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2024-06-01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共12篇)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苏州市相成区湘城中学 陶光

今年初中历史将加盟中考,虽然仅仅15分,但也是个历史性的突破。历史在初中向来是不受学生和老师重视的,课堂教学也大部分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没精打采,或是老师昏天暗地吹牛,学生笑过后什么也没留下。这样的教与学相脱离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教学是教与学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认识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并在他们自己头脑里进行,教师是无法代替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忙者,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使其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自主能力。为了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初三的历史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而且这种环境甚至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就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这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由而真实地表现自己,与教师之间进行知识信息交流。那么怎么样创建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呢?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彼此尊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对所谓的差生,他们受惯了别人的冷脸,如果你给他以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学生也会尊重老师的。当红女作家苏菁小时侯是个让老师头痛的学生,经常和老师顶撞,她的作品《再坚持一会》中写到关于这点时说,“想制服我很容易,就是尊重我!”我今年所带的初三(4)班是难管出了名的,用上一年历史老师的话说是上课前都要痛苦几分钟才进去的班级,我刚上课的时候,确实也有几位调皮的男生不安分,而我并没有给他们贴上标签,认为他们是差生就瞧不起他们,而是给予充分地尊重和耐心地开导,我说我是年轻老师,就像你们的大姐姐一样,姐姐在给你们上课你们会故意捣乱吗?他们几位不好意思了。我的一次课堂上他们几个集体迟到,我耐心 等他们,他们来了,我说初三

(四)班是个完整的集体,少一个老师上课都不舒服,现在你们都回来了,我们开始上课吧,他们几个难为情地低下头,往后再也不好意思集体迟到了!

(2)放下师道尊严,显现民主,彰显人性化教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其情感表现最好,师生才会彼此尊重、互敬互爱、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每节课前我调整好自己心态,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如果同学没精打采我会大声向他们问好,并会关心地问,今天是不是学习太累了?尤其是下午第一节,中午他们没有午休,所以这时候他们会在下面小声对我说:“是!老师让我们休息会吧!”看着他们稚嫩而疲倦的样子我会很心疼,就说好吧,不过只有5分钟哦!他们会兴奋地乖乖地趴在桌子上睡会儿。“时间到”,我一喊,他们就会振作起来,因为我们都说话算话。(3)感情充沛。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动人,尤其历史教学,讲的都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而如果能恰当地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用语言,用表情表达爱恨以引起师生情感共鸣,那教学效果定是很显著的。

(4)以美激情。教师语言要生动风趣,教态要和蔼可亲,神态该坚定自信,举止应庄重大方,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融洽师生情感。

(二)课堂上努力搭建让学生施展才干的舞台。传统的教学中,多数是老师在作滴水不漏的讲解,学生只需全盘吸收就行了,这样很难满足个别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以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并引导其天资得到发展。”同时他又指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价值取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启发问题,思考题和练习题。对层次高的学生要适当加大难度;对层次低的学生分散难点,形成梯度,为他们搭台阶,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也能积极地参与班上的教学活动,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有特殊才干的学生,应该尽力为她们创造条件,比如有的朗诵好,就像一班的曹益婧同学一直是校升国旗仪式上的主持人,基于她的朗诵特长,我就努力为她创造锻炼的机会。所以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又要注重个性,因材施教,做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机结合,使学生个 性得到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多方面的建设人才。

(三)循循善诱,师生互动。例如:在讲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时,第一课时讲希腊文明,第二课时该讲讲罗马文明,我请同学们简单复述上天我讲的《荷马史诗》里希腊和特洛伊城之间战争的故事,然后我问,战争结果如何啊?哦对,希腊将特洛伊打败了,那么战败的特洛伊人都死了吗?没有!他们中的部分人逃到意大利半岛建立了新的国家,接下来又发生了许多神奇的故事,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接下来的故事?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同学站起来能说个大概,然后我表扬一番,在作一点补充,就把罗马国的创始,狼的崇拜给同学们作了精彩描述,接下来问:同学们,罗马的开创容易吗?不容易!对啊,但就这样一个小国后来怎样?回答的很好,成为一地跨亚、欧、非的超级大国,你们感到奇怪吧?想知道为什么吗?想!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下面的只需要老师作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就很明确了。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有的课文故事性很强,可以编成小故事,采取自愿的方式,让他们分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讲到“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时就采用这种方法,他们为了熟悉剧情会积极查看些小资料,看表演的同学也在轻松滑稽的表演中对抽象的历史事件有个直观的认识,印象很深刻!

而有的呢,则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图片,地图册,或是借助网络,条件准许的话,可以放一些音像片如讲到罗马的奴隶时放《角斗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放《开国大典》,等等。学生学习热情很高,觉得历史课离我们实际生活很近。

(五)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新编《历史与社会》图文并茂,并附有“活动区”“读与思”“大家谈”“知识窗”“文件夹”等,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大家谈”等栏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阅读,即使学生讲的不好,也应该鼓励他尽可能的多说,培养一种自由讨论的氛围,讨论过后,老师该给予热情地表扬。并且在讨论的时候要适当兼顾腼腆的同学,主动邀请他发言,说的不好也要给予鼓励。使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活动与探究”更是学生乐于探究的天地,我在上鸦片战争时,本着锻炼他们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曾让他们回去编辑一张以当年鸦片战争为背景的报纸,分好几个小 版块,像“时事要闻”“生活区”“说三道四”“快活林”等等。交上来的报纸有的让我惊叹,非常出色,然后我挑选一些贴在班级里供大家欣赏。

(六)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考试压力不大,所以只有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想学才能真正学好。最好办法就是将历史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国庆假回来,我问同学们到哪玩了?看到了什么?同学一般都很兴奋,纷纷叫嚷着,那么可以随便请位同学说说,你去南京玩了那么多地方,看了中山陵,了解孙中山为何要把墓址选在那吗?了解孙中山的传奇故事吗?你了解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充当爸爸妈妈的小导游了?又比如,过端午节了,同学们知道端午节为何吃粽子?哦,纪念屈原,那么屈原又是什么时候的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呢?想了解吧?这些都需要好好学习历史,才能知道。而且很多大家熟悉的政治家他们都是很重视历史学习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宝贝女儿大学还是历史系的呢。历史上很多经典故事对今天的军事,经济发展都有很多的借鉴作用!平时也可以借一些趣味历史故事书放在班级传阅。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对历史产生内在需求。

(七)学与练相结合。初中历史很难指望学生课后花大量时间复习,也没那必要,我觉得必须抓好45分钟课堂时间,那么如何在四十五分钟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新教材的配套练习册很好,每节课后我都会留几分钟让他们做相关习题,这个时候,老师也可以和同学们作私下交流,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感情。

总之,初中历史是一门覆盖面广,趣味性强的学科,单纯的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学好历史。

参考书目:《中学历史新教材新教法》 章年海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教师能力学》 罗树华 李洪珍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2

一、趣味导学, 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 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兴趣学习的, 学生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趣味导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恰当的趣味导学可以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调动起来。

首先, 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 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 一上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 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 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引用诗词、巧用历史典故, 或设置悬念、疑问。如在讲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发现与发明”时, 笔者是这样导入:假如, 有一天晚上突然停电了, 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立刻七嘴八舌地说:到处黑糊糊的, 写不成作业, 看不成电视, 干什么都不方便……笔者适时引导:这说明电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那么人类是怎样发现电的呢?是谁发明了电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从现实生活入手, 一连串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或播放歌曲创设情境导入, 在学习七年级历史第一册《三国鼎立》时, 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气势磅礴的旋律和娓娓道来的唱词一下子将学生的思绪带到了那段群雄争霸、割据纷争的年代。还可以运用历史插图、地图, 或由复习旧知导入新知。不管用哪种方式, 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 灵活运用导入方法, 在课的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 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主动学习的意境中, 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创设历史情境, 吸引感染学生

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历史、与教材的距离, 架起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历史事件和相关知识之间的桥梁。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 笔者这样讲述:“侵略者闯入圆明园, 将能搬走的金银宝物, 珍贵典籍, 洗劫一空。搬不动的就砸烂捣毁, 最后放火焚烧圆明园, 大火延续了三天三夜, 黑色的浓烟, 久久不散, 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 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圆明园, 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 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 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强盗烧毁了。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有一天, 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 一个动手抢劫, 一个将它付之一炬, 这两个强盗一个是法兰西, 一个是英吉利。”这段形象的叙述, 使学生眼前仿佛浮现出圆明园被毁时的惨状, 心中自然生出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毁的叹惜, 更有对侵略者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 感情上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 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去感知历史, 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三、引导探究、组织讨论、辩论, 激发参与意识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在教学中, 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其主体性才得以体现。探究,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理解, 使学生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可组织广泛的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例如, 在讲《西安事变》时, 学习了西安事变的经过后, 有位学生提出了疑问:当时好不容易抓住了蒋介石, 为什么不把蒋介石杀了?笔者觉得这位学生的质疑很有代表性, 这个问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于是层层设问,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辩论:西安事变后, 能不能杀蒋介石?如果当时杀了蒋介石, 中国的政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团结抗日?在学生积极讨论的过程中, 笔者又适时补充了一些历史资料:蒋介石被扣后, 中国各党各派的态度 (亲日派、亲英美派、中国共产党、民主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等) 。随着材料的引入, 学生的眼界进一步拓宽, 思维更加活跃。师生在热烈讨论、争辩之后, 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 既明白了不杀蒋介石的道理, 也懂得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所做出的努力和深明大义、不计前嫌、以民族大局为重的宽广胸怀。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用史料和观点设置问题情境, 开展讨论, 鼓励争论, 可以让学生在争论中增长知识和锻炼思维。在教学中多运用讨论辩论的方式, 能够让学生情绪放松, 思维活跃, 从被动式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讨论辩论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指导实践, 拓展空间, 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己探究;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 以学生学会学习, 主动发展为目的。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 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地学习, 就要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历史课中解放出来,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活动。

在给学生上“宋元科技”一课中有关“印刷术”的内容时, 要求学生课前用橡皮、萝卜等刻字, 再用墨水把字印出来。有一部分学生认真实践了刻字活动, 上课时, 当谈到他们的刻印作品时, 都说费时且有难度, 字刻错的、划破手的情况都有。正是这次难忘的经历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活字印刷术的优点及发明家毕升的聪明才智。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 完成了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但是, 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空间、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当地的一些历史文物, 唱革命歌曲, 布置学生阅读历史书籍、文学名著, 创办历史园地小报, 搜集历史成语故事、撰写历史小论文, 举办历史专题展览等。这些活动既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五、注重情感,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能激励人的行为, 促使人们去追求、探索, 接近并实现目标。在历史教学中, 建立以情感为纽带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放松, 心情愉悦, 表现欲得到发挥, 好胜心得以实现。

在课堂上,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同时, 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那些独到、新颖的见解, 要及时地表扬、鼓励, 多进行赏识教育。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以鼓励和肯定, 这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感,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 进而推动他们不断进步。只有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注重情感教学, 才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主动地获取历史知识, 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敢想敢说, 勇于发表不同意见, 使师生之间信息反馈畅通, 双方共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 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 应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品尝到历史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 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历史, 探究历史。只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用新理念指导教学, 让自己和新课程同行, 就一定能在新课改的教学中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3

关键词:教学过程 教师 主体 学生 主动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要想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及其个性,从而千方百计地发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主宰作用,学生的自尊和人格不得不屈服于教师的权威。而有些教师对学生很粗暴,轻视和学生的感情沟通,导致课堂教学在沉闷、压抑的气氛中进行,这极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教学活动自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为师者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学习观应当是把学生看成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因此,教师要尊重、关心、亲近、热爱学生,沟通师生双方的情感,从而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激活学生思维而创造条件,把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带入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去,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根据小学生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以及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这一特点,教师就应注意情境的形象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自觉进入情境。如扮演角色让学生体会情境。学习《田忌赛马》一文,要求三个学生分别扮演田忌、孙膑、齐王。在表演中演者入角色,观者入情境,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内容。另外,学习《宴子使楚》的第三个小故事时,在学生自扮角色表演第一和第二个小故事后,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扮演楚王、妻子、大臣、武士和盗贼。这样他们很快就能入情入境,从而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体会到了晏子的勇敢、机智、善辩。

三、建立读议小组,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被这种现象所困惑:在进行教学时,往往是五六十人的班级中只有十几个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能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往往难以完成。而素质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尖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借鉴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班级的具体实际情况建立课堂读议小组,从而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氛围。实践证明,这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将全班分成6人一组的读议小组,每组中注意好、中、差搭配。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可先在小组中进行读议,这样就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启发思维,提高概括、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读议形式也易形成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减轻了学生心理上的负担,增强了自信力,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当然,成立读议小组后还应注意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的要求要适度,使学生通过读议能获得成功。否则所谓的读议小组只会成为花架子。

四、运用暗示,降低思维梯度,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启发,运用多种暗示手段,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练习题,从而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积极思考,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教学《威尼斯小艇》,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暗示标点符号,设计了如下填空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分段。

读了《威尼斯小艇》后,我们知道了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主要(交通工具);小艇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更像(新月),船舱内有(皮垫);这样的小艇由(驾驶技术)好的船夫驾驶;(各种各样)的人外出都离不开小艇。(注:分号用彩笔标写)

由于学生在《可爱的草塘》《卢沟桥的狮子》等课文中多次接触到了分号的句子,了解了分号的作用,知道一句话中用上三个分号表示有四层意思,所以学生通过分号的醒目标志正确地完成了分段,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五、改革评改方法,注重发展能力

目前,小语教学中评价学生成绩的优劣大都是采取学生答题、教师逐一批改的形式。这种评价方式下,语文教师往往忙得焦头烂额,而大部分学生却只注重教师评的等级,而并非找出得失,结果是费时而没有实效。其实,这是必然的。多次的考试测验固然能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技能,但学生的能力未必能得到发展,所以在评改上我们做了尝试,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其具体步骤是:

1.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上交(教师提示,注意易错题);

2.分小组互相交换批改(教师巡视辅导);

3.交还本人进行订正;

4.学生订正后自行评分。

在这种互改自评的评价模式下,学生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它使学生认识到了考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评定分数,确定等级,而是及时矫正错误,提高能力,同时那些后进生也不再因教师批改的等级中感到思想有压力,相反互改自评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力。长期坚持这种评价方法,学生的知识技能将会逐步内化为自身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篇4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的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这就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为学生设计、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并事先设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急准备。将学生引入情景后,教师应把角色充分甚至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可以作为旁观者或其中一员,留心倾听,记录出现的问题或错误,之后作简明扼要的小结,就学生在活动中对信息的接受、传递及语言的`应用等情况加以讲解讲评。而作为主角的学生,便可以大胆积极地投入交际实践活动。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作为教师,教会了学生看书、提问和答题,自身还要谨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任何回答,教师要给予不同的评价。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在纠正错误时,也讲究方式、方法,切不可讽刺、挖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教师要一视同仁,不可偏爱优秀生,忽略中等生,否则,教师就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学生也会失去回答问题甚至是学习的积极性。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5

・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索

教学过程,准确地说,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本身 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 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 为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一、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

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首先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 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而不良情绪却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 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 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 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综观许多优秀课的实例,无不说明了优化教学氛围的重要性。请看一位教师教学背诵古诗《草》的片断:

师:老师要求小朋友回家后把这首古诗《草》背给家里人听,他们一定会夸你能干。如果你回去背给奶奶 听,该怎么说?我来当奶奶,好吗?

生:奶奶,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草》,我背给您听,好吗?

师:(扮奶奶)我孙女儿真乖!草,干吗不写花要写草?

生:因为野草顽强,不怕风吹雨打大火烧,头年死了,第二年又会发芽生长。

师:噢,怪不得要写草。(生背)

师:什么叫“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

生: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意思是说每年冬天的时候好像枯死了,春天又会旺盛地长出来了。

师:噢,孙女儿真能干,这么小的年纪就会背古诗了,奶奶真高兴!(众笑)

课文背诵是语文的常规训练,形式比较单调、枯燥,学生往往是带着被检查的心态,惴惴不安地接受训练 。这位教师将它作为模拟家庭生活中的.一件趣事来处理,气氛活跃,师生平等,学生毫无心理压力,在这样的 教学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学,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灵活运用教法,激学生想学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实践也证明:学生对某门 学科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 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 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教法为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可化静为动。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动态处理,变静为动,让学生 画一画、做一做、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想一想等,积极参与,主动获知。二可变单为众。千课一法是造 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文制宜、因人制 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如: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果都要学生查字典理解, 学生必然感到枯燥,教师可因词而异,有的可采用词素解词法,有的可用近义比较法,有的可用演示法,有的 可用联系上下文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等等。在具体阅读时,也要避免“千课一面”的模式,因课因人而宜 ,有的可直入重点,中间突破;有的可篇末入手,逆推导读;有的可抓住一点,辐射全文。这样,变单为众, 从而形成生动活泼、有情有趣的学习气氛,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

加强学法指导,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6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文邵正义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效的课堂越来越强调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而所谓的主体性的课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真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

关键词:高中英语;主体;自学;口语;归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过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空间,真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

一、创设自学情景,培养主体学习思想

有人曾经说过: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我看来,这也就是说,学生如果将来不会学习,那么将会很难适应这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社会。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自学情景,培养学生主体学习的思想,进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下面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自学情景进行简单介绍。

例如,在学习Music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授课时,我采用了任务型自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学活动。为了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首先,我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一些与音乐有关的词汇和句型,并介绍三位音乐家的生平及成就。等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这样学生在有明确的目标之后,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营造口语情景,提高主体学习意识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英语学习价值的体现。然而,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过于看重学生的分数,使得我们往往忽略了口语的练习,这也就是说,英语学习的一部分价值被教师无形当中忽略了。因此,教师要创设口语情景,让学生在相互练习中,逐步提高主体学习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对话,如:

A:Excuse me.Have you been waiting long?

B:About ten minutes.

A:Did you notice whether the number seven bus has gone by?

B:Not while I’ve been standing here.I’m waiting for the number seven myself.

A:Good. Hot today,isn’t it?

B:Yes,it is.I wish that it would rain and cool off.

……

引导学生在自由对话的过程中,找到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找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中,也促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提高。

三、鼓励自主归纳,提高主体学习热情

英语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分散,比较多。记起来比较麻烦,并且比较容易记错,所以,一定的总结归纳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归纳,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有关状语从句的知识点,并要求学生给出一定的例子解释。如,时间状语,引导词:when,after,before,since,not…until,as soon as(eg.I was about to go to bed when the phone rang)

特殊引导词:the moment,the minute,the instant(eg.I told him the good news the moment I saw him)

……

让学生通过自主总结,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逐步拉近学生与英语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建立自主评价体系,让学生认识自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创设有效的自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文辉。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新课程:上,(10)。

[2]周宏俊。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12)。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7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含义

学生的主体作用, 简单地讲,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 他们能够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 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 但外因再好, 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 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CAN NOT MAKE HIM DRINK."

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

(一) 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 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学生为了能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 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 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 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 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学生们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 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2. 要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 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 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二) 以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做到:

1.更新教学观念。

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但还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 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次, 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 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而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 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

2.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 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 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 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 学会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

三、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

《超级教学》作者、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相信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状态"即创造学习的适当的精神状态;"策略"代表授课风格和方式。第三个当然是内容, "内容"即主题。在我们每堂好的英语课中, 都会有这三者。但是,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忽视了"状态", 而它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学习之'门'必须打开, 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而那'门'是一种情绪性的东西———学习的'门卫'." (引自《学习的革命》) 为了"打开学习之'门'", 我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多种媒体协调课堂环境, 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

2.注重语言交际功能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communicate) ,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 不是我教你学。英语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交际活动, 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在交际过程中, 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也是相互作用的。学生认识英语的进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用英语表示则为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 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我注重交际策略的学习和应用, 积极培育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 同时尽可能地创设虚拟真实情景进行虚拟真实交际。

3.激励创新思维发展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 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准不再仅仅是他占有知识的多少。国外学者指出, 一个人在未来社会必须通过教育拥有三张"通行证", 即学术性通行证, 职业性通行证, 以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 (创造力) 的通行证。人们不难获得一个共识:新的世纪更加强烈地呼唤着教学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特别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训练, 培养思维能力, 其做法是: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 我们在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 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质量和效果, 所提问题做到三个有利于:

(1) 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 (如: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2) 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 (如:How do you knowthat?Why?)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8

首先,就课堂教学的生成与预设来说,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的预设为教学的基点,这样的教学预设不但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固化了教师的教学思维,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教师霸权课堂的教学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必须从学生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特别是课堂生成要从学生这个角度来思考。

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有许多变数,这些变数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能设计完美的,许多东西是教师没有办法预设的。同时,就教学预设来说,许多教学预设都是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进行预设的。教师只知道我们需要给学生传授一些什么,需要让学生知道一些什么,因此设计了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并且把这作为我们教学中贯穿的原则来实施,但是,效果又如何呢?唯独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忽视了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我们说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语文教学是学生不感兴趣,根本的原因有在哪儿呢?笔者认为就在这儿,就在教师的教学目的与学生需求的错位,就在教师的教学预设与学生的需求的错位。我们所设计的这些难点也是我们从文本中提取来的。但是,这些东西是不是真正就是我们学生所需要的呢?是不是就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呢?值得怀疑。

而要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必须要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愤与悱,课堂教学就是为了解除学生的愤与悱。

那么学生的愤与悱从哪而来呢?就是从学生的自主阅读中来。过去我们总是把课堂教学设计得井井有条,总是按照之前的课堂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学。这看起来很是有条理,很有看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根本没有得到多少。一方面是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预设,将学生当作了自己的棋子,任其摆布。学生也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很难有主体性而言。

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提出问题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方面增强了学生阅读文本中的有意注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在阅读文本之中思考文本,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这为进一步交流奠定了基础。

过去,更多的时候是教师提问,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提问、讲解,学生毫无主体感而言,尽管课改已经十多年了,尽管老师的观念中都已经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践中,却并没有贯彻新课改的教学观念。这就使得教学改革打了折扣,学生的主体地位打了折扣。

学生有了问题,就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交流也就顺理成章。笔者发现许多所谓的合作学习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就是他们没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只是为了解决老师的问题,而不是自己内心的困惑。这样就使得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学生提出问题,必然会有许多新问题,对此,教师没有必要惊慌。我们在教学中还设计一个教学过程,那就是筛选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进行筛选。当然这种筛选是在合作中的筛选,一方面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再次审视自己的问题,再次深入思考自己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一些没有价值的,没有必要讨论的问题筛选出一部分。同时,通过这样的筛选,学生为自己的问题寻找理由,使得一部分问题在学生那儿得到了解决。这样,既简化了课堂教学的过程,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经过学生的筛选,剩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心中的困惑之所在,是学生真正需要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

那么,是不是不需要教学预设呢?笔者认为还是需要的,不过这种预设不是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什么,而是从文本出发,看看学生究竟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他们在阅读文本中有一些什么感受和认识,他们对文本认识到了哪个层次,教师还需要在哪几个方面帮助他们进一步补充、丰富、完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自己要充分研读文本,对文本成竹在胸,这样才能够应对学生各种问题的挑战,能够对他们的思路有清晰的认识,对他们的想法有明确的判断,能够在他们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发挥。

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一知半解的,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一点肤浅的认识,在花样上翻新。其教学并未实质性的内容。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我们许多教师仅仅就文本而文本,文本以外的许多知识并没有进入他们的教学视野,他们的课程探究教学枯燥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机械、生硬、死板。这也许就是语文教学没有大的突破的根本原因。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9

南召县四棵树乡中学 王帮权

新型的教学观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以生为本,重视合作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下总结。

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学生们坐在座位上毕恭毕敬,师问生答,师讲生听。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且不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权 威,控制着知识和信息的话语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压抑的地位;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有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资格。在教与学的 关系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新时期的教学过程已经趋向于教学交往和对话的过程,平等性和民主性是必然前提,因为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教 学主体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进而丰富教学内容,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要走下讲台,和学生亲近一些,用学生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使学生能说自己的心里 话、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老师。

二、更新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 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如教学《骄傲的孔雀》 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图文仔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可以看 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结果学生把孔雀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妒忌别人、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课标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在总目标中也特别强调要“注重情感体验”。真 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文教 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打好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追寻“体验”,让体验全方位地进入开放的语文课堂,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的倾心追求。

三、要重视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语文课程评价,只着眼于评价对象过去的表现,学生处于被评、被考、被管理的被动状态,考试也就成了主要的评价方式。如此的应试教育,造就的学生大多是“高分低能”,动手实践能力差,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但有教 师评学生,更多的则是学生的自评、同学的互评及家长、社会的评价。“成长记录”就是一种较为提倡的评价方式,它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 资料,如关于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最能反映学习进步的成果、学生的作品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同学的评价、家长的反应等等,将这些优 秀的案例装在一个档案袋,便形成了“成长记录袋”。它不像笔试测验,用分数定终生,让很多学生埋头于题海战术,不断地产生畏惧考试、厌倦学习的心理。评 价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可“成长记录袋”的收集过程耗时费力,有的地方采取的“素质评价手册”相对来说很简单,但对 学习过程观察少,观察内容比较随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我们在结合多种评价方式的同时,要构建起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成功的地方。

四、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后,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 入到教学中。比如,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以表演帮助体会课文中的情趣、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开展学习竞赛、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师生角色互换、以教师之 情激发学生之情、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或随手画上几笔,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的良好手段。高中阶段,我们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保持学生的学习兴 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 力,促进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这种方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和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 责任。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努力营造一种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以灵活的教法、新颖的学习方式关爱学生的成长,让 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的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个性才能得到发展。

作者:王帮权

通讯地址 河南省南召县四棵树乡第三初级中学

邮编 474669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0

摘要:在中职阶段生物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以往理论教学方面的局限,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真正地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基于中职学生素质和特点,强化教学过程和创新教学方法。本文对中职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学生的主体作用;中职生物教学;发挥

一、引言

中职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有效地体现这是当前制约生物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于当前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的情况,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对于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科学有效地生物教学策略,更好地对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进行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当前中职院校学生自身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并且在被动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十分有限。学生本身在面对抽象的生物知识学习上,他们本身不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同时学习兴趣也十分有限,进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诸多的困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信心。长久以往,学生在参与学习中逐渐会产生放弃的念头,在课堂学习中不能很好地跟随教师的教学脚步,不能遵守课堂教学纪律,出现厌学和逃学的情况。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用人方面的需求一直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才本身不仅要具有足够的专业技能素质,同时其本身在综合素质上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保障,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入到社会工作岗位当中,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中职院校已经展开了相关教学改革工作,并且逐渐关注相关教学活动的落实。但是,部分教师本身已经习惯了以往的教学方式,他们自身的教学理念依然陈旧,不愿意积极地参与改革。一些年轻教师虽然具有改革的愿望,但是他们本身在教学中经验和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少,很难真正地推进和落实好改革工作。在新改革需求的形势下,教师不能对于学生需求的发展变化予以更多的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整体效果十分有限。

(三)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当前教学模式相对封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时间鞥努力的培养,学生不能很好地真正动手进行参与,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大大降低。生物课堂学习中,相关知识如果不能让学生真正地主动思考和参与,那么整个学习效果就会收到很大的影响。当前的教学模式中,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离问题,并且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真正有效地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发挥

(一)加强教学研究。对于中职院校生物教学活动来说,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教研小组要提高对学生主动性作用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提高和体现学生主动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生物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依据,打造更加专业化的教学实体。中职院校的生物教师要对于生物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并且积极地参与到相关教学研究活动,对于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制定。生物教师要积极参与到生物课堂调研活动,对于的感情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的探究,积极做好反思和交流学习,更好地提高对生物课堂的掌控效果。只有从根源层面上重视对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的体现,这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对学生主体性地位进行发挥,更低好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另外,教师自身也要积极不断地学习,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思路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更好地在教学当中落实和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二)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探究性。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思考机会和探究空间,利用探究性的教学方式,让学更好地对于生物知识进行探究,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思维,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采取探究式教学,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的习惯。中职阶段教学活动中,探究教学的目标非常明确,其通过对疑问进行转化,让学生自主地对问题进行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在探究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真正地围绕教材来进行设定,在确保学生探究兴趣得到激发的基础上,保持正确的探究方向。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小孩,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双眼皮,但是他是单眼皮,孩子心中总觉得他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总是这样问妈妈,心中也非常郁闷。后来他在学习了生物知识之后解开了他的心结,变得豁然开朗。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这种探究性故事的引入,可以更好地让给学生完成对于基因显性与隐性知识点的学习。

(三)引入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疑问中主动学习和思考。对于中职阶段教学活动来说,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度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在活跃的思想状态之中可以更好地完成生物知识的学习。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别克工作,对于生物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并且搭配难度不同的问题,以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来对于课堂教学问题的导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通过问题来对于教学情境进行引入和创设,可以更好地突破以往传统教学形势下,学生思维方面的局限,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对注意力进行记住,整个课堂学习的效果更佳高效,同时很多知识学习的过程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稳固程度也可以得到更好地提高。例如,在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问题:“同学们谁知道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才能成长吗”,“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呢”,“如果没有阳光了植物会怎样,为什么呢?”等。教师通过不同的问题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沿着课堂内容中知识重点进行思考,并且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于生物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更加活跃。这种教学情境模式的引入,可以将枯燥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富有趣味,并且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讨论点,让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生动和活跃。

(四)将课堂还给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生物学科内容的更加富有深度,并且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的十分紧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对于生物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这样学生的生物思维才能得到更好地配合,同时才能更好地实现生物学习思路的构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动手机会,并且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实现自主地生长。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更好地成长。在课堂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自身的思路,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逐步自主地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总结,自主对生物现象、知识以及背后的规律进行发现,这样学习活动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实践性保障,学生自身也能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阶段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对于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不断地改进,在教学中构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生物课堂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很多生物知识点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联,并且理解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只有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行重视,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到更好地挖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更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程锦.关于高职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生物技术世界,(02).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1

一、让学生课前参与,自主探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的课前参与尤为重要,因为政治新课程的内容立足生活,并且时代气息非常浓烈,而教材的编写很多内容往往滞后于生活。老师需要认真备教材、备学生,设计多种教学方案,但很多时候也不能将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备入教案,而学生的课前参与、师生交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老师备课中的缺陷。如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学习教材,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中寻找有关信息来弥补政治课教材观点或实例的滞后性缺陷。

首先,这就要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预习任务一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预习要求。二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预习任务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可以促使学生去钻研课本、思考问题。三要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既要紧扣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使学生有能力完成,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给学生以深入思考的空间。

其次,要加强对课前学习活动的督促、指导和评价。在布置预习任务后,必须做到有令则行、言而有信,加强检查督促。在上课时首先要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既要全面查看,看学生有没有在课本上作标记,有没有完成布置的预习作业等。又要有针对性地请学生就课前布置的问题分析解答,相互交流,更要让学生提出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采用这些方法检查课前学习活动,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课堂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由于政治课的学科地位偏低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后学生一般很少愿意主动花时间去复习思考,为此,必须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做好学生所学知识的课后巩固,这不仅能够强化它的德育功能,而且也会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要把教学延伸至整个社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课后拓展的具体方法有:

1.开展研究性学習。开展研究性学习老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研究专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搜集有效信息资源,再让学生自己建构专题性知识网络,综合提取学科的主干知识并给予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探究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政治新课程立足生活实际,因而教师可以广泛利用图书馆、工厂、银行、保险公司等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3.开展学习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养成对自身学习活动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自身学习活动的能力。因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写学习心得、学习日记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的反思、过程与方法的反思、对学习情感的反思;指导学生进行作业的点评反思,让学生进行作业的讲解;指导学生进行期中、期末反思小结;指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对于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作为政治教师应具有大胆改革的精神,要相信学生是潜藏着巨大能量的群体,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2

一、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认识偏颇

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效果.长期以来部分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看成仅是教育的对象, 知识的接受器, 没有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对待学生, 不信任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主, 在教学中不论事大事小都包办代替, 阻止了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

2.重教轻学

长期以来, 受“知识本位”、“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为特征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完成教学中的认识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目的.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教学过程的设计重点是按教材要求讲清知识.在课堂上, 教师尽力把知识讲全、讲透, 课后布置大量练习, 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 学生只相当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激发.

3.重教师的行为变化, 轻学生的行为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认为上课是完成教案的过程, 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得出教案中预定的答案.因此, 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 “主角”是教师, 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 而大多数学生只能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 甚至大多情况下是“观众”.这种教师的行为变化代替学生的行为变化的做法, 使学生失去借以培养能力、挖掘内在潜能、主动发展的机会.

以上问题是教学中较普遍的现象, 为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必须把教学过程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

二、让学生成为数学教学的主体

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必须“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以学生为本.

1.树立学生主体观, 体现学生主体性

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地位和作用, 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三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1) 创设宽阔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设置一些基本、低入、简单、开放性的探究性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习惯.如可设计下面一道例题:

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 20天完成, 完工时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 乙队每天修35米, 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不同的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道题, 得出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先求出乙队20天修的, 再根据全长和乙队20天修的求出甲队20天修的, 然后再求出甲队每天修的.算式: (1500-35×20) ÷20.

解法二:先求出乙队20天修的, 根据乙队20天修的和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可以求出甲队20天修的, 然后求出甲队每天修的.算式: (35×20+100) ÷20.

解法三:可以先求出两队平均每天共修多少米, 再求出甲队每天修多少米.算式:1500÷20-35.

解法四:假设乙队和甲队修的同样多, 那么两队20天共修 (1500+100) , 然后求出两队每天修的, 再求甲队每天修的.算式: (1500+100) ÷20÷2.

至此, 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此类题不但能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 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并能从中找出最简捷的方法.同时学生从自我解题中获得较大的成就感,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的本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2) 创设合作的情境,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去发表自己的思想, 去倾听别人的想法, 增强合作意识.如在教学《统计》时, 让学生各抒己见, 说出各种不同的统计方法, 由于统计对象不同、范围不同, 因而难免遗漏、重复, 根本无法得到统一的结果, 统计结果也难以说明问题.能不能让学生既经历统计的过程, 又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使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呢?于是, 我把全班同学分为12个小组,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合作体验, 小组内确定调查方法.实践表明:课堂活而不乱, 每一个成员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各抒己见.学生通过小组统计, 亲身体验了统计的全过程, 获得了不同的学习体验, 对感性知识认识更深刻、兴趣更浓, 也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3.拓展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空间

(1) 构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 加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渠道, 但不能忽视在课后的学习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活动, 以使学生获得发展的机会.

在保守的教学中, 学生课后的作业和测试题都是由老师统一批改.有些老师还在学生的答卷写上详细的正确解题方法.这种似乎是公认的好方法, 实际上是限制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我的做法是:学生的答卷采用“一卷两改”的方法, 先由学生本人或同组同学交叉改卷并作好判分情况记录, 然后由老师再改一次.题目的讲评用“一题两讲”, 某些题目先让学生代表讲评, 老师只需作恰当的补充.这种方法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强有力手段.

(2) 迁移教学活动,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 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与社会实践相符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向社会实践转化, 如教学《利息》一课前, 组织了一次“爱心小储蓄”活动.在与银行工作人员的交谈中, 学生获得了不少有关储蓄的知识, 如储蓄的种类, 储蓄连续7次降息的原因等.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 上课时思路打开了, 非常投入, 热情很高.类似的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亲临其境去体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沈阳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