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通用9篇)
小学英语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篇1
小学英语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我有幸听了英语学科以上两位老师的课,从中学到了很多,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获取知识光靠教师“教”是很不够的。只有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学好英语。听了王老师的课,让我们对有效的教与学有了新的认识。作为老师,应该当一个良好的引导者,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指导他们怎么去学,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王老师在课堂中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巧妙设计教学任务,使书上的知识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学情绪,使之受到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使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调动。这次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同时,在看别人上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于我的课堂上,但以前没意识到。通过学习,我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做到更好。
每一次学习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感动,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做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效,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与捷径,我们会一直努力,共同进步!
如果是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革新。
⑴ 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⑵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主动求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摆脱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应和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这个阶段很重要,也很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交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⑶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
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的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或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⑷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前三个阶段的活动都是在为这一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因为只有搞好这一阶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
⑸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拓展教学方式和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改变自己许多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起全新的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英语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篇2
我们的Pad教学实践经历了八个阶段:使用培训, 熟悉操作;核心组研讨, 统一思想;集体备课, 有效整合;试讲模拟, 研磨优化;课堂实践, 有效推进;常态教学, 优化完善;教学反思, 固化成长;交流研讨, 学习借鉴。这八个阶段有利于推进Pad教学顺利进入常规化教学阶段, 让我们在不断实践中对Pad教学有所认识进而加深理解。
下面就Pad实践中的问题, 谈谈我们的认识和理解。
对Pad教学的认识
1. Pad教学的优势无可替代
使用Pad进行教学, 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 这使得我们能够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学科教学。
(1) 客观题:即时反馈
收集学生客观试题答题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情况反馈, 利于教师快速了解每道客观试题的正确、错误、犹豫同学的比例, 并且可以了解全班同学的答题进程及每位同学的答题情况。这些数据的呈现, 便于教师的精准教学, 提高了课堂讲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主观题:分享互评
人最在意的是他人的评价, 学生也不例外。主观试题的互评环节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借鉴, 这无疑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物课堂中可以互评的教学内容很多, 如实验方案、概念图、模式图、思维导图、实验结果 (如有丝分裂、物质鉴定、质壁分离及复原等) 、排序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顺序) 、物理模型 (有丝分裂过程、减数分裂过程、细胞膜的模式图、DNA双螺旋结构图等) 、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讨论结果等。在互评过程中, 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结果的同时, 也对知识本身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促成了学生不断反思和对已有认知的修订与完善。
(3) 教学方式:从讲授到互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教师占主导地位, 但任何知识都是教不会的, 只有学才能学会。 在有限的一节课中, 教师的确传授了大量的知识, 但又有多少被学生接受并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呢?教师如果能利用Pad中的图片推送功能或者主观试题推送功能, 将分析文字资料、讨论内容、图片信息等推送给每一位学生, 在此基础上开展讨论互动, 这样处理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而且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可以充分讨论, 也会产生认知的冲突, 也会有对问题的错误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效的讲解, 这样的课堂效率和效果与传统课堂相比较一定会优于传统课堂。
(4) 学习方式:从被动到主动
传统的课堂, 学生仅仅被动听讲。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Pad教学中, 可以利用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的解析分析 (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等) , 为学生主动学习获取新知创造条件, 从而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理解。在学生遇到问题时, 也可以借助网络自行解决, 这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
2. Pad的定位是教学的工具
任何现代化技术, 都是服务于教学的工具而已, Pad有很多功能, 但不要过分强调工具的重要性。不要围绕着Pad进行教学设计, 不要为了用Pad而用Pad, 那样简单问题就会复杂化。不是所有课型都适合Pad教学, 如生物的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学, 也不是一节课的所有环节都适合使用Pad来教学。Pad要用到该用处, 要用得恰到好处。
3. Pad可以用来支撑先进的理念
教育要实现现代化, 更多的还是需要体现在先进的理念上。如果不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即使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教学效果也许还是低效或者无效的。所以, 只有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 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教育改革。
4. Pad功能的应用要有选择地推进
Pad有很多功能, 但在生物课堂上需要逐步推进使用相关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的功能, 以期实现“量身定做”, 更适合生物学科的需求。目前生物教学中常用到的Pad功能有:资源展示 (图片化资源、视频) 、即时反馈 (客观题) 、互动互评 (主观题) 、客观题和主观题解析功能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图片资源推送、白板涂鸦、错题集 (错题) 等。
5. 使用Pad教学的关键是合理高效
如何将Pad使用得合理且高效, 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需要根据学生情况以学定教;需要选择教学策略先学后教;需要在教学设计中不断完善和优化。
Pad教学的策略
1. 集体备课提升教师备课水平
不断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 就是不断研磨、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经历这个过程, 对于老师备课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
2. 流程图作为思路蓝图
第一单元备课思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师】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命?
【生】百度搜索——生命
【总】生命是一个过程, 生命是一种现象
“活”: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新陈代谢)
“长”:生长、发育、衰老、死亡
【师】生命系统是富有层次的,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什么?
【生】资料分析 (书)
【师】图片展示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总】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3. 知识呈现要关注学生能力培养
以知识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能力, 不同知识承载培养的学生能力略有不同。
(1) 事实性知识指向获取信息能力
出示资料→自主学习→客观检测→反思互助→精准教学
(2) 概念性知识指向理解能力
资料分析+问题引导+自主学习→客观检测→反思互助→精准教学
资料分析:辅助理解
问题引导:思维训练
(3) 方法性知识指向实验探究能力
资料分析+问题引导+自主学习→客观检测→反思互助→精准教学
资料分析:能力训练
问题引导:思维训练
下一步研究重点
1. 微课与Pad结合,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Pad中白板涂鸦功能研发微课录制功能, 新授课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可以直接推送给学生, 也可以链接到客观题解析部分, 作为课堂上未听懂部分的再次理解, 或者链接到主观题解析部分, 随分析资料直接推送给学生,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复习课可以链接到章节或者模块复习中客观题和主观题解析处, 学生自主复习使用。习题课主要针对某些习题的讲解, 主要链接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解析部分。微课与Pad的完美结合, 可以实现学生利用Pad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复习, 加深学生对于部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同时减轻教师的纯体力劳动, 避免重复无意义的讲解。
2. 思维导图与Pad结合, 构建学生知识蓝图
教师的教学往往“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即过分关注细节, 而忽略整体宏观框架的构建。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是零散的、支离破碎的, 如果利用XMide7绘制的思维导图与Pad结合, 在学习中构建思维导图, 也就在学生头脑中构建了知识蓝图。
3. Pad作业发布和批阅功能, 实现自学和互动
无论是日常作业还是寒暑假作业, 都需要提高作业的即时反馈, 这样才能做到即时准确点评。利用Pad定时发送作业, 不仅能随时查阅学生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 也能快速地答疑解惑。
4. 利用大数据进行智能化的适性教学
浅谈化学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篇3
关键词:化学 教与学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主要是面向将来学习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化学《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已为本模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各校学生基础不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计算能力、整体分析能力普遍较差,成为学习本模块的最大障碍。
面对本模块的内容,作为教师,首先我自己不能觉得枯燥或者麻烦,否则势必会将这种心态无形中传递给学生。我们学校的学生,可能不是深圳最聪明、最优秀的,但只要有恰当的方法,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引导、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时间,他们完全可以接受这些知识与能力的挑战。因此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调整、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而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引导学生利用必修知识感知选修世界,自主中求发展
对于那些基础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已有的认知,经过思考和交流能够顺利解决的内容,无需多言,只要通过问题设计,给予适当的引导,关键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交流和巩固,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上和思维上的发展。
案例:《必修1》第二章的第2节“离子反应”中提出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和电离方程式的概念;涉及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以及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的情况和氨水醋酸溶液的电离方程式。
本模块第三章是在此基础上运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等内容。例如盐类水解中很重要的三个守恒,不再贪图一节课的广度与深度,踏踏实实地让每一个学生动手,仿照氯化铵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醋酸钠溶液中的粒子守恒关系。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进行组间交流、讨论,有了真正的动手与思考过程,难点也不再成为难点。
二、通过创新问题设计,突破重点难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内容,教师不要急功近利,要从学生能够理解的层面入手,由浅入深,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后进行有效沟通,并给予及时的点拨与评价。
最深的感触,就是一定不可以夹生,宁可少讲一个知识点,也不能几个知识点每个都让学生一知半解。而且,一定要对学生有信心,不做事事都想包办的“妈妈型”教师。
比较、假设、模型建构、化归、演绎等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主要方法,本模块是将问题设计融入假设、模型建构等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契机。
案例:模型建构法。在分析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时,引导学生建立这样一个模型,想象一个带有可滑动活塞的密闭容器,设计问题链,若将活塞推进,容器体积减小,反应气体浓度增大,即增大压强;若将活塞拉出,容器体积增大,反应气体浓度减小,即减小压强。
三、抓住化学特点,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培养综合能力
本模块四章共有20个实验,其中探究实验有5个,3个实践活动,5个科学探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
探究实验案例: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测定
1.判断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有哪些?产生气泡的快慢、固体质量的变化、温度的变化、颜色的变化、浑浊程度的不同。(用气球看多少气体、各用一纸片放在瓶口看哪个先弹起、组成原电池根据灯泡量度,将气体通入装有水的U型管看液面变化高度,用指示剂判断反应的情况,用原电池的原理等等)
2.如何从定量的角度来表示化学反应快慢?
产生气泡的快慢:测定气体的体积或压强、测定物质的质量变化、测定物质的量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测定体系的温度或测定反应的热量变化
颜色的变化:测定物质或离子的浓度变化、测定溶液的导电能力的不同
观察收集10mlH2所用的时间或1分钟收集到的H2的体积
这个实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比较实验,如何进行探究,什么做变量,什么做不变量,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并且有时间让学生继续探讨:还可以改变什么条件进行比较实验?
学生会想到:锌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为下一节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奠定基础。
实践栏目案例: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这是学生第一次全面接触化学定量测定实验,建议在教学中从原理、实验步骤、记录数据的表格设计、不合理实验数据的淘汰,根据实验数据求结果,误差分析等环节给学生一个标准的定量实验的学习体会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还可引导学生结合研究性学习,把此实验进一步延伸:如把药品改成强酸和弱碱、强碱和弱酸,浓酸和稀碱,浓碱和稀酸,浓酸和浓碱的反应,反应热会如何变化?实验装置如何再进一步改进,使数据更精确?
四、巧用多媒体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快发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随之普及,那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
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直观、生动、灵活的特点,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可以更直接地展示,更加清楚宏观地解释其原理,增大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化学反应原理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图像、表格、实验、多媒体课件、录像等常见的直观教学手段,将化学原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毛东海.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线索”和“结构”[J].化学教育,2012(10).
[2]岳俊茹.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J].新课程:教研版,2009(7).
[3]娄延果.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小学英语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篇4
一、基本情况
为使调查数据更具有说服力,本次调查涵盖区域内所有九年级的共38个教学班,被调查的班级均采用平行形式分班,生源均为自然状态下形成,涵盖社会各个阶层家庭孩子,包括一定比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在学生独立完成问卷的情况下,对1034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男生521份,女生513份。问卷涉及授课教师24位,其中女教师19位,男教师5位;教龄小于5年的3位,介于5-的5位,介于10-的7位,教龄大于20年的9位。
二、问卷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我们在编写问卷时尽可能体现其学科特点,以利于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问卷将预设的问题和分析角度相互穿插、糅合在一起,供学生选择,这样便于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对教学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学生喜欢化学的原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学生喜欢化学课的兴趣点是什么?问卷分析显示,学生喜欢上化学课的主要原因是化学实验,该比例为34.2%,其中女生在该方面的比例高出男生11.0个百分点;其次是“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冶的选项,占26.3%;选择“喜欢科学类学科冶的学生比例为20.0%,其中男生在该方面的比例高出女生9.3个百分点。因“老师人格魅力/讲课精彩冶的原因而喜欢化学的只占16.4%。可见,学生喜欢化学的兴趣点在凸显化学实验的前提下,注重化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健康,调动了学生立足生活实例探究化学问题的热情(见图1)。图1学生喜欢化学的原因从教龄角度分析,“化学实验冶对学生的诱惑力与教师教龄成反比,教师的魅力/讲课精彩对学生的吸引力与教龄成正比。由此可见,年轻教师的热情、细致及对做实验的热衷是调动学生喜欢化学的主因,老教师娴熟的教学手段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喜欢科学类学科冶比例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增长(教龄小于5年的教师除外),说明随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娴熟的教学策略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科思想,影响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情;教龄小于5年的教师出现异常现象,反映出新入职教师在教学中会更多地拓展教材以外的科学知识(这一点在听取不同教龄教师随堂课的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加之新教师更乐于与学生密切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演示实验完成率情况分析
化学与实验的关系密不可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化学知识的“发源地冶。在化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化学演示实验,就能够提升课堂效率[2];演示实验还可以生动地阐明化学原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理解物质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教会学生使用仪器,培养技能,进而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3]虽然学生喜欢化学的原因各异,但问卷显示,演示实验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主动力,这表明作为立足实验研究问题的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问卷中,有95.0%的同学认为演示实验会提高自己的听课兴趣。而对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老师如何对待冶这一问题,学生回答差异较大,选择“几乎都做演示冶、“做大多数演示实验冶的同学占62.5%。随机抽取5位教师统计数据分析(见图2),发现即便是同一教师任课班级的学生所选答案也各异,如A、B教师所任班级,有超过五成同学认为老师“做大多数实验冶,但还有约25.0%的同学认为老师只做少部分演示实验;E教师的统计数据更是感觉自相矛盾。说明有限的演示实验难以满足学生对实验演示的期望,学生不仅希望演示所有的实验,甚至希望教师额外增加演示实验或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偶有未演示的实验就感到失望。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生学习化学的途径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方式分析
学习效率存在有个体差异[4],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教学实际,问卷主要对课上获取知识的形式和课后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了调查。
1.课上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形式分析学生学习最终的目的是掌握知识,课堂是教师完成其教学行为的主渠道。问卷数据显示,30.0%的同学认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讲、板书演示,其中女生在该方面的比例比男生高出8.0个百分点;36.0%的同学认为利用实物投影、PPT等电教手段获取知识的效果优于其他手段,其中男生在该方面比女生高出6.5个百分点。可见,对于新知识“言传身教冶、“视觉冲击冶等触及感官的教学手段令学习者印象深刻。同时也看出性别差异对传授知识的形式要求有差异,获取新知识途径上有所不同。仅有13.0%的同学认为课堂上小组合作、相互讨论获取知识的效果好。可见,在常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占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即便是依托电教手段完成教学任务,也是通过课前教师预设行为传授知识的,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合作的环节,以利于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多角度落实教学任务。问卷中通过试卷讲评获取知识的比例不足10.0%,可见,对于接受新知,简单的自我预习、自我思考远不及通过教师的预设与系统的教学行为接受得快捷、细致、全面、深刻。
2.课后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分析教师一般认为学生在处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的理想途径是通过教师的分析,将教师的思路转化为学生的解题方法。但实际数据显示,只有17.0%的同学能做到请教老师,45.5%的同学采取了“与同学相互讨论冶的形式解决问题。也即课上依靠老师传授为主,课后出现问题依靠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是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最理想途径。可见,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如果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点拨,则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28.0%的同学选择了“自己查书、笔记或是其他资料冶,这部分学生可能是碍于面子不愿把自己的问题摆在同学面前,也可能是惰性使然,所以教师有必要硬性要求学生结成学习小组,给学生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创造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途径上,性别差异明显。“主动请教老师冶的男生比例(25.0%)明显高于女生(10.0%),而“与同学相互讨论冶女生比例(50.0%)明显高于男生(39.0%)。体现了男生张扬,乐于和老师探讨,甚至于问一些自己想当然的问题;女生内向,更侧重于把问题交给自己的交际圈解决。同时还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教师教龄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可见,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度、教师的教学行为等没有必然的联系,也进一步印证了学生具有交流合作的欲望,但也渴望平等。当在交流中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时,约28.0%的同学选择了借助笔记或查资料解决问题,比例远高于请教教师。
(四)多媒体使用情况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更需要信息技术辅助。调查发现,化学课上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比例较高(见图3),且对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帮助。有72.9%的同学选择了“老师经常使用多媒体(包括PPT课件、视频播放、电子白板等)冶电教手段辅助教学,说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普遍。选择“老师经常使用电教手段冶的同学中有49.0%的同学认为电教手段有利于自己学习效率的提高,而有51.0%的同学并不认同信息技术在获取知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同样的教学行为,因学生自身内在的因素不同而导致接受知识的效果不同,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设计多形式的教学行为,既能防止单一教学形式引起学生思维疲劳,又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还能从不同角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但数字化时代教学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还是存在有诸多问题[5],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调查显示,作为新兴的电教手段———白板,选择比例极低,可见虽然现代化达标配备了设备先进的白板系统,但因教师使用频率低,没有真正发挥白板服务教学的优势;多媒体使用情况教师个体间差异较大,与教龄相关性不大,说明与教师的教学习惯、风格有关,或与学校的行政推动力度有关。图3化学课教师使用多媒体情况(五)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分析教师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关(见图4)。学生理想中的.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依次为“讲解知识生动、细致入微冶、“幽默、课堂氛围活跃冶、“知识面广、课内外拓展丰富冶、“严格要求、思路严谨冶。但学生对现实教学中的教师评价排在第一位的是“严格要求、思路严谨冶,与学生理想的比率相当的是“讲解知识生动、细致入微冶。教师的幽默度、课堂活跃度与学生期望值要求甚远,相差近20.0%。现实中教师的知识面、课内外拓展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图4理想中的化学教师与现实中教师对比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与教师的教龄有关(见图5)。可以看出随着教龄的增长,灵活驾驭知识的能力在提高,能生动细致地把问题讲清楚,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拓展知识面。特别是在对知识的讲解方面,新老教师的差异明显,所以年轻教师要46多听老教师的课,从老教师那里汲取经验、精华,使自己迅速成长;要多与学生交流,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利于自己在教学中及时更正;要在备教材、备知识、备学生、备教学环节等方面多下功夫,备足原材料,才能在教学中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教龄就是功夫茶,下功夫能缩短自己成长的历程,功夫到了,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有了。
三、对课堂现状的思考
通过对学生喜欢化学的原因、演示实验对教学的影响、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的问卷调查,针对上述分析结果对教学进行思考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发挥演示实验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实验事实说话比简单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因此需要教师重视实验教学,让实验成为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化学科学的主阵地。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不甚理想,在下校听课课间,随机与学生聊天中得知有“说实验冶、“看实验冶、“读实验冶、“记实验冶的现象,即教师说现象、学生看录像、书上读一读、本上记笔记。因此,建议学校管理层有必要随时督促实验教学的落实,确保按课标要求开齐开足实验,甚至有必要立足教材拓展实验教学课程[6],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潜力,调动学生创新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实验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热爱科学知识的动力源。
(二)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促进教学互补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被教师广泛采用,因而教学效率得以提高,理论与实践也趋于成熟。[7][8][9]化学学科问题探讨机会多,完成实验操作也需要互相合作,教师有必要因教学需要随时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其中,既有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又有学生之间的合作;既有课上合作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活动,又有课后问题的讨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生生合作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层次和性格特点,结成学习小组,给学生搭建平等交流、相互讨论问题的平台。借鉴已有实践经验[10],建立组内监督机制,形成互查、互问、互学、互助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因男女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最佳途径不同[11],讨论问题的角度和课堂生成的立足点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为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组建小组时应考虑男女生搭配,达到相互学习、互通有无的最佳合作效果。
(三)教学中适当考虑个体差异设计教学环节学生个体因性别、先天因素等原因,接受知识的能力和途径存在一定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落实教学任务[12],以迎合不同类型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手段的需求,避免单一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产生倦怠感。在用PPT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时,恰当的板书与屏幕内容相呼应,既有利于对知识点的强调,又能避免学生因长时间注意屏幕而产生视觉疲劳,还能借助简炼的板书归纳课堂小结。因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潜能各异,教师有必要设计恰当的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点评讲练等活动,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其中,眼手口耳并用,激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潜能。
(四)结合校情做好教师培训方案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教育体制也应该应势而变。教师的意识、理念跟不上变革,必然会继续穿新鞋走老路。即便组织了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也还是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13]一斑窥豹,从化学学科课堂状况可知,新时代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有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幽默风趣、讲解生动、形式新颖的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校既要组织好专业知识的校本教研与提升培训,又要做好课堂文化建设培训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将专业知识与教学辅助工具有机结合的能力,鼓励教师创设和谐、活泼、高效课堂氛围,以顺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如何结合校情做好师资培训顶层设计方案,是学校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过程,不论获取知识及课堂教学的形式如何丰富多彩,现实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预设与引导。化学课堂因化学实验的特殊地位,更需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因此,作为教学设计者与实施者,化学教师要发挥优势设计教学环节,以弥补不足;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建构好化学实验—课堂互动—辅助教学三者的关系;针对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不同,处理好独立思考—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的关系。教学大环境也在影响着教师教学设计的方向,学校管理者要设法营造积极向上、合作有为的教学氛围,以利于推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致谢: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罗海红、成翠、王春芳、于荣、张敏等老师协助完成了问卷组织工作和大量数据的整理工作,在此对参与课题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刘补云.中学阶段各学科相关系数差异分析及教学建议[J].考试研究,(5).
[2]徐锡有.实现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有效教学的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2).
[3]楼启正.如何提高化学演示实验的效果[J].化学教学,(6).
[4]连四清,马淑杰.高中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个体差异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
[5]曹贝贝,李纯.数字化时代教学改革的支持系统[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1).
[6]吴飞飞.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程的拓展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6(3).
[7]郝琦蕾,姜凌娟,王建保.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4).
[8]刘炜,方兰,李秋元,等.化学课堂“教冶与“学冶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0).
[9]杨胜武,欧启学.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化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初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4).
[10]黄芳葵.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6(6).
[11]钟君.天津学生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4).
[12]高虹洁.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辨析[J].发现(教育版),2016(9).
浅谈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与学 篇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改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各种教学新理念层出不穷,致使许多语文老师对语文课感到无所适从:老师们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做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不小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了脱缰的野马,导致课堂效率不升反降。正如苏联教育家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的那样:“在课堂上,相当多的时间是被不合理地浪费了。”确实,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我们才能从“山重水复”的困境中走出,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一、和谐“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往往是因为喜欢教这门学科的老师。教师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顾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在教学中运用精美的教具,或利用电教手段,或开展形式多样的小游戏、小竞赛活动,或采用故事等,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被老师讲课所吸引,对这门功课有兴趣,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二、角色定位,体现教学相长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是主体,学生成了“听众”,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要从“教”为中心转变到“学”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自己所知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去读、去发现、去感悟,去体验“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喜悦。如教学《背影》一文,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如果一味由教师讲解分析,学生是不会有深刻体验的。只有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联想到父母平日对自己的关爱之情,再联系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去研读,去讨论,体会父亲在生活极为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亲自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从这类平凡小事中,体会父亲关心、体贴儿子的至爱之情。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一点,学生才能领悟文中作者深深自责、愧疚之情,实则是反衬对老父亲与日俱增的思念之情。
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互助提高。当代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教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只有教与学相互促进,师生才能共同成长。
三、方法导航,引领学生入门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如何“授之以渔”,把学生领进门是关键。教师引领学生入门,首先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帮助学生确立预习的内容,一般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自学:①初读课文,勾画生字词,略知大意;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字词,读准字音,记忆字形;②根据预习要求和课后思考练习题,细读课文,进行圈点批注;③品析精彩语句,提出疑难问题;④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完成对应的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可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学,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由“扶”到“放”,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动机,适时启发诱导。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讲解问题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当学生思考问题已有所得,欲表达又表达不清楚时,教师再给以及时的启发诱导,指引“思维”的途径,导以“思维”的方法。针对教材文体的不同,应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特点、规律,掌握阅读的方法。如:读写人的文章,就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刻画,去了解人物的品质;读记事的文章,就引导学生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从而认识事情所反映的意义;读写景状物的文章,就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学”。“书山有路‘巧’为径”,学生学习得法,自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语言实践,着眼核心素养
《全国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落实语言实践,既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和阅读教学中的感悟结合起来,我在教学中把读、悟和练笔结合起来,以写促读,促进学生进一步深读文本、内化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如:学习《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文后,我让学生联系我国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大洪水灾难,说说造成98洪水大灾的原因:“长江流域生态破坏严重”“盲目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造成的负面生态效应”……然后让学生拟写一份《长江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学完《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让学生进行《我和某体育明星畅谈奥运》的小练笔。这些语言实践设计,既是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又是文章情感的升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五、创设情境,拓宽教学领域
叶圣陶先生曾描述过这样一种教学情景:“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记了旁的东西,大家来读来研究。”语文教学中需要创?O情境,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促进作用,教师融于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体验,让语文活动成为生生、师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真诚对话的过程。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开展配乐朗诵、课本剧表演、情景对话、知识竞赛、课文改编、拓展运用等活动,激活课堂,但要忌形式化、作秀化,要让学生成为语文活动的主人,切切实实地在活动中进行读写创造。
如教《南京大屠杀》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先上网查找、查阅有关南京大屠杀文字、图片,观看《屠城血证》电影,我再运用音乐、图片来营造沉重而伤感的氛围。这样,图像和配乐朗诵相结合,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结合朗诵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情境,使学生在感知理解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课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当时的心情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于是,一篇篇慷慨激昂的文章便孕育而出:《告日本同胞书》情真意切,《牢记历史,振兴中华》激情洋溢,《真诚相待――中日关系破冰的基础》有理有据……
课堂教学还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宽语文教学领域,讲课时要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大信息量。如学《沁园春?雪》,让学生收集毛泽东诗词;学《背影》,让学生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并说说它的感人之处,然后用100字左右刻画描绘这位父亲的形象,加强学生对人物形象刻画描述的能力;学《南京大屠杀》,引导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了解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段不光彩历史的丑恶嘴脸,不断把学生引向广阔的天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和你心心相印、协调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授予学生巧妙的学习方法,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互助,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海无涯‘乐’作舟”,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才是语文教学的绝佳境界。
小学英语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篇6
一、加强理论学习, 为教与学方式转变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恩格斯曾深刻地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在实践中, 起定向、导航、阐释、预测和提炼、升华的作用。没有理论指导的教改实践, 是盲目的不科学的教改实践。因此, 在“转变教与学方式, 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教改实践中, 学校特别注重理论学习问题。
首先, 认真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术专著, 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文章。校方先后组织全校教师阅读了《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教学的勇气》、《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智慧型教师的诞生》、《课例与思考》、《聚焦新课程》、《静悄悄的革命》、《追求本真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等学术专著、教学法规。在阅读的基础上, 倡导教师写读书笔记, 结合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教改实践写心得体会。学校还举办不定期的读书心得交流会, 请阅读得法的教师在会上介绍经验;先后有16位教师在全校教师会上介绍了阅读经验。学校还创办了《新洲科研》杂志, 定期出版教师的阅读心得。《新洲科研》已编辑出版了7期, 共刊发学校领导、教师的各类文章350多篇, 有力推动了教与学方式转变理论学习的深入发展。
在此基础上, 学校领导也针对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实际, 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讲座。曾先后举办《转变教与学方式, 实施有效教学的八好策略》、《突出教学五性, 追寻高效教学》、《转变教与学方式, 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必须确立六大行动理念》、《深化教与学方式转变的五个加强》、《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备课必须六有》等专题讲座17场次。这些专题讲座, 从理论高度阐述了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实践问题, 既具创新性, 又具操作性, 为学校深入开展“教与学方式转变, 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教改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加强问题研究, 及时进行理论提炼, 排解教师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困惑
在“转变教与学方式, 构建自主有效课堂”教改行动中, 教师总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 因此, 加强问题研究, 及时进行理论提炼, 排解教师在教与学方式转变中的困惑, 成为教与学方式转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需要新的备课形式。在教师无所适从的时候, 学校教导处根据研究, 提出了“按教与学方式转变备课的六有要求”, 即: (1) 有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设计; (2) 有学生课前预习的要求和内容设计; (3) 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目标和过程设计; (4) 有小组展示的重点和预设生成的设计; (5) 有巩固拓展的内容和过程设计; (6) 有教师引领、概括和总结、升华的要点设计, 等等。后来, 学校教导处又总结、提炼出新洲小学教与学方式转变教学常规的“六想”、“六要”、“八看”、“八议”等要求, 印发全校教师学习、参考, 有效解决了教师不知教与学方式转变如何备课的困惑。
随着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深入发展, 学校在听课中也发现, 课堂教学中“小组展示”的过程, 普遍存在“片面化”、“杂乱化”、“表演化”的现象, 学校及时组织教科室及相关人员进行理论学习与理论概括, 有针对性地写出了《小组展示的要义解读》、《小组展示的实施原则》、《小组展示的行动策略》等相关文章, 并通过专题讲座, 向全校教师阐明了“小组展示六大要义”:认知交流、成果分享、思维碰撞、问题解决、知识构建、个性发展等。
三、加强理性总结, 用理论梳理和提炼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经验, 不断提升教与学方式转变的理性认识
在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实践过程中, 学校十分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过程, 用理论反思实践过程, 用理论提炼实践经验, 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不断进行理性思考, 进行理性总结, 坚持理论创新。近几年来, 我校先后总结、提炼出以下一些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教学理念、实施原则、操作策略和评价标准。
1. 总结、提炼出“转变教与学方式, 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教学应突出“五性”的理念:
(1)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 突出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3) 突出教与学方式的多样性;
(4) 突出师生互动的民主性;
(5) 突出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2. 总结、提炼出选择教与学方式的四大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2) 切适性原则;
(3) 多样化原则;
(4) 独特性原则。
3. 总结、提炼出小组展示的“五个应该、五个不要”的实施策略:
(1) 小组展示应该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 充分调动小组每个成员参与的积极性。要通过民主协商, 分工负责, 各担任务, 让小组每个成员都有展示机会。不要让组长一人说了算, 或者组长包办代替, 把小组展示过程变成组长一个人“唱独角戏”的过程。
(2) 小组展示应该首先展示小组或个人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中, 对学习材料的感悟、理解、发现和获取的知识及不懂、迷惑的问题内容。不要把小组展示过程变成学生代替教师, 单纯进行“考考你”、“问问你”、“教教你”的教的过程。
(3) 小组展示应该是组与组、组与全班、生与生、生与老师的交流对话过程, 是成果分享、思维碰撞、不同意见争论、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过程。不要把小组展示变成没有问题、没有争论、没有补充的表演过程。
(4) 小组展示应该体现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层级发展过程。小组展示中, 有不同意见, 有疑问, 甚至有错误存在都是正常的。不要把小组展示变成无疑难、无差错、无坡度, 一溜顺的过程。
(5) 在小组展示中, 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归纳、提炼和升华作用。教师在小组展示中, 要有机进行引导、纠偏、点讲、评价和激励活动, 重在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师不要缩手缩脚, 不敢引导, 不敢纠偏, 任学生自由发挥, 一切学生说了算, 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
4. 总结、提炼出转变教与学方式中听课、评课的“四看标准”:
一看学生是否全员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是不是热情高、信心足、兴趣浓?是否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积极发言?
二看教与学方式是否能体现了多样性。一堂课中, 是否有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操作演练等多种教与学方式呈现?
三看教学的重点是否突出。整堂课训练的重点目标是否达成?多数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训练的内容?
四看学生表达的效果好不好。学生课堂发言声音是否响亮?口齿是否流利?观点是否新颖?结论是否正确?
5. 总结、提炼出一批教与学方式转变的优秀论文。
小学英语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篇7
历史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是学生学习方式改进的前提。教法改进是手段,学法改进才是目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说过:“如果我们要认真地进行教学改革,那就必须从改造教师本身的心理开始,如果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依旧不变,即不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那么他们会改头换面地使用任何新的教科书去适应自己的旧观念。”因此,无论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还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首要的是变革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
1.转变教师角色,走向新的教师观。传统观念认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但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与参与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帮助、指导学生收集和使用各种信息资源,参与、组织和管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做学生学习的好伙伴,从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友好、融洽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历史教育教学的力量。
2.营造师生合作的民主氛围,走向新的教学观。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调查、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能面向全体学生、有利学生全面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它包括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合作学习”采用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3.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走向新的学生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断言:“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传统的学生观,不应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装填知识的“容器”,而应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更要充分理解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找出学生的共性与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构建师生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从而培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一代学生。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这是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必将引出思维方式的转变。思维方式变了,就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才。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尽可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将身心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合理安排学习程序,采取适合自己个性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方法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如开展课堂讨论、辩论会、编历史剧等活动。
三、反思
1.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要靠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这些传统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要从本质上加以转变,是课程改革中的关键环节。但在教育教学中随处可见“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如:某些教师面对新教材,总觉得新教材“体系”不够完整、知识内容太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补充很多旧教材上的知识,自己认为补得多、挖得深,能体现教师的水平,在学生面前才有底气。殊不知,这已违背了教改的精神,加重了学生负担。这些现象对一线教师、对学生都是一种错误的导向,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2.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是课堂,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一年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历史课堂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45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在认真审视、反思之后,我发现: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表现为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最终无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当然,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经过广大教师长期的、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才能最终完成。
(作者单位:上海市开元学校)
小学硬笔行楷教与学的研究 篇8
工作总结
2005年课题成立,至今已有三个年头,在谭老师和课题组成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实验班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积极探索硬笔行楷字教学的方法、策略和途径,实验活动取得了一些实效,现将我几年来的研究实验工作做以下简要总结:
一、课题活动情况
课题准备阶段
1.确定了五(1)班为实验班以后,我从行楷字的实用性、审美性、可行性等方面向学生介绍课题实验的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行楷字的积极性。再加上中高年级学生,各方面开始突显个性,在书写方面表现为,追求书写速度,喜欢模仿成年人笔迹。因此,课题还没开始进行,学生便已跃跃欲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为以后的活动的开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2.实验班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行楷字帖,进行摹写。这样学生对行楷字的基本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能比较快地进入行楷字的书写状态。
3.召开实验班学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课题实验的意义,得到了家长的充分认可和热情支持。
4.对学生进行前测,从学生的书写状况、兴趣态度、基本认识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课题实施阶段
1.每周一次实验课。以课题组自己研究编写的教材为依据,从连笔入手,学生在掌握了横连、竖连、撇连、点连等几种连笔的基本方法以后,开始进行部首的教学。先后教了提手旁、牛字旁、左耳旁、右耳旁、两点水旁、三点水旁等所有基本部首的写法。教学中,尝试运用“引导发现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使他们能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上《左右结构》,老师先出示所要练习的字,以开展“小小写字比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过程实际也是学生尝试练习,大胆探索的过程,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读例字,悟规律)揣摩这些不同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法上的变化,然后把自己对例字的感受通过书写表达出来。赛后,老师以记者身份采访获奖学生: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样就形成了学生教学生的局面,使“教”不露痕迹,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也更易被同化。
2.每学期结束,对学生的书写状况进行检测。对检测成绩进行统计量化,深入了解实验的进展状况,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找出改进办法,使实验能顺利进行。
3.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将本实验班各学科的任课老师及家长联合起来,在学生认真书写的同时,严格督促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我们编了一首《姿势歌》,学生能个个熟读成诵。4.组织学生天天练。学生通过每周一次的实验课,能基本掌握行楷字的书写要领,但要得到巩固提高,并熟练运用,还远远不够。我每天利用中午上课前十分钟,组织学生或临帖或巩固新知。
5.利用班级活动,借助班级小建设,开展写字竞赛,举行书法展览。班上形成了浓厚的写字氛围,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的同时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论文浅谈初三英语词汇的教与学 篇9
题目:浅谈初三英语词汇的教与学
姓名:
电话:
单位:保山市腾冲县云华中学
邮编:
周建荣
***
679101 浅谈初三英语词汇的教与学
摘 要: 学英语要有良好方法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当然,记单词和短语也要有良好方法才能记得牢固。那么,教师应怎样教单词,学生应怎样记单词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呢?本文从教师教法的多样性和学生学法的有效性两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三
英语 词汇 教与学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汇构成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 可见,在语言教学中,词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初中毕业生要学会使用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词汇量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使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直接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初一一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还是相当高的,但是随着课文词汇量的增多,部分学生因记不住单词,词汇量小,看不懂课文,听不懂录音,看不懂题目,渐渐地对英语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以至于放弃英语学习。学生升入初三后,随着课本词汇、阅读量的增加,他们学习英语感到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单词记不住或记不牢。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初级中学来说,学生本身就怕学英语,没有任何英语学习的基础,学生反应英语学不好的原因就是单词记不住,而且学习词汇的手段很简单,就是靠“死记硬背、抄抄写写”。他们都知道,词汇掌握的越多越好,但往往记不牢,其原因是否在于自己愚钝?我认为这是因为学生们没有掌握学习英语的有效的记忆方法。因此,是否能记住单词是初中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我们知道,学英语要有良好方法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当然,记单词和短语也要有良好方法才能记得牢固。那么,作为在一线教英语的教师应怎样教单词,学生应怎样记单词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就如何进行词汇教学及如何指导学生词汇学习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
教学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法,笔者在教学中常采用如下方法:
1、利用构词法教生词
①名词+y构成形容词,如wind(n)+y→windy(adj);
②动词+er构成名词,如teach(v)+er→teacher(n);
③形容词+ly构成副词,如slow(adj)+ly→slowly(adv);
④在词上加前缀或后缀,构成新词,如write→rewrite,easy→uneasy;
⑤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成一个词,如black+board→blackboard,head+teacher→headteacher等。
2、音、形、义相结合教生词
音、形、义结合,抓好英语常用单词的教学。“音、形、义是构成一个单词的三个要素。音——读音,是词的语音形式;形——拼写,是词的书写形式。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指词的含义。音、形、义三者合一是词汇教学中不可缺乏的内容。”
有利于推动词汇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4、表演性教学
表演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实践。在教单词时,应尽可能运用表演创造语言环境,变机械乏味性单词教学为学生积极参与性单词教学,把“死”记单词变为“活”用单词,如介词的学习,可先请一位擅长表演的同学到讲台上来,用讲台、黑板、门等做道具,让这位学生按要求变换站立位置,以此来学习方位介词near,between,behind,in front of等。由于直观、生动、形象,短短几分钟内的游戏表演后,学生就掌握了这些单词,并熟练的运用到句子中。这样暂时的新鲜感将能转变为较稳定的学习兴趣。
5、激励性教学
争强好胜、表现欲强是初中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课堂上老师可用组织竞赛的方式进行单词教学,使竞赛活动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学习颜色的单词时,制作一套色块卡片,教者先示范读几遍,然后任意展示卡片的背面,请各组派一名代表猜颜色,一次猜对得10分,两次猜对得5分,三次猜对得1分,三次仍未猜对得0分,一轮完了再进行第二轮,此时,暂时失利的小组成员纷纷自告奋勇要求代表本组参赛,情景令人兴奋。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
6、链环式教学
随着语言教学的逐步发展,词汇量的逐步扩大,语法知识的逐渐加深,在教学中采用链环式教学,对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很有帮助。如:
成另外一个单词、说出反义词、写出与下列发音相同的词、用单词中的字母组词,每个字母可以多次使用、在两组单词中找出适当的词,组合成一个学过的单词、按提示和所给的字母写单词。
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性趣和活跃他们的思维。还可帮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一些较难掌握的词汇。
8、简笔画教学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师用书》特别强调,“除了使用教学挂图,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帮助教学。”简笔画具有简洁风趣,鲜活直观、形象概括等特点,运用简笔画在词汇教学中,使学生思维直接过渡到意义,不需要通过汉语中介直接理解所表达的含义。
二、学法上的指导
学生记不住单词往往是缺乏信心和方法不科学造成,要不断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想要记住的东西总是会记住的。学习词汇也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做到持之以恒。记忆词汇如同“一日三餐”,坚持不懈,日积月累,记的词多了,再记新的词就变得容易多了,记的也更牢固了。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战胜遗忘,突破单词关。
1、及时记忆,随时复习
“遗忘是记忆最大的敌人”。所以学习词汇最大的问题是遗忘。初三英语每单元都有几十个新词,只靠课堂上的这段有限时间记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复习单词。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时间也可以逐渐加长,所以复习要及时,不要等忘了再去复习。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看出,单词刚刚背完时遗忘的速度最快,这意味着越是新背的单词,二是联想记忆,即把在用法、词义或搭配等方面有联系的单词联想在一起记忆,如动名词和不定式均可用作动词宾语,但下面动词之后,只能接动名词;mind,suggest,enjoy,finish,practice,excuse等,而wash,want,expect,pretend,decide,learn等只能接不定式;like,love,hate,begin,start等的后面可接动名词也可接不定式,记住其中的一个就会联想到其它几个;又如我们在记忆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时,人称代词分主格,即I,you,he,she,it,we,you,they,和宾格,即me,you,him,her,it,us,you,them;物主代词分形容词性,即my,your,his,her,its,our,your,their和名词性,即mine,yours,his,hers,its,ours,yours,theirs。这样由I联想到you,he,she,it,we,you,they;也可以联想到me,my,mine。
三是按词的搭配方式联系记忆,如at the beginning of(在„„的开头),in the middle of(在„„的中间),at the end of(在„„的末端)。
这种把单词的类别、意义、用法等进行归纳整理记忆的方法,既便于记忆,又便于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4、比较法
比较各词之间的音形义的异同。
①同音异义词,sun-son,where-wear;
②音形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light(灯),light(轻的)和light(淡色的);
③词形相同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present/′preznt/ adj.目
分和按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拼读,边读边想,找出一些词发音的特殊情况;手写——善于用手,边写边记;脑想——集中注意力、边读边观察,边分析、比较、猜测,边记忆。如look作vi.时,意义为“看、留神;倾向、显得”;作vt.时意义为“瞧;打量、期待”;作n.时,意义为“看;脸色、外表”等,常用的搭配有look at,look for,look after,look like,look the same,look over,look out,look up等。
我们在记忆单词时,应通过看、听、读、写、译等多种渠道,调动一切能动的记忆器官,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增强英语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形式多种多样的词汇记忆与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论哪种目标语,词汇在所有语言教学中都是重要因素。”因此,重视词汇教学,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引导学生学习、记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词汇的能力,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卢焕玲•记忆单词的10种游戏[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3]涂永录•课堂简笔画[M]•香港亚洲出版社有限公司
[4]丁素萍•英语课堂中创设真实语境的五种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
[5]官步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6]平克虹•外语学习、词汇为本[J]•中小学外语教学
【小学英语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教与学10-11
英语背诵的教与学07-27
初中英语写作的教与学05-29
高校英语教师的教与学06-18
初中英语词汇的教与学07-05
中学英语的教与学09-16
初中英语阅读的教与学11-15
减负下的英语教与学08-14
小学生作文的教与学10-14
小学数学课的教与学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