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育改革

2024-08-19

中学音乐教育改革(共12篇)

中学音乐教育改革 篇1

教育是一门艺术, 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 最复杂, 最崇高的艺术, 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 我感悟到研究我们的学生, 创造出我们的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 愉快, 合作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 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 回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 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好奇心, 这是一门技巧。

我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 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 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 在欢快, 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 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 动听的歌声去看, 去听,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 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 理解音乐,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善于摸索, 分析学生心理, 了解学生的心态, 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 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 ”读”懂音乐, 感受音乐。

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 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 "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作法不公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 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 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音乐课中加入了才艺表演

我利用每节课的3--5分钟, 请一名同学, 进行才艺表演, 形式自主决定, 可以伴随着伴奏音乐唱一首歌, 可以跳一段舞蹈, 没有艺术特长的同学也可以自主展示, 宗旨是将你最好一面展示出来, 借音乐课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小小的舞台。之后同学们进行点评, 寻找他们各自身上的闪光点, 并予以评价。

三、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上的应用, 使同学们主动参与教学

我将多媒体教学在部分音乐课上的应用后, 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觉与视觉的结合, 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 课堂氛围很好。教师要注意做好充分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充分发挥好现代媒体教学的功用, 以优质的音乐感染、感动每一个学生。在八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中, 在讲到《民歌》时, 体会不同省份的《茉莉花》, 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特色。有的同学, 还寻求到了流行音乐中, 如《东风破》及《心中的日月》将二胡和琵琶的融入, 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韵味。另外, 在预备年级的《亚洲采风》这一课的学习中, 从听觉入手, 学习印度的民歌时, 从《喜玛拉亚星》中的几幅图片中, 让同学们了解印度的风土人情和其中的瑜枷功, 以此来了解印度的歌舞风格。在预备年级《银海乐波》这一课的学习中, 请同学们将自己喜爱的, 并已准备好做成课件的影视音乐推荐给全班同学共同分享。教师在上课前要把好预审关, 教师可在作业布置时, 给同学推荐一些经典的, 或是现今比较热门的影视音乐。如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音乐奖的歌曲, 或热播中的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中的几个主题曲的不同演唱版本等。当耳畔响起《大长今》的旋律, 这时同学们会异口同声的把曲名说出来, 而感受朝鲜的音乐。

四、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艺术性

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建立平等、信任、尊重、理解以及情感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才会产生教学相长的互激效应。在课堂教学中, 会出现一些学生说话或做小动作的现象, 这时老师可以不动声色的走到他身边, 轻拍他肩膀或用眼睛看看他来提醒学生, 不受纪律的学生, 马上会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然后坐端正, 开始认真上课。这样做, 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果师生之间不能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学生看到老师就会有一种厌恶的情绪, 那么教师的教学也就根本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对音乐课就不会重视了。所以, 在课堂中, 教师要以亲切的笑脸来感染学生, 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五、学会评价与反思, 是有效教学进步的阶梯

斯塔弗·比是这样定义评价的:“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改进。”目前, 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多元化的, 是过程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因为对于学生来说, 音乐教育的魅力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 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呼唤和净化等效应上, 将学生培养成“审美的人”。所以评价对于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上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 同学们鼓励的掌声, 无疑会对发表意见的学生给予自信, 让他能更积极地进取。我们要象对待荷叶上的小露珠一样小心翼翼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因为他晶莹透亮, 但十分脆弱, 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会造成孩子一生中的一个记忆的遗憾, 也或许会成就孩子的一生。

综上所述, 只有把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化了, 才会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才能让学生美美的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 保持愉悦的心情带着所学知识走出音乐课堂, 让学生更学会“学海无崖‘乐’作舟”, 音乐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课, 音乐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中学音乐教育改革 篇2

李薇

(江西省新余市第三中学)

摘 要: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修养人的品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音乐教育也是此次国家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使音乐课堂充满乐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不断地发现、研究、探索、创新,才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欲望和认知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音乐课程的质量。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创新

音乐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情商的一种方法。而目前,全国各地都把音乐课作为“副课”,非常不重视,甚至有些地方语文、数学等“主课”经常挤占音乐课的时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中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最重要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这次教改,国家重提素质教育,说明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一、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是认识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前提。1999年6月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今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又明确提出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发展人的感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效能。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向

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的,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忽视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既抛弃了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又没有真正落实音乐艺术陶冶人、塑造人、感染人的功能,以致割裂了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底蕴,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把尊重看成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观念

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也是“为了完善人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至关重要,尊重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也有个性、有尊严,而目前我们很多教师看不到这一点,学生一犯错误,不论大小,轻则口诛,重则体罚。

2.树立“贴近生活”的教学实践

几乎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喜欢音乐,只是喜欢的种类不同。比如,大街小巷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哼唱歌曲,年纪小的唱流行歌曲,中年人唱民族歌曲,年纪大的唱评戏、京剧等。学生也喜欢唱歌,时常课间时候会哼唱一些。但是我发现,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主要原因还是当前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一位哲人说过:“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音乐就是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乐。

三、坚持科学创新的教育方法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训练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体现的是对艺术和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它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增强学生感受结构美的能力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上好音乐课要讲究开头和结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如,我在欣赏民族器乐《跳月歌》一课中,先让学生欣赏一首《阿细跳月》,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一个美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尾也很重要,切忌虎头蛇尾,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2.增强学生感受氛围美的能力

课堂氛围的好坏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甚至言谈举止都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我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让我始料不及。如果我能做到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如,在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先在黑板的右端写上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左端挂上一幅《江月图》水墨画,然后录音机里放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另外,再运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将音乐信息一下子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艺术想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吸取艺术的营养。

参考文献:

浅谈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育 篇3

一、初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

中学生们都处于12岁至16岁这个阶段,个性活泼,富有朝气,喜欢接受一些新鲜事物,流行音乐作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特色,对社会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思想不稳定的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影响更深。流行音乐恰恰符合了中学生蓬勃向上和朦胧、追求浪漫的心理。也正因为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内容过于老化、落后,大多数学生对此都感到厌烦,甚至请病假不上音乐课。他们认为听流行歌曲可以解除学习中的疲劳和放松紧张的学习情绪,在欣赏中展示自己、释放自我。

二、怎样处理流行音乐与中學音乐教学之间的关系

如果学唱的歌曲中缺乏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内容,就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更难以吸引学生。面对中学音乐教育的这一现象,音乐教师应该怎么做·中学音乐课该怎么上呢· 这些都是现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切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层次特点,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参与活动的主人。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明确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而音乐课堂又是学校培养学生艺术教育的园地,所以音乐教育就会受到社会或多或少的制约。随着音乐风格的不断演化与发展,音乐也面临着多元化发展趋势。现在的中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欧洲古典音乐及包括流行歌曲与现代音乐在内的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的音乐文化。但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就要有主次之分。近些年来,我国的流行歌曲创作题材大多以歌颂祖国、放眼世界和人生哲理为主,创作上追求民族风格,演唱方面揉合美声和民族唱法。同时音乐家们的精心创作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着提高与发展的积极作用,所以将流行音乐加入到中学音乐教学中,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音乐兴趣

初中阶段的中学生都有着极大的好奇心,身边的流行音乐也往往是他们所渴望了解和学习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查阅资料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他们的兴趣、爱好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欣赏雅尼音乐会的演奏,学生看了之后都兴奋不已,特别是音乐会中那个台湾键盘手的精彩演绎更让学生叹为观止。那动感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仿佛把学生带入到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之中。激发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能拓宽学生了解音乐的视野,在学习音乐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了解和吸收其他风格的音乐作品。所以说,流行音乐进入到中学音乐教学中是可行的。

3.音乐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师要加强专业技术能力,拓宽欣赏视野,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据笔者了解,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根本没有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这样会渐渐地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感受音乐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既有“高雅”音乐,也有流行音乐,但并不是所有的“高雅”音乐都是经典的、动听的,而流行音乐都是所谓的“不健康”的音乐。作为音乐教师不能总是停留在自己所学知识的范畴内,拒听一些现代的音乐,要雅俗共赏,在教学中不断自我充电,同时也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4.音乐教材要随着不同的情况而变化

一套教材在使用多年之后,进行修订、改版、增添或删除一部分内容,这也是为了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不同时代的需求。其实一些优秀的、值得学生欣赏的音乐以及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流行音乐也是可以选入到音乐教材之中的,只要我们明确了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位置,做到主次分明,将学校的音乐教育与社会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在流行歌曲方面,社会就会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音乐的机会。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如果教师能够容纳并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给学生传授一些关于流行音乐方面的知识,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那么初中音乐教学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管见 篇4

1. 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 教师素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3. 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历来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都不曾引起社会的重视,有的学校领导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教师认为可上可不上,家长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音乐教学软硬件上的投入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应对策略

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优势,无论从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还是对学校硬件设施、教师队伍等方面来说,都有自己的、有别于城市学校的特点。所以,只有因地制宜地实施音乐教育改革和探索,充分发掘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和潜力,才能把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整体地、全面地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1. 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教育环境

在国家大力夯实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得到落实,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的配套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之后:有的学校音乐教学专用设备配置较好,有的学校供师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的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配备齐全,有的学校和音乐密切相关的设备设施配置较好(如广播站、礼堂、甚至少数学校还有多媒体教室等)。这也是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农村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并形成特色。有广播站的学校可配合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具有礼堂、大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可利用这些设施举办常规性的歌咏比赛、文娱汇演、音乐讲座等。这样一来,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能得到拓宽,艺术性地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农村学校的有限条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音乐教育环境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必将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2. 加强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建设,开发地区资源

音乐教学的设备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证。不少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录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钢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适当增添音乐教学设备,改进教学设施。与此同时,我们应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农村学校可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农村音乐教育的多维发展。部分学校的秧歌、戏曲和民族音乐舞蹈进课堂就是成功的尝试。

3. 加强对农村中学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

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地吸引高素质的音乐教学人才到农村中学工作。当前,我国众多高校都已经设立并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每年向社会输入了大量的音乐专业毕业生,通过为他们提供发挥专业特长与聪明才智的舞台,相信会有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走进农村中学。另一方面,要彻底解决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师资不足问题,就需要不断地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招生数量以及师资力量,动员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和发展。农村学校也可亲临各大音乐院校招聘优秀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工作。同时,还可以到音乐院校聘请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学开展教师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4. 提升教师素质,展示教师特长

要切实提高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素质。现在农村的师资虽说不像前几年那么缺,基本上学校都有专职或兼职的教师。但是因为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就必定决定了农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就少许多,通讯、信息的闭塞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距离越拉越大。因此,作为教育部门应尽量给农村音乐教师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学校也应鼓励教师参加学习。而作为音乐教育者自身更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中学音乐教育改革 篇5

一、中学音乐的教学

1、中学音乐教学的方式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讲授的方式多以课堂教学为主,按照课本的内容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学生理解之后再把相同类型的音乐播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想听更多的音乐而不想学习的内容,往往一节课下来之后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内容。所以,教师应该在课本的基础上对音乐内容进行补充,这样的话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然后与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结合,学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乐理知识,可以在进行音乐鉴赏的过程中提升对知识的认知和感受,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学习音乐的能力。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音响效果好的多媒体教室进行音乐的鉴赏课程,这样的教师能够给学生比较立体的音乐享受,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给学生带来的震撼和感悟,再加上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从而让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好地提升。

2、中学音乐教学的目的

要想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还有鉴赏音乐的感受,首先要提升的是学生的听觉能力,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耳朵听到音乐,然后用自己的感官对音乐进行辨别,不断地走进音乐给学生带来的快乐之中。音乐的鉴赏其实不只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出来,最终的目的其实在放松之余用心去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力。学生在课堂上感受音乐的美还能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心情,并且,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得到的体会要比教师讲授的内容直观的多,让学生体会到属于自己的音乐心得,让学生在以后对待音乐上能够有不同的情感,最终达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增加对音乐的审美教育

1、创造美的环境

为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校园环境的建设,不仅仅是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有就是要组织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审美潜能的活动,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启发的同时,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提升审美观点的兴趣与激情,还有就是丰富的活动的开展也能让学生通过参与其中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不断地追求艺术,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地方。比如,在学生开始一天的课程之前,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比较欢快的名曲,比如《清晨》之类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接受新一天的到来。然后,在课件中也可以给学生穿插着放一些中外的名曲,让学生感受一些歌曲给他们带来的放松,主要的基调还是以激情昂扬的歌曲为主,例如《军队进行曲》能够让学生把饱满的激情投入到下一节课堂中;最后,在休息的时候给学生播放一些比较安静的、能够让学生好好放松的曲子,例如《蓝色多瑙河》让学生好好放松自己,减轻学习的压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收到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改变,也能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丰富自己的生活。

2、从音乐作品中感悟美

音乐是一门艺术,所以,要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和感悟。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些比较有名的音乐剧作品,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上都有感悟和提升,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加强对音乐剧的关注,通过表演的形式更加直观地了解音乐想要表达的意境,印象深刻感受直观。对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在音乐的道路上提升自己的素养,让学生能够有音乐创作的想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的创作中,也是一种审美提升的标志,让学生真正地了解音乐作品中的美。

3、提高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在对音乐的情感上产生共鸣,还有就是能够在音乐中找到自己追求的东西,在体验音乐魅力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热爱之情,还有就是在其他美德方面的提升。因为音乐就是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的过程,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能够更加平和,反映出来应该有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标准。这样的话让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中学音乐教育的思考 篇6

关键词:中学 音乐教育 实施

1.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地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度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建设的需要,音乐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为艺术学科中的音乐教育,以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精品为内容,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和演唱、演奏活动为形式,发展其培养崇高的思想道德、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来促进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

2.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艺术的魅力会给人一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示人以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

第一:音乐教育有助于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音乐教育中选用的教材,都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作品,它们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这些作品特别是革命传统歌曲和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的歌曲,它本身就是向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党、树立革命理想、确立正确人生观的好教材。

优秀的民族音乐,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音乐教育可以使中学生接触、熟悉、热爱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加深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通过对优秀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使中学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第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学生是一个青春期时代的群体,他们热心参与健康的音乐活动,但也易于接受不健康音乐的影响。在当前社会活动中,不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音乐环境对于缺乏音乐审美能力的他们来说,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学校音乐教育,丰富中学生的音乐生活,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审美观,抵制各种低级、腐朽文化的影响。

第三:音乐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的智育发展。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各种音乐实践活动都需要听觉、视觉和运动觉的积极活动,都需要敏锐的反应能力和相应的协调能力,它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加速各种智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同时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从而使中学生的智能得到启迪和发展。【1】

3.中学音乐教育的实施

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对中学生的音乐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材的选用

音乐教学教材要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特征。要选用那些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音乐形象鲜明、曲调优美、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精品”作为音乐教材。中学生已经逐步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音乐作品,他们对教材中的乐曲能表示出自己的意见:“好听”或“不好听”,“愿意学”或“不愿意学”等,在欣赏方面也是如此,对于合乎他们意愿的作品,就会积极配合,对于不感兴趣甚至不喜欢的作品,就会用消极态度来对待。因此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教材应根据他们的情趣来选择性。

(2)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施教。

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对他们的音乐教学要抓住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有的放矢。中学生时代就是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织的时期,他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想象,想象代表着他们特殊的超越意识。优秀音乐作品表达着人类的信念、理想、抱负与情感,是心灵之声,它能满足中学生探索人生的内在需求。因此,音乐欣赏应成为中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方式。中学音乐欣赏活动,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形成审美态度、审美直觉感兴力和审美情趣。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等手法探讨、认识并逐渐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节奏、旋律、曲式、音色等要素及情绪;一个人所喜欢的音乐,他自然会爱听、多听,长此以往就形成他的音乐偏好特色。学校是中学生能听到丰富艺术音乐的重要场所,教师一定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引导他们接触各式风格的艺术作品,不断向学生提供新的刺激,以引起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

(3)因材施教

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的影响,他们的音乐能力、情感、性格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考虑他们发展的共同特点,使教学进度、深度适合他们的共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音乐专长。对此,教师一方面应重点搞好集体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特别是对那些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音乐水平,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使他们成为音乐艺术专业人才的后备军。

(4)音乐的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学生不仅向老师和书本学习,还可以向更多的现代化教育媒体学习。如今,以幻灯片、电视、广播、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视听工具为媒体进行教学,被广泛地引入音乐教学领域,这种方式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就可创设音乐环境,可以发挥视听通感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但老师对学生应加以指导,不能盲目地去听或学,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自觉抵制社会上格调底下的音乐作品的影响,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3】

总之,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学任务,它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既不同于普通教育,又不同于单纯的音乐学科,音乐学科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殊性。音乐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决定着音乐教育的质量和层次,因此,音乐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总结教育改革的经验,学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于润洋.关于音乐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J].人民音乐,2009,(01).

[3]赵海英.高校音乐教育中急需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5,(01).

作者简介:

中学音乐教育新课改探析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学,音乐教育

一、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部门与学校对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视不足

在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之下, 中学课程中的音乐学科仍然作为“小课”“副科”不受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的重视, 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音乐的认识肤浅, 甚至很多中学并不开设音乐课, 或者音乐课多被其他主科科目占用。[1]教育部门和学校对音乐学科的资金投入和师资投入明显不足, 音乐教学的设备比较单一老旧,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中学音乐教育课堂, 通常是一本音乐课本, 老师在讲台上对着课本唱, 学生在讲台下跟着老师学。甚至很多城市中学, 也没有配备专业的音乐教育设备, 连普通的多媒体音乐教室也没有设置, 不完善的音乐设施使得中学音乐课堂授课存在障碍, 老师难以生动透彻地进行讲解, 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 音乐课堂教学发展相对迟缓。

(二) 音乐教师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缺乏音乐教育人才

我国中学音乐教师的数量大约有将近七万人, 但是只有一半的音乐教学的学历达标。大部分学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是音乐教师的教育水平不高, 甚至有些学校并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 而是让其他学科的老师去代课。[2]在很大程度上, 这样的音乐教育内容都是照本宣科, 按照教师参考用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授课, 授课水平低而且专业性比较差, 呆板陈旧的音乐课堂没有实用性和创新性。还有一种现象就是音乐课堂上, 有些音乐教师存在一个误区, 音乐课就是教唱歌、学唱歌。音乐教师无法给学生讲解基本的乐理以及唱歌技巧。学生对于音乐心上也存在很多盲区, 无法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意蕴。在音乐课堂上, 能够自弹自唱或者使用乐器进行授课的老师少之又少。中学音乐教育缺乏很多专业水平较高的、综合能力较强的音乐老师也是中学音乐教育发展的一大阻碍。[3]

(三) 音乐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音乐学科应该是一门美育学科,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还能够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完善自主学习能力和水平。但是当前中学音乐教学课堂上, 学生并不是课堂的主人, 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模式仍然是主流。如此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加之, 很多学生更喜欢活力朝气的前沿音乐, 而中学课堂教学中的赏析歌曲大多比较呆板、老旧, 学生难以提高兴趣, 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有些教师的音乐教学目的比较功利性, 单纯为了学生的考学而教学, 偏离了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音乐教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比较差, 对学生的成长发展的益处较小。[4]

二、新课程改革下中学音乐教育的改革策略

(一) 加大对中学音乐教育的设施设备资金投入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提升教师授课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保障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石。虽然当下很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对中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设备的建设和完善的重要性, 但是音乐教育资源和设施还存在明显的欠缺和不足。[5]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学没有设置专门的音乐教室。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合理分配教育资金的投入比例, 加大对音乐教育基本教学设施的投入、合理进行规划, 有计划地设置专门的音乐教室, 定期更新音乐教育资源, 引进先进的音乐教育设施设备, 完善中学教学设施的建设。

(二) 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浓郁的音乐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的点滴时间, 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宣传等方式向学生输送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鉴赏水平。每天课间, 学校可以组织广播站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音乐, 由专业的音乐老师进行解析, 让学生在音乐领悟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定期的音乐赏析表演, 不断让学生沐浴在音乐的海洋中。通过感知音乐的无穷魅力, 不断的激发自己投入到音乐教育学习中的兴趣, 在音乐课堂中不断的进行感知与体会, 提高自身的音乐综合素质水平。[5]

(三) 改善课堂教育模式, 更新音乐教育理念

中学音乐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是音乐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保证。中学教师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和要求, 深入研究和落实新课程改革中的要求。之所以在以往的中学教育课堂过程中存在问题, 归根结底是对教学理念的确立方向不够明确, 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存在偏差。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中学音乐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充分让学生理解音乐教育的内涵, 体会音乐教育带来的无穷乐趣。同时, 教师应该明确意识到, 中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和高尚情操, 而并非是让每个学生都要成为艺术家。所以, 音乐教学过程中, 不应该采用抽象难懂的教学授课方式, 而是应该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 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真正让中学音乐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有力平台。

(四) 将音乐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注重教学的实用性

中学音乐教育不应该只是学生升学考试的一个助力跳板, 而是应该更加具有实用性。

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音乐是一门具有美感的艺术学科, 并非凌驾于生活之上, 而是起源于生活, 回归于生活。中学音乐教材中很多内容很难满足学生的音乐需求。所以, 中学音乐教师应该创新教学内容, 适当创新, 从生活中发现音乐, 让学生做音乐课堂的主人。比如还可以采取一些当下比较受学生喜爱追随又具有音乐鉴赏价值的流行歌曲, 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和兴趣, 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五) 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音乐比赛

丰富多彩的音乐比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中学音乐教育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和素养。通过各种音乐比赛, 学生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各种比赛不断地学习进行提高。学校应该将举行课外音乐比赛当作一种常态, 定期组织中学音乐老师到优秀的学校进行观摩学习, 还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的各种音乐文艺表演活动, 不断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音乐交流。进一步增加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同时也更有效地发掘音乐才能, 丰富学生的音乐世界,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六) 提升中学音乐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中学音乐教师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音乐教师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授课质量的好坏。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学校应该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准入门槛, 不断对在校音乐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积极开展组织各种音乐教育教研交流活动, 提升中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还应该定制各种标准, 让学生给老师进行打分, 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完善中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授课表现。

三、总结

在中学阶段, 中学音乐教育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是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中学音乐教育尽管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 已经走在发展的路上, 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 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地付出和努力。相信经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国的中学音乐教育一定可以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静.浅析新课程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设计[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0 (06) :80.

[2]徐静.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4 (07) :164.

[3]底英芹.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的有效性教学[J].才智, 2014 (36) :57-58.

[4]毕春丽.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有效课堂[J].新课程·中学, 2013 (04) :98-99.

中学音乐教育改革 篇8

1.改变音乐教育观念, 彰显音乐教育的时代性

网络音乐的出现, 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也就是说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引入网络音乐, 不仅仅是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 同时也是我国教育观念有所改变的重要体现, 是音乐教育发展到今天所必然体现出了特征。在引入了网络音乐之后, 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再闭塞, 他们通过了解网络音乐, 更多的是认识到了教育的开发性与多元化, 从而在未来的教学中思维也会更加开阔, 方法也会更加多元化。同时, 网络音乐本身对于教育者就会一定要求, 教育人员必须要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知识, 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及电脑设备, 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为教学服务, 这些都是新时期音乐教育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2.充实音乐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网络音乐, 还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师充分挖掘网络音乐的价值, 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这些音乐展现出来, 并成为学生的学习对象。这能够弥补传统书本教学所带来的弊端, 为学生创造更加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阶段学生的个体发展迅速, 思维方式灵活, 个性鲜明, 对于自由非常渴望, 但是人格以及性格并没有最终形成, 变化波动很大。教师从学生这些特点出发, 选择那些个性化, 积极健康的音乐素材, 将他们灵活的展现给学生, 在心理上给予满足, 这样必然会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入网络音乐, 能够有效扩充音乐教学内容, 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局限, 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对于学生未来的发挥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3.丰富音乐教学形式, 拓宽音乐学习路径

网络音乐的发展, 对于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影响非常显著, 它突破了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局限, 将学生学习的场所进行拓展, 学生在学校, 在家中都可以进行学习。目前互联网的高度普及, 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所必备的工具, 学生从互联网中能够随时获取音乐资源, 可以说它将传统音乐教育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 彻底打破了传功音乐的教学模式, 音乐学习变得更加多元化, 更加自由化。学生更具自己喜好, 能够自主选择音乐类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多, 音乐教学形式也更多, 比如视频, 音频等等。在课堂上教师根据网络音乐的内容引导学生继续模仿以及分析, 开展演唱练习等, 在这些活动中, 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从这个方面来看, 网络音乐使得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学生的学习途径也更加多元化。

4.形成客观评价机制, 保证评价科学准确

不管是任何学科的教学, 都必须要有科学, 合理的评价体系, 这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巩固和保障。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占据了过多的时间, 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 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 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堂气氛也非常沉闷, 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引入网络音乐, 可以弥补评价中存在不足, 不管是将网络音乐作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 它都能够更好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主客体关系的转变, 使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 评价过程无需受到客体心理感受、情感体验等因素影响, 克服了评价的主观化倾向, 切实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这既是对网络音乐教育价值的诊断和评估, 也是对网络音乐教育价值的肯定。

当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网络音乐, 我们还是需要更加客观的对待, 在充分挖掘了网络资源优势的同时, 也应该看到网络所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 帮助作用, 给予学生正确的建议, 帮助他们选择更加积极, 向上的音乐。另外, 学校需要建立网络音乐的选择标准以及使用标准, 最大限度的杜绝低俗、娱乐性的音乐素材进入教学环节。只有这样规范网络音乐应用的管理, 形成良好的选择与使用标准有利于优化网络音乐的来源、认识网络音乐的教育性作用、完善网络音乐的使用方法、合理把握网络音乐的使用程度;有利于构建网络音乐“选择-应用-效果分析-价值评价”全方位、一体化的作用与保障机制, 发挥网络音乐的最大教育价值。

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 必然会导致文化的多元化, 在这样的趋势下, 我国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异常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改革, 从初中音乐教学领域来看, 网络音乐的引入,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丰富了课堂内容与教学形式,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构建更加自由, 轻松的学习平台, 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 但是与此同时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也应该看到网络所带来的弊端与不良影响, 控制音乐来源与音乐类型, 保障音乐教育的健康、正面, 本文针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相关分析, 希望能够初中音乐发展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周丹薿.浅析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J].黄河之声, 2014 (15) .

[2]王吟.浅析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J].文教资料, 2014 (14) .

[3]陈飞, 李璐.论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J].教学研究, 2014 (01) .

[4]高磊.论网络歌曲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J].音乐大观, 2012 (06) .

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篇9

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 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 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 那就是: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 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 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 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 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 以美育人。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 音乐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诸如从乐谱和音符入手的识谱训练, 从时值出发的节奏训练, 着眼于音程、和弦的听觉训练等。它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 而忽视音乐课程的内在和本质的价值———审美价值。影响音乐审美的要素很多, 下面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分析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从音乐教学内容出发, 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 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 具有欣赏价值的、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学内容是极其重要的, 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是蕴涵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 会使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 好的歌曲教材还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 只有优美的曲调, 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 使学生听了还想听, 唱了还想唱, 百听不厌。这种曲调和音韵的美磁石般地吸引着学生, 久而久之, 自然就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

在歌唱教学中利用立意深、情境美、曲调美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其次,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利用音韵美、配器美的乐曲, 让学生感受、理解, 激起丰富的情感, 从心灵深处接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 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因而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注重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 以美导真、以美引善, 使千姿百态的美有所附着, 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

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以欣赏音乐为主, 以讨论讲解为辅。以欣赏音乐为主, 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进而对音乐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可能有人会说:“不讲解又怎样会使学生理解音乐呢?”在此, 我要说:“请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位音乐心理学家说得好:“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 因为伟大的音乐作品总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的。”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以欣赏音乐为主。但是, 这样说并不等于排斥讨论和讲解。因为在教学中, 讨论和讲解终归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它们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 使学生的“音乐之耳”能对大千世界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在聆听中不断地把握音乐的分寸感, 取得音乐艺术的体验, 从而使自己在音响世界中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成为自己的主人。

二、从音乐教学方法着手, 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 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 以情动人, 以美感人, 重视教育的潜在效应。

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 不能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 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 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 与音乐融为一体, 自己亲自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 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才会成为可能。因此, 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 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 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 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 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 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 享受美感, 陶冶情操。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艺术不能容忍说教, 审美不能依靠灌输, 教师与学生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建立这种良好教与学的关系的关键在于施教者。音乐教师应把感情的纽带首先抛向学生, 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

三、从音乐教学环境切入, 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 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 并诱发情感的产生, 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

总之, 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都要体现这一理念, 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学要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的美感, 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要强调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 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育必须注重以审美为核心。

探讨如何提高中学音乐素质教育 篇10

一、音乐素质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一) 强调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发挥德育作用

德育是素质教育之首, 关系到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素质的形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 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优美的音乐旋律、鲜明的节奏, 叩响了心扉, 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 震撼学生的心灵, 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 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寓德育于美育之中, 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 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科学, 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等, 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教唱革命历史歌曲《长江之歌》等, 能使学生爱憎分明, 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 但这些音乐良莠不齐, 有一些是不适合他们的, 甚至对他们是有害的。这需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热爱高雅音乐, 树立起正确的音乐审美观。一方面,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 进行联想和想象,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想认知, 教师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地讲述必要的音乐知识。另一方面, 教师要挑选思想健康、具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作为教材, 反对不健康的音乐进入课堂, 杜绝不健康的音乐出现在校园。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保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 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从根本上决定着音乐教育的质量。素质教育需要培训具备新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育技能并集教学科研于一身的新型教师。

(一) 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围绕应试教育展开, 教师向学生灌输基本的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 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音乐课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学生看不到它的魅力。比如, 上欣赏课, 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 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 让学生被动地学习, 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它所追求的不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 而是教书育人的整合作用,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智力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等。因此, 教师要弱化以往的课堂主导地位,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主构建音乐学习的过程, 在探究中, 获得知识、情感、意志的体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合作者和帮助者。

(二) 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来说就好比丝丝春雨, 有着“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首先,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课堂教学有饱满的情绪, 让学生受到感染, 引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如果教师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 缺乏对事业的责任感, 那么他就失去了教学的动力, 也不可能胜任素质教育改革的责任。其次, 要爱学生。爱是教育的本质, 是师生产生共鸣, 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以自己的爱赢得学生的爱, 才能搭起师生之间良好情感的桥梁,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 而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教师不可以以权威的身份自居, 而应该以民主、平等的态度组织、参与教学过程, 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 敢于发言, 与教师积极互动, 产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 广博的知识体系

教师要掌握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掌握最起码的教育能力。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歌唱家, 歌唱得很好, 但不一定能教人唱好歌;而教师歌不一定唱得好, 但能教人怎么唱好歌。”音乐教师只有掌握音乐教学的规律, 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去组织教学, 才能使音乐教学科学化。因此, 除了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外, 还要通晓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自学、培训讲座等方式, 去探索其他有关的领域, 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较强的扩展能力、娴熟的教学艺术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复合音乐专业技能的教师。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新是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生机但具有激烈竞争的时代, 学校教育需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要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通过人类艺术形象思维, 联想、幻想、想象等, 从而间接表现出客观世界。音乐的形象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表现和创造、鉴赏和评价能力的提高, 所以在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上, 教师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达到对音乐的感知理解, 才能进一步创新。

(二) 运用多媒体情境教学

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式, 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贴近音乐, 使音乐于立体化中得到完整的展示, 拓宽了知识信息量, 表达手法形象、生动, 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帮助学生开展欣赏想象,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参与愿望, 在探究思考中产生创新意识。有了兴趣才会乐于学习, 放飞思维的翅膀。比如,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讲的学习局面。大家在讨论中, 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中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研究 篇11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对策

音乐教育是中学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基本途径。音乐教育对学生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能够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新时代下,我国的教育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获得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这一改革的进程中,遇到过各类新情况和新形势,中学音乐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结合目前中学音乐教育的实际,其间确乎暴露出了一些不少的问题。只有在全面认清和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可以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教学办法,从而推进中学音乐教育发展不断创新与进步。

1 中学音乐教育的功能

1.1学校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

对于音乐教育的理解,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广义的音乐教育是指: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一切教育主要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学校音乐教育[1]。在音乐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以演唱、吹奏、欣赏等教学形式向学生传播大量而广泛的音乐作品,从而增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发现音乐之美,使内心情感在主观上得到审美体验,在心灵上得到净化。

1.2培养学生的真、善、美

中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学的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出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依据我国现阶段中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规定: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和欣赏音乐的能力[2]。

1.3发挥音乐的基本功能

音乐是一种声音,在自然界属于物理概念的范畴,中学生接受音乐教育时,其生理和心里都会在有意或无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当代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适时的音乐教育可使学生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2 中学音乐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观念认识出现滞后,束缚音乐教学良好发展

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中学在教育观念上都将知识的学习和升学视为最重,这种观念不仅在整体上限制了教学活动,更对音乐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由于升学压力,不少学校都将主要教学活动放在升学必考的文化课上,而忽视了像音乐这样的附加课程上。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的中学,每逢教学紧张或临考之际,音乐课总会被挪用,被安排至语、数、音等主课上。如此种种,使得音乐课被推上任意凑合、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学校对音乐教育这种滞后的观念认识,继而束缚了音乐教育良好的发展。

2.2师资力量不强,教学效果难见成效

由于学校对于音乐课程可有可无的错误定位,使得从事音乐教学的师资建设也有所匮乏,师资力量不强,教学效果自然难见成效。然而,在这些兼任的教师中,他们基本都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没有学过基本的识谱和节奏知识,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为此,加强音乐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目前制约音乐教学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 解决中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推崇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

全面推崇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份子,其发展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而要改变目前我国教育状况的不足,首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突出强调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提高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让中学音乐课程真正有序的实施起来,并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3.2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优化中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在教师评估方面一视同仁,提供平等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其次,学校还应该积极吸纳优秀的教师人才,加大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和文化素养。

3.3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教学设施建设

与其他教学不同,音乐教学是属于感官和听觉的教学,因而必须要有教学设备的支撑和辅助,类似音响、钢琴、电视、多媒体等一些现代化的那设备都是不可缺少的。为此,各中学应该加大经费投入,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购置相应的教学设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确保音乐教学的良好效果。

4 结语

纵观全文,本文从观念,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学音乐教学面临的问题,并也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为此,各中学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探寻问题所在,真正寻找一条切实有效的对策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吕宏杰.中学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5(05).

[2]张智涵.密山市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09).

以情感因素助推中学音乐教育发展 篇12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及中学生的情感特点

1. 情感教育的内涵

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学生在教育中的情感接受问题也更加受到关注,教育不单单是为了传授知识,在学生情感与人格的塑造上也承担巨大责任。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不受种族的限制,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知识的传递,这样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同时学生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水平都会得到提升。所谓的情感教育,首先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富有感情,教师本身要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理解,然后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及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动学生。然后,是音乐本身所富有的情感。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方式,将音乐中的情感传递出来,以此推进学生对于音乐的体悟,并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意志力、审美观以及劳动观念的目的。

2. 中学生的情感特点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心理和身体都处于特殊的发育时期,因此情感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波动。如果教育不当,往往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有的学生在出现了逆反心理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不愿意与人交流,或者情绪不稳的情况。教师不但要传递出课文中的音乐知识,还应该注意与学生进行心理与情感上的交流,发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并且随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教会他们客观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二、情感因素纳入中学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1. 健全学生人格的必然要求

中学阶段,音乐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能够成为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应该结合目前的社会需求,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引入情感教育,将学。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情感,这样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学效果会更好。

2. 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本质要求

通常来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经历,也是认识和情感因素的互相作用,绝不是机械式的操练。缺乏情感的中学音乐教育,不利于增强音乐教学的效能,不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针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要把情感因素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不断得到喜悦的情感体验,从而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总之,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要融入情感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现乐趣,从而达到全面自由发展的目的。

三、以情感因素助推中学音乐教育的对策

1. 强化感受和鉴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是中学音乐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是目前中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了解音乐作品属性,从而使学生掌握音乐的旋律特点以及风格,同时,也了解到音乐作品的规律,以及内涵美。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 加强情感因素在中学生音乐创造中的作用

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强化情感因素的应用,推进中学音乐教学的繁荣。对于中学来说,繁重的学业,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常常使他们无暇顾及其他,过度地消耗精力在学习上,这对于学生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为了能够缓解这样的状况,中学音乐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起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情感体悟的责任。在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体悟生活、享受生活,更加关注音乐中的情感,比如,在传授鸟鸣、汽笛声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教学情境,播放一段生活中常见的动画课件,并让学生想一想:哪些乐器,能够发出与这些自然之声相似的音效呢?之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乐器,来表现这些声音。这个时候,有的学生选择大鼓,用来表现雷声;有的学生选择人声,模拟欢呼声;还有的学生选择了短笛,表现风声,等等。学生被情境所吸引,学习情趣被激发,同时由于自己亲自参与了音乐演奏,情感体验也有所增强。

3. 促进教师的情感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要素,在学生情感培养方面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队伍本身必须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不断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意识,积极参加教学培训以及科研活动,掌握先进的教学氛围,用自身的情感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能够被富有浓厚情感的音乐教学所感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另外,教师要挖掘学生身上的特点,多表扬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创作中获得成功情感体验。要深入学生之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切实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师生关系,为开展音乐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中日形容词对比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