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的中学音乐教学

2024-07-30

多样化的中学音乐教学(共12篇)

多样化的中学音乐教学 篇1

中学音乐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学科, 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门副科, 与学生的升学关系不大, 往往会忽略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中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音乐学科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 缺少了它, 就不能构成完备的教育体系。音乐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音乐知识教学,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是音乐教师要思考的课题。以下是笔者作为多年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建议。

一、演示教学法

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性演唱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 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直观性强, 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注意力,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教材进行范唱或范奏, 配合教学内容出示相应的挂图及实物 (如乐器) , 运用录音、幻灯、录像等视听电化教具。教师在演示前要按照教学任务与教材内容, 事先有明确目的与要求, 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范唱、范奏一定要熟练, 最好能不看谱进行, 能完整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用来演示的教材要能够突出所学内容的主要特征, 如音乐欣赏的录音带要将主旋律部分重新制作, 在演示时能进行重点分析、欣赏, 使学生对主题能加深记忆。教师在进行范唱、范奏时, 除了一般完整示范外, 对作品的重点、难点部分可突出加以演示, 便于学生理解学习, 但演示要适时、适当。所谓适时, 即不能过早出示, 也不能过晚, 用完后立即整理收藏, 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谓适当, 即演示时间不能过长, 以免喧宾夺主, 适得其反。要合理使用范唱、范奏,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为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 展开讨论, 直至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 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 能促进他们灵活地运用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 音乐欣赏作品的理解, 形体律动的动作分析, 旋律创作的研究等等, 都可以采用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它不同于以往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教学, 而是让学生之间展开双向地交流, 给予每个学生课堂参与学习、发言的机会。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由原来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学习是以集体作为学习单位, 集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效果。如果学生之间意见不同, 对别人的发言听不进去, 思想主观, 不能容纳不同的声音, 那么小组就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 也讨论不出结果, 最后不仅“无功而返”, 学生之间也形成隔阂, 心情不愉快。因此,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使他们明白作为小组的一员, 应该互相包容, 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 多看看自身存在的不足, 大家互相找答案, 取长补短, 互相帮助。让个体在集体的交往中发展和完善, 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师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运用技术

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语言讲授,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运用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恰如其分地掌握教学语言的技巧, 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教学风格, 提高教授的效果。

教师在运用讲述法时, 语言要生动形象, 在叙述和描绘教学内容时, 可以穿插一些与讲述内容有关的趣闻, 以增强讲述的效果。讲述法一般用于介绍基本乐理的定义, 含义等, 教师在讲解时, 可穿插直观的挂图、音响及练习法等, 使讲解更明了、透彻。教师的讲解要有启发性, 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引导学生去建构知识过程, 通过学生的理解来掌握知识, 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的语言讲解要用普通话, 做到流利、字正腔圆, 这样学生听得清楚, 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教师对音乐知识的讲解要准确, 避免学生的曲解和混淆。教师要科学表达, 做到语言规范、正确、有逻辑性。同时, 教师在讲解时要配以肢体语言, 教师的面部表情、眼神、口型、手势等能使学生加快理解, 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如在唱到高音时, 教师做一个抬高的手势, 学生明白了这个时候声音要拔高一个音阶。教师还要正确使用教学语言中的术语和词汇, 比如, 节奏和速度不是一个意思, 节奏指的是音的长与短的变化, 速度指的是歌曲唱的快与慢的变化, 两者如果使用不当, 就会造成学生接受错误的知识。如果教师的语言呆板、机械, 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 学生会听之无味, 没有听讲的兴趣。所以,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的语言要做到生动、活泼, 而不能将抽象的理论讲到底, 如同一杯白开水, 学生味同嚼蜡, 食而无味, 要能将抽象的乐理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 做到概念浅显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再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比喻、幽默的话语让语言充满趣味性, 放松学生紧张的神经, 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内化,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音乐课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情感, 这样才能推动学习气氛, 使课堂轻松活泼。教学语言带有感情色彩, 可以渲染音乐作品的表达。对充满激情的作品, 教师要做到感情充沛, 语言抑扬顿挫, 用强烈的感染力, 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 跟随音乐展开思考、联想。

总之, 中学音乐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不能用简单灌输式的方式来讲解枯燥的理论, 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 更不能像专业训练。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学习要求出发, 具备多样性, 以科学的教法来教育学生, 能够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丰富、全面, 学习起来感到愉快。

多样化的中学音乐教学 篇2

衡水市第十三中学是衡水市教育局直属示范性高中,新华网河北省办学进步突出中学第一名,省级文明单位。做为年轻的高中学校,十三中师生通过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短短几年,迅速推动学校发展崛起。学校办学特色鲜明、理念先进、优势突出,学校高考成绩连续优秀,不断突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师德建设示范单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示范校”;河北省“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提出“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学校高度重视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切实把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课堂教学上来。学校陆续推出教学大比武活动、领导听评课制度、同课异构活动、大公开大评比、优秀教师观摩课活动等一系列举措。这些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批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科研型教师不断涌现出来,2013年,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到校讲学,并欣然为学校题词“教育新秀,课改先锋”,高度评价衡水十三中办学成果。

学校坚持为学生们提供最优良的学习环境,营造最浓厚的个人成长氛围,学校秉承 “解放生命、激爆潜能、超越每刻、卓越一生”的育人理念,创新德育形式,全面推动学生成人成才。学校通过名人进校园活动、楼道文化、80华里衡水湖远足活动、五四成人礼仪式等将德育工作具体化、细致化、生活化。借助家访活动、班级博客平台,学校拓宽德育渠道,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有学生的地方有老师,有老师的地方有校委会干部”。在这样的工作原则下,全校形成了学生看老师,老师看校委会干部的工作风气。校领导坚持人文关怀理念,心中始终装着全体老师,平日里的一杯银耳莲子羹、一杯姜丝可乐,节假日里的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点点滴滴中体现的是校领导对老师的关爱情怀。老师心中装着全体学生,冬日里的板蓝根、军训中的冰糖雪梨水、冬至日的饺子、高考期间的爱心陪伴……

在学校津贴补助、量化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模方面,全部向一线教工倾斜。“用成绩评价老师,用业绩评价干部”,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学校发展的最大支持,学校不会让任何一个辛勤付出的人吃亏,这里为追求事业者搭建了最好的平台。

用特色德育工作助推学生成人成才

衡水市第十三中学

我校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方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和学习成绩提升的和谐发展为目标,逐步完善德育工作机制,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培养时代新人。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德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按照上级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我校紧紧围绕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围绕 “以人为本”德育教育的模式,严密部署,真正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育处、年级部、学科组、班主任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其中年级部主任、学科组长、班主任在学校德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臵,学校积极发挥年级主任、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骨干作用,学科组长、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的纽带,同时又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因此,年级主任、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

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年级主任、学科组长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七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周一次学科组长会、班主任会议、班级教研会;每天一次学科组教研。每月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一次家长会。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小班会评比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 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由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使我校班会课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小班会评比活动更是得到好评,《衡水晚报》、长城网、河北新闻网等媒体均予以报道。同时学校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对于一些初当班主任的老师,学校则采用“帮、扶、带”的方式,所有新班主任均从见习班主任做起,以使他们尽快熟悉并胜任班主任工作。对于优秀班主任,我校为继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将参加大型国家、省市组织的大型班主任培训会做为对优秀班主任一种奖励。一年来我们还加大对班主任及班级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完善了一整套详备的考核方案,收到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另外我们还要求“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充分发挥科任老师、班级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我校各年级均开展了励志宣讲活动,每天选出固定的时间,由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进行励志演讲动员,同学们的演讲贴近学生实际,具有亲和力,吸引力,效果良好。同时各任科教师均有课前动员环节,导入新课,激励思想,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加强了学科的德育渗透工作。各科教学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思想教育。课后教师耐心辅导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教师采取各种方法,从思想、学习、情感甚至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战胜挫折和困难,努力提高自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学校引导全体老师建立牢固的生本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育每个孩子成人成才,开展了走班教学、导师制、心灵约谈等举措。老师们除了传道授业,还同时走进了每个学生心中,老师们自己买奖品发给进步的同学,还牺牲休息进行晚辅导。老师辛勤付出、平日的点点滴滴换来了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关爱之风形成,慎独之风形成。学校的桃李园中的桃子、李子、山楂熟了,没有一个同学私自采摘。通过日常活动的文化熏染,整个校园呈现了文明之风、和雅之风。

今年高考前夕,学校全体高三老师入住学生宿舍,与全体考生同吃同住,相守相伴,共同冲刺高考。为便于辅导学生,老师们全体在楼道办公。盛夏酷暑,学生在空调教室里清爽中安静学习,老师们在楼道中对同学们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为同学们释疑解惑、保驾护航。6月6日,学校为每位同学发了两张崭新的连号十元人民币,寓意着十全十美,祝福同学们高考顺利;6月7日,高考第一天的早晨,老师们为同学们亲自煮出新鲜鸡蛋,并在每个鸡蛋上画上可爱的笑脸。临上考场,老师们拉出鼓励横幅,年级部董红艳主任亲自擂起战鼓为同学们助威。一位毕业生在学校网站留言中写道“忘不掉八月十五的月饼,忘不掉冬至日的饺子,忘不掉学校为我们准备高考水果宴、班主任为我们带上的胡桃红线绳,更忘不掉老师拍着我肩膀鼓励我勇敢走进考场的温暖话语……学校领导、老师们的行动是支撑我挺过高三艰难岁月的强大动力,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重视特色德育活动开展。

我校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制度,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制度、“文明班集体”评比制度和每天下午举行“国歌齐唱”、“班歌齐唱”、“励志宣誓活动”。学校还将每周的七天分别命名为“励志日”、“进德日”、“勤学日”、“爱心日”、“尊师日”、“孝悌日”、“自省日”,每日美德主题配以相应活动,让全校师生的每一天都在人文教育的濡染中充实度过。传统文化宣讲团会定期走进班级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宣讲。“苟日新,日日新”,青春的活力与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收到了良好的陶养效果,同学们变得“儒雅谦和、彬彬有礼”。

同时学校注重以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开展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和革命纪念日(五四、七一、八一、十一),学校会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利用这些特殊日子所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滋养广大师生的心田。为了给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展现智慧的舞台,学校开展“传统节日我参与我行动”活动。活动由师生围绕重大节日共同设计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准备,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调查研究、创造制作、撰写体会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来解决所选问题。

如2013年春节期间,学校要求学生在春节期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春节习俗调查”、“我给家人拜年活动”、“春节采购我当家”、“春运发展探析”和“春节楹联文化探析”等研究 性课题的开展,使学生重新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了解我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秋节做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为了让同学们体验相关民风民俗,丰富同学们的人文科学素养,学校组织了中秋节系列活动。包括“中秋文化我搜集、我整理”、“中秋月饼设计、制作大赛”、“中秋节诗词、歌曲创作大赛”等等。此外,端午节师生一起举行包粽子大赛、怀屈原主题征文等活动;元宵节师生们会一起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并开展元宵节有奖知识竞答,主题文化班会等活动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感恩节期间,学校组织开展感恩节主题班会,全体学生制作感恩卡片,利用放假机会带给家长,并开展假期做个好孩子主题实践活动。

在节日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合作、探究、交流、共享。学生心理品质得以锻炼,思维得以拓展,凝聚力得以提升,在感受节日氛围,浸染节日文化的同时让中国传统和地方节日文化得以传承,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每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为了更好的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主人翁和成人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引导广大同学在成人之际,科学合理规划人生,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立志成才,我校均举行五四成人礼活动,今年的主题为“青春、梦想、成长、超越”。市委书记李谦,市委常委、常务秘书长李洪林等出席活动。各班同时放飞了贴满心愿的18个氢气球。市委书记李谦等领导亲自为同学代表进行了加冠礼,全体家长为孩子们同时行加冠礼。学校领导为全体同学颁发了成人徽章和宪法,祝贺同学们步入成人行列,并颁发十八岁成人礼蛋糕。全体同学集体进行《十八岁宣言》宣誓活动,用满腔豪情表达出对成人成才的坚定信心。并齐诵《中国梦我的梦》诗词,传承五四精神,担当时代重任,助力中国梦、强国梦。

父母和孩子一起手拉手,走完成人路,穿过成人们。全体同学打来热水,拿来毛巾,集体为参会家长洗脚,很多同学18年来第一次洗这双为自己奔波操劳的父母的双足,同学们洗的很仔细,每一个纹理中都有着父母劳碌的身影,许多同学留下了热泪,泪水和进水中,化成了人间最美的真情,现场的父母也感动落泪。

此外我校还定期举办励志演讲比赛、趣味田径体育运动会、80华里衡水湖远足等活动来巩固德育成果、开拓同学们的眼界、磨砺同学们的意志。

全方位、多渠道育人,强化养成教育,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内环境。

学校继续完善校园环境建设,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花香蝶舞的“养德园”、托物言志的“山水坛”、绿草茵茵的“诵读角”、图文并茂的“文化长廊”,无一不在规范和引领着师生的行为。学校特别重视并鼓励同学们亲身做文化的文明传播者定期开展宿舍文化建设和评比活动,进行星级宿舍和 星级个人评比。个人的日常不文明行为由原先的违纪扣分,这学期纳入了主动捡拾垃圾和发现安全隐患的加分,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形成了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

学校还倡导班级、宿舍通过个性化命名体现集体的共同追求,师生也可以为自己取名、字、号,表达个人与众不同的情趣和志向。例如,男生宿舍楼取名“健行轩”,寓意着男儿自强不息的气概;女生宿舍楼取名“兰竹阁”,寄托了女子纯贞高洁的追求。女生餐厅取名“蕙质餐厅”,取其“蕙质兰心”之意,男生餐厅取名“鸿儒餐厅”,取其“博学鸿儒”以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古意。进入教学楼中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牌匾高悬门楣上方,引导同学们树立家国情怀,胸怀天下。百善孝为先,学校教学楼每层楼梯的墙壁上都有图文并茂的24孝图,让同学们耳濡目染中浸染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美德。

学校同时注重校园软环境中的文化引领,注重学风建设中的文化助力。学校提倡惜时高效的学风,注重从传统文化中的挖掘有益启示,定期开展“惜时高效”古代故事征集活动,“惜时高效”励志主题演讲。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以及“凿壁借光”、“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等丰富的惜时事例,学校开展操前读、餐前度、会前读,引导同学们抓住青春好韶光,多学知识,在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早日成才,报效祖国。学科组为了方便同学们,开发了课间自助餐,高考加油站 等自选知识套餐。学校成长理念“超越每刻,卓越一生”正是基于惜时高效的精神内核。学校同时注重潜能开发,“解放生命,激爆潜能”的教育理念,融入了传统文化中的成才教育,“人人皆可为尧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等激励着全体师生追求、超越。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校充分挖掘文化的德育励志因素,很好的调动了全体学生的进取心。

采取多种方法沟通、协调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我校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例如,在家长会上,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希望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为了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学校请来中国感恩教育协会的演讲专家,进行感恩教育,并且还会安排许多互动活动,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沟通。另外还印发家长学习材料,以此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共同培养学生成才。

为了给同学们、老师和家长建立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我校48个班级全部建立了班级博客,并每日对各自的博客进行更新和维护。短短一个月,全校的班级博客访问量高达1.7万次,除了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家长也已成为班级博客的常客。打开一 个个班级博客我们就是进入了一个个小世界,这里有科任老师的优秀作业名单,优秀作业展览,有每日班级励志演讲记录,每日班级活动记录,有班主任老师、年级部写给家长一封信,有孩子们写给爸爸、妈妈的祝福贴,有老师们给孩子的发奖鼓励……每日都有更新,每日都是用心记录、精彩呈现。孩子们的成长进步,老师们的敬业奉献,家长们的留言关注都在这里汇聚,家校合力在这里形成。我校家校沟通新载体——班级博客引发了多家媒体的关注,新华网、长城网、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等媒体予以报道,2013年12月12日百度新闻视窗我校博客新闻成为衡水频道头条,同时,凤凰网、新浪网、新民网、中国经济网、河北工新网等多家媒体予以转载报道。

2013年,在衡水市教育局公布的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中,我校凭借独特的德育视角,卓越的德育成效做为衡水市唯一一所高中获奖学校登上荣誉榜。每个孩子都蕴藏着无穷潜力,只要激发起学生们内心强大的上进心、自信心、自尊心,每个孩子都能实现人生的成功,活出生命的精彩。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浅议中学英语作业的多样化设计 篇3

一、基于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作业

1. 画一画。我经常让学生画出图片,配上英语,使学生在绘画和语言学习的交汇中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学习“Favorite food”时 ,我让学生画一幅展示晚餐的画,并用英语注释。学习“Weather”时,我让学生画出天气的简笔画并配上单词。学习“Asking the way”时,我让学生画出小榄地图并用英语标示。学习“Family tree”时,我让学生画家谱并用英语介绍。学习“Place”时,我让学生画出理想中的卧室并英文讲解。学习“People”时,我让学生画出好朋友的模样并评价其性格。该类作业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很受学生欢迎。

2. 抄一抄。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摘抄一些重点短语、重点语法和有助于写作的优美句子。如:I live in Shanghai, because I went to Shanghai last ye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it. I think it’s really a beautiful city.

二、基于知识积累的延伸性作业

1. 找一找。我让学生睁大眼睛学会观察,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并通过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查找生活中出现的地名、商标、标志牌、广告词、英语谚语和习惯用语等等,然后课堂上交换学习。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结果出人意料的好,几乎每个人都能自觉完成。

2. 读一读。为了鼓励学生加强课外英语阅读,我经常向学生推荐《21世纪英语报》《书虫》等优秀报刊书籍,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课后布置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来获取更多的素材。布置学生准备一本阅读摘抄本,随时摘录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或写下阅读后的感受、体会。

三、基于文化背景的拓展性作业

针对“数字文化”,我设置了这样的作业:中国人偏爱哪个数字?忌讳哪个数字?为什么?西方人认为哪个数字大吉大利?哪个数字不吉利?为什么?针对“送礼文化”,我设置了这样的作业:中西方在礼品观念上有何差异?中西方在接受礼物时反应有何差异?应邀去西方人家做客时应带些什么礼物?

四、基于能力提升的生活类作业

1. 调查类。学习话题 “Free time activities”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Interview your classmates and fill in the blanks, then report it in class tomorrow.

2. 表演类。学习话题“Shopping”时,我布置了这样的口语作业:请根据所给情景编写对话并扮演角色。角色:Sue,商店售货员;Tom,顾客。情景:母亲节马上来了,Tom想为妈妈买一件大衣,但他只有50元。由于“Shopping”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表演起来挥洒自如。“Can I help you?” “What color would you like?” “What size would you like?” “How much is it?” “Can it be cheaper?” “Here is the money.”从衣服的颜色到大小,从材料到价格,从讨价还价到付款结账,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模拟真实语言环境,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表演中运用语言获得体验。

3. 想象类。学习话题“Opinions”时,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配以自己的想象,想象预测“2050年的生活”( Life in 2050)。学习话题 “Animals in a zoo”,我让学生编写童话“假如我是一只鸟”(If I were a bird)。学习话题“Inventions”,我让学生设计“我的疯狂发明”(My crazy inventions)。

4. 实践类。学习话题“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我让学生制作英语警示牌。结果学生用硬纸板、木板、海绵纸、卡纸做了各种各样的牌子,有蝴蝶形状的、树叶形状的、心形的、花朵形状的、方形的、圆形的,上面书写各种警示语:Keep off the grass, please!No climbing!No picking!No hunting!Please keep the area clean/ Please don’t litter!Please protect the trees!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tarts from me!学习话题“Volunteering”,我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做志愿者工作,为老人服务,跟老人们进行交流、合影,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情。学生感触颇多,在第二天交来的作业中,学生以照片注释、小作文、漫画等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老人的关爱,对志愿者工作的喜爱。

多样化的中学音乐教学 篇4

一.比较分析法

所谓的“比较分析法”就是指在讲解某一具体作家作品时, 兼顾古今中外同一内容的其他好作品, 同时进行比较分析, 突出其特点,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扩展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对某一具体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古典诗词的教学比单独讲解某一篇作品好得多。

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比较分析可以从很多角度入手, 诗词的艺术手法, 思想内容等都可以拿来作比。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典诗词有怀人诗、咏物诗、羁旅诗、边塞诗等, 内容多样, 风格不同, 有的同一类诗还包括若干名篇, 但是细细品味, 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

同是表现雄浑苍茫的意境, 王昌龄用“秦时明月汉时关”[4] (p219) 来展示, 以“秦”、“汉”二字来统摄, 从千年以前, 万里之外下笔, 尽显大气磅礴之势, 苍茫恢宏之气;王维用“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7] (p210) 来演绎, 用了四个最为通俗的自言“大”、“直”、“长”、“圆”写尽了塞外风光的浩瀚雄浑, 奇特壮丽。这里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品评, 体会其异曲同工之妙, 感悟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古典诗词有一类送别诗,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也不少, 而且都是名篇佳作。教师若能用比较分析法讲授, 不仅学习了新课程, 还有机地形成了知识网络, 各自的特点将更加突出。选入课本的有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4] (p218) ,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 (p220)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4] (p216)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 (p209) , 宋代的有柳永的《雨霖铃》[3] (p32) 等。同是送别题材, 却情怀有别, 手法各异。

宋代的送别词, 大部分显得缠绵哀怨、低回婉转, 柳永的《雨霖铃》就是代表。全词写离愁别绪, 上片通过寒蝉悲鸣, 渲染环境气氛, 点出离情。开篇在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后接着铺叙离别的情景, 此去千里, 相逢无期, 有说不尽的话语, 表不完的心愿, 但作者抓住“执手相看泪眼”这一典型动作, 逼真地传情, 此时无声胜有声。最后两句, 以悬想之笔作结, 表面写楚天沉沉的景色, 暗喻对离别后前景的担忧, 虚实相生, 耐人寻味, 作者由情及景, 再由景及情, 或记叙, 或描写, 开合自如。当离别情事写尽, 下片作者宕开一笔, 由眼前景联想到古往今来的离愁别绪。“多情自古伤离别”点明主旨, 又由实反虚, 使眼前的离情映衬在更辽阔的传统背景上, 从而深化了词意, 提高了词的普遍意义, 会引起读者更多的联想与类似的审美感受。然而, 自古的离别仍然是宾, 今宵的离别才是主, 所以, 接下来仍写今宵别情。“今宵”两句设想未来, 晓风凄清, 残月孤冷, 十分凄凉, 此中又有杨柳依依, 牵人情丝万缕。作者巧妙地运用点染的方法, 在寄情于景的描写中深化诗意。由“今宵”进一步想到“此去经年”, 由“无语”进一步写到“更与何人说”, 在遥想中见离别深情, 余味无穷。总体上, 此词按时间先后顺序, 层层铺展, 把别情写得淋漓尽致, 意新语工。章法上情景转换, 开合动荡, 为宋词中最好的离别之作。

对以上唐诗宋词中词中送别作品的具体分析, 可以通过对比发掘其各自的艺术特点, 这样分析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

古典诗词的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意境美所构建的特殊的艺术境界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完全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光、电、声音再现诗歌所营造的情境。如果教师能够把握住诗词的特点, 合理运用教学手段, 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启发学生联想, 加强记忆,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声音是再造古典诗词美的一个重要元素, 诗词的美感首先来自音律, 包括节奏与韵律。音乐性是诗词与生俱来的品行, 诗词中语音有规律的停顿形成节奏, 其声、韵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韵律, 回环往复, 一唱三叹.因此,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 充满激情的范读, 可以使学生把握字、词, 体会情感, 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诗词之轻松、欢快、沉滞、急促、昂扬、舒缓等的节奏与韵律随诗人情绪起伏, 波动变化, 是一种富有生命的节奏。如果采用课文朗读录音带再配上恰当的音乐, 定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意境。如白居易的《琵琶行》[3] (p25) 采用录音带配乐朗诵, 会使诗歌的音乐韵律美锦上添花。“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激情的朗诵配上琵琶的婉转曲调, 渲染了课堂的艺术氛围。对琵琶女的高招技艺, 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 以形摹声, 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与视觉听力, 感人至深。

正确地使用多媒体再现古典诗词的情境, 不仅可以深入理解诗词, 提高审美能力, 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三.习作法

学以致用。而写作可以说是全面展示学生认知结构和综合能力的最好方式了。古典诗词虽然形式是固定的, 语言是凝练的, 但内涵丰富, 别有洞天, 让学生们用习作来反映诗词, 是检验他们对知识掌握的最佳方法。

其实, 古典诗词课亦可以上成写作课。将古典诗词按其内容“改写”成散文、议论文、小说、戏剧等, 既添情趣又增长能力。如学习刘禹锡的《石头城》[4] (p29) , 就可以改写成一篇情境俱佳的散文。让学生们展开联想与想象, 搜索有关石头城之典故, 诗中那朦胧的月色, 冰冷的潮水, 寂寞的群山与六朝古都的昔日做比, 与历史上的事情相联系, 弥纶成章, 定会有一种历史沧桑感。或许有的学生角度不同, 亦会写出新意的。正如朱自清与俞平伯分别写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虽视角不同, 情感各异, 却是秦淮河佳作的双子星, 与刘禹锡的《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词流派众多, 内容繁多, 往往又缺乏规律性, 尽管全面的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也不是没有方法的。教师完全可以另辟蹊径, 让学生们把诗词与诗人、时代同时写入作文, 既增长了学生归纳学习的能力, 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如山东省信阳县第一中学组织的一次写作, 就是让学生谈谈对杜甫其人其诗的认识, 有的写了《背负历史的沉重》, 有的写了《寒门贤士的悲歌》……学生们以极高的热情, 从感性角度却又不乏深度地写了杜甫爱国的特点, 分析了杜诗沉郁顿挫的特征, 这样的佳作最能展示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因此, 教师在平时, 古典诗词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将对某一诗人某些诗歌的认识, 写入作文中, 裨益匪浅。

中学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 需要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与创新, 不断用新的理论武装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 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课程的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石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3]王相文, 韩雪屏, 王松泉.语文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究出版社.2002.

多样化的中学音乐教学 篇5

作为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现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甚至有时衡量教师的一节公开课上得如何,有没有运用多媒体技术成了必不可少的标准之一。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少人发现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一些弱点和缺陷,例如,多媒体教学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等。如何用好多媒体,服务好教学,这不仅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更是教师多媒体应用手段的高超技巧,采用多媒体方式,倒底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影响呢?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电子白板已经出现很长时间,它即完成了教师的计算机操作,又可以面向学生,这个变化使教师从远离集体又回到学生集体当中。电子白板的拉幕、探照灯、拍照、擦除等白板的这些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不仅可以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电子白板虽然具有上面那些很好的功能,但要想用好它却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掌握电子白板的操作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有的教师由于长时间不能掌握操作方法,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和教师的心理;其次,电子白板的注释库、资源库和链接等功能,是交互白板充分整合已有资源的优势体现,而资源短缺这也是一线教师最渴望解决的问题,这也影响了发挥交互白板优势;再次,学生的有效参与是交互白板的使用关键,而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在小组实验讨论过程中,电子白板的课堂上仍有很多同学只扮演了观看的角色而并未亲自参与实验过程。

引用著名的媒体技术专家克拉克的话,他曾说:“是教学设计而不是用传递教学的媒体,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个多要素相互作用动态多变的过程,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更是呈现出了多样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因而,用电子白板教学更注意如何来设计,如何来用好它,这是使用好电子白板的关键。

二、网络环境下的指导学习与自主学习,增加了学生知识获取量

目前,常见的三种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1)“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即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教师放在网站上学习材料(Web课件),可以联机进行课程练习,一些上网课程的.Web课件中还有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各种思考题,以及该学完该课程后所要达到的要求以及教师授课的重点与难点。(2)“协作式学习(合作学习)模式”,即通过网络建立主题讨论组、学习者发表意见或评论、指导者监控等讨论式学习功能。教师可以通过交互界面,向网络中的每一个学生规定同一信息内容的学习任务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某种形式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取得一致的意见。(3)“导航式学习模式”即是利用Internet提供了全球范围内快速查询和获取信息的方法(超链接等方式),让学生可以方便地在Internet上查询信息,最快和实时地接收新技术和新知识。

然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互联网在给学生提供大量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有害信息,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作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同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网站,防止过滥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更富有生机、活力

多媒体课堂教学,现今已成为流行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使过去呆板的、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环境变成了动态的教学,使知识活动起来,以传统手段达不到的方式来展现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具有感观的学习过程中快乐地学习到知识,使课堂更富有生机、活力。

多媒体课堂教学虽然具有这些好处,但就教师而言,还是要注意应用,尤其要注意三个结合:即是结合学生实际,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不同,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首先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多媒体的使用。结合教师实际,各科的教学课件都不少,但它们的设计思路一般不会同于我们的实际授课,有的甚至平铺直叙,缺乏交互性,或者是一问一答,反馈简单,缺乏叙述性。因此,不能照抄照搬地走进课堂。结合学校的实际,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并不是要求所有授课内容都要用到计算机。那些比较抽象、用语言表达又难以理解及为突出难、重点的内容,可以借助于计算机使它们直观形象,化难为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不仅仅要依靠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进行,更需要学校、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眼光和前瞻性,通过三种常用教学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环境,有着自身优点的同时,都有着先天的不足,如何来取长补短?这就需要教师要首先认识到仅仅依靠教学工具来完成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并且在确定用一种教学环境来教学的同时,还要依靠其他的教学环境所常用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补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这样,先进的教学设备才不会浪费,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才能明显。

参考文献:

诗歌的多样化教学 篇6

【摘要】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现代的中学生升学压力重,没有充裕的时间去阅读与考试无关的书籍,但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进行多样化教学,诗歌教学就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自主探究、点拨启发

在我们平时的诗歌教学中依然存在着重理性而轻感觉的倾向。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解方式,往往导致诗歌的意向、诗人的形象无法在学生心中留下鲜活的印象,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因而,我们在诗歌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在诗歌的关键之处、难点之处、意向繁复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画龙点睛,使学生举一反三。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运用最广泛的意象之一,月亮在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有三个:望月怀人、望月思乡、望月感慨,分别表现出人们的别离情、故乡情和沧桑感。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此处月亮是诗人的知音,是善解人意的信使,它把诗人满腔的牵挂和思念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有的明月,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种看似情理不合的情感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一弯残月映照着诗人的孑然一身,如钩的残月,承载着他多少人生无常之悲和难言的亡国之痛!

这种授之以渔的点拨,远远胜过支离破碎的分析,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达到“教,不是为了教”的目的。教师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变传授者为服务者,让学生在合作讨论、相互补充的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诗无达诂”,诗歌的语言在所有文学体裁中是最凝练、最含蓄的,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不能整齐划一,搞标准答案。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问询等方式去寻找最言之有据的解答。

二、比较鉴赏,寻求异同

新课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比较探究质疑中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师在诗歌阅读和鉴赏的教学中,如果经常采用比较法,不仅有利于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对诗歌内涵及艺术美的理解,提高对诗歌的欣赏水平。我们可以就同一个诗人的诗歌进行补充和比较,如学了李清照的《武陵春》,再补充一首她早期的《如梦令》和中年的《醉花阴》,学生就可以了解一个完整的李清照:少年的活泼率真、中年的落寞忧伤和晚年的悲苦沧桑。

就构思和情感而言,也可以进行引申比较。如把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陆游的《游山西村》放在一起学习。两首诗无论基本思路还是思想感情都非常相似:在农家广阔的田野里、优美的景色中,他们找到了心灵的皈依。农村的美景,农民朴实的友情,使他们倍感轻松快乐,还没有离开,就已经想到下次再来。这种“未辞先约”的写法在两首诗的尾联中都出现了。两位诗人都歌咏了田园乡村生活,语言风格都朴素平实。

就同一题材的诗歌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在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我把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拿来比较鉴赏,学生通过自主探讨,比较出这三首爱国词作的不同风格:一个因壮志难酬而感慨悲怆;一个抒发了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慷慨激昂;一个表达既想建功立业但又思念家乡亲人的复杂情绪。三位诗人同是抒写报国情怀,却是不同的心境、态度和性情。

比较阅读,可以变线状为网状,起到牵一而动百的作用。

三、以画析意,以画解诗

诗和画都是视觉想象为主导的,这就启示我们:教学时以画析意,以画解诗,能更好地品味诗歌的绘画美、意境美。在诗歌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根据诗意进行绘画创作。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有些同学画出了青山、江水等景物,但没有画出残留在天空的星辰;有些同学不仅画出了以上的景物,还画出了依稀的星辰,表达了“海日生残夜”的意境。在对王维的《使至塞上》的诗配画中,有位同学则很巧妙地把诗人的马车掩映在一座小小的沙丘后,整幅画面以黄沙、青烟、夕阳和黄河为背景,正确地表达了“单车欲问边”孤寂和苍凉的意境。此项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诗词的进一步理解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寻根探源,古为今用

诗歌对当代歌词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现代歌词创作的重要源泉,诸多优美的古典诗歌语意通过再加工、再创作,成为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的经典之作。从这一点上看,优秀的现代歌词作品可以引入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借助流行歌曲对学生的强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借助歌词中蕴含的古典诗歌韵味,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如毛宁的《涛声依旧》是化用了张继的《枫桥夜泊》,歌词中“带来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很古典又很现代;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化用了《诗经》中的《蒹葭》。在这些争论之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浓了,理解更深了。

通过寻根探源,学生们发现时尚来源于古典文化,必将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自发、积极主动地鉴赏和学习古典诗歌。学生通过深入地体会和感悟古典诗歌的内在美,领略其所蕴含的古典魅力,能够激发他们的现代创作灵感,打开他们的思想之门,使诗歌古为今用,重新给诗歌注入活力。

古典诗歌的篇幅短小,教师应尽量避免简单、孤立和静止的教学方法,在诗歌教学中,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鼓起学生艺术思维的风帆。

多样化的中学音乐教学 篇7

一、初中学生英语写作现状不容乐观

从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来看, 学生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害怕英语写作的现象, 他们的英语写作学习兴趣也随着英语学习时间的增加而逐步下降。根据我们的调查, 七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较浓, 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学习成绩普遍在良好以上。英语写作的内容由于比较简单, 写作要求也不高, 90%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可到了第二学期, 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 单词量的增多, 开始出现两极分化, 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无法学下去, 干脆放弃。特别是英语写作中, 许多学生因为单词量积累少, 语法运用不熟练, 没有办法适应英语写作的教学要求。英语写作学习兴趣随着英语学习内容的增多和难度加大而逐渐降低。初中的英语写作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缺乏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英语写作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很多, 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写作方法和技巧, 对英语单词掌握的量不够。

(二) 缺乏写作方法和技巧

大多数初中学生不会写作文, 更不会写英语习作。开始写英语短文还可以, 可开始写长篇英语习作时就不知道从哪里下笔了。对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 有50%以上的学生不会写英语习作, 有超过70%的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和如何写。

(三) 学生的英语单词量掌握不多

初中学生不会写、写不好英语习作的原因很多, 但英语词汇量的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英语词汇量不足, 他们在英语写作时就会无话可说, 对有些问题的表述不知道用什么单词合适。不像语文习作那样想说什么话就写什么话, 往往自己想说的话又不会用英语去表述, 导致学生写不好英语习作。

二、创设英语写作情景,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写作

生活经验和感受是写作素质的源泉。要引导学生学会英语写作, 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为学生创设英语写作的情景, 让学生在生活中利用生活体验去学会习作。

(一) 创设英语习作情景, 调动学生习作兴趣

英语习作在本质上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反映, 其中包括学习知识的运用。英语习作, 需要借助于学习过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 同时也需要生活经验的积累。要帮助学生学习好英语习作, 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英语阅读和英语语法训练, 还需要创设一定的英语习作情景。让学生在英语情景中体验和感受,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例如, 在写《保护好国宝大熊猫》的写作中,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通过视频来展示大熊猫的生活情景和大熊猫生活条件恶化的情况。学生通过观看大熊猫生活的视频, 对熊猫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写起来就有话可说。例如, 可以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资源并进行加工资源的小活动。如学完状语从句和被动语态的用法后, 笔者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computer的作文, 且写作过程中必须用到所学课文的知识点和状语从句以及被动语态。这项活动旨在训练学生整理、归纳、选择所提供的学习资源的能力, 提高他们整合资源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选择整合学习资源的同时, 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对课文知识点的运用会更加灵活自如。学生不仅提高了资源整合能力, 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 加强写作训练的指导, 让英语习作不再困难

初中学生害怕英语习作的原因很多, 其中缺乏写作训练是个重要原因。熟能生巧, 加强习作训练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平时教学中, 可以通过听写和阅读训练来加强写作训练, 在听写中学习写作, 在阅读中练习写作, 可以通过改写课文、听写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写作训练。从短文到长文逐步加强写作训练。如模仿造句、组句成文, 写作时尽量用熟悉的单词和句型, 减少错误, 作文后运用每单元Self-assessment进行自我评分, 在小组分享中进行他评, 切实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另外,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去学习和积累写作素材, 可以通过阅读报刊, 还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来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另外, 教师课前也应该多了解课堂相关的话题、国外历史、文化背景等。这样, 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主动积累英语国家语言表达技巧。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表达, 才能写出正确的句子、段落和篇章, 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

三、优化写作教学方法

目前, 我国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亟待提高。很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着内容空洞、用词不当等问题 (庄恒玲2012) 。选择适合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实际的学习方法, 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 练习写作形式的多样化

在一线教师看来, 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并提供范文, 让学生“照葫芦画瓢”, 是一种机械的搬运, 不能是主要途径;作文的兴趣、技能、阅读的方法等, 还需要在课堂上加以指导和培养。在学生平时习作中,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方法批改, 特别强调以下两个方面:面批面改和着重批改中等偏下的学生的习作。在作文批改过程中, 笔者一直努力引导学生找出习作错误, 并给予适时的指导与纠正, 要求学生自备作文“病历卡”, 让他们从平时做起, 注意纠正写作中的错误并做成错题集;对于写得好的学生, 课上给予表扬, 并作为范文投影出来, 让他们读给全班同学听。这样,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 教会学生由模仿到创作

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很低, 必须提出明确的写作要求和规范, 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为了让学生会写, 写好, 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由模仿到创作。如在教学译林牛津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ream homes的Task时, 教师可以先以网上一些房子的照片引出自己的Dream home, 让学生进行free talk, 谈论他们自己的梦想家园, 完成相关练习, 并要求学生以课文为例仿写一篇短文。

写作前, 可以适当提示, 帮助学生按要求列提纲。

1.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请学生互相讨论, 知道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Dream home的。

2.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文章是从introduction, main body与conclusion三大方面入手, 请学生列出写作的提纲。

Post-writing, 提供写作标准, 让学生根据标准写一篇介绍自己家乡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 (含作文较好和一般的学生) 到小黑板上写自己的作文, 其他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作文。

3.Sharing (分享) 。教师可以请班级里写作比较好的学生到讲台前读自己的文章, 全班来共同分享写的好的文章, 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

Post-reading, 引导学生讨论:What is your dream home like?让学生进一步思索, What will you write about your dream home?为下面的写作埋下伏笔, 做好铺垫。

4.While-Writing。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相关句子, 同时提供关于家的一些精彩词组和句子, 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同伴互助, 共同提高。在平时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结成“一帮一”好伙伴, 这样既能取得好的效果, 又能使学生之间关系更为密切, 也有助于差生良好写作思维与习惯的养成。

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 英语写作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写作训练, 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摘要: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针对初中学生不会写英语习作的实际, 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 加强英语写作训练, 把英语的读、听、写和练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和技巧。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多样化

参考文献

吴廷莉.2015.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几种训练方法[J].考试与评价, (3) :4-5.

诗歌的多样化教学 篇8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方式

一、自主探究、点拨启发

在我们平时的诗歌教学中依然存在着重理性而轻感觉的倾向。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解方式,往往导致诗歌的意向、诗人的形象无法在学生心中留下鲜活的印象,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因而,我们在诗歌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在诗歌的关键之处、难点之处、意向繁复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画龙点睛,使学生举一反三。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运用最广泛的意象之一,月亮在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有三个:望月怀人、望月思乡、望月感慨,分别表现出人们的别离情、故乡情和沧桑感。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此处月亮是诗人的知音,是善解人意的信使,它把诗人满腔的牵挂和思念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有的明月,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种看似情理不合的情感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一弯残月映照着诗人的孑然一身,如钩的残月,承载着他多少人生无常之悲和难言的亡国之痛!

这种授之以渔的点拨,远远胜过支离破碎的分析,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达到“教,不是为了教”的目的。教师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变传授者为服务者,让学生在合作讨论、相互补充的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诗无达诂”,诗歌的语言在所有文学体裁中是最凝练、最含蓄的,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不能整齐划一,搞标准答案。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问询等方式去寻找最言之有据的解答。

二、比较鉴赏,寻求异同

新课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比较探究质疑中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师在诗歌阅读和鉴赏的教学中,如果经常采用比较法,不仅有利于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对诗歌内涵及艺术美的理解,提高对诗歌的欣赏水平。我们可以就同一个诗人的诗歌进行补充和比较,如学了李清照的《武陵春》,再补充一首她早期的《如梦令》和中年的《醉花阴》,学生就可以了解一个完整的李清照:少年的活泼率真、中年的落寞忧伤和晚年的悲苦沧桑。

就构思和情感而言,也可以进行引申比较。如把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陆游的《游山西村》放在一起学习。两首诗无论基本思路还是思想感情都非常相似:在农家广阔的田野里、优美的景色中,他们找到了心灵的皈依。农村的美景,农民朴实的友情,使他们倍感轻松快乐,还没有离开,就已经想到下次再来。这种“未辞先约”的写法在两首诗的尾联中都出现了。两位诗人都歌咏了田园乡村生活,语言风格都朴素平实。

就同一题材的诗歌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在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我把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拿来比较鉴赏,学生通过自主探讨,比较出这三首爱国词作的不同风格:一个因壮志难酬而感慨悲怆;一个抒发了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慷慨激昂;一个表达既想建功立业但又思念家乡亲人的复杂情绪。三位诗人同是抒写报国情怀,却是不同的心境、态度和性情。

比较阅读,可以变线状为网状,起到牵一而动百的作用。

三、以画析意,以画解诗

诗和画都是视觉想象为主导的,这就启示我们:教学时以画析意,以画解诗,能更好地品味诗歌的绘画美、意境美。在诗歌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根据诗意进行绘画创作。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有些同学画出了青山、江水等景物,但没有画出残留在天空的星辰;有些同学不仅画出了以上的景物,还画出了依稀的星辰,表达了“海日生残夜”的意境。在对王维的《使至塞上》的诗配画中,有位同学则很巧妙地把诗人的马车掩映在一座小小的沙丘后,整幅画面以黄沙、青烟、夕阳和黄河为背景,正确地表达了“单车欲问边”孤寂和苍凉的意境。此项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诗词的进一步理解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寻根探源,古为今用

诗歌对当代歌词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现代歌词创作的重要源泉,诸多优美的古典诗歌语意通过再加工、再创作,成为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的经典之作。从这一点上看,优秀的现代歌词作品可以引入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借助流行歌曲对学生的强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借助歌词中蕴含的古典诗歌韵味,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如毛宁的《涛声依旧》是化用了张继的《枫桥夜泊》,歌词中“带来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很古典又很现代;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化用了《诗经》中的《蒹葭》。在这些争论之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浓了,理解更深了。

通过寻根探源,学生们发现时尚来源于古典文化,必将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自发、积极主动地鉴赏和学习古典诗歌。学生通过深入地体会和感悟古典诗歌的内在美,领略其所蕴含的古典魅力,能够激发他们的现代创作灵感,打开他们的思想之门,使诗歌古为今用,重新给诗歌注入活力。

多样化的中学音乐教学 篇9

关键词:教学形式,节奏教学,多媒体教学

在生活中寻找音乐,在音乐学习中寻找生活经验。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音乐、掌握音乐,同时又使生活经验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强化和提升,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呢?从节奏入手,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巧用道具,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一些好的教学形式,打造精彩的音乐课堂。结合教学经验,把积累的教学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巧用节奏教学,使音乐课堂丰富多彩

课堂上,借助生活之声帮助学生建立节奏感,让学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模仿生活中的节奏,激发他们主动学习音乐的节奏感,让学生从生活中探索、发现节奏,鼓励他们模仿、体验、即兴创编节奏,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例如,让学生模仿生活中的敲门声,以小黑板作为门,让学生想出各种敲门声,老师就在黑板上把节奏一一写下来,让学生熟悉节奏感后,增大难度,反复练习节奏,兴趣的萌生就这样体现出来了,如果把生活中的这些节奏巧妙地提炼出来,我们的音乐课堂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二、巧用道具,为音乐课堂平添光彩

巧妙运用肢体做道具,通过创作表演或帮助学生记忆歌词等学习音乐知识,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做道具,通过舞蹈动作表现生活中的场景。例如,在教学《理发师》一课时,在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后,再用多媒体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模拟理发师的动作,想象在理发店发生的场景,如,理发师、顾客多少、理发师手里用的工具等,学生通过现场表演,在想、看、听、唱、演中感受歌曲、学唱歌曲、体验歌曲,并尽情参与。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感受肢体表演带给他们的快乐,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生活体验的乐趣,使音乐课堂更精彩。

三、巧用游戏教学,使音乐课堂流畅溢彩

游戏是一种活力,注重音乐的生活体验,会给课堂带来生机,增添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得到心灵上的享受。怎样的游戏,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呢?设计游戏要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要求,增加难度。游戏活动要由一般游戏逐步过渡到音乐游戏,指导学生“和乐”而动。例如,《小青蛙找家》音准游戏,教师课前做了八张青蛙房子的图片,粘贴到黑板上,教师弹奏《小青蛙找家》,如sol.do.re.si等,学生扮演小青蛙和着音乐外出觅食、玩耍,琴声最后一音落在哪个音上,“小青蛙”就跳到哪个音的青蛙窝下,表示回家了。没有生硬的教学、指令和辅导,只有自然的生活情境与快乐的游戏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音乐课堂变得流畅溢彩。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成就精彩音乐课堂

多媒体技术已经离不开音乐课堂,它服务于教学,在音乐课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单一的教唱和演奏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课改后的教学,音乐课堂上多了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自然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在音乐课堂中,我们不能因为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而逐渐把传统的教学媒体淡化,要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什么是有效?如,低年级的音乐教学可以使用,难于讲解的教学目的或教学重点、难点可以使用,课件的使用要讲究实用性、准确性,但要记住多媒体可作为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已经成为音乐教师的得力助手,优化了课堂教学,为音乐教学平添了几分光彩!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把握在“巧”“乐”“精”上,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巧用道具、肢体动作、游戏等教学形式,营造轻松、快乐的活动氛围,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美好,让他们快乐积极地体验生活情感。兴趣的萌生是自然的,生活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心去体验生活的美好,大胆地打造我们的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多样化的中学音乐教学 篇10

工程力学既是学习机械专业内容的基础, 又直接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它有理论严密、系统完整、逻辑性强等特点, 与实践联系紧密, 需培养学生较强的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其教学效果、质量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带来直接的影响。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否合适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 下面是本人教学实践中有关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点心得, 供大家参考。

二注重课堂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每门课主要的教学手段、方法, 工程力学也不例外。它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其教学质量的衡量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主要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学生课前预习、试讲配合老师讲授

上课之前要让学生预习, 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本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理解困难的内容, 便于上课注意听讲重点内容及难理解内容, 如有时间, 可以让学生试讲一部分简单内容, 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记忆。之后是教师的讲解, 教师对内容已有了较深层次的掌握, 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 对讲解内容的重点、难点已经有了较好的总结, 重点、难点要详细讲解, 使学生理解清晰、透彻, 这也是教师教学的关键。

2.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 整个过程不仅是教师的教, 也是学生的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其兴趣、积极性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会让学生和教师有不一样的感觉和体会。

第一, 直观教学。工程力学课程理论性较强, 其基本概念、公式较多,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用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粉笔、黑板讲解法, 有些内容学生很难理解, 必须配合比较形象的教学模型、多媒体技术演示, 把本来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时, 可以用粉笔和橡皮泥为例;讲解压杆稳定概念时, 可以用一根细长的钢丝为例, 钢丝细长, 在没有受载荷的情况下就很难保持自身的直线状态, 容易失稳。

第二, 问题教学。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解决实际问题。在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 一些特殊的内容可以用问题教学方法进行。即提出一些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找解决的方法。如梁的合理设计, 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查资料等途径得到一些合理设计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这样学生既得到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理解、巩固了所学内容, 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 实验教学。工程力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课程本身也有较多实验, 所以实验在其教学过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实验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所学的一些理论、结论, 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以致用的很好体现, 它是学生由理论到实践的很好的连接纽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所学的东西是有用的, 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多想怎么做。

第四, 现场教学与事例讲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可分批组织学生到实际的生产一线和建筑施工一线去现场感受和学习, 在那里学生将见到和学到在学校里无法接触到的一些设备和生产经验。毕竟学校里的学习和实际的应用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特别是技术职业院校, 更要注意加强学生在学校所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教师在讲授内容过程中不仅要与时俱进, 讲解一些实际的工程例子, 还要搜集资料, 丰富课程的内容, 如引用美国华盛顿镍克尔卜克尔剧院, 在1922年的一场大雪中倒塌, 原因就是屋顶的一根梁失稳。

三考评、考试方法革新

当前的教育要培养的是理论与实际操作兼备的人才, 为了适应这个要求, 我们不仅要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革新, 在科目的考评、考试方面也要有新的突破。工程力学的理论性强, 同时又与实际生产联系比较密切, 它在考评方面要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和革新。考评可以分为三部分: (1) 理论内容的考试。这个和其他科目的考试形式一样, 以试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掌握情况, 其分数约占总评的40%。 (2) 实际操作的考核。通过实际操作的考核, 可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对一些实验仪器使用的能力, 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体现, 其分数约占总评的40%。 (3)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其分数约占总评的20%。

通过这个考核方法的试用, 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一定的强化, 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提高, 效果良好。

四结束语

以上内容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对工程力学的一点点体会。只要在教学过程中, 从实际出发, 以人为本, 理论联系实际, 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好奇心, 总能培养出适应现代以及将来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林鸿志.提高材料力学的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6) :204

[2]史艺农、王奇力、李绍鹏.工程力学[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多样化的中学音乐教学 篇11

一、在导入环节中渗入音乐文化

在信息传播速度快、流行音乐、口水音乐满大街都是的今天,不少学生对于传统音乐课无法提起兴趣,这成为音乐教学与音乐文化有效结合的障碍。学生对音乐课没有兴趣的一个原因是对音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音乐文化了解不够,在学习某个音乐作品时无法理解,无法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的学习,也能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本身。因此,教师可以从导入环节入手,在导入时向学生介绍与要学习的音乐作品有关的背景文化知识,感受不同的文化,获得学习的体验。如七年级上册的《青春舞曲》,这是一首极具新疆维吾尔族风格特点的歌曲,短小精悍、旋律流畅活泼,笔者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新疆的民族文化、生活习惯、穿着习惯以及作者的一些创作背景资料,然后将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PPT,在导入环节首先让学生回答问题:“同学们你们去过新疆吗?新疆是个什么样的民族,那里的风土人情怎么样?”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对应的出示PPT的内容,对新疆的风土人情和歌曲创作背景一一做介绍。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在上课之前先有初步了解,然后再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新疆的了解,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了解音乐文化的主动性,使音乐背景文化融入到了歌唱教学中,有了对作品背后音乐文化的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就更容易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受到音乐文化的熏陶,最终爱上音乐。

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知不同的音乐风格

领略不同的音乐风格,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同的音乐作品都会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因此要顺利实现多样音乐文化的渗入,学习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节奏特征、歌词特征、音调特征、结构特征,才能进一步了解更多的音乐文化。如在教学欣赏撒尼族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时,让学生也聆听同样著名的蒙古族歌曲《金杯银杯》(蒙古族祝酒歌),让学生体验到即使都是体现热情好客的主题,两种民族所体现出来的音乐风格也是不同的,而后通过让学生试唱这两首歌,进行比较,“想一想这两首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交流讨论。”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寻找到了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欢快流畅,表现了撒尼人民在喜庆的节日里,欢迎远方客人的快乐心情,是多段体结构,是由引子和三个段落构成的。《金杯银杯》这首歌曲节奏跳跃、具有抒情的气质,体现了蒙古民族地区人们的热情好客。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感受到了两种不同民族歌曲的艺术风格、艺术文化,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通过音乐创作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内涵

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一言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音乐课望而却步,因此转变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内涵和实现多样音乐文化渗入的关键。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民族音乐的演唱、表演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如在教学日本著名歌曲《樱花》时,笔者运用了蒙古族惯用的手法进行音乐改编创作,并且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创编,有的学生将歌曲编成了别具特色的R&B风格,有的学生改成了流行音乐风格,有的学生改成了“四不像”。不管改成什么样子,学生都参与到了歌唱创作环节中,作品就是他们的真实感悟,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音乐风格的内涵。

语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篇12

一、打破传统模式, 课前收集资料

传统的教学模式“组、复、新、巩、布”已经不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发展, 教师一以贯之的固定模式让学生无法提起更多的兴趣, 千篇一律的教学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教授新课之前, 我先让学生自己查找文章背景、时代和作者的生平、重要作品、人物的性格发展, 通过查找字典认识生僻字, 做好上课前的充足准备。课上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通过同学互相补充进一步加深印象, 初步确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发挥学生想象力, 以己推人

在讲述课文时, 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假设自己处在课文中这种情境, 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什么样的感觉?如, 在讲述《背影》这一课时, 我便让学生充分想象一下, 假如自己是朱自清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进一步回想家长到学校来看望自己时, 想到父母的辛劳, 看到父母走时的背影, 自己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通过设想、对比, 学生都能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涵义。同时, 我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感恩父母的教育, 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互为教师、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通常我将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 设定五个学习小组组长。五个学习小组组长主持每个学习小组预习、研究、探讨课文后,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课文内容, 共同制定出一个教学方案, 通过互相授课、听课、评课这一系列活动, 五个学习小组都能听得其他小组对课文的分析、理解, 从而与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相互对照, 在共同探究中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使自己的知识更加全面、深刻, 确立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四、培养阅读习惯, 增强语感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的感觉, 在教学中, 学生对语言的感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感的增强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应用。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习惯, 增强学生的语感。学生阅读的内容也不必限定课文, 这样不利于学生整体思维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多方引导, 全方位阅读,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来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 使他们不断充实、不断完善, 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 语文老师要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来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 形成多样的教学形式。

上一篇:生物芯片及其应用研究下一篇:选课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