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早期性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精选5篇)
青春期早期性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 篇1
10~13岁为青春期早期,孩子在6岁前经历的性发展以及潜伏期发展起来的控制性冲动的精神力量,犹如一块块尚未拼接的碎布,青春早期的孩子将根据自己的经验开始整合这一块块碎布,直到整个青春期结束时形成自己独特的性价值观。因此,在进入青春期前性发展任务完成的质量,奠定了孩子在青春期的性发展基础。
如果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前,性发展任务完成得好,便具备了以下特质:
●懂得基本的性生理知识,能够判断自己的生殖器结构是否正常。
●接纳自己的性感觉。
●用正确的方式清洁和保护性器官。
●具有保护自己性隐私的意识和方法。
●尊重他人身体隐私,不随意触摸他人身体隐私部位。
●懂得家庭关系中的人际界限。
●初步具有了控制性冲动的能力,性活动回避他人,不在公共场所随意谈论性话题,不在公开场所暴露性器官。
●懂得保护自己不受到性伤害。
●悦纳自己的性别。
青春期性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
1。与孩子平等交流
孩子进入青春期早期的发展后,父母要及时与孩子交流其身体即将发生的各种变化,父母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铺垫,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减少交流有关性话题的尴尬。有关性生理和性行为的话题,比如遗精、月经、乳房发育、自慰等,男孩应该由父亲来完成这些话题的交流,而女孩由母亲来完成更合适。如果是单亲家庭,可以请异性亲属朋友与孩子交流,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2。用讲解相关知识代替说教
父母如果期望孩子有符合自己愿望的行为,不要空洞地说教。比如,父母发现孩子与异性有单独交往时,担心孩子发生早期性行为,父母应该用正确科学的知识告知孩子性行为的后果:怀孕、传染艾滋病性病、心理伤害等,孩子便会对自己的性冲动“三思而后行”,达到帮助孩子发展控制性冲动能力的目的。如果父母仅仅是以警告的方式“不准许交往,要影响学习”等,这种空洞的说教并不能够让孩子明白行为的具体后果,还会引起孩子对父母的反感。
3。帮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父母在给孩子讲解青春期相关知识的时候,要将知识提升到人文教育,帮助孩子建构性道德和责任感的层面。比如讲解女孩月经知识,在讲清楚月经形成和相关知识后,父母要告诉孩子:在女孩有了月经后,如果与男性有性器官的接触,就可能会怀孕,让孩子明白保护自己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月经的科学知识教育升华到了自我保护和责任感的教育。
4。帮助孩子理解身体的性唤起是正常的
进入青春期早期后,孩子会出现手淫、性幻想、遗精等性活动,父母可以借助青春期教育的书籍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认识和接纳身体发育的正常表现。父母不能因孩子有这些性活动而指责、打骂、羞辱、贬低孩子。
5。父母给孩子传达的性价值观要符合社会主流
价值观是选定的生活方向,合适的价值观是那些能为你创造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的价值观,可以给生活带来尊严的价值观。青春期的性价值观是成年后性价值观的基础,符合社会主流的性价值观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被社会所接纳。
青春期早期的孩子对世界已经有了更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孩子的性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依赖父母对孩子的说教,而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浸染。比如,父母感情和睦的家庭,就会给孩子示范良好的夫妻相处的行为,给孩子传递的是经营家庭的正面价值观。如果父母给孩子示范的是不忠的夫妻关系,孩子就会认为夫妻之间可以不忠诚,性关系可以混乱,孩子没有从父母的行为中学习到经营家庭的方向和方法,这种负面的家庭价值观会给孩子将来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带来挫折。
父母与孩子交流性知识和信息时,如果感觉尴尬就不必强迫自己,当能够坦然讲解时,才与孩子进行交流。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青春期早期孩子的性教育内容,在6~9岁孩子性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孩子性心理的发展,需要增加的内容有:男女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青春期生理变化、自慰、异性交往、如何应对传媒中的性信息、预防艾滋病。
青春期早期性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 篇2
研究问题求大求新不是真问题,一味地追求时髦,远离教学工作实际的问题不是真问题。研究真问题就要研究那些小而精的问题,不可贪图数量之多。集中精力研究一个问题,可以让问题解决得更加透彻,同一个时间研究4~5项课题,人员的紧缺、时间的紧张,实践的减少,反思的不足,因这样的行动而产生的课题成果,又会有多大的价值呢?
针对性也好,实效性也罢,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学校发展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应该是与教师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问题。我们总感到,我们的课堂还远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没有达到理想的课堂境界。用学校教师的话说就是我们最需要构建的是能够让孩子喜欢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十一五”期间,我校进行了省级规划课题的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尽管课题研究不是很宏大和很新颖,但这一课题研究紧紧立足于学校的发展,立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深信,通过“十一五”期间这唯一的规划课题研究,具有我校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尽快形成。
二、做真实的校本科研就要开展真教研
在我们的头脑中,可能都不会忘记课题开题时专家云集、嘉宾满座的盛况,更不会忘记在课题研究中不惜花费财力聘请专家来校指点迷津或派大量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场面,但唯独没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如何扎实进行教学研究的场面。不敢想象没有研究过程的结果,更不敢面对那些没有真实研究过程所取得的虚假的成果。
做真实的校本科研就必须开展真实的、扎实的教学研究活动。不要以为平时教学紧张就没有时间进行研究,等到假期再进行,也不要以为在平日的教研中掺杂科研的东西,会使教学秩序被打乱,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更不能在快要结题的时候再进行所谓的补救式的研究。校本科研,必须根植于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活动。
开展真教研,我们应该将课题研究纳入到常规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做到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开展真教研,就要坚持开展扎实的“备课、说课、授课、评课”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实施“常规课堂教学研究”的校本科研活动。在活动中,要让每一名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在大家提供的“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实例中,在教学领导的专业引领下,在同伴的积极互助下,引领我们的教师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进行行动研究,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为提升校本科研的质量,我们还可以将课题研究作为主线,分别确立大课题下的子课题,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开展高一层次的“专题式的课例教研”活动。让教师在“课前反思、提炼问题”———“集体备课、研究问题”———“课上实践、探求问题”———“课后研讨、解决问题”等环节中,从不同侧面为主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以我校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为例,为使课题研究取得突出的成果,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在无数次的“备课、说课、授课、评课”系列教学研究活动中,特别是在多次的“主题论坛、科研杯赛课”教学研究活动中,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得到了具体的验证。
正是在扎实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正是在多次的专题研讨中,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学科名教师。成绩的取得不是某个人指导的结果,也不单单是教师的业务素质好的原因,我想非常重要的,就是我校将课题研究与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没有将课题研究与教研分离,而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校本科研与教研结合的全过程。
三、做真实的校本科研就要让全体教师真参与
我们不要总是将校本科研与专家的正规研究对比起来,也不要将一线教师参与的校本科研看得如此的艰难和神秘,其实,校本科研原本就是一线教师人人会做的事,因为他们天天置身于教学实践中,拥有专家难以拥有的生活课堂,学生和家长,拥有评价与反馈的多种渠道。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等之所以成为大家,不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教学的前沿进行着自己的研究吗?
让教师真正参与,并不是要让每位教师都成为科研型的教师,也不一定是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课题不能成为校本科研的代名词。我们做教学校长的况且都不一定成为搞科研的专家,何况一线教师呢?所以我们不能用专家的标准要求教师,这不仅仅是因为教师教育理论水平有限,更重要的是因为教师每天都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
在校本科研中,在操作的程序上应该适当降低要求,我们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研究的过程上,应该把研究的主题确定在能够解决教师教学中真实具体的问题上。在“十二五”课题申报中,我要求学校的骨干教师,每人必须完成一项属于自己的小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启动会上,我很明确地告诉他们:写属于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按照方案扎实地进行课堂教学,解决自己的问题,不必采用实验研究法,也不必进行高难度的数学统计,结题时不必写什么实验报告,但每天必须坚持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日记、教学叙事,及时形成典型课案、课例,你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就从这里面提炼。我认为,这就是研究,简单的研究!这就是研究,真实的研究!
实施教育惩罚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篇3
毕竟惩罚不是泄私愤,不是报私仇,而是为了促进个体改变不良状态,更好地成长和发展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教育的特殊形式,它和劳教、管制犯人有本质的区别。它不存在惩恶扬善的性质,也不存在违反公理良俗的成分,它只不过是对于那些偏离了正常发展轨道的孩子们一种善意的提醒和特殊的关怀,使他们能够知错就改,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其二,心中有爱。“惩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常言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惩戒既然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也必须从爱出发,从呵护童心、关爱成长的角度来实施惩罚。毕竟惩罚只是在关爱的前提下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在这个强制过程中,“罚”是为了爱,必然要“让爱做主”。这就要求在惩罚学生时更应该“路留一步,味减三分”,给学生留有改正错误的余地。就像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的那样——当他用石板往上一迎,蔡云芝老师的教鞭只是轻轻地落在石板边上。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惩罚,对不遵守课堂秩序的孩子的惩罚,但仔细品味这种惩罚,包含更多的却是爱,是对孩子深深的关爱——看似要打,却并非真打,只是为了提醒,为了唤醒孩子内心的正能量。这样的惩戒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没有简单粗暴,没有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的惩戒因为从爱出发,以爱为目的,不仅体现了智慧——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实现了教育的预期效果,而且给被惩戒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任何时候回忆起来,心底涌起的都是温暖、温馨、温情,同时也带给阅读该故事者以回味悠长的感受。
其三,手下有情。最好的教育手段莫过于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人是情感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多都是建立在情的基础上。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孩子,就更需要以情感人,借情施教。通过情感的传递和感染,让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或家长的那份情、那份意,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自省意识,使他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自身的错误,并改正错误。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便偷偷地把校长的宠物狗杀了。校长气得七窍生烟,决定“惩罚”这个无法无天的学生。怎么罚?他既没开除这个学生,也没使用暴力,而是罚他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张人体血液循环图。这种惩戒的方法,其实就是以情感人,通过情的传递激发孩子成长的内驱力,间接推动孩子的发展和进步。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方式的确有独特的效果,事后,约翰·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所打动,发愤研究解剖学,终于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巨匠。假如当时校长采用的是粗暴的惩罚手段,那么这位未来的科学家很可能便会因此而“夭折”了。
总之,惩戒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只是一种提醒、激励和引导。其实,面对孩子的错误,能否从爱出发、呵护童心、以情激情;能否坚持目中有人、心中有爱、手下有情的原则,这不仅牵涉到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的问题,而且也是教育家和一般人的区别。
治疗男性不育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篇4
太原天伦不孕不育医院专家张春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男性朋友们患上了男性不育,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家庭幸福。因此,一旦患了男性不育,不但要及时的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还要遵循治疗男性不育的原则,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男性不育需要遵循以下治疗原则:
一,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生活中要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男性不育患者应戒烟、戒酒、忌辛辣之品,生活起居养成良好的规律,加强营养,可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二,配偶年龄不宜过大
治疗男性不育一定要考虑女方的年龄,35岁女性的生育能力仅
相当于25岁女性的50%,38岁时则降低到25%,超过40岁则降低到5%。
三,从病因入手,尽量做到个体化治疗
比如:生殖器、尿道感染引起的不育,应以抗生素抗炎治疗为主,辅以提高精子活力的药物;无精子症、少精症,应以性激素类药物做内分泌治疗为主;精子活力低下者,以提高精子活力的药物治疗为主;精索静脉曲张、输精管梗阻、隐睾、尿道上下裂导致不育者,宜行手术治疗,辅以内分泌药物和其他辅助药物治疗。
四,夫妇配合治疗
男性不育不一定全是男方的问题,问题也可能和女方有关。因此,治疗男性不育切忌急躁,夫妇双方应密切配合,坚持测定妻子的排卵期,在排卵期前后适当增加同房次数,增加受孕机会。
五,应连续用药要坚持3~6个月
根据精子的生产周期,药物治疗的时间一般为3个月,这是男性不育的一个疗程,并且每治疗一个月,进行一次精液复查,前后对比精液的质量,如果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有效者可继续用药,使妻
子怀孕;如果治疗1~2个疗程没有效果,就要考虑结束药物治疗,选择试管婴儿技术。
六,积极配合医生
男性不育并不是什么疑难杂症,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因此,患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治疗。适宜手术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适宜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坚持服药。必要时进行人工受精等先进方法。
七,原因不明应劝告改善生活
这种情况的治疗方法繁多,但疗效不肯定,可以使用药物,同时辅以劝告病人避免烟酒,防止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以及保持正常营养和规律的生活习惯等。
八,不能治愈的不育症应该放弃治疗,以免浪费钱财
有些男性不育,比如小睾丸症、影响生育的染色体异常、生殖道通畅的无精子症,药物治疗往往没有意义,患者要面对现实,选择放弃,他们可以用精子库的精子使妻子受孕。对于这些无法治疗的患者,医生要主动劝说患者放弃治疗,这是医生应该具有的医德。
专家提醒:
青春期早期性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 篇5
摘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被国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在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下,高职高专教育正处在发展的大好时期,面对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试图在分析当前高职高专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使其尽快形成鲜明特色。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改革;遵循;原则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都占到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总和的半壁江山,学校总数占到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70%,发展势头迅猛。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高职高专教育如何面对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是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发展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职高专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高职高专教育内部来看,总体发展是不平衡的。部分学校定位准确,特色突出,毕业生供不应求,但多数学校仍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的问题。
1.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定位模糊、特色不明。多年来,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文件中有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级实用人才、高等技能性人才等多种说法,在民间也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术人才等说法,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在政府的各级管理部门和民间的观念中远未达成一致,从名称到内涵仍是一个比较模糊和众说纷纭的概念。在学校的实际操作中,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往往是定位就高不就低。所以,尽管政府一直在艰难地推动改革,但收效甚微。高职高专教育始终无法从本科压缩型中彻底摆脱出来,而依然部分沿袭过去的学科模式,改革不彻底,特色不鲜明,是导致高职高专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的根本原因。
2.教学基本建设比较薄弱。由于长期以来,高职高专教育多头管理,政策、措施不配套,高职高专教学基本建设长期滞后,使得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教学文件建设、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建设、专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校企产学研结合机制的构建等推进缓慢。这些重要因素也制约了高职特色的形成。
3.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不能按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要求来设置教学项目和组织教学。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高职高专院校还是沿用学科体系加较多实践环节的组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仍以书本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讲授为重点。改革的目标实施总是力图将社会需求和学科体系整合。之所以出现这种改革不彻底的模式,总体上讲,还是顾虑过多,老的一套仍抱着不放,新的要求又需要体现。然而,靠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嫁接,难以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从高职高专教育的外部来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比较滞后,劳动部发布的职业大典规定了1800多个职业,而职业资格证书只发了100多个。劳动准入制度实行较晚,使得依托职业准人的高职高专教育就业通道不畅,就业没有很好的制度保障。
二、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按需办学。
高职高专教育与市场联系紧密,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要从市场需求中寻找生存发展空间。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适销对路的职业人才,不与市场接轨,离开社会需要,自身就无从发展。高职高专教育不应依赖政府给予很大的政策支持、很高的地位、很多的投入,而应从市场中获得自我发展的舞台。只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发展空间则是无限的。因此,高职高专教育一定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要从学科型转变为就业导向型,通过与社会结合、通过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校良性发展。要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职高专教育提出的要求和带来的机遇,研究社会需求,认识社会需求,分析社会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按照需求对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重新整合,要敢于做伤筋动骨的改革,敢于舍弃一些传统模式的东西,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灵活反应,不断根据社会要求调整专业设置、专业方向、专业内涵,实行订单式培养,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与社会需要零距离,使学生上岗就能上手工作。
2.进一步降低重心,以实用为本。
当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对社会、人才结构和高等教育本身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和毕业生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高专教育应该怎样定位?笔者认为,应该是进一步降低重心,以实用为本。由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并大量涌入就业市场,在市场对高层次人才总需求增幅极为有限的制约下,势必造成他们供应下移的趋势,从而对高职毕业生形成挤压效应。将高职高专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重心顺势下移,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面向量大面广的基层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执行型人才、实务型人才、操作型人才等正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在。
3.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以技能和实践能力获得为主线来设计实践实训活动和理论知识学习。
根据前面两个原则,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突破传统的思路和框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结果不是若干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考试或考核通过,关键是职业岗位技能和能力的获得。为此,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要做大的调整。对此,德国的项目教学法有成功的经验。它以一个实践项目为载体,以能力技能获得为主线,将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力训练融汇其中,在项目中边实践边学理论,用到什么学什么,针对性极强,突出了理论的应用性,较好地实现了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总之,着力于能力的培养和获得,强化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坚持“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设计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应用中掌握理论,这应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原则。
4.合作办学。
一是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要做到这一点,仅靠和若干企业签订一纸合作协议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合作互助、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能否建立这种机制关键是企业对合作办学的积极性。而企业的积极性来自我们的高职高专院校到底能为企业做什么?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能否融入到企业活动中必然成为题中之义。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和企业形成合作联合体,学校专业人员和企业人员双向兼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尝试。企业和学校的工作大家都实质性参与,科技助企,产学研实践助校,学校和企业活动彻底共通,资源和效益共享。有些学校通过自办企业或将企业引入学校,企业与专业互动共赢,找到了产业与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为地方经济多方位服务和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办学的结合点,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道路愈来愈宽广。
二是与国外的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国外高职院校已积累了几十年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和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他们的经验,将加快我们的办学进程。
5.注重素质教育。
高职高专教育虽然是实用性极强的职业教育,要在特色上狠下工夫,但教育的共性要求也必须兼顾,特别要注重素质教育。大学时期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要特别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既处在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也处在尽快形成鲜明特色的关键时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将更加综合、务实,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主动面向市场需求并率先形成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方可在竞争中把握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 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青春期早期性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推荐阅读:
我们的青春需要奋斗作文11-23
青春需要努力作文10-23
青春需要拼搏作文01-08
青春期教育的教案08-24
女生的青春期安全教育10-18
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10-03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青春期的心理变化07-04
青春期性教育意义07-06
青春期教育是人生教育11-23
青春期性教育活动方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