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差异

2024-05-28

版本差异(共4篇)

版本差异 篇1

数据仓库之父Bill Inmon在系列书籍《Building The Operational Data Store》中, 首次提出了操作型数据存储 (ODS, Operational Data Store) 的概念, 即在数据仓库的DB-DW两层体系结构基础上加入ODS, 形成了DB-ODS-DW三层体系结构。这种结构不仅支持准实时业务数据库中数据的暂时存储, 还对同时关联到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分析的数据提供了暂时存储区域,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企业日常的分析决策和管理要求。引入了ODS的数据处理架构和数据存储方案, 这个方案正被各商业银行广泛采用。

伴随着数据集中的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基于ODS的应用架构通常是总行建立ODS模型, 基于统一的模型将数据下传到分行, 分行在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各自的应用。虽然因为业务开展情况的不同, 应用系统也有各自的特色, 但各分行面对ODS模型的结构是相同的。即使是本行当前用不到的数据表, 也同样占用着数据库存储空间。对于只有少数分行要求新增的数据表, 由于总行是同步加载所有分行的数据, 在数据提供的时效性上也不得不大打折扣。这种“一刀切”式的做法, 给总行、分行都造成了系统运维、管理等方面的资源浪费, 牺牲了灵活性和高性能, 导致系统运行效能的降低。本文针对此种状况, 就商业银行ODS模型的分行需求版本差异化管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探讨。

一、分行ODS模型数据加载

为了满足分行对ODS模型数据的不同需求, 减少占用分行的存储空间和分行的版本上线操作工作量, 可考虑从以下2种方式进行ODS模型数据加载的差异化管理。

(一) 无应用需求, 则不创建数据表

分行加载ODS模型数据的差异化在于是否启用加载数据程序的运行参数、是否创建数据表及是否下传数据。程序和程序运行参数在所有分行都部署, 在有应用需求的分行创建数据表并加载数据, 对于无数据需求的分行不启用相关程序、不创建数据表以及不下传数据。

例如, 当分行A有针对数据表T的应用需求, 而分行B无应用需求时, ODS模型数据加载的差异见表1所列。

1. 优点

对于无应用需求的分行, 减少了创建和维护数据表的工作量, 简化了版本上线的实施步骤。

2. 缺点

加大了总行对于分行数据库版本的维护难度, 由于各分行数据表创建情况存在差异, 长期积累容易造成管理上的较大压力, 且ODS模型在分行端的一致性被破坏, 不利于分行对于数据模型的整体理解。

(二) 无应用需求, 创建数据表但不加载数据

此方式下, 分行加载ODS模型数据的差异化体现在是否启用加载数据程序的运行参数和是否下传并处理数据。程序和程序运行参数在所有分行都部署, 表结构均创建, 但是无数据需求的分行不启用相关程序、不下传数据给分行, 也不进行数据处理。

例如, 当分行A有针对数据表T的应用需求, 而分行B无应用需求时, ODS模型数据加载的差异见表2所列。

1. 优点

由于只在数据加载与否上体现差异, 从而保持了分行端数据模型的完整展现, 有助于分行对于数据模型的认识, 并且总行对于分行数据库版本的管理复杂度也大为降低。

2. 缺点

即使无应用需求, 分行也必须配合同步执行版本上线步骤, 对于部署应用较多、运行时效性要求高的分行, 可能带来较大影响, 同时也增加了创建和维护数据表的资源投入。

上述2种方式各有利弊, 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应当根据自身应用的实际情况, 酌情实施。

二、分行模型需求的提交

分行针对ODS数据模型提出的需求, 包括了涵盖所有分行的正常版本和只是部分分行有需求的差异化版本。分行的差异化版本是为了配合分行特色应用的实施, 由总行只针对该分行开发, 应考虑设立专门的差异化版本上线日, 与正常版本的统一上线安排加以区分。为了便于管理, 在2个相邻的全行统一上线日期间, 可建议每个分行只能有一个差异化版本, 并需要提前一定时间提出, 使总行有充裕的时间着手实施。

通常来说, 分行模型需求的上线内容一般包括应用上线 (程序、运行参数、表结构) 、数据处理 (数据初始化和日常数据处理) , 应用上线和数据处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在合适的时间安排上线。在制定分行模型需求上线的实施计划时, 必须将应用上线、数据处理、是否分行差异化以及相关计划时点等要素描述清晰, 向分行和其他相关人员 (如开发小组等) 传递。由于数据表加载程序一般都是针对表级别进行开发, 所以对于分行模型需求的差异化允许程度建议控制在表级范围, 即对于一张表来说, 各分行或者完整创建该表的所有字段, 或者不创建该表, 字段级的差异只体现在字段在不同分行的初始化取值是否特殊处理。

由于ODS的数据来源往往涉及多个应用系统, 如果分行提出的需求需要多个应用系统协同实施, 而相关应用系统无法按计划配合, 则要根据现有资源的情况调整需求的范围或上线时点。

分行模型需求的差异化版本可用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提交, 此流程也适用于正常版本需求的提交。

三、总行对差异化需求版本的管理要点

为了适应分行对ODS模型差异化需求的提出, 总行应当在明确需求的过程、问题的流转以及相关提交件中记录关键的信息。

(一) 与分行沟通需求时, 需要确认和登记的信息

1. 需求是否为分行差异化版本。

2. 分行应用 (程序、程序运行参数、创建数据表) 上线的日期。

3. 分行数据处理 (数据初始化、日常数据处理) 的日期。

(二) 与ODS数据来源相关应用系统沟通制定计划时, 应确认和登记的信息

1. 是否为分行差异化版本。

2. 数据下发的分行范围。

3. 数据下发 (数据初始化、日常数据处理) 的日期。

(三) 与开发小组沟通制定计划时, 由于开发小组可能面临部分分行的差异化版本和其余分行的统一版本, 则要确认和记录的信息

1. 是否为分行差异化版本。

2. 分行应用 (程序、程序运行参数、创建数据表) 上线的日期。

3. 全行应用 (程序、程序运行参数、创建数据表) 上线的日期。

4. 分行、全行数据处理 (数据初始化、日常数据处理) 的日期。

(四) 设置相关栏目

由于开发小组的工作是分行模型需求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让开发小组能够清晰理解需求的差异化表现, 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在用于和开发组准确沟通模型需求的文档中, 设置以下相关栏位以助于理解需求。

1.“数据表名”, 分行应用需求涉及的ODS模型数据表名称。

2.“数据源业务系统”, 为ODS模型数据表提供数据来源的业务源系统。

3.“是否分行差异化版本”, 如果ODS模型表需要体现分行差异, 填写“是”和后续相关栏位;否则填写“否”或者放空。

4.“启用分行”, 填写启用该数据表 (运行加载数据程序、启用程序运行参数、创建数据表) 的分行名。

5.“模型表数据初始化分行”, 填写需对模型表进行数据初始化操作的分行名。

6.“差异字段”, 填写模型数据表中需体现差异的字段名称, 这里的字段差异仅指字段在各分行进行初始化处理时的不同操作。

7.“差异字段初始化分行”, 填写对模型数据表差异字段进行初始化的分行名。

8.“差异字段初始化方法”, 对于需要做模型数据表差异字段初始化的分行, 填写各自的初始化方法。

9.“问题流转跟踪信息”, 由该表应用需求引起的相关问题流转信息可在此登记, 如问题流转编号等, 便于跟踪需求的落实情况。

1 0.“其他信息”, 填写上述栏位未能涵盖的信息, 如开发测试计划、上线日期要求等。

除了确保在各流程中做好关键信息的记录外, 还应当加强对重要环节成果的评审和需求实施情况的跟踪, 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从整体上对分行ODS模型数据需求的把握, 透彻理解分行差异化需求的涵义, 进而达到对分行ODS模型数据需求进行科学规划的目标。

版本差异 篇2

再如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朱颜”有两种版本解释:《鼎尖教案》中这样解释:“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时的宫女。”在《唐宋词鉴赏辞典》中则解释:“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还有不少教师和教辅资料将其解释为“作者的容貌、宫殿的颜色……”孰是孰非,姑且不论。不同的人建构了不同的意义理解,为我们比较优劣,甄别是非,深层次解读文本,提供了良好的课程资源。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这些资源,相反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语文课程资源。究其理论依据和意义作用有以下几点:

1.“版本差异”为我们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课程资源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入选语文课程中的文章都是经典名篇,是古今中外文化中的精品,是名师大家之作。在剖析与解读中不免见仁见智,甚至有以讹传讹的现象。因此,甄别知识真伪、判别解释合理与否以及遴选最佳解读答案,“版本差异”无疑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珍稀语文课程资源。

2.“版本差异”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乃至创新性思维大有裨益

有些教材对有争议的地方,只提供一种说法,显失恰当。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一“版本差异”,大做文章,放手让学生从语法、文意、写作背景、词源、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探究,使探究呈现多向放射状。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版本差异”也是建构主义知识观的一种具体外在体现

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的进步不断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人类知识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学生的书本知识就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最可靠的解释。对知识的应用,建构主义则强调应用的情境性,人们面临现实问题时,不可能仅靠提取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好问题,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组、重组甚至创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按照这种观点,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答案,它只是对现实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前,对个体而言,毫无权威可言,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

4.“版本差异”也为我们师生提供“对话”与“合作”的平台

对话范式的教学理论认为,信息社会的来临迫切要求对话式教学。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使得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客观上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只有通过对话,才能真正平等地建构起对课程知识的意义理解。对话是对话者之间不同视界融合的过程。开放的对话中,对话者与自我、文本、他人的互动过程是一种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学是师生合作共同进行的主题探究式和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显然,“版本差异”使得学生与老师需要共同合作探究,通过平等对话,真正共同建构对知识意义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2]张曰新,刘国强.鼎尖教案[M].吉林:延边教育出版社,2008.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版本差异 篇3

1“SCD”文件

想实现智能变电站数字化、网络化和标准化, 需要依托信息自动采集、测量、计量及监测等基础功能, 并依据智能调节功能完成二次设备系统建设。“SCD”文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相关配置描述文件, 在“IEC61850”定义中, 将其描述为用于智能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配置的主要文件, 并对其与一次、二次设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定义。受到我国国情和实际使用情况的限制, 我国的智能变电站仅仅应用了“Header”、“Communication”、“IED”及“Data Type Template”四部分内容, 对“Substation”内容并未采用。

2 系统方案设计

2.1 装置计算信息

为了获得版本升级前和版本升级后两个阶段“SCD”文件, 并寻找到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首先要对“SCD”文件的“CRC”相关检验码进行有效计算, 还要对其相关内容和信息进行验算。为进一步得知用户所关心部分的变化情况, 要将“SCD”文件中相关装置信息分成五个部分, 一是“MMS”相关参数 (发送) 、“GOOSE”相关参数 (发送) 、“SV”相关参数 (发送) 、“GOOSE”相关参数 (接收) 、“SV”相关参数 (接收) 。

(1) 导入“SCD”文件, 提通过“tiny XML”对“SCD”文件进行解析; (2) 以装置为主要单位, 获得装置相关通讯参数; (3) 以装置为主要单位, 获得装置相虚端子信息; (4) 以装置为主要单位, 依据装置相关数据集确定“FCDA”, 并获得装置“DO”、“DA”的相关信息; (5) 依据装置接收的虚端子资料和信息, 对发送装置中的控制模块、数据集及相关通信参数进行准确分析。

2.2“CRC”校验码的比较

为了充分保证同一个版本中的“SCD”文件在同一台装置中提取的信息所运算的“CRC”校验码相同, 所有参与提取的子元素应该和“SCD”文件的顺序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根据元素属性, 可将其按照“A——Z”英文字母排列顺序进行排列。若无子元素或相关赋值, 儿科采用“/>”进行结尾表示。与此同时, 要将元素之间的空格、回车符等充分转化为“ASCII”码序列。

2.3 报告输出

2.3.1 对升级报告进行有效配置

配置升级报告, 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对“SCD”文件升级前和升级后进行有效比较, 其不仅能够反映出已经发生变化的装置, 也能够明确新增加的装置及停止使用 (或遭删除) 的装置。

2.3.2 细节比对报告

细节比对报告主要以装置为核心, 可根据“CRC”校验码自身的变化情况, 对以下三个部门的内容进行准确分析: (1) 对装置本身接收虚端子信息出现的差异进行有效比对, 包括连接、位置、数量及中文描述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2) 装置本身发送控制块描述的比较, 同时对通讯参数进行正确比对, 并找出发送端子信息间的差异, 进行有效比对; (3) 对端装置发送控制块描述比对、同时对通讯参数进行正确比对, 并找出发送端子信息间的差异, 进行有效比对;

2.3.3 母线保护升级报告

对母线保护升级报告进行描述, 主要目的是在充分比较升级前和升级后“SCD”文件的基础上, 以母线保护装置作为重点, 并对其发送、接收装置自身的通讯参数变化进行准确判断, 同时掌握虚回路变化状。母线保护相关升级报告主要应用在母线间隔扩建阶段, 若此报告中未填写内容, 则说明装置、母线两者之间的虚回路并未出现显著变化, 因此仅需要在扩建实验中对新增加的装置进行检验。

2.4 试验智能分析

2.4.1“MMS”数据变化情况

“MMS”数据变化情况主要反馈在相关装置“MMS”报告中, 并由其将信息发送给后台。根据相关要求, 根据装置站控层信息和数据的变化, 可掌握站控层的数据集, 并由此分析其变价情况。

2.4.2 过程层信息变化

过程层信息变化主要是通过“GOOSE”、“SV”连接装置, 若装置自身 (或连接装置的“GOOSE”、“SV”配置) 发生变化, 则提示要对装置互操作实试验进行重新整改。

3 结束语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CRC的SCD文件版本差异比较方案, 来源于标准, 又在标准的基础上扩充了MMS部分, 利用CRC校验输出智能变电站的配置升级报告、细节升级报告、母线保护装置报告, 从而实现了SCD文件版本比较, 方便智能变电站的调试单位、运行维护单位对SCD文件的版本差异化的查看掌握、清楚了解内部升级结构, 方便测试实验的展开。

摘要:本文主要对“SCD”文件相关标准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SCD”文件版本差异化比较方案。同时, 将方案中核心信息分为五个部分, 利用“CRC”对智能变电站相关配置进行检验, 进而实现“SCD”文件之间的版本比较, 进一步对升级范围进行正确界定, 进而为变电站运行及维护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SCD”文件,虚端子

参考文献

[1]陈虎.基于MATLAB的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和仿真研究[J].节能技术, 2012, 12 (08) :24-28.

版本差异 篇4

一、《宽容》在中国的出版概况

《宽容》 (又名《人的解放》) 一书的英文原版由房龙创作于1925年, 在20世纪30年代引入中国, 并随着中国时代背景的不同与社会思潮的变化有着跌宕起伏的命运。自从《宽容》20世纪3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 其在中国出版界先后掀起了三次浪潮。

《宽容》中译本第一次由商务印书馆于1936年出版 (1) , 当时中文版译名为《思想解放史话》 (2) 。《思想解放史话》出版后却不温不火, 并未取得之前在中国出版的房龙作品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圣经的故事》等那样的成功。笔者以为主要是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大环境所决定的。国内环境方面, 占社会主导地位的国共两党展开殊死搏斗, 阶级斗争正酣, 他们之间没有宽容的余地。而当时的中译名《思想解放史话》很容易把《宽容》的解读定为一尊, 即商务印书馆的出版者把它定位为一本自由主义的启蒙读物。如此一来, 不但实施高压统治政策的国民党肯定会排斥这种读物, 而且以阶级斗争为主导意识形态的中国共产党也不会认可它对人类思想发展史的解释。可想而知, 《思想解放史话》在当时中国社会的读者基础何等狭窄。国际环境方面, 1931年以来, 日本军国主义先后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 其伸向中国的魔爪越来越深。1936年的中国已然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救亡压倒启蒙”。此时还有多少国人有兴致谈“宽容”, 谈自由主义呢?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当时的中国“春潮带雨晚来急”, 《思想解放史话》自然就“野渡无人舟自横”——其无人问津的命运在所难免。随后十多年的战争时期, 《宽容》一直十分落寞。

《宽容》一书在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持续畅销书起源于1985年9月三联版《宽容》的出版。当时, 十年动乱结束不久, 中国人经历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与没有宽容的概念, 社会进入改革发展状态, 也需要宽容的气氛。于是80年代初在意识形态有了某种松动的社会背景下, 三联出版社1985年出版了《宽容》。据当时三联老总沈昌文回忆:“翻译出版此书, 得益于李慎之。李先生洋文好, 又是老共产党员。他曾跟我说:我们在很多事情上, 要回到西方的二战前后。按照指点, 我找到的第一本书就是《宽容》。” (3) 沈公又说:“‘宽容’这个题目好。大家都经历过‘文革’, 那个年代没有宽容。所以《宽容》出版后, 一下子印了十五万册。” (4) 该书应时而出后, 受读者欢迎程度大大超过出版者的预料。至1998年, 此书连续印刷11次, 成为三联书店评选的“二十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百本图书”之一。笔者手里的一本根据三联1985年版《宽容》重印的一书版本记录数据可以佐证:1998年6月北京第11次印刷, 印数337, 201~352, 200。

到了90年代后期, 三联不再重印《宽容》, 但却不断引发多家出版社的追捧。进入新世纪后, 广西师大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陕西师大出版社等相继翻译出版了《宽容》这部历史名著。迄今30多年来, 《宽容》持续畅销, 已有50余种版本, 其中多数恢复了三联初版时删节的部分内容。为了对广大学生进行有关宽容的人生修养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还将《宽容·序言》编进了中学语文 (高一) 教材。

二、《宽容》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版本

笔者在阅读与房龙《宽容》有关的文献时发现, 学界对该书在中国的出版历史的研究中, 多数都以1985年的三联版本为开端, 几乎未提及此书有1936年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的版本。甚至有文献说道:“房龙的《宽容》, 在我国解放前后均未出版过。直到1985年9月, 为了借鉴和继承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一次翻译出版了《宽容》。” (姜建成《宽容导读》)

2009年, 《宽容》被中国社会各界评为“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之一, 其中, 在《宽容》的评论中曾提到:《宽容》中译本早在1936年就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但当时并未能像20世纪80年代一般获得巨大的思想呼应。后笔者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室借得《宽容》一书的1936年商务印书馆版本。

该版本《宽容》书名并不是《宽容》, 而是《思想解放史话》, 译者宋桂煌。书的封面使用绿色格纹布面, 仅书脊上用烫金压印写着书名和作者, 设计简洁不拖沓, 透着与“宽容”相符的平静意味。书内文字采用繁体字竖排版, 整本书由右至左阅读, 并随行文进度穿插作者房龙自画的插画。书本内容由扉页、作者弁言、目录、正文、版权页组成。其中, 译者在作者弁言中写道:“本书原名为《人类的解放》, 副题为《人类争求思想权的奋斗故事》, 译者为显示本书题旨起见, 爰更名为《思想解放史话》……”版权页上出版日期标示为:“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七月初版。”

三、《思想解放史话》为何被遗忘

《思想解放史话》的中译本第一次出版是由商务印书馆于1936年出版, 出版后不温不火, 且不同于当时全球包括中国在内引起房龙热的《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圣经的故事》的成功, 这本书并没有在中国引起思想的共鸣。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这是由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当时中国面临的是内忧外患。于内, 国共两党就统治地位展开殊死搏斗, 二者之间并无“宽容”可言。译者将书名译为《思想解放史话》即等于将该书定位为一本自由主义的启蒙读物, 在当时阶级斗争正盛、几乎所有人都投入斗争的情况下, 此书并不可能得到太多认可和传播, 读者基础甚差, 自然无法掀起任何思想热潮。于外, 1931年以后, 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举国上下正进行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此时“救亡”重过了“启蒙”, 国人所急是抵御日本人侵略, 又有几个人能够静下心来谈自由、谈宽容呢。至1937年, 即《思想解放史话》出版的第二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该书自然逃不过无人问津的命运。

抗日战争结束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 新党执政, 社会形态需要转变, 社会制度需要变革, 内部阶级斗争的继续进行, 《思想解放史话》一书只能因为与社会背景的不兼容而长时间地沉寂下去。

所幸的是, “十年动乱”过后, 劫后余生的中国终于能够沉下心来痛定思痛, 反思过去犯下的错误, 开始对“宽容”产生共同的诉求。此时, 《宽容》以新面貌再次出现在国人的视野, 为逐渐苏醒急欲冲破思想禁锢的人们带来新的启蒙, 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引起很大反响, 并在此后造就了中国出版史上的一道奇观。

参考文献

[1]朱子仪.品尝房龙的人文主义盛宴[N].中国教育报, 2001.

[2]陈奎德.宽容之道——读房龙的史话《宽容》[J].读书, 1986 (6) .

[3]赵一凡.房龙小引[M]//房龙.宽容.三联出版社, 2009.

上一篇:高教资源分配下一篇:自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