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2024-09-09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共11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篇1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始建于1999年,2006年底被列为学院示范性建设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建设目标是:借鉴国外课程开发模式,以网络与智能系统综合实训为重点,以楼宇弱电工程项目实施为突破,进行项目导向课程系统化设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在IT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改革、开放式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探索、改革,提供方案,进而起到示范与辐射作用。

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设定的建设目标,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逐步形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思路,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实训室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上取得一定成效。

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开发模式,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以智能楼宇实训中心与“三区一室”教学环境为载体开展学习情境式教学,以工程项目实施为教学目标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出具有较强工作能力、丰富工作经验、能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毕业生。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采用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根据智能楼宇系统集成完整工作过程开发。首先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选定整个工作过程中的代表性工作岗位,评定典型工作任务,由教学专家分析开发出行动领域和职业能力域,教学专家和实践专家研讨后确定职业行动能力域;然后对职业能力行

动域按照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开发出多个学习领域;最后对学习领域进行分析,设计多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分担该学习领域部分能力要求,在一个个完整的、综合的学习情境(工作)中进行思考与学习,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行动方式进行教学。实施学习情境教学的前提是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为此构建了“三区一室”的教学环境。

3.三区一室教学环境与实训室建设为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共投资230万元建设了“三区一室”教学环境与实训室。

(1)“三区一室”教学环境。“三区一室”教学环境融教学、实训、讨论为一体,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情境教学模式提供了可实施的工作平台。“三区一室”可以开展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和门禁控制系统的课程教学,通过学习情境中各工作任务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视频监控等系统各个组成设备,理解其功能原理,掌握其安装、调试等操作使用方法。(2)智能楼宇弱电综合实训室。主要完成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综合性实验实训,包括监控系统综合实训、防盗报警综合实训、楼宇对讲系统综合实训、视频会议系统实训、空调自控系统实训、给排水自控系统实训、自控系统综合实验实训、综合管理系统实验实训。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各个子系统的综合规划以及选型设计方法,理解并学会弱电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3)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由锐捷网络技术实训室和思科网络技术实训室组成,共有30台路由器、30台交换机、3台防火墙、3台无线路由器以及60台计算机等设备,以每4或8人为一组,可同时容纳80名学生进行实验(训),实验实训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极大改观。教师设计了8大类近40个实验项目,并编写了配套的实验辅导资料。该实训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经过一学期工学结合岗位实习,从教学模式、实习企业、实习学生到指导教师发生了五个转变,并得出一点体会。

(1)教学模式的转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从传统培养模式转变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企业态度的转变。由于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设备安装调试、检测与验收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因此实习前,企业怕影响工程质量而认为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只能看而不能动,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习,许多学生不仅能动手操作,而且能独立承担工程项目中的某项任务,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使得企业对工学结合岗位实习的态度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支持。(3)学生能力的转变。学生在校只能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在实验室环境下锻炼操作动手能力,较难具备企业所需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实际工程操作动手能力。经过一学期工学结合岗位实习,从企业反馈与学生工程项目论文答辩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在企业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实际工程操作动手能力,学生从没有企业工作经验转变为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实际工作能力。

(4)学生素质的转变。在校时,学生在主观上依赖于教师,教师拨一拨学生动一动,做事缺乏主动性、责任心与交流沟通能力等职业素

质,而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自觉工作的主动性,导致部分学生因做事不主动被公司认为怠工差点被除名,但经过一学期工学结合岗位实习,学生的工作主动性、责任心,与员工交流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从缺乏职业素养转变为工作主动、具有责任心、会交流沟通的高素质人才。(5)教师态度的转变。教师从开始对工学结合持抵触情绪转变为接受工学结合人才模式,主动积极参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6)一点体会。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工学结合打工实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生能否为企业带来效益。如果学生实习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持欢迎态度,甚至可以发放一定的工资,否则企业将拒绝接收学生实习。因此,在学生进入企业岗位实习前必须具备必要的智能楼宇弱电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为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借鉴德国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集教、学、做一体的“三区一室”教学环境,建设智能楼宇弱电单项与综合实训室,提高学生在智能楼宇弱电方向的操作动手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际执行情况是,如果学生具备必要的智能楼宇弱电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上岗后实习一个月后便能顶岗实习,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表示欢迎,工学结合岗位实习可以顺利进行,否则工学结合岗位实习很难实施。

5.教学团队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由13名教师组成,团队带头人由长期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范素凤老师担任,范素凤老师先后主持“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与“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等大

型软件开发项目。团队骨干由具备项目开发经验与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这些教师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功底、丰富的高职教育教学经验、较强的专业技术服务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工作期间能够积极地参与本专业以及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圆满完成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强,深受师生的好评。团队中的兼职教师来自郑州、漯河几家实力雄厚的系统集成公司与智能楼宇公司,具有丰富网络与智能楼宇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知识与经验,受聘为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承担 “智能化楼宇工程技术”、“智能化楼宇工程项目管理”等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及岗位实习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教学团队制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实施了“三区一室”教学环境与实训室建设,承担了工学结合岗位实习任务。

6.取得的成效形成了一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出版了12本教材,教师自编了6本校本教材,公开发表了科研与教学论文80多篇。近几年来,教师主持或参与了6项部、省、院级课题的研究,同时完成四项服务项目4个,完成社会培训600多人次。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篇2

一、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之中的问题由于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干扰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为此, 在提出有效的改革与创新对策之前, 首先要明确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主要存在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教学条件有限, 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 已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阶段, 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在工作初始阶段计算机水平不高, 难以迅速融入工作岗位, 究其原因就在于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 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 无法利用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练, 一般在课堂的教学中都是以理论化的知识讲解为主, 忽视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 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技术难以得到锻炼。

(二)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质量不高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中, 教师的专业素质、计算机能力、专业知识对开展良好的教学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学习需求, 无法将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 导致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之路

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改革与创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势在必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动手的操作相互结合, 以此来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升。首先, 学校对专业的工作环境进行模拟, 划分为职业技能培训室和基础实验室, 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地。其次,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为了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在之后的实践动手操作环节更好地进行操作, 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内容收集一些实际的项目实例, 将实例与知识点相互结合, 让学生在分析实际例子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运用, 而且将学生在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或问题给予解答, 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实践动手操作的效率。

(二) 以就业导向为教学原则, 开启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

学习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就业, 为自己日后良好的生活奠定基础, 而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更是如此。为此, 在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 并不能一蹴而就, 因此, 教师要以就业为教学导向, 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 不仅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来锻炼学生这一能力, 更需要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模式, 即学校为企业培养计算机人才, 企业为学校提供锻炼的场所, 让学生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感受, 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锻炼学生, 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从而促进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可以更快地适应。

总之,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求的专业型计算机人才, 因而, 这一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加快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 本文在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开启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两个方面的策略, 以此来实现这一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以及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菲.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 , 2012 (84) .

[2]李亚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 (23)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篇3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人们的各个层面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本文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根据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规格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同时对我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论述了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且总结了成果以及教学经验。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化 教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333-01

在这种形式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传统的管理机制、办学体系、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都已经很难适应于新世纪人才的培养要求。这就使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改革要进一步加快,使其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战略的重大意义。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社会要求下,学生不仅要有创新的精神、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要具备社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社会性的人格素质应社会交往能力。根据当前的形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包括三个问题:

(1)学生专业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广泛。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课程,大多学习计算机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熟悉多媒体概念、应用、设计等技术、培养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的发展,掌握数据库的原理、维护、设计、管理技术,分析和解决世界问题。但是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这样的目标过于宽泛,加上学校招生规模的膨胀,把所有的学生都丁在同一个培养目标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了组织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对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稳步提升造成了影响。

(2)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很难突出特色,顾此失彼。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基础课、实践课以及理论课在教学的计划中,经常产生冲突、但是教学的时数是固定的,造成了每个学科在协调的过程中,都要做出一定的让步,形成了多课程的教学计划,变成了本科教学在少课时的计划压缩本,这就造成了高校的教育特色多样化,培养的学生每一门都懂点,每一门都不专,形成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很难得到满足。

(3)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就业需求在恨得程度上错位,学们的增大了就业难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了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训练能力,使学生的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在就业市场上很难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影响了学生就业问题,也加大了学校的就业率,增加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学生们并没有掌握相应的技术和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很难适应教育领域的工作,同时也没有掌握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管理技术。

2、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2,1 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研究思路

(1)根据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并结合社会进步对技术专业人才和科学的要求,制定一套适合于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理论、方法以及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科学的进行实验内容设计、家偶尔管理以及教学过程,学术管理和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等等。

(2)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和教学上应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学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纲要等,促进高校分层次分类办学的格局,达到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办学需要。

(3)认真总结学科建设的教训、经验,对过去的教材中的优缺点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按照教学改革方案的要求,在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堂的特点,制定一套适合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材。

2,2 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确定培养目标、规格、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定位。培养学生们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对计算机的专业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工程知识、应用技术要熟练掌握,同时还要具备知识更新、学习、教育实践、研究开发、社会实践以及外语等能力,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体魄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能够在教育领域和应用开发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对人才的培养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模块慈宁宫实现不同专业的方向上分流培养,发展个性。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于计算机导论。离散数学、高等数学、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必修课要加大力度,加强基础教育和能力培养,为学生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的扩大。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名称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来制定,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更强的培养,一边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外语和数学的学习,训练新技术的实用技术和编程能力,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技能的实践经验。

(4)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重理论轻实践是我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学生们的动手练习和实践性的教学机会很少。因此要压缩课堂的时数,增加实践性时数,能够使计算机课堂做到精讲多练的状态,对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

3、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内容改革

(1)建立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舍弃传统的教学结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教学改革。对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分段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学教并重的教学机构,

(2)加强教材建设,打破课程的界限,进行课程内容的额改革,实现“以知识为本”向“能力为本”的转变。根据计算机的教学实际,对课程进行整合,制定一批适合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材,改革课程内容的设置。

(3)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差异。对大多数的学生求知欲的需要,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要做到兼顾,这对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激发作用。在计算机课程中引人良性的竞争,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因材施教,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能够培养成适合各个岗位的专业人才。

(4)教学科研相结合,提倡学生参加教师的可养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地开展科研工作,把科研成果引进教学中,促使教学和科研相互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总结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篇4

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从我院院情出发,立足于课程的现状,不断总结课程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要结合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一、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一个比较规范的课程体系开发过程大体上要历经7个阶段:市场调研、设置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自编教材或选购教材、试运行.以及修改完善。每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环节或过程,涉及到学院领导、教务处、招生就业部门,各系、教研室、教师及行业专家等多个部门和人员,要层层落实,层层审核,从过程的管理上看似严密,但多年的实践表明普遍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流程过长,效率不高,市场适应性差。从准备开发新专业进行市场调研开始,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制定课程标准,直至编写出教材,新专业开始招生上课,20余个环节要层层落实,层层审核,涉及部门多、人员多,所需召开的会议多,流程过长,效率很难提高;同时,层层落实有可能造成对上级文件及学院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理解上的偏颇;层层审核看似多个环节把关,其实是机构过多,责任不清;部门多,过程接口衔接不好,沟通不利,也将直接影响课程开发的结果;流程过长造成对市场适应能力差。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立起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非常重要。

2.“人情关”难以跨越,“因人设课”现象严重。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的制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由教研室专业教师负责开发,由于受教师的专业素质、精力以及获取信息不够全面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学校不能准确了解人才市场需求或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尤其是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由专业教师制定,等于教师自己定计划自己执行,这样,常常就会出现“有什么教师开什么课,有什么设备进行什么实训”的问题,并未按实际需要去设计课程,而是因师资、设备等实际的资源去设置课程,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若发现问题需要进行调整或课程的整合时,也会因“人情”、资源等问题致使解决方案搁浅,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课程开发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3.过程接口管理不当,脱节现象严重。课程开发所需的整个历程较长,涉及的部门多、人员多,过程接口多,管理上只是各管各段,对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没有一个部门或专门人员全面负责,未能形成系统管理。另外由于课程开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人设课、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课程计划的不充分、不适宜,以致在执行过程中不能按计划执行,改动频繁且随意性强,失去了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因此,很难保证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4.课程开发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只有一条专业主线是不够的,还需要第二条、第三条主线。由于专业局限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开发的专业从专业名称上看似复合型,而实际的教学内容往往严重偏向于制定者一方,而另一条线根本称不上一条主线,甚至连一条辅线也称不上,只是加了几门课而已,并未实现两个学科的有机结合,因此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在计算机课程改革研究中,其目标定位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课程结构、专业口径、人才培养目标乃至教学方法实施等问题。应当说,课程改革的目标定位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吻合的。在课程改革目标选择上,不仅要有助于学生树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就业素质,同时又不能以浪费教育资源为代价。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使学生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因此,课程改革在目标定位上,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能多次就业、转岗的需要,坚持“宽基础、多方向、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既掌握一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

具体是: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倾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与人文学科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多证书”制度。

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三、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课程结构要努力实现模块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

1.“能力本位”。新课程体系要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能力本位”主要体现在:

(1)以企业(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减课程内容。

(2)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某一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和至少一门职业技能资格证。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课程的考试、考核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考评制度不拘一格。学院应推出、以证代考、免修免考等·政策,鼓励学生多拿证书,坚持成绩评估持证者优的原则。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专业课程,采用口试、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等形式进行考核。

(4)依据企业(行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建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5)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行业)、专业管理委员会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

(6)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以能力为本位要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2.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旧课程结构不仅因门类多而加剧教学学时的膨胀而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过渡学习”的浪费.割断了学科的联系,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课程模块化可实现课程结构的柔性化.构建应用性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也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1)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精减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开设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加强知识经济教育,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保证计算机和英语课程三年不断线,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一是模块结构。专业设置一个共同的教学计划,学生通过选修某一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例如,计算机专业目前可设置五个方向:办公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管理、网页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二是一体两翼的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考试课、考查课、主干课、非主干课的体系,建立核心课程、目标课程、非核心课程的一体两翼的体系。每个专业限设10门以下的核心课程,主要是重要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目标课程是英语和计算机课程,保证三年不断线。其它课程为非核心课程,课程要尽量小型化、丰富化,要体现比较宽的专业面,重视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尽可能及时反映计算机科学技术实践应用的最新发展。

(3)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能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能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4)强化实践课程体系。保证理论和实验课教学学时之比约为1:3。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实习强调工作岗位的真实性(要求我们的实验室有真实的工作环境模拟,如按岗位接业务流程模拟实验诸如网页制作、网络组建与管理、办公自动化)。

(5)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例如,课程设置要切实保证“双证书”制度,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学习,至少还要取得一门职业技能工种资格证,社会实践活动也要纳入考核范围,使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

3.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

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四、课程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当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防止“放羊式”教学。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但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调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既不能重教轻学,也不能重学轻教,两者没有孰重孰轻的问题。

2.健全教师工作量核算及奖惩制度

由于课程体系形式多样,教师工作量的核算也要有相应的标准.否则,教师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突出要有相应的奖励。

3。学生最终的学习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挂钩

完善对学生的考核办法,要将学习评价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评价应在每个教学单元中,不仅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作出评价,对学生的意志、态度、思考、判断、表现、理解等因素都要做出客观的评价,增加成绩的条目。这样对学生最终评价就会比过去准确、公正、合理。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5

[编辑本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修业年限:四年

专业代码:08060500

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微电子学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地理信息系统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信息工程 信息科学技术 软件工程 影视艺术技术 网络工程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光电信息工程 广播电视工程 电气信息工程 计算机软件 电力工程与管理 智能科学与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编辑本段]就业前景

毕业生就业现状

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2、软件工程方向 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3、通信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

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

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 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 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

信息人才的需求分析

1.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按照人事部的有关统计,中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 8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目前联合调查的专业领域人才需求状况表明,随着中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开发的人员。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中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人才28万人、初级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领域,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2,数控人才需求增加 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是指承担数控机床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工人;而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5%,其中数控编程技术工艺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随着企业进口大量的设备,数控人才需求将明显增加。

3.软件人才看好 教育部门的统计资料和各地的人才招聘会都传出这样的信息计算机、微电子、通讯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10年内将持续走俏。网络人才逐渐吃香,其中最走俏的是下列3类人才:软件工程师、游戏设计师、网络安全师。

4.电信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电信企业对于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电信市场的竞争由国内竞争向国际竞争发展并日趋激烈,对人才层次的要求也不断升级,即由本科、专科生向硕士生和博士生发展。市场营销人才也是电信业的需求亮点。随着电信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电信企业开始大举充实营销队伍,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的人才将会十分抢手。

本专业主要职业发展方向和可能的职业发展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

第一类路线,纯技术路线;信息产业是朝阳产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技术更新快,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断补充新知识,同时对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第二类路线,由技术转型为管理,这种转型尤为常见于计算机行业,比方说编写程序,是一项脑力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由技术人才转型到管理类人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就业要求(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应该储备的知识)

1、网络工程方向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网终:工程专业基础、较好的综合素质;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终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掌握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获得计算机网络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特别是获得大型网络工程开发的初步训练。

2、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它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卫生、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本专业方向就是学习如何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软件生产。

3、计算机软件主流开发技术、软件工程、软件项目过程管理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环境和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系统的软件设计与项目实施能力,胜任软件开发、管理和维护等相关工作的专业性软件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4、信息工程通信方向是一个以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及信号与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处理为学习和研究对象。要求学生系统的学习通信系统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试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从事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的综合设计、开发、集成应用及维护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现代通信系统与程控交换、计算机网络与移动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新方法、数字图像处理及压缩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和通信领域新技术新业务的研发等。

5、信息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是以信息安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安全和网络协议、网络产品的研究、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为学习和研究对象,掌握网络中实现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要求学生系统的学习信息科学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试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从事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综合设计、开发、维护及应用等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编辑本段]主要开设院校

[北京]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天津]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

[河北] 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山西]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包头钢铁学院

[辽宁] 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大连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师范学院、鞍山钢铁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吉林]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长春理工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大庆石油学院

[上海]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上海电力学院

[江苏]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徐州师范大学

[浙江] 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师范

学院、浙江工程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温州大学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安徽工业大学、淮南工业学院、阜阳师范学院、安徽理工大学

[福建] 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漳州师范学院、集美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厦门理工学院

[江西]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

[山东] 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工程学院、青岛科技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河南]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理工大学、郑州工程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黄淮学院

[湖北]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武汉工业学院、湖北工学院

[湖南]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长沙电力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广东]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汕头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西] 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工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工学院、广西民族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海南] 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

[重庆]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长江师范学院、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

[四川]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

[贵州] 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云南] 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学院

[甘肃] 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工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青海] 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宁夏] 宁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篇6

一、什么样的一门学科——研究计算机理论,应用和发展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科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怎样完成各种复杂的计算任务(如气象预测,核爆模拟,生化反应模拟等),怎样使得计算机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如语音识别,人像识别,虚拟现实,机器人),怎样用计算机加速人们的信息交流,改进信息交流方式(如网络技术),这些都是计算机科技人员孜孜以求的内容。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要求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数学和英语是学好计算机学科的两门重要基础课。

二、授课内容: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主要的专业课程包括离散数学,计算机原理,数字电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等。主要基础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物理,英语等。专业课程主要授课形式是课堂讲授和上机练习(或课后实习)相结合,一般都有课程实习工程或实验任务。比如,操作系统课程可能要求分组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作为课程实习工程。一般来讲,实习工程(或实验)的成绩和笔试成绩在最后课程成绩中占的比重相当。

基础课程:电路原理、计算机原理、通信原理概论等。

专业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信号处理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系统分析与控制等。

三、毕业后干什么——目前乃至今后很长时间内都将是国内最有前景的专业之一

目前,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还处于相对短缺状态,因此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相对而言,大学毕业时最需要这个专业的有几类工作:

技术支持人员工程师教师科研人员

软件开发工程师

信息技术咨询专家

软件工程管理人员

企业信息技术顾问

企事业单位信息部门管理人员

硬件开发设计人员

IT人员

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

计算机技术支持人员

学校老师

四、什么样的人相对不适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篇7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认真开展市场调研, 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进行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改革。特别是本地区状况, 以及本校的实际来确定培养的目标和进行专业定位。

目前比较适合中职的教育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几个培养方向有:

1. 办公自动化:

以办公文印的工作内容、技能和人员素质要求为培养目标。以各企事业单位的基础办公文秘人员、文印店的店员或业主为岗位。

2. 网页制作及中小型网站建设与管理:

以业规范的网页制作工艺为培养目标。以网络公司、企事业单位的网页制作、网站维护人员为岗位。

3. 计算机组装维修与网络布线:

以电脑装配、机房布线、常见布线软硬件的故障检测和维修及楼宇网络综合为培养目标。以网吧、网络公司、电脑公司为就业方向。

4. 平面设计:

以图形图像处理、简单平面设计、装帧技能为培养目标。以广告公司、网络公司、影楼为就业方向。

5. 影视动画:

以摄影、摄像、后期的编辑、动画的制作技能为培养目标。以电视台、婚庆公司、摄像师、动漫公司、动漫基地为就业方向。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是落实本专业要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我校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改革中, 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 结合我校教学现状, 调整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为重知识技能的课程体系。下图为我校目前正在使用的课程体系。

三、教学安排模式的改革

参照目前课程设置修订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 遵循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渐进性和系统性, 采用学期分段式教学模式将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里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分段式安排, 根据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各门课程开课时间的先后, 授课课程的所需学时保持不变。文化素质课程可按传统的同时开设的模式安排。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相对灵活, 便于在现有的课程安排模式下进行局部的调整, 可操作性强, 并且不影响学生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安排。

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使课程教学的安排更具系统性和渐进性。一个课程的集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专业课程体系, 优化专业知识结构, 提高学习效率。其次, 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缩短课程的教学周期,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压力, 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读懂、看透、练精”一门课程。同时, 结束一门课, 测试一门课, 可以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 促使其平时抓紧时间学习, 可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1.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强调“学”重于“教”, 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 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 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建立以实验室为“主战场”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 适于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 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其次, 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 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又生动地呈现出来。其三, 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能交流的环境, 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 有利于形成学习动机。显然, 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 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五、学期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教学教法的多样性决定了课程考核的灵活性, 应改变传统的理论闭卷考试方式, 采用多种考核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如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直接由学生完成作品来评定学生成绩;案例教学法则可以由学生完成相应的论文报告来评定成绩。理论考核也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如试题类型的多样化等。严格的、合理的考核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 也是促进教学的一种良好方法。

六、结束语

本文是在学习新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 对近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改革实践探索中的经验进行总结, 并从新职业教育理念的角度提出应以需求为向导、以能力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使用灵活的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思路,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结合我校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实践, 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安排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探究和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陶红.试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 2012, (04) .

[2]周利民.建立计算机教学模块式课程体系的实践[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 (10) .

[3]李志学.深化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16)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组织体系 环境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体现了技术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中职学生不仅要懂得如何操作计算机,更要明白如何利用计算机。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首先,我们应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意识。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的工具性;另一方面,使学生理解流行软件所带来的基于计算机工作的观念的变化,适应变化,融入其中。

其次,我们面对的是在校学生,而非短期培训学员;我们的目标是培养素质,而非即学即用的技能。面对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与培训学生掌握几个流行软件相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并掌握新软件的能力、再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这种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知识面广,要求教学能促进、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正好满足了中职学生的需求;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确定了“以应用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操作技能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原则,确定课程内容和组织体系。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使该课程的教学成为中职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应该随着整个中职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步发展,还必须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特点,着力于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目标,现阶段,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计算机与社会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和全球经济化紧密相关。因此,学习计算机技术不单纯是为了用计算机,更重要的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我们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争取在课堂上多拓展一些知识面,来锻炼学生知识的拓展能力。

(2)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

认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也是中职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之一,在其中要学习规范有序的管理文件,使用与维护操作系统,了解一些常用的软件工具,为下面章节做好准备,也为今后就业、升学做准备。

(3)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已经呈现出作为新的社会媒体的重要地位。第三版更是把网络部分作为第三章提上了日程。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获取信息、网购是现代社会学习、工作、交流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基础与知识的学习不应当停留在网络的使用上,应该把从网络提取信息作为教学的重要目的。这一部分的出现更能体现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已经完成了从认识网络到熟悉网络的过渡。

(4)软件技术

在整个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中,软件的比重是最大的。学习计算机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学习软件的使用实现的。它的结构分Word、Excel、多媒体软件应用、Powerpoint,每一部分都在不断的应用软件,每学一章,学生就了解一种操作软件,从而让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了能力的培养。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组织体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的讲解为主,辅之以典型实用软件的介绍;重点讲清有关的基本原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知道怎么操作计算机,到为什么要这么操作。讲解引导入门的作用,学生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自修有关计算机更深入的课程。学生通过若干软件的学习能够基本熟悉计算机中的各种操作技巧及原理,并加以应用。

由于内容丰富、知识面宽、理性概念比较抽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不能占用太多学时,因此,必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这一方面,采取“任务引领——实训准备——合作训练——展示点评——训练反思——作业训练”的教学实验过程,以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同时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以支持这一过程的实现。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准备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使学生脱离满堂灌的教学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学为想学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让学生锻炼能力的目的。当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出现混乱,为进一步约束学生自觉学习,加强课堂教学环节、实验环节以及考试环节之间的互相配合,加强规范化与制度化的教学过程管理,还需要进行网络化实验管理与实验教学环境的建设,支持学生有约束地完成开放式上机实验,真正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新时代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要有新的教学模式,在新的形式下,我们要有紧迫感,时代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创新,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加油!

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简历 篇9

在你阅读这份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简历范文时只能作为写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简历参考范文。在写简历过程中大家要知道写求职简历时要符合自己的求职要求,写求职简历还要懂得怎样写简历才能让自己的`简历发辉作用,以下大学生个人简历网相关提供一篇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个人简历模板写简历参考。 姓名:简历范文 目前所在: 江门 年 龄: 25 户口所在: 江门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71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105 kg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行政/后勤:行政助理,证券/金融/投资:理财,计算机软件:管理 工作年限: 2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1500-- 希望工作地区: 江门,广州,佛山 工作经历 广东恒勃 起止年月:-08 ~ 2010-08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汽车及零配件 担任职位: 人事文员 工作描述: 一、核定各部门岗位人数,减员增效。 二、员工考勤、考核、工资、奖金、晋升的管理及作业。 三、宿舍与饭堂管理 四、办公设备的维护 五、6S管理 六 人员离职解聘处理。 七、新增岗位的人员招聘手续。 八、员工各类保险、调动手续的办理。 离职原因: 个人发展原因 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起止年月:2008-03 ~ 2010-05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会计/金融/银行/保险 担任职位: 渠道经理 工作描述: 1、积极主动地寻找客户、拜访客户、拓展客户,完成营销中心下达的业务指标; 2、细分客户,针对不同的客户,结合不同产品,提供不同的服务; 3、参加公司组织的营销活动; 4、参加所在部门例会和各种业务培训 离职原因: 个人发展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番禺职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08-07 专 业 一: 工商行政管理 专 业 二: 计算机应用与维护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05-07 城镇中学 计算机应用与维护 计算机二级 - 2005-09 2008-07 广州番禺职技术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 公用管理 -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优秀 其它外语能力: 英语二级 国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适合从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等业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如基层管理人员、营销员、行政助理和文秘、仓库管理员、质量管理员、人力资源管理员 个人自传 本人工作认真、热忱,责任心强,创新意识好,合作精神佳。本着集思广益,不断进取为原则。为自己及集体努力工作,为未来创造更多的才富而不楔奋斗。 开朗、谦虚、自律、自信(根据本人情况)。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专业个人简历表 篇10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国籍:中国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湖南身材:170 cm60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4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计算机类:网络.系统管理员 计算机类 技术支持 计算机类 系统集成工程师
工作年限:1职称:中级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2000--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东莞 深圳
个人工作经历:2006.8-.11   北京莱特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部   系统工程师

所属行业: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计算机软硬件,通讯)

1、负责公司内部数据的备份及还原,用户的创建及一些常规的域操作,监控管理公司内部的文件、DNS、IIS、邮件、活动目录服务器;负责内部员工的培训及技术指导,配合上级交待的一些其他工作。

2、在公司外包的项目工作内负责项目实施,测试工作。

工作业绩:参与以下系统工程的技术支持方案及实施:

1、北京博力特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活动目录解决方案

2、中国银行系统工程解决方案

离职原因:合同到期

项目经验:

2007.2-2007.9   中国银行系统解决方案

软件环境:window server2003,System Mangerment Server2003,Microsoft Operations Manager,ISA2006

项目描述:

为了更系统地管理银行系统的用户及计算机资源,部署Windows Server2003活动目录能有效的集中管理用户和计算机资源(如利用组策略)(GPO)定义严格的用户权限),利于日常工作的维护,由于Windows Server2003活动目录具有层次结构,所以能很良好地支持银行以后业务发展。为了统计银行内部的系统资源,及时更新老化以及减少多余的资源,减小对资源的滥用以节约成本。对银行内部各个系统终端进行严格地统一管理(如补丁的管理、各种软件的分发工作),采用了System Mangerment Server2003。为了使内部服务器良好地工作,采用Microsoft Operations Manager2005进行监控,减少因突发事件而带来的损失。使用ISA2006在银行内部各种服务器群之间部署,可严格限制各种断口的开放,在应用层执行严格策略,避免因各重具有潜在风险文件进入而带来重大损失。

责任描述:

负责支持项目的解决方案、负责项目的实施及项目后期测试监控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北京联合大学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2005-07-01
所学专业一: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9-2005.7   北京联合大学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大专

2005.7-2006.7   北京阜成门北大青鸟佳音旗舰培训中心   网络工程师   北大青鸟BENET信息系统工程师国际认证书

基本课程有:

1、Win2003server活动目录、安全策略、管理及排错

2、ISA服务器架构与管理

3、Linux服务、配置与管理SQLserver2000/2005的管理与使用

4、CISCO系列交换机VLAN/TRUNK/ETHERCHANNEL/VTP/STP技术的配置与排错

5、CISCO系列路由器HSRP/ACL/NAT配置,RIP/OSPF技术的配置与排错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一般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先前从事系统集成服务,熟悉系统集成服务流程及管理。精通服务器技术管理及使用,能熟练使用微技术架设与管理基于Windows平台的.服务,对Windows平台服务有较深的认识,经常从事Windows平台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维护工作;如:AD、DNS、DHCP、IIS、WSUS、DFS、VS2005、SQL、ISA、Forefront Client Services、SMS、MOM、Exchange、LCS2005、OCS2007、Sharepoint(WSS)等,所有的这些服务能覆盖企业里面大多数的IT服务,给企业里面的业务流程提供了健康安全的运行环境与支持。熟悉网络负载平衡及群集服务,能用网络负载平衡和群集服务提高服务的高可用性。熟悉思科系列的网络设备,能利用思科系列的网络设备组建管理中大型企业网络。

兴趣爱好:上网,看书,运动。在业余时间用过Dreamwear,Fireworks,Photoshop,会一些简单的C#编程技术。

详细个人自传
自我评价: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教学方式;专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1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eaching Methods Research of Applied Types College

Yu Gan,Wang Ya,Zhao Shasha,Cheng Xiangya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Fuyang Teachers’College,Fuyang23604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ppli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declining number of candidates professional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computer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because of employment on the basis of thinking and practice through the exchange of research,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iven to Reform Teaching Some suggestions,in general is taking a"theoretical teaching+vocational training course"teaching the path of reform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nhance their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Teaching methods;Major;Students

近年来应用型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人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计算机本科学生就业不理想。现在社会上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求更多的是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

(二)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校太多。目前几乎每所高校都开设有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时还有很多的培训机构从事计算机的专业技能培训。

受这两个因素影响,各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招生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专业能力较强的重点高校受到的影响还很小,但那些一般高校特别是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的独立学院(三本院校)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特别严重。以作者所在的独立学院为例,前两年每届计算机专业还能招收两个班,这两年每届只能招收20多人,勉强够一个自然班。

作者在独立学院从事计算机的教学工作已有几年,在这几年的工作过程中作者发现独立学院毕业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对计算机根本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学生连机器的内存条都不认识,他们在找工作时不清楚自己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技术,所以在竞争激烈的应聘大潮中往往处于劣势。究其原因可归纳于:

(一)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相对来说较薄弱。这使得他们接受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能力相对于基础较好的重点高校学生来说较差。

(二)专业教学计划不够合理。独立学院的教学计划往往都是直接借用兄弟院校已有的教学实施计划,而这些计划中有些课程安排根本不适于独立学院的学生。

(三)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太弱。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不注重实验课程,理论课讲解的很好,实验课往往都是布置些题目让学生自己练习,学生很多都是自己玩根本不认真做试验。通过和学生接触发现,有些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时常用的office办公软件都不会使用,网站开发、编程工具的使用更是不会。

通过调研及与专家、同事交流,并经过实际调研,作者给独立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总的来说就是走一条“本科理论教学+职业培训”教学改革道路,具体讲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调整教学计划。首先调整课程的安排顺序(但前提是不能改变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如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被安排在大四学年的上学期,而这学期学生都在忙于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毕业实习,很少有学生能够认真学习这门课,而这门课程现在考研甚至考公务员都需要考,刚接触没有系统地准备、复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是很好。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安排在大三学年的下学期,这样学生可以早点接触网络课程。

其次增删改一些课程。如《计算机体系结构》、《数值分析》、《通信原理》这类课程,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学生如果不进入研究生学习的话这些课程对他们来说真的影响不大,即便考上研究生也可以重新开始学习这类课程。同时现在社会上对JAVA开发、网络维护、嵌入式开发方面的学生需求较多,我们可以增加这些方面的课程,增加一些新的知识课程,让学生在这些方面积累的知识更加雄厚。在教材选择上要选择一些易接受的教材。如数据库课程很多都在用萨师煊的《数据库系统概论》,这本教材知识点很多,讲的也很好,但基础较弱的学生根本理解不完,也理解不了,还不如用一些实用性更强的教材,如《数据库实用教程》。

(二)给学生分方向。可将调整后的基础课程安排在大一大二两学年,大三上学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几个方向如:嵌入式方面、网络方向、软件开发方向、数据维护方向。分好方向后只给学生开设该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其它与该方向的课程一律不再开设(公共课程除外),不再让这些方向性很强的选修课程流于形式。这样的话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比如作者带过07级计科班有个学生,平时上课不爱听课,还经常缺课,但他自己学习一些网站开发方面的知识,平时自己练习一些简单的网站开发,毕业时他的同学都在忙着找工作,而他则开了一个网站设计公司,收入很好。如果说我们能在他学习期间按照他的兴趣爱好给他更多地专业指导,可能他现在的专业会更强。

(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方向开设专业课程要提高每门课的实践课程学时,着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首先要求老师要改变原来的实践课教学方式,不能还是给学生布置题目让学生自己练习,老师要亲自认真指导,学校应加强实践课程的监督,另可在每门专业课程结束后都让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实践成果。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需求在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也需要改进,不能还是按照原有的方式培养学生,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不能只将学生的培养限于学校,要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认识专业的发展,让学生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时代大潮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上一篇:炸药库操作规程下一篇: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单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