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设计研究

2024-10-14

当代艺术设计研究(共12篇)

当代艺术设计研究 篇1

1历史文化背景

迪拜联合酋长国位于阿拉伯湾,是七大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一,为中东最开放的伊斯兰国家,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民风纯朴友善,亦是一个充满了独特文化气氛的现代化大都市。迪拜集经济中心和商业中心于一体,为推动中东地区的商贸活动在全球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迪拜地处横跨亚洲和北非地区的干燥回归线区内,属热带沙漠气候。

由阿拉伯湾流向内陆的迪拜河,将城市分为Deira和Dubai两部分,迪拜的历史要追溯到几千年前。迪拜是向伊朗、印度、东非等港口城市输送货物的码头,也是从伊拉克到阿曼的沙漠之舟的城市之一,1587年,威尼斯珍珠商人首次为它取名为“迪拜”。1894年,人们就开始使用珊瑚石和石膏作材料建造房屋,防止火灾的侵袭。1910年~1920年,商人和技工从伊朗迁移至迪拜并在此建立起贸易市场,外来的人口将他们本国的建筑特征也一并引入迪拜(如风塔、拔风窗、石膏装饰板等),对迪拜的建筑风格产生了一定影响。20世纪初,迪拜成为阿拉伯湾的一个主要港口,主要通过桅杆船与印度和东非港口进出口货物。1959年迪拜第一个机场建成,使其成为欧洲飞往东南亚的国际航班的转运枢纽。同年,Sheikh Rashid Bin Saeed Al-Maktoum聘请英国城市规划顾问完成迪拜的首次城市规划。如今,迪拜是中东最主要的城市之一。

2传统建筑风格

迪拜传统建筑受到了7世纪起在此区域发展起来的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此文化影响下的建筑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简洁、实用、耐久、气候环境与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等。迪拜的传统建筑形式由在此定居的不同国别的居民带来的异国风格混合而成,许多建筑元素都来自邻国建筑,例如来自伊朗的风塔、石膏装饰板和来自印度的挑阳台等。

迪拜的传统建筑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而成:干热的气候、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当地居民的生活传统及宗教信仰。

2.1 气候因素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鉴于当地干热的气候,迪拜所有的传统建筑和城市聚落结构均采取以下布局手法:

1)高密度的城市布局,与许多伊斯兰城市一样,在迪拜,建筑排布十分密集,这种布局形式使建筑之间狭窄的小路几乎一整天都被覆盖在阴影中。此外,这些小巷大多呈南北走向,一端终止于迪拜河,这种布局方式使北向季风可以穿越巷子,狭窄的巷道可以加速空气流动,从而适应当地干热的气候,为房屋里的居民和小巷中的行人提供舒适的感受。

2)带有院落的房屋,大多数房屋都有内院,且只向内院开窗,建筑环内院设拱廊,不但能为居民户外活动提供场所,还可以为房间遮挡阳光,这样便形成了持续不断的气流,为居民提供宜人的居住环境。

3)风塔,是这个地区特有的建筑元素,它外形优雅,除了具有美化装饰屋顶,丰富城市天际线的装饰作用外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高耸的风塔就像个风管把捕捉到的风源源不断地送入底下的房间,居民的床或坐席区域通常布置在风塔的正下方,以便居民享受到来自上方的冷风。冬天,这些风塔的塔顶常覆以木支架以防雨淋。

2.2 社会和宗教因素对风格的影响

社会和宗教因素对风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伊斯兰教主张私密和谦和,院落式的房屋布置能够提供内向的视线,因此能够很好地迎合伊斯兰教的传统,所有的房间都朝向内院开窗,外墙几乎全部是实墙面,只在很高的地方开几个很小的通风窗,目的是为了防止路上的行人看到房间内的情况,这种布局还能有效地将热空气阻挡在屋外。

2)曲折的入口,主要大门正对的是一面实墙,门开着的时候外人也看不到院内,能更好地保证居住者的私密性。

3)拔风窗是迪拜传统建筑中特有的元素,为解决对外开窗和保持室内私密性之间的矛盾,建筑师发明了一种巧妙的方式将窗改进为上下搭接的两片薄壁,上壁在内,下壁在外,两壁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吹向室内的气流撞到上面的薄墙,转而向下进入两片薄壁之间的缝隙,沿下面的薄壁进入室内。

4)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a.经济因素,贸易,捕鱼,捕捞珍珠等。b.社会因素,宗族社会的一般传统,贝督因人的定居等。c.邻国建筑风格的影响,波斯,印度的伊斯兰风格和沙漠地区的阿拉伯半岛风格。d.审美因素,伊斯兰文化中的象征和抽象。

3当代建筑设计实践之中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探索

3.1 利用传统建筑形体构成要素的简化与重组来强调建筑的民族文化特征[4]

迪拜传统建筑的立面构成带有显著的地方特色,无论是其构成元素还是外部特征均能反映出当地典型的气候特征及伊斯兰文化的审美倾向。其立面构成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高耸的风塔,挑阳台,木格栅板,大面积实墙面,连续有韵律的凹盒,伊斯兰风格的装饰和凹入口。有了这些丰富的构成元素,其立面整体呈现出丰富的、有节奏感的外部形态特征,具体表现为错落有致的风塔呈现出丰富的城市天际线,使大面积街区统一中又富有变化,打破了以往传统街区中呈现出的单调划一的立面形态。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许多传统技术已被现代的新技术产品所取代,例如今天的迪拜,空调已取代传统的风塔,然而风塔却作为一种装饰构件大量保留了下来,有的还将其变形,用于现代装饰设计中,如雕塑博物馆中(见图1),将风塔的形式简化为一种符号用于门相,将传统建筑形式中的元素简化为符号融入现代建筑创作,以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装饰在迪拜传统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1],其装饰紧密结合建筑的形体和结构,根据建筑部位的不同,进行灵活处理,迪拜传统中的装饰部位主要集中在外廊檐部,柱头,室内的壁盒,天花以及建筑的门窗等构件上,装饰手段多样,较为突出的有石膏花饰和木雕,在清真寺建筑中还常采用彩色玻璃作为装饰,带有很强的宗教气氛。

一些高层建筑设计采用了伊斯兰建筑中窗为装饰母题,以用并列、对称、交错、连续、循环等手法灵活构图,塑造了带有很强的民族特色的建筑,见图2。一些高层建筑设计采用了伊斯兰文化中的象征和抽象的符号,生动的表现了伊斯兰文化特色。

3.2 利用传统空间语汇来强调建筑的民族文化特征

迪拜建筑对气候的适应首先表现在建筑空间的因地制宜,无论是阴影空间的制造,还是内向封闭的空间布局,都对干热、少雨、夏季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沙尘严重的气候特点有明确的针对性。

内向封闭空间布局,平面配置上带内院的建筑形式得到完善和普遍推广,这种平面配置不仅用于一般民房,一些公共建筑物和宗教建筑也采用这种平面布局。四周房屋的门都对着院内,厚实而高大的院墙把房屋围起来,使之与外界隔绝,每个大院只有一个大门与外界相通,高大厚重的外墙壁不仅利于抵挡强烈的风沙,还可以屏蔽日照,阻隔热辐射传播。整个住宅被围封在墙体内侧,免受外界恶劣天气的影响。由外墙向内院,形成四周建筑向心收敛的趋势,这种住宅拥有最少的外墙表面积,利于节能,并且墙体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迪拜民居内向封闭的空间造型在应对当地干燥炎热,风沙大的气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阴影空间,在迪拜这种密集型城镇布局中,采用相邻建筑的遮挡可以最大可能地创造阴影空间,减少建筑的受辐射面。在炎热的夏季,窄长的街道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宅间空气流动;另一方面借助两侧距离较近的房屋相互遮挡,减少了建筑吸收辐射热的面积,从而营造了凉爽舒适的内部环境。

庭院空间,对阿拉伯人来说,重视环境绿化是民居的一大特点,因此,庭院成为居住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犹如凉廊是室内空间的延伸一样,庭院空间是建筑空间的外延,并在日常生活中担当重要角色。庭院空间是第二道阴影屏蔽,庭院绿化将室外空间笼罩在浓荫下。一方面出于居住者对户外活动的需求;另一方面却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技术原理。绿荫对阳光的遮挡也降低了建筑外墙表面的温度,减少了墙体的热传递,以水院和荫院为中心的空间构成,形成类似自然空调系统的作用,水体的蒸发既产生空气的流动,又起到降温、净化和加湿的作用,极大改善了气候环境(见图3)。

凉廊空间,由于当地夏季比较炎热,早晚温差较大,传统民居建筑均设外檐柱廊,见图4。廊下空间是迪拜民居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凉廊对阿拉伯民族来说,更重要的是其所具有的空间功能。与其他民族居住建筑中的外廊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迪拜民居的凉廊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这种功能很弱,更具有生活功能,廊下空间是从室内到庭院空间的有机过渡,这种空间为阿拉伯人提供了炎热气候中舒适的户外活动场所,是一种室外空间室内化的空间艺术。

4结语

民族建筑文化的形成和这种特定的民族生活的地域环境、民族的历史文化及其社会发展水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映着一个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体现着一定的时代观念。中国和迪拜都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而中国具有更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探索中,理应抓住历史契机,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用现代技术,结合传统文化,创作发展属于自己的当代乡土建筑。

摘要:以迪拜历史文化为背景,介绍了迪拜建筑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气候因素,社会和宗教因素对迪拜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并对迪拜当代乡土建筑设计民族文化传统进行了探索,指出设计人员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传统文化,应用现代技术,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乡土建筑。

关键词:民族文化,建筑风格,空间,特征,庭院

参考文献

[1]张靓.迪拜传统民居研究初探[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1-12.

[2]崔森淼,苏继会.地域文化的现代诠释——印度当代乡土建筑之路[J].工程与建设,2006,20(6):711-713.

[3]李罡,张豪.关中乡土建筑转型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27):42-43.

[4]张建华.韩国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与民族文化思潮[J].建筑学报,2002(4):61-64.

[5]马平,赖存理.中国穆斯林民居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当代艺术设计研究 篇2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产品形态;人性化;情趣化

一、情感化设计与产品外观设计

工业设计涉及工学、美学、社会经济学等诸多方面,其中产品外观设计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方面,我们要以消费者为中心,研究其喜好和需求,同时我们不可忽略产品设计的情感方面,这是我们做好设计的要点,消费者的需求不但包括功能需求,还包括情感需求;产品的外观设计能够影响消费者,它能影响消费者的情绪,对其购买行为产生影响。产品外观的设计特性主要取决于产品的形、色、质几个方面构成。每种特性适应于不同的场合和人群,我们要加以甄别和研究。木材往往给人温暖的感觉,所以在很多家具产品中将新型或者传统的材料与常用的木材、竹材进行结合,从而进行创新带给人们不同的感性体验。不同的产品对色彩的要求不同,例如中国人喜欢大红色,所以在喜庆的商品中一般都采用大红色;在医疗器皿采用除白色以外的其它颜色,就很难产生卫生洁净的效果;不同消费者群对产品的色彩要求也不同,如青年人较喜欢兴奋、活泼的红、橙色等,而中年人则更偏好柔和、庄重的蓝、青、紫、白色等;同样,不同地区、国家对产品色彩的偏好也不同,如英国职业阶层喜欢深蓝色,而德国人则普遍喜爱黑色、墨绿色等。只有把握住这些特点,才能通过色彩选择、组合和各种喷涂技术,达到美化产品外观的目的。每个作品的形态造型都体现了一定的时代审美需求。如在本世界40年代,小轿车的流线型造型就曾卷起一股风潮,促使许多产品像钢笔、仪表等都相继采用了曲线、曲面等造型设计;到了50年代末,以直线、平面为设计风格;到70年代初,在许多外观产品中,又开始流行一种以梯形为主的造型设计。

二、情感化设计与产品设计创新

这是一个人们日益追求个性和自我的时代,只有具有自身特点,具有自身风格和文化的产品才能打动消费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有些名牌产品,他们的外观带有品牌的突出特征,美国的苹果手机,作为一款世界追崇的手机,一件市场上的好产品,其技术部分会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升级完善,但其造型风格,文化基因和设计理念却会被用心保留,以苹果手机为例,手机背部苹果的造型以及前部的touch键一直保留至今,从苹果一代逐渐发展为现在的6代,从一开始单调的黑白灰逐渐出现土豪金、再到最后出现少女心的玫瑰金。苹果现在的设计可以说是引领当前的手机潮流,它的指纹识别、双面玻璃、钻石切割、2.5D屏幕、双摄像头、旋转摄像头、协处理器、手套触控等包含了从硬件到功能等各个方面,手机整体追求的大气、时尚、引领潮流一直延续下来,形成的是人们对苹果的认识,保持原有造型的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粉丝文化。连带着其他产品ipad、iPod、mcbook等也被消费者所接收。现代设计的美感,体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上,这包括产品的形体、节奏、韵律,通常偏向于单纯、简约、稳定。这些外观的特点,与过去手工艺时代的精雕细刻、注重装饰和繁琐形成鲜明对比。所以,产品的创新设计,既要了解传统的造型美的规律,更要体会现代设计的规则,通过对技术工艺的理解和运用,创造没得产品。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竞争压力大,回到家中处于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中,这些需求也反映在选择日用消费品的外形上。日本的“无印良品”是简约设计和情感化设计的典范,主打日常生活物品的设计。产品设计合理、环保、人性化,产品设计用心,使用方便、舒适;产品类别囊括文具用品、服装、家居产品。设计能做到选材精良,注重品质,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同时注重环保材料的使用,在包装的视觉上也体现简洁、材料使用也尽量从简。其产品和设计理念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在用户调查方面,无印良品会采访消费者,观察其需求和生活方式,找到设计思路。产品的情趣化设计,是指通过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或产品的功能操作创新来体现某种特定的情趣,使产品带有情感色彩,这体现了用户对产品的情感诉求。例如,国外的设计师设计的花瓶,通过设计提醒人们浇水,花瓶的弧形底部有一个承重的空间和一个盛水的空间,当植物缺水时,两边就会发生不平衡,植物会慢慢倾倒,产生较大的倾斜角度,就是告诉你该给它浇水了,其中融会的情感也让人感到有趣。

三、基于特定人群的产品设计与研究

产品的情感化设计,要符合人的心理特点和情感活动规律,通过对特定人群的身心特点的研究,使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相关功能满足该消费人群的需求,通过这些去感动消费者并引起消费者心理上的共鸣。消费者看到摆在货架上的产品,就感到那是为他们设计的;例如,儿童早教产品设计,这就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老年人专用产品,如老年人手机的设计,外观字大、语音大,操作界面简单等;如果在设计调查和研发阶段就作好定位,注重产品的情感体验,那么该设计就比较容易获得成功。我们处在一个科技和信息不断发展变化的年代,各种设计潮流不断涌现,我们要通过对理论的研究及感性工学的研究来进行设计评估和调整,不断推陈出新,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我们的设计和开发应当使产品容易被人接纳并理解,降低用户的学习难度和使用门槛,给用户提供一定的操作线索,避免用户陷入困惑,影响了正常的解释和理解过程。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应当与设计心理学的研究相结合,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与人的“意识”和“行为”问题。针对于当前市场上产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其在消费心理、用户体验及行为中的深层次原因,从而使设计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并最终提高用户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

四、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对设计学科研究的日益深入,产品设计研究对象不光是消费者,还包括设计师。消费者和设计师都具有其自身的教育文化背景、主观思想、个性和自我意识。我们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产品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一件作品;二、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使用这样一件产品。不难发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对于我们进行成功的产品设计提供了依据。好的产品设计要注重设计师与消费者的沟通,因此作好前期市场调查、用户调研及消费者使用反馈,来达到设计物与使用者的协调,通过设计师的不断反思总结及对情感化设计的研究,也是我们提升设计品质的重要途径。怎样对产品进行定位?怎样使产品能够更贴近消费者?怎样强化产品品质和文化内涵?这是我们在设计中要研究的问题。而情感化设计为产品设计指明了出路,通过对用户的深层次需求的把握来进行产品创新,这是新的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得成.产品造型设计:从形态的概念到实现[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2]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3](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纪江红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当代艺术设计研究 篇3

随着社会科技不断提高,多媒体艺术的挑战,艺术市场商业化的推动,各种思想观念多元并存的创作形式等诸多因素,使绘画出现了既生机盎然叉繁冗杂乱的现象,导致油画艺术中本质性的问题尤为显著,值得深入思考。本文从艺术的本质出发,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对中国油画艺术所反映出的现状,进行当代意义上的重新分析与思考,明确当代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

油画艺术本质当代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052-02

当代油画不仅是时间概念上的艺术,更多是指一种艺术现象。例如:提及中国当代油画,人们常习惯将其与艺术市场商品化、图像符号功能化、审美取向大众化等当代的艺术形态相联系,或谈论“当代性”的同时,更热衷于“什么是绘画艺术”的问题。时代的发展,油画风格的推陈出新,固有的模式定义可能不再适用于当今的艺术,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八五新潮美术”以来,受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思想及诸多风格流派的浸染,使得关于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经典言论受到巨大冲击,当代的艺术特别是架上绘画发生了空前的改变。

在今天,关于艺术的定论尚无明确结论;艺术的定义被不断丰富,成为一个开放性的概念,我们在给出答案的同时,另一个回答又迅速出现。新时代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元绘画形式的不断呈现,人们试图以多元主义、以后现代主义的思想阐释当代油画艺术,消除艺术与非艺术界限,摒弃了对艺术本质性的探究。

事实上,发展到今天的各种艺术形式,无论分类为哪一种,都不可混为一谈。难道,真的如同黑格尔、丹托等提出的艺术终结论一样,艺术就此终结了吗?或是说艺术共通性真的来临了吗?它被普遍适用了?不再具有真实意义了?在解释这一系列问题之前,都离不开对当下艺术现状以及艺术本质的继续探讨。

一 关于艺术的本质

就艺术本身这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命题来看,从实践本体论分析,艺术是一种精神生产;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艺术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为此,艺术有遵循其自身规律发展的一面,同时又有受制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必然制约的一面。

纵观艺术学发展,关于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大致可分为三大思想体系:

1 美学唯心主义,其观点认为现实世界是艺术的蓝本,艺术的功能是摹仿现实世界,但否认了艺术来源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而主张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意识的摹仿。柏拉图曾提出,世间万物都是“理式”世界的影子,这种“理式”是由“神”制造出来的。克罗齐曾主张,艺术是一种纯直觉的存在,是艺术家心灵的表现,同时也是情感的抒发。弗洛伊德则认为艺术存在无意识当中,对被压抑情感的一种表现。上述几点观点,都是建立在主观意识活动下,是无关于外部事物影响的存在关系。

2 美学唯物主义则承认艺术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抛弃了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摆正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以批判黑格尔派关于艺术唯心主义的思想,阐述了“美是生活”的观点,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是自然界中的事物、现象的客观反映与存在的形式。但事实上仍旧处于艺术与现实的表层关系来思考问题,并未真正地从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以及本质区别进行准确地阐明艺术本质问题。

3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本质观明确提出,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社会呈现由经济基础至上层建筑转变为意识形态的构成方式,由于艺术这—意识形态表现形式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因此,它受制于上层建筑,也受制于其他的意识形态影响。但与此同时,艺术又通过人的审美意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的特殊形式,影响其他意识形态形式的形成,艺术是一种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表现形式。马克思的艺术本质观在美学史上属于前所未有的创举,为艺术本质、艺术特性、艺术创作提供了科学的判断。

我们还可以从更多角度来认识艺术的本质,艺术本质尚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永恒定义,它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进化的命题。但从迄今为止的认识程度来看,当前似乎可以如此认为:艺术是一种创造审美形象的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意识反映形态。艺术具备审美人类学的本质,是人类创造审美的符号形式。

二 从艺术本质的认识视角分析中国当代油画现状

当代中国油画已跨越引进和学习西方绘画的阶段,迈向多元化及自主表现的阶段。与传统绘画技艺相比较的当代油画,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以及情感表达上都愈加丰富。

从当代油画艺术的现状来看,一些艺术家不仅只满足于以写实再现的绘画方法创作作品,而是常以夸张、变型、抽象、扭曲等手法(如图1)'对艺术形象加入主观个人色彩进行描绘,这种倾向于表现形式的绘画风格,在绘画语言上进行大胆探索,在情感内容上进行有意识的表达,更加关注画面背后的社会问题。在艺术市场火爆的今天,大多艺术作品的创作出发点多趋于类型化、形式化,甚至存在趋利倾向,使得评判艺术标准不再鉴于审美规律标准,更多的是看行情见高下,导致绘画本体受到各个方面的挑战,也使更多艺术家为了迎合市场、谋求生机,懈怠于对艺术生命力和作品质量的追求。但为了防止过度形式主义,需从艺术的本质出发,正视各要素之间的利弊权衡关系,在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仍需将作品的质量放在首位。

图像资源成为当今油画艺术创作的主要素材来源,这是受以张晓刚、王广义等人的影响,他们以其具有典型符号的成功案例,证明了图像挪用嫁接于图像绘制的可行性(如图2所示,王广义的大批判——可口可乐与图3采用同一可口可乐标志,但王广义的重点在于他用什么方法处理画面,在于用自己绘画语言解析这一符号,在于他与画面建立的关系)。而当代一些年轻画家没能正确认识画面与图像的关系,直接采用图像复制,这不仅消弱了画家的想象力,同时也替代了写生、速写等传统描绘形象的创作方式,弱化了直接观察形象的塑造感,使得油画作品的绘画语言逐渐模糊。

nlc202309030102

当今,艺术观念愈加受到油画家们的关注,强调观念成为他们的绘画重心。但过度强调的结果,务必陷入美学唯心主义的观点,曲解艺术本质为艺术家的主观自我表现,从而否定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依存关系,混淆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纵观古往今来的绘画作品,无论是注重于“再现”抑或“表现”的绘画形式,都需建立于审美对象的审美体验之上,进行艺术概括,而非艺术家自我内心、主观精神的绝对外化,否则则脱离了现实生活,背离了美学唯物主义的意识与存在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本质观表明,艺术以审美的方式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又通过人的审美意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影响其他意识形态。归根结底为现实世界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以审美符号所表现。

作为艺术本质的原则规律一定存在,并且具有普遍性,不仅适用传统或古典绘画艺术,更适用今天诸多艺术形式。剖析油画本体语言无疑是对油画本质区分其他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在语言样式上表现出多样化,多维度发展。绘画语言的呈现是直面熏陶观者的载体,不仅是创作表达的基石,更是观者感悟作品的途径。然而,当代油画艺术家为了夺取观者眼球,立足艺术界多在绘画语言上花大力气,创新成为他们的突破口。新绘画,并非是针对前人绘画所制造的新,而是介入当今社会经济以及意识形态与自我意识相结合的新,这样的绘画是符合艺术规律发展的绘画。

三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需关注的侧重点以及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就油画本身创作而言,是将现实生活中存在或潜藏的事物,以真、善、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其进行提炼、放大、夸张等,以实现审美情感交流和价值的艺术的形式。而当今中国油画创作,则表露出背离了艺术创作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目的,倾向于艳俗、荒诞、边缘等现象,这不仅使得油画艺术失去了应有的艺术本质,也使得整个艺术圈的局势不稳定,割裂了艺术家主体创作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放低对艺术生命力和高质量艺术作品的追求。为了使油画艺术在中国长期健康的发展,需关注以下几点:

1 社会生活的表述

从本质上来说,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现实世界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社会背景,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表述,属于一种社会行为,为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作用。所以,艺术与社会生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今天的绘画并不是脱离人的存在意义的绘画,也不是追求金钱利益的绘画,而是关乎自身与社会生活关联的绘画。它可以愤慨悲怨,也可以自我陈述,但它绝不是迎合时尚,也非谋求利益,做到真正的艺术,需立足于社会生活,通过自身的社会体验人生经历进行艺术创作。

2 符合审美规律

艺术具备审美人类学的本质,是人类创造审美的符号形式。当代艺术对美的追求逐渐让真的表现所替代。传统绘画的评判应以美为标准,一幅作品如果是真和善但不美,则不可称之为艺术作品。但目前,由于受到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潮的浸染,打着“反传统”的旗号,逐步降低了对美的要求,高雅脱俗的审美倾向逐步衰退到大众文化的消费时代中去,从形式和内容上消除审美深度和文化内涵。审美情感是艺术家审美情调,人格境界的体现,是作品主体内容的升华,如果违背了审美规律,则违背了艺术本质的精神,则与非艺术作品没有任何区别,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需注重审美规律的运用。

3 把握创新求异的尺度

由于受艺术市场的推动,出现了大量以新绘画命名的艺术形式,在媒体广泛的传播下,这些作品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暴露出在艺术文化内容、内涵上的短板。新绘画,重在艺术家自我意识方式的新,可理解为绘画作品切入方式的新颖。新,不仅新在艺术语言上,而且还需新在思想观念和艺术表现上,只有这样的新,才是新的需求、新的必要、新的立足点。但创新求异的同时,需关注绘画本体,过度地创新求异务必会导致艺术混乱的局面。

在当今的艺术发展格局中,需强化艺术家主体身份和敏锐的感知能力,突出艺术家社会责任感和当下现实的关系,艺术家应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对艺术敏感洞察的能力。否则,继续陷入世俗、效仿、跟风、商业化的误区中,不利于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更不是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归宿。

当代度假酒店设计的趋势研究 篇4

公元1400年左右英国出现了客栈, 这被看作是酒店的雏形, 若自此算起, 酒店 (hotel) 也已经有近6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现代酒店诞生的标志是1900年建成的北京饭店和随后在上海外滩建成的和平饭店, 到了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市场经济、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 为中国酒店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内酒店建设大兴, 由于缺乏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中国的酒店设计在盲目借鉴、模仿中蹒跚起步, 在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千篇一律, 鱼龙混杂的局面。

伴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信息时代国内外交流更加便捷, 设计教育、设计理念的相互渗透, 再加上本土设计师的崛起, 酒店空间设计国内外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酒店空间设计正从千篇一律, 缺乏创新意识和文化底蕴的初期阶段迈向多元化的趋势。

1 类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当今酒店的类型已经从当初单一商务酒店逐渐向会议酒店、休闲度假酒店、公寓酒店和主题酒店多元趋势发展, 这是由于地域经济发展定位的不同所形成的, 这是区域经济配套的结果。例如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区域, 由于受广州发达的会展业的影响, 近几年形成的几家注重商务的酒店 (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广交会威斯汀酒店) 、在番禺长隆旅游度假区出现的度假酒店 (广州长隆酒店) , 在澳门出现伴随经济而生的酒店 (澳门金沙、澳门葡京) , 随着城市工作压力的增大, 周末短暂休闲郊游热的兴起, 一些注重体验、养生的高档会所性质的酒店逐渐兴起, 如在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的茂德公草堂 (见图1) , 设计为耕读文化体验园的概念, 主要围绕六大功能区, 分别是德居、棠堂、耕读斋、康庐、集艺轩、躬耕园, 提倡“现代隐居”会员制经营概念。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拥有大量丰富的民俗和旅游资源的东南、西南及西北的开发, 势必会给该区域度假酒店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人们收入积蓄的增加以及生活观念的转变, 居民在旅游方面的消费支出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为今后中国的旅游度假酒店提供了重要发展基础。在城市商务酒店发展的高峰期后, 会议酒店、主题酒店尤其是休闲度假酒店势必会遇到发展良机, 这些酒店无论是选址、设计还是功能布局与城市商务型酒店截然不同。此类型酒店不仅仅是要有健身、休闲娱乐活动等设施, 还要融合对当地食物的选择及特色旅游项目的安排, 酒店应该处在景区。而会议酒店既要提供大型会议中心, 还要提供不同层次的中、小型会议室, 同时需要根据会议中心所接待的人员数, 安排好大、中型餐厅等其他配套设施, 为会议做好服务。

2 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发展趋势

设计的地域性是指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以及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地域性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 在某种程度上比民族性更具狭隘性或专属性。

“Travelers’Choice 2010” (2010年旅行者之选) 这份由全世界旅行者评出并推荐的中国酒店排行榜, 谁也不会料到, 位于四川成都文殊坊旅游景区内的“圆和圆佛禅客栈”, 竟然是世界旅行者眼中的中国最佳酒店, 这家酒店同时还被网评为中国口碑酒店的十大最佳特色客栈, 位列第二的是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松赞绿谷酒店。近年来, 中国一些新设计的大酒店逐渐呈现地域文化的趋势, 已经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其中, 这是对中国酒店发展初期存在的设计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意识和文化底蕴的问题的一种纠正, 设计的雷同化必然会导致审美疲劳, 将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巧妙地融入到地域酒店设计中去, 必将是未来中国酒店设计发展的趋势, 这点对旅游度假酒店来说尤其重要。

地域特征、民族和民俗的文化是度假酒店设计应坚持吸收的基础文化, 在风格多样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新民族特色, 使酒店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底蕴。作为酒店设计者要深入研究项目所在地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脉等, 在酒店的方案设计中要诠释好当地所固有的文化内涵, 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穷的魅力, 从而带给顾客生理上、心灵上的享受。

2006年10月28日丽江悦榕酒店正式开业, 丽江悦榕酒店紧邻丽江市束河古镇, 酒店海拔2 000 m以上, 坐落于玉龙雪山南侧。当时被誉为国内度假村的典范, 这个酒店被媒体喻为“中国最美最贵的度假酒店”。该酒店充分融入云南丽江地方特色的灵性。它以玉龙雪山为背景, 55栋纳西式的别墅均可欣赏到玉龙雪山美景, 酒店与当地地域特色融为一体, 是一间接地气的酒店, 也会引起游客的猎奇心理 (见图2) 。

3 快捷、简约的发展趋势

从1997年第一家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落户上海之后, 在近10多年来, 城市经济型酒店以类似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的扩张速度, 在城市中迅速发展起来, 引起了广泛关注。经济型酒店概念源自国外, 特指以经营客房为主, 提供专业化有限服务的新型酒店业态。在国内, 面对传统星级酒店的高消费水准与廉价酒店的低水平服务的弊端, 经济型酒店找到了生存空间。

现代酒店室内设计在注重本土文化的同时, 风格日趋现代、简约和时尚。这与都市生活的快节奏有关, 以满足一般商务人士、工薪阶层、普通自费旅游者和学生群体等的快捷酒店近几年在国内也得到迅猛发展, 快捷酒店一般以连锁化的加盟或特许经营模式为主, 其特点是功能简化, 把餐饮、购物、娱乐等功能取消, 把服务功能集中在住宿上, 这样使酒店的运营成本降低, 在主要核心服务上提高行业竞争力。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相对密集饱和的快捷酒店的市场竞争达到激烈的程度, 七天、如家、汉庭、速8等新老快捷酒店迅速扩张, 品牌经济型酒店由快速扩张期到2011年开始进入了赢利期。至2011年上半年已经上市的4家经济型酒店, 入住率与平均房价出现大幅上升, 且赢利呈加速增长态势, 平均年利润增速在30%~40%左右。现在经济型酒店开始呈现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的趋势。

传统的综合性酒店包涵了太多的功能, 在建筑与室内设计的风格也众多。然而经济型快捷酒店可以将新古典和欧陸风琐碎等的装饰抛在一边, 去繁从简, 呈现简洁现代的风貌, 在简约明快、干净的建筑空间内布置精美的家私、灯具和艺术陈设, 要让酒店体现出时代性和时尚性。

4 网络化发展的趋势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迅猛, 网络的作用已经渗透到人类工作和生活中的各方面。尤其现今, 网络技术为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捷, 网络办公、网络资讯、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些新兴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的消费和生活习惯, 必然对酒店服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酒店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应当与时俱进。首先就是为酒店搭建一个高效、灵活、可靠的基础网络环境, 以提升酒店自身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整体形象。其次就是必须满足顾客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的要求。当前宽带技术和无线技术已经发展成熟, 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 加快酒店的整体网络环境的建设、紧跟信息发展潮流与顾客网络需求是酒店发展的必然趋势。

酒店的发展更要紧随网络的发展趋势, 网络化是酒店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也是衡量其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酒店的网络化的优点表现为四个方面:

1) 提高知名度和入住率。

随着网络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通过网络来预订酒店, 国内通过第三方网站预订酒店的顾客逐渐增多, 如艺龙、携程网等酒店预订业务发展迅速, 一些网商、团购网站也纷纷开展酒店预订业务, 有些集团式酒店甚至有自己的官方网站, 当今顾客把酒店是否提供完善的网络服务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网络不仅推广了酒店品牌又为酒店招来客源。

2) 为酒店经营、管理提供便捷。

酒店的内部局域网对于酒店自身的内部管理起到重要作用。酒店的内部网络可以帮助酒店的管理人员全面掌控酒店的经营、管理情况。酒店的日常收入、支出都能通过网络得到及时体现, 这样一来管理者能在第一时间了解酒店的全局, 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计划, 以保证酒店的运营良好, 利益得到保障。

3) 集团酒店及跨地区经营的实现网络信息资料联网。

这样可以使得集团下的各区域酒店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联网, 各酒店可以便捷地了解集团总部的最新动态信息及指示, 从而及时作出反应和相应的调整。而酒店成员亦可通过集团内部网络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从而不断地取得进步。

4) 建立自己的顾客资料库。

通过网络建立属于本酒店的资料库, 方便顾客入住手续的办理, 同时也可以针对顾客的入住次数给予一定优惠, 这也是吸引顾客入住的一种手段, 从一定程度上留住老客户。

5 结语

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 我们的酒店已开始走向成熟和理性化, 现今的酒店规划设计方面, 也开始将酒店功能与文化融合起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日渐高涨的多元审美需求, 为中国酒店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与希望, 作为酒店设计工作者, 只有通过不断吸取新的理念, 新的技术的前提下不断地补充和发展传统, 酒店建筑及室内设计才会呈现理性、健康的发展。未来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是物质和文化的共同发展, 我们要利用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和地域文化, 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酒店。

摘要:阐述了当代酒店空间设计发展的历史, 归纳了酒店空间类型呈现多样化、地域性、简洁快捷及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指出今后的酒店设计应在吸取新理念、新技术的前提下, 不断发展传统文化, 以设计出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酒店。

关键词:酒店空间,地域性,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蔡丽芬.浅议新技术背景下酒店空间设计的地域性[J].山西建筑, 2009, 35 (10) :20-21.

[2]邱海东, 王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特色酒店空间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2 (12) :86-89.

[3]黄燕鹏, 李振华.岭南地区酒店空间设计探析[J].建筑学报, 2008 (10) :90-91.

当代艺术设计研究 篇5

论文摘要:时代感不仅是人类同时代的共性,也是传统历史文化沉淀积累的综合体。不同的国家、民族虽然存在个体上的差异,但无例外地保持着文化史上的延承性与兼容并蓄的过程。因此,美术作品的时代感也相应而生。进入新时期后,中西方文化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也造成了东西方文化在兼容与相互借鉴的过程中激烈地碰撞,而与东方文化相对应的中国水墨艺术自然而然地在经历着与西方绘画艺术的整合、兼容、吸收,冲撞这个历史演进期。

人类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包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渐进、演变、兼容的历程。不同时期的文化?反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的发展、演进是不同的。因此?时代感不仅是人类同时代的共性?也是传统历史文化积淀、积累的综合体。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虽然存在相互间个体的差异与不同?但是无一例外地保持着文化史上的延承性与兼容并蓄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各自特点?并把这一特点积淀于历史长河之中?这即是为什么一个民族、国家保持自我烙印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我特征之所在。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存在了上下时代间的相连、相接的地方?这种过去时代的“旧痕”和新时代的“新生事物”的穿插存在、交替消亡的变化?反映在美术作品中就形成了美术作品的时代感。进人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剧中西经济、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由此引发的东西价值观念上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文化在兼容与互相借鉴的过程中的碰撞也日趋激烈。人们在满足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思想观念的升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人们不可能再满足于过去的传统侄桔与束缚?人们寻求的是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生活方式。突破传统?追求自我成为当今人们的精神目标与追求。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取向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地转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生活上的富足与安定?这时期的人们寻求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精神文化、精神价值上的追求以及对自我精神生活的全新把握。文化成为这种要求的源动力?精神上的富足在这一时期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起来?而与文化相对应的艺术也在整合、兼容、吸收、冲撞中寻找着自我发展的方向、探索着新时期寻求发展与自我展现、自身发展的契机?当代中国水墨艺术自然而然地也在经历着这样的历史演变。一百多年前?当一批为追求理想、寻求艺术突破与创新的艺术探索者踏出国门?去西方寻求艺术真谛的时候起?中国的艺术家对西方艺术的借鉴与吸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徐悲鸿、李可染、林凤眠等一大批老一辈艺术家的探索之路?同样也在被当今的艺术家们继承与延续着。当代中国的水墨画家们?在吸取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在探寻着用西方绘画技巧来改造中国水墨艺术的道路?实验着西学东渐的可操作性?探索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发展的新路。他们的艺术创作?在水墨语言上?进行了许多突破传统笔墨规范与品味的实验;他们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与评价体系?有悖于传统笔墨体系的价值尺度。虽然其中民族的烙印同样深深地停留在他们的水墨作品中?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他们对改造传统中国水墨艺术的探索精神。这些当代水墨画家?广泛地受到了西现代艺术的影响?在笔墨的表现性、造型符号、画面构成、图像组合等方面体现出与传统文人绘画相区别的独特性?展现着自我的“前卫”。在当代水墨艺术创作中?水墨画家们尝试着消解传统水墨画的笔墨法则?以当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精神对传统中国水墨艺术进行构建。对传统审美情趣与审美取向的破坏、对传统技法的解构对西方抽象主义、印象主义绘画技法地吸收以及画家自我个性自觉地张扬与宣泄?从各个层面使当代水墨画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与观念深度影响着这个时代的艺术创作与艺术受众。这个时期?画家个体观念的自由与语言个性独创?使现在艺坛成千上万的画家以独创的样式与风格竞逐着。无论是“实验水墨”、“表现水墨”?还是“观念水墨”?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这个竞争时期的语言独创角逐。

而新时期文化?在继承传统、传承历史演变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内在的自我整合与并融。各个时期的文化在这一时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交融与激荡?在这种文化的综合作用下?那些不满足于被抛弃、被遗落的没落者?挣扎于这种复杂、多变。这种文化上的冲撞使得本不安定的本土传承变得更为复杂和多元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中西方经济、文化上交流的加剧?使得文化上的骚动更为剧烈起来?这也造成了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在文化上的茫然与不知所惜?面对外面的精彩世界我们变得犹豫、仿徨起来。与这种文化上的异变相对应的?中国水墨画也在经历着这样的茫然与纷争。反传统反继承、各种流派地蜂拥出现?在某个时期成为一种无声的号召?中国的水墨画家们在创作时努力与传统水墨画拉开距离?努力使中国水墨艺术作为一种媒介?成大可以表达时代精神的当代艺术。当代水墨艺术家们力图做的就是赋予中国特有的水墨艺术以一种现代精神的表现可能?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新的生长点?用传统的材质?现代的技法反映出当下人的精神生存状态。如果说当代精神?是从当代生存方式中生发出来的?那么它主要就是在以现实社会为主体的生存境况中孕育出来的。而在当今社会?正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强化、现代生活地急速而来。从这个视角我们可以看出?当代水墨艺术所表现的精神指向?无论是“抽象水墨”、“表现水墨”?还是“水墨装置”?都是对当今社会人类精神与人类生存境遇的多个视角的表述。

当代包装设计的简约风格研究 篇6

【关键词】包装设计 简约风格 研究分析

1 简约风格的含义

简约风格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绘画领域的新风格,其主张用最简单的艺术语言,来获得最直观的艺术效果。后来逐渐传播到艺术设计界。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艺术设计诸多要素,如图形、文字、色彩的简单化处理和运用,来获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这种简单化处理并不是一种盲目削减,而是一个选择和扬弃的过程,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恰恰是精华所在。具体到包装设计来说,简约风格之所以能够得到普遍的认可,自然是与其特点所分不开的。一方面,通过对作品的简约化处理,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各种材质的运用,达到节约和环保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视觉图像时代带给人们以审美疲劳的状态下,简约化风格的包装设计能够实现最直观、最便捷信息传递,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以上两个特点,使其成为了包装设计中一种重要的、广为认可的理念和风格。

2 当代包装设计的简约风格研究

2.1 色彩的简约化

色彩是整个包装设计中最为直观的要素,能够给消费者以深刻的第一印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色彩表现也是越来越丰富,也由此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即色彩过于丰富,很容易给人们以眼花缭乱之感,反而让人不知所措。所以简约化的色彩运用已经是势在必行。

具体来说,首先是多用纯色。在普遍追求色彩对比效果的当下,反而是纯色能够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比如RIO饮料的包装设计,就是用了原色的磨砂玻璃瓶,既能够获得一种朦胧的效果,又能够让观众凭借液体颜色进行口味的区分。其次要多用中性色。黑、白、灰是色彩中的中性色,能给人以自然和纯粹之感,并由此体现出一种个性化风格。比如日本著名的百货品牌无印良品,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就经常采用原色调,既巧妙实现了对品牌的宣传,又达到了生态和环保的效果。最后是多用自然色。伴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的人们被包围在了钢筋混凝土中,由此也产生了对大自然的向往。所以很多设计者根据这一特点,特意使用了一些自然色,如竹色、木色、亚麻色等,给消费者带来了别样的感受。对此要求设计者既要对色彩构成、色彩规律等十分熟悉,也要结合设计对象的实际,通过色彩上的简约化,带给消费者以全新的视觉审美体验。

2.2 图形的简约化

图形也是包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近年来的包装设计中,很多设计者为了获得更加引人入胜的效果,经常采用复杂化的图形设计,反而让消费者感到肤浅和繁杂。所以应该尝试简约化的图形设计。具体来说,首先是将图形单纯化。当众多复杂的图形摆放在人们面前时,在第一时间得到关注的,反而是那些单纯的图形。所以要利用单纯化的图形,努力形成一种理念和意境。比如依云矿泉水,整个瓶身没有任何多余装饰,仅有一个“EVIAN”的标示,并由此体现出了一种生产商对产品的自信,让人们产生了一种信赖的心理。

其次是将图形秩序化。要通过对图形的有机排列,使其呈现出一定的秩序化特征,从而给人们以稳定和舒适之感。比如阿迪达斯香水的包装设计中,就采用了大三角形套小三角形的形式,并配以银色的冷色调,传递出了一种理性的阳刚气息。最后是将图形民族化。每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相应的图形文化,巧妙运用这种图形,往往能够获得言简意赅、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在一些月饼的包装中,很多设计者都采用了牡丹和明月的图案,既显示出了产品的性质,同时又表现出了一种美好的寓意。因为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认知,观众不需要再去刻意思考图形是什么含义,反而会有一种浑然天成之感。所以对于图形设计来说,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要结合作品的实际特点,有意识地进行简约化处理,反而能够获得出其不意的功效。

2.3 材质的简约化

对于包装设计来说,其整个设计基础都是建立在材质基础上的,在大力倡导低碳和环保的今天,也应该主动尝试简约化的材质设计,以体现出设计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来说,首先是尽可能运用原始材料。早在古代时期,人们就普遍采用原始材料进行包装。如竹筒盛米、葫芦装酒和荷叶包鸡等,都是成功的范例。所以在当代包装设计中,也应该多运用一些原始材料。如山东一家公司生产的大米,就采用了竹筒进行包装,竹筒无疑是没有任何污染的,而且也是一种健康的材质,完全能够满足大米的包装需要。可谓是既环保又有个性。其次是将目光投向大自然。当代人对大自然是十分渴望和向往的,所以设计者应该将目光投向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比如益达口香糖的包装设计中,就采用了薄荷叶的造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是追求“零包装”,即包装材质本身是可以再利用的。

比如日本的一些超市中,就推出了“蔬菜纸”包装,拿回家后经过简单的清洗就可以直接食用。可谓是简约材质的极致表现。最后是注重材质的肌理表现。肌理具有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知特性,并能够获得独特的设计效果。比如美国一款橙汁的包装设计中,就采用了真实肌理的形式,设计者通过对橙子真实纹理的模仿,有效激发起了观众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准确传递出了商品的信息。所以要求设计者始终秉承一种环保意识,通过材质的简约化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从人类的艺术发展史来看,一种艺术风格的兴起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一个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简约主义风格的出现也是如此,一方面,生态和环保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简约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各种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在视觉图像时代下,人们已经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而简约化的设计却能实现最直观、最便捷的信息传达,并由此凸显出一种人文关怀。所以说,这是一种既能够满足现实需要,又符合艺术设计本质规律的风格,理应得到的设计者重视,并主动进行探索和尝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不但是设计本身的需要,更是一个设计者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刘彬.以人为本 简约包装[J].今日科苑.2009(02).

[2]葛腾.基于消费情感分析的无障碍简约包装设计[J].商业时代.2009(29).

[3]徐刚.浅谈简约主义与简约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04).

[4]李晶.小设计,大关怀—“微创新”在包装设计中的探索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5.

[5]李卓.系列包装个性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3].朱珍华.基于消费心理的商业店面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当代艺术设计研究 篇7

1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现

在当代环境建筑理念中融入传统文化[1], 能够有效展现环境建筑的外观美, 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目前, 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形式。

1.1神形的展现

传统文化艺术设计在线条的体现上有着方向感和长宽感及一定的厚重感。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的加入传统文化, 不仅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具诗意和文化内涵, 还能使传统文化精神得到良好的发展。

例如, 苏州博物馆, 既有传统文化当中的隐喻内敛, 又具当代审美当中的虚实结合, 其利用多层石板的方式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山水情调。

1.2图形的展现

传统的图形设计在当代环境艺术中以某一事物为载体展现出来, 既能体现和谐优美的视觉感受, 还能表达出图形本身的文化内涵[3]。当代建筑艺术的设计还应考虑到自身特点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赋予当代建筑更加强烈的传统文化内容。如上海经贸大厦的设计形式及表现方式都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表达。

2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构思

2.1自然环境与色彩的融合

自然环境中的色彩丰富多样, 人们普遍的视觉感受是过于鲜艳的色彩相对艳俗, 对人的视觉会造成一定的疲劳感, 因此, 建筑色彩的应用要结合当地的文化意识及环境特点。人是环境的主体, 对自然环境有一种原始的亲近感, 人们内心都有对和谐、美好事物的喜爱及向往, 人无法脱离自然独立存在, 自然也需要通过人的情感获得色彩渲染。自然环境中的所有事物都相对存在, 正因这种事物的相对性, 才能发挥建筑设计的无限可能, 使设计自然、舒适的同时又不会特别唐突。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使用必须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观点, 且能准确表达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意义, 如此, 才能体现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应用中的实用意义。从环境设计角度而言, 环境的协调及色彩的掌握需要从自然环境中获取, 设计需要依据环境决定, 注重当代环境设计的色彩美感、均衡感, 使环境艺术更加完美。

2.2自然文化与环境的融合

自然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需要在反复、多次的设计经验中总结获得, 以有效展现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之间在时间、空间上的有机融合, 体现一定的规律性。古代建筑中的檐柱在具备使用功能的基础上, 还会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固感, 屋檐中的上翘设计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审美。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 设计者可以借鉴传统的建筑风格, 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符号, 实现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 使现代环境设计更加有嵌入感,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展现建筑设计的整体美。

3结语

综上所述, 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有着重要作用, 其对建筑设计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在环境艺术中, 利用神形、图形的表现方式合理的展现传统文化, 将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合理的融入到环境设计当中, 从而有效的体现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中的作用及对其的设计意图, 展现传统文化当中各种的图形所代表的深刻含义, 从而提升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程红群, 张芳, 谢婷婷.论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河北大学学报, 2014, 25 (36) :37-38.

[2]周阳, 张雨薇, 李莎.传统民族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5 (3) :30-31.

陶瓷艺术工匠精神的当代发展研究 篇8

陶瓷艺术起源于远古时期,在近万年的漫长发展中形成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今,虽然中国早已进入现代陶瓷艺术时代,但工匠精神并未离我们远去,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理解并发展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当中,对于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陶瓷艺术工匠精神的内涵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工匠精神简而言之是指工匠们对设计的别具匠心、对品质的精益求精、对技艺的不断精进、为制作精良的手工艺产品而竭尽所能与穷其一生的精神追求与理想。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工艺与艺术创作活动都应当具备工匠精神,这其中即包括陶瓷艺术的创作。作为工艺与艺术完美融合的陶瓷艺术,其所包含的工匠精神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基于陶瓷艺术发展的独特性,其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师道精神

陶瓷艺术的师道精神源于历史上的子承父业和师徒相授,无论是子承父业、还是师徒相授,历史上都执行着严格的口传心授的陶瓷艺术技艺的传承方式。当然,这种传承方式有其缺陷,极易造成技艺的失传,但它是古代陶瓷艺人学习技艺的唯一方式。学徒对师傅极为尊重,恪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祖训,从少儿时代即开始拜师学艺,学习过程非常勤勉与刻苦,对师傅的敬重实际上也是对陶瓷艺术的尊重,而不尊师和不尊重技艺者则终将无成。

当代陶瓷艺术的师道精神当然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家族与师徒范畴,而是扩展到陶艺教育领域。陶艺教育在当代高校中日益普及,已经培养出大批的陶艺专业人才,如今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群体很多来自于高校陶艺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他们同样需要遵循师道精神,只有敬重传授文化、技艺的高校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真正学好陶艺创作。

1.2 敬业精神

在古代,陶瓷艺术的制造是一项艰苦而枯燥的过程,特别是在陶瓷艺术最为繁荣的明清时期,陶瓷匠人们被固定安排在陶瓷艺术制作的某一工序上,长年累月地以相同的标准,程式化批量生产的陶瓷艺术产品,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者也必须严格遵循其陶瓷艺术的工艺要求和审美要求,使每件作品几乎都做到完美。要达到这一境界,陶瓷艺术创作者不仅需要依靠娴熟的手工技艺,更需要具备良好平静的心理素质,也即需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心无旁骛地不断重复完成自己的工作。

1.3 创造精神

古代陶瓷艺术工匠的造物能力绝非仅限于复制,而是在千百次的反复中不断地提高与进步,从而推动陶瓷艺术技艺不断精进与发展,这是陶瓷艺术工匠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创造精神可以说是工匠精神的灵魂之一。

当代陶瓷艺术已经进入到自由创作阶段,特别是近年来文化创意事业的发展,使创造精神对于当代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创造精神也是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核心精神之一。

1.4 实践精神

古代陶瓷艺术工匠从一开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提升,不但需要对师傅传授的技艺加以反复训练,还需要大胆地实践自己创造性的想法。尽管他们的理论指导非常有限,但是依靠反复实践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在不断揣摩与领悟中努力掌握与提高制瓷技艺,并不断地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者具有更加优越的科技条件,能够更好地实践自己的创意,并且许多创作者接受了系统的陶艺教育,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更好的实践活动,实践精神也是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精神之一。

2 陶瓷艺术工匠精神当代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陶瓷艺术创作者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已经摆脱了工匠地位,而进入到各企事业单位成为艺术工作者,但工匠精神作为陶瓷艺术精神的精髓仍然在陶瓷艺术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在建国初期的国家礼品瓷和展览瓷的制作中展现地非常充分,这些陶瓷艺术作品是在传统基础上的革新,其制作过程充分发挥出了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倾力合作完成了制作,是工匠精神在新中国陶瓷艺术中的完美呈现。

20世纪80年以后,中国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陶瓷艺术创作的环境开始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现代陶瓷工业体系改制,导致大量国有企业的陶瓷艺术工作者进入到市场当中,而以下岗国有瓷厂工人为主体,在各产瓷区城乡接合部涌现出成千上万的陶瓷艺术作坊,如景德镇、潮州、德化等。私有化陶瓷艺术体系的建立,使建国初期在国有陶瓷艺术体系下发育完善的工匠精神遭受到明显的破坏。在新的市场秩序中建立起来的陶瓷艺术体系,工匠精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例如民间师徒制的重新确立、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创新能力的提高、实践经验的积累等等,但是从总体而言,在几乎不受行业道德规范制约的情况下,陶瓷艺术工匠精神的精髓并没有在新时期得到充分地传承与发展,大量不良现象的存在正在玷污和破坏着工匠精神,诸如粗制滥造、投机取巧、抄袭剽窃等现象普遍存在,对陶瓷艺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阻碍。而与此同时,新时期社会文化艺术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现代陶艺的引入正在重新定义陶瓷艺术的审美标准,工匠精神需要补充新的符合于时代发展的内容。因此,当代陶瓷艺术需要重新唤醒、复兴和发展工匠精神,这既是对国家提倡工匠精神的策应,也是关乎陶瓷艺术未来的关键战略。

3 陶瓷艺术工匠精神的当代发展策略

无可否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陶瓷艺术在近几十年来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产量巨大,风格样式多种多样,在艺术市场的占有率也在不断攀升,但是与欧洲、日本等陶瓷艺术发达国家相比,在陶瓷艺术的品质、价值上有较大差距,形成差距的核心因素主要还在于工匠精神方面,由于工匠精神没有得到充分传承与发展,才形成了这种差距,因此,要推动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并使其跻身于世界陶艺之林,当前的首要战略是采取各种对策来发展与培育工匠精神,从而使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复兴中国梦助力。

3.1 打破偏见、转变观念、提高陶瓷艺术地位

中国自古以来即对陶瓷艺术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常被鄙视为奇技淫巧,这种偏见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陶瓷艺术创作者在中国当代美术界仍然受到普遍轻视,只有少数陶瓷艺术名家得到较大关注,而大多数陶瓷艺术创作者的地位仍然不高,因而,当务之急,是要打破偏见,有关部门应当关注并着力提高陶瓷艺术地位,尽力转变观念,避免因其在当代美术界的地位较低而影响广大陶瓷艺术工作者提高发展的积极性。

3.2 树立杰出典范、引领陶瓷艺术工匠精神

在全面关注和提高陶瓷艺术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树立陶瓷艺术典范,如树立杰出的陶瓷艺术大师榜样。陶瓷艺术大师本应是陶瓷艺术工匠精神的示范与升华,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给陶瓷艺术大师形象抹上了阴影,因而,重塑陶瓷艺术大师形象是当前陶瓷艺术界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要使陶瓷艺术大师重新成为工匠精神的典范而不是损害者,使之以高超的艺术水平、工艺技巧和奉献精神而成为陶瓷艺术工匠精神的重要引领者。

3.3 加强制度建设,使陶瓷艺术工匠精神具体化

目前来说,陶瓷艺术界正在由浮躁的井喷式发展逐渐纳入到正常轨道,但是各种相关制度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特别是相关的细节需要更加具体并落实到位。这些制度包括职业资格认证、职称评定、荣誉称号评定、陶瓷艺术行业标准等等,而其中由于陶瓷艺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难以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因而成为所有制度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述这些制度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陶瓷艺术工作者准入门槛和提升渠道,对陶瓷艺术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精神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而制定的越具体就越能够使工匠精神具象化,从而使陶瓷艺术工作者在弘扬工匠精神方面有据可依,从而强化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4 结语

传统陶瓷艺术历经了近万年的发展,仍然保持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工匠精神的自古及今的传承与发展功不可没。然而,在当代繁荣的陶瓷艺术创作中,仍然出现了许多有违工匠精神的不良行为,因而,有必要在当前陶瓷艺术界重新提倡和培育工匠精神,使之成为陶瓷艺术从业者的强大精神动力,以使陶瓷艺术能够更加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淼泰.明清城市经济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2]王芳.传统陶瓷文化与城市精神研究[J].高专学报,2014(04):134-136.

[3]郭清.继承传统工艺精华培育现代工匠精神[J].理论与当代,2015(07):41-42.

当代艺术设计研究 篇9

岁月更迭, 伴随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 新型社会形态造就了千差万别的生活状态与人类文明。室内设计问题在面对新型材料, 人类新的意识形态与新兴流派时, 是应该理性思考, 还是该顺应潮流, 不加思索的追随, 都是值得设计者深思的问题。值得肯定的是, 我们应该遵从历史规律,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营养, 寻找对应时代特性, 更贴切的体现时代面貌, 使人的时代需求作为主体, 从使用功能出发, 开发出合理的兼顾审美功能的优秀室内设计作品。一味的追求个性、另类, 把搞怪的甚至影响人心理健康的室内设计作为设计的终极目标, 这是我们设计者应该坚决抵制的。不好的设计, 源于设计师基础不牢, 意识混乱不清而为。室内设计教育问题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 也是室内设计教育的不足与迫在眉睫的任务。合理科学的设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 是重中之重。针对时代发展的特性, 当代室内设计的课程学习也有别以往的传统教学,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 基本上总结出如下几个室内设计基本趋势。

(1) 理性化发展趋势:21世纪的当代, 室内设计师的思想将走上理性化道路, 尤其是年轻设计师的思维发展, 它囊括了由电脑网络构成的市场服务体系, 更加注重环境节能和生态保护, 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建立相应的资料库和咨询机制, 具有可继续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等特征。在设计领域, 更强调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更加注重突出健康、文明、样式新颖的功能和特点, 对于公共美学与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问题, 也更加注重体现综合效益, 即在室内环境设计中不过度包装, 努力营造具有精神文化特性的住宅空间, 这也是室内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已出现智能化建筑, 尤其世博会的建筑影响,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国环境合理性规划设计也进入开发和实施阶段, 它具有的综合效益将使未来室内设计步入智能化时代, 也使室内设备智能化成为趋势。而智能化设备在能源控制、通讯管理及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功能将丰富传统室内设计的内容, 使室内设计与相关行业衔接, 同时对室内设计师的要求也更高, 这是在室内设计课程设计内容和环节尤其需要注意的事项。

(3) 地域性发展趋势:地域性主要体现在由于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 (如气候、地质面貌、地理位置等) 、社会环境 (如民俗、民风等) 条件因素的不同, 使建筑与室内设计发展产生呈现不同的风格样式。

(4) 时代性发展趋势:时代性主要体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 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样式不断丰富、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 这是由于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不同, 影响到人的思想、生活观念和要求也不同。不仅如此, 室内设计的时代感还体现在它的更新速度和频率如此之快及对时尚的高度敏感性等方面。

正是基于目前当代室内设计教程表现面貌的五花八门, 良莠不齐, 为了达到一个规范化的合理的适应时代的院校教学成果, 现将个人总结出的经过优化的课程设置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绪论 (室内设计的理论必修部分) a室内设计概念与学科特征b室内设计的发展脉络及走向c室内设计风格流派与演变。第二部分室内设计的范畴与内涵 (室内设计的属性及作用) a室内设计的相关因素与表达b室内设计的类别。第三部分室内设计中光与环境、色彩与材质的运用规范 (室内设计中的设计技巧问题) a室内光与照明表现方法b室内环境色彩学运用与研究c材质设计与材料运用原则。第四部分室内设计中的陈设表现 (室内设计中影响设计效果的几个方面) a家具运用规范b陈设与风水规划c室内环境中的绿化原则规范。第五部分室内设计施工图表现技法初步 (图纸表现技法) a室内设计施工图制图基本画法b施工图图纸规范管理。

俗话说,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有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教学方法, 我相信莘莘学子们一定会在前进的道路上, 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取得室内设计领域更大的进步。室内设计面貌也必将随时代的脚步一同迈进, 探索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 室内设计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和不断完善。

摘要:室内空间的设计问题, 也即是我们常说的室内空间的合理布局与规划, 是在固有空间围合的基础上, 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生理生活需要, 而又能进一步的满足人们视觉生理享受, 进而填补内心审美需求的一项不可或缺的艺术门类, 尤其在物质材料高度发达的今天, 其精神性审美层面的需求已远远大于往昔岁月, 甚至成为当代室内设计的主流。个性化, 时尚化的空间设计作品充斥世界各个角落, 既为我们设计师提供了许多成功参照的样本, 也为我们提出了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进行室内空间设计, 使我们的设计趋于合理与规范, 如何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设计者沿着正确的设计道路行走, 作为培育设计师摇篮的艺术高校的一名室内教研室教师, 出于对学生和社会的良知与义务, 针对当代室内空间设计面貌的多样繁杂, 本文引入全新的概念理论, 以室内设计所涉及当代理论为基础, 重新以新视点去理解当下建筑形态, 剖析当代室内设计元素, 以期达到引导自身室内设计和借鉴他人的现实意义。课程设计的内容有效地解决了对当代室内设计认识视点的问题, 明确指出了当代室内设计的新方向, 达到指导室内设计教学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室内空间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黄厚石、孙海燕, 《设计原理》,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2]刘旭, 《图解室内设计分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年1月第1版。

当代高校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对策 篇10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可以看到一条认识不断提高、改革不断深化、管理体制不断规范化、运行机制不断制度化的发展轨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校针对艺术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 从开展艺术社团活动、活跃学生文化生活入手, 到开设艺术专题讲座和艺术类选修课, 探索建立学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 引进、配备公共艺术课师资, 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薄弱环节的状况有所改变。各地普通高校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 创造了许多可贵的经验, 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和指导作用, 使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推进。但是, 据了解, 目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部分学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 学校缺乏对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一些学校艺术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和师资配备不全, 没有一支比较稳定的艺术教师队伍, 难以有计划地开设艺术选修课;很多学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建立, 艺术教育没有归口管理的部门, 有的甚至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有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150余所普通高校调查, 有近三分之一普通院校的艺术教育机构还不够健全, 有的普通院校的艺术教育机构只是临时挂靠在与艺术毫不相干的学科机构之下。由于学生选修艺术课程的人多, 为解决师资的不足, 很多学校不得不增加大课课堂听课的名额, 有的高校听课的人数要达到三四百人左右。如北京大学的严宝瑜教授开设的音乐公修课程《贝多芬专题》, 每学期都有350人左右 (不包含听课不要学分的学生) 。在一些学校, 艺术教育工作还存在着间歇性、随意性和以活动代替课程、以讲座代替课程的情况。有的学校存在着重视提高而忽视普及, 重视部分艺术特长学生的活动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参与, 重视推动艺术课外活动而忽视艺术课堂教学质量, 重视艺术演出比赛结果而忽视学生在艺术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和提高等现象。

二、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与定位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对象应当是指非艺术专业的广大学生。这些学生有文科生, 也有理科生。这些学生学习艺术, 并非是掌握另一种求生存的技能, 而是教育者把艺术当做一种美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因为,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它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世纪, 要求素质全面的高科技人才, 对这类人才的培养, 不仅需要德育、智育更加需要美育。“人才”必先“人”后“才”。艺术教育以塑造“人”为出发点, 以科学的眼光关注人类生理、心理健康, 使人全面发展。因此,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宗旨, 坚持艺术教育的公平性。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精英教育, 而是普及的、平等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的教育。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 不是培养艺术方面的专业人才, 也不是着眼于少数艺术特长生的发展。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 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整体素质。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 要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和艺术课程。而提高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艺术课程的质量和提高进行各种艺术活动教育的质量是完全有可能的。

三、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对策

1. 提高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和素质

普通高校的学生选择艺术课程的人数日益增多现象, 表明了艺术教育受欢迎的程度, 这种现象应使各级领导加以重视和思考, 如果按国家教育部的艺术总体规划要求, 现在的师资数量是达不到需求的。虽然有的普通高校设有机构, 但也只有1~2位艺术课教师, 这些教师如果是师范院校毕业, 知识面还略宽些, 如果是专业院校毕业, 知识面相对就显得狭窄。面对时代的需要, 普通高校的艺术课教师的素质更要求知识结构全面, 教学思路开拓, 教学方法得当, 教育理念创新。对艺术教育课程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要作定位论证, 并在普通高校健全相应的艺术教育的管理制度和教师、教学评估标准。

2. 改革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同于高校艺术系的专业课程设置, 艺术系的专业课程是面向一小部分打算从事艺术职业或艺术教育的学生, 而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课程则是面向全体的。它应当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 它一方面培养人, 另一方面培养人的艺术方面的素质。在普通高校的公共选修课中, 艺术课程要占较大的比重, 广泛开设美学、诗歌、戏曲、影视、音乐欣赏、美术欣赏、声乐、器乐、舞蹈、素描、绘画、书法等课程。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的是,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成熟期的青年学生。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艺术的审美价值及如何通过艺术的鉴赏使大学生在艺术文化层次上得以提高。一副好的艺术作品会丰富大学生的情感, 会对大学生精神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 要讲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有哪些时代特征及创新, 要注重艺术家的时代情感和作品的广阔的精神内涵。我们要给予大学生最能代表人类优秀文化的艺术, 使其充分认识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的功能。

对普通高校来自不同科系的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活动, 应当具有独特的教学方法, 它与对艺术师资的培养和对专业演员的培养方式完全不同。它带有普及艺术教育的性质。在进行艺术教学中, 会碰到差异较大的每一个个体, 因材施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在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总原则指导下进行的, 建议通过两条途径来实施:一是通过实践性的练习, 一是通过观赏剖析性的讲座。当然, 整体中会有差异, 我们在教学中既要照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又要区别对待个人才能的发展。

艺术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国民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是普通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作为审美教育或情感教育的高校艺术教育, 是大学生实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找到差距, 明确目标, 探索一条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制度、运作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学生文艺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艺术教育资源开发的优秀的发展化轨道, 推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步伐迈上新的台阶。

当代室内设计的“低碳”理论研究 篇11

关键词:室内设计;低碳设计理念;应用

室内设计工作关系到人们生活的舒适度,低碳设计理念避免了室内装修中出现污染,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再者室内设计工作是一项高能耗的工作,为了实现室内装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及时推行节能、低碳的设计理念,切实提高室内生态环境的合理性。

1 低碳设计理念的概念

低碳设计概念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而出现的室内设计概念,具体的要求是在室内设计中,要综合的考虑产品的使用寿命、使用功能、质量等因素,尤其是重点考虑对于室内环境的影响。低碳设计概念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减小对于室内环境的破坏,同时室内设计的各项功能指标还要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室内低碳设计理念更加注重生态美学的应用,随着人员对室内环境要求的提高,对于生态美学也有个更高的要求,实现生态学和美学的有效结合,追求简单、低碳、自然的室内环境。低碳设计理念注重资源的节约,在室内环境的营造中,重点侧重于资源的优化,降低室内空间的能源损耗,在室内设计中推行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

2 室内设计中低碳设计理念原则以及要求

2.1 室内设计中低碳理论的原则

首先,因地制宜原则,低碳设计理念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不谋而合,都是强调要实现室内设计行业的持久性发展,并提高行业能源的利用效率。中国的幅员辽阔,生活方式千差万别,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要求有显著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我国室内设计中低碳设计理念的推行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建筑、住宅不同需求和建筑标准进行分类规划。再者要兼顾整体性原则,低碳设计理念要综合考虑材料节水、节能、建筑材料节约等问题,做好室内空间的规划工作,并注重室内生态环境的构建,实现整体性的低碳节能。

2.2 室内设计中低碳理论的要求

室内设计低碳理论的应用要满足居住人的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贯彻“低碳理念”,在室内供给水管路设计、室内取暖设计、室内灯光设计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室内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室内设计的取暖系统为例,室内取暖系统直接关系到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同时这也是低碳设计理论的关键,良好的取暖系统可以有效地提升室内居住质量,同时减少了对于其他取暖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污染。再者当前低碳理论下的室内设计更加注重设计材料的应用,通过设计材料的完美搭配减少设计材料的使用量,避免了室内设计污染物的排放,推进室内设计低碳化理念的实施。

3 室内设计中低碳设计理念的应用

3.1 室内空间布局的完善

室内设计的关键是完善室内空间布局,这是室内设计工作的关键所在,室内空间布局应当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并应用低碳设计理念,提高设计工作的有效性,让室内空间更加合理化。当前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常采用人体工学的设计原则,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为目的,保证室内空间给居住者营造良好的心理舒适度,同时减少空间布局对居住者情绪的不良影响。

3.2 室内原材料的选择

要保证室内装饰工程的低碳化,就要首先保证装饰材料选择恰当,具体的装饰材料要求有:第一,建筑玻璃,要求其具备良好的透光性、有良好的保温功能、抗冲刷、耐腐蚀等性能,同时还有美观的装饰性能。第二,关于石材,要求其具备规整的平面和尺寸,其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都在要求的范围之内,同时其耐水性和强度的要求较高。第三,高分子材料,建筑装饰中所用的高分子材料较多,首先要保证其有很高的耐久性能,并且干燥速度快,同时要具备耐磨、耐腐蚀等性能,当前对于这类材料的环保指数要求较高,要求其没有污染。第四,陶瓷材料,陶瓷材料主要应用于墙面的装饰或者卫生洁具,因材需要其具备很强的配套性,同时保证其吸水率合格,表面质量和装饰效果符合装饰要求。第五,关于木材和木制品,要求木材具有良好的抗形变能力、较高的强度、适宜的含水量等,尤其是对于木质地板,选择加工精度良好、质量外观合格的产品。

3.3 室内采暖技术的应用

采暖技术是室内设计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采暖技术的选择应当室内结构空间性能相配合,低碳设计理念推行有助于采暖技术的革新。例如,在某城市高档小区51套精装修别墅,其住房面积在750~1000平方米左右,如果采用的传统的制冷制热方式会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在建筑工程使用地源热泵制冷制热及生活热水、地暖,节能效果良好。此外,我国的气候条件差异性较大,在采暖技术的选择中要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并严格控制采暖成本,降低采暖技术的成本费用。

3.4 室内环境的优化

室内环境的优化包括通风、关照、声音等,这也是直接关系到人们正常生活的因素。对于通风环境,低碳设计理念要求通风窗口的设计符合空气动力学,从而优化室内环境,达到最佳的居住舒适水平。再者对于光照环境的额优化,要实现自然照明和人工照明的结合,从而减少了电能资源的浪费,同时要选择节能、环保的灯具,减少灯光对人眼的伤害。最后是噪音污染的治理,强化室内的抗噪音能力,要提高室内的隔音效果,保证室内环境的生态性。

3.5 设计中引入自然要素

自然景观的引入可以极大提供室内设计的空间感,营造一种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同时自然景观的引入带给空间结构勃勃生机的感觉,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通常在室内设计中要采用仿生学,巧妙地利用建筑装饰材料来构建完整的自然景观,例如可以把田野、树木、高山、绿地等景观精心设计于室内空间中,提高居住人的品位,增强室内空间感。此外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增強,居住空间室内的低碳陈设将会越来越多。

4 总结

室内空间低碳设计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在人们追求自然、和谐、低碳、环保的装修风格趋势下,低碳设计理念更成为室内设计的重点。因此,要全面了解室内设计低碳设计的理念原则,并通过改善空间布局,选择良好的室内材料和采暖技术,同时要优化室内环境,引入自然要素提升室内设计的舒适性。

参考文献:

[1] 郑博文.浅议如何把低碳设计理念应用在室内设计中[J].大众文艺,2010(4).

[2] 刘隆鑫.浅议低碳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2013,8(3).

[3] 李天虹.在室内设计中低碳设计理念的具体应用[J].现代装饰,2014,10(29).

当代工业设计中的肌理研究 篇12

一、肌理的含义

形式美的构成包括构成形式美的物质以及构成形式美的物质间的组合规律。构成形式美的物质主要有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等;形式美的物质组合规律有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稳定与轻巧、调和与对比、质感与肌理等等。

研究中我们通常将肌理定义为形式美的组合规律,而实际上肌理也是一种具有某种特性的物质。它既是物体表面的一种组织与纹理结构、纹理变化,也是一种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感受的表达。肌理一方面作为一种材料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通过工艺手法,可以创造出全新的肌理形态。即自然肌理和创造的肌理。

自然肌理是自然形成的现实纹理,例如木材、石材等未经加工自然形成的形态;创造肌理是由人工创造的现实纹理,即在原有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改造而取得的一种与原来的视觉、触觉等完全不同的肌理形式。其中视觉肌理是指仅靠视觉而无需触摸即可感知的肌理特征;触觉肌理是指通过触觉感知到的表面肌理。肌理对于设计师而言,不但要熟悉其外在形象,也需要理解和认识其内涵,从感性与理性两方面把握肌理的特点与规律。若能够巧妙地使用肌理,可以使设计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二、工业设计肌理研究的类比对象-建筑设计的表皮

建筑形式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建筑表皮、建筑体型以及建筑的构件等等。其中建筑表皮既是建筑的外部结构,关系到人们对建筑的第一印象,是建筑实体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审美与文化的展现。建筑表皮从早期的功能性构成,伴随着材料、科技、工艺的发展,正逐渐转变为同时具备外部功能性与内涵的表达。

西方工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建筑材料与新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包豪斯的现代设计先驱们,通过一系列的理论与教学研究以及实际的建筑设计实践,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并在建筑设计中发挥其特性;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柯布西耶提出了自由立面的概念,在思想上使建筑表皮与建筑建构分离,使建筑表皮获得更大的自由度。随着现代新技术与多样化审美文化的产生,建筑形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建筑表皮因同时具备了内在与外在的属性,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建筑设计与工业设计相似的特性,使我们透过建筑的表皮形式研究,发现了我们仅专注于肌理研究而不能触碰到的东西。而这也非常有利于我们对工业设计领域肌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工业设计的肌理研究

1)工业设计肌理满足人的需求。现代工业设计与其他设计门类一样,是以人为中心,围绕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利用多种多样的设计形式,将产品设计物化的过程。其中肌理作为设计形式,基于形式与内涵统一的标准,其首先表明物态的肌理特性;其次再透过外在的肌理属性表达设计的内在意蕴。

2)肌理在设计中的展现充实人们的内心、填补了人们的情感。高度工业化的社会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满足了使用者多样的需求,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冷漠;我们在关注物质的同时却忽视了内心,越发显得精神世界的匮乏。因而使用者需要一种东西可以填补内心世界的匮乏,并借助其更加地贴近自然。而这样的东西一定不会是某一种器物或物品,而是一种可以填补精神世界的、可以在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嗅到的自然的气息,而肌理具备了展现这种气息的条件。在人们的生活中,大到建筑居家、小到生活物品,肌理可以说无处不在,每一件设计都可以有肌理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每个人从一天的清晨开始,到夜晚结束,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肌理。肌理可以实现人们的使用需求,也可为内心带来满足与快感。

作为设计中的一部分,设计师们通过充分的研究肌理并合理应用可使产品得到更多人的青睐,由此让产品受到更多的欢迎与广阔的市场;同时肌理作为一种体验与感受若能恰如其分的契合使用者的情感需求,填补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空白,相信会获得更多使用者内心的共鸣。

3)肌理设计在不同产品行业中的应用说明。肌理可与多种设计形式相结合,肌理呈现的方式也可以有无数种。在现代社会的细化分工背景下,不同的行业类别、不同的应用者都对设计提出了差异化的需求。在产品设计中通过将肌理与不同形式有效组合,除可满足外在功能的需求,精神世界也可以获得颇多的认同。如在手机行业,肌理的运用除在功能上可以获得更好的握持感,防止产品掉落导致损坏;也让使用者获得远远不同于科技产品固定观念中的那种冰冷的触感。

4)肌理设计利于解决使用者多方面的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甚至安全。工业设计所追求的应该是使人们通过肌理的运用感受到产品的使用功能与心理功能。在产品中,运用肌理的设计,结合现代技术成果,充分发挥理性因素的作用,比如在产品的设计中配合实施现代的人机工程学理论与实践。在手持电动工具领域,使用咬花或凹凸颗粒等肌理效果,可以令产品在使用时增大摩擦力。除使用时可获得更稳定的握持力外,也让使用者充分感受到产品的可靠性,更为重要的是使得产品的使用可以更加安全。这无疑是肌理为工业设计带来的重要贡献。

四、结论

在当代,新技术新材料呈现极为快速的增长,设计服务的竞争亦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设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也只有切实地把握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的根本精髓,才能应对这样的外在环境因素,肌理应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位工业设计师都必须从根本上理解肌理的特点与内涵,才能在应对不同的设计需求时,设计出优质的产品,同时也令消费者满意。

参考文献

[1]《产品形态学》[中]吴祖慈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舒余安黄婉春产品设计中肌理的探讨[D]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3]邬晓庆肌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

上一篇:现代人力资源会计下一篇:表现形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