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交往(共12篇)
异性交往 篇1
摘要:进入青春期之后, 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很大变化, 情窦初开的男女之间由相互疏远, 转化为有了一种情感的吸引, 进而有彼此接近的需要, 这种对异性的思慕心理是青春期孩子身心发展的正常表现, 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
关键词:异性思慕,早恋,梦遗,大惊小怪,小伎俩
进入青春期之后, 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很多异性学生由于好奇等因素相互产生了吸引、彼此接近的需要, 这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异性思慕”或“爱慕”。它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也是其心理发展正常的表现。然而有些学生却将这一正常现象误认为是爱情, 过早地陷入情网不能自拔。更有些老师和家长错误地将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认为是“早恋”, 采取不适当的教育方法, 给学生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我在多年的班主任经历中, 对于异性交往一问题, 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 下面把自己所经历的一些事讲给大家听, 也许能有所帮助。
一、大惊小怪要不得
故事一:那还是刚入夏时, 我刚从校文印室回来, 班里几个女孩红着脸把我半路截下, 吞吞吐吐了半天, 一个胆大点的女孩才羞涩地说:“魏老师, 郭军和朱晓鹏耍流氓!”我一听大惊, 忙拍拍她的肩膀鼓励她说完。镇定之后她说道:“他们问阿莲有没有穿文胸!”Oh, My God!那一刹那, 我头简直要炸了——这些家伙天天心里都想些什么呢!然而转念一想, 处于这个年龄、这个时期、这个阶段的他们对异性充满好奇不是很正常的事吗!后来我把朱晓鹏喊过来, 起先我什么也没说, 他以为我很生气, 其实我是在思考我应该怎么来开场。也许是无声胜有声吧!他自己主动讲了, 原来班里一女生问他有无“梦遗”。 (又是一晴天霹雳!) 不过当时我笑着问他:“那你有没有呢?”起先, 他不好意思, 因为他压根没想到我是这个态度。后来我又笑着说:“还记不记得我们初一心理学课上学过, 到了中学后, 我们青少年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 性意识萌动, 性发育加速。比如长了小胡须、喉结变大、嗓子跟着变声, 现在又有了梦遗, 更说明你已长大了, 成为真正的小男子汉了。恭喜你呀!”他由衷地笑了, 看起来放松了不少。于是我又接着说道:“我知道你问女孩的问题也是出于对她们的关心, 但是你想过没有, 女生的感情比较细腻, 也比较含蓄, 这种直接的询问会使双方都处于尴尬境地, 你觉得呢?”“谢谢老师!您真好!”
事后我一直在思考:如果当时我把晓鹏喊来大声训斥, 夸大其词的说他思想有多恶劣甚至低下, 这对其健康成长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真是不敢想象啊!
二、睁只眼、闭只眼的默许态度要不得
故事二:记得有一天意外地发现一张纸条, (是我的同事汤老师送过来的) , 上面写着:
×××
你好!希望下次见到你的时候, 你正戴着我送给你的手套!
×××
前者是兄弟班一个男生, 而偏偏后者是咱班里最文静最胆小的女生。开始我没把它当回事儿, 心想无非同学之间送个小礼物罢了, 相互关心也属正常, 没必要大惊小怪的。可后来, 她见我既没通知家长, 也没找她谈话, 便以为我对此事不反对。结果可好, 你送他一副手套, 他送你一个玩具, 就这样“礼尚往来”起来。不出半月, 任课老师就不断向我反映:她上课不是“入神”而是“走神”。自己成绩直线下滑不说, 其他学生也大有效仿的架式。
所以, 面对学生出现的交往异常现象, 虽不可大惊小怪, 但也切不可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默许态度, 否则, 你需要花千倍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
三、学会耍“小技俩”, 巧妙处理
故事三:班里有个文静、学习刻苦的女孩。从不喜欢与他人有过多接触的她, 结果有一阶段, 我了解到她和班里几个男生经常到麦当劳或小公园一起玩, 而且话也明显多了许多。其实这本也没什么, 可没过几天, 学生送来一张照片, 上面是他俩在樱花园的合影, 反面写着“情意浓浓”的字样。后来我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他们这次行动的大概情况, 然后先后把他们请过来, 开始我闭口不谈关于他们一起出游的不妥, 而是让他们分别列举自己都带了哪些东西, 又买了哪些东西。当女孩和我交谈时, 她哭着跟我说:“魏老师, 其实一开始不是这样的。说好大家一起去放松放松, 结果他们都没去!”她试图掩盖着, 可她的眼睛却出卖了她。我知道她动心了……
后来我认真分析了此男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潇洒、活泼、人缘好, 可是上课爱唱歌、从不带笔、桌上整天乱成一团、经常忘记带书等) , 于是在处理这件事时, 我巧妙地利用男孩的这种性格特点, 让他们坐到一起。结果没过多久, 女孩就充分认识到对方的缺点, 终于有一天忍不住时跑来找我, 委屈地说:“魏老师, 我求您一件事!”我假装不知, 装模做样地说:“什么事这么严重?还需求情?”“您帮我调个位置吧!我再也受不了他啦!”她愤愤地说。“你看你, 开始你只见人家的优点, 连上课不带笔都视为有个性, 称为‘酷’!可这没几天, 人家一下子又一无是处, 成千古罪人了……”我笑着说。“谁知道他这样啊?魏老师, 我告诉你吧, 他上课就喜欢唱歌、转笔……害得我上课总不能集中精力。”
就这样这种朦胧的关系没正式开始就宣告结束了。不仅女孩学习没受影响, 男孩也有很大进步。
总之, 随着年龄的增长,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们, 有一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向往与思慕。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很肤浅的认识, 并没有产生深厚的情爱, 也不一定就是什么中学生的“早恋”。只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多关注孩子的青春期, 善待他们的思慕心理, 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引导和教育, 我想他们不仅能顺利地度过这一“危险期”, 而且会走得很精彩!
异性交往 篇2
课题:莫让爱情之花过早开放
授课对象:中学生
授课教师:重庆师范大学 学校 杨美玉 老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早恋的成因;
2.了解早恋的危害;
3.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四项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人际关系更加完
善,让学生更加自信、自强与自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对异性交往有正确的认识,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如何看待早恋;
2.早恋产生的危害;
3.与异性交往的原则。
三、教学难点
与异性交往的原则。
四、教学思路
以汪国真的小诗《妙龄时光》节选作为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通过电影《早熟》,引发学生思考,青春期应该如何与异性交往。通过分析中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阐明引发早恋的因素。重点讲解早恋产生的危害以及与异性交往的四项基本原则,引导学生走上健康的交往之路。用轻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接受这些观点,并学会如何处理好异性之间交往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老师:(背景音乐)这是汪国真的《妙龄时光》,不要轻易去爱,更不要轻易去恨,让自己活得轻松些,让青春多留下些潇洒的印痕。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处于青春期,处于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妙龄时光,现在的你们还不懂得爱,也不要轻易去爱。如果匆匆步入爱河,一旦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学生:欣赏诗歌,认真聆听。
老师:这是电影《早熟》的剧照。男主角只有18岁,女主角也只有16岁,这时候两人互生爱慕,开始了早恋。而后在一次野外露营,两人偷吃禁果,后来女主人公怀孕了,最后孩子都生了下来。同学们,看完这部电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青春期我们应该如何与异性交往?
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
老师:青春期的你们在生理以及心理上都发生了变化。有了性意识的萌发,开始关注异性。但是与异性之间的交往却让你们渐渐模糊了友情和爱情,也就出现了早恋。学生:认真倾听。
老师:早恋固然可以带给我们身心上的愉悦感,让我们提前体验到爱情的甜蜜。但是,我们更要看到早恋背后所隐藏的危害啊!
学生:疑惑并引起重视。
老师:现在你们正是认真学习的年龄,早恋无疑会影响学习成绩,同时影响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导致犯罪。学生:嗯。(赞同)
老师:图片中的小女孩本应该像你们一样,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可是,现在的她却在监狱里度过。小女孩因为早恋被奶奶发现,又害怕奶奶告知父母,所以情急之下将奶奶杀死!同学们,这就是早恋造成的最严重的危害—犯罪啊!学生:引起重视。
老师:有同学会说,既然早恋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危害,而父母老师又担心我们早恋,那我们干脆就不与异性交往了不就可以了吗?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种观点正确吗? 学生:不正确。
老师:是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与异性交往是我们人格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与异性交往,我们要与异性交往。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与异性交往呢?这里老师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1)在交往方式上保持公开性。公开性就是指,在与异性交往时,不要偷偷摸摸,羞羞答答,而是要大大方方,不卑不亢,从容淡定。
2)交往范围的广泛性。广泛性就是说,同学们在与异性交往时千万不要傻乎乎的把目光集中在某一异性身上,而是要多参加男女生多的活动,从多个异性身上发现他们的优点。
3)在交往情感上保持适度性。交往情感要坚持适度性。适度性就是指同学们不要投入太多的感情,不要太依赖对方,要始终把对方当成朋友。把自己和别人摆对了位置,情感才不容易发生偏离。
4)交往关系上保持距离感。在一起时保持适当的距离,开玩笑是不要忘乎所以,谈话应该回避敏感话题,行为举止不要放肆忘行。有距离,友谊才如淡淡花香,让人回味无穷!学生:认真倾听。
如何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篇3
兵兵是一名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上中学后,他感到自己有了一些奇怪的变化。他特别喜欢班上一个女生,每天都想吸引她的注意,听到这位女生大声说笑,他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
兵兵为自己产生这种念头感到羞耻,以为自己变坏了,又怕其他同学知道后取笑自己,于是不得不拼命压制住心中的想法。有时实在忍不住,他就用小刀割自己的手腕。长此以往,他根本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渐渐变得精神恍惚。
步入青春期,异性交往被视为“神秘”话题,其实男女间的健康交往不仅没有坏处,还对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1.智力上取长补短。除生理上的巨大差异外,男女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特征。比如性格与气质上,男性刚强、坚毅,女性温柔、敏感。男女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提高。
2.性格的培养与发展。生活中,与不同性别的人交往能使个人的性格更开朗,情感体验更丰富。
3.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情感。异性健康交往可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由此达到心理平衡。
中学生应充分认识异性交往的积极意义,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异性交往。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交往时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能给人留下良好印象。
其次,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有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并学会辨别异性。如果只在小范围内进行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还有失偏颇。
再次,应自觉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过于亲密的接触。在交往中发现对方行为过激,就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交往回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
链接:异性交往中的小建议
1.同班同学多交往。
2.多谈学习、工作等健康内容。
3.重精神、轻物质。
4.举止、言辞得体,切忌言语亲昵、动手动脚。
浅谈青春期的异性交往 篇4
正常的异性交往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需要, 是中学生走向成熟的必然历程, 是中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社会、学校和家庭应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学生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 使他们吸取对方的长处, 习染异性的个性特征, 克服各自的缺点, 有助于他们塑造健康、完美、优良的个性品质, 为将来成为现代化社会的成功者创造条件。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教师, 应承担起这个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 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应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异性交往, 帮助他们趟过这片青春的沼泽地呢?
一、重视青春期教育
针对青春期的特殊问题, 学校应成为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摒弃传统观念的影响,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细致的、科学的青春期性教育, 使他们了解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别, 懂得友谊和爱情的分水岭, 善于分辨是非美丑, 树立自尊、自重、自爱和尊重异性的观念。
1.性知识的普及。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有针对性地教授一些生理知识, 并尽量采取操作性强的方式, 以增进学生对自己身体的了解, 消除学生对性的神秘感。
2.性审美的内化。
性审美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不同性别外在美的欣赏;二是对异性人格内在美的感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 培养学生通过眼睛、耳朵、手和心灵一起来感知异性同学的体态美、风度美、语言美、仪表美及心灵美, 达到学会品味美、欣赏美、感悟美的目的。
3.性道德的树立。
这是性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教师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 就是要让他们把性置于一个适当的位置。在与异性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 掌握两性相处的道德准则, 了解与性行为相互联系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只有具备良好的性道德观念, 才能正确对待有关性的各种行为, 并保证自己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均能健康成长, 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婚姻, 将来才能建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爱是什么?古往今来, 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赞美她, 给了她太多的诠释。费尔巴哈说过:爱就是成为一个人。哲学家弗罗姆认为, 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 是给予而不是获得。爱的基本要义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是啊, 爱的涵义太宽广了, 而男女间的爱情只占了一席之地。根据所爱对象的不同, 可以是爱自己、爱父母、爱儿女、爱朋友……
那么, 到底什么是爱情呢?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认为:爱情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部分组成的。激情与生俱来, 亲密是指心灵上的相互悦纳, 而承诺是双方愿意对对方承担责任, 并与对方保持恒久的关系。也就是说, 亲密和承诺是一种后天培养的能力, 它与一个人的心理成熟程度息息相关。另外, 爱情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 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三、提倡正常的异性交往
1.异性交往的意义。
男女学生的交往和友谊, 是一种合理的需要。首先, 可满足青春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所带来的自然需要, 促进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性心理发展到了一定阶段, 会产生了解异性、与异性建立友谊的需要。其次, 有助于互相学习, 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男女同学在心理、行为上各有特点, 能够互补。第三, 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与异性交往, 加深对异性的了解, 从而为今后成功地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异性交往的基本礼仪。
异性同学之间, 应特别注意以理相待, 要相互平等、尊重、帮助。如:男同学应彬彬有礼, 女同学应文雅大方。异性同学之间不可互起绰号, 不可讲粗话、脏话和庸俗的传闻或低级的笑话。对异性同学的容貌、身体和衣着, 也不应评头论足, 不可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3.正确引导异性交往。
男女同学的交往和友谊, 是一种合理的需要, 不仅对身心发展有益, 还可以提高学生尊重、理解异性的能力, 这对他们将来正确处理爱情和婚姻的问题, 也是必要的准备。因此, 我们要鼓励异性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相互帮助, 如排座位、做清洁、搞活动等, 都要有意识地注重男女搭配, 并不断变换搭配对象, 从而增加男女同学接触了解的机会, 消除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所产生的烦恼和对异性的神秘感, 使异性同学之间保持和发展正常的同学友谊, 促使正常的、健康的异性交往风气的形成。当然, 这种交往还得有正确的组织和指导, 不可放任自流;同时, 对于个别学生的不正常的异性交往需要加以限制与引导。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组织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实文化生活, 提供异性学生正常交往的渠道。我们可以收集一些著名的爱情故事和诗歌, 如马克思和燕妮的一生恋情, 舒婷的《致像树》等等, 这些名人的爱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 对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在班会课中组织男女搭配的游戏活动, 提倡健康大方的男女合作。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组织男女学生制作“青春贺卡”, 写上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话语, 赠送给异性同学;可以组成有男女同学共同参加的学习小组, 有利于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风气。
这些集体活动既可以满足男女同学正常的交往需要, 增加男女同学接触和了解异性的机会, 也可以使异性交往过密的学生迁移兴奋中心, 投向集体怀抱。同时, 还可以寓教于活动中, 教育学生注意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度”, 以及交往的方式、举止、时间、地点等要适合多数人所能接受的程度。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可以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温馨的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激发异性同学间的相互竞争与共同进步, 从而把异性同学之间的吸引力转化为班集体团结向上的凝聚力,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个集体中健康成长。
五、动员家长给予关心和爱护
父母之爱犹如阳光, 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不仅指生理上的成熟, 也包括心理上的成熟。在从幼稚迈向成熟的过程中, 出现“心理断乳”是很正常的, 这时, 子女特别需要家长细致的亲情关怀, 父母的经验往往能给孩子提供一定的参考。因为真正涉及到个性化、私密化问题的性教育是学校课堂教育很难提供给孩子的, 而家长才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佳“老师”。如果家长不及时给孩子提供这方面的知识, 部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很可能会从其他途径寻找答案, 从而导致出现各种难以弥补的问题。无数事实证明, 尽管有代沟的存在, 父母仍是给孩子帮助最大的人。
总之, 中学时代的一个人性格、气质得到培养和逐渐形成的阶段, 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中学生的情感较单纯, 见识也较短浅, 心理和行为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 想法也带有理想化的色彩。作为教师要以理解代替关怀, 以信任代替审问, 以引导代替要求, 以平等代替交流, 帮助他们健康地走过情感的沼泽地。
摘要:正常的异性交往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需要, 是中学生走向成熟的必然历程, 是中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社会、学校和家庭应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学生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 使他们吸取对方的长处, 习染异性的个性特征, 克服各自的缺点, 有助于他们塑造健康、完美、优良的个性品质。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教师, 应承担起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异性交往的责任。
关键词:异性交往,青春期教育,引导,关心和爱护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9.
[2]徐晓虹.少年心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读本.宁波出版社, 2004, 9.
异性交往主题班会教案 篇5
1. 通过活动,树立异性交往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并学会与异性同学相处的原则和艺术。
2学会与异性同学相处的原则并掌握与异性相处应该注意问题。
辅导时间:一课时
辅导地点:教室
辅导形式: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2分钟)
有一位男生,上高中以后,感到自己产生了一些奇怪的变化。他特别喜欢坐在他后面的一个女生,每天都忍不住想回头看她几眼,听到这位女生大声的说笑声,他心里就发颤;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他为自己产生这种念头感到羞耻,以为自己变坏了;又怕其他同学知道后取笑自己,于是就拼命压制自己的想法,不让自己回头。实在忍不住,就用小刀在自己手腕上划。可是手腕上虽伤痕累累,但仍然忍不住要回头。为此他变得精神恍惚,最后不得不请教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会告诉这位男生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与异性同学正常的交往。
(二)青春期异性同学正常交往(板书)
在中学阶段,我们应当怎样与异性同学正常地交往呢?接下来请看小品:
小品表演1:《困惑》(课件展示)
情景:小e和小f正在讨论题目
旁白:小e和小f 是一对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他们一起上了初中,而且还在同一个班。瞧,他们正在讨论题目呢!
情景:小f弄翻了杯子,水倒在了小e 的手上。小e痛了,小f帮她擦手。这时,被两位同学看见了,于是说闲话,一阵争吵。不欢而散。
旁白:一天,小f去找小e。
情景:小e 坐着在看书,小f去找小e 玩,小e拒绝,怕被说闲话。小f 愤愤而去。
旁白:望着小f离去的背影,小e陷入了困惑之中……
(1)教师:欣赏了小品之后,你对剧中人物的言行有何感想?
(2)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全班交流。
(3)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后,我们再来听听剧中人物的感想。
教师小结:的确,有助于我们学习、有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异性交往是值得肯定的。大家的意见也是一致的。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可以增进团结,可以优势互补。常言说得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很有心理学道理。但是,异性交往中常常还有另外一种倾向,另人担忧。
小品表演2:《一个护花使者》(课件展示)
女生a:天气真好,心情真好,今天是我16岁生日。我叫小a,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成绩还不错。我的同桌是个男同学,叫小d,由于家在一条街,离校又不远,我们俩都是走读生。他的成绩是很差,但文体活动与劳动卫生都很积极,尤其是乐意帮助别人,真是个好同学。昨天放学回家,他神神秘密地说今天要告诉我一个秘密,给我一个惊喜。嗨,这个小d,怎么一早都不见他呀!
男生d:早上太阳红彤彤,我的 心情好激动买了一张生日卡,秘密心思在其中。我的名字叫小d,学习成绩不咋的,多亏小a帮助我,数学考了90分。——我的同桌小a今天生日,这是我送给他的生日贺卡,我绞尽脑汁,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了一段生日贺词。现在我读,大家听听,参谋参谋,看怎么样?……哎!……我看还是别读了,有点不好意思!嘿嘿嘿!
男生d:小a,祝你生日快乐!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贺卡!
女生a:谢谢小d的生日贺卡,让我来好好读读(打开信封)“亲爱的小a…啊!你很漂亮,学习又好,又经常帮助我学习,你是我心中的偶像,你是我心中的太阳……你是……”小d!你你你,可恶……你……你黄色下流……
自由发言1:你认为剧中的小a小d在事件处理中有错误吗?
自由发言2:如果你是小a,发生了这件事后,你将会如何处理?
自由发言3:如果你是小d,发生了这件事后,你将会如何处理?
(在自由发言中,主要采用对话式教学,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 ,并可以对学生的发言由学生自主作评定,哪种方法更好)
教师小结并提问:生活中男女生的交往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那么,我们在交往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把握哪些原则呢?
(1)请同学们来谈谈男女同学如何正常交往,可举例,也可谈自己的体会(小组讨论,并派同学全班交流、分享,10分钟发言)。
(2)请同学总结归纳男女同学交往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讨论,并派同学全班交流、分享,10分钟讨论)。
(三)教师归纳:
青少年男女交往中把握的原则(板书):
1、树立远大的理想(板书)
在远大理想指引下的男女同学共同的学习、活动、工作,才会不断产生新的健康的内容,产生不断向前迈进的动力。
2、注意交往方式,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板书)
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性交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集体交往家长放心,老师支持。集体交往的形式各种各样,如兴趣小组、科技小组、学习小组等。集体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娱乐、游戏、竞赛、旅行、小发明、小制作等。
3、要把握交往的尺度(板书)
(1)对方约你一同参加某项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观画展、逛书市,这是正常的、公开场合的两性交往,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赴约。女孩子应端庄、坦荡、不使对方产生误解和非份之想;男孩子要沉稳、庄重,尊重对方。
(2)假如两人互有好感,相处愉快,约会的次数会增多,每次约会的时间会延长,直到两人难分难舍,这时一定要注意适可而止,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单独在一起的次数、时间,见面时多谈谈学习上的事情,使双方的感情降温。
(3)对于抱着谈情说爱为目的的约会,最好婉言谢绝,让对方明白你的心思,放弃对你的追求。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对于纠缠不休,甚至威逼诱吓的人,就要请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们帮助处理了。总之只要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诚恳对人,热情大方,尊重他人,自尊自爱,便能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
简而言之:宜主动交往,不宜过分拘谨;宜群体交往,不宜单一交往;宜距离交往,不宜身体接触;宜表达友谊,不宜表达感情;宜自然大方,不宜矫揉造作;宜公共场所;不宜私人住宅;宜穿着得体,不宜过分打扮;宜果断拒绝,不宜含糊拖拉。
(四)学有所得,珍藏制作
将这节课所学的经典句和原则等制作成《心理名言日记卡》,珍藏起来,或赠送朋友。
(五)送出祝福,结束课程
如何看待技校学生的异性交往 篇6
一、慎重对待异性学生的交往
技校学生在课余时间要广交朋友,在与异性交往中满足对异性的好奇心和释放心理能量。善于与异性交往的学生往往是开朗、活泼、 心理不受压抑的。正常的男女同学间的交往,有利于男女生相互了解,消除男女之间神秘感,还可以在智力上互相渗透,情感上互相安慰,个性上互补和活动中互相激励。
当发现有些男女学生之间交往密切时,一定要先分清他们之间的交往是一般交往还是谈恋爱。事实上许多男女学生间的交往只是正常交往,并无恋爱动机,教育工作者要适时地引导他们分清恋爱与友谊,把握好自己。学生的恋爱往往是情感强烈,认识模糊。相爱的原因往往极其简单,没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比如有的是受对异性的好奇心、神秘感的驱使;有的是以貌取人,为对方的外表风度所吸引;有的是羡慕对方的知识和才能;有的是由于偶然的巧遇对对方产生好感,等等。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区分友情和恋情,正确认识恋情是两性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需要负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他们没有认识到思想感情的一致是真正爱情的基础,观念、信念、情操是否一致是决定爱情能否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学生思想未定型,他们不可能对这些复杂的因素有科学、深刻的思考,也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和对方在这些方面是否真正一致。所以,学生时期的恋爱,不仅成功率极低,而且意志薄弱者还可能铸成贻害终身的错误。学生时代是打基础时期,将来从事何种事业还没有定向,对每个学生来说,今后的生活道路还很长,各人将来将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地方工作,都是难以预测的,一个较成熟的青年,总是先考虑立业,后考虑成家。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的变迁,各人的思想感情将不断发生变化。学生时代的山盟海誓往往经不起现实生活的严峻考验。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指出他们恋爱的盲目性,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恋爱对学习甚至身心带来的危害,帮他们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树立为将来负责任的态度。
二、引导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呢?
要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用平常心对待异性朋友。在与异性交往中不必过分拘谨,也不必过分随便;不宜过分冷淡,也不该过分亲昵;不可过分卖弄,也不应过分严肃;仪表要端庄,举止要得体,态度要稳重。引导学生在与异性交往中保持正确的态度。
一是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补充因性别差异带来的体能、性格、性别角色的不足。
二是胸怀坦荡 ,平等宽容,以诚相待。
三是保持广泛接触和群体形式,注意交往的分寸,少与异性单独接触,没有特殊需要,不单独约会。
四是注意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性冲动,避免由于朦胧产生的偏差,珍惜少男少女的纯洁,理智地、有分寸地对待出乎意料的感情越轨,尤其对待“性诱惑”要敢于说“不”。
三、在学生中开设多种形式的青春期讲座
中学的课程中已有了一点生理卫生的知识,但是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依然是知之甚少。进入职业学校后,面对谈恋爱风气的盛行,应重新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可以讲座的形式进行,重点应放在对女生开设女性生理结构讲座、性知识讲座,及怀孕知识、流产产生的不良后果及对身心的危害讲座,让女生们认清自己,从而懂得保护自己,珍爱自己。
这一阶段的学生们好冲动、自制力较差,还不能想太多的事情,他们只是凭着好奇心去做事。但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一旦陷入恋爱是很难自拔的,所以在恋爱时极易做出“越轨”的事情来,而一旦“越轨”,对女学生来说,日后给她们造成的挫折感和自卑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所以应该在女生中开展自尊、自重、自爱的讲座;对于男生来讲一旦放纵自己,出现问题后,就会使自己产生强烈的负罪感。所以要在男生中开设责任感、尊重异性的讲座,让他们树立起能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意识,及对女性的爱护尊重。
因此,应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和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中。当然不是不能与异性交往,只是在交往的过程中保持健康的心理,不要“越轨”,把握好尺度。
浅谈中职学校学生的异性交往问题 篇7
关键词:中职学生,异性交往,恋爱
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 即人是社会动物, 不可能离群索居。只有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 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成人间的交往包括同性和异性交往, 中职学校学生也不例外。处在青春期的学生, 渐渐从家庭中游离, 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 结交知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 他们无话不谈, 形影不离, 视友谊至高无上, 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这些举止往往令家长和老师很难理解, 又很担心, 而这恰恰是典型的心理断乳表现, 只是发生得太快, 我们的老师和家长, 由于受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思想的影响, 对中职学生间的异性交往比较敏感, 甚至审视、审问, 造成学生与家长、老师间的对立。如果此时加以束缚, 他们离家长愈远, 有的甚至逃离家庭去投奔同学。如何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异性交往问题, 对学生健康成长意义十分重要。
1 引导学生正常交往。
中职学校学生正常的异性交往应该是理性的, 十分有益。第一, 异性交往首先有助于智力上的互补。虽然两性间的智力总体上没有优劣高下之分, 但存在差异。一般而言, 男生理科稍强, 女生文科偏好;男生喜欢标新立异, 女生学习扎扎实实;男生爱好动手实验, 女士擅长社会交往。男女生之间通过互相切磋, 完全可以从对方那里汲取优点, 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弥补自己的不足。尤其是中职学生, 在实习的过程中, 男生喜欢动手、擅长动手, 但在书本的理论学习上往往没有女生细心, 这时他们的搭配, 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 异性交往有助于情感互慰。总体上说, 男性的情感比较粗犷热烈, 使人振奋;女性的情感则细腻温柔, 使人宁静。异性之间情感的交流, 可以使人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这是同性之间的交往不可替代的。男生多的班级, 特别是没有女生的班级, 经常会发生打架现象。女生多的班级, 特别是没有男生的班级, 女生间小肚鸡肠, 很难团结。男女比例适中的班级, 往往比较协调。第三, 异性交往有助于行为上的相互激励。绝大多数人在心理上会产生异性效应, 哪个少男不钟情, 哪个少女不怀春, 就连动物也用美丽的皮毛和强壮的体格来吸引异性的注意, 中职生也不例外。俗话说:“男女搭配, 干活不累。”一个人在异性面前更想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 从而激起自己行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避免学生过早恋爱。
异性之间的交往应该是适度的正常交往, 像单独约会, 谈恋爱之类的交往还是要避免的。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第一, 过早谈恋爱会错过自己大好的学习时光。一棵花有它自己生长、开花、结果的不同阶段, 该到什么时候会水到渠成, 如果花刚结苞就人为地给掰开, 要么灿烂一时, 要么根本就枯死不会结果。人的一生有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主要任务要完成。中职学生正是长知识、增才干, 为自己以后的人生打基础阶段。如果这时把大量的时间拿来谈情说爱, 就等于把不成熟的青苹果强摘下来吃, 会涩嘴的。第二, 过早地谈恋爱不利于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一只蜜蜂如果只围绕一朵花转, 是不能采到更多更好的蜜, 所以蜜蜂要的是花园而不是一朵花。一个人如果过早地和某人确立恋爱关系, 你得到的是一只蜜蜂, 而失去了群蜂环绕的美景。你只有和很多人交往, 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学生未来发展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 过早地谈恋爱不利于成人后良好的婚姻、家庭关系的形成。中职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 你的这个时候的学生人生阅历较浅, 看人往往比较片面, 看一个人优点往往会忽视他 (她) 的缺点。若喜欢一个人, 成人后对方不能成为你的伴侣, 你就会拿后面人跟前面人比较, 而且容易用后面人的缺点比较前面人的优点。比来比去, 不利于找到一个理想的人生伴侣。青春期对爱情的理解是朦胧的, 早恋的基础是异性间的相互吸引, 这种相互吸引有时仅仅停留在对方好看顺眼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基础上。他们常常只是主观地把对方与自己心目中喜欢的异性相吻合, 给对方套上理想的光环, 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还不懂爱情的真正含义, 不理解爱情需要承担道德和社会责任, 更多地关注眼前浪漫的眉目传情, 单独相处, 没有考虑以后发展和变化的可能性, 会影响自己成人后的家庭。
小学生异性交往状况调查与分析 篇8
青春期是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 是人的一生中身体急剧发育的时期。有心理学研究者在研究中界定青春期的异性交往, 主要是指从初中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到与异性恋爱的男女同学交往。[1]根据我国的有关调查, 随着营养状况的改善, 外界环境的影响, 以及早期的教养方式等因素, 儿童青春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 男女生生理成熟时间提前到12—16岁。[2]根据我国小学生入学年龄推断, 高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儿童青春期开始时期。随着小学生生理成熟的提前, 各种各样的青春期困扰也会相应提前, 异性的交往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小学生由于自身心理素质发育不成熟, 还不能正确对待异性相处的问题, 感情的困扰有时无法对其父母或者老师倾诉, 又害怕别人知道, 从而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3]我们不能把儿童的异性交往窄化为只属于性道德和性教育的一部分, 而应该看到儿童与异性交往是儿童社会化交往的一部分, 它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发展。[4]所以青春期和与异性交往不能局限于一个时期一个方面。从个体发展来看, 与异性交往是从儿童与社会接触开始到老年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从个体社会化来看, 儿童和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 它能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 包括儿童自我同一感的养成, 个体的心理需求的满足等。儿童在青春期与异性交往成为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部分, 处理不好, 容易对今后个人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调查研究发现, 六年级小学生普遍提前进入青春期, 由于能力和经验发展有限, 他们对和异性相处产生某些心理变化, 值得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我们从小学生与异性交往的状况、心态、认知三方面进行调查, 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得出结论:引导小学生与同伴发展健康关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体察小学生情感困惑, 做知心朋友;营造小学生团结友爱互助氛围。
2. 研究对象
2.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班取样方法, 选取安徽芜湖市三所小学六年级上半学期的397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回收问卷100%。男女性别比例相当 (其中男生187人, 女生189人) , 未填性别21人。六年级学生平均年龄为12.02岁。
2.2 问卷编制过程和结构。
本研究根据儿童发展特点自编调查问卷, 结合对小学生的访谈方式, 首先进行预调查, 如在小学抽取7名小学生进行结构化访谈, 深入了解学生在这个时候的异性交往状况, 然后参考他人文献, [5,6,7]编制141个问题。进一步与小学老师进行访谈, 从中挑选16道问题。
2.3 研究过程。
2.3.1 施测
调查采用团体施测法, 由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担任主试, 施测前均接受严格培训。学生问卷的施测分学校分班级统一进行, 测试时间为15分钟左右, 由主试按指导语向被试说明测验要求后, 学生填写问卷, 当时回收并逐一审核。
2.3.2 数据处理
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初步整理, 剔除无效问卷18份 (无效问卷包括被试全部填写相同答案的问卷和被试故意填错的问卷) , 得到有效问卷379份。运用SPSS1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并进行卡方检验。
3. 结果分析
3.1 小学生与异性交往的状况。
评价小学生人际关系, 首先看能否与同学很好地相处, 这包括与同性或与异性同学的交往。调查发现与同学很好相处的占多数, 说明大多数小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深入了解这个时期的小学生与异性相处的情况, 我们列出性别差异进行调查 (见表1) 。
结果表明, 六年级小学生同性交往过程中好相处的和一般相处的比例是被调查人数的96.2%, 而与异性交往中好相处和相处一般占到73.1%。
六年级小学生有没有异性好朋友?如果有, 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 想不想有?结果也不相同。六年级小学生中有54.9%有异性好朋友, 有44.4%没有异性好朋友。在44.4%的小学生中有26.3%很想有异性好朋友, 73.7%的不想有异性好朋友。六年级小学生中有比较仰慕或有好感的异性同学有47.2%, 没有比较仰慕或有好感的异性同学有51.7%。有4名学生未填写。这说明小学生有交异性朋友的渴望, 但目的性说不清楚。
对小学生的访谈调查显示, 小学高年级学生分辨不清楚是对异性的“爱”还是对异性的某一方面的羡慕、崇拜。14.5%的学生认为只在心里想着, 表面对对方表现冷漠和排斥;有45.4%认为要正常交往, 保持朋友关系;有6.6%认为可以尝试谈恋爱;有32.2%的学生认为这是很不健康的想法, 要压制自己。
从上述比例中说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爱”的观念, 由于外界环境影响和家长的简单干预, 一部分学生对与异性交往产生抵触情绪和不良认识, 更愿意与同性相处。
六年级小学生与异性相处时, 异性同学身上哪些特点是异性被接纳的因素。我们对208名有异性好朋友的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其中有8人对异性好朋友的最主要特点不明确。下面对剩下的200人进行统计分析 (如表2) 。
*p<0.05**p<0.01***p<0.005
以上表格说明小学六年级男女生在与异性交往、朋友选择方面没有差异 (x2=7.578, p>0.05) , 有42.5%的学生选择性格好的异性朋友交往, 在总数中比例最高。高年级小学生在现有知识条件下, 对交异性朋友的选择, 会影响该批个体长大后选择亲密伴侣的内在倾向。这不能不引起教师、家长的注意。
3.2 小学生与异性交往的心态。
六年级小学生中有8.4%对与异性同学交往时有焦虑不安和困惑, 认为会影响学习与生活, 有17.7%与异性同学交往时有焦虑不安, 但是没有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有29%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偶尔会有焦虑不安, 有43.8%是完全不会有困惑焦虑和不安。那么在不自然行为表现方面男生女生有没有差异呢? (见表3) 。
*p<0.05**p<0.01***p<0.005
表中结果显示, 男生女生在对待异性有不自然的行为方面差异显著 (x2=8.383**, P<0.005) 。结合上述焦虑和困惑的比例, 说明已经有小学生感受到与异性交往的不自在。这种不自在有可能是源自儿童本身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性格, 也有可能是儿童青春期的早发育, 从而对异性产生好感。女生相比男生更容易显得不自在。有可能是因为女生由于社会角色的定位, 在人际交往中显示出更加被动和内心细腻的一面, 还有可能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成熟早, 相对于男性, 更早表现出对异性的朦胧好感。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访谈的时候, 发现由于外界媒体影响, 小学生之间经常拿“谈恋爱”来取笑与异性相处的同学, 造成一定的误解。针对这种误解, 调查发现有39.3%认为在和异性同学正常交往过程中被误解而感到生气, 有21.4%会反思, 有36.1%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有2.4%认为被误会就假戏真做。
3.3 小学生与异性交往的认知。
看到小学生男女交往密切的时候, 六年级小学生中有42.7%认为这种关系是普通朋友关系, 有56.2%认为这是一种恋爱关系, 有4名学生未填写。数据显示, 对异性朋友关系的猜测, 几乎有一半学生都选择是“恋爱关系”, 认为只要一男一女关系亲密就是恋爱关系, 表明他们对恋爱关系的概念模糊不清。对于男生女生有亲密关系的原因, 六年级小学生中有18.7%认为这是精神需要, 有48.5%认为这是相互欣赏, 有11.9%认为这是攀比心理, 有19.8%认为这仅仅是寻找新鲜感。与异性相处是否会影响六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呢?19.8%的学生认为会影响学习, 是一种消极行为;有51.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和同性同学一样交往;有29.0%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有利于促进学习或者广交朋友。相关资料显示,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还不能分辨“爱情和友谊”这个概念。[8]关于男女之间有没有真正的友谊, 六年级小学生中有67.8%觉得男女之间有真正的友谊, 有31.4%表示男女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189人中有77.2%认为友谊常常遭人误会, 22.8%认为友谊深了自然就成了爱情。数据显示和原有结论相符, 高年级小学生经常把友谊当作爱情, 这种简单粗浅的认识会影响他们对异性的正常交往。
3.4 小学生与异性交往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
六年级小学生异性同伴之间的相处可能会产生一些困惑, 他们是如何解决的?我们对六年级小学生的解决方式进行调查, 发现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各异, 其中“自己解决不求助”和“朋友同学之间探讨”一起解决比例相对较高, 这符合心理学研究者叶子、庞丽娟的研究:随着儿童独立性和心智不断成熟, 同伴的关系影响力会超过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9]调查显示只有9.2%的学生会寻求长辈支持。
4. 讨论及建议
小学高年级小学生与同伴交往的良好思想和行为对今后一生的人际关系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强调小学生以学业为重的同时, 不能忽略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际交往行为;有时学习出了问题不一定是他们偷懒, 很有可能是人际交往关系中出现问题, 所以呼吁教师和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 也应该关注他们内心情绪的变化, 特别是与异性交往时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 要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与异性交往关系。
4.1 引导小学生与同伴发展健康关系。
上述调查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大约有三分之一和异性交往较少, 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和同性交往也比较少, 这可能与孩子从小的气质、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错误强化, 以及在学校班级氛围和老师的消极对待有关。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多观察、多留心、多引导;对待不敢表达自己、不敢和别人接触的孩子给予更多关爱, 促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沟通。教师还可以组织班会讨论, 或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教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发展人际关系。家长要经常注意孩子与人交往的表现, 给予正确的疏导, 鼓励孩子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 切忌简单粗暴地处理和干预孩子与异性交往。
4.2 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小学生与异性相处, 是友爱还是情爱, 小学生心目中没有正确的概念。有些学生认为“异性亲密交往就是男女恋爱关系”, “与异性交往是消极的”, 等等。调查中对小学生和小学生的老师进行访谈, 发现六年级小学生和异性同伴相处的时候, 有的小学生认为和异性交往是单纯的友谊, 有的小学生认为是“爱”。目前受计算机、电影、电视等多渠道的媒体影响, 小学生对很多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粗浅的, 比如“恋爱”“爱”“男女关系”等, 这就需要教师有预见性, 可以提前在适当的场合解释这些概念的真正含义, 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对待“爱”的话题, 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与异性交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发展正常的友情。
4.3 体察小学生情感困惑, 做知心朋友。
小学高年级学生与异性交往时产生困惑和不安, 甚至有的时候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有些小学生生理成熟较其他小学生早, 但是相应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还不成熟。由于社会上的各类媒体带来的负面信息, 小学高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和焦虑, 并在交往行为上产生退缩。为了使这种不安和困惑减少或消除, 老师和家长应该洞察孩子的情绪变化, 做他们的朋友, 特别是对女孩子的关注应多于男孩子, 使他们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 了解他们情绪背后的原因, 从而在源头上解决孩子的困惑。
4.4 营造小学生团结友爱互助的氛围。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与异性相处时, 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 还容易成为被模仿的对象。一部分学生对别的同学和异性交往的态度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显示他们对异性交往的主导思想。如果把握这种主导思想, 并加以影响, 就可以使一些孩子在和同伴交往的活动中改变对异性交往的错误思想和一些消极行为, 这一点班主任的责任非常重大。要形成班级的良好风气, 应该先从班级中有影响的几个人开始, 让他们做榜样, 然后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氛围。家庭环境氛围也特别重要, 父母让孩子广交朋友, 在家庭中聚会, 一起学习, 一起探讨, 对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很有帮助。同时也呼吁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多做正面宣传, 关心下一代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摘要:六年级小学生青春期发育阶段与异性交往的状况不容忽视。调查结果发现:六年级的小学生建立人际关系时, 性别取向明显;与异性交往时, 认识上不太成熟, 容易产生焦虑;“爱”的概念模糊不清;遇到问题时, 大部分人缺乏求助意识。小学生心智不成熟, 老师、家长要特别关注他们与异性交往的行为, 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小学生,异性交往,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任苇, 杨巧.童年经历与青春期异性交往障碍[J].中国青年研究, 2008, (04) :72-103.
[2]季成叶, 李勇.1985—2000年中国青少年青春期生长长期变化趋势[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3, VOL14, (5) :271-275.
[3]孙红梅, 姚本先.1999—2009年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J].中国校医, 2011, 1, VOL25, (1) .
[4]王磊.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M].2003:4-7.
[5]青春期教育研究课题组.青春期教育调查报告书[R].1990, (06) , (第1版) .
[6]陈军, 隋欣.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发展调查[J].心理科学, 2009, 32, (5) :1228-1231.
[7]陈仙梅.儿童青少年与异性交往心理发展的抽样调查[J].心理学探新, 1992, (04) :57-65.
[8]傅金芝, 董泽松.近20年来国外有关青少年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红河学院学报, 2004, (06) , VOL2:75-78.
异性交往 篇9
一、研究背景
1.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阿彩, 女, 1998年12月生人, 身高体重正常, 性生理发育正常。IQ介于45~49之间, 属于中度智力残疾, 生活基本自理, 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 具有语言功能, 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无明显的肢体残疾。
2.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阿彩是名孤儿, 8岁时被遗弃, 随即送入当地福利院, 第二年转入当地一所残疾人托养机构, 并在此生活到现在, 在此机构该生除接受日常护理外, 从2009年开始在此机构附属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至今, 在学校该生能力属于中等偏上。该残疾人托养机构位于城市边缘地带, 附近居民较少, 封闭式管理, 实行终身托养制, 院内多数为孤儿, 少数有家庭, 轻、中、重度残疾人皆有。院内服务对象集中供养, 院内学校亦是封闭式全托养制。
3.研究对象的主要行为及成因。通过对阿彩在学校里的行为观察, 相关教师和同学均发现阿彩喜欢在公共场合, 特别是男同学面前故意将裤子穿低, 露出臀部上方, 将衣领拉低或者衣角拉高露出肚子。经常找机会与男同学独处, 喜欢跟着学校内一名男同学, 一有机会就靠近该男同学, 主动说话并有拉扯衣服、抱其手臂的动作。该名男生不大喜欢阿彩的靠近, 对其行为有口头上拒绝, 但阿彩并未收敛, 仍我行我素。通过访谈其各科教师, 分析阿彩造成这些行为表现有以下原因: (1) 生理因素。智障学生进入青春期后, 他们同样会对异性产生好奇和渴望, 对异性的关注和好奇, 使他们产生了朦胧的性欲望和性吸引。 (2) 心理因素。阿彩幼年被抛弃的经历造成了她严重的心理创伤, 时间长了创伤内隐, 进入青春期后, 阿彩分离的创伤和渴望得到疼爱和认可的心理表现在对异性的关注上。 (3) 环境因素。封闭式、集中供养的生活环境, 阿彩人际圈小, 平时较难接触除教师、同学以外的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单一被试法。
1.访谈法。访谈法[1], 采访阿彩的主要接触人。纸质记录配合录音笔记录, 搜集阿彩异性交往表达失当行为的相关资料, 包括起因、行为表现、主要接触人的反应、生活细节等, 为观察记录表的制定提供基础。
2.观察法。观察法, 即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 搜集分析事物资料的方法[2]。首先设定好观察记录表, 在干预期与基线期对个案进行非参与性观察:两名教师作为旁观者置身于阿彩的活动情境之外, 主要记录在特定时间段内阿彩的不当的异性交往行为的形式、单位观察时间内发生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3.单一被试法。本研究采取单一被试法, 实验研究设计为A-B, A为基线期, B为处理期[3]。处理期是在施加干预技术的情况下, 对阿彩的异性交往表达失当行为观察记录;基线期是在无施加任何干预技术的情况下, 对阿彩的异性交往表达失当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三、研究过程
(一) 实施干预
本研究采用较为理想的设计类型:A-B, 即基线期—处理期。每一期观察时间为10天, 观察时间为每天1次, 每次观察1小时, 其中10分钟为课间时间, 50分钟为课后时间, 使用设计好的观察记录表进行记录。
(二) 具体的干预措施
1.积极关注, 及时沟通。关心阿彩的日常生活, 对其需要积极提供帮助, 每天与其沟通交流, 持着平等、耐心倾听、不责备、不呵责的态度, 鼓励她勇敢说出心中的想法, 肯定她异性交往的需求, 积极引导她认识恰当的异性交往方式, 让其学会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2.常识教育:青春期生理卫生及社交礼仪教育。阿彩是一个爱漂亮的女孩子, 在常识教育方面, 笔者“投其所好”, 一方面让她懂得经常露着臀部、肚子、胸部会容易着凉生病, 一生病脸色不好, 人就不漂亮了, 引导其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 对她进行社交礼仪常规教育, 引导她认识到穿戴整齐、举止文明才是正确的自我表达与展现, 正确认识男、女生的交往, 保持一定的距离才不会遭到对方反感, 并对其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异性交往场面进行分析指导。
3.同伴干预。在阿彩身边安排一些行为举止较为得当、文明的女同学共同学习生活, 在阿彩出现一些异性交往表达失当行为时能及时阻止, 再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起引导示范作用。另外, 与阿彩比较靠近的男同学做个别谈话, 要求他们对阿彩出现不当的身体表现时忽视并及时离开, 对她近距离接触和跟随要当机立断严肃拒绝, 并向她表示不喜欢这些行为。
4.实时干预与引导。智障学生对社会规则缺乏理解、自控能力差, 较难识别自己在公共场合表现出的不恰当行为, 也很难自我控制。因此, 任何教师在发现阿彩发生异性交往失当行为时, 均应及时制止, 告知她哪个做法是不恰当的, 可适时结合同伴干预, 引导她逐步掌握合适得当的异性交往行为。
5.行为矫正。行为矫正主要是指依据学习原理来处理有关的行为问题, 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有效而系统的方法[4]。行为矫正技术主要有强化法 (正、负强化) 、惩罚法 (正、负惩罚) 、塑造法、模仿法等。
中度智障学生理解能力差, 只靠说教式的社交礼仪常识教育, 他们难以理解内化;但中度智障学生具有的一定的模仿学习能力, 他们可以模仿一些肢体动作或者说话方式。因此, 对阿彩主要采用模仿法, 配合强化法, 让她消除失当的异性交往行为, 从而建立恰当的异性交往行为。具体实施过程为:根据日常的观察和访谈得知阿彩喜欢看电视, 因此选择一些以恰当异性交往为主的电视节目, 让其模仿电视中人物的恰当行为, 同时再者找一名行为举止得当的女同学作为榜样示范。在阿彩出现恰当的异性交往行为时及时给予正强化, 如微笑鼓励、赞许, 并给予她更多的观看电视的时间。随着阿彩失当行为的减少, 可逐渐延长给予正强化的时间间隔, 直至消失。
(三) 干预结果
阿彩经过干预训练, 通过观察记录和与相关教师的交谈, 大家都反映阿彩的异性交往行为明显有了改善, 裸露身体部位, 如臀部、肚子等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拉扯男生衣服、手臂的行为也明显减少发, 男同学较能够接受她的行为方式, 教师们也觉得她的行为较之前得体了很多。
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前后期 (基线期和处理期) 观察记录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因样本数据呈现非正态分布, 故选择使用秩和检验处理数据, 从结果可以看出不管是外露身体部位还是过分接触异性的异性交往失当行为的前后期表现显著差异 (p=0.004<0.05) 。
四、讨论
智障者虽然在身心方面存在缺陷, 但是他们也具有发展的潜能。智障者同样有与异性发展亲密关系的需要, 他们的合理需要符合社会规范。因此, 智障学生异性交往的教育是我们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阿彩异性交往行为研究探讨, 认为此研究具有科学性、实践性, 同时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
1.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本研究中, 对阿彩的异性交往失当行为采取了行为矫正、同伴干预、积极关注等方法和技术, 比在平常教学实践中单纯靠制度约束或者口头说教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智障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 难于将简单的口头说教或是制度规范和自己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 本研究采用实时的生活干预, 从个人行为、同伴影响、认知层面三方面综合干预, 做到多管齐下, 从而达到改善阿彩异性交往的行为表现。
2.本研究有待改善的地方。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差, 行为易受不良影响而出现反复, 因本研究持续时间的局限性, 难以确保个案会在以后生活中出现行为反复, 因此在平常的教育中可按照本研究的方法持续、反复干预, 以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 并使出现的良好行为得到巩固。
本研究的个案阿彩是一名孤儿, 自幼经历了被父母遗弃的重大心理创伤, 她的一些不良行为表现反映出对家庭的渴望, 对父爱、母爱的需求。除了本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以外, 相关密切接触者还需要继续加强与学生情感方面的交流, 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 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 只有和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真正理解他们, 才能真正了解问题所在并解决, 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和恰当的行为表现。
摘要:智障学生同样有与异性发展亲密关系的需要, 但由于自身发展的缺陷, 他们难以使用恰当方式表达异性交往需求。本文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单一被试法对一名中度智障女生的异性交往失当行为进行研究, 通过比较基线期和实行干预技术的处理期的数据得出:该生异性交往表达失当行为前后期有显著差异, 该生行为有明显改善, 因此本研究的干预技术可有效引导中度智障学生形成恰当的异性交往行为。
关键词:异性交往,中度智障女学生,个案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新波, 孟万金.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家专业标准制定[J].中国特殊教育, 2011, (1) :75-79.
[2]杜晓新, 宋永宁.特殊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68.
[3]韦小满.单一被试实验法在特殊儿童干预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 2014, (4) :27-30.
异性交往 篇10
一、研究对象和工具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 用自编的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问卷研究包括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初一至高三年级、职业中学高中部的全日制中学生925名。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总体特点与分析
四大类型的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平均得分顺序为:退缩性人格>交往失调>过度防卫>偏执。而具体到十六种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类型来看, 各类心理问题的平均得分依次为:规范失调>抑郁>过分害羞>多疑>退缩>择友标准失调>自卑>过分关注>冷漠>方式不当>敌意>嫉妒>内部动机不当>功能失调>攻击>外部动机不当。
当前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在退缩性人格上有较高的得分。结合我们对影响因素的研究, 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源于中国的教育特点和社会特点。从教育特点上看, 中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限制多于自由, 专制多于民主, 尤其在异性交往这个对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十分敏感问题上, 外界给予他们过多的限制或“保护”, 这种限制或“保护”反映在异性交往心理方面就表现出退缩性的人格特点, 因此这是不难理解的。另外, 中国的社会环境特点也是影响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突出表现为退缩性人格的重要原因。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舆论 (教师、社会大众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态度以及网络中的相关内容) 因素和社会氛围 (学校、班级、社区) 因素同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有着显著的相关, 其中教师、社会大众态度, 网络、学校交往氛围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还有预测作用。
(二)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具体特点与分析
1.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性别特点。
性别差异的T检验表明, 在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总分和退缩性人格、交往失调分问卷得分上存在极为显著的性别主效应, 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在十六种具体类型心理问题得分上, 除了在攻击因素上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外, 其他因素的得分男生均高于女生。
在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总分、退缩性人格维度 (及其内部所有因素) 和交往失调维度上, 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这与张大均教授等前期做的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性别特点研究相一致, 即中学女生的整体心理素质高于男生[2]。这既证明了心理素质的整体性, 也说明了我们的问卷是科学的, 测量结果是可靠的。具体分析其原因, 可能是与青少年的身体发育 (特别是青春期性的发育与第二性征的成熟) 及性别角色差异有关。中学阶段正值青少年男女学生青春期的关键阶段, 进入了人生发育的第二次“生长高峰”, 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性发育的日趋成熟以及由此引起的第二性征的出现。而青春期男生的身体发育普遍晚于女生, 平均差异1~2年[3,4]。生理状况是心理机能的基础, 因此男生在异性交往方面容易表现出抑郁、退缩、过分害羞、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 所以男生的退缩性人格及其内部因素得分要比女生高一些, 但其中的具体机制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而在交往失调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这显示了中国社会长久以来对男女两性性别角色规定的差异。女性在异性交往方面受到更多的舆论限制, 因此往往表现的较为矜持和保守, 所以也就不易出现异性交往的不合理态度、动机和行为。退缩性人格与交往失调两个维度的性别差异看似矛盾, 实际上正是反映了男生群体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两极性, 一方面, 男生比女生更易出现退缩性人格, 同时另一方面也更易比女生出现交往失调, 这也许也体现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男强女弱的状况正逐渐消除, 现代女性已表现得越来越独立与刚强, 因此男性要应对更多的压力, 迁移到异性交往方面, 男生就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退缩性人格问题;但历史的沉淀不会立刻消失, 所以在交往失调方面男生的得分依然显著高于女生。这就提醒我们更应关注男生的异性交往心理问题。
2.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年龄和年级特点。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仅在交往失调维度及其内部因素方式不当、过分关注、规范失调上存在显著的年龄主效应, 且基本表现为12岁、13岁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的发展趋势。青少年异性交往失调存在关键年龄 (14岁) 和低谷期 (12岁、13岁) , 各年龄段的排序是:18岁>14岁>16岁>17岁>15岁>13岁>12岁。
在问卷的整体得分上, 初一显著低于初二, 其他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在交往失调维度上, 初一显著低于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其他各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总体状况在年级发展上有一个低谷期和一个高峰期, 分别为初一和初二, 各年级得分的高低顺序是:初二>高三>高二>初三>高一>初一, 其中初二是转折期或关键期;青少年异性交往失调在年级发展上也存在转折期或关键期, 同样为初二年级, 各年级得分的排序是:高三>初二>高二>高一>初三>初一。具体到各因素的差异来看, 在偏执维度的“功能失调”因素上, 初一显著高于高一、高二、高三;交往失调维度的所有因子 (方式不当、过分关注、择友标准失调、内部动机不当、外部动机不当、规范失调) 上都有显著的年级差异, 且基本都是初一低于其他各年级;在过度防卫维度的“多疑”因子上, 初一显著低于高三。统观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各因素、维度和总体差异, 除了“方式不当”因素 (初三与高三差异显著) 和“自卑”因素 (高一与高三差异显著) 外, 其他差异显著的方面都表现在初一与其他各年级间。
初二是青少年异性交往开始出现问题并且问题出现也最多的时期, 其得分在各年级中最高, 可以说是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转折期或关键期。具体到各因素的差异来看, 在偏执维度的“功能失调”因素上, 存在初一年级得分最高的现象, 这是因为初一相对于其他年级来说, 其认知水平最低, 受外界影响最大, 因此不能正确看到异性及异性交往的功能, 所以容易出现功能失调的异性交往心理问题。高三的异性交往失调得分最高。在过度防卫维度的“多疑”因子上, 表现出初一显著低于高三的年级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高三年级身心发育已基本成熟, 对异性交往问题的关注接近于成人早期,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较为敏感, 同时由于升学就业压力最大, 导致更容易产生多疑的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总之, 此项研究提示我们应根据各个年级和不同年龄段的具体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尤其应关注初二 (14岁) 这个关键时期。
3.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学校类型特点。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在学校类型上存在着显著的主效应。表现出职业中学>普通中学>重点中学的发展特点。其中, 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除了在“交往失调”维度没有显著差异之外, 在心理问题总体和其他三类心理问题得分上差异均达显著, 且呈现为普通中学>重点中学的趋势 (交往失调维度也为普通中学得分高于重点中学) ;在十六类心理问题的得分上, 除了“规范失调”重点中学显著高于普通中学外, 其他差异显著的因素均为普通中学>重点中学。三类学校高中部各因子的多重比较中, 呈现显著差异的因子基本上都是职业高中分别与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之间的差异, 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仅在退缩性人格维度 (及其内部抑郁、退缩、过分害羞三个因素) 和过分关注因素上呈现显著差异, 表现为普通高中>重点高中。
关于三类学校的总体差异和各维度差异, 一方面可从三类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来看。重点中学的学生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负, 其成功体验多于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学生, 其认知水平更高, 自制力更大, 因此相对来说不易在异性交往方面出现认知、情绪和行为障碍。另外, 可通过三类学校的软、硬件差异来比较。重点中学的教师整体素质相对更高, 学校风气相对较好, 学校为学生具备各种健康有益活动的条件更多, 因此学生容易得到更为有效的指导, 学生的剩余精力和心理冲动容易得到更多健康转移和宣泄的渠道。至于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在抑郁、退缩、过分害羞、过分关注四个因素上呈现普通高中显著高于重点高中的特点, 也是不难解释的。由于受以往经历和社会观念的影响, 普通高中学生更易出现抑郁和退缩的心理问题, 这种心理状态也表现在异性交往方面, 说明了心理的统一性和心理问题的影响广度。
4.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城乡特点。
青少年仅在“功能失调”因素和“规范失调”因素上存在显著的城乡主效应。其中, “功能失调”因素表现为乡村学校>城市学校, “规范失调”因素表现为城市学校>乡村学校。在问卷总体得分上表现为城市学校>乡村学校, 但差异不显著。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总体状况在学校地区差异上不显著。这可能是随着当前中国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城乡差距日趋缩小的缘故。在问卷各具体因素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上, “功能失调”因素表现为农村学校>城市学校的地区特点, 这说明农村学生受社会传统观念的禁锢和影响更深, 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异性的长处和异性交往的积极作用。“规范失调”因素表现为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的地区特点, 这说明城市学生的思想观念更为开放, 同时受到各种刺激和诱惑的机会也更多, 容易在外界的不良影响下出现异性交往心理问题。这些结果提醒我们:对城市学校的学生进行异性交往心理教育时尤其要提防容易出现“规范失调”的问题, 对农村学校的学生进行异性交往心理教育和指导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功能失调”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磊, 黄盛, 李晓伟, 王枚.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问卷研究[J].理论界, 2009, (12) :204.
[2]冯正直.中学生心理素质成分及其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硕士论文, 1999.
[3]张景焕, 李慎力.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教育研究, 1996, (5) :68.
浅谈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篇11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 性道德 引导 异性交往 关心和爱护
“是金子就会闪光,是花朵就要开放,是种子就要发芽,生命的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降临到一个个可爱而朝气的少男少女身上……”情窦初开的男孩女孩被成长的烦恼困惑着,情绪不宁,思绪不安……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体内性激素的作用,出现了第二性征,同时性意识开始觉醒。他们渴望友谊,尤其喜欢与异性交往,以此来满足自己情感的体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然而,青少年的情感是丰富而不稳定的。与异性相处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有很多的疑问和困惑。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教师,应承担起这个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应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异性交往,帮助他们趟过这片青春的沼泽地呢?
一、重视青春期性教育
针对青春期的特殊问题,学校应成为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摒弃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细致的、科学的青春期性教育,使他们了解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别,懂得友谊和爱情的分水岭,善于分辨是非美丑,树立自尊、自重、自爱和尊重异性的观念。
1.性知识的普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授一些生理知识,并尽量采取操作性强的方式,以增进学生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消除学生对性的神秘感。浙教版《科学》新教材中,比较系统地讲解了男女在青春期的不少生理知识,展现了一些有关的图片。教师在上课时,应努力做到讲解要详尽,态度要端正,神情要严肃,措辞要得当。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画展、观看录像等,以增进学生对自己生理上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2.性审美的内化。性审美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异性形象外在美的欣赏;二是对异性人格内在美的感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培养学生通过眼睛、耳朵、手和心灵一起来感知异性同学的体态美、风度美、语言美、仪表美及心灵美,达到学会品味美、欣赏美、感悟美的目的。
3.性道德的树立。这是性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教师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就是要让他们把性置于一个适当的位置,在与异性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掌握两性相处的道德准则,了解与性行为相关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只有具备良好的性道德观念,才能正确对待有关性的各种行为,并保证自己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各方面均能健康成长,以后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婚姻,建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二、提倡正常的异性交往
1.异性交往的意义。男女学生的交往和友谊,是一种合理的需要。首先,可满足青春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自然需要,促进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其次,有助于互相学习,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男女同学在心理、行为上各有特点,能够互补。同时,异性同学在一起时,有一种内在的无形的约束力,它使双方都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约束自己的行为。第三,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与异性交往,加深对异性的了解,从而为今后成功地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异性交往的基本礼仪。异性同学之间,应特别注意以礼相待,要相互平等、尊重、帮助。如:男同学应彬彬有礼,女同学应文雅大方。异性同学之间不可互起绰号,不可讲粗话、脏话。对异性同学的容貌、身体和衣着,也不应评头论足,不可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异性同学交往时,言行举止要大方、文雅、有礼貌。赞美异性不可庸俗化。尽量避免在夜晚时单独与异性一起玩。在学校里拒绝异性同学的追求所采取的措施要文明,要有分寸。
3.正确引导异性交往。男女学生的交往不仅对身心发展有益,还可以提高学生尊重、理解异性的能力,这对他们将来正确处理爱情和婚姻的问题,也是必要的准备。因此,我们要鼓励异性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相互帮助,如排座位、做清洁、搞活动等,都要有意识地注重男女搭配,并不断变换搭配对象,从而增加男女同学接触了解的机会,消除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所产生的烦恼和对异性的神秘感,使异性同学之间保持和发展正常的同学友谊,促使正常的、健康的异性交往风气的形成。当然,这种交往还得有正确的组织和指导,不可放任自流。同时,对于个别学生的不正常的异性交往需要加以限制与引导。如果真的发现有“青春期恋爱”现象,也不要采取极端措施,而应心平气和地晓之以理,绝不能斥责、恐吓,甚至公开在学生中“曝光”,以免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组织开展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提供异性学生正常交往的渠道。如收集著名的爱情故事和诗歌,如马克思和燕妮的一生恋情,舒婷的《致橡树》等等,这些名人的爱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班会课中组织男女搭配的游戏活动,有利于消除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隔阂,提倡健康大方的男女合作;在适当的时候组织男女学生制作“青春贺卡”,写上催人奋进的话语,赠送给异性同学,这样不但能增强自己的性别意识,推动人积极进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监督的能力;还可以在学校举办爱情与婚姻的学术讲座。
这些集体活动既可以满足男女同学正常的交往需要,也可以使异性交往过密的学生迁移兴奋中心,投身集体怀抱。同时,还可以寓教于活动中,教育学生注意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度”。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可以增加男女同学接触和了解异性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温馨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激发异性同学间的相互竞争与共同进步,从而把异性同学之间的吸引力转化为班集体团结向上的凝聚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个集体中健康成长。
四、动员家长给予关心和爱护
父母之爱犹如阳光,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不仅指生理上的成熟,也包括心理上的成熟。在从幼稚迈向成熟的过程中,出现“心理断乳”是很正常的,这时,子女特别需要家长细致的亲情关怀,父母的经验往往能给孩子提供一定的参考。因为真正涉及到个性化、私密化问题的性教育是学校课堂教育很难提供给孩子的,而家长才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佳“老师”。如果家长不及时给孩子提供这方面的知识,孩子很可能会从其他途径寻找答案,从而导致出现各种难以弥补的问题。有责任而又明智的父母,应当从点点滴滴做起,表现出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助,潜移默化地为孩子做出表率。无数事实证明,尽管有代沟的存在,父母仍是给孩子帮助最大的人。
总之,正常的异性交往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需要,是中学生走向成熟的必然历程,是中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社会、学校和家庭应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学生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使他们吸取对方的长处,熟悉异性的个性特征,克服各自的缺点,这有助于他们塑造健康、完美、优良的个性品质,为将来成为现代化社会的成功者创造条件。作为教师,要以理解代替关怀,以信任代替审问,以引导代替要求,帮助他们健康地走过情感的沼泽地。让这些含苞蓄蕊的花朵在青春期多蕴藏些营养,把最美最盛的花朵等到未来开放。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
2.徐晓虹.少年心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读本.宁波出版社,2004年9月
异性交往 篇12
1. 研究方法
1.1 根据相关研究, 自编团体咨询方案, 包括6个单元的活动。连续进行六次团体心理咨询, 每周一次。
1.2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 , 社交回避及苦恼分别指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及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
2 研究对象
在某大学招贴广告, 学员自愿报名, 共招收22名, 女生10名, 男生12名。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1人。
3 研究过程
3.1 在开始团体心理咨询之前使用SAD标准化问卷对所有成员进行施测, 其结果作为前测, 与后期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2 异性交往团体心理咨询的实施:
团体咨询时间整个过程持续60分钟, 一共分为6个单元, 每次完成一个单元。本次团体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团体活动, 从认知、情感上改变错误的异性交往观念, 通过理性情绪疗法可以重新塑造正确的对待异性的态度, 调整不合理的观点。
异性团体活动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单元, 1) 暖身活动, 2) 成员讲述各自在异性交往中面临的问题。3) 异性打招呼, 相互认识4) 讲述关于异性交往中的一些注意事项5) 小组成员互相认识并说出各自的名字6) 分享与反馈。
第二单元, 1) 暖身活动, 2) 分享童年趣事, 3) 以前身边的人眼中的我, 比如“我是……”, 然后分享4) ) 家庭作业:写出你理想中的男生/女生的三个最重要特征, 并写出理由。
第三单元, 1) 热身活动, 2) 小组讨论前一次家庭作业, 3) 交换各自心目中的异性形象, 澄清以前在交往中彼此的一些误会。4) 分享与反馈。
第四单元, 1) “英雄救美”, 2) “洞口余生”, 3) 活动分享, 4) 总结。
第五单元, 1) 暖身, 2) 小组活动:“突出重围”, 3) 分享活动感受, 4) 蒙上眼睛寻找美丽的手。
第六单元, 1) “森林与松鼠”游戏, 2) 分享活动3) 说小组成员的优点, 4) 活动分享。
最后团体成员再次接受SAD测试和自陈式沟通忧惧量表, 并填写本次团体活动的收获以及对活动的意见。
4. 结果分析
注:*P<.05;**P<.01;***P<.001.
从表一可以看出, 参加异性交往团体心理咨询的实验组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上的得分前后测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 并且在回避行为分量表和苦恼分量表上差异显著。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组成员的社交回避程度以及社交苦恼程度都有明显的改善。相反没有参加异性交往团体心理咨询的对照组在SAD问卷上的前后测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
5. 讨论
【异性交往】推荐阅读:
异性交往与友谊09-30
异性交往_教案05-12
初二异性交往讲座12-26
异性交往——心理课教案09-12
中学生异性交往论文06-11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01-01
10.3青春期异性交往班会10-28
学会异性交往-学生心理辅导教案12-24
正交异性07-12
异性传播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