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方式

2024-11-01

中学音乐教学方式(精选12篇)

中学音乐教学方式 篇1

教学方式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方式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生互动等很多方面。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出发点, 来设计课堂教学方式。作为中学音乐教师, 科学地运用教学方式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根本, 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关系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素质发展。以下, 是我在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式的些许感悟。

一、音乐教学方式的问题的提出

以往的音乐教学围绕考试展开, 教学任务就是强调学生掌握音乐乐理知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以教材为中心, 学生被教师牵着走。教师在课堂是主导, 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式学习, 没有自我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思维, 更缺乏探究精神。课堂教学不能达到知识、情感、学习过程的统一。现代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 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体现在组织课堂教学、启发学生和帮助学生上, 注重教学生如何学。音乐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 还要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和能力提升, 帮助他们陶冶情操, 提高“情商”, 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这就需要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音乐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 教学方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音乐教学质量。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发挥教师的教学才能, 让课堂教学在45分钟内取得最大的收益。如果教学方式不合适, 教师即便教得辛苦, 花费很多精力, 学生的学习也收效甚微。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音乐对精神文明、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教育是教育的主旋律, 音乐教育独有的特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我国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指出:“音乐教育的普及是一项关系中华民族文化素质提高,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而基本的战略性措施。”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重视音乐学科和探索音乐教学。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为青少年接受音乐教育提供条件。作为音乐教师, 要积极投身教育事业, 优化音乐教学方式, 让学生热爱音乐, 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音乐教学方式的实施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教师在讲解音乐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同时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其中, 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通过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发挥审美功能。学生在聆听音乐, 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中, 与音乐产生共鸣, 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 所陶醉。通过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潜意识下受到思想的启迪, 提高了审美能力, 引发了学生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的提升, 培养了学生健康的身心和完美的人格,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音乐, 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 学生从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引发情感, 从音乐的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深化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学生在自我体悟和欣赏中, 产生审美鉴赏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学习潜力。

对学生的审美教育需要教师从以下方面做起:1.教师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 体现人文性。作品要符合中学生的欣赏水平、年龄和心理特点, 可以是经典的中外名曲、传统乐曲、流行音乐等。音乐的内容的理解需要作品由具体到抽象, 由有情节到无情节。这样, 学生才能从听音乐过渡到理解音乐。2.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从学生的反馈中不断改进音乐教学。教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让过程性评价伴随学生成长, 给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

(一) 兴趣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教师讲解和示范演唱, 学生模仿教师, 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是生硬的, 音乐的鲜活生命力被淹没, 学习气氛沉闷。学生对单调的学习感到厌烦, 认为听教师讲课不如听几首流行歌曲。因此, 学生对音乐学习不重视, 积极性不高, 缺乏学习的兴趣, 导致教师的教很吃力, 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教学内容都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音乐认知规律出发, 在以兴趣为首的基础上, 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同时强调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感经验、科学认识紧密联系, 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 易于掌握。

多媒体兴趣教育。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呈现了形象逼真的画面, 融合了声音、图画、文字等功效, 给予了学生强大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 使学生耳目一新, 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音乐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动静交替、视听结合, 引导学生静心地听赏与思考、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

结合生活的兴趣教育。“音乐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音乐来源于生活, 是对生活的艺术化诠释。音乐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着,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音乐资源是学生感兴趣的, 不仅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 还能点缀人们的生活。如影视歌曲、节日庆典的礼仪音乐、广播等, 学生会很自然地从身边的音乐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 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二) 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

音乐体现了综合性的艺术特征, 涉及到很多的知识面。从孔子时代开始, 音乐就和历史、文学等其他文化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迁移教学, 适时引导, 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作品之中, 而是开阔知识的视野, 拓宽思维, 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 而且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又满足了人多方面的审美需求。比如音乐与舞蹈、美术、诗歌等艺术的结合, 发挥了互补的效果, 生动地表达了音乐情感和艺术。像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反映了唐朝的文化、艺术、政治等, 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能够提高整体的文化素养, 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又知音值与数学中的数量概念、节奏与自然现象、音乐风格与风俗习惯都与音乐有一定联系。文学诗歌中的平仄、节奏、韵律, 美术学科中的色彩等。

总之, 中学音乐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从教学方式入手, 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紧跟时代发展的, 是符合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心理需求的, 我们要探索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学习能力等, 让学生有所收获, 有所启发。

中学音乐教学方式 篇2

陈华伟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观念开始不断更新:英语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时空教为狭小、封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自主的主动发挥空间,致使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压抑沉闷。在平时的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由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所以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使英语课堂绽放异彩。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转变教学方式,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彩呢?

一、改变教法 积极实践,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彩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主动发展。用全部爱心呵护学生创新的嫩芽是我行动的指南。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于创新的教学方式,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去获取最佳得教学效果,是我的奋斗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彩。

1、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游戏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上,我将各种趣味游戏融于教学中,使学生时时充满新鲜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图画进行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枯燥的文字,如果机械识记,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是记得快,忘得快。所以我将生字与图画结合起来,将生字具体形象生动化,激发学生的情趣。

3、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俗话说:学文学问,不懂就问。这问就是一种自觉寻求合作、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我教会学生利用环境因素来帮助自己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生字、新词以后,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时,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自如,这就要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合作,结合任务,围绕知识进行交流,我就设计了一些相互合作活动,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开发了学生交往的潜能,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也形成了学习上互补。有时在处理作业时,不是由教师给出答案,而是让各小组代表做出,再让本小组进行讨论判断正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让每个学生都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新课标的素质教育。

二、创设情境 主动参与,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彩

为了使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彩。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

为了能使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利用实物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利用电教创设情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利用电教创设情境,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换成音、像、文字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教学,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利用电教创设情景,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师生合作,调动情感,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彩

只有和谐相融,生命才有不竭之源。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使学生乐学,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彩。

1、要有朋友般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式的。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当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教的英语学科上来。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要有爱心

教师要发自内心的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英语课上,我常与学生一起表演,一起游戏。经过一段时间,我可喜的发现孩子们敢想敢说,主动和老师交往,学生喜欢老师,老师喜欢学生。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有童心

富有童心,就是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课堂上,一切顺其自然,老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老师与学生都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中学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 篇3

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作为教学理念的承担者,在教学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后,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是否也该有所改变呢?答案是肯定的。《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现实角度来说,就是对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重认知、轻感情的教学倾向的纠正。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外,还必须注意了解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

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分不开。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注重: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是视觉学习者,有的是听觉学习者,有的则是触觉/动觉学习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官进行学习,尽量通过其它感官牢记信息。我尝试在课堂上不让学生作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把整篇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1)在黑板的中央开始文章的主题(通常是课文的标题)。 (2)画出从主题分散出来的分支(各个不同的章节)。(3)对于每个要点,通常只用一个词、词组或一个符号来记录。(4)将相关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分支上。(5)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6)每完成一个分支,可用框将其框上。

在当今中学教育中,大班制的现象非常普遍。不同班级之间学生的兴趣爱好、英语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即使是同一班级之间,每个学生在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但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着不同的发展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水平、兴趣、性格等来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制定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普通高中高二 Module 8 Unit 22 Lesson 1 “Global Warming”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一些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说出图片所展现的内容,以及几种导致Global Warming的原因。然后让中等水平的学生来回答问题:“What will happen with global warming?”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How can individuals help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global warming?”同时,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熟读课文、翻译句子。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根据话题“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global warming?”写出五句话作文。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运用本课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如lead to,refer to,speed up等写一篇150字的作文。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为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另一方面要在提问、练习、作业、测试等教学环节,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目的是使优生得到深化、中等生得到优化、后进生得到转化,让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具体来说,就是对于那些“消化不了”知识的学生,可以制定较低一点的目标,主动鼓励、关心、帮助他们,引导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肯定他们的进步;耐心地引导、分析,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错误,努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对那些“吃不饱”知识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制定较高一点的目标,课堂提问时可以向他们提问一些较难的题目,做练习时加大他们练习的深度和广度,避免他们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让他们能“吃得饱”。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必须的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真真正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式研究 篇4

一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不合理现状

1. 阅读时间安排不合理

由于中学教学时间有限, 导致许多语文教师把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安排在节假日和课后。这是一种“放羊式阅读”方式, 它会产生下面四个弊端:第一, 随意, 学生想读就读, 没有阅读的连续性;第二, 盲目, 学生不知道哪些著作该精读, 哪些该选读, 哪些应当略读, 不知从何处开始阅读, 比较盲目;第三, 阅读效率低下;第四, 教师无法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如八年级上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 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对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是:在寒假中读完整本名著并选择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和情节谈谈自己的看法。开学时检查阅读情况, 笔者统计发现, 全班64位学生, 读完整本名著的学生有24人, 读完一半名著的学生有25人, 还有15人没有读这本名著, 而在读完整本名著的24位学生中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心得只有4人。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 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将名著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环节放在假期和课后, 致使中学语文的名著阅读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致使教学的目的和意义难以实现。

2. 要求学生完成大量摘抄笔记

我国长期以来在教学传统中形成了阅读教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金科玉律, 所以教师一遇到名著阅读就要求学生完成大量摘抄笔记, 甚至要求学生全文整篇的摘抄下来。但是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时, 往往只摘抄不阅读, 只抄写文字不进行思考, 这样浪费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有的教师为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甚至还把名著大卸八块:按字、词、句、段、篇的模式要求学生完成摘抄笔记。这样把原来完整丰满的文学艺术形象拆解得七零八落, 完整的名著变得面目全非, 阅读变成字、词、句、段、篇的摘抄, 试想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如何能接受, 学生如何从中感受名家大师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领略他们的风采呢?

3. 课堂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考试技能的培养

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他们为了争取教学时间, 完成考试升学任务, 过于注重学生考试技能的培养, 把名著阅读教学处理成“压缩饼干”, 直接灌输给学生。在这种“压缩饼干”式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直接从应试考点出发, 将名著的文学常识、人物特点、思想意义、精彩片段进行简要分析概括总结出来, 灌输给学生, 学生只需死记硬背, 最后只要学生记忆了这些知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教学中的这种教学方式使得优秀的名著变成又干又硬的“压缩饼干”, 学生对这样的名著阅读课堂教学很难产生学习兴趣。

二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不合理现状产生的原因

1. 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有功利化倾向

教师在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动机会支配其教学行为, 他们认为名著阅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 应付考试, 这是很多教师给学生安排阅读教学任务的动机, 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上的功利化倾向很严重。这致使教师不得不去追求学生语文技能的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的这种功利化教学动机支配着语文名著阅读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 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方式。因此, 改变教师名著阅读教学的动机是解决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首要问题。

2. 教师缺乏研究文学的素养

大部分语文教师走上教学岗位后就故步自封, 不再关心文学的发展, 不去研究身边的文学现象, 以及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增加自己文学知识的储备, 其知识仅仅停留在大学时的范围内。教学中习惯于使用教参, 一切以教参为依据, 得出现成的教学结论, 这就导致教学中教师没有自己的观点。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也不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状况, 按部就班地灌输教参的观点, 使得学生也跟着教师一样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体会。

3. 学生追随教师功利化的教学方式

在教师功利化的教学指挥棒下, 学生为了应试, 也产生了急功近利的阅读方式, 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明显不足。为应付升学, 应付教师的检查, 应付家长的监督, 学生不是跟随自己的阅读兴趣去选择读物, 而是只选读零散语段, 为获取考试信息, 进行短、平、快的阅读, 浅尝辄止。

三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新方式的初探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上述功利化现状严重制约着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发展, 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扭转这种局面国家教育部出台了《语文课程标准》, 对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比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名著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 教师就必须转变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变功利化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为重能力、重精神培养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着重分析怎样转变教师功利化的教学方式。

1. 用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名著阅读教学的时间有限, 而名著的篇幅又较长。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合理有效的安排阅读时间, 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首先, 教师每周必须安排一节课内阅读课用于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如:教会学生读名著序言, 什么时间段阅读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和记忆。其次, 将整本书的阅读应该放在课外进行, 如果完全放在课内, 教学时间是不允许的, 更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最后, 让学生自己挑选书中的精彩情节, 在课内反复阅读并就阅读感受做交流。在整个阅读过程中, 教师不需要指定哪些是精彩片段,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如: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时, 让学生在课内自由选取“筑路”“生命的意义”等的精彩片段, 让学生再反复阅读, 阅读后分小组交流和讨论。通过对“生命的意义”中精彩片段的讨论许多学生谈到对生命的理解时说:“读完‘生命的意义’, 让我知道了‘人活着, 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 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生命中可能会刮风下雨, 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拥有自己的一缕阳光’”, 这些体会都较为深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不仅让学生学到名著中的写作方法, 更感悟了名著的精神内涵。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才能走进名著的世界, 领略名家大师们的风采。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每册教材中选读的名著的不同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如:初一上册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教学时, 教师可在学生自读全书的基础上开展走进汤姆世界的活动。《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汤姆是近代世界文学中鲜活的顽童形象。汤姆叛逆的行为、善良的性格、对新奇冒险生活的幻想等都是今天中学生思想行为的真实表现。这样的名著学生阅读起来很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汤姆的行为设计问题,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再次展现汤姆的心里想法。如设计问题:汤姆指证杀人犯印第安人乔时心里怎么想?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走进汤姆的世界,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汤姆的认识, 还可以让学生明白汤姆的行为不能简单模仿。初二上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主人公保尔生活的年代与我们今天的和平时代相距甚远, 学生对主人公保尔的一些行为无法理解, 但书中保尔勇敢乐观、坚强不屈的精神却是世界各国中学生永久的精神食粮,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精巧夺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时可以分成四个小组, 每个小组8至10名同学。题型设置必答题、抢答题和即兴表演三部分。活动结果取前三名争夺冠军。通过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名著的世界, 活动过程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名著《水浒传》这类作品, 学生已经在观看影视作品过程中对《水浒传》有了一些了解。教师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名著, 品味名著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教师在课内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巧手绘英豪”活动。活动要求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绘出自己喜欢的英雄形象, 根据名著内容帮助英雄写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 并运用名著中作者刻画英雄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来刻画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一位人物形象。“巧手绘英豪”活动既让学生真正体会《水浒传》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3.“读”与“写”巧妙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从来都是不分家的, 只有“读”和“写”巧妙结合, 才能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各册教材所选择名著的不同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有创新性的写作。如:阅读《水浒传》后可指导学生进行改写:假如宋江没有带领梁山泊108位好汉招安。通过改写不仅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的认识, 更培养了学生对原著的赏析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综合写作能力。阅读《西游记》可组织学生在原著人物形象基础上新编“西游记故事”, 采用这种方式就必须要求学生对原著所述故事深入透彻的了解, 编起故事来才能得心应手、合情合理。同时编故事要编出新意, 学生就必须超越时空限制, 古今结合, 融会贯通, 才能展示人物新的言行、新的思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促使学生认真阅读原著, 了解原著的人物情节、思想内涵, 更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外, 每册教材中所选的名著都是编者精心选择的, 都有编者选择的道理, 教师可根据教材选择的名著情况有条理地指导学生进行一些仿写练习,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最精彩的是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细节描写, 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描绘打死镇关西的全过程, 可谓准确、生动、形象、入木三分。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细节描写, 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一个类似的生活情节。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作为基础教育, 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能只偏重课本上知识的传授, 为应试而阅读。这种舍本逐末的功利化教学方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必须转变教师的功利化教学动机, 从而让学生在大量的名著阅读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净化自己的灵魂, 升华自己的人格。

摘要: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同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急功近利的心理, 这种心理严重制约着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发展, 学生在这种心理的长期影响下将失去对阅读名著的兴趣。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名著产生浓厚兴趣, 从名家著作中学到更多有人文和科学精神的知识, 教师就必须克服名著阅读教学中急功近利的不合理教学方式。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总结了这种心理问题, 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尝试探寻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新方式。

关键词: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急功近利,新方式

参考文献

中学音乐教学方式 篇5

罗芳(江西峡江实验中学,331409)现代化教育就是用新观念,新技术,办新教育,培养新人才。因此,每个教育者应积极努力去探索,去创新,在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指导下,培养有创造性,适应性的人才。这就决定教师在教育中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运用新的教育方式去培养人才。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到很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能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知识的方式。现就如何改善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谈谈本人浅显的认识。

一.为学生创立自主学习的环境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都是填鸭式的被动接受。因此培养出的学生都是高分低能,也就缺少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教学,实质上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这种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改变观念----在教与学中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心灵自由了,言论自由了,从而学会了认知,学会了学习,学会做人。

二.激励质疑活跃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的教育活动应富有探索性。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特别是自主设疑。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实践探索,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改变过去的一问一答(教师提什么问学生回答什么)的教学方式,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主设疑学的知识才会理解的更深,悟的更透,学的更精。

三.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论中学分层教学的方式的作用 篇6

【关键词】中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作用

引 言

中学对于学生来说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其思想、观点、习惯等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定型。因此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引导中学生学习方面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快慢班分层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及局限性。本文将从分析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快慢班分流分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出更适合中学教学的班内分层的教学模式,讨论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和特点,最后总结出中学分层教学方式的作用。

1.快慢班分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分为若干方向、层次,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教学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而传统快慢班式的分流分层教学模式一般都以新生入学成绩和学校组织的入学测试成绩为主要依据,以快慢班的形式,分成两种层次的组织教学模式。这种过于简单化的教学模式有以下两方面的局限性。

1.学生无法在宽松的气氛和平等的环境中学习

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有策略的信息加工过程。一个人在学习中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既有认知活动,也有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意志等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可以说认知和非认知因素对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非认知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对学习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传统快慢班式的分层教学模式中,学生无论是选择哪一个层次的学习都不是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学生有心理负担和社会压力,无法在宽松的气氛和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因材施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教学任务与快慢班分流分层教学之间易产生矛盾

基于中学教学任务繁重,而课堂教学时数又非常有限,仅靠课堂教学实在难以达到《大纲》要求,所以老师还要引导、组织学生课下多开展“合作”活动。在我校的教学实验中,执教传统快慢分层班的教师觉得分层班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自然班容易安排,但因为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班级,互不了解,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一些活动不容易展开,导致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2.分层教学

基于传统分层教学的缺点和局限性及学生、家长、教育界等多方面的呼吁,这种传统的分层教学方式正在被逐渐取缔,而现在通常所说的分层教学即班内的隐性分层教学。

2.1分层教学的定义及意义

分层次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长等分为几个层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

随着二期课改的顺利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数学教学更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一个有几十名学生组成的班集体里,每个人的思维品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都参差不齐,加之农村学校生源严重流失,多数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一个班级“领头羊”稀少,学困生偏多,好的学生感觉课堂没有挑战性,突出表现也没有成就感,而学困生则感觉在高手如林的班级中没有自己施展的舞台,也不敢有所表现。学困生产生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作业不会做,时间一长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丧失,最终导致了差生‘晕车优生‘陪读的两级分化现象。而分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实施分层教学昰很必要的,也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2.2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实验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二、主导性原则

由于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不尽一致。因此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

三、保底性原则

这是保证实验能获得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的根本。R.M.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 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位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学会。所谓保底,即最终必须保证学习后进的学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靠近,允许成绩好的学生超大纲学习。

四、结论

分层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班内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另类的小班化教育,具有学生程度相差不大、人数少、便于教师管理和因材施教的特点,节省了师生互动的空间和时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公开讨论的机会,因此是个别教育取代大集体教育的一种进步,具有低起点、小步骤、迅反馈、速调整的优点,同时它又对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师资力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史慧颖 张庆林.中学生学习问题、原因及对策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0(12).

对中学美术教学方式的分析 篇7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在我国全面展开,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掌握“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交流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 以便有效地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现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离不开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期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构建一种自主的、探索的、合作的、终身的学习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观念转变和角色转换, 构建一种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因此, 广大教师必须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 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建立健全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

二、对中学部分美术教学方式的分析

1.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思想深入人心, 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以往很多教学方式所存在的弊病。“规矩、严谨、单一”的教学方式早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式。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 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对完善目前美术教学方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处理的形象清晰而真实, 演绎的色彩丰富又生动。运用电脑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而且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外面的世界, 因为仅靠以往的书面材料已不能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为主动, 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认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提供了方便,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利用周围环境、资源设计教学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新课标制定导向性的内容标准, 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 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内容标准要求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 选择和采纳教学活动的建议, 甚至还可以创造新的教学方式, 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进行教学方式的设计, 正是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能使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设计的同时,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的紧密关联,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 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游戏法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的改革使教师走进不同以往的课堂。美术教师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而寻找自己新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运用游戏法教学,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变静态的教学为动态的教学,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倡导游戏法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美术活动的愉悦去体验审美的快乐, 而非仅仅是游戏的快乐, 一般性游戏的介入必须合理适度, 否则就会导致异化。

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只看学生作品的好坏, 给予“等级制”或者“百分制”, 这就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妨碍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如自评———自己找出优缺点;互评———学生之间互相找出优缺 点;集体评———大家 为一张画 举手表决;师评———教师从不同角度给学生的作业一个客观的评价, 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作品的闪光点, 并及时加以鼓励, 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对于有些表现不够理想的作品, 在充分了解学生创作意图的基础上, 教师合理委婉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5.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 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体验和创造, 发散学生的思维,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讲清楚课堂重点与练习目标的同时, 尽可能多地让出时间来让学生进行练习。所谓精讲, 就是要求教师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 高质量地少讲, 把所用之道理讲清楚, 把重点、难点讲透, 把方法、步骤和要求讲准确, 以达到指导多练的目的。多练, 就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 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有严格的训练计划、方法步骤, 按质按量地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中学音乐教学方式 篇8

一、多元田径教学概述

通过开展多元化的田径教学, 一方面可以培养中学生的体育技术技能素质, 能够训练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 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技巧。另一方面, 可以培养中学生的锻炼能力, 通过田径运动, 能够使中学生身心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田径教学是中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 根据田径项目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田径项目的积极性。一是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开展相应的训练。如短跑、小组跑、接力训练、跳远等, 通过充分利用小场地来达到田径教学的根本目的。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特点进行训练。如果场地有树木等障碍物, 可以开展越障碍跑、“S”形穿插跑等,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还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增强身体素质, 提升运动技能水平。

二、当前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是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培养。在中学田径教学中, 往往只是重视体育成绩, 而容易忽略田径教学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如果只是注重学生是否跑到了一定的速度, 是否跳到了一定的高度等, 就容易忽略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另外, 就是盲目地追求破纪录。在开展体育运动比赛的过程中, 不顾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 而一味地要求学生破纪录, 从而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是严重的伤害。二是注重比赛结果, 轻心理辅导。单纯地采用竞技方式, 虽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也容易让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当学生遭受失败后, 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有的教师甚至为了让学生获得比赛的胜利, 对学生身体可能受到的伤害也不注意, 对学生缺乏科学的心理指导。

三、中学体育课堂多元田径教学方式的有效策略

1.增加内容的多元性

如果仅仅针对单一性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 就容易让学生感到单调无味, 因此, 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渗透, 以此增强田径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一是对既定内容进行多元化处理。教师可以将跑、跳、投相互结合起来, 通过这样的处理, 就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加适应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 从而更大可能地增强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故此,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渗透, 尽可能地增加多种田径运动项目。譬如可以在一节课内将100米跑、接力跑、跳高等整合起来, 但是整合教学内容也不宜过多, 一般以三种为宜, 这样既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又能够确保教学主题的集中性。二是加强对多元项目的有机结合。通过对相关田径运动项目的整合, 使其成为新的运动项目, 这样既可以避免项目过多而分散精力, 也可以满足学生的新奇感, 从而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将跳高与短跑进行结合, 在每隔50米的地方设置一个跳高点;也可以把跳远与短跑结合起来, 让学生每隔50米跳一次远;还可以将短跑与弹跳结合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短跑能力, 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弹跳能力。此外, 教师还要注重特色器材的开发与研制, 如对接力跑器具和投掷器材进行研制, 要尽量避免器材对学生的意外伤害。在进行内容多元化处理的过程中, 要避免教学项目多而杂, 还会因此而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掌握各种田径知识与技能, 更要加强项目与项目之间的有效融合,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体能极限。

2.从方法上进行多元化处理

从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来看, 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很容易影响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一是增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在对多元化教学内容进行利用的基础上, 要想方设法地增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 以此减少体育运动带来的疲劳、疼痛等方面的体验。通过增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 可以掩盖这些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而使田径运动的趣味性掩盖运动带来的痛苦。譬如, 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体育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将球类游戏、接力游戏等引入田径教学中来。二是引入其他体育项目。譬如可以将体操引入教学中, 可以播放健美操音乐, 在优美的音乐中, 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将竞赛性比赛项目引入田径运动教学中, 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好胜的时期, 可以通过开展体育竞赛的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学英语课堂情感教学方式分析 篇9

一、情感教学的概述

所谓情感教学指的是主观上的一种体验,它反映了客观存在的事实。其反映的内容是主客观的联系,而不是客观事物。在稳定程度方面,情感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情境性; 在时间长短方面,情感是社会达到一定时期才出现的产物; 在需求方面,高级社会需要中,情感和人是相互关联的,比如道德和友谊。

通过自身教学经历分析,笔者认为情感教学的内容,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在审美认知和道德角度,对个体、班级和社会再次体验的过程。同时这一阶段教师能提升自身的英语素质,加强情感投入,使学生主动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继而提高英语素养的过程。

二、英语课堂情感教学的作用

( 一) 消除学生的孤独感和封闭性

中学教育阶段,学生依旧把老师作为公正的代表和理想中的目标,他们渴望在老师那里得到平等的关爱和理解。身为一名教师,应该能充分认识到学生自我封闭和沉重孤独感的后果,它会导致学生出现狂躁、寂寞、挫败感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厌学休学情绪。在英语课堂上,面对那些基础差、分数低的学生,老师要努力活跃课堂氛围,增加亲和力,面带笑容地对学生进行授课,鼓励学生多提问,让他们放开自我约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 二) 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状态,它在维持现有的学习模式时,能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进步发展。学习动机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外部动机、社会动机、成就动机和内部动机,从排序上看,可以得出从最初的关心学习成果转移到关心学习过程,学习的目的从外转向内,所以,学生要学会自我鼓励,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三、英语课堂情感教学的应用

( 一) 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对象。老师是教学工作的引领者,在中学阶段,学生和哪一学科老师关系融洽,其学习兴趣也会被提高。所以,英语教师在无论是在课上课下都要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学时期是学生对英语进行系统学习的开始,面对复杂的语法和句式结构,老师要耐心的进行引导教育,选择最佳的授课方法,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 二) 理解、鼓励学生进行英语学习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都非常脆弱,一旦受到受害,会导致出现偏激行为,老师要理解学生特殊时期的心理变化,耐心的劝导教育,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作为一门交流语言,需要记忆大量的词汇和短语,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厌烦情绪,老师要理智地看待这一问题,可以讲述自己以前学习英语的经历,以此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典型人物学习英语的事例,如最近热映的《中国合伙人》中学习英语的经验,不但符合学生的娱乐习惯,还能从中领悟学习英语的方法,一举两得。对于正式接触学习英语者而言,口语表达方面是难点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交流,培养学生张口能说英语,落笔能写英语的能力。

对于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在课堂的提问交流环节,给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出现错误时,老师要采用亲和的语气纠正,避免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打击学生的信心。帮助学生跨过心理障碍,打消他们放弃英语的想法,对于中学生来说,老师的引导关心对他们的学习进步和未来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如果老师只是关注学习较好的学生,忽略差生的发展,对他们不予理睬,会造成学生的叛逆行为,不但影响学生的自身发展,甚至会给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造成破坏。因此,老师应该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建立学生的自信。

( 三) 分组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不是独立的个体,要加强合作共同进步,老师采用分组的方法,进行任务分配,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在这过程中,同学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学习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老师根据每位学生的英语水平,合理安排分组,每组可分为6人,选出一个组长,组长采用轮流制度,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英语歌唱、对话表演。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和情感表述,加上动作表情,在课堂上展现出生动灵活的英语,表演是中学生的天性,在这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英语学习,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英语表演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培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使英语这门课能趣味丛生。

( 四) 丰富课堂学习活动

英语作为外语,是一种对外交流的工具,因此要不间断地进行英语学习,在交流中掌握精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课堂活动,丰富学习形式,比如对学习用品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橡皮、铅笔等工具,辅助老师教学,当老师说“eraser、pencil”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学生可以用现实工具代为回答。这样不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增强记忆力。在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和英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

( 五) 开展英语学习竞赛

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单词拼写、课文背诵、作文评选大赛,由于中学生的好胜心强,在比赛中,克服困难的能力不断提高,因此竞争中的学习效果通常比平时的效率大。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老师进行表扬,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一视同仁,不能出现偏袒个别学生的行为,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培养 篇10

一、设置不同的情境, 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素材应当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生活。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 他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现实积淀, 直接影响其知识建构, 更影响着他们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所以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传授的过程, 而应该设置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来源于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感到学得有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形成我会学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如, 在教学“一定能摸到红球吗?”这一课时, 老师一上课就拿出一只纸箱, 说:“今天我们先做一个游戏, 这只纸箱里面有红球、白球, 你们派一个代表来摸球, 摸到白球你们赢, 摸到红球老师赢。看一看, 谁的运气好?”学生争先恐后要上来摸球, 老师连续让三个学生上来摸, 结果都摸到红球。老师“得意”地说:“看来我的运气比你们好。”学生议论纷纷, 说老师作弊, 里面没有白球, 但老师从纸箱中拿出两只白球来。学生引起思考, 得到答案“里面一定是红球多”。随即老师又问:“一定能摸到红球吗?”从而引入课题。随着老师一个接一个问题的抛出, 精心设计悬念, 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就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乐趣, 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变革课堂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与他人合作是提高学习、研究效果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教师应变革教学方式, 倡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合作与交流。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 围绕探究核心问题, 分组开展合作学习, 在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 不妨让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讨论, 最后进行集体交流。学生在共同探究中, 可以进一步完善、丰富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时, 教师可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 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人数可多可少, 例如在转盘游戏操作过程中, 只要两人合作就可以了。又如, 在摸奖游戏中可以用4~6人合作, 总之分组人数不要固定不变, 要因课堂内容而改变。同时, 教师要注意合作交流的基础, 因为合作交流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的, 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 苦思不得其解, 这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才有成效。因此, 合作交流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经过独立思考,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个人的见解, 为合作学习夯实了基础, 这样交流起来才有话可说,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的作用应是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适当的指导与帮助, 需要深入到小组中, 参与学生的活动, 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 注意他们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交流, 特别是要关注中等生与学习困难的学生, 鼓励他们参与合作交流, 这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最主要的一点。

三、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中, 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对某些数学问题或日常生活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与态度以及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去经历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认知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恰当地指导学生选择探究形式, 如实验探究、归纳探究、类比探究、发散探究、演绎探究等。例如研究“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 得到的截面可以是哪几种边数的多边形?”就是采用实验探究与归纳探究的形式。又例如课题“日历中的数学问题”采用的探究形式就有类比探究、归纳探究、发散探究、演绎探究等。

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时, 不应拘泥于教案, 要随时随地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善于再创设新情境、新问题加以发挥, 但前提不要冲淡主题。有些问题老师不一定要等到想到答案才给学生去探究, 只要觉得有探究的价值就行, 要相信学生能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 即使解决不了也没什么, 因为最重要的学生学会了探究。

中学音乐教学方式 篇11

关键词: 中学美术 美术鉴赏 引导 互动 教学方法

“引导—互动”教学模式意为在课堂上所形成的教师和学生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该互动关系强调了教学内容的媒介平台功能,也强调了教师和学生间双向影响的新型变化。在课堂教学准备、实施、反馈各个阶段,教师应当把自身引导、合作、参与三个角色利用起来,力争营造更加和谐的课堂环境。

一、如何做好教学准备

如果在教学准备环节可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激发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就会对接下来的教学产生极大帮助[1]。实际上有些教师在做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准备工作时,片面强调课堂的热闹,未能照顾到学生参与的时间长度与参与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这部分教师未能真正弄清楚中学阶段学生接受新知识、理解新问题的能力程度,只能反复对教学模式加以调整,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被消耗,最终让原本可以有极强吸引力的美术鉴赏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反之,教师只有对学生既有知识与能力基础全面了解,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结合,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新知接受过程中。按照美国著名心理教育学专家奥苏伯尔的观点:只有教师将教材清晰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在新知识和旧知识间游刃有余地往返,学生才能更主动地接受目标教学内容。特别对于美术鉴赏教学内容,强调借助感知和经验进行美术作品加以体验、判断、联系,而感知和经验则是逐步深入的,只有身处实践之中,逐步深入的感知和经验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审美能力的提高才会成为可能[2]。对此,中学美术教师需要在教学准备中考虑到教学内容同学生自我、学生生活方面彰显出时代和文化的特色,比如在接触到具象艺术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前面已经述及的美术鉴赏手段融入进来,使学生自主分析中外美术代表作品,让学生借此形成世界多元文化均应该得到尊重的理念。

二、如何把握教学实施

许多教师已经考虑到学生主体的问题,试图将课堂的主动权归于学生手中,可是往往流于形式上的热闹,而未能从本质上达到引导和互动要求。实际上,美术鉴赏课堂若想取得成功,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新知识习得需要自身既有知识储备的基础,又需要教育者的有效帮助,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引导互动的必要性[3]。在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教师既要注意到学生主体的发挥,又要注意到教师引导的作用。美术鉴赏指导过程中,教师需要巧妙设置疑点,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形成灵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鉴赏和思考,从而达到对新知识和旧知识加以组织融合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思维积极性。比如当鉴赏了具象艺术以后,便会涉及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有关知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并根据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有关资料加以收集整理,保证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这部分难点知识能够顺利解决。另外,教师给学生提供课题研究的机会,也是有效引导的一种方式,利于学生持续保持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如何完善教学反馈

对于一次鉴赏课程来说,如果缺少反馈环节,则显然是不完善的,反馈和评价工作能够起到调整教学思路的效果。教师借助教学成果的重新审视,对学生的所知、所感、所得认真检验。可以说,反馈并不是教学的完结,恰恰是新一轮教学的起点。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发展空间的拓展,利于完善人生规划。对此,教师需要依据学生需要而组织教学,把课堂同实践相结合,一方面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使定期测试富于实效性。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需要体现出多主体、开放化特色,并形成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例如可以恰当应用美术术语进行鉴赏、鉴赏时需要有独立的观点等。对此,教师需要采取学生互动的形式,使之完成自主讨论、大胆解析,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深刻认识并理解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由此带动学生多元智能的形成。按照美国学者加德纳的观点:人类的智能至少有七种,比如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4]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至少会习得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等几种,若想使学生的习得效果进一步强化,教师在完善教学反馈时,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对各种能力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反馈时师生双方均需要从上述几种智能进步的角度对学生的参与效果、教师的指导效果加以分析,以使教学处在不断进步的状态。

四、结语

因为学科特点的影响,美术鉴赏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有些内容艰深难懂,有时即便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讲也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进行消化。在这种情况下,促进引导与互动教学显得特别关键,借助互动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效果,用于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强化学习能力,还可以使师生双方同时体会到教和学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孙志宜.美术鉴赏多样化教学的方法[J].包装世界,2013,05:45-46.

[2]李兰萱.美术鉴赏课中如何加强互动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14-15.

[3]李秀宏.新课标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04:37-39.

中学音乐教学方式 篇12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者是在参与活动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交际性和有目的的交互活动掌握语言的。在真实的人际交往中,运用英语吸收和传递信息的即席交际的能力是英语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我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课堂摆在第一位,就是要强调成功外语课堂的第一要素是学生的积极参与。英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讲英语,让学生多投入,多练习。努力做到英语学习活动化,学习活动交际化,在英语实践中发展和提高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英语新教材的Warming-up部分通过呈现多幅图片把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英语知识或生活经验相联系,以引出中心话题。教师可以围绕这些话题设计一系列具体的课堂活动,如看图回答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听录音补全句子和合作编对话等等,形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帮助学生“用语言去学”和“学会用语言”,也为整个单元的后续学习有效地“热身”。不但传授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2 以体验式求知欲望

积极学习理论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是自己建构知识和调控学习过程,从而使个性、潜能、创新能力获得自我发展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促进观念、原则的内化。中学生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表现欲强,英语课堂应该成为他们积极参与的过程。要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实践,达到认知和掌握英语的目的。如在如何购物时,可以利用教室的讲台作为商店的“柜台”,用学生的笔、尺、刀、衣物等当“货物”分别介绍“This is my shop. There is /are……”借助于写有“open”“closed”的招牌,挂在“商店”门口,介绍句子“The shop is open/closed”,同时让学生分别扮演“salesperson”和“customers”,进行“ shopping”情景对话。并要求“买”“卖”双方都要尽量用学过的各种购物用语和礼貌用语。如:Can I help you? Would you like to ……?How much is it? How many do you want? Here you are……在这宽松愉快的听、说、看、演的环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3 以情感式提升学习兴趣

情感因素是中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也是造成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的最主要因素。《高中英语新课标》特别提到“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关注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克服学习焦虑,培养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成功是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必备要素。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英语,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英语教学模式中,积极为学生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应注重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将现在“一言堂”模式改变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的个性化。在教研活动中,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会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达到学习的个性化、时间、地点的自由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更新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将他们在课堂上的身份由“演员”转变为“导演”,用小座谈的形式,经常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不定期地与学生们交心,加深互相了解。

4 以评价式提高学习效果

英语教学中测试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有教学的地方就会有测试和评价。英语教师应善于将形成性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评价可以由教师实施,也可有学生的参与。对于学生的参与,教师要密切关注、仔细聆听,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并对此进一步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也要使学生真正明白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让他们乐于评价他人,乐于接受他人评价,也乐于评价自己,从而营造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学习气氛,并应注意与家长的交流,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同时应了解和熟悉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的要求和形式(口试、听力测试、笔试),观察两种不同形式的评价结果,分析和研究两种评价的相关程度,以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并反思教师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科学发展。

5 以激励式增强学生自信

运用激励式教学法,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鼓励合作性学习,而不是学生间的竞争或攀比,也不是学生的成绩在班里的位次;关注学生的进步和能力,重视学生参与和进步(建立学生档案),而不是一次的考试成绩(保存试卷);注重试题或评价的多种可能性答案,而不是答案的唯一性;鼓励教师开发有意义的课程内容,而不是为考试、为名次教学。如同班内分组分级,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采用题同评分标准不同、按小步子原则老师订出各级层的目标(如各组的最低分数),在实施中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潜能,思维活跃,常会产生知识迁移和突发奇想。不论是发散思维,还是直觉思维,或是灵感,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和保护,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有进步和新的奋斗目标,成功的体验会给学生带来愉悦,带来自信,带来进一步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愿望,从而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6 以疑问式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坚持活化教师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用连锁疑问式教学法、情景疑问法等对教师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通过设置若干疑问给以连贯和组织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解答这些疑问的过程中,达到弄懂、弄通整个教学内容的目的,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1)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况,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2)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40min,教师讲得多,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4)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传授,更要发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全面发展,要多用提高学生英语运用的教学实践方式,以培养和形成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上一篇:细节护理中手术室护理下一篇:煤层气发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