的发展。创新实际上是计算机的灵魂,是比操作能力更需要引导的思维,拥有创新思维才能激励学生自主自学,积极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学会创新,能够创新,继而推动各项发展。

2.2 教学手段落后,计算机教学在学校教育还是只倾向于理论教学,脱离实践,使得课程枯燥,灌输式教学无法真正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1]。

2.3 计算机教学经费不足,计算机室新时代下高智能的产物,其更新快,学校经费投入承担着多方面的压力,但是教学经费往往达不到相应比例的要求,这为计算机教学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难度。

3 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3.1兴趣培养,建立兴趣模块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才能激发一个人更加激情地投入到某项工作中,切实更新教师与学生的观念意识,重新认识计算机,培养计算机学习兴趣。例如开展计算机宣传讨论会,把学生分成几组,分别针对计算机的多功能以及学习模式设置主题,每个小组深度挖掘计算机的有趣之处,结合生活实际制作说明书,集体在班上讨论宣传,哪个小组宣传得好就给予奖励。通过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模式积极去寻找计算机的特别之处,树立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计算机的了解。此外,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的情况可分门别类,设置不同的学习小组,在计算机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组别进行兴趣教学,设置评价系统,对每周计算机学习做一个自评表,让学生主动认识自己学习计算机的过程,查缺补漏,及时填补计算机学习不到位的情况[2]。不同的兴趣组采用不同的计算机教学方法,按浅度、中度、深度教学层次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计算机知识板块,这样可以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学法,避免让程度不同的孩子产生厌倦感和距离感而泯灭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3.2动力教学创新

动力教学法针对学生的心理采用鼓励、刺激的方法,将其产生学习的动力,不仅自己主动学习,也帮助他人共同学习。传统计算机教学形式单一教条,陈旧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用说创新了。针对学生的心理采用问题动力教学法,即围绕计算机设置相关使人感兴趣的问题,向学生提出鼓励解答,答对设置奖励,激发学生踊跃答题。设置问题的情境,不要教条式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而是把问题融合在一个主题,一个情境中,让学生亲临这个情境,感受到问题的存在,然后主动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例如在教授画图这个计算机课程的时候,不是单纯一味地让学生学习画图软件,按教材一步一步地操作。而是给画图设置主题,把学生分为几组,按照小组主题的不同,组员依次用电脑操作画图,然后让其他组员猜出所画主题是什么,在这个画图的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协作创新的意识,主动去营造竞争的娱乐情境氛围,在氛围中逐渐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操作[3]。

3.3创新性观察教学

创新首先要学会观察,了解到事物对象的个性与共性才能够超越创新,计算机教学要彻底从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走出来,不要仅仅停留在计算机表面感观上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在观察中掌握计算机知识,掌握操作方法。例如在学习复制粘贴等基础知识的时候,设置一段文字,某几个词组高频率重复出现,让学生照这段话打字。在打字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高频率出现的文字,逐渐产生厌烦情绪,主动提问希望寻求方法可以不用同一个词汇敲打很多遍,可以一键复制,这样就运用了学生观察的本性,发现问题,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教程任务。

4 总结

计算机教程不单单是理论知识的应用,更是操作能力的高度要求,当下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俨然离不开电子计算机网络的运用,计算机教学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以及社会持续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不断积累计算机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真正把计算机教学推向生动高效的创新型模式,切实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推动计算机创新,促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雪阳.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改革[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2(16):45-46.

[2]郑中京.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14(05):78-79.

计算机教学与创新 篇12

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计算机专业课程实验很多,但这些实验大多属于验证性实验,实验是相对独立的,并没有真正将本课程及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各个知识点连贯起来,没有形成完善的、综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当前的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验证性实验比重过大,综合性实验学时过少,一般只有4个学时。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按照综合性实验的要求编写出高质量的源程序是不可能的,学生实践很难深入展开,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极为不利。(2)综合性实验教学大纲陈旧,内容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及关联性,缺乏真实的案例和相关的实验数据,内容更新不足。现有综合性实验从内容上看,基本都是围绕课程的基本内容展开的,鲜有针对实际问题的,而且各实验之间基本毫无联系。从配套程序的规模看一般都只有几十行至几百行源码,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很难通过综合性实验体验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方式和精神。(3)综合性实验教学形式单一,手段传统单调,教学方法呆板,缺乏灵活性,未能体现现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4)对实验室硬件投资比较重视,但实验室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制度化,实验资源管理与使用分离,导致不能合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5)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旨在促进发展,目前,计算机专业综合性实验的评价内容就是学生的实验结果,评价指标单一,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实际操作过程由指导教师单独完成,考核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因此,有必要对综合性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解决目前在计算机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行知分离、害怕走出校园面对实践问题的现象。

计算机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合理设计综合性实验的比重,恰当安排实验教学时间

由于综合性实验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安排上,应将它与验证性实验等其他实验区别开来,单独设计,其学时应不少于相应课程学时。如计算机专业所开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时间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6学时,验证性实验课时为36学时。那么,“数据库原理综合性实验”课时设计应不少于72学时,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思考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时间的安排上,应改变过去那种分散的实验方式,改为在3周时间集中完成,期间不安排其他课程教学,确保实验教学的持续性和易操作性。

加强综合性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学生开发项目的能力

实验教学大纲是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指导性纲要文件,由主讲实验教师根据专业体系的结构组织教师编写。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结合当今该领域关注的热点进行,实验数据和素材来自于实践,而且应每学年调整一次。我院计算机系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有3个,即“数据库原理综合性实验”、“计算机软件综合性实验”、“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性实验”。这些实验分别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每个实验均结合当前社会需求的热点,尤其是金融行业的需求进行设计,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时尚性。在具体安排时,分解成多个子项目,整合这些子项目就实现了一个大项目,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开发实际项目的能力。

改革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法,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前,大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实验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辅导学生完成指定实验,稍微有点难度的实验,教师亲自动手做一遍,然后学生模仿。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综合性实验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动手解决问题。在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性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制作中等规模的广东金融学院后勤设备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由6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由8个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完成。每个团队与后勤服务中心沟通,确定实际对子系统的需求,并对子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描述,之后开始初步设计,交给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再进行详细设计和代码编写。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采用项目式的管理模式和开放式教学方法,教师只起启发和引导作用,教师与学生通过综合性实验专用的教学互动平台以及QQ等其他手段进行交流与沟通,不拘泥于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发挥一定效益,都有很高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和开放力度

我院对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很重视,所有的实验室都配置了高档计算机等附属设备,但实验室的软环境建设明显滞后。到目前为止,我院实验机房与设备全院共享,机器软件不能按照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要求配置。实验场地由学院计算中心统一管理,由于管理不到位,机器经常出现蓝屏死机或无故重启现象。由于这些机器都被设置了写保护,学生实验数据在机器出现故障后常会丢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计算机系应建立自己的专业实验室,按照教学需要配置实验设备,加强对实验室软硬件的维护与管理,给学生营造一个可靠性高的实验教学平台,改变过去那种进入实验室就像进入网吧一样的状况。与此相应的要求是实验室要像超市一般对学生全天开放,使学生随时可以到实验室做实验,或进行创新性研究和探索,真正使实验室成为知识运用和创新基地。

增强科研带动实验教学的力度

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教师的科研活动可以充分吸收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学院在科研经费上也应给予一定支持,提高学生对综合性实验的兴趣和实验的社会效益。学院可制定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在完成创新计划项目立项后,学院应提供免费的实验条件供项目开展。通过大学生科研实训,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多角度了解计算机行业状况、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状况,对学生就业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建立科学、完整的综合性实验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

综合性实验评价内容应包括:实验组织与管理、实验条件、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其中实验组织与管理及实验条件是做好综合性实验的前提,因它们与学院实验方面的投入有关,在评价指标中所占比重不宜过高。实验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做两个方面,应以此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实验教学效果不仅包括实验的结果分析、实验完成情况、实验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还要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同行评价等手段进行评价。不能仅依靠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就得出学生的实验成绩。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学生实验文件夹,让学生将每一个实验环节存入文件夹。对于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文件夹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

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这对于提高综合性实验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模仿型向创新型、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体现了现代人本教育理念的回归。

参考文献

[1]江月玲.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61-65.

[2]曹中一.三性实验的内涵与特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8):10-12.

[3]刘尧猛.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7-19.

[4]姜增加,汤建平.加强能力培养探索开放实验新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2):14-15.

[5]高巍,等.新型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2):87-89.

上一篇:广告营销的3.0时代下一篇:多角度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