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创新教育

2024-09-28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共12篇)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 篇1

在世界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 当今的时代已经成为知识时代, 创新教育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创新教育, 就是要对当代学生的创新进行培养,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 是教育事业关注学生需要的重要实践, 也是素质教育得以全面落实的重要体现。只有教育活动的创新性不断提高, 才能让人才的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与传统的教育以及当前的教育相比, 创新教育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笔者选择中学音乐创新教育作为研究对象是很有教育前瞻性的。

一、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意义

加强中学音乐教育创新, 具有多个方面的意义。

1.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开展,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可以让学生的大脑得以有效调节, 服务于学生其他学科学习效率的提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学生乐于活动, 乐于模仿, 也容易进行幻想。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在课堂学习中经常会出现走神的问题。中学音乐教学的创新, 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长期进行注意力的集中, 帮助学生调节紧张的日常学习与生活, 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因此, 创新的中学音乐教育活动, 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 有利于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 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及记忆能力进行培养, 让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受传统观念影响, 许多教师与家长都认为音乐学习无用, 影响了学生正常的音乐观, 创新的音乐教育, 促进学生多项能力的形成, 有利于稳定音乐学科的地位。

3. 音乐教学的创新开展, 会让学生的精神人格得到自然地塑造。

中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会陶冶学生的情操, 净化学生的心灵, 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理想, 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中学音乐教学创新度的提高, 会让学生在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迪, 成为一个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学的创新让学生在学习音乐基本知识以及技能的基础上去了解更多的优秀作品, 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特点

创新教育就是能够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创新能力进行提高的教学活动。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不同, 中学音乐教学创新的特点如下。

1.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具有参与性。

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当中, 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点。参与, 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性特点。在创新教育中, 教师利用集体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 让学生通过参与性地练习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体。音乐学习一般是通过参与练习完成的, 学生能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参与质量。创新教育鼓励、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融入到练习与交流中。

2.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具有自主性。

以学生为中心, 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是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认可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是一位创新型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创新性的音乐教学活动中, 引导学生认可自己的能力, 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 利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开发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知识, 找到音乐学习的成就感。

3. 合作, 也是音乐教学创新的一个特点。

合作学习, 对于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 教师会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交流与讨论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相互交流, 共同协作, 开发有效的音乐知识。合作学习, 会让学生习惯集体活动, 掌握沟通与交流的技巧。

三、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方法

加强中学音乐教学创新, 应当得到每一位教育相关者的关注。我们就来对中学音乐教学创新的方法进行几点分析。

1. 开发学生音乐潜能, 加强音乐创新教育。

在长期的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我国的音乐教学模式一直较为传统, 在课堂活动中, 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加强中学音乐教学的创新, 是进行音乐教学发展的重要之举。促进中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需要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对于中学生心灵的发展及智慧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 更会陶冶学生情趣。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利用一些具有内涵意义的音乐作品, 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 让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力量, 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音乐学习给他们更多的力量。

像在期末冲刺学习阶段, 教师可以利用“西方音乐作品欣赏”这样的主题, 让学生接触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样的作品,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旋律的同时, 感受到音乐中所传达的力量。音乐教学活动一旦让学生的身心舒畅起来, 他们会乐于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 产生较高的音乐学习欲望, 促进中学生音乐学习行为的理性化。

2. 加强音乐教学创新,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更是一个想象的过程。当代中学音乐教师, 需要在音乐课堂中, 给学生更多想象的机会,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大胆想象, 能够异想天开。中学生, 正处于思维活跃发展的阶段。面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个性化想法, 教师不能给学生泼冷水, 也不应该指责学生, 而要利用正确的引导以及表扬, 让学生认识发挥想象。想象力是人类一项伟大的能力,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 学生可在头脑中想象相关的画面, 实际上是在试着去从自己的角度理解音乐作品, 与音乐作品进行互动。在音乐创新教育发展的今天, 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让想象力的有效发挥, 成为提高中学音乐教学趣味性的因素。

在音乐教学中, 对于同一作品, 学生的理解会有所不同, 具体的感受也会不同。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限制学生的思维, 而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方式去表达他们的感受。比如在学习《阿里郎》的时候, 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 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去绘画, 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一些学生会画出优美的风景, 一些学生会画一线复杂的线条, 一些学生会画人物。不同的绘画作品, 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也让音乐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有利于促进中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

3. 培养自我意识, 加强音乐教学创新。

在现代教学活动中,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 才能让学生具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意识。要实现中学音乐教学创新, 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应当在音乐课堂中有所表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开发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活动, 给学生一个表现的平台。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个歌唱比赛, 让具有歌唱特长的学生可以在音乐课堂中找到成就感。也可以做一些音乐创作类的活动, 让学生运用音乐课堂所学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促进其应用音乐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创新教育本着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传统教育体制的突破以及教学活动效率的提升都有着积极意义。在创新教育活动中, 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与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知识的开发与获取过程中, 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音乐知识学习, 享受音乐过程, 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与发展。因此, 创新教育应当得到每一位教师的关注与应用, 从而让其发挥积极教育意义。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开展,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 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模式。笔者以试论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为题, 对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意义、特点与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活动,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韩蓉.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J].现代阅读, 2013 (3) .

[2]陈海燕.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探索[J].现代阅读, 2013 (21) .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 篇2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是由旋律、节奏等组成一连串的声响,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都能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拓展学生想象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倾听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音乐给予学生的听觉上的冲击,能够调动学生想象力、感知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音乐教学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教学普遍存在流于形式化的现象,音乐教学大部分时间被其他课程所占用,根本无法让学生深入地理解音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另外,由于音乐教学的形式单一、内容陈旧,难于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得音乐难于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过于注重主要学科的学习成绩,对音乐教育缺乏相应的重视,投入到音乐教学的设备和人力资源相对较少,对音乐课程的设置也缺乏相应的重视,甚至以主要学科的形式大量占用音乐课的课程时间,严重妨碍了音乐教学的实施和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我国的中学音乐教材的设定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是模仿国外教材,音乐教学内容往往超出学生认知的程度,同时还存在音乐教材更换频率过高的现象,使得在音乐教学在年级之间缺少衔接性,音乐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音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课堂主要仍是侧理论教学,这就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我国音乐教学的师资情况不容乐观,在许多基础中学,音乐教师都是由其他课程的教师充当,对学生的音乐教学只局限于歌曲,导致学生对于乐曲、和声等方面学习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音乐教学对于学习任务繁重的学生来说,可以起到调剂身心的作用。音乐课程是学生释放压力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一种手段,所以在中学阶段开展音乐课教学和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二、在现代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

(一)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音乐课堂活动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感受音乐或者实践表演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初中音乐课《泥土的歌》中,有一首台湾民歌《丢丢铜仔》,运用到台湾方言:“磅孔的水衣都丢铜仔依都——”学生听闻之后,对此兴趣十足。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表演。福鼎由于地域因素影响,各地之间相距10公里,使用的语言大约可能不一样,我们就鼓励学生运用方言进行表演,有的用闽南语,有的用畲语,有的学生也模仿四川话,使得学生积极参加音乐课堂实践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种教学方式,令课堂教学氛围极为自由和生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高涨。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音乐有了切身的感受,发挥自己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竟然可以创造出自身的动感节奏,使民歌《丢丢铜仔》更富有活力。

(二)通过提问式教学活动调动学生思考,进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提问式教学是教学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切体验和思考这首歌曲,然后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歌曲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女孩为什么会这样做?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和动物在地球上是否应该平等?音乐是怎样表达人们对救鹤女孩的眷恋之情?再次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这首歌曲,使学生边思索、边品味。音乐是来源于生活,又是作用于生活的。最后,积极鼓励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对于学生回答可以做适当地指引或者纠正,然后再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从而使学生自主地探索相关答案。如此一来,使学生提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通过情境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作为音乐教学的主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掘音乐的魅力、音乐的学习方式,使学生

热爱音乐,帮助学生培养音乐学习习惯和兴趣。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营造一种创新的情景,唤起学生创新的热情,引发学生的创新期待,这是创新教育的艺术所在。如在欣赏《大森林的早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数字设备为学生播放清晨森林中动物植物的画面、视频。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让学生在美丽的画面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然后伴随着画面教师可以将有关于动植物的散文、诗歌进行朗诵。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美好情境中,体会音乐带来的美好感受,这样既使学生学习音乐、分析音乐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又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充分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欣赏音乐这门课程产生深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的创新能力,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即兴表演多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认识现代化音乐的走向,促进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统一,使学生突破音乐的界限,养成对音乐的自我感受和认识,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创造音乐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过于注重作者简介:黄晓洁,福鼎市第六中学音乐教师。理论教学,不是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而是将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更多的是作为教学的对象,成为知识的承载体。教师为了将知识传授得更加全面,往往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严重局限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学习音乐的效果不佳。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观点已经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因而,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以学生作为中心展开,教师应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音乐知识,发挥想象能力,自主创作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或者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来创作作品。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音乐中融入自身情感,以情入乐,更能扣动心弦。

(五)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良好的音响设备,给学生感官上的冲击

在现代化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优良的音响设备,给予学生感官上的冲击,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音乐。教师也可以利用电脑制作音乐课件,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将视听相结合,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音乐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此外,也能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刺激,让学生更形象地接受音乐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训练学生的辩音识曲的能力,或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介绍相关音乐的人物、历史和文化背景。笔者发现在学习《隐形的翅膀》这首歌,大多数学生都会唱而且喜欢唱,但如何唱的好听、有感情?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隐形的翅膀》,该电影讲述了一个不幸失去了双臂的少女刻苦练习、学会生活自理、争取重新上学的励志故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主演雷庆瑶,让学生观看她参加《超级演说家》的演讲《变美的权利》的视频,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掘音乐的魅力,掌握音乐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热爱音乐,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兴趣。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渗透,允许个体差异,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提升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班级演唱组合》这节课的展示环节,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组合时间,观看一些比较流行的组合的图片、视频,如凤凰传奇、五月天、TheFightingBoys等,可以自选熟悉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把表现好的组合进行辅导加工并再次展示表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见,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知识面,还能锻炼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通过学生自主评价,有助于学生释放潜能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摒弃只看学习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应该予以肯定和赞美;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以引导方式对待,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加以个别化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多以掌声和“真棒”“高见”等简短而真诚的表扬,鼓励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音乐,喜欢倾听音乐,进而诱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潜能、尝试创新。

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 篇3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21世纪是高科技、创新的世纪,同时也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世纪。“应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的。然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肯定传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作用;二是使自己尽快地融入到世界民族文化;三是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创新。发展以培养获取、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的主导思想,对新形势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中学音乐教学应重视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精神,发挥在素质教育上的作用。

一、中学音乐教育中创新的特征

“创新”指的是能够创造出有价值的新的特质或精神产品来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而“创新教育”则是指学校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等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并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应着重培养具有基础牢,素质高、能力强和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各类人才以适应新形势对高科技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在中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目标,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大胆改革,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参与

重在参与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原则,也是教学创新的落脚点。集体练习作为传统中学音乐教学主要形式,决定着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与提高。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程度,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练习、参与交流创造条件,以保持课堂的旺盛生命力。

(二)自主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原则,而创新教学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标准就是学生自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基础的的新型教学过程成为教师的任务,这样就使教学活动以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为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以及他们探索的欲望及其成功的内在喜悦感,最终达到促进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合作

合作是中学音乐创新教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教师应该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相互交流、切磋,共同参与,互帮互助。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中,学会沟通、互助、分享、合作等精神品质。

(四)创新

创新是中学音乐教学的灵魂。通过对技能的掌握,发音的练习,中学音乐教学为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同时中学音乐以其内容多、形式广、挑战性强等特点充分满足青年学生好奇、探索、创新的心理需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中学音乐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思想创新

相比于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终身受益的艺术素养和陶冶情操的方法才是中学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中学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

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受到教材内容的影响。现有的中学音乐教材虽然进行了取舍、拓宽,但仍存在许多较难较深的部分,忽视了中学生的音乐兴趣。因此,在以素质教育為主的现代音乐教育中,改变传统的教材内容,构建适合现代音乐教育思想的教材体系就势在必行。教材的选择应注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学生喜爱,难度小,从而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枯燥。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前提是教学内容,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则依靠教材内容的创新。

(三)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事,学会发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21世纪的人要具备的四项基本能力。认为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应根据一定的职业需要坚持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作为教育终身化的要求,本质就是创造性学习。为了达到推动社会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目的,音乐教师应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中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探索出适应现代化培养人才的教学方法,摒弃“填鸭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扫清制约音乐教师发挥、修正、发展、创造的一切障碍。同时摆脱传统的教学详尽指令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学科,要想不断推陈出新得以发展就要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争鸣,不同的创造。教学过程应改变传统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标准的诞生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一个民主、融洽、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中小学教师开始学习、研究、创造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等新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只需讲清课堂的目的和要求,学生在课下自编自导教学内容,也可以充分的利用课内自由练习时间组织小型比赛,旨在活跃课内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外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既起到了对音乐课的延伸作用,又使学生对课内学到的知识及时的吸收。这些音乐学习方式,不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造力,又能发展全面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依靠音乐教师创造性的挖掘课程中的创造因素,创造性的教学。

(四)考核的创新

研究出对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激励作用的中学生音乐评价体系是考核创新的关键。素质教育并不是要忽视正常的考核,关键在于如何将二者融合。既不能压制音乐特长生的全面发展,又不能打击音乐差生的积极性。具有赏识性、激励性,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学生过程给予更多的肯定,赞扬和鼓励等成为创新教育考核评价的新标准。因此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的进步幅度将成为评价中学生音乐成绩的主要内容。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能体现学生各个方面的音乐能力,而且顺应了素质教育的潮流。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 篇4

一、中学音乐教学在创新中的特征

所谓的“创新”, 实际上指的是可以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并且创新可以创造出新的精神产品和特质。在学校实施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要想创新, 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学的过程中, 为了应对当今新形势下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快速更新的挑战,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从而培育出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在进行中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紧紧抓住“创新”这一教学目的, 从而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 并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一) 参与

中学音乐主要强调的就是参与其中, 参与是对中学音乐教学进行创新的基础点和落脚点。中学音乐教学主要是以集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习, 并且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主要是通过参与其中的练习来形成和提高的,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直接与其音乐学习的效果紧密相关, 所以教师要通过多个方法途径, 充分创造出适合学生训练的条件, 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到音乐的训练过程当中, 参与学习和交流, 推进音乐教学的进程, 保持音乐教学课堂的生命力。

(二) 自主

中学音乐教学的原则是“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主要教学内容,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且学生的自主是重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的认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以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教学活动的基础部分, 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自主性和探索精神。

(三) 合作

创新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合作,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合作的学习环境, 从而养成学生进行合作的意识和交往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和共同参与的意识。

(四) 创新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内容就是创新教育。由于中学主要是进行音乐技能的掌握、发音的练习等,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同时由于中学音乐的教学内容多、形式多样化、挑战性比较强, 从而充分满足青年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心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中学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 培养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的创新思想

由于进行中学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巧, 更重要的是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 通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情操。

(二) 对于中学音乐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创新

对于音乐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音乐的效果。由于目前音乐教材五花八门, 如何正确选择教材直接关系到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所以, 在进行中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 应该以素质教育为根本, 对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更改, 从而构建出适合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思想的方法和体系, 选择出适合学生的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受到学生喜爱和难度适中的教材, 从而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枯燥性和乏味性。

(三) 进行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学习的根本是学会如何学习, 坚持学习。为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的完善和提高, 中学音乐教学应该在应有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进行适当的创新, 从而对中学音乐的教学模式进行重新审视, 探索出适合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发展的课堂, 摒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同时, 教师也应该从多年的教学计划、教学结果的统一化的制定中解放出来, 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项特殊的学科,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体验, 所以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也会有不同的创造, 只有这样音乐才能得以发展。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这样不但起到了延伸课堂知识的作用, 还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 深化吸收了知识内容。课外活动要主题鲜明、形式灵活, 并且要有广泛的参与性, 这样才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的作用, 从而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 最终培育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四) 对于音乐的考核方式进行创新

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的根本目的是研究出适合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和途径, 并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激励性。素质教育并不是不重视考核, 而是把考核机制更好地与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进行结合,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做到既不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还可以看到比较差的学生的进步。对于考核制度进行创新, 从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一种鼓励和赞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 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成绩的进步程度。使用这样的评价方法, 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三、结束语

创新型的教育模式贵在教育模式的创新, 也就是素质教育所重视的具体化和深入化教学。由于中学音乐教学是教学内容重要的基本内容, 对中学音乐教学进行创新的首要内容就是在认识上去旧取新, 在进行创新的实践中要勇于突破, 从而充分利用音乐本身的特殊性和有力的条件, 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强化考核制度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态度, 从而最终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摘要:目前, 在音乐教学中主要提倡的就是创新教学。本文主要是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并且以创新音乐教育为基本的教学指导, 从而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 实施新的教学方法, 探索出新的音乐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党维波.黑龙江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现状调查与分析.艺术百家, 2013 (z2) .

[2]简福平.试论高校音乐欣赏课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作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 (2) .

[3]陈云梅.关于老年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若干问题.艺术百家, 2011 (z2) .

中学音乐教育叙事 篇5

课后对外国音乐的教育问题引起我的深深的思索。外国音乐史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谓丰富多彩、博大精深。“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足以证明音乐独特的迷人风采与强大的生命力。那为什么不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外国优秀音乐,如何让学生了解外国优秀音乐,我想到了以下两点:

1、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很自然给音乐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在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名歌、民间音乐的同时,还应当开阔视野,了解外国的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而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应了解和借鉴外国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从现在开始行动。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进行整合教学,适当的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开阔学生视野,教师是关键

创新中学音乐鉴赏教学 篇6

关键词:中学音乐鉴赏教学舞蹈律动创新策略

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学需要以审美教学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自身的情趣与爱好,将音乐知识真正地传播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运用特殊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音乐的创造能力。中学的音乐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舞蹈以及欢快的音乐中掌握基础知识,从而获得艺术的熏陶。那么,如何才能利用舞蹈的优势,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实际效果,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

一、教会学生感受律动,在音乐中自由舞动

所谓律动,主要指的是身体对于音乐来临时的基础反应。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够通过身体产生的韵律,利用想象、创造对乐感、律动感进行培养,这是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学鉴赏教学中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生活中,审美应当是无处不在的,这是生活的必要环节,更是发展的必然要素。因此,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应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高尚的、自由的审美情操。在音乐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以及优美的韵律,但是,音乐自身还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与想象性,每一个学生在鉴赏的时候,需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让音乐在心中留下独特的烙印。

在中学的音乐鉴赏中,需要引入舞蹈元素,让学生感受舞蹈的律动,随着节拍自由舞动,这样能够将音乐自身的抽象性更为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了解音乐、掌握音乐,懂得音乐背后的故事。其实,每个人自身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当听到一首歌曲的时候,肢体会不受控制的自由摆动,这是人体最自然的条件反射,因此,在中学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必须要利用这种规律,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二、将舞蹈与音乐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本身的视听能力

在中学的音乐鉴赏课上,音乐教师需要将舞蹈当作一种特殊的审美载体,利用舞蹈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出来,教师在组织学生跳舞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把握音乐、欣赏音乐,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效率。学生在自由舞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音乐旋律、律动节奏,不断挖掘出自身的舞蹈天赋,利用自己对于音乐的特殊理解,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舞蹈表现出来。

不仅如此,学生在跳舞时,脑子需要不停地运转,不停地去分析,对听到的音乐的节拍、律动、情感或者音速的变化等进行理解,让思维能够更为主动的融入到音乐当中。例如,在欣赏非洲音乐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随着音乐摆动,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听到的音乐自由模仿各种舞蹈动作,曲子可以选南非世界杯的主体曲WakaWaka。这个曲子比较容易理解,并且律动性非常强,全班的学生可以利用肢体动作体会非洲的音乐特色,感受非洲的当地文化,提高鉴赏的效率。同时,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结合舞蹈动作去分析音乐作品,将自己的真实体会利用舞蹈动作去表现,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对舞蹈的感知能力。

三、实现自由舞动,需要做足准备活动

在中学的音乐鉴赏课上,想要有效地结合舞蹈律动,发挥出舞蹈的真实作用,需要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主要的工作在于:

(一)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

在鉴赏课上,可以重新给学生排座位,将座位围成一个大圆,中间留出足够的表演空间,让学生更为放松,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学生看得更为清楚。例如,在鉴赏藏族民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圆圈中自由跳舞,感受藏族舞蹈、藏族音乐的魅力。当学生融入音乐、舞蹈中的时候,可以真正感受到藏族文化的那种吸引力。

(二)营造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无论是音乐鉴赏课还是其他的文化课,教学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一个压抑,充满束缚的环境中学习,相信学习效率一定不高,而且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还会导致厌学心态的产生。在音乐鉴赏课上,环境的营造更为重要,需要给学生们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度,吸引学生参加课堂上举行的各类活动。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还要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动态,看看是否有不愿参与,或者一些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这些都是观察的重点。对于这类学生,教师需要下一番功夫,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在下节课上,争取将他们喜欢的元素融进音乐中,融进舞蹈中。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提高教学效率。

(三)找寻网络流行元素,让学生爱上舞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舞蹈,喜欢音乐,才能更好地进行鉴赏教学。作为现代社会的音乐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了解现阶段的流行趋势,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挖掘一些优秀的舞蹈、音乐。例如,风靡全国的《小苹果》,这个曲子欢快、自由,并且舞蹈动作奔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们都能够很快的掌握舞蹈动作。学生在舞曲中可以自由的舞动,利用肢体的摆动将压力释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实现鉴赏教育的目的,还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基础性要求。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因为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缺乏艺术细胞,跳舞、唱歌对自己来讲很难,害怕自己在同学面前出丑,这个问题需要教师重视起来。让学生知道,课堂上只需要自由的释放,只需要在舞蹈的律动中对音乐的魅力进行感受,享受音乐带来的这种美,这就足够了。相信舞蹈与音乐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真正喜爱音乐、喜爱舞蹈、喜爱艺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系统地分析了中学音乐鉴赏教学的创新手段,将舞蹈与音乐充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之美。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音乐都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最好的方式。作为音乐教师,鉴赏教学需要研究大纲提出的要求,分析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引入新型的教学元素,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音乐鉴赏教学的未来发展一定要重视同舞蹈的结合,让舞蹈元素成为教学的催化剂,让学生在舞蹈中完成学习,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以及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静.探析中学音乐鉴赏的高效教学方式和对策[J].通俗音乐,2014.

[2]毛岩华.中学音乐鉴赏教学的问题与应对探讨[J].学生之友,2012.

[3]张静.如何提高中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水平[J].中学教学参考,2011.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 篇7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音乐课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 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学科,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跨入了21世纪,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 新世纪是创新的世纪, 人类要生存求发展, 创新不得不纳入议事日程中。作为初中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创新”已迫在眉睫, 只有创新, 音乐教育才具活力, 课堂才会焕发青春的活力, 也只有创新, 学生才能处在一个平等、自由、积极愉快的课堂环境中, 通过自觉、主动地亲身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以及自己动手创造音乐的活动, 获得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高音乐素质, 开发智力和发展个性。但是由于受陋习的影响, 初中音乐教育却常常忽视了其创造性的本质特点。在教育中, 学生个个被管得安分守己, 过于呆板, 教师往往不重视创新教育, 这样长此以往, 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造成许多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畏惧心理或失去了学习音乐的信心。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使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让音乐属于每个学生, 让学生走进音乐世界, 让音乐的语言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灵, 作为农村中学音乐教师, 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的创新刻不容缓。

创造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主课题。面对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 如何才能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经过几年来的实践,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交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听、谈、写、作、唱、演等能够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让学生静“听”。

例如, 欣赏《春江花月夜》时, 笔者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静听”, 抛弃一切芜杂的念头, 只有美妙的音乐声回荡在耳边, 让学生处在一个平等、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之中, 让学生倾听生动凄美的音乐, 师生陶醉在其中, 学生自由自在地展开想像的翅膀, 如同神游其境, 意蕴无穷。学生各自都能从音乐声中“感悟”出些许音乐的道理与内容来。这样给学生的创新意识, 插上了艺术的翅膀。

2. 让学生互动讨论“谈”。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谈”, 谈自己对音乐的印象, 对音乐的理解与评价, 这样, 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发展了学生的想像联想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又活跃了课堂, 从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音乐。例如, 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 让学生互动畅谈自己对音乐感受与理解时就引起过一次讨论:大多数同学都说是听到喧闹的鸟鸣声, 有的同学说是森林中的百鸟的狂欢会, 也有的说感觉一个非常美妙的春天的到来……

3. 让学生参与“唱”“演”。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走进音乐世界, 亲身体验与感受音乐, 让音乐的语言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让学生用身体的语言作律动来表现与创造音乐———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例如, 在校公开课《送别》一课时, 在学唱歌曲《送别》时, 全班同学都很放松地边唱边作律动。有的同学手拉手地唱, 有的学生手左右摆动, 有的学生作吹箫状以此来体验歌曲中的别情, 还有的学生上台边唱边演, 即兴创作表演,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开心地唱、演是对音乐会意的表现, 是自己对音乐理解的创造性的体现。师生完全置身于一个平等、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

4. 多鼓励学生, 多展开文艺汇演、表演唱、班级音乐擂台赛、合唱比赛等活动。

特别是合唱具有一种凝聚力, 它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召力, 能表现如诗如画的史诗般的气魄和意境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 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响教学, 体验人声的无穷魅力, 提高审美能力, 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地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 参与合唱活动, 既是欣赏感受音乐, 又是创造者二度创造音乐的过程。

我校从1999年组建了博爱中学女声合唱团, 一直坚持下来, 从未间断。正如陈远老师所言:“合唱不应该比赛前集中, 比赛后结束, 合唱应细水长流”。合唱是时间的艺术, 合唱队员都能互相聆听姊妹声部的声音, 每一节合唱课训练, 都会让一、二个学生出来聆听感受合唱美妙的音响教学, 体验人声的无穷魅力, 鼓励学生用身体语言表现合唱歌曲的情绪, 让学生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二、科学地设计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据有关调查, 现在学生虽喜欢音乐, 但不喜欢上音乐课。在每次新生入学时, 笔者都会搞一次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调查, 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喜欢音乐, 不太喜欢上音乐课。其根本原因在于, 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陈旧, 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只重视一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而忽视蕴含其中的创新精神的培养。科学地设计音乐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已成为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我们所说的创新精神主要是指学生充分发展的自由意志和张扬挥洒的独特个性。追求个性和自由的人, 往往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独创能力, 创新在本质上就是追求新意和差别。轻松愉悦的音乐教学, 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音乐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远大目标, 不断学习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 灵活运用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洛兹等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学法, 音乐教师还必须精心设计出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教案。

三、转变音乐教学的观念与思想, 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的《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要求:音乐教师在极短的课堂时间内,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积极性, 要加强学生的民主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吴斌老师说:“谁赢得了学生, 谁就赢得了课堂”。要求音乐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 学生个个参与音乐, 表现音乐, 创造音乐,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音乐教师要不断发扬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改变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合作教学, 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 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积极主动地学习,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的形式与方法。

四、实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思想, 它蕴含了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科的内核, 确立了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的一种批判和挑战。在启发式教学中, 教师通过启发, 引导和点拨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例如:在欣赏《牧歌》时, 笔者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 自己创造动作来表现音乐, 尽情想像辽阔草原“蓝天、白云、骏马驰骋、绿色的海洋、洁白的羊群”等意境, 用不同的身体语言作侓动来表现乐曲的情感。如做出骑马、动肩等动作。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 启发学生去想像, 音乐想像力是人对音乐艺术的形象思维能力, 是创造性的活动。

五、教师的“爱之力”给学生“主动活动”的信心, 多鼓励学生

在音乐课堂上, 学生之间会表现出差异性。我们首先要正视这种差异。因为有了差异, 我们的课堂才丰富多彩。因为有了差异, 我们的社会才有不同层次, 各种类型的人才。我们应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一面, 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旺盛活力和潜能。我们要懂得欣赏每个学生, 对每个学生都暗含期待。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与鼓励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成为一种外在的行为目标的诱因, 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对高尚目标的追求, 尽管学生之间有差异, 但在最初学习的瞬间, 都有一种“愿被老师肯定”的愿望。因此在音乐课上, 教师应全力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 保护激励学生的一切创造欲和尝试。

21世纪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音乐这块教学园地上, 还有许多未挖掘到的东西, 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唯有不断更新观念, 吸纳新知, 同时紧抓良好的外部机遇, 才能使素质教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陶冶情操、激发想像力的手段, 它的价值在于激发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行为, 有了创新意识, 有了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很多, 其方法亦多种多样。作为音乐教师, 要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 篇8

一、转换教学角色,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新理念的突出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原动力, 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潜能发挥出来。如原来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理解音乐内容,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探索问题。例如,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完整地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淡化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一改传统做法,没有明确要求课文重点、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及背景知识等,教师可以自己拟定教学目标。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创新。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教师讲授;能否乐意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 能否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学生的表演欲比较强,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文艺小汇演、音乐知识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再如中学生普遍喜欢通俗歌曲, 在教唱欣赏教材歌曲时可以加入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如黄征的《奔跑》、周华健的《朋友》等,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三、突破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新课程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 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课后问题和作业设计具有开放性,答案多是非唯一的、不确定的, 这样做就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思考。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个性,给他们想象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欣赏民乐《百鸟朝凤》时,笔者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以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等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 有的学生走到讲台前, 把黑板檫当做惊堂木,绘声绘色地讲起森林里两只鸟儿“吵嘴”的故事……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 自然而富有创意。

四、与歌词交流,理解情感美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们的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经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一首《走进新时代》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满怀豪情、意气风发、与时俱进的豪情壮志。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以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体验情感,提高学生对美好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可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可以使他们品味歌曲蕴涵的深刻内涵,体验歌词中的文学美,达到通过音乐形象和歌词内在美感化学生心灵之效果。

五、重过程、轻结果,保护学生探究热情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 篇9

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 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树立创新目标, 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 释放创新激情。

中学阶段是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很强的阶段, 他们渴望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创造出新花样的梦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和培育者,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和谐、有利于实施新教学的环境。

创新教育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旨在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原则, 实现教学上的民主。教师要善于建立这种民主平等、敢想敢思的优良学习氛围, 从而大大地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 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和欣慰, 便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应做到多表扬、少批评, 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亮点, 即使是一句不经意的赞语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情、一种鞭策, 使学生觉得“我能行”, 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强化学习动机, 使他们燃起自信的火焰, 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 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创新型”人才观。

传统的教育观崇尚经验, 忽视创新, 在这种狭隘观念下培养出来的人, 只能是俯首帖耳的“小绵羊”, 而不是独立自主的“千里马”。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 又要善于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乐于创新。

4. 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而且还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 尊重学生的个性, 其次, 多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而又活泼地学习, 发挥出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精神主要是指创新心理因素, 包括动机因素和情意因素。在21世纪的今天, 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 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多给学生一些思索和参与的时间, 使其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 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的优良学习环境。

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大胆放手, 更多地提供机会,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五敢”使学生参与到学习音乐活动全过程中。 (1) 敢说。让学生敢于说话, 就可以让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思”与“说”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2) 敢问。在教学时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让学生从“敢问”慢慢发展到“善问”。 (3) 敢想。要让学生的身心在未受到任何条条框框的禁锢下, 能驾驭想象的翅膀翱翔于天空。 (4) 敢交流。交流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还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展现才能的机会,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5) 敢表演。这就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创造并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

三、培养学生会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类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中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这对于他们将来能否成为一名创新的人才至关重要。

1. 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问是开路先锋, 问是深耕之犁。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培养学生的创造火花, 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并且及时给予肯定、赞许, 以充分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热情。

2. 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任何创造发明, 首先是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的, 没有“求异”, 就无所谓“创新”。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 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且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 从多层面去分析, 使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 引发创新思维。

3.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想象, 一首歌、一段音乐都可以成为学生想象的内容。

基于创新视角下中学音乐教学探究 篇10

关键词:创新视角,中学音乐,新课,改,教学

在中学的教育过程当中, 音乐是一门能够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愉悦感受的课程。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学习, 学生就能够从内容和情感来对音乐进行吟唱和欣赏, 从声音的角度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这样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美的欣赏, 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我国新课改实施之后, 对中学的音乐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 这些要求的提出也对中学音乐教师提出了一些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就对在进行中学音乐教学的时候, 音乐教师如何来进行创新教学进行了探究。

一、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 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 到底应该以教师为主还是以学生为主, 一直都是比较受关注的问题。很多教师认为, 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所以教师应该是教学的主体, 他们是权威, 在课堂教学当中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所以, 尽管有时候在教学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错误, 学生也不敢指正, 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音乐产生一定的抵触, 从而就没有任何的创新氛围。其实中学的音乐课程是一门艺术课, 应该要开放, 同时也应该要对创新音乐的教学方式进行鼓励, 去追求一种没有权威的教学机制, 追求双向、和谐以及自由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和互动的,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要依靠音乐来对审美信息进行交流。在进行中学音乐教学的时候, 不应该有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的强迫性和权威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在创新音乐教学方式的时候, 应该要体现出比较强的民族意识, 对于学生的人格, 教师应该要充分地尊重, 对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当中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应该要努力维护。

在中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 不仅仅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还要激发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为如果学生缺乏兴趣的话, 也就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创新。所以中学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 对于课堂当中的趣味性, 教师一定要去不断地提高。当学生对音乐学习有兴趣之后, 再去对他们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就更加容易一些。

二、中学音乐教师的素质要不断地提高, 从而去适应创新教育的不断发展

在进行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时候, 教师首先应该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对自身的音乐专业素质要不断地加强。现在很多的音乐教师都比较安于现状,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多年的教学方式都不变, 这样对于音乐的创新教育就会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 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作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音乐教师, 其本身就应该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音乐的专业背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创新能力进行不断的提升, 不能够墨守成规。除此之外, 学校也应该给音乐教师提供一些外出教学交流和进修的机会, 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 这样中学音乐教师就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而更好地去适应创新教育的不断发展。

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新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比较良好的创新空间

中学的音乐课程是一门艺术课, 和其他的一些课程相比较, 音乐课程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它不重视训练语言能力, 同时它也不强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音乐其实就是利用有组织的乐符来对人们的思想感情进行表达以及对人们的现实生活进行反映的一门艺术, 旋律和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组成元素。音乐在传播的过程当中不是通过说教的方式, 大部分都是通过感染和熏陶的途径, 来对人的心灵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中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 不能够太执着于教学模式, 应该要勇敢地进行创新, 使得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之后, 才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得到一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中学音乐的教学模式也应该要变得多样化。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 不仅仅是要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同时要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 对中学生进行音乐教学, 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是非常有效的。在新课改实施之后,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聆听音乐和接触音乐的途径, 中学的音乐教师应该要很好地抓住这个契机, 对教学进行大胆的创新, 让中学的音乐课堂逐渐地丰富起来, 对学生的音乐潜能进行开发, 让学生能够在对音乐的学习过程当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娜.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加强中学音乐教学探究[J].新西部 (下旬.理论版) .2012.Z1:235+252

[2]陈旭光.中学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音乐时空 (理论版) .2012.05:134

[3]徐艳.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加强中学音乐教学探究[J].音乐大观.2013.10:93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 篇11

【关键词】悬念;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71

2012年《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这种理念深入人心,“公开课”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手段不断涌趣,现,音乐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这种景象中却发现学生只对随心所欲的音乐课堂饶有兴对音乐的本身却毫无兴趣,只希望老师能在每节课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由于教师在课堂的主动性,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干扰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音乐创作的自由。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他们对音乐的热情逐渐的消退了,同时也违背了《音乐课程标准》中的理念。这就要求每个音乐老师不断努力、探索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激发悬念创造意识,创设松弛环境

所谓音乐创作教学是指中学音乐教学中为培养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运用各种音乐材料学习音乐的教学活动。然而悬念的巧设,能诱发动机,使之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诱因。在悬念创造意识中,我们就要营造一个松弛的学习环境,不会因为某种精神压力使学生失去畅所欲言、品头论足的机会,学生对未知的探索就越浓,智力的发展就越大,对创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用孔子的一句话:“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因此,教师要在悬念设计中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创造意识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索不断发展。我在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艺苑风景线》中上过一节《音乐与绘画》,当这个话题一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的好奇心马上涌现,此时我就巧设悬念:音乐是流动的时间艺术,绘画是凝固的空间艺术,这两种艺术表现手段不相同,“一动一静”能产生共鸣吗?那么如何把音乐和美术两个不同的艺术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苗岭的早晨》,开设这样的议题:“山里的早晨应是怎样的?”学生就会回答:“谧静、清新、鸟儿的叫声……。”进而设疑:“那么用音乐该如何绘画?学生感到奇怪:怎能从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中感受美妙的音乐?于是,我告诉学生:音乐主要是靠音响、旋律、节奏、音色来进行“绘画”的。音响——使人产生想象和联想,獲得视觉形象及画面;旋律——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音高位置上勾画出来的线条;节奏——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有规律的交替表现;音色——音乐中音响组合的各种手段。学生的潜伏好奇心一下子变成了活动状态,产生了探索音乐与绘画的强烈兴趣,争先恐后的说出他们的想法,不知不觉创造意识悄然萌发,并得以释放。初步悬念的引导,使学生们的脑海里产生他们有着共同的性质。接着我播放了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让同学们边听边绘画,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快地画出了马车、田园、小溪……。可见,在松弛的环境下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学生敢说、敢动、敢做,乐于与教师和同学相互交流。

二、采用多种思维创造法,掌握创作技巧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能用单纯的灌输性方式,也不能用我一句你一句的口传心授。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多种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加上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就可以二度创作。我们可从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多方位开展模仿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是最具有模仿力的生物。可见创造力的发展首先是模仿,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在教唱歌曲《送别》时,我启发学生用“移花接木”方式,把相同数字、悲伤情景的诗词接入《送别》的曲调中,这样就充分开发了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有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写诗也能吟”。又如,师:“请同学们说出靠模仿出名的明星”,生:“周星驰模仿李小龙,欧弟模仿迈克·杰克逊……”,之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百变大咖秀》,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感官中得到启发,经过一段时间动作、声音的模仿,同学们能把一些歌星模仿的为妙维生,在模仿中动作和歌声中发掘他们的直觉洞察力。

(二)歌曲的二度创作

人们通常把剧作家创作剧本的艺术活动称为“一度创作”,把根据剧本在舞台或银幕上运用的艺术手段塑造形象的艺术过程叫做“二度创作”。二度创作是歌手对歌曲进行节奏、旋律、音响效果及歌曲风格的改编,但改编得得过程中要尊重词、曲作者表达的意图、二度创作的作品一定要有风格特点,这样才能保留在听众的脑海里。所以,在二度创作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们敏捷的思维和即兴创作的能力。因此我选用众所周知的《热情的沙漠》作为例子,首先播放1973年欧阳菲菲、庾澄庆、羽泉的三个版本,然后让同学们说出有什么不同并更喜欢哪个版本?这时同学们表现得异常积极、自由的发表出不同的感想:如,我需要安静时,那么我喜欢欧阳菲菲较慢速度、抒情的版本,它能使我情绪稳定;如,我在紧张的学习后需要放松自己,那么我会选择羽泉版,因为歌声会把我带入一个宁静致远的山间,使我感到特别轻松,随之音乐又把我带入快节奏的摇滚乐中,所有的紧张完全释放;如,我情绪高涨时,那么我会听庾澄庆版,它那自由奔放的节奏,让人联想到那种激烈、火热的场景。由此看来,二度创作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乐感,而且开发了他们的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发展,提高了音乐能力。

三、采用音乐各个领域,引导想象创造法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想象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创造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想象创造教学带到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鼓励学生在欣赏课、歌唱课和器乐课中对所听到的音乐发表独到的感受与见解。

总而言之,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国际接轨。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不断探索、不断挖掘,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这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

《音乐课程标准》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 篇12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现状

现今仍存在对中学音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的误解。有些音乐教师仍然把音乐技能的学习当作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 希望通过培养音乐特长生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忽视了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及创新教育。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全面地、深入地理解中学音乐教育的任务,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雅的文化情趣, 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

另外, 中学音乐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改革。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音乐教师们已习惯于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使学生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 而降低了主动思考的创新能力。音乐教师应改变传统单一的、机械的、简单的教学模式, 采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模式, 更多地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 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引导他们大胆地创造与实践。而且,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容易对音乐知识讲得过深、过专, 使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受到影响。

还要注意的是, 现行的音乐教材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目前, 我国的中学音乐教材是全国统一化的, 而且教材的编排比较单一、封闭, 既限制了学生学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音乐的机会, 又限制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力。教材的选择使用应与时俱进, 教师也应把最丰富的教材内容展现在学生们的视野中, 让学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不同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进而使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促进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要求

(一) 良好的音乐环境。

良好的音乐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良好的音乐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从而产生无穷的创造力。而音乐课程中的创造, 就是使学生借助想象力来挖掘自身的创造性潜力。因此, 音乐教师应在教学中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 进行情境教学, 使学生置身音乐营造的意境中, 融情入境并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实际的教学场景里,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 将音乐教室进行一番精心布置, 使学生尽快进入音乐情境并为之吸引。还可以在教学中根据音乐的主题进行自主配画, 激发想象力。这些方法都可以使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 在愉悦良好的环境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适当的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能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由于音乐的创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顿悟、灵感的激发, 因此音乐创作一直是在中学音乐的教学实践范围之外的, 音乐创作至此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 从个体成长发展角度看, 音乐创作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 而且, 大量实践表明, 学生也是具有一定音乐创作能力的。因此, 中学音乐教师可以尝试着将音乐创作纳入到音乐课程中, 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创造条件引导他们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鼓励他们冲破常规的思想意识, 比如, 在学习《卡门序曲》时, 教师在放音乐之前, 先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 然后选出最匹配《序曲》故事, 进而导入教材进行音乐播放。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 提高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 教师理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互动, 因此, 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不仅要看学生自身的因素, 而且要看教师是否具有激励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在中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严格遵循艺术的感知规律, 注意因材施教, 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还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勇于创新, 提高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只有拥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 才不至于由于种种顾虑而阻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 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

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依照现行的教学模式, 诸多音乐教师都是将课堂的教学时间划分为严格的小单位并布置不同的任务:导入新课、教授新课、组织教学、复习歌唱、综合练习、表演歌曲等。但是, 音乐课堂原本应是动态的、富于变化的, 音乐的学习不存在统一的体验、表达与理解方式, 而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因此, 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 比如, 用语言、动作、表演、舞蹈、游戏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等。用这种极其自然、巧妙的方式将学生引进音乐的世界, 使他们对音乐着迷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诠释和再现音乐。

三、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 精心设计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由于良好的音乐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应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毕竟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的核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和布置音乐教室, 比如, 适当地改变座位传统的排列形式, 变成具有艺术性的椭圆、方形、弧形等富有美感的样式;也可以借用相关的画作、图片来进行装饰, 便于学生直观地进入情境。以《七子之歌———澳门》为例, 教师就可以借用一张澳门的风景照和闻一多先生的画像来吸引学生结合画面欣赏体会歌曲, 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在想象中开拓思维。

(二)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教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呼吁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的师生关系, 只有处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上, 师生才能在音乐教学中携手共进。因此, 教师应与学生一起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方案, 消除彼此间的心理隔阂, 使学生能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当学生处于这种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时, 自身会形成兴奋感, 进而主动学习并且乐于学习。老师可以适当地按照学生的音乐爱好来进行良好沟通, 大胆尝试时下学生们比较喜欢的内容健康的流行歌曲辅助教学内容的讲解。比如, 在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时, 教师可以选择周杰伦的《东风破》和SHE的《十面埋伏》来进行比较欣赏,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

在现今的网络信息化时代, 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 不但可以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乐曲中乐器的音色及蕴涵的情绪。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意境, 使学生能结合屏幕上的画面和景致感受乐曲的流动, 产生共鸣并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以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为例, 这只曲目如果只有教师一人范唱就唱不出效果, 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 播放演唱影像就能将学生的视、听、触觉等都调动起来, 就能使他们仿佛身临其境, 强烈地感受到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

(四) 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实践课是特殊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 除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外, 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活动的主动权, 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 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 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 比如, 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歌舞剧、音乐剧方面的演出, 或者为歌曲改编歌词、旋律, 再或者用不同的乐器来演绎乐曲等。这些活动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灵感,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在欣赏、感受、联想、表现等方面的学科优势,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当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需要广大音乐教师们在实践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胆地进行音乐教学的创新, 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广大音乐教师们需在实践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胆地进行音乐教学的创新, 转变教育理念,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重视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惠霞.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革新, 2006, (05) .

[2]钟丽艳.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考与认识[J].教师, 2009, (12) .

上一篇:西藏民族手工业下一篇:约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