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县实验中学 有效教学标准(精选7篇)
电白县实验中学 有效教学标准 篇1
电白县实验中学 有效教学标准
一、教学设计体现“三化”
1、主干知识提纲化:目标明确,主干知识清晰,以提纲形式向学生展示学习任务,以提纲形式作总结,教学围绕提纲展开。
2、难点内容问题化
(1)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能够真正的引发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考,能够提高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
(3)
(1)设计课堂问题适宜、科学、要有重点,要有层次和启发性。问题设计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习题要有典型性与联系性。使学生学后能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对所学知识的巩固、3、重点内容习题化 深化与提高,能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对知识的整体认识水平,及时总结规律。
(2)习题要有趣味性与层次性。练习题设计要有生动有趣、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
二、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三动”: 动脑、动口、动手
1、师生和谐,气氛活跃,营造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口、动手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2、师生问答、生生讨论、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读背等环节,学生积极动脑动口。
3、教学设计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动手,或动手写(做作业,做练习),或动手演(表演活动),或动手做(做实验等)。
三、教学时间安排体现三个“三分之一”
根据教师提出具体的教学要求,学生自悟时间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老师对重点难点教学内容讲授点拨时间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学生复习消化课堂内容时间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
电白县实验中学 有效教学标准 篇2
关键词:综合探究课,问卷调查,问题,原因,对策
一、王力中学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情况
为了了解当前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现状,本人选取了广西示范性高中———博白县王力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如下。
年级_____(文科/理科)______
1.本学期一周有______节思想政治课。
2.你喜欢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吗?( )
A.喜欢B.不喜欢C.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3.你喜欢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原因是( )
A.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B.可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提高自身能力C.有助于考大学
4.你不喜欢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原因是( )
A.探究内容枯燥乏味,难懂B.没有实际意义C.浪费时间,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5.老师一学期开展______次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活动。
6.老师如何组织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 )
A.归纳总结课或当新课讲授B.只注重探究形式,忽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C.能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7.老师在确定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主题,设计综合探究课的情景、方案时,有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 )
A.经常B.偶尔C.从不
8.你认为组织一个主题的综合探究课一般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
A.两天左右B.一周左右C.两周左右
9.在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上花费时间有必要吗?( )
A.有必要,培养能力比提高成绩更重要B.说不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没必要,浪费时间
10.开展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活动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吗?( )
A.会影响,时间紧,任务重B.不太影响,只要能合理安排C.不影响
11.开展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活动时你的表现( )
A.经常积极主动参与B.偶尔去参与C.从不去参与
12.开展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时学校、社会、家长配合吗?( )
A.积极配合B.顺其自然C.反对,认为会有安全隐患,且会影响升学
13.本班同学在综合探究课活动中的参与热情如何?( )
A.热情参与B.部分同学参与热情不高C.只有“尖子生”才热情
14.老师在综合探究课中对学生的评价是( )
A.考试成绩B.活动中学生的表现C.成绩、表现、能力综合评价
15.你认为目前开展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活动最大的障碍是( )
A.学校、社会、家长不配合B.时间紧C.考试压力大
16.开展综合探究课活动时,你采取何种方式查找资料?( )
A.主要通过网络B.网络与书籍杂志等并重C.主要通过书籍杂志等
17.请填写
你喜欢哪种类型的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______ ,例如:必修的第______单元的______。
你喜欢老师怎样开展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_________________。
你喜欢老师在综合探究课活动中怎样评价学生:_________________。
你觉得当前我们学校的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_________________。
本次发出问卷250 份,回收230 份,实际有效问卷200 份。具体情况如下。
第1 题,高一高二这学期理科班一周两节政治课,高一文科班一周四节政治课,高二文科班一周有五节政治课。据调查结果可知,思想政治课课时比较紧张。
第2~4题主要是调查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喜欢程度及原因。第2 题,对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喜欢的人有50%,有40% 选择既 “既不喜欢又不讨厌”,10%的人选择“不喜欢”。特别意外的是文科班的学生,喜欢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不到六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中政治教师的重视。第3 题,学生喜欢的原因中,40%的学生认为综合探究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60%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提高自身能力。这说明学生认为新课改的意义在于培养各种能力,而不是仅仅为了提高成绩,考大学。第4 题,学生不喜欢的原因中近七成是探究内容枯燥乏味,难懂。这说明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做得不够,还有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内容等方面有待完善。
第5~7题,主要调查了解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活动的情况。第5题,有70%的学生填0次,说明部分教师从没开展过综合探究课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教师对综合探究课是多么的不重视,或者可能为了升学考试只作为新课讲授,不开展探究活动。这种情况下,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形同虚设。第6 题,在问到教师如何组织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时,只有10%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60%的学生选择教师当归纳总结课或新课讲授,30% 的学生选择只注重探究形式,忽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个结果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第7题,在问到教师在确定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主题,设计综合探究课的情景、方案时,有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有80%左右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征求他们的意见,这说明新课改的践行者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践行新课改理念。
第8题,8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效开展一次综合探究课活动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第9~10题,主要调查了解学生对开展综合探究课活动的态度。60% 以上的学生觉得有必要开展综合探究课活动的,并且认为只要合理安排时间不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可见学生还是支持新课改设置的综合探究课,并看重能力的培养的。
第11~13题主要调查了解学生、学校、社会、家长是否积极参与、支持综合探究课活动。调查显示60%的学生积极参与,20% 的学生偶尔参与,10% 从不参与。但有40%的学生认为学校、社会、家长会反对。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是支持的,但有不少的学校、社会、家长、学生持反对意见,阻力不小。
第14题,主要调查了解教师在综合探究课中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显示,教师主要依据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多元化综合性评价体系贯彻得不好。
第15题调查显示探究课活动的阻力大,其中考试压力大是主因。
第16题调查显示因为学校图书馆藏书少,查找资料难,80%的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获取资料。
第17题,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更喜欢生活化、趣味性、实用性的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例如必修1中正确对待金钱,作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其他的必修探究课没有学生写。学生喜欢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活动时与学生共同创设情境,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并主要由学生完成活动。可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比较强。学生喜欢教师在综合探究课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评、互评,不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学生觉得当前我们学校的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手段,学校的教学设备等。
总体来看,中学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设置宗旨是正确的,但在实际实行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国家、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二、王力中学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教学观念和素质的制约
1.教师的教材观存在误区。不少教师对教材缺乏正确认识,对综合探究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没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发挥过度,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2.教师缺少应有的教学素质。综合探究课教学是新课改的一大特色,对教师的教学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虽然我们学校为了配合新课改每个假期都对我们教师进行培训,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提高,而且每年也不断有新鲜血液补充,学历也不断提高,但是许多老教师缺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年轻教师又缺乏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使得很少有教师能驾驭综合探究课,造成综合探究课几乎都是新授课或归纳总结课。
(二)社会、家长、学生方面:功利性和学习压力的不良影响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综合探究课教学中学生的热情是有的,但有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而且社会、家长大多持反对意见。导致这样的结果,主要与国家的升学体制与社会的评价体制有关,现在评价一个学校或一个学生就是以高考成绩论英雄。而综合探究课的内容不与高考挂钩,所以社会、家长、学生认为开展综合探究课得不偿失,造成探究课难以开展。很显然,社会、家长、学生受到学习压力和学习动机功利性的影响。
(三)学校方面:教学环境制约
1.教学设施不完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学校的图书馆建设不到位,教参、图书、杂志、报纸偏少偏旧;多媒体教室没有,学校电脑室只有两间且只有上电脑课时才开放,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设施不完善这大大限制了综合探究课的开展。
2.班级规模过大。我校高中生有5000 多人,绝大多数班级人数在80~90人左右,少数班级人数将近100人。由于班级多,班级人数多,学生人均占有教学资源少,导致有些学生无法发挥作用,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难以落实。这也制约了综合探究课活动的开展。
3.课时不足。调查显示开展一次综合探究课活动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理科班一周2节政治课,高一文科班一周4节,高二文科班一周5 节,课时不足难以开展活动。
(四)国家方面:教材与评价的导向影响
设置综合探究课的宗旨是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据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内容是必修1中的正确对待金钱和作好就业与创业的准备,其他的内容学生就没有提及,所以教材的编排上还需要参考学生的意见,更贴近学生。
评价体系上看,一切围绕高考这个指挥棒。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就看其一本二本的升学率,社会、家长对学生评价也是看考试成绩,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就担心搞过多的活动会浪费学习时间,影响高考成绩。另外,从操作层面看,以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简单明了易操作;以能力素质等软实力素质作为考核标准,复杂难统一难操作,所以虽然综合探究课受到国家重视,但很少运用于实践中。这种与新课改的宗旨不符的评价体系制约了综合探究课的有效开展。
三、王力中学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走出困境的对策研究
(一)更新师生观念
教师应该走出唯分数论的窠臼,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新课改中综合探究课教学。在教育教学中,树立学生主体观,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大胆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主动、合作地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不迷信权威,要打破常规,将功利性学习动机转变过来,不唯分数论。高中阶段的学习只是我们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因此要从长远利益出发。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综合探究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收获快乐,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二)精心做好综合探究课教学设计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应该分类明确综合探究课的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细致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要求。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智力、体力等实际情况,针对学生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确立有个体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挥特长,激发探究热情和提高积极性,学有所得。
2.合理安排时间。综合探究课是本单元知识的总结、拓展和升华,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如要开展好一个活动一个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在学期课时和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合理安排好综合探究课的时间。
3.精心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分为:准备阶段、活动阶段、展示阶段、总结交流阶段。教师要能把握全局,首先指导学生分组选题、搜集资料,然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各组展示探究成果,最后各组总结交流探究心得。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保证教学活动顺利高效进行。
(三)正确处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的关系
综合探究课具有探究性、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因此在综合探究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获取知识,获得体验。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越俎代庖和放任自流。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有效引导,要把二者有机结合,做到放开、放胆而不放任,自主、自由而不自流。
(四)学校要优化教学环境
调查显示教学环境是制约综合探究课教学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优化教学环境。受当地财政资金的制约,不可能每个学校都配备完善的图书馆和电教设备,但学校应尽可能开放图书馆和机房,如果学校学生人数多还要交叉安排好各班的使用时间。我校要尽快增强师资力量,解决班级规模过大的问题,而且学校教务处要合理安排调整好各学科的课时。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尽可能提高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效果。
(五)创新教学评价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已暴露出来,国家重视评价机制的转变,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也要重视。学校、教师要大胆摒弃旧的传统评价体系,与时俱进创新评价体系,通过有效健康的评价机制引导教育教学的发展。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评价机制。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评价的内容大致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成就的评价和学生学习能力、成就的评价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评价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学业水平测试等体现出来,既要看分数这个硬实力,更要看能力素质这个软实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有效教学 篇3
一、有效教学的发展历程
有效教学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众所周知,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所著《大教学论》对教育影响是巨大的。夸美纽斯主张所有年轻人,不论男女,不论尊卑贫富,都应该到学校接受教育。一个教师可同时教授众多的学生,从而达到有效教学,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阶段。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有人对第一阶段的有效教学产生了质疑,而此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作为一名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提出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鼓励儿童主动地探究,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从做中学”。这到了有效教学的第二阶段。
有效教学的第一、二阶段都没有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理想。现代的有效教学突显出“设计意识”和“反思意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都是有效教学第三阶段的理论支撑。
二、中学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实施
1.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更何况高中学生还只是一群大孩子,要让他们学好化学,首先就是要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通过课堂实验、课外实验、化学故事、化学谜语、生活事例、多媒体等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渊博的知识、风趣幽默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态度、高尚的情操、对学生殷切的期待,都会让学生喜欢上老师以及化学这门课程。
2.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师要关心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特长、优点,同时发现他们各自的短项、不足之处。例如,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强,对较难的化学原理、概念等理解能力强,接受快。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实验设计科学,操作规范,观察能力强。也有的学生记忆力强,对化学学科中的一些要记忆的知识,如元素周期表中要求记住的元素名称、符号等过目不忘。也有的学生虽然悟性不如其他同学,成绩不突出,但关心集体。教师要表扬、鼓励、肯定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认识方式,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符合他们自身实际的要求的作业,如分层作业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变得“要学”。
3.创设丰富的化学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化学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相连。如在学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时,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红酒已走进寻常百姓的家中,但市场中有部分红酒是假酒,如何鉴别真假红酒呢?有人提出在少量酒中加入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观察红酒是否变色。这个方法科学吗?原理又是什么呢?通过问题情境,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并设计探究实验来验证猜想。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让每一位学生“乐学”。
4.“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本,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极快、新信息大量涌现的时代,突显出个人的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这就更需要培养出会学习、有较强自学能力的人才。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设各种能促进学生学习、质疑、思考的化学情境,使学生能通过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建构新的知识框架。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先自学教材,遇到困惑之处,可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查阅书籍、杂志,与同学交流讨论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学习、分析、提出疑问,课堂上,围绕共同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地点可选在教室或化学实验室或者室外,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自学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善学”。
5.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使学生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学校优良的实验条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任何一名学生,即便是个别学习困难生,在走进实验室时,都会流露出兴奋、愉悦的眼神,这反映出中学生对实验的喜爱之情。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自主探索,就是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做化学”的活动,亲历探究过程,使学生活动“知情合一”并“再创造”出新的知识来,让每位学生“活学”。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课堂的迫切需要,是每一位中学生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提高21世纪公民科学素养的迫切需要,也是每一位中学教师的迫切需要。
(责任编辑 罗 艳)
电白县实验中学 有效教学标准 篇4
[关键词] 有效提问 课堂实践 新课程标准
一. 问题的提出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 卡尔汉认为: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 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恰当的教学提问对一堂好课来讲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 由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倡启发式教学, 问题教学在整个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被视为 “有效教学的核心”. 一个好的问题的设置, 不仅是联系师生及学生间的思维的纽带, 更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手段. 其作用在于: 首先, 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萌发探索欲, 再通过问题的解决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展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性. 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 “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而有效提问的作用正符合大纲的要求. 其次, 由于问题具有目标明确, 任务具体的特点, 会迅速吸引学生的知觉, 因此,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可以从外部控制学习者的注意, 并诱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 促进学习与保持, 从而提高效率. 再次, 通过问题的设置, 教师可以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学生可以检测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度, 协调 “教” 与 “学”.
但最近几年来,我从英语的听课实践中发现教师仍采用 “一刀切, 齐步走”, “直接告诉法” . 于是, 优等生吃不饱, 中等生提不高, 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尽管部分教师试着改变这种现状, 可吃不准新教材的新思想, 对有效提问的意义以提问的策略又不能把握, 他们设计的问题往往是层次无差异, 形式单一, 内容枯燥, 语言乏味, 多属于 “敛聚性” 的问题. 这样, 课堂上势必出现好学生回答的多, 中等生或偏下生机缘少; 一问一答的多, 独立思考的少; 直接或间接给答案的多, 分析论证的少等现象, 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就显得低质低效了. 同时, 有的教师的提问[片面追求问题的数量和提学生的覆盖面, 这样, 又容易使问题针对性和提问的质量受到限制, 虽然课堂气愤是很活跃, 但是提问往往流于形式. 长此以往, 教师就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 严重的制约着学生的可持续性和创造性.
二. 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原则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作为表达主体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而课堂教学提问又是中学英语教师的重要手段和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贯穿与中学英语课堂的始终. 好的教学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 集中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功能. 英语教师精彩迭出的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 有声有色, 令学生入情入境, 欲罢不能.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在对教材深入研究和对学生的智力, 知识发展水平彻底了解的基础上, 提出略高于学生的智力水平, 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自省和实现课堂具体目标的目的. 因此, 在运用提问形式进行表达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设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应把趣味性, 目的性, 科学性, 启发性, 针对性和顺序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也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服从教学目标, 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近及远, 由简到繁地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学生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 并使学生通过分析, 对比, 归纳, 综合,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 发问要巧妙. 教师在表述问题时态度要自然, 不能有考问或严肃的表情, 要用简明易懂的语言, 发问后要适当停顿给学生考虑的时间. 教师提问要明确对象, 要求每个学生都动脑筋. 一般情况下, 先叫中等生答个八九不离十, 再请好的学生补充. 上等水平的学生留待 “卡壳” 时 “解除” 危机再用. 偶尔, 也可叫 “差生” 来试试.
(3) 启发诱导学生. <学记>中写道: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这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 当教师表达问题后, 学生会出现几种情况: 或是疑惑不解, 厌倦困顿; 或是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或是受旧知识的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 这时, 作为表达主体的教师应抓住时机进行启发诱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其回答问题的信心, 提高其参与意识.
(4) 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应对其发言予以分析评价, 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 强化他们的学习. 必要的归纳和总结, 对知识的系统与组合, 认识的明晰与深化, 问题的解决以及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表达习惯的形成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有效提问的实施
(一) 因人而异设计问题
1. 对学有困难的同学的课堂提问
这种问题一般以 “敛聚性” 问题为主, 问题的内容明确, 条件充分, 只需要用唯一答案明了准确地回答, 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强化记忆, 并为高层次逻辑思维奠定基础. 如在教完JEFC Book 2 Unit 11后, 值日生连续提问:
(1) Who’s on duty today? Who was on duty yesterday?
(2)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
(3) Is everyone here today? Who was not at school yesterday?
(4) How often is he ill? How long was he not at school last term?
以上均属于低层次的课堂提问, 因这些问题相对较浅, 适宜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容易使他们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 在设疑形式上, 可采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 (H. c. Lingren) 提出的两种师生交往形式:
A.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
B.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
2. 对学有余力的同学的课堂提问
发散性的问题, 答案是开放的, 它并不追求唯一的答案, 但它要求学生整理和整合大量已经学得的知识, 并想象和创新. 教师在学生对文章表层理解的基础上, 可深入提问. 以JEFC Book 2 Lesson 38 为例,
(1) How do you like the Swedish Rock Band ?
(2) Why did Max jump up and down in the middle of the concert? How did he feel?
(3) Can you describe Max after he left the concert?
这些富有挑战性的高层次的课堂提问, 因为发散性和概括性较强, 更适合中优生, 能给予他们冲刺的机会, 教师除了在问题难度上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外, 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应顾及学生的特长发展. 在教 “Yesterday in Concert” 时,我时常把问题倾向与爱好popular music 的同学,鼓舞他们的士气,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二)因材而异设计问题
1.按顺序进行课堂提问
对于时间顺序明显的课文,如人物传记,历史事件等按时间顺序进行提问,对于逻辑性强或说明性的课文可用逻辑顺序法,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思考. 如讲授 JEFC Book 3 Lesson 26 时,可这样提问:
(1)When he was a child, what did he do?
(2) When he was in school, what did he do?
(3) When he was ten, what did he do?
(4) When he was twelve, what did he do?
(5) When he was sixteen, what did he do?
(6) When he was twenty, what did he do?
讲授JEFC Book 2 Lesson 17 Animals时,可设计如下逻辑性较强的问题:
(1) Which is the biggest animal on land? Why?
(2) Which animal lives only in China? Why?
(3) Which animal lives in water? Why?
(4) Which animal eats just grass? Why?
2. 直观形象的课堂提问
运用简笔画,幻灯片,实物等进行课堂提问,可使形声结合,增加刺激强度,增强接受效果.如教JEFE Book 1 Lesson 55, 我有意收集学生的衣服,文具等实物,并将它们放在一个大书包里进行提问.
T: What’s in the bag?
S1: Is it a sweater?
T: (looking into the bag) Yes, it is. Whose is it?
S2: It’s mine.
T: (asking the class) Whose is this sweater?
Ss: (pointing to S2) It’s her sweater. It’s hers.
学生逐步在游戏中掌握了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
3. 比较,联想进行课堂提问
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 对课文中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的两种性质不同或相似的对象, 情节用比较法进行课堂提问更合适. 如JEFC Book 2 Lesson 14, 讲述a Chinese and an American farm的异同之处:
(1) Where does Ji Wei live? What about John?
(2) What do Ji Wei’s parents grow on the farm? What about John’s parents?
(3) Which is more beautiful, John’s farm or Ji Wei’s?
还可以根据题材相近的课文中的人或物的异同进行设计. 如JEFC Book 2 Lesson 44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Weather.
(1)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England?
(2)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
联想性的课堂提问是一种联系实际, 并诱发想象的提问法. 新教材的题材的多样性和现实性较强, 这使我们在授课活动中更贴近现实生活, 令课文内容栩栩如生. 如在教授JEFC book 2 Lesson 10 Mid-Autumn Day 一文时, 可以设计成:
(1) Why do Chinese people eat moon cakes on Mid-Autumn Day?
(2)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f it’s rainy or cloudy that night?
(3) Why are the moon cakes round?
(4) Where does Thanksgiving come from?
(二) 因时而异设计问题
1. 开场预测设疑
俗话说, “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一场引人入胜的开场白, 总能让学生有所期待, 因此, 为了高效的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可设置一些导向性的提问. 如 JEFC Book 3 Lesson 30 Christmas Day.
(1) When is Christmas day?
(2) What do the peopl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do?
(3) Do you celebrate Christmas Day too? If so, how do you celebrate it?
让学生以pair work, group work 等形式来进行讨论, 并回答一些与主题有关的问题.
2. 课后开放性的提问
学生在理解消化课文内容后, 便进入运用语言知识的阶段, 这样, 可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模拟活动性的问题或角色扮演性的问题. 如JEFC Book 2 Lesson 18 Discussing.
Is it good for all the animals to live in the cages? Why or why not? They can make a dialogue in group suppose one of them is a journalists from CCTV. 开放性问题的提出督促学生积极思考, 集思广益, 互相讨论, 自由提问, 自主学习, 更使学生的合作融洽. 师生交往, 生生交往基本上是以林格伦 (H. C. Lindgren) 所提出的多网状形式呈现.
C. 教师和学生保持双向交往, 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
D. 教师成为相互交往的中心, 并且促使所有成员相互交往.
四. 答问处理策略.
所谓答问处理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答问和及时调整提问方式的方法技巧. 在回答的过程中, 英语教师要允许说完,再适当点拨; 要适时纠错, 适当宽容; 要恰当评价, 表扬为主.
(一) 允许说完, 适当点拨
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 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尚未形成 在回答参阅型和评估型的课文理解问题以及实现情景问题时, 因思维与语言表达不同步而可能会出现语言或逻辑错误(或失误), 因此, 英语教师除了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组织语言外, 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允许学生答完. 听答时, 教师最好不要打断学生的连贯表达, 除非回答太罗嗦或离题太远. 另外, 由于语言本身存在一种功能由多种结构表达的现象, 教师要容许学生说出教师预想以外的答案, 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 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
不打断学生的连贯表达, 并不排斥教师对学生表述观点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适当点拨不但是可以的, 有时是十分必要的. 如学生对问题本身理解不透彻, 教师可以适当重复问题, 换个角度提出问题或解释不懂的地方, 学生在答问时遇到的语言困难, 教师可以提示关键词语, 学生的思路中断时教师旁敲侧击以保证学生的思路畅通.
(二) 适时纠错, 适当宽容
语言错误在英语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 正确对待和适时纠错就显得十分重要. 纠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纠错因方式, 时间不同而效果各异. 因此, 何时纠错是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艺术.
不同的教学阶段, 英语教师的纠错策略应有所不同. 在培养语言习惯的初级阶段, 英语课堂提问多为课堂程序性的提问, 学生的应答主要是模仿, 操练和简单的替换练习, 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保证语言信息的正确输入, 提问的目的主要是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并纠正错误, 适时纠错能保证学生学得标准的语音, 语调和掌握正确的基础知识和语法规则, 为进一步的语言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课堂程序型的提问都要立即纠错, 从尊重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和保证学生语言表达畅通性的角度出发, 对待学生在语篇朗读, 连贯复述, 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失误, 对待学生在回答参阅型, 评估型或现实情景型的提问时出现的错误, 失误或者观点错误, 教师就不应该见错就纠, 要采取宽容的态度.
教师的宽容学生的错误, 并不是放任学生的错误. 即使是学生的连贯表达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也应采取宽容失误, 纠正错误的态度. 纠正错误要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尽量采取答完纠错的方式. 答完明示纠错既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 又能使包括答问者在内的全体学生及时知道错在哪里, 如何改正; 答完暗示纠错能使学生通过纠错得到老师的指点, 又不使答问者在同学面前丢面子. 此外, 教师在纠错时, 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或同伴纠错.
(三) 适当评价, 鼓励为主
为了使提问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生答问后, 教师一定要及时恰当地对其答案有所反馈, 切忌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答问究竟是值得称赞还是有待改进, 甚至适当纠正, 因此, 教师的评价用语不能一般化,公式化, 要把学生活动的真实感受传达给学生, 使评价用语形成一个等级系列, 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不同表现, 选用不同等级的真实的评价用语, 使教师的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真实交际的一部分. 如Really excellent! Excellent! Perfect! Wonderful! Very good! Good! Well done! Adequate! Need improvement! Not too bad! And so on.
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成就感, 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回答过程中要多表扬, 多鼓励, 少指责, 少批评, 甚至不批评, 要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体验. 例如: 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不时地说 Good. Yes. Right. OK. 即使是答错了, 也可以说Good, but…或用升降调说No, think it over. 或给学生适当的启发或暗示. 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教师应该丰富评价用语的词汇和语汇, 如使用 It’s really a hard question, but your answer is quite right. You are great./ You are successful. /Most of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I appreciate what you did in my class. Thank you. /I’m very glad that you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Congratulations. 等等. 教师的评价用语要随着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并能使学生在持之以恒的课堂评价用语的习得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五. 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作用
经过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 基本实现预期的目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要表现为: (1) 发言的对象更加广泛, 发言的概率大为提高; (2) 发言的质量有所提高, 回答问题更加具有针对性; (3) 缩小了男女生发言比例的差距, 提高了男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4) 发言率随年级的升高出现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 改变了以前初一发言热烈, 初二次之, 处三沉闷的状态, 更加有利于教学. 下面是初二年级学生在初一和初二时的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一)
表一:
由上表可知, 对于实施有效提问研究班比非研究班的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明显高于非研究班的学生, 而且研究班的男女生比例相对接近. 而非研究班女生对英语的兴趣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的比例. 同时, 研究班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和教材难度的增大, 学习英语的兴趣反而提高. 非研究班则相反, 随着年级的升高, 教材难度的加大,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随之减弱.
(二) 活跃课堂气氛, 增进师生感情, 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
(1) 课堂秩序优良, 学生在上课时极少出现违纪现象, 即使学习成绩不佳者, 在上课时也能专心听讲, 使教与学也能顺利进行. (2) 拉近了师生间的感情距离, 使学生对任课老师尊敬有加, 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 个个都能向老师问好, 使班级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三)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呈现多样性, 学生的解题能力大大提高, 而且对某些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 例如: 在教完JEFC Book 2 Lesson 18后, 问学生Why should the animals in the cages be free? 而他们反而会说Some of the animals should be in the cages because only several live on land and we can protect them in the cages. And the can have babies, too. Then we can have many of this kind of animal. The panda in China is a good example.
(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由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 上课效果好, 且又注意学习方法, 所以研究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非研究班, 也高于区常模. (见表二)
表二:
(五) 提高了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研究表明, 对英语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提问研究的班级, 不但提高了英语的教学质量, 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平时, 研究班的同学在课后能尽力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 即使是学有困难的同学, 也是Thank you , I’m sorry 等脱口而出. 在学校举行的初二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 实验班参赛的四位同学均获得了名次, 而且有两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 同时, 学生会在平时的黑板报中出到自己喜欢的小诗, 笑话以及英语谜语等. 这样, 研究班的英语氛围也随之大为改观.
对有效提问的时间研究, 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从理论上讲, 其依据有三点:
1. 符合<教学论>中 “教学最优化原则”. 教学最优化的标准是指 “在一定的条件下, 既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而师生又只花最少的必要时间.” 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 技能, 情感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 “中介” 乃是通过课堂提问来实现. 教师抓住了 “中介”, 能是课堂按设计的计划来达到教学目标, 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落实在课堂提问的优化机制上, 从而使课堂教学省时, 又高效率地发展, 达到优化的目的.
2. 符合 “主体教育” 的理论
这一理论告诉我们,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必要的条件, 但其作用必须通过诱导, 启发, 辅导等形式, 转化为学生主体性增长的适宜条件, 能促进学生内部矛盾正确地, 有效地转化.
3. 符合 “素质教育主渠道” 论
在素质教育思想下的教学模式, 正从以 “教” 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向以 “学”为主的模式转化, 而实现这一模式转化的主阵地是在课堂上.
六.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结论与体会
(一) 研究表明: 切实加强对初中英语新教材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能提高初中新教材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 较大幅度的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整体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 本研究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等, 这样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三) 本研究须教师透彻钻研教材, 并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有充分地了解, 同时, 教师也不应该片面追求提问的覆盖面而忽视了因人而异的原则, 否则就可能流于形式.
(四) 本研究在学生的相互交往中存在一定的偏差, 学生往往习惯与 “答” 而不是 “问” , 因此, 我们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更多的听到自己的声音, 学会提出问题, 成为主动学习者, 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参考资料:
1. <教育学>华东师大出版
2. <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
3.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中学外语教与学>第6期 <中学英语课教师语言调查与探索>
5. <中学英语微格教学教程>科学出版社
6.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0期 <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电白县实验中学 有效教学标准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理科实验装备规范等四个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教基[2006]16号)精神,州教育局下发了《2010年标准化实验室建设项目学校和加强实验室管理的通知》(恩施州教办字[2010]15号),进一步提高我校技术装备水平,实现我校实验室建设标准化、现代化,更好地推进我乡素质教育工作,根据恩施州教办字〔2009〕2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验室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二、基本情况
宣恩县李家河民族初级中学座落在素有“宣恩南大门”之称的李家河集镇。2009至2010学学生达1664人,教职工89人,开设22个教学班。近年来,李家河民族中学大力开展教改教研,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更加规范。
三、领导机构
组
长:杨光海(***)
副组长:
陈开广(***)
张朝阳(***)成员:张新民(***)
李永东
四、工作目标
1、严格按照《恩施自治州初中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考核评估细则》通过达标工作,加强对我校教育技术装备的规划、管理、指导和服务。
2、不断加大我校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提高装备水平,推进我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进程。
3、努力改善我校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缩小校与校之间的办学差距,促进我校基础教育的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4、认真搞好实验教学,收集整理好实验教学的各种资料。
5、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任务安排
举全校之力,务必在今年暑假内完成我校实验室新标准的配备改造工作,使我校实验室建设改造达到新的标准。在确保实现新标准的基础上,力争使我校达到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合格学校。
1、各块责任人
A1 实验室建设:
陈开广(***)
张新民 A2 设备设施及管理:张朝阳(***)
王玉松
莫代金
A3 实验教学:
李永东
吴定斌
罗孝军
物理组:王玉松
化学组:张益清
生物组:黄应山
2、具体时间安排:
2010年8月20日前完成实验室硬件建设、实验教学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理。
2010年8月28日前完成设备设施的搬迁,实验仪器的分类上架、实验教学基本资料的进一步完善。
2010年9月10日前完成自查报告,自我评估。
2010年9月15日前完成向县教育局装备站申请检查评估工作。
3、工作要求
(1)、要根据宣教备【200901号】文件及本方案,结合我校的实际,明确任务和责任,有步骤,有计划实施,确保创建工作按时达标。
(2)、创建工作一定要遵照“四个标准”进行实验室的改造和配备,高标准,严要求。
(3)、开源节流,内部挖潜,争取外援,确保改造达标经费落实到位。
六、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实行责任制
实验室新标准配备改造工作是促进我校教育发展、缩小与兄弟学校之间差距的重大举措,也是今年装备工作的主要任务。全校师生必须加强对此项工作重视与管理。
2、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稳固的经费投入机制
学校将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公用经费中的10﹪用于装备的经费,统一安排,集中使用,配备仪器与药品。建立稳固的经费投入机制,对内开源节流,对外积极争取外援,确保改造达标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加强实验室管理,搞好实验员培训
切实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尽快掌握新的标准,做到人员到位、制度健全、帐物相符,保证设备不流失。
4、遵照新标准,在教学中科学应用
在实验室改造达标过程中,一定要遵照教育部新行业标准进行配备。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科学安排课时,充分应用教学仪器设备,加强实验教学,保质保量足课时上好实验课。按时收集整理实验教学资料。
七:资金预算
(一):教室整修经费预算
1、贴墙裙面砖约115㎡,按40元/㎡计价,需资金4600元。
2、换铝合金窗户约180㎡,按120元/㎡计价,需资金21600元。
3、刮仿瓷涂料约1820㎡,按5元/㎡计价,需资金9100元。
4、换钢质门12个按600/个计价,需资金7200元。
5、室内用电线路、插板等用电设施所需材料及安装:3000元。整修6间教室经费预算合计:
4600元+21600元+9100元+7200元+3000元=45500元。
(二):新建实验室经费预算
1、贴墙裙面砖约190㎡,按40元/㎡计价,需资金7600元。
2、换铝合金窗户约180㎡,按120元/㎡计价,需资金21600元。
3、刮仿瓷涂料约2420㎡,按5元/㎡计价,需资金12100元。
4、换钢质门12个按600元/个计价,需资金7200元。
5、室内用电线路、插板等用电设施所需材料及安装:3000元。
6、安装水管:6000元。
7、安地板砖约190㎡,按70元/㎡计价,需资金13300元。
8、实验室安装窗帘约150㎡,按45元/㎡计价,需资金6750元。新建实验室所需经费预算合计:
7600元+21600元+12100元+7200元+3000元+6000元+13300元+6750元=77550元。
教室整修和新建实验室两大项目所需经费总计: 45500元+77550元=123050.00元。
有效教学标准和无效教学表现 篇6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有效”二字。从经济学理论来讲,对效益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投入和产出比。投入了哪些东西与产出有最直接的关联,其中可能有些是快变量,有些是慢变量。视角不同,人们对“产出”也有不同的解释,从教学的角度看,可能有考试、考核、分数、升学的产出,也有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和终身幸福的角度来考虑的产出,这些都是基于不同的价值判断而得出认识。如果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看“有效教学”的问题,应该重点关注两个要素。
一是时间投入问题,即投入多少教学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国际研究表明,投入的时间和学生取得的学业成就不成正相关。从教学和学习投入时间看,中国学生对学习投入的时间比大部分国家学生学习投入的时间多,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学生的学习效果最明显。另外,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对学习的时间投入量也是不一样的,基础好的学生需要的时间可能短些,基础差的学生需要的时间可能长些。因此,应如何分配投入的时间,用多少教学时间的投入可以达到预期的产出目标?这是“有效教学”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二是投入的资源配置问题。首先是生均供应经费的资源投入,比如,美国生均供应经费投入很高,但与高经费投入相比,它的学业成就普遍不高,不过它尖端型的人才却高于我国。另外,与美国生均供应经费的高投入相比,其资源的配置并不合理,教育的公平性并不突出。除了生均供应经费的资源配置问题,还有作为快变量的教育设施、设备的资源配置问题。这些资源的费用投入非常大,但它和教育最后的产出基本是零相关的。另外,师资、生源等至关重要的资源配置,它们的投入与教育效益的相关性如何,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有效教学标准”具体标准:(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多向互动;(3)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6)让学生获得对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标准对课堂教学有诊断、导向、激励、反思、调节等作用。因为“有效教学标准”讨论的主体是教师,使教师变被动接受评价为主动参与制定评价标准,这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无效教学行为的表现,我个人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是教学内容的问题。本来,课程资源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而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
二是三维目标的问题。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就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然而在课程实施中却出现了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第一,“ 游离 ” 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这种活动既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因而是低效、无效的;第二,“ 贴标签 ”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第三,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冷落、忽视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三是教学活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让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 “ 参与 ” 和 “ 活动 ” 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 “ 自主 ” 变成 “ 自流 ”,只赋权却不增能,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 “ 讨论 ”,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 “ 空壳 ”。课堂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
四是教学层次的问题。按照专家的理论,同学生的两个发展水平相对应,我们把教学分为两个层次,即 “ 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针对现有发展区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 ”。显然,只有高层次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教学实际来看,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或潜力。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层次不分明,不仅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的低下,更为严重的是阻滞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责任感的形成。教学缺乏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观点,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教支配、控制学甚至替代学,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成为遏制学的 “ 力量 ”,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
五是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学生课堂的实用时间多少不均。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而言一般是一样的,但课堂实用时间、学习机会和质量则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六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例出现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属于教学合理运用的时间不仅包括学习新材料所用时间,而且包括了组织教学、复习旧知等其他环节所用的时间。但在教学实践中,在所难免地存在因学生违反纪律,教师花时间处理、教师上课离题或用语罗嗦、师生教学准备不足出现大量无谓动作等现象。或者教学中用于低层学习任务的时间过多,用于高层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时间减少。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即教师的工作时间大量过剩,对教育教学没有时间观念,就好比溜冰,溜到哪里算哪里,造成时间不能被有效利用。
七是教学水平低、知识迁移能力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教学水平的高低把课堂教学分为记忆性水平、理解性水平和思维性水平三种类型。记忆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教师独讲学生被动静听,从教与学的逻辑关系看,常常是 “ 有教无学 ”、“ 教多学少 ”,知识缺乏迁移性。理解性教学强调系统地理解、记住讲授内容,但学生的理解是教师嚼烂后的被动理解。常常是 “ 教多少学多少 ”、“ 学等于教 ”,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思维性水平的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记忆理解,而且更强调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整个教学的思维过程,学生始终处于 “ 跳一跳摘桃子 ” 的状态中,常常表现为 “ 学大于教 ”。毋庸置疑,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课堂教学停留在记忆性和理解性教学水平,达到发展性水平的极少。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普遍存在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和缓慢性的特点。
八是学校管理的无效性导致了教育教学的无效。如果学校管理模式僵化,吃大锅饭的现象严重,试想,上课多的和少的,完全一样,怎么让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的教师想,我能多上课总比少上课好吧,还要求我的有效吗,那我还不如少上!
九是学校间师资的极不平衡。越是好的学校,进来的好教师越多,成绩越好,同里超编也就越严重,有的学校的教师工作量是根本不满的,而有的学校本身就是农村学校,优秀的师资越来越流失,教师越来越少,即使不少,但能胜任的越来越少,承担的课务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同是财政拔款,凭什么他校教师担一个班,而我们每人要担两个班,况且,担班少的学校并没有吃亏,因为,教师超编也不需学校支付工资,工作量少自然成绩容易提高,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校际的不平衡状态不打破,就很难使教师心理平衡,就很难谈的上教育教学的有效了。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课的有效性教学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方法研究
新课程改革中,对物理这门学科作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那种对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科学探究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要掌握好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把这样一门主要是以观察和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所以,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教学创造条件,让所用学生参与实验,每个人都能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验课的现状
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好几年了。在当前,初中物理实验课依旧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导致了教学效率一直不高,甚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这样让初中物理课程持续发展和深化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制约。物理中考实行了新的形式,采取等级制考试,许多教师总是担心实验过多会让学生的学习时间受到耽误,片面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解答具体的物理题目,能够高效通过考试就达到了教学目的。不少学校没有实行探究性实验课,总是以演示为主。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进行教学操作和具体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通过观看和听讲的方式来获得实验的具体理念,而需要学生动手的这一环节就被完全省略。这样一来,即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实验来获得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是却无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不能把新课程理念充分展现出来。
物理实验课是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具体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利用好实验探究学习理念,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起学习的乐趣,并且培养起独立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培养起对物理学科的热情,并且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
二、转变教学理念,扩展实验教学范围
1.切实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和方法
对于新教材来说,关注的是探究活动,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扩展实验教学的范围,只要学生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相联系,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都叫物理实验;它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中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课外实验等。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正确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要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且能够准确应用。如《分解太阳光》这个实验教学课程,如果仅仅只是从书本上着手,从枯燥的理论知识出发,估计学生会明白太阳光的构成,但是只是浅显的一面。如果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对阳光进行分解,就比较客观地对知识形成记忆,这样才能让记忆深刻,在今后的生活中充分明白阳光的分解流程等等这些知识。
新教材的很多实验都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和探究能力,教材大多只给了研究的问题、实验器材,而没有写出实验方案、步骤、现象,更没写出由此得出的结论,留有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去发挥、探索。
2.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来进行实验教学
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素材来加强实验教学的效果。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演示一个常见的气功表演:气功师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压了一块大石板,然后让助手用大铁锤打击石板,石板碎了而气功师安然无恙。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气功师身上不压大石板,而让大铁锤直接打击其胸腹,气功师会受伤吗?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产生了探究“压力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欲望。教师同时可以做另一个实验,首先询问学生:钉子能让装水的薄塑料袋破开吗?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时就可以在一块木板上密密麻麻钉上铁钉,把装水的口袋放上去,口袋却没有破裂。而换用较少的两三根铁钉,口袋破裂了。这样,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从而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产生深刻的印象,继而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新课程要求教学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生活中的实验器材、道具比比皆是,只要我们认真去寻找,就可以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3.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深刻。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利用起来,展开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只是充当看的角色,同时也还是教师指导,学生来具体操作,即边学边实验。如关于压强的实验。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通过具体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建构起相应的物理知识体系。
三、合作学习,注重实验设计的引导,培养创新能力
1.改变传统学习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通常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式探究性学习。当探究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时,可让学生自己提出并确定研究问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探究方法,开展探究活动。
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教师可以在这个实验开始之前准备一些实验的具体操作。如,可设计让学生先用左手放在桌面上拖动,再用右手压在左手上在桌面上拖动,最后用右手压住左手在毛巾、棉布等上拖动,每次问手的感觉有何不同,这样学生就容易猜想到“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上来了。
2.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实验能力的延续和补充,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或和其他同学合作设计、动手做课外小实验。小实验所用器材都能就地取材,简便易行,作用较大,除有一定的趣味性、实践性外,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且课外小实验自由度大,学生可依照自己的意志改变条件,控制实验进程,深刻感知实验现象,提高观察能力,激发创新意识。还可结合教材内容布置一些小制作,如讲光的传播时,布置学生做小孔成像仪,讲光的反射时布置做潜望镜,讲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让学生制作简易天平等。
对于物理学科来说,物理实验教学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段学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例谈[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2).
[2]张翠玲.初中物理教学法探析[J].中外教育研究,2011(4).
[3]张成明.初中物理教学论文[J].读写算,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