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课的教学策略

2024-08-19

中学音乐课的教学策略(精选12篇)

中学音乐课的教学策略 篇1

音乐与体育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音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特别在各类的评比课、示范课、展示课中音乐似乎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音乐,可以很好地促进体育教学。但是在现实的中学体育教学课例中,泛用音乐、所用音乐与学生情况格格不入、与教学内容不相吻合、音乐内容不适合中学生等现象时常出现。通过实例研究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音乐运用的有效策略,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也期盼部分在体育课堂中泛用音乐的教师引起深思。

1有效运用音乐在中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舞斗志,活跃课堂气氛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适时地播放一些学生耳熟能详且喜欢的音乐,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鼓舞斗志,使课堂氛围活跃,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1.2促进形成正确动作,消除疲劳,提高运动技能

任何运动都有其自身的节奏,而有效运用音乐,能促进运动中节奏感的动力定型。在音乐伴奏下按一定的节奏进行练习,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尽快正确地掌握动作。此外,有节奏、有旋律的音乐能适时调节和稳定人的情绪,有利于消除疲劳,从而更好地提高运动技能。

1.3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陶冶情操,开拓思维

音乐是美育实施手段之一。将音乐有效运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同时,形成正确、积极的审美能力和展现美的意识,陶冶情操,开拓思维,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2中学体育教学有效运用音乐的具体策略

2.1根据教学环节有效运用音乐的策略

2.1.1准备部分

案例1:在一节高三《形体健身操》课的准备部分,教师选用了一首《动起来》,该音乐动感十足、节奏鲜明,在当时该曲子正是流行时,音乐一出,学生耳熟能详,非常兴奋的跟唱,再配上干劲的准备活动动作,学生练习热情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案例2: 在一节高一《毽球》课的准备 部分 ,教师选用了一首 《the show》,该音乐带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的准备部分。

分析:准备部分的音乐选用应该以调动学生练习热情、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为目的,使学生一听到音乐有种想动的感觉,通常节奏鲜明、动感强烈的音乐较为合适。在音乐节奏上通常以每22~24拍/10 s为宜。

2.1.2基本部分

案例1:在一节初一《跳绳》课的基本部分,运用了《奔跑》《Who Let The Frog Out》《Daddy Dj (Crazy Frog Video Mix)》这几首不同音乐节奏的曲目,学生逐步在练习中掌握了保持同一节奏的动作,更好地形成了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

案例2:在一节初三《耐久跑》课的基本部分,选用了《Running Hits 2012》这张音乐专辑里的数多首曲目,《Running Hits 2012》 是一辑长跑运动系列音乐专辑,而初三的学生,对欧美流行音乐开始追捧,播放这类型的动感音乐,深受学生喜爱,又达到振奋人心、 消除疲劳的目的。

分析:基本部分的音乐选用,应该从项目特点、动作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入手,巧妙的运用不同风格音乐,使背景音乐和谐的贯穿于整个课堂,学生在学练过程中,伴随音乐节奏逐渐找到动作感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从而达到了理想的练习效果。

2.1.3放松部分

案例1:在一节初三《耐久跑》课的放松部分,选用了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作为放松的背景音乐,优美的旋律,学生边放松边朗朗上口的跟唱着,课堂氛围格外温馨,学生忘记了一节耐久跑课所带来的疲劳,却记住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案例2:在一节高一《羽毛球》课的放松部分,选用了一首《有用的人》以带动唱形式,将手语与放松动作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悟歌词的教育意义,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达到放松的目的。

案例3:在一节高二《瑜伽》课的放松部分,选用了一首《What Grass Is This We Lie Upon》,通过“冥想”的放松方式,优美的钢琴曲,配上教师的冥想词,加以简单的动作,使学生排除杂念、熏陶心灵、放松大脑、消除压力、缓和紧张情绪,提升了体育课堂境界。

分析:目前很多研究证明了音乐对疲劳、心理都具有缓解和调节的作用,在体育课中使用平缓、柔和、优美、轻快甚至高雅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的进行积极的放松和调整,可以使学生的机体得到放松,紧张的精神状态获得释放,从而健全身心。但放松的形式有很多种,因此放松音乐的选择也需与形式内容相吻合,切忌胡乱找首钢琴曲来当背景音乐了事。

2.2根据教学主题有效运用音乐的策略

案例1:在一节初二《轻器械体操——欢乐环》课的教学中,整节课全部选用云南民族音乐贯穿教学全过程,突出“爱我中华,挑战自我”的主题思想,将体育、音乐、健身、娱乐寓于一体,渗透中国文化和美的教育,丰富中学体育课堂内容,愉悦学生身心。

案例2:在一节高一《瑜伽》选项课的教学中,设计了“心灵阳光,永恒的健康”这一教学主题。在整节课上,各教学环节都精心选配了同一类型但不同感觉的轻音乐,用音乐为课堂创设阳光,释放学生心情,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3:在一节高一《啦啦操》选项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广州亚运中学生啦啦队选拔训练营”的情境,整节课用节奏鲜明、动感十足的音乐贯穿整节课,学生在音乐的衬托下热情高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析:主题教学是当今学校体育教学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趋势, 合理的运用主题教学的形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体育课堂上创设主题,音乐起到直接的作用,选用与教学主题相吻合的音乐,能快速、有效地凸显主题,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及听课者留下深刻印象。

2.3根据教学目的有效运用音乐的策略

2.3.1节奏练习的需求

案例1:在跑操的教学中,运用《跑操》音乐,能有效的提醒学生按音乐的节奏来控制步频,调节呼吸。

案例2:在跳绳的练习中,根据水平层次,运用不同速度的音乐,有效的培养学生在同节奏下持续练习的能力。

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在一些节奏性较强的练习项目上,利用音乐辅助教学,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3.2项目特点的需求

案例1: 学生在中长跑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往往恐惧心理较大,特别体力在极点时,往往产生厌跑的情绪,甚至直接在中途放弃。如果播放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音乐加以鼓励,可以刺激学生中枢神经产生兴奋感,减缓学生疲劳情绪,帮助学生顺利渡过极点。

案例2:莱格尔跑在体育教学中的篮球身体素质训练、耐久跑等体能练习中经常被运用到。它是由音乐控制,节奏由慢到快进行的20 m折返跑。学生对这种节拍的音乐感到新奇,享受在莱格尔跑音乐配合下进行体能练习。

案例3:在武术项目的教学中,经常会听到采用《男儿当自强》 《霸王别姬》《中国人》《沧海一声笑》《龙的传人》等类型的音乐,音乐一播,马上有种振奋人心、热血沸腾的感觉,学生的动作和音乐融合到一起,让原本乏味单调的套路动作变得充满活力和生机。

案例4: 健美操运动是音乐节奏与身体动作能力相结合的产物,音乐节奏决定动作的节奏。练习中借助音乐的节奏使练习者找到动作节奏,找到做操的正确感觉。

分析:每个项目的特点都有不同,对于某些项目,音乐就是其精华,脱离了音乐,此项目就变得无声无色,有效音乐的运用,能更好地开发、展现该课程(项目)的特色,同时也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展现运动、陶冶情操的能力。

2.3.3特定环节的需求

案例1:在一节高一《校园定向——“火海逃生”》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以商场5楼突发火警险情作为情景,传授遇到该情景的正确逃生处理办法。特地为此情景制作了一段包括了火警警示、安全逃生语音提示、情况紧急撤离和顺利逃脱的背景音乐,非常的贴近真实场景,让高潮部分的教学记忆犹新。

案例2:在一节高一《游泳——水上救护常识》的教学中,在“落水初体验——着装落水”这一教学环节,制作了一段包含海边踏浪、不小心落水的惊慌、落水后的紧张氛围、获得安全的欢呼声等极具感染力的音乐,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很快进入新奇、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分析:在中学体育课堂,根据教学需求,对音乐进行剪辑后使用能令课堂提色不少,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但在实际备课过程中, 体育教师能力、时间、精力有限,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是直接拿现有的音乐使用,在音乐制作的技术上是有困难的。

3中学体育教学运用音乐的注意事项

3.1教师本人在体育教学中驾驭音乐的能力

虽然种种研究表明,音乐的使用在体育教学中的确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并非人人适合,这与教师本人的音乐素养有关。某些老师,自身乐感本不敏感,在教学中,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抱着 “人有我必有”的观念,在准备活动、放松活动等环节配放音乐,但实际上所练习的内容、动作的节奏和音乐是完全脱节的,连自己带练的动作都无法与音乐吻合,此时的音乐就如同一个不和谐的多余品。

3.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音乐

总的来说,在体育教学中所选的音乐要符合年龄段学生接受情况,选择学生所熟悉、喜爱的音乐。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的学生, 都各不相同。对城市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流行、时尚、激情的音乐;而乡镇的中学生可能喜欢传统、经典的校园音乐。在高中时期, 男生和女生的体育兴趣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3.3教学内容与音乐的协调

这是中学体育教学有效运用音乐最关键的问题,中学体育课有很多教学内容,包含田、径、球类、水上项目、身体素质练习、健美操、瑜伽、民族传统体育等,应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应的音乐曲目,切不可千篇一律,音乐风格在整节课中有效控制,才能促进教学目标更好的完成。

3.4音乐只是体育教学辅助手段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音乐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教学技能,音乐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是起辅助性作用。目前,在体育教学公开课、展示课、评比课中广泛使用音乐已经成为定式,可有些课堂上音乐的使用,无视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将音乐作为背景从头放到尾。音乐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唯一手段,过多、过滥地使用音乐,反而令人感觉烦躁不安。把握音乐在教学中的地位, 合理有效地使用音乐,才能为体育教学锦上添花。

3.5音乐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

由于对象是中学生,因此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取音乐应具有教育性、艺术性、科学性、时代性,不应有太多的成人色彩,也尽量避免过于陈旧(经典曲目除外),应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1)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效果运用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鼓舞斗志,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形成正确动作,消除疲劳,提高运动技能,并且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陶冶情操,开拓思维。

(2)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果运用音乐的策略有很多,需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等方面入手,待大家广泛挖掘。

(3)音乐是体育教学中辅助手段之一,不得过多、过滥地使用。

4.2建议

(1)在中学体育教学能有效运用音乐,首先需提高教师自身的体育教学科研水平、音乐素养及剪辑音乐的能力。

(2)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技术复杂,并非所有的项目都适用于配乐教学,切忌“人有我必有”跟风观念,有效才是最好的。

(3)在有关的资源网站上,可以提供与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相应的音乐素材供教师们选用。

摘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践法、观察法,分析运用音乐在中学体育教学的作用,从教学环节、教学主题、教学目的这三个角度用实例介绍中学体育教学有效运用音乐的具体策略,并对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音乐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中学体育教学音乐运用的有效策略,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提供指引,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音乐,体育教学,策略,中学

中学音乐课的教学策略 篇2

一、高效课堂设计的前提是教师精心的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

首先备课标,因为课标是备课的依据,应该改变只看教材不看课标的不良的习惯,应该把课标熟记于心;其次备教材,教材是师生进行共同学习的平台,老师要整合各种资源,并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重难点了解的历历在目,力求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再次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因为教学总是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在课间应多与学生平等亲切地交流,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只有充分而又精心的备课,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由此可见,设计高效的课堂,备好课至关重要。

二、高效课堂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充满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策略有:

1、“捕捉新奇’找’问题”。中学音乐教学领域中有许多名词和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调式”、“和声”、“华彩段”等。学生初次接触有关调式与和声的歌曲时,很容易产生各种疑问,以这些疑问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知识的能力。

2、“发现矛盾’增’知识”。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很多看似相近的概念,鼓励学生找出各概念的要点,对比异同,找出联系。如“音程”、“音域”等。针对这样的问题,开始学习时很多学生会有疑惑,经过讨论,学生举出了很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音乐现象。这样借助学生间相互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知识。

3、“纵横比较’更’清晰”。

在学生学习时会对有关相互干扰的乐理知识产生混淆。如音高、音调、音阶、音节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纵横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时,对中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判定就是一个难点。首先要分清四个相似概念的区别,其次要对各种概念力所能及的应用到具体到某首作品上,这样通过比较,使复杂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应尽可能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比较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获得新的乐理知识。

三、高效课堂的设计,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是知识纵横向的联想和知识与实际唱歌的结合应用等方法。

1、通过知识横纵向的联想,使错综复杂的基础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有序化。中学音乐乐理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并学会把某个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加以理解,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有效,运用起来更加准确。因此,引导学生抓住乐理知识体系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中学音乐基础知识搭建成适合自己的一张理论体系网络。

2、在构建完善的乐理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鼓励学生把所学的乐理知识应用于平时的唱歌消遣当中,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在学习有关大合唱中的分“声部”知识时,很多同学会问,“《黄河大合唱》中分声部唱法”产生原理是什么吗?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倡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知道的乐理知识去讨论各种音乐现象的特点。这样不但知识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

3、在预习、听讲、合作探究、复习和作业、总结等各个常规步骤中,引导学生唱什么、怎么唱、为什么唱、什么时候唱。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当然,学生开始时会感到有点难度,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尝到甜头,继而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要知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

四、高效课堂的设计,应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利用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形式简洁、丰富直观,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内容的兴趣性和立体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使学生因为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中学音乐课的教学策略 篇3

音乐艺术本身就是感情的艺术,它通过音符、节奏、音响奏出优美、和谐动听的乐曲,它最善于表达人的感情,以其独特的感染力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根据音乐艺术这一特点和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加强音乐情感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音乐教师一定要根据这些要求,围绕音乐情感教学目标,更新观念、改进教法、指导学法,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笔者认为,中学音乐情感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音乐来体验美、感受美和应用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审美情感,造就学生完美人格,增强艺术审美观。情感教学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策略,教师通过情感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中学音乐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情感缺乏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思想在一些学校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同时课堂教学的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针对目前的这种情况,音乐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方面入手,在思想上转变对音乐教学的认识,并不断加大对音乐教学情感的投入力度。还要尽可能借助一些比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保证中学音乐情感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使整个音乐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实现中学音乐情感教学目标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师生感情,为音乐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创设条件

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烈。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多设立一些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我们可以对音乐课的学习,通过立体、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制作一些音乐卡片或多媒体声音学习卡片,增加音乐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不知不觉融入到音乐课堂的教学情境中去。同时,教师还应该多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增强他们之间的感情。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一定要以身作则,争当学生的榜样,赢得学生的尊重,并能够自觉融入教学情境,与学生进行音乐情感交流,共同感受和体驗音乐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一起徜徉于音乐的情感世界。音乐教师一定要在所创设的每一个教学情境中,亲手指导学生运用审美的观点进行音乐鉴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取长补短,使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体会生活的乐趣。情境教学策略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策略,它可以有效实现中学音乐情感教学的目标,值得我们普遍推广和使用。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音乐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

中学生升学压力比较大,他们释放心理压力的渴望也很强烈,音乐学科正好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音乐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刻体会音乐的美感,使他们能够时刻融入到音乐的乐趣中去。我们可以采购一些世界上比较出名的音乐大师专辑,来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使他们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领悟音乐的情感,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力。举办音乐演唱活动也是一种增进学生情感效果不错的方式,通过音乐演唱,使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做不仅可以克服学生胆怯的心理,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意识。在多媒体使用比较广泛的当代,音乐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音乐的情感,使音乐教学更具直观性、形象性和艺术性。通过播放视频、展示音乐课件,让学生全面融入到音乐的学习情境中去,使师生之间能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三)更新观念,提高对音乐情感教学的认识

目前,音乐教学普遍缺乏情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对中学的音乐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没有从思想上改变对音乐教学的看法。所以,如果要想做好中学生的音乐情感教学工作,音乐教师一定要从自身入手,充分认识到对中学生来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必须要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告诉学生音乐学习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他们能够支持与理解教师的音乐教学,保证情感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

(四)打造一支具有丰富情感的强有力的音乐教师队伍

音乐教师是学生音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们对学生的整个音乐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打造一支具有丰富情感的强有力的音乐教师队伍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保证中学音乐情感教学目标顺利实施的重要人力因素。首先,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能够认清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全力投入到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对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核,并给予公正的评价,使其主动参与各种培训。其次,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自己能够对音乐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较强的鉴赏力,并将这种技能教给学生,让学生多听、多想、多悟,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不断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

结束语

中学音乐情感教学目标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实施可以快速提高中学生音乐学习水平和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这也是贯彻和落实我国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情感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中的引入,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师生的艺术鉴赏力。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情感策略,并建立一套完整的音乐情感教学体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情感上的升华和净化。

参考文献:

[1]景霞.我国的中学音乐情感教学模式探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02).

[2]余先红.关于对我国中学音乐情感教学的有关探讨[J].中学文科,2011,(12).

[3]黄琼珊.浅析我国的中学音乐教学情感体验[J].成人教育,2012,(06).

中学音乐课的教学策略 篇4

一、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前提

叶澜教授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空气”、“阳光”与“水”。 试想, 教师在每一堂课都摆出声色俱厉、权威之上的姿态, 势必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反感的抵触情绪。在课堂上, 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双边关系, 用爱心感染学生, 用真情换取信任, 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表扬激励带进课堂, 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 亲近学生, 打消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和隔阂心理, 才能产生“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应。 在平时教学中, 我喜欢走到孩子中间, 蹲下来同孩子们一起学习, 一起讨论, 一起游戏, 一起表演, 成为一个快乐的 “孩子王”, 善待每一个孩子, 捕捉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 如:“你的回答真精彩! ”“相信你会有好办法的! ”“别着急, 再想想”“让我们用掌声鼓励XX所取得的进步。 ”等鼓励性的语言;而看到顽皮好动的孩子, 给他一个抚摸和亲切的眼神、婉转的语言暗示, 孩子自然而然就被你吸引过来, 这也是课堂教学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先决条件。 对于高年级学生, 课外经常与他们进行谈心或书面“悄悄话”的交流,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或征询对老师教学上的建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当学生把你当成朋友、学习的亲密伙伴时, 他们才敢想敢说敢做, 才敢于把自己的见解感受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被调动和挖掘出来。

二、趣味教学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推动力

课堂, 应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跳动着活跃因子的“快乐天堂”。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 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符合他们的需要, 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单一、重复的教学模式易使学生厌倦, 教师要针对这一情况不断创新,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持久。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我常在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趣味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兴趣, 使课堂教学与学生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 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1.借助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 游戏是学生的酷爱, 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欢接受的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第二册《乃呦乃》中认识“DOMISOL”, 我说:“老师带来了三个土家族的小朋友。 土家族小朋友太喜欢音乐了, 连名字都是用音符起的:DO住在山脚下, MI住山间, SOL住山顶上。 让我们比一比看谁能最先认识他们, 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并在教学中加入柯达伊的手势感受音的高低及变化, 很直观、形象, 接着让学生知道他们高低变化所组成的歌谱, 让学生在即兴变化的音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体验音乐的神奇与乐趣, 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油然而生。

2.借助故事。 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 运用自编故事的方法, 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 不但吸引学生注意力, 而且容易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欣赏《龟兔赛跑》 形象生动的故事穿插在音乐中, 对每个器乐进行性格分析,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形象, 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借助猜谜。 猜谜语也是学生喜欢的方法之一。 在教《巧巧手》一课时, 我运用猜谜“一棵树, 五个杈, 会写会做还会画, 整天和我在一块儿, 真是我的好伙伴”导入,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争先恐后举手发言, 很兴奋地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 ”可见, 充分发挥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优势, 可以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

4.借助画画。 如在讲解音符时, 学生不太理解音符之间的关系, 针对这一情况, 我运用简笔画“分苹果”认识音符的时值, 这样边画边讲解, 学生既有兴趣又听得明白, 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进行气息训练时, 运用边画线条和线段让学生练习气息, 既形象又具有趣味性。 我的目的是引导孩子积极探索音乐听觉与联想绘画之间关系的密切结合。 尝试用心灵绘画表现音乐, 能使孩子在感受、体验的过程当中, 拓宽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 提高艺术修养。

5.借助声势律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一种综合艺术, 是应用动作、舞蹈语言、打击乐器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是本能的, 也是最接近人的心灵。 律动将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 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丰富的情感和内容。 如教授《小青蛙找家》一课, 我预先将教室布置得像个池塘, 我扮演“青蛙妈妈”, 学生扮演“青蛙宝宝”, 伴着轻快的音乐, 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一举手、一投足都淋漓尽致地表露出他们天真活泼的性格及创作主体性。

6.借助课件。 在教学中运用课件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多媒体表现功能, 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如学习和欣赏《春晓》一课, 我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置身于美的画面、美的声音、美的文字、美的山水之中, 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想象、边体验。 多媒体运用在音乐课上, 还增强了趣味性和生动性, 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 接受音乐, 表现音乐。 在教学中, 音乐课堂借助多媒体而呈现的“意境感知—情感认知—音乐理解”的教学结构, 让孩子们走入音乐教学活动情境, 并在情境中使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 心性得到提升, 从而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

三、自主探究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主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 “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要满足儿童的这种特别强烈的需求, 我们可以运用“五个让”, 充分优化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1.让学生学会质疑求异。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学贵有疑, 有疑才有变通, 有变通才有创造。 ”这说明了质疑求异是探索和创新的基础。 因此, 在教学中, 我非常注重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让学生大胆向教师质疑, 向现成的东西挑战, 让课堂充满问题, 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 益友不完善的答案”。 例如:在一次公开课歌唱《洗手绢》教学中, 突然有位学生举手说:“老师, 我有一个建议, 能不能请男女声进行对唱, 前四句由女同学来演唱表现一种愉快的心情, 后面部分的演唱由我们男同学来表现洗手绢的力度。 ”这位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既惊讶又兴奋。 在之后的教学中, 我尽量让学生先预习, 找问题后, 请其他学生帮助, 若无法解决, 再与老师一起共同研究解决。

2.让学生学会表现与创编。 有人说:“没有一种艺术能像音乐那样迅速地激起人的情感, 并随着旋律进入浩渺的想象和空间。 ”如我在教一年级欣赏《杜鹃圆舞曲》时, 先让学生聆听, 再用自己认为最适合的色彩、线条、图画表达自己想到、听到、感觉到的。 聆听之后, 有的学生画成“鸟儿飞舞”、“春来了”等图, 有的学生用色彩明快的颜色表示, 有的学生用跳跃式或旋转式线条来表示。 欣赏之后, 充分给学生“动”的机会, 使学生从感知音乐到理解音乐、创作音乐的参与过程, 都得到充分展示。 又如运用学生自制的打击乐器, 配上恰当的节奏来演奏, 也别有一番风趣。 这样既可以变废为宝, 又能挖掘学生的才能, 更大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合作学习是课改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 它可以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 是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上我们应强调学生要在自己探索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或班集体内相互讨论分析, 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 使讨论具有针对性、目的性, 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使他们的知识与技能在合作中获得,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 如在教授《巧巧手》一课时, 为了充分展现手的灵巧,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演奏组、舞蹈组、绘画组、演唱组等合作小组参与音乐活动, 达到人尽其力、各尽其才的最佳效果。 总之, 音乐教学中有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 既能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又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 改变原来“几人演戏, 众人看戏”的局面,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4.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 当今是信息时代的社会, 教师不应该只教会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 还应该教会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掌握信息。 经过两年的培养, 学生学会从广播、电视、图书馆、书店、网络、各类文艺活动等传播媒体中获取并积累大量有关音乐及相关文化的信息资料, 与同学交换所收集到的音乐信息, 交流音乐感受。 学校还组织举办了音乐沙龙、音乐“采蜜集”展示、“音乐知识知多少”竞赛、音乐手抄报交流、才艺表演、音乐讲座、音乐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而且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鉴赏、表现、创造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5.让学生学会自主评价。 学会评价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 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学生自主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 如刚开始学习评价时, 学生只会简单评价好和不好, 说不出原因, 经过两年的学习, 学生学会运用鼓励性评价, 先肯定同学的优点, 再提出建议, 有的同学亲自示范。 通过两年的课改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了相互帮助、相互互补, 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发挥主体能动性, 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体验成功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催化剂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他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这就说明成功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因。 学生一旦获得成功,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探索的乐趣, 知识的获得, 方法的掌握, 教师的表扬等都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信心。 如我设计的“自由表演, 积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参与的一项内容, 每堂音乐课我尽量利用五至八分钟时间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要求人数不限, 形式不限, 如演唱、角色游戏、律动、舞蹈、朗诵、相声等才艺表演都可以,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 体验成功的喜悦。 经常有学生会告诉我:“王老师, 我们又排练了新节目了, 下节课能让我们表演吗? ”这说明了成功体验的巨大魅力。

总之, 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开放课堂, 释放学生的思维空间, 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 多一些活动的空间, 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使其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 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人民音乐教育出本社, 1996.

[2]左玲玲.音乐素质训练[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3][奥]沃尔夫冈.马斯物纲克.音乐教育学导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苏]捷普洛夫, 著.孙晔, 译.音乐能力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8.

中学音乐课的教学策略 篇5

从思维的方式和成份来看,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综合运用,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辨证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儿童阶段就已萌动、成长着创造性思维。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正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原动力。

音乐艺术欣赏课程是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渠道。高职音乐艺术欣赏课程以音乐欣赏为载体,贯穿灵活多样的课堂模式,不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音乐艺术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达到提高思想素质,训练头脑,发展身心的目的?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该实现以下几点:鼓励学生主动开展探究

在高职音乐艺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互动探究模式教学,让学生保持思考的动力,积极主动地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同时提供一系列与问题有关的资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音乐作品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为了让音乐作品能够感染学生,通过音乐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精心选择优美、通俗易懂的音乐去敲开学生心灵的门户。老师应先引导学生细致地聆听作品,让学生听后作形象的分析和描述。学生在描述前应勤于思索,做到有感而发,继而进行探究。

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除了感受到音乐的旋律美之外,还要体会到音乐中表现的情感及品格。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外,就可以选择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管弦乐曲与合唱曲进行引导。他们的作曲风格和创作思想是属于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这些乐曲所提示的内容对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极其有利。特别对于巴赫的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思索。巴赫的赋格音乐有着数学般的严谨,他把人的复杂情感集中在同一时空通过音乐表现出来,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科学价值。在聆听《G小调赋格》时,教师应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感受、去想像、去创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听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荒山之夜》两个作品,对比两者之间的区别,然后引导学生从音乐家心理方面去分析作品。通过讨论使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认识历史等方面进行交流、碰撞,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积极展开思考,进行探索,从而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作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表明:他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音乐启发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观察,进而发表了相对论。爱因斯坦的思维方式引起了世界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极大兴趣。他长期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养成想像和创新的习惯,势必推动他形成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它能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积极参与音乐创作的意愿,唤起其音乐情感,启发、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在创作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好学生参与的氛围,从最简单开始。其次,要循序渐进,注意减轻学生对技术方面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潜能。音乐的创作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像,大胆进行音乐创作。最后,让学生自己演唱或演奏自己的作品,教师适时加以鼓励,当学生大胆参与实践的时候,他们的想像和创造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教师在开展音乐艺术欣赏课的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以柔缓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全曲分为十段,每段都有小标题。在欣赏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可根据标题展开联想,在对旋律基本熟悉后,学生可尝试创作歌词,通过给乐曲填词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根据这种教学的开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强调对学生音乐想像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合理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所著《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重要论断。如广播扩音系统相当于耳朵的延伸;摄影相当于视觉的延伸;影视相当于视听觉的延伸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音乐艺术欣赏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已渐渐取代了传统教学模式。音乐信息传播系统包括幻灯、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具有声、色、光、图为一体的独有特点,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深受师生的青睐。合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教学,视听结合,可以强化学生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审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有些音乐是没有情节内容和意义的,往往给人曲高和寡、晦涩难解的感觉。教师可以运用电化教学媒体创设音乐作品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视觉可及的画面,发挥视听通感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想像、联想。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创设场景。

歌剧《卡门》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内容的伟大作品,剧情发生在1820年左右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城。《卡门》的序曲是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被人们称为“斗牛士进行曲”。另一段卡门挑逗霍塞时所唱的哈巴涅拉舞曲《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表现了卡门奔放豪的性格和富于魅力的形象,欣赏这两段音乐如果只有声音而无图像的话,学生想理解作品的内涵是不容易的,还需要教师深入讲解作品中的故事和背景。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音画的完美结合,学生就可以通过画面来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并容易超越时空与作者产生共鸣。

良好的音乐艺术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和良好的审美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精神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问题。21世纪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具有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更新音乐教育观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音乐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6

一、强调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之前自行讲解的传统授课方法,要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加强自主学习和时间,强化合作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应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尽量和蔼亲切的面对学生,获得学生的尊重、认可和喜欢,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和心态下学习,能够强化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每一位学生进步,可以在创新发展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的美好。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氛围,能够推动学习内容的掌握,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另外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学习和鼓励,也能够加强音乐感受,享受音乐熏陶。

三、实行分组研究的学习模式

现在《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应该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并整理有关资料,组内研究探讨形成结果。然后由各小组推选代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组内总结出来的看法,教师对结果进行评定。初中音乐课堂研究型模式的开展,提倡教师加强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锻炼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组织学生欣赏《青春舞曲》时,可以借机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总结中国民歌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歌词、曲调、演唱方法多方面思考总结并由小组讨论出最终答案。这样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加强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四、选择合适的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不仅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能够帮助人们通过音乐内容体味历史,加深理解和感悟。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记录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教师最先要了解学生对音乐的需要情况,在教学中只有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作品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涉及事物的理解和分析的程度,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能够加强并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教学效果。再有,一般初中音乐教师都来自专业音乐学校,因为本身受过专业训练,所以在课程选择的时容易趋于专业化,但过于专业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的。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选择合适的作品是极为关键的,教学内容往往决定着教学的质量。

五、强化音乐教学和实际相结合

现在的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基本都是一些经典曲目,不能够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接轨,也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理解教材中的曲目意义,就感受不到歌曲的意境。面对新的课改环境,教师可以灵活使用音乐教材,重点挑选学生易于接受、感兴趣、好理解的歌曲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选课外的优秀歌曲结合教材中的同类型曲目加深学生的印象,争取实现教材和实际生活中音乐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分析现在学生喜欢热衷流行音乐的心理,采取积极的方法帮助音乐教学。教师应在课程刚开始准备阶段,筛选一些适合学生欣赏的流行音乐,在课堂上和学生分析流行音乐中一些歌曲的形式、内容、唱法特点,引导学生从流行音乐中吸收音乐知识,进一步引领学生提升个人音乐素养。

中学音乐课的教学策略 篇7

一、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良好的乐感不仅能让学生更快的理解音乐作品, 而且能够更好的掌握音乐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一) 以唱为主, 培养乐感基础。

唱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也是培养乐感的基础, 因此高中音乐课堂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唱歌练习。在日常高中音乐课堂上,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唱歌练习, 在唱歌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节奏感比较强旋律比较清晰的音乐, 以增强学生的音准以及节奏感。例如笔者在第一堂课上就会以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来培养学生的乐感基础。《义勇军进行曲》节奏鲜明、旋律简洁、歌词简单, 适合奠定学生的乐感基础。笔者在这一教学阶段中, 会让学生先清唱, 然后听一听音乐作品的演唱, 最后随着音乐进行合唱。这样可以让学生先一步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意义, 然后对音乐作品的节奏进行感悟, 最后通过自己伴随音乐合唱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这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义勇军进行曲》, 能够让学生奠定坚实的乐感基础, 对以后的音乐学习以及鉴赏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 让个性不同的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风俗都会产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而这些不同的音乐作品给人的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乐感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审美能力, 针对不同审美为学生推荐不同的音乐作品, 培养学生独特的具有个性的审美能力。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选用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 比如喜欢摇滚乐的同学可以推荐汪峰的作品、喜欢纯音乐的同学可以推荐久石让的作品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 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养成良好的乐感。

(三) 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乐感。

乐感的培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但是巩固乐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实践。高中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乐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性, 通过实践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乐感, 从而掌握乐感。在实践巩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自主进行音乐实践, 这样更加有效率, 对学生提升自身乐感也更有帮助。

二、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鉴赏能力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别与欣赏, 音乐鉴赏过程更是一个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满足学生感情需要的过程。高中音乐课程中有着大量经典的音乐作品, 对学生的审美需求和感情需求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所以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创造良好音乐环境。

在高中音乐课程中, 教学环境的创造对于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到音乐的世界中来, 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 一般都会采用纯音乐作为上课背景。比如在讲解《雨打芭蕉》的时候, 笔者开始是以雨声作为背景音乐, 然后为学生讲解《雨打芭蕉》的文化背景。叮咚的雨声配合《雨打芭蕉》唯美的文化让学生极容易沉浸在音乐知识中, 同时对《雨打芭蕉》这首音乐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课程有着很大的帮助, 也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 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音乐鉴赏能力不仅仅是不同的欣赏音乐, 更是要通过欣赏音乐来实现对自身的提升以及对音乐的鉴别。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而且由于个人理解以及经历的差异, 对音乐的鉴赏也是各不相同的。想要真正鉴赏一首音乐, 仅靠教师的讲授以及对音乐的聆听是无法实现的,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想象与联想来对音乐进行补全。比如说在听贝多芬的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时, 学生就能够通过形象思维来构建出一幅乡村田园的场景, 将抽象的音乐视觉化了, 对学生鉴赏音乐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流行音。

由于青少年年龄的特性, 导致高中生日常比较喜欢一些节奏明快、歌词简单、容易学习以及传播范围比较广的流行音乐。由于流行音乐简单易学, 因此日渐成为了高中生日常音乐的主要元素。而对于流行音乐本身来说, 它是比较类似“快餐音乐”的, 也就是说流行音乐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 虽然多数流行音乐是积极向上或者是抒发情感的, 但是这其中也会出现一些低俗不雅的音乐。针对此, 笔者认为高中音乐教师不能采取“堵”的方式, 不让学生接触流行音乐, 而应该采取“疏”的方式, 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流行音乐, 让学生能够自主鉴别流行音乐中的糟粕。而且每一种音乐的存在都有着它自身的文化与魅力, 流行音乐的文化和魅力也需要高中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以及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形成有着自身特点的音乐鉴赏能力, 让学生能够从音乐当中汲取有利的知识来丰富自身。

三、结语

在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中, 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及音乐鉴赏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 也是高中音乐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的。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 高中音乐课已经不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可有可无的专科课程, 而在高中音乐课堂中, 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及鉴赏音乐的能力是音乐教师教学的重点。本文就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音乐,乐感,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珊, 丁茜.深入挖掘, 灵活把握——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4.

中学音乐课的教学策略 篇8

一、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首先, 二者含义不同。美育是指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的教育途径多种多样, 不仅包括着各种艺术形式, 而且包括着自然界、社会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美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音乐教育则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在于教授学生必要的音乐知识,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等。

其次, 音乐教育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力, 鼓励学生发现音乐中的美, 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中蕴含着优美的文字、抑扬顿挫的音符、悦耳的曲调, 它在给人以听觉享受的同时发挥着美育功能, 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性格, 它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提高中学音乐教育中美育的措施

1.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提高中学音乐教育中美育的措施之一是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让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校园中的美, 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例如, 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这一优势, 为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首先, 可以利用早上学生入校的这段时间, 播放一些经典歌曲。其次, 在课间休息时间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激发学生斗志、振奋学生精神的歌曲。再次, 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学校可以选播一些舒缓压力、愉悦情操的歌曲, 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2. 丰富教学形式, 深化学生理解。

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应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蕴含意义的理解, 鼓励学生将音乐中所蕴含的知识真正转换成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例如, 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橄榄树》一节时,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环节:首先,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通过师生交流加深学生对该故事的理解。其次, 教师向学生呈现有关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照片。在学生看完相关图片后,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作曲家, 将会选择怎样的音乐来表现。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在与作者的对比中学习配乐技巧, 体会《橄榄树》所蕴含的独特情感。再次, 教师播放《橄榄树》视频, 让学生跟唱学习。这种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提高审美能力。

3. 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 在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

音乐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在活动中体会音乐情感、提高自身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扬鞭催马送粮忙》为例, 教师可以组织以下教学环节:首先, 介绍作品背景并用多媒体播放该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这样的思考, 即乐曲中突出强调了什么声音?其次, 师生共同讨论乐曲中马蹄声的寓意。再次, 鼓励学生对乐曲中的马蹄声进行模仿、创造。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组, 让其对乐曲内容进行分组模仿表演, 结果发现, 学生的模仿创造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用敲击桌子的方式来模仿马蹄声, 有的自创旋律来表达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鉴于此,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组织一些演唱比赛、分组表演、模仿创作等活动,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 而且有利于拉近音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启发学生进行创作, 有利于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 用心体会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美。

4. 提高教师素质, 强调美育作用。

教师素质在音乐教育中也十分重要,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举止。首先, 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一名合适的音乐教师不仅应具有较强的音乐知识与教学技能, 而且应具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例如,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选取经典影片中的配乐供学生欣赏、学习, 如电影《狮子王》《紫日》中的优美配乐, 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其次, 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 高度重视自己的言传身教。同时, 教师应将美育的内容融入到音乐教育中, 让学生在享受听觉盛宴的同时感受美的力量, 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中学音乐课的教学策略 篇9

一、中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 中学音乐教学地位低下。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后,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 进而使学校对学生以及教师紧上了“紧箍咒”。在经过小学素质教育之后, 逐渐进入到应试教育阶段, 从而使素质教育化为泡影。在这种教育形势下, 不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科包括音乐在内, 就会给参加升学考试的相关学科让路, 进而使得音乐课程边缘化程度加深, 部分学校在音乐教学设备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 无专门音乐教室, 还有一些学校甚至没有音乐教学的必备器材, 更别提现代化音乐教学设施的使用了[2]。中学音乐教学课时不能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来制定, 在考试之前将随时“转让”给其它的学科, 使其演化成可有可无的教学学科。

(二) 中学音乐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发展意识。在中学音乐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学专业发展往往存在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的问题, 教师队伍在专业发展意识上不强。具体来说, 一部分中学音乐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 不能从教学职业中获得乐趣, 难以将教师这个职业作为价值理想来大力追求, 仅仅是看作谋生手段。其行为表现为缺乏教学热情、重视职称评定, 而忽视评定之后的积极进取, 教学观念落后, 轻视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意识淡漠。

二、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 学校要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学校应坚持素质教育教学理念, 明确音乐教育对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能力提高的重要价值, 认识到音乐课程在人文学科中的关键性地位, 从而为中学音乐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环境。在中学音乐教学中, 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化要求配备音乐教师, 确保中学音乐教学设施的完备化。在实现音乐课时按时按量完成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中学音乐教学评价管理制度, 大力丰富音乐教学的课外音乐活动组织形式, 促进中学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 强化中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学校要重视中学音乐教师的培训, 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可以采取专家学术报告形式进行专业引领。与此同时, 学校应使音乐教师认识到培训是一种待遇, 而且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报告会, 在专家思想与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经验, 找到自己的合理发展位置, 充分发掘自身潜力, 树立自信心, 从而产生学习发展的动力[3]。此外, 强化校内教研, 不断提升教师的实际教学实践能力, 倡导对学习型学校的大力构建, 对音乐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 然后研拟相应的发展计划, 积极鼓励音乐教师有效提出培训成长计划。在培训过程中, 可以借助校内赛事、教改研究课、公开课以及观摩课等组织交流, 切实提升音乐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 音乐教师应主动迎接挑战。中学音乐教师应学会自主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探索与钻研来弥补专业技能的不足, 更新学习前瞻性教学思想以及教育理论, 以此研究中学音乐教育的规律, 并运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教学实践。除此之外, 音乐教师还应该涉猎社会百科, 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知识, 向专家学以及向实践学, 尽量多的参与公开课学习, 让专业化音乐知识从书本逐渐走向课堂, 进而从理论知识走向生活实践, 提升教育理念、素养与教育教学水平。此外, 中学音乐教师必须要进入到音乐教育研究领域, 对中学音乐教育期间所遇到的新问题以及发现的新思想进行科学研究。然后采用合理化的方法去认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进而使抽象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由表面深入到现象本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对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是一项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工作, 直接关系到中学音乐教育水平的提升。应通过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强化中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以及保证音乐教师主动迎接挑战等措施,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科学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摘要:现阶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是, 在中学音乐教师发展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诸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不仅有应试教育的影响, 还有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等。本文就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策略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策略

参考文献

[1]赵炜.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0) :120-121.

[2]薛九梅.浅谈中学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J].群文天地, 2011, (22) :139.

培养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 篇10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

以音乐鉴赏为手段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健康向上的艺术情感, 势必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 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 为高中音乐教师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是指导我们在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的依据。

一、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误区

1、混同科学和艺术的教育定位

数、语、外的教学方法常常被应用到音乐学科的课堂上, 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音乐学科的特点, 使音乐教学走入了误区。音乐有其自身的特点, 如果采取像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 用程式化的教学, 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目前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作者简介, 作品创作背景介绍, 作品分析, 详细讲解每段音乐所描绘的内容, 然后完整欣赏, 复听。这样的讲课方法, 味同嚼蜡, 使很多原本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致。音乐知识是有必要掌握一些的, 以便于能够更好的理解作品, 但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样很重要, 音乐学科有它的特殊性, 离开了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 便谈不上对音乐的欣赏。音乐的教学方法不必拘泥于形式, 同样的知识, 用不同的方法来教, 效果会大不一样。因此, 正确给音乐和其他学科进行定位, 寻找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是当务之急。

2、把教育者的审美取向强加给学生

我们的教师认为欧洲古典音乐好听, 就不停的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舒伯特的《小夜曲》, 有的教师喜欢民乐, 就不厌其烦的让学生听《二泉映月》、《良宵》、《百鸟朝凤》, 根本不顾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喜好。这样会导致学生欣赏音乐种类的单一化, 引起厌倦心理。而且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远远超出对高雅音乐的喜爱, 他们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渴望自己的喜好得到认同。虽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国音乐处于开放的状态, 在这种宽松的文化氛围下, 音乐艺术也就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状态, 但是流行音乐当中确也不乏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精品, 不能凡是流行音乐, 就完全拒之门外。吸收流行音乐中有益的元素, 尊重受教育者的审美取向, 在尊重当中正确引导。

3、重技能轻人文轻感悟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音乐教师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 单纯地以乐理知识和识谱技能作为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主体, 过分强化了知识的理性色彩和技能的技术作用, 从而导致了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恐惧与厌烦心理。如曲式, 调式等知识讲得过于专业化, 学唱旋律又过分强调识谱能力, 介绍相关音乐知识面面俱到, 结果弄得一节课听音乐的时间寥寥无几, 忽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 单纯地就音乐讲音乐, 不注意加强音乐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忽略了音乐的人文价值, 没有发挥音乐应有的社会职能, 学习目的迷失。音乐教育的目的与手段倒置。我们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学音乐不是技能的攀比, 可是在音乐教育中似乎看到了竞技体育的影子。

二、培养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

1、树立鼓励赏识的教育观

在音乐教育中, 教师要重视赏识, 成为学生的赏识者。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表现, 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而且要善待学生的意见, 千万不要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上的引导要采用“求同”与“求异”并存的方法, 鼓励学生思考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的赏识会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如, 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由于这首音乐作品是标题音乐, 音乐的标题已给予了欣赏者心理暗示, 使欣赏者在听音乐之前就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 这势必导致欣赏者在规定范围内联想与想象,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思维习惯于向标题中的音乐形象倾向, 不利于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所以每一段音乐都先让学生自己体验音乐, 并描绘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如在“波尔卡舞曲”那一段, 学生对音乐的情绪体验都是相同的, 轻松、欢快, 舞曲的力度由弱而强, 然后又逐渐减弱, 最后乐声逐渐消失。学生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场景的想象力异常丰富, 有的学生说是男人们打猎归来在庆功, 还有学生说是有人在举行婚礼, 一派喜庆, 音乐强的部分是婚礼的高潮阶段, 婚礼过后, 人们就各自回家了, 所以音乐弱了下来……也有说是在举行热闹的舞会, 暮色降临, 跳舞的人渐渐少了……等等。这时的“求异”是非常可贵的, 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在音乐鉴赏教学中, 教师不能用标题去直译音乐的全部, 也不能把标题作为理解音乐的唯一“拐杖”, 更不能让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只停留在标题中。

2、感受体味音乐与诗的结合

有些歌曲的歌词是诗词, 像王菲的《明月几时有》, 就是把苏轼的词谱曲}fu成。成为流行歌曲的诗词格外受学生欢迎, 歌会唱, 词也记住了, 音乐对人的形象思维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通过歌唱记住的词记忆会保留很久。同样, 可以运用联想的方式, 把其他唱过的诗词列举出来, 如《阳关三叠》、《扬州慢》、李叔同填词的《送别》, 《送别》的歌词充满了当时知识分子挚友惜别的深情, 虽然曲调采自美国作曲家约翰·奥德维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但词曲配合得非常和谐,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还可以将《涛声依旧》与诗词《枫桥夜泊》进行比较分析, 了解这些诗句的含义, 也就真正理解了歌曲的意义。学习音乐的同时, 感受音乐和文学完美的结合, 也更增添了对古代诗词的热爱。还可以把一些诗词, 散文拿来, 提供几段可选择的音乐, 或让学生自己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音乐来进行匹配。在课堂中给学生施展的空间, 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3、关注内心情感的体验式教学

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心弦的艺术形式。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 情感是最丰富、最内在、最复杂的抽象物。很多人认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更准确地说, 音乐最善于表达情感。音乐中表现的, 通常不是简单的喜怒哀乐, 即使是“哀”, 它也完全能表达镶嵌于各种情感之间难以名状的微妙之情, 而这些情感, 往往来自于作曲家特有的生活经历和遭遇。因此, 通过音乐体验情感, 是涉世不深的高中生了解人生、透视生活、透析世界的重要窗口, 使他们具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将来可能经受的一切情感考验。聆听《春节序曲》, 我们从这部管弦乐曲热烈明快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旋律中, 感受到了载歌载舞、喜气洋洋、热闹欢腾的愉悦情绪。《江河水》那如泣如诉的音调使人感到无限的凄楚, 情绪哀怨。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宛如一幅山水画卷, 将大自然迷人景色, 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使听者身心放松, 沉浸在这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在《春节序曲》中, 让学生踩着音乐模仿秧歌的舞步, 用动作体验音乐的情绪, 既锻炼了音乐的节奏感, 又发展了身体的协调能力。学生还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大家交流, 再把编创的动作连起来形成一个组合, 学生会感到很有成就感。一节课下来, 学生们还意犹未尽, 口中仍哼着《春节序曲》的主旋律。这种上课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阐述, 我们更为深切地认识到,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对丰富高中学生的知识内涵, 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们应时刻紧跟时代的发展, 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将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与其它相关学科、相关文化联系起来, 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的教学方案, 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尹新荣:《释义学理论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启示》, 齐鲁艺苑, 2007年3期。

[2]尹新荣:《对话式音乐欣赏教学》, 中国音乐教育, 2005年1期。

中学音乐课的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50-01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文化大餐,对于一个人的学习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小学生由于自身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于音乐的理解相对较差,为了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技能提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也就要加强对于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教育。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音乐是声音艺术、“听觉艺术”,理所当然,“听”应该是音乐学习的主要途径。古今中外,很多专业音乐家、著名音乐大师都是因“听”而走上音乐之路的,如我国的民间艺人最早的学习方式就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地“听”。然而小学生由于自身的音乐认知能力、乐理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不能深入体会,加上当前流行音乐的泛滥,小学生接触的“洗脑神曲”较多,对于这些流行元素有深刻的认同感,而对于课堂上学习的一些基础音乐知识则兴趣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草原”的情境,引入一些与“草原”相关的歌唱让学生进行仔细欣赏、认真倾听,通过《赛马》、《天堂》、《金杯》、,《牧歌》这些曲调的欣赏让学生认识到草原音乐的基本特色,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草原音乐演唱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发音技巧:蒙古语称为“诺古拉”,可译为“波折音”,即发声时,配合口与咽腔的复杂动作,发出类似颤音的抖动效果,一般抖动两三次,“诺古拉”对形成蒙古长调的独特风格具有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注重这些细节内容,就能够很好的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与认知能力。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看谱的习惯

看谱是音乐学习中的一个基本项目,也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音乐素质。如果学生不会看谱,那么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也就无法实现新课改确定的“学生主体”地位。单纯的看谱学习会比较单调,所以在教学生看谱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唱歌一起进行,让学生边听、边看、边唱,达到老师唱到哪里学生的眼睛盯到哪里的层度。五线谱看似简单,但是由于学生接触的相对较少,加上农村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训练学生看谱习惯时最初我先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看黑板,随着我的教鞭指着唱,接着就让学生自己看书跟唱,最后让学生听听老师唱到哪个音了,并很随意性的让一位学生说,久而久之,学生能够很好的认识到高低音的区别,这样学生的看谱习惯形成自然。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准确发音的习惯

准确的发音习惯是唱好一首歌的基础,这个习惯训练的工作量是很大的。特别是在西南地区,由于人们的方言口音较重,平舌、翘舌区分不大,在发音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些错误,影响学生表演的效果,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好的自然发音环境,引导学生使用普通话,养成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学生在学习、发音的过程中就事半功倍了。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习惯

与其他科目的学习一样,音乐知识的学习也是有一定的窍门的,想要获得这些窍门自然需要学生自身的思考与观察,还有自主的理解。因为学习音乐知识时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唱名的认识,现行的简谱版教材就和数学的阿拉伯字联系起来认。并且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中同样形状的 事物结合起来认识这几个唱名(1、2、3、4、5、6、7)。还有高段音乐知识3/4、3/8拍号的认识都是要做到弄清楚其中的道理,教师在讲解之余也要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与领悟,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学会自己唱谱、自己唱歌。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多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意识的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开放性。比如在学习某一首曲子的时候让学生和另外的曲子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与相似之处,比如同样风格的两首音乐各自有着怎么样表达技巧、两者的区别在哪里?让学生思考的多了,对比的多了,自然学生在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会增添不少的见识。

五、教师要培养学生大胆表现的习惯

作为一项表现艺术,音乐有着较强的舞台特征,表演者表演过程中的气质特征对于表演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在音乐课这样的学科中教师应该加强注重学生上台表演能力,培养他们大胆表演的习惯。这不仅是训练学生的胆量,也是因学科内容要求所决定的。如果学生不大胆,那他的歌声就不会响亮,不响亮就学不好唱歌。所以在音乐课长期的教学中就要不时的给学生们上讲台的机会,多锻炼学生在讲台上的表演。我觉得不仅仅是学生学习音乐练胆量,而是这样的机会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摇篮,对于学生各项心智、认知的发育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从小学时期开始就这样大胆练习表演,学生自身的音乐学习习惯、音乐运用习惯了也就自然形成了,这对于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意义重大。

中学音乐课的教学策略 篇12

一、合作学习, 发展审美人格

资料收集工作需要分工去做, 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所以合作成为关键之一。在收集学校的铃声音乐、升旗仪式的图片时, 在和相关老师的交往中都需要必需的技巧和能力, 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情感投入, 如倾听的艺术、提问的艺术等等。

伴随着脆响的鞭炮声、喧闹的鼓点声、《春节序曲》的欢腾音乐声, 第二组的同学开始了他们组的精彩展示:组长张同学的旁白, 配上胡同学精心制作的课件, 挂灯笼的, 贴对联的, 看春节晚会的, 贴福字的……全组同学在这样热闹的场景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充分体现了他们组的合作精神。有学生说:“虽然我没有太多的艺术细胞, 但在这样的课中, 我也有参与活动的能力和机会, 我喜欢这种形式。”

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 也许实践过程中的体验, 要比取得的显性研究成果来得更有意义。因为在活动时, 不存在好学生和差学生, 大家都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取知识。特别是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差的同学, 在活动中因为自己的一些特长有了用武之地, 自卑感也逐渐消失了。所以当各组分别展示集体的成果时, 大家都无不为之震惊、兴奋、激动。由此, 我想到了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一幅醒目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 我看见了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理解了。”假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给学生以发现探究的条件, 给学生以自信和鼓励, 他们回报给我们的震惊和欣喜往往是我们预期所想象不到的。这种新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使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潜力之大。周同学带领第三组同学展示他们收集的不同手机铃声节奏 (以全组击掌形式) , 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音色可以表达不同人的个性, 还有同学模拟鸟叫声、怪异的人声、海浪声、婴儿的哭声……各具特色的铃声模拟展示博得了在场其他组同学和老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教师赞赏、表扬并感谢第三组同学的精彩展示后, 总结说:不同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声音, 也可以作为手机的铃声, 直截了当, 别出心裁, 但这些叫声可不是瞎叫的, 它富有音乐节奏的韵律感和美感。假如没有收集、研究的过程, 相信谁都不能轻易效仿……

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节课中, 由于追求的不再是教师授课的完美, 更看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因此在课内的成果展示与交流环节, 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了与学生共同探讨的学习伙伴, 不再是评委或裁判。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这种研究性学习中, 组内任务分工明确, 学生各司其职, 艺术活动也不再是少数艺术尖子、骨干学生的专利, 可以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

四、由这节课想到的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让学生获得学习艺术的方法和途径, 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不难发现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长期受灌输式教学的影响, 一些学生不知不觉中被动学习的倾向十分明显, 不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讨论或研究中去, 在旁边等着其他较活跃的同学或个别喜欢艺术的同学得出结论。针对这种现象, 帮助他们逐渐建立探索的自信心与勇气,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应该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2.在学生自主探索期间, 作为教师的我总担心学生做不好或表现得不够完美而情不自禁地要“帮一把”, 但从课堂反馈来看, 有时好心的帮助, 反而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信学生, 学生反而会做得更好。在课改的今天, 也许这种“帮忙”替代的思想还会经常困扰我们, 但我要时刻提醒自己。

上一篇:重新认识汉字教学下一篇:增值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