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优势

2024-07-15

差异性优势(共11篇)

差异性优势 篇1

本文以作者在中央党校第59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专题研讨班的学习课程为指导, 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 指导经济建设必须注重针对性, 体现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 突出差异性, 培育经济增长的差异性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 区域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地区既是一个层次又是一个系统,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认真研究方法论, 分析区域和系统的内在联系及外在联系, 找准发展的突破口, 充分发挥差异性优势。换一句话说就是, 应找准发展方向, 方向决定成败;应注重细节, 细节影响成败。差异性优势是一个地区的独特资源, 包括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基础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这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 就是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 就是核心竞争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我们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 发挥差异性优势, 走自己的路,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 要发挥独特的区位差异优势

区位综合地反映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空间和经济联系的便捷程度, 这种联系决定着一个地区参与国际劳动分工和接受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便捷程度。正确认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内蒙古区位独特, 横跨西北、华北、东北三个经济区, 毗邻八省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 , 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从连接国内市场角度来分析, 内蒙古靠近京津、东北等中心市场和出海口, 是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华北连接大西北的经济通道, 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横向联合的发展空间广阔 (各个盟市还分别与近邻的省区特别是省会城市有着密切的协作关系)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已将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的呼包鄂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同时内蒙古全力打造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 培育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 必将吸引大量生产要素向这里聚集, 对推动沿黄区域经济和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近期, 内蒙古还制定出台了《主体功能区总体规划》, 明确了鼓励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 将进一步明确差异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从连接国外市场角度来分析, 内蒙古是国家向北开放的前沿, 在国家向北开放战略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内蒙古定位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内蒙古4221公里的边境线上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9个口岸, 全自治区目前已有14个通航机场, 具有依托口岸、机场, 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发展国际物流、进出口加工、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等产业的独特优势, 也为国内各省区向北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2011年, 内蒙古口岸的过货量达到6172.8万吨, 同比增长17.7%;与俄罗斯、蒙古国的进出口额分别为28.93亿美元、28.45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20.5%、68.3%。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内蒙古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发挥这一优势, 加快金融、物流、旅游、会展、信息等服务业的发展, 是实现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 要发挥叠加的政策差异优势

内蒙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 继2000年整体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范围后, 2007年蒙东地区又被纳入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规划范围, 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优惠政策的地区。同时, 内蒙古还享受扶贫开发、民族区域自治等优惠政策, 各种政策的叠加优势明显。特别是2011年6月,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赋予内蒙古差别化的产业政策, 扶持银行、保险、证券发展的金融政策, 倾斜的财税、投资、土地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明确提出对具有比较优势的煤炭、电力、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等项目, 在资源配置、项目核准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新世纪以来, 全区上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 发挥优势, 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 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2000-2011年, 全区生产总值从1539亿元增加到14246亿元 (GDP总量在全国排序第15位, 人均在全国排序第6位) , 年均增长17.1%;地方财政总收入从110.7亿元增加到2262亿元, 年均增长31.6%;固定资产投资从430.4亿元增加到10900亿元, 年均增长3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129元增加到20408元, 年均增长1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38元增加到6642元, 年均增长8.9%。

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 以及《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的出台, 为推动内蒙古经济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抓住这些重大机遇, 用足用好各项政策, 充分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 才能使内蒙古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再次, 要发挥富集的资源差异优势

发展区域经济的基本依托就是本地的资源条件。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既是现实的优势, 也是潜在的优势, 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突出特色, 才能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实现富民强区的奋斗目标。

内蒙古已探明矿种141种, 其中70种矿产的查明储量居全国前10位。煤炭累计已探明储量突破8080亿吨, 2011年煤炭产量达到近10亿吨, 均居全国之首;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l万亿立方米, 居全国第4位, 2011年天然气产量达到249亿立方米。2011年, 发电装机达到7554万千瓦, 居全国第1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2540万吨, 其中铅、锌、铜储量居全国前列。已探明稀土工业可开采储量4350万吨, 占我国已探明储量的84%, 占世界的38.6%。同时, 内蒙古拥有13亿亩草原、3.6亿亩森林、1.07亿亩耕地, 草原面积、森林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居全国第1。此外, 内蒙古水资源、光能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也十分丰富。近年来, 内蒙古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依托丰富的资源, 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新兴战略性产业等不断发展壮大, 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对现有资源进行认真分析, 对比国内外特别是周边经济区域开发利用情况, 扬长避短、突出重点、注重差异、有序开发, 就能够把资源优势充分凸显出来, 形成经济增长的基础, 产业升级的依托。我们应立足现有产业基础,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紧紧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装备制造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战略定位,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大力推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 打造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 形成多极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差异使世界丰富多彩, 差异使交流与合作成为必然, 差异使地区发展形成独具的特色。重视差异, 研究差异, 把握差异, 发挥差异优势, 这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关键。发挥经济增长的差异性优势, 就是从实际出发, 扬长避短地发展区域经济, 发展差异性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是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

差异性优势 篇2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 苗 圩

2007年第9期 ——领导专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区域间、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发展的突破口。比较优势是一个地区的独特资源,包括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历史文化内涵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就是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就是核心竞争力。武汉市与兄弟城市比,虽然没有郑州那样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杭州那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没有上海那样的经济、金融、航运的优势,也不具备广州那样毗邻港澳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但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也形成并凸现出自身的比较优势,那就是科教人才、大企业大项目、区位和商业三大优势。这既是现实的优势,也是潜在的优势,是武汉市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重点的基础条件,也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武汉市要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的前列,逐步缩小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的要求,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好、利用好三大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走出一条切合武汉实际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一、充分发挥科教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武汉科教和人才优势明显,拥有高等院校52所,2006年高校在校学生76.49万人,各类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452家,两院院士49名,专业技术人员近50万人,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3位。武汉的科教、人才优势构成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巨大的潜在优势,把武汉的科教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着力研究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力争在光电子技术产业化、数字通信设备、应用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电动汽车与汽车新技术、先进制造装备与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医药、环境与节能等技术领域实现重点突破,促进制造业战略升级。加快开发现代都市农业技术。重点在农作物育种、农产品加工与储运、农村循环能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强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重点在下一代综合信息通信试验网及其优化技术、现代金融服务知识工程与监管信息系统、协同电子商务关键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促进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探索建立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助推机制。建立和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和服务省市共同建设的重大设备、科技信息、软件开发服务三大平台建设。支持武钢建设钢铁技术平台,依托神龙建设汽车零部件研发平台,集中一棉、裕大华、武汉科技学院等单位科技资源建设纺织平台,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院大所在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服务体系,为各类企业提供研发、中试、测控等技术服务。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建立财政引导资金,支持和帮助企业海内外上市融资,发展风险投资,特别是要针对科技产品研发、中试、产业化等不同阶段的需要,建立种子基金、创业基金、风险基金等给予相应扶持,形成较为完善的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撑体系。坚持按市场化要求建设和发展孵化器。武汉是全国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试点城市,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要不断完善孵化器的功能,加速专业孵化器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孵化效率,使更多的企业通过孵化器顺利成长。同时要大力实施“民企百星”工程。进一步培育、扶持100家产值高、利税大、发展快的民营科技企业,使之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是武汉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一方面要大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通过技术升级使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和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造纸及包装印刷等优势产业焕发新的活力,增创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先进环保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要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加强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突出“武汉·中国光谷”的产业发展定位,重点推进国家软件产业园、国家级光电器件产业园以及富士康、中芯国际等项目建设,力争成为我国重要的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推进总装汽车生产和电动汽车产业园、液晶显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成为全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

一、重要的消费类电子基地。其它科技园区在发展中进一步突出特色,增强比较优势,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

强化人才和智力的支撑作用。要把武汉的教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必须大力支持在汉的各类院校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和创意变成创业的现实成果。同时也要实行引资、引智、引项目相结合,以最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国内外高科技人才来武汉创业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陈规,探索建立技术入股、科技人员持股经营、技术开发奖励等机制和制度,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氛围,大力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二、发挥大企业、大项目优势,切实增强规模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目前,武汉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6家。如武钢、神龙汽车、武石化、东风本田2006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437.96亿元、191.08亿元、175.65亿元、114.79亿元。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共31个。如富士康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建设TFT(液晶显示器)、PC(个人电脑)、工业机器人、数码相机的生产基地以及相应的研发中心。中芯国际芯片制造项目,一期投资100亿元,主要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线。80万吨乙烯项目,总投资147亿元,生产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塑料原料等原材料。长江隧道项目,总投资20.48亿元,全长3.6公里,可缓解23%的过江交通压力。二七路过江通道项目,总投资25亿元,是二环线的重要过江通道。这些大企业、大项目是武汉发展的重大优势。要充分把握和发挥好这个优势,切实增强规模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武汉目前的重大产业项目,有的已经开工建设,如武钢三硅钢、神龙二厂、中芯国际、富士康等项目。有的即将动工,如武重整体搬迁改造、武烟异地技改、亚行贷款污水雨水项目、80万吨乙烯等项目。这些产业项目是武汉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潜力所在。加快推进这些重大项目建设,是武汉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必须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用一流的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一流的服务。重点要提高四种能力。一是提高行政执行能力,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及时有效地解决项目审批、土地、拆迁、资金筹措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确保对投资商承诺的各个事项落实到位。二是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在交通运输、物流组织、报关通关等环节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三是提高环境保护能力。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特别要做好污水、电镀废弃物、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把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超前规划,建设好环境保护的相关设施,走一条既要快速发展又要保护好环境之路。四是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大与项目建设和投产相配套的供电、供水、公共交通、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文化教育等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建设,按期投产。大力延伸产业链。围绕大企业、大项目,着力延伸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重点要延伸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链。一是进一步延伸钢铁产业链,围绕钢材再整理和加工配送,加强向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电力设备制造等的延伸配套,重点策划实施一批钢材深加工项目;二是进一步延伸汽车产业链,重点发展发动机和变速器总成、前后桥总成、动力制动系统、冲压件中心等核心零部件项目;三是进一步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依托80万吨乙烯项目,发展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特种化学纤维等下游的化工新材料及塑料加工制品;四是进一步延伸电子信息产业链,重点是围绕中芯国际和富士康两大项目策划实施一批设计、物料供应、封装以及零部件、模组件等配套项目。完善产业规划和产业配套政策,鼓励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产业配套关系,加快形成以大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产业体系,加快产业聚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竞争力。

加大重大项目的策划和引进力度。武汉市要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目标,需要更多的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在建设好现有项目的同时,要超前谋划,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农村建设、节能环保等领域,重点策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良好、支撑未来发展的大项目。要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采取委托招商、代理招商,聘请世界知名大企业、大财团的CEO担任招商引资顾问等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以园区为载体,积极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主导产业关联企业的互动连锁效应。突出产业布局导向,王家墩商务区和武汉新区重点引进现代服务业,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重点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项目,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使武汉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发展有持续的后劲。

三、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突破性地发展第三产业 武汉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商业优势明显,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3位,商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5%,占三产业的30%。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武汉城市圈的大力推进,武汉的区位和商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发挥这一优势,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武汉的必然选择。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武汉市服务业的发展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快金融、物流、旅游、会展、信息服务以及软件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金融业,要抓住国家全面开放金融业的有利时机,引进一批国外金融机构,支持本市商业银行改革重组,不断发展壮大。鼓励市商业银行在省内外特别是武汉城市圈城市开设窗口,进一步扩大武汉金融中心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物流业,要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强阳逻物流园、舵落口物流园、常福物流园、郑店物流园、宋家岗物流园等五大物流园区和一批专业物流中心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关键是,要进一步整合大东湖地区、两江四岸的旅游资源,挖掘特色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培育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增强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会展业的发展取向是,加快推进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等一批大型会展场馆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培育一批会展品牌,扩大武汉会展业的影响。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是,进一步完善信息城域宽带网、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等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数字武汉”建设,使信息服务在生产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紧紧抓住发达国家服务外包转移的重大机遇,以建设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研发外包,大力建设东湖高新软件园等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立完善软件园区、科技研发园区、国际物流园区等各类服务外包园区,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着力完善消费市场。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构建以武汉、郑州等全国性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按照这个要求,武汉要加快培育和完善一批区域性乃至辐射全国的重点市场和专业市场。重点要推进武汉国家稻米交易中心(规划用地2000亩、总投资20亿元),汉西建材家装市场(规划用地700亩、总投资55亿元),武汉竹叶山中环商贸城(规划用地2970亩、总投资34亿元)等一批大市场建设,加快汉正街市场、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舵落口物流货运市场等市场的提档升级,增强武汉商业市场辐射能力。要加快中心商业区的建设,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调整和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快培育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进一步丰富流通体系。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针织机械:差异化战略凸显优势 篇3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自主品牌,2013年推出了多款“龙星”电脑横机新产品,包括LXC370、LXC352SCI、LXC131SC-18G等,这些产品在本次展会期间都进行了展出。

据悉,宽幅系列电脑横机LXC370工作宽度可达70英寸/177厘米,拥有三个编制系统,无论尺码大小、单面平针还是花型结构,都是高效率编织全成型织物的首选。

细针型电脑横机LXC131SC-18G工作宽度52英寸/132厘米,一个或两个编织系统,针距范围为18G。全新开发的机头系统,配置精工细作的针床和送纱装置,为实现编织超幼细的针织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开拓了新针织产品的新领域,实现了精纺、高质纱在电脑横机上的自动编织,是现代纺织技术发展进步的一大标志。

粗针系列电脑横机LXC260C-3.5G是一款粗犷风格的机器,工作宽度为52~60英寸/132~152厘米,两个编织系统,针距范围是3G、3.5G。多项创新的专利技术支持,得以满足客户对编织粗犷类织物的充分需要,特别适合编织粗犷类织物的功能,实现了粗针粗线在电脑横机上的编织,丰富了花样的创作和花型款式的种类。

此外,外形紧凑可以满足设计打样日常需求的迷你系列电脑横机LXC061C、嵌花系列电脑横机LXC352SCI、获科技进步奖的变针距系列电脑横机LXC252SCV、LXC252系列的升级版电脑横机、经济型电脑横机等也有颇多亮点。

据了解,以上机型电脑横机主要针对中高端市场研发,含多项技术创新和发明专利,在技术先进性方面居于行业领先水平,且整体性价比较高,功能稳定,编织效率高。

佰源机械:填补高端移圈罗纹机空白

泉州佰源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次展出了双面电脑提花移圈罗纹机、电脑提花移圈罗纹调线带起脚功能的针织机。

双面电脑提花移圈罗纹机把“全自动移圈罗纹机”和“全自动可加氨纶双面电脑提花机”两种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深入优化,既可以有电脑提花的功能,又可任意垫衬氨纶,还可以实现移圈组织的编织;在针筒的结构设计上,注重于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减少织针与针筒片槽的运动摩擦,优化织针在槽里的杠杆支点位置及受力情况,大幅度改善了织针在针筒里高速运动的稳定性,减少了发热变形,简化了针筒结构,有利于制造精度的提高和控制;与德国针商合作开发的用于细针距的移圈针,可设计制造出22G的双面电脑提花移圈机,其所制造的布面具有细腻的风格,可以应用于新型内衣面料,打开了新的市场。

此外,该公司还推出“电脑提花移圈罗纹调线带起脚功能的针织机”。设备在原有高精密高速双面机的基础上,采用电流变传动机构技术,增加独立的三角控制的移圈系统,结合国际先进的电脑控制WAC选针器,配以更高效的喂纱系统设计,产品集电脑提花、移圈罗纹、调线、起脚等功能为一体,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弥补了国产纺织机械技术水平落后、功能单一的缺陷,填补了国内在高端移圈罗纹机的空白。

常德纺机:推出短动程高速经编机

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E2518/2T-170短动程高速经编机,主要用于生产弹性织物,也可生产内衣和功能性服装面料,同时还可以用于生产汽车车顶衬里和涂层底布等。该机采用了碳纤维针床和摆轴通油结构,机器稳定性好,速度高达3000转/分,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

该设备采用成圈系统的曲轴连杆机构,和偏心连杆结构相比,在提高经编机运转速度的同时,能耗降低了30%;槽针、针芯、沉降片、梳栉床等成圈部件采用了碳纤维针床,减轻了成圈部件的重量;针床摆轴采用空心设计,将主轴箱体中的润滑油导入摆轴中循环,保证成圈部件和主轴运转部件随时在同一温度状态,有效地控制了温度变化引起的擦针现象;采用电子送经、电子牵拉和电子卷取装置,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织物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常州润源:展示新型高速贾卡提花毛巾机

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经编机械的制造,目前已是国内该领域发展最快、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此次展会,常州润源展示了其转速可达800rpm的TS4-TJ贾卡提花毛巾机。

该机器毛圈扎根在锦纶编链底布上,不会抽丝,裁剪时不易脱散,毛圈呈自然螺旋弯曲,毛圈高度均布,布面柔软平坦,铺伏与包覆性能较好。毛圈可以根据需求设计成单面毛圈、双面毛圈、一面长一面短毛圈。毛圈织物可用作毛巾、浴巾、沙发巾、海宾服、床罩等。毛巾织物经剪毛拉绒后,还可以制成绒面毯。

“差异势能”教学的“八大”优势 篇4

一、“差异势能”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其发展相对被动,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学生只是栓着绳索的羊,教师牵到哪,学生就跟到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无法形成合力,削弱了教育力量。 “差异势能”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的新型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二、“差异势能”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自信的人,总是精神饱满地去迎接挑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老师的期待和激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差异势能”教学创设出自由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发自主地探究知识, 体验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问题,课堂上洋溢着宽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

三、“差异势能”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而 “差异势能”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化学为例,金属钠的性质探究本来是课本演示实验课, 现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每个学生“零距离”地接触金属钠,使学生身临其境,对之有直观的认识。浓烈的探究气氛,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四、“差异势能”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过程是一种探索过程, 成功与失败共存于整个过程中。 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 实事求是的、百折不挠的、敢想敢干的精神,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现代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主动探究,产生思考,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并迸发出创造力。

五、“差异势能”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差异势能”教学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相互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六、“差异势能”教学释放了师生压力

利用“差异势能”教学,使学生当堂消化所学知识。在学校的自习课上,学生只需将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即可,无需占用更多时间面对枯燥的习题。而教师也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行组织学习。这样一来,教师可以省下很多体力、精力,去深入研究新型教学。

七、“差异势能”教学效果显著

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习,构建“结构在先,领悟细节在后; 学生自学为先,教师点拨保障在后”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个体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实现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的目标。

八、“差异势能”教学减轻家长负担

天下所有父母都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家长付出许多精力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 “差异势能”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做到不用家长操心。 从另一个侧面讲,家长不用带着孩子东奔西跑去补课,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用差异化产业政策挖掘比较优势 篇5

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制定怎样的产业政策,才能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我认为应该针对既有的潜在比较优势产业来制定产业政策。所谓潜在比较优势,是指从要素生产成本来看,产业在国际上是有竞争力的,但因为软硬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导致总费用太高,使得这个产业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竞争力。

按照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与国际产业技术前沿的差距,将其产业分为追赶型产业、国际领先型产业、退出型产业、新技术引发的弯道超车型产业、国防安全战略型产业。

根据历史经验,要以与该国要素禀赋结构类似、快速发展、人均收入稍高的国家的产业为学习样板。比如,二十世纪70年代,毛里求斯以香港地区的纺织和服装业为样板,其人均收入大概是香港的50%左右;二十世纪80年代,爱尔兰以美国的信息、电子、化工、医药产业为样板,其人均收入大概是美国的45%。

而要找到这些追赶产业,第一步是找到那些高速增长、要素禀赋结构类似、人均收入比本国高100%左右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中选出过去20年中增长迅速、可贸易、表现良好的产业的产品,或者是来自于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的进口产品。

第二步,则是要看本国是不是已经有私人企业,在这些行业中,找出限制其提高竞争力的因素和新企业进入的门槛,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第三步,对于那些没有本国企业或出口企业很少的产业,可以从第一步选取的国家中寻求外商投资,或者启动新企业孵化项目。

第四步,除了第一步选取的行业之外,政府还需要注意私人企业的自主发现,并为在新行业里成功的私人创新企业扩大规模和新进入提供支持。

第五步,在那些基础设施差、商业环境恶劣的国家,可设立警戒区或工业园区,打破企业进入的壁垒,吸引外商投资,福利产业集群。

第六步,政府可以适当补贴上述先行企业。

对于国际领先型产业,发展中国家如果要继续保持领先,则需要和发达国家一样进行自主研发。

对于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一部分有能力的企业转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将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收入和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弯道超车型产业的产品研发周期很短,以人力资本的投入为主,这类新兴产业,给像中国这样拥有巨大科研力量和国内市场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对这种产业,政府应该创造条件,比如提供孵化基地、风险基金、知识产权保护。

每个中等收入国家,都有可能在政府产业政策的因势利导下,利用后发优势,发展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使其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从而成为高收入国家。

差异性优势 篇6

所谓“差异化优势”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差异化”, 即与竞争者不同的, 有差异的地方, 这突出强调了企业的个性, 要求企业在产品质量、价格或者服务、促销等一切竞争手段上选择较少的几项, 开发具有特色的长时期利基, 这是企业寻求竞争优势, 构造竞争堡垒的基础;二是“优势”, 即不仅要与竞争者形成差别, 而且还需要使这种差别成为本企业的竞争优势。这要求企业所选择的差别一定是有竞争价值、且有资源能力可以实现的。差别是体现集中的方法, 而优势是集中的目的。

一、企业创建差异化优势的必要性

(一) 必然选择。

创建差异化优势是企业遵循“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的必然选择。“适者生存”既是自然界演化的法则, 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法则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则很可能在竞争中失败, 从而被市场所淘汰。任何企业经营者都必然选择其认为对自身最有前途的行业、产品来进行发展, 选择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朝阳产业与产品。但是, 很可惜的是企业本身是有限理性的, 它往往不能对自身和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竞争中表现为蜂群效应, 也就是什么行业、产品热, 就一窝蜂地拥去干什么。结果市场很快就达到饱和, 利润下降, 出现企业甚至全行业亏损。原因就是企业没有认真地进行差异化分析, 找出自身优势与劣势, 哪些环境对自己是有利的, 哪些环境对自己是不利的。盲目涉足看起来是利润丰厚的行业, 一旦企业没有差异化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定失败。只有进行自身的差异化比较, 明确自身的优势, 并在适当的环境中能够使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 优于竞争对手, 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差异化优势是现代企业对市场适应性的根本。

(二) 必要保证。

创建差异化优势是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保证。20世纪中叶后, 由于新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特有的技术、特有的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持续生存的工业社会企业生存竞争模式崩溃, 在新的技术生态下, 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 没有什么产品和技术是不可模仿、不可超越的, 而新技术革命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企业间的竞争使雷同的产品一出现很快就达到饱和。没有哪一个企业能靠一些具体技术、具体产品在竞争中占优势。因此, 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企业应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与策略, 寻找差异化优势, 创立差异化优势,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至于在无序的市场竞争中夭折。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创造差异, 创建特有的优势。

二、如何创建企业差异化优势

(一) 抓住机会, 趋利进害。

外部环境包括很多因素, 有的对企业有利。可能给企业带来某种机会, 如宽松的政策、技术的进步就可能为企业降低成本, 增加销售量创造条件;有的则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 如紧缩信贷、原材料价格上涨、税收提高、出现新的竞争者、市场疲软等。

1. 注意要与企业的具体能力相结合。

机会与威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们与企业的能力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变化对某一个企业可能是机会, 而对另一个企业则可能是威胁。例如, 当本国货币升值时, 对以进口为主的企业来说是机会, 而对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来说就是威胁。因此, 对机会与威胁的判断要因企业而异, 而不可生搬硬套。

2. 注意正确识别机会与威胁。

环境因素是复杂多变的, 机会与威胁也并非表现的那么直观、显露, 能否正确地识别机会与威胁, 往往依赖于分析者、经营者的主观判断和经验积累。就机会而言, 不仅需要善于发现, 有时还需要积极地去创造。因循守旧可能对机会视而不见, 惧怕失败也会把机会当作风险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 分析者对环境变化敏锐的感受力、创造性的思维以及勇于开拓的精神, 对于正确识别机会与威胁是十分重要的。

(二) 明确优势, 扬长避短。

企业内部的优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 表现在资金、技术、设备、价格、成本、质量、市场、职工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优势是企业的长处、优点和特色, 劣势是企业的短处、缺点或薄弱环节。企业的发展要贯彻“扬长避短”的方针, 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呢?

1. 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 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在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时, 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 这对于那些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在今天千变万化的经营环境中, 企业经营的业绩只能代表过去, 今后对企业来说是严峻的和艰巨的。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往往会盲目陶醉优势而看不到劣势。同时。对于效益较差的企业也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劣势、看不到自己优势而产生悲观。

2. 要从长远发展观点评价企业能力的现状。

要从发展的、动态的观点出发, 充分考虑几年甚至十几年以后企业经营形势的变化。对企业的优势分析要采取慎重态度, 对企业的劣势分析要采取紧迫态度。

3. 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是相互渗透和互相影响的, 因此必须将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综合起来分析。

在分析时, 通常进行以下提问:能否发挥优势来减少劣势;能否发挥优势来利用机会;能否利用机会来消除劣势;能否利用机会来加强优势;劣势是否会削弱优势;劣势是否会妨碍利用机会;威胁是否会加大劣势;威胁是否会削弱优势。这种反复对照提问可以刺激分析者的思考, 有利于将各个因素组合起来, 形成自己最有利的竞争战略。

(三) 改变环境, 创新发展。

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约束条件, 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现代管理学认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在于企业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着的企业外部环境。由于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当代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速度远远超过企业内部条件变化的速度。因此,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愈来愈决定于其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强调企业对所处环境的反应和适应, 并不意味着企业对于环境是无能为力或束手无策的, 企业不能消极、被动地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 而是应从积极主动的角度出发, 能动地去适应经营环境。也就是说, 企业既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避免来自经营环境的威胁, 也可以在变化的环境中寻找自己的新机会, 并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环境因子。或者说运用自己的经营资源去影响和改变经营环境, 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活动空间然后再使经营活动与经营环境取得有效的适应。

(四) 选择优势, 构筑竞争力。

差异性优势 篇7

独树一帜的竞争者

加拿大原住民地区活跃着几支以狩猎为生的印第安部落。其中绝大部分部落每次狩猎前都会汲取以往成功经验, 选择最佳方位与战术全力以赴。只有一支部落请巫师作法, 依靠焚烧鹿骨后得到的纹路方位指引出击。然而, 在长时间的生存竞争后, 留下来的强者却是那个“迷信”的部落。看似出人意料的结局反映了一个问题:从战略层面看, “同质化”往往导致“输”途同归, “差异化”却意味着出奇制胜。

这就是“现代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到的“差异化战略”:战略定位意味着企业的运营活动有别于竞争对手。想想那些被淘汰的“理性”部落:通过日积月累的“分析研究”, 他们的目标锁定了某些集中的狩猎区域, 狩猎计划和战术也趋向“成熟”, 然而越是拼得你死我活, 越是导致鱼死网破。波特认为, 战略的本质是一种不同。“迷信”部落的幸存, 并非归功于占卜, 而是由于其竞争战略“独树一帜”。

都是为了生存与发展展开竞争, 现代商业世界的法则又何尝不是如此?以美国商用印刷机产业为例, 在唐纳利父子公司 (R.R Donnelley&Sons Company) 、全球彩色印刷公司 (World Color Press) 、戈贝可 (Quebecor) 等公司的激烈角逐中, 相同形式的印刷技术、大量投资的相同设备, 愈来愈快的印刷速度, 并未使他们获得持续获利的空间, 而是导致了企业业绩下滑。唐纳利父子公司的利润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7%降到20世纪末的4%左右。如果企业不考虑战略突破, 一味在战术层面争霸厮杀, 势必会重演失败的“狩猎游戏”。

曲径通“优”处, 战略差异深

“要么成为行业中的第一或第二, 要么出局”、“竞争就是争做最好”……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合理性, 但“赢者通吃”也造成了一味追求规模经济以及“零和博弈”情况。在波特看来, 成功并不能唯“一”而论, 更重要的是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备与竞争对手相比截然不同的特点, 那么“双赢”也就成为了可能。在折扣零售业, 沃尔玛数十年来一直是大赢家, 但塔吉特百货 (Target) 也未尝不是成功者。前者如同脚踏实地的老牛, 为客户提供“天天低价”;后者更像一匹观赏马, 以独特的产品、舒适时尚的环境吸引着渴望优雅的客户。双方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 提供特色各异的商品。可见, 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一定非要建立在摧毁对手的前提下, 关键要服务于客户的不同需求, 构建自身的独特价值。

波特强调, 一旦差异化的战略获得成功, 它将成为企业在一个行业中获得较高利润水平的积极战略, 也能够避免企业陷入“价格大战”的窘境。美国最大的卡车制造企业帕卡公司 (Paccar) , 很早就采取了“以客定型、以销定产”的方式, 将目光锁定“以车为家”的客户, 在配置性能、造型外观等方面充分倾听客户心声, 甚至两辆基本型号相同的卡车, 因定制差异也会有所不同, 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通过有效的差异化战略, 帕卡公司的某些品牌虽然售价比高档轿车还要贵, 却不乏大量拥趸者。

差异化战略的原则是寻找不同的竞争方式, 利用客户对品牌价值的依恋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价格敏感性下降来获取竞争优势。当产品在客户心中拥有了特别的价值, 才会上演“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戏码。如果大家做相同的事情, 无疑要打价格战;一旦展开价格战, 企业利润率难免下降。今天, 中国的许多企业仍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 聚焦的常是价格竞争, 而非差异化竞争。要改变这种状况, 也许要考虑各种复杂因素, 但企业自身的定位或许更加重要。用波特的话来讲:真正成功的公司都会培养一种渴望独一无二的激情。

你的目光还集中在那些人尽皆知的“狩猎区域”吗?你还满足于那些争相模仿的“狩猎技巧”吗?你还等待着殊死搏斗后剩下的残羹冷炙吗?迈克尔·波特为商场猎人们提供了明智的选择:寻找新的方向吧, 以差异化的战略构筑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满足客户无可替代的价值诉求。

大师小传

1 947年, 迈克尔·波特 (Mi chael Por t er) 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

1 969年, 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航空与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1 971年, 获哈佛大学商学院MBA学位。

1 973年, 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成为哈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

1 980年, 出版《竞争战略》, 提出著名的“五力模型”。该书至今已再版60多次, 深刻影响了CEO们的战略思维。

1 983年, 担任里根总统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 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热潮。

1 985年, 出版了《竞争优势》, 旨在探讨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沟通起来的具体步骤。

1 990年, 《国家竞争优势》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年度最佳商业书籍。上述三部著作被称为经典的“竞争三部曲”。

1 991年, 获得美国市场协会颁发的“市场战略奖”。

1 993年, 被推选为杰出的商业战略教育家。

1 997年, 美国国家经济学人协会授予其“亚当·斯密奖”。

2000年, 获得了哈佛大学的最高荣誉———“大学教授”资格称号。

2004年, 在红塔集团主办的“2004年迈克尔·波特战略论坛”上, 波特分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之策。

理论贡献

◆“五种竞争力量”:即“五力模型”, 企业的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力量概括, 它们分别是:既有竞争者的威胁、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以及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三种竞争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

◆“价值链”:企业各项活动可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 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4项支持性活动, 以及运入后勤、生产操作、运出后勤、营销和服务5项基础性活动, 9项活动的网状结构便构成价值链。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钻石体系”:又被称为“菱形理论”分析架构。在国家竞争力层面, 可能加强本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状况;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差异性优势 篇8

握有3G牌照的三大全业务运营商,都面临着如何做好全业务运营的课题。在集团公司提出总体框架之后,地方(基层)企业如何运作呢?无疑清晰地把握全局、有力提升支撑能力、加强营销重感知成为关键。为了打好全业务开局之役,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努力实践,在有益的探索中有所斩获,其思路及做法可供各省公司借鉴。

拓展全业务发展新局面

为拓展全业务发展新局面,江苏电信的思路很清晰:以移动元素的加入为契机,聚集焦点市场,打造差异化优势;关注传统业务,发展新型业务,加速推进业务与服务转型;以客户感知为目标,加强网络能力建设,优化网络维护体系;持续推进精确化管理,进一步适应全业务经营的需要;加强支撑保障,着力提升各级企业的执行能力。

提高全业务融合服务水平

江苏电信服务提升的方向和应对全业务融合服务的思路是:优化面向客户的营销组织与内部流程,加强产品、网络、IT等环节对服务的支撑,力促全业务基础服务能力和渠道服务关键能力提升,具体要求如下。

(1)建立差异化融合服务优势

快速形成面向客户感知的差异化融合服务优势。要求市场服务部门与IT部门、运营部门密切合作,切实从客户感知出发,细化产品支撑、梳理业务流程、提出网络优化建议。对业务办理、缴费、业务查询、跨域投诉等服务内容和业务流程进行流程穿越测试,并根据测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确保各环节不存在漏洞和影响客户便捷使用的障碍点。

差异化融合服务要立足体现客户感知,通过叠加服务体现品牌及中高端客户的差异化服务内涵。主要措施是深化品牌运营,提升品牌客户的品牌感知、服务感知和价值感知;实施业务积分规范,丰富积分回馈的内容;搭建“电信e家俱乐部”,整合内部资源提供统一的级差服务,从外部资源寻求突破,形成客户易感知的俱乐部氛围,长效运营,维系会员,提高“电信e家俱乐部”对客户的黏性。

(2)大力完善渠道管理体系

通过渠道信息共享,洞察客户心理,实现“电子+直销”、“电子+实体+代理”等模式的渠道协同营销服务,保证营销服务标准的一致性。整合优化直销渠道,加强对目标客户的主动营销和服务。加快网上营业厅、掌上营业厅等电子渠道建设,完善电子渠道功能,加快补齐服务短板,满足移动和互联网融合客户的消费需求。提高营业厅等实体渠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面向客户使用习惯创新拓展渠道,增强与社会渠道的合作,增加客户接触点的有效覆盖。

(3)抓紧基础服务不放松

重点监督检查服务热点问题,全面推进投诉分级授权机制,加快客户反映问题的处理速度,提高首次处理效果,以营造良好的外环境。尽快建立省、市两级内部横向的全业务经营服务管理组织架构,贯彻执行全业务服务标准,实现固网与移动服务的有效融合,向客户传递良好的全业务融合服务感知。

提升全业务运维能力

紧密围绕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抓住重点,统筹推进,加速提升全业务运营维护能力。

江苏电信率先完成嵌入式团队建设,深入推进客户维护服务差异化,品牌客户水平明显提升;率先开展远程维护服务能力与国际先进运营商的对接,大力提升维护效率,综合调度中心宽带在线服务成功率、网络监控中心故障一点处理成功率均明显提高;快速建立WLAN、EPON、IPTV等新网络、新业务的维护秩序,代维和节能工作取得新突破。

目前,江苏电信的运维工作正紧密围绕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以移动元素的加入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维护资源配置,加大运维前置推进力度,快速提升企业支撑能力,为全业务经营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精心组织移动网络割接,尽早实现独立自主运营,以全新的网络向客户提供新产品、新服务。

(2)实施“跨越行动”计划,打造天翼精品网络,并加强网优核心技术创新,打造网优价值链,建立科学高效的网优秩序。

(3)结合完善客服体系,提升客服水平。按客户群组织维护支撑力量,优化客户维护服务体系。对政企客户,深化嵌入式服务团队建设,进一步发挥绿色通道作用,并高度重视服务保障工作,用心提升客户满意度;对家庭客户,实施营维分离,使末稍装维更专业、更高效;对个人客户,适应移动业务特征,建立高效的纵向一体化服务流程。

(4)强化巩固网络平台维护,保障安全高效运行。

(5)培养充实维护骨干队伍,保持维护基业常青。

(6)突出重点强化基础管理,提升运营保障能力。

提升支撑能力

提升企业信息化整体能力

江苏电信通过健全IT管理体系、技术体系、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改善客户感知的系统支撑能力、数据应用能力、融合业务支撑能力、资源整合与服务能力、系统结构化能力、企业协同管理能力等6项基本能力,创新实践“One IT”理念,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业务运营支撑的新跨越。对企业信息化工作要紧密围绕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关注市场需求,关注客户感知、关注融合发展,使企业信息化成为全业务经营和战略转型的引擎。

(1)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努力增强IT能力;进一步加强IT组织和管理流程建设,树立大IT队伍的概念,加快IT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全省一体化的信息化支撑与服务职能,初步建立大IT运营管理模式;提升全业务场景下IT对融合业务的支撑能力;构建聚焦客户的数据管理与应用体系,支撑好分客户群经营工作。

(2)积极应对企业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挑战,做好“三个转化”,即把IT的支撑能力转化为企业的业务能力,转化为对客户的服务能力,转化为企业的协同能力。

(3)明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在综合能力方面,保持企业信息化能力在全集团的领先地位,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管理方面,成立IT体系技术运营与管理团队,解决跨越和基础性问题,初步实现“One IT”的能力整合;在技术方面,加强对移动业务及融合业务的支撑,建立聚焦客户的全新客户关系和“实时、融合、集中、全网联动”的计费体系,加强数据共享和数据域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据应用能力;在服务方面,推进支撑关口前移,加强对业务的过程参与,在本地网试点省级重点项目IT运营支撑单位制度。

(4)从显著改善客户感知出发,提升IT系统服务能力;从有效支撑精确化营销出发,提升数据应用能力;从提高信息化整体效益出发,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从保证可持续发展出发,提升IT体系运作能力。

嵌入式团体促进前后端融合

江苏电信充实省级VIP客户保障力量,在操作维护中心下设的政企客户支撑中心嵌入南京分公司优秀的业务响应经理,与政企客户经理共同承接省级政企客户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在已经得到充实的省级VIP客户保障力量的基础上,以嵌入式团队成员为先锋,以操作维护中心、本地网后端维护力量为后盾,实现省级以及省市之间前后端在政企客户支撑和服务力量方面的更好融合。

协同出账确保出账准确

江苏淮安电信建立本地网协同出账长效机制,2009年以来,出账准确率达到预期目标,有效地提升了用户服务感知。

协同出账前后端相关部门及县区局共同参与,建立跨部门的虚拟团队,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计费中心每月在限定日前完成当月新增业务、新接入网元的拨打测试,监控计费系统与交换设备话务量数据比较,报告话务量及收入走势,完成测试库预出账环境准备;市场部验证出账日新增套餐、转兑包的资费准确性,针对各客户群制定预出账异动用户提取规则;增值业务部检查、验证增值服务费用;政企客户部、家庭客户部、个人客户部分别对计费出账结果中客户产生的费用进行抽查验证,对提取的异常结果进行稽核;网络部对边界漫游、小区计费优惠等进行移动设备与计费区域信息的核实确认;无线网优中心负责检查是否存在新增网络设备数据未配置进入计费系统的情况;网络监控中心提供交换设备话务量的统计数据,供计费中心进行比较分析。各相关责任单位及时跟踪并向计费中心反馈转换结果,从而确保正式出账准确无误。

加强营销重感知

加强客户感知

加强与客户间的有效沟通。要多了解广大客户的需求,多角度、多层次地采取有效措施,引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源。调整产品结构,设立和开发出更适合广大客户需求的融合业务产品。通过沟通,实现双向、多向互动,满足广大客户意愿,创新出丰富多彩的业务。加强电信服务的全过程管理。客户感知体现了客户实际感受的服务质量和产品性价比的评价。售前要以客户服务满意度调查和售前市场调研信息为基础,分析客户对电信服务的预期,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采取相应的举措,优化策略和方案。售中要关注客户感知以及与竞争对手的服务比较。只有客户感知高于同地区竞争对手,才能凸现竞争的差异化优势。售后要加强对服务短板的改进,把客户满意度调查或客户投诉中反映的问题作为改进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把处理客户投诉的过程看成是发现自身问题、获取客户感知的过程

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导向意识。中国电信“共享与世界同步的信息文明”的企业使命、“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和“追求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都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导向和重视客户感知的构想,员工要在工作实践中主动地改善服务态度和质量,创新服务内容及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技能与水平,坚持一切以客户感知出发,全面准确地把握、想方设法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断加深客户对电信服务的认知、认同和价值感受,创造与巩固和谐、稳定的客户关系,自觉地为客户提供主动服务、全员服务、个性化服务、优质服务和高效服务。

开启校园移动互联网新时代

2009年2月中旬,江苏镇江电信分公司营销团队在江苏大学等主要高校开展现场促销活动,向返校学生现场演示和宣传无线宽带上网、学子E行产品、189邮箱、互联星空体验、彩信、手机WAP上网等体现中国电信互联网手机功能的产品。该公司从调查学生需求入手,跳出固有的校园营销思维定式,以宣传移动互联网新概念为突破口,让“天翼学子E行”在镇江市校园内风靡,以此全力开启校园移动互联网新时代。

用班级总机架起家校桥梁

江苏电信抓住产品核心,向用户提供细致深入的服务,目前已发展“班级总机”用户1000个,得到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南京电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教育系统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全力打造校园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南京电信计算机中心对班级总机产品进行了改进,实现通过班级总机号码拨打可以享受虚拟网功能,如为小灵通或固话拨打,通话费用和转接费用全免,这增强了学生对班级总机的感知,同时也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欢迎。

由于学校里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家里老人带。使用了班级总机后,班级总机为每一个班级分配了一个班级总机号码,并创建班级总机号簿,学校老师只要拨打级组总机号码,就能通过118114话务点实现24小时服务,免去了和孩子家长联系中没有电脑和不能上网的不便。

深化号百专业化运营

江苏电信号百公司,紧扣全业务主题,在渠道上与政企客户、家庭客户、个人客户三个客户群更好地融合,在内容、模式、产品上更紧密地与全业务经营融合,形成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信息经营框架,实现各项业务健康发展

2008年号百力推健康顾问、法律顾问、班级总机、账单广告等业务,探索年货预定新模式,试点人才招聘服务,为客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综合信息服务;2009年号百则以服务全业务经营为核心,以融合创新为手段,精耕细作通信助理、订房订票等已形成规模的产品,快速发展综合传媒、电子商务等已经培育完毕的种子产品,积极储备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产品,形成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信息经营框架。

号百公司的运营思路体现为:三个客户群更好地融合,推出有针对性的打包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开拓创新,在内容、模式、产品上更紧密地与业务经营实现融合;深入探索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有效促进业务发展;重视电信传媒资源的整合,对不同媒体资源进行聚类经营,进一步丰富号百的产品线;发挥综合信息服务优势,尽快开发、完善与移动业务紧密关联的产品,提高推广力度,充实产品内容。

>>全业务经营使运营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用户个性需求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

差异性优势 篇9

关键词: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低成本

人力资源低成本的意义在当下以物质生活为核心条件的市场经济时代, 可以算得上是企业经营管理与保障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但是, 当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沦为“传统”, 当知识经济时代已然成形的现阶段, 过去的人力资源低成本优势渐渐的变得荡然无存, 也并未体现出低成本战略下的人力资源相应的可持续性[1]。人力资源中差异化优势, 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竞争的根本所在。

1 人力资源低成本与差异化优势融合的必然

一言蔽之, 当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以少于其它企业的价格为自身企业提供同等劳动时, 人力资源低成本的优势也就产生了。在以质生活为核心条件的市场经济时代, 低成本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丰富的劳动力的基础上, 这也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部分动力。以我国整体的劳动力为例, 一直以来, 我国的劳动力便是巨大的经济优势, 它也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国民经济逐年实现迅猛法展的重要动力, 在商品的进出口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 无数企业所拥有的所谓“黄金十年、黄金二十年”皆得益于劳动力的体现。而这些企业大部分都集中在工业与制造业, 值得一提的是, 在以物质生活为核心条件的市场经济时代, 我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结构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人力资源低成本优势便集中体现在企业的高收益方面, 企业往往喜欢使用“成本至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把其成本控制到最低, 来谋取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例如企业会依照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的情况进行灵活的人员配置, 最后尽一切可能把人力资源数量降至最低, 充分地响应了所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2]。如若实在“军情紧急”式的急需人手, 则会尽量采用简单的招聘程序进行招聘, 其招聘的心理目的是聘请“临时工”来进行临时救火。一些企业还刻意的将工资设定方面统一的向所在城市最低工资标准上, 实施“无缝对接”。

能够肯定地说, 人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在短期的发展贡献中中, 确实能够造成资金转换, 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如果稍微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 现阶段的经济时代其主要竞争力依然会以高素质人才的知识、能力为根基, 所以这种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比较优势显得并不那么具有可持续性, 进一步说, 所谓的“低成本”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已经不再是优势, 而是局限企业发展的拦路石, 更勿需谈其竞争优势。面对我国人力资源成本上涨的“大势所趋”, 许多之前依赖廉价劳动力生存的企业也逐渐开始经营理念的区域转移或是战略转型, 例如:把企业的经营方向转移到人力资源成本更为低廉的我国中西部地区来维持成本优势, 当然, 这无异于是一种“鸵鸟战术”。还有的企业则是安排自身经营实施战略转型或是进行所谓的产业升级。为此, 企业在维续现阶段人力资源成本优势的同时, 必须逐步向差异化优势融合进行转变。

2 人力资源低成本与差异化优势融合的策略

在变幻无常的经济商业环境下, 企业的人员组织和以及企业高层的管理团队都面临随时变化的可能性。在崇尚“自由”的人才市场背景环境下, 如今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 不仅给人才本身造成了就业压力, 也极有可能会使企业之前为相关人才的培养以及储备人才方面的投资付诸东流, 过去那种以通过内部人才挖掘来满足企业长期人才需求的聘用方式早已不再有效。然而, 在高素质人才越来越稀缺, 无法通过内部进行人才挖掘的当前市场, 外聘的成本现在也在逐年递增, 但是在付出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 外聘与企业的匹配上, 有时并不能带来有效的完美融合, 并因此给企业带来不小的风险和成本。所以, 在如何以较低成本获得合适的出色人才就考验着企业管理层的智慧。

毫无疑问, 现阶段的经济时代是属于知识掌控的经济时代, 其智力资源的水平直接关乎企业有无竞争优势。而高素质的人才, 又是智力资源的载体。这也使得许多一开始信奉低成本战略主义的企业渐渐苏醒过来, 加入了对人才的争夺战中。值得肯定的是, 这对于企业有着极大利好的一面, 但是代价也相应的很大, 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的空间也大幅缩小。但是, 在如今信息化、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全面来临, 企业不仅可以对人才进行现实网罗, 更加能够跨国这个空间进行人才使用, 引入无形的“智力资源”, 这里的智力资源载体则并非是人才, 而是独立的、面向所有人的公共知识, 企业也可以通过“智力资源”, 取代部分人才引进计划。例如:借助网络的搜索工具, 查找与企业相关的数据库和科学文献, 找到对公司有利的专家学者。

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 使得企业经营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与充满变数。因此, 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要进行对企业人员组织的方式实施变革, 也需要与外界加强协作, 以达到彼资源共享, 风险共担的效果。众所周知, “协同”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更是一种企业智慧的一种创新, 具有革命性意味。企业不仅应当在内部的人力资源中达到相互协作的环境, 也应当充分利用外部条件进行协同管理。人力资源的协同管理, 从内部出发, 不仅能够为企业控制人才成本, 而且从外部来看, 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在此协同过程中得以融合[3]。

3 结语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作为作为研究的视角, 对以“成本至上”的传统人力资源与“人才至上”的现阶段人力资源的差异化优势进行了分析对比。明确的指出在以物质生活为核心条件的市场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确实发挥了其本身低成本的优势, 然而, 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进行转变的时候, 传统人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已然无法对企业的经营走势占据主导地位, 必须逐步向差异化优势转变。首先便是完善人才的供需管理, 接着论及了“智力资源”取代“人才资源”的计划, 以及最后强调的人力资源协同管理等。随着现今市场竞争愈发地趋于同质化, 倘若诸多中小型企业想要在这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形成可持续的发展,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 创新与变革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勇敢”。

参考文献

[1]吴治宏.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低成本与差异化优势融合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 2012 (19) :42.

[2]谢续田, 陆丽红.规范人力资源制度降低人力资源成本[J].人力资源管理, 2013 (12) :86-87.

差异性优势 篇10

“立足高清、强化直播优势,定位白领人群市场,打造高端发展战略,发展差异化内容”,这曾是UUSee CEO李竹在解读UUSee的具体定位时表达的观点。2011年以来,UUSee不断发力海量节目直播,提升视频用户观看体验,从专注、垂直等方面践行“差异化竞争”的理念,真正走出了国内在线视频网站只烧钱、不挣钱的“怪圈”。

2011年10月,UUSee将作为持权转播商对颇具人气的中国国际网球公开赛进行全程高清直播报道。UUSee在线流畅播放的直播技术,以及独特的视频“时移”、录制等多项独家功能,获得了用户的一致认可,用户黏性不断增强,从而也更吸引广告商的青睐,为UUSee带来了清晰的盈利方向和出色的营收成绩。

2011年3月,UUSee作为第36届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的战略合作伙伴签约,通过UUSee客户端和官方网站以及合作媒体进行全程独家直播和录播本次赛事,内容包括比基尼大赛新闻发布会、十大城市选拔赛、中国区总决赛、全球总决赛、选手城市采风、优秀选手展示视频、比赛幕后花絮等,全方位地为网民展示比基尼的无限魅力。除此之外,UUSee更利用自身网络平台优势,将为广大网友在历时5个月的网络直播国际选秀过程中提供访谈、脱口秀和交流互动以及网络选秀,增强赛事的互动性和网友的参与感。

不仅如此,UUSee还不断探索与传统电视台的深度合作,与湖南卫视、四川卫视等多家主流卫视电视台进行战略合作,为用户带来了海量娱乐直播节目。据了解,此次UUSee与湖南卫视等4家电视台的合作内容,主要体现在获得多档备受电视观众喜爱的电视台自制节目的网络直播版权。其中,湖南卫视自制综艺节目中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我们约会吧》等优质精品节目,都完整地展现在UUSee的网络直播平台上。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UUSee客户端享受流畅的“电视盛宴”,徜徉在丰富、优质的节目世界之中。

由以上这些具体案例可以看出,以UUSee等为代表的优质视频网站,将通过精准定位、差异化竞争,在这个逐步变大的蛋糕中抢夺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在这个过程中,UUSee充分把握了自身的优势资源,不随大流、不局限于视频网站的“标配内容”,充分发挥在直播方面的技术、内容优势,很好地把握了未来互联网电视发展的趋势。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群开始通过UUSee客户端观看直播节目,并参与互动。

差异性优势 篇11

期权博弈[3](Option Games)是实物期权理论和博弈论的一种结合性理论,是在采用期权定价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对包含实物期权的项目进行评估,两者结合分析期权时,可用期权的最大化代替博弈论中的期望效益最大化。期权博弈自动考虑了投资决策中的风险价值和资金的时间价值。同时,理论剖析了市场和组织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用利润反映期权、用博弈论考虑决策问题等特征。期权定价方法结合博弈论的思想和建模方法,分析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投资者的决策互动。解决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抢先进入市场的先发优势与等待以获取期权价值的选择问题。

期权博弈理论的最初由Amit和Ankum[4]建立。Smit和Ankum用期权博弈方法说明企业竞争者在面临决策时要同时考虑主体的相互作用以及项目的不确定性,并且将实物期权与抢先进入的博弈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不确定性条件下对称和非对称的连续时间双寡头期权博弈模型。Dixt和Pindyck[5]在Smit的模型基础上进行了不完全竞争下的案例分析和一般性总结。Huisman和Kort[6](HK模型)在企业已有项目在市场上进行的情况下考虑领先者与追随者的互动,忽略了模型中领先者对追随者的影响。吴建祖和宣慧玉[7]则在HK模型中加入经营成本和考虑对投资临界值的影响。2005年杨勇[8]等人扩展了对称的HK模型,将融资成本和经营成本的不对称情形纳入研究工作中。Grenadier[9],Dias和Teixeira[10]则考虑多个企业竞争决策的多头垄断期权博弈。国内安瑛晖、张维[11]分析了基于期权博弈与行为金融的方法。孟力、孙威、汪定伟[12]等结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确定投资问题没讨论了非限制合作的纳什均衡解和界存在的条件假设。蔡强、曾勇[13]对专利投资决策问题方法中期权博弈理论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此类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张国兴等[14]提出了基于期权差异的不对称双寡头投资决策模型,分析表明暂停期权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价值,并对影响企业投资策略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纵观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往的期权博弈模型考虑了领导者与追随者双方投资进入后对等分享市场,从而导致市场需求和利润水平相同。而引入市场份额因子后,因为存在竞争优势,竞争企业不再对等分享利润,市场份额因子差异表明市场主体存在大型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之分,使得需求与利润不对等,这种情形更符合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状况。因此,本文将在同时考虑融资成本不对称的情况下,推导出不同市场份额因子的两家企业在领先投资、跟随投资和同时投资的价值表达式和临界值表达式,分析不对等市场竞争优势下的企业投资决策方式,并对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见析影响企业价值的内生逻辑。

1 模型假设

假设一大型企业与中小微企业投资相同的项目,双方竞争和选择的策略都是不对称的,因此跟随者和领先者的融资成本分别为If和Il。先进行投资的是领先者,随后进行投资的是跟随者。模型考虑了一家企业的投资扩大化会影响另一家企业的利润状况,故存在外部消极约束。

在不确定环境下,假设项目利润流

其中Y(t)为反映随机市场需求冲击,且符合几何布朗运动

其中μ为漂移率;σ为方差率,表示资产价格变动率;dz是标准布朗运动。(1)式中D表示确定的需求函数,Ci,Cj表示企业i,j的投资状况。令h=i,j,有

因此,D(0,0)表示两家企业均放弃投资时的产品需求函数;D(1,0)和D(0,1)分别表示只有领先投资时的产品需求函数和跟随投资时的产品需求函数,此时企业i或企业j作为领先者,另一企业作为追随者。D(1,1)则表示两家企业同时投资时的总需求。假设k(0≤k1)为企业同时投资是所占市场总需求的份额,由于存在外部消极负面约束,一个企业执行投资期权会减少对手企业的收益,即以下不等式成立D(1,0)≥k D(1,1)≥D(0,0)≥D(0,1);D(1,0)(1-k)D(1,1≥D(0,0)为保证企业的先动优势,领先者获得的利润比追随者高,则有D(1,0)-D(0,0)≥k D(1,1)-D(0,1);D(1,0)-D(0,0)≥(1-k)D(1,1)。

2 模型分析

2.1 追随者的价值和临界值计算

在领导者进入的前提下,用偏微分方程方法分析追随者企业价值F(Y)和临界值Yf。在风险中性条件下,取无风险利率r作为时间贴现因子,根据伊藤引理和贝尔曼方程得出关于F(Y)的方程

其中σ为资产价格变动率,Y为随机市场需求冲击因子,μ为资产价格瞬时增长率,Ff(Y)表示追随者的期权价值,YD(0,1)表示追随者的初始利润流。参考文献[3]和[8]中Dixit和Pindyck或Dias和Teixsira追随者期权价值的解法,可得Ff(Y)解得形式为

其中AYm1+BYm2为方程(2)的通解,参数A,B与特征根m1,m2为未知常数,r-μ为方程一个特解。将(3)式代入方程(2)中,可得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H(1)=μ-r<0,H(0)=-r<0得知方程的根满足m1>1,m2<0。由m2<0,在Y=0处,投资价值趋于0,得B=0。微分方程(2)满足三个边界条件:

1)第一边界条件:当市场需求趋于零时,追随者的价值也趋于零,即Y=0时,满足Ff(Y)=0,考虑到m2为负根,则B=0,只取m1>1,于是方程(2)的解为

2)第二、三边界条件:假设市场不存在套利机会,则需要满足平滑粘贴条件和价值等价条件,追随者在到期日的状态变量值Yf满足以下两个等式

由于竞争企业的关系是内生的,追随者进入后获得的永久性现金折现值为

结合(6)-(8)式可解得参数A和追随者企业临界值分别为

结合方程(5a)、(5b)和A与Yf的表达式,追随者的期权价值Ff(Y)为

2.2 领先者的价值和临界值计算

领先者在没有追随着进入的情况下,只需考虑影响自身投资价值的外在因素,此时领先者为市场垄断者,且领先者的进临界值即为企业的垄断投资临界值。领导企业经历垄断阶段时,获得YD(1,0)的收益。当追随者也进入市场,领导者与追随者同时进行投资,领先者利润与所占市场份额k的大小有关,其利润流为k YD(1,1)。对于领先者的价值函数和临界值的求解,可以参照文献[8]Dias和Teixeira求解相应问题时的第二种方法。假设包括融资成本在内的总价值为Vl(Y),领先者的期权价值为Fl(Y),则

其中I为领先者的融资成本。再根据最优贝尔曼方程和伊藤引理求得关于Vl(Y)的微分方程

当Y<Yf时,以上方程解的形式为

其中是方程(10)的特解,C,D为待定常数,与方程(2)类似地,因为市场不存在套利机会,因此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根据以上条件求得领先者期权价值为

下面求领先者的临界值Yl,在没有先动优势的情况下,企业可在垄断起点Ym进行投资,但是由于存在先动优势,如果本企业在Y=Ym的时刻进行投资,则另一家企业会选择在Ym-ε处进行投资,此时本企业可以先发制人在Y=Ym-2ε前投资。如此循环将会导致企业双方最终到达没有投资的先动意愿为止。因此在存在抢先进入的威胁时,企业是否能抢先投资不仅与影响自身投资的因素有关,还有投资临界值有关,所以企业成为领先者的投资临界值Yl由Fl(Yl)=Fl(Yl),即

2.3 企业竞争博弈均衡分析

根据本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份额k的大小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多期权博弈均衡进行分析。其中,当k=0.5时,该模型为文献[6]的HK模型。

当k>0.5时,抢先进入市场的中小微企业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优势,因此企业受到更大的激励提前进入市场。当变量Y<Yl时,此时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不足以补偿融资成本,企业不应投资,而是继续等待,此时企业双方处于等待投资均衡。区间[Yl,Yf]是先发制人的最佳区域,当Y∈[Yl,Yf]时,企业争取抢先进入,而追随者则在Y=Yl时进入市场。当Yl少于同等优势下领先者作为追随者的进入临界值,即Y≥Yf时,两企业同时进入投资。分析(12)式可知,当领先者所拥有的市场份额k增大时,k D(1,1)-D(1,0)接近为零,表明竞争优势可以弥补领先者因为后来竞争者导致的垄断利润的侵蚀。因此(12)式中,由于趋于零,只需,领先者可以进行投资,其中是领先者在垄断时的永久性收益的折现。根据追随者临界值的表达式,当k>0.5且k增大时,Yf增大,追随企业进入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0≤k0.5时,定义抢先进入区间为[Yl,Yp],为追随者抢先进入的临界值,满足Fl(Yp)=Ff(Yp),且Yl=Yp成立当且仅当k=0.5。于是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当Y∈[Yl,Yf],且Fl(Y)≥Fl(Y),此时企业抢先进入。当领导企业进入,追随者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选择在Y=Yp时进入。当Y>Yp,两企业同时投资,且市场份额k越小,区间[Yl,Yp]越来越小,直至退化为一个点,此时Y=Yp。二、当Fl(Y)<Fp(Y),领先者与追随者期权价值函数没有交点,此时不存在抢先进入区间。

3 仿真实验

从企业投资价值和投资临界值的表达式可以看出,融资成本和市场份额优势对企业的投资策略均有影响。在本节中,将利用控制变量发分别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和临界值对两种因素的敏感性。结合模型推到和Matlab模拟的方法来分析。首先对相关参数作出以下假设:D(1,1)=5

D(1,0)=4,D(0,1)=1,D(0,0)=2,r=10%,μ=5%,σ=20%,If=I=20,调整市场份额k的大小,分析Yl,Yf的值。

3.1 市场竞争优势对企业投资价值的影响

分析图1,发现k=0.68时,领先者与追随者的价值依赖于Y的变化,在Y=Yl的时候,领先者抢先进入市场,追随者在Yf=3.3333时进入,由于k=0.68时不存在追随者的抢先进入临界值,故不存在抢先区间。即当领先者的所占的市场份额越大,则领先者的投资临界值越小,企业受到更大的激励提前进入市场,同时追随者的投资临界值也越大,其进入市场的门槛也越高,见表1。

当k=0.5时为HK模型,追随者的投资临界值与抢先进入临界值相等,见图3。此时存在抢先进入区间,且区间长度随着k的减小而缩短,反映了追随者的市场优势。根据抢先区间的变化可以推测,某一时刻抢先区间将退化成一个点Yp,当k且继续减小时,不存在抢先区间和追随者抢先进入临界值,见图4。取k=0.4时,不存在抢先区间和追随者抢先进入临界值。这意味着领先者在投资初期抢先进入获得的垄断优势不足以抵消市场份额带来的影响,由于后期竞争者的加入而导致领先者损失投资收益,那么追随者就不必考虑领先者抢先进入造成的经济威胁。

3.2 融资成本对企业投资临界值的影响

在同等外界因素的情况下,,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大会增大企业的投资临界值,使得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越高,且跟随者的投资临界值比领先者的投资临界值对融资成本的变化更为敏感。融资成本与企业的投资临界值呈正相关关系,融资成本对追随者的投资临界值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企业通过努力降低融资成本以降低企业的进入临界值,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保证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获得较高的收益。

3.3 浅析其他因素对企业临界值的影响

在实务中,除了上述论证的市场竞争优势和融资成本对企业临界值存在明显影响外,企业的所属行业、其他经营成本、科技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生产技术和员工素质等的差异,会通过市场风险、经营成本、建设时间和政府补贴四个维度来影响企业的企业临界值和投资决策。

1)市场风险对企业临界值的影响。市场风险通常运用企业产品的价格波动来描述,不同行业产业的价格波动趋势迥异,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也不同。价格波动的增大会增大企业的投资临界值,推迟企业进入市场的是时间,且跟随投资临界值较领衔投资临界值对价格波动的反应更敏感。因此,企业的投资临界值与价格波动呈正相关关系,处于价格波动程度大的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的投资临界值较高。

2)经营成本对企业临界值的影响。当企业的融资成本、建设时间、政府补贴、市场份额以及市场价格波动一致时,分析可知,当经营成本增加时,导致企业的临界值增大,且竞争优势较弱的中小微企业临界值较竞争优势明显的大型企业临界值对经营成本的变化更敏感,从而推迟了企业的投资。因此,企业的投资临界值与经营成本呈现正相关关系,企业为获得更大的利润,都应该努力降低经营成本以降低投资临界值。

3)建设时间对企业临界值的影响。结合文献[17],无暂停期权的企业投资临界值与项目的建设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反之,有暂停期权的企业,对于建设时间的降低,则不一定降低企业的临界值。对于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随着建设时间的增加,选择在企业临界值较低的时候进行投资;对于跟随企业,则选择在较高临界值时进入市场。因此,建设时间不一定能降低企业临界值,但决定着早期进入市场的企业可以获得较大的先动优势。

4)政府补贴对企业临界值的影响。通常政府补贴为企业提供资金来源,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来降低企业的投资临界值,当政府鼓励企业投资利润较低,或者成功几率较低的创新项目时,政府补贴有利于激励企业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企业进入市场的临界值。但是,由于政府补贴会干预市场价格,企业为获得更高的利润,不会选择立刻进行投资,而是在观望政府的行为,等待更为合适的进入时机。因此,不同市场条件中、不同性质的政府补贴对企业投资临界值影响不仅相同。当政府补贴比产品的市场价格要低或者高出市场价格很小时,企业在政府补贴增加的优势下抢先将进行投资;若政府补贴比市场价格高出很多时,企业会处于观望状态,等待投资,期待政府补贴的增加,所以此时企业若努力降低成本而提前投资,将获得较大的先动优势。

本文在基于市场优势差异的不对称双头垄断投资决策模型时假定大型企业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不对称,仅对经营成本、政府补贴、建设时间、市场风险等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因此,建立关于含多种外部因素参数的模型以及关于多个企业参与竞争的投资决策的分析是该模型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4 启示及运用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通常情况下中小微企业会作为特定经营活动的跟随者(绝大多数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的中小微企业属于此类)进入市场,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企业临界值高,期权价值小,制约着融资渠道的选择,被动接受较高的融资成本,反过来进一步抬高了企业临界值,降低了企业价值,让传统型中小微企业置身于市场份额因子、融资成本、期权价值三者的恶性循环中。欲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就必须在市场份额因子、融资成本、企业临界值三者之间找到突破口。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为找寻这一突破口提供了理论解释。

模型发现:投资者抢先进入市场可以获得短暂的垄断优势和抢先市场竞争优势,并且当领先者的市场份额大于0.5时,抢先进入时最佳投资决策方式。这种情况下领先企业获得更大的顾客基数,企业的市场投资因知名度和品牌效应而获得更大的激励。相应的,追随企业在市场份额低于0.5的情况下,应结合自身的竞争优势考虑投资决策方式。结合市场多方面因素以及收益问题考虑,要想抢先投资,企业需要拥有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如新技术的研发等,并能在长期内垄断和获得丰厚利润,而这种情况于处于市场竞争劣势地位的追随者而言就更困难了。因此,领先者所占的市场份额优势越大,其进入市场的临界值就越小,相应地,追随者的投资临界值就越大,进入市场的门槛就越高。因此,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通过技术创新或模式创新,率先进入某一经营活动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因子可以获得跨越式发展。

针对传统型中小微企业,由于其想突破既有的市场格局,占领市场份额获得发展机遇基本鲜有可能。只有通过降低影响企业临界值明显的融资成本来获得价值。基于这一认识,我国政府要构建起合理的市场结构,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就要通过必要的手段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或者改变其面临了市场风险、经营成本、建设时间和政府补贴四大因素,中小微企业自身则通过改善自身融资能力、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在既定的经营领域获得必要的政府补贴,才能提高企业的价值和利润,反过来带来进一步的融资机会,降低融资成本,走出恶性循环。

摘要:在考虑融资成本不对称的情况下,将期权博弈理论的不确定性、不可逆性、竞争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等因素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构建一个基于不对等市场竞争优势的投资决策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发现领先者有竞争优势能激励其更早进入,反之追随者有竞争优势则可避免其他企业抢先进入的威胁;此外,企业跟随者临界值较企业领先者的临界值对融资成本的变化更敏感,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可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最后,结合企业的经营成本、建设时间、政府补贴对企业竞争的影响,给出模型对中小微企业构筑竞争优势、缓解融资成本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解释。

上一篇:资源环境基尼系数论文下一篇:换电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