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健康心理培养

2024-07-10

青春期健康心理培养(精选12篇)

青春期健康心理培养 篇1

青春期 (俗称过渡年龄期) 是指从儿童时代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它的生物基础就是性的逐渐成熟。这一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个性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们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喜悦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倾向。他们逐渐地认识自我, 并对周围的一切十分感兴趣, 乐于评价和介入成人行列, 意识上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出现“心理上断乳”现象。这种急剧的“断乳”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不安, 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混乱。由于性本能的启动使他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部, 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掌握这种变化的实质, 青少年就会陷入烦恼、困惑、焦虑、冷淡等不安的情绪中, 他们不仅对外界, 就是对自己也会采取“否定”的态度。如何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风浪呢?

一、有目的地开展生理、心理系列讲座

中学生对青春期身心变化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知识性的了解。学校利用校本课程活动时间, 聘请心理学专家对学生开展“青春期悄悄话”、“青春期生理变奏曲”等系列讲座, 从生理学角度讲述青春期男、女生理变化特点及心理差异, 使学生了解男、女生第二性征出现的根本原因, 男、女生青春期生理卫生与保健等知识, 对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具有知识性、系统性、全面性的了解, 从心理上消除因生理变化而带来的紧张、忧虑、恐惧, 为拥有健康的心理而打下知识理论基础。

二、正视心理问题,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学生走向社会必需的一种素质, 而健全人格的塑造必须遵循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的规律。高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时期, 他们在长大过程中, 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 必须依靠教师的指点和帮助。我们应变“外塑”为“内化”, 掌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丰富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对学习、前途充满信心。从现代意识、自我认知、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入手, 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控制, 从而形成自身较为稳定的人格特点, 以期达到人格塑造不断完善的目的。

三、自主和挫折教育———培养独立性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 心理依赖程度越高, 其承受挫折的能力越低。任何人的成长、成才、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但战胜困难、挫折主要是依靠自我, 消除畏惧和依赖别人的心理, 确立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思想。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有意识地给学生安排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如军事训练、野营拉练等活动, 创设阶梯性的困难, 让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 达到目标, 使学生明白只要正确认识、积极对待困难、挫折和失败, 人生征途的任何坎坷都能越过, 从而走向成功。

四、榜样示范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 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第思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 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 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时时处处以身作则, 在生活和学习中成为学生的榜样和表率。

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青春期的学生无论在知识、智力, 还是在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等方面, 都还处于不成熟时期, 独立性和自学、自我教育的能力都有欠缺。因此, 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倾向, 在许多场合, 班主任本身或班主任所倡导的思想、行为、品质, 往往都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模仿的对象。

五、合作教育———培养抗压力心理品质

对于青少年来说, 通过交往可获得友谊、支持、理解, 得到内心的慰藉, 有助于缓解内心冲突和苦闷, 减少孤独感与失落感。通过开展有意义的团体活动、系列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 使青少年在选择朋友、男女同学交往等方面掌握一定的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掌握得体的语言技巧, 矫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见, 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在合作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六、建立新生入学健康档案及心理档案

新生入校后, 学校每年对学生进行体检, 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健康卡片, 以便了解和掌握学生身体发育状况。体育课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测试, 学校制定出了课间操达标评分标准, 设计了课间操质量一览表, 从快、静、齐三方面对各班课间操的质量进行考核, 由此提高了课间操的质量, 也使正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学生得到了锻炼, 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教师可以运用观察、实验、量表测量等方法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 建立起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如:可以通过心理学量表测量出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性格特征、气质类型等心理特性, 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言论举止、笔记文章、行为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典型心理。然后教师可采用卡片的形式建立心理档案, 以便于日后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 使我们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状态, 能够既照顾学生共同的年龄特征, 又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对其心理变化、发展过程作系统的、动态的观察,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摘要:青春期 (俗称过渡年龄期) 是指从儿童时代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 这一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个性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通过多种工作的开展, 使我们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状态。

关键词:青春期,健全人格,挫折教育,合作教育,心理档案

青春期健康心理培养 篇2

必须具有完整的人格。能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肯有统一的、协调的思想和行为,胸怀坦荡,言行一致,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行动有自觉性和果断性。

对现实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和社会环境协调一致,时刻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并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努力掌握知识和技能,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具有正常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地、积极地对不同人际关系作出不同的心理反应。与人交往,不卑不抗;既善于理解别人,又能被别人所理解,并为别人所接纳,在集体中有自己的朋友。

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弱点和短处,只有这样,才能愉快地接纳自己,采取适合自己能力和行为。

少女如何获得并发展健康的心理

应该学习基本哲理和道德的理论,使自己变成一个高尚的人。做到心胸开阔,知足常乐,不患得患失,不自寻烦恼。具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道德观是少女健康心理的基本要素。

科学地、客观地、勇敢地面对现实、适应现实。现实实生活不都是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而恰恰是常常充满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人生的道路不都是平坦的,常有阻碍和曲折。当受到挫折时不悲观,不失望,而能从中找到光明和温暖及令人鼓舞的一面;同样,在胜利和成功的面前,也不可忘乎所以,妄自尊大。正确协调自己和环境的关系,保证速写的心理反应。

能和周围的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少女要培养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逐渐学会以诚恳、平等、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学会新生别人的权益和容忍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在与人交往中,处处与人为善,并信任尊重他人,不要轻易对人表示忿怒或怨恨的态度。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朋友,不使自己陷入落落寡欢的狐独之中。

浅谈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3

一 、青春期有哪些典型心理现象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时候很想摆脱父母和家庭约束;想自立门户,找一个没有人约束自己地方生活;爱较劲,没由来的想要反抗,好像头上长了反骨,对命令和干涉十分厌烦;硬抵抗: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软抵抗:表现为漠不关心,冷淡相对;反抗的迁移:有时也迁怒于其他人。 有的学生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没事的时候好照照镜子,梳梳头发;有的学生十分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有的学生强烈关注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二、如何面对青春期心理发展矛盾所带来的困惑

(一)青春期的焦虑

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会出现恐惧、紧张、羞涩、孤独、自卑和烦恼,情绪不稳。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会诱发神经衰弱。

青春期是焦虑症的易发期,这个时期身体发育快,心理变化处于一个转折点。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个体对自己的体态、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会产生一种神秘感,甚至不知所措。这样都将对青少年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带来很大的影响。

自我心理调节。接受现实,切合实际、确立目标、提高自信心、端正态度、改变心情,改变不合理的想法,消除焦虑、抑郁脚踏实地,一点一点向前努力。

(二)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有一名男生,性格倔强,调皮贪玩,学习成绩不理想,男生的母亲长期以来对孩子严加管教,但孩子处处与母亲对着干。一次模拟考试,考了第二名,倒数的,母亲开口大骂男孩没出息,给他丢脸等,母亲骂了很多不好听的,这个男孩突然怒火中烧,顺手拿起门后的门拴,照着母亲的头,猛打有四五十下,打完之后,把母亲藏在了柜子里,这个男孩还大摇大摆的上学了,父亲出差,几天之后,母亲的死才被发现,这个孩子是未成年人,法院最后判了他无期徒刑。他的美好人生将在监狱里度过,没有人身自由,天天干活,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这样的教训是深刻的。(不受教、不听话、顶牛、对着干,一反常态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这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三)青春期的挫折心理

青少年有很多幻想、希望,你们为实现这些目标,会付出努力甚至作刻意的追求。然而,结果事与愿违,你们就产生了挫折,如学业、生活、爱情等,挫折会引发青少年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和情绪反映,在心理学上称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心理学小故事:有位青年画家,想提高画技,他把自己最好的画拿到市场上,画的旁边放了一支笔,请观赏的人把不足之处指出来。晚上回家后,他发现画面上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标满了指责的记号,这个结果对他打击太大了,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绘画的才能。从此他萎靡不振,最终决定放弃绘画。

遇到挫折怎么办?接着这个故事说,放弃绘画的青年画家经过一位老画家的鼓励又重新拿起了画笔,怎样鼓励的?很简单,老画家把青年画家的另一幅作品也拿到市场上,放了一支笔,请观赏者把优点指出来,到了晚上,画面上几乎所有地方都标满了赞赏的记号。得到肯定的他,信心倍增,最后成为一名画家。

(四)青春期的性和恋爱心理

一部分同学常常收到这样小纸条:“我们在一个班相处一年多了,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聪明、热情大方、乐于助人。你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常令我心神不定,我真喜欢你!星期五下午没有其他活动,你在校门口等我,咱们出去聊聊好吗?请不要让我失望。”我会建议同学当面交流、各自调整。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有好感不是错事,但我们的心理发育水平不足以保证我们能够正确理顺这些烦心事,于其这样倒不如各自在心里都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互相鼓励把精力放在学业上,在学业上取得优秀的成绩,为我们的学生生涯涂下鲜亮的一笔。

青春期健康心理培养 篇4

2. 在和同学的交往中,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只要能帮助别人,哪怕自己吃亏也无所谓。

3. 你很喜欢自己的老师、家长和同学,内心很信任他们,总是把他们说的话记在心底。

4. 你平时对待自己的同学热情、有礼,不喜欢冷落别人,更不喜欢挖苦别人。

5. 你能像大人一样,在和同学发生纠纷的时候,会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别人的感受。

6. 当做了坏事或被老师批评时,你会有强烈的羞耻感,并愿意改正过错。

7. 你能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能客观地评价自己。

8. 你有自尊心,但是不会变得自负和自大。

9. 你能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能努力通过行动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1 0. 你偶尔会有一点自卑感,但是仅仅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11.你平时能轻松处理好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大多数时候,你和大家相处愉快。

12.你做事能持之以恒,一般能按时完成学校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13.当同学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你时,你能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仇恨这个人。

14.你尽量让自己融入班级的集体生活中。

15.当和同学发生矛盾时,你能克制自己,不做丧失理智的鲁莽行为。

16.你能确定自己学习的方向,并努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拼搏。

17.你清楚地知道学习对自己很重要,努力把心思放学习上。

18.你喜欢学校和家庭生活,感觉自己和别人相比,还是很幸福、很快乐。

19.你觉得自己面对学习的时候,压力不大,感觉稍微努力点儿,成绩就能保持在班级的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

20.如果参加集体活动,如运动会、歌咏比赛等,你会自觉维护集体荣誉,也愿意为集体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21.你觉得自己是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知识,同时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及其他有益的活动。

22.平时在班里,你尽量不做大家反对或不提倡的事情。

23.你在同学中努力塑造自己的正面形象,别人不会轻易蔑视你、嘲笑你。

24.你日常生活很有规律,睡觉、吃饭很香。

25.你很少有头疼、心情紧张、头晕及闷得发慌的感觉。

26.你几乎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成绩突然大退步,心情沮丧到无法振作。

27.你能坦然和班里的异性同学友好地交往,不会号召同学去排挤班里的某个成员。

28.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对身体出现的一些发育现象不会恐慌和猜疑。

29.你对“性”有点好奇,有点害羞,但是能正视“这是人类的自然现象”,不会特别关注。

30.你从没发生过任何不健康、不正常的关于“性”的想象和行为。

31.你虽然内心喜欢班里的某个同学,但是知道自己仅仅是喜欢对方而已,没有和对方发展恋情或霸占对方的想法。

32.你差不多每天都感觉身心愉快,虽然学习很紧张,但知道如何给自己心理减压。

33.当意外、困难、挫折发生的时候,你开始虽然痛苦、难过,但能靠自我安慰恢复自信,并勇敢面对现实,找出改善困境的方式方法。

34.当你愤怒、焦虑、紧张的时候,会用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等正常的方式来发泄,从而让自己回复平和。

35.你是一个勇敢的人,觉得自己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

36.你不会随意撒谎,但是偶尔为了避免麻烦,你会说一点点,但仅仅是一点点而已。

37.你面对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能够站出来仗义执言,为受委屈的人主持公道。

38.如果让你履行自己的义务,你能毫不犹豫地承担责任

39.你很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和爱,对父母有股依恋之情,虽然有时候不好意思表达,但内心非常爱父母。

40.你相信未来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明天更美好。

测试标准:

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能做到”或“基本能做到”得1分,否则得0分。

测试结果:

1.总分在36分以上:目前,你的心理状态很健康,能够非常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建议:把你的好心态分一些给周围的同学,这样你会拥有更多好朋友。

2.总分在29~35分:目前你的心理状态很正常,基本属于健康状态。你偶尔会有点不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过你会自己调整哦,心理处于良性状态中。

建议:要记得常常对自己说:快乐是属于容易满足的人。不要给自己提过高的要求哦!

3.总分在24~28分:目前,你的心理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你勉强能应付目前的环境,但是常常产生不安和困惑,有时候会因为成绩的下降、老师的批评、甚至别人的议论而苦闷。

建议:很多时候,你过于敏感,所以一些小事你看得比较重,试着对自己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没什么关系。你只要积极地用“改变学习技巧”“主动和别人和解”等手段,就能把这些苦恼轻松解决。

4.总分在15~23分:目前,你的心理承受力很差,对学习、对生活都有诸多不满:你觉得自己需要朋友,但是周围的人似乎都不把你当朋友;你渴望提高成绩,却无从下手;你觉得自己非常非常伤心,内心深处有一丝胆怯,生怕周围的人会讥笑你,轻视你。

建议:此刻的你很渴望改变现状吧?试着找一个朋友、一个老师,甚至是爸爸、妈妈都可以,让他们认真听听你的心里话。当把自己的苦闷说出来后,你会感觉很轻松。接下来,让“听众”帮你出谋划策,寻找改变现状的好办法,相信你会在大家的鼓励下变得快乐、自信和勇敢起来。

5.总分在15分以下:目前,你的心理很不健康。你有一定的心理问题需要找心理医生或专家倾诉和沟通。在你的眼中,某些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你拒绝长大,因为你觉得长大后烦恼很多很多。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案 篇5

1、通过对学生特长的小结和确定,以及同伴的积极评价,加强学生的自我熟悉,培育和增加学生的自信念。

2、消退自卑,同时也感受被同伴观赏的欢乐。

课前预备:

课件,测试表,档案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演示:一列火车缓缓开出,师谈话:今日,教师将带大家乘上火车到光明城去旅行,好不好?不过有个条件,先请大家学习案例、阅读[询问台],答复几个问题,只要开动了脑筋,就可以去旅行了。

1、学生自由阅读案例和[询问台],思索:

1)、你对范军和高晶这两个人有什么看法?

2)、你对范军的所思所想有什么看法?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它们。可见正确熟悉自己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特别重要,今日,就让我们乘上《观赏自己》的列车,在旅行过程中学会观赏自己吧!

二、活动过程:

一)、我的优势在那里

1、课件演示:火车来到第一站,站牌上一面写着“我的优势在那里”,一面出示测试表,让同学自我评评。

学生填后师作简洁评析,让学生初步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让他们大声说说自己的优势。

二)、别人眼中的我

1、课件演示:火车开到其次站,站牌一面写着“别人眼中的我”,一面是要求:找你的好朋友和他说说静静话,指出他的优点和缺乏。

2、班内沟通,师问:你同意同学对你的评价吗?情愿说出来吗?并对敢于说出自己缺点的学生进展表扬。

3、小结后课件出示:别人的眼睛是镜子,有时比你自己更了解你。(齐读)

三)、争论“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怎么办?”

1、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三站,站牌上写着“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怎么办?”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请同学介绍张海迪事迹,然后让同学谈体会。

3、课件出示几条“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怎么办?”站长建议。

四)、涂涂我自己

1、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四站,站牌一面写着“涂涂我自己”,另一面是要求:涂出一个真实的自己,并整理成档案卡。

2、如有学生情愿可让他们讲一讲自己的小档案和今后的准备。

3、课件出示:观赏自己,迈向超越。(齐读)

五)、开展“观赏自己”活动

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五站,站牌写着:”看,我多棒!”观赏自己活动正式开头然后由同学表演。

1、展现收集到的能表达同学某一方面特殊精彩的图片或材料(如作业、各类奖状、表扬稿、运动会上的英姿、爱心活动中的捐款等)。

2、每小组派代表展现才艺。(唱歌、舞蹈、器乐、书法、绘画等不必拘泥于形式,重在主动参加)

三、总结

课件演示:火车来到光明城,(光明城光线四射,象征着正确熟悉自我后,前途特别美妙。)光明城的小朋友来迎接我们了,他们的欢送横幅上写着“观赏自己,消退自卑,战胜自我,迈向超越”

教师总结:光明城的小朋友讲得好,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的同学能歌善舞;有的.同学心灵手巧;有的同学布满爱心……擅长发觉自己和别人的“闪光点”,才能保持开心、安康的心情;才能取长补短;才能发觉人生是多么美妙。

教学反思

青春期健康心理培养 篇6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

作为一个青春年少的学生,为了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触犯了法律,甚至失去了鲜活的生命,说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成为学校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在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广大教师积极努力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暗示,知心电话,师生留言,户外拓展训练等一系列活动,以疏导,引导,倡导为主线,以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为根本目的。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现将我们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些心得体会总结一下与同行商讨。

一、当前青春期学生不健康心理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的目标越来越高,对社会的期望值越来越大,在丰满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碰撞中,必将带来心理压力的不断增大,现在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过去好,学生整体素质比过去高,但是心理素质,受挫能力,抗压 能力 却比较差。加上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病“公主”病,很多学生存在心理健康疾病,正常的压力和奋斗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促进作用,不健康的心理和过高奋斗目标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目前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这几个方面;自信心不足,虚荣心 强,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力低,自我管控能力差,冷么、暴力、自私、享乐心态严重,并在行为上表现出打人、骂人、说慌、混世、上进心不足、严重的出现暴力伤人伤害或自残自杀现象。这种心理健康状况如不尽快扭转,将无法适应现在社会的竞争形式。所以形势非常紧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世界卫生组织很早就提出健康的定义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明确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中和谐的,有序的,平衡的心理壮态,它具有情绪稳定,意志坚定,控制力强,行为协调,反应适度等特点。处在青春期学生有自己的特点,身心发育不齐,任知,思维,阅历有局限,青春期是人生发展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最不稳定的时期。特别是当今社会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加快,人际关系日益复杂,这些都给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的一个主要因素。青春期的心理趋于成熟,但还不够成熟,处于矛盾多变过程中,在身体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没有成年人考虑问题周全。想摆脱父母照顾但却离不开父母的资助,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热衷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青春期的学生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但不轻易表现出来。反而以逆反心理和闭锁心理表现出来,急切地希望像成年人一样步入社会,通过模仿成人的社会行为,获得别人对自己长大的认可。由于知识水平低生活阅历浅,认识问题难免片面化和表面化,如果生活中遇到问题,感到委屈或不满时,在强烈情绪支配下,容易爆发过激心理,作出激进性不理智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问题,疏导不良情绪,把应激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不健康心理形成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一)自信心不足 ,自卑心理形成过程。

自卑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作出偏低的评价,生活中常表现害羞,不安,低头,内疚,失望,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也往往因心理因素不敢尝试而轻易放弃。在职业技术学校上学的学生中,初 中阶段学习成绩大多不够理想,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批评指责,好象暗示自己不够聪明,脑子反映问题慢,这辈子就这样了不是上学读书的料,所以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学习当中遇到困难问题不是主动克服而是消极逃避。

(二)挫折心理教育及耐挫能力培养。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人人都会遇到一些挫折,面对挫折,不同的学生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有显著差异的,有些学生能意志坚强地经受挫折,而且能把挫折变成自己前进的动力,逆境成材者多属此例,;有些学生稍遇挫折便垂头上丧气,心灰意冷 ,个别的甚至用报复别人的方法来面对挫折,用自杀的手段来逃避挫折。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偏差造成的。耐挫力实际上是心理抗御挫折打击的能力。例如,受过教育的儿童去逛商场需求得不道满足,心情不好但情绪稳定,没教育过的儿童 需求得不到满足必定大哭大闹。所以要教会学生面对挫折的方法,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挫折,应对形形色色的问题,有些是他门有能力解决的,而大多数是他们无能力解决或无法解决。例如;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社会地位,老师对优等生和差等生的态度,偶而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得到学习不努力,脑子笨等评价。如果学生平时没有一个对人、对己、对事的一个正确态度,他们就会处于心理不平衡状态,就会产生挫折感。所以要在平时的教育中,应教育学生会正确认识和对待自我的欲望和要求,学会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他人的方法,学会保持乐观愉快的态度,排解消极情感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和抵御挫折的能力。

在尊重学生个性和保护学生自信心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耐挫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现在的学生从学校到家庭受到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精英教育,书中自有黄金屋,把书读好就行了,将来考重点,上名校,挣大钱,成龙成凤,出人头地,这种人人成才,正面励志教育方式本身就给学生带来压力,导致不健康心理的产生,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作为教师尤其是德育工作者我在平时的教育中,多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思想减压阀的作用,考前适当降低高度,让每位学生的潜能都发挥到及至,给予学生恰当而实际的期望,提出合格有用的贫民化教育观,即自己在社会上生存合格,回报父母合格,对社会 有用。从而减少产生挫折心理的因素。挫折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在家里要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他安慰、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心,积极面对挑战和失败,即使离婚家庭也要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你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缺父爱母爱,处处有爱伴随,可有效防止暴力、冷漠、心理的形成。其次,进行逆境成才思想灌输,任何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挫折失败,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在无数挫折失败中坚持到最后的,这些逆境成才例子可以是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做到在挫折面前不甘屈服自强不息,从而增强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再次,设置困难情景,提供挫折机会锻炼学生。古人曾经说过吃一堑,张一智,就是说经过的困难多了抗打击能力自然就强,为了学生将来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我们在平时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创造和设置一些特定的困难情景,让他们经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给他们提供一些应付困难化解挫折的方法,提高对挫折的忍耐力,例如;让学生参加一些难以拿到名次文艺比赛,让班上篮球队挑战教师篮球队,鼓励学生敢打不怕输精神,情人节义卖鲜花为班上困难学生捐款,让学生明白挣钱不易节约可贵的道理,让城市的学生暑假到农村同学家帮忙干农活。这些内容合理,难度适中,适合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困难“。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耐挫折力。

(三)自私,冷酷,暴力心态的成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阶段由于班干部,三好学生名额有限学生已经感到竞争的存在,有些家长教育不当,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不考虑同学纯真情感的建立,学习工具,参考资料不外借,集体活动不参加,逐步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封闭的自私心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家长外出大工,留下大量留守学生,由于监管缺失加上离婚残缺家庭子女性格畸形发展,很多同学具有冷酷心态,暴力倾向,比如;江苏某学校,因学生成绩好被成绩差的学生叫到卫生间毒打拍视频,多人围观,没人报案,没人制止,充分暴露 某些学生扭曲的冷酷暴力心态,更有甚者安徽某学生求爱不成泼汽油点燃伤人,温州火锅店未成年员工,因加汤言语不和开水泼向顾客,湖南的几个未成年,因盗窃学校小卖部几根火腿肠被发现,害怕老师报案而对老师痛下杀手,并专业的清理作案现场。三个孩子家庭背景分别就是长期在外打工人员子女,监狱服刑人员子女,夫妻离婚子女,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上网成瘾,玩暴力游戏。惨痛的案例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看后,背后发凉,扼腕叹息,如果我们的心理教育,心理疏导跟上了,学生缺失的爱在老师父母这里得到了满足,全社会都来关爱未成年的健康成长,这些悲剧 都是可以避免发生 的。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具体方法。

首先,根据德育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系统心理健康教育,是做好心理健康的主 渠道,课堂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掌控自己的情绪。在讲课过成中加入老师的理解,观点,暗示,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教师对待学生的 态度影响到他们对待同伴的态度。因此,教师要把持爱的天平,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尽可能消除不公平现象,树立客观评价他人的榜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以赏识的眼光激励的态度教育每个学生,我是最棒的,世上唯一的,我行,你也行,大家都能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客观对待他人,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明白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其次,建立师生多渠道全方位感情通道,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和德育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非常重要,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老师成为学生信的过朋友,学生才会克服封闭心理对你敞开心扉,老师才能真正帮助到学生,比如学生没来上课,请病假了,我就亲自到寝室看望一下,询问病情如何用不用马上看医生,问他有钱没有,掏出来让看看,都落实到位才放心,因为学生毕竟年龄小,花钱没有计划,没钱又爱面子,老师不经意的一点小事,都能换来学生对老师极大的尊敬。每到冬至节气我会主动邀请一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或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到家里来吃铰子,重点不在于吃顿饭,在于难得融洽的沟通机会,在于亲自动手,分工合作的做饭过程中感受到老师关爱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再次,在平常教学和生活中耐心的灌输正确思想,疏导,暗示学生不正确心理行为。比如从“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谈起,防范学生的暴力心理,因为少年年龄,阅历限制了他门只看到了杀戮和哥们义气,没看到作者主要表现官逼民反的思想,不能看暴力电影玩杀人游戏。在疏导,暗示方面从“歌星崇拜”谈起,有女生喜欢李玉春经常穿男性服装,有男生喜欢李玉刚由崇拜到模仿,动作女性话,说话娘娘腔,还有学生大谈变性主持人金星的美丽,这不是老师的教学内容,我却感到一丝担忧,在讲课中加入戏剧知识和美学 知识,从梅兰芳学戏练眼神,到坤角的由来,告诉学生自然,善良才是最美的。表明老师的观点,暗示学生自己怎样做才能保持个性又符合大众审美。把潜在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情感问题,青春期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对异性充满好奇与向往,同时也伴随出现许多情感困惑,如;想和异性交往,又害怕和异性交往,在异性面前情绪较为紧张,敏感,行为反映过度,恋爱了就兴奋神秘,失恋了就沮丧失态,盲目早恋,把早恋结交异性朋友作为在同学面前炫耀的资本,对老师家长逆反心理的宣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当感情失败就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产生杀人轻生的念头。我在心理教育时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早恋就象夏季花盆中的西瓜子,萌芽容易结果难,因为不该播种的季节播种,不该收获的季节收获,是要受到大自然规律惩罚的,自杀更是懦夫的表现,人之发肤来至父母,生命不完全属于自己,属于父母家庭社会 ,生命的存在对我们以为着对父母的责任对社会的担当。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属于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们。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对青春期学生的认知偏差引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有很好的纠正作用,它的根在与治疗学身学生的‘心病通过老师有效的指导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压力得到正确释放和宣泄,情绪得到合理调整,行为得到正确纠正,减少应激事件的发生,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平稳的度过青春期,成为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心理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吕宜方《 谈高中生的认识偏差》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青春期健康心理培养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我科门诊就诊的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共136(男41,女95)例,年龄25~34岁,平均年龄(27.2±5.5)岁,病程平均1.5年,采用痤疮Pillsbury临床分级法:I度为粉刺总数不超过30个,可有少量丘疹和脓疱;II度为病损数为31~59个,可有中等数量的丘疹、脓疱;III度为大量丘疹和脓疱,病损数在51~100个之间,偶尔见有大的炎性损害,结节在3个以内;IV并为病损数在100个以上,结节或囊肿在3个以上,主要为结节囊肿或聚合性痤疮。符合I、II、者90例,III、IV度者46例。对照组84例为陪同痤疮患者就诊的同事、同学、朋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符合条件者无记名填写SCL自评量表(The Self-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ck List,SCL-90)。该量表共含90个项目,涉及感觉、思维、情感、意识和行为习惯,有的项目还涉及人际关系和饮食习惯。每一项目均取5级计分,1~5级评分依次表示相应的症状为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总分表示个体总的心理健康状况。请受调查者根据最近一星期以内情况进行填写。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输人SPSS10.0后进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青春期后痤疮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见表1。

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和对照组相比,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 5),而躯体化、强迫症、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症状等方面则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痤疮主要与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口角化异常,丙酸痤疮杆菌和炎症形成等因素有关。目前国外学者多认为痤疮不仅是皮肤病,更是一种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的疾病[1]。Barankin等[2]回顾了德国的研究结果,表明痤疮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以及其它心理问题。但青春期后痤疮近年来正逐步增多,患者多为进入工作领域时间较短,恋爱、学习与工作压力较大阶段,而痤疮更能引起他们的心理反应,发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存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等心理障碍,表现为人际交往中的不自在与自卑,产生“社交危机感”,对交活动产生紧张、焦虑和畏惧心理。重度痤疮患者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方面表现更明显。而心理压力也可造成痤疮病情恶化。有研究发现女性青春期后痤疮与雄激素过多有关,可能与慢性紧张刺激垂体-肾上腺轴,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增加增多有关。Schmidt等研究发现,检测痤疮患者的皮脂腺中的雄激素受体,也较正常者为高。Rohr等发现,体内血浆睾酮水平与抑郁量表得分间呈正相关,当血浆游离睾酮水平在0.4~0.6mg/m L时就出现轻度抑郁,当人们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精神压力时,抑郁、焦虑等情绪变化都将通过大脑皮层-边缘系统的情感环路,发放神经冲动到下丘脑-脑垂体-性腺轴或肾上腺轴,雄激素增加使病情加重。

本研究提示在治疗痤疮患者时除注意治疗本身疾病外,还应注意到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尽量避免不良刺激;如发现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应联合心理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估青春期后痤疮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了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36例青春期后痤疮患者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合临床心理学理论进行心理评估分析。结果SCL-90各因子分值比较显示,青春期后痤疮组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重症痤疮患者在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等方面均高于轻症患者(P<0.05)。结论青春期后痤疮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青春期后痤疮,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谷玉琴,孙月吉.心理因素与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2):119~120.

青春期健康心理培养 篇8

有研究表明,中职生的身体发育时间比十年前提前了两年,他们更早地体验到了自己身体的成熟和萌动的性意识,增加了发生盲目的性行为的潜在可能性。由于社会环境等原因,中职生对性知识的获取缺乏正常的渠道:一是信息渠道不畅通,缺乏系统的连贯性;二是被动地接收,缺乏应有的甄别能力;三是家庭对中职生性健康教育也是避而不谈。由于中职生性意识萌动的提前、性心理的不成熟和性知识的缺乏,有时会导致中职生一旦发生性行为,缺乏自我保护,面临意外怀孕或感染性传播疾病,从而影响中职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只有将中职生性教育活动课程化,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适时年龄阶段受到相关方面的教育。

中职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处于生理或心理成熟期,由于即将踏上社会,面临激烈的竞争,所以在这一时期他们正经历着一个生理、心理等方面疾风暴雨式的急剧变化。可见,中职生性教育活动课程化不仅具有针对性,更具有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防范中职生危险性行为,还可以提高中职生在异性交往和恋爱方面的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女生在性安全上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可以提高男生在性道德责任方面的意识,进而使中职生平稳地度过青春期,体现出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二、现状调查

1. 研究工具

设计与修改《上海市中职生青春期健康调查问卷》。问卷共56题,除了性别、年级、家庭三项基本信息题外,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职生性生理知识了解;

第二部分:中职生性心理状况;

第三部分:对性的态度和观念;

第四部分:异性交往与恋爱的经历;

第五部分:家庭、学校、社会对中职生性教育的现状。

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10所中职学校,共计2343名中职生参与了本次问卷调查。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部分中职生对自身性生理知识有所了解,但半数学生对异性的生理知识不了解

调查显示,有七成中职生对自身的性生理知识是了解的,但有近五成的中职生对异性的生理知识不了解。初中生物课中包含了男女生性生理的内容,但教师往往让学生自学或一带而过,以致学生对青春期性生理教育内容的了解并不完善。

访谈中了解到,中职生想了解的性知识都是从自身需求出发的,多数学生希望了解与异性交往的礼仪与方式。笔者认为,中职生尤其应该知道的是性生理与性心理、性传播疾病防治、性道德、与性相关的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然而在这些方面他们却关注不多。

(2)大部分中职生对性心理困扰能自我调适,但半数学生对双性化人格不知晓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职生是能够对青春期性发育所带来的心理困扰进行自我调适的。七成的中职生至少有点了解男女生在青春期性心理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超过半数的中职生容易将双性化人格特征与易性癖混为一谈;四成的中职生不清楚性别平等与人格平等的关系;八成多的学生能欣赏和接纳自己性别;近四成的中职生认为性别会影响职业的选择,其中,单亲家庭的中职生认为性别会影响职业选择的分值相对较高。

访谈中了解到,现在的中职生能够不避讳自己的心理困扰,找到多种宣泄和调适的途径,还能主动求助学校心理教师。笔者认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能兼具男性化和女性化特点,来适应岗位需求。但是中职生不具有双性化人格方面的知识,部分学生还对自己的性别不接纳或对职业选择存在困惑。由此可见,对中职生进行性别认同教育具有迫切性,凸显了青春期双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3)半数中职生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但不懂得用道德标准评判

调查显示,四成的中职生能够接受同性恋,女生比男生更能理解、接受同性恋;并随着年级的递增,对同性恋的理解、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部分教师对同性恋缺乏正确的认识,当发现学生中出现同性恋倾向时,往往对其指责比较多。因此,在处理学生同性恋的问题上,教师首先要学习相关知识,做到对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表示尊重与理解。

访谈中了解到,半数的中职生认为性是正常的生理需要,两成的中职生认为不宜接受有关性的信息,少部分的中职生认为性是肮脏下流的;女生更倾向于认为性是情感需要,男生则更趋向于认为性是正常的生理需要;年级越高,学生越认为性是正常的生理需要,年级越低,学生越认为性是尚未成熟不易接受的;半数以上的中职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个人隐私,是能够接受的,只要双方愿意,别人不应干涉;其中,男生比女生更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近三成的中职生不了解过早性行为的危害,近两成的中职生对未婚先孕持无所谓的态度;有近两成的中职生认为性行为能用道德标准评判。

一般而言,认为性是肮脏下流的这部分学生,在日后面对两性性生活时会出现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中职生的人格尚未健全,尚不具备承担婚前性行为后果的能力,然而学生对性观念的开放程度极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性交往中的不良后果。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中职生把性行为理解为人的自然属性,不认同用道德自律的观念来评判。

(4)过半数中职生懂得异性交往的意义,但少部分学生仅关注对方的外在条件

调查显示,近六成的中职生能够理解青春期异性交往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认为已经具有合适的处理青春期爱恋问题的方法;九成的中职生知道友情与爱情、爱情与迷恋的区别;只有不到两成的中职生认为自己尚未具备对爱负责的能力;四成中职生恋爱持续的时间一般在半年之内,其中近一成的学生恋爱期仅为一个月。访谈中了解到,半数以上的中职生认为周围大多数人在谈恋爱,已经把谈情说爱作为日常谈资,时常会在公开场合(教室、校园、公交车站、公园等)有拥抱、接吻等过密行为。学校德育管理的教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感到相当棘手,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访谈中还了解到,中职生恋爱的目的,占据第一位的是希望找到一个了解自己的人,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是出于好奇心或面子;大部分中职生在选择恋爱对象时会关注对方的内在品质,但也有三成的中职生仅关注恋爱对象的外在条件;中职生渴望被异性认同、尊重与理解,他们希望找到一个了解自己的人。笔者在对中职生的心理咨询中发现,如果是出于面子而谈恋爱,往往关系不能持久,一般在失恋后也不会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应对。

(5)大部分中职生会自主选择性教育的途径,但学校在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急需加强

调查显示,两成的中职生不满意学校的性教育现状,年级越高,对性教育的满意程度越低。五成多的中职生从来没有与父母讨论过有关性的问题,觉得如果父母一旦发现自己有避孕套就“惨”了;当有性方面的疑惑和顾虑时,六成的中职生选择向身边的朋友求助或自行解决,一成学生会选择求助父母,极少数学生选择求助班主任;五成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和性方面知识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网络媒体途径,两成的中职生性知识来自于课堂教学;中职生觉得开展性教育最好的形式依次为:讲座,课堂教学,个别咨询,宣传手册,网络宣传,社团活动,板报宣传等。

访谈中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学校在学生性教育方面提供的师资力量不够、时间难以保证,甚至有些学生在学校几乎没有学到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大部分学生选择通过网络或身边的朋友来了解性方面知识的原因。从家长方面来看,父母要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孩子性健康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认为孩子在长大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懂;要么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认为孩子进了学校,所有的教育包括性教育都应由学校承担;要么反对学校进行性教育,担心孩子在接受性教育后会适得其反,偷吃禁果。所以,对学生的性教育还需要对家长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

三、研究过程

1. 确定青春期教学的目标

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心理健康教学大纲》第二单元“悦纳自我,健康成长——青春期性话题”的要求,课题组讨论并确定了中职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与实践活动,帮助中职生掌握正确的性生理知识,有效调节性心理活动,摆脱心理困扰;

(2)掌握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的知识,学会悦纳自己的性别,充分发挥性别优势,突破性别角色对个体职业发展等的束缚;

(3)掌握正常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掌握正确处理青春期爱恋的原则和方法,学会正确区分友情、爱情与迷恋,掌握理性控制自己情感的方法;

(4)了解爱情的建立与维持的认知,掌握正确应对恋爱挫折的能力,掌握拒绝对方性要求的技巧,能够自觉遵守异性交往的底线,拒绝婚前性行为;

(5)掌握拒绝各类性骚扰的技巧,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能自觉选择文明、自爱的生活方式,珍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6)正确认识和对待“代沟”,学会感恩父母,积极主动地为家庭的和谐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掌握作为父母亲角色需具备的知识。

2. 编写青春期教学的内容

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课题组分工撰写了《中职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以下简称《自助手册》)教材。

《自助手册》共安排了六个单元、十六个活动的内容,即第一单元,青春的觉醒(活动一,我的生理成长;活动二,我的心理成长);第二单元,性别的悦纳(活动三,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活动四,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活动五,性别认同与自我悦纳);第三单元,花季的交往(活动六,异性交往的意义与技巧;活动七,萌动青春情;活动八,友情、爱情与迷恋);第四单元,爱的能量棒(活动九,我的理想爱情;活动十,真爱需要等待;活动十一,恋爱挫折应对);第五单元,青春保护伞(活动十二,花开应有时;活动十三,性的自我保护;活动十四,防“艾”关“艾”与远离毒品);第六单元,爱的心港湾(活动十五,我爱我家;活动十六,我塑我家)。

3. 青春期课程结构与课时安排

课程结构:为了使《自助手册》的内容与形式适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每个活动设计了六个板块:板块一为“案例故事”,故事来源于中职生身边的事(包含一个男生故事、一个女生故事),通过思考园的练习,引发学生对同龄人烦恼与困惑的思考;板块二为“师路花语”,给中职生提供一些核心的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知识和调节方法,以便于学生对此次活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板块三为“心海徜徉”,通过心理体验和心理探秘活动,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板块四为“心理魔方”,包括心理测试及测试结果的心理分析,能让学生通过自测进一步了解自己,并根据分析中的建议完善自己;板块五为“拓展阅读”,包括此次活动的一些相关知识和相关链接,使学生有更多的渠道来夯实活动的内容;板块六为“青春告白”,给予学生一个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平台。由于《自助手册》内容科学规范,贴近中职生需求,已被列入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教学用书。

课时安排:每个单元为4-6课时,每个活动为1-2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现状有选择地组合课程活动内容,还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加相关的活动内容。

四、研究成效

在上海市教委德育处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连续三年开展基于《自助手册》的教学实践活动。2014年开展了第一届上海市中职校“青春期——责任与梦想”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2015年开展了第二届上海市中职生“青春期——健康与成长”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2016年开展了第三届上海市中职校“青春期——成长与责任”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全市约有40多所学校参加了相关活动。

从学生角度来看,通过青春期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走出迷茫。如,一名学生原来有体像烦恼,现在学会不抱怨、不消沉,努力地去争取更好的生活,把优势不断放大,建立信心;另一名学生在《守得住寂寞,耐得住繁华》的演讲中,讲述了对爱情种子的守护、对情感的珍惜和对异性交往“度”的把握,生动感人。

从学校层面来看,各中职校对《自助手册》应用高度重视。如,上海市商业学校在青春期课堂方面不仅建设师资队伍,还从试点扩大到全面普及,使每个中职生都能掌握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以《自助手册》为参考书进课堂,还开展了“青春期——责任与梦想”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举办了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电子小报比赛、黑板报比赛、主题班会比赛、心理剧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并在社团活动及班主任培训中也使用这一教材,获得了师生的好评。又如,上海机械工业学校从三个方面进行青春期教育:第一,以课堂为基础,普及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第二,围绕《自助手册》内容开展主题活动,增加课上课下的连接;第三,将《自助手册》作为班主任培训的教材,提升教师关爱学生的能力。

青春期健康心理培养 篇9

青春期是人这一生中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 通常是指11、12岁到14、15岁这个时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处于在初中念书的阶段。 这个时期是学生身体发育的一个加速期,身体外形和体内机能都在迅速发育并且逐渐达到成熟。 与此同时, 他们的心理方面也在发展, 但是相对生理方面的发展看,心理发展较为平稳。 也正因如此,青春期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步调并不是那么一致,因而时常会面临一些心理危机。 最明显的就是身体上的变化带来了“性”的觉醒,这种觉醒是朦胧的,不确定的,甚至有一定的恐惧。 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非常必要,甚至对学生今后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在七年级上册书中, 以被子植物的一生为例介绍了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由于植物的特殊性,即使在繁殖过程中涉及“雄性”和“雌性”等“性”的问题,学生心理也不会有太大起伏,符合中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特点。 而让学生从植物着手了解“两性”,利于前概念的植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正视“性”教育打下基础。

生物学的学习中,始终贯彻“结构决定功能”的重要思想,这在《人的生殖》中体现为男性和女性因生殖器官结构的不同导致他们各自生殖器官执行的功能也有所不同。 这一节共分为“生殖系统”和“生殖过程”两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教材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分别用正面图和侧面图展示, 并让学生在观察正面图的基础上,对侧面图进行填写,然后用黑体字说明最重要器官的作用。 通过填图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意在充分认识结构,并消除害羞心理,达到认识生殖系统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对孩子接触性知识有所顾虑,从而遮遮掩掩、避而不谈,甚至视之为洪水猛兽。 这也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却又羞涩,不敢直接面对的原因。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出于种种顾虑,导致许多怪象的发生:有教师一个人“独奏”的,有男女生“分居”两地上课的,也有“一笔勾销”的,还有视之为课外读物的,等等。 这些授课方式不仅不会加深学生对于“性 ”的认识 ,而且会扭曲学生的观念 , 更糟糕的是 , 可能还会影响学生对于人生观的认识,与社会发展脱轨等。 青少年在进入青春期之后,来自生理的变化引起心理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必须经历的,是不易控制的,是巨大的。 心理的变化往往决定了青少年对于未来的认识。 因此,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至关重要,并且刻不容缓。 然而,这要求教师自己先正确看待生物学课本中这几节内容后,才能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身体和生理变化,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心理方向变化。

在学生完成《人的生殖》的学习后,教材紧接着编排了《青春期》这节内容的学习。 这一节由两个方面构成: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这节内容以一张女孩照镜子检查自己脸上青春痘的图片导入, 由青春痘的出现引发对自己身体变化的关注。 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2]。 这个时期最明显的身体变化特征是在身高和体重方面。 关于“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教材没有直接讲述,而是引导学生自主看图分析和讨论。 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可以了解到身高突增是主要变化,并且与性激素紧密相关。 同时认识到性器官的变化及“遗精”、“月经”等生理现象。 在看图过程中,学生会联想到自己或者他人(更多的是异性)的变化,从而打破学生“避而不谈”的心理,正确认识自己和异性。 提出这些生理现象之后,教材并没有“蜻蜓点水”,而是对这两种现象分别作解释,并且介绍了月经期间的生理卫生。 此外,教材以小资料形式供学生阅读,告知学生除了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还表现出“第二性征 ”。 教师可以通过对待这几节课的态度及课上的言行让学生明白,这些都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变化,我们要用正常的眼光看待。

青春期是一个发展的时期,青少年需要应对身高、体重等的发育成熟,特别是性的发育成熟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及问题。生理的变化引起了心理的变化:心理压力相对增大,内心世界逐渐复杂。 表现为不愿和家长交流,萌发了强烈的独立感,但遇到挫折又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怀等。 这些变化又进一步刺激青少年表现出许多意想不到的行为,让家长老师头疼,其中“逆反心理”尤其受关注。 此外,性意识的萌动,让青少年开始关注异性,并且渴望与其交流,产生一定的依恋。 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却因为来自他们自身和社会的压力,使得他们成为“边缘人”,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正是把他们从“边缘”拉回“正轨”的有效途径。 在生物学教学中,除了对青少年进行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心理的培养,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带来的变化和压力。 心理教育虽然不完全是生物学的范畴,但是,从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出发,是可以有效开展的。 这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学校积极配合,以及社会广泛关注。

青春期健康心理培养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妇产科学》[2]中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诊断标准。均为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45例。干预组年龄15~23岁, 平均 (19.67±2.36) 岁;痛经史2~9年, 平均 (4.26±0.53) 年。对照组年龄16~24岁, 平均 (19.83±2.47) 岁;痛经史2~10年, 平均 (4.43±0.69) 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告知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止痛, 告知患者注意保暖等措施。干预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护理。 (1)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生冷蔬菜及水果,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瑜伽等, 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告知患者注意休息, 注意经期卫生, 勤换洗贴身衣裤, 注意保暖, 并对其发放健康宣教手册。 (2) 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对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有效疏导, 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或看书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以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

1.3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判定, 将其分为: (1) 显效, 痛经情况显著改善; (2) 有效, 疼痛情况有所减轻; (3) 无效, 患者疼痛情况无好转或加重。护理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对患者躯体及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分值越低, 表示躯体及精神症状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表示, 并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并采用t检验, P<0.05时, 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干预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5.56%, 对照组仅为77.78%, 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组躯体症状为 (6.89±3.21) 分, 精神症状为 (5.63±2.18) 分, HAMA总分为 (12.52±5.39) 分;对照组躯体症状为 (9.32±3.16) 分, 精神症状为 (9.24±3.12) 分, HAMA总分为 (18.56±6.28) 分, 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 但可能与多种因素直接相关, 除与患者精神及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外, 还可能与社会及患者自身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据报道, 发生焦虑心理的痛经患者约占80%[3]。因此, 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可消除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 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加强对身体的调节及营养的补充, 避免劳累过度, 保持充足的睡眠, 可有效确保其安全度过经期。

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主要是从饮食、运动、卫生及心理等方面进行干预护理, 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缓解临床症状, 对提高疗效意义重大。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躯体及精神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模式效果更好, 更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改善精神状态, 可作为临床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艳清.护理健康教育对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 2014, 30 (15) :2156-2158.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287.

青春期健康心理培养 篇11

【关键词】生物教学 高师生 青春期心理健康干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07-03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它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高等师范院校刚入学的十五六岁少男少女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阶段。身体的发育成熟与心理相对幼稚,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和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竞争压力的增大,必然会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学科中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最密切的是生物学,因此挖掘生物教学中蕴涵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适时地、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进行适当的干预,可使学生在身心两面得到均衡的发展。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高等师范学校为例,通过生物教学对高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初步探究生物教学以及生物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高师生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及其成因

高师生的年龄阶段是被“青年心理学之父”霍尔喻为“疾风怒涛”的年龄阶段,也是人格塑造的非常时期。在此非常时期,高师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正逐步成熟,尤其是生理上的转变,如对未来生活和前途的觉悟等。这样心理上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又没有建立,学生出现了一个心理上的“断乳期”,所以,在高师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最常见问题表现为外化(行为)和内在化(情感)问题。外化问题包括行为逆反、对抗蔑视和侵略,而内在化问题包括焦虑、社交退缩、抑郁等。以下是常见的高师生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

(一)逆反、消极对抗心理强烈。高师生由于心理的不成熟,看待问题往往会片面化、绝对化,容易固执己见、我行我素。行为上表现为鲁莽从事,不顾后果;对思想教育、校纪校规消极抵抗或否定,对老师教学和行为偏激评判;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其后果就是不服从教育与管理。

高师生产生这样强烈的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正处于人生阶段中的青春发育期。从心理角度看,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独立性、成人感,使其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学生进入高师学习后,环境、生活、个人地位与中学阶段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又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从而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

(二)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厌学、逃学行为。首先,由于目前社会对高等师范学校不甚重视,对师范教育存在偏见,学生的“入口”与“出口”都不是太好。高师录取分数线较低,整体生源素质偏低,使得部分学生怀着无奈的心理来到师范学校就读。大部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不是很好,而各地对小学教师设置的门槛较高,导致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不如本科生。其次,很多家长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心理上对孩子就读师范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加之学生从紧张的中学学习阶段到了以就业为目标的师范教育阶段,由于环境和地位的变化,学生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高难度的理论知识感到束手无策,从而缺乏自信,丧失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逃学等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三)人际交往障碍。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高师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从而易引发人际冲突,陷入孤独、逃避和自我心理设防。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回避参与各种活动, 对人对己认识不同,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的朋友,妨碍了良好人际交往圈的形成。笔者对某校约230名1~3年级不同的高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28%的学生认为没有真正的朋友,23%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

产生这些人际交往障碍,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一般居住在比较集中,语言、习俗较为熟悉的生活环境里,进入师范学校后,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而且现在的学生都有很强的个性,由于性格上的不同,在被同学不理解、排斥和冷落时,容易产生精神压力,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

(四)生命价值观存在偏差。一些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而忽视人世间的真情;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周围人的感受;心理脆弱不能接受挫折;遇到困难不是积极面对而是选择逃避;拒绝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爱心,因一点小事就付出生命的代价。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一是我国的教育重视学科知识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的倾向,致使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灵空虚迷茫,生命价值观念淡薄,从而导致他们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和对其他生命的漠视与残忍;二是社会、家庭原因,我国有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在家享受的是众星捧月般的照顾,从而形成自私自利、缺乏爱心、脆弱的心理;三是部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缺乏,生命意识淡漠,等等。

二、生物教学中高师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途径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消除逆反、消极对抗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有不同的层面和范畴, 而课堂教学却是最主要的层面。课堂上千变万化的教与学的活动中, 师生互动方式的质量、师生关系能否和谐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也关系到师生双方心理健康的水平和质量。

第一,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包括师生关系的平等。当然这种“平等”的实质是师生双方自我延伸,共同参与到教学情境中。应营造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处于青春期的高师生解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应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解除学生的逆反、消极对抗甚至敌意的心理。

第二,更新和转变课堂观念。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边缘化、教材中心化、活动边缘化。这就造成师生间心理的隔膜和精神的隔阂,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教师不能发挥正向促进功能, 另一方面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对抗心理, 有的甚至自我封闭, 不愿与人沟通。而健康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互动过程。教师应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教学教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关怀、爱护,在人格上给学生以师生平等地位。同时教师的语言和人格魅力也尤为重要,教师授课时要严谨而不冷漠、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要经常使用激励性语言,如“这个问题你能解答。”“你能行,不妨试试。”“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我相信你以后比老师想得更好”,等等。这样的激励语言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缓解青春期学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压力。

第三,利用生物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不能自视过高,也不能自轻自贱,正视自我、悦纳自我才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如教学中讲到生物与环境时,充分引导学生:自然界中的生物多姿多彩,生生不息,高大的乔木、矮小的灌木、艳丽的牡丹,顽强的小草,它们都有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而人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明白:我们没有理由不爱惜自己,虽然我们不能选择相貌,但可以展现笑容;虽然我们不能决定生死,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承受生命的厚重。学生听后深受启发: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阻碍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二)利用生物实验课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积极干预学生厌学、逃学行为。高等师范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物实验一般学生都有浓厚的兴趣。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关系到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一,优化实验模式。在过去的实验中,由于实验课程紧张,老师讲授实验知识以及示范实验时,学生大多数时候只是观看而没有亲自动手,这导致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差,对实验没有兴趣,这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能力的培养。只有改善现有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全部实验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因此,生物实验从准备到实验,学生都应全程参与:从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溶剂的配制,到实验操作的全过程。通过这样的调整,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创新,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而在实验的一系列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做实验的快乐,同时也收获了自信以及对自我的认识与了解。

第二,转变教师角色。实验中教师应从传统的监督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与朋友。教师不再只是去监督学生是否认真做实验,而是在指导学生做实验,解答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我们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引导,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示范和指导,告诉他们不要害怕失败,失败只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面对失败要分析原因,找出错误。这样的做法也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克服心理障碍,更加自信地面对碰到的困难和挫折。

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有了,就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让他们主动去学,从而避免厌学、逃学行为的发生。

(三)积极举办生物第二课堂活动培育人际交往能力。生物课堂普遍都有第二课堂的延伸,比如兴趣小组活动、调查访问等,无论是哪种课外活动都需要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课外活动过程中首先锻炼的是与人交往的能力,不仅仅是和同学的交往,还包括和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人员的沟通与交往。

例如,调查某市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时,我们做了这样的安排: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能力、性别、成绩不同的学生构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查阅资料、访问、实地调查、取样、实验分析等环节,写出调查报告。最后,举办成果交流活动,让同学们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举办类似的活动,可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不断内化,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四)挖掘生物学知识内涵,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生物学又叫生命科学,本身就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它是将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有机结合。什么是生命教育?国内教育界在这个概念上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刘济良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下转第111页)(上接第108页)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挖掘生命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命价值观是广大生物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通过“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和“人的生殖和发育”向学生介绍每个人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历了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在妈妈的子宫里经过“十月怀胎”,又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姑娘或是风度翩翩的小伙。经过讲解,学生对生命的敬重油然而生,学会感恩生命、感恩父母。再如,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指出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引导学生遇到挫折,勇敢面对。在讲解保护环境的意义时,让学生了解许多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人类掠夺性开发和破坏,导致生物栖息地流失,造成生物不可逆的灭绝。从而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应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拒绝白色垃圾,减少环境污染,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珍惜其他生物的生命,为生物圈大家庭的和谐生存贡献力量,做到“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总之,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当面对学生们缤纷的内心世界时,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善于运用教育教学手段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并利用最佳时机和运用最佳的教育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物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参考文献】

[1]季成叶,刘宝林.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20

[2]邱丙红.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现代农村科技,2010(5)

[3]刘济良,李晗.论香港的生命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00(12)

[4]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2-133

【作者简介】徐守霞(1972- ),女,江苏宿迁人,江苏省宿迁市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

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篇12

一、要从家庭层面开展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

众所周知,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牙牙学语开始,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就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不仅体现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学习中,还体现在对科学文化的学习中,其实家庭的教育对青少年性意识的启蒙,性心理的形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青春前期,家长注意对孩子健康的性心理的培养与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性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现实中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性心理教育往往走入了误区,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经常要考虑怕孩子过多地接触这方面的内容,会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性心理而过早地涉足这方面的问题,从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有的家长怕孩子因为知道过多的性知识而学坏,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跟孩子谈论这方面的话题,还有的家长干脆回避有关性方面的话题,尽量让自己的孩子对这方面的内容处在一种无知的状态,这样的后果,经常是事与愿违,孩子对于性知识的匮乏,直接导致青春前期的孩子出现由于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无畏,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这样的教训是非常多的。因此,家长在孩子步入青春前期的阶段,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健康性心理的教育,如,在生活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会问家长,自己是怎么来的,一般的情况下,家长对于这样的提问总是闪烁其词,或者跟孩子扯谎,告诉孩子一些荒谬的答案,这样的结果使孩子不能解决心中的疑问,会增加更多的困惑,这样对于孩子健康性心理的形成是极其不利的,所以,面对这样的状况家长就要以坦荡的心态和孩子进行形式多样的沟通,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形成正常的性认知,这对于孩子形成正常的性心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长在孩子处于青春前期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心理教育对于孩子健康性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要与生理、心理教育紧密结合,实施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性心理的形成,其影响因素不只是单一的因素,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既有社会方面的影响,又有孩子年龄因素的影响,根据最近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目前的青春前期性成熟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面临这样的现实,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这样的问题要引起应有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出发点,在实施其他教育的同时要结合性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性心理教育面临的客观现实所自然决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生理健康教学中,要注意适时地结合性心理健康的教育,让青春前期的孩子在接受生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性心理健康的教育也能同步实施,同时也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实施青春前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性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别在生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渗透相关的性教育内容,如,在生理健康教育中,结合一些器官的教学,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适当地讲解在青春前期性生理器官产生的相应变化,而由此产生的一些正常的性心理的变化也要让其知晓,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这部分内容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面对快速的性生理变化,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就尽量减少学生由于无知而产生的不健康性认识,减少形成错误性心理的可能,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形成健康心理的同时,也逐步地形成青春前期健康的性心理。除此之外,在青春前期的孩子,在性心理方面经常会出现较大的波动,甚至会由此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恰当的心理辅导,多采用朋友式的交流,为孩子出现的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让孩子在这样的引导下,逐渐地走出内心的阴霾,形成较为健康的性心理,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高职公共英语精品课程下一篇: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