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天上见》

2024-05-22

《我们天上见》(精选4篇)

《我们天上见》 篇1

褪去时代的浮躁与繁华,缓解现代商业大片带给大众的审美疲劳。你可以来到这样一个江淮地区宁谧的小镇,这里破败的院落里兰草芬芳,雨脚接着飞雪,持续侵扰着这里,木窗下有一个小女孩仰望天空,这一切都好似一副写意的画作,让人陶醉。

《我们天上见》就是这样一部朴实自然的温情电影,这是一部带有自传特点的影片,反映出很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那些记忆停留在竹杠,火车皮,油纸伞下的美好时光,浪漫清新,是属于导演蒋雯丽的。作为演而优则导的蒋雯丽,她将自己儿时的真实经历投影在影片中的女孩蒋小兰身上,用最真实的叙事手法讲述了祖孙情的故事。

柔光滤镜下的影片整体感觉像是一本泛黄的老相册,影片开头蒋雯丽细腻的画外音“这个故事是关于我童年时候的一些故事和幻想……”将观众带入这样一个曾经的年代,此外开头以一个眼睛开篇,用以表现影片以小兰的视角观看世界,充满童趣和青涩,并且万花筒的运用也为影片增加了一点超现实的效果。影片没有大段的剧情铺陈,而是一些零碎的生活片段,自然而真实,没有一点夸张与矫揉造作。

关于被歧视与孤独:因为“蒋”姓的关系,蒋小兰从小就被说成是反革命分子,很少有小朋友和她玩。在学校被恶作剧泼油漆,甚至在黑板上写满反“蒋小兰是反革命”等话语,甚至小兰在体操队,也被人说成是“业余的”,备受歧视。此外,小兰的父母早年被下放到新疆,只有爷爷和小兰相依为命,承担起父母抚育小兰的重任。对于一个缺少父母之爱,从小又备受歧视的女孩来说,她的内心是孤独的,小兰爱躲在家的衣橱里,那个狭窄幽暗的空间里,也许才能让她的内心得到一丝丝的安全感。她把她的娃娃当做自己的女儿,即是她内心孤独的一种表现,又能反映出她对母爱的无限渴望。并且影片中多次用小兰的钻在桌子底下的低视角表现,她用这种非常规的视角,关注着这个她未知以及不曾满意的世界。但是这些歧视与孤独并没有让她变得软弱和自卑,而是成长为一个倔强坚强的女孩,生命中充满歌声,她会因不满意老师的歧视吃掉本来要给送给老师的哈密瓜,她会因羡慕体操冠军蒋绍毅而梦想也做一名体操冠军,她会追求和其他体操队孩子一样的待遇和评价。这些倔强与坚强,让这个看上去有些呆呆的女孩无比强大。

关于抚育与感恩:小兰从小没有见过父母,姥爷一个人抚育小兰,靠着退休费过日子,但是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一直没有让小兰感觉到丝毫的困窘和贫穷。他为小兰托人进体操队,为小兰用泳衣改做体操服,会假装父母的给小兰写信,为她托人带哈密瓜,当晓兰到了青春期,细心的姥爷又让邻居阿姨帮忙做了袋子,还把相关书在晓兰睡着时放到了她枕边。生活并不富裕,却每天给晓兰一杯麦乳精。但是他也会在小兰犯错误的时候,用戒尺打小兰的手。操劳的姥爷在他心爱的兰花死去以及朱德逝世之后,身体垮了。在这个过程中,小兰表现出明显的成长,她从一个姥爷惩罚之后会哇哇大哭的小女孩,成长为为姥爷做饭,喂饭,逗姥爷开心的懂事的孩子。其中有两个环节让我感触特别深,一个是小兰为姥爷洗澡,小兰在爷爷病重后用戒尺吓唬姥爷让他吃鱼,让我想起了之前姥爷为小兰做的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情节,主人公互换角色,这样一个给予与感恩的故事,让人看后心里倍感暖意,也充满辛酸。还有一个情节是小兰在屋子里画满爷爷喜爱的兰花,正如小兰的名字一样,“兰,君子如兰”姥爷也希望小兰长大后拥有像兰花一样的品格,而这满满一屋子的兰花,也映衬着小兰惊人的成长。

关于梦想与成长:小兰同其他孩子一样,都有自己的梦想。一方面,在因为她的姓氏被人唾弃为反革命的同时,一方面她又羡慕这体操冠军蒋绍毅。她的内心也许在想:同样姓蒋,为什么人家就能当体操冠军。也许是因为这个小心理的刺激与影响,小兰也要立志当体操冠军,于是她苦心锻炼自己,即使在老师和同伴的偏见下,她也没有放弃,而是倔强的希望同别人一样的待遇。同样是梦想,影片也真实于此,并不像那些有梦想就能一定成真的故事一样,影片结尾并没有让小兰成为一个体操冠军,冠军的事也许是以后但未必如此。正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美丽的梦想,但梦想有时候终归是梦想,它只能被遥望,而难以企及。

关于死亡与承受:在小翠去世之后,这个在生活上给予小兰很多陪伴的人的死,深深地触动了小兰,在身边的亲人相继离开之后,小兰开始对死亡恐惧。于是她会在半夜梦醒之后去试探姥爷的呼吸——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陪伴她的人。因为她内心恐惧,害怕最亲近的人也离她而去。淮河边,小兰曾经问姥爷:“俺爷,你可怕死?”姥爷回答:“不怕,死了去天上见你舅舅,活着这边有你。”生命是一番长途跋涉,在死亡这个终点总是上演我们最难以面对的诀别。但是面对死亡,姥爷语态从容,因为他相信:在生与死这两个无法共驻的国度里,他都不是一个人。有亲人的地方都是家,所以,他不怕死,也不恋家。最终,在姥爷去世以后,小兰并没有因此而痛哭,而是静静地陪伴着姥爷的遗体,跟他静静的说话。也许是那句“我们天上见”的约定却让她铭记至今,在她的掌中幻化成光影,因为她相信,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陪伴。

关于超现实:不得不提的是影片中几段小兰想象景象超现实的表现,一个是小兰在蚌埠的淮河铁路大桥上随着火车飞向北方的场景,对父母的思念汇聚成深深的忧伤,就在这种思念让她无力承担的时候,她撑着伞来淮河边看这条分割南北的河流,大铁桥上列车经过,她的伞轻轻飞起,就这样带起这个孤独的女孩飞向阴霾的天空,飞行的路上依然可见嘲笑的声音,不屑的眼神,就是这样轻与重的对比,将这个女孩的心思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她逃避,却出卖了自己潮湿和破碎的心。还有一个是万花筒,导演用了两次这样的镜头,用万花筒代表小兰的眼镜去看周围的世界,它分割和重新排列了镜头,很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和情绪上的爆发力。

关于氛围营造:整体上,影片用偏蓝色的调子,加上阴雨绵绵的蚌埠,使整体充满了回忆感,复合个人经历性质的电影氛围。此外,影片大多运用长镜头以及大远景拍摄,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环境,又烘托了本片清新温情的风格。

总体来说,《我们天上见》是当下一部难得的温情电影,如诗意散文一般清新淡雅,不走华丽路线,不煽情铺张,而是让观众在观看中细细品味,似曾相识的回忆以及感伤。

摘要:蒋雯丽演而优则导,制作了这部清新淡雅的温情电影《我们天上见》,有女性本身的细腻和多年来对生活、对电影的感悟,蒋雯丽结合自身成长的经历和感悟把一个从小被爷爷抚养长大的小女孩的成长经历讲述的细腻感人。

关键词:温情,蒋小兰,生活,死亡,成长

《我们天上见》 篇2

《我们天上见》有感

最近跟着家人一起看了一部电影《我们天上见》,本来是不怎么抱希望的随便看看,但银幕那边传来的暖暖亲情感动了我。想到家里瘫痪着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突然有种想和时间赛跑的感觉,请再给我一点时间,让老人也感受到我年幼时他曾给予我的温暖。我要我们在人间时尽心尽力,不要等到天上见。

故事前半段,是说爷孙俩平淡的生活,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很平淡,但是很温馨,让人陷入回忆的思绪,他们相依为命,虽然姥爷很疼外孙女小兰,但是却不溺爱,从小就照顾她;小时候的清晨,姥爷用他粗糙的大手挤牙膏、烤馒头给小兰吃;小兰赌气就要跳河,姥爷训斥道,结冰了哪里去跳河?;大雪里,祖孙俩撑着油纸伞,一前一后地走着,小兰踩着姥爷的脚印;姥爷训斥小兰“妖怪专咬扯谎小孩子的脚趾头”„„处处都是蒋雯丽的回忆,而看电影时自己的回忆也潮水般涌来。

你还能不能记起小时候的事情:爸爸吃饭时把碗里的为数不多的豆子全都捡出来喂你吃;坐在大杠自行车前央求骑自行车的爷爷快点快点再快点;清晨父母先要把自己的棉衣在土灶锅洞前烤暖和了才给自己穿;爷爷总是在自己淘气时扬起大手吓唬耳光却很少到来„„

现在,行动不便的老人一见我便会央求他身边的人打电话给我要我去见他,我不去便开口说我不孝。有一次我出远门不能每天见他,他便问侄女儿我在哪儿,侄女说我出门了,他先了我一会儿,但很快又转而担心起我了,一个劲地问去哪儿了远不远几天回来是办事还是玩的。而我生病住院那次他竟然一夜叹气辗转难眠。每一个温暖的点点滴滴都好像被我们尘封在回忆里。当我们成人,有了自己的责任想要疼惜的人,我们常常忘了把自己养大的那些老人,他们一直等在岁月里还想用他们渐渐流失的最后的生命给我们带来温暖。

电影到后半段,因为姥爷年纪太大了,医生说到他的器官功能都衰退了,只有心是跳动了,就是舍不得外孙女。现在轮到小兰照顾姥爷了,从始时什么都不会到慢慢地把姥爷照顾的很好,最后姥爷还是离开了,但是他们一定会在天上见的,有点心酸。

《我们天上见》 篇3

一、关于电影《我们天上见》

影片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阴雨绵绵的安徽蚌埠一个小镇上, 一个名叫小兰的姑娘在期盼父母能够早日回到她的身边, 而她的姥爷也在期盼女儿、女婿早日回家的故事。

影片开头是一段温柔细腻的女声, “这个故事是关于我童年的一些记忆和幻想。我叫蒋小兰, 君子如兰, 是姥爷起的名字, 他最喜欢兰花了。我出生的时候, 正好是‘文化大革命’。爸爸妈妈因为政治原因, 在我三岁的时候, 就去了新疆劳改农场, 把我留给了姥爷。小时候我特别恨我姓蒋, 因为‘蒋介石’在那个时候是我们国家最大的阶级敌人, 是小朋友眼里最大的坏蛋。我真不明白我为什么不跟姥爷姓唐, 哪怕被叫成糖浆、糖稀、糖葫芦也好……”这温和的声音将观众带入了那一段童年的回忆。童年本应该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无忧无虑的, 而小兰的童年却因为一场特殊的革命而变得有些不同。小兰虽然缺失了父母的陪伴, 但她有一个疼她爱她的姥爷。重要的是让现在生活在大时代、大发展中的忙碌、冷漠的人们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重温曾经有过的人性的温暖。

影片中姥爷在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中陪伴着小兰长大, 姥爷成了小兰成长过程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段深厚的祖孙情在影片中通过一幅幅画面、一点点细节串联起来, 透过一个个朴实的镜头完成了对这幅宁静温和的水墨画的描绘, 也塑造了让观众记忆深刻的主人公形象。而完成这些描绘及塑造其中作用最大的便是影片中多处运用的意象符号。

二、“兰花”与“火车铁轨”

兰花可以说是影片的核心意象符号, 因为兰花和姥爷一样, 都是小兰的精神支柱。首先由影片开头可以得知小兰的名字就是姥爷给取的, 它源于“君子如兰”。所以姥爷给小兰取这个名字, 自然是希望小兰能够如兰花一般纯洁、美好。这些品质恰好又是姥爷所具有的。他在艰苦的条件下施舍乞讨者;他托人从新疆带来哈密瓜, 热情地和邻居们一起分享;他一直按时去小店还账, 这些都是体现姥爷美好品质的细节呈现。而善良的姥爷在教育外孙女时也没有一贯的溺爱, 在用戒尺惩罚完小兰后, 姥爷也没有一味的只顾打骂, 而是给小兰讲道理。小兰在姥爷的耳濡目染与正确教育下逐渐成长。

片中除了小兰的名字的缘由, 还有就是姥爷在小兰出生那年买的那盆兰花, 姥爷对它格外细心的照料着。不仅再一次深沉的体现着这祖孙之间珍贵的亲情, 同时也是姥爷对小兰的期许。兰花是希望, 姥爷告诉小兰等兰花长得旺盛了, 朱德委员长从这里经过看到这兰花, 兴许就会让她的父母早日回家。于是小兰天真的将那个年代昂贵的麦乳精拿来浇灌兰花。影片的最后, 兰花枯萎了, 姥爷也立马病倒了。为了让姥爷好起来, 小兰呈现出来的不仅是用笨拙的方式照顾姥爷这段舔犊反哺的感人情节, 而且还在屋子里画满了兰花。作为核心意象符号的兰花又一次出现了。这次兰花的出现, 表达了小兰希望姥爷看到了满屋子的兰花会尽快好起来, 更表现了她对姥爷的留恋与依赖, 同时也是小兰已经成长的体现。虽然姥爷还是离开了, 但这满屋子的兰花还是在这里, 它又变成了姥爷对小兰的希望, 这一屋子兰花代替姥爷继续陪伴小兰, 小兰也成了姥爷生命的延续。兰花在影片中所呈现的美好, 与小兰和姥爷之间生命的延续, 犹如一幅宁静温和的水墨画, 不紧不慢的、平静的描绘着、诉说着。

影片中, 小兰常常一个人在铁轨上行走, 因为她知道铁轨往前不尽延伸的地方有她的父母, 她只能通过这铁轨将自己的思念传递出去。她想和这火车一样飞向自己想去的地方。在这,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 便是小兰梦到自己正随着火车飞向北方。虽然是在梦里, 小兰飞翔时周围仍有嘲笑声, 而且此时的天空仍是阴霾的, 即使偶尔有疾驰而过的火车, 画面仍然像是一幅水墨画, 轻轻地诉说小兰的思念。这种一轻一重的对比让人们更加心疼这个虽然坚强善良但仍然可怜的小女孩。影片中这种超现实的场景除了小兰在梦里飞翔以外, 还有在影片中一共出现过两次的万花筒。用小兰的视角出发通过万花筒去看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 万花筒被切割、分裂的镜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 同时也隐喻着这个小女孩在大时代的无奈下终究不完整的童年。

三、“雨”与“伞”

“雨”是贯穿整部影片的意象符号, 整部影片被雨笼罩在悲伤的气氛中。而恰好雨的出现使影片的画面至始至终被灰蒙蒙的雾气笼罩着, 看似是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表现, 实际上是在向人们诉说着文革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的巨大的阴霾。人们在灰雨蒙蒙的天气里看不清前面的路, 就如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人们看不到任何希望一样。即使影片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影片却将这个背景淡化去, 只是一如平淡的描述着小兰和姥爷的祖孙情, 这里平淡温和的叙述像是一位大师在临摹一副水墨画。而雨的出现使画面的质地更加像是一幅水墨画。然而最重要的是这绵绵不断的雨落下, 更是隐喻着当时社会的不公平与缺陷, 姥爷面对这样的时代, 只能独自一人辛苦养育小兰长大, 晚年都没有儿女陪伴, 他那张苍老的脸让人不禁心酸, 同时也隐喻着小兰的愁绪、伤感与思念。

这雨的潮湿与闷热围绕着整个小镇, 也替姥爷与小兰表达着他们的迷茫与飘荡。而“伞”在这下雨天的出现, 便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影片中那把大伞也自始至终的伴随着小兰。影片中, 小兰用手托着下巴趴在窗边看着远方, 而这个画面的构图中树木是前景、窗户的框架是中景, 小兰是后景。这个巧妙的构图传达出了小兰是一个向往自由, 渴望飞翔的女孩, 所以片中也才有了她举着伞在梦中飞翔的片段。在影片中, 小兰在伞下、在雨里向前行走着。或是打着伞坐在淮河岸边看着远方父母在的方向, 影片中运用重复蒙太奇的手法来表现这个渴望亲情、想念父母的孤独小女孩的背影。“而这种充满意蕴镜头的重复穿插使得整部影片的讲述具备了艺术化的审美韵味, 给观者以美的享受和情绪上的陶冶, 并引导我们对故事发展进行进一步的关注。”被雨点缀过后的似水墨画般的画面, 让观众的情绪悄然升华。然而这把伞无形之中保护着小兰, 表面上看似是保护着她不被雨淋湿。实际上, 这把伞给了小兰安全感, 这安全感就像是姥爷对她的情感、为她遮风挡雨一样。同时也代表着小兰要奋发努力与这个现状作斗争。在姥爷生命垂危的时候, 小兰没有慌张, 而是表现出了她那个年纪所少有的勇气与坚强。在影片的开头是姥爷在为小兰烧水做饭、用戒尺惩罚做错事情的她、给她洗澡、扮鬼脸逗小兰开心, 而且每晚都陪她睡觉。当姥爷病危时, 小兰突然间就与姥爷转换了角色, 而坚强的小兰没有任何语言和行为表现出她的不安, 电影中只是在结尾又一次重复着片头的一幅幅画面。小兰学着姥爷的样子笨拙的烧水做饭、用戒尺吓不肯吃饭的姥爷、给姥爷洗澡、每晚陪着姥爷睡觉。导演在这里运用了积累蒙太奇和重复蒙太奇将故事开头赋予了新的意义, 也更能让观众感受到这段舔犊反哺的亲情是如此的纯朴、如此的感人至深。当姥爷离开她的时候, 这把无形的只属于小兰的保护伞便不在了, 小兰要开始自己面对这风雨飘摇的年代和世界。影片中, 导演也做了非常细腻的处理, 在小兰送姥爷最后一程的时候, 只是穿着雨衣, 那把雨伞没有陪同小兰一起出现在画面中。

四、“布娃娃”与“梦”

小兰从小就没有妈妈在身边陪伴, 所以她是极其缺乏母爱的。而布娃娃就是让小女孩们从小展现母爱的最重要的道具。每次小兰受训完后, 都会躲进衣柜里。衣柜这小小的封闭空间让孤独的她倍感安全, 而这衣柜是属于她自己的小小的世界。在这个她自己的世界里, 她喜欢和布娃娃说话, 特别是受训后她会把布娃娃教训一通, 其实这也是她自己反省的过程表现。当然她也通过布娃娃来表达自己是如此的渴望母爱。当她自己感到困惑时, 也会躲进衣柜里抱着布娃娃安静的睡着, 这样她就会感觉自己不那么孤独了。导演通过这个道具展现了小兰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在这个疼痛的变化过程中, 小兰没有嘶哑的喊叫, 只是借助布娃娃来表达心中的想法, 又一平淡、宁静的处理方式继续向观众描绘着一幅画。

影片中的梦是导演表现人物内心的细腻的表达方式。“梦的来源之一是一种最近发生而且在精神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而直接表现于梦中。”影片中小兰一共做了三次梦。第一次是小兰对姥爷撒谎, 被姥爷用戒尺打了手之后, 她躲进衣柜抱着娃娃轻轻的拍打, 她安慰着布娃娃其实影射着她自己需要安慰, 慢慢地她睡着了, 梦见自己自由自在的在一望无垠的大地上奔跑, 没有任何阻碍, 没有任何挫折与打击。这体现着现实与理想的遥远差距。第二次是在小兰进入了体操队以后, 梦见自己穿上了新的体操服, 面带微笑的独自训练着。这体现着小兰不喜欢因为自己是业余体操队员而被老师和同学嫌弃的现状, 她渴望得到公平的待遇, 渴望老师的关爱, 同学的友好。同时也进一步反映出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冷漠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第三次便是在邻居家大姐姐, 也是她唯一的好朋友死去后, 她开始有了死亡的意识。在梦里, 她梦见了大衣柜在空无一人的乡间小路上, 她走进去躺在衣柜里, 梦见自己所有的牙齿都掉光了。她惊醒过来后, 战战兢兢走到姥爷跟前去试探姥爷是否还活着。孤独感和恐惧感瞬间侵袭着小兰的内心, 她害怕失去姥爷。但姥爷让小兰坚信着死亡是另一种方式的陪伴, 所以姥爷死后, 小兰没有嚎啕大哭, 而是静静的遵守着他们之间的约定。连最后的道别都是安静的、平淡的表现出来。善良的姥爷与纯洁的小兰点缀着这个原本冷漠的世界, 展现人性的温暖, 他们的亲情直击人们的内心。赋予了这幅原本宁静温和的水墨画以生命。

五、总结

影片《我们天上见》中的所有意象符号都围绕着影片主题展现其深厚的意蕴, 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特殊性与它带给人们的沉重与悲凉。导演蒋雯丽自己也提到过, “我想通过这部影片寻找一下自己的精神家园, 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尽管比过去富裕了很多, 但在精神上总会感觉缺少了什么, 情感似乎都贫乏了很多, 正因为这样, 小时候她和姥爷的生活总是挥之不去, 在她感到疲惫的时候都会停下脚步借此来温暖她的心灵。”也正因为这个朴实的出发点, 蒋雯丽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姥爷的思念融入电影中, 让人们感受到了影片的真情实感和其彰显的人文关怀。

整部影片都是以暖色调来贯穿的, 这部宁静温和的文艺片一直被细细的、连绵不断的雨笼罩着, 似水墨画一般平淡、静静的叙述着以文革为背景的一段感人肺腑的祖孙情。这侧重于表现人性温暖的色调, 让人们在被电影感动落泪的同时, 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影片的故事单纯得不能再单纯, 几句话就可以说清了。惟其如此单纯, 叙事才不会被急迫的情节跌宕所牵制而获得诗意提升的空间与张力。”现在生活在快节奏、碎片化时代的人们如果愿意停下脚步来, 静静的观赏这部诗意化的影片, 一定会寻找到自己被遗忘在内心深处某个角落的东西。影片在展现普通的生活场景时, 大量使用长镜头交代环境来增加它的真实感。同时片中还有很多物品都充满了年代感, 例如, 海魂衫、麦乳精、搪瓷杯等等。这部笔触细腻的影片, 虽然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 也没有太多的波折, 但是就是这样平淡、朴实的直接进入了人们的内心, 或是唤起人们的回忆, 或是引起人们的深思。让迷失的人们去寻找最初的自己, 感受那份真实与感动。

参考文献

[1]爱森斯坦, 富澜.蒙太奇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9.

[2]肖佩华.“幸运的错误”——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等文解读[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1) .

[3]出自蒋雯丽在南京大学《我们天上见》首映式上的讲话.

姥爷,我们天上见故事 篇4

爸爸在新疆工作,而为了照顾姥爷,妈妈就一直留在安徽蚌埠。夫妻俩这一分,就是之久。蒋雯丽从记事起,就知道爸爸每年只能回蚌埠一次,而妈妈的工作是三班倒,所以也经常不在家。蒋雯丽说,儿时要想和妈妈在一起,除非是她病了,不得不在家休病假。

蒋雯丽出生时,姥爷已经81岁了。由于妈妈工作忙,她上面还有两个姐姐要照顾,蒋雯丽半岁后就跟着姥爷生活。直到姥爷去世的这间,她从未和姥爷分开过。妈妈好不容易回到家,想让蒋雯丽陪她说说话、一起睡,但她却死活不愿意。妈妈只好等她睡着了,把她偷偷抱到自己的房间。谁知蒋雯丽半夜醒来,又会偷偷溜回姥爷的房间。

蒋雯丽3岁多的时候,妈妈为了让她摆脱对姥爷的依赖,决定送她去幼儿园。蒋雯丽死活不愿意去,为了反抗,她整整哭了一天。姥爷看了不忍心,怕外孙女哭坏了身体,就向女儿央求:“还是我来带她吧,你忙你的,我保准不惯坏她。”最后,蒋雯丽的妈妈听了姥爷的话,没送她去幼儿园。

蚌埠的夏天非常热,姥爷家里没有空调和电扇。特别热的时候,蒋雯丽就撺掇姥爷把床搬到院子里。繁星满天的夜晚,蒋雯丽坐在小凳子上,帮竹床上躺着的姥爷捶背、扇风。等到周围一片寂静了,她就会依偎在姥爷身边,听姥爷讲银河的来历,还有牛郎织女的故事。蒋雯丽说,那时年纪小,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但牛郎织女的故事百听不厌,每次都会感动得泪流满面。

姥爷问她为什么老哭呢?蒋雯丽嘴上说是觉得牛郎织女特别可怜,一年只能见一次面,但她心里想的是:为什么自己见爸爸妈妈也那么难呢?难道自己和他们之间,也隔着一条银河?

天气凉爽时,姥爷喜欢坐在院子里的竹椅子上睡觉。但蒋雯丽却不让他安静地睡,总是跑过去坐在他腿上,不厌其烦地问:“姥爷,你是喜欢我多些呢,还是喜欢姐姐们多些?”每每这个时候,姥爷就会伸出胳膊形象地比划着,他用手臂间距的长短,比较着对蒋雯丽和姐姐们爱的程度。说到蒋雯丽时,会把手臂张得很开。这让蒋雯丽觉得,姥爷用手臂来比划他爱自己的程度,是那么的温暖和有力量……

蚌埠的夏天雨水多,蚊子也多,所以每当蒋雯丽做作业时,姥爷都会坐在她身边,拿一把蒲扇给她扇风、赶蚊子。当作业做完,蒋雯丽抬头看姥爷,在他沟壑丛生的皱纹里,看到汗水像小溪一样涓涓地流。蒋雯丽抬起小手帮姥爷擦汗水,一边擦一边说:“姥爷,等我长大了,我给您扇扇子,我养着您。”

姥爷缓缓地说:“傻孩子,等你长大了,姥爷已经在天上看着你了。”那时候的姥爷,眼里有一丝蒋雯丽捉摸不透的东西。姥爷摸着桌角继续说,“孩子,姥爷多希望你就长这么高,永远也不长大多好!这样,你就可以一直陪着姥爷了……”蒋雯丽大笑着说:“那可不成,我要是不长大,哪能挣钱买好吃的养着您呀?”

有些人有些爱,永远都无可替代

在妈妈看来,姥爷对蒋雯丽溺爱过度。但蒋雯丽却知道,遇到原则性的问题,姥爷也是非常严格的。姥爷有一把戒尺,平时很少用,如果蒋雯丽说了谎或是做了错事,他就会拿出戒尺打她的手心。即使在成为名人以后,蒋雯丽也有许多自己的小故事,但是姥爷教的很多很多都没有忘记,包括感恩,包括作人,包括怀念。

记得一次上学的路上,蒋雯丽和同学一起去小卖部,她喜欢上了一个漂亮的头花,但又怕姥爷不给钱。所以回到家后,她对姥爷撒谎说老师让交5毛钱。外孙女从未撒过谎,所以姥爷二话没说就给了她5毛钱。第二天,她花5毛钱买了那个漂亮的头花。那天放学,蒋雯丽发现姥爷的脸色很难看,她吓得大哭,这事儿穿帮了。果然,姥爷拿出戒尺,厉声说道:“把手伸出来!”蒋雯丽伸出双手,一边挨打一边哭着说:“姥爷,我错了。”事后,姥爷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孩子啊,姥爷也不想打你,也不是舍不得给你钱,姥爷是气你撒谎。千万不能养成撒谎的坏毛病啊,孩子,一辈子都不能撒谎。”

姥爷喜欢花,院子里一年四季都有花儿盛开。让蒋雯丽印象深刻的,除了说不出名儿的各种艳丽的花儿,还有每个花盆洁净的外表和边角。甚至,每株花草的每一片叶子,姥爷都细心地擦得很干净。满园的花儿给蒋雯丽的童年带来了无限芬芳和乐趣,每当她做完作业,就抢着帮姥爷施肥、浇水。姥爷也喜欢养鱼,家里有一口很大的鱼缸,里面有好多游来游去的鱼。每年春天的时候,鱼缸里面就会突然出现好多小鱼苗。蒋雯丽负责把小鱼苗捞出来放到另一个盆里,她一边捞一边对姥爷说:“姥爷,我得赶快把这些小鱼救出来,不然就被大鱼吃掉了。”而鱼食,则是她和姥爷一起去池塘里捞的小虫子和浮萍。

姥爷常常告诉蒋雯丽,看到这些绿油油的花草和鲜活的鱼儿,他就觉得每天都快快乐乐的。姥爷还告诉她,人这一辈子的经历,就像花草,花开有时,但总是短暂。所以,生命中更长的时间,都要如那些花草一般,沉默又坚韧地生长着。

姥爷的话,蒋雯丽似懂非懂,但随着年岁增长,特别是后来成名后,她终于明白了姥爷讲给自己的道理,也很感激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姥爷就教会了她面对成功失败的一颗平常心。

蒋雯丽说:“跟姥爷在一起的日子,我是幸福的、温暖的。如果我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在体操房被老师批评了,我从不会跟父母说,而是马上回到家,只要安静地待在姥爷身边,就会觉得特别安全、温暖,不快也抛之脑后了。”小小年纪的她,常常祈祷上苍,希望姥爷一直陪着自己,让她和姥爷一起变老……

蒋雯丽出生时,姥爷就81岁了。但在蒋雯丽眼中,姥爷一点都不老,还很帅气。她从未想到过有一天,姥爷会永远离开自己。直到12岁的某一天,姥爷突然住院了,而且一住就是好多天。小小的她,对生离死别没有特别的感受,所以她还兴高采烈地在病房里给姥爷翻跟斗。当姥爷身体越来越虚弱,她就会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给他洗脸、喂饭。

姥爷生病后,妈妈和大姐回到家,轮流着在医院照顾姥爷。而当时蒋雯丽正面临期末考试,所以听姥爷的话,一个多星期没去医院看他,她想当然地以为姥爷住几天院就好了,就能回到家继续陪伴自己了。毕竟,93岁的姥爷看起来还那么硬朗。

一天下午,两个阿姨来到家里,说要去医院看姥爷,正在做作业的蒋雯丽吵着也要跟她们去。蒋雯丽至今还清楚记得:那是她与姥爷的最后一面。走进姥爷的病房,蒋雯丽一下站定,惊讶地张大嘴巴。面前那个形容枯槁、脸上罩着氧气面罩的老人是谁啊?他的身上到处插着管子,嘴巴张着,嘴唇旁涂着难看的紫药水;他瘦弱的四肢,被固定在床架上……

上一篇:存在的威胁下一篇:多样化的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