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精选12篇)
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 篇1
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有力地推动着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发展。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在“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历史新时期,需要有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求高等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改革。
1 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的创新素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担负着推进信息化建设,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新型人才的关键,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师资的队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对高等学校创新型教师具备素质提出以下要求:
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献身教育的历史使命感。教育事业是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事业,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培养具有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但要有创新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力。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忠诚祖国教育事业观念,是高校教师兢业工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自觉培养创新精神的强大动力和力量源泉。
其次,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和能够创新。高等学校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要求。高校教师只有具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在自己所从事教学活动中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才能求新、求异、求好,才能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同时,高校教师要养成多种思维方法,不使自己的思维定势在演绎与归纳形式逻辑思维的单一模式。如果教师思维模式僵化、单一,缺乏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探索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再次,要创造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高校教师开展教育创造性活动包括开拓新知、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教育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并具有多学科知识融合特点,教育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高等学校教师应在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宽泛的文化知识基础上,结合国家建设发展和教学实践,创造新的理论。在掌握基本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教学情景的应变与调控能力等,这样才能推陈出新,有效开展教育创造性活动。
2 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原则
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高我国创新能力为目的,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教育体系,是高等学校教育转型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高等教育要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强调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既要学到知识,又学会探索。因此,高等学校在实施和开展创新教育中要准确把握其要意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提倡和激励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及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改变习惯于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现存的各种问题的维持性学习模式为创新性学习模式,使学生以主人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二是“在创新中求统一”。高等学校的教育对象都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应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专业,把教和学的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统一起来。重点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科学认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三是师生平等。高等学校教师要树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善于在这种氛围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使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地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并有效促进其创新思维才能的发展。四是在开放的环境中探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制定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构建自主、开放、探讨的学习方式,交给他们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给予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不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五是鼓励质疑。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与学生探讨和争论问题的勇气,鼓励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和创新的基础。“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3 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实现路径
首先,要按照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着眼提高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质量的观念。只有结合社会需求,科学确定新的教育质量观念,才会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才会真正认识到,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是没有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就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大失误。
其次,注重拓宽知识面和培养创新能力。一是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拓宽知识面之间,注重拓宽知识面。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求建设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而且应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高等学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大拓宽学生知识层面的力度,使其形成灵活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整合的能力,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之间,注重培养创新能力。高等学校应改变人才培养的导向,变革传统的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既从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教育质量,也要特别注意从能力和素质的角度衡量教育质量。破除读死书、死读书的教育倾向;培养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提问,能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人才,使教育培训不再是机械训练和应付考试的枯燥过程。
第三,营造平等、民主的良好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式,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现成的理论,更要引导其懂得这些结论是如何获得的。要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努力去发现新的理论;在了解现成结论的同时,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突破现成的结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方法,营造民主平等的良好教学氛围,开设内容广泛的讲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善于与学生展开争论,为学生创造良好地学习研究条件。允许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自由选择课程,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批判态度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被充分开发出来,高等学校才能培养出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玉.创新教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2.
[2]华长慧.创新教育百例创新教育百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4.
[3]孙洪敏,韩学军等.创新思维的哲学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7.
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 篇2
【摘要】音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衡量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低的指标之一,音乐素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还能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展视野。目前,高校的音乐教育地位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在教学模式上还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才能为素质教育服务。本文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积极探索,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人才的共性是强大的学习能力,既有的工作经验和学习积累只能是锦上添花,最重要的是迅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学习力的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这与高校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高校素质教育不再注重某一具体方面的技能发展,而是用更多元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人才。因此,作为高校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不管是在实践性还是在理论性方面都应该引起重视。而从教学模式的视角来看,高校的音乐教学实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 篇3
【关键词】高校 公共音乐教育 创新与突破
一、引言
公共音乐教育是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高校公公音乐教育有着显著存在的问题,而且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目标未能很好的事先,也阻碍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对上述问题进行严谨、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卓有成效的对策,是接下来本文将要做的。
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公共音乐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公共音乐教育历来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实际上,我国的教育普遍重视理工科,对人文艺术类学科普遍轻视。高校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分关注学生的应试成绩,导致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普遍缺乏。受到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影响,当前很多高校并不认可公共音乐教育实践,认为公公音乐教育无异于学生实现就业。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观点,实在是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最大误解。如果简单地认为公共音乐教育就是举办几场校园歌手大赛,这是认识上的问题,将使得公共音乐教育普遍得不到高校的重视,公共音乐教育也就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来发展。
2.公共音乐教育普遍脱离实际情况
我国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高校音乐课一般采取选修开设的形式,因此,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质量也会参差不齐。有些注重公共音乐教育的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成效方面做得较好,但绝大多数的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力量十分微弱,无法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不能进行良好的公共音乐教育。
3.公共音乐教育形式单一
由于受到教学硬件和软件条件的限制,当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形式单一,教学方法比较老套,单纯的采用讲授的方式。学生无法从公共音乐教育中获得音乐的乐趣,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进一步造成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式微。虽然公共音乐教育中一定的理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过多的理论课程显然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
4.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高校对公共音乐教育的不重视,使得高校音乐教师的队伍十分弱小。除了个别的高校拥有专门的音乐院系外,大部分的高校在开设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时,是从外面聘请老师担任授课老师。由于外聘的授课老师未有高校的归属感,其授课的态度和积极性可想而知。有部分高校聘请了专职的公共音乐教育老师,但是这些老师通常挂靠在文学院、艺术学院等名下,公共音乐教育老师的在上述院系中的地位很尴尬。再这样的背景下,公共音乐教师的情绪上受到了影响,进而影响到了上课的质量,也不利于留住音乐专门人才。
三、加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创新的对策
1.转变传统的公共音乐教育理念
在公共音乐教育中,要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樹立争取的公共音乐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参与公共音乐教育的程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的魅力,发现音乐之美,享受公共音乐教育带来的心灵的启迪,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
2.明确公共音乐教育目标
教育主管部分应当进一步完善公共音乐教育目标,将公共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相连,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公共音乐教育也不能脱离社会土壤,脱离人民群众。公共音乐教育目标应该促使学生从音乐中发现生活之美,社会之美,坚决杜绝不良音乐侵袭校园,抵制各种不良音乐。
3.加快建设高校音乐师资队伍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质量的优劣还与音乐教师的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加快建设高校音乐师资队伍,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打下良好的音乐知识基础;加快建设高校音乐师资队伍,提高高校整体公共音乐教育的质量,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发挥出公共音乐教育在培育人才方面的重要功能。
4.创新公共音乐教育方式
促使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实现突破和创新是摆在当前高校面前的一个重大的难题。但是不能因此而有畏难的情绪。例如将过去旧式的公公音乐教育结合到新的教育方式中来,采用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避免单向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公公音乐教学具有生动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具有魅力,也才能从侧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对艺术有更透彻的认识。
5.公共音乐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应当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公共音乐教育水平,不断对公共音乐教育课程进行优化。音乐教师的公共音乐教育中,要将音乐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纽带的功能,让音乐成为学生情绪的、心理的好伙伴。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应该提高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视、转变传统的公共音乐教育理念、明确公共音乐教育目标、加快建设高校音乐师资队伍、创新公共音乐教育方式、让公共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就一定能促进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M].北京教育出版在,2009.
[2]李霁.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高师公共音乐教育实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 篇4
1 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
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 是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高校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大学美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实施高校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高校音乐教育主要以追求学生人格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但是, 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高校音乐教育仅仅为简单的唱歌或跳舞等, 他们普遍地把举行一些单一的音乐比赛、文艺活动、汇演活动等认为就是高校音乐教育。可见, 有些人缺乏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深刻理解与认识。这样, 就会导致在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 必然存在不够重视、敷衍应付、流于形式等不良现象, 必然使得学生的整体音乐审美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与发展。此外, 由于受到社会一些急功近利思想观念的影响与制约, 人们对高校音乐教育必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不足。这是因为, 高校音乐教育不能直接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作用根本无法在短期得到体现, 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们的轻视, 而仅把高校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摆设来对待, 几乎不会从本质上去认识其价值。
1.2 学生音乐知识不系统。
学生音乐知识不系统, 是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根本问题之一。由于高校学生自身在音乐知识、欣赏等方面的原因, 加上不少学生没有接受过比较较系统规范的学习教育, 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乐理常识都不懂。诸如这些学生弄不清国际歌的词、曲作家是何国籍, 《光明行》是哪个作者的作品, 哪个作品为新歌剧的里程碑及作者的代表作等等。由此可见, 音乐知识不够系统, 是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也暴露出了有的高校音乐教师自身音乐知识的缺失、教学活动中比较随意以及教材安排的不够合理等问题。
1.3 音乐师资力量较薄弱。
音乐师资力量较薄弱, 是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 我国高校从事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甚至一些高校音乐课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此外, 有的从事高校音乐教学的教师虽然接受过专业的音乐培训, 但仍然达不到规定的基本要求。有的音乐教师虽然接受过单纯的音乐专业教育, 但其音乐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成为推进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障碍。
2 创新高校音乐教育的探讨
2.1 更新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观念, 是创新高校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面对我国高校新课程改革, 音乐教材也进行了重新编写。因此, 要创新高校音乐教育, 首先必须切实更新高校音乐教师的思想观念。一般而言, 枯燥乏味的音乐教学活动, 是不可能让学生产生审美情趣与体验的。所以, 高校音乐教师要时刻把审美情趣与体验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并切实把高校音乐教育作为学生感知、发现音乐美的重要环节与过程。诸如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认真欣赏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 从中不断去体验音乐的魅力, 进一步展示音乐的表现形式与具体作用, 让他们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激动人心的部分, 以学习接受的方式来体验、感受音乐美, 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2 构建科学体系。
构建科学体系, 是创新高校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此, 我们根据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他们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与基础, 积极探索适合高校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比较科学合理的体系, 为他们学习音乐知识奠定基础。此外, 我们也可以看出, 实施比较系统、科学的高校音乐教学活动,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我们也可以在高校音乐的内容和体系上, 逐步建立健全渐进、复合、多元的课程设置, 并通过开展高校音乐理论教育和赏析, 把音乐体验与参与实践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2.3 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素质, 是创新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举措。要创新高校音乐教育, 必须进一步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素质。因此, 我们要积极创新高校音乐教师培养、使用、激励与评价机制, 不断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 着力加强高校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不断培养造就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音乐教师队伍。此外, 教师拥有全面、科学、系统的音乐知识结构极为重要, 也是稳步推进高校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着力培养高校音乐教师的创新精神, 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广大高校音乐教师必须用时代的眼光和发展的要求正确审视自己, 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健全完善自己, 积极主动地从过去那种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教学方式以及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 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勇于创新, 更新思想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3 结束语
总之, 高校音乐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并积极结合自身的实际,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 着力解决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与问题, 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高校音乐教育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丁波.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7, (2) .
[2]高敏成.高校音乐教育“重技轻文”现象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3) .
[3]李小峰.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民族教育研究, 2007, (2) .
高校美术教学创新教育的探讨论文 篇5
人类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美术教育,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传达的信息也非常直管和形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只有具有创新能力和精神才能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渠道。所以,高校必须不断进行课程创新,才能实现优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教育是现代高校美术教学发展的需要
创新是教育的关键生命力,多元化的美术人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培养学生的独特见解、独立意识是当今教育的重点。所以,高校美术教育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抛弃固有的程序化、公式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从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上都有所改变,了解世界美术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来顺应教育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课堂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现代美术课堂需要做的事情。充分发挥学生为主题的作用,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高校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形象思维是美术教学具有的`思维特点,创新想象与创新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指学生在创新教育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了思维的独特性、敏锐性和流畅性。写生课培养了学生眼、手、脑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使三者形成有机整体,实现了观察和表现的结合。创作课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和技法。创作课程中,学生只有多种思维途径相结合才能完成美术的创作,这便发挥了美术课程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教学具有的特点,美术课堂上,学生们利用大部分时间来绘画、欣赏和制图,这是提高智慧、技能和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专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新。
3、综合运用绘画手段和材料能力
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成果的最终表现,因此,工具、材料的广泛性决定了美术造型的多样性。为了处理多种工具、材料来进行创作美术作品,本身就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考验与培养。所以,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观察和研究学生,挖掘他们的潜能,更好的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三、如何做到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创新
1、提高教学观念创新
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是教学观念创新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美术创作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一件成功的美术作品一定是通过艺术家内心思想的真正表达才会真正的打动观众的心理。而从目前高校美术的教学来看,多数高校都会注重对基础教学的描述,拘泥在造型理想的束缚中,表现形式很单一。这样的观念使高校教学很难拓展新的内容,更阻碍了教学形式的发展。所以高校要不断抓住新时期绘画艺术形式、内容的更新变化,对美术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训练要不断推陈出新,重视灌输绘画理念和风格的样式,从而带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感受,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2、课程设置中的创新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人才的培养与设置科学的课程密切相关,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保障。在高校美术教学课程设置时,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课程设置的立足点应该建立在培养学生文化与艺术修养方面,同时注重道德修养的培养,让学生有更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体系可以包含市场学、行为学,还可以包含美术学,同时这些学科应该具有开放式的特点。再者,课程的设置要注意完整性和规范性。最后,要转变传统的工艺美术的概念,让美术教学不单单停留在造型和设计上,要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标展开系统化教学。
3、注重实践性教学
美术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课堂可传授的知识非常有限,很难满足学生今后生活以及工作的需要。所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是高校美术教学应该放在首要位置的,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使美术教学同生活更为贴近,学生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协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4、评价方式创新
学习过程中,相对研究结果来说,探究方法更为重要,而拓展美术教学的方法,就是让师生讨论美术作品在材料的获取途径以及设计思路的问题。在习作、作品的评价上,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条件,来促进其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鼓励学生自身才能发挥与艺术个性表现,从而使高校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5、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高校美术教学引入现代化教学技术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传统美术的教学模式局限性很大,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显得十分明显,运动其动态立体的表达式反应美术教学过程,声情并茂,样式丰富。利用其时空可变性、画面动态选择性、声像同步性、形象直观性等诸多优势,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四、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 篇6
摘要: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连年激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自主创业就是一条新的路,如何才能走好这条路呢?创新创业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71-01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更了解企业的构成,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把学生引入正确的创业道路。在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积极创业的精神能够让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有效的就业,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解社会的关键步骤,也能让他们掌握一些生活技能。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不需要社会负担,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并且开展创业教育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依赖心理进行治疗,增强他们的社会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稳定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不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缺乏合理热衔接等。可喜的是,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从试点高校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设置上在两种基本作法,一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只对特定专业学生开设。二是作为公开选修课,以全部学生作为开设对象。从中不难看出,大多数都是以开选修课的方式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本上没有列入必修课程,从而很难期望取得教育成效。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材的选用缺乏适用性,教学方式、方法也普遍较为单一。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然而在我国各高校中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还十分缺乏。目前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科教学的教师, 由于“学院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在接受短期的相关知识培训学习后就为学生授课,往往流于理论讲解, 缺乏实际经验,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学术化, 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另一类则是担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他们在具体指导实践中主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应聘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基本谈不上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工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虽然政府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规定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一定期限内免交相关行政费用,但相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有限,难以起到较大作用;二是资金支持方面,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和科研实验设施较差,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方面的支持很有限,学生实际获得资金资助的比例不高。三是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由于各高校普遍面临的条件和场地的限制,很难建立适合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基地,加之校企合作方面的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只能“纸上谈兵”,很难取得实效。
三、高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一)搭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平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1.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的有效途径,并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体系。此外在竞赛过程中还可以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趣,增强青年学生的创业主动性。
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共青团通过组织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创业内驱力。在高年级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业、就业、创业、事业”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创业培训,锻炼其执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有效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教学要积极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作用。
首先,专业教学的内容不能拘泥于书本,要紧跟时代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和扩充。专业教师要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将专业技术前沿的动向和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专业教学所采用的项目、案例和载体要来自于真实的生产实践,专业教师要跟踪新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把生产一线正在使用和短期将推广的技术以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引进课程教学中。
其次,教学方式要灵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集体讨论式”等,借助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手段,引入师生互动的平台,使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逐步向学生中心、实践中心、能力中心转移。
参考文献:
[1]张玉教,郑琳娜,于涛.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0(4).
[2]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
[3]谭力文,曹文祥,宋晟欣.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11).
[4]邓淇中,周志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
[5]张月.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思考.《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25(3)
作者简介:
袁媛(199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读,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
刘丽(1978-),女,汉族,宁夏银川人,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讲师。
探讨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篇7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创新
在我国教育开始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贡献和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但是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和授课中积蓄了许多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内容, 因此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也就势在必行了。
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艺术, 也是一种文化, 它是人们通过声乐和器乐对思想感情的表达也是对人们生活状态和生活内容的反应。音乐的内涵中有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精髓, 因此对音乐的学习与理解也是对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与感悟。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于陶冶学生的性情, 以声音的形式引领学生打开内心世界去感受音乐作品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观点。
二、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得不到正确的认识
音乐作为一门非传统主流的课程,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 学校、学生都没有对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 无论是音乐理论还是音乐鉴赏在大多数高校仅仅作为选修课供感兴趣的学生选择性的学习。
(二) 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投入力量不足
正是由于高校对音乐教学缺乏基本的重视, 一方面音乐教学尤其是器乐教学是有比较高的设备要求的, 需要有数量众多的教学辅助设施提高教学的质量, 而高校缺乏对音乐教学的资金和教学设备的投入, 使得当前高校音乐教学设施非常落后,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音乐教学的有效进行。
另一方面, 在音乐教学的师资上有着不足, 高校音乐教学设计的音乐领域广, 在世界音乐和民族音乐, 音乐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涉及, 这就要求高校的音乐教师必须有非常深厚的音乐艺术功底, 要对各种丰富的音乐知识有着全面的涉猎, 因此当前的高校音乐师资力量在数量上尤其是质量上都有着很大的不足。
(三) 学生对音乐教育缺乏积极性和兴趣
当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迫使学生在校学习时, 都在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 而对音乐教育则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即使选择了音乐课程的学生也仅仅是为了凑够学分而很少是出于兴趣进行学习。而单调的教学内容, 陈腐的教学手段, 更是让学生在音乐教育的学习中提不起兴趣。
三、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一) 在观念上给予音乐教学以足够的重视
进行音乐教育改革和创新首先要让学校明确音乐教学的作用, 从教学观念上对音乐教学有足够的重视。高校教学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才, 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而音乐教学的作用则在于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 陶冶学生的性情,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不仅学校本身要对音乐教育予以足够的重视, 高校的音乐教师也要认清音乐教学对学生的重要, 不能因为是选修课程就对学生进行敷衍, 忘却音乐教育可有可无的想法, 要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情怀。
(二)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加大音乐教育的投入
音乐教育能够对学生素质教育起到多大的作用, 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艺术修养。高校音乐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师德和理想, 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掌握, 不断地进行进修和业务的学习,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适应课程的要求
(三) 丰富教学手段改良教学方法, 发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除了观念上的改变和硬件上的加大投入, 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学生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 只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上要改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方式, 更加重视学生的“学”。改变原有的简单灌输式的教学, 加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让学生切实的参与到音乐教育中来。
(四)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加强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实际锻炼
在音乐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同时, 还要重视对校园音乐文化的打造,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对学生兴趣培养的帮助, 也是对学生思想情操的熏陶。
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最终还要付诸于实践锻炼,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音乐教育的实践环节中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歌曲, 对歌曲进行填词等音乐实践, 鼓励学生组织参与音乐社团, 并组织成员在校园内甚至走向社会中, 进行声乐和器乐的比赛和演出,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锻炼。
参考文献
[1]郝媛媛.浅谈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 2013.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创新与突破 篇8
随着艺术教育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国内几乎所有高等院校都对非音乐类专业的大学生开展音乐方面的课程, 作为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重要形式之一的公共音乐教学及课程设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高等学校教育中, 公共音乐课程的任务不只是传授技能、技巧与理论知识, 还要为众多将来不从事音乐这一行业的大学生着想, 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然而, 从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来看, 其课程建设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们仍需要对它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1.课程设置上不符合非音乐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没有针对大学生的智力、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特点设置课程, 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教学效果差, 达不到提高大多数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
2.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高校非艺术类学生与音乐专业学生基础不同, 特长与爱好以及教学目的也有很多差别, 但教学内容却多有雷同, 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近年来, 在高校中能看到的公共音乐课程, 几乎就是音乐专业课程的翻版, 或者说是国外音乐教育课程的翻版, 只是在理论性、技巧性、专业性、深度、难度、广度等方面要求都低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掌握会增加很大的难度, 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在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中, 许多教师上课不讲究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面对学生采用的仍然是填鸭式教学方式和“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的传统式教学模式, 课堂上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 我们的公共音乐教育被局限在理论传授和抽象分析层面, 使音乐教育成为悬浮在表层的纯技术性操作, 学生只能获得简单的音乐知识和相关技巧, 难以得到对音乐的深层鉴赏能力与美感趣味。这就需要我们在公共音乐教学中重视音乐与文化的结合, 正确处理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精神内涵, 以达到音乐教育的最高审美效果。
1.针对传统音乐的稳定性与相对性, 我们要在尊重传统音乐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 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元素。
我们要正确对待传统音乐的稳定性, 对传统音乐不断继承创新, 输入新鲜血液, 推动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要想更好的继承传统音乐, 在保持传统音乐的原生性的基础上, 需要不断加强与其它音乐形式的交融, 比如, 将吸收流行音乐不断盛行的先进元素注入其中, 丰富传统音乐的内容与形式, 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活力。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仅要尊重传统音乐的重要性, 同时, 可以在与流行音乐等音乐的交融点进行扩展, 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流行音乐作为导入新课的手段, 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并掌握传统音乐。周杰伦创作并演唱的电影《霍元甲》的同名主题曲中有一段他自己演绎的京剧旦角的演唱, 通过这首曲子我们可以引出对于我国国粹京剧的讲授, 进而引出对于其他戏曲剧种教学内容的讲授。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 在比较中不知不觉地对传统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而拉近了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的距离, 使二者较好地契合在一起, 同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针对流行音乐鲜明的时代性与流行性, 我们要拓宽教学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流行音乐中精华与糟粕混杂, 作为音乐教育者来说, 不仅要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有责任拓宽教学资源, 补充教学内容, 还要对流行音乐有所选择,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适当选择那些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为音乐课堂教学服务的优秀的流行音乐。比如, 有的流行音乐作品是借用了经典作品中的旋律填词演唱的, 虽然学生会唱, 但不懂得其中的奥妙。如邰正宵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就是采用琵琶曲《彝族舞曲》的一段旋律填词而成的。学生都熟悉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 学生可以领略到传统音乐经久不衰的魅力。从而在传统与流行的融合中更好的领会、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 正确处理好高校音乐课程中传统与流行的交融,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找准巧妙的切入点, 注意与课堂内容的有机联系, 把握好主体和辅助的联系, 确立好运用的形式, 这样才能把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音乐课堂变成轻松愉快, 和谐高效的新型课堂。
参考文献
[1]周梅红.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浅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田舍.浅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1996, 22 (4) .
[3]陈彦如.流行音乐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1 (4) .
[4]张进.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0 (9) .
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 篇9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意义,原则,创新措施
前言:音乐, 是一种能够产生共鸣效果的声频, 出自人类本体的最初生命运动, 它们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 伴随人类起源而起源, 伴随人类发展而发展。它们不是人类身外之物, 也不是人类最初的物质生产, 而是一开始就是一种富有情感的感于外物存在的人类最初精神活动的产物。音乐教学是人文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 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 高校音乐教学逐渐得到了重视, 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相对而言, 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和束缚。在音乐教学中, 存在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现象, 使用传统的教材和方法, 一味注重唱歌、跳舞等表面上的形式, 而没有深入地对学生进行素质层面的提升, 使得音乐教学缺乏相应的火力, 枯燥无味, 徘徊不前, 无法满足学生在“美育”方面的需求。
二、发展创新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是指教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对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和目的等进行更新,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 合理进行改革, 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创新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创新精神, 改进学生的思维模式, 还可以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也是提高国家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的关键。通过创新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高中音乐教学而言, 发展创新教育, 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使得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教学, 以兴趣为主导, 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得音乐事业可以得到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得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进行创新, 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音乐创新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对高校音乐教学进行创新教育时, 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以及音乐能力为原则。高校的音乐教学, 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课程,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主要是以发展学生的“美育”为目标,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设立的。因此, 创新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原则, 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如话剧表演、乐器演奏等形式, 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 提高其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相应的创新措施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 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 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进行全面创新, 提高创新教育的有效性。
1. 创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创新是发展创新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对于高校的音乐教师而言, 要改变传统以以自身为主的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 自身作为教学的辅助者和引导者, 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课堂环境, 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敢于提出问题, 以及对于教学的实际要求, 敢于进行创新。例如, 教师在课堂上, 可以以多使用询问的语气, 通过与学生的相互交流, 了解学生的需求, 使得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乐于参与相应的教学活动,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
2. 创新教学内容
要结合新时期的特点, 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 迎合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 传统的音乐教学大都是对于我国民族音乐的教育和鉴赏, 不仅枯燥无味, 而且艰涩难懂, 学生往往听得云里雾里,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教师也由于长期固定不变的内容, 容易产生厌烦心理, 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 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乐器教学和流行歌曲的内容,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教师对于教学的热情, 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3. 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主要方式, 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填鸭式教学, 不仅会导致教学缺乏趣味性, 而且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不愿听从教师的指导。因此, 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例如, 可以引入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的方式, 使得学生可以带着疑问去主动探索;也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 鼓励学生进行积极讨论, 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4. 创新教学模式
要改变传统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对于教师而言, 要提高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 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备课效率和教学效率, 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例如, 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 对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处理, 制作出精美的教学课件, 并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 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创新考核手段
要重视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 对考核手段进行创新。考核可以说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的有效手段, 提高对学生音乐素质考核的重视程度,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和教师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例如, 可以根据学生平日在音乐课上的表现, 制定出对应的平时成绩, 与最终考核成绩一起, 并入学生的综合成绩, 将其提升到与文化课同等的地位, 从而提升学生和教师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 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结语:总而言之,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 发展创新教育, 可以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生和教师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进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游.对高校音乐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陕西教育 (高教) , 2009, (10) :323, 325.
[2]蔡云凌.在音乐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6) :168-169.
[3]刘景鑫, 李娜.探讨如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J].艺术科技, 2013, (1) :210.
高校体育教育本体的创新 篇10
1、创新体育教育观念
体育的教育观念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入体育教育现象,理解其本质特点与一般规律,并指导了体育教学活动方式与内容的设置。所以高校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为体育教育整体创新垫定良好的基础。
1.1、树立健康体育意识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许多变化。每个时期的教育观念都促进了特定环境下的体育教育发展,但因为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所以同时也限制了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打破了“政治”与“体质”观念为体育教育带来的局限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而随之提倡的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内容这一举措显得更富有人文关怀。但是这种教育理念提倡的是培养一种完美型的人才,这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特殊性与差异性。随着健康体育理念的提出,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特征,促进了学生身体健康与反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这也证明了健康体育理念可以透过现象抓住体育教育的本质,并符合教改的新趋势,从而促进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
1.2、树立多维度的教学观念
将健康体育作为教育主体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理念的完善工作。要始终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包括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环境等都要围绕学生最终的健康成长与科学提升为目的。同时,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以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时要把握度的界定,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而运动过度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与学习状态。另外,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人性化与差异化,充分尊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满足不能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2、创新体育教学工作
2.1、设置科学的课程结构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从学生的需求与培养目标从发,将学科目标、学生进步与社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树立全面的课程结构,才能更好的处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知识体系以及全面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要明确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使课程设置更加具有针对性。这要求设置课程结构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并遵循社会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特点和需求。另外,要促使体育课程更加丰富多样,将基础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等相互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并组织各有特色的教学形式,将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有机融合,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
2.2、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
在健康体育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将各类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设置一个全新的健康化、弹性化内容体系。这要求教师设置内容时要将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并充分考虑到体育知识、学生能力和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
2.3、创新教学方式
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不能有效发挥其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所以要不断加大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力度,促进师生开放对等的互动,促进学生与学生的开放互动,通过开放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要有效利用讨论式、启发式以及探讨式教学模式,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加强其创造力与思维模式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改变传统的教学制度
传统的体育教学制度限制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发挥,并制约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作用下,创新教学制度,完善学生的学习评价机制、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及课程建设评价机制,从而科学有效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4、结束语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高校的体育教育也需要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学工作和体育教学制度这三者的改革发展上。在创新过程中,要对这三者进行合理整合,以健康体育作为先导,建立丰富的课程结构,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并不断完善教学制度,使体育教育得到全面整体的推进。只有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本体的创新,才能为社会建设与国家发展提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适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志兰.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电子商务,2012,(5).
[2]黄腊秀.高校体育教育创新问题的思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2).
浅谈高校音乐教学的创新 篇11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方式创新
一、当前音乐教学的主要弊端
近年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笔者认为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是目前音乐教育的主要弊端。
音乐教育作为高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整体素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有一种观点却仅仅认为高校音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唱歌、跳舞,将举行晚会、音乐比赛、文艺汇演看成是全部内容。由此产生一个不良的后果是,领导和学生不重视音乐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敷衍应付、流于形式。虽然在新就业形势下,一直在要求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上进行实践方面的创新,同时也要求老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但基于学校对音乐教育工作的投入与高校老师能力瓶颈,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二、如何对高校音乐教学进行创新的
(一)教学观念创新
创新高校音乐教育的关键是更新教学观念。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个学生,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如果在音乐课上,教师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将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和自主意识,让每一位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以学生需求为本,它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种教育既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又可使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要加强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这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即兴演奏演唱和小品表演等,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自由天地。
(二)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具备所需的内容,不是说使用了新的内容就是创新,因为创新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创造活动。新的内容需要给人一种新的感觉,带来新的音乐教学形象,但它不是随意的堆积拼凑,而是掌握最新信息,掌握教学内容的特点,并在审美上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要围绕教学目标,联系自然、联系社会,灵活选择,丰富教学内容,避免死读教本,教学内容枯燥、单调。当然,选择应科学筛选,优化组合,再引入课堂,使课内课外的联系具有效益。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教材,从大学生身心特点出发,特别应从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出发来挑选教学内容。学生有兴趣,才会去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开发,学到东西,掌握一定技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创新
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上。在音乐的教学中,老师要敢于质疑,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教学时既要充分考虑音乐的本质特征,又要注重科学的方法,甚至采用反向思维方式,创造出全新的音乐教学。根据不同的音乐课程,可以创新的地方有很多,以下以只举两个创新方法的例子。
1、情景音乐教学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 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梨园金曲》戏剧欣赏课,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有沙家浜里的《智斗》《铡美,案》《红灯记》里的人物等,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的氛围。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段,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剧照,判断人物角色所属的行当。曲毕,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顺利地引导学生直奔主题,顺利进行欣赏体验。
2、角色互换教学
让各班同学分组在课前收集、整理和归纳,然后我与学生互换角色,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自主地介绍、欣赏和交流。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教学方法打破了惯常的思维方式,特别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训练。
(四)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方面的专门人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促进其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创新音乐教育的实践。
比如,利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用音乐服务人民群众,既可以锻炼提高,又可以促进社会特别是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目前,普通高校基本都成立了文艺团体,这种团队活动既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有效平台,也是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手段。此外,班级内也可以举办一场“室内音乐会”,让学生与老师打成一片,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三、总结
要想突破现有的音乐教育弊端,就必须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与创新。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内容上,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体验,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去发现音乐美,去感受音乐美。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提升课程的质量。同时,音乐教学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应当尽可能多的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郭声健.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高校创新教育运行机制的探讨 篇12
1 当前高校教育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体系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高校在教育运行机制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不足,影响整个机制的有效实施。比如,在当前高校教育运行机制中,在很大程度上缺失市场机制,从而在教学中造成信息传导的障碍。该机制在社会交换层中的各个主体和其他层面的主体之间缺乏市场化的联系,对于人才和知识的供求信息的来源渠道缺乏广泛性,而仅仅是依靠一些相关社会管理层的随机活动,并且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反馈缺乏系统的管理,从而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或不合理,部分专业过热或过冷门,教学缺乏教育产出效益等情况,不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高校教育运行机制中,各个层次的不同主体间不仅缺乏联系和沟通,而且还没有建立长期的有效合作机制,从而使得整个高校教育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资源浪费的情况,各种教育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为低下。此外,当前高校在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缺乏敏感性,反应较为迟缓,从而使得教学难以很好地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 高校创新教育运行机制的建设措施
2.1 明确创新教育的目标,加强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取向
在高校开展创新教育,其目的主要就是要让学校教育能够满足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教育的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导向性。我国高校教育的相关法规也明确指出了在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建设和完善高校创新教育运行机制的过程中,高校相关管理者要明确创新教育的目标,对创新教育相关理念能够有较为深刻和准确的认识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培养创新人才的价值取向,在讲授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及能力的提高。此外,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一个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创新教育的目标并且适当对其进行细化,从而将抽象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变得更为生动和具体,使其更好地指导实际教学行为。
2.2 加强三维模式的创新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
在高校创新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过程中,要加强三维结构模式的机制的构建。所谓三维模式的创新教育运行机制是指包括创新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和学生这3个因素的创新建设。首先,要创新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思想,是指导创新教育运行的先导。因此,学校要改变传统的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以他物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人本化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得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培养和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目标,使得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向社会输送具有某种劳动技能的人,而是让这些人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学校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让各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得到发展,将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于学校教师的素养不再停留在传道解惑授业这一层面,而是更注重老师在开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因此,老师要不断采取措施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感染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创新的良好思维习惯。最后,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发展进行有效引导,不过分要求统一,而应该创造机会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让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有效发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3 完善高校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
评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环节。在高校创新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在完善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的建设。评价是衡量和检查教育成果是否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将创新教育目标具体化的重要举措。在对高校的评价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以直观的教学成绩来单纯衡量高校教育的水平,而应该从多个方面对高校教育进行考察,如教学目标、管理制度及效果、教学效果等方面,不断丰富高校评价的内容与因素,从而使得评价能够更全面合理。在评价方式上,要采取多样评价方式并存的模式,如高校自评、师生评价、政府评价、社会评价等相结合,然后综合这些评价结果并参考高校创新教育的具体效果,对高校做出一个合理公正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对高校的创新教育情况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有利于高校在评价中找出不足并加以完善,改进工作,从而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
3 结语
高校创新教育运行机制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它的有效实现任重而道远,需要相关工作者不断创新和尝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不断完善创新教育运行机制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芳.高校创新教育运行机制的当代建构[J].前沿,2008(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