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健康教育

2024-09-08

青春期健康教育(共12篇)

青春期健康教育 篇1

性是一个身体和心理成熟的人的正常生理需要, 但它必须符合其客观发展规律, 即年龄令与社会道德, 只有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道德观才能指导正确的性行为。在青少年中进行性健康知识的宣讲, 进行性教育, 使他们在青春期来临之际, 正确看待自已的生理改变及心理变化, 理性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 对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及未来生活和谐、婚姻美满、家庭和睦有着重要意义。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三部分。

1 什么是性

广义的性: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最直观的是人的性别, 人一分为二, 就出现性的区别, 也就赋予了性以特殊的涵义。就是说, 人与性紧密相连, 息息相关, 只要是人就有性的归属, 不是男性就是女性。

狭义的性:内容界定于:性的判断;性的差异;性行为等范畴内。

2 男、女性青春期生理特点

人类生殖系统发展阶段包括:新生儿期、幼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老年期。其中以青春期的变化最大最快。

2.1 男性青春期发育特点

9岁~15岁:睾丸生长, 雄激素起作用, 阴茎根部出现阴毛, 出现首次遗精是进入青春期的标志。11岁~16岁:阴茎生长, 阴囊发育, 阴毛变粗变卷, 体形变高, 肩膀变宽, 喉结变大, 声音低沉, 胡子, 腋毛出现。除上述变化以外, 内生殖器成熟, 可以产生精子及胶体分泌液。14岁~18岁:基本接近成年人。表现有阴茎充血勃起, 属于正常现象。梦遗:约25%的14岁男孩有过射精和夜间梦遗经历。

2.2 女性青春期发育特点

8岁~11岁:内生殖器开始成长。9岁~15岁: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 乳房开始发育, 阴毛稀疏, 阴道出现分泌物, 体内及皮下脂肪使身体变圆润。10岁~16岁:乳房发育成形, 阴毛呈三角型生长, 有月经来潮、排卵等。月经初潮是进入青春期的标志。12岁~19岁:乳房发育接近成年人, 阴毛发育, 月经周期规则。

月经是有规律的阴道排血, 是女性性成熟的标志。一个月经周期大约28 d, 但并非所有人都是这个周期。约50%~60%成熟女性的月经周期是28 d, 未成熟女性的月经周期常常不稳定。另外, 一个人自身的月经周期也是不恒定的, 其会受到情绪、疾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3 性成熟标志

男性排精、女性月经。青春期的到来, 不仅表现在生理上出现的巨大变化, 在心理上也出现了不同于儿童期的微妙的改变。

3 男、女青春期不同的心理变化

3.1 男性青春期的心理发展过程

青春期的到来, 标志着男子发育至成年时期的开始, 不仅表现在性功能、生殖机能的成熟, 在他们的心理上也会出现很多变化。青春期发育最主要是性腺的功能逐渐趋于成熟, 在性激素的刺激下, 体态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 如喉结突出、肌肉发达、长出胡子、声调变低、体格变得高大等。此时男性性意识逐步形成,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女性的差别和与女性的关系, 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 引起性的心理冲动, 对性开始给予关注了。

与女性的关系上主要分为疏远女性的性反感期:此时期的男孩对女孩多采取冷漠、拘谨、躲避的态度。二是对女性的狂热期:此时期的男孩们会很想接近女性、想方设法讨好女性, 特别是在集体活动时, 他们会极力引起女性对自己的注意。三是浪漫恋爱期:此时他们把爱情集中在一个女性身上, 而对其他女性的关注明显减少。

3.2 女性青春期的心理发展过程

一般来说, 女性的生理成熟较男性早2年, 故女性的性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也较男孩早。随着女性月经来潮与体态女性化, 她们开始感到与以前不同, 同时觉得自己与男性有着越来越明显的差别。女性性心理的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性知识的追求:由于性成熟而出现对性知识的兴趣, 较之男孩明显;女孩们会从多方面包括课堂、网络、书本及与朋友交谈中了解有关性方面的知识。二是对异性的爱慕:进入青春期以后, 女孩子会从刚开始与男性交往时惶恐不安的情绪到被异性吸引, 产生接近异性的感情需要。三是性欲望:女性在异性的交往中, 表现方式较为含蓄, 在恋爱期间, 更看重两性的心理接触与感情的交流。

以上所说的无论是男同学, 女同学的青春期到来以后的生理上的变化还是心理上的变化, 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经之路, 正确认识, 正确把握, 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 对今后的人生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不能很好把握, 随性而为, 就会造成终生遗憾和不可挽回的损失。

4 性与妊娠及疾病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 很多因为青春的懵懂, 无知的好奇, 判逆的冲动, 做出了不该在这样的年龄段发生的事, 也就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恶果。未婚妊娠与未婚人流无疑对女性的身心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4.1 疾病和感染

未婚女青年子宫颈管未消失, 宫颈长而紧, 施行人工流产手术时扩张宫颈口要比曾经生育过的女性费力而疼痛, 引起感染的机会也相应增多。

4.2 影响以后的怀孕和生育

不孕:据有关报道未婚人流以后造成的不孕率高达5.3%;异位妊娠:据统计人工流产后近1%伴发感染, 如果在不正规私人诊所发生率则更高, 感染将带来子宫内膜和输卵管炎症, 而子宫内膜及输卵管炎症是造成异位妊娠的重要原因;自然流产率增高:人工流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子宫颈损伤, 当婚后再次妊娠时会由于子宫颈口功能不全而引起早产或晚期流产;围生儿病死率增高。

4.3 留下终身后遗症

未婚人工流产如果月份过大, 或找那些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非法堕胎, 一旦引起子宫穿孔, 大出血, 严重感染会造成生命危险, 或留下后遗症以至遗憾终身。

4.4 心理创伤

负性情绪影响学习、工作, 未婚妊娠和未婚人流会使女青年感受到恐惧、焦虑、心理紊乱, 不良的负性情绪直接影响青年的学习和工作。

心理压力大, 未婚妊娠和未婚人流, 常使女青年不敢正常地休假, 不敢面对父母、老师、同学, 沉重的心理压力, 使女青年惶恐不安, 给健康埋下隐患。给今后的婚姻留下阴影, 不成熟的爱情常因未婚妊娠人流使双方感觉爱情受挫, 如果一旦被抛弃, 又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 女青年生理上的失贞将会给漫长的人生道路带来一系列的困难, 也将给今后的婚姻带来阴影。

性行为是所有性病包括艾滋病传播的直接途径, 可以是男性传给女性, 也可以女性传给男性, 一旦被传染, 不仅难治愈, 而且也给学生时代不宽松的经济带来负担, 有的性病还严重威胁着自已的生命安全, 像艾滋病、梅毒等治疗相对困难。进而给自已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 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5 性与道德

应该说性不是简单的身体生理的改变, 心理微妙的变化, 两性相吸短暂的快感伴之而来的血与泪水, 更应该与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爱情相融在一起, 才赋予其有血有肉的丰富的内涵, 只有它符合了其客观发展规律与社会伦理道德, 才是理性的。性伴随我们一生, 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一个人生命棋局中最关键的一步, 你不用担心性是否会到来, 而是一个“何时”和“怎样”到来的问题, 这个决定权在你的手里, 同时也决定了你的人生, 希望性伴大家一同健康成长。

青春期健康教育 篇2

第一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特点、怎样正确对待性心理的萌动,从而健康正确地走过人生旅途中的“花季”。

教学过程:活动一:结合自身青春期变化及其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了解青春期生理上的最显著特征,(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

活动二:

1、学生结合性器官发育,谈谈自己在心理方面的感受。

2、师生一起总结(四个阶段)(闭锁性占主导地位)

第一阶段----

性(心理)意识朦胧阶段,此时是一种本能感觉,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两小无猜的单纯消失了,与同性伙伴来往多起来,对异性则采取疏远的态度,出现“三八线”出现男女阵营,男孩成高傲的小公鸡,女孩表现为羞涩,他们对异性有一种神秘的新奇感,表面疏远,心中不断比较,评估差异性,滋长对异性的好感。

第二阶段----牛犊的意识阶段,更加注意两性之间的特殊感情和关系,尤其是对成年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恋,女意父,男意母(好奇心占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主动接近异性阶段(青春期)(性心理大门终于开启)身心逐步走向成熟,年轻人对异性的追求也由内心的向往逐渐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常以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异性,并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表现:注意自身在异性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打扮仪表体型美,爱照镜子,为缺魅力而苦恼,羡慕成年男女,嫉妒周围的青年,男女的交往对所喜欢的异性开始留意观察,积极交往。

第三阶段----心理成熟阶段。随着知识增多,青年男女逐步形成自己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开始思考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

活动三:讨论如何对待性心理的萌动?有强烈的性骚动该怎么办呢?

1、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识,懂得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必然性,减少好奇心。

2、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将注意力从对性的关注转移到其它有益活动上,如远走、踏青阅读、交友、钻研课本,避免不良刺激,如淫书,淫画等感到刺激。教后记:青春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变化,使少男少女的感情世界经历大起大落的巨变,充满了希望、惊喜和平安。走过这一人生旅程的人,当他回顾的时候,总留恋这一花季。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也正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实则不成熟的现象,父母还会象对待孩子一样地对待这些小大人,这样,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

2、孩子成人感的产生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离心力增强,他们要求在处理事情时处于与父母同等的地位,要求更大的生活空间,孩子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其实,孩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敢于坚持,这意味着他们在走向成熟。

3、自我意识在青春期这一阶段里飞跃发展,这是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的迅猛变化。

第四课时让男孩成为男子汉

我们看到校园中许多女孩子总是兴高采烈,而男孩子却经常愁眉苦脸,这是德国《焦点》周刊在“可怜的男孩们”一文中刊登的内容。

其实,中国男孩也有许多难言之隐:一些孩子特别好动,而受到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批评、训斥。使他们感到惶恐不安,一些男孩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同学交往,而被教师和同学视不为易接近的对象,不受教师喜爱。由于家庭结构和转学等因素,男孩易受到不良习惯影响,道德品质不良。男孩比较马虎、粗心,不易考虑别人的感情,而被成人视为“不可理解”。青春期男孩心理障碍表现突出,性心理不健康居多。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男孩居多。许多男孩在学习上也表现出学习困难。一些男孩女性化气质严重。

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出现呢?

1、许多学校还在以分数为导向,要求学生循规蹈矩。美国心理医生迈克尔•古里安谈

对性别评价认为,如今在学校里人们已经把女生的行为视为榜样,并且以此标准来衡量男生。

男生对运动的渴望被视为不守纪律。

2、学校男女生比例失调,城市和农村各有不同。

3、在学校中担任学生干部的比例女生多于男生。

4、学校评选“三好”、“优干”、奖学金发放多偏向女生。

5、班主任中男女比例不平衡,女性多于男性。

6、学生的模仿对象不定向,在一些单亲家庭,男孩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男孩就从电视、录像或身边的男性中寻求模仿对象。

7、男女同校同班学习过程中,男女同学互相影响,女孩对男孩的欣赏或鄙视,会使男

孩在男性特征培养上有所倾向。

8、青春期生理发育,引起男孩心理特征上的变化,就会出现急需解决的身心健康问题

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制不足,许多流于形式,工作无效。

关注男孩就要使他们能在校园充分展示自己,培养男孩理想的男性特征,为此提出这些

建议:

1、体育活动(如体操、跑步、玩耍„„),能满足男孩们的运动欲望,释放充沛的运

动能量,使体格健壮。

2、在课堂上应照顾男孩的特长和缺陷,对好动和内向的男孩多关心爱护。

3、由更多的男性来担任教育工作者和教师。

4、学生干部要多培养一些男孩,发挥他们的才能。

5、心理健康教育者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男孩加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6、父母要帮助男孩培养理想的男性特征,多和他们谈心,促使他们增强责任感。

7、为男孩提供班级活动的空间,引导男女同学正常交往,使男性适应女性的行为方式

8、允许男孩在校闹腾,使男孩的过剩精力得到一定发泄,但发现打架斗殴现象要及时阻止,提高男孩的自律能力。

如果我们给男孩更多的自由,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活动空间,少纠正他们的缺点,多表

青春期的身心健康教育 篇3

青春期教育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且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对学生来说,青春期的知识对他最亲切,也是最迫切需要了解的。七年级下的《科学》教材中 “走向成熟”的内容,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跑来问我:“老师,老师,你会怎么上这一堂课?”于是我决定充分利用科学课程资源,在班会课的时间上一节青春期教育课——迈好青春的第一步。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台词,道具等

实施步骤:

在课题引入时,充分利用学生优秀的表演能力。分别请六位同学表演婴儿、幼儿、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用简单的一句台词演好自己的角色。学生幽默、滑稽的表演,不但能引起学生开心一笑,而且非常自然地导入到今天这节班会课的主题。

我首先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人的生长期包括哪几个时期?什么是青春期?你有没有发现,你和你的同学们在最近一两年中迅速长高了?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外表体型和声调的变化?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吗?虽然一开始,同学们还羞于回答问题,但不一会儿,同学们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用科学态度来分析男性和女性的变化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加强学生尊重自身,尊重异性,崇尚科学的情感教育,远离低级趣味。接着对照第二性征出现的顺序的图片,利用多媒体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使学生通过思考从而了解身体外表的变化。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青少年在青春期时,对月经和遗精的现象,有时会感到困惑,对刚步入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知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接下来分析讲解月经和遗精以及青春期的卫生知识,让学生明白月经和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强调有关脑功能增强的变化,有助于学生认识青春期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利用人类的生长曲线图,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问题,启发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让学生明白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学本领的重要阶段。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速度很快,这时,除了保证全面、丰富的营养外,你知道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吗?通过录像资料的播放化静为动,以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将事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的教育更加形象、生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和自己,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精神健康),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学生回答得相当热烈,有一位学生说:“青春期时,要保证全面、丰富营养,以供身体的快速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正确对待第二性征的出现。”另一位学生说:“我们要注意培养自制能力,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更要远离毒品”等等。学生精彩的回答使这节课达到了新的高潮,从而使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生观得到了升华。

课后,可由女生负责,调查本班或全年级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通过这个调查活动,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学会调查的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勇敢地面对青春所带来的生理变化。

教后反思:

这节课引导学生用科学态度观察和分析青春期的变化,使学生联系自身的情况,了解在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教育学生学会关爱自己。介绍了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这对教育青少年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学生既要正确面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又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身心健康教育

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正常状态。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制作等

实施步骤:

先让学生展示“表示健康三要素的小制作”,然后讨论①一个人患感冒了,他健康吗?②一个人对自己学习没有信心,他健康吗?③一个人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他健康吗?通过讨论得出健康的涵义。学生还分别得出:生理健康的人不容易生病,体力充沛;心理健康的人,自信、自尊、能应付生活中的各种的压力;社会关系健康的人,能与他人很好地相处。

然后,学生根据录像中的材料(如打篮球的例子)分析打篮球对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的影响,使学生形成多参加活动(体育等各项社会活动)有益于健康的观念。让学生讨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关系。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朋友让我抽烟,该怎么办?学生在课前已经通过与父母、老师或其他可信任的长辈交谈获得帮助,所以学生们的发言非常踊跃,几位学生列举了烟的成分、吸烟损害呼吸系统、吸烟会上瘾等危害。并由学生总结得出,要过健康的生活,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学生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呢?学生对此问题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分别讲出了有关学习、人际关系、青春期、挫折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有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难以应付挫折等,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厌学、逃学等。还有一位学生回答,资料上说有16.7%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当时全班学生都为之震惊。接着,学生们结合自身的问题进行了反省,并就如何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中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布置一道课后题:向你的家人说明健康的概念,然后与他们一起制订能提高家庭成员健康水平的计划。

教后反思:

青春期门诊常见病的健康教育 篇4

青春期门诊通过对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宣传, 患者认识和了解了青春期门诊的常见疾病如何早期预防及及时就诊, 对治疗及预防争取了时间, 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哈尔滨市青春期门诊于2002年成立, 7年来已成为我省重点科室, 在全国占有领先地位, 从2002年开科就开展了健康教育,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现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介绍如下。

1 健康教育的方式

健康教育是帮助基本上是属于健康的人们达到最理想的健康状态的一种手段和过程, 主要通过维护促进健康行为和改善危害健康行为的方法达到目的[1]。我科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有电视医疗档案节目, 报纸记者采访, 宣传单, 电话咨询等方式, 通过健康教育来就诊的患者占青春期门诊患者的58%, 可见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 健康教育的常见疾病

2.1 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10岁前月经初潮;男孩9岁前睾丸增大、12岁前遗精。可由基因异常、颅内病变、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病变、卵巢或睾丸病变、身体其它部位病变、外源性、共它等因素引发。临床表现: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10岁前月经初潮;男孩9岁前睾丸增大、阴茎增出;12岁前变声、长胡须、遗精。性早熟可致身材矮小、心理障碍、妇科疾病、早衰等并发症。应及时诊治及早治疗。相关化验:性腺轴化验、骨龄、B超。根据化验可中药治疗, 也可以打针, 常用药达菲林, 是目前国内外首选的科学治疗方法[2]。

2.2 性发育延迟

青春期性发育延迟或性发育落后是指青春期性发育的延迟或缺乏。性发育延迟的病因按程度可分为功能性发育延迟或器质性性发育延迟两大类。功能性性发育延迟又称暂时性性发育延迟, 可治疗原发病, 必要时可同时适当调节激素代谢;器质性性发育延迟又可分为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育延迟及高促性腺激素型性发育延迟, 需要激素替代治疗。临床表现:男孩大于14岁睾丸仍不发育、阴茎不增粗;女孩不大于13.5岁无乳房发育、大于16岁仍无月经初潮;无第二性征或第二性征表现不完全;可伴有其它异常:如不同程度的嗅觉障碍、矮小或过高, 其它器官系统畸形 (泌尿生殖系畸形、心血管系统畸形、骨骼系统畸形、五官异常等) 。应由专业专职医生诊断及治疗。提醒家长注意:慎用绒促性素, 因其可干扰生长发育, 不适时机的使用还可以诱发性发育超前, 甚至性早熟[2]。

2.3

男性乳房发育是指男性乳房腺组织增生所致的肿大, 有别于肥胖者乳房堆积所致的乳房肿大。男性乳房发育多发生在10岁~16岁, 拒统计90%患者约2年~3年内消退, 直径大于4 cm, 3年以上不消退者可考虑药物治疗, 乳房肿大明显者影响美观, 可考虑手术[2]。

2.4 肥胖与性发育、生长发育

肥胖症是指体质量超过其性别的身高-体质量标准20%以上。摄入过多, 消耗过少是引起肥胖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是遗传因素, 由于病理原因所致的肥胖较少见。肥胖会使儿童体内雌激素灭活减慢, 脂肪内的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增多, 从而导致体内雌激素增高。因此肥胖女孩会导致性发育提前, 甚至性早熟、月经失调;男孩性发育延迟 (生殖器发育小) 、男性乳房发育。无论男女孩由于肥胖体内雌激素过高还会加速生长板的老化, 均可导致身材矮小。此外由于局部不透还可以导致女孩外阴炎、男孩外阴湿疹;智力低下、免疫力低下、黑棘皮病、下肢异常等。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儿童期的肥胖问题。只有合理科学的减肥才能终止或减轻肥胖所致的一切并发病, 使孩子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成长[3]。

2.5 矮小与性发育

矮小症是指身材低于本民族、本地区、健康、同龄同性别儿童的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 或第三百分位以下者。矮小的病因近200~300种, 如家族性、染色体畸变 (Turmer综合征) 、性腺疾病、性早熟、性发育延迟、GHD、甲低等。但近年来单纯性生长激素缺乏者少见, 伴发性发育异常多见。身材矮小可以影响孩子将来的择偶择业, 因此一定要由专业专职医生做科学的诊断, 科学的治疗, 以免误诊误治, 遗憾终身[3]。

2.6 儿童外阴炎

儿童外阴炎是指儿童期由于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外阴炎性改变, 如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滥用抗生素、滥用激素、肥胖、糖尿病、手淫等均可引起。临床表现:外阴红肿热痛、有异味、瘙痒、有分泌物, 还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因为引起外阴炎的原因较多, 局部致病微生物近10余类, 因此不能凭经验治疗, 一定要正规化验正规治疗, 这样不仅可以真正达到治疗目的, 减少误诊误治给孩子带来的副损伤。

3 小结

科室通过健康教育的各种方式的开展, 使家长从不知道青春期看什么病到知道孩子是否得病、是否应到青春期检查, 能做到配合医生及时确诊治疗, 可见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 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使健康教育开展的更好, 更好的为孩子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秉辉.全科医学概念.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9.

[2]杜敏联.青春期内分泌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58-217.

[3]曾畿生, 王德芬.现代儿科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00-413;40-95.

青春期健康教育总结 篇5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正确区分性与性行为,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形成健康心态,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异性交往行为,本周我班专门召开了“性与性行为”青春健康主题班会。

本次班会采用讲解、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展开,共分三个环节进行,让学生了解了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发展有关知识,明白了中职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的意识,了解了早恋的危害及预防,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异性交往行为,形成健康心态。

第一个环节故事导入。通过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故事导入,引入话题“青春期需要异性交往”。重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以及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特征,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

第二个环节辩论赛环节。学生围绕“你认为和异性交往过密有什么好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这一话题展开分组讨论、辩论,对中职生与异性交往交往过密的“利”与“弊”进行辩论。师引导学生明白结论:中职生和异性交往,是适应社会、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对于完善自身、取长补短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这种交往过密,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第三环节如何处理异性之间交往过密。主要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早恋;早恋的类型有哪些;中职生早恋的特点;中职生不能早恋的原因;早恋的危害。讨论:如何建立起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关系?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知道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要做到:自然交往;适度交往;真实坦诚;留有余地。

本次班会使学生认识到花季的情感是一种最美好的情感,然而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毁了自己的一生,千万不可让情感航船过早靠岸。班会达到了预定目标。

关注青春期教育 篇6

由此,重庆联通VIP亲子俱乐部联合《家人》杂志,在这个暑假特邀中国著名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一筠教授来渝,向重庆家长们传授青少年心理健康亲子教育方法。

健康、阳光、乐观、向上——每个孩子的“成长”标准都是相同的;而“成才”的标准却大不一样:成为一个原子能专家是“才”,成为一个优秀的木匠也是“才”。优异的分数不是成才的唯一标准,家长们更应注重孩子是否拥有同样优秀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陈教授认为,青春期最重要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孩子对爱有了自己的理解和需求。而一个懂爱、会爱的孩子,会有更长远、全面的发展。父母作为孩子人生中学习爱的第一任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时期,帮助他们学好友情、爱情、择偶、婚姻等人生重要课程。

自古都是先读书再考试,人生中,恋爱、择偶、结婚,都是最重要的考试,为什么不需要先学习和训练再做最终选择?何况,青春期就是理所当然对异性产生好感、生理和心理同时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陈教授建议家长们把“早恋”改为“早练”,不要给刚刚对异性交往产生兴趣的少男少女太大压力,更不要把这种交往与成年人“搞对象”、“谈恋爱”混为一谈。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异性交往,正确给予空间,不能用早恋的大棒逼孩子将这样的交往转为地下,让单纯、美好的情感变了质。情窦初开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自然而然发生的心理变化,家长大可不必避讳与孩子谈论爱与性。相反,他们正需要父母充当他们的爱情教导员和咨询师,正确引导他们度过青春懵懂期。

青春期健康教育 篇7

一、青春期生理变化

青春期的最大特点是个体在生理上蓬勃成长,急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身体外型上的变化

身体外型的变化主要有: (1) 骨胳与肌肉的发育。青春期学生骨胳肌肉发育最快,但脊椎、胸廓、骨盆和四肢尚未完成骨化过程。骨胳比较柔软、富有弹性、易弯曲。18岁后逐渐骨化,但完全骨化要到25岁。肌肉纵向生长,横向发展不够,因而体形显得瘦高而耐力不足。 (2) 身高、体重。个体身高、体重的发育有两个加速期。第一次发育高峰在乳儿期 (0-1岁) ;第二次高峰在青春发育期。初中生每年身高平均增长7-10厘米,体重每年增加约3-3.5公斤。女孩从9岁起进入生长发育的突增阶段,男孩比女孩晚1-2年,14、15岁以后男孩身高、体重超过女孩。 (3) 第二性征。即指青春期男女特有的在性激素的刺激下所出现的身体内外的一系列变化。如男生喉结突起,声音变粗,长胡须,阴毛、腋毛先后出现;女生乳房隆起,骨盆变宽,臀部变大,皮下脂肪增厚,阴毛、腋毛先后出现。第二性征使青春期学生的性别差异日趋明显。

2. 体内机能的健全

主要有以下表现: (1) 心脏的发育。心脏发育较快,但落后于血管的发育。因此心跳较快,血压高,易疲劳。 (2) 肺的发育。男生到17-18岁,女生到16-17岁,可达到接近成人的肺活量。 (3)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13-14岁脑已基本成熟,但脑、神经系统发展成熟需要到20-25岁以后。

3. 性成熟

月经初潮和遗精标志着性发育即将成熟。一般男性15岁左右开始首次遗精。遗精意味着男性生殖腺开始走向成熟。

女性的性成熟比男性早1-2年,一般女性从11-12岁开始进入性成熟期,男性从13-14岁进入性成熟期。

二、青春期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与引导

与生理变化相对应的是青春期学生的心理上的迅猛发展,激烈动荡,这是一个充满五彩缤纷的幻想和心理矛盾的时期,也是青春期学生在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下经历一系列的矛盾运动过程,使个性基本定型和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1. 性成熟提前,性道德发展滞后

青春期学生由于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引起了他们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他们开始意识到两性差别与两性关系。他们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易于幻想、易于冲动和对异性的好感、好奇,热情爱慕等现象。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如影视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情节及流行歌曲中的缠绵的情调,特别是一些“黄色”影像书刊等,会使青春期学生的心理躁动加剧。加上缺乏性心理方面的教育,易导致性心理变态,甚至失足或性犯罪。

对于青春期学生在性心理发展上的不协调,宜加强性生理、性道德方面的教育,使青春期学生对自己和异性有一个科学的了解,消除好奇心理,并且利用性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走上歧途。

2.“成人感”与不成熟性的纠葛

青春期学生身体的迅速发育,引起了他们对自我成熟过程比较强烈的自我体验。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成人把他们当作大人来对待。他们不愿戴红领巾,要参加共青团;他们不愿像小孩那样跟在家长和老师的后面,要求独立行动,独自办事。他们讨厌家长和老师拍拍他们的头,摸摸他们的肩等那种爱抚的做法,要求家长和老师称他们“小伙子”、“大姑娘”。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想表现出自己的成熟。有的甚至学吸烟、喝酒,认为这是成年人的权利,他们亦应得到。这促进他们独立性与实践能力的迅速发展,但也产生消极的一面,容易出现越轨行为。

3. 自尊与自卑并存

与成人感相联系,青春期学生的自尊心与好胜心得到了发展。他们在与别人相处过程中,对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特别敏感,他们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权利,尊重自己的个性和尊严。如果学生的自尊心过强,特别是由于过高估计自己的行为,在遭遇挫折的情况下很容易转向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学生,内心深处常体验自尊心未能满足的失望与痛苦,因而失去青春期学生应有的锐气。

所以对青春期学生宜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劝说少训斥,以增强自尊,消除自卑。并把青春期学生的自尊心由追求虚荣、单纯地为个人荣誉争强好胜等消极方面引导到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学业成功上来。

4. 求知欲与识别力相矛盾

青春期学生渴望求知识,求知欲强,好奇心强。这对于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创造力的觉醒及积累大量的知识,无疑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先进的文化知识和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纷至沓来,各种信息从不同渠道不断涌现,而青春期学生辨别力不如成人,抗拒诱惑的能力较差,往往良莠不分,会把错误和含有毒素的东西也接受下来。有的在不良信息的影响下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对青春期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分析鉴别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

5. 闭锁性与开放性共生

青春期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他们有了心灵的秘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不吐露真情,这是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闭锁性。闭锁性又带来了新的矛盾,他们感到孤独,抱怨别人不理解他们,于是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找了解他们的人,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旦遇到自己信得过而又理解自己的人,就会把自己的真心、真情、真话倾诉出来,这又是青春期学生心理上开放的表现。由于不够成熟,常会因交友不慎而滑入邪路。

所以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根据这一特点,努力和他们交友,并指导他们交友,以促进其心理的发育。

6. 敏感性与偏激性交织

青春期学生受旧事物的影响比较少,没有多少陈规陋习。他们才思敏捷、思想解放、接受新事物快;他们行为果断、敢想敢说、敢作敢为,并有向腐朽事物发起冲击的大无畏精神。但他们又缺乏社会经验,初出茅庐,阅历较浅,见识不多,思想比较单纯,缺乏辨别能力,易偏激、片面,易犯绝对化的毛病。

为此,应从提高青春期学生的认识能力入手,引导他们全面、客观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

7. 自觉性与受暗示性同在

随着青春期学生独立性的增强,行为的自觉性也在增强。初中生行为自觉性并不完善,具有较大的受暗示性;初三之后,受暗示性逐渐减少,意志行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不断发展。但高中阶段以致大学之后意志的自觉性容易出现独断性,突出地表现在喜欢争论却往往理由不足,坚持错误的意见,不能自制等。

对以上情况要通过提高认识水平,增强他们对行为目的的认识,提高意志的自觉性,以减少他们行动的冲动性与受暗示性。

8. 理想性与幻想性交错

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初中生还很少想到,虽然也讲长大了干什么,但思考不深,比较朦胧。高中生特别是大学生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及自己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幻想比较实在而强烈。正确的积极的幻想就是理想,理想是他们克服困难、不断开拓进取的动力。错误的、消极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常使他们不顾条件蛮干,当幻想未能实现时又转为意志消沉。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宜对学生的幻想深入分析和引导,使学生在此基础上确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地努力。

9. 兴奋性与冲动性强烈

青春期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缺乏社会经验和自我控制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常表现出情绪易于冲动,处事比较任性,理智难以驾驭感情的状况。他们的情绪来得快,平息得也快;容易高涨,也容易低落。

教育工作者宜帮助青春期学生培养积极情感,增强情感的深刻性、稳定性和理智性品质,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冷静的情绪。

1 0. 批判性与创造性发展

青春期学生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相应发展起来。他们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本,喜欢猜疑和争论,坚持科学的个人理性,排斥任何形式的外在权威。他们对别人提出的思想、观点一般不轻信盲从,要求有说服力、有逻辑的论证。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也常常会反复思考,找一找有没有漏洞,有没有足够的根据,或等待事实证明。他们由于这种独立批判性,往往不大容易接受虽然正确、但还没有经过自己证明的观点。如果他们一旦认为某些想法是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意见,因此认识问题又常常表现比较固执,甚至产生怀疑一切、唯我正确的态度。教育时宜坚持耐心说服、以理服人的方式,最好启发他们不断地自我教育,提高自我修养水平。

青春期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精力充沛,富于想象,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加上他们批判性的特点,最少保守思想,所以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新设想、新见解,或尝试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在思维上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教育时应注意培养他们超常的反传统思维方式,促使其创造性发展。

青春期健康教育 篇8

为解决以上难题, 笔者从2008年9月起, 尝试通过校内互联网空间的拓展来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3], 实施1学年来,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组织结构

由主管校长负责, 学生处具体组织实施, 其他人员发挥各自专长, 积极参与。

1.2 网络健康教育形式

1.2.1 校内局域网

由信息科专业人员负责网页的设计、制作, 界面友好、纯净, 构建了一个让家长放心的绿色网络环境。开辟“家长学校”栏目, 定期发布青少年身心健康知识, 上传健康教育课堂视频, 便于家长和学生在浏览网页时学习;开设校长信箱, 随时接受家长的建议和意见, 畅通沟通渠道。

1.2.2 班级QQ群

各班班主任为群主, 邀请家长联合会成员担任管理员, 将群号码在班上公布, 鼓励同学们以虚拟身份加入群。群内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健康常识、卫生习惯, 或展开对青春期成长困惑的探讨, 或进行在线答疑。由于身份的隐匿性,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大胆提问, 讲出自己平时羞于启齿的心里话, 而不用担心教师和同学的眼光, 为青少年开辟了一个学习知识、交流感受、减轻心理压力的平台。

1.2.3 班主任博客

学校鼓励班主任老师创建工作博客, 将平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做工作的点滴、心得、感受记录下来, 把对学生、家长的期望表达出来, 供家长、学生浏览, 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在博客中发帖留言, 畅谈意见和看法, 促进双方的联系、理解和沟通。

1.2.4 医生信箱

医院工作人员组成的家长联合会申请一个公共邮箱, 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身心健康咨询和心理生活指导。

2 效果

拓展网络空间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以来, 学生和家长主动参与意识增强, 网页浏览次数增多, QQ交流活跃, 发布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60余次;班主任博客点击率、留言逐月上升, 医生信箱接受咨询90余次, 其中1名父母离异后跟随父亲和继母生活的14岁女生, 性格内向, 自己发现腋下包块, 以为患了癌症, 不敢告诉同学, 不敢独自去看医生, 又不想让父母知道, 后来鼓足勇气通过邮件咨询, 医生开导她到医院检查, 发现是副乳腺 (属于先天发育异常, 多见于青春期女性, 无继发疾病和临床症状时, 可观察不需治疗) , 卸下了她沉重的心理包袱, 家长知道后也非常感激, 并意识到自己在孩子身心发育方面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网络交流形式适应家长、青少年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 受到普遍欢迎。

3 讨论

借助校园网络空间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 适合现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 形式新颖, 经济可行, 方便快捷, 信息真实、广泛、实用, 针对性强, 为广大家长、青少年所乐于接受, 促进家长、学生、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为学校、家庭、医院在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合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平, 倪磊.学校与医院联合开办健康教育课堂的探索.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1 (4) :295.

[2]郭顺清.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实践.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10) :846.

青春期健康教育 篇9

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只有借助多种教育途径, 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 综合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 才能体现出学校教育的优势与价值。

1 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1.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途径又分为3个方面:一是专门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程, 二是有相关教育内容的学校设置课程, 三是学科渗透。

在中小学专设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程, 可以按照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原则科学系统地实施教育内容, 实现教育目标, 并能较系统地将性健康教育中的知识与方法高效传承。

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有科学、生物、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思想品德等课程, 在这些课程中涉及了动植物的生殖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及胚胎发育知识、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与方法、遗传知识、异性交往、责任、法律常识等内容, 这些有关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内容虽然分散在各个学科, 如果各学科教师有学校青春期教育整体性的意识, 就会更好地配合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程, 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性健康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教育。小学科学课程和中学生物课程的一些内容, 能够很好地引导儿童少年科学自然地看待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等课程能引导学生人文地看待性、社会地看待性、自我地看待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内容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 着眼于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 更能够根据学生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区域儿童少年智力、生理、心理发展水平, 以问题为中心, 采取活动的形式在学生中全方位地开展青春期性健康的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 使学生性健康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 树立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的性价值观和性态度, 提高学生对不良性信息的识别和抵制能力, 学会自我保护, 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科渗透性健康教育是通过学科课程的教学, 将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学科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从而实现小学性健康教育的目标。这种学科渗透教育包含2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将教材外性健康知识与教材内容结合进行渗透;另一方面, 挖掘教材固有内容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语文课程、艺术课程都是学校教育中渗透性健康教育很好的载体, 在这两类课程中可以有效渗透男性和女性的性别角色特征、每个成员在家庭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性审美、健全性人格的自我培养、恋爱、婚姻与家庭的概念等内容, 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从人文和社会两方面认识性, 培养学生的性别角色意识, 养成良好的性审美观念,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之, 课堂教学是青少年接受性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的教育效果具有高效性、系统性、层次性、知识性和综合性。学生可通过各科课堂学习, 从科学的、人文的、社会的多重角度有机地接受性知识教育。

1.2 学校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活动包括班队会、校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参观性健康教育展览等。学校性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活动结合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可根据学生在学校出现的与性健康教育有关的突发问题、具有代表性问题及时开展教育活动, 如通过班队会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适合其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异性交往方法指导, 利用校外计生委、派出所、法院、医院等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 通过知识竞赛拓展学生性健康知识。这些学校教育活动能突破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容和形式限制, 发挥专业人员的优势, 综合利用校内外人力、物力资源, 使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内容易于学生接受和内化。

1.3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事物环境、人际环境等。学校环境从某些角度可以体现学校文化, 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包括显性教育影响和隐性教育影响。在学校物质环境中定期布置一些与性健康教育有关的板报、壁报、宣传栏, 提供咨询热线、少男少女信箱、咨询室, 开发和建设性健康教育的教学课件、教学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 图书馆配置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图书资料等, 这些物质产生的影响都是学校物质环境的显性教育影响。显性教育在学校创立了一种文化氛围, 有利于使学生摆脱性神秘、性龌龊的不良认识, 以科学和人文的态度对待性健康教育。学校物质环境对性健康教育的隐形影响应该受到重视, 如学校卫生间每个便池要有隔板和门构成独立空间, 进卫生间最好有缓冲区, 这样的如厕环境给学生隐私意识, 是对学生自我保护的隐性教育。学校教师之间的交往、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环境对学生的隐性教育。上述隐性教育可以认为是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 其教育效果不亚于显性教育效果。因此, 学校环境中的隐性教育应当引起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的重视。

1.4 青春期性健康咨询与行为指导

对每一个孩子来说, 青春期的到来并不是一致的, 加之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的不同, 导致个体心理发展水平、道德水平的差异。因此, 学校性健康教育中, 在普遍开展教育的前提下, 应注意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 进行针对性的疏导, 可以采取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谈咨询与行为指导。教师既以长者的身份, 又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交谈, 取得学生的信任, 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1]。青春期性健康咨询与行为指导需要有专业教师来进行, 通过咨询与学生讨论遇到的性健康问题, 通过行为指导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发现、理解和解决性健康问题, 帮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危害性健康的行为, 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纠正。青春期性健康咨询与指导可以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2种方式, 集体辅导可以分小组、班级进行, 以夏令营形式体现。

2 学校性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不仅采用讲授的方法, 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开展讨论、指导阅读、情景模拟表演、角色扮演、游戏、实践体验、小课题研究、拓展训练等活动, 使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和自我教育, 在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在自我保护与保健、异性交往能力和方法等方面得到提高。

2.1 讲授

讲授法是知识传递有效快捷的方式, 是目前学校性健康教育中最常用、最广泛的方法。讲授法的优点是, 面向班级全体学生讲授性的内容, 有利于创造严肃、认真的学习氛围;作为一种有组织、有系统的教学安排, 便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相关知识, 如对不同学段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内容中, 结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采取讲授法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方法。

2.2 讨论

讨论是在一定的主题下进行, 伴随学生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 学生的性心理不断发展, 社会活动范围逐渐加大, 社会交往不断增多, 学生会遇到各种与性有关的问题, 适当、适时、适度地选择一些主题, 在学生中进行有组织的讨论, 易于提高学生对性健康教育内容的认识水平, 在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过程中, 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会得到同步提高。

2.3 指导阅读

在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条件下, 不可能有充足的性健康教育时间, 有些内容教师在集体场合与学生探讨会引起学生一定的心理排斥和忌讳, 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专门的书刊, 可免去许多难堪和尴尬。

2.4 情景模拟表演

有些性健康教育内容可以用模拟表演的形式, 如在小学生中开展自我保护教育, 教师可以介绍案例或创设特定情景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表演;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针对具体情境, 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然后再指出哪些方法不当及其原因, 哪些方法正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创设情境、介绍案例一定要注意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他现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 做到适时、适度。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处理面临有关性问题上的能力, 形成应有的性态度。

2.5 实践体验

实践是认知的重要过程, 实践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生成, 在中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过程中, 开展一些实践、体验性活动, 如学生模拟母亲怀孕状态, 体验母亲怀胎过程,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 学生获得的对生命认识和对母爱的理解是自我构建生成的, 是讲授所不能及的。角色扮演也是一种体验, 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学会站在不同角度分析处理问题, 了解他人的需求, 体验他人的感受, 学会待人接物, 从而达到改善交往, 提高交往技能的目的[2]。

2.6 游戏

在小学和初中各学段开展不同的游戏, 在游戏中进行性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从游戏中学习, 而不是从书上获得间接经验的学习, 从实际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 涉及从经验中建构知识, 而这种知识一旦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来进入学生拥有的知识网络, 会进一步升华, 使学生产生特定的意识, 从而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中小学生在游戏中接受性健康教育, 是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活泼生动的教育形式, 有利于学生正确性态度的形成和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性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除采取上述途径和方法外, 关键在于把中小学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整体的教育和教学计划中,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统一对中小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的认识, 使性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教学与青春期性健康服务提供有机结合, 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普丽芬, 杨继宏.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方法探讨.卫生职业教育, 2004, 22 (15) :121-122.

青春期健康教育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妇产科学》[2]中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诊断标准。均为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45例。干预组年龄15~23岁, 平均 (19.67±2.36) 岁;痛经史2~9年, 平均 (4.26±0.53) 年。对照组年龄16~24岁, 平均 (19.83±2.47) 岁;痛经史2~10年, 平均 (4.43±0.69) 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告知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止痛, 告知患者注意保暖等措施。干预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护理。 (1)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生冷蔬菜及水果,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瑜伽等, 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告知患者注意休息, 注意经期卫生, 勤换洗贴身衣裤, 注意保暖, 并对其发放健康宣教手册。 (2) 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对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有效疏导, 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或看书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以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

1.3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判定, 将其分为: (1) 显效, 痛经情况显著改善; (2) 有效, 疼痛情况有所减轻; (3) 无效, 患者疼痛情况无好转或加重。护理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对患者躯体及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分值越低, 表示躯体及精神症状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表示, 并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并采用t检验, P<0.05时, 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干预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5.56%, 对照组仅为77.78%, 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组躯体症状为 (6.89±3.21) 分, 精神症状为 (5.63±2.18) 分, HAMA总分为 (12.52±5.39) 分;对照组躯体症状为 (9.32±3.16) 分, 精神症状为 (9.24±3.12) 分, HAMA总分为 (18.56±6.28) 分, 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 但可能与多种因素直接相关, 除与患者精神及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外, 还可能与社会及患者自身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据报道, 发生焦虑心理的痛经患者约占80%[3]。因此, 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可消除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 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加强对身体的调节及营养的补充, 避免劳累过度, 保持充足的睡眠, 可有效确保其安全度过经期。

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主要是从饮食、运动、卫生及心理等方面进行干预护理, 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缓解临床症状, 对提高疗效意义重大。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躯体及精神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模式效果更好, 更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改善精神状态, 可作为临床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艳清.护理健康教育对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 2014, 30 (15) :2156-2158.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287.

青春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篇11

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但由于社会阅历浅,心理上还比较稚嫩,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突变,在突发的打击和挫折面前也容易心理失常。因此,教师要全面把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各种心理问题的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心理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下面针对中学生存在的几个共性心理问题谈几点我的认识,具体如下:

一、厌学问题

厌学症是由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其内在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消极的情绪体验,自我认识有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着消极的作用。探讨中学生厌学症的形成原因,消除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现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再加上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角色地位的误认,使他们认为自己被“筛”下来了。因此,为求心理平衡,他们有意识、无意识地厌恶或逃避学习。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

1.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但也不能完全地抛弃应试教育中的优点,要结合现代素质教育中的优势,使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完美结合,做到优势互补。

2.要改变学生的地位。我们应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教会他们如何去正确处理问题。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是必要的,但引导时要适时、适度,避免取而代之,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还要经常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增强情绪调控与自律、自理能力,从而使学生摆脱厌恶学习和逃避学习的心理。

3.要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首先要唤醒学生自我向上意识;其次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次要让学生感受关爱,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还要为学生创设表现、发挥特长的舞台。

教育者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等问题给予关注和指导,杜绝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适当帮助学生分析成绩不良的原因,允许学生有差异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自强自主的能力。当然,学校、社会和家庭要形成合力,这在处理学生厌学问题上是非常必要的。

二、自卑心理

大多数学生在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比较时,常常觉得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往往把责任归咎于自己“笨”,智力水平低,基础差,因此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我认为,一些学生成绩不理想并不是学生“笨”,智力水平低,而是教师在备课时并没有完全照顾到此类学生,且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我们要注重因材施教。虽然个别学生确实基础差,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但是,我们应从心理教育人手,尽量调整这些学生的心态,让其看到自己的优点,对自己充满信心。教师正确的引导,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可以让他们有勇气去面对各种困难。同时可在班内设立各种学习活动互动小组,让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样不仅能增强同学间的友谊、班级的团结,而且也使这类学生看到了希望。教师应时常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要多问,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无论问题深浅与否,只要不懂的就应该去问。通过教师的心理辅导,学生们就会认识到:大家应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共同进步。这样,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就会增强,从而也能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建立起“其实我也不比别人差”的自信,这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管理学生时,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充分赏识。所谓严格要求,就是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这一切源于对学生的爱。所谓充分赏识,就是对学生要多尊重、多理解、多宽容、多激励。教师必须正确地比较和评价学生,既横向比,又纵向比。评价学生要客观公正,多进行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

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后进生,教师不能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要像寻觅火种和开采金矿一样,努力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千方百计使其燃烧。通过随时随地的教育,点燃他们发奋进取的火焰,帮助他们排除学习中的障碍。

以上是本人对在校中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作出的浅薄论述,其主旨是以青春期中学生心理教育和现代素质教育及应试教育中的优势互补为主,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他们的潜能,重新塑造自我。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生命个体、一个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鼓励他们开创新的生活,致力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素质,让心理健康教育步入科学性、個性化、普及化的发展轨道。

青春期健康教育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3年9月~2014年6月的护理专业学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16~20岁, 平均年龄 (17.37±5.29) 岁, 均为女性,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班与观察班, 各50名。两班学生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组女生的性健康知识来源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100份, 有效回收率100%。

1.2.2 教育方法

对照班给予常规性健康教育, 观察班开展PLA健康教育: (1) 常规教育: (1) 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分析我市中职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现状, 制定计划、建立资料中心、设计调查问卷等工作。 (2) 指导《心理健康》[2]教师开发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件; (2) PLA教育: (1) 对易发生性健康问题的学生作调研, 进行个案研究, 实行跟踪服务, 把握群体规律; (2) 对教师进行培训, 请专家或骨干教师作专题报告, 观摩活动、校外参观、学习, 培养骨干队伍, 为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成立学习小组, 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 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1.3 评价标准[3]

性知识知晓调查问卷总分100分, 结果共分为详细了解 (>80分) 、大概知晓 (40~79分) 及毫无知晓 (<40分) , 性知识知晓率=详细了解率+大概知晓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知识来源

调查发现, 中职学生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 (79%) , 其次来源于家庭 (43%) ;其中月经期护理知识主要来源于家庭 (70%) , 避孕知识 (68%) 与艾滋病预防知识 (66%) 主要来源于网络, 通过学校教育的来源比例较小。见表1。

2.2 性知识知晓率

教育前两班女生的性知识知晓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教育后观察班的性知识知晓率为86%, 明显高于对照班的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婚前性行为、未婚先孕、青少年流产的发生率为上升趋势, 使得青少年性教育成为社会、学校与家庭共同关注的课题。多数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 由于家庭、教育等使其性健康知识相对贫乏, 难以从正规渠道获得性知识, 调查发现, 中职女生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 (79%) , 其中月经期护理知识主要来源于家庭 (70%) , 通过学校教育的来源比例较小。因此, 学校是实施性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通过加强学生的性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性心理,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4]。

但是, 我国的性健康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 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师、教材与教学大纲。本组研究中, 教育后观察班的性知识知晓率为86%, 明显高于对照班的54%, 说明通过开展PLA式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女生性知识知晓率, 促进青少年性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青云, 杨月毅, 张德勇, 等.以PLA模式对青春期女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 2011, 12 (27) :949-950.

[2]余小鸣, 卫薇, 高素红, 等.青少年生殖健康知信行与心理社会能力及关联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9, 17 (4) :500.

[3]谢华.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内涵、现状、问题及其教育体系[M].中华文化论坛, 2010, (1) :160-165.

上一篇:社会安全下一篇:拉曼光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