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新教学模式(精选12篇)
音乐创新教学模式 篇1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作为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认真践行新课改精神,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使学生能够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音乐的美, 能够在与教师的有效的互动学习, 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
一、创新教学模式, 创造互动氛围
新课改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 为学生创造互动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动起来, 使学生乐于参与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互动学习中不断交流, 体验成功快乐, 这样教学效果才能凸显出来。作为小学音乐课堂, 教师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 首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种互动的氛围, 使学生的能够积极的动起来。
1.与学生积极做朋友
在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就是自己的朋友, 这样, 学生在心里深处会亲近教师, 同时, 教师也应该引导所有的学生做朋友, 这样大家在一起就可以尽情表演, 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比如, 在学习歌曲《水乡歌儿多》时, 教师就可以采用朋友的表演方式引导学生边学习歌曲, 边表演, 教师可以与每个学生勾勾手指头, 和学生一起唱歌曲, 这样, 在轻松的氛围中, 学生很快可以掌握这首歌曲, 在歌曲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 与自己喜欢的同学边表演, 边唱歌, 这样, 师生间, 生生间的感情会加深很多, 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 不断体验在音乐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的快乐。
2.鼓励学生做“小老师”
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的表现欲望更强烈。教师要体味学生的这种心理,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小老师”, 更好地促进学生互动学习, 使学生体验快乐, 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教学生或者是学生教老师的互动方式使学生积极走上讲台,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快乐成长。比如, 在教学中出现较难的节奏时, 教师可以故意说不会, 让掌握较好的学生上台教教自己, 这种互动方式学生就很喜欢, 在有限的时间内, 可以有效攻破难点内容。
二、创新教学模式, 丰富互动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丰富互动形式。对于教师而言, 要能够采用多种形式使师生间, 生生间进行有效互动, 通过一系列活动, 使学生能够养成共同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都能树立参与意识、群体意识, 使学生能够在相互尊重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1.通过悄悄话活动, 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进行悄悄话活动, 使信息能够在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有效传播, 这种方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很大。“悄悄话”能够给人一种神秘感, 在这种神秘感的驱动下,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必定会拉得很近, 可以有效实现心理的交流, 对于信息的传播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都很喜欢这种交流方式。比如, 在聆听环节, 当学生聆听之后, 可以有效感知音乐的基本形象, 这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悄悄话的形式把答案告诉教师, 这样, 既可以不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思考活动, 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非常有趣, 有效推动师生关系的发展。另外, 这种方式也可以应用到节奏练习中, 在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传递节奏, 从排头往下传。各组学生为了使自己的小组获胜, 都会积极努力地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信息传递, 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内容, 并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故事法, 进行情感交流
小学生都喜欢故事, 好的故事能够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 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法使学生能够共同感受、体验教学内容, 加强心与心的交流, 有效实现情感的共鸣。
故事法可以通过老师讲述的方式进行。比如, 在学习歌曲《堆雪人》之前, 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故事, 使学生能够在内心产生情绪, 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堆雪人的事情。在学生不断的回忆中, 使学生能够深深体验这样的活动有多么幸福, 教师可以有效引入学习内容, 这样, 学生就会很努力的学习有关内容, 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故事教学法,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完成。比如, 在教学歌曲《冬妈妈和麦苗苗》内容前,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讲这个故事, 师生一起听故事, 在品赏故事后, 进行歌曲学习, 学生都能很投入的学唱歌曲, 并且可以深刻领会歌曲生动的内涵。
3.通过合作法, 进行声音交流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演唱, 合作演奏的方式实现多边有效互动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合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师生合作、也可以是生生合作。比如, 在教学歌曲《蓝色的雅德朗》后, 可以应用合作演唱的方式表现歌曲, 教师唱一句, 学生接一句, 然后, 互换角色, 这样, 可以有效学习教学内容, 在丰富的形式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能够积极打造快乐互动的音乐课堂, 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这样的音乐教学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张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2]缪艳.试论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成功 (教育) .2012年08期
音乐创新教学模式 篇2
厦门逸夫中学/何亚真
摘自:《厦门逸夫中学》
摘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无论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素质教育所要求,尽快成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音乐教学的成败。本文就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活动中感受较深的几个侧面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则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为基本理念。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是当代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下面我谈谈自己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也是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获得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音乐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热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展现个性、创造潜能。获得音乐美感和享受。具体做法:
1、问题设置艺术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时,常常会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些问题。如该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风格怎样?音色、力度、速度是怎样变化的?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加上居高临下的发问,被动的回答问题模式,经过本人自我反思并换位思考之后,觉得此种模式有悖心理学认识规律,易产生不被认同的心理倾向,结果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可想而知。
我尝试着改变这传统的提问方式,设制题目的语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我能感受曲子美在哪里”;“我感觉到了曲子的情绪及速度、力度的变化”;“我能分析曲子的结构”等,让学生欣赏音乐后选项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欣赏《二泉映月》时提问“阿炳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创作的?”改为“我能理解阿炳的心声”或“我能领略阿炳的不平凡人生”艺术的教学需要讲究艺术性,换一种语气来进行教学。那是由于平等和谐的新型关系在起着微妙作用,易于产生心灵的认同。这样的模式起乐于使学生感知、情感态度能自然流露,体现人与音乐的高度融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让学生参与备课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方法。如我教学“迎宾曲、进行曲、摇篮曲”等体裁的歌曲,让学生课前去寻找同类体裁的曲子,通过交流听赏、筛选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案。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还能尊重到个体意识。在师生合作中探索一条教学路子,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是开发学生音乐潜能的有效举措
新课程呼唤着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的开放、民主、活动、探究式的音乐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我根据自身的能力、知识结构与性格,以及教室的设备与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梨园金曲》戏剧欣赏课,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有沙家浜里的《智斗》,《铡美案》、《红灯记》里的人物等,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的氛围。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段,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剧照,判断人物角色所属的行当。曲毕,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顺利地引导学生直奔主题,顺利进行欣赏体验。
2、趣味性学习,审美、愉悦两不误
多年教学领悟出:娱乐的学习,开心的学习,是掌握知识技能最牢靠方法。创设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中品尝学习的快乐。如教学“迎宾曲”引导学生感受区别顿音与连音在情感表现上不同的艺术效果时,感悟出音乐教学的愉悦性,创设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画若干棵茶树,每棵茶树分别代表一条旋律,让学生根据音乐听辨先采哪棵树的茶叶。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既训练听力,熟悉歌谱,掌握连音与顿音的表现方法,又获得了审美愉悦的体验。如欣赏《百鸟朝凤》之后,我布置学生模仿大自然的声响来表现音乐,看谁表演得最精彩。这下激发学生极大的潜能,发挥口技表现许多声响如雷声、下雨声、刮风声、知了、百灵鸟叫声等,不善于表演的学生有的帮助同学设计表现形式,有的互相模仿,还有的三两个合作表演。这样多人合作可以获得比平时更多的乐趣,共同分享表演的喜悦,在愉快中获得美的体验。
3、重组教材内容,创设专题性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灵活组合教学内容之后,以专题性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
趣和欲望,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我以作品的体裁为线索,组合教学内容,比如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二胡协奏曲《春天的故事》(片断),让学生逐一听辨,逐一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总结出协奏曲音乐体裁的特点,及其演奏形式。在一堂课内感受不同风格作品带给学生不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一会儿进入《梁祝》真挚爱情的故事里,一会儿又加入到斗志昂扬的抗日队伍中,然后走进万象更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再如欣赏印象派大诗德彪的作品《大海》后,我就以大海为标题再播放电影插曲《大海啊,故乡》,接着是通俗歌曲《海港之夜》,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音乐。这种课堂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享受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概念,启发学生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教学是交往、是教与学的统一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师“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由于音乐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音乐学习不能依靠师讲授完成,从教学方法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学就需要交往互动。学生与学生由于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作用,能更快地获得知识、理念的共享。如学习创作歌曲《爱我中华》之后,安排如何为歌曲编排恰当的演唱形式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个环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个人见解的前提。接着是小组讨论,最后是组际交流,这时我就抓住契机,让学生在比效交流中结合自己的情感、审美、生活体验,自由选择,自己认定,形成适合自己的创造。
总之,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成长的机遇。参与音乐课改实验两年来的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最深的体会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比以前更高、兴趣更浓了。同时更觉得任重而道远,教学上有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研究:如怎样更好的处理音乐审美与技能训练;如何使学科综合性与音乐性的完美统一;对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度”的把握;在评价的过程中怎样巧妙地解决课时数少且班级人数多的矛盾等等。我们必须开拓思路,大胆创新,钻研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探新音乐教学的路子,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人民音乐》2003年第2期、第9期
浅析小学音乐创新教学 篇3
要克服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导,以书本为中心,纯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上老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习惯。应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放在首位,形成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课堂新气象,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音乐新课堂。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参与者。作为音乐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一切可以调动的艺术兴趣,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与思维的无谓限制,鼓励他们能说则说,能唱则唱,能舞则舞,为他们留下创新发挥的空间。
例如在教授《金蛇狂舞》时,我尝试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端午时人们比赛龙舟的热闹气氛,然后请他们上来表演赛龙舟的某个场景,并给予小小的奖励,且不论成败都有加分。于是,学生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的男生上来做划龙舟状,两手使劲地摇着,仿佛自己就在那条比赛的龙舟上了;有的模仿是站在岸边助威的人们;更有甚者,还有男女组合,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赛龙舟的情景。他们把端午节人们比赛龙舟的欢庆场面和热闹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对于他们来说,加不加分已成为次要问题,他们需要的是自由表演的空间,课堂中的激趣引情为学生提供了尽情展示的机会,使他们在积极参与和体验中对音乐产生了许多联想和见解,并在亲自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品尝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使《金蛇狂舞》的音乐形象牢牢刻在学生的心里,既愉悦了身心,也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力,回味无穷。
在实践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对比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对比体验,让歌唱教学焕发新魅力。在歌曲教学中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不仅能调节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观察,细心听辨、分析的能力,使原来沉闷、压抑的学习变得轻松,活潑,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对比体验,使欣赏教学更具创新性。学生对音乐的最初感受是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在欣赏作品时,将情绪截然不同的两首曲子通过对比来欣赏,就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对比的方法虽然效果比较理想,但还需进一步探索,加以灵活运用,使之为音乐教学服务,达到育人的目的。
奥尔夫说过,“儿童在早期所体验的一切,在他的身上得以被唤起和培养的一切,对其一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说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那么,引导体验则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创设的美好心境,使其在良好的音乐环境里用心去感悟音乐。
1.用教师自身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作为音乐教师,情感应是丰富的。课堂的范唱、范奏是发挥音乐艺术感染力、陶冶学生情感的最直接手段,并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只有情感丰富的人的歌声才最动听。”“只有用心演奏的乐曲才最美好。”可见,不可小看教师的情感带动,教师在课堂上应投入全部的情感,声声有情,句句含情,以情感带动学生感悟音乐。
2.入境体验,进一步形象地感悟音乐。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形象直观向抽象概括过渡需要一个过程,而音乐作品一般都以抽象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音乐教师应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3.深入分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音乐作品有其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把内心世界的秘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思念、缠绵、悲痛、忧伤以及最刻骨铭心的回忆,战斗的召唤,英雄的豪情壮志等都变成旋律。但有的音乐作品比较含蓄,不可能一下子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境、风土人情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并透过作品的表层深入了解作者的内在情感,让学生从心里唤起情感共鸣。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就是希望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为强烈。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只有营造良好的环境,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理想,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造能力,最终成为创新人才。
1.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创设实现和保证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课堂环境,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才会得到良好的表现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他们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无法保障,兴趣得不到满足, 才能得不到施展,特长得不到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多样性发展,肯定创造性的见解。
2.提供一定的创作机会,强化主体参与的实践。为学生适当提供创作机会,是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运用得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尝试:一是体态律动的创作,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配以体态律动。这样既有利于吸引学生,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二是节奏创作,即通过对歌曲拍号、情绪的正确认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打击乐器, 创作节奏为歌曲编配伴奏,学生个个兴致勃勃,都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中。
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现状研究 篇4
在现当代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形势下, 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 要善于更新教学观念, 以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师要认清当今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当前学生的音乐学习呈现出两种背离的现象, 一种是学生只会唱而不太了解音乐的常识, 因为这种学生拥有良好的唱的天赋;而另一种则是只了解常识而不会实践。因此, 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的学生, 要更新教育观念, 在时代经济的指引下提高我们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教师要调整教学计划
A、增加乐理知识的部分内容
基于学生要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不太了解的现状, 适当的增加了部分乐理知识, 如节奏, 音的长短, 音名和唱名, 曲式结构等等。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唱歌曲、欣赏音乐、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等。
B、增添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
我们的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包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合唱曲目、西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歌剧音乐等等, 都是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 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几乎是空白。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兴趣, 有些学生上课甚至不愿带着课本来, 加入了这部分内容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学生求知的需要, 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C、增加学生自己的演出欣赏
学生的书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固然优美, 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可是往往使学生觉得离他们的距离很远, 有些学生很想学习音乐, 但总觉得没有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中增加了部分本校学生的演出欣赏, 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 缩小他们与音乐的距离, 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三、教师要改进教学策略A、加强师生互动
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 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如在乐理课上:我会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 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声乐课上:我会加进许多有趣的练声方法, 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 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原来可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在音乐欣赏课上:我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 通过学生的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
B、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 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 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 我常常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 如寻找DVD录像, 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课件制作中插入很多视频, 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 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
C、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如:如:一年一度的金秋音乐会, 校园十佳歌手大赛, 才艺展示赛等等。在课堂中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动员, 为个别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也更加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D、教学评价的创新
教学评价的创新是以发展性评价为目标,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以人本主义思想和发展性教育理论为指导, 从激励学生热爱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出发点, 运用等级制的记分方式, 通过音乐会的形式, 进行强项评价、综合评价等手段, 充分显示了教育评价的民主性和公开性, 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特长, 改革“统一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为创新性人才的成长提供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四、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
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 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教师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 学生也会信赖教师, 进而“亲其师, 信其道”, 在师生感情的交融中, 愉快地完成音乐学习任务。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需要作出学生概述所需要的认识功能, 而且需要监控获取的大意, 以使问题切中要害。
五、结束语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 它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它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 可见更具很强的导向性。但音乐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也比较复杂, 既有观念问题、又有技术问题等等。我愿继续学习、认真思考、加强实践, 为构建创新音乐教学体系而积极努力。
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创新能力和创新教育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音乐知识的积累和音乐技能的形成, 关注音乐教学的情感体验过程, 加强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学习, 是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所必需的, 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课堂放光异彩, 才能达到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创新,音乐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温钧涵:《浅谈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创造与创新》中小学教育2002年7月[1]温钧涵:《浅谈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创造与创新》中小学教育2002年7月
[2]郭声建:《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管窥》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6月[2]郭声建:《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管窥》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6月
音乐创新教学模式 篇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则是指对现有的东西进行变革,使其更新,成为新的东西,称为“有中生新”。
因此音乐课创新教学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革,使其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的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艺术人才。我认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是音乐课创新教学的关键。
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学科具有极其鲜明、突出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性。指的是“寓教于动”
(即动脑、动口、动手),音乐课需要上述“三动”活动的实践。
2.整体性。指的是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3.社会性。音乐课本身具有显著的社会性。
4.差异性。指的是个人音乐素质、性别、地域、音乐教学设施。
5.复合性。指的是音乐课目标非单一性。音乐课融知识技能、情感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教育为一体。
6.阶梯性。指的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教学内容由易到难。
7.交叉性。音乐学科包含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音乐学科成为多学科汇集的交叉点,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橱窗”。
一、构建新型的音乐课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和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要特征,他严重地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要进行模式的“变革、更新”建立一种以“主体性、创造性”现代教学思想为体系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探索,在学习中创造。
1:创新教学设计
要以学生实践为主线,探究知识为中心,创造知识为重点,培养能力为宗旨这—教学格局。
①激发兴趣,启发想象。
②声像相融,丰富乐感(乐感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乐感悟力既是理解音乐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音乐创造力的前提之一。)
③跨越学科,尝试创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自然地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扩大和深化音乐本身的知识、技能以及它与其他学科门类,各种教学手段的协同教育功能,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④创设情景,自由创意(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大胆想象、自由创意,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教学实施
要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给他们探究问题、探寻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质疑,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优化重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应该是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这充分证明了教学内容的定位。重组教学内容是现代教学的必然,它通过具有审美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的重组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应,来满足求知者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同一主题作品的组合。它能集中体现某种思想感情,使学习者得到审美教育。
2.同一形式作品的组合。它通过特定的音响,引发人对音乐的想象和联想,产生审美体验。
3.不同风格作品的组合。通过比较、鉴别来提高赏析作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鉴别不同风格作品的独特美。
4.同一体裁作品的组合。通过鉴赏,了解这—题材的风格和特点,提高学生欣赏中的判断能力。
三、选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教会为学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同时给学生创设大胆发问、质疑、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求知,实践中创造,让每个学生的智、情、意、行协调地发展。另外还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1.方法的多样性。多样性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音乐教学中某一知识点的教学,往往通过各种教学渠道渗透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2.方法的灵活性。应各年龄段儿童个体间的差异,地区、学校、班级间的差异以及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音乐性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音乐教学要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实行因材施教,如对个体学生采用不的方法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人人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音乐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它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等特点,它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等来刺激人的感官,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形象思维。
五、善用“激励性”机制进行评价
运用“激励性”机制对学生进行评价,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作出评价时要慎重,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这是努力探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最有效手段。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
1.赞赏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创造出来的正确结论给予真诚的赞赏地评价,因为“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贵和赞美”。激励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从而把求知当成人世间最大的快乐。
2.评价的多元化。对学生表现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应巧妙运用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期待,进而化为一种积极的行为。
3.纵向评价。评价应着眼于未来,侧重于发展,有利于改进。教师应强调评价的引导作用,应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注重学生发展,使学生体验到进步就是成功。
六 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1.利用音乐教材内容价值
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的活动,其形式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更主要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使其成为情感厚实的现代人,使学生创新的“生命之树”常青。
2.加强器乐进课堂教改试验的力度
人的左右半脑是有明显分工的。许多较高级的知识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脑,右半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而根据大脑两半球对身体两侧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半脑的训练,器乐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训练方法。在教学的反复强化训练中,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右脑机能的促进培养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使人的潜在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如口琴、竖笛等
3.加强音乐创作教学
音乐课在律动、唱歌、作曲、唱游、节奏、训练等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由易到难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其次可充实教材中没有安排,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创作教学。如节奏创作、旋律改编、即兴歌舞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充分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对于学生的各种创作,教师都应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改革成绩评定的办法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成绩考核的办法,规定统一的项目,不利于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众多考核的项目中,应让学生自选有兴趣、有特长的项目进行考核,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扬长避短,满足兴趣和边表现欲望,发展特长。教师应用发展的观点来因才评价,让学生创新意识的灯永不熄灭。
5.加强音乐活动课教学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要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创编歌、舞、音乐剧。特别注意把其他学科的内容,改编成音乐童话和话剧等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有效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篇6
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和嵌入前沿新知识、新技能进行音乐教学。
学科综合研究是指音乐和美术的综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音乐为主体,有机地综合美术,抓住音乐与美术审美上的共同特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深化,共同陶冶情操,感受艺术美、发现艺术美、表现艺术美、创造艺术美。体会“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画面”等姊妹艺术之间的交融性。
一、通过绘画作品形象地阐述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
通过画面导入可以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向学生介绍民族乐派的产生时,以一幅学生熟悉的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根据巴黎人民奋起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这一事件创作的《自由领导着人民前进》导入,使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当时欧洲各主要国家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运动,以及东欧、北欧各弱小国家空前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氛围。由此教师就能引导学生体会到同一时期的音乐家们在创作民族乐派作品时的强烈感情——摆脱外国文化统治、建立本民族文化。
二、由画面去感知音乐
绘画与音乐在整体结构和外部形态上有一定的对立性。美术作品的构图与音乐作品的曲式、节奏型等结构形式对应;美术作品的线条、造型和音乐作品的旋律进行相对应。而音乐与色彩的对应关系就更加密切,如大物理学家牛顿就认为,音乐中的“C、D、E、F、G、A、B”这7个音的音高,分别相当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7种颜色。在音乐中和声和音色可以渲染色彩,而和声、织体、调性的变化可以造成阴暗、深浅、疏密、浓淡的色调变化。
三、拿起画笔描述音乐
在欣赏课上让学生拿起画笔,用绘画去感受、想象音乐作品的情绪与形象。当学生听完德彪西的《月光》时,纷纷拿出冷色调的画笔,画面上出现了幽蓝的天空,摇曳的树叶,迷离的月色。而听完《沃尔塔瓦河》时,学生们的画笔下可以看到橙黄、大红色块描绘的“乡村婚礼”场面;淡淡的月光下的“水仙女的舞蹈”;而当河水冲过“圣约翰峡谷”时,有学生感受到的是暴风雨下沃尔塔瓦河,她用柔和的色调代表沃尔塔瓦河的美好形象,暴风雨象征的邪恶势力掀起的旋涡则选用冷酷、犀利的黑色、紫色表示,再用大红色调代表沃尔塔瓦河受伤时发出的咆哮声。通过这一方式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感受音乐,走进音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程度,检验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的创新
教学评价的创新是以发展性评价为目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人本主义思想和发展性教育理论为指导,从激励学生热爱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出发点,运用等级制的记分方式,通过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强项评价、综合评价等手段,充分显示了教育评价的民主性和公开性,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特长,改革“统一化”的教学评价模式,为创新性人才的成长提供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具体如下:
1.档案记实量化制:通过《小学发展性音乐评价手册》来记录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一切音乐学习、活动情况,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附:《小学音乐发展性评价手册》(乐感)内页样张学
2.考核形式演出制:将期末音乐考试改为音乐会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成绩。以演出来代替考试,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迎新音乐会”、“迎春音乐会”、“小百灵音乐屋”、“动物音乐会”等学生喜爱的班级音乐会形式来完成,并邀请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参加,也可邀请家长来共同参与。音乐会内容可在课外准备,自定内容、自行组织自行编排,主持人可由学生与老师共同担任。
3.吹拉弹唱特长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兴趣爱好而提供适合发展的机会、手段与方法。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尽可能让学生的特长在音乐会上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音乐会的节目内容可有吹、拉、弹、唱、舞、赏、说、诵等;形式可有单独的、双人的、小组的,要求人人参与。
4.成绩评价强项制: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作选项考核,采用强项则优的原则,以该学生的强项作为评价的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以动态的评价结果处理替代静止的一次性评价,使每位学生能根据自身条件,在各个领域里充分施展、发掘才能的广阔空间。
5.评价过程公开制: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参评而得出结果性成绩。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加以积极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客观公正地对他人、对自己作出评价。
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管见 篇7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能够陶冶学生情操,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而要实现音乐课程目标, 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创新小学音乐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新音乐教学观念
传统的音乐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在教学组织规范性、知识传授系统性、教师指导全面性等方面有其优势。但在音乐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被无限制地扩大, 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乐理+唱歌”的教学内容、“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成了被动式的“知识接收器”, 学生的全面发展无从谈起。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 音乐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 不断创新音乐教学观念, 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其音乐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教学的核心在于其情感性的发挥。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 融入音乐, 教师必须引导他们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 以不断丰富其情感体验, 逐步使学生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段。如, 《快乐的节日》一歌, 表现了少先队员过六一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景。在教授这首歌曲时, 我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六一节是怎么过的。他们踊跃地说到了演节目、看电影、办画展、逛公园等活动。而后引导学生在歌曲播放到“跳啊跳”的衬词部分时, 用打击乐中的锣、鼓进行伴奏。于是, 他们便随着歌曲中“跳啊跳”的节奏, 敲响了手中的锣和鼓。最后, 我进一步启发学生, 如何营造出浓厚的过节氛围。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进行表演。他们手中拿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道具, 边唱歌边跟着节奏做动作, 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舞蹈队正在翩翩起舞。学生由此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音乐所描绘的形象没有可视的客体, 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采用让学生表演、欣赏、创作等活动方式, 发展他们的直觉思维, 培养其创新能力。如, 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 我先为学生展示了一幅黄河壶口瀑布图。还未听音乐, 学生已宛如置身于壶口瀑布跟前。然后, 播放《黄河船夫曲》让学生欣赏。其声音高亢嘹亮, 表现出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最后, 适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的基础上,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并结合从电影、电视上看到的船夫形象进行大胆创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 有的用歌声表达音乐情感, 有的用语言描述音乐氛围, 有的用图画展示音乐意境, 有的用动作来传递音乐感受, 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实际, 充分发挥音乐潜能和聪明才智, 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在感受音乐的同时, 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篇8
一、感知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儿童生来都具有感知音乐的潜能, 他们天真、活泼、好动, 感知敏锐, 可塑性强, 对音乐极感兴趣, 教学中我以感受音乐作为先导, 把作品所表现的情绪贯穿始终。让他们通过自身参与音乐活动, 展开联想、想象, 来认识音乐所表达的艺术形象, 获得对艺术形象的情感体验。具体:一听二动, 如我在歌曲《难忘今宵》 (人教版第七册) 教学中, 先用幻灯片打出了春节联欢晚会的最后场面, 同时播放歌曲, 让学生聆听。学生一下子进入角色, 仿佛自己置身其中一样, 听完后竟热烈地鼓掌。此时, 我抓住时机, 让学生说说自己听完后的感受 (为什么鼓掌?) 同学们纷纷举手, 有的说高兴、有的说快乐、有的说场面感人、有的说自己仿佛和他们在一起歌唱……接着我鼓舞同学们用身体来表现这种情绪, 当音乐再次响起的时候, 同学们有的点头、有的摆动身体、有的做起动作……显然, 同学们又把这快乐的情绪表现了出来, 而我这一步的目的彻底达到了。
二、尝试
尝试教学是诸多学科采取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在音乐教学中它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跳一跳摘得到”, 尝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发挥其主体作用, 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惊喜, 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以《难忘今宵》为例, 在感知之后, 我让学生随琴声大胆尝试唱谱, 课堂气氛又一次活跃起来。结果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基本能唱出来, 学生高兴不已, 我也自然喜在心头。
三、跳动的音符, 感动世界
儿童音乐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是, 根据儿童本身的特点去开展艺术活动。孩子们对唱歌、画画、游戏的喜爱, 几乎是一种天性, 要引导孩子们去发展这些爱好。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主动去感受、发现美妙的音乐世界, 不是让孩子们被动地去接受乐理知识或技巧训练, 而是让孩子们在一种游戏式的创造活动中发现这美妙的音乐世界, 同时在音乐的熏陶中开启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世界。
1.节奏游戏:在节奏教学时, 我采用了形象化的、由自然节奏启发音乐节奏的方法, 把丰富多彩的自然音响节奏融合在形象化的音乐节奏中, 既直观明了又颇有趣味性, 如附点节奏, 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二分音符节奏 (钟声) , 切分节 (体育口令) 。
2.音高游戏:“用唱名来表示音高”, 这在日本的音乐教育理论中, 被称之为识谱教学中的“唱名音程感”。“唱名音程感”是识谱能力的基础, 我们必须在识谱教学的初期———小学低年级阶段就进行充分的“唱名音程感”的练习。如:地面画谱游戏, 在教室的地板上画出高音谱表, 孩子们头戴标有各种不同唱名的头衔, (mi) 听着音乐找位置, 音乐尾音是“mi”, 头带“mi”头衔的小朋友即跳到第一线……或者是听着音乐线间跳, 找唱名的位置。
3.手指游戏:在教学中利用儿歌“顺口溜”游戏形式来认识音乐符号, 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加强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例如:认识五线谱, 让学生做手指游戏, 边读边在手指上指出C大调各音的位置, 巩固音位。“伸出小手看一看, 五个指头五条线, 上面高来下面低, 当中还有四个间, 五条线四个闻, 高低音符往上住, 上下不够怎么办, 五条线外再加线, 一二三线mi sol si, 一二三间fa la do, 小小音符真可爱, 记住儿歌学得快。”
遵循“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 精心恰当地选择新颖生动、寓于童趣的教学方法, 就可引导学生在愉快的音乐环境中去感受、体验、创造、表现。让我们紧紧地抓住乐理之桨, 带领孩子在音乐的王国自由地遨游。
四、探讨
教学重点、难点理所当然成为师生探讨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了尝试后的喜悦, 就希望有尽善尽美的表现来满足。对此, 我们不妨让学生再“跳一跳”, 点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 共同探讨。依旧以《难忘今宵》为例, 歌曲中 ×学生普遍唱成, 对此, 我将这一节奏形象化:, (不论天涯) 学生读几遍, 再唱谱填词, 难点一下子突破了, 这样的探讨, 既体现了教者的主导作用, 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又突破了重难点。×咚
五、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节出色的音乐课, 或者说真正成功的音乐课, 最终要看学生有没有创新的意识和表现。还以《难忘今宵》为例, 在学生能正确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之后, 我把创新的任务交给了他们。我让他们自选扮演歌曲中的角色, 边唱边即兴表演 (自排舞蹈) ,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有的抬起头引亢高歌、有的摇头耸肩尽情抒发、有的干脆站起来边跳边唱……
立足音乐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篇9
一、在创造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好多单元都编排了一些创造活动, 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编, 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展示自己创编的成果, 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 取长补短, 此刻, 孩子们兴致很高, 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锻炼。如我在教学《找春天》单元的“我的创造”部分时, 我这样教学:
【教学片断】:
师:春天真美, 在春姑娘的怀抱里, 小动物们都在尽情地唱歌、跳舞, 瞧!他们正欢聚在一起举行音乐盛会呢! (课件出示小动物们欢聚在森林里的图片) 瞧, 好多小动物都赶来了, 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究竟是谁呢?
生:小蜜蜂来了。
师:师点击课件, 一只只可爱的蜜蜂挥动着轻盈的翅膀飞来了, 并伴着“嗡嗡嗡嗡嗡”的声音, 在表现春天声音的同时也巧妙渗透了“×××××”的节奏练习。
生:灵巧的布谷鸟也来了。
师:动情叙述:“灵巧的布谷鸟如同春天的使者, 傲然站立在枝头, 仿佛在向同学们传递着世间最美好的祝福, 布谷、布谷……”
生:春姑娘也来了, 她还染绿了树叶、小草呢。
师:你们太厉害了, 老师要表扬一下你的这双发现的眼睛, 那你们能和老师一样用声音来表现春姑娘的脚步吗?
生:用嘴巴吹出“呼——呼——”的声音, 边吹还便用体态语言表示着春姑娘的步伐。
生:我可以借助易拉罐来吹出春姑娘的脚步。
……
(在孩子们和老师的共同交流下, 风声、雨声、打雷声等应有尽有, 多么美妙!)
师:在这么如画的春天里举行森林音乐会, 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同学们, 你们还希望看到哪些小动物来参加这个音乐会呢?想想看它们还会唱些什么歌呢?
生:学生分小组讨论, 合作创造。 (师行间巡视, 告诉学生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创编不同的节奏, 也可以以其他春天的声音为内容进行创编。)
生:尝试着用各种春天的声音进行合作表演, 讲述春天的故事。
如:春风、春雨、雨滴……
师: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可以用各种声音来表示我们找到的春天, 回家后可以继续找一找春天的声音, 下节课带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一环节中, 孩子们用各种方法来表现春天的声音, 并进行合作表演,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水平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二、在表现音乐中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在感受音乐的美时, 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可能完全一样, 即使是同样的音乐, 不同的人能听出不同的内容, 所以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去感悟, 只有“有所悟”之后学生才会“有所动”, 也才会融入美妙的音乐世界中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音乐、去表现音乐, 在表现音乐中发散学生的思维, 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的个性。如我在教学律动《粉刷匠》时, 我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 而是一边播放《粉刷匠》的音乐, 一边让学生在教室内任意地创造动作, 还可以随意走动, 当音乐暂停时, 我让学生保留最后的一个动作, 环视整个教室, 有的在搅拌, 有的在墙上画着美丽的图形, 有的在摆着搞怪的POSE, 我再次轻点音乐开始键, 孩子们的粉刷动作更加滑稽、更加优美, 教师里笑声不断, 孩子们在音乐的响响停停中, 非常协调地闻乐起舞,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造能力。
三、在巧用手段中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运用很多的教学手段来辅助自己的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巧妙地运用教学手段也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如我在教学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课时, 首先关掉了教室的灯, 拉上了部分窗帘, 使教室里的光线变暗, 让孩子体会夜的宁静, 接着我和妈妈一样柔声说道:“夜深了, 星星和月亮都困得闭上了眼睛, 鸟儿和虫儿都累了得停止了歌唱, 小宝宝呀也想好好休息了, 孩子们, 让妈妈的歌声催你们快快入睡吧!”于是, 《小宝宝睡着了》的旋律经过我的指尖悄悄流淌出来, 伴随着旋律我轻声哼唱, 聆听着老师深情的歌声, 这些小可爱们个个都成了乖宝宝, 伴着琴声用心跟唱。教师一系列手段的运用, 学生的情感在受到感染和熏陶的同时也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 既启发了学生的想象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水平。如在教学音乐故事《龟兔赛跑》时, 我一边用多媒体呈现图片一边让学生细听用音乐讲的《龟兔赛跑》的故事, 让孩子在听中思考音乐中哪里诠释的是小兔子, 哪里诠释的是小乌龟?孩子们听着较快跑的旋律自然想到跑得快的兔子, 听着慢悠悠的旋律就仿佛看到了乌龟。在学生听懂音乐后, 我又让学生分角色创编动作, 然后再让音乐, 孩子们自由地伴着音乐用动作、表情等表现《龟兔赛跑》的情节, 小兔子玩耍、睡觉、惊醒以及失败后难过的样子等的动作和表情被孩子们表现得惟妙惟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声、像逼真, 激起了学生创编的热情。
创新课堂教学,感受音乐魅力 篇10
一、创新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是新课改一直强调的内容。教学没有创新,课堂只会越发沉闷,学生毫无激情,教师应付任务,课堂犹如一潭死水。特别是在导入环节,如果教师不注重创新元素的融入,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后续教学。那么,什么样的导入才能吸引学生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以图、声、文等方式,渲染学习氛围,将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独特的民族风》这一课时,教师以新颖的方式导入新课学习,达到激趣效果。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呈现三种民族(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的相关风景、人物图片,利用新颖的图片刺激学生眼球,引发关注;另一方面,让学生听音乐,辨别民族,比一比谁的耳朵最厉害。教师选取的曲目有:《掀起你的盖头来》《天路》《敖包相会》。这一竞猜活动将音乐课堂点燃,学生开始融入课堂。当学生竞猜完毕,教师并没有以灌输式介绍三种不同民族的音乐,而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自己对三种民族音乐的认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导入,呈现图片内容,吸引学生;再以竞猜活动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最后再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二、创新教学方式,感受音乐魅力
1. 动静结合赏音乐,调动音乐情感
鉴赏教学是高中音乐的组成部分。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以“静”为主,学生主要通过“听”和“看”感知音乐。但是,这样的音乐鉴赏达不到标准,学生也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教师必须创新鉴赏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实施鉴赏教学,将学生的音乐情感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鼓乐铿锵》这一课时,教师运用动静结合方式引导学生鉴赏音乐,成功将学生的音乐情感调动起来。首先,以《鸭子拌嘴》视频片段激趣,观看完后提问互动:《鸭子拌嘴》中有很多民族器乐,你听出了几种?通过观看这个视频,学生能够感受不同的民族器乐,有了初步体会。其次,播放《锦鸡出山》《滚核桃》,并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鉴赏:请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并谈谈音乐情绪如何?通过静心聆听,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曲子中用了哪些乐器?由此,鉴赏教学不再是单一型的教学方式,而是转向为互动型。为了使学生有更独特的体会,也让鉴赏教学变得更有魅力,教师继续出示任务,促进学生“动”起来:你能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一段民族打击乐吗?动静结合促教学,学生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 音乐舞蹈相融合,体验参与乐趣
以往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忽略了将舞蹈引进课堂,因而音乐课堂魅力大减。新课改下,为了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舞蹈融合,让学生体验融合与参与课堂的乐趣。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非洲歌舞音乐》这一课时,教师将音乐舞蹈有机融合,带动学生参与,享受学习乐趣。非洲音乐节奏感非常强,多与舞蹈相融合,且呈现出自娱性质。在带领学生学习完《鼓舞》后,教师先出示非洲音乐节奏,让学生跟着节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模仿。顿时,课堂上有学生欢快地用手拍着课桌;有学生索性用上铅笔盒,用笔敲打,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有学生还拍着手发出声音……教师利用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了非洲歌舞乐。紧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跟着非洲音乐跳舞,感受非洲舞蹈的魅力;另一组学生跟着非洲音乐节奏,模仿鼓发出的声音(与前面的环节衔接)。学生交换练习,以得出不同的体验。这样的音乐课堂乐趣非常多,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感受不同音乐的非凡魅力。
三、创新实践活动,活跃音乐课堂
全新的音乐课堂少不了一定的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音乐潜能才能得到极致发挥。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表现的平台,以一定的激励方法促进学生参与活动,活跃音乐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无尽享受音乐的独特魅力。例如:在学习完《浓郁乡情》这一课后,教师举办了以“故乡情”为主题的音乐活动。人们对故乡怀有不同的情感,利用音乐活动表现对故乡之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在开放的音乐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等,以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突出自己对故乡的情感。学生可以倾情独唱,也可以选择多声部合唱的方式,表现自己对故乡之情,还可以选择歌舞相伴的方式突出音乐活动主题;更可以选择音乐剧的方式凸显故乡情。这样的音乐活动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一场难以忘怀的音乐盛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举办流行歌曲大赛,因为高中生基本都喜欢流行歌曲。设计贴合学生兴趣的实践活动能够引起共鸣。
音乐创新教学模式 篇11
关键词:高中音乐 兴趣 情境 创新
在高中音乐传统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不重视,认为音乐学习是可有可无的。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高中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思想的束缚,深入探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他们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在获得知识、体会成功的同时,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知识的探究,提高他们的音乐学习能力和赏析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使他们在倾听乐曲的过程中分析演奏乐曲的乐器、乐曲的曲调、节奏以及表达的情感。通过深入理解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语言的魅力,体会到乐曲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和音乐技能。在让学生理解音乐语言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长期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去体会。在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中外名曲。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能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使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整堂课是在教师灌输音乐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消极的。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的学习只是敷衍了事。时间一长,他们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甚至认为音乐学习是在浪费时间。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和学生要改变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音乐对学生素质的促进作用。通过学习、探究音乐知识,欣赏乐曲,能够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熏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探究音乐知识。音乐课堂在学生的积极参与过程中充满了活力,使课堂教学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关注,并对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加强师生的互动,使音乐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三、创设音乐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乐曲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可以给学生创设丰富的音乐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行思考和创作,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时,可以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情境,让他们根据乐曲的内容进行创编舞蹈。学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使他们和作者发生了情感共鸣,体会到了作者的喜悦和自豪的情感。通过对音乐进行舞蹈创编,使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歌曲欣赏模式,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增强了班级同学的凝聚力,使学生在共同努力下提高了音乐综合素质和音乐创作能力。
四、创新教学方式,实现高效教学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音乐教学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运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洞察力,让他们能够敏锐地把握音乐中的情感,促使他们积极地进行音乐知识的探究。在设计教学形式时,教师要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即使新颖的教学方式,多次运用也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和乐曲有关的故事来引入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倾听乐曲来进行绘画创作,把自己从乐曲中的感受画出来,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等。多种音乐学习体验能够给学生新颖的感受,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激情。
例如,在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魔王》时候,我根据歌曲编造了一个故事,分别让四位学生扮演温柔慈爱的父亲、战战兢兢的儿子、甜蜜诱惑的魔王及叙述者等角色,学生跃跃欲试,马上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全身心投入到音乐课堂中去欣赏属于自己演绎的剧情。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学生被丰富的教学环节所吸引,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评价进行创新,采用等级制的记分方式,进行强项评价、综合评价等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特长。
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设置交流环节,提供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加以引导,在课堂播放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聆听,相互交流,感受乐曲的意境,从比较中有所发现,从发现中有所提高,让学生在感受成功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策略,使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成为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保障。
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使他们在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进行音乐知识的探究,加深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和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引导他们通过演唱、表演等新颖的教学方式融入到乐曲中,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获得提高。
试论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策略 篇12
一、完善小学音乐教育的艺术环境建设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 艺术学习和感悟离不开艺术环境的熏陶。现阶段, 小学音乐教育中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方式, 但总体而言还是以音乐作品的欣赏为主, 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小学学校里, 作为音乐教室极少为学生讲解音乐学习的理论知识, 或浅尝辄止, 更多的教育手段是通过声乐练习的方式, 学习歌曲模仿, 或者单纯地观看视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艺术环境能够发挥很好的衬托作用, 让学生沉浸在艺术的氛围当中, 一方面有利于加速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 另一方面, 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从思想角度提高境界。
小学音乐教育艺术环境的构建, 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 艺术环境可以加强音乐情境的理解能力, 配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在具体的做法中, 可以从音乐教室的设计入手, 对硬件设施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改造, 尤其是课桌椅的排放方法, 避免和课堂一样整齐划的形式, 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 在放松、随性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讨论。
二、加强小学音乐教育的学习目标设计
对学习目标的设计, 本质上是完成一种培养人才的模式创新。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义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习能力, 而不是学习结果。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向改变, 是创新的最基本手段, 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欣赏能力的提升。
设计学习目标的原则是:学得会、听得懂、有想法。整个过程可以围绕艺术互动展开, 例如, 针对同一个音乐作品, 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上缴书面的分析报告。这种方法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育中是不存在的, 换而言之, 教学目的的设计是从多角度进行的, 既要接受, 也要消化, 而不是单纯的形式或者娱乐。事实上, 针对教学目标的创新设计, 有利于提升小学学生掌握的音乐层次。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很多的, 目标创新可以刺激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点, 并确立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独立地位。
三、实现对小学音乐教学结构的创新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可繁可简, 对学生覆盖能力教育是关键。根据我国教育部门发布的小学音乐标准教育内容, 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改变, 从课堂入手是最有效的手段。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 可以结合传统的教育模式, 例如声乐学习、歌曲模仿等, 同时引入音乐演奏和乐理专业知识。在欣赏课程中, 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播放, 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层次, 并进行想象描述;这一做法, 是将音乐蕴含的内容转化为人类语言, 双方再次进行共同。
与学生的互动是必需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教师的风格与语数外等文化课程应该保持迥异, 在随和的环境下进行。音乐教学在传统的小学义务教育阶段, 被称之为“小门”课程, 由于长期不重视的原因导致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种负面影响不仅对教师如此, 同样, 学生本身的也会产生地处, 如果音乐教师的课堂风格与文化课的课堂一致, 而课堂环境也十分相似, 必然导致学习主动性的丧失, 这也是对音乐教学机构创新的客观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小学音乐教育在义务教育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可以看做是完善我国音乐人才挖掘的手段。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 不仅对审美能力产生影响, 同时可以感化心灵、释放压力, 更好地学习文化课程。以上三点是基于创新理念提出的基本问题, 此外作者认为还应该从教师培养体制入手, 掌握如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完成音乐教育的主动性培养。
参考文献
[1]周亚芳.利用音乐活动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S1:227.
[2]林中.探究小学音乐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1) :166.
[3]卿铁军.音乐创新教学模式初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2) :94-95.
【音乐创新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音乐创新教学08-11
音乐的创新教学11-14
音乐教学模式之创新05-15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10-15
初中音乐的创新教学09-26
初中音乐教学创新10-11
小学音乐创新教学论文08-29
城市小学音乐教学创新11-03
创新思维下音乐教学11-28
小学音乐课的创新教学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