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心理测试

2024-10-08

青春期叛逆心理测试(通用12篇)

青春期叛逆心理测试 篇1

青少年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而青少年青春期叛逆心理更是受到了众多妈妈们的吐槽,面对青少年青春期叛逆,大多数家长都表现的不知所措,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青春期叛逆心理,以便家长使用正确的方法纠正他们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如果青少年叛逆心理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对青少年以后的健康成长带来很不利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心理特征,一点一点攻破叛逆期的教育问题。

1、自尊心过强的逆反心理

自尊心是一种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的积极心理,缺乏它就会缺乏自我要求和上进心。但过度自尊往往会形成逆反心理。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老师和家长的话不再像孩子时那样言听计从,他们渴望自己解决事情,摆脱成人的管束,他们不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满足教师家长的说教,有时表现出不听不信,过于任性甚至公开与教师、家长作对。

2、待人冷淡的心理

有些学生性格孤僻,寡言少语,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似乎毫无感情。同学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特别是那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感情淡漠了,人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减少了,有人曾调查,认为在思想苦恼心情不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冷漠的占有心理问题少年的55%。

3、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如今的社会,人们对于成绩的看重导致了部分青少年一到考试就紧张。

面对决定名次或人生前途的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还不错,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竟毫无印象。考试怯场情况多种多样,并占有一定比例,如此长期下去,会造成青少年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4、自私自利的嫉妒心理

不少学生心中只有自己,很少关心别人,不少青少年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而对自己的生日则念念不忘;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十分“保守”不愿意帮助别人,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就嫉妒,对成绩差的同学不屑一顾。

5、内心空虚的多疑心理

一般表现为谨慎敏感,多疑而又主观,对老师、同学甚至家长缺乏信任感,怀疑一切,对老师的批评视为故意找茬,对同学的帮助看作是不安好心,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很多青少年都存在上面所介绍的这几种心理,这样就会在无形当中成为他们生活以及学习的最大阻碍,所以家长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也应该注重孩子的各项心理教育工作。

青少年应该怎么度过叛逆期

任何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各方面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建立独立的人格,也就是具备脱离家长独自生活的能力。孩子在成长到青少年阶段时,会自发的努力尝试尽快的向成年人模式靠拢,比如不再向从前那样的依赖家长,并且想快速的脱离与家长之间的关联。这种超过精神年龄的要求和想法,通常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叛逆、反抗、不满、焦虑、以及心神不定等情况,而且情绪起伏也会比较大。这个时期被称为青少年的叛逆期,年龄普遍从12岁到14岁,有可能会持续两年,但绝不会超过四年。

虽然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以及每一个家庭的情况都会略有不同,但是一些针对大众普遍情况的建议还是可以帮助到家长与叛逆期青少年的相处。比如,家长可以把叛逆期青少年当作自己的成年朋友,来与之进行沟通相处。

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大多非常渴望自己可以被当作成年人般看待,尤其在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模式上。所以,家长与叛逆期青少年的相处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支持、以及喜爱的基础上。尝试在一些家庭集体活动上,比如郊游、购物、聚餐时,进行轻松、非控制和非命令形式的对话。在与叛逆期青少年之间的这种朋友相处模式里,家长的倾听并不代表着必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者回答所有的问题。其更多传达出的意义是家长对于叛逆期青少年想法和感受的关心。

事实上,叛逆期青少年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更好的学习成长。例如,当他们不愿意积极地面对学业时,将会因此而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当他们选择了较差的朋友时,将有可能受到影响而遇上一些麻烦。当他们不努力为某种比赛练习时,将会面对比自己更优秀的竞争对手。家长在这种时候,不要一味的对孩子进行指责,而最好是采取一种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当然,如果是一些触犯法律的行为,那么就另当别论了。在孩子离开家独立生活之前,是需要大量的机会从失败和错误中学会成长的。 如果家长觉得自身在这个方面把握不好相处的适当度,其实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途径,吸收一些更专业和更有效的建议,来具体的针对自己处于青少年叛逆期孩子的情况进行解决。总之,正确的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合理的解决,才会达到理想的目的。

了解他们所以叛逆的生理和心理原因,然后接受他们的叛逆,宽容、信任、支持、鼓励,这是帮助叛逆的孩子尽快走出叛逆的良策。叛逆的孩子好比一个充满力量向你抛来的篮球,你后退一步顺着它的力量接住它,这样才能将它牢牢地抓在手中,如果你伸直双手去硬抓的话,不仅抓它不着,球会反弹得更远,反而会伤了自己。情同此理,会打球的人都可能会理解到这些。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平等、信任、理解和支持是最重要。在心理上,平等视之;信任他们有自己为自己的行为做决策以及并为他们的决策负责的能力;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观点,支持他们的决定。我们先来分析以下青少年叛逆的原因。家庭环境是离不开的。父母应多多注意孩子。给以关怀使他们有归属感。社会原因,青少年总是对外界刺激感到好奇。应该多与品行优良的人来往。

对于他们我们不能马上阻止他的行为,会刺激他们的。用社会道德教育要漫漫来。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的看法。让他们写出好的和坏的方面。自己分析。问问他们的爱好,多多培养。青少年应为有压抑又不能正确释放,才做出叛逆行为。他们的行为正式让别人多注意他们.严重的话可以带到专业人员那。

1、父母要理解与正确对待,这就要求父母要转变观念,证实亲子关系的变化。

2、以友相待并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在与他们的相处中,要和他们建立起朋友式的友谊关系,能够交流思想,吐露心声,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以朋友关系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引导。尊重他们应有的自主权与隐私权,遇事多与他们商量,倾听他们的意见,并通过积极的引导,转化他们的不成熟和片面的认识。

3、引导他们正确接纳自己和自己的变化:让他们正确认识这一时期是个体发展中所必经的过程,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树立榜样和楷模,组织多种自主性活动,发挥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建立责任感,包括家庭/集体及社会责任感。

结语:以上就是大学网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建议,只有了解了青少年叛逆心理,才能更好的帮助青少年纠正青春期叛逆时的一些心理和行为,引导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青春期叛逆心理测试 篇2

让公众议论纷纷而又使《北京娃娃》充满卖点的是封面左侧竖排的三个英文单词“I, Seventeen, Badness Girl”直白地暗示着三个意思:自传体、未成年、行为不轨。这样的亮相确实是惊世骇俗的。

2004年2月, 春树再次成为大众注目的焦点。美国《时代周刊》用一个直接音译为“linglei”的“另类”一词来描述春树为代表的四位“80后”少年作家。

偶像派作家频繁的曝光率, 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从而构成了人们对80后作家的基本认识, 他们一直被舆论视为是“80后”的主流。“80后”文学写作不再像前辈作家那样习惯于将个体的青春故事安置于宏大喧扰的时代背景中去叙说。对于“80后”来说, “苦难屈辱”的生活属于历史教科书, “崛起”一词成为他们的中国映像。曾经逼压几代人的“大历史”已经悄然退出他们的成长空间。所谓“青春”的叙述不再和诸如“革命”、“理想”、“诗”、“热血”以及“爱情”等等“现代性符码”联系在一起。“宏大叙事”和历史的紧密关系被“小叙事”的个人命运波澜和日常生活呈现所取代, 一种中国的历史境遇, 被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人的命运的感受所替代。

“80后”在物质更加丰裕的时代出生和成长, 然而信息过剩的网络和快餐文化的深刻影响促发他们的思维方式直接而敏捷, 瞬息万变的世界常常使他们落入选择陷阱。生活方式的多姿多彩和娱乐化观念让“80后”嘲笑一切以经典和古老的名义而存在的事物。把握当下成为他们的信念。他们注重感性的舒展和消费的感觉, 却并不在意一种极为克己的生活。在他们看来, 享受生命的追求远远比积累财富更为重要。在市场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的21世纪, 日常生活往往没有那种剧烈的变革时代或者计划经济下以生产为中心的文化的那种戏剧性和偶然性。

生活的现实, 就是在客观上没有结论, 只有强烈的, 孤独的感觉。自我的张扬使这一代写作者更加体恤属于自己的青春心事, 表达和抚慰当下青春的疼痛和忧伤。而这种疼痛和忧伤传达出写作者自恋和撒娇的情感诉求, 在倾诉和展示中, “80后”作家使写作成为一种需要, “80后”文学写手正是在反叛自己的生长年代, 甚至可以说是反叛就是他们存在的方式, 他们竭力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群体成员间相互指认的标识。诚如郭敬明在《爱与痛的边缘》自序中所说的那样:“只要我们以相同的姿态阅读, 我们就能彼此安慰。”

作为中国“80后”一代的一员, 春树本身的经历就带着些“另类”:高中即辍学, 因为生活的困窘和精神的无力感而开始写作。19岁出版《北京娃娃》;以一种撕裂的方式表达所谓“残酷青春”, 青春在春树的笔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欢快、积极、向光和部分的叛逆, 那些曾经困扰青春的成长烦恼被春树们讥为“幼稚“。当然春树的青春也决不雷同于郭敬明、张悦然们矫情而真切的“明媚忧伤”。而是用毒品、酒精、暴行甚至毁灭对抗都市主流文化的挤压和平庸, 展示一种畸形肆虐的青春期状态。正如沈浩波在随书后记中所明确表述的那样:“春树的‘残酷青春’不是一个文学中苍白的概念, 而是一种由她本人构成的生活现实, 是一种到今天还在发生着的生活现实, ……她只是在写一部由自己的生活和情绪构成的‘成长史’ (虽然是当小说来写的) 。……没有其他什么‘残酷青春’比这更为真实和动人心魄了”。[1]春树和她的作品展示了一种看似另类的生活模式, 《北京娃娃》写的是北京青少年亚文化群体“圈子里”的生活。诗人严峻在《春树, 永远愤怒———关于〈北京娃娃〉》里, 这样描写那个圈子:该场所叫作开心乐园, 在消失以前是北京地下摇滚的根据地。……在一些人心安理得地过着安定团结的美好生活的时候, 另一些人愤怒、欢乐、放纵、迷惘地度着青春。该青春有时候显得美好, 但毕竟卑贱, 因为大家挣扎在没钱、没地位、没文化、没话语权的境地, 经常被人嘲笑或排挤, 久而久之, 干脆集中到开心乐园之类的地方互相安慰, 建立地下文化, 形成亚社会和秘密的感情方式。”[2]春树们的生活是凭借大麻、塌陷、烟酒、乱性、摇滚等等符号来反复标注的。正由于这样一个亚文化群体的存在, 春树这个平民家出身的孩子的“出轨”不是走向堕落, 而是成为有某种反抗意味的青春叛逆。春树成了他们群体生活的记录者和代言人。春树笔下的圈子是现在时的, 是活跃在周围的, 因此, 具有当下性和现场感。

然而, 这个伤痕累累的过程却只是对世界一厢情愿的背离而非有力的反抗。在这个巨大而空虚的都市里, 一种“内在引导”使在同一空间的人群分离, 个人命运在移动中逐渐与人群不相干了。能宽容他人, 只是因为冷漠。

春树自从“出道”起, 就竖起了一面精神的旗帜———朋克。在《北京娃娃》的扉页介绍里, 春树自称“热爱摇滚, 热爱朋克精神, 热爱诗歌, 热爱小说, 热爱鲁迅”。将自己的叛逆与一种源自西方文化的亚文化精神传统联系起来。不过, 对于这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 具有显著工人阶级文化特征并深受黑人音乐影响的亚文化精神, 春树的理解明显带有个人视角, 在《长达半天的快乐》的前言中, 她定义为:“朋克就是那些有社会责任感, 随时超越自己, 永远做一些令别人出乎意料的事情的人。”并且春树也明白表示:“我承认我现在不是朋克, 我只是想干点自己喜欢的事而已。”春树“朋克少年”形象的“定影”是在2004年2月2日她以一身标准的“朋克”装束 (黑色皮夹克) 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亚洲版) 封面的时候。同年6月, 她又登上了国内《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 8月走进了中央电视台金牌栏目“新闻面对面”。这意味着外国媒体授予春树的“国际身份”在相当程度上获得了中国主流媒体的认同。唯利是图的商家和媒体合谋策划了春树“酷烈青春”的所谓国际化风范, 一个现代化意味的示范性的“美”赫然诞生了。春树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残酷”之美的祖师级代言人。

不过, 皮夹克和星巴克咖啡在中国属于高档消费, 能够消费起它们的绝不是“看完演出步行20里回家的摇滚朋克, 而是崇尚时尚的“小资”。春树对物质一直非常迷恋, 对此也毫不讳言“甚至我还比一些女人更喜欢物质” (《谁能给你哲学的生活》, 自《抬头望见北斗星》) 对此, 有人称之为“小资打败了朋克信仰, 边缘文化被冲击得上吐下泻”。

由“朋克”而“小资”, 春树的“蜕变”历程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当下“另类少年”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呈现了当代全球青少年亚文化群体的普遍精神危机。春树在名为《我想在年轻的时候, 写一首有力量的诗》的诗中说到:“他说你太聪明太不坚定了, 你什么都想要。你既想战死街头, 又想去国贸卖衣服, ……也许我的心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互相抵触的思想, ……”“去国贸卖衣服”和“战死街头”之间的矛盾, 典型地体现了“后革命”时代“热血依旧沸腾”的青年的清醒与迷惘、躁动与困顿、现实与疯狂。

“80后”的文学里, 他们相信爱是美好的人性亦是趋于善的, 但是他们似乎更倾向于迷恋爱所带来的痛苦体验。《三重门》中在校园中独自游走的林雨翔从倔强到忧伤的脸留给读者思考“80后”的反叛究竟为何, 反叛之后留下的依然是难以释放的空虚和迷惘;《葵花走失在1890》中自虐般为所爱默默奉献一切的葵花;《幻城》里寂寞的王。这样的孤独, 莫名而没有缘由, 这是属于青春的孤独, 但不同于前辈作家笔下通过青春与宏大理想或崇高事业的绑负以此来消解或忘却孤独对青春的缠绕。“80后”作家面对孤独对青春的侵蚀, 经历的则是一个由叛逆到忧伤的享受过程。“80后”青少年的反叛和解构使他们被压抑的某些情绪极端地迸发, 如果不加节制的自由也会使他们陷入到非理性的狂热幻觉之中去, 而我们很难从“80后”作家笔下寻找到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化精神。

张悦然《红鞋》中的红鞋的意象, 像一个精灵一样, 带着一种骨子里的叛逆, 挑衅地打量着这个欲望肆虐的世界。透过物质生存的面纱, 拥有公主梦的城市少女不再是传统社会女子般憧憬和天真, 他们深深懂得人生命题的物质和精神并存, 粉色裙褶中保留着芭比娃娃明媚理性的微笑。不过, 消解了欲望的身体仍然执著着一个不离不弃的梦幻, 那就是对未知的男性世界的暗恋, 这种对未知爱的期待最终让那像血一样鲜艳的红鞋, 显出了寂寞和忧伤的凄美来。

叛逆青春书写时他们用自己的生活依次堆叠起来的真实经历体验, 也是他们主动对主流文化采取疏离姿态的决绝表现, 还是商家与媒体合谋为消费大众提供的审美范式。

2003年, 在出版了第三部长篇小说《长达半天的快乐》后, 春树表示这将是她“残酷青春”主题的最后一部小说。春树曾经凭借它获得了名声和财富, 物质在那一刻救赎了青春, “残酷”也就功成身退。春树们曾经主动投身于反抗社会主流文化的权威和掌控, 然而却迷失在消费主义的妙曼河水中, 最终消耗了自身的锐气和独立文化精神方向, 向符号帝国的娱乐城堡缴械称臣。当春树们的“另类青春”在现实中被收编, 我们也不必扼腕叹息。因为, 人们主体性的觉醒正是生长于我们对自身被异化的命运的自知当中。

参考文献

[1]《诗江湖》-春树小说《北京娃娃》书评专栏http:www.wenxue200·

青春期叛逆心理测试 篇3

1、受学校教育影响

有些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会导致逆返心理的产生。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有的孩子为了交朋友,或是想在班中取得地位,便试图用各种手段,甚至不惜用与常态相反的行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2、受青春期心理特点影响

女孩进入青春期以后,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她们重要的心理倾向。她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渴望独立,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受家庭教养方式影响

在孩子还小时,家长使用的不正确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等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另外,父母间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青春期是生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因为这一阶段生理上的迅速发育使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摆脱别人的羁绊,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给他们独立自主的决定权。而事实上由于心理上尚未成熟,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因此成人教育者面对青春期孩子要及时调整教育方法,真正理解、尊重、赏识、信任孩子,给孩子一个适当的自由成长空间,才能解决孩子的逆反心理的问题。

小星的青春期叛逆心理咨询个案 篇4

小星,男,14岁,初二学生。父母在两年前离异,跟母亲和外婆居住,父亲是商人。小升初时的成绩就不是很好,年级中等偏下,初一下学期成绩开始下滑,初二时成绩排名年级倒数几名,上课完全听不懂。有些逃学倾向,贪玩,喜欢玩游戏,与父母关系不好,经常欺骗父母和老师,对于约定一般不守信。小星本人身体健康,无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人格障碍,父母及外婆身体健康,无精神类疾病及人格障碍。

二、个人成长史

家庭物质条件很好,不缺衣少吃,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对于小星的需要父母基本上是无条件的满足。父母在两年前离异,跟母亲和外婆居住,父亲是商人,平时的工作很忙,周末与父亲在一块,平时和父母的沟通较少。父母在小星的成长过程中,以为钱可以弥补对小星的爱,使得小星对很多事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做出一些特别的事情出来以引起周围人(对他重要的人)的关注。对于父亲的一些行为(喝酒和新的感情经历),他感到厌烦和羞耻,但他又在学习家长的这种行为模式,他过于看重金钱,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包括上网和不学习。

三、主诉和个人

对自己学习困难,逃学,玩游戏的行为想改变但又无法控制

感到困惑。对自己的行为解释是,我知道该怎么做,知道了,你们就是不相信我,很没有耐心的语气。自己的理想是希望能够成为一大公司的懂事长或者从事高科技的研究工作。

四、观察

小星穿着阳光,哼着流行歌曲,言语、认知,知觉、智能正常,一幅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的样子,表现出与父母、老师及社会对抗逆反心理。父母越叫他认真学,他越不学,气死他们,看他们能把他怎么样,也经常与社会上的一些朋友交往,有不读书的,有读书的,有学习好的,有不好的,有一个还抽烟,接触期间,经常和三个固定的朋友在网吧玩电脑游戏。小星学习了父母用钱解决问题的方法,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包括上网和不学习。

五、评估与诊断 评估:1青春期发展心理

2家庭氛围及管理孩子方式不当

3差生的标签效应及父母教育观念没有及时跟上小星的发展

问题诊断:青春期发展性叛逆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小星的年龄及症状完全符合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2无人格、认知、智能异常。

3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及医学证明证明小星有器质性疾病。

4目前的发展性心理和生活环境可能加重该行为的发展。

六、原因分析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小星有交一些社会性朋友、对于父母及老师的正面说教才有了我知道该怎么做,知道了,你们就是不相信我,很没有耐心的语气和反抗的态度。正是因为身体的急速成长,性机能的快速成熟使他从心理上产生自己已经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了。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间的矛盾

小星知道自己目前状态不好,想改变目前的状态,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困惑。成人感使他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想要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而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这是因为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所致。另外这是的孩子认为成人不理解他,而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又增加了其闭锁的程度。此时的孩子的诸多苦恼又使他备感孤独和寂寞,很希望与成人交流、沟通,并得到他人的理解。这种开放胸怀的愿望促使他们愿意向同龄朋友推心置腹。其实他们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自己认可信赖的成人

朋友谈吐心声,此时父母在此阶段没有及时与他沟通,不了解小星的心理。所以小星结交了社会上的朋友,出现了贪玩、逃学、玩网络游戏,与父母关系不好,经常欺骗父母和老师的行为来满足现目前的心理需求。

4、成就感与挫折感得交替

青春期的孩子通常要表现出成人式的果敢与能干。如果获得成功或良好的成绩的,就会超越般的优越与成就感。如果遇到失利或失败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这两种情绪体验常常交替出现,一时激情满怀,意识低沉沮丧。在小星成绩开始下滑,上课完全听不懂的时候,小星的父母没有及时发现认可小星的积极面反而还在给差生标签,才所以有了挫折感才自暴自弃,贪玩,逃学,玩网络游戏的行为。

5、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当及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感知社会、认识社会的第一要素,原生家庭的行为模式对孩子影响极大甚至是影响孩子的终身。在小星的成长过程中,以为钱可以弥补对小星的爱和无条件的满足小星的需要。父母的离异及父亲得新感情他感到厌烦和羞耻。小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了父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咨询方案 1咨询的目标

短期目标:解决小星的青春期发展性心理矛盾冲突 长期目标:改善小星与父母的关系

2采用的方法:人本中心治疗模式和价值观辨析法 3辅导方案:

阶段一:人本中心治疗模式认为,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与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人的行为、情绪与心理是有自我概念决定的。自我概念是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在本个案中,小星有与父母和谐相处的愿望,且也不是完全不在乎学习,同时对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存在矛盾,因此提供一种治疗的气氛协助小星重新认识自己,引导小星自我努力,协助小星成长,提高小星克服当前及将来所要面对问题的能力。根据青少年在心理生理上发展还不成熟,将给适当的建议和劝告。

阶段二:采用价值观辨析法,在青春期的孩子心智还处在发展时期,还没有成熟和稳定存在着很多矛盾心理,对自己行为问题与成年人待人出事的差异还不能完全的进行自我解释及处理,需要成年人的帮助、解释、引导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问题认识、了解。采用价值观辨析法通过与小星讨论、辩论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自己较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

八、咨询方案

具体方案一:运用人本主义治疗的三种方法与小星建立良好的咨

询关系。

咨询师以真诚、尊重站在小星的立场去看待他的问题,并相信小星可以改变目前状态。从小星的理想着手展开话题建立关系,使小星明白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现在好好学习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解决青春期发展性心理问题。

具体方案二:运用价值观辨析法

咨询师、小星及小星的父母进行讨论。让小星和父母各自讲解现目前自己认识的社会和处理事件的方法和自己的价值观,咨询师最后把小星说话内容和小星父母说话内容进行总结。让小星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并把自己的行为和成人的行为进行比较,让小星明白自己与成年人的差异和了解当前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促使小星按照自己较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及时解决小星的心理矛盾冲突,尽快回到课堂上去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具体方案三:咨询师与小星父母交谈

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篇5

青少年之所以产生叛逆心理,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有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人人都有青春期,但只有少数孩子会表现出叛逆,在学术上对此的解释也多是推测和成人的臆断。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青少年的心理随着这个年龄段自身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给他们的心态造成了冲击,他们面对自身的变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浮躁心态和对抗情绪;

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变化

2. 青少年心理状态呈现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他们觉得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像个成年人,因此在面对问题时他们常常呈现一种幼稚的独立性,并未成熟的他们会处在反抗期内;

3.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和好奇心都在增强,加之社会、媒体的冲击,促使青少年对许多东西产生兴趣,他们便要通过表现个性、追逐潮流来满足自我意识和好奇心;

4. 社会和家庭的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阻碍了青春期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成了叛逆心理产生的源头;

青春期叛逆优秀作文 篇6

还记得初中时……那时我正处于青春期……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不能让我休息一下。”“什么补习班,我不去。”或者只听“砰”的一声将门重重的关住,或许那时的我是痛快的,或许母亲……任何的感情我无法想象。

她总是用其他人与我比较,那时的我产生浓烈的自卑,那时正处于青春期,而我那时却任性,一切的叛逆,逃课,逃学,睡觉,玩手机,一切坏学生做过的事情我在这时全部做了一遍,我那时……

她并不知道我对她的唠叨的反感度……

她并不知道我面对同伴却比我优秀的人是越来越自卑……

她并不知道我并不想面对现在这一切……

她还是不知道我内心的想法……

她也许还是不太了解我……

有时候,我总爱在父母面前说些自高自大的评价,或许能让我觉得可以让父母保持着对我的希望,或许是因为我想要极力的掩饰自己内心中的不自信,或许是让我觉得随时都可能面临着一个逆境的恐惧吧!

我不喜欢妈妈在我背后说我的不是。

我不喜欢妈妈到处说隔壁家的某某……

我不喜欢妈妈无辜的张着她那双双眼皮的大眼睛来与我与生俱来的肉眼泡比美。

也许,我在别人面前伪装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我已找不到那条通往正确的道路的方向。

浅析中职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篇7

中职生叛逆心理的出现, 归根结底, 与学校教育、家庭情况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究其原因, 主要由以下因素所致:

1.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其一, 他们独立意识强, 表现欲望高, 喜欢标新立异, 想以独特的见解或举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其二, 好奇心理加重。青春期的学生已经有独立行动的自由和能力, 对于那些被禁止的事物, 只会引起他们更强烈的好奇心。其三, 对立心理。研究表明, 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态度, 也会对对方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 譬如总是被批评的学生, 其叛逆情绪要比受表扬的学生来得更为强烈。其四, 偏激心理。这一阶段的学生社会阅历尚浅, 看问题过于简单或片面, 从而引发其看待事物的偏激态度。

2. 家庭教育不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最重要最根本的角色。而在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随着经济的发展, 很多父母为了孩子有一个更优越的生活环境, 选择在外奔波, 甚至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寄宿学校。他们认为, 孩子在这种全封闭的学校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但是, 到最后总是事与愿违。当孩子回到家, 他们发现与孩子基本上没有共同语言, 或者是因为小事就争得面红耳赤, 继而不欢而散。曾经有一个家长打电话跟笔者说, 她和丈夫每天早出晚归, 全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更优越的环境中成长, 可是一回家, 发现与孩子基本上没有共同语言, 有时问一下她的学习情况她都爱理不理的, 甚至觉得他们很烦。为什么她现在没办法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呢?后来笔者与学生接触, 发现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不错, 可是平时寡言少语。通过长时间与该学生接触, 发现她其实并不是那么孤僻。当谈及她和父母的关系时, 她跟笔者坦言:她是独生女, 父母平时很少回家, 她平时感觉很孤独, 而且父母一回家并没有关心她的所思所想, 而总是关心成绩排名, 这让她觉得很郁闷。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父母的家庭教育不当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3. 学校教育不当

学校是中职生学习的重要场所, 中学的学习生活是他们性格形成的转折点。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往往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过严过急, 并经常在人多的场合对其进行严厉训斥、恶语批评或者其他伤害学生自尊和人格的事情, 由此, 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反抗对立情绪, 拒绝接受教师的说教和要求, 甚至故意对抗。曾经有一个学生, 非常喜欢搞恶作剧, 经常在下课的时候往老师的摩托车上涂涂画画, 老师也拿他没办法。后来笔者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 发现他并不是老师、家长所想的“坏学生”。学生后来跟笔者说, 他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老师总是因为他做错一点事, 就打电话给家长或者总是以此吓唬他, 家长和老师都没有真正关心他, 一见面就总是说得他一无是处, 不是骂他就是打他。由此可见, 虽然教师是为了学生能够取得进步, 但是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做出反常的行为。还有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也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反感, 造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教师的言行不一也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不严格执行自己提出的要求, 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 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往往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 在心理上出现厌烦甚至厌恶情绪, 于是采取反感或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教师的教育和要求。

4.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是复杂的。很多时候, 有些社会行为, 人们的行为准则与学校教育是相悖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 中职生与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多, 他们崇拜一些社会名人, 盲目模仿, 以标新立异为荣, 所以对正常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通过以上对中职生叛逆心理的成因的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要想让中职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全力配合, 需要建立在了解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 方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 家长需要改变教育方式。家长要注意多观察、多与子女进行沟通。子女在成长过程中, 心理变化频繁, 对周围人的态度敏感, 不能再采取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孩子的未来心系家长, 家长需要在平时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的成长状况。对于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多给予肯定, 让孩子建立自信;对于孩子做错的地方, 应以引导、开导代替批评、打骂。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达到父母与孩子真正的相互理解。切忌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盲目的对比, 贬低自己的孩子, 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叛逆的心理。家长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向别的家长寻求建议, 让自己的思维更开阔, 最好能和子女的教师加强交流, 了解他们在学校的表现, 从而在家里能进行更好的沟通。俗话说,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可以定期与子女召开家庭会议, 将他们视为家庭内可以发表意见的一分子, 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孩子多多交流, 融洽相互间的关系。

其次, 教师需要换位思考。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 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气, 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 多与学生交流, 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们, 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 有益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从而了解彼此的想法。教师应该放下居高临下的态度, 真正做到以朋友的立场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可以告诉学生,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 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 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 他们是长辈, 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 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 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 而不会是故意找茬。也许长辈的态度不太友好, 方式方法简单粗暴, 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育, 分清是非, 有选择地接受或者排斥。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 处理问题应注意调查, 尊重事实, 并善于激励。学生在犯错误的同时, 如果能以友善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则会比训斥或批评更为有效。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保持敬业、自律、宽容、可信的人格魅力, 成为学生的榜样,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总之, 我们应该针对中职生成长的特点, 从他们的利益出发,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他们在对的地点与对的人做对的事。笔者相信, 中职生的逆反心理通过科学疏导, 是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甚至消除的。

参考文献

[1]边玉芳, 蒋赟.青春期心理危机的类型、默示、特征及干预现状的分解[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2005.

[2]牛涛.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探讨与思虑[J].内蒙古教育, 2008 (12) .

孩子叛逆青春期 包容信任是良方 篇8

许多华人父母都是为了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而选择住在美国,移民生涯充满了失落与彷徨,不少人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可是,青春期的孩子难以管教沟通,亲子关系的矛盾与紧张,在移民家庭里面经常显得分外突出而刺眼。

将心比心 两代互相体谅

教育和社会工作者提醒华人父母,亲子之间因为价值观不同而产生冲突时,家长可以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想想他们必须处在两种文化、两套标准之下,长期在夹缝中生活,其实日子并不好过。这样一想,作父母的就会不忍心过分苛责孩子;而当父母对孩子多了一分体谅,孩子也会相应做出良性的反应与回报,如此一来,彼此心里都会好过得多。

青春期的孩子身心都处于剧烈变化的阶段,从孩子转为大人的过程,让他们内外冲撞、彷徨挣扎,而华人青少年往往会面临更难的处境,孩子和大人都备感辛苦,亲子间的矛盾摩擦也更频繁。

纽约儿童辅导中心心理咨询社工孟郭玉成说:“做父母的应该理解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变化,对他们而言,此时同侪认同的重要性,凌驾在一切之上。”她表示,“父母千万不要误以为孩子是有意和父母疏远,只是在现阶段,他们必定更在乎同侪间的互动,父母在此时需要忍耐,也应该懂得尊重孩子的隐私。”

注重外表 父母适当鼓励

正因为特别需要同侪的认同肯定,青少年在这段期间很可能会变得非常在意外表和衣着打扮,孟郭玉成认为,在家庭经济能力可以负担的范围内,父母应鼓励孩子适度修饰外表,让他们在外面与同学朋友相处时更有自信,“不要为了仪表或是其它小事情,和孩子搞得关系紧张,以免妨碍了亲子间的信任与理解。”

青少年最在乎的是自己够不够“酷”,父母如果在此时能够采取理解的态度,孩子一定会感到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与支持,也比较不容易走上偏差的道路。

孟郭玉成建议华人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采取把握大方向的原则,只要大方向正确,不需要紧盯着小问题不放,以免因小失大,丧失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

包容信任 亲密从小培养

此外,她表示,父母也要学习容许孩子有些犯错的空间,如果做父母的愿意包容孩子的小过错,不要不停唠叨或怪罪,孩子会明白父母对他们的理解与包容,受到尊重的孩子反而比较不容易一直犯同样的错误。

此外,孟郭玉成建议,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有了彼此信任和良性互动,孩子愿意对父母讲真心话,等到他们进入叛逆的青春期,因为已有长期的互信,比较不容易陷入无法沟通的困境。

“孩子叛逆,父母也需要自我反省!”纽约市皇后区一所儿童学校的负责人叶杜亚威语重心长地说:“多数特别叛逆的孩子,都是因从小时候开始,他的感受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他的需要没有被人重视,所以长大以后,他往往也比较不懂得尊重别人。”

弥补裂痕 亲情绝处逢生

从事教育工作近20年的叶杜亚威表示,孩子在青春期叛逆不驯,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裂痕,许多家庭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个痛苦的阶段;然而,走过风雨,亲子关系最终能够修复到什么程度,关键往往取决于父母自身的态度,“如果做父母的心里一直忘不了那些伤害,一直想着自己的苦,始终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要绝情地伤害父母,彼此的关系就很难平复。若是能够放下受伤的感受,反过来站在孩子的立场,设身处地替他想想,受伤的情绪就容易得到平复与纾解,亲子之间也比较容易找回过去的信任与亲密。”

找回信任,找回親子之间爱的感受,关键在于原谅与设身处地,就这几个字,说来容易做来难,却是亲子间敞开心扉、绝处逢生的不二法门。

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办 篇9

做一个好听众

随着年龄的增大,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细诉衷肠是一件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设法让子女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要让家里时时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谈,自然会来找你。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个好听众,而晚饭是全家共聚的好机会。可惜这一点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视。同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很少同父母一起吃晚饭。父母如果每天晚饭时肯留心听儿女说话,会让儿女觉得自己受重视,而创造这样的“聆听气氛”会很有效。

与子女平行交谈

用平行交谈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儿女谈话往往能引起热烈的反应。所谓平行交谈,即父母与子女一起从事一些普通活动时进行交谈,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而对父母来说尤其如此。几乎从事任何活动都能得到这种相处的机会,例如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或进行体育活动。一位父亲就很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我常常和14岁的儿子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时候我们往往谈起某位老师或学校里发生的某件事情,但都只是随便聊聊,不是严肃的讨论。我发现儿子很喜欢这种形式的谈话,从这种活动中我也较好地了解到儿子的情况。”

只做顾问不做“指导员”

有时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很好,孩子们也不喜欢,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指导员”,而是顾问只会细心地聆听,协助他们做出抉择,不是插手来干预他们的事情而是建议他们改弦更张。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预、批评,孩子不喜欢别人指出他们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更不需要别人教他们如何走出困境。父母应该协助子女仔细检讨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出叫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法。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天地

青少年需要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由父母来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尽量不要擅入他们的房间,不要让他们觉得只有跑到外面才会有这样的空间。我的一位同事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说:“孩子的房间里常常挤满了他的朋友,他们或谈天说地,或吃东西,或玩电子游戏,虽然经常吵吵嚷嚷,但我觉得这并不要紧,因为只要孩子没有变坏,很安全就行了。”

当代的青少年越来越渴求有自己的私生活,他们往往因此变得感情冷淡、喜欢独处,不肯与父母在一起。有些父母被十几岁的孩子避开或推开会感到很难过,其实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现,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却不希望父母也这样对待他们。

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做父母的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或可能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因为把话写下来,你的话就会显得很有分量,一般人会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有一位美国的母亲发现她14岁的女儿已经开始同男孩子约会了,她想向女儿强调性爱可能引起的危险后果,但是每次刚刚开口,女儿就不耐烦地说:“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于是这位母亲就写了封信给女儿,她在信中细说了她的忧虑,还说她知道自己不能对女儿凡事都要过问,然后她把信放在了女儿的床上。女儿一直没有表示收到过这封信,直到三年后的一天,母女俩正在厨房里忙着,女儿突然开口说道,她正在等待那个人的出现,因为“那封信影响了我”。

不要无所不问

青春叛逆作文 篇10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春叛逆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青春叛逆作文1

深城的繁亢存在于生命的地域中隐着,如爬满了虱子被践踏了无数次的磁带中黑白的影像冷落在一切的寄托中,他遥指着那颤抖的青蓝,然后旁观者在发挥自己可笑的思维遐想着一切的话语,或者他会再次对着熄灭的香烟发出渺小的呢喃。说他不后悔。但这依然会被归咎于遐想。

夜深,屋外的一切喧嚣都平息。他是一个初二的学生,一夜未眠。对着世界早已看透,社会的暴力,家庭的分裂,使他用胆怯的目光看待这虚伪的世界。望着墨夜中悬挂的冰轮,几粒星斗点缀,他的目光,是冷漠而无依的。

父母早已离婚。陪伴他的是痛苦,他与母亲一起过生活。生活不清苦,但却令他很讨厌。家中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冰寒的。他对这无温暖的家已没有了情感……母亲自从跟父亲分离后,深夜都用酒来灌醉自己,麻痹自己。可怕的家,甚至令他不想再回去。他把世间的情和物连在了一起,渐渐淡漠。他有自杀的邪念,因为在他活着的每一秒,都很彻底,很让他窒息。

他始终在骗自己,骗自己全家是团圆的。

校园里,他用冷俊地眼神看着每一位师生。他对世界缺少了信赖。

像他这种处青春期的少年,叛逆很普遍。身边的狐朋狗友,不少得学会吸烟、打架,还有的甚至吸毒。他问这些朋友,这些东西好玩吗。朋友说,它们能让你忘掉一切。

九个字吸引了他。背起了挎包,到烟酒店里偷买了一盒烟。打火机点燃,他吸了第一口烟。然而,他不明白,他走错了方向。逐渐,他跟着这些朋友越学越坏。内向的他,由纯洁走向叛逆。他学会了打架,发泄自己的情绪。他要让自己忘掉一切,忘掉家庭。

他的周围是乌烟瘴气的。从此,他常一夜未归,母亲渐渐怀疑。

偶然,母亲从同学父母那知道了这一切的发生。母亲撕心裂肺,儿子学坏,丈夫离去,是她心中的痛楚。

一日,他终于回来了。他是带着伤疤踏进家门的。母亲冲了上去,给他摔了一巴掌,早以泪流满面。他摸着自己通红的脸,撇嘴一笑,“原来你都知道了。”他冲出了门。

以后的这几天,他再没有回来。

半个月后,根本想不到的事发生,母亲为了寻找他,腿不小心插进了铁,失去了独自行走的能力。他跑回了家。

当到家门口后,却发现这扇门是开闭着的。他走了进去,看见母亲,一动不动地坐在轮椅上。走过去,问母亲为什么这扇门是开着。母亲笑了,欣慰地笑了,他回来了,他回来了。母亲告诉他,自从他走后,这扇门永远是开着的。他的泪涌了出来,这泪是热的,是热的。

他永远也不会再是一个叛逆的孩子。

残阳如血,他推着母亲的轮椅带母亲看着夕阳。他问母亲,为何这么多年不见爸爸?母亲指了指天空,像是指向天堂——因为你爸爸在天堂。因为不隐瞒事实的话,你会变得更加孤独。因为经济的问题,所以我天天苦恼所以喝酒解闷。

一切都明白了,他醒悟了。惯性叛逆的日子化成烟飞逝去了。这城市,陪伴着夕阳,蔓延着无尽的墨,与美好凝成了一幅画,美好的画……

青春叛逆作文2

叛逆期的我,总会有一种骄傲心理,同父母唱反调开始逐步挑战他们的极限,口中喊着我偏不,然后在青春路上四处闯荡,将父母一步步逼入悬崖边,自己也常常摇摇欲坠,那我快乐吗?

我无数次挣扎。

记得有一次吃饭时,父母弄了一大桌的美食,我了无兴趣的看着菜,一声不吭,但心中似有一个怪兽在挠我的心窝,让我烦躁不已。妈妈笑着给我夹菜说:今天这个好吃,多吃一点。我看着碗里堆积如山的菜,一股脑把它们夹回到妈妈碗里。且一边夹一边嘟哝道我不要你夹了。语气中充溢着不满和厌烦。妈妈只得小心的说:好好好,那你自己夹,多吃菜。我便只顾夹最近的菜,恨不得马上把饭吃完好逃离这个地方。你干嘛只夹一个菜啊?每样菜都吃一点吧。

我偏不,我就吃这个!说完,扔下筷子,气呼呼地冲回房间,把自己反锁在里面,心烦意乱又不知所措。之后就总找机会让自己逆反。我怎么了呢?

我无数次流泪。

这一次反抗更加剧烈。它发生在晚上,我与妈妈商量着周末和同学出去玩的事,她一次又一次反复强调那个地方太危险不要去。我顿时站了起来:我就要去那里,你不就是不想让我出去玩嘛!泪水开始溢出眼眶。

我没有说不让你去啊,你换个地方玩而已。她激动的喊着,眼睛里满是不解。我偏不,我就要去那里。霎时间,她一反往常地吼道:你是什么态度,我说不让你玩了吗?我完全无视妈妈的`质疑和生气,转身开门而去,一个人哭着从楼梯一直往下跑。可它好像没有尽头,我撞进的不过是无尽的黑暗罢了。

我以前从来不敢一个人晚上出去,现在依然如此。是的,我害怕了。我犹豫着,蹲在了一个角落,把哭花了的脸埋进夜色里,任凭眼泪肆意的流。我甚至不敢睁开眼,前方可能会有一个陌生人也正巧走过来,可能会出现什么动静。夏夜的蝉鸣让我心慌我就那样浑身僵硬地蜷缩在那里,倚靠着冰冷的墙壁,笼在冷瑟的月光里。真的有那么一刻,觉得冷的直发颤

有那么一刹那,我是想飞奔回家的。可听到妈妈急切的下楼的声音和呼喊我名字的时候,我又倔强地强撑着自己,逼迫自己不要回头不要停止,跑着跑着摔倒扑在了地上,一身狼狈。

眼泪真的是苦涩的啊,这段青春也真的是苦涩的。

妈妈疾步过来,扶起匍匐在地的我,哽咽着说:你要是真跑丢了怎么办啊在黑夜中,我却看到了她眼中晶莹的泪光,感受到温热的泪水滚落在我手心。那一刻,所有的倔强通通被击垮。

我浑身的刺在爱面前终究是不堪一击,我失败了,我知道那个时候的我伪装着倔强但却不快乐。

青春里有太多太多的记忆,回首起来,那一句句我偏不就是属于那个特殊的我,太多的叛逆都不应该,但谁又不是在成长的泥潭里挣扎呢?

引导孩子度过青春叛逆期 篇11

“即使放暑假成天在家,儿子跟我之间每天的交流时间也不到半个小时!”“女儿每天除了上辅导班就是自己上网跟同学聊天、打电话,根本不理睬父母,说多了还赚烦!”显然,许多父母都非常希望和孩子利用假期时间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但面对孩子时,却突然不知道如何表达才合适,于是总觉得是孩子不懂事。

其实,孩子的这些表现,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青春明“叛逆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心理状态,在14至18岁的孩子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心存对抗。他们内心也明白按照大人的意愿做事的合理性,但他们却有意违抗父母的意志,你叫他这样,他偏不这样,非要闹“独立”,常表现为任性,只在乎和父母对抗时的快感,看见父母、老师生气伤心,自己反倒高兴。其实孩子的叛逆,很大程度上是青春期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所带来的必然“果实”,作为家长,如果能看清问题的实质,就不必觉得如狼似虎般可怕,而要试着去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心态,与孩子共同面对青春期。

教育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是件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成“耳旁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孩子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如果不加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

“家有‘逆子’怎么办”成了困扰父母的难题。当我们发现许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见效,不妨换一种心态,换一种方法,那就是肯定、接受孩子的叛逆。

正确认识和接受孩子的叛逆作为家长,要尽早了解孩子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认识到他们出现的这些变化不是什么大问题,坦然地去接受这种变化,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改进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上和他们倾心交谈。

恰当处理孩子的叛逆心理。要找出他们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如果是父母教育方法问题,应注意改进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叛逆心理可采取冷处理,例如对他们的叛逆行为不予理睬,即使哭闹也不理睬,等事情过后再教育、诱导,不要火上加油,把事情弄得更糟。有时父母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反而会使孩子进行自我反思。

发现孩子言行中的闪光点。因为逆反心理在思维形式上与求异思维有相似点,例如孩子好奇、好问、爱动脑筋,有独立思考的积极倾向,父母要尊重和理解,不要孩子一有逆反心理就全盘否定,要抓住时机适当表扬、肯定。

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要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试着成为孩子的“伙伴”。因为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喜欢在同伴那里寻找理解和共鸣。父母要放下专制的面孔,与孩子建立一种“伙伴关系”,当孩子把父母视为“一条战线”的“哥们儿”时,在接受教育引导时的逆反心理会轻得多。

改变居高临下的教子姿态。两代人之存在冲突与代沟,父母要负很大责任。如果父母思维守旧,知识落伍,却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的“导师架子”,与孩子的对话肯定会激化孩子的对抗心理。

必要时可请心理专家辅导。孩子出现比较激烈的叛逆心理时,如果父母实在无法与孩子沟通或沟通后将矛盾激化了,可以适当地请教心理专家进行调适辅导。

青春叛逆 篇12

我们是脱缰的野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自由的奔腾;我们是无助的小草,总是在黑暗中独自哭泣;我们是坚强的,不管是怎样的困苦,总是表现的无比坚强;我们是爱面子的,在别人面前总是很耍帅,不想丢脸;我们是有个性的青年,刘海飘飞,脑袋顶上不知道用了多少染发剂;我们是孤独的,不善于表达;我们是自恋的,总是以为别人在说我们;我们更是富有激情的,校园里,大街上,走廊中,都有我们的足迹,都有我们的身影……

我们是老师眼中,公认的坏学生,我们是家长眼中的不孝子,在朋友眼中的小混混,在旁人眼中的的小流氓,青春会理解我们吗?你说。

我们喜欢闹出笑话,喜欢引起他人的注意,这些并不是“疯子”的杰作,只是不想让你们,忘记我们的存在;我们喜欢扮演小丑,逗别人开心,因为我们知道,能逗你们开心,至少我们还知道,自己有利用的价值,还不是“废物”;我们喜欢把烦心事藏在心底,因为我们不想让你们看不起,我们总是很坚强,或许有时候我们很爱生气,或许我们有时候很让别人不可理喻,让你们无语,这些都是想证明还有我们的存在……

上一篇:作文素材——吴菊萍下一篇:《烈士在我心中》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