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论文(通用13篇)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论文 篇1
新课程改革要求确立现代课程理念,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课程管理体制。倡导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激发教师潜在的研究热情,开发教师蕴藏的潜力,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转变观念,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为教师营造创新的氛围。
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是课改实验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应实现由“学科型”向“一专多能型”教师转变,由“单纯执行型”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为了提高课改一线教师的思想、业务和理论素质,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集中学习,系统提高,进行“三学”:一学新纲要,把握教材;二学教育科学理论、先进的教学方法;三学他人经验,解决教学疑点、难点,取长补短,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2)分散指导,答疑解难。做到“三个一”,即教学领导每人蹲好一个班,上好一堂课,评好一堂课。使领导与教师在实践中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能力。
2.处理好听与评的关系,共同建构课程评价标准。
从评课的目的上看,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研讨;从评课的身份看,以一个“研究者”“学习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从评课的态度上看,与教师和平共处,采用平等、交流、对话的形式,共同商量;从评课的语言看,以肯定为主,体现出研讨的气氛;从评课的方式看,先让教师自己谈感受,让其他参与研讨、听课的老师相互评课,领导再从他们的评价中解决观念、方法等问题。
3.处理好研究与总结的关系,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
大力营造研究的氛围,确保研究质量,不断总结共同提升,使教学水平稳中有升,不断提高。研究——即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参与意识,提高教师专题研究和教改实践能力,加强教师的团结协作和团队精神,促使教师重新认识教学,给学校教改注入新的活力。总结——即把教师零散的、点滴的工作体会和认识加以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全新教学模式。提倡教师记教后反思,写教学心得、科研小结、教育论文,使教师在学中用,在用中思,在思中悟。
二、注重研讨,改变教学策略
1.提供课例,进行评析。我们充分开发课内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购买了许多有关课程的课例光盘,新课程书刊、主题活动书刊、综合活动书刊等,有目的地为教师提供各种特色的课例,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研讨。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2.加强集体备课。以学科教师先行备课为主,在集中备课时间由全体教师进行研讨和评议,确定教学设计方案,实现同年级资源共享。教师一起制作各种教具、学具、课件,分工合作。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式个性化、多样化。
3.课堂教学,大胆尝试。教改的过程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参与、同步提高的过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领导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宽容,允许教师根据自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操作自认为合理的教学方式。
4.组织上好研讨课。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上好一节研讨课,建立每周听课日制度,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式进行梳理、小结,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轮流上研讨课的方式,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全校加以推广。
三、以人为本,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1.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乐学。
根据教材特点,一是创设丰富的情境;二是以游戏贯穿;三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每一个学生差异,为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2.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善学。
加大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学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合作学习、探索,共同提高。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交往的过程、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3.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愿学。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能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变得具体,把静的变成动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论文 篇2
一、摆脱传统英语教学单向的“培养”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关系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学变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代替了学。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步,实现教学相长。要适应这种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改革单纯传授课本知识的教学方式,把“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协商式教学,以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明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二、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教师在实施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根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学的呈现方法应新颖、有趣、贴近生活且多样化,防止单调枯燥;要使学生的学习由“学会”转为“会学”,要让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使得学生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学,从而实现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搞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主要从下面三方面进行论述。
1. 使用电教媒体,优化英语教学。
现代化教学媒体,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北师大教材模块2的Unit 5“Rhythm”中,我先播一些classical, pop, folk, jazz, rock“n”roll music and disco, folk dance, ballet, pop dance等,还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并让学生欣赏赵宏博和申雪滑冰的优美舞姿,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因材施教,贴近学生心理。
高中英语教材选材比较广泛,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的都是人类共同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我根据不同的内容,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图画、讲座、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作值日报告、办墙报等多种方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体育竞赛之类的,我则采用讨论的形式,因为学生平时就参加体育活动,通过看电视、看报纸对体育赛事比较了解,让他们讨论,他们有话可说,气氛很快就上来了。
3. 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课外活动是中学英语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是掌握英语不可缺少的辅助形式,所以英语教师要充分重视英语课外活动,精心组织,认真指导。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可以进行阅读或翻译训练,可搞一些竞赛活动,如:朗诵、记单词、讲故事、成立英语角,以班或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这有助于巩固学生课堂学到的知识,增加语言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所谓创新就是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善于求新、求异、求变,以达到创新的教学效果。在设计活动时要尽量给学生一些开发性的训练,在操作时教师只需作一些适当的提示,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抓好课堂主渠道。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也是学生创造的地方,在课堂活动中如果教师创设一个轻松平等的气氛,学生的思维就会因此活跃起来,这样创新的灵感就会闪现,课堂教学活动也会随之精彩。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并逐步培养他们的求异创新能力。
四、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合作中发现知识、探索语言规律,是新一轮课改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们只是在启发示范后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为其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努力实践和展示自己。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活动,做到活动量大小、难易程度适中,让学生讨论时有话可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此外,活动的安排也要张弛有度、活而不乱。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现能力适时调整活动安排,以此来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课堂活动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由于学生在知识水平、认知程度和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不同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如果教师只关心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生,注重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过于强调结论的正确性,就容易违背小组活动中学习重在参与、重在过程和允许不同意见存在的原则。学习有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他们也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并对此加以肯定和鼓励,或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在体验中逐步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恢复学英语的兴趣。也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组成活动小组,这样就使得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有机会参与、提高。
转变教学观念 实现有效教学 篇3
一、在平等对话中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一切以人的发展为前提,所以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开展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构建学生和文章之间、学生和作者之间的心灵触碰的无声对话。只有从心出发,以心解心,以意会意,才不会成为机械、保守的学习者。
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抓住文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包含着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教师要不落窠臼、实事求是地挖掘作品的内涵和感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创造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例如,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文中描写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给他缝补衣服以及天明送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讴歌与赞美之情。这篇文章很容易引起孩子们对母爱的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朗读课文,并畅谈母亲对自己的爱。
二、在能力培养中转变教学观念
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强调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只有听得懂、说得清,才能完成以后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教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日常授课中,教师要抓住基本字词的讲解,让学生打牢基础,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翻越远方的大山》,这篇文章旨在让学生通过体会文章的内涵,品读出刘翔身上的品质。教师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同时,要重视基础学习,关注重点词句,对一些关键词,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为什么刘翔最后取得了成功”这种看似简单却很符合学生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的问题。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学习到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破解的时候。
在小学阶段,学生只有打牢基础,以后的学习才会如鱼得水。只要学生可以理解语言、善于品味语言、能够运用语言,语文教学就是成功的。
三、在鼓励表扬中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应该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鼓励表扬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学习这件事。表扬和鼓励能够成为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地探索与学习。
例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由于内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久远,再加上学生年龄较小,不易理解,对有些行为的感知有些困难,为此教师就应采取提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刘备是怎么拜访诸葛亮的呢”,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引导他们回归文本,从原文中提炼答案,无论学生回答是否完善,教师都应该予以鼓励表扬。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问题,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答错了的学生,教师也不应横加指责,而是帮他们分析,引导他们找出正确答案。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质量 篇4
——心得体会
教师:窦 寿
通过学习“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心校的工作安排,本人对2011年下半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了具体的了解,对我县现阶段的教育需求有了明确的认识,更进一步体会到:身负重任,不辜负家长和学生的期望,全面落实中心校的工作要求,要有一颗赤诚的心对待每一件事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 教师要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要渗透“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 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加强合作意识,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三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变得宽泛,从生活中学习、思考。让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猜想,去验证,去推理,学会与人去交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生命力、有创造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学与学习变得宽泛与更有效。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现实出发,从具体的问题抽象概念,得出抽象的知识之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不能像过去那样,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应提倡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转变教学观念 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窦寿 时间:——心得体会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 篇5
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各学科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实施空间很大。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敢做,最后达到会说、会问、会做。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树立“发挥潜能,全面育人”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性质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涵,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因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教学气氛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教师关爱学生,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个学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关键,特别是对传统教育中被称作“后进生”的学生,教师更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竭力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学习,在课堂上也才能踊跃思考,勇于争辩,勤于动手。
五、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个人领会吸收之间存在矛盾,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因此,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本思想,所以,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在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狠下功夫,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的。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分享篇三
对于如何转型建议如下:
1、“先吃后尝”策略
学校制定本校课堂教学改革计划及具体步骤,组织部分教师先行动起来,让这部分教师在行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认识。“吃”—行动,“尝”—提高认识,观念转变。
2、“边吃边尝”策略
学校适当放低速度,让部分教师进行尝试性的改进,组织定期反思和总结,并及时进行激励和表扬,并定期组织课改交流会和观念转型座谈会,给这部分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
3、“先尝后吃”策略
对观念保守,“顽固不化”的教师,可组织教师到课改成功的学校去观摩和学习,并谈谈体会,组织教师俺家高端培训,从专家的先进理念引领观念改变。
4、明确“心转”路径,实现深度转型。及学习观、教师观、师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和教育观等方面的转型,在教师观,教师由“蜡烛”变为“打火机”;在师生观上,师生由“对手”走向“伙伴”;在教学观上看,教学要由灌输知识走向点燃智慧。
心得:对于“先吃后尝”策略的理解和自我对照,我认为在行动之前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好教学计划的详细准备,在这方面我还有些欠缺,还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对于“边吃边尝”策略我会积极参与定期的课改交流和观念转型座谈会,并及时反思和总结,学会尝试性的改进。
“先尝后吃”策略虽然相对保守,但我愿意去多抽时间观摩和学习,向专家请教,我认为模仿之后定会创新。
教师转变观念”之教学反思 篇6
作为一名任教十多年的教师。接触国标本以后,我有一种畏惧课堂的感觉:“教了这么多年,面对这样的教材,不会教了。”为此,我认真研读教材、《汉语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及有关的论文、教案,学习别人的课堂模式,终于对自己的课堂有了信心,有了改变。几年来,学生的成绩一点点进步,屡次达超区均分;学生对汉语学习由最初的怕学、厌学到现在的喜欢汉语。
回顾几年来的教学,感触最深的是,要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提炼素养,更新思想与观念。
每一位关注教育发展的人,都会切身感受到,新课程对传统教育的严峻挑战首先来自教育观念。所以,作为一名一线汉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有爱的教育才是有生命的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科学高效的效益观和师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新型师生观;要由课堂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的首席”,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演出一个新剧本。
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积累厚实的文化底蕴,不断完善自己、修炼自己,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完善新的教育理念,以精彩的课堂,培养现代化的人才,从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为此,在教学之余,读读教育理论书籍,看看人文科学、天文地利、自然社会类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的知识面广些、再广些。
其次、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论文 篇7
语文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学习过程诸多因素的总称, 它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品质、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传统的小学教学方法具有被动、单一、机械性的特点,教师一般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能完成自主合作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现代化语文学习的需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不得不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而实现快乐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谈一点点体会。
一、快乐地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老师的主体地位, 忽视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虽然这种“教而获知”的方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只有学生自身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自己主动地去学习,才能提高语文学习的课堂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将传统的“被动式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寓教于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营造快乐的氛围,找到快乐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契合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创设教学情境, 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在上识字课时,我通常采用学生喜欢的小熊、小蜜蜂、小猴子等小动物的笑脸帮助他们学文识字。并告诉学生:“这些小动物很愿意和我们做朋友,他们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学文识字。大家快和这些小动物打个招呼吧,下面咱们就要开始课文和生字的学习啦。”
每节课,我都让这些可爱的小动物的笑脸走进课堂并贯穿整个识字课堂,让它们带领、激励孩子们读书识字。例如,在教授新课时,我通常创设这样的情境进行引导:“今天,小熊将带领我们一起学习古诗,小鹿姐姐说,谁学得认真,积极,进步大,跟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玩得熟悉,就送他一颗小星星……”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又创设其他情境:“小公鸡提醒第二组的小朋友,加油啊,你们都是学习专心的好孩子! ”激励、引导时也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真棒啊! 小鹿姐姐真感动,这么多难记的生字,小朋友们很快就记住了它们的名字。真想知道大家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难字的呀,谁愿意告诉小鹿姐姐呢? ”在笔者营造的氛围和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人们爱好和认识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能够激发人们去努力探索事物的本质,从而促进人们智力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主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诱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因此,实行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双赢。
3.在无意注意中巩固知识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他们的抗干扰能力较差,无意注意占其注意力的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充分利用孩子的无意注意这一特点,将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融进有趣的故事中,让学生在简短有趣的故事阅读中巩固所学知识。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心的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能帮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阅读中,在有意无意之中巩固和拓展识字,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快乐的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明确责任分工后组成小组或团队,共同完成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合作是现代社会中人类生存必备的能力之一,交流与合作不仅能满足人类交往的需要,还能帮助人们感受到沟通的快乐与合作的力量。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合作学习方面略有拙见,以下是我对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1.创建快乐的合作学习环境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日常表现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可以采用结对子的方式,使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和两三名成绩稍差的学生结合, 对其进行辅导和帮助。分组名单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征求所有学生对分组的意见,为以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营造和谐的氛围。
2.利用合作学习开展帮教活动
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能够大力开展帮教活动, 小组组长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组织好、计划好、协调好本组的合作学习活动。作为小组组长,首先自己要弄懂学习任务,然后再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互相提问、互相检查、互相监督,积极主动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既能让成绩较好的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又能让成绩稍差的学生为学到知识感受欣慰,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的理念在古今中外都被教育家所重视, 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需要转变学习方式,从学法入手激趣,以趣促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选择其感兴趣的内容,并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笔者认为,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助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才能激发起语文学习的潜能和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附:《学生学习方式调查表》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自主、合作、快乐、高效”的教学理念被广泛应用在教学实践中,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改革传统教学的重要理念。这种课堂教学理念不仅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还有利于课堂小轮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改变观念,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 篇8
在农村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起来就觉得头疼,枯燥无味,成绩也很难提高。在十年多农村一线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应着重改变学生学习观念,教师要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一、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小学的学生,见识少,知识面不广,所具有的知识一般源于书本知识,很难把书本知识结合在一起。另外,多数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农村小学学校教育条件差,“读书无用论”的继续存在,都是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因素。我们应该正视这些确实是学生成绩差的客观原因,与其说抱怨学生还不如面对现实。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讲明知识的重要性,多讲与生活有关,多讲与农村联系较紧的知识,要求放低,每节课从尽量低的起点开始,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轨道上来。
二、注重多种形式教学,提高课堂气氛。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束缚,基本上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或打乒乓球式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总是提不起来,久而久之感到厌倦,不想学,不主动去学。这就要求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数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喜欢上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利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学生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得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的兴趣高了起来,专心致志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再如,在学习测量圆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了一元的硬币、象棋子、在纸片上画出的圆,细绳和直尺等材料,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学生想了一会,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用什么方法测量周长?用什么工具呢?”当学生用细绳测量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时,感到不方便,学生便疑问顿生:“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呢?怎么测呢?”有的几个学生自成小组共同讨论,有的相互交流测量方法。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又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去。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加强与日常生活联系,学以致用。
努力挖掘农村孩子身边的教材,时时关注熟悉的生活素材,不断地沟通数学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与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技能,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如教学“百分率”后,我让学生来个收集种子包装袋的大行动,在农村找出一些种子包装袋再比较各种种子的出芽率,帮爸妈算一算来年应播种种子数,播种面积多大。这样教学的好处是,迫使学生用书上所学的关于“百分率”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感知,进行有选择地、有目的地收集。不僅使学生更好得掌握和了解百分率的知识,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电灯下的影子,汽车由远及近行驶等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作为农村小学,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怎样理解“纳税”的意义,学生感到一头雾水,蒙蒙胧胧,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入手问:“我们这学期开学交的钱是不是少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用的新课桌凳从哪里来?这都需要很多钱,这些钱从哪里来?”最后告诉学生这些钱大多是纳税人纳的税钱,既解释了纳税,又说明纳税的用途。
在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买东西要用到数学,种植花卉要用到数学,坐车要用到数学……我们每天上学都用到了数学上学到的测量和统计的方法,数学在生活中学习特别有趣,有意义。如我们喝矿泉水或饮料的饮料瓶、罐都标有刻度有500ml的、有250ml的、有220ml的、有120ml的、还有100ml的。那么多的不同的ml种类,不是也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关于生活当中液体刻度的问题吗?当你帮助家务煮饭时,要称200ml的水,只有500ml和100ml的容器,可以怎么做?(500-100×3=200ml)。还有路程问题,工程问题可以转化我们农村特有田间作业。田地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有远近,可以说路程问题,播种面积有大有小,如果同一块地,一个人做或两个人做有什么区别,这里就有工程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懂得了数学来源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面做一个半径为1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绳子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四、注重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论文 篇9
禅学中有一则有趣的故事,说的是人对事物的认知要经过三种境界,其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其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此山已非彼山,此水已非彼水。世上万物大多如此,连锁也不例外。当我们满怀憧憬投入连锁这一心仪已久的“美人”的怀抱后,你会发现“恋爱”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美人”甚至有时还会变得“面目狰狞”。是连锁不适合我们这一行业吗?非也。“做正确的事”(方向)远比“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效率)重要,有太多的人听过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这句名言,但是我们往往殚精竭虑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往死胡同里钻。为什么我们会做出这种情非得已而事实上又南辕北辙的事呢?原因在于我们对连锁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象上,是那样的肤浅;原因在于连锁经营上的真经往往隐藏在思想的深处,而我们思想上却对连锁经营上的认识存在着思维方式与观念上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将会带领我们远离连锁的初衷。
传统国有企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连锁经营,我认为在思维方式与观念上必须实现以下方面的转变:
一、连锁的组织建设应由重视“有形”的统一向重视“无形”的统一转变。
相对于连锁中“采购、配送、财务、……”几大有形的统一,连锁中“共同的价值观与经营理念、思维方式……(企业文化的核心)”等无形的统一往往不受管理者的重视,大家在努力地实现有形的统一的时候,却不知无形的统一才是连锁中“统一的统 一”。为什么连锁后企业对市场的反应反而迟钝了?为什么连锁后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反而更多了?许多人认为是利益分配的问题,但是利益背后的还是观念的不一致,观念不一致 带来利益不一致,利益不一致 带来行动不一致,行动不一致带来连锁最终变成了封锁。由于连锁是“大兵团”协同作战,相对单兵作战而言,搞清楚连锁的目标方向是企业生存的基础:那就是我们连锁究竟是干什么的,我们最终是适应市场的需要而诞生的,
所以公司一切经营活动的目的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贴近市场。要做到这一点归根到底就是两句话:顾客第一、员工第一,(不是口号)前者解决企业存在的理由问题,后者解决企业的发展动力问题,除此之外别无他招。 朴素的思想造就伟大的企业,这些无形的思想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了。然而,恰恰是这样一些尽人皆知的、一再被验证的、每个人都认同的朴素的道理,才是企业成功的真正秘密所在。杰出的公司之所以杰出,就在于他们彻底地实现了这些无形的、朴素的思想。
1、“无形”的统一是方向,“有形”的统一是效率。
怎样才能使连锁的方向不至于在经营中不知不觉的偏离呢?在实行连锁过程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企业成功的关键是隐藏在有形力量背后的无形的文化力,正是这种无形的文化力为连锁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实现了连锁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没有正确的方向,企业就会南辕北辙,找不到北,而且是越努力离目标越远。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这些连锁企业,它们成功的关键是一种科学、先进的经营文化力,而连锁有形的统一则为这种经营文化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而已,
2、“无形”的统一是灵魂,“有形”的统一是外表。
没有灵魂的人常被人比喻作“行尸走肉”,同样,连锁并不是达到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财务统一、品牌统一……等N个统一就万事大吉了,有形的统一只是连锁的外表而已,在这些统一的背后,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统一在起决定的作用。老子说:“天地万物生于有形,有形生于无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有形。”连锁先连心,连锁先连魂,连锁先连道,才是首先需要解决的统一的最高统一,没有灵魂的连锁由于专业化分工后,势必造成各部门之间的内耗。
3、“无形”是目的,“有形”是手段。
新时代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篇10
晋江市首峰中学:杨少伟(2013、4、22)
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实际行动,进而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新课改。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新世纪的教育职业要求教师随着社会进步、发展而充实、提高自己的智慧与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成为研究者,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教师还应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教师还应是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将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而今天,新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新建构为手段.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体性变革。在新课程改革中,老师要用新的理念.演活自己的角色。教师角色的职能转变应当是新课程得以全面实施的首要条件。没有教师的变化,就不会有课堂的变化,也就不会有学生的变化,也就不会有师生关系的变化,也就不会有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新课程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其核心是要求教师确立课程意识,从传统的教材教法走向课程。所以,应当给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
1、变“塑魂的工程师”同时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定位。是对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充分肯定,但新时期的教师同时还应当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把握住学生在新形势下的特点,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学生的品格、智力、非智力因素等都是教师开发的资源,必须进行因人而异、科学合理的开发,促进学生良好的人格的形成和培养良好的思维、智力品质,为其将来的成长、学习、工作、做人打下良好的智力、品格、精神基础。
2、变“辛勤的园丁”同时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种定位,形象地肯定了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功能.但它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教师只能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朝着止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让他们绽放出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人生之花.为人类、为社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3、变“无私的蜡烛”同时为师生互补的发展者。
“教师是无私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种评价,是对教师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爱岗敬业精神的高度赞扬,但它忽视了教师的自身发展。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育环境和气氛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首创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身示范,彼此尊重、信任,师生才会有良好关系的建立,学生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才会打心里信服教师,才会主动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进而在活动中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变“桶水滴注的巨匠”为学生探究的促进者。
质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质疑,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传统的说法是“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种观点是对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的要求和肯定,也说明了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即教师主动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多少,学生接受多少。这样就把学生置身于被动地位。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应确定学生存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探索中求知,去温故知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才体现“人本主义思想”,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5、变“甘为人梯的导师”为教育教学的创新者。
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以及教育过程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
学模式和把学生当成“贮藏器”,而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由封闭式教学转向开放式教学.由偏重教法转向偏重学法,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面向少数”转向“面向多数”。
6、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策略
(一)“反思日记”制度化
要求教师具有反思能力和对反思性教学的强调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理论层面的诉求,但是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这就涉及具体的实践教学操作问题。笔者认为,以反思日记为载体的方式是形成教师反思能力与批判精神,进而取得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主要策略。下面以一个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案例来说明反思日记对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有效性。
案例:一名教师的教学反思日记
“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接受任务后,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行动,我参与了离我比较近的两个小组的活动。这两个小组的组长迅速分配了角色后,组内的同学开始绘声绘色地朗读,其中一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朗读了两遍,另一个组有一名学生对组内其他同学的朗读进行了简单的评价。五分钟过去了,大多数小组已经完成了朗读任务。这时我环视了一下教室,只有一个组的读书活动还在进行,我心想,按照时间计算,朗读活动已经进行了七八分钟,为什么还有的组没有读完呢?我只好再多等一会儿,这时教室里只有他们这组的读书声。或许他们不愿意过多地浪费大家的时间,或许他们真的读完了,半分钟后我们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在评课研讨时,碰巧听课的一位专家就在这个小组旁边,她告诉我一个使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情况:这个组从开始就围绕到底谁读哪个角色而争论不休,谁都想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谁都不愿意为顺利地进行小组活动而放弃自己的”个性“,小组长面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最终这个组也没有完成分角色朗读任务。为什么小组活动中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为了弄清原委,我分别找这个小组的4名学生了解情况。其中3名组员都说到:我想读某某角色,别人也想读。我又问他们:是读自己想读的角色重要,还是完成小组的任务重要?他们都回答完成小组的任务更重要。他们真是这样想的吗?我又找小组长,小组长是一名性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的男孩子。我问他:那 3名同学都想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这时你应该干什么?他回答说:”我给他们分配了,他们都
不听我的,我也没有办法。“(”我就想读自己喜欢的角色。“"我给他们分配了角色,他们都不听我的,我也没有办法。”这两个事实抓得非常到位,这可能也是在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障碍。)简单而又真实的回答使我意识到这节课以及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问题。要使小组合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在本案例中,这位老师通过反思日记的形式,发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原本不是一个简单而是复杂的过程,这促使他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原来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会遇到如此实质性的障碍,面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问题,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疑,反思日记的形式对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有利的,当前,教师利用“反思日记”,来转变其教学观念的方式,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更没有制度化。笔者认为,“反思日记”制度化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策略,只有这样才会更加有益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参与“教育科研”习惯化
教学观念的转变离不开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而反思的旨趣是促进教学问题的解决,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开始阶段。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首先,教师参与科研的前提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这个前提为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供了基础。在产生教育教学问题时,教师一般会有意或无意地想到,为什么产生这样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是否教学观念出了问题,如果是教学观念出了问题,又具体是哪些教学观念,等等。经过这样的思考和反思,产生了教师教学观念的冲突,为其教学观念的转变提供了基础。其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过程是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获得新教学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就会主动分析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并努力寻求问题的解决路径和对策。为此,教师查找相关文献、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就问题求教于其他教师,并与他们进行沟通、对话。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样的过程容易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改造和转变。然而,教师仅仅参与一次或几次科研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积极致力建立各种便利的条件和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并使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意识习惯化。实质上,教学和科研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教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论文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探索交流 重视过程 关注人 现代 过程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但是我国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严重影响着教学职能的有效发挥。于是我们国家发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并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这场围绕新课程改革而开展的深刻变革中,不管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全新优秀的教材,都将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实行哪些转变呢?下面结合高中数学的教学实际谈谈本人的认识。
一、由满堂灌输向探索交流转化
金子固然重要,但得到金子的方法更重要。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样学生也许会得到知识,但是如何得到知识的方法学生却没有掌握,长此以往导致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因而我们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样,师生既能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又能丰富教学内容,获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反思我们以前满堂灌输的数学课堂教学,其过程大部分是让学生端坐静听,死记硬背,模仿练习,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厌恶数学,应变能力差,做题死搬硬套不灵活等严重后果。我们应及时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如线性回归直线方程的教学不能一开始就向学生灌输回归方程,而是应该先让学生各自探索和想象一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直线与散点的接近程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然后通过交流比较得到就是用总体偏差平方和作为标准最好。
二、由重视结论轻视过程向重视结论更重视过程转化
我们的数学教学再也不能和以前一样叫学生简单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在学习函数、数列、不等式等模型时应该先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然后由学生通过探索交流亲自建立各种模型。这样既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合理性、有用性。三、由只关注知识向关注知识更关注人转化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拨的人、有尊严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且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才的人。但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所规定的知识技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最终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苦恼恐惧,从而阻止了他们全力以赴学习。为此新课程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即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
在我们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學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要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让他们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对于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基础比较好或智力超前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材料或练习,并指导他们课外拓展,使他们的数学知识更丰富,思维水平更高。
四、教学工具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化
传统的教学工具手段主要是以粉笔、黑板辅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新课改以后,多种新的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不断涌现。因此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式,成为新课改的重要趋势。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式。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数学可视化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如立体几何中三视图的形成、函数图像的变化、几何证明的直观背景等等,若用笔、纸张或黑板则显然不能将它们展示出来,但运用多媒体就能很方便地将它们呈现出来,使得整个动态过程尽收眼底,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尽可能使用科学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软件进行探索和发现。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指导学生通过软件操作观察规律,猜想数学结论,进行合情推理。而在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网上收集资料,扩充视野。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正确合理地转变教学方式,以积极的态度、高涨的热情为新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叶瑞祥 沈晓良主编的《中学教育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01月
[2] 严士健 张奠宇 王尚志主编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一版
转变教学观念,实践英语课堂教学 篇12
一、重视英语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对教材的熟悉与掌握程度, 狠抓基础知识, 把握节奏, 备课先备人, 平时注意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 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进程。课堂上,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实践面。引导基础相似的学生从多视角理解内容, 多角度地操练运用, 即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从听、说、读、写的不同角度展开。复习时要回归教材、重视教材。在教学利用多媒体, 创设不同的情境, 在情境中教学, 让学生练习理解运用, 并设疑释疑、解惑。与其题山题海, 不如回归教材, 绝不好高骛远, 而要扎扎实实复习教材内容, 让学生积极思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在课堂上经常复习旧知识, 让学生反复操练, 从而顺利地达到一个个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语言环境的营造是学生积极运用语言的前提, 复习时具备系统性、针对性、综合性, 用以前学过的词语操练新句型或已学过的句式学习新单词。国际音标是初中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 我在每堂课前播放音标知识动画片断,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音标, 效果很好。经过一段学习后, 让学生自己归纳分析, 教师及时处理反馈信息, 及时巩固。
二、营造语言环境,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我重视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任何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 都离不开他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要指导学生制订出学习英语的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 每天坚持做好课前预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尝试通过语言环境的营造进行语言交际训练。早读课上坚持让学生听课文录音, 加强听力训练, 让学生模仿地道的英美人语音、语调, 同时加强课外交际化语言环境的营造。课外交际化语言环境的营造是学生运用语言的保证。每周两篇日记, 给他们面批, 持之以恒。搞好课外阅读, 对有自学能力的学生, 用课外读物拓宽他们的视野, 从音、形、意三方面培养其观察力和记忆力, 打好语音基础。用联想对比、归纳演绎等方法记单词和语法知识。开展对话使用, 角色表演, 设立英语小品编演擂台等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兴趣活动, 结合课文内容, 每教一个情景句型, 就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知识到讲台前表演, 启发学生将学过的句子编成小品表演, 并加以引导和指导。在小品表演中, 学生把学过的句型和句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原本零散的句子变成连贯的交流信息单位, 让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有趣的表演。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学会并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 提高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学生积极参与, 情绪高涨, 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语言。
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营造互动化的语言环境, 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交际气氛, 让学生主动投入英语语言的学习中, 逐步培养学生互相交际的语言习惯。每堂课安排几分钟进行会话, 如值日生汇报、自我介绍、家庭情况、谈论天气等。置身于一个充满情趣的环境, 学生将会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极大地激发语言交际欲望和胆量。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用英语自由交谈, 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时适当增减, 自由发挥。师生进行生活化的语言交际, 使所学语言内容贴近生活, 让学生愉快操练、轻松实践, 加强听说训练, 做到视、听、说同步, 培养英语学习兴趣。课外交际化语言环境丰富多彩, 为语言的使用提供了条件, 是学生积极使用语言的前提。英语教学要注意创设情境。语言习惯的养成需要课内、课外互相联系, 互相弥补。在训练中教会学生注意正确使用语音、语调、重读、弱读及升调, 使其朗读绘声绘色, 津津有味。另外, 建立广阔的英语宣传阵地, 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口语教学。利用实物和图片教单词, 学生能更好地记住词义, 并能反复复习, 借助现代声光电教学媒体, 遵循直观性、趣味性的原则, 使英语课堂成为超越课堂时空背景的交际活动环境, 使学生得到语言、文化、情感等多方面的培养。例如, 在讲授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时, 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1) 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 常与表示频度的时间状语连用。时间状语:every..sometimes, at...on Sunday。2) 客观真理, 客观存在, 科学事实。3) 表示格言或警句。4) 现在时刻的状态、能力、性格、个性。分别举例:I leave home for school at 7 every morning.每天早上我七点离开家。Shanghai lies in the east of China.上海位于中国东部。Pride goes before a fall.骄者必败。I don’t want so much.我不要那么多。借助直观事物, 营造语言环境, 充分利用多媒体, 图片、图表、实物及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 让学生感知所呈现的事物, 加深理解, 为语言表达做好铺垫。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论文 篇13
优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 篇【1】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
过去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更应该多一些启发式教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教师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
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各学科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实施空间很大。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敢做,最后达到会说、会问、会做。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树立“发挥潜能,全面育人”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性质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涵,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因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教学气氛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教师关爱学生,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个学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关键,特别是对传统教育中被称作“后进生”的学生,教师更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竭力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学习,在课堂上也才能踊跃思考,勇于争辩,勤于动手。
五、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个人领会吸收之间存在矛盾,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因此,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本思想,所以,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在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狠下功夫,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的。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
优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 篇【2】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行为上和思想上都得以转变,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的占有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这种教师上课一言堂、满堂灌的情况严重压制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潜力无法完全得到发挥.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在教学理念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过去的理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应当改为:“你不会学习,我来帮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学生乐意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来。过去是教师带着种种精挑细选的学科走向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注入知识,现在应是引导学生走向学科,力求教与学两种活动的协调一致,让学生乐学、会学。
第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体应该由教师变成学生。要靠学生自己主动的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教师的职能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导”为主,教师成为课程设计者、指导者、导师和顾问,以全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不再以先知的角色传播知识,塑造学生的人格,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关系的过程中,要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最优的学习环境。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在解疑中发展思维。
第三,用爱化解学生的不当行为。在课堂上,我们常遇到顶嘴的学生。面对这种事件,教师一定要冷静,因为他的言词与你的言行无关。也许是她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阶级发泄,我们只是充当了一个出气筒的角色。虽然我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冷静并不容易,但事实证明。忍耐是最有效地措施。而对学生的责骂可恰前使之受到别人的注意,从而更想顶嘴,劫夺只能是这场战争不断升级。所以,面对学生的不当行为,应当冷静,并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并安慰自己,他的行为不是他的本意。这样我们理解力学生,也是自己在不快中得以解脱。让我们体谅学生,用爱化解学生之间的不快,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便成为学生的知音。
总之,教师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自己的不断摸索和总结。我深信,在自己的努力下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将成为一门新型的老师。
优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 篇【3】
通过上学期的工作与学习,本人深深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用全新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中走过来的教师,若不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是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所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作业。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学生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犹如林黛玉进贾府,不敢多说一句,不敢多行一步。在这种观念下培养的学生,其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素养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人才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能自己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必须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灌输”为“对话”,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
1、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消除心理障碍。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希望留给学生,把尊重、理解和宽容留给学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会有那些问题,喜欢那种教学方法,对那些问题更感兴趣,不同需求的学生应怎样对待等等,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
3、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必须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使之产生的新的思维碰撞与思想交锋,从而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过程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产生对知识对智慧的爱。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如:在讲授每部分知识前有意识增加自读、自思、自圈、自写、自查等环节,让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自我感悟,自求所得,这样就为教师、小组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2、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或自找学习伙伴,读、画、议、写、演学生自主采用。
3、在合作学习中,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到小组中合作交流,彼此沟通,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在交流互动中反思,丰富充实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再到全班交流,再次达到共识,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称赞,学会欣赏,学会补充,学会评价,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提问,学会求同,学会学习,同时也学会做人。
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超前式学习、迁移式学习、实验室式学习;合作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问题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方式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贯通的。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以前那种孤立、封闭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因此,营造一种开放的、双向互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的教学情境,建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已成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论文】推荐阅读:
转变观念 提升能力 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12-15
教学方式的转变与高效课堂10-27
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与认识08-29
教学观念转变09-11
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08-29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11-25
转变教学观念自我反思07-24
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08-12
教师观念转变、教学水平提高情况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