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讲艺术 教学设计(通用8篇)
交往讲艺术 教学设计 篇1
八年级鲁人版
交往讲艺术
——教学设计
合阳县第三初级中学
《交往讲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交往技能,初步掌握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能力〗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和技能,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善于与人交往,交往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交往讲艺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交往是一门学问,本身很复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掌握基本的交往艺术。本项目引导学生重点掌握三种基本的交往技巧。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
案例引导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最近我收到我的小笔友小红的一封来信,信中小红说她最近很烦,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为什么而烦恼。
“小红的烦恼”
最近我心里感到烦,看到谁都不顺眼,不知为什么,班里的同学都不愿和我说话。特别是原来和我比较好的朋友也一个个疏远了我,我不知我在哪个方面得罪了他们。我感到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太复杂了,朋友难觅,挚友难得。我希望使别人快乐,我愿为大家带去一片云彩。
师问:小红为什么而烦恼? 学生回答:
师总结:交往是一们学问,要成功的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掌握基本的交往艺术。
引出交往讲艺术(幻灯片展示)
(师问:交往中应该讲究哪些艺术呢?让我们先来看三个小金人的故事)情境活动一:请看三个小金人的故事(幻灯片展示)
(设置目的:启发学生在交往中要掌握倾听的艺术。)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漫画中的情形吗?
说说漫画中说话人会有什么感受?请你预测一下他们交往的结果会是怎样?这两幅漫画说明了什么道理?
引出倾听在交往中的重要性。教师讲述:倾听在交往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会倾听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善于倾听,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有更多更好的谈话伙伴。
由此可见倾听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倾听。启发学生得出交往讲艺术之一 ———学会倾听 师问“在交往中我们应如何倾听”(幻灯片展示)情景:班长正在开班会,而班内的几位同学在------评价一下这几位同学的做法。引出交往中如何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要学会认真、仔细地听别人讲话。做到“四心”:耐心、虚心、用心、会心。
师:希望大家都成为一个合格的成功者。接下来再来看看帮你成为好听众的五点建议。,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对你会有所帮助。师:交往中除了学会倾听还要学会什么呢?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故事。情境活动二:读故事,谈启示(幻灯片展示)
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麽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罗?”於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麽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後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接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发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师:请客之人很不会说话,不善于表达,结果导致不欢而散,陷入尴尬的境地。
如果善于表达会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呢? 情境活动三:生活体验(幻灯片展示)
下面几位同学在谈话时不妥之处吗?为什么?
1、阿浩没完没了地唠叨一些别人根本不想听的事,尽管别人已明显地表示出厌烦,他却坚持要人听到底。
2、梅子与人说话时总是谈论灾祸、疾病以及其他不愉快的事。学生分析。
问: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令人尴尬的谈话场景呢? 学生讨论说,然后共同分析。得出与人谈话时应注意技巧
具体要求:选择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注意分寸和角度,要有感情投入,语气诚恳等。
师:语言表达的技巧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在交往中一定要学会表达。
师:中央电视台崔永元曾经主持一节目:实话实说,我们现场来进行一次实话实说
情境活动四:实话实说(幻灯片展示)
1、在别人给你的夸奖中,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什么?
2、当时内心有什么感受?
3、对你以后的行为有怎样的影响? 师:总结高兴愉快使人受到鼓舞干劲十足,可见赞美可以给人带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周婷婷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情境活动五:周婷婷的故事
一岁半的时候,婷婷突然全聋„„
三岁半开始说话,六岁开始博览群书;
百分之百上聋哑学校的她,在正常人就读的普通小学连跳两级;
八岁就能熟练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
十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并发表六万字的幻想小说;
十六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
2001年8月,她成为中国第一位赴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聋人大学生;2002年3月,她与吴仪、邓亚萍、杨澜等同时被评为首届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
师:周婷婷的成功与她的父亲是分不开的,正是在她父亲不断的赞美鼓励之下周婷婷才一不一步走向了成功。
生活感悟:
从刚才的实话实说活动和周婷婷成功的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交往中要学会赞美他人。
得出交往艺术之三——学会赞美他人 赞美的技巧:(幻灯片展示)
1、赞美要有针对性,需自然、顺势,需具体、真诚。
2、要能够给对方渴望得到的那份赞美,还要多赞美那些不被注意的人们。师:赞美他人既鼓舞了他人又愉悦了自己让我们去赞美他人吧。情境活动六:我思我行
活动建议:
1、以“我喜欢你„„”的方式,用赞赏的语言给一个同学写下你对他(她)的欣赏。
2、以欣赏赞美的心态对待全班同学和其他人。几天以后,看看你的人际环境有什么变化。
师以上我们共同探讨了交往的三个艺术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 说一说:交往中你认为还应讲究哪些艺术?(学生讨论回答师归纳)
其他艺术:学会微笑、学会拒绝、学会妥协、学会批评、学会道歉、学会慎独、学会以诚相交、学会结交益友、学会平等待人等等。(幻灯片展示)
师:交往的艺术很多,让我们在今后的交往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总结。师问:通过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小结:交往讲艺术: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学会微笑、学会拒绝、学会妥协、学会批评等。
教师寄语:交往是门艺术,交往要讲究技巧,希望大家掌握交往艺术,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空间。
交往讲艺术 教学设计 篇2
本课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 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 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目标创作设计。其基本要求如下: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 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辨别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交往行为,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学会与人交往, 提高交往能力。
◎过程与方法
一、通过“欢迎听课的老师的掌声”小活动, 采访老师和同学的感受, 引出文明交往之道的重要性, 自然过渡到“文明交往的艺术”课题。
二、学生分组讨论自拍DV《小军和小豪》, 提高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分析, 明确同学交往中应该注意的技巧。
三、通过对《小波和网友》的事例, 让学生掌握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中与网友交往的基本技巧。
四、采访现场老师的活动, 目的在于通过采访, 体验和初次见面的人打交道的技巧。学生通过采访, 总结、认识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道德品质。利用“文明花园”这个环节, 进一步深化优秀的交往品质在文明交往艺术中的重要性, 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升华。
五、通过“礼貌用语接龙游戏”活动, 现场体验人际交往中文明礼貌用语的魅力, 并进一步领悟文明交往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 学会文明交往的礼节与技巧, 养成文明交往的品质, 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明交往的技巧与艺术。
难点:文明交往行为的训练与养成。
【教法学法】
访谈交流法、角色体验法、预设情景法、实践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自拍DV《小军和小豪》、钢琴曲、文明小花、挂图, 教学所需多媒体素材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艺术浅议 篇3
摘要: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师生交往的艺术水平。平等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开掘学生的潜力。如何合理运用师生交往的手段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实效性;平等;启发;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29-01
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是围绕教学目标,师生双方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感情上的沟通的一种教学结构。师生交往表现在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灵活巧妙地设计提问,组织讨论、高效运用交往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美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面貌得到更新,使教学效果更加优化。合理运用师生交往艺术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也往往取决于师生交往艺术的水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几点:
一、要讲求实效性
语文教学的一切环节与方法都应讲究实效。课堂师生交往活动也不例外。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要朝什么方向走?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注意实际应用。”他指出:“讲求实效的对立面就是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做一些劳而少功,劳而无功或华而不实的事情。”讲求实效的总目的是为了加大课堂容量、密度,提高课时效率。
怎样体现实效性原则呢?无论是提问还是讨论,首先目的要明确,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助于学习的认知水平向目标靠近。其次针对性要强,要结合本课、本班实际。第三、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明,不能含混不清,言不及意,不能啰嗦繁琐,不得要领。第四、要适时转入新的问题。如果对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或学生理解达不到期望的高度,教师要出面直接讲析或留做疑问,课后再议。
二、遵循师生平等的原则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自觉的学习,任何教学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养效果。”师生交往中讲求平等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民主的教学气氛,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自学把自己置身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同学或武断地下结论,不因平时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差异,而在交往中表现出或轻视或重视的倾向,而使学生感到教师不公正。
三、运用诱导式启发学生思考
诱导的目的是启发同学思维。启发诱导首先要善于抓住时机。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告诉我们要在学生愤悱的状态下提出一问题,进行启发,要让学生举一反三,类比推论。其次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要允许学生想。教师不要急于宣布现成答案,那样可能限制学生的思维或使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第三、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言机会。学生回答问题或在讨论中发言的过程是进行思维或反映思维成果的过程。因此,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实践。在课堂中,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可以是师生配合默契,高潮迭起,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运用赏识性教学,多鼓励学生。
《学记》“教谕”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很棒”的心态中觉醒,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本关怀的现代教育思想。
当发现学生有一定进步时,应及时肯定,给予表扬。
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以攻心教育为上。就犹如一株小小的树苗,学生的内因是根,教师的教育培养是外因,也就是浇水,施肥的过程,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小树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老师的评价对有性格缺陷的学生影响非常大。凡是得到老师肯定的学生,往往更加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而遭到老师否定的学生,则会更加的冷漠,敌对,自卑。这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自信是教师和成人树立的,尤其是当学生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和强化,使学生感到“我行!”,“我能!”——这种感觉十分重要,这就是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就必然愿意再接受这类挑战。
每个学生的才能、潜力是有区别的,我们应在课堂上加以开掘,加以赏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不尽相同,以至几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在这方面有突出的天才,有的在那方面有惊人的成就。作为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不要因为好的学生某一学科学得好,就逼着有差异的学生也去学。
我们应该懂得用赏识的语言去触动他,去改变他,给予正确引导,使他的才能、兴趣等个性特点尽可能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不同程度地开掘他们的潜力。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经常运用鼓励性原则,可以使学生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平等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体验到愉快的情绪,学生通常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任教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同学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从而使学生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教师要热情主动地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中师生交往的艺术 篇4
目录 区别社会中的生活交往与教学中的师生交往............................1 2 当前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存在的问题....................................2
2.1 独裁式的交往................................................2 2.2 垄断式的交往................................................2 3 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3
3.1 “教”......................................................3
3.1.1什么时候“教”?........................................3 3.1.2 谁来“教”?............................................4 3.1.3 “教”什么?............................................4 3.2 “导”......................................................4 4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的艺术............................................5 5 结论..............................................................7
教学中师生交往的艺术
摘要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教师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合格的互动关系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交往艺术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逐步推广,广大教师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的有效化则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与学生交往,交往的艺术与策略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1 区别社会中的生活交往与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应是单纯的接受被动活动,而应是师生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交往的互动活动。交往是在主体之间进行的相互活动,它反映的不是人与物或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即主体间性。对交往的认识,就要从交往的主体间性的内涵进行认识。
主体间性是交往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交往的本质。主体间性强调主体之间的互识与共识,即主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能够相互认识和相互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理解。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是相对独立和相互平等的主体,教学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而课堂教学最终要实现的目的就是期望理解与实际理解的统一,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一种交往形式。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它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交往行为有着诸多的区别。特别是新课程实施后,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在目标上、内容上和结构上形成了新的特点。从目标上看,课堂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内容上看,由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规定性以及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阶段性和差异性,相应地要求课堂教学的内容“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结构要素上看,课堂教学主要由教与学两类活动组成,这两类活动同时展开,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双边性、共时性、互动性以及主体的复合性。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这些特点为课堂教学交往的顺利和有效进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条件,一旦教师忽视这些要求和条件的创设,就不能够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也就不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2 当前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存在的问题
交往是一种交往双方互为主体、相互平等的主体间关系,交往实践中,如果交往的双方不能以自由、平等、自主、全面发展的主体而存在,主体—主体关系就会在某种意义上降格为主体—客体关系或物物关系,这样交往就会被异化。事实上,教学中的交往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呈现出不真实的交往。这些不真实的交往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2.1 独裁式的交往
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牵涉对课程的认识、社会的经历以及思维方法、情感、伦理及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在这些方面,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其知识与社会经历都使其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因此,教师自然而然会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在这种背景下,课堂的师生交往很容易由于教师自身的优势而改变为独裁式的交往:教师是交往的主人和发起人,学生则是从属者和执行者;教师在教学交往中要做的就是对学生实行控制,使学生完全按自己的思路进行交往。
在课堂教学的交往中,独裁式的交往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交往地位上的不平等,更多地表现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人,而学生是学习的被动者和从属者。比如,在不少实施了新课程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堂课基本由教师一讲到底的情况,学生只是抄黑板,按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按教师布置的习题练习,很少主动提问也不敢提问。教师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指挥官,完全按自己的意愿与思路,指挥着学生学习。教学中的交往基本是教师分派工作,学生完成工作,然后教师判决工作的好坏。学生不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显然是不公平的。2.2 垄断式的交往
课堂教学中的垄断式交往其特征是交往为少数人所独享。在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学习是存在着差异的。正是这些学习差异的存在和教师肤浅的学生观,使得课堂教学交往呈现出垄断性。课堂教学交往的垄断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在教学交往机会上。在教学的师生交往中,许多教师都会因对象的不同给予不同的交往机会。教师一般都愿意更多地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学生干部进行交往,而很少或不愿意和成绩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交往。他们认为,如果过多地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交往,会干扰自己的教学,会阻碍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堂教学中交往的垄断性还体现在交往的言语形式上。在课堂教学的交往过程中,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垄断了教师的积极方面的言语。而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则垄断了教师的消极言语。教师所要找的错误回答或错误判断的言语往往由这些弱势群体给出,因而当这些学生站起来和教师进行交往时,往往是胆战心惊。
上述两种不真实的交往在课堂教学中的盛行,对学校新课程的实施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往往体现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得不到尊重,因此他们会越来越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缺乏学习的热情,其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久而久之也会呈现消极的特点,进而厌恶学习。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失去了与学生真实交往的快乐,专业性角色大大降低,这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3 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 3.1 “教”
正面教育,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播下真理的种子,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前提。我从这三个方面来简述我的观点。3.1.1什么时候“教”? 初一年级这个时间段。为什么呢?大家不妨回顾一下,初一学生的主要特点:他们刚进入初中不久,心理还保持着小学生的特点:天真、稚气未脱、对初中学习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这个时候他们会主动与老师接近,愿意与老师交流,在情感上还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还呈现出另外一个特点:正确的是非观还未完全形成,是非观还很淡薄,对事物容易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做出不正确的判断,而且学生在心理上有急切地想证明自己的需求。所以,这个阶段是教育的最佳时机,最容易找到切入点,老师更有亲和力。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最佳契机。3.1.2 谁来“教”? 不单是老师,也不单单是班主任,而应通过家访,寻求家长的理解,与家长形成教育默契;配合学校狠抓常规教育和全面教育,关注社会热点,挖掘社会典型事例的深刻教育意义,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形成以老师家长教育为支撑点,学校,社会教育大环境为面的点面结合的教育局面,再着重逐渐培养班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最终形成由表及里,由外因到内因,由初级到高级,由被动到主动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长效教育机制。3.1.3 “教”什么? 教学生做人,教学生学习,教学生审美。教学生做人:教学生如何与身边的人相处。现在的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大都个性强,任性,不易相处。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尊重他人,尊敬老师。例如:初一时,班上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倾向:班主任在时,学生还稍微自觉,班主任不在时,却是另一番景象:针对这种情况;我明确表明立场:只看班主任面的学生,是表里不一,阴奉阳违的表现,是错误的;如果真正尊重班主任必须首先尊重其他科任老师。一个班级,老师在时纪律好,老师不在时,却很糟糕,这样的班集体,是很不成熟的班集体;而一个真正优秀的班集体,是老师在不在场,纪律都一样好。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很强的自律意识,养成尊重课堂,尊重他人学习权利的良好社会公德。教学生如何审美:初一学生, 是非观还很淡薄,片面追求外在美,比吃比穿,嘲笑长得矮,或长得胖,或长相普通的同学,盲目追星,迷失自我。针对这些现象,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经过全班整体审美教育、辩论赛、演讲比赛三个阶段,历时一个多月,同学们达成了共识,提高了辨别能力,形成了正确的审美观。3.2 “导”
辅导、引导学生走出成长的心理误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发展新型师生关系的保障。
学生个体发展变化是多方面的,迅速的。随着身体的发育,青春期的到来,学生情绪不稳定,心理容易失调。性格和情感上的问题常常是心理不健康的重要标志,使心理活动偏离正常状态。引起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应对能力很差。因此应该针对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开展以“调整心态”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结合心理测试,开展心理卫生知识、心理保健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引导学生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心理自我疏导的能力。
总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双向的,互动的;需要真诚和宽容,理解和信任;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存在的问题。4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的艺术
如果师生间没有了沟通与交往,人心世界将是一片荒漠。美国卡耐基指出,知识和专门技术在这些人的成功因素中只占百分之十五,而百分之八十五的成功因素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在思想感情和个人性格所具有的非凡的品质和魅力。在教育过程中,人格魅力可以让老师课堂“无声胜有声”,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人格魅力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为此,教师要从多方面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首先,教师要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教师在与学生初次见面时,应面带微笑,坦诚的向学生介绍自己,以一颗真诚的心学生,在学生心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教师的仪容仪表对教师增强人际魅力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在初次交往中,仪表显得尤为重要,构成第一印象第一要素。由此,教师应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要仪容整洁,穿着得体,朴素大方,举止文明。不同的文化修养有着不同的气质风度,了解自己的性格,培养造就自己独特的风度、气质,是增加吸引力的一种手段。
教师应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真正把教育当作是自己的全部,无私的献身教育事业。这样的敬业精神会感化学生的心灵,从内心深处尊敬老师。教师的人际魅力还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教师不仅要加强对专业领域知识的研究,还要拓宽非专业领域的知识面。知识在教师这个职业里面代表了为人师表的前提条件,也代表了绝对的力量和自信。让教学大纲和教材成为教师最基本的知识,应使教科书成为教师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种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性知识,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方面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教师的影响就能更多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一切领域。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智慧的光芒,敬佩他们的老师,并且学习他们老师追求知识的精神,这有利于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讲究教学的艺术是增强人际魅力的重要手段。任何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无不是熟悉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得法,善于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的。为此,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语言表达得当,诙谐幽默, 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要不断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以便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要求,做到教与学的真正结合。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了力,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策略。
教师要掌握交往之道。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教师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师生应该是思想上互相交流,心灵相通的同志和朋友。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的关系。首先,教师要热爱并给学生以充分的理解。其次,要学会倾听。倾听是理解的前提。教师还要讲究管理方法,做到以理服人。做到这些,教师的人际魅力就在不经意间攀升了。
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彼此尊重。教师不仅仅是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还必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宽容学生的错误与过失,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样学生才愿意并主动与教师交流,师生间才就能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的良好关系,学生才能在师生融洽的氛围熏陶中健康地成长与成才。
教师应富有亲和力,有爱心。教师要平易近人,放下教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在课后以一种朋友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教师如果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可以赢得学生的心。
增强人际吸引力,教师还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作学生的工作要多沟通,工作方法要因人而异,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能偏爱学习好的,歧视学习成绩差的,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师要掌握人际交往的语言艺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师生人际关系中,更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语言的沟通作用。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清楚、生动、准确、有感染力。对于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要及时且适度的给与鼓励与赞美;对于学生的不足,要委婉的提出,既要避免伤及自尊,又要让其有所意识,并萌发改进的想法。
教师要完善个性品质,要有良好的性格特征。教师理想的性格有利于创造和维持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授课的态度以及对学校的态度。教师要培养自己善良、宽容大度、有爱心、有责任感,幽默感、热情、自信乐观等学生喜爱的性格,这会大大增加个人人际魅力。要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工程,除要讲究技巧外,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确实是一门巧妙的艺术,一门深奥的学问。5 结论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反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新课改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重老师,老师应当热爱学生,这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也是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民主平等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指教师的教育应建立在民主、平等、友善的基础上,以说理疏导、循循善诱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它包括教可以促进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总而言之,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一门艺术,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探索其中的奥妙。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侯敏老师的精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交往讲艺术 教学设计 篇5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8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88.课型设计的艺术――探究性学习课探究性学习课是立意新颖的、开放深刻的而又难度很大的课型。探究性学习课是课程改革的产物,它风貌崭新,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可供借鉴或者推广的形态模式。试用修订本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曾指出,在教学中应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及教学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现在,这种突破是必需的、必然的了。因为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要求、需要我们对探究性学习课进行探究。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科教学中的最新理念之一。语文新课标以极大的力度谈到了探究性学习:它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地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它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到,学生要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它在学段目标中要求学生应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井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真是反复要求、多角度强调啊!这就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不仅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被反复提及,而且成为教学中的一种要求,一种规定,一种基本精神。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在探索探究性学习课的时候.有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三个概念摆在我们面前,虽然三者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都是为了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都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我们仍有必要对此加以理解。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含义是相近的,有时是同义的,只不过研究二字的分量比探究重一些,给教师的压力大一些。但在目前的语文课程理念中,这二者的区别倒是大了起来。这是因为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要求、一种学习方式、一种研究过程,它更是一门选修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要开展有个性化的、延续时间较长的、以表现自己探索研究成果的专题研究活动。综合性学习主要是一种学习过程,它提倡跨领域学习,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组织综合性学习,要求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求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与研究性学习一样,探究性学习也是一种课程理念,一种学习素质的培养要求,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带有一定的专题性,由此而表现出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活动性。合作性和个性化。与研究性学习这种课程相比,探究性学习所要求的范围小且时间短;与综合性学习这种活动相比,探究性学习所要求联系的内容较少区活动的形式比较简洁;与上述二者相比,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日常课堂教学上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也表现了探究性学习课的实用价值。但真正从设计探究性学习课课型及课中活动来讲,很多语文教师是有难度的,难度本身恐怕在于教师的力不从心,在于教师本身的探索研究能力不够,在于教师的创造性阅读的功力较差。所以,要想在大面积上实践探究性学习课,在目前来讲,还得从降低难度做起。第一,不要把探究当成研究,可把探究当成发现,这样,压力要小一些。第二,可把探究性学习的观点先集中在阅读教材上,集中在阅读教学中。第三,可把探究性学习的课型任务定在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或初步训练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能力之上。第四,可设计一下探究性学习的训练序列,分步进行,逐层推进。第五,将探究性学习课中的安排内容少一点、容易一点。第六,如果我们把探究性学习的视点先集中在阅读教材上,那么,我们可综合考虑如下角度的指导内容,来设计、运用探究性学习课:l.从发散的角度探究、发现一篇课文的美点、妙点、弱点、疵点;2.从纵深的角度探究、发现一篇课文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特别之处;3.多侧面地探究课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成因;4.多元地探求课文的结构划分或旨意表达;5.从横向联系的、辐集的、单元教学的角度探究语言文字的某种表达规律;6.从横向比较的角度、单元复习的角度探究课文中的.人物与事物、语言与手法、结构与主题……7.从求异的角度探究课文中已成定论的看法;8.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9.从课文出发进行有创意的读法、学法交流;10.针对课文难点组织合作的学习;11.就某一教学要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12.就某一教学内容,联系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13.从课文内容出发向课外延展,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文化内涵、科学内涵丰富的探究性阅读。……下面请看笔者尝试着对《死海不死》进行的探究性学习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整体理解课文内容。2.进行探究性学习。二课型与课时探究性学习课,两节三教学创意1.由课文内容生发开去,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2.用微型话题的方式,进行由课内到课外的、跨学科的探究件学习活动。四预习要求1.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2.想一想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哪些内容入手,来引申、扩展我们的知识面,来让我们得到进行探究的实践机会?五第一节课的活动1.教师十分简洁地导入课文。2.教师板书如下内容,要求学生就课文的写法理解这10个字的含义:悬念插入补说关键信息3.同学们讨论:原来,这篇科学小品的构思方法是,先在开头描绘出死海的情景,设立一个悬念,就像记叙文中的倒叙法开头一样;然后在每次说明内容之前,插叙一个故事传说,增加课文的生动性;最后对说明对象的某些问题作一点补充说明。文中的关键信息就是那两个说明段。4.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两个说明段。①阅读理解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这一段。(教读:理解中心信息,理解说明的方法,理解段中的因果关系)②阅读理解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这一段。(自读:理解中心信息,理解说明的方法,理解段中的因果关系)(过渡,引入到对课文词语的积累)5.要求同学们理解、积累课文中的二字雅词与四字短语,将它们抄写在笔记本上:此起彼伏无边无际寸草不生勃然大怒安然无恙大惊失色改邪归正汪洋大海日日夜夜执迷不悟游弋保佑谕告告诫家眷塌陷转瞬不逊干涸日趋6.教师引导:我们将由课文内容生发开去,组织大家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习的方法是先由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适合探究的点,每一个点都是一个话题,然后我们对这些点进行探究,展开这个话题。如课文中说到死海是一个咸水湖,我们就可以探究什么是咸水湖,世界上有多少咸水湖,中国有多少咸水湖,请同学们读课文,给大家贡献探究的话题。7.师生共同活动,找探究点,教师进行综合,展示话题,请同学们自由选定,回家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查找资料,对自己所选定的点进行探究。五第二节课的活动1.教师导引:今天我们是用微型话题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每位同学所探究的,都是一个小小的话题。2.媒体再展示话题:第一层面的话题:①《死海不死》的开头②《死海不死》的结尾③《死海不死》中故事的作用④《死海不死》的构思特点⑤《死海不死》中的说明方法⑥《死海不死》中的因果关系⑦《死海不死》中的死⑧课文中的几条关键信息第二层面的话题:说说浮力的故事什么是咸度,说说咸度与生命世界上的咸水湖中国有咸水湖吗为什么种庄稼需要淡水什么是神话,什么是传说话说盐类,盐类与化学工业为什么湖水有的淡,有的咸海水为什么会有治病功能从死海的形成看地壳运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路撒冷这座城古罗马的奴隶话说约旦国转瞬有多长约旦河水中为什么矿物质特别多食盐的生活用途死海真的会死吗什么是人体的密度海面为什么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死海与旅游用地理学的观点看大裂谷我设计的死海疗养方案石人传说知多少我所知道的死海见闻矿物质与人的生活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死海如果死海和地中海相通联死海边上能建工厂吗死海的网上资料查询3.同学们进行小组活动,展开自己的话题,交流自己的见解。4.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优选,请特别有见解的同学在班上交流。5.教师小结这次活动的成果,从思想方法上再给学生点拨。探究性学习活动除了在单课教学中进行尝试外,还可以从单元教学的角度、从某册课文内容横向联系的角度进行组织、由于资料的丰富,这种探究性学习活动将进行得更加深入和更富有情味。如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诗词单元上到单元小结的时候,可以由学生来进行一次微型课题的探究。这个微型课题是:浅谈宋词中_________。学生们也许会写出这样一些题目:浅谈宋词中的典故,浅谈宋词中愁,浅谈宋词中的流水,浅谈宋词中的楼台,浅谈宋词中的离别,浅谈宋词中的忆,浅谈宋词中的梦,浅谈宋词中的战乱,浅谈宋词中的月,浅谈宋词中的叹,浅谈宋词中的爱情,浅谈宋词中的苏轼作品,浅谈宋词中的李清照作品,浅谈宋词中的写景名句,浅谈宋词中的抒情名句,浅谈宋词中的爱国情怀……在这样的微型课题的探究中,哪怕每位学生只能够写上简单的几句,这样的课也是成功的--因为,这毕竟是学生自己进行的探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交往的艺术 篇6
1.在关注全体学生方面视野不够开阔,观察不够仔细。如在讨论时有几个学生没有参加,教师没有相应的提醒与安排。
2.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不到位,没有把握好哪些问题该讨论,哪些问题不该讨论,如在回答“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信?”时教师让学生讨论,设计理由不充分。
3.板书设计不够明确,对重点内容没有进行板书归纳,不利于学生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4.教师的普通话还应再更上一层楼。
5、但导入过于平素,没有运用更多的资源,显得有些呆板,不如案例中的导入充实有感染力,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而非一味地追求课堂内容的充实和丰富;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但是有些学生持旁观者态度,应关注全体学生。
7、教师应注重精选精练,贴近学生、立足于初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中演讲艺术的运用探析 篇7
然而, 教学上的演讲和普通的演讲还是存在不同。普通演讲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听众, 目的在于通过演讲将演讲者的所持的看法告知听众, 所以在演讲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 受到的约束也比较少;但是教学演讲面对的是接受知识的学生, 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学会教师所掌握的知识, 所以在演讲的时候会受到教育法规和教学目标的束缚。
一、“讲”的艺术
第一, 如果说教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的话, 那么教师教学过程中所用的语言就更加富有艺术性了。当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 教师和学生必须进行沟通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而这必须借助语言才能实现。对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来说, 怎样使用语言是必备的技能。有关部门通过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的语言水平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
但是, 教育学者指出:如果教师在授课的时候, 未能将授课内容使用艺术性的语言清晰地传达给学生, 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很差。”事实上也是这样, 部分教师在授课的时候, 所讲内容让学生难以准确地理解, 即使是优秀的学生, 也无法理解教师想要表达的真正的含义,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讨厌学习, 产生厌学的情绪。究其根源, 主要在于:教师讲课时使用的语言, 晦涩难懂, 表明教师自身也没有真正理解所讲的东西。
第二, 语言能够调动情感。无数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时候, 能够充满激情的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 那么学生的情感就会被调动起来, 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接下俩以某位教师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的教学演讲为例来说明上述结论。这位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课文的时候, 这样说道:“小女孩在漫天飞雪、天寒地冻的环境中出来卖火柴, 由于过于寒冷, 被迫所在冷冰冰的墙角 { 此时教师说话的情调变慢, 带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为学生思考创造了必要的意境) 。然而比天气更加寒冷的是无情的世界, (腔调转变, 突出”更加寒冷的”) 。正是由于这个无情的世界, 所以可怜的小女孩才会被活活冻死啊! (此处说话的强调充满怜惜的感情) , 所以我们能够既可以这样说小女孩是被寒冷的天气害死的, 也是可以说小女孩不是被冻死的?相反, 她是被无情的世界给逼死的! ( 此处说话的速度逐渐加快, 强调逐渐提高, 感情也越来越强) 正是这个残酷无情的世界, 可怜的小女孩去了! (强调提高到极致, 感情也达到顶峰) ”这位教师的教学语言充满艺术感染力, 不但充分显示了对小女孩死亡的怜悯, 而且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世态炎凉的黑暗一面。学生在听完这位教师讲课之后, 肯定会内心有所触动, 这样就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主旨。优秀教师斯霞指出 :“当我在向学生讲课的时候, 如果某个地方重要, 我就会有意识的再读一遍;如果某个地方让我人感到愉快, 那么我就会向学生微笑一下;如果某个地方让人感到生气, 我就会有意识地提高语调;如果某个地方让人伤心, 我就自然而然地调低语调。”由此, 我就能够让教学富有激情, 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三, 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语言不但能够用来向学生传递知识, 还能够作为学生的表率,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地重视语言技能。大家都知道, 学生模仿能力非常强, 教师使用语言的好坏能够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时候, 使用的语言富有条理、充满激情, 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对学习的爱好, 知晓教师的思维逻辑, 掌握分析思考问题的有效办法, 和老师产生情感共鸣, 最终能够熟练地使用语言;否则, 如果教师言语不清, 学生一味模仿, 就会出现发音错误的情况, 长此以往, 学生在说话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语言错误, 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演”的魅力
若“讲”旨在让人通过听, 实现内心的升华, 则“演”旨在通过让人看, 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此处的“演”指的是非语言因素, 旨在通过身体动作的辅助,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身体语言的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包含手势、眼神、表情动作、身体形态。借助身体语言, 能够, 能够表达那些无法通过语言有效表达的东西。我们平常总是说:“只能意会, 无法言传”, 这恰恰是身体语言功能的最好反映。心理学专家伯特 . 梅拉宾通过实验得出信息效果的计算公式, 即信息的总效果 = 文字 *7%+ 声音 *38%+ 面部表情 *55%。有这个式子可知, 身体语言确实十分重要, 若能够合理的使用, 将会十分有利于语言的表达。
就身体语言来说, 使用最为普遍的是表情、眼神、手势, 借助他们, 能够使得语言形象化。据学者研究, 光面部表情就高达25000种。法国文学家罗曼 . 罗兰这样说到:“面部表情有助于人获得成功, 和嘴相比较, 面部表情要复杂得多。”通过表情, 可以及时、完整的表达内心的情感, 交流信息。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时候, 针对教学内容的差异, 能够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合适的神态。
脸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不同的表情, 这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眼神了, 通过眼神传递的表情十分生动形象。有些人这样认为:“当从事教学活动的时候, 最好的教师使用眼神, 一般的教师使用语言, 最差的老师使用惩罚手段。”现实中确实是这样, 学生能够通过感知教师的眼神的变动来判断教师情感的变动。所以, 若教师能够把眼神和讲课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 则教学效果一定远远好于仅用语言的课堂。伟人毛泽东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 将手势也列入其中, 由此可知手势对表达感情来说也至关重要。你想象一下, 如果在讲到让人情绪高昂之处, 你紧握双拳;讲到让人生气之处, 你甩一下手;讲到让人感到无奈的时候, 你张开双手;这样你的演讲就富有趣味性, 让学生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进而更好地理解你所讲的内容。
尽管身体语言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容易上手, 然而若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还是需要不断地努力。身体语言能够有效地反映老师的知识水平、讲课技能, 对于优秀的教师而言, 是自然而然的行为。所以教师应当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通过不断地练习, 提高自己使用身体语言的能力。此外, 如果老师会表演技能的话, 那就更好了。
“讲”与“演”尽管存在不同, 然而二者还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假如教师在课堂上, 目光呆滞, 语言缺乏趣味性的话, 学生就肯定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师也没有理由为此责备学生了。但是要记住一点, 演只是辅助性的, 如果演代替了讲, 那么就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但是讲也离不开演。所以, 应当将“演”和“讲”进行有效的结合, 只有这样, “讲”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总之, 对教师而言, 教学演讲是其必备的技能之一;可以通过考察教师的演讲水平来评估教师的讲课效果, 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 现实情况却是这样, 不少教师轻视演讲的重要性。常常会出现有时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东西的情形。作者觉得有必要在添加“教学演讲”这门课来教授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演讲, 提升教师的演讲水平, 也只有这样,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摘要:如果说教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的话, 那么教师教学过程中所用的语言就更加富有艺术性了。“教学使用的语言能够对学生的听课效果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当教师进行教学时, 如果将“演”和身体动作有效地结合起来, 就能够实现讲和演的统一, 激发起学生的听课兴趣,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在我看来, 对教学活动而言, 演讲是至关重要的, 全体教师都必须掌握此项技能。
关键词:课堂教学,演讲
参考文献
[1]袁朝晖.改造课堂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 2010 (01) :11-20.
艺术与交往理性 篇8
关键词:艺术交往理性主体间性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一交往理论
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掌门人。在他的著作当中,最重要的便是针对“生活世界被殖民化”而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
现代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时代,呈现为一种景观。哈贝马斯认为,社会一方面是“生活世界”,在其中,人们在共同的背景下通过交往行为进行互动;另一方面,社会也是系统,由经济、政治等担负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组成。哈贝马斯指出,现代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系统和生活世界的严重脱节。从进化论角度看,社会处于不断分化过程中,正常的情况本应是政治、经济、家庭等系统依赖于并且再生产出生活世界的三个方面:文化、社会与个性。
在现代社会中,系统和生活世界的脱节突出表现为由于科学技术以及中性媒介(金钱、权力)使物质生产进一步发展,而这些中介不依赖于交往行为的有效要求,当它们渗入政治、经济、法律和家庭关系中时,生活世界的再生产所必不可少的交往行为受到侵入和强占,这就抵消了生活世界对于社会整合应起的作用。哈贝马斯把这这种现象称为“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本来权力和金钱应该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然而现在却控制着人们的需要,应该让系统的权力和金钱回到系统本身,为生活世界服务。
针对这一情况,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认为工具理性乃至系统理性不是现代的全部,还有一种交往理性。只有通过交往理性才能为现代社会找到出路,也就是对生活世界的拯救或重建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交往理性在运用当中,我们必须注意几个问题:首先,交往理性要遵循的原则依然是道德伦理为基础的,继续以真善美等作为全民公认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次,道德讲的是普遍性问题,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普遍性规律,在此基础上要分辨出每个特质所有的特殊性,也就是注意到差异性问题,但每个人环境的不同而导致每个人性格差异,这便出现很多冲突。在进行理性交往的过程中理解和反思成为关键,理解是对差异性的理解,需要各种知识积累;反思是需要理性,倡导的是理性思考。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是主体间性,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交互活动,而不是主客二分基础上的主体征服、构造客体。主体间性还涉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它不是把自我看作原子式的个体,而是看作与其他主体的共在。哈贝马斯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可分为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工具行为是主客体关系,而交往行为是主体间性行为。
二艺术具有主体间性
艺术作为交往行为的一种,属于公共领域的范围。艺术首先是个性之间的一种中介形式,即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者、个体与共同体之间建立交往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中介手段,也就是说,艺术为个体建立起了一系列的主体间性关系,使得个体能够在这些关系当中重新确立自己和他者的地位,并进而用这些主体间性关系构筑文化认同和社会体系以及现代性的话语体系。
艺术能把观看者从平常工具理性的生活模式抽离到一个非功利的空间当中,并且在演绎者与观看者之间建立一种互动的特点,带有主体间性的特点。但艺术更大的特点却是自我的流露和表达,哈贝马斯说到:
“第三种行动是戏剧式行动,它指行动者在一个观众或社会面前有意识地表现自己主观性的行动。这种行动重在自我表现,通过自我表达达到吸引观众、听众的目的。行动者在观众面前,以一定方式进行自我表述,……想让观众看到并接受自己。”
艺术行为首先是要确定主体性,并且肯定自己的主体性的,但是艺术行为在对自我有了清楚的意识之后还要去和自我之外的他者建立起一定的关系。艺术家既有强烈的自我,也在乎别人对他們的评价,并通过作品的方式与客观世界联系在一起,与观众产生交流、互动乃至共鸣。
三艺术进入生活
艺术能把观众从工具——目的性的行为中抽离出来,暂时进入一种特殊的领域,并以作品的方式与接受者建立一种互动交流的关系,那么当人们在生活世界的交往活动中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呈现时,是否可以让交往从二元逻辑中上升到主体间来,类似于一种游戏方式?艺术有两个重要的特征,首先是艺术必须要吸引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还有一点就是艺术体现的始终是真善美这些始终如一之物,只是中间的环节往往会不停的变化。在通过语言交流之时,我们每个人是否想过也可以像艺术家一样,通过艺术的方式与人交流,不是盲从他人,也不是只看到自己,而是看到确立了自我以后与他人相互理解的希望。
怎样才能拥有艺术般的生活方式呢?这和艺术生成本身是相同的。艺术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熟练的技巧及对世界的激情,即使是现代流行的观念艺术家也是一样,只不过熟练的技巧不再是手上功夫,而转换成为了对思想的深刻锻炼。如同艺术家一般,深刻而充满感情地塑造自己的行为,在乎每一个人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感受,这便是艺术的生活方式。当艺术作品能让人暂时忘记太多功利而走向所要表达的事情本身,观众与艺术家之间产生一种共鸣的时刻,那就达到了最成功的相互理解的时刻。生活也应该如此。
波依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是指每个人都具备“必须被发现和培养的艺术创造能力”。这种能力放在生活之中也就是相同的能力而已,无非就是存在这样一种区分:所做之物到底是像生活的艺术还是像艺术的生活?波依斯认为象征科学的创造方式是“冷性特质”的,而象征艺术的创造方式是“暖性特质”的。在这里,我们或许能看到他与哈贝马斯相通之处,也可以说他把工具理性界定为“冷性特质”,象征艺术的创造方式界定为“暖性特质”。他做的很著名的一个装置艺术就是《油脂椅子》,而油脂就是一种暖性物质的东西。这和他个人的经历有关。以前他当兵的时候,作为一个飞行员遭遇飞机失事,结果掉落在雪地里,被当地的土著人所救,土著人为了救他就给他全身涂了很厚的一层油脂,用毡子把他裹了起来,最后终于救了他一命。他认为油脂就是暖性的,人与人直接除了那种工具理性一般的冷酷,也应该有这种暖暖的特质。
四交往理性进入艺术
达成交往理性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反思。对于艺术来说,艺术本身常常体现交往理性的某些内容,并且当代艺术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也需要通过理解和反思来完成交流。理解就是要承认差异性的问题,在交往当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并要尊重他人。
波依斯的作品一般都是用废弃物做的,他认为人应该与自然有很多的联系,他做的很多作品都和这些理念有关。中国知名的当代艺术家徐冰也常常用废弃的物品拿来做成艺术品。实际上,我们需要把人与他者之间的联系融和在一起,人与人、人与自然都是一样,需要有相互的理解和反思。当这种思想进入艺术作品当中时,也传达着同样的意义。
不仅如此,交往理性也应该进入到艺术家与观众之间,观众虽说总是理解艺术家去做一些让观众不能理解的事情,但有时候却不能理解艺术本身所要表达的意义。观念艺术本身的出现就是一种行为艺术,就像是在不停地提醒着人们,观念艺术表达之意就是人们每天被统治着的观念,他们所不能理解的艺术就在他们自身身上到处闪烁着,但人们自身却不自知。观念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让人反思的艺术。每一种不可理解都是值得反思的。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当今消费社会、景观社会的意义是重大的,并且是值得肯定的。哲理上的漏洞暂且不说,因交往理性对社会的改造所需要做的巨大工作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如果哈贝马斯没有提出交往理论,那就更不可能真正地实现交往理论对现代资本主义改造的可能性了。一切开始于想象和蓝图,谁又能知道未来的现代性之路走向哪里呢。在这里提出因为艺术具有主体间性,作为交往中的一个小小的策略,它运用起来更加直白和容易说明,或许能帮助理性交往的实现,并且理性交往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也深刻地影响着艺术本身以及艺术与人们的关系。或者艺术在帮助交往理性,或许是交往理性感染着艺术家,通过这种交织着的方式让交往理性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 中冈成文:《哈贝马斯交往行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3] 李佃来:《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人民出版社,2006年。
【交往讲艺术 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人际交往艺术06-17
医患交往的艺术09-06
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06-04
交往教学09-13
网络交往教学08-27
数学教学也讲留白艺术10-17
人际交往教学设计07-16
北方住宅交往空间设计06-14
男女生交往不烦恼教学设计(王敏)08-19
影响体育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因素论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