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创新教学(精选12篇)
音乐的创新教学 篇1
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当前学生的艺术思维培养和发展而言有重要意义, 这主要是由于在小学阶段教学工作者能否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理解欣赏能力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因此该阶段的音乐教学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一、小学教学创新教学的背景
1.音乐的教学不够重视
纵观音乐的发展史, 我们不难发现, 先贤们对于音乐的重视程度已达到了一定高度, 孔子对于其弟子的要求是“六艺”, 其中就包含音律这一条, 由此可见先贤对于音乐的重视, 因此在当前的个人自身素养的培养中, 也就不难理解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将音乐这门课程的学习列入小学生的学习范围中。 但是随着应试教育在我国逐渐推广, 一些地方教学工作者片面地重视学生对主干课程的学习, 将音乐课程的教学时间不断地人为缩短, 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基本的音乐学习, 甚至在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乐这门课程。 所以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 要将音乐教学的有效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加以改进, 否则音乐教学就会很难得到改变。 另外, 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在一些地方比较缺乏, 这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也是不利的, 音乐创新教学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主动学习共同承担, 并不是改善教学环境就能够取得成效的。
2.音乐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在小学音乐学习中,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 学生对于基本的音乐乐感的感知能力和相关理解力相对于教师而言必然是比较差的, 但是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对于音乐的教学还是主要围绕音乐教材传授相关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说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主要是因为这样的音乐教学没有充分认识到音乐作为艺术范畴的一部分, 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状况息息相关, 所以教师如果只是单一地按照教材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 就会限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空间, 这对于部分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而言是不利的。 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需要从教学理念及音乐的基本属性出发进行相应调整, 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学需要创新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方式
1.音乐教学主要遵照音乐的基本属性
小学音乐的教学范围虽然只是基本的音乐乐理的讲解, 但是哪怕是简单的乐理知识都包含了音乐先贤们的智慧和善于发现的精神, 因此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善于发展生活、探索自然的基本意识,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了解音乐的起源和音律的基本规律, 还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音乐歌曲谱曲和作词的基本背景, 这是小学音乐教学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大要点。 另外, 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 需要教师不断向学生强调主动学习的意识, 由于小学生群体自控力在该阶段本来就比较弱, 其自身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需要督促学生抵制一些消极因素, 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显然对于音乐本身而言, 其毕竟是人为创造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 因此只有教师和学生充分地认识到音乐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产物, 并且基本了解其基本属性, 才能很好地进行相应的创新教学。
2.音乐教学创新教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理解认知能力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 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的整体认知能力, 具体来讲, 学生对于一首歌曲的词、曲及演唱方式能否快速地记忆并且基本理解是音乐学习中的核心问题, 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直接决定了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能否快速、有效地将课堂音乐课重点传递到学生那边, 因此学生对于教学信息的反馈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态度将会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显而易见的是, 对于小学生而言, 教师并不可能完全要求学生在每一堂音乐教学中都能够很好地理解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理念, 但是对于学生而言, 能够准确地获取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对于其后续的音乐学习的信心而言十分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不断地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 比如对“1、2、3、4、5、6、7”这七个音符的掌握就是音乐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教学内容。 因为这几个音符可是说是所有音乐谱曲的最为基本的要素, 显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 如果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奥秘则对于音乐教学的学习将十分有帮助。
总体来看, 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教师从音乐特性和音乐的发展史出发进行基本的教学思维的转变, 而对于学生而言, 音乐的学习需要自身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乐感, 更为重要的是小学生自身对于具体的音乐元素的把握和分析是否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延伸性, 也就是说, 学生对于音乐词曲的认识理解能力可以进行利用甚至自身能够灵活运用再加工, 这也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希望看到的局面。 其实小学音乐的学习的重要教学方向应该是塑造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力, 特别是对某一种音乐类型的把握在该阶段可以基本实现, 这样小学音乐教学才会充满创新,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学的创新其实是教学的主客体之间相互合作及各自责任体的再出发和良好的本质循环, 而音乐的学习只是这种模式的基本体现。
参考文献
[1]童琳.从人本主义教育角度探析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措施[J].戏剧之家, 2016 (04) .
[2]赵丹萍.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五大策略[J].学周刊, 2016 (10) .
[3]赵妍.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02) .
音乐的创新教学 篇2
前言
音乐教育的实质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对学生的爱国注意精神,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团结互助等精神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但是由于经济,文化,物质方面的差异,在我国有些地方中学音乐教育得不到长期重视,导致中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对目前中学音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由于经济,文化,物质的不平衡,有些地区人们思想观念落后,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在许多中学教学中,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把升学考试要考察的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作为主科。而把升学考试不考的科目如音乐,体育等作为副科。由于音乐不是升学考试所要考察的科目,因此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与其花时间学习音乐,还不如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正科的学习中去,在升学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不重视和支持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在课程安排中,音乐课基本每周只有一节,而且有时候时间还被其他主科所占用。
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低。现在许多小学的音乐教师并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音乐教育,自身的专业水平不足导致了教学质量低下。而在教学技巧等方面也都存在很大的缺陷,不能按时按量地完成音乐的教学任务。往往在音乐课堂中老师就给学生放一首歌曲让学生听或者直接让学生自习等敷衍了事,并没有尽到音乐教师的责任。
学校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乏相关的教学设施。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很少,没有购买如钢琴,音响等相关的教学设备。也没有设立专门的音乐教室,使教学条件得不到保证。导致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相关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不能很好地进行音乐教学活动。
音乐教材的内容偏深,不适合学生直接学习。由于小学生普遍没有受到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学生在基本乐理知识方面还很缺乏。对于音乐课本中的内容比较难理解,学唱也比较困难,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的质量。
2、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是认识小学教育改革的前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项全局性任务,而音乐教育则是其重要的内容和途径。它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引领学生认识,感受音乐中独特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带领学生在音乐中去探索,能够开发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
音乐教育的实质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团结互助等精神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学生在对我国的革命歌曲的学习中,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我国红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们艰苦奋斗,不屈不饶的精神。而音乐中乐器等的学习中,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联系,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在音乐中,对词谱需要牢记,也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合唱,合奏等都需要学生们相互合作,积极配合,可以培养学生们团结互助,与人合作的精神。
音乐作为人的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音乐教育能让学生学会更好的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和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音乐通过情感的培养与调控达到丰富人们的情感,把冲动,贪欲,愤怒等情绪修养成完整健全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3、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
从音乐教师自身做起,音乐教师自身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音乐老师对乐理知识要掌握牢固。同时要多欣赏世界名曲等等,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更好地去教导学生。此外,教师自己的专业技能例如声乐,钢琴,舞蹈等都要加强练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才能在音乐教学或多中更好的去教导学生。而且音乐老师也要以自己所教授的音乐课为骄傲不要认为音乐就是一种副科的存在,从而在教学中敷衍了事。要正确地认识音乐这门课程的意义与重要性,从而正确地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学校要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虽然不是升学考试要考察的科目,但是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许多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开发学生记忆,联想,想象能力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每天繁重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正科的学习之余得到缓冲,从而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音乐教育也是国家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音乐方面的活动。例如:在学校里选拔优秀的学生组成西洋乐器团,合唱团等,并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们去学习和排练。这样可以使同学们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团结合作的能力,把学生们塑造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学生自己和学生家长要对音乐教育重视起来,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在音乐课堂上积极认真地学习,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音乐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学习好了在将来的大学中也可以选择主修音乐,将来在音乐这条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未来。只要有理想并付诸努力,将来成为一个音乐家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要积极认真地去学习,配合老师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学生家长要配合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支持学生正确,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要正确地认识和看待音乐这门学科,不要认为学习音乐就是浪费时间和不务正业,支持学生学习音乐,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要明白依靠音乐,学生将来也可以有所成就,也可以让其未来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成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功。
4、调整音乐的教学计划
引入乐理知识的教学。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如乐理知识中音的长短,曲式结构等。当学生学习到了一定的乐理知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音乐作品,更加准确地唱出教学中的音乐作品,更加理想的地帮助学生欣赏音乐,学习器乐演奏等等。
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对流行音乐和通俗唱法比较感兴趣。而流行音乐也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有许多健康励志的作品。而我们现有的中学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包括:民族音乐,合唱曲目,歌剧音乐等等,都是比较严肃的歌曲,而学生对学习教材中的歌曲的兴趣都不大。因此,在音乐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和通俗唱法的教学。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只有一个人有了浓厚的兴趣为基础,才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从而由浅入深,从流行音乐的教学中慢慢转变到对教材上的作品的教学中去,使学生更好的去接受和喜欢上音乐。从而更好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
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加学生演出的机会。在重要的节日如:国庆,六一儿童节,元旦节等等,组织一些学生的合唱,独唱,器乐演奏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音乐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自身对音乐学习的成果得到肯定,提升他们的自信心,用成果来巩固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5、改进音乐教学策略
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怕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学生一味的在下面听讲。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其中,使教学的效率和结果大打折扣。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彼此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节奏节拍学习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身体的律动和唱歌相互结合起来。例如:用拍手或者跺脚来打拍子的方式来加入学生的身体活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锻炼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歌曲演唱的课堂中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之间你唱一段,我唱一段这样的方式来共同合作演唱一首歌曲,也可以以此来让学生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个小组唱的更好,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来。在音乐欣赏的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真正含义。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样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学习音乐。
加强多媒体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为了让音乐欣赏课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如通过VCD,录像,制作丰富有趣的多媒体课件等,这样让学生在图像中更好地去感受音乐的美与魅力。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使欣赏课上得更加的生动。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更好地去接受课堂中所教授的音乐知识,也使学生对音乐更加感兴趣,让学生们真正地喜欢上音乐。
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学校可以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一年一次的校园歌手大赛,合唱比赛等等。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中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宣传,鼓励学生们积极去参加。同时为学生提供辅导,使音乐更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课堂,寓教于乐,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让学生们有所收获,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音乐的创新教学 篇3
关键词:国外音乐教学法 音乐启蒙 教学 创新
在儿童音乐启蒙初期,神经系统、脑皮质的机构和机能都在不断地成熟和完善,因此认知能力增强、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如果通过一定的先进教学方法对儿童的认知加以训练,就能够使儿童在音乐思维发展上获得质的飞跃。我们特意通过对几种国外音乐教学法进行创新研究,用实际教学案例来开发儿童的思维,使儿童自主的获得观察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成熟,从而达到享受音乐、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一、国外优秀音乐教学方法探析
国外音乐教学法在当代音乐教学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我国,从原来的传统灌输式教育转变为教学方式以音乐实践活动及游戏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科尔曼创造性音乐教学
科尔曼强调即兴创作,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让孩子多即兴创作或演奏,儿童的创造力应从音乐学习的早期就有所锻炼。他们在舞蹈、唱歌、乐器、演奏等等方面,应该试着让他们即兴发挥创造力。在科尔曼看来,儿童的思想表达都是无拘束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启发和鼓励儿童,只要有想法,就可以通过唱歌、跳舞和演奏表达出来,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二)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
埃米尔·雅各·达尔克罗兹创立了上个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而且他有一种独特的教育体系——体态律动学。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学会乐器,而是注意通过身体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如果鼓励孩子学习,除了用耳朵听以外,还要用身体的其他部分去感受音乐,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也将成为一种无限的活力,进步也将是惊人的。要发展耳、眼、身體和大脑同时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教学形式多变,能够使学生永远处于新鲜的学习状态。
(三)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有综合性、即兴性、参与性和适合所有人等特点,但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部分。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教学,它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它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去探索去尝试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地做些什么。奥尔夫音乐是由原本的音乐提炼而来,其实音乐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它是通过舞蹈、动作和语言的融合来表达感情色彩的。孩子们通过节奏的速度、力量的强弱、动作的程度来感受音乐,会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可以使音乐、舞蹈、语言融合的整体艺术现象更多体现在孩子们身上。
(四)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及教学法
柯达伊十分重视歌唱教学,他认为歌唱教学是普及音乐教育的最好和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体验和声的丰富色彩与声部之间的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他同时引用了柯尔文手势法对合唱分声部训练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作用,字母谱以及节奏读音,对音乐启蒙教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帮助,趣味性强。
(五)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
音乐教育不是以培养音乐家为主,而是培养所有的儿童都能具有美好的心灵和感觉;从听、模仿、反复,增强练习;鼓励儿童的母亲参与、协助教学。相信对于这种教育方法大家都不陌生,在中国式的教育过程中,大多采用的都是这种教育方式。更注重早期的幼儿教育,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当然都离不开父母的支持与保护。
在上面介绍的这几种教学方法中,大家也都不难看出每种方式都是风格迥异,西方教育更注重开放式的创新思维与想象能力,而东方教育则是熟能生巧,环境尤为重要。但是,殊途同归都是顺其自然的方式方法,小孩子都是好动的,但是只要方式得当,从他们的兴趣出发,用自然巧妙的吸引方式引领他们走上音乐的道路,较之传统强硬的手段强制孩子学习艺术则有着本质的不同。
二、国外优秀音乐教学法对我国音乐启蒙教育的启发
通过对国外音乐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明确我国在音乐教育教学启蒙中的不足之处,针对性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国内音乐启蒙教学的弊端与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事实上,音乐是艺术,不是机器;音乐是文化,不是技术,孩子们在通过鉴赏和了解的过程中应该做到逐步提高欣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所以音乐审美为中心的理念要自始至终的贯穿着学习的过程。
(二)创新音乐教学内容
教师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寻找突破口,要主动寻找与开发教材里非定式的内容,引导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促进创新态度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一定很准确,但是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好的,也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兴趣制定教材,进而符合新时代的创新特点。
(三)改善音乐教学方法
不要因为教学方法的枯燥,扼杀了那些把音乐作为自己兴趣爱好的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学是在动态中进行的,以多变的形式创作出作品。这些作品主要重视灵活性的特点,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所以鼓励学生和因材施教是我国教学法中最为重视的地方。
(四)加强音乐教师素质
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是经过长期、专业、系统的音乐学习,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并且还要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所以,我们的教师要汲取国外音乐教育中的先进之处,找出自身出现的问题,逐渐形成一个科学的教学理论体系,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为我们的孩子们带来音乐的魅力。推动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走向世界前列!
nlc202309081127
三、国外音乐教学法在音乐启蒙教学中的创新性研究
(一)音乐启蒙实践教学创新教案设计
(二)教学程序
1.看图说话
大象和小猫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快乐的玩耍,不过现在看起来,大象和小猫好像是生气了,那这是怎么回事呢?哦,一定是他们两个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发生争吵了。其实没关系的,有的时候好朋友之间是会发生争吵的,不过过一会就会忘记啦,因为大象和小猫更喜欢在一起高高兴兴地玩耍。
2.上肢活动
音乐开始的时候身体随着音乐摇摆,歌词到“转呀转”的时候两只手做出转呀转的动作,然后到“我的小风车”的时候,双手放在前胸,象征“我”的意思,到“小风吹来……”双手聚集在身体前方,到“大风吹来……”双手打开到身体两侧,到“转呀转呀转呀转呀转呀转不停”双手从身体前方渐渐的打开到身体两侧,感受音乐的渐快。
3.全身活动
宝贝们围成一个圈圈手拉手,跟随音乐走动,音乐到“小风吹来……”宝贝们向前迈,到“大风出来……”宝贝向后退把圈圈围成最大,到“转呀转呀转呀转呀转呀转不停”宝贝们从小圈渐渐地变成大圈,感受音乐的渐快。
4.道具活动
宝贝们围成一个圈圈,每个人手里拿一个丝巾,跟随着音乐晃动身体和丝巾,音樂到“小风吹来……”宝贝们把轻轻晃动丝巾,到“大风吹来……”原地转圈变成龙卷风,到“转呀转呀转呀转呀转呀转不停”从弱渐强、从低到高,最后将丝巾抛入空中,感受音乐的强弱和快慢。
5.创意活动
老师带领宝贝们一起动手做“手工风车”,分别做大、小风车然后跟随音乐摆动自己做的风车,右手拿大风车,左手拿小风车。音乐到“小风吹来……”的时候摆动小风车,到“大风吹来……”的时候摆动大风车,到“转呀转呀转呀转呀转呀转不停”两只手同时摆动风车。
6.乐器合奏
左手棒铃,右手沙锤,音乐到“小风吹来……”的时候大家举起沙锤轻轻晃动,到“大风吹来……”的时候,大家举起棒铃用力晃动,到“转呀转呀转呀转呀转呀转不停”的时候大家把将双手乐器合奏到最大声,感受的音乐的强弱。
7.总结
宝贝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感受到了音乐的强与弱,以后老师还会带大家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歌曲Say Goodbye。
每个国家的基本情况不同,孩子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则不同,教学过程中要用灵活、创新的方式结合自己国家和地区对于国外音乐教学法的理解,创造出符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不断的学习和进行有吸引力与有创意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鲜明特点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四、结语
早期的音乐启蒙有助于儿童右脑感性思维的培养,比如想象力、创造力、艺术感、身体协调等方面的培养。本文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希望改变以往的“古板式”音乐教育,以灵活多变的手法和方式吸引儿童进行音乐的学习。吸纳国外音乐教育教学精髓,探索出一条与国际接轨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音乐启蒙教学方法。为早期音乐启蒙教育教学课程模式拓宽了具体实践思路,优秀的教案设计对儿童音乐启蒙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江澎.早期音乐教育对幼儿思维发展的影响[J].美与时代,2011,(12).
[2]王懿颖.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3]李芳.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音乐教学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篇4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近年来, 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由于受专业音乐学院的影响, 比较普遍地存在着重乐谱、轻乐感, 重技术、轻艺术等倾向。这既不符合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 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 改革我国音乐教育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首先,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 培养广大音乐爱好者。音乐是人类自发的需要, 属于每一个人, 因而音乐教育应当从人人皆有的音乐本能出发, 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他们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帮助他们成为有一定音乐欣赏能力的音乐爱好者。
其次, 音乐教学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 达到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音乐教师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是当务之急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 作为学生的榜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扮演榜样的角色时, 被看作是“社会的代表”, 肩负着传递社会化价值与标准的任务。教师对音乐的热爱程度, 以及自身对学习音乐的态度, 也就成为学生的榜样, 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同和模仿兴趣。所以, 很难想象一个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知识结构严重老化的教师能培养出思路开阔、思维灵活的学生。因此, 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有强烈的责任感、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较强的音乐教学创新能力, 这是国家和人民对音乐教师的要求, 也是胜任音乐教育的必备素质。
三、创设情境, 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 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原动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应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驱使他们投入到学习中去探究。例如, 我在教学低年级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 欣赏前, 我先向学生介绍龟兔赛跑的故事, 以此导入新课, 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将表现乌龟、兔子形象的乐器 (大管、单簧管) 所演奏的音乐主题介绍给学生, 启发学生在欣赏时注意分辨表现乌龟和兔子形象的音乐各有什么特点。然后, 我边播放音乐, 边利用投影幻灯演示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幻灯片中龟兔赛跑时生动、形象的画面。这种声像结合的课堂教学, 把陌生的音乐与学生一下子拉近了, 乐曲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 使学生获得了思想上的教育, 并对管弦乐有了初步的认识,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创新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
音乐作为一门富有情感的学科, 在教学结构上应有创新的观念、新思想。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欣赏、感受、运用音乐, 就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音乐感觉。
首先从一些基本的技能训练开始。通过针对性的训练, 开发学生的乐感。例如, 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概念等。具体做法:让学生用口琴或竖笛演奏一首简短的歌曲, 要求表现出作品的内在感情, 如果学生演奏的声音缺乏感染力, 没有起伏的旋律, 那么就不能使人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景, 只有较好的基本技能, 才能有“音乐感觉”。
其次, 上升到对音乐作品内蕴理解的高度。通过欣赏或学唱歌曲以及对作品一些创作情况的了解, 进而体会作品的内涵, 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文学修养, 进而提高他们的整体音乐素质。
五、运用音乐教师的形象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教师作为艺术工作者, 对启发学生的音乐美感与创新思维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因此, 教师要注意亲近学生, 举止从容大方, 课堂上运用生动、精炼、充满感染力的语言, 唤起学生心中的美感, 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艺术形象,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注意音乐想象力的启发
爱因斯坦曾说过:“美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是无限的, 美的想象是知识的源泉。”这种美的想象需用音乐进行启迪, 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歌唱活动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一个自由自在驰骋的广阔天地。一个乐曲的小主题, 可以向任何方向作无穷无尽的发展, 给人一种直觉的推动力量, 激发人大胆跳跃式的设想。当人们的音乐知识积累多了, 各种幻想就会从潜意识向意识转化, 学生常处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中, 伴随审美的愉悦, 幼小心灵无拘无束, 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 随着想象的展开, 潜在的创造力便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在指导学生欣赏世界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德成名曲《水边的阿狄丽娜》时, 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音乐, 并随着如歌的旋律和如诗一般的意境展开想象, 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坐在湖边的少女, 她有碧蓝的眼睛、红润的双唇, 一头金黄的披肩长发随风飘逸……”有的学生说:“我看见阿狄丽娜静静地坐在湖边, 在碧绿湖水的映衬下, 她的皮肤显得更加白皙, 水中映出她的倒影, 天上的飞鸟也被她的美貌所吸引……”我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说, 不限制他们的思维, 让学生随着音乐尽情地展开想象, 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美妙境界之中。同时在中学歌曲教学中, 我要求同学们每学会一首歌曲, 都要自编动作, 边演唱边表演, 可以根据词的意思编, 也可以节奏的特点编。舞蹈是感情的升华, 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又拓展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七、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
音乐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途径的学科, 与其他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恰当地把其他学科知识引进音乐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效果, 而且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如在教学曲式、乐句、乐段、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的知识时, 我就启发学生联系语文知识来学习这些知识。学生普遍反映这样学习理解得比较快, 记得比较牢固。这就说明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篇5
毕业论文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怎么写毕业论文?
摘要:二十一世纪需要创造性人才。而音乐活动是开发培养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一种有效载体。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通过营造创造氛围、激发创造兴趣、提高创造意识、发展求异思维等创造表现教学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向高素质人才方向发展。
关键词:幼儿 音乐活动 创新 表现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幼儿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最富于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活动是开发培育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一种有效载体。在欢乐轻松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向高素质人才方向发展。
一、营造创造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自由民主的音乐活动氛围,让他们能够怀着愉悦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经验自由探索、展开想象,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进行交流,才能萌发出大多数幼儿的创造力。可怎样能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创造氛围呢?
1.正向激励法。任何活动起步的成与败,将直接影响幼儿能否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今后的一切活动。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对孩子的每一次创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给予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如:当孩子创编歌词、动作不尽人意时,请大家来讨论并帮助他;当孩子断断续续说不清时,应尽力去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说清楚,并鼓励孩子以后要好好说话,说完整话。孩子年龄小,常会出错,并会因此遭到同伴的耻笑而产生压抑感。对这些孩子,应激励他们,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教师的影响下,孩子们也能学会悦纳别人,不挑剔别人。
2.自由创编法。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自由创编能给幼儿一个无拘无束的创作空间,如:在音乐《有趣的生日晚会》中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勇于表现小动物们干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以及小动物表演的动作等。所以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但教师不要去训斥孩子,而是鼓励、支持和欣赏幼儿的创造表现,因而更喜欢参与音乐活动。
3.互动游戏法。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创设环境,还应重视幼儿的交往、互动。在各类活动中,让幼儿与同伴相互熟悉,增强彼此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师生间、同伴间共创的融洽氛围,促成了轻松愉快的创造环境,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自由发挥创造才能。
二、丰富经验,提高创新意识
创造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教师细细观察,便能发觉许多现象是舞蹈动作的直接来源。如:树枝摇曳、火花四串等。而教师只有多带孩子走出去,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发现和教育幼儿,引发创造潜能,教育才有效。
1.谈话示范法。“谈话”是师生间最平常、最自然的一种交流方式。平时,常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大自然等,回来后,围坐在一起,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他们彼此间得到启发。同时,把孩子们听说的一些事做示范、用动作表演给他们看,不断丰富他们的动作经验。
2.动态观察法。“动态观察法”是专用于动态事物的方法,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变化和活动。孩子观察仔细,获得的表象、动作经验丰富,为创造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中,想象是创造的桥梁,求异是创造的途径。“见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思,行人之未行”,一句话,创新的思想源泉就是求异思维。
1.扩散法。“扩散法”是对事物做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扩散思维,可高效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求异思维,在音乐活动中不应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而应当启发孩子去思考。小组讨论应怎样去演唱、表演、演奏才能表现音乐的主题,鼓励孩子创造性反应,借此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意识。
2.表扬鼓励法。对那些想法和别人不一致的幼儿,毫不吝啬表扬和鼓励,保护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给他们充分的创作时间去自己想、自己编、自己演。
3.假设法。假设法能更好地活跃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创编歌词《两只老虎》活动中,可问幼儿:“你们还想唱老虎的哪些身体部位呢?”幼儿有的说:“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牙齿,”有的说:“一只没有脑袋,一只没有胡子”等,然后在告诉幼儿:“这是一只很能干的老虎,他会做很多事情,想想它会做些什么呢?”幼儿通过讨论,创编了许多的内容,如:“一只会写字,一只会拍照,一只会唱歌,一只会跳舞”等。就这样,幼儿通过假设,自己编、自己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
对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教学;创新精神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正逐步由知识型向创造型过渡,国家根据需要,对教育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课本的改革要求教育方式的同步创新,就新课改下初中音乐的创新教学这一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做了进一步阐述。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创造学理论,了解创新精神的表现,同时爱护学生的创新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好创造性思维,为促进学生积极的创新而创造良好的机会。
1、欣赏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少人爱听京剧,主要是喜欢听那优美的曲牌和唱腔音乐。例如,在学生初听《春江花月夜》和《梁祝》等乐曲时,开始时学生并不了解乐曲的内容,但却能感受到乐曲好听、优美,这也是一种美感的享受。因此,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音乐点拨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又能深化学生对戏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激发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只是简单地教学生唱或者放音乐给学生听,要充分结合音乐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激发学生更人空间上的想象力。例如,在欣赏《梁祝》时,进行鉴赏之前,教师可以将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关片段播放给学生们看,在画而表现中,可以通过借助一些动画、图片,来简单而形象地演示词曲的意境,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到了更加深刻的音乐情感内涵,带着仿如身临其境的心态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音樂创新教学
1、创设和谐课堂氛围。作为教师,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摆正自己的位置,弱化教学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强化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由内及外,才会拥有良好的心态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1)兼收并蓄,容纳差异。我认为教师要改掉以前“绝对化”的评价心态,不能用“非对即错”的旧观点去看待学生,而是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又看到学生的短处,用一颗开放的心去包容孩子,这就更需要教师兼收并蓄,容纳差异。(2)赏识学生,培养自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放大学生的优点就是供给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所需的充足水分和阳光。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从而更加有信心、有兴趣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2、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力的提高包括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切莫以权威自居,应该是摒弃师道尊严。抱着一种教育相长的态度,认真和学生沟通,培养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使学生们的心理自由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无拘无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得到切实的体现。
在课堂上,老师们应该在释放学生的同时释放自己,和学生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欣赏。在语言使用上,应该多用一些能拉近双方之间距离的词句,如“人家的想象力真的很棒。超出了老师的预期,“让我们一起来吧”,“请”,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他们就可以充分地在课堂上展现自我。
3、声乐教学的创新。让学生掌握歌唱的技术和用心灵去歌唱,是初中声乐教学中的两大教学环节,它包含了歌唱技巧、音乐知识、识谱能力的学习和运用,包含了音乐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也包含了较好地表现歌曲意境所需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声乐也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主要靠演唱来体现。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只有通过歌唱者完关的艺术性表演,才能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和体验作品情感的能力,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通过展开想象碰撞出创新火花。想象是人类独特的天赋,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拍击,会自然地融入到歌曲的情景之中,达到触景生情、引发联想的关妙境界。譬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俄罗斯民歌《故乡》时,首先为他们描绘了一段诗一般的语言意境:在一望无际的俄罗斯原野上,晨烟缭绕,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地上青青绿草,树上鸟儿追逐嬉戏、尽情地歌唱。不少游客置身于幽曲明净、精巧秀丽的园林中,尽情观赏,关不胜收……。学生们而对身临其境的“故乡”,通过短暂的联想后,争先恐后地表达对“故乡”的想象。有的学生这样描述:“东方刚露出鱼肚白,彩云朵朵,大地苏醒了,花儿开放了,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紧张而愉快的生活。”有的说“听第二段时,我感觉到有成千上万的小动物在这里集会,它们载歌载舞,追逐嬉戏,像是在举行‘动物狂欢节’,热闹极了。”如此的想象多么地丰富、动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彰显。
4、用“整合”突破教学模式。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形式皆单一,一直存在着“老师怎么唱,学生怎么学”的现象,极大束缚了初中学生音乐实践、音乐创作的视野。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犹如繁花与绿叶的关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把音乐与有关的学科综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与美术是一对孪生姐妹,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陶冶人们的情操。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她们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音乐与美术结合将使音乐更形象。如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课前我做了充分的资料收集(课件制作),课堂上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以《让世界充满爱》为音乐背景,一组以爱为主题的图片串联起的Flash作品使学生认识到爱的伟大力量,被作品中平凡而又伟大的爱所感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整合”能带来无限精彩的课堂,音乐与学科有效整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带给学生无穷的音乐知识及无限创造音乐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王沛君.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考[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17):51-51.
[2] 腾文莲.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3,(10):108-108.
[3] 周建敏.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7):23-23.
创新视野中的音乐教学 篇7
音乐是最具创造性的学科之一,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 学生在乐曲欣赏、歌曲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用想象力去创造心目中的音乐形象及内心感受, 它所起的教育作用是最直接的、最动人心扉的。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 而是为了训练头脑, 发展身心, 在这方面, 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音乐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关键是要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活动环境, 给他们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和表现的机会。教师要把音乐教育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促进师生间的和谐互动。遵循这一理念, 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灵活运用教材, 挖掘创新价值
教师要灵活掌握教材内容, 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创新价值。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原有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来安排教学内容。之所以这样做, 为的是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优化课堂信息, 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从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通过合理的引导,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形成创新意识。
创新教学不是一句空话, 关键是要选择有利于创新的教学内容。比如, 在七年级下册第一课《渴望春天》的教学活动中, 我就先要求学生先自己创作新歌词, 并且要求歌词必须是自己某一次游玩、郊游的亲身经历。学生创作出来以后, 能积极主动地要求学唱这首歌的旋律, 配上自己创作的歌词, 很快地就掌握了歌曲的情绪、节奏、速度等方面的要求。此外, 我还通过评选最佳歌词创作奖等方式, 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出来,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学生想象, 发展求异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从创新角度讲, 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核心。艺术的含义之一便是:“富有创新的方式、方法”。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把思维和表现的空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摆脱教师和课本的思维定式, 在音乐的天地里展开联想的翅膀, 发展求异思维。记得有一次, 我听一位友人的音乐课, 学生在学唱歌曲《玛依拉》, 歌词中“人们都叫我玛依拉, 诗人玛依拉, 牙齿白声音好, 歌手玛依拉, 高兴时唱上一首歌, 弹起那冬不拉冬不拉……”激发了他的灵感, 他便让学生们用上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经历编歌词。有个学生随口唱出“我名叫王小敏, 歌手王小敏, 生在那茅山下, 青青的茅山下, 从小么爱爬山, 采来迎春花迎春花……”。其他的学生也纷纷自编歌词, 有的学生在表演时甚至还加上滑音、颤音, 饶有趣味!这件事对我启发很大, 在此后的教学实践中, 我便很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去自由发挥, “求异”创新, 对歌词、节奏和旋律进行创编, 让学生在掌握课堂内容后, 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音乐, 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师怎样把“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变成“一支被点燃的火把” (普罗塔尔说: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 。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好启发式教学, 抛砖引玉, “点燃”学生的思维。“你有什么感受呀?”这是我在课堂上经常问的一句话。不管是唱歌、欣赏还是音乐创作活动, 我都会先发问, 让学生对将要接触的内容有所思考。在引导学生欣赏《天鹅》这部作品时, 我没告诉学生这首作品的名字, 而是要求学生听后根据自己的想象, 给乐曲起名并说出感受。有的学生起名为《清晨公园》、《沉思》、《忧伤》等, 学生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有的学生说优美好听;有的学生说痛苦忧伤。对学生的回答, 我没有给一个肯定答案, 而是首先表扬他们能积极思考, 敢想敢说, 能认真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 音乐感觉得到了很好的发掘与提高。
三、构建和谐课堂, 营造创新氛围
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能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 和谐的教学过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也有切身体会:心情良好时, 学习和工作思路开阔, 思维敏捷, 能主动积极探索新方法。而情绪低落时, 则思路阻塞, 动作迟缓, 无兴趣可言。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还要求老师让学生无所顾忌地表达创意, 充分保护他们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等情感。要为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 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要特别注意呵护、启发和引导, 不轻易否定, 保护他们“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肯想、敢想的情感, 建立和谐课堂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爱”是根本、是核心。教师首先要“爱”在先, 学生才能激“情”在后。要变“你们”为“我们”, 善于用爱去消除陈腐偏见, 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爱护、信任学生, 学生尊重、敬仰教师, 师生关系融洽, 很容易形成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反之, 课堂气氛则会消极、冷漠、沉闷。因此,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要以亲切、平等、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实践证明, 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动越多, 学生的奇思妙想也越多。
四、注重过程教育, 保护创作热情
在课堂创作活动中, 我十分注重过程, 而不是结果。学生是创新思维的主体, 但因为学生年龄还比较小, 知识面不宽, 加上缺乏社会实践, 人生阅历不丰富, 手头资料欠缺, 课堂创作时间短等原因, 学生创作的作品不可能很完美, 如果太注重创作结果, 必定会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不能等学生具备高深的学问, 有了成熟的条件, 充裕的时间才去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那将失去锻炼他们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可以这样说, 学生经过努力创作的作品都有其闪光点, 即使有的看起来很稚嫩, 也应该得到鼓励, 这里面有一个培养过程。
在音乐课堂上, 我经常组织创作活动, 比如节奏创作、旋律改编、即兴歌舞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对于学生的各种创作, 我都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在创作活动时, 我比学生更忙, 我会逐一了解每个作品, 鼓励学生敢想敢做, 给他们情感上的支持, 促进学生更加自信地沿着自己的思路去创作。即使一些作品出现明显的错误, 我也会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基础上, 提出改进建议, 提建议时, 我会用“如果……, 就更加完美了”等语气来表达。在此过程中, 我会不断地关心和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进度, 而不是简单地把任务交给他们就不管不问。如果这样, 可能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完成创作任务, 大多数学生的作品还只是半成品, 如果老师只关注创作结果, 那么没有完成创作任务学生的积极性就得不到保护, 以后他们就“消极怠工”, 从而失去创作热情。
五、培养合作意识, 提升创新能力
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它是一个主动、积极和有意识的过程。在创造力心理学中非常重视合作, 许多著名的创新方法都是在团体协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只有学会合作, 才能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的优势, 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效发展的需要。在音乐教学中, 要让学生学会合作,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在活动前, 教师不但要讲明活动的具体要求, 还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 让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逐步养成合作的意识, 产生合作的欲望。实践证明, 素质互补、心理相容的小组, 对外能竞争, 对内能协作。教学中, 师生可以讨论规定几条合作原则, 比如:合作中不讲无关的话题;要每个人都参与讨论和创作;要有独立的见解;认真听取他人发言, 不随意批评别人;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合作结束后, 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总结点评, 表扬积极讨论、互帮互助、敢思敢想、大胆探索的学生, 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对顺利完成合作任务的小组和个人加以肯定、表扬和鼓励, 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同时, 对合作中出现的不良行为提出改进意见, 使他们在下一次合作中加以改正。总之, 在音乐活动中, 要注重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形成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和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勤于讨论的能力和水平, 充分体现音乐活动的内在价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信任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满足每个学生的表现欲, 巧妙运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音乐活动中, 采取优势互补的合作能力训练, 比如在上课之前, 布置一个小型自我展示活动, 要求可以由几名学生合作, 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 把展示活动搞出自己的特色。这样既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优势, 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 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随着新课程思想的深入, 教师要转变观念, 由知识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 教师的知识和经验要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 要变单纯的传授知识为启发诱导, 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 提高自我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六、改革评价方法, 倡导审美体验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 音乐课十分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重视艺术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 提倡学科综合, 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多元文化, 突出强调以审美为核心。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是新音乐教育对我们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它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 改变以往的评价标准, 以全新的要求面对课堂、学生和教材。要改变学生只想得个好分数的想法, 采用发展性的观点来评价学生, 让他们创新意识的明灯永不熄灭。
浅谈高校音乐乐理教学的创新 篇8
一、乐理课程的重要性
乐理知识是对于高校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教育,课程主要包括读谱、音程、和弦、节奏等基础教学内容,概言之,乐理课程的学习主要服务于高校学生积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培养正确的音乐素养,甚至是奠定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基调,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影响层面主要可分为个人发展和学科发展两大部分:
(一)个人发展层面。音乐理论是高校音乐学习的基本功,乐理课程对培养个人音乐修养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高校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需要拥有良好且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才能在日后融会贯通地运用至艺术实践中去,所以在早期理论教育时必须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音乐认知、培养有正面价值取向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为其自身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科发展层面。无论是经典音乐的延续或再创新,还是现代音乐的革新或颠覆传统,追根溯源,乐理知识都是音乐学科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只有通过系统、全面地学习乐理课程,深入、内化地理解乐理知识才能在现有的音乐学科上做出有理有据的、有创造力的改变,而不是天马行空的白日梦,这将对整个学科发展产生巨大意义。从现实角度,再言之,高校音乐教育输出的多为未来的音乐教师人才,巩固并加强这些“指导性人物”的基础性教育,对该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具有潜在且深远的影响,不得不引起高校音乐教育人士的重视。
二、高校乐理教学的创新应用
(一)融合乐理教学与视唱练耳课程。传统的乐理课程主要由专业指导老师单向传授音乐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为教学内容,但由于高校音乐学习是一种需要较强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学科,若只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空洞的理论灌输,是难以领会其精髓意义的,学生们更难以将其运用于音乐创作的实践中去,只有将理论知识具象化,而不只是局限于概念化的描述,才能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课程主要分为视唱和听觉训练两大部分,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所有以乐理学习课程为出发点所衍生而成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创新性乐理教学可以适当融入视唱和练耳环节,不仅能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乐理知识。比如,在乐理课程的读谱教学内容完成后,可将“视唱”作为课程小结的实践环节,不仅能清楚掌握学生对于五线谱的熟悉程度,更能为日后的教程设置做出合理规划。再如,在音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在课堂上播放一小段音频,通过“练耳”以测试学生对于音阶、音域的掌握程度。融合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优化教学内容,更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加强专业老师的创新理念。专业老师是高校学生通往音乐艺术大门的重要桥梁,如何正确引导和传授乐理知识是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若是连专业老师都不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教学,课程教育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的综合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指导老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理念,才能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其次,只有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挑战,才能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缺乏实质内容的音乐理论知识在传授过程中必定需要真实案例来进行实证分析和解读。据此,高校可邀请具有创新精神或现代影响力的音乐人担任客座教授或定期举办相关讲座,生动活泼的实例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于乐理知识的理解,从而了解经典音乐之所以源远流长的深层原因,并摸索现代音乐表现形式诞生的雏形,为将来的音乐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三)乐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随着当前网络技术的愈加发达,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内外在音乐艺术上的沟通愈加频繁和深入,高校学生较以往拥有更多渠道和机会去接触尽可能多的音乐资源。因此,乐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若能将空洞的理论化知识通过诸如视听结合、音画同步等多媒体方式呈现出来,或类似于亲临现场近距离观摩这样的多维度体验为学生创造具象的理论环境,都不仅能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其学习热情的产生,更能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中逐步消化晦涩难懂的乐理课程知识。
三、结语
高校音乐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不可与普通学科一概而论,作为学科发展本源的乐理学习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关键作用,因此其教学模式和方式都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目前对于高校乐理教学创新主要有三大应用形式:一是将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相结合,在丰富教学内容之余促进高校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能力;二是力邀具有创新教学理念的专业指导老师以生动的实例促进高校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利用现代化媒体技术或学习资源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的满足式教学环境,激发学习热情并促进他们对于乐理知识的吸收和内化。综上所述,高校乐理教学任重而道远,如何在教学理念和模式上推陈出新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官理解能力,提升学习效率,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摘要: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高校音乐学习的基础和重点课程之一,乐理教学对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乐理课程对个人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应用做简单探讨,以正视高校创新教学的发展趋势。
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创新 篇9
关键词:小学,音乐,实践教学法
一、教学中心得体会
1.1识读乐谱不一定要先唱后识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 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在音乐教学工作的前期, 作者采用传统音乐教学中惯用的先唱歌词、后唱歌谱的方法, 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识读乐谱的难度,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方法在低年级使用效果较好, 但高年级就略显不足, 而且如果每一首歌都采用这种方法教学, 时间久了学生就失去了兴趣。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作者在一些班级试着改变了惯用的教学方法, 结果证明, 这样变换方式教学, 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也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信心。
1.2把创造力的培养融入教学活动
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生如果能够学习到音乐创作的方法, 那么他们就体验到求知欲望的满足, 从而对音乐的学习产生出更大的兴趣。在进行创造性教学时, 我们逐渐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出发;就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进行即兴性、探索性的教学。将学生分组, 学生沉浸在课堂快乐的气氛中。教师要善于动脑、组织好各个环节的教学, 用动听的歌声与伴奏开启学生的心扉, 唤起学生对美感的欣赏情趣。
二、音乐教学中方法的改进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和小学阶段学生对音乐的朦胧感, 摸索总结了一些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
2.1启发提问法
恰当的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还能使课堂结构紧凑、气氛活跃。教师把音乐教学中的提问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另一种是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的, 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唱, 逐渐体会, 找出答案等。这类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投入到欣赏中去, 并针对老师的问题去听、去感受、去评论, 然后让学生根据大家评论的问题再完整地欣赏乐曲, 教师最后补充归纳。
2.2体态律动法
“体态律动法”是上世纪初瑞士作曲家、音乐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首创的, 其目的在于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节奏感, 以加强对音乐的注意与记忆, 达到促进学习者自我表现愿望的目的, 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当学生唱完或欣赏完一首歌曲后,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想象编配简单的律动, 并通过积极主动的表演展示他们自己对歌曲、乐曲情感、内涵的理解和表现。
2.3自由参与法
在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中, 教师往往事先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 然后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跟着练, 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夸大, 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却被削弱, 这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由参与的方法是教师不对学生点名提问, 而是鼓励学生在不间断的伴奏下逐个接唱。尤其是胆小的同学, 有了第一次战胜自我的尝试, 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极大地促进他们以后的学习, 从而真正达到面向全体、共同进步的目的。
2.4分组比较法
作者在教学中试着采用了分组比较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较难的歌曲可以先集体学唱旋律, 练习时分成两大组, 第一组唱前半部分, 第二组唱后半部分。当歌曲学唱进行到一定程度后, 还可以分组进行巩固练习。这样的巩固练习引入了竞争, 使每个小组充分调动积极性;同时也可使听的一组在听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收获, 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结语
总之, 在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 小学音乐教学的教材不应再是枯燥乏味音乐知识的载体, 教师应该变换教学方式使教材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在音乐教学中, 学生不应被看作是没有求知欲望的机械的受教育者, 教师应大胆的创新教学方法, 使他们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融会贯通地理解音乐。这样, 音乐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喜欢音乐、步入音乐殿堂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黄五萍.我教音乐欣赏课的几点体会[J].河南教育 (基教版) , 2006, (Z1) [1]黄五萍.我教音乐欣赏课的几点体会[J].河南教育 (基教版) , 2006, (Z1)
[2]张延梅.论歌唱教学中意识的运用[J].零陵学院学报, 2005, (03) [2]张延梅.论歌唱教学中意识的运用[J].零陵学院学报, 2005, (03)
[3]魏自昭.小学音乐教学的两点体会[J].河南教育, 2004, (05) [3]魏自昭.小学音乐教学的两点体会[J].河南教育, 2004, (05)
[4]杨婕.多变·多听·多玩--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点尝试[J].山东教育, 2003, (28) [4]杨婕.多变·多听·多玩--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点尝试[J].山东教育, 2003, (28)
[5]李燕茂.小学音乐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J].教育评论, 2000, (02) [5]李燕茂.小学音乐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J].教育评论, 2000, (02)
音乐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0
一、民主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民主就是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真正承认学龄前生是学习的小主人; 与学生平等交流,对学生宽容与了解。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绝不是“小绵羊”,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是个性独立自主的人。民主的环境,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在音乐教学中,我做到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用歌声和舞蹈与学生交流。音乐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和谐民主的环境。有这样一名学生在我教唱《噢,苏珊珊》这首歌曲后,提出不用钢琴伴奏,改用手风琴伴奏在加上碰铃或双响筒伴奏会更好听。他没有考虑教师的教学有什么不妥,他只是凭借着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提出了这一创新。试想在一个没有民主的环境里,一群“唯师是从”的学生怎么可能萌发这种创新意识? 所以说,长期处于这种民主的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敢想敢做,敢于探索,他们的创新意识才会不受压抑地萌发。
二、轻松、愉快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创新灵感
实践证明,在极度自如的心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活的状态是最富创造性和开拓性的。这是为什么? 因为愉悦的环境使人产生好心境, 从而带来灵感。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情绪和心智达到最佳状态,此时一个小小的蝉示,都能使美感涌现。音乐本身就给人快乐和享受,如果教师能在实施教学中,能更好地利用音乐的“愉悦性”这一特点,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那么他们的创新灵感,将很容易被激发。 如我教唱《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以后,我按教学要求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大家边唱边奏,气氛很好。我觉得此时正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好时候,于是我说: “大家可不可以想新办法,让我们的唱游更有趣”。这是有几名同学说自编节奏伴奏,另几名学生则提出其他乐器伴奏,还有几个女生说他们自己新编律动。于是大家围绕节奏的创新、律动创编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创意大胆而新颖气氛更加活跃。由此可见,只有处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灵感才容易被激发。
三、激励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创新兴趣
这一点我提倡“鼓励———鼓励———在鼓励”的赏识教育观。在创新过程中,多给予激励,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并且通过创新,体验到成功与快乐。这样他们才会创新有兴趣、有激情。有时候,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够成熟,甚至出现偏颇,教师也不应该立即做出否定,而应及时予以指导,并给予充分激发,相信学生在音乐学生上能做好,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赏识,学生才会获得成功的欢乐,并提高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那些原来地创新无兴趣或有畏惧的学生,对会在“激励”的推动,产生创新的兴趣。
四、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创新水平
教学中我关于营造竞争的环境,让学生形成和谐的比学赶帮的学习风气。学生你追我赶互相学习,这样良好的竞争,使学生积极的运河探索,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水平,教学中,我经常开展“谁当小小的歌唱家”或谁是“小小的舞蹈家”这样的竞争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次活动,学生总是积极参与,人人都在认真构思让创新水平在一次次的竞争活动中得到提高。
农村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 音乐课堂教学 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音乐课堂在视觉、听觉上的教学都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因此要努力把新课标的要求与日常的音乐教学实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对音乐教学不断创新。当前农村学校的音乐课,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还经常是老师教,学生跟着唱,往往把音乐课上成“唱歌课”,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枯燥的教学中逐渐“沉睡”。如何在现有教学条件下上好农村音乐课呢?笔者根据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新音乐课教学。
一、从兴趣入手转变原来的“唱歌课”形式
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也就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真正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不可以高高在上,身上罩着光环,应该蹲下身来和学生对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课有兴趣。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要让他们在音乐课中感受到快乐。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愉快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因势利导地发挥音乐课的“愉悦”特性,课堂上出其不意地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创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更新教学方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一切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赖儿童的听觉能力。因此听觉训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不论是唱歌、欣赏、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都应在培养学生听觉感受性的基础上进行,还可以利用动作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听辨能力。例如我在高音区演奏时,要求学生做双手向上举的动作;在中音区演奏时,学生则双手放在腰上;在低音区演奏时,学生双手做下垂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教学交叉进行却可以巩固学生的听觉训练。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每一个音符、节奏型、乐句、乐段都能反映音乐的时间性。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用耳朵听、去感知。孩子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学生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融入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
三、以音乐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孩子着想,鼓励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形成健康的人格,努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注重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在音乐中寻找、探索、创新,从而使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并发展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成长奠定一定的音乐基础。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消除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恐惧心理,教师应让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现,要大力创新开展学生喜欢的音乐活动。音乐教师要善于鼓励和示范,引导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一展各自在音乐方面的风采。尽管展示作品的同学不专业,对所选的作品理解不够,但活动结束以后,学生们都会充满成就感,增强了对音乐的探求欲望。学生在评价音乐作品时,对自己的喜好和情感有了充分表达,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增强了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导演、演员和观众这三个角色,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示范、引导和研究指导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握讲解音乐知识技能和音乐表演的“度”,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当同学们兴趣和情绪不高时,教师就应该扮演好演员和导演的角色,通过富有情感而又恰如其分的示范表演,为同学们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和教学环境;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学习欲望强烈时,应该结合音乐作品教学的需要,及时介绍一些相关的音乐文化与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以加强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满足同学们高涨的求知欲望和审美需求。
音乐欣赏是通过音乐认识世界最有力的手段之一。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性的艺术, 是以音响形式来引起人的情感共鸣。欣赏课之所以与德育课有区别, 是因为它的主要任务不是对学生“晓之以理”, 而是“动之以情”, 不是直接说教, 而是潜移默化; 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让学生掌握一种在其他课程中所学不到的感受事物的方式, 同时也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在教学方法上, 应该围绕着聆听音乐与进入音乐这一根本宗旨, 使学生倾听, 倾听, 再倾听。
音乐的创新教学 篇12
一、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的动力因素
1.“他山石”为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这里的“他山石”指的是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国外多种类型的音乐教学法,如“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引起了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有些教师通过研究和学习已将其试用于教学,探索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新路。
2.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为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新的精神源泉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同学,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和“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标准”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从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全新的挑战。
3. 现代教育技术为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新的物质保障
近年来,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中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谜语导入法”等,都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在这些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为音乐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的实践
有人把音乐教学比作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在其中相互运作。在这整个系统中,教学方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它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相互连接起来,使之相互作用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由此可见,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各种音乐教学方法,恰当地、创造性地使用它们,才能提高自己教学实践的质量,使之获得很好的收获。
1. 情境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游戏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音乐教学中,一个导入教学的成功与否,对整节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授八年级歌唱教学《赶圩归来啊哩哩》这一课时,我采用了游戏情境导入法。这是一首彝族歌曲,其中四小节的的节奏型相类似,容易混淆,较难把握。我设计了检票上车的游戏,把四条节奏写在车票上,让学生通过听、辨来找到座位。通过这样游戏的情境,学生很快掌握了要学的知识并为下面的歌唱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比赛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很好的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亚非拉掠影》这一单元,我选择了比赛情境。我先请学生观看视屏,了解各地区的音乐风格及特点,然后把亚非拉民歌的风格、特点一一罗列出来并设置了一张表格,请学生听一段音乐来竞猜是哪个地区的歌曲,答对一题小组加一分,最后以分数最高胜出。学生一听要来个小组竞赛,都十分的积极,听音乐比平时认真了许多,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2. 体验式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自己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自己去做。音乐教学中的学习也是这样,学生只有自己去进行听觉体验、视觉体验、体态体验,才能很好地领悟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能摆脱以往传统教学中机械式的学唱、枯燥式的训练,能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感悟和震撼。在教授《江河大地》单元《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课时,因为这首歌曲汲取了湖北、四川一带船夫号子的音调,所以我就先让学生欣赏旧社会的船工行船时的场景,再让学生来表演船工拉帆、拉纤的动作,让学生也来当一回船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感受这首歌曲所要表现的情绪,让他们很自然的得到情感教育。
3. 创造性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将创造看成人生的真谛,将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就常使用创造性唱(奏),这种方法主要通过音乐新歌词的创编、童谣诗歌等的创编来体验音乐情感。这种方法相比较其他方法而言难度稍低,更能为初中生所接受。例如,《赶圩归来啊哩哩》一课,我在最后设计了让学生创编歌曲。我先请同学欣赏这首歌曲的童声合唱和流行歌曲版的演唱,为他们的创编提供基础,然后再问他们: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很多种,同学们能不能用其他的形式来为这首歌曲创编。学生在创编过程中都动足了脑筋,经过小组合作后上台展示。有的小组加入了说唱的形式,有的小组运用了轮唱加合唱的形式,有的小组甚至利用拍击桌子这种方式为歌曲加入了打击乐的节奏。通过这样创造性地唱、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表现力。
三、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的趋势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许多音乐教师都把新的教法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探索着课改的新出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呈现出哪些趋势呢?
1. 多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的趋势
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把各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正确的使用,取长补短,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各自的最大优势。
2. 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趋势
教学方法中,教学手段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以往音乐课的教学手段往往是一架琴,一个录音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加入为传统的音乐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课的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责任的呼唤。音乐课的创新主要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要勇于推陈出新,不断克服过去音乐教育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徘徊不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音乐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摸索出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智勇.音乐教与学问答388.山西人民出版社.
[2]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音乐的创新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音乐的创新教学09-26
小学音乐课的创新教学09-28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创新08-13
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09-26
音乐创新教学08-11
浅谈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实践论文08-19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10-15
初中音乐教学创新10-11
音乐创新教学模式10-28
创新音乐课教学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