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差异的差异化(共4篇)
无差异的差异化 篇1
科学家们此前一直认为, 在高等数学领域能够取得成就的女性数量相比男性要少得多, 原因是跟男女在生物构成上的差距有关。然而近日威斯康星大学的一项研究却对此提出质疑, 研究认为, 这种性能上的差异并非源自生物构成, 而是社会因素。
研究者指出, 在一些更注重男女平等的国家, 不管男性还是女性的数学水平都有不小的提升。有趣的是, 受过良好教育并有一份不错收入的女性, 他们的孩子在数学相关科目中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研究指出,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女性对数学研究具有与生俱来的劣势, 然而由于一些国家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诸多重大国际课题研究上过分强调男性的能力, 这些造成了女性在数学课题上的消极态度。
这一方面在中东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中东地区中小学研究发现, 虽然女孩子的数学成绩不怎么样, 但男孩子的也不出色, 这说明男女在中小学阶段是不存在生物构成上的差距的。然而穆斯林文化中对女性的压制, 使她们对待这些问题时都过于消极。
这些社会因素给女性形成一种潜意识:高等数学跟她们没有多大关系。但事实上, 这些因素都是可以改变的。
管理的差异化是终极差异化 篇2
我认为,差异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差异化壁垒,就是别人模仿你的“门槛”。
导致同质化的行为有两种:一是你模仿别人;另一种是别人模仿你。或许你无意模仿别人,但你怎么保证别人不模仿你?差异化壁垒就是别人模仿你的难度。
怎样保护自己的差异化成果?一是靠法律保护,比如专利。二是靠差异化壁垒,即增加别人模仿的难度。对于前者,很多大企业都有大量专利,所以企业之间被迫进行专利打包互换。对于大企业而言,专利不再具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而只是资源交换的筹码。
由于法律、监管等方面的原因,专利法在中国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打赢了专利官司,输掉了市场”的现象比比皆是,以至于一些企业只愿意与大企业打专利官司。因此,中国企业只能依靠提升差异化壁垒(即对方模仿的难度)来保护自己。
人们一直认为,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是技术上的比拼,但技术上的门槛已经在降低。首先,随着技术更新频率的加快,技术领先的时间越来越短;其次,现在新的技术方向越来越多,比如IT技术,即使如微软这样的企业也难以在所有的技术方向上精准预测。因此,我的观点是:企业当然要追求技术上的领先与差异化,但不要指望能利用技术甩开对手,必须全力以赴确保不被甩开。
那么营销的差异化呢?模仿的门槛就更低了。只要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付诸实施,就无秘密可言。越是大企业,营销越没有秘密。可口可乐、宝洁、海尔这些知名企业,早已经被专家和媒体研究了个底朝天,哪有什么营销秘密可言。我的观点是:企业当然要追求营销上的差异化,但不要指望营销能拉开很大差距。一项营销创新很快就会被“全民”模仿,最后成为企业的基本营销底线,即人人都会的基本功。
从因果关系看,品牌的差异化只是结果的差异化,什么导致了品牌的差异化,才是关键。
看得见、看得懂,但就是学不会,这样的差异化才能形成最终的差异。哪些领域能够形成这样的差异呢?我认为是管理的差异化,管理的差异化才能形成终极差异化。
我观察很多优秀企业后认为,管理是无法模仿的。管理的很多方面是显性的、看得见的,但管理的更多方面是隐性的。就如同血管是看得见的,但经络是看不见的。
管理的差异化是被隐藏的差异化,最具迷惑性。
我曾经说过,谁能像微软那样把全世界最知名的IT专家组织起来做一件大事,谁就能替代微软,但有这样的企业吗?
IBM的产品可以被其他企业模仿,但当IBM转型为“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即组织全世界企业的力量解决客户问题时,却极少有企业能够学会IBM的管理体系。这也是华为不惜重金购买IBM的IPD的动因。
我不反对创新,但在很多领域,创新是很容易被对手学会甚至超越的,但在管理领域则比较困难。
现代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到靠人脑已经无法理清,大到一般人难以弄明白。我深入研究过一些企业,我的感受是,媒体的报道和专家对管理的解读基本上都是一知半解,甚至南辕北辙。
企业是资源的组织者,有些资源是可以购买的,比如技术、品牌、网络等,但管理是无法购买的。
企业的价值不在于它拥有什么样的资源,而在于它以什么方式配置和使用这些资源,这就是企业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目前,中国市场还是机会型的,营销的力量超越了管理的力量。随着中国市场不断成熟,中国市场迟早会被管理所主导。
无差异的差异化 篇3
近年来,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节能、环保需求, 各类用电设备例如EI铁芯、马达、变压器等正逐渐向小型、精密、高效方向发展[1,2]。为此, 要求作为原材料的硅钢产品同时具有超低铁损、超高磁感, 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节能需求。研究表明, 无取向硅钢的磁性能主要取决于铁素体的晶粒尺寸、晶体织构和钢中的夹杂物[3~5]。本文结合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50SW1300牌号无取向硅钢同卷带钢磁性能差异现象, 通过探究同卷带钢头、尾试样的夹杂物、晶体织构和晶粒尺寸变化以期找出其对应关系, 旨在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指导, 以实现更高磁感、更低铁损的无取向硅钢产品生产工艺的优化。
2 试验
对50SW1300牌号无取向硅钢同卷带钢头、尾试样夹杂物、晶体织构和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研究。试验材料经过冶炼、浇铸之后, 热轧成2.6 mm厚度钢卷, 然后酸洗、冷轧至0.5 mm厚度, 最后进行连续退火和表面涂层。分别取同卷成品带钢头、尾试样进行磁测。为确保所测磁性能具有代表性, 带钢头、尾均去掉3圈后再取样、磁测。用于分析夹杂物的成品试样尺寸为12 mm×15 mm×0.5 mm, 采用电解抛光处理后,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能谱仪 (EDS) 和场发射扫描电镜, 观察夹杂物的形貌、成分、尺寸及分布;借助ZEISS ULTRA 55场发射扫描电镜EBSD系统及Channel 5取向分析软件, 测定试样的晶体织构, 得到晶粒取向图、反极图、ODF图、晶粒尺寸分布图。典型的50SW1300同卷带钢头、尾试样磁性能列于表1。
3 分析与讨论
3.1 夹杂物分析
分别使用ZEISS EVO 18和ZEISS ULTRA55型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能谱仪观察试样RD面上的夹杂物。每个试样在5000倍率下, 连续观察25个视场, 用标尺标注可见夹杂物的最长方向尺寸, 统计出各视场面积上各尺寸微米级夹杂物, 微米级夹杂物按照最长方向尺寸分为小于1μm、1~5μm、大于5μm三个等级;每个试样在10 000倍率下, 连续观察25个视场, 用标尺标注可见夹杂物的最长方向尺寸, 统计出各视场面积上的各尺寸纳米级夹杂物, 纳米级夹杂物按照最长方向尺寸分为小于100 nm、100~200 nm、200~500 nm、500~1000nm、大于1μm五个等级。
3.1.1 微米级夹杂物
50SW1300牌号同卷带钢头、尾试样RD面微米级夹杂物的类型、数量及其尺寸分布情况见表2。
对于RD面, 头部试样的25个视场中, 观察到的夹杂物种类主要有Al N、Al2O3、Al2O3+Al N、Al N+Mn S, 试验中出现了4张空照片;尾部试样的25个视场中, 观察到的夹杂物种类主要有Al2O3、Al N、Al2O3+Mn S+Al N、Al N+Al2O3、Al N+Mn S以及一些氧化物夹杂, 试验中出现了5张空照片。统计数据表明, RD面夹杂物总量头部为36个, 尾部为28个, 头部多于尾部。RD面统计到的Al N较少, 但是Al N+Al2O3和Al N+Mn S较多, 且头部、尾部数量差异较大, 尺寸大多在1μm以下。因此, 可以认为, Al N与Mn S和Al2O3复合夹杂尺寸较小, 对磁性能的影响比较大。
3.1.2 纳米级夹杂物
50SW1300牌号同卷带钢头、尾试样RD面纳米级夹杂物的类型、数量及其尺寸分布情况见表3。
对于RD面, 头部试样的25个视场中, 观察到的夹杂物种类主要有Al N、Mn S、Al N+Mn S, 试验中出现了1张空照片;尾部试样的25个视场中, 观察到的夹杂物种类主要有Al N、Al2O3、Al2O3+Al N、Al N+Mn S、Mn S等, 试验中出现了1张空照片。统计数据表明, 头部试样的夹杂物总数为104个, 明显多于尾部试样的57个;头部试样小于500 nm的夹杂物为62个, 也明显多于尾部试样的29个。头、尾试样夹杂物数量相差最大的是Al N, 头部为69个, 尾部为24个;Mn S+Al N夹杂物数量也较多, 头部试样为34个, 多于尾部试样的21个。夹杂物数量越多, 尤其是小尺寸的夹杂物数量越多, 磁畴转动、畴壁移动的阻碍增加, 对成品带钢的磁性能影响越大[6,7], 就本试验而言, Al N和Mn S是影响成品带钢磁性能的主要夹杂物, 这与前人的研究结论一致[8]。
3.2 织构分析
同卷带钢头、尾部织构密度和ODF图如图1所示。计算得到的有益织构与有害织构比值, 即头、尾部试样织构定量数据列于表4。
由图1可知, 对于RD面, 在{100}面织构上, 头、尾部试样没有明显差别, {110}的Goss织构则完全相同, 即通过对比分析反极图得不到头、尾部试样Goss织构差别, 但是对于{111}面织构, 尾部试样的密度最大值为4.04, 而头部试样为4.59, 所以尾部试样的有害{111}面织构含量要小于头部。
在头、尾部试样的45°ODF图中, 密度最大的区域在ϕ=55°处, 此处为有害的{111}面织构, 可以看出, 头部试样中{111}面织构的最大密度为10.7, 而尾部试样中{111}面织构的最大密度为8.32, 即头部试样中{111}面织构含量大于尾部。
从表4中织构定量数据可以看出, 对于RD面, 无论是钢卷头部还是尾部, 有益的Goss织构和{100}织构含量都很低, 而有害的{111}<110>和{111}<112>织构含量都很高, 特别是{111}<112>织构, 其含量明显大于其他织构, 这将对钢卷的磁性能产生很大影响[9]。
对于RD面, 分析认为, 尾部试样中的Goss织构含量为1.77%, 明显大于头部试样中的0.61%, 这与晶粒取向分布结果吻合, 而其他的{100}、{111}<110>、{111}<112>织构含量相差不多。此外, 对于RD面, 尾部试样的织构比为0.63, 明显大于头部试样的0.33。总体而言, 头部试样中的有益织构含量小于尾部试样, 而有害织构含量大于尾部试样。这与头、尾试样的电磁性能5.92 W/kg、1.732 T和5.47 W/kg、1.763 T结果一致, 即尾部试样的磁性能优于头部试样。
3.3 晶粒尺寸
同卷带钢头、尾试样的晶粒尺寸分布如图2所示。其晶粒尺寸平均分别为20.5μm和21.3μm。分段研究同卷带钢头、尾部试样晶粒尺寸所占比率, 计算出10μm以下、10~40μm以及40μm以上晶粒尺寸分布, 列于表5。从表5可以看出, 同卷带钢头、尾试样晶粒尺寸大多集中在10~40μm之间, 尺寸偏大、偏小的晶粒数量不多。相比较而言, 尾部试样大于40μm的晶粒较头部试样略微偏多, 而小于10μm的晶粒较头部试样略微偏少, 头、尾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大致相当。头部试样铁损为5.92W/kg, 磁感应强度为1.732 T, 尾部试样铁损为5.47W/kg, 磁感应强度为1.762 T, 即尾部试样的磁性能明显优于头部试样。这恰恰说明, 晶粒尺寸大小并不能完全表征磁性能差异。
4 结论
(1) 夹杂物是影响钢卷磁性能的重要因素, 但夹杂物主要影响磁性能中的铁损, 没有对磁感应强度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即夹杂物是造成同卷带钢头、尾铁损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夹杂物数量越多, 尤其是小尺寸的夹杂物数量越多, 对成品带钢的磁性能影响越大, 对于本试验而言, Al N和Mn S是影响成品带钢磁性能的主要夹杂物。
(2) 织构是影响钢卷磁性能的重要因素, 但织构主要影响磁性能中的磁感应强度, 没有对铁损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即织构是造成同卷带钢头、尾磁感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益的{100}和Goss织构含量越高, 有害的{111}<110>和{111}<112>织构含量越低, 即有益织构与有害织构含量比越大, 钢卷磁性能, 特别是磁感应强度越好。
参考文献
[1]Oda Y, Tanaka Y, Chino A, et al.The Effects of Sulfur on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Sheets[J].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2003, 254:361-363.
[2]Kubota T.Development of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Used for High Efficiency Cores[J].Current Advances in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2003, 16 (3) :626-626.
[3]郭艳永, 蔡开科.冷轧无取向硅钢中微细夹杂物的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 2004 (z1) :498-502.
[4]Xu B, Li Y, Gong Y F.The Precipitation of Copper in the Non-oriental Electrical Steel[C]//Materials Science Forum.2005, 475:2279-2282.
[5]Shiozaki M, Kurosaki Y.The Effects of Grain Size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Sheets[J].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1989, 11 (1) :37-43.
[6]苗晓, 光红兵.无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的影响机理及控制方法的探讨[J].太钢科技, 2005 (1) :41-43.
[7]王新宇, 王丽霞.夹杂物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J].太钢科技, 2007 (1) :31-33.
[8]Wu S, Fan L F, Mao Y B, et al.Thermodynamics of Sulfide and Nitride Precipitation in High Grade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J].Metallugical Collections, 2009, 180 (2) :13-15.
无差异的差异化 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分层教育理念,优化策略
从审美的角度出发, 由心而发的音乐是一门没有国界之别、没有高低之分的艺术形式。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秉承“音本无优劣, 乐何分高低”的教学原则, 尤其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表明,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自我同一相对角色混乱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渴望树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在别人眼中的自我形象, 由此教师要格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在音乐潜质上的参差不齐, 尊重学生不同的音乐喜好与追求,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培养学生持久的音乐热情, 促进学生的创造性与个性化发展。
本文基于分层教学理念, 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提出了以下几点课堂优化策略。
一、各有其美, 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以发现的心态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把学生当成是音乐学习中的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再且,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渗透审美教育的学科, 由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以“美”的教学原则感染学生, 以“美”的音乐引导学生, 让每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 树立学习信心, 发展音乐技能。例如在教学“草原放歌”这一单元课程内容时, 笔者首先分析了班级学生的主要类型:有的学生先天条件好, 很会唱歌;有的学生可能声线不太好, 但是乐感佳, 对于节奏的拿捏很到位;有的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理解眼光很独特;还有一些平时表现都比较内向的学生, 在情境环节的设计上, 常常有出人意料的想法。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能力的侧重点不同, 笔者将每四名学生分为一组, 小组内明确分工:声线好的负责演唱《青藏高原》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乐感好的负责纠正组员的节拍错误, 懂鉴赏的负责对《青藏高原》演唱的力度、情绪、意境进行赏析以促进组员歌曲的理解, 有想法的负责设计最后小组即兴表演的形式。
通过分工合作, 让他们各有其“美”, 在音乐课程学习上, 首先学得来、愿意学, 后面再通过科学系统的培养, 让他们学得好、喜欢学。
二、各善其事, 尊重学生差异分层培养
所谓, 手有五指, 各有所长。个体差异性, 是教育教学中, 尤其是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学中, 无法避免的一个教学现象。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音乐造诣以及音乐基础上的差异, 尊重学生在音乐喜好以及音乐追求上的不同, 采用分层教育的教育教学方式, 使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适应每一位学生, 达到针对性教学, 挖掘学生不同的音乐潜能,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学习的快乐, 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赶圩归来啊哩哩》这一课的时候, 笔者的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就很有针对性:
笔者在问“这首歌的歌词有何特点”时, 便请了一位对歌曲赏析比较有天赋的学生来回答, 他也很有自信地说:“这首歌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用了少数名族的啊哩哩, 让整首歌充满了民族特色。”像这样有针对性的提问, 让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多发挥, 帮助他们找到自信, 培养兴趣。
笔者示意该生坐下, 在肯定了他回答得好的方面, 对其不足进行补充后, 笔者又接着进行提问:“谁能告诉老师, 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这个问题难不倒乐感好的学生, 他们举手回答:“歌曲的节奏快慢很鲜明, 起伏变化很大, 快的时候很急促, 慢的时候很舒缓, 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有考虑地设计问题, 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听到各自的问题后, 都想开口, 都有话说。
三、各得其所, 让学生们闪烁音乐光辉
“学有所获, 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在音乐教学中, 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音乐学习中收获知识、体验快乐、感受音乐之美、体会音乐之魅力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以为, 要创设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勇于实践, 大胆创造, 发挥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学习所得。同时, 通过音乐实践, 引导学生既能从生活中发现跃动的音符, 又能把动听的歌声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 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各得其所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你是这样的人》时, 笔者便为学生安排了课堂表演环节, 让各个小组以各自的方式诠释这首歌。因为之前的课程教学训练, 小组中的各个成员都有一技之长, 由这些人组成的小组, 可谓取长补短。比如一个小组从准备到表演的过程如下:
首先有想法的学生设计出了表演流程:先由一个人负责朗诵诗歌《周总理, 你在哪里》, 然后由另一个人引入歌曲, 独唱前面的部分, 到副歌之后小组全员合唱。声线好的学生自然分配了独唱的任务, 他在唱好自己歌的同时, 还积极引导小组成员合唱;会赏析的同学分配了朗诵诗歌, 他在将歌曲饱满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的同时, 还不忘提醒组员在唱歌时不能少了情绪;乐感好的同学边唱边抓节拍, 不时提醒其他组员抢拍了或者拖音了。
通过让不同的学生“各司其职”, 在实践过程中闪烁光辉, 有效地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学生你帮我, 我助你, 团结协作, 共同进步。促进了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水平。
总之, 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起到净化与美化学生心灵的教学目的。因此,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情感发展需求出发,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创设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实践活动形式, 采用发展性与激励性评价教育机制, 以此鼓励学生的音乐创造,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使音乐教学充满新意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高玉顺.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J].吉林教育, 2008 (13) .
[2]高科名.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技巧[J].教育艺术, 2010 (5) .
【无差异的差异化】推荐阅读:
海尔的差异化战略10-12
差异化教学的实施策略06-08
企业员工的差异化激励09-24
营销策略的差异化思考10-27
OTC的差异化营销论文05-09
商业银行的差异化营销10-02
用独特的包装实现产品的差异化07-03
会计处理的差异10-14
学生的个性差异05-12
疼痛的两性差异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