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有机化学教学

2024-06-16

多样化有机化学教学(精选12篇)

多样化有机化学教学 篇1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反应及生物学功能的科学, 是生命科学的基础, 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医学必修课程。生物化学的研究主要采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 同时也融入了遗传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理论和技术, 是一门边缘学科, 也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领头学科[1]。因为课程内容的枯燥、抽象、深奥、重点、难点较多, 学生学习时普遍感到难度较大, 要记忆、理解的内容很多, 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有学了后面忘前面的经历, 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 产生厌学情绪, 有些同学甚至望而却步, 这也使生物化学的教学难度显著增加。如何将这些深奥难懂的理论以及错综复杂的代谢反应转变成浅显易懂、形象化和具体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变消极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每位生物化学老师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者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需依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此, 教师应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 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 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到情感需要, 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 也是确保素质教育顺利实施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1.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位科学家对科学的热爱往往源于对科学产生的兴趣。同样, 兴趣也是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直接动力, 兴趣又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 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扎实的专业水平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优美的语言与板书结合动态变化的现代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敬佩老师, 发自内心的崇拜老师, 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 利用学科特点 (万事开头难)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 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的特殊趣味所引起的。因此,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科特点, 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以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特殊兴趣。特别是教师在第一堂绪言课中, 告诉学生本学科的重要性, 发展的前沿领域及学习的必要性, 再结合教材内容从生物化学角度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发病机理等,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2.1 框架式教学

“框架式教学设计”是根据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对认知、学习的观点, 转衍生成的学习观、教学观而后表达出来的。这个主张是以“认知结构”为核心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为了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框架式教学法授课的基本原则是从整体把握, 建立与其他课程的横向联系, 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以调控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2]。基本方法是围绕教学大纲与专业特点。按“最近发展区”[3]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为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提供宽广的空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表现为针对本章节的主题, 确定教学目的, 并以此为指导, 按照由总到分的原则。搭建三级框架:章框架、节框架、教学要点框架,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框架。在采用“框架式”教学法处理教材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对一些难度较大、难点较集中的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 设法将难点分散, 以降低课程难度, 是实施该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使较为复杂、不易把握的知识程序化、直观化, 从而达到形象具体甚至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框架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引导学生搭建成固定模式的框架之后, 结合问题式 (PBL) 教学, 积极地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充实自身的框架。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同时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框架式”教学法强调的是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更适合于框架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显示生物化学的“框架式”教学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 这一教学法不仅使总教学时数减少及课堂信息量增加, 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加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深度和广度。因此, “框架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2 采用理论联系实际, 基础联系临床的PBL教学

在“框架式”教学的基础上, 积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的PBL教学, 进一步充实自身的框架, 可以使学生感到生物化学知识生动、具体、有用, 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 。1969年, 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创立了PBL教学模式, 现已是国外医学教育改革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4]。教师必须抓住教材重点,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实际, 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为单位,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方法,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在PBL教学实施方面, 教师要以框架式教学为主。在内容比例上, 不宜全程开展, 选择与生活实际和临床联系紧密的物质代谢部分和基因信息传递与调控作为PBL教学内容较为合适。在教学的难度上, 笔者感到应以有定论的生物化学内容为主。这样在PBL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既能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 又能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在时间的安排上, PBL教学模式应安排在框架式教学之后, 框架式教学与PBL教学用时比例大概控制在3∶2。在实施方案上, 课前将问题发给学生, 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的知识点, 查阅资料, 自学总结, 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在教学中, 围绕提出的问题, 首先按宿舍为小组单元, 由1名学生 (小组指定的或自愿的代表) 作中心发言, 然后其他组学生进行补充, 有争议之处, 让学生先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做总结, 重点从解题的思路、方法上做系统、全面的解答。教师要善于表扬与鼓励踊跃发言的同学, 在教学改革的初期, 许多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及同学之间要面子, 怕答错或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不好而不敢主动回答, 因此, 要想创造一个气氛活跃、争先恐后的课堂氛围, 必须让学生充满自信, 在讨论中感到学习过程的轻松和愉快,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对每位同学要委婉的指出不足 (主要指解题思路上) 。通过期末问卷调查和学习成绩的考核, 98%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得生物化学不像师哥师姐们说的那么难学难懂了;也帮他们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 很好的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进一步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原来没自信, 不敢在公众面前发言的同学, 在班集体会上也敢主动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考试结果也证明, 与往年相比, 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解题的思路清晰而有条理。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高速发展, 国际教育界把21世纪称作为“创造教育世纪”,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大力推行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是新时期的客观要求, 也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前沿性学科, 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大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技人才。

以往的教育则重教师、轻学生, 重智力、轻能力, 重讲授、轻研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灌输知识多, 启发学习智力少。往往忽视课堂的独立思考, 很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因而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作出预定的答案。而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经过独立思考, 有新的理论甚至有独到见解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给人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 因而它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

新时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首先,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框架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 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过程, 使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 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 对学生进行刺激, 让他们产生悬念, 以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其次,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在思维过程中, 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 思考就会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 它是由思维调节的。因此, 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 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法激起学生求知的需要和兴趣, 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才能使他们学得主动, 然后才谈得上通过思维活动去理解知识, 发展思维能力。

4合理利用多媒体

教学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课堂艺术是教师永远的追求。课堂艺术对教学水平影响极大,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可以融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 对教学过程进行最优化设计, 促进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最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对于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 可通过文字、彩色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素材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加以表现, 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得到强化, 对课堂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可以利用flash或动作设定, 逐步的、直观的展现电子传递, 物质穿膜, DNA复制和转录,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进位、成肽、转位等等抽象的生化过程, 使学生逃离文字炼狱, 简洁高效地接受知识。利用多媒体可以省时省力, 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但传统教学方法也必不可少, 利用课件授课, 的确可以节省很多板书的时间, 使知识容量增大, 抽象的内容具体直观化, 但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 节奏快, 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另外, 多媒体教学容易造成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减少, 面对面的亲切感降低。所以二者要合理安排、互助互利。教与学是两方面的互动过程, 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 不能太过依赖课件, 应当积极与学生互动, 以框架式教学为主, 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及自主性。在给学生以美感的同时, 引导学生思考, 这样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与效果。

参考文献

[1]查锡良.生物化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冯忠良.结构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J) .心理学探新, 2000, 20 (2) :17-20.

[4]郭小芳, 田智, 周锋, 等.医学高校生物化学教学的探索 (J) .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9) :1199-1200.

多样化有机化学教学 篇2

授课人:曹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2、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归纳,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

[展示]煤块、金刚石的图片

[提问]

1、这些物质都含有什么元素,以什么形态存在?

2、你身边还有什么物质含有这种元素? [展示]溶洞、金刚石、珊瑚一组图片

[引入]大家说的都很对,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首先,先来了解各种各种各样的碳单质。[板书]碳的多样性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金刚石、石墨和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石 墨 :深灰色、硬度小、不透明、易导电的片状固体,熔点极高。

金刚石: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熔点最高的单质,无色透明的晶体,无自由电子,不导电。

C60 : 灰黑色的固体,不导电,又名足球烯 阅读课本62-63页回答下列问题:

1、三者的结构特点(简单了解碳原子的排列情况);

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碳的各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5、如何证明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介绍史实:1797年英国化学家钱南为了测出金刚石的成分,做了一个非常昂贵的实验。他将金刚石放在密闭的、充满氧气的箱子里进行燃烧(箱子是纯金制的),结果却令人非常意外—箱子里的气体成分竟然是二氧化碳。)

6、了解C60、碳纳米管的相关知识。

[板书]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石墨、和C60 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 O3 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过渡] 尽管碳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但它在自然界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板书]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展示]天然气、胡萝卜;大理石、方解石等一组图片[解释] 蛋白质、淀粉、天然气等有机化合物;CO2、碳酸盐等无机化合物。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有着重要用途的两种含碳无机化合物——碳酸钠、碳酸氢钠。[板书]

1、物 理 性 质

Na2CO3俗称纯碱或苏打,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NaHCO3俗称小苏打,白色晶体,易溶于水,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易溶于水。[方法导引]根据学过的碳酸钙的化学性质预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碳酸钠可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2、碳酸氢钠可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1、与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CO2↑+H2O

2、受热分解: △

CaCO3==CaO+CO2↑

[活动探究] Na2CO3 和 NaHCO3 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2、与碱反应

Na2CO3+Ca(OH)2=CaCO3 ↓+2NaOH NaHCO3+NaOH=Na2CO3+H2O

3、与盐反应

Na2CO3+CaCl2=CaCO3↓ +2NaCl

4、受热分解 △

2NaHCO3======Na2CO3+H2O+CO2↑

<练习>: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问题讨论]:

(1)如何鉴别一种固体物质是Na2CO3还是NaHCO3?(2)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之间如何转化? 碳酸 碳酸盐 碳酸氢盐

加热;加碱

多样化有机化学教学 篇3

情境,让学生在“享受课堂”的同时与老师产生共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一、利用新闻事件,创设实验探究情境

经验的积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经验,一种是间接经验,同样,实验探究教学受制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也不可能所有实验都采取直接实验的形式,而只能从其他途径获得间接实验经验。但不管哪种实验经验,都是遵循特定的实验原理,运用实验方法论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获得的结果。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某一实验过程(或某一事件过程),创设良好实验探究情境,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探究现象背后的原理。

【案例1】氯气的性质

情境引入:2005年3月29日在京沪高速淮安段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满载液氯的铁罐车侧翻在公路旁,导致液氯泄漏,附近地面弥漫着一大片黄绿色气体,致使周边村庄有28个村民死去,住院200多人,大概有15000头的牲畜毒死。据附近村民说原来碧绿的麦田片刻间变成奇异的嫩黄色,有些植物的叶子发

了白。调查发现28个村民由于选错逃生方向而死亡,救援部队到达现场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控制住了气体外泄。

情境拓展:

(1)如果你在现场你准备如何逃生?

(2)如果你是救援部队的一员你准备如何救援?

(3)现场的环境变化体现了氯气的什么性质?你准备怎么证明?

二、利用社会问题,创设实验探究情境

社会问题通常都是热点问题,学生对这类问题通常特别感兴趣,我们只需稍加分析,便可找到大量的情境素材。例如,社会环境问题中的酸雨问题、臭氧层空洞、重金属污染问题、白色污染、温室效应;社会能源问题中的新能源开发;社会突发事件中的地沟油事件、染色馒头、毒大米、光化学污染、氯气泄露事件等;工农业生产中绿色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氮的固定,如何设计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其探究问题本质的好奇心,合理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探索生产、生活中的现象、事实,提出假设,讨论、分析合作,从而激发其探究化学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掌握新知,并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性和深刻性。

【案例2】二氧化硫的性质

情境引入:1.火锅高汤底料中常加入枸杞汤,你会选购枸杞吗?(通过图片让学生选择——部分学生选错)。2.药检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曾多次对市场上流通的枸杞子进行检测,“我们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部分样品之所以颜色鲜艳,确实被人动过手脚。”

据工作人员介绍,经硫黄熏蒸过的枸杞,颜色非常鲜艳,摸起来发软,吃起来苦且有酸味;和天然枸杞的味道有着明显的差别,经过实验确定,这些问题枸杞子上面残留有硫酸盐和亚硫酸盐成分,这说明“问题枸杞”被人用硫黄熏蒸过,对人体有害。

情境拓展:

(1)经硫黄熏蒸过的枸杞,为什么颜色会非常鲜艳?你准备怎样证明你的猜想?

(2)SO2能转化为硫酸盐,你认为SO2具有何种化学性质?猜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选择合适的方案及试剂证明之。

(3)现在你对SO2有什么样的认识?

三、利用生活经验,创设实验探究情境

北京大学校长、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周其凤先生写了一首歌《化学是你,化学是我》,从歌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人类离不开化学,化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如,食醋去水垢、吃补血药物和VC配合服用效果好、铝锅不宜用钢丝球擦洗、为什么要用盐卤点豆腐、买羊毛衫时要烧一烧、浓硝酸不小心滴在皮肤上皮肤会变黄、警察用什么查酒后驾车、醋能解酒吗?

等等。

化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好多化学现象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内容的选取素材,这些素材学生熟悉、内容丰富,通过发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创设生活情境,过渡到学生对于其背后原理的探究上升到对化学原理的学习,再回到,促使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利用身边的化学现象的目的,在无形中提升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与

应用。

【案例3】胶体的性质

情境引入:1.不同牌子的墨水不能混用,否则就会使钢笔堵塞,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豆浆是胶体,豆浆里放入盐卤或石膏为什么可制成豆腐?

3.血液也是胶体,实验时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原因是什么?

情境拓展:

(1)胶体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2)你认为胶体存在这样性质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用实验证明?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

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所以,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在课堂中抓住关键阶段,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引发思考,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从而让学生的认识逐渐得到发展,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水平。

参考文献:

周新桂、费利益.探究教学操作全手册.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多样化有机化学教学 篇4

1 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得出的结论可以为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供事实依据, 使学生对化学现象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 深刻的感性认识。讲燃烧和灭火时, 笔者从“烧不坏的纸张”实验入手, 引起学生兴趣, 提出燃烧现象的定义, 再从燃烧条件是否具备来分析纸张为什么表面着火而不会燃烧, 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又能顺利引出对灭火方法的探讨。兴趣的激发就是触发知识兴趣的爆发点, 实验证明, 趣味实验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

2 改进教材中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 教材中出现的实验明显增多。鉴于农村实验教学设备有限, 笔者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探索改进, 试着用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得明显的反应效果, 同时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着力于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 笔者将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改为“滴水点灯”实验。实验设计:首先取少量的金属钠放在酒金灯的灯芯中, 然后用胶头滴管在酒精灯的灯芯中加几滴水, 酒精灯很快就燃烧起来。实验原理: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使酒精灯点燃。再如, 把浓硫酸的脱水实验改为“黑面包实验”。实验设计:在1个200mL的烧杯中投入5g左右的白糖, 再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 顿时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面包”, 在嗤嗤地发热冒气中, “黑面包”的体积逐渐增大, 甚至满出烧杯。白糖顿时变成了一个“黑面包”。实验原理:白糖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在里面加入浓硫酸时,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使白糖碳化, 使固体变黑, 生成的碳和浓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使“面包”更加蓬松。

3 引导实验探究增强学生求知欲

化学教学必须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 即以完成教育目标为宗旨, 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试验教学中, 教师力求设计一些让学生“跳起来就能吃得到果子”的问题。例如, 在讲尾气吸收防倒吸装置的设计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倒吸的原因是气体溶于液体, 造成容器 (装置) 内产生负压, 要防倒吸就是要克服或减少负压。以HCl溶液和水吸收为例, 设计如下实验, 见图1。

教师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 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 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要点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

4 多媒体视频辅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近年来, 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系统开始在农村普及, 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也不断推出, 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在化学教学中, 存在一些有危险性的化学实验这些实验根本无法在农村化学课堂上演示。例如, 将水倒入浓硫酸的实验, 笔者制作课件, 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 将实验过程完整、安全地呈现在屏幕上, 使学生既感观实验的整个过程, 又没有任何危险。再如, 探究氢气的性质时, 由于涉及到微观世界的原子运动, 以及爆炸产生的原因等肉眼无法观测。这些, 用实验无法展现, 而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就能较完整, 清晰地展现出来。

合理利用远程和网络资源, 模拟呈现化学危险实验, 既增强试验课程的真实性又节约教学成本。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利用多媒体教学, 图、文、声并茂, 极大激发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不但深化了化学学科的生动趣味性, 加大学科信息容量, 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

5 结合日常生活现象,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农村教学设备相对落后, 教师不能因循守旧, 需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教学, 为化学学习增姿添彩。例如, 在传授离子的变化时, 本人提出了生活中常见问题:为什么苹果削皮不久后, 其颜色就会变“锈”呢?Fe2+和Fe3+的颜色怎样?详细分析各种原因之后, 使学生明白:苹果的二价铁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在自然条件下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所以呈黄色。因此, 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中常掺入维生素C等还原剂以防止二价铁离子氧化。这样的教学方式立足日常生活现象, 具体问题仔细分析, 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生活处处皆化学”。

在平时教学中, 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根据具体学情、教情, 对教学内容进行校本化改造, 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价值, 就能克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器材不足的困难, 满足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

总之,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好中学化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是培养学生养成严谨, 科学的学习态度的重要途径。农村中学化学实施实验教学后, 通过经验丰富教师的本土化改造, 采用灵活多样的摸拟实验,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实验教学的不足, 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操作变为主动探究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跃了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的能力。

摘要:农村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一直被忽视, 我们有必要在化学教学中, 多采用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兴趣, 落实素质教育, 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 改进教材中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引导实验探究增强学生求知欲, 多媒体视频辅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挖掘社会生活优势资源,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多样方法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M].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

[2]戴国良, 刘问宽.实验教学与仪器[J].2008 (1) :26.

英语教学的多样化 篇5

在课堂教学中,变教师的单向教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1 英语教学的多样化

1、在课堂教学中,变教师的单向教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 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 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为了创设双向交流的语方情境,可以突破每节课用讲解和机械操练的方法,只教若干单词、句型 或几段课文、某个语法项目的旧套路,采用跨课跨单元的整体教学法,创设语言交际的情景,经 常变换学方式,与学生共同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以一位学生的经过精心准备的课堂报 告为序幕,然后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样的学习和 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说话、讲故事、表演、游戏、唱歌等等。在这种充 满乐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自然的、比较充分的交流。师生共 同创造的教学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对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 度的热情。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向学生呈现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导学习方法,教学生如何学习。这能促进课堂教学逐步做到变教为学。

2、用课外小组活动补充单一的课堂教学。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使他们具有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语言习惯只有慢慢地通过经常不断的重复才能获得。仅靠在课内学习是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尽 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它、使用它,才能学好并养成语言习惯。我国中学的英语课每学年还不 足 170 学时。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采取增加课时、课外加班加点、布置大量作业等办法来扩大 接触外语的机会,不但未能奏效,反而使学生负担过重,失去兴趣,以致许多人放弃学习。因此,若将教学任务放在学生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就是一种有效的措施。用丰富的 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又把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活动中去。形成课内外互相补充、互 相促进的综合学习方式。

3、将学生的学习从以个体方式为主变成以小组学习为主。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程序可以是 十分有效的。语言学习尤其需要与别人交流,以便在使用中学习。据此,可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四 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四人学习小组在课堂相互合作,在课外也常常开展活动。这样学生把英语学 当作课内的任务,而是把课内外的活动变成一种学习的整体工作。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有 指导地进行,要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交流和协作。伙伴们之间互 相启发、互相帮助,各自又都获得很多的实践机会。这样的小组学习有效地保证了课内综合式教 学有序地进行。四人学习小组按邻近座位组成,开始时,每组指定量名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组织学习。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育、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 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还可在小组复习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由 大家命题进行期中考试。在教学中,“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发展“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技能,逐步学会学习。所以说,“小组学习”又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变单一依靠谭本和练习册为博取多种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教学。多样化教学体现在教材问题上的做法,可以比喻为“将羊群地放在草肥水美的大草原上去吃草,而不是只靠割些草来喂给关在栅栏里的羊”。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需要有大量、生动有趣的语 言材料来配合,只利用课本或少量的补充材料对学生重复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学习英 语是令人感到厌烦的、乏味的苦差事。除了使用统编教材,教师还要为学生准备尽可能多的阅读、听力材料及其它学习材料供学生在课 内外学习用。A、B 两班的同学,以班、以小组、甚至

以个人为单位订阅英语杂志和画报,同学 们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作课本的补充。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们理解到:他 们不需要在某一课书或某一节课内死盯住几个词、几个句子或某个语法项目才能学会它们,而是 在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后,在语言的复现中比较灵活、也比较容易地掌握语言的。同时由于学生 读得多、见得多,他们视野较广阔,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这些正是 多样化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2 初中英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旨在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发展学 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评价。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进而调控自己的 教学行为,更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初中英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则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对 初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结果和发展潜能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评价的 理念、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和手段等无一不对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 已经形成了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学的传统,这样的教育教学制度使得大部分人都把考试成绩作 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好坏、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唯一标准,限制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不利于学 生发展的多样性。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这种固有的评 价制度显然已经不适应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建立起一 套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而形成性评价就是这样一种着眼于促进学生多方面 发展,能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健全人格形成产生积极作用的评价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就指出: 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 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 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促进教师不 断提高教学水平; 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则能对科学的英语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有益的探讨,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二.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以往的评价只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忽视学生在评价中所占的主体地位; 忽视学生的自我评 价和相互评价;以入的评价只考查学生在某一阶段获得知识的多少,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 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等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评价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的功能。这样的评价是以学科为出发 点,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的特殊性,忽视了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不符合现 在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而形成性评价指通过观察、活动、测验、问卷调查、座谈、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 行的评价。它是一种在开放的、宽松的、友好的、非正式的环境中进行的低焦虑性、可持续性评 价,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等方面,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文化意识等不易量化的方面。目的是向师生提供学习状态进程的反馈信息,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节和改进,使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强 化和矫正。它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评价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学生主体性。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作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需要的个体,对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情感因素等各方面进行考虑,并力求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帮助学生更清 楚地认识自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完全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2.注重过程性。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评价,它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的 全过程,必须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反思,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并始 终能朝

着健康的方向发展。3.开放发展性。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和开放 性。教师采用的是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学生则可以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自主地选择学习任 务、学习材料、合作对象、完成时间等,评价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形成性 评价中的某一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进 步情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促 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正是因为形成性评价有着以往评价方式所不具备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的人本精神,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更能发挥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能发展和强化学生的 英语学习兴趣,并转化成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 的参与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主学习能 力;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初中英语学习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实际交际能力,还应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发展潜能等。评价应包括测试型评价和非测试型评价,而且测试中听力、口试、笔试的比例要安排合理,应注意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通过测试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还应通过与学生交流、调查、观察、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等形式 对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表现、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学习态度等进行科学的评价。2.导向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应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装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发展潜能是难以通过 测试来实现的,只能通过非测试型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来实现。因此,在学习评价中应 当把形成性评价放在一个重要性的位置上。评价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注重学生装的学习过程,实现评价为学生装的发展服务的功能。3.多样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装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教师要逐步转变角色,从“考官”角色逐渐转变为与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评价的“合作者”的角色。形成性评价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不必总是教 师统一规定。这有利于发挥学生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4.可行性原则 实施形成性评价主终结性评价并重必然要打破原有的评价体系,而这一套新的评价体系的逐渐形 成必定要做大量的工作,因此在笔者在操作的过程中着重考虑简便易行,不过多加重自己和学生 的负担。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改变原来只以英语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评价形式,把形成性评价逐 步引入到初中英语学习评价中,使师生都能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2.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 信,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3.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使教师更深入到学生群体中,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 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本课题自 2001 年 11 月开始至 2003 年 3 月结题,笔者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形成性评价:

1.制定计划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初一阶段侧重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方法的培养; 初二阶段侧重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三阶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外文化的差 异,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确定评价内容 笔者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确定在英语学习评价中终结性评价占 3.2 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那些能通过给自己确定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奖赏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那些不能做出这样安排的学生更富有成效,学习动机的持久性超过靠别人提供条件来激

发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将有助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可 操作性的原则,笔者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水平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并以此让学生进 行自我评价。学习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个人信息档案: 让学生用英语填写个人信息卡,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用处,逐步形成英语运用意 识。学习记录: 包括作业档案、平时测验档案、课外阅读档案、课外朗读档案、课外听力档案、学习任务档案等。日常学习记录能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长期或短期的学习目标,认识到自己的不 足,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自我监督的机制,学生对自己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的记录能帮助他们进 行自我反思,同时也让他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在的对自己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得 到激励,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由于这是学生自己参与,能自己进行调控的评价,更能增强学生 的学习责任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不定期任务记录: 每学期组织几次全班参与的节目表演或竞赛,如英语诗歌朗诵,小品表演、单词记忆赛、英语歌 曲演唱等,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的准备后参加,教师对其进行评定。问卷调查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而初中 生对客观事物持什么样的态度,是以他们对事物的需求程度作为标志的,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态 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对教学进行更好的调控,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学习行为评价表: 好的学习行为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笔者设计了学习“学习行为评价表”,要求学生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自评两次,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更深的认 识,及时调整学习进程。3.3 学生相互评价。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 和看法,开始将同龄人的评价和成年人的评价同等对待,因此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是形成性评价 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能使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易操作,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内开展小组合 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合 作精神等,主要通过让学生填写互评表和学生座谈的形式实施。3.4 综合评价。为了能使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三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也为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民主评价制度创造条件,笔者在班内开展“STAR OF THE WEEK”评选。希望通过评选帮助学生树立更明确的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使全班学生都能看 到自己的进步,为英语学习注入一针强心剂。笔者在教室的墙上开辟出“STAR OF THE WEEK”板 块,每周五把学生的不记名投票结果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评出“每周之星”(1—3 人),并将 获奖学生的照片张贴在设计成星形的彩纸上,公布在“STAR OF THE WEEK”栏内。同时告知获选 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也能看到孩子身上更多的长处,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并能参与学 生评价工作中。由于每次的“STAR OF THE WEEK”评选都拥有不同的主题,如最佳课堂表现、最 大进步、最佳表演、最活跃、最强责任心、最好学、最佳语音、最自信、最佳监督员、最爱欢迎 者、最佳合作者等,班级内处于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机会成为本周最灿烂的一颗星星,能有更 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4.加强评价过程指导,正确运用评价结果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处在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是动荡、捉摸不定的,可塑性大,自学能力加 强,但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因此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指导和总 结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依赖性更强,自学能力更差的初一学生来说,教师对形成性评价过程的监 督和指导尤其重要。对学生的学习档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促使学生规范地做好档案记录,培养自我约束能力,逐步形成自我评价和自主学习能 力,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形成性评价是在师生共同合作下完成的,对其结果的充分利用无疑能对师生双方都具有很强 的激励作用。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使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能在其它方面发现自 己的优点,找到自信,继续保持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能使测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体验成功之 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度审视自己,更加努力地寻求自我的发展;能使学生学会去发现 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优点; 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信心,哪怕暂时的退步也要把它作为 进步的起点,给学生带来不断上进的勇气。对于教师来说,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师关注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调控教学活动的过 程,它的实施敦促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不同个体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去 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内外的方方面面,从而进行客观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结果能帮助教师了解 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能帮助教师认 识并改进其在教学行为中的不足之外,做到及时调整和不断学习;能增加师生接触的机会,增进 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5.反思与改进 在班级内进行一学期的形成性评价研究后,笔者在感觉到形成性评价为自己和学生带来改变的同 时也觉得学习档案的设计过于繁琐,还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充分发 挥。为此,在 2002 年第一学期到新的学校接触新的学生后,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对原来的实 施方案进行一定的改变,保留原来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及综合评价环节,改变对学生档案的部 分要求。学习档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个人资料卡,书面作业样本,平时测验记录,平时朗读记录,学生 对自己的学习兴趣、态度与方法的评价表,不定期的任务成果(邀请函、标志、卡片等)。由于 本班学生在小学里已经接受过一到两年的英语教育,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学习能力,笔者在设计学习档案时则交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不再对某一具体项目的格式进行规定,而是让 学生自己根据个人兴趣和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完成,笔者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档案进行检查,表 彰优秀者。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盛产有机茶 篇6

Green tea, abundantly available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commodity for Li, who has been farming tea for twenty years. Every year the mountains attract hundreds of tourists who come to buy quality tea from local farmers. Ensuring that they yield the best tea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to the farmers of Xinyang.

In an effort to boost tea brand, quality and price, Li and 170 tea farmers in Luoshan County, formed the Lingdingfeng Natural Tea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Agency. Many farmers in the agency, however, used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in tea production, techniques which not only jeopardized the land and water quality of the plantation but also negatively impacted the price of tea. “As we did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certification as organic products, we couldn’t raise the price of our tea.” said Li.

The agency’s 340 hectares of tea plantations in Luoshan County is located around Dongz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part of an eco-corridor with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The tea-rich mountains play in important role in connecting protected areas and serve to protect the ecosystem and conserve biodiversity. Lack of fertilizer or pesticide use during the plantation, cultivation, and processing periods leave clear water and preserved forest and vegetation. Since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they rely on are in good condition, the fauna and flora are better protected.

In 2000 UNDP and the Xinyang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Henan Province launched the pilot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Biodiversity in The Headwaters of Huaihe River Basin project to address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o conserve global biodiversity. The headwater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and its biodiverse mountainous regions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 (IEFA),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a river basin or a region.

The project links IEFA conservation goals with economic activities, such as protecting the plantations in Xinyang and boos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The project helped to develop a series of local government guidelines, amending 7 policies that previously had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For the tea farmers in Luoshan County, the local government issued the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 Industry (2013-2020) and introduced advanced organic tea production techniques.

“We received training around tree cropping and infusing and now have a more species-diverse plantation,” said Li. With improved techniques, the plantations are able to maintain a more stable ecosystem. Newly equipped solar-powered insect traps and sticky cards can help the plantations better control the reproduction of harmful insects, reducing the use of pesticides.

Farmers also received technical support to increase tea productivity in an organic way, using fertilizers such as biogas slurry and sewage. After introducing these natural fertilizers, tea yield increased. “We had a 10 percent increase in production this year and were able to pick more leaves that could meet the premium level standard, noted Li. With the improved quality, farmers were able to charge 30 percent more on the market price for their tea. “Our income increased from 8000 to 12,000 CNY (US $1290-1936) per farmer per year.”

In total, there were 11 biodiversity-friendly production sites like the tea plantation implemented in Xinyang, benefiting more than 3,000 hectares of land and approximately 2,100 households. The five-year long project also helped promote the amendment of the Municipal Land Use Plan 2010-2020 towards incorporating special regulations for a large corridor of more than 135,000 hectares of land.

In 2013, Li’s agency applied for organic certification for their tea and are still optimistically awaiting approval. “We’ve passed all the requirements of organic products, including the quality of our tea as well as the soil and water conditions in the plantation. Thanks to the eco-friendly production techniques, we are going to have certified proof of our organic tea.”

对于中国河南信阳农民来说,最重要的事是保障能够生产最好质量的绿茶。作为罗山县海河生态走廊的一部分,东寨自然生态保护区目前盛产绿茶,尤其是信阳毛峰茶,这对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帮助国家环境管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200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河南信阳政府共同启动了一个实验项目--海河流域源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化学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篇7

学习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化学课程标准》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是化学课程的重要课程目标”使我在作业设计时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 真正从学生出发, 从趣味性出发, 注重实践性, 让学生“乐”中求知, “动”中求知;而“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使我对化学作业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有了新的定位, 使作业“在大量的实践中”承担了“掌握学习化学策略”的角色, 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我打开作业设计更为开阔的思路:独立型的作业, 自由选择的作业, 探究型的作业, 合作型的作业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自学探究能力, 交际能力, 归纳、收集信息的能力。总之, 是课改的“新理念”让我改变了作业设计的“老面孔”。

一、开创一个“活”字——活动作业

活动式作业, 突破传统作业的形式, 彻底消除简单重复的弊端, 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 有趣。作业从单一的“抄写”形式中走出来, 听、说、读、写全面开花, 巧妙结合实验、制作、收集、角色扮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把知识技能的训练,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 吸引力。如:

1. 找一找———克服化学作业的封闭性, 让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学习化学。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学生接触、学习化学的途径很多, 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学生收看电视、广播或上网去吸取丰富的课外资源, 增加信息输入, 多多注意身边的化学, 用生活中的化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例如:在讲水资源的无聊、能源、身边的酸碱盐, 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 动手在家里找, 在周边找。

2. 动一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参与社会实践, 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或实践紧密结合的作业, 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如讲解了碳酸钙后让学生动手制作无壳蛋, 讲了碱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制作皮蛋, 并让学生自己体验做无泥皮蛋。让学生来检验汽水中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思考为什么不用其他气体?

3. 角色扮演——化学教学不但承担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 还要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化学知识的劳动者。

使学生掌握为交际初步运用化学的能力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因此, 化学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交际性原则, 使学生在运用化学的过程中逐步能用化学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能力。根据教材, 根据所学知识, 设计排练一些情景剧, 这样不但熟悉了课文中的化学知识和原理, 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中亲身体验角色, 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使每个学生来关心我们的社会, 不但应用化学知识, 并且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如在将化学与环境的时候用角色扮演来学声回到下列问题:某公司欲在某小镇开化肥厂, 请你思考下列问题:

1.作为小镇居民你是欢迎还是支持? (从环境与健康来考虑)

2.作为小镇的镇长你是如何考虑的? (从小镇经济、地理环境考虑)

3.作为公司的经理你如何来给镇里的人民代表会写一封, 来说服同意建厂? (从小镇的失业人口, 及建厂的附加建设、建厂的位置与水源、季风风向考虑)

4. 作为公司的员工, 你如何向你的资方要求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待遇?

5. 作为公司领导你如何考虑节约成本, 保护环境, 体惜员工?

让全班学生分成5组, 围绕自己的问题提出尽可能的见解。教师则只须注意学生问题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体验成功

分层次作业———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根本活动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 面对全体, 就要考虑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我针对学生差异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等组别,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余力的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自助餐”式作业。对于极个别化学学习特别有兴趣的学生给予附加思考题, 大多数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的作业, 少数学习化学困难的学生只要求完成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作业。一项作业能使他们各尽所长, 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学生保持学习化学的信心, 使学习更有主动性。

三、抓准一个“实”字———抄写作业

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抄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 化学式、方程式是基础, 要学好化学, 就必须牢固地记忆。要做到这一点, 抄写的作业是不可少的。但要避免无质量的重复抄写, 我们应该遵循学生“先快后慢”的遗忘特点来布置这类作业。刚接触的新方程式可以多写几遍, 在初步掌握的基础上, 再通过不定期的抄写 (一到两遍) 加强记忆。

化学中的多样化作业与多元化评价 篇8

一、多种类型的作业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边实践、边反思、边调整, 各单元的教学内容不同, 作业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总体上说可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 趣味型作业。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 学生的日常作业以练习为主, 以练促教。不少学生对传统的作业存在着厌烦心理, 作业态度马虎, 作业完成质量差, 这是因为这些作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对作业的设计除了要体现知识与技能的落实外, 更多地从引起学生的兴趣出发, 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自主探究作业问题。课外作业的形式可以有化学日记, 家庭小实验, 化学板报, 化学谜语, 探究实验和课外观察、调查、实践等等。例如, 在学习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之前, 把19页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以化学日记的形式在课下完成,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而且在讲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完全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 通过他们观察到的事实, 让学生充分理解金属的锈蚀与防护的方法。

2. 竞赛型作业。

化学概念、定律和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需要学生理解并且熟练掌握, 然后内化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学生不喜欢背诵, 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 除了用实验帮助其理解, 还要组织拼写竞赛、朗读竞赛、游戏比赛等等。学生渴望获胜的心理能促使他们主动记忆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变被动为主动, 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和尊重需要,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激励好胜动机。

3. 实践型作业。

学习化学是为了服务于生活生产, 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践型作业可分两种形式, 一是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化学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 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自己动手完成小实验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教师作为理论指导者, 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再加上他们自己的理解, 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无论实验的成功与失败, 分析实验的过程都是学生理解知识的绝佳机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本市或本地区的某些工厂或河流的污染情况写环境调查报告等。总之, 实践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很重要, 只要教师引导得好, 组织得好, 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机会, 就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

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对于趣味型作业, 可以在课前处理。

要求学生以轮流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 其他同学评分。

2. 竞赛型作业, 教师和学生既是参与者, 也是评价者。

充分重视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 形成教师、小组、班级及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 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 特别应当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也是综合实践课的重要目标之一。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既可以保证评价的真实性, 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 会更客观确切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组织和讲评工作中, 应侧重辅导学生正确使用化学语言, 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

3. 实践型作业, 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 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 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 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 就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 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 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

不只以学会知识点为目的的多样化作业和不只以学习成绩作为学生优劣的多元化评价, 除了体现新课程教学评价多元开放的精神, 也让教师在教学上有所突破。

三、多种类型的作业形式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实施前后的对比

现今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的时空开放, 学生的作业天地更为广阔, 开放型的作业应当得到倡导。在兼顾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下, 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上多做探索, 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性作业模式, 设计形式多样、开放性的作业,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对作业的合理设计,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教学目的。

摘要:为了使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中成为优秀者, 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 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 培养了能力, 又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笔者以多样化作业和多元化评价对学生的影响为课题, 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兴趣,能力,作业,多样化,评价,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李佳, 《化学教学与学业评价》,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10

多样化有机化学教学 篇9

一、设计分层作业, 兼顾学生发展

一般而言, 班级内的学生化学水平各不一样。因此, 为了兼顾学生的发展, 化学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首先, 化学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化学水平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化学水平较高, 可以设计拓展性强, 难度稍大的题目, C层次的学生化学水平较低, 可以设计基础类题目加以巩固, 而B层次的学生则介于两者之间。此外, C层次的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做B层次学生的作业, B层次的学生也可以有选择性的做A层次学生的作业。这样, 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完成作业, 凸显新课改背景下的人文教育理念。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A层次学生的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如果你是一名营养师, 请按照刚刚所学的内容, 安排人类一天的食谱。要求营养要均衡, 同时说明这样安排的理由。C层次学生的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请用表格形式列出人类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 表格内容需要包括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构成、种类和食物来源。B层次学生的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请看看某个家庭一天的食谱, 分析他们所摄入的营养有哪些? 他的食谱是否应添加一些其他食物? 食谱如下: 米饭、馒头 ( 主食) 、咸鸭蛋、红烧肉、花生米 ( 副食) 、牛奶 ( 饮料) 。基于学生化学基础设计分层作业, 可以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彻底摒弃作业“一刀切”的做法, 深受学生欢迎。

二、设计生活作业, 激发学生探讨

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化学, 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作业, 激发学生探讨。如2013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 化学教师可以以此作为作业背景, 让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和指出雾霾天气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这类作业既与当前国内热点相关, 也与人类基本生活密切联系。因此, 生活化作业有助于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点燃, 促使其不断深入探索。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化学实验鉴别食盐和纯碱,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想出办法鉴别。有些学生利用稀盐酸加以鉴别, 滴入时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没有气泡的是食盐, 反之为纯碱。也有一些同学直接用手触摸鉴别, 有滑腻感的是纯碱。又如,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探究含磷洗衣粉为什么是禁用的? 如何检验家庭中的自来水是否含有氯离子? 实践证明, 初中生乐于融入与生活相关的化学作业中, 愿意主动探索化学的奥秘所在。只要化学教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布置与之相关的作业, 学生就会积极响应。最后, 这些都会形成化学教学上的有利因素。

三、设计口头表达作业, 提高语言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行, 初中化学中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作了相应要求。经研究发现, 近年来中考化学题中增加了简答题, 以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从得分率来看, 这一块属于学生的弱项, 因为得分率普遍较低。因此, 化学课堂上也需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口头表达作业的设计恰好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机会, 让学生通过口头作业提高语言能力。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金属材料》这一节课的作业设计为例,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作业。作业如下: “生活中的菜刀、镰刀、锤子等都是用铁制造而成,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用铁制造而不是用铅制造呢? 从导电性能来看, 银比铜好, 但是为什么电线多数使用铜制而不是银制呢?灯泡里的灯丝为什么不能用锡制呢? 如果用锡制, 有可能出现什么情况?水龙头为什么要镀铬而不是镀金呢? 如果在水龙头镀金, 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 并派代表进行表述。组内成员也可以对本组成员的回答或者其他组成员的回答进行拓展性回答。实践证明, 此类作业灵活性很强, 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回答可以最大化活跃课堂氛围。

四、设计实践作业, 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教师的责任所在。而实践恰巧可以搭建通往创新的桥梁。因此, 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实践作业, 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 设计实践型化学作业不仅丰富了作业形式, 还能使学生从模式化作业中得到解脱。如学生学完人教版初中化学《自然界中的水》这一课后, 教师可以设计实践作业, 即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净水器。这个作业也属于小小发明的范畴, 学生很容易投入这类作业中, 并积极寻找实验所需要的材料, 不断探究。又如, 学生学完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肥料》这一课后, 教师可以布置调查研究型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当地农民是如何使用化肥的, 让学生分析当地农民使用化肥的方法是否科学? 如果化肥使用方法不科学, 那么应如何改善? 实践证明, 这些实践型化学作业受到学生的欢迎, 学生乐于完成此类作业, 并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

总之, 初中生需要多样化的作业设计, 多样化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化学兴趣的激发。化学教师应不断深入了解初中生特点, 融合新课改理念, 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让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享受”, 逐步赶走学生对作业的畏惧感, 减轻学习压力。但是, 化学教师切不可过分追求作业形式, 应在设计多样化作业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 并有所收获。只有这样, 作业的“功效”才会愈加凸显。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 要求各科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但是, 很多教师忽视了作业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作业的形式没有得到有效革新。此外, 由于众多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太深, 所以所布置的作业多以考试为导向, 缺乏创新性。这类作业形式不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还无形中给学生增添了心理压力。因此, 在新课改背景下, 需要设计多样化的作业, 以迎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需求。

关键词:初中化学,作业形式,多样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唐庆丰.初中化学优化作业设计实施方案[J].考试周刊, 2011, (48) .

[2]仲雷.优化化学作业设计, 减轻学生负担[J].新课程学习, 2010, (12) .

多样化有机化学教学 篇10

一、高中化学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化学作为理科生必考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所有学科中占据非常重要 的比重,并且对于 国家需要 的科研人才,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至关重要。目前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较大,往往局限于课堂知识再现式的范畴之内。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形式单一,内容局限在练习册和课后题目,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信息量大并且重复性高。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题海战术”往往是各个学 校首选的 作业固定 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厌恶学习和作业的情绪。这样的作业设计无法做到课程内容设计的创新,也无法与新课改接轨。

二、高中化学作业多样性设计探究

(一)作业类型综述

常见的化学作业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复习巩固类作业。这类作业往往是与课后题相关的作业,或者教材配套练习册的题目。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上 次课程讲 授的知识 点,所谓“温故 而知新”,巩固类作业有存在的必要,它能够及时稳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目前仍然形式单一,以学生抄题、解答,教师批阅的形式存在,有改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阶段性作业。如“月考后的错题集”“期中测验预测试卷”等阶段性的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一阶段总结自己化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及时纠正问题,克服学习困难,这一类作业也可以成为“整合性作业”,同样方便学生梳理知识系统,方便章节之间的知识点融会贯通。

(3)实验实践性作业。与其他类别作业的差异在于化学作业尤其重视动手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理论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动手实验,并做好实验报告书的撰写。这类作业可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作业设计模式探究

综合传统作业模式内容与高中生学习特点和要求,制定以下两种化学作业多样性设计模式。

(1)观察与实践作业报告书

传统作业只局限在书本上,知识点呆 板枯燥,学生做起来缺乏兴趣。在多元作业设计理念之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厂矿企业、科研院所,或开展某些化学问题的调查研究,或就某个化学热点问题上网查阅、收集资料等,综合书本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动手做、动脑想”的积极性和活跃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参观当地炼铁厂,结合书本重要知识点,并且通过网络资料的搜集,说明碳在铁的冶炼过程中的作用。探究炼铁工业排出的废气含有的二氧化碳对环境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请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消除这种影响。通过《观察与实践 作业报告 书》,事先让学 生分成学 习小组,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报告书”的写作。学生会在这种集体配合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学科重点知识。这种多样性设计一方面可以发挥“复习巩固类作业”重要知识点复习和应用的作用;另一方面可 以综合“实 验实践性 作业”的最大 优势,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取长补短,服务学生。

(2)自制阶段性“学习知识树”

通过改变学习形式进而改变学习效果和内容,这是高中化学作业多样性设计未来发展的一个有效的大方向。阶段性“学习知识树”可以是对某一章、某一节知识的概括与归纳,也可以是对某一概念、原理、问题研究的总结,与传统的“阶段性作业”相比较,其形式灵活多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新精神。“知 识树”的内容设计可以是图、表或文字,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三)多样性设计背后的思考

识字教学多样化 篇11

一、生活化。语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生活本身又蕴涵着丰富的语文知识。生活与课堂密不可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识字量,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生字的有效途径。形义不能同步是一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要让学生既记住形音,又了解字义,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识字。比如在教学《比一比》一课时,先让学生读“黄牛”、“花猫”、“鸭子”、“小鸟”等词,再让学生观察本课挂图,把词语贴在图中对应的事物的旁边,这一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了生字。

二、直观化。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在生字教学中,简笔画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表现汉字的象形特点,有效帮助学生记忆生字。比如在教学“影”字时,根据“景”字的形貌,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小树,小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了影子。学生把图和字比较、观察,发现子就像“景”字,地上的影子就像那三撇儿。学生在欣喜之中牢牢地记住了“影”字。又如在教学“鼠”字时,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只露着尖牙的老鼠,看了图,再来记“鼠”字,既轻松,又有趣。

三、活动化。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如,让学生把生字填入相应的花朵里,她告诉学生,谁填对了,就把小花奖给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调动了起来,边活动边识字,学习的气氛非常轻松。

四、趣味化。指导编谜或编顺口溜,让学生轻松记住字形和字音。低年级学生对谜语和琅琅上口的顺口溜有浓厚的兴趣。为了能让识字教学变得活泼有趣,我们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谜语及顺口溜与学生的识记生字联系起来。除了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联想,学着编谜语或顺口溜。教学“闪”字时,让一名学生从虚掩的教室门闪进来,师在旁边提示“有个人走进门里了”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心领神会,编出了谜语“人很快进了门”,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懂了字义。又如“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坐”,“士兵的心-——志”,“不上不下——卡”等等。

五、重复化。为了避免识字回生现象大量发生后难于补救,复习应该及时。让生字与学生的见面次数增多。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在于他们学得快、忘得也快,为此,除了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外,还要让生字复现,增加识记次数,如定期抽查卡片,一课一听写,加深记忆。教学实践证明,采取行动及时复习学生的识字成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可推荐学生阅读人教版课标教材的《同步阅读》和带拼音的儿童读物、朗读背诵古诗或儿歌等途径,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学生的识字巩固程度和识字能力、阅读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六、自主化。正确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识字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内打好识字基础,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同时要提供学生展示识字成果的舞台。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被激发以后,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充分表现、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如建立“识字墙”“识字门”“识字乐园”“识字擂台”“识字储蓄罐”等。激励学生不断地在生活中增加识字量,让学生逐步养成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比如学会分解合体字,学会观察汉字,能比较形近字,运用知识迁移等等。

七、开放化。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识字材料,如学校的标语、宣传栏,家里购视、报纸,街上的广告、牌匾等,都是学生随时可以利用的识字资源。把所学的生宇放到新的生活环境中进行再认识,进行课外巩固。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只要有一个学生提出,其余学生也能相继回忆起,并在日后自发加强对生活用字的注意。我常引导学生回忆或要求平时见到认识的字时读化身边的人听。

总之,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善教者,得法,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灵活地采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识字的主人,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又学以致用。

多样化有机化学教学 篇12

目前一些青年教师批改作业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轻视课内批改作业的作用, 而将作业批改放在课后。这样只能将教师往作业堆里推, 学生缺乏对自己作业质量作出自我评价的责任心。二是批改作业是讲究形式, 不重视效果。有些青年教师在课堂上了解学生作业情况时, 只通过举手的形式获取信息, 当看到许多学生都举手表示时感到相当满意。其实利用这种方法获取的信息含“水分”很高。至于学生做错的原因、错题的类 型, 教师不追究。针对上述问题, 我在批改作业方面做了探讨。

一、互批互改

即同桌学生先将作业相互交换, 相互判断对错, 并要求学生在错误之处记上记号, 然后换给本人。接着同桌互相讨论错误的原因, 及时改正。最后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批”和“改”的情况。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做作业的责任感,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使教师及时而全面地掌握信息。

二、自批自改

即在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 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先做出判断, 认真检查和验证, 发现错误立即做出记号并及时改正。然后由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批改情况, 最后学生将情况汇报给老师, 这样做能对不诚实及粗心的学生起到监督作用。

三、面批面改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分层布置的作业可以增强学生的受重视感和亲切感。 而且可以在晚自习时批改作业, 给学生造成做错了会在同学面前丢脸的压力, 而且可以缓解授课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对于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 面批时一般只在具体细节上加以指导, 并增加作业的难度, 提出新问题, 保持他们对化学学习的持续热情。对一般学生则可以通过典型例题相似类型的多个练习, 培养解题的规范性。对于问题较多的学生, 则可以布置一些与经典题型完全相同的练习, 放低要求。而且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交流更正, 激起后进生的上进心。

四、小组轮改

对于学生家庭作业和部分课堂作业可采用小组轮改的方法。即让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当批改组长。批改时, 由组长担任“小老师”, 并以组长的作业为“标准”, 组员们共同研究题目的答案。确定正确答案后, 由组长完成批改工作并及时向教师汇报批改情况。应该强调, 千万不要因为后进生学习成绩差而让他们失去当组长的机会。因为采取“小组轮改”的方法可以激励后进生学习, 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 做作业特别认真。在后进生当组长期间, 教师要给他们以鼓励和帮助, 多为他们“开小灶”。

五、集体评改

集体评改的作业适用于课后化学的实验实践。初中化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中考化学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重视对科学素养的考 察, 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例如我设计了生活中常见的食用纯碱和食用小苏打的两种粉末的纯度, 稳定性和溶液酸碱性的实验作业, 并精心设计了问题。通过课上重复实验的方法, 让学生在课堂中对照自己做的实验, 进行讨论和分析, 最后由教师作综合评价。不同的学生对比自己的结果, 分析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 相互探讨,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际操作能力。此法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正确的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提高辨析能力。

上一篇:创新技能初赛下一篇:爱心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