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

2024-06-03

差异(共12篇)

差异 篇1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 是拼音语言 (phonograph) ;而汉语是汉藏语系 (Chinese Tibetan language family) 中最主要的一门语言, 为表意语言 (ideography) 。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 不同的种族, 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社会习俗, 使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大不相同。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英语句子重“形合” (hypotactic) ;而汉语句子重“意合” (paratactic)

西方人重逻辑思维, 分析问题比较缜密、严谨, 在语言上表现为重“形合”, 句子的构成是形合法;而中国人则偏向综合思维, 注重整体和和谐, 虚词等常常被省略, 在语言上表现为重“意合”。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曾说过:“就汉语和英语而言, 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英文句子形合关系比汉语多, 在表达方式上英语句子更注重用连接词来表达逻辑关系。

例如:要是下雨的话, 我们就不去。在汉语中我们可以表述为“下雨不去”。但是在英语句子中, 我们就必须要把句子暗含的逻辑关系用连接词表示出来。如果不注意到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 用汉语句子的表达习惯来理解, 就很容易把这句话表述错误。

二、英语句子多用静态语言, 而汉语句子多用动态语言

英语句子少用 (谓语) 动词, 而喜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动作意义;汉语句子则喜用动词。汉语的动词没有英语动词那样的形态变化, 汉语的动词使用起来也比较简单, 因此在汉语中要表达动作意义往往采用动词本身;而英语动词形态变化复杂, 在英语句法上就多用非谓语动词 (动名词、分词、不定式) 、省略动词、动词名词化等来表示动作意义。

例1:He felt more uneasy with the whole class staring at him.

(全班同学都盯着他瞧, 他更感到不自在了。)

“全班同学都盯着他瞧”, 这个动作在英语句子里面表述为“with the whole class staring at him”, 就是用介词引起的独立主格结构表达动作概念。

例2:Helpless, we watched the fruit of our scientific research destroyed before our eyes.

(我们毫无办法, 眼睁睁看着我们的科研成果给毁掉了。)

“我们毫无办法”, 在英语句子中用形容词“helpless”代替了汉语中的动作概念。

三、英语句子重物称, 而汉语句子重人称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好以客观世界为主体, 中国人则更偏向于以自我为中心, 或者是以“人”为中心来分析和研究事物, 因此汉语句子多以“我”、“我们”等人称开头。而英语句子的物称倾向十分明显, 特别是在对主语的选择上。在英语句子做主语的通常是没有生命力的词, 而汉语则更多地偏向于人称化, 多选用有生命力的物体或者是人来做主语。

例1:The thought that she would be separated from her husband during his long and dangerous journey saddened Mrs.Brown.

丈夫要去那漫长而危险地旅途, 而在此期间, 她又不能跟他在一起, 布朗太太一想到这些, 心里不禁感到难过。

汉语句子中作主语是人称“布朗太太”;而英语句子用的是没有生命的物称“the thought”。

例2: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我走在厚厚的地摊上, 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比较两种不同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发现, 在英语句子中作主语的是物称“the thick carpet”, 而中文句子用的则是人称“我”。

四、英语在修饰语的位置上是从小到大, 而汉语则是从大到小

西方人重逻辑思维, 部分优先。汉民族重综合思维, 在语言表现形式上为, 英语句子表述时的顺序是从个体到整体、由细节到全局;而中国人分析、研究问题时通常从整体、全局入手, 即整体到个体, 全局到细节。由于英汉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表达时间、地点等概念时, 英汉两种语言的修饰中心词的词序正好相反。

例3:It is a small, old-fashioned but important port.

它是一个老式的小港, 但很重要。

例4:She lives at 218 Shanghai Road, Beijing, China.

她住在中国北京市上海路218号。

五、英文句子的重心在前, 汉语句子的重心在后

西方人比较直接,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开门见山, 不会拐弯抹角、遮遮掩掩;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他们倾向于把句子的重要信息放在前面, 让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而中国人则比较含蓄, 越是重要的信息往往会放在最后面, 句子的重心在后。

例1:The people of a small country can certainly defeat aggression by a big country, if only they dare to rise in struggle, dare to take up arms, and grasp in their own hands the destiny of their own country.

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 敢于拿起武器并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 就一定能打败大国的侵略。

在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形式中, 汉语句子的重点“打败大国侵略”在最后, 英语句子的状语从句虽然很长, 但不是句子的主要部分, 所以位置在主句之后, 句子的重点“defeat aggression”在前。

六、英语句子多使用复合长句, 汉语句子多短句

由于英语句子重形, 追求的是句子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因此多使用复合长句, 长短句交替变化;而汉语句子重意, 通常用短句。

例:Although we have been taught that it’s bad to boast, that it’s trashy to toot our own horn, that nice people don’t strut their stuff, seek attention or name-drop, there are times when showing off may be forgivable and maybe even acceptable.

尽管有人教导我们说, 自我吹嘘不好, 自我吹擂没用, 好人从不炫耀自己, 从不出风头或借名人来抬高自己。然而, 有些时候卖弄可以得到原谅, 甚是可以接受。

英语句子是由一个主句, 一个状语从句, 三个宾语从句和一个定语从句组成的一个复合长句。汉语句子则短小精悍。

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充分认识英汉句子的差异, 特别是句子结构的差异, 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 将有助于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英语, 提高英语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邵志洪.英汉语研究对比[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2]洪堡特.K.L.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3]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差异 篇2

关键词:主要问题,合理解决文化差异,提到东西方文化的问题,让我们想起很多的问题的,在各个方面。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客随主便。”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说一听到撍姹銛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人家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我们在感谢对方接待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三句话呢?后来有一个代表团走的时候,除了三句话以后,他说,我现在想提点建议。这几个人马上很认真听,想听听代表团离开前的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希望你们介绍材料能译成中文。第二条是你们这个牛肉能不能煮得烂一点,血淋淋的实在受不了。第三点希望你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他们听了感觉特别好,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表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我们也知道你们喜欢什么了。

第四,是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在很多问题上中西方的差异是的,我敢打赌西方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定看不懂,这里头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中国人细腻含蓄的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无想象,更不必说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时的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的思想。

第五,是我们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他们是一种直观性。比如我们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东西。

然而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很多的事情都关系到我们的生活,以及以后的一些文化差异,如何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上和文化交流上能更好的交流。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方式和建议。

由于东西方政治、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所以,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正确处理好这种文化间的差异。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交流、创新和创作的源泉,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动力之一。离开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我们将面对一个思想日益枯竭、创意日益平庸、生活日益单调的世界。文化多

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一样,单一性导致脆弱性,多样性产生稳定性;单一性导致极端性,多样性产生包容性。因为并不是所有先进的文化或文明成果都集中在一种社会形态或一个国家或民族之中,所以有时必须相互学习、引进先进文化,来促进本国家或本民族的发展。这就需要认识到,引进先进文化并不是要消灭或代替民族文化,而是要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使之本土化、民族化,使异域的东西取得民族的形式和风格,打上民族的烙印。每个民族在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必然要对自己文化进行筛选、扬弃,使民族文化发生转型。通过借鉴、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使之本土化、民族化,通过分析、筛选和扬弃民族文化,使之转型。民族文化正是在通过这两条途径实现整合创新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和生命。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

及解决方式

学院、班级:机电学院、B0901

学号:0612090108

差异 篇3

【关键词】个体差异; 有效教学;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68-01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要让人人都得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关注个体差异,有效实施差异教学,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课前准备要充分预想学生差异

《新课标》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中第一个就是要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计算能力上的差异,要承认学生学习数学的个别差异,实施差异目标的确定。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预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并根据这一差异性确定差异目标。一是要立足于基础有所提高,让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基本能实现,并且有利于他们个性差异在各自的起点上有所发展。二是抓学生的共性定基本目标。三是依学生的差异定提高,变单一化为多元化,允许学生超标。差异目标可让学生自己确认,做到“跳一跳,摘到果子。”

2课堂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差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时,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其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均存在差异,教师一定要考虑这些个别差异进行组织教学,课堂上一定要多关心那些学困生,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做到面向全体,关注“两头”,实现分层教学。教学目标要尽可能分解开来,由易到难,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争辩,允许学生出错,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历程中获得成功,也让那些昔日的学困生树立自信,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如在导入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复习过渡性问题,让学生在练习回答、讲评中实施差异教学。这样做,对学困生来说,有重学的机会;对中等生来说有复习巩固作用;对优等生来说,有为新知识搭桥铺路,利于知识迁移的作用,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迈进学习新知识的大门。 在学习新知识阶段,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其次,要认同学生的各种想法,不能随便或过早作出结论。当然,也会碰到个别学生的“笨”算法,例如,“十几减9”退位减法,教学“11-9= ”,我边用实物进行操作演示,边讲解 “11-9”的计算方法。刚讲完了“想加做减”的计算方法后,有不少同学就纷纷举手提问。

小红:我是这样算的。先把11分成1+10,从10里减去9得1,再算1加1得2,就是11-9=2。这种算法,我是从买本子想到的。

小明:我是先把要减去的9分成1和8 ,从11里减去1得10,再从10里减去8得2,算式是11-9=11-1-8=2。

小陈:我的妈妈是这样教我算的,先从11里减去10得1,因为多减了1,结果要加上1,这种方法叫做“多减了要加上”。就是11-9=11-10+1=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成人的观点看,“想加算减”的方法是最好的,但是,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方法在成人看来也许是非常慢的,但由于是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因而印象十分深刻,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学生会在比较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的过程中,学会放弃,学会选择,这样,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数学。”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习中,学生各抒己见,发展各自的差异特长,全员参与,各有所得。

3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差异

学生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师布置作业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组作业。在作业的设计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考虑学生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地适应学生的差异。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总之,课后作业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除了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所以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进行分层作业或选择性作业。

4教学评价要充分承认学生差异

《新课标》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察学生。既要考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要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就是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个性化的评价。要多几把尺子评价学生,评价时既要善于发现优等生的问题,又要尽可能地寻找到学习暂时有困难学生的闪光点,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和希望,又要帮助他们鼓起勇气,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潜能,确立自己的发展优势,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真正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精神享受。这样的评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在差异中创新,在差异中角力 篇4

以差异化写作创新报道, 做到高人一筹。同一个主题的新闻稿件, 你写我也写, 虽各有不同, 但我写得比你写得“好看”, 就是最大的不同, 比较而言, 作品就更具感染力、吸引力。

近年来, 在报纸上以“创新”为表现主题的新闻作品可谓浩如烟海, 其中不乏上品、佳作, 但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是发表在2007年3月15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题为《创新三题》[注]的小文。此文既以敏锐的新闻眼光洞察“创新”, 又以柔软的文学触角探究“创新”, 做到了新闻性、文学性的完美统一, 将“创新”写得既可触可感, 又可爱可亲, 读之令人有欲罢不能之感。

细细分析, 该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最大之处就是写作手法的出新。首先是新颖、别致的结构。“创新是什么?如果用数字来表示, 创新就是‘0+1’。‘0+1’, 就是……”、“创新是什么?如果用数字来表示, 创新还是‘1+99’。‘1+99’, 就是……”、“创新是什么?如果用数字来表示, 创新更是‘100+1’。‘100+1’, 就是……”这些看似并列、实则递进的三段, 不仅使文章脉络清楚、逻辑严谨, 还使文章的结构变得更紧凑、更丰满, 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其次是文气充沛、以博出趣的论据。作者博闻强记, 凡是有助服务于论点的事例, 无论古今中外, 均信手拈来。诸如:意大利人古列尔莫·马尔科尼发明了无线电;美国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又将电话前无古人地奉献了出来;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在其《史通·申左》中说:“夫自我作故, 无所准绳”;鲁迅在《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中所言:“天天创新新的字眼, 新的名法”;古人讲:“百工治器, 必几经转换, 而后器成”……丰富的知识不但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 还满足了读者的求知欲, 读者怎能不喜欢?!

此外, 个性的文风, 流畅的文字, 生动的语言和比喻、排比、反问、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也给文章增色不少。

以差异化思路创新策划, 做到后来居上。提及央视《百家讲坛》, 大多数读者都不陌生。凭着出色的策划能力, 该栏目继阎崇年后接连推出了刘心武、易中天、纪连海、于丹等一系列学术明星。尤其在人气最盛的易中天身上, 策划的作用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是电视剧《汉武大帝》在各大电视台的热播刚刚结束, 观众对汉代的情况非常感兴趣, 请他讲西汉, 再后来《品三国》;二是在易中天尚不知如何抓住观众注意力的时候, 帮他设置悬念, 让易中天这个已讲了大半辈子课的大学教授, 重新学会了“讲课”, 找到了通过电视与读者交流的方式。这就是出色的策划!

千人一面、万人同腔是新闻报道同质化的通病, 极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一问题?我们也不妨通过策划, 精心设计报道角度, 在报道内容上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巧。

2007年2月26日《平顶山晚报》一篇题为《岳飞金兀术后人鹰城第一次握手》的报道就是典型一例。在此之前, 曾有记者写过平顶山市湛河区北渡镇生活着一支岳飞后裔的报道, 反响平平;在此之前, 也曾有人对生活在平顶山汝州市纸坊乡完庄村金兀术后人的家史进行专题研究, 对此中新社进行了报道, 但读者也知之寥寥。两条极普通平常的新闻却在《平顶山晚报》记者脑中擦出了火花。一部《岳飞传》将岳飞与金兀术的争锋, 演义得家喻户晓, 既然平顶山都生活有两人的后裔, 何不组织他们会一次面?记者分别与双方进行了接触, 并说明这一想法后, 没想到两家一点难为情也没有, 均欣然表示同意。在采访中, 《平顶山晚报》的记者还了解到虽同住鹰城, 两家却互不知情以及金兀术后人至今还保持着不与岳姓通婚等诸多细节。稿件见报后, 一时成了市民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河南日报》、《大河报》予以转载, 市区一单位还将稿件剪下, 贴在一楼阅报栏内, 让更多的人阅读。

正所谓出奇兵、巧策划, 想不引起读者的注意都难!

以差异化策略创新版面, 做到同中求异。在报道的内容无法改变的前提下, 给它常换换面孔如何?好的版面会说话, 我们不妨把稿件拿到版面上, 通过版面语言对稿件进行二次“写作”, 以别具一格、富有思想性的表现形式使报道区别于其他报纸, 从而给读者带来陌生感, 再由陌生感带来新鲜感。

2007年2月24日, 大年初七, 是大多数报社结束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毫无疑问, 春节后的第一张报纸, 主要内容大都是刚刚过去的6天春节生活, 《平顶山日报》也不例外。当天, 笔者值班, 下午3时, 记者开始交稿, 至晚上7时截稿时, 版上共收到15篇稿件, 最长的一篇600余字, 最短的一篇仅200余字, 有写外出务工农民自驾车返乡过年的;有写长假期间全市交通安全形势平稳的;有写节日期间市民拾金不昧的;有写春节市民热拍“全家福”的;还有的写拜年短信发送量再创新高的……既碎且杂。如果仅仅是从填满一个版面考虑, 这些稿件再加几幅照片, 绰绰有余, 但注定要流于平平, 毫无特点和生机。

在带班领导的启发下, 笔者对稿件认真梳理、归纳分类并提炼出“和谐·和睦·和美”的主题后, 精心设计版面:以“尽管飞舞的雪花没有像一些人心中渴望的那样在2007年春节出现……但在春节到来时, 更多的鹰城人仍然以兴奋的心态欢度这一节日……/2007年春节, 让鹰城人温暖的不仅仅是家庭亲情, 还有社会人情……”的引题导出“和谐春节·和睦春节·和美春节”的通栏主标题。标题下的版面再细分3个单元———左6栏上半部为一单元, 主题“和谐”;左6栏下半部为一单元, 主题“和美”;右两栏一通到底为一单元, 主题“和睦”。每一单元靠左均留出4个字的边空, 边空的顶部用极富喜庆色彩、分别印有“和谐”、“和睦”、“和美”字样的大红灯笼来点缀。在“和谐”单元里, 笔者还挑选了一幅动感十足、节日期间举办摩托车驾驶技术大奖赛的图片, 放大成四栏作主图;在“和睦”和“和美”单元里也精心安排了表现各单元主题的图片。

整个版面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形式新颖, 在同一天众多报纸的版面中独树一帜, 受到了领导、同行和读者的一致赞许, 使看似常规的春节长假报道, 收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附[注]:

创新是什么?如果用数字来表示, 创新就是“0+1”。

“0+1”, 就是从无到有, 就是前无古人, 就是标新立异, 就是实现零的突破。

“0+1”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不仅需要追清风、洗俗耳, 而且需要夺造化、回阳春。这种追夺之气、洗回之行, 颇如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在其《史通·申左》中所说“夫自我作故, 无所准绳”, 即由我创始, 不因袭古人;又如鲁迅在《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中所言“天天创新新的字眼, 新的名法”, 即与时共进, 不是停步不前。于是, 才有了技术上的日新月异。譬如, 意大利人古列尔莫·马尔科尼发明了无线电, 美国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又将电话前无古人地奉献了出来, 一些年后一种将无线电与电话结合在一起的移动电话又闪亮登场, 接着, 互联网又把地球上的角角落落“联”在了一个“网”上。这就是创新:“0+1”。

创新是什么?如果用数字来表示, 创新还是“1+99”。

“1+99”, 就是从有到优, 就是更高更好, 就是更美更妙, 就是摘下同行同类产品的金牌。

“1+99”这个从有到优的过程, 说明不经过无数次的磨难、无数次的突破、无数次的提升是不可能让产品豁人耳目, 让服务沁人心脾, 让品牌由粗糙到精细、精美、精妙的。可以说, “99”, 就是道道“景阳冈”、只只“吊睛白额虎”。要跨过这道道“冈”, 拿下这只只“虎”, 只凭勇气不行, 还要有足够的智慧。智慧就是创新, 创新才能擒“虎”。否则, 是过不了这“99”道“冈”的。古人讲:“百工治器, 必几经转换, 而后器成。”“几经转换”, 就是探索, 就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就是百炼成钢。这样的例子, 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可以说, 凡成名的产品与服务, 譬如“海尔”, 都是这样。这就是创新:“1+99”。

创新是什么?如果用数字来表示, 创新更是“100+1”。

“100+1”, 就是从优到更优, 就是超一流, 就是全球同类产品与服务的领跑者, 就是新的世界纪录的创造者。

“100+1”这个从优到更优的过程, 更是避熟删虚的过程, 更是“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的过程, 更是“须教自我胸中出, 切忌随人脚后行”的过程。因为, 核心技术是引不来、换不来、买不来的。这个“1”, 就是要靠一股劲、一口气、一种精神, 去创造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或核心技术。其实, 世界上许多的产品与服务都是大同小异的。“小异”就“异”在是否有一点点自己独到、别人不可复制且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上。有了, 就能使自己的产品服务更优、更强、更具持续发展力。譬如, 上海有一家生产“中华”牌产品的企业, 这个产品虽说已有50多年的历史, 但其维护和提升产品的精确度年年有提高, 现已达到十万分之一, 因而这个产品也一直成为同类产品在全国以至全球的领先者。这就是创新:“100+1”。

差异 篇5

放个性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冷碛镇中心小学校 周颖川 ***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已经为每一位教师所接受。而面对现实中存在差异的学生个体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从而真正达到实施有效教学的目的呢?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减轻负担,需要我们进行所谓的差异教学,它包括多种形式,从分层作业到分层教学,到分类教学、异步教学等等。每一种形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差异教学的目标。然而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一些差异教学的形式受到挑战,争论的焦点是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是不可能消除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差异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小组协作,共同提高。把学习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合理搭配在一起,形成互助小组,使他们互相沟通、合作,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目的。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强弱搭配”,使学习小组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之下,为达成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学习。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必将带动和感染其他同学,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使自己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能使基础差、兴趣低的学生受到激励和帮助,形成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格局,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全体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互助合作的精神。

其次,班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特别是有才华的学生以及基础较差的学生,单靠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需要把班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但这并不是简单地在集中教学中加进个别辅导,而是要将个别化教学的思想、策略和方法,在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辅导训练、提供的资源和环境等方面体现出来。针对学习困难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个别谈话等形式,发现他们的优点,在语言上表扬、激励他们,在行为操作上关爱他们,帮助他们。与各任课教师按时了解分析,在集体中给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解除心理障碍。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习目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注意课外拓展、练习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再次,创新学习,分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要求教师以新理念为指导,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与鼓励,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上笔者浅谈了如何在教学中克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相关策略。下面就结合语文教学谈谈差异教学的具体实践与运用。笔者认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小学语文教育在当下最应当关注的问题。《新课标》一系列的新理念、新策略、新要求,都是围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是个性化的行动,这一主题而展开论述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人的自然发展,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体的独特经验。语文教育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学生为教育之本,注重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成为呼唤个性化的教学,成为关注个性、关注生命、关注智慧的工具和方法。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张扬学生的个性呢?

一、针对学生差异,安排个性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知识背景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注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尊重学生,就应给他们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尊重学生,就应满足其个性的需要,呵护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更高的生命层次上进行主动的自我发展。要真正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间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学生一旦能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就会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氛围也就自然而然地和谐融洽了,以人为本也充分体现了。在教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表达出来,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这种景象画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把这种景象读出来,喜欢吟诗的同学可以用诗把这种景象诵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堂组织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别是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的个性可以在非强制性的自学中得到发展,教师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有利的。

二、精心设问,充分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想象。在儿童的心理品质中,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开发儿童创造的潜能,发展他们的想象像力便是一把金钥匙。儿童一般都是爱想象、爱幻想,而且孩子是乐于想像、善于幻想的。在孩子的心目中,一切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都是可以和自己对话的,在他们的心目中,想象中的仿佛就是真实的,美好的幻想是可以变成现实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达到课标开发创新潜能的目标,为学生创造联想的空间,思接千载,浮想联翩,让他们驰骋于想象的天地,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新思维、新想法源源不断地冒出来。这样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敢于想象,敢于发言,敢于争论,此时,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在语文教学激发想象的过程中,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设计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关键。提问若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启了学生的思路,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进行思考,并能培养其想象力、开拓性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创造力得以激发,其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张扬。

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必须有一定的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组织他们进行积极互动的独立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实践教学,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广阔的天地。

四、情境教学,体验中秀出个性的风采。中国着名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所特别强调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而情境教学最可以展现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教学的效果。没有什么比亲手摸一摸,亲口尝一尝,亲身做一做更能真切地获得感受,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要加强自我体验和语言的实践。体验指在教学中对文中描述的某种行为进行操作尝试,用自己的身体亲自体验,用己的心灵切身感悟,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领悟到其中蕴涵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对话、编情景剧等手段,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生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塑造的过程,这大大丰富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叶澜教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人性的张扬。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活动,根据其差异,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机会,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轻松愉快地注入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思想情感。教育的目的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应该追求每个学生主动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要想实现差异化教学的目标,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的氛围中任意释放,得以展现,使他们能真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

管理的差异化是终极差异化 篇6

我认为,差异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差异化壁垒,就是别人模仿你的“门槛”。

导致同质化的行为有两种:一是你模仿别人;另一种是别人模仿你。或许你无意模仿别人,但你怎么保证别人不模仿你?差异化壁垒就是别人模仿你的难度。

怎样保护自己的差异化成果?一是靠法律保护,比如专利。二是靠差异化壁垒,即增加别人模仿的难度。对于前者,很多大企业都有大量专利,所以企业之间被迫进行专利打包互换。对于大企业而言,专利不再具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而只是资源交换的筹码。

由于法律、监管等方面的原因,专利法在中国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打赢了专利官司,输掉了市场”的现象比比皆是,以至于一些企业只愿意与大企业打专利官司。因此,中国企业只能依靠提升差异化壁垒(即对方模仿的难度)来保护自己。

人们一直认为,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是技术上的比拼,但技术上的门槛已经在降低。首先,随着技术更新频率的加快,技术领先的时间越来越短;其次,现在新的技术方向越来越多,比如IT技术,即使如微软这样的企业也难以在所有的技术方向上精准预测。因此,我的观点是:企业当然要追求技术上的领先与差异化,但不要指望能利用技术甩开对手,必须全力以赴确保不被甩开。

那么营销的差异化呢?模仿的门槛就更低了。只要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付诸实施,就无秘密可言。越是大企业,营销越没有秘密。可口可乐、宝洁、海尔这些知名企业,早已经被专家和媒体研究了个底朝天,哪有什么营销秘密可言。我的观点是:企业当然要追求营销上的差异化,但不要指望营销能拉开很大差距。一项营销创新很快就会被“全民”模仿,最后成为企业的基本营销底线,即人人都会的基本功。

从因果关系看,品牌的差异化只是结果的差异化,什么导致了品牌的差异化,才是关键。

看得见、看得懂,但就是学不会,这样的差异化才能形成最终的差异。哪些领域能够形成这样的差异呢?我认为是管理的差异化,管理的差异化才能形成终极差异化。

我观察很多优秀企业后认为,管理是无法模仿的。管理的很多方面是显性的、看得见的,但管理的更多方面是隐性的。就如同血管是看得见的,但经络是看不见的。

管理的差异化是被隐藏的差异化,最具迷惑性。

我曾经说过,谁能像微软那样把全世界最知名的IT专家组织起来做一件大事,谁就能替代微软,但有这样的企业吗?

IBM的产品可以被其他企业模仿,但当IBM转型为“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即组织全世界企业的力量解决客户问题时,却极少有企业能够学会IBM的管理体系。这也是华为不惜重金购买IBM的IPD的动因。

我不反对创新,但在很多领域,创新是很容易被对手学会甚至超越的,但在管理领域则比较困难。

现代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到靠人脑已经无法理清,大到一般人难以弄明白。我深入研究过一些企业,我的感受是,媒体的报道和专家对管理的解读基本上都是一知半解,甚至南辕北辙。

企业是资源的组织者,有些资源是可以购买的,比如技术、品牌、网络等,但管理是无法购买的。

企业的价值不在于它拥有什么样的资源,而在于它以什么方式配置和使用这些资源,这就是企业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目前,中国市场还是机会型的,营销的力量超越了管理的力量。随着中国市场不断成熟,中国市场迟早会被管理所主导。

差异 篇7

关键词:差异教学,性格差异,个案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 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 智力的成熟, 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 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为性格影响渗透到个性的其他部分, 所以良好的性格能使人上进, 奋发图强, 对社会和个人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高中化学课程要成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和走向自立的平台, 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可见,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因此,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 教师要个性化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以改变学生气质的消极部分, 促进和发展气质的积极成分。据此, 笔者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 认真分析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尝试进行高一学生差异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研究采用个案实验法, 选定四位不同个性、不同成绩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针对该四位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采取差异性的教育方式, 并通过访谈、学情跟踪调查等方法, 探索差异性教学在化学学习中的有效性。

1. 性格互补, 发挥镜子效应

【案例1】B同学:高一 (1) 班, 女, 性格开朗、直爽, 爱好广泛, 组织能力强, 学习能力和成绩中等偏上, 有一定起伏。喜欢动手做实验, 参加化学校本课程。

P同学:高一 (1) 班, 女, 性格内向, 学习能力强, 学科均衡发展。工作能力一般, 不善沟通, 参加校本课程。

笔者开始注意B同学是被她上课明亮的眼神和敏捷的反应所吸引, 但随后, 又因她在《氯气》方程式默写上所犯的诸多低级错误而震惊。通过多方观察, 发现她的思维虽快, 但缺乏缜密性, 导致貌似很聪明但成绩却很不稳定的现状。在开设化学校本课程时, 笔者特意安排她和P同学搭档, 希望通过相互影响, 收到性格互补的效果。平时上课, 也有意让她俩共同完成某个问题, 让她不断感受P同学的思维缜密、认真、坚持的学习态度。一段时间后, 笔者感到她把P同学作为自己的标杆, 努力完善自己, 对自己的要求高了, 考虑问题越来越全面。而且, 她的开朗的个性更容易获得周围人的帮助。在高一结束时, 她高考选科选择了化学。和她交流中, 知道她开始主要对化学实验感兴趣, 后来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并认为自己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受到P同学的很大影响, 更适合学习化学。

因为P同学性格内向, 见教师躲闪, 笔者把她和B同学 (性格互补) 安排在一组。她俩经常很愉快地进行交流, 在B同学的带动下, 她性格上的过于内向、不善交流的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平时习题课的小竞赛上, 她常被同学以杀手级选手派出, 为本队加分。这些来自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对她产生明显的推动力。随着她失误的次数越来越少, 她显示出的学科能力也越来越强, 化学成绩稳步迈向班级第一名。

【感悟】为学生找一个适合的好朋友, 会产生很好的“镜子”效应, 这与教师的引导相比会更有用。

2. 性格导向, 激发学习潜能

【案例2】W同学:高一 (5) 班, 男, 多才多艺, 全面发展, 对自己信心十足, 显得非常要强和骄傲。有很强的沟通、组织和管理能力。当年中考时失手, 对他来说打击不小, 大概经过半个学期才恢复信心。他对自己要求高, 喜欢挑战并会积极应战。

笔者在教学中以性格为导向, 实施差异性教学, 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W同学很快适应了差异性教学, 在打基础、强化重点时, 高达成率让他获得成功感;在每部分内容结束时的冲关 (通过一两个“组题”, 难度由基础过渡到接近高考的基础题) 中, 有时的受挫又激起了他的斗志。到第二学期, 他选择了化学校本课程。在参加化学竞赛的辅导中, 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表现很一般, 在见识了一些高考和竞赛题后, 他向教师感叹:“原来化学题还可以这样出!”接下来, 他做了一件让教师惊叹不已的事:每次作业都单独交给教师面批, 对错题总是先自己思考, 有疑问直接向教师发问, 或者拿着自己的参考书, 和教师探讨想不通的地方。在坚持了整整一个学期后, 笔者为他的好胜和坚持而感动。于是, 笔者接受了他的主动沟通, 及时肯定他的成绩。但表扬多了他也会骄傲, 于是, 笔者会用一两个难题敲打敲打他, 让他戒骄戒躁。好在他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而且比谁都改正得快。现在, W同学对化学充满兴趣, 高考选科也选择了化学, 对学习和挑战充满自信, 期末成绩并列年级第二。

【感悟】一个学期的努力没有白费, W同学在收获成绩的同时, 也修炼了性格。而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 如何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持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 心理疏导, 增强心理素质

【案例3】Z同学:高一 (1) 班, 男, 表面开朗, 装作满不在乎, 但自尊心强, 内心还是比较在意成绩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化学是他的特长, 参加校本课程。每次小考总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同学, 但面临大考, 明显感到他的情绪烦躁不安。到了下学期, 开始有些丧气, 从班主任、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那儿了解到, 他偏科比较严重, 喜欢的学科拼命学, 因为可以证明他能力, 不喜欢的科目心里虽然也着急, 但真的要努力时, 又会烦躁而逃避。表面上逃避了, 但内心的焦虑却越来越大。结果三门课的名次不断下降, 化学也被拖累。笔者和他促膝谈心, 分析他的状态,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坚持执行。

笔者在化学课上实施分层教学, 对Z同学的提问会放低问题难度, 适度在学科上给他减压 (但不能放掉化学) , 让他能比较轻松地获得成功感, 平时看见他主要聊聊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 并以自己的经历引导他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态。慢慢地, 他的三门课有明显的进步, 焦虑的问题得到缓解, 能按学习计划执行, 分班进入了物化班, 他的脸上又挂起了笑容。

【感悟】在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 学生能否获得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已日益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心理疏导不只是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和班主任的事, 作为任课教师, 也可以发挥个人魅力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日常上课的机会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 个性化地进行心理疏导。这种关心和帮助某种程度上比辅导学科知识更重要。

在进行差异性教学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 笔者深刻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特殊性不可能使教学完全切合每个学生。实践证明, 差异性教学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整体效益的有效策略, 个性化辅导以学生性格为导向, 更体现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 更利于学生在差异性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策略和节奏, 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确立起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黄正之.高一化学实施差异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0.

[2]刘电芝.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浅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差异教学 篇8

一、个性差异

什么是个性差异? 心理的个别差异是怎样形成的呢? 有的理论认为,这完全由人的遗传决定的; 有的理论认为,这完全是由人的所谓环境决定的。研究表明,学生的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只是构成学生的个别差异的物质基础,而环境也不是单独并机械地完全决定着人的心理个性差异。学生的心理个性差异,是学生在各自不同的素质基础上,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中,接受不尽相同的影响,从事不尽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

( 一) 差异无处不在

学生个体之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既表现为智商、性格、身体素质和心理等先天素质,又表现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习品质等后天素质,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如有的学生尽管智力平平,但也有某些方面的特点、优势和爱好。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平衡是绝对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是正常的。

( 二) 学生差异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表现在学习速度、智力水平、记忆水平、学习毅力等各个方面。

2. 差异具有多元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每个学生都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的发展往往并不平衡,往往就造成了学生差异的存在,但是各种智能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3. 学生差异具有发展动态性。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改善与弥补。

( 三) 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学生个性差异问题

影响学生成绩有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其中,智力水平、人格特质和原有习得素质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内部因素,它们的综合作用就基本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如性格外向者对学习新的难度较大的教材感兴趣,能迅速举手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但课后不爱认真复习,作业马虎; 性格内向者在课堂上反应缓慢,课后常花时间复习,作业认真,遵守纪律,等等。因此,素质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上述三种素质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发现这些优势,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才能得到承认,把他们的智慧潜能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起来。

二、差异教学

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这就是差异教学。差异教学必须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依据展开,使每个有差别的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纠正偏差的个性,培养良好的个性,找到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最终达到个性的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

三、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教师过去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红烛”“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戴着这些光环,教师的地位崇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 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滿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老师尤其注意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是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差异教学,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适应其能力水平、社会需求,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要永远走在教学的前面,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最大努力去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发现知识,发展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最佳结合。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要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学生个性差异问题,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教师要永远走在教学的前面,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最大努力去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最佳结合。

差异 篇9

自1979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来, 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丰裕的劳动力资源等因素吸引了大量的FDI。与此同时, 由于我国引资政策及各地区地理位置差异等方面的原因, 我国FDI区域分布呈现极度失衡的状态, 东部地区在引资规模及增长速度等方面都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商务部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94.70亿美元, 其中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69.22亿美元, 占全国引资份额的81.94%。随着近年来我国引入外资量的不断增加, FDI区域分布的这种不平衡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平衡发展的主要因素。正是基于这个原因, FDI区域分布的不平衡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日渐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 许多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如:武剑 (2002) [1]运用多维方差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得出FDI区域差距对GDP区域绝对差距的贡献度为19.71%, FDI在区域分布上的不均衡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Fu (2004) [2]采用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各自的人均GDP比值来衡量区域经济差异, 利用我国16个内陆地区1995-199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显示:我国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FDI分布差异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有显著的正影响, FDI流量差距每增加1%, 区域经济差异就增加0.02%。还有一些研究 (Yao & zhang, 2001[3];Demurger, 2001[4];Zhang, 2001[5]) 表明FDI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 而对内地经济增长却没有正的影响, 这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逐渐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上实证研究从不同侧面证实了FDI区域分布差异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为学者们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然而, 要制定相应措施以缩小FDI分布差异对我国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 更主要的是要了解FDI区域分布不平衡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具体作用机制, 不免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尚未发现该方面的研究。有鉴于此, 本文尝试以TFP区域差异作为中介变量, 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FDI区域分布差异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制, 并对其中介效应进行相关的实证检验, 以期能为我国制定相应措施以缩小FDI分布差异对我国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提供经验证据。后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是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然后是实证分析;最后是结论与启示。

2 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2.1 中介模型的构建

FDI作为我国资本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依然是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区, 所占比重始终在80%以上,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FDI差异悬殊。从这个角度来讲, FDI的这种区域分布差异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区域经济差异, 称其为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的直接效应 (direct effect) 。另一方面, FDI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 它不仅为东道国带来了大量资金的投入, 对东道国还存在着技术溢出效应 (E. Borensztein, 1998[6];蒋殿春、夏良科, 2005[7], Yao and Wei, 2007[8]) 。这种溢出效应是东道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推进力, 而技术进步又是经济增长另一重要源泉, 故FDI区域分布差异应该还会通过影响技术进步差异而间接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 称其为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的间接效应或中介效应 (mediating effect) 。为了实证分析FDI分布差异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具体影响机制, 本文构建以下中介效应模型 (相应路径图见图1) :

dgapit=a0+a1dfdiit+a2dkdit+a3dhit+ε1it (1)

dtfpit=b0+b1dfdiit+b2dkdit+b3dhit+ε2it (2)

dgapit=c0+c1dfdiit+c2dkdit+c3dhit+c4dfpit+ε3it (3)

其中:t表示年份, i表示省份;ε1、ε2和ε3为随机干扰项, 假设其服从均值为零, 方差有限的正态分布。式 (1) 中dgapitdfdiitdkditdhit分别为中西部①地区第t年省份i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FDI水平、国内投资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区域差异, 系数a1、a2和a3分别度量的是FDI区域分布差异、国内投资区域分布差异和人力资本区域分布差异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的总效应 (total effect) , 式 (2) 中dtfpit为中西部地区第t年省份i与东部地区TFP的区域差异, 系数b1、b2和b3分别度量的是FDI区域分布差异、国内投资区域分布差异和人力资本区域分布差异对技术进步区域差异的影响。式 (3) 中系数c1、c2和c3分别度量的是FDI区域分布差异、国内投资区域分布差异和人力资本区域分布差异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的直接效应 (direct effect) 。

将式 (2) 代入式 (3) , 则有下式:

dgapit=c0+ (c1+c4b1) dfdiit+ (c2+c4b2) dkdit+ (c3+c4b3) dhit+ε4it (4)

式 (4) 中系数c4b1度量的是FDI区域分布差异通过中介变量TFP区域差异而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中介效应 (mediating effect) 。

从路径图 (图1) 可以看出, 本文构建的中介效应模型是递归的 (recursive) , 即在路径图上直线箭头是单向的, 没有反向或循环的直线箭头;且误差项与应变量间无弧线箭头联系;加之本模型中涉及的变量全部是显变量。该情况下, 实证分析过程中可以利用通常的回归分析替代路径分析对模型进行估计及中介效应的检验, 因此, 后文实证分析采用常规的回归分析。

2.2 样本选择及变量说明

本文选取我国29个省份1990—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历史原因西藏数据缺失严重, 故未将其纳入样本范围;而重庆市只有直辖后的数据, 故将其并入四川后纳入样本范围。文中1990—2004年的基础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2005—2006年的基础数据来源于2006年及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所有涉及价格度量的变量都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dgapit为区域经济差异。与Fu (2004) [2]类似, 本文采用第t年东部地区与该年中西部地区省份i各自人均GDP的比值dgapit来衡量区域经济差异。设定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FDI区域差异dfdiit、国内投资区域差异dkdit、人力资本区域差异dhit和技术进步区域差异dtfpit等。

dfdiit为FDI区域分布差异。采用第t年东部地区与该年中西部地区省份i各自人均FDI存量的比值来衡量。此处之所以选用FDI存量概念, 是由于FDI与其他各种资本一样, 在具体劳动生产过程中前面各期FDI残值也发生了作用, 若选用FDI流量概念则忽视了前面各期FDI的贡献。然而由于中国一直以来都没有对FDI存量进行过统计, 故本文运用永续盘存法对我国FDI存量进行估计, 其具体的估算公式如下:

FDIit=FDIi, t-1 (1-δit) +fit (5)

其中, FDIit为省份it年的FDI存量;fit为省份it年的FDI流量, 即当期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δit为省份it年FDI存量的经济折旧率。与张军等 (2004) [9]估计省际物质资本存量相同, 本文也采用固定经济折旧率9.6%;FDI存量的基期数据采用稳态方法 (King and Levine, 1994) [10]进行估计。

dkdit为国内投资区域差异。采用第t年东部地区与该年中西部地区省份i各自人均国内投资存量的比值来衡量。此处的国内投资存量为总资本存量与FDI存量的差值, 总资本存量同样采用永续盘存法 (张军等, 2004) [9]计算, 基期总资本存量的估算同样采用稳态方法 (King and Levine, 1994) [10]进行估算。

dhit为人力资本区域差异。采用第t年东部地区与该年中西部地区省份i人力资本水平的比值来衡量。此处采用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来衡量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设定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居民平均教育年数分别为0、6、9、12 和16年, 计算公式为:HUM=prim×6+midd×9+high×12+univ×16, 其中primmiddhighuniv分别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专以上教育程度居民占地区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

dtfpit为技术进步区域差异。采用第t年东部地区与该年中西部地区省份i各自TFP的比值来衡量, 分省份的TFP采用索洛余值法进行估算。

3 实证分析

3.1 计量方法及实证结果

在研究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时, 若简单地使用截面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 会忽略地区资源禀赋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从而导致估计结果不可靠。因此,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估计模型, 这样可以控制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地区资源禀赋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使得估计结果更加可靠。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 通常可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fixed effects) 和随机效应模型 (random effects) 两种方法。固定效应估计法假设截面扰动项μi与自变量相关, 并通过给每个截面设置一个虚拟变量来对模型进行估计;随机效应估计法假设截面扰动项μi随机分布且与自变量严格不相关, 并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GLS) 对模型进行估计。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的选择取决于Hausman检验, 若通过显著性检验, 则拒绝原假设, 认为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存在系统差异, 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否则接受原假设, 认为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不存在系统差异, 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另一方面, 观察变量dgapdfdidkddhdtfp的数据, 发现上述五个变量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同趋势性, 考虑到对变量取对数后不会改变其时序性质, 且对数化后的数据容易得到平稳序列, 因此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本文利用STATA9.0软件对模型 (1) (2) (3) 分别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其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注:1.表中变量全部采用自然对数形式;2.***、**、*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3.回归系数下方为固定效应模型的t值或随机效应模型的z值。

就模型 (1) 而言, Hausman检验卡方值在1%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 接受原假设, 故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不存在系统差异, 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模型 (2) 的Hausman检验卡方值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拒绝原假设, 故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存在系统差异, 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模型 (3) 的Hausman检验卡方值在1%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 接受原假设, 故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不存在系统差异, 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模型参数估计后, 便可以对TFP区域差异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3.2 中介效应的检验

与参数的估计相比, 中介效应的检验相对要复杂些。根据检验的原假设来分, 一般对中介效应的检验有三种方法: (1) 依次检验回归系数, 即依次检验H0:b1=0和H0:c4=0, 若二者都被拒绝, 则中介效应显著, 否则不显著。此方法的优点在于检验结果一目了然, 且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很小;弱点在于当中介效应较弱时, 检验的功效很低, 即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很大。 (2) 检验H0:c4b1=0, 若该原假设被拒绝, 则中介效应显著, 否则不显著。此方法的优点在于检验的功效较高, 即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较小;但弱点在于检验结果不易观察, 且当b1=0或c4=0只有一者成立时, 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很大。 (3) 检验H0:a1-c1=0, 若该原假设被拒绝, 则中介效应显著, 否则不显著。此方法的优点也在于检验的功效较高;但弱点在于检验结果不易观察, 且当中介效应不存在 (c4b1=0) , 只要c4显著, 则中介效应就显著, 此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很大。由于三种检验方法各有利弊, 以下分别利用三种方法对TFP区域差异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以期能实现三种方法的优势互补, 对该中介效应进行更加科学和客观地检验。

由表1报告的模型回归结果可知, 利用方法 (1) 进行检验, 中介效应显著, 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以下详细描述利用方法 (2) 和方法 (3) 进行检验的情况。

方法 (2) , 检验H0:c4b1=0的关键在于求出c^4b^1的标准差, 目前至少有5种以上的近似计算公式, 当样本容量较大时, 各种检验的功效差别不大, 本文采用Sobel (1987) [11]根据一阶Taylor展开式得到的近似公式:

sc4b1=c^42sb12+b^12sc42 (6)

其中, sb1, sc4分别为b^1c^4的标准差, 检验统计量为z=c^4b^1/sc4b1。由于本文中介效应c4b1为0.036, 相对较小;而MacKinnon等 (2002) [12]的模拟比较研究发现, 在样本或总体的中介效应较小时, 使用他们设定的新临界值②检验的功效比同类检验的功效要高, 故本文采用MacKinnon等设定的新临界值。从本文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c^4=0.266sc4=0.039b^1=0.134sb1=0.013, 则检验统计量z=5.745, 大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新临界值3.283, 故TFP区域差异的中介效应显著。

方法 (3) , 检验H0:a1-c1=0的关键也在于求出a^1-c^1的标准差。目前近似计算公式也很多, MacKinnon等 (2002) [12]的模拟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利用Freedman等 (1992) [13]推出的公式进行检验具有较高的功效, 其计算公式为:

sa1-c1=sa12+sc12-2sa1sc11-r2 (7)

其中, sa1, sc1分别为a^1, c^1的标准差, r为变量dfdi和变量dtfp的相关系数, 检验统计量为t= (a^1-c^1) /sa1-c1。从本文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a^1=0.104sa1=0.011c^1=0.068sc1=0.012r=0.522, 则检验统计量t=5.705, 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故TFP区域差异的中介效应显著。

由三种方法的检验结果可知:TFP区域差异的中介效应显著, 即我国中西部与东部地区FDI区域分布差异除了直接影响到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外, 确实还通过中西部与东部地区TFP区域差异这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差异。

3.3 实证结果分析

从模型 (1) 的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不难看出:我国中西部与东部地区FDI区域分布差异、国内投资区域差异和人力资本区域差异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都有正且显著的总效应, 即若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FDI区域差异、国内投资区域差异和人力资本区域差异扩大,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也会随之扩大。另外,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FDI区域差异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的总效应a1为0.104, 较之Fu (2004) [2]研究中的总效应0.027有较大的差异, 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本文的外资使用FDI存量概念度量, 而Fu (2004) [2]的研究中外资使用FDI流量概念度量, 忽视了除当期之外的前面各期FDI区域分布差异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模型 (2) 测定的是中西部与东部地区FDI区域差异、国内投资区域区域差异和人力资本区域差异对技术进步区域差异的影响。从模型的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不难看出:三个变量的回归系数都为正, 但只有变量dfdidh的回归系数显著。这说明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FDI分布差异和人力资本分布差异对TFP区域差异都有显著的正效应, 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国内投资分布差异对TFP区域差异没有显著的影响。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国FDI和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存在正的溢出效应, 而国内投资却没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变量dfdi的回归系数0.134较之变量dh的回归系数0.122略大, 这说明对技术进步区域差异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差异较之人力资本区域差异要更大。

从模型 (3) 的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不难看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且都显著, 这说明四种影响因素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都有正且显著的直接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直接影响中,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FDI区域差异较之国内投资区域差异要小, 然而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可知:FDI区域差异不仅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有直接影响, 它还以技术进步区域差异作为中介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有间接影响。

4 结论与启示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与及引入外资量的不断增加,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FDI区域分布差异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为了分析FDI区域分布差异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具体机制,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份1990—200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分别利用三种不同方法对TFP区域差异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研究表明:FDI区域分布差异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有显著的正影响, 而且FDI的区域分布差异在直接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同时, 还以TFP区域差异为“中介”显著地间接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差异, 即我国中西部与东部地区FDI区域分布差异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不仅存在直接效应, 而且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本文实证分析所蕴含的启示是:外资引入量的日益增加, 确实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然而外资区域分布的严重失衡也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要缩小由于外资区域分布差异造成的中西部与东部的区域经济差异, 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方面, 中央政府部门应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 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投资环境, 以此鼓励更多的FDI流入中西部地区, 从而减少由于FDI区域分布差异而直接造成的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另一方面, 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也应采取相应措施, 努力提高当地学习及模仿先进技术的能力, 即提高当地的技术吸收能力, 从而减少由于中西部与东部地区FDI技术溢出效应差异而间接造成的我国区域经济差异。

差异 篇10

一说到语言, 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文化。同样的, 一说到文化, 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把它和语言联系起来。那么, 究竟什么是语言, 什么是文化, 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对于语言的定义, 一直以来就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 现在中国语言学界普遍认同的是:语言是人们用于交流的一套可以任意组合的声音符号系统。多年来, 不断有学者对这些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 但是他们都毫无例外地认为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的, 尤其是几千年以来潜移默化宗教为等传统文化对各民族各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和对于言的不同理解有着深刻的影响。有鉴于此, 人们又会产生另一个疑问, 不同的文化内涵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内涵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在此之前, 已经有不少学者在这个领域做过一些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邓炎昌和刘润清在《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一书中从多角度探讨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本文将就这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通过追溯东西方不同的宗教文化和哲学基础来探究汉语和英语中一些词汇在字源意义上的根本差别。

二、英汉文化传统和语言内涵差异比较分析

由于不同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基础, 中国和西方各国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阐释。在中国, 根据年龄和亲疏关系, 对亲属有很多种不同的称谓, 而且要对亲属分出姻亲和血亲。而在英语国家当中, 亲属关系的称谓则要简单得多。比如说:K atherine’s brother m arried John’ssister.这句话看似简单, 但是要把它翻译成汉语却很让人头疼, 因为翻译者需要考虑K atherine’s brother究竟是比K atherine大呢还是小 (汉语里面大的叫哥哥, 小的叫弟弟, 概念和关系都是不一样的) 。中国人亲属之间的称谓非常复杂, 而且人们一听或一看就知道他们之间的亲属关系。比如中国人的表兄弟表姐妹实际上还要分姑表, 舅表和姨表, 内外侄女也同样要分姑侄, 舅侄和姨侄。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而且很重要, 亲属关系和亲属称谓就更不用说了。而在西方国家, 人们对人际关系看得并不是很重要,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称谓也不重视, 即使是年轻人称呼老年人都可以直呼其名, 家庭成员和亲属之间也是如此, 这在中国则被视为不礼貌。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了解分别影响中国和西方几千年的儒、释、道传统和基督教传统。孔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而且是开山祖师, 他生活在中国古代的东周时期, 当时的国王权力势弱, 各诸侯国之间相互混战, 人民生活困苦, 传统的礼节不再被人们所遵守。孔子认为当时的混乱局面的根结就在于传统礼教的沦丧, 于是他提出了一套以君、臣、父、子为主要内容的“正名”理论。所谓“正名”就是国君要像国君, 臣子要像臣子, 父亲要像父亲, 儿子要像儿子, 各种人都明白自己的等级和身份, 什么样的人跟什么样的事情, 决不做名分以外的事情, 这样才能保证国泰民安。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家的观念或亲属关系被多次提到并运用于儒家理论当中。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生活的年代是在罗马帝国。他当时用了两条戒律概括了《旧约全书》的所有戒律:一是“Love the Lord thy G od.”, 二是“Love yourneighboras yourself.”基督教认为, 在基督教这个大家庭里面, 出了家长耶稣以外, 其他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应该像兄弟姐妹那样互相帮助。

基督教很重视人们相互之间的距离或独立。为什么基督教的教义会有这样的内容呢?这是因为在当时罗马帝国的统治下人民生活艰苦但是又无法摆脱当时残酷的现实, 超自然的上帝耶稣则恰好能够是他们暂时摆脱现实的烦恼。于是乎, 时间所有的伦理关系、人际关系都不重要了。

三、结论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源于古代的宗教和哲学思想文化传统对语言差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根本性的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分别衍生出不同的人际关系观念和价值观念, 而这些不同的文化和观念又在不同的语言内涵当中得以体现。本文所列举的例子只不过是语言中所隐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里面的点滴而已, 还有其他很多方式和角度可以对其他一些语言材料进行分析比较, 比如英汉习语当中的动物, 或者从其它层面比如句法结构, 语篇语体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通过本人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分析, 希望能够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也尽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摘要:本文以人际关系称谓传统观念为例, 探讨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 比较分析了英语和汉语不同的语言内涵差异, 以求帮助读者加强对英语的认识。

关键词:宗教,文化传统,差异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高旭东, 吴忠民.孔子精神与基督精神[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

[3]胡壮麟, 刘润清, 李延褔.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差异 篇11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差异化管理;差异化;策略

一、当前初中班级差异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堂纪律松散。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生动高效的前提。然而通过走访我们发现,无论是全国排名前十的重点初中还是省属的非重点初中,乃至于普通学校课堂内,课堂纪律松散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课堂纪律松散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进出课堂比较频繁,并且学生们绝大多数进出课堂的行为没有经过班主任的允许。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老师传授知识的连续性,容易导致学生知识掌握的断层。尽管初中教学任务已经排得非常紧迫了,很多学生却并没有将学习当做非常重要事情加以足够的重视,课堂纪律松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方面源于学生主观学习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认识认真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当前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课后辅导班层出不穷,当前的初中生出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大多参与了辅导班,这就给学生已非常不好的暗示,即课堂学习的缺失能够在课后辅导班中弥补,这是造成当前课堂纪律松懈的重要原因。

2、学生间摩擦冲突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现在在在初中就读的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这些学生的自我意识强。此外,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是血气方刚的年纪,生活学习中出现分歧的时候,更倾向于运用暴力的手段予以解决。這种不良的风气和倾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副作用。一次恶性的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更有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致伤、致残等,都极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升学就业,影响个人前途。

3、部分学生对于学校班级的认同感不强。针对学生在初中的出席率,我们抽取样本做了统计,结果发现,在某个重点初中里,曾经上课缺席的学生比率达100%,就是说所有的学生都曾经缺席过初中的课堂,同时有超过20%的初中生出于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曾经有过超过三天以上的缺勤的经历。对于自身所接受的信息的选择性比较强,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假如初中课堂上不能提供给受他们欢迎的信息和知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就会选择不上这门课或者对这门课进行冷处理;对于老师来说,在初中校园里,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学生是否来上课是他们的自由,作为老师无权干涉,又或者有少数老师认为上课的学生太多的话就需要花时间组织课堂纪律,并不利与自己教学,因此对于学生缺席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

二、构建初中现代化教学差异化管理体系的几个途径

1、规范课堂差异化管理。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和教学思路,将学生的当前进步和长远发展都纳入到整个学生培养计划的考量当中,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计量深远。教学的差异化管理应该以教学为核心,应该将课程改革践行于整个课程进行之中,而规范化则是教学差异化管理过程中最应该引起注意的一个方面,对于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来说,教学差异化管理应该以规范化的备课和讲课为主,有经验的骨干班主任应该帮助这部分年轻老师度过执教生涯开始的艰难阶段,以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应该认识到,所谓差异化管理,其实并不单纯指的是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当前,班主任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平坦。在针对学生的差异化管理方面,应该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养成,一定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各项学习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给予足够的关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学习得更好的同时,还能为一个在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修养的人。

3、兼顾多种利益诉求。以往学生的差异化管理主要靠学校和老师自上而下的施压,这压力很容易让学生在逐渐增大的压力面前失去自我,在经受高压的校园教育之后,很容易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这是任何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可知,改革当前的教学差异化管理体制,应该是将学校、班主任、学生都纳入到同一个考量维度中,实现无偏颇、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差异化管理模式,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初中班级差异化差异化管理,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教学差异化管理水平提高的双重目标。作为初中的班主任老师,应该自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青春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 曹献方.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35).

[2] 马会梅。课堂教学差异化管理的心理学研究[J].教育与业,2013(2).

[3] 孔兵兵.赵永行.初中课堂教学差异化管理探讨 [J]. 黑龙江教育(教学研究与评估 ),2012(3).

[4] 王雨.李卫红.初中课堂的纪律与课堂差异化管理[J].黑河教育.2014(09)..

差异 篇12

横向差异首先由豪太林 (Hotelling, 1929) 将其引入寡头竞争理论分析中, 他假设消费者均匀分布于单位长度的直线上, 消费者具有无弹性的单位需求, 运输成本是距离的线性函数, 他们依据最小化实际支付即价格和运输费用之和来确定提供产品服务的企业[1]。豪太林模型实际上刻画的是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 在博弈的第一阶段企业决定自己在产品空间中相应的位置, 然后在给定双方在产品空间中位置的条件下就产品价格展开竞争。他指出均衡条件下, 企业向产品空间中心集中可以提高其均衡利润水平, 从而导致均衡条件下企业在产品空间中心集中, 此即横向差异的“最小差异化原则”。同横向差异产品空间相对应的是纵向差异产品空间。寡头竞争理论分析中产品空间策略的横向差异模型同纵向差异模型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泰勒尔 (1998) 在假设消费者纵向偏好差异足够大的条件下, 分析了双寡头在质量空间中的均衡策略, 结果显示:企业质量策略也符合“最大差异化原则”, 因为企业通过质量空间差异化来缓和二期的价格竞争, 从而使得即使质量生产不需成本条件下, 低质量企业也拥有把质量降到最低的动机。沃西 (Wauthy, 1996) 在假设质量生产成本为零条件下, 也得到类似上述结论。

现有文献在分析寡头企业在纵向差异产品空间中的策略时, 均隐含设定企业产品在横向差异产品空间中不存在任何差异。本文首先将产品横向差异引入纵向差异竞争模型, 并在假设企业产品存在一定横向差异条件下, 就寡头企业的质量—价格博弈的均衡展开分析。同泰勒尔 (1998) 和沃西 (Wauthy, 1996) 的结论相反, 在我们的假设条件下, 均衡策略符合所谓的“最小差异化原则”。这是因为:产品横向差异的存在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力量, 使得企业通过产品的纵向差异化战略以缓和价格竞争而带来的潜在收益有所减少, 从而弱化了企业在纵向差异产品空间上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动机。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模型设定和寡头企业的需求函数分析;第三部分是给定企业空间位置符合一定差异条件下, 关于寡头企业的质量—价格博弈的均衡分析;最后是简短小结。

二、模型与假设

我们假设只存在两个企业生产某一种产品, 消费者均分布于单位长度的直线上, 其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单位需求, 其效用函数为: (1)

其中k为消费者的保留价格, 我们假设其足够大, 使得在均衡条件下, 所有消费者均被市场所覆盖;si、pi和xi分别为企业的产品质量、价格以及企业在直线上位置, 这里我们假定企业的可行质量空间为 , 质量生产成本均为零, θ为消费者的偏好系数, 在[0, 1]区间上服从均匀分布, 消费者的偏好同其在直线上的位置无关;t>0为一常数。不失一般地我们假设s2>s1和x2>x1, 企业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零。最后我们假设企业在空间位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即: 。

根据式 (1) , 位于处处在企业1和2之间无差异消费者的偏好系数为:

这样我们分别得到企业1和2的需求函数:

在 条件下, 容易证明企业1需求函数D1 (p1, p2) 是关于p1的分段连续的, 具体形式如下:

条件Ⅱ:

从需求函数形式知, 给定s1、s2、x1、x2、条件下, 企业1和2的利润函数π1 (p1, p2) 和π1 (p1, p2) =[1-D1 (p1, p2) ]p2也分别是关于、的分段连续函数。除了我们企业在横向差异产品空间即位置存在一定差异外, 我们的模型结构和泰勒尔 (1998) 模型相类似, 企业首先选择产品质量, 然后在给定质量条件下就产品价格展开竞争, 因此我们得到一个质量——价格博弈模型。在接下来的部分, 我们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其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三、质量——价格博弈分析

我们先在给定质量条件下求得价格竞争的均衡价格, 再根据价格竞争的均衡利润解得均衡质量策略。容易看出, 任何满足条件Ⅰ和条件Ⅴ的价格策略p1、p2均不可得构成价格竞争子博弈的纯战略纳什均衡, 因为在Ⅰ条件下, 企业2的利润为零, 其总可以把降到 以下, 从而获得严格为正的利润;同理, 在Ⅴ条件下, 企业1的利润为零, 企业1总可以把降到低于 的水平, 从而获得严格正的利润。下面的引理1和2同样表明, 任何满足条件Ⅱ和Ⅳ的价格策略p1、p2也均不可得构成价格竞争子博弈的纯战略纳什均衡。

引理1:若 , 则任何满足条件Ⅱ的p1、p2均不可能构成价格竞争子博弈的纯战略纳什均衡。

证明:假设在 满足条件且构成一纯战略纳什均衡, 由于满足条件Ⅱ的所有 为一开集, 由式 (4) , 根据企业1和2的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并整理得:

其中, 而条件Ⅱ要求:, 根据式 (7) , 只要我们证明便 便可得到矛盾。由式 (8) 知, p'2的惟一正根: , 当 时, 这就是我们所需的结果。证毕。

引理2:若 , 则任何满足条件Ⅳ的、均不可能构成价格竞争子博弈的战略纳什均衡。

证明:假设存在p*1、p*2满足条件Ⅳ且为一纯战略纳什均衡, 由于满足条件Ⅳ的p1、p2为一开集, 由式 (6) , 根据企业1和2的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并整理得:

而条件Ⅳ则要求 , 因此只要我们证明 , 便可得到矛盾。由式 (1 0) 知, p'2|的唯一正根: , 当 时, 有 , 这要求我们所需的结论, 证毕。

现在我们来讨论满足条件Ⅲ的p1、p2构成价格竞争子博弈纯战略纳什均衡的可能性, 假设p1、p2满足条件Ⅲ, 则根据式 (5) , 企业1、2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分别为:

联立 (11) 、 (12) 得:

当 时, 容易验证p*1、p*2|满足条件Ⅲ, 因此p*1、p*2|是当 时满足条件Ⅲ的惟一可能的纯战略纳什均衡。

引理3:当 时, 给定p1=p*1|, 所有满足条件Ⅰ、Ⅱ、Ⅳ、Ⅴ的价格策略p2均严格劣于p*2|。

证明:给定p1=p*1, 满足条件Ⅱ的p2最小下确界

设ε为一任意小的正数, 则当 时:

, 由于在、满足条件Ⅱ时, 且关于连续, 所以满足条件Ⅱ下, 企业2所能获取利润的最大上确界为:;同时由于关于连续, 故所有满足条件Ⅰ的所能获取的利润。因此所有满足条件Ⅰ、Ⅱ的价格策略均严格劣于。同理可证明得给定=, 条件下, 所有满足条件Ⅳ、Ⅴ的价格策略均严格劣于 , 证毕。

引理4:当 , 给定, 所有满足条件Ⅰ、Ⅱ、Ⅳ、Ⅴ的价格策略均严格劣于p*1|。

引理4的证明思路完全类似于引理3, 故我们把引理4的证明留给读者自己去验证。

定理一:若给定 , 则价格竞争子博弈存在唯一纯战略纳什均衡:

证明:当 是满足条件Ⅱc的唯一可能的纯战略纳什均衡, 再由引理3、4知其为一纯战略纳什均衡, 由引理1、2唯一性可得证, 证毕。

价格竞争博弈的纯战略纳什均衡满足条件Ⅲ, 所以根据式 (5) 可知, 企业1、2的均衡利润分别为:

企业一期质量策略就是最大化二期价格竞争的均衡利润, 在给定质量生产成本为零的条件下, 由式 (13) 、 (14) 知:企业1、2的均衡利润分别是关于s1、s2的严格增函数, 所以一期质量博弈的均衡策略为: , 综上所述并结合定理一, 可得下述定理:

定理二:给定, 质量——价格博弈存在唯一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直觉角度来理解定理二的经济学内涵:因为给定双寡头产品在横向差异产品空间的差异相对整个质量空间而言较大时, 企业就分别在相应横向差异产品空间中形成“市场壁龛”, 增加了各自的市场力量, 在给定质量生产成本为零条件下, 企业质量趋向产品质量空间的上界时, 需求效应引起的利润增加相对大于价格效应引起的利润减少, 从而导致均衡条件下, 双寡头在纵向差异产品空间中的均衡策略符合最小差异化原则。

四、结语

我们通过引入横向差异因素, 假设寡头企业的产品存在一定的横向差异条件下, 构建了质量——价格博弈模型, 并得到唯一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由于横向差异因素的存在增加寡头企业对不同偏好消费者的市场力量, 从而削弱了其在纵向差异产品空间上实施差异化战略以增加市场力量的动机。因此, 同泰勒尔 (1998) 和沃西 (Wauthy, 1996) 的结论相反在我们的假设条件下, 均衡策略将符合“最小差异化原则”。至于当寡头企业产品的纵向差异小于我们给定的条件时, 位置——价格博弈的均衡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以最终将寡头竞争的横向差异与纵向差异产品空间策略分析融入同一分析框架。

摘要:文章将产品横向差异引入寡头竞争模型, 并在假设企业产品存在一定横向差异条件下, 得到质量——价格博弈的惟一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由于横向差异的存在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力量, 使得企业通过实施纵向差异化战略以缓和价格竞争而带来的收益有所减少, 从而弱化了企业在纵向差异产品空间上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动机。因此, 均衡条件下, 我们得到同现有大部分文献相异的结论:即企业在纵向差异产品空间上的策略符合最小差异原则。

关键词:横向差异,纵向差异,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参考文献

[1]斯蒂芬.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2]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上一篇:国际商务谈判对策下一篇:煤矿测量工作的重要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