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的教育策略

2024-05-22

多样化的教育策略(共12篇)

多样化的教育策略 篇1

摘要:高等教育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然而从国外几项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 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过程伴随着同质化的发生, 并且在很多国家甚至表现出同质化的趋向要强于多样化的特点。各国都应该根据本国的特点思考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程度和推进策略, 理性地推进高等教育多样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进程,推进策略

一、 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背景条件

高等教育多样化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系统及其功能的日趋复杂而发生的, 高等教育系统及其功能的日趋复杂是三个方面力量作用的结果。

第一, 知识体系的复杂化。

人类知识是长期进化的产物, 从进化的形式来看, 按照波普尔的观点, 知识的进化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形式, 一种是应用知识趋向于不断分化和专门化;另一种是理论知识趋向于整合和统一。大学要对不断分化和专门化的知识做出回应, 给新兴学科尤其是应用学科以一席之地, 同时由于理论知识的整合形态不断发展, 大学对高深知识的探讨也显得永无止境。从进化的结果来看, 知识社会业已临近, 知识社会的特征是, 知识社会是以知识为主要驱动力的社会, 是一种深刻认识和充分利用知识价值的社会。我们未来的繁荣与富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创造和使用知识的能力, 经济的增长依赖于我们对知识的利用。在大学中, “学术资本主义”受到鼓励, 大学与工商业的合作不断得到加强。这些都成为高等教育系统朝向分化和多样化发展的动因。

第二, 劳动力市场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 精神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 进而新兴行业增多, 原有行业提供的服务也日趋完善。这些都为劳动力多样化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整个社会活力得到释放, 劳动力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逐渐突显出来, 劳动力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经常变动性的特点。因而, 高等学校的“对口”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从“对口”走向“适应”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它从根本上要求高等教育具有更加多元的结构, 高等教育系统更加多样化。

第三, 新功能的出现。

高等教育的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当前, 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直接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基本达成共识, 尤其强调直接服务社会这一新功能。由于知识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知识社会对知识无以复加的强调;由于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持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由于新学科和新行业的不断出现, 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将日益密切, 大学将走出象牙塔, 更加面向社会办学, 社会也会更加积极参与大学的办学和管理、教学、科研。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将更加彰显。新功能的出现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系统做出新的调整, 以满足高等教育功能多样化的需求, 比如鼓励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直接服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对职业教育进行学制调整等。

二、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进程

根据几项国外的实证研究, 可以大致看出高等教育多样化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一项对10个高等教育系统进行的跨国纵向研究显示, 总的来说, 系统的大小 (系统中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 并不能代表高等教育多样化的程度的高低。而且, 可以看出, 政府的政策规章有助于保存高等教育系统中现有的多样化水平, 但是政府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合并行为也进一步促成了同质化而不是多样化[1,4] 。Huisman认为, 高等教育系统中人为划定的界限 (比如对双重高等教育系统的划分) 正保存着现存的多样化水平, 但是政府赋予高等教育机构更多自治权的政策也鼓励了这些机构向最有声望的大学看齐。

一项对英国、法国、瑞典和美国4国1960到1980年间高等教育系统发展的比较研究发现, 尽管这些系统显示出某种数量的变化, 但是去分化的过程还是非常显著的[2] 。一方面这4个国家的政府主动地引介了新的制度形式, 而另一方面, 这些政府也在助长去分化。研究者认为, 在这4个国家里, 学术专业人员尤其具有持久的影响。专业人员能够定义并垄断他们的学术活动的性质, 以此保持他们的现状。学术专业人员在主动对抗系统的改变并阻碍分化进程上显然是成功的。但研究者预期到, 随着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降低, 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这会促进多样化的增长。

从美国的情况看, Birnbaum发现, 在1960到1980年间, 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化并未增长, 尽管这个系统在剧烈地膨胀[3] 。“显然高等教育系统在大量复制现存的形式 (如社区学院) , 而不是创造新的形式”。在Morphew近期的研究中[4], 研究结果揭示出, 尽管在1972-2002年间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显示出巨大变化, 但美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水平实际上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Skolnik在对加拿大高等教育系统分化过程的分析后指出,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系统由于限制地方自治权, 以及学术专业人员的价值和标准的强大控制力量而面临着向同质化发展的压力[5] 。

在对荷兰高等教育系统的研究中, Maassen和potman分析了大学的“发展计划”, 他们的目标是去发现大学是否能够用其扩大了的自治权 (政府新政策的结果) 来创造系统的多样化。其结论是消极的, “所有的创新似乎都走向了同样的同质化方向, 就发展计划而言, 高等教育机构在建立有意义的并有所不同的计划方面并不成功。相反, 似乎将会出现各种同质化的发展。”按照研究者的观点, 政府规章制度与学术专业人员的力量 (尤其在质量控制系统方面) 的联合是阻滞多样化发展趋向的原因[6] 。

Meek分析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结构变化。他认为, 机构自治权的扩大、双重系统的终结和大范围的合并行为为高等教育系统的更加多样化发展留下了空间[7] 。根据Meek的观点,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系统表现出的实际情况是去分化而不是分化, 强烈的学术价值和标准以及高等教育的学术倾向抑制了多样化的增长。

从以上几项实证研究中可以看出, 首先, 高等教育多样化和同质化可能是同时发生的, 而且由于对高等教育多样化理解的偏差, 人们可能会被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假象所蒙蔽。所以许多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并不是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其次, 总的来看, 各项实证研究的结果都证明了高等教育系统在各个案例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是, 同质化的趋向强于多样化。各项实证分析显然都支持这样的观点, 即环境压力 (尤其是政府规章) 与学术标准和价值的控制是影响高等教育系统中分化与去分化过程的关键性因素。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学术标准与价值的影响的强弱, 以及两种情况的组合, 与多样化水平的增减相关。学者们在学术标准和价值的影响过于强烈不利于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 但对环境压力的影响方面有所分歧, 例如, Huisman认为政府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合并行为促成了同质化, 而Meek则认为大范围的合并行为有利于多样化的发展;Huisman认为赋予高等教育机构更多的自治权会助长高等教育机构的趋同化, 而Skolnik和Meek则认为限制地方自治权会使高等教育机构面临同质化的压力。

在我国, 对高等教育机构多样化的发展程度尚无实证性研究, 这大概是因为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在我国刚刚起步, 正处于上升阶段, 所以我们的关注点还主要是如何推动高等多样化的发展, 还缺乏对其发展进程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未来走向的理性思考。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特点突出的表现在三类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上, 即:民办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现代远程教育机构。尤其是民办高校发展迅猛, 其办学形式、层次、类型和水平更呈现多样化。民办高校即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 “从办学功能看, 民办高校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 同时既有少数实施普通高等教育的民办院校, 又有大批以‘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和‘职业资格考试’为主要任务的学校机构;从投资渠道和办学主体看, 开始出现了‘与境外合作办学’等新的探索”[8] 。 但可以断定, 由于我国重学轻术的传统思想影响以及目前高等教育系统的僵化状态等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的同质化趋向也是异常顽固的。

每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结构和高等教育传统不同, 所以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必定是存在差异的。但西方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必然性的规律还是能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的, 西方国家的经验对现阶段如何推动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不无启发[9] 。

三、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推进策略

(一) 宏观调控与大学自治相统一

因为高等教育多样化与劳动力市场的多样化紧密相关, 因而, 赋予大学更多的权力就显得尤为必要, 如果没有决策透明和问责机制健全前提下的大学自治, 就不可能有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只有充分尊重高校的自治权, 才能促进投资主体和办学主体朝向多元化发展, 高等学校才能办出特色, 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也才能通过市场竞争有序地形成。但“机构和制度只是一个较大系统中的一部分, 它们的存在整体上是与创造和维护它们的国家相一致的。”[10]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 高等学校的发展挣脱了对口设置的束缚, 向多样化发展迈开了一大步。当然, 市场并不是万能的, “无论是集权制、分权制和市场调节, 当它们长期支配高等教育时, 都会逐渐走向僵化”[11] 。应该指出, 政府规章的压力并不必然是同质化的机制, 政府政策在保存现存的多样化和规定出多样化方面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学术保守主义和较低层次高等教育机构的模仿行为的方式阻止同质化, 政府也可以有意识地做出保存公共体系中某种程度的多样化水平的合法决定阻止大学的学术倾向过度膨胀。因而, 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赋予大学自治权以适应市场发展应该统一起来。

(二) 制度创新与学制调整相结合

高等教育多样化意味着要根据新的形势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比如, 随着大学“自由研究和教学”精神的不断高涨, 研究生教育摆脱了对大学本科教育的依附, 1876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创办的独立性质的研究生院宣告了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制度形式的诞生;再如, 为了普及高等教育、使本地区希望进大学学习的中学毕业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初级学院通过各种方式在美国应运而生。同样,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独立学院制度等都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 只有出现了新的制度形式才真正意味着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 单纯的量的增长并不能代表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水平, 就如Birnbaum所指出的那样。

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需要和学制调整结合起来, 因为制度创新从最初的尝试发展到较为成熟的状态时, 就需要对大的学制框架进行调整, 以稳固这种制度形式, 并进而通过将理念上升为制度从而有效地更新人们的观念。制度创新与学制调整是灵活性与稳定性辩证统一的关系, 制度创新容许一定程度上的小范围试误, 而学制改革需要谨慎为之, 学制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性质, 较之于其它方面的教育改革, 学制改革相对要缓慢得多。但学制改革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清末新学制的颁布,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走向近代化, 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奠定了新中国学制的基本格局, 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学制系统为培养新中国的建设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可见, 当社会发生重大转型时, 社会发展对教育会提出新的诉求, 学制的改革和调整也就提上了日程。在知识社会的背景下,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多样化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这一切都为学制改革和调整提供了契机, 而学制的改革也必将有力地推动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进程, 开创高等教育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Huisman, J., Meek, L.and Wood, F.Institutional diversity in high-er education:a cross-national and longitudinal analysis.HigherEducation Quarterly 2007, 61 (4) :563-577.

[2]Rhoades, G.Political competi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 J.C.Alexander and P.Colony (eds.) Differentiation Theoryand Social Chang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0, pp.187-221.

[3]Birnbaum, R.Maintaining Diversity in Higher Education.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983.

[4]Morphew, C.C.Conceptualizing change in the institutional diversityof 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imeo,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 2006.

[5]Skolnik, M.L.Diversity in higher education:the Canadian case.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1986 (11) :19-32.

[6]Maassen, P.A.M and Potman, H.P.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inhigher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new planning system in Dutch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1990 (20) :393-410.

[7]Meek, V.L.The transformation of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frombinary to unitary system.Higher Education, 1991 (21) :461-494.

[8]龚放.高等教育进程与质量观重构[J].全球教育展望, 2002, (1) .

[9]吴向明.学术自治:高等教育多样化的保证[J].江苏高教, 2003, (6) .

[10][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 (徐小洲, 等译) .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48.

[11][美]伯顿.克拉克 (王承绪, 等译) .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视角[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260.

多样化的教育策略 篇2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第二单元“图形的面(一)”中的内容,案例主要讲述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影响 。以本课为例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基本特点是不规则的,有很多图案甚至进行分割后仍然很难找到基本的图形,这就给学生解决问题设置了障碍,需要学生灵运用各种策略去解决问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让学生根据地毯上所绘图案探求不规则图案的面积。在进行面积探求之前,我先给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之后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让学生独立思考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 “数方格”的方法。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使用了这种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容易掌握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却是有限的。通过巡视我发现有部分学生使用了 “化整为零”和“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这也是我们教材中出示的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后面图形面积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为了让学生打开思路我让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方法在课堂中进行了交流,并鼓励学生寻求更多的方法。通过启发有学生就说:“老师,课本中的图案很像我玩过的“俄罗斯方格”的游戏,可以将图案中的小方格拼成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再计算。”这个方法也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都开始尝试这种方法。并且也呈现出了很多种形式。而这种方法就是解决“组合图形面积”问题中的“拼割法”,学生在本节课就已经初步形成了解决图形面积问题的简单数学模型。体现出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在这节课中,“数方格”的方法是一个基本策略,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而“化整为零”、“大面积减小面积”以及“割补法”属于发展性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才能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策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性策略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学生交流。在解决问题中有学生找到好的方法策略时,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并让他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已达到启发全班学生的作用,比老师讲述效果要好。

2、教师引导。分为两个方面:(1)语言。通过相关知识的提示,引导学生寻求多种方法。(2)教具、课件。好的教具和课件能够有效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发现各种不同的方法。在进行案例交流的时候,曾经有一位教师制作了可以活动的蓝色图案的教具,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大多学生都找到了2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借助自制教具或课件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引导。对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策略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体会: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多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某些策略。

多样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篇3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113-01

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学生有效地掌握、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要有一定的发展与提高。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学情,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促使学生有效参与,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设置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强的“惰性”,主观上不愿开动思维积极思考。为了克服学生的这种惰性,教师要创新、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设置悬念,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与思考。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题导入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兔妈妈买回了一个圆形大蛋糕,准备分给两只小兔子吃,兔子A说想要吃这块蛋糕的■,而兔子B想要多吃一点,于是就对兔妈妈说,自己想要这块蛋糕的■。兔妈妈没说什么,按照两只小兔子的要求,将蛋糕分给他们。分完之后,兔子B发现自己的比兔子A的小,非常不高兴,就怪兔妈妈偏心,没有按照自己说的分。同学们,兔妈妈真的是不公平、偏心吗?”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求知欲被彻底激发,对其中的奥秘充满了探究欲。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内容,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中,教师设置了有悬念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主动积极。这种教学策略的实施,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供活动机会,促使学生有效参与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给学生创设体验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进而促使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时,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并鼓励学生猜想长方形各边的关系。学生认真地观察这一长方形后,有学生猜想: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多数学生都同意该生的猜想。于是,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给学生创设自由活动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动手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开放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展开猜想验证,大胆地思考。学生想到直接利用实物来验证,此时,马上有学生对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张进行测量,测量其对边是否相等;有的学生将这张纸从中间对折,看其中的两条对边是否重合……通过动手操作,学生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通过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实现了高效学习。

三、巧妙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语,对学生的影响很深。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意外情况,不是视而不见,就是肆意批评、讽刺。这样会导致学生更加不敢创新思考,甚至会惧怕数学。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并在适当的时机适时鼓励学生,给学生创新思考的机会。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给学生出了一道应用题:有一个长方体饼干盒,长为20厘米、宽为15厘米、高为30厘米,现要求在它的四周都贴上商标纸,请问需要多少平方厘米商标纸?学生在思考了一定时间后,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中有一个学生的回答很奇特:“老师,除了思考这道题,我还自己制作了一个工艺品。”教师感到很意外,错愕地看了学生一眼,学生立即害怕地低下头。教师知道,如果现在把他否定了,他一定会失去信心,可能还会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于是,该教师这样评价这个学生的意外:“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吧!”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后,将自己制作的长方体摆放在书桌上。教师故意说:“这个长方体好棒!他为了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真是用心良苦呀!”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很自信地借助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实物,为大家讲解这道题,那神态、动作俨如一个小老师。

巧妙的评价,让学生重拾对数学的自信,保护了学生独特的思维个性,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地去思考,更加大胆地去创新。

总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多样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思考,进而更好地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多样化的教育策略 篇4

就我国学术界研究现状来看, 社会思潮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国内学者对社会思潮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研究成果颇丰。梁启超是我国公认最早研究社会思潮的学者, 他指出:“今之恒言, 曰‘时代思潮’。此其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 其国民于一时期中, 因环境之变迁, 与夫心理之感召, 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 于是相与呼应汹涌, 如潮然。……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 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 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 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1]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社会思潮的发展与时代变革有关, 它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并适应社会的变革, 其理论形态具有多样性。改革开放以来, 众多学者在对社会思潮的理解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对社会思潮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但比较认同的是, 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利益要求, 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思想。它从一个层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 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信念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2]。

社会思潮的形成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背景, 它传播、反映了社会中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各种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并呈现了以下特点:

(一) 多样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探索及深入, 国内社会思潮和国外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和融合使得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出复杂多样性。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思潮积极与消极并存。目前我国最为活跃的是国内社会思潮, 先进思潮与落后思潮同时并存, 正确思潮与错误思潮相互交织。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中, 有科学向上、健康积极的社会思潮, 例如:生态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思潮;也有反动落后、消极腐朽、错误的社会思潮, 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 这些社会思潮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 它们彼此共存、彼此对立, 互相激荡, 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 对与影响意义不同的社会思潮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别对待积极与消极社会思潮。二是社会思潮研究内容的多样性。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包含的问题十分丰富, 其中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学、宗教和科技等众多学科领域, 按照其不同领域可以划分为哲学思潮、政治思潮、经济思潮、伦理思潮和科技思潮等。其中也不乏同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内容的社会思潮, 并且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细分到某个思潮内部, 还可以具体划分出许多思潮。

(二) 变动性

根据社会思潮的定义, 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的激化以及社会条件的改变, 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变动性。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 一种社会思潮被另一种社会思潮取代, 必然呈现此消彼长的现象。例如, 在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的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四人帮”粉碎以后, 社会条件发生变化, 在社会上又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3]。当然, 各种社会思潮之间也存在相互转化的现象。社会思潮根据地域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中国社会思潮和外国社会思潮。社会思潮之间的相互转化, 既包括国内社会思潮之间的相互转化, 也包括国内外社会思潮之间的相互转化。改革开放使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网络的发展为不同社会思潮的交流提供了平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 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极快的速度在中国的传播、扩散和蔓延。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享乐主义思潮和拜金主义思潮。由于社会条件无时无刻不在变动以及社会思潮相互转化的速度在加快, 从而导致了社会思潮具有了易变动性的特点。

(三) 内隐性

从社会思潮本身的性质来看, 可以分为积极健康上进思潮、中性思潮以及消极落后思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性质各异的思潮并非总能把其特有的性质明显的表现出来, 甚至可以说在一定时期他们是以隐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或者以错综复杂不易分析的形式表现出来, 从而增加了判断、把握其性质的难度。与此同时, 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了各国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社会制度的互动与交流, 社会思潮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意识形态和界限划分方面也越来越没有清晰明确的界限, 而更表现出一种为了适应外部的需要而体现出内隐性。

二、当今社会思潮影响下大学生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我国的影响不仅涉及到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也有所涉及。大学生阶段, 青年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稳定, 因此他们成为了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群体。社会思潮的这些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它们开阔了大学生的政治视野, 增强了大学生的现代意识。另一方面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由于一些社会思潮本身具有多样性、变动性和内隐性, 再加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 他们选择社会思潮时常常具有盲目性和从众心理。因此, 当代社会思潮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信仰危机。例如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很大的一种西方主流意识形态, 它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也非常大。新自由主义把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对象, 它倡导自由的经济、市场化经济和私有化经济, 否定国家干预[4]。新自由主义者否定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他们主张社会演进的自发秩序。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播使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崇拜感大大降低, 他们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从而盲目地追随资本主义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的经济模式, 并认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味地认为资本主义是更公平和自由的, 是更好选择。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不相信, 甚至反感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新自由主义使一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扭转, 更严重地威胁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非常活跃的特殊时期阶段, 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更多地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 个人意思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所以极容易片面地认同这种观点。从而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破坏了这种自由和民主, 现在政府是对民主和自由的压制。这种思想观念严重地影响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感也遭到动摇。

实用主义把时效作为最高的价值尺度, 包含着强烈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认为个人是社会存在的目的, 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受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 只关注自我发展, 把自我发展放在第一位, 毫无集体荣誉感, 团队精神。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 一切从个人需要和个人幸福出发, 反对统一的社会价值标准, 缺乏社会责任感, 只注重社会对个人发展要求的满足, 忽视个人对社会的关注。对国家不关心, 缺乏政治理想和信念, 丧失了对国家的信任感, 导致不爱国, 甚至认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是不切实际的, 只重视个人的利益, 轻政治理想。另外,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实用主义思潮也使部分大学生重物质享受, 轻精神追求, 背离了这个时代应该有的精神。大学生注重物质享受, 人在物质上的欲望是无限的, 不论你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富足阶段, 总认为不是最高的、最好的, 这样不顾一切盲目地追求下去, 结果必定是永无止境永不满足。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重视更高的精神享受, 逐步确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三、应对政策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5]。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主体, 大学生始终是社会思潮的主要载负者之一。因此,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而且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弥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足之处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重要方面。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越早, 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侵蚀就会越低。当代高校大学生血气方刚冲动鲁莽, 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大学生获得社会思潮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因此要把握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保证当代大学生在意识形态上不动摇。教会学生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 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理论为自己指引方向。充分了解党的历史, 因为只有当学生充分了解革命先贤们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信仰才能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只有充分了解当只有充分了解当代中国领导人的伟大抱负和政治蓝图才能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更有信心。高校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障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动摇,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至高无上的信仰, 逐步成长为一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栋梁之才。

(二) 积极引导并增强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鉴别能力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 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都有涉及。有积极健康的社会思潮, 但也不乏消极腐蚀性思潮的存在。大学生群体虽然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群体, 但是他们思想单纯,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他们也会迷惘毫无鉴别能力。因此学校应在课堂中, 社会实践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他们学会客观公正的评价社会思潮。在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时候要用有理有据的理论来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引导,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国的指导思想, 所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 应该让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合理评价和主动回应。

(三) 管理和规范社会传播媒介的发展

网络、电视广播、书刊杂志这些都是大学生活的社会思潮的途径。互联网时代为人际沟通以及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进行交往、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言论自由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 但是与此同时, 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并没有受到有效监管。但是国家在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公民权利行使的同时, 也应该坚决禁止别有用心之人借助行使权利行不轨之事。大部分的大学生思想并不成熟, 社会阅历极少, 对是非善恶的辨别力也有限, 容易受到不法言论的影响。国家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体系, 对网络媒体和其他社会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监管, 在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同时, 坚决打击利用网络媒体散播西化言论、制造不良社会思潮的行为, 净化网络媒体环境, 避免不良社会思潮利用网络误导大学生, 为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培养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四、小结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这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和形成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这使得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和变动性更加复杂。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力量。随着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传播,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在祈祷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如果大学生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没有相应的应对策略那必将后患无穷。因此, 加强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 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效民.社会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培育[J].科学时代, 2012, (15) .

[2]左立竟, 杨永福.关于当前中国社会思潮的基本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4) .

[3]肖鹏英.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的思想信仰教育[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8) .

[4]蒋西艳.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影响[J].学理论, 2012, (17) .

打造负载均衡的多样策略 篇5

负载均衡策略的选择

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有多种方式和手段,其中最直接的便是通过路由器的提供的特性来解决,当前大多数交换机厂商的3层接入交换机都可以通过相关协议的配置来实现以下策略,我们在下面将一一讨论这些策略。

基于线路的均衡策略

可以针对不同的线路端口设置不同的优先级来实现负载均衡。例如,在Internet上有很多的游戏服务器,而每个服务器所走的线路也是不一样的,这时便可以利用交换机上提供的优先线路策略了。注意:在优先线路策略中,如果这个线路断开了(如路由协议超时仍没收到Hello包,或者端口状态 down掉),交换机就会根据路由配置的优先级选择策略自动选出一条线路然后切换过去。

基于带宽和访问目的均衡策略

设置基于带宽和访问的目的地址的负载均衡,这是交换机的缺省负载均衡策略。它可以连接到交换机上的不同宽带线路,根据不同的带宽和访问的目的地址作为优先级的依据,来实现负载均衡功能。

带宽和源均衡策略

设置基于带宽和源地址的负载均衡策略。在有些网络环境中,可能会有这样一种需求:根据IP地址来优先选取是走电信线路,还是走网通线路,而且相互备份,即如果电信线路出现了故障,原先走电信线路的PC可以优先走到网通线路。

分组均衡策略

可以为内部的PC进行合理分组,设置不同的分组走不同宽带线路的策略。例如,在企业网中设置了VIP区和普通用户区。VIP区走线路速度比较快的光纤,普通用户区走线路速度相对慢一些的ADSL,来实现不同分组走不同宽带线路的目的。

实现负载均衡

现有我们讨论在接入交换机上实现负载均衡配置的几种常用路由技术以及他们在均衡性能上的优劣比较:

RIP实现负载均衡

RIP在负载均衡明显不足的关键是其缺乏动态负载均衡能力。下图显示了一台具有两条至另一台路由器串行链接的情况。理想情况下,图中的路由器会尽可能平等地在两条串行链接中分配流量。这会使两条链路上的拥塞最小,并优化性能。不幸的是,RIP不能进行这样的动态负载均衡。它会使用首先知道的一条物理链路。它会在这条链接上转发所有的报文,即使在第二条链接可用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改变这种情况的惟一方式是图中的路由器接收到一个路由更新通知它到任何一个目的地的度量发生了变化。如果更新指出到目的地的第二条链路具有最低的耗费,它就会停止使用第一条链路而使用第二条链路。RIP适用于相对小的自治系统。它的跳数限制为15跳,这样网络拓扑的直径最大是15跳。如果你要建造的网络具有很多特性但又不是非常小,那么 RIP可能不是正确的选择。

OSPF实现负载均衡

路由负载均衡能力较弱。OSPF虽然能根据接口的速率、连接可靠性等信息,自动生成接口路由优先级,但通往同一目的的不同优先级路由,OSPF 只选择优先级较高的转发,不同优先级的路由,不能实现负载分担。只有相同优先级的,才能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EIGRP实现负载均衡

EIGRP在负载均衡上与OSPF实现相比优先级确定更为智能,它可以根据优先级不同,自动匹配流量。去往同一目的的路由表项,可根据接口的速率、连接质量、可靠性等属性,自动生成路由优先级,报文发送时可根据这些信息自动匹配接口的流量,达到几个接口负载分担的目的。唯一可惜这只是CISCO 的私有协议。

多设备多线路的线路备份

VRRP热备份协议是RFC中规定的标准线路备份和负载均衡协议(CISCO有一个相对应的协议叫 HSRP协议)。若用户有2台交换机,便可以设置2个VRRP组,每个组都有一个虚拟的IP地址;内部的PC也分为两个组,这两个组设置的缺省IP地址分别是2个VRRP组的虚拟的IP地址。然后,在2台交换机上设置不同的线路优先级,这样便可以实现内部不同的分组,从不同的交换机上不同的宽带出口去访问 Internet了。

根据VRRP协议,两台以上的交换机会选出一台做主交换机Master,Master在缺省时间内(1秒钟)会向其他备份交换机发出一个广播报文 :“hello”报文,向其他备份交换机说明自己工作正常,如果备份交换机很长时间(RFC规定是3倍的广播加一个偏移值)内收不到这个广播报文,就开始由沉默转为活跃,自己向发出hello广播报文,并在hello报文中附带自己的优先级,这样许多备份交换机通过比较彼此的优先级重新选举出一个新的 Master来负责缺省路由的职能,这样VRRP协议便可以自动地进行切换,实现备份的目的。

浅探高中英语多样化教学的策略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多样化教学  教学改进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书本知识、英语语法和围绕英语考试而进行的题目训练等是核心工作。然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对英语实用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也要求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英语教学也开始关注素质的培养和兴趣的激发。

一、趣味性的改善和课堂氛围的优化

高中英语教学朝着趣味性的方向改善,有助于让学生对课堂内容和学科本身产生兴趣,更有助于课堂改革和教学方式创新的有序推进。如果课堂气氛依然死板沉闷,教学内容依然索然无味,学生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学习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新的教学创意、教学尝试都将成为对牛弹琴,难以取得成效。那么,怎样进行课堂氛围的优化?怎样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这首先要求英语教师能够从语气、态度上做出改善。要以欢畅、愉快、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先导,让一对多的宣教式教学变成“一个想说,一个想听”的互动式教学。变幻一些丰富多彩的话题、探讨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发言或允许课堂讨论,这都对提升课堂趣味性有积极效果。

二、合作教学的新尝试

合作教学,这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尝试。合作教学是以学生三五人一组开展组内讨论和课堂互动的新形式。它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学习体会和经验,以达到彼此启发验证,互相学习的目标。合作教学的建立,需要老师们找到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点和内容,由此引发学生的讨论。比如谈到春节,那就让各组讨论一下自己对过年的看法或过年的风俗。大家都对过年很熟悉,也肯定会有很多感受和体会。这样一个话题就激发了大家的兴趣,也同时锻炼了大家的英语表达能力,提升了课堂气氛。

合作教学可以是以某些自由的话题展开讨论陈述,比如春节;也可以是针对某些专业的内容互相脚力,比如英语语法或英语写作题目。在这样的讨论中,老师可以多强调一些技巧性的、知识性的内容。像英语作文,让小组为单位各自出一篇作文,然后由学生自己上台朗读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给大家看。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对作文的内容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用到的刚学过的词汇,或者比较新鲜的句式和语法;也可以找出其中存在的语病和错误、甚至是错别字等。这样一个合作教学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发的对写作中的细节加以关注,对作文的质量加以考虑,也有利于鼓励大家将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写作中。

三、情景体验式教学的新尝试

情景体验式教学也是高中英语教学多样化的一个有效尝试,这也符合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特点。在高中生的英语课本中,很多课堂内容是以简单、有趣、容易理解的情境故事来展现的。老师们恰好可以利用这种特点将书本中展现的故事情节以现实的方式演绎出来。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透彻、清晰的了解课堂呈现的内容,也可以了解其中的语境和各种语法、技巧的应用。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那种死板、呆滞、毫无个性的课堂体验来说,情境教学显然更能展示英语的语言特色和语法特征。

体验式情境教学对于增强学生的语感也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是完全参与到情境的构建中来的。在这里学生要动用自己的听力、口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表演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情境的演绎。情境体验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同时也是更有效的锻炼。因此老师们要充分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情景体验教学中来,而应该尽力避免只有学习能力较强、表现较积极的几个学生参加的情况出现。相反的,越是那些不善于表达,对英语兴趣不大的学生越应该受到鼓励。让每个学生敢于在全班的面前展现自己的英语能力,让每个学生乐于参加并积极构思更好的英语情境,这对于全班英语水平的进步有着更积极地效果。

结语

多样化的教育策略 篇7

一、探究高职院校生理教学的多样化策略的重要性

生理学是一门从宏观角度解释生命过程的学科, 比较抽象而且涵盖的知识很细, 学好这门学科需要在头脑中建立庞大细致的知识体系, 这就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普遍感觉很吃力, 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但是学好这门学科, 可以对人体生命功能有一个宏观整体的把握, 对于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

从小学到中学, 学校教育就是要听老师的话, 服从老师的安排, 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这种教育环境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就比较单一, 而且会使学生形成比较被动的性格, 这种教育影响了学生在人格上的优良发展。在高职院校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不会主动思考, 不会与老师沟通, 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等等。

2.在课堂教学中, 书本是主要的教学工具

文字的特性就要求学生能够安静地坐着, 认真地阅读理解, 这需要更多的大脑活动, 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但是, 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对信息的呈现图文并茂, 还可以听声音, 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更为简单轻松。因此, 学生上课积极性很低, 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 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质量。

3.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

临床生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在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 因此对于在这个方面的特殊的教学方式的研究没有很多, 也无处可借鉴。目前临床生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模拟实践。以理论知识为主, 模拟实践为辅。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没有牢固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 实践过程中必定会出现错误。当遇到突发状况时, 往往不知所措, 造成未知的后果, 因此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基础。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从主观方面来看, 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少数老师的责任感比较弱, 上课之前没有做好备课工作, 以至于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学生对于知识接受的质量可想而知。

从客观方面来看, 目前的学校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 而且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而健康的心理是保证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四、生理教学中可采取多样化的策略

首先, 重视学生思维逻辑性的教育和培养。逻辑思维具有严谨性、稳定性、多样性和促进创新能力等特点, 这正是学习理解蕴含着庞大知识体系的生理学所要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习惯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方式接受生理学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做到自己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都有很清晰的认识, 并且通过自己的语言、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等, 尽可能多样化地将自己逻辑推理的过程展示给学生, 并对其产生影响。重点发挥探索式教学的方式, 通过提问的方式, 按照逻辑思维的脉络, 逐步将学生带入主要教学内容, 这样对认知对象就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重视课后训练的内容, 课后训练是对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 除了一般的客观性习题练习, 还应该加强总结概括等主观性练习的强度。

其次, 重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对于较为复杂的实验, 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 与此同时也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并且自己设计试验进程, 学会当出现与正常临床生理现象不同时如何处理。在一般练习试验时, 要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例如仪器的使用、各项操作规范等等。要求学生在每次试验后提交一份试验报告和心得体会, 找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逐渐完善自我实践能力。

再次, 在普通课堂教学中, 老师要营造较轻松的学习氛围, 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增加课堂欢乐的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关科学研究证明, 当人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工作和学习时, 效率会大大的提高。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的联系方式, 以便于沟通。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课程过程设计工作, 改变原来照本宣科的传授方式, 充分利用科技媒介, 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传授知识。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模式, 老师做学生, 学生当老师的角色互换, 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学生在授课的准备和实际讲课的过程中, 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清晰。案例教学也是被业界视为较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往往对学生有更大的触动效果, 让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事件记忆深刻的同时也记住了重要知识点。

最后, 教师要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人的动力更多来自于外界的拉力和推力。要推动学生学习, 教师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吸引学生。例如, 设置适当的奖罚措施, 在物质或者精神上给予奖励。目前, 学校的评分主要有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在成绩评价中应该给教师更多的主动性, 加大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的比重。

五、总结

生理学是一门宏观、抽象同时具有重大意义的学科。笔者对于这个问题也曾经很迷惑, 很无奈, 因为看到有些学生想要学习, 经过了努力却最终没有多少收获。所以, 对生理学教学策略多样性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的过程。本文只对高职院校生理教学的多样性策略研究做了初步探索, 以促进生理教学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薛彩萍.关于提高高职护理生理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刘欣.逻辑思维在高职院校生理教学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 2012.

多样化的教育策略 篇8

一般而言, 从组织结构方面来分析, 教学属于一个系统, 涵盖教学内容、教学媒介以及教师和学生。下面就将高职教育教学系统阐述如下:

1.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分析。

纵观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甚至还有些教师是跨专业授课或者教学行政兼职,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教学质量。与此同时, 专业生理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像病理学、解剖学等专业教师兼任生理教师的现象是很常见的。

2. 高职学生情况分析。

众所周知, 高职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7岁到19岁之间, 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发育以及心理智能逐步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 也就是说, 他们能够单纯地学习一些较复杂且有深度的知识, 可以从事具有一定难度的思维活动。同时要注意的是, 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成熟, 而且缺乏生活经验。例如很多学生未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升学目的非常模糊;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 不管是在生活方面还是在学习方面, 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独立性较差;很多高职学生自我能力以及独立思想能力较差, 而且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 从生理学这门课程来分析, 该课程属于一门较抽象且枯燥的医学基础课程, 因此, 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 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 培养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3. 教学媒介的分析。

一直以来, 高职院校生理教学多是沿用传统单一且守旧的教学方法,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高职院校教育的开展。突出表现就是教师在课堂中教的成分所占比重过大, 而且都是单纯地传输知识, 教学方式呆板, 而且很少应用多媒体课件, 对于实验课, 教师通常都是将实验进行演示, 然后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方式进行实验, 这样就使得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事实上, 从高职教育生理教学来讲, 生理教学属于一个全新的教学, 而且属于一个较高层次的教学, 因此, 逐步完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 教学内容的分析。

由于人体生理学属于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教学内容涵盖了正常状态下人体及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比如说生命活动的现象、生命活动的规律以及影响生命活动的因素。与中专生理学相比较, 高职生理 (学) 涵盖的内容更广、深度更深、实用性更强, 不仅重视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 而且呈现出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等特点。也就是说, 高职生理所涵盖的知识面更广, 重视崇尚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生理教学实施多样化策略的重要性

生理学属于一门从宏观角度对生命过程进行阐述的学科, 具备较强的抽象性, 而且所包含的知识非常细, 因此, 要想真正掌握好这门学科, 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建立起严密的知识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要想建立知识体系, 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前提。由于该门学科较为抽象, 而且涵盖的知识较为广泛, 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但是若学生科学地掌握好了该学科, 就可以从宏观层面对人体的基本结构以及生命功能进行整体了解, 对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三、高职院校生理教学多样化教学策略

在高职院校生理教学活动中, 如何实施多样化教学,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常情况下, 逻辑思维呈现出稳定性、严谨性以及提高创新能力的特点, 同时这也是学生要想真正学习好蕴藏庞大知识体系生理学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因此,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利用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去学习生理学这门课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 首先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样就可以对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知识的掌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而且还可以凭借自己的思考方式、语言表达等, 有效地将自己的逻辑推理展示给学生。与此同时, 还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探索式教学方式, 根据逻辑思维的脉络, 采用提问的方法, 将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内容活动中, 从而就可以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 强化对学生的课后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2. 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 人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在生理学课程中, 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很有必要的, 从而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改变传统照本宣科的讲课方式,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图文并茂地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此同时, 在教学活动中实施互动教学模式也是很重要的, 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生理课的热情。

3. 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从而就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倘若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 要求老师发挥带头领导作用, 让学生亲子动手操作, 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进程, 对于出现与正常临床生理现象不相符情况的时候要学会正确处理。

4. 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

一般而言, 人的动力更多时候是来自外界的拉力和推力。因此, 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说, 建立起科学的奖惩措施, 对学生进行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奖励。纵观当前高职院校的评分制度, 通常是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实践成绩以及期末成绩组成, 因此, 在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的时候, 适当提高教师的主动性也是很有必要的, 逐步加大平时成绩以及实践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例。

总而言之, 生理学属于一门抽象性较强且知识面较广的学科, 要想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生理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人们的思维日益活跃, 各项专业知识体系也日益壮大。纵观当前高职院校生理教学, 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多样化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立足于高职院校教学系统的基础之上, 分析了高职院校生理教学多样化策略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高职院校生理教学多样化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理教学,多样化,策略

参考文献

[1]杨铤.高职生理教学中“高”的体现[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02) .

[2]罗桂霞.如何做个合格的生理教师[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19) .

[3]薛彩萍.关于提高高职护理生理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0) .

多样化的教育策略 篇9

1. 创设沟通情境,实现师生双向交流

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强调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为实现这种互动,教师应当积极创设各类沟通情境,将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吸收,将单纯重视教学重点转变为知识与能力并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充分地思考,通过自主的动手动脑,促进自身智力与能力的开发与提升。

师生双向交流情境的创设需要革新传统的知识性讲授方法,避免机械性的反复操练,采用跨课跨单元的教学模式优化语言交际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而富有趣味。例如,在进行《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一课的教学时,可以事先安排五位学生准备一个简短的英语报告,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课程,以此为契机,教师应当与学生开展进一步的深入 对话 :“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Whose favorite subject is math?”等,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也可以追问“Can you tell me the reason?”这样的交流沟通,既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不再单调枯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英语课文的分角色朗读、看图说话、英语演讲等多种形式创设良好的沟通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全神贯注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2. 设计交际活动,灵活操练所学知识

多样化的语言交际也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学生不仅仅需要与教师进行双向沟通,还需要与同学进行沟通,需要在不同的活动中灵活运用英语知识,最终提升自己的英语技能。通常,初中学生常表现出爱说爱动、记忆力强、善于模仿、竞争意识与表现欲望较强的特点,他们总是希望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结合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当设计多样化的交际活动,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操练,将学习与运用有效结合,并使学生的能力在这一结合中得到巩固与提升。游戏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模式,教师既可以对国外的已有经验进行参考与借鉴,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进行游戏创新。

例如,在学习《I’d like some noodles》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英语课设计成一次家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自由对话,对话内容需要围绕课文主题。比如:“Wouldyou like some soup? Yes, thank you. What would youlike? I would like some noodles.”等。学生在这个与真实情境相似的场景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沟通,从而体会到了所学知识的有用性,也提高了其课堂参与度。多数初中学生对于角色扮演类游戏也情有独钟,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文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场景对话,感受课本内容。学生英语交际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会随着知识的掌握逐渐提升,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参与要进行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闪光点,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将好的想法转变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率。

3. 科学布置作业,做好英语课外延伸

课后作业既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延伸。因此,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也应当关注课后作业以及课外活动的布置与设计。针对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难度不同的课程,教师都可以灵活选择作业形式。对于同一作业内容,依据希望达到的目的不同,也可以分成必做、选做等多种形式。在作业的布置上,既要涉及基础练习,也要适当增加综合题与提高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层次。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课后作业,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完成背诵作业、课堂表演等,也可以让学生共同完成对于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或者共同完成某一语段的翻译作业。这种作业布置方式有利于学习较差学生向学习优秀学生学习与借鉴,既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较弱学生的学习水平,又有利于巩固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知识掌握,还有利于学生间友谊的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氛围。除此之外,也可以布置诸如阅读英语报刊、观看英语电影、学唱英文歌曲等作业,并利用课上时间开展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交谈的过程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获得自我提升。

多样化的教育策略 篇10

一、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激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感情调动,语文课注重的是情感的培养,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激情,那学生很可能也会觉得枯燥无味。同样的,孩子们不会拿出热情来学习,教师要充分展示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形象,让孩子在每一节课中既能学到知识也能体会语文带给他们的“燃烧着的岁月”。

在教学中有很多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直观演示、巧设悬念、创设情景剧,等等,让学生在有学习欲望和动机中主动去学习、乐意去学习,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也由苦变成了乐。教师还要善于把师生置于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让“情”变成课堂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下渐入佳境。

二、阅读与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扮演了主要角色,几乎包办了一切,而学生只是被当做了观众、听众,无法在课堂中去阅读、交流,有问题的时候更是没有机会充分地质疑出来,因为时间上是不允许的,教师的课堂内容充斥了整节课。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要尽量杜绝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还给学生一个他们自己的课堂,把教师拿走的时间还给学生,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要给孩子们交流的时间,这样才能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之间能充分交流,尤其是在阅读课上,教师能给学生阅读和交流的平台,如在教授《坐井观天》时,在我讲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把阅读后的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结果发现效果很好,很多学生在自己阅读后能独立地复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还联想到了之前学过的类似的课文,把知识拓展到了课外,这是个意外的收获。而在分解课文进行阅读理解的时候,学生在第一次阅读中就已经掌握了部分词语,并且对稍微有点难度的句子理解的还可以,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他们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把所思所想在课堂中和同学进行交流,真正地成为了这个课堂的主角。

三、开放式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枯燥的讲述,更多的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一种感悟和体验,我们要给孩子充分的展示空间,让他们去展示,只有给的舞台够大,他们才会不受束缚地跳出优美的舞步,课堂是什么? 不是束缚住孩子手脚的地方,而是他们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激情燃烧的舞台,学生是否能在这个舞台上发挥自己全看教师是否放手让孩子们去展示?

随着新课改的步伐进一步的深入,开放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欢迎,他们都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受益,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学到了知识,教师也轻松的把课程任务完成,同样一篇课文用传统的教学教和用课改以后的方式不一样,取得的效果也不同。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用传统的教学就是首先要播音员的朗读做示范,以此来烘托课堂气氛,但是小学生对新中国的总理并不了解,因此学生根本无法充分的感受到课堂里所描述的情境,也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在课改实行以后,同样是这篇文章,笔者针对学生对周总理认识不足这一点,提前不布置了课前任务: 搜集有关周总理的生平事迹材料,包括图片、文字,然后把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张贴到教室里,让学生对周总理有一个感性的初步的了解,在新授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展示周总理的照片,并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配以哀伤的音乐烘托气氛,再加上笔者的引导,使学生成功地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达到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四、验证式的课堂

如果能让小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那么他们对于自己亲身感受的事务会有及其深刻的记忆,这样的领悟效果也会更好,理解知识也就越透彻,要让他们在视觉、触觉、感觉的刺激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曹冲称象》的时候,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在家用盆、盒子等工具检验课文中的办法正确与否,通过验证,学生会深刻地记住课文中所讲的内容,对于理解课文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告诉学生一个道理: 科学是需要用实践去检验的。

五、感悟的课堂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情感,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用别人的文章当作一种借鉴,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这样才能体会多彩人生。《敬畏自然》这篇课文的主旨是呼吁大家热爱自然,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引起其主动热爱自然的感情呢? 笔者的做法是,通过图片和影像资料展示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同时展示被人类破坏的环境画面,这样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在观看完这样的图片后畅谈自己的感悟并结合反思,说说自己以后的做法。这样,学生不但深刻体会到了作者的意图,同时也达到了文章的三维教学目标。由此,引导学生在学习其他文章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人生、感悟自己; 丰富感情,丰富人生。

多样化的教育策略 篇11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课型;整合;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2-0052-0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突破了课堂的限制,回归自然和社会,强调体验和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教学形态的特殊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课堂。

随着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的深入,课型作为推动课程发展的抓手,走进了老师们的视野。主题确定课、方案制定课、阶段交流课以及各种方法指导课……我们通过提炼不同课型中教与学的基本步骤、指导要点,帮助老师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这极大地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让许多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的老师受益匪浅。但在实践活动中,一些教师却抱着固定的课型结构和教学流程来指导不同年级段学生的每一次主题实践活动,这样不但不能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反而成了一种约束,禁锢了学生的成长。面对鲜活的学生个体,面对鲜活的活动内容,我们迫切需要对课型固有的结构进行改造、整合、创新。根据具体的活动主题和学生能力发展需要,逐渐灵活选择课型,进行整合实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械照搬,千课一面

很多教师在主题研究活动过程中,往往把课型的基本结构当做固定的模式,使得不同的主题活动内容的指导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

比如说方案制定课,学生在三年级刚开始接触方案制定的时候,对如何针对课题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如何确定研究步骤,如何合理分工合作,如何选择适合的成果展现形式等不是很清楚。但是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活动经验的丰富,学生们对于如何制定一份小组活动方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此一来本来需要40分钟的教学内容十几分钟或者半节课就能解决。而有些老师不管面对的是几年级的学生依然为了这个课型耗费时间,一定要上满一整节课,这就导致了课堂的低效。

(二)实践活动课程课堂化倾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探究,课堂只是学生活动的一个中转站,我们的课型研究和实践应避免较多地被局限在课堂内。

而很多老师却过于看重课堂指导,在课内教学上花了太多的时间,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探究。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与实践相对接,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去,最后致使学生实践探究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如一节外出活动指导课,教师在黑板上罗列了外出活动的几个注意事项,并逐项分析,指导学生掌握解决办法。在课堂上还进行了场景模拟,在预设的情境中进行了演练。那么效果如何呢?其实在课堂上讲的不少问题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而在外出实践过程中的许多突发情况却是老师在预设时没有想过的,活动最终草草收场,未能达到预定效果。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没有实践就无法发现问题,没有实践就没有体验!只有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关系。

(三)按图索骥,忽视学生能力发展差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实施,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适度选择。正是由于学生知识、能力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也必须体现一定的序列性和发展性,不同年级段课型的整合实施也同样如此。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同样的研究主题,小学的中、高学段、初中、高中都可以选择研究。如果再沿用相同的课型按序进行指导,那该怎样体现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呢?

同一课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课堂教学结构也不尽相同。比如选题指导课大家常用的方法就是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经验,诱发学生提出问题,但这个方法对于三四年级效果并不太好,因为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生活积淀。虚拟的情景并不能唤起学生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或进行活动体验、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得对问题更多认识,这样或许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

(四)简单叠加,为了整合而整合

打破课型模式化,需要创新课型,需要将课型融合实施,但是又要避免创新课型走入另一个极端,就是为了课型整合实施而创新课型,生搬硬套,简单叠加不同的活动内容,从而导致新的问题出现——活动有效性大打折扣。

总之,课型整合实施最终是以学生的发展实际需求进行的。不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没有生根点。

二、在实践中探寻不同课型相互整合的最佳结合点

将不同的课型进行整合,不是一个随意的过程,两种课型的整合也不是简单的叠加,需要有整合的依据或者理由。在课型融合实施的途径与策略方面,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打破线性思维,整合不同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大多是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划分的,选题指导课、方案制定课、课题论证课、方法指导课、阶段交流课、信息整理课、成果展示课、评价反思课等课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经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时序,体现学生活动的时段性。

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实践研究过程中,随着研究主题的变化、学生能力的发展,这些课型的时空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课型的选择要从学生活动的实际需求出发,不要一味地追求所谓“指导的系统性”,对一个主题活动中所涉及的课型作出合理的取舍和排序。比如在主题确定课上,当学生提出几个候选主题,无法确定时,我们可以先安排学生分组针对几个候选主题进行研究活动,信息搜集整理、社会考察、问卷调查、采访……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加深体验,进而明确主题。如此便与主题确定课有机融合在了一起。

再比如,方案制定课上,指导学生制定小组研究活动方案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选择问题。成果展示是学生实践效果的显现阶段,选择适合的展现形式能更有效地展示和交流实践活动成果,为主题活动评价提供依据。但成果展示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选择必须和小组研究的子课题,小组成员的能力特长和研究方法的选择结合在一起考虑。如此一来,将方案制定课与成果展示内容、形式选择的方法指导课结合在一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阶段交流课应随着学生活动的进程反复安排多次,方案制定、方法指导、信息整理等课型,也可以根据活动本身的特点而适时整合插入。

(二)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选择适当的课型进行整合

课型与课型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特定的主题研究中,可以交叉,也可以融合。

课型是为学生主题研究活动服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那么课型的选择、融合也应该是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线索展开的。例如“限塑令调查”主题研究活动中,有的小组要对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需要对他们进行采访方法指导,学习如何编写采访提纲、开展采访、记录采访过程、撰写采访报告。而有的小组需要到超市、菜市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进行拍照、采访、统计等活动。这样,两个组的活动内容就产生了交叉,那么在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指导以及活动后的总结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采访的方法指导课和社会考察指导课融合在一起。如此就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指导效率。

而在“市花、市树、市竹”主题研究活动中,“市树”小组想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连云港市的市树——银杏树的认识。另外一个小组“市花”小组想去苍梧绿园,采访市民们对保护市竹——金镶玉竹的建议。两个小组的活动都涉及到了问题的设计、与人的交流沟通,和最后的信息整理归纳。那么我们就可以将采访指导课与问卷设计指导课整合在一起!

(三)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整合课型

课型的整合,需要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来考虑,从学生的能力发展点来寻找。学生的能力发展要素多种多样,不同的能力发展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整合课型来培养、塑造。

比如在“走进重阳节”主题实践活动中,就打破了常规课型的束缚,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需要,把选题指导课中的学生分组环节和方案制定课中的活动设计环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增强了活动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小组合作指导课与活动设计指导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组织规划能力。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不可能脱离实践而单独进行,如果能将其整合于同一主题活动之中,就能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指导学生分组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分组的不同要求,进一步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养成合作品质、团队精神和责任感;掌握基本的合作技能,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小组交流。同时,分组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规划的尝试。在了解自身性格、能力特长的基础上,根据研究课题选择适合的小组同伴,规划自己的实践研究活动。

学生分组设计小组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有计划地解决问题的习惯,能考虑到活动相关要素、情况,并尝试对计划进行完善和改进,着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规划能力。另一方面,在小组合作设计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也实际体验了按不同要求分组的好处,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研究的优势与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对分组合作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在后面的小组展示活动设计环节,同学们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用比较清晰的语言,围绕主题,有条理、有重点地进行陈述。通过手抄报、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对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有正确的认识。这些都是在进行学生沟通表达能力、自我反思管理能力的锻炼,一举多得,学生受益良多!

三、课型的整合实施对指导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但作为实践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教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贯穿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因此,课型的融合实施对我们课程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理论学习,扎实掌握各种课型的基本规律

要融合各类课型,我们首先要充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类课型的特点,通过提炼课型的基本要素、基本特点、主要任务和教学要点,掌握不同课型教学的基本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各类课型的结合点,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解读《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创意与实施策略》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书籍、文件,更多地阅读、了解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案例,并在学习的基础上与自己的实践活动相对接,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课程规划与活动设计能力,课程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二)从学情出发选择课型整合的切入点

任何课型的选择与应用,都要基于具体的活动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课程融合实施还要求指导教师对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有一个较清楚的了解,并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有一个规划、目标。如此才能在具体的主题研究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开展、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将不同的课型相互整合,优化教学指导效果。

(三)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综合实践课需要课程指导教师具有敢于创新的精神,在了解各种基本课型的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尽量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性与开放性。因此教师在实践运用中,要根据需要对各种课型进行批判、超越与创新。要能够更深刻地领悟课型的融合实施问题,唯有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才能真正地有所收获。

课型本就是一个人为的划分,没有一定的界限,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任何两种甚至几种课型都可以整合。我们指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能力发展的需求,尝试对不同课型进行整合,让课堂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 伟.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纵向序列[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

[2]万 伟.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创意与实施策略[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数学多样化算法教学策略研究 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样化算法,优化,教学策略

当前, 数学新课标提出了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即算法多样化。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让学生掌握算法多样化。教师须学会换位思考, 多理解学生的算法, 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 让学生可以交流各种算法, 进而做出分析比较, 以达到优化自己算法的目的。在计算某一道试题时, 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基础知识及思维方式, 所以选择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良好沟通, 通过集体讨论方式呈现不同的算法, 是实现算法多样化的必要保障, 从中发现算法的优劣, 并进行优化, 让学生学习更具成效。

一、数学多样化算法的教学特点

1. 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并不是数学教学的目的所在, 让学生形成多样的数学思维方式才更为重要。比如, 比较分数大小时有多种方法, 既可用通分, 也可将其化为小数, 但还有一种方法是学生容易忽略的, 那就是分别将两个或多个分数化为相同的整数和另一分数的差, 然后再对另一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比如比较2/3 与3/4 大小时, 可以将其化为1-1/3 和1-1/4, 这样只需比较1/3 和1/4 的大小就行了, 很明显1/3 比1/4 要大, 因此2/3 比3/4 小。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归思想对二者进行比较, 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所启发。

2. 强调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

由于算法多样化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行思考得出问题的算法, 并将其展示出来, 从而可以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小学数学中的不同求解方式, 大多是通过自己摸索得出,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算法讲出来, 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算法, 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方法, 对学生思维的拓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二、数学多样化算法优化策略

1. 换位思考, 理解学生算法

算法多样化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那就是立足于学生已经形成的数学基础。学生有了数学基础, 才能拥有创新算法的能力。算法多样化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所得出的结果, 是学生思维水平的体现, 也就是说学生的算法受其思维水平的影响。因此, 算法多样化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学生出示的算法, 即使麻烦, 缺乏新意, 教师也应给予鼓励, 因为这是由学生的学识水平决定的。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 才能理解学生。比如, 在教学“十几加9”时, 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为运动员准备饮料的情景, 其中篮球运动员有9 位, 羽毛球运动员有6 位, 那么准备15 瓶饮料够吗?学生列出9+6=?的算式。而怎样计算, 则是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学生们经过思考得出: (1) 一个一个数。先从1 数到9, 再从10 数到15。 (2) 把9 分成4 和5, 4+6=10, 10+5=15。 (3) 把6 分成5 和1, 9+1=10, 10+5=15。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算法, 不要在过程中一味较真, 而是要多关注学生算法的算理, 并及时优化。

2. 搭建平台, 交换学生算法

算法多样化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展示计算方法, 还要让学生将方法共享, 若觉得别人的方法好, 就要学习。若认为不好, 就要对自己的算法继续坚持。这样的交流,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优化,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 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 在学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时, 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44×25。许多学生根据简便运算定律, 给出了独特解法。 (1) 44×25=11×4×25=11× (4×25) =11×100=1100; (2) 44×25= (40+4) ×25=40×25+4×25=1000+100=1100; (3) 44×25=44× (20+5) =44×20+44×5=880+220=1100。这些方法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角度。通过多媒体将学生的算法呈现出来,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解法, 以及产生这种算法的原因是什么, 优点是什么。这样一来, 学生在聆听别人解法的过程中, 使自己的解法更加丰富, 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3. 分析比较, 优化学生算法

在学生列出的各种计算方法中, 既有低效的, 也有十分巧妙的, 究其原因皆是因为学生拥有不同的数学思维。为了让学生做出更好的解答, 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 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 谈谈最简便、最容易理解的方法是哪一种, 好在哪里, 从而对自己的算法进行优化。可引导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容易理解?”“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最简便?”等等,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这些算法, 并做出归类和优化, 进而使学生在解题中获得最好的方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算法多样化教学过程中,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不断总结, 不断反思, 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 才能让算法多样化发挥作用, 促使学生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崔展, 王文.算法多样化的实质与教学意义[J].浙江教育科学, 2009 (12) .

[2]杨宝森.浅谈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4) .

上一篇:《我们天上见》下一篇:何以笙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