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共12篇)
中学音乐 篇1
当今社会, 流行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对中学音乐教育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大部分的中学生对流行音乐十分感兴趣, 但是对古典音乐和传统民族音乐的兴趣却不大, 所以, 如果教师将流行音乐拒之于中学音乐课堂外, 则如掩耳盗铃, 势必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正确、全面地认识流行音乐,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欣赏流行歌曲, 以便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摆正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1. 教师要对流行音乐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一些教师对流行音乐有很多误解, 认为流行音乐多是靡靡之音, 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没有一点好处。这样的看法是不全面的。的确, 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的特点, 而且现在的流行音乐正向受众低龄化方向发展, 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听众, 尤其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究其原因, 不外乎两点:一是流行音乐通俗易懂、节奏明快;二是流行音乐多涉及爱情等情感上的因素,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欣赏特点, 所以, 青少年学生对流行音乐比较热衷, 而对于课本上的歌曲和欣赏曲目就不是很喜欢, 甚至很厌烦。面对这样的形势, 教师要对流行音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做到不能偏激地全面否定流行音乐, 也不能全面肯定。
2. 摆正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全面的音乐教育, 不仅应该包含中国传统音乐、新音乐、欧洲古典音乐, 也应该包括流行歌曲与“新潮音乐”等现代音乐, 古今中外一切优秀音乐文化成果都应该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学习, 作为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给流行歌曲—个适当位置是不可取的, 但是把这个位置摆到不适当的高度也是不恰当的。所以, 教师要摆正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虽然流行音乐已经被纳入教育体系, 但是教师也要对流行音乐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把它当做极其重要或者唯一要教授的内容, 这种观点也是不可取的。
二、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1. 流行音乐深受学生喜欢,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少年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时候的学生身心都在快速地发展, 有一种独立的欲望和反抗世界的“叛逆”心理, 他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思考“自我”, 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或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 希望用自我的语言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流行音乐正好满足了学生这种具有归属感的心理需求, 所以, 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 我们知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所以,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 也不能让教师过强的自我意识左右教学向理性化方向发展, 更不能因为自己喜欢什么就强迫学生学什么, 而是要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 根据教学实际, 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适合教学情况的发展。
《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开发和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 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 并予以积极的引导。”《音乐课标解读》中也指出:“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 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培养具有音乐审美分辨能力的音乐听众。”由此可见, 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既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也适合教学情况的发展, 关键是教师要摆正心态, 做好准备。
三、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具体措施
1. 教师要更新观念, 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一些音乐教师固定在自己所学的领域中, 不愿意出来, 也不愿意接受现代的一些东西, 固执地保持自己原有的音乐理念, 拒绝接受流行音乐, 认为流行音乐是靡靡之音, 难等大雅之堂。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 更新教学观念, 拓宽欣赏视野, 开阔胸襟, 多方面地吸收音乐知识, 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以便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同时, 教师在保证自己心态的同时, 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和教师相反的是, 学生全面认可流行音乐, 反而很不喜欢课本上的音乐。这样的观点也是不全面的, 要知道, 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重视民族性、艺术性、教育性, 而流行音乐重视的主要是个体性、时代性、通俗性, 各有千秋。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演唱曲调优美、内容健康的流行音乐, 并且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 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 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2. 找到流行音乐与音乐教材的结合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让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 并不是放弃传统音乐的教育, 而是将音乐与中学音乐教材相结合, 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旋律, 选取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让学生欣赏, 逐渐补充一些音乐知识, 使流行音乐成为课堂教育有益的、必要的补充。通过慢慢的进步, 拉近学生与传统音乐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走近传统音乐, 学会欣赏传统音乐, 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面了解, 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加强音乐创造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到知识, 而且要掌握学习知识的本领。音乐教学也是如此。中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蕴涵着无穷的创新因素。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欣赏优秀歌曲、视听演奏等方式, 帮助学生尝试进行音乐创作教学, 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视听并用的学习效果远远大于听、视二者之和, 多媒体技术就是集视听于一体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 使学生在欣赏与审美中进行轻松的学习, 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音乐, 同时又要补充了时下流行的现代音乐。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 不断完善,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使用多媒体的新路子, 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多媒体使用的“度”,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而且还能减缓教师的劳动强度, 弥补教师的技能缺陷,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音乐 篇2
初中生既不象小学生那样对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不深,遇事经常会破涕为笑,也不象高中生那般老练,遇事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往往是既懂得一些事理,又不能彻底了解,缺少一种情感意志上的自主调控能力,较多地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表现出情感和意志的相对脆弱。面对挫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还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因此,我觉得以下几点对我启发很大:
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变化,用亲切、幽默、诙谐、委婉的言语或技巧营造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
音乐可以不依赖谱而存在,音乐是生来就有的。对于他们来说,哼唱比写谱容易得多。如果要求缺乏感性经验的创作,势必会扼杀他们的`创作兴趣,影响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识谱经验,从感性到理性,先让学生哼唱,再引向对比学习,较好的落实了“双基”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从一个学生到每个成功的创作,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的音乐创作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特殊性。
课堂教学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教师在课前都不可能完全预测课堂上所要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们有迅速捕捉到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反思,随机应变,这种能力。传统教学以教学过程的“程序化”。课改倡导“开放教学”,倡导实施“生成教学”。本案例把定位转变为“以生成为本位”,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课前所制定的计划,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有明显的变化,有所提高。
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案例中委婉地指出了他的错误,因此,他能非常乐意的接受。同时,教师把他的闪光点放大,引导其他学生像他一样来进行编唱,从而使他获得了自信,欣赏换成了指责、批评,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他肯定会有逆反,对课失去兴趣。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与流行音乐 篇3
关键词:中学音乐 流行歌曲 选取原则 鉴赏策略
一、课堂流行歌曲选取原则
(一)内容积极原则
流行歌曲作为社会大众阶层歌曲,其内容必然鱼龙混杂,歌曲情调也自然褒贬不一。音乐教师在流行音乐课堂选材上的首要原则就是内容积极原则,选取的课堂教学流行音乐必须是健康积极、乐观向上、情绪饱满的歌曲类型。那些过分渲染孤独、爱情、悲伤、失望的歌曲类型,音乐教师必须慎重选取。虽说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但教师对他们的指导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本着宣扬积极人生观、世界观的态度进行音乐教学。因此,在高中音乐课堂的流行音乐选材上,教师不妨选取那些学生喜爱的,歌曲风格清新欢快、主题健康别致、内容乐观向上的流行歌曲作为课堂流行歌曲教材。
(二)适度选取原则
高中音乐课堂的课时安排是很紧张的,一般都是每周一到两节课。而且,流行歌曲与古典音乐相比也必然存在片面性,流行歌曲更多的是对当代社会时尚元素的反映。因此,流行歌曲的课堂教学必须适度,最好是将流行歌曲用作课堂导入环节,旨在激发学生音乐课堂的积极性。高中音乐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关注学生人性发展。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强调流行歌曲教学,必然会导致音乐课堂教学的本末倒置,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古典文化赏析能力的发展,导致音乐教学偏离其固有目标。因此,教师在实施音乐课堂的流行歌曲教学时,必须遵循适度原则,选取流行歌曲中的精髓辅助音乐教学。
二、课堂流行歌曲鉴赏教学
(一)流行音乐采风
要想发挥流行音乐在高中课堂中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流行歌曲的采风工作。虽说音乐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学生们的喜好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的,教师的流行音乐教学也必须遵循学生们的脚步。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流行歌曲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歌曲采风工作,教师对学生们喜爱的流行歌曲进行统计,筛选出大多数人都喜欢的流行歌曲类型。此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们选取出来的歌曲进行审美价值赏析,帮助学生们主动筛选其中的有利因素。同时,在日常的音乐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援引一些流行歌曲,为课堂增添些活跃的氛围。例如,陈坤的《月半弯》,虽含有淡淡的忧伤之情,但其舒缓的旋律节奏对放松学生身心作用显著。再如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这些歌曲虽说是流行歌曲,但其中也不乏古典元素,声乐、器乐的有效结合,给学生们传统美的感受。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们采风的素材,只要是学生喜欢,歌曲健康积极的歌曲,教师都可以将其选作采风素材。
(二)流行音乐欣赏
对流行歌曲的欣赏可以从表演形式、歌曲主题、歌曲风格等方面实施,教师可以由此对学生实施全面的流行音乐赏析教学。首先说到的是歌曲表演形式,流行歌曲中有独唱、合唱、对唱、重唱等等类型,这些唱法也是古典歌曲常采用的唱法。在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唱法类型的流行歌曲,辅助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施。因此,在流行歌曲的教学上,教师必须从歌曲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实施流行歌曲的分块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传统音乐课本中对司马聪的《思乡曲》教学上,学生们很难理解其中的注释和情感,更不要从中取体会情感了。于是,笔者选用了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和陈美的小提琴独奏进行流行音乐鉴赏教学。虽说这些轻音乐没有歌词,但学生们理解起来却更加容易。只要音乐教师对流行歌曲有着较为全面的诠释,学生们必然容易理解其中的情感。通过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穿插教学,学生们在音乐风格的变迁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发展,也体会到了建国后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重新诠释。
(三)流行音乐评析
在音乐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必须对所教学的歌曲进行专项评析,带领学生去感受其中的情感,教师可以采用对照式教学策略,利用流行歌曲诠释经典歌曲。在现代的很多流行歌曲中都富含古典气息,无论是古典唱法的使用,还是古典乐器的使用,都为流行歌曲增添了很多情节。例如,在对音乐课本中莫扎特的古典歌剧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流行歌曲的切入教学,拉近学生与名著之间的距离。张韶涵的《不想长大》就可以作为莫扎特进行曲的切入教学歌曲。流行歌曲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使用更多的是为了激发学生音乐课堂积极性,让学生们通过流行歌曲联想到古典流行歌曲,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虽说很多学生能够将流行歌曲高度还原的演唱出来,但学生并不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教师必须对流行歌曲进行深刻诠释,利用音乐课堂实施流行音乐评析鉴赏的工作。例如,很多学生喜欢周杰伦的歌曲,但他的演唱语速很快,其中的饶舌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教师可以结合他的《听妈妈的话》进行评析教学,歌曲的主旨就如歌名一样浅显,让学生们在演唱的过程中联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此歌曲的教育意义重大。
三、流行歌曲进课堂
笔者认为,音乐教师不需要刻意安排流行歌曲教学,流行歌曲的教学可以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之中。例如,在音樂课堂开始之前,学生们会陆陆续续的赶到教室,教师此时不妨播放一些较为流行的歌曲。通过课前歌曲的气氛调节,学生们往往会调好嗓子,进入歌曲学习的氛围之中。为了达到引发学生思考的目的,教师可以安排举办校园歌手大赛、流行歌曲擂台赛之类的文娱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的同时,实现流行歌曲的教学。教师在流行歌曲的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们撰写简短的歌曲赏析,对那些爱好音乐、课后肯花功夫的同学进行单独教学,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篇4
一、以生为本,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就是我们教学的“活”教材。我们常说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 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要以“生”为本, 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让他们在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创编音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影视、网络对“流行音乐”的传播越来越快捷、便利, 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青少年, 他们对这些随口哼唱出来的歌曲和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很容易接受, 有的甚至达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那么, 我们的音乐课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 那肯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作为音乐老师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 不妨也试着赶一赶时髦, 系统的研究一下流行音乐, 从审美的角度去挖掘它的生存价值和音乐的内涵。用我们音乐老师的敏锐和理智去引领学生学习流行音乐。
二、正确引导,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流行音乐”的涵盖面是非常广的, 它的通俗化、个性化和时代感使得我们的学生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拿来主义”。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导致他们赶时髦, 盲目崇拜。那么, 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任务就是怎样帮助他们理智地认识流行歌曲、欣赏流行歌曲, 把一些适应现代中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归纳分类,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 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充实到课堂教学中, 把它作为我们校本教研的实验性课题。当然, 在教学中集体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老师之间应该实行资源共享, 共同探讨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 搜集大量的影音资料和信息, 合理地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用主题讲座的形式充实到课堂。这样, 能突出知识的条理性, 让抽象的概念变得更直观, 使学生对“流行音乐”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三、重视参与, 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要学生唱书上的歌曲, 学生兴趣不大, 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是学生不喜欢唱歌吗?当然不是。如果让学生自己选择歌曲演唱, 课堂马上就会活跃起来, 同学们们就会像放了闸一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什么“刘德华”、“周杰伦”、“孙燕姿”等港台歌星就会一个个像模像样地“秀”起来。那么, 这时, 教师是袖手旁观, 放任自流, 还是干脆封杀、下禁令, 不准他们唱呢?笔者认为两者都不妥, 这样会出现两个极端:其一, 学生的学习处于无序的状态, 结果只能导致他们的盲目追星, 达不到一种艺术审美的效果。其二是扼杀了学生的天性, 压制了他们的兴趣, 造成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情绪。那么, 我们怎样控制这种局面, 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呢?下面就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的做法:
1. 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空间, 课余时间邀请学生到教室弹一弹琴;唱一唱歌, 因为课堂45分钟的时间是短暂的, 老师不可能更全面的了解每一位学生, 学生的表现欲在课堂上没能够尽情地发挥, 因此课后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
2. 沟通、交流是解决矛盾的最好方法。在课堂上设计多种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比如互动点歌活动, 老师点歌学生唱, 学生点歌老师唱, 师生对唱等。
3. 定期举办主题班级演唱会。比如“圣诞歌友演唱会”“生日歌会”“毕业歌会”“感恩歌会”等, 根据每个班级的不同事迹和情况确定不同的主题。
4. 定期举行校园艺术节, 让学生有充分展示的舞台。为了发挥学生的不同特长我们还进行分类比赛, 比如分声乐类、舞蹈类、曲艺类、器乐类让学生各显其能, 通过初赛、决赛选取优秀节目在年级组或学校进行展示演出。
以上四点就是我们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丰富学生音乐生活方面的具体做法。当然, “流行歌曲”只是我们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 传统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音乐教学永远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是音乐教学中永恒的主题。
摘要:如今的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通俗歌曲, 狂热的程度几近疯狂。“流行音乐”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也影响着我们的音乐教学。流行音乐既然是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不应该将它摒弃在中学生的视野之外, 而应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鉴赏。我们可以把一些流行音乐引进课堂, 进行分析, 挖掘流行音乐中好的一面加以利用, 也可以剖析它对社会的影响, 使学生们对于流行音乐有个较全面、较清楚的认识, 进而拉近我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促进音乐教学的有序进行。
中学音乐教案 篇5
一、通过欣赏,了解革命历程,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敢于拼搏的斗志。
二、掌握轮唱的演唱方法,并演唱歌曲《解放区的天》,了解轮唱在音乐表现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把握节奏,掌握运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以展示战争图片进入本课内容。
三、革命歌曲欣赏。
1、欣赏《游击队歌》、《过雪山草地》、《四渡赤水出奇兵》三首歌曲。
2、教师介绍三首歌曲。
四、革命歌曲展示。
1、讨论:你知道哪些革命歌曲与故事?
2、每一组派代表同学展示。
五、革命歌曲学唱。
(一)学唱
1、录音范唱,体会歌曲情感。
2、随琴哼唱旋律。
3、分组学唱。
4、齐唱。
5、教师范唱两遍,学生比较。
6、随琴学唱。
7、齐唱。
(二)轮唱
1、教师介绍轮唱。
2、学轮唱。
3、听录音范唱。
4、表演。
六、课外作业:请为歌曲配上简单的动作。
中学音乐 篇6
【关键词】中学教育 音乐教学 民族民间音乐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114-01
民族民间音乐属于传统音乐范畴,但不局限于音乐领域本身,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将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精粹传承下去,中学教育中音乐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中,在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了使民族民间音乐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就要整合中学音乐教育和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构成新的中学音乐教育体系,以使中学教育能够发挥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作用。
一、从民族传统文化角度认识民族民间音乐
(一)民族民间音乐是对不同时期传统文化的诠释
音乐源自于民间。不同的境遇,民间生活状态就会有所不同,创造的社会历史文化也会各异。民族文化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沿着历史的轨迹延续至今,文化也不断地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通过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民族民间音乐就会有所了解,并对音乐的深层次解读,对当时的文化可以更为准确地诠释。
(二)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激发民族认知
民族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现象的体现,音乐中所渗透出来的民族性象征着民族精神,可以激发民族认知,提高审美情趣,从而发挥引导心理素质的作用。民族音乐是流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文化业相应地改变,使其在中华文化历史中持续地焕发着艺术生命力。以民族民间音乐为载体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有助于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更有助于提升深入理解民族文化,提升民族素质[1]。
二、中学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整合策略
中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对文化现象极为敏感,特别是多元文化环境下,多种文化的融合,使缺乏文化理性判断的中学生很容易迷惑而被误导。为了帮助中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树立民族文化意识以对中华民族充分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在音乐鉴赏教育中选用民族民间音乐
音乐鉴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运用音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师为学生挑选音乐曲目与学生素质教育内容存在着必然联系,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绪,塑造学生的艺术气质。将民族民间音乐引入到音乐鉴赏教学中,要选择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优秀音乐作品,以能够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2]。除了让学生在感官上对民族音乐以认识之外,还要向学生介绍音乐创作背景,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在涵义。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感受音乐的节拍、旋律以及演奏音乐的配器等等要素,在此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音乐伴奏下的舞蹈场面;通过对音乐创作者所处社会环境、当地民族风情的了解,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次涵义,由此而扩宽了中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了中学生的艺术审美层次,使他们能够以宽容之心对多元文化以尊重、对民族音乐更为珍视。
(二)以民族民间音乐为主题开展音乐活动
1.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音乐活动
中学生普遍喜欢娱乐活动,更乐于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一展才华。从中学生个性特点出发,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以民族民间音乐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包括民族民间音乐讲座、民族民间音乐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竞赛等等。所有的活动都要切合中华民族的各种节日,也可以校园文化为题,定期举办民族民间音乐演奏比赛。鼓励学校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并设立各种奖项,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并更乐于在民族民间音乐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
2. 组织民族民间音乐社团
在校园内组织民族民间音乐社团,有音乐特长或者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自愿参与到社团活动中。社团的指导老师由音乐教师来担任,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可以聘请民间艺术家定期地到学校的社团对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指导。社团的音乐活动中,要针对不同的音乐类型开展不同的活动[3]。比如,对民歌可以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对民歌作品的创作背景以了解,并与普通的音乐作品在音乐风格予以比较,可以深化中学生对民歌的认识。对民族乐器,可以开展表演活动,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则通过欣赏而感受民族乐曲所演奏的音乐。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的旋律,感受音乐创作思想,领会演奏者的情感,逐渐让自己进入到音乐的意境当中。从学校的角度而言,要对学生社团活动予以支持,除了提供指导教师之外,还要启动专用资金,对活动场地以及所需要的各种设施都进行筹备。
三、结语
处于多元文化发展时期,中学生由于缺乏理性判断力而容易对文化产生迷惑感,使其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受到影响。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将民族民间音乐纳入其中,引导学生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而且还能够深刻体会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不仅是音乐作品的延续,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从而提升了中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层次,有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毛一春.在中学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教学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 (01):64-64.
[2] 刘 敏.论民间音乐文化融入中学音乐教育的必要性[J].儿童音乐,2010(05): 53-55.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篇7
一、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措施。
1.正确认识青少年的 心理特征。音乐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 青少年处在智力和心理成长的特殊阶段, 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 喜欢玩,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对人生没有正确的思考, 对流行音乐的认识还不够。所以音乐老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 而不是一味地只看课本。由于学生对课本选的歌曲不感兴趣, 上课时也就没有积极性, 更没有兴趣, 导致最后成了老师一个人在独舞。
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结合时代特点, 教给学生一些新鲜的东西, 充分展示歌曲的内容和艺术形式。如教爱国歌曲时, 除了教材选择的《苏牧放羊》外, 还可以添加流行歌曲, 例如, 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高枫的《大中国》、孙楠的《红旗飘飘》、屠洪刚的《精忠报国》、彭丽媛的《我的祖国》等。
二、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 并被广大群众喜爱, 广泛传唱或欣赏, 流行一时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 因此, 又有“大众音乐”之称。由于流行音乐大多数以歌曲形式出现, 因此“流行歌曲”往往成了“流行音乐”的代称。
三、正确选择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发展迅速, 曲目繁多, 自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但我们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在这百花齐放的音乐歌坛上, 同样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健康的、脍炙人口的作品, 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外, 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消极做法。音乐教师有必要把流行歌曲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 介绍给学生, 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审美品位的责任, 并力争把流行歌曲可能对中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 不如大大方方地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 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 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他们, 使他们对流行歌曲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能够辨识歌曲的优劣, 同时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 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四、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1.流行音乐深受学生喜欢,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青少年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时候学生的身心在快速发展, 开始产生独立的欲望和反抗世界的“叛逆”心理, 他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思考“自我”, 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 希望用自我语言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流行音乐正好满足学生这种具有归属感的心理需求, 所以, 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所以,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不能以自己的好恶确定课堂教学内容, 也不能让教师过强的自我意识左右教学向理性化方向发展, 更不能因为自己喜欢什么就强迫学生学什么, 而要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 根据教学实际, 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流行音乐进入课堂 符合音乐 课程标准 , 适合教学 发展。《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在不同教学阶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 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开发和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 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 并予以积极的引导。”《音乐课标解读》也指出:“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 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培养具有音乐审美分辨能力的音乐听众。”由此可见, 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既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又适合教学发展, 关键是教师要摆正心态, 做好准备。
五、找到流行音乐与音乐教材的结合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让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 并不是放弃传统音乐教育, 而是将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材相结合, 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旋律, 选取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让学生欣赏, 逐渐补充一些音乐知识, 使流行音乐成为课堂教育有益的、必要的补充。通过慢慢的进步, 拉近学生与传统音乐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走近传统音乐, 学会欣赏传统音乐, 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面了解, 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视听并用的学习效果远远大于听、视二者之和, 多媒体技术是集视听于一体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 使学生在欣赏与审美中轻松学习, 既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 同时又补充时下流行的现代音乐。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 不断完善,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使用多媒体, 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多媒体使用的“度”,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还能减缓教师的劳动强度, 弥补教师的技能缺陷,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 让流行歌曲在课堂中响起, 音乐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成为一个称职合格的音乐向导, 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 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 开阔视野, 让学生在茫茫乐海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这样, 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丰富了课堂内容, 又提升了音乐审美情趣, 充实了学习音乐的信心, 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一起畅游音乐世界, 充分享受美妙的音乐带来的乐趣。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篇8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堂,流行音乐,应用方法
青少年是否可以接触流行音乐, 一直是大家争论和探讨的话题。有人认为, 流行音乐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是我们可以深挖的宝库;也有人认为, 流行音乐是“洪水猛兽”, 会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我认为, 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不客观的。我们不能否认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 但也要看到流行歌曲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 对几代人的成长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影响。
下面结合实践, 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更新观念, 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随着当今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文化教育体制等呈现出一种“多元并存, 多极发展”的格局, 音乐教育面临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遵循的教育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判标准都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面对丰富的音乐种类、多变的音乐风格, 如果音乐教育不思改变、不求创新, 只是沿用陈旧的教学观念, 则是不能顺应形势的。不仅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音乐教师自身也要注重与时俱进, 开阔自己的眼界, 丰富自己的学识, 做一个与学生融洽相处的、合格的师长。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 有相当一部分流行歌曲艺术性较强、旋律优美、歌词内容健康、贴近生活、容易抒发感情。应让学生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学唱、欣赏流行歌曲。
2.尊重学生兴趣, 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
教育家维恩在研究中发现青少年期是情绪、感情突变的时期, 他们能亲身感受到流行歌曲中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旋律变化及爵士节奏……他们更热衷于能够表达原始感情且歌词语言通俗的流行歌曲。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对流行音乐有浓厚兴趣。音乐新课标提出:兴趣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所以, 音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兴趣,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及时有效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有选择、有引导地拓展与延伸, 变“堵”为“疏”, 使“流行音乐”对音乐教学产生重要作用, 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有魅力的课堂。
3.精心挑选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流行音乐 , 丰富教学内容。
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 绝不是完全放弃教材内容, 单纯地迁就学生, 把音乐课变成听歌课。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附加内容出现在课堂上, 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 丰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依据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具有教育价值、迎合中小学生心理特征这些标准选择。取其精华, 合理选用流行音乐纳入教学。
(1) 把优秀的音乐作品带入课堂, 丰富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流行音乐中有许多适合中学生演唱的歌曲, 如《蜗牛》、《有形的翅膀》、《相亲相爱》, 等等。一首好歌, 可以从思想品格和情操上对人的素质产生影响。
在教学歌曲《歌唱祖国》时, 我引入《五星红旗》、《大中国》等赞颂祖国的歌曲, 通过这些歌曲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旋律在赞美祖国这一情感中的不同表达方式。有时候利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为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从这些歌曲中, 他们可以得到积极体验。如歌曲《我相信》, 旋律富有激情, 适合青少年演唱。同学们能在歌曲中获得青春、自信的情感体验, 收获健康的心态。不少班级还把它作为班歌广泛传唱。歌曲《天之大》, 我是母亲节前在课堂上介绍给同学们的, 在歌曲中大家感受到母亲深沉的爱, 许多同学在母亲节对妈妈说:“妈妈, 我爱您!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我在音乐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感恩教育。
这些歌曲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还在同学们心间洒下种子,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2) 结合教材内容, 有目的地引入流行音乐,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有些内容学生学习时觉得很没劲, 上课的时候, 常闹意见:“老土, 没劲! ”如果教师只是对学生说:“你们要喜爱民族的、经典的音乐, 它会拓宽你的视野, 让你有很大的收获……”学生听了一定会很烦躁, 甚至更不想上你的课。事实上, 教师应当换一种方式, 引起学生注意, 让他们愿意主动聆听作品。
我在教唱《牧歌》一课时, 尝试以通俗音乐《天堂》导入。歌曲悠扬的旋律、腾格尔动情的演唱及MV中草原的美景很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了草原音乐风格, 再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图片, 介绍草原风土人情、音乐文化, 这样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较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 感受草原音乐文化的魅力。教唱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时, 学生提出要听韩磊、王力宏……我也很大方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一课他们上得很认真, 而且演唱效果出奇得好。在这方面, 我还做了许多尝试:在《京剧》一课中, 用王力宏演唱的《戏出东方》导入;《黄河的歌》这一单元导入时用《龙的传人》;在《军民团结一家亲》一课中, 欣赏玖月奇迹等明星演唱的歌曲《万泉河水清又清》。
这些流行元素的加入, 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 从而喜欢上音乐课, 主动关注音乐, 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生音乐课堂 篇9
一、正确合理地对待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当今世界音乐生活中最为活跃、热闹的一个领域, 它轻松活泼、易学易唱。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每天都让学生欣赏古典的音乐或戏剧, 那么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绝大多数音乐老师接受的都是传统音乐教育, 认为流行音乐冲击了音乐教学大纲的教学计划, 冲击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主流地位,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人们的音乐鉴赏水平, 甚至阻碍了音乐的普及和发展, 因此, 在教学中不提倡流行音乐。但是, 既然它能流行, 就必定有着特定的艺术价值取向, 具有推广主流音乐的积极条件。我认为在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 还应该有开阔的视野, 理解和体验其他的音乐文化, 不管哪种音乐形式都有它独到之处, 比如流行音乐轻松活泼、节奏明快, 具有时尚感, 这些就是让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其情有独钟的原因。由此可见, 对于我们音乐老师来说, 首先自己要正确理解流行音乐,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合理指导学生, 丰富中学生的课外文化素养。
中学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喜爱, 同时, 他们对这种音乐发展的文化背景不了解, 更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和欣赏这一现代音乐艺术。这就对老师如何正确指引学生合理对待流行音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 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的文化视野,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 让他们知道如何鉴赏音乐的好坏, 从经典的音乐中陶冶情操。中学生作为一个精力充沛的群体, 最具好奇心, 最具模仿能力, 最能接受新鲜事物, 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青少年对流行音乐是一知半解的, 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周杰伦、庾澄庆, 他们也说不出喜欢的原因。
(2) 认真钻研教材, 提炼出充分体现音乐作品中丰富的艺术形象, 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 使学生乐于接受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例如, 高中音乐鉴赏上的《汉族民歌》, 它来源于民间生活, 老师在教学导入的时候, 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表演展示《过滩号子》, 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再通过播放课件短片, 结合音乐的旋律, 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多方位体会音乐的所表达的情感、旋律。长此以往, 学生对书本上的歌曲逐渐的由不感兴趣到慢慢喜欢, 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3) 在课堂上选择一些时下流行的优秀音乐, 指导学生合理对待和欣赏它们。流行音乐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常回家看看》是20世纪90年代末涌现出来的流行歌曲, 通俗直白的文字, 明快清新的音乐语言, 呼唤儿女们要常回家看看。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尽到儿女对父母的关心、孝顺。又如腾格尔的《天堂》, 它以蓝蓝的天, 轻轻的湖水, 绿绿的草原展示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 让我们体会到他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但是对于有些消极、低俗的歌曲, 教师一定要明确态度, 坚决不让其进入课堂。
三、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结合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 我们要不断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对于最新音乐的动态, 对学生喜欢什么音乐都应该随时关注, 关注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 有许多方面的东西我们甚至要和学生共同学习, 共同探讨。教学应注意选择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 如刘欢的《从头再来》、刘德华的《大中国》等歌曲, 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还有学生们热衷的网络音乐, 像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刀狼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两只蝴蝶》等歌曲, 我听过并分析后, 觉得歌曲很有特点, 亮点多多, 干脆安排在课堂上欣赏并且分析, 之后还要求学生写音乐评论。这种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
中学音乐 篇10
关键词:音乐治疗,音乐教育,身心健康,中学
音乐教育是按照音乐美的规律, 通过各种形式培养、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而音乐治疗是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交叉领域, 体现的是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它把音乐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研究音乐对人体机能的作用。早在古代, 人们已经知道音乐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 有助于治疗某些疾病, 《乐记》中所载“乐行而伦清, 耳聪目明, 血气平和”就是证明。
进入21世纪以来, 音乐对人类生存本身的重要意义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特别在素质教育影响下, 音乐教育也开始关注如何发挥音乐的独特作用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现今的音乐教育从多方面不断拓展, 给我们提供了用音乐去影响学生的空间。音乐通过听觉触动人的情感, 并以多样的音乐活动加以扶助, 从而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和谐发展。中学音乐教育的主旨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和谐, 这同音乐治疗有着相通的属性。柏拉图也说过:“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 对于心灵用音乐。”因此, 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的结合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
一、音乐治疗思维融入中学音乐教育的可行性
1. 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的天然联系。
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审美形式, 是实施音乐教育的直接手段, 它本身就具有消除疲劳、缓解心理压力, 调和平抑情绪等作用。音乐是一种自然悦耳的声音, 它是带有节奏、韵律、调式、速度、音色等特点的乐音, 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情绪与情感。不论是自然的音乐, 还是经人类精神创造出的音乐, 对人来说不仅带来某种精神享受, 而且与人的情感和身心健康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在原始社会, 人们敲击石块来表现心中的快乐, 那种“音乐”没有阶级性, 没有功利性, 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那时的“音乐”只是人类表达感情的一种手段, 是音乐的自然功能的一种客观体现, 而今天的音乐治疗就是把这种“音乐”的方式逆向的运用, 以自然的方式用音乐去召唤人类的心灵。
音乐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更加关注音乐对于人本身的有利因素, 如审美内涵、人格的塑造、才智的开发等等, 以此来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全发展。就笔者所知, 音乐治疗是通过音乐来进行的心理疗法, 它可以运用一切音乐活动的各种形式, 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手段, 培养完善人格, 使人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和谐。可见, 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都以音乐为载体, 其侧重的角度虽各有不同, 却有着内在且天然的联系, 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2.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与音乐治疗。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当今社会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如厌学、情绪难以自控、承受能力较差、易怒、脾气烦躁等, 这也成为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关注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 我们不难发现:中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较大, 社会、学校、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也较高, 他们面临着学习、升学考试和激烈竞争的压力, 同时还要面对人际交往、师生关系、与家长的沟通等诸多问题, 因而在心理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适应、不和谐的情绪问题, 如紧张、焦虑、忧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 这些现实问题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心理调节。
近年来, 音乐心理治疗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而被广泛关注, 并逐渐实施到教学活动之中。音乐教育为音乐心理治疗提供了基础的、崭新的平台, 这种相互渗透是潜移默化的, 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在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活动中放松了心情, 从而促进身心的和谐健康。音乐疗法主要是一种心理疗法, 它需要学生对音乐信息的理解产生共鸣;音乐教育则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感知性。当然, 在音乐教育中, 如何调节不良心理情绪、合理宣泄;或是在音乐活动中如何有效、合理地化解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 并提前加以调理, 是当前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相结合的关注焦点。
二、音乐教育与音乐心理治疗的结合与渗透
音乐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利, 一般来说, 旋律优美、节奏平缓、音响和谐的音乐, 可使人产生轻松、愉悦的感觉, 起到镇静、催眠的作用;音调明朗, 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气势激昂的音乐, 能使人产生激奋、乐观向上的感觉, 起到舒心活血的功效。
音乐是感情的艺术,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特定的音响变化与特定的感情变化的复杂对应关系, 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过程, 唤起人们内心一定的情感意向, 或悲或喜, 或哀或乐, 让学生充分体验情感的流动, 并在艺术美的感悟中获得启迪和积极的心理疏导。
音乐教育与音乐心理治疗的结合, 可以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 如:演唱 (奏) 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合理倾诉、宣泄;音乐欣赏可以缓解疲劳、放松心情;音乐表演可以表现自我, 树立自信;合唱合奏可以培养合作意识, 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歌唱作为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发声过程中, 随着气息和情感自然而有节奏的向外流动, 使之淤积在心底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 这比一般的心理倾诉易于实现, 因为歌曲内容不存在隐私, 学生可以毫无顾忌的释放, 歌唱的怎么样也没关系, 而且在形式上也无害于他人。因此, 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音乐治疗可以是潜移默化的, 这也可以看作是较合理且有效的自我宣泄。
聆听音乐是音乐疗法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可以根据所听到的不同音乐来调理相应的心理情绪。音响创作、演奏、探讨音乐等也是可以实施音乐疗法的主要形式, 这些形式与音乐教育的过程是可以同步操作的。对于那些不善于表达内心的学生, 可启发他们通过演奏或创作音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 甚至可以通过老师的引领, 在听到音乐后模仿律动, 甚至翩翩起舞, 在音乐的伴奏下调动大脑和肢体的协调性, 这也是舒缓不良情绪的有效手段。
节奏打击在音乐教学中是实施音乐治疗较为有效的形式。通过节奏的急缓、快慢、强弱等变化, 我们既感受到学生不同情绪的微妙变化, 又可以潜在地引导学生将不良的情绪合理的发泄出来。在打击节奏的同时, 身体也会随着音乐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从而也可以促进身心的协调与和谐。
当然, 将音乐治疗渗透到教学之中, 还要关注音乐的选择问题。音乐的选择要因人而异。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情感、处境不同, 对音乐的喜好、选择及感知能力也有所不同。班级授课时, 通过创设情境模拟成团体音乐治疗, 观察学生的主流情绪倾向和变化, 进行音乐教学内容形式的调整。一般来说, 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低落的时候, 应该选择明快的乐曲来倾听;当情绪激动或过度兴奋时, 应选择轻松的乐曲来倾听。
三、音乐治疗应用于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音乐治疗的应用对于人们来说是具有多方面影响的。用轻快活泼的音乐鼓励振奋精神, 可治疗消极自我封闭的情绪;用柔和、优美的音乐, 安抚烦躁不安或受压抑的精神现象, 可缓解失眠、抑郁、挫败感等。不同性质的音乐先后演奏, 可以释放人们的精神压抑, 转变人的心理状态。如对于急躁的学生, 可先播放强烈的音乐使其产生共鸣, 然后逐渐转换为平静的音乐使其平静下来。此外, 通过演奏乐器 (或参与合唱) 使学生恢复自信和平衡感, 再通过合奏训练使其逐步恢复集体意识, 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这些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有益的。音乐治疗运用于中学音乐教学的功效, 主要体现在:
首先, 音乐的节奏与人体的律动相协调。通过音乐音响的节奏促使人体伴随音乐而振动, 使人体产生共振, 有可能使人们的身体振动得以协调, 从而达到调节或治疗的目的。在音乐的课堂上, 有不少节奏律动的活动, 如音乐情境创设、舞蹈模仿、节奏敲击等等。学生在音乐节奏下, 身体有规律的运动, 从而促进身体机能的协调。
其次, 音乐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的效应。人们发现, 人的许多疾病起因于人的情感压抑。由于一些学生无法适应高节奏、高效率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学业压力或社会竞争, 出现了情感创伤或心理偏差, 进而引发一系列心理或精神上的不协调。在音乐教育中, 关注这种“共鸣效应”, 并将之渗透于音乐教学活动之中, 使学生的身心通过音乐活动自然而然的进行洗礼和净化。
音乐以美引善, 以美引真, 寓教于乐。在音乐教育中, 通过音乐的声响穿透感性与理性的壁垒, 直接震撼人们的心灵, 给人以美的享受, 使人在音乐美的愉悦和陶冶的过程中, 情感得以升华, 心灵得以净化, 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塑造。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与命运的斗争, 在聆听感悟中体味音乐力量的震撼, 并使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当然, 音乐治疗主要是通过人们对音乐信息的理解产生共鸣, 使人们的身心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在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对学生的身心进行适当地调节, 改善环境气氛, 是可以避免或是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的。从这个层面上看, 音乐治疗应用于音乐教育之中是有深远影响的。
小议中学音乐创作教学 篇11
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只强调以音乐知识为本位,偏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音乐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及素质的目的。新课改提出已有几年了,也提即兴创造,而真正关注音乐创作教学的历史并不长。所以一线教师要转变观念,尽量给学生留出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与机会,让他们有可能展示独特的才华,使他们体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快乐于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挖掘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分析
开展中学生音乐创作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1.创造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目标的要求,高速发展的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社会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教育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要鼓励音乐创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2.中学生年龄特点及音乐创造的现状充分证实创作教学是必要且可能的。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意识增强,情感丰富,需要表达。音乐创造在学生生活学习中已无处不在,学生的创作欲望已自然萌发。教师应以此为贵,呵护之,发展之。
三、实施与探索
1.合理制定目标和计划。任何教学都是循序渐进的,创作教学更是如此。新教材中的音乐教学内容有可结合使用的,但并没有系统设置创作教学的内容。在实施前,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计划尤为重要。首先要统领中学全年段教材,找出哪些内容可直接结合教材进行创作教学,可完成什么,应安排在哪个阶段,哪些内容是有必要另设课时的,安排在哪里,逐一列出。然后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把两者并行安排,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使之尽量能与教材设置的单元同步进行。
2.结合教材,有机组织创作环节。与新课标配套的新教材,突出了实践与创造,有课后实践题,可以参照使用。有些没有,需要老师深入分析教材,挖掘可行的创作因素,加以利用。
3.根据计划,增设创作课。不能与教材内容相吻合,但又是创作教学必需的一些基础或拓展的内容,应在每一学期另设若干创作课,穿插于正常教学之中。
四、反思与建议
1.定位要準确,内容选择要适合学生。对中学生进行的创作教学既不同于专业的作曲,是模仿为主的粗浅的尝试。创作既要内容丰富多彩,又要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对内容感到亲切、真实而有吸引力。当然,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并逐步掌握一些创作技能。
2.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兴趣,从而破除他们心中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3.将创作教学融入其他音乐教学。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4.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知识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
中学音乐 篇12
一、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材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 却不喜欢音乐课, 现行的中学音乐教材, 其中一部分音乐作品政治色彩过分浓重, 艺术技巧过分深奥, 学究气强, 学生味弱, 这就必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他们更愿意欣赏曲调通俗易懂、歌词直接明了、歌唱亲切自然的流行音乐。
2. 社会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不协调
现行的教材中, 贴近现实生活、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旋律又新又美的歌曲、乐曲较少, 教材的编排有的还不够生动、活泼, 使得学生对它兴趣不浓。而在社会上, 学生们所接触和接受的绝大多数是大陆、港台与欧美流行音乐。
3. 在升学考试课程缝隙中艰难生存的音乐教育
所有的中学都把升学率看成学校声誉和生命力的标志, 凡是高考科目之外的课程一概受到冷落。正因为这样, 音乐课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二、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广泛, 它包含丰富多彩的轻音乐、爵士乐、摇摆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等。它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音域不宽、曲调顺口、易于传唱;歌词多来自于生活语言, 浅显易懂、易为听众接收或传唱。
1.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
中学阶段的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 在各方面都显示出积极向上的特点, 个体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思考“自我”。他们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或行为来表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 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确认自我, 流行音乐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种归属感的需求。
对中学生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 90%以上的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 对在音乐课堂上学习其相关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虽不一定十分精确, 但其他学校可能也存在这种现象。不可否认, 流行音乐在广大青少年中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正视这种现象, 立足新课标, 对流行音乐进行一些必要的了解和研究并结合课堂教学, 进行大胆地尝试和创新。
2. 流行音乐对中学教育的影响
自从流行音乐踏入中国, 人们对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但不论是褒是贬, 是喜是厌, 都不可否认它在广大青少年中的影响是巨大的。显然, 单一的音乐教学内容、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求知欲望。“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这是音乐课程设置中的挑战, 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所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应该对传统的精华予以提炼, 给传统注入新的活力, 使之合乎时代的要求, 适应年轻人的需要。面对流行音乐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强势冲击, 教师应该主动地去认识流行音乐, 熟悉流行音乐, 并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
三、流行音乐如何融入中学音乐教育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利用学生们的兴趣, 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将流行音乐与课程相结合, 例如, 学习中国传统戏曲———京剧, 可用流行歌曲《说唱脸谱》作为导入, 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通过歌词加深学生对京剧脸谱的认识,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中国古典戏曲、传统戏曲, 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具体可做到以下几点。
1. 引导学生对流行音乐进行科学定位
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演唱曲调优美、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流行音乐, 并辅以相关音乐知识教授, 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可以说流行音乐是一把双刃剑, 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把好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课堂教学中, 它一定能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强化自身对流行音乐的认识, 提高上课效率
就流行音乐而言, 由于我们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 在学校里学习的都是传统音乐, 并没有系统学习通俗唱法和它的相关知识, 这就需要我们对流行音乐进行必要的学习和研究, 只有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
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他们往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才能更好地吸收“流行音乐”中的养分, 这也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 在课堂上循循善诱, 让学生在追求审美愉悦的同时, 不断掌握音乐知识, 提高审美能力。
3. 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现代教育的最高解释是, 课堂是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重要地方。因此,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导师、导游、良友, 教师的上述角色功能的发挥只有在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中才能得以正向实现。只有平等、民主、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 才能取得实效。
4. 开辟第二课堂, 合理开发、利用校内、外音乐课程资源作为“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有效补充
学生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开设讲座、兴趣小组、歌咏比赛等形式, 引导学生学习、演唱、欣赏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
综上所述,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 有它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 它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愿望和意志为转移。因此, 在校园环境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疯狂喜爱, 我们不能视若无睹, 而是应该积极地将流行音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实现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只要能适时、适当地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 为我所用、恰当运用, 就一定能发挥它最大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