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差异(精选9篇)
路径差异 篇1
单元是学科构成的基础单位, 没有单元计划的课时教学是碎片化的“知识点”教学, 而单元教学离开了《课标》这个落脚点也会成为空中楼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 一线教师面对的是认知水平、身体条件、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运动素养不尽相同的学生, 而在课程改革过程中, 如何关注每一名学生, 如何让每一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就成了教师每天都在面对的实际问题, 也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与发展方向。那么, 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 依据《课标》和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来构建“差异性”单元, 从而实现体育课程改革, 是本文探寻的方向。
一、“差异性”单元的构建层次
传统学校教育中的教学主要将“知识的传递与再现”视为“学力”的中心, 因此着力于课时计划就足够了。[1]但在当下, 这种历史使命业已终结, 代之而起的是“通过教育内容的学习, 启迪学习者的智慧, 同时培育丰富的感悟, 陶冶面向未来主体地生存的人格。[2]
因此, 在体育课堂中, 依据《课标》,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每一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丰富和完善学生人格, 成为体育课程育人的要求和方向。
那么, 如何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 实现体育课程的育人的要求, 就需要构建一种可以承载体育育人要求的“差异性”教学单元, 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就成为“差异性”单元的价值取向。
(一) “差异性”单元丰富了体育学科单元构建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中的“单元”是基于一定的目标与主题所构成的教材与经验的模块或单位。[1]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理念,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创新了更多的学习方式, 更使“差异性”单元的构建有了理论支撑。“差异性”单元的构建围绕着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 切实从“知识、技能与方法、运动价值、理性与情感增生”等方面形成“差异性”单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只教授给学生统一内容, 在课堂上有机地调整“技术动作、运动课题、运动条件”等要素,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身体练习, 极大地丰富了体育学科单元构建方法策略。
(二) “差异性”单元完善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链条
教学单元整合了零碎的体育知识点, 在“差异性”单元构建中, 尊重每名学生原有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 在此基础上对体育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使体育知识变得更有系统, 更容易被每一名学生所接受。
这种单元的构建过程, 是教师如何教、如何指导和学生如何学习、学习得怎么样等内容的整体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将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能力等要素相结合, 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认知基础, 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考虑构建单元学习的实施路径及推进方式, 有机地将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进行沟通和对话。这样构建的单元, 既是教师的教学指南, 也是学生的学习计划。
(三) “差异性”单元增强了体育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教学单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差异性”单元根据体育育人的方向, 对原有的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这样整合以后的“差异性”单元, 增强了体育课程内容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更使得一线教师明确了“教什么”和“怎么教”。如, 山本贞美的“8秒跑”, 全班学生具有统一的目标 (全班学生都尽全力跑, 体验运动的快乐) , 但每名学生却又有不同的规定和满足他学习需要的目标 (根据个人8秒钟能够最快跑到的距离, 进行不同距离起跑的运动体验) , 两种目标不同却有着相同的价值指向。这种“差异性”的构建策略, 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体育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二、“差异性”单元的实施路径
(一) 宏观把控单元目标
1. 水平目标的分解
《课标》中将课程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各个方面都有其侧重点和具体的目标指向。而水平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四个方面的细化与分解, 也是单元目标制订的依据。
因此, 分解水平目标是所有层次教学设计的关键, 分解目标不仅是对体育课程内容的引领, 更是评价形式的体现。只有水平目标分解时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在制订单元目标时才能争取更大的空间, 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水平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是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各层之间环环相扣, 既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由此可见整体构建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必须强调的是, 不仅要针对性地设置目标, 更要依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教材, 达到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发展的教育教学目的。
2. 单元目标的确定
依据对水平目标的分解, 在制订“差异性”单元目标时, 既要符合三维课程目标, 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体现目标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设计单元目标的达成区间。在符合统一的课程目标的基础上, 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为制订针对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的学习任务做准备。通过单元的学习最终如何与体育的教育目标取得对应关系, 换句话说, 就是学生所学的运动技能与课程目标有什么样的关联, 在单元计划中要有明确的体现。这样的目标设定, 以运动的特性和学生所能够看到和理解的运动文化作为思考的原点, 拓展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在学生自身对运动学习方法的把握和目标达成的愿望上, 具有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 整体构建单元内容
1. 单元内容的框架搭建
单元虽小, 但是作为一个小知识的集合, 必须有其整体的框架, 依照一定的排列顺序。在“差异性”单元内容的框架搭建时, 依据教学目标, 认真分析教材, 以运动技能教学为载体, 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与单元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 特别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做出单元内容层次的合理划分,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 投掷沙包既可以表现为空间状态, 对一定远度或准度的追求, 也可以表现为时间状态, 延长沙包滑翔时间。沙包既可以大也可以小, 既可以重也可以轻, 在动作姿态方面, 既可以单手也可以双手, 既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这些教学内容的不同形式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空间, 使得单元内容更加丰富。
2. 单元内容的合理细化
在“差异性”单元内容细化过程中, 框架框定的是教学的教材选择范围和方向, 要针对不同的学情进行教材的调整和更换。这就需要教师明确学生达成目标的载体可以非常丰富, 避免“教教材”的情况, 发挥教学智慧, 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 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差异性”教学, 切实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如, 在篮球原地运球的教学中, 学生们能够有意识地张开五指, 明白原地运球按拍的部位 (正上方) , 积极体验手随球的上下移动而移动等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 有些人能够在视线离开球的情况下, 实现左右手交替运球;有些人即便不能做到视线离开球, 也能够尝试左右手交替运球;有些人即便不能够做到以上两点, 也能够运用所学技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运球质量等。
(三) 有序设计单元计划
1. 单元计划的弹性设计
“差异性”单元的课时分配既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还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性”, 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效果、学习速度之间的差异, 可以弹性地设计单元的课时分配,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每一名学生的运动特征和运动能力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 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 以《课标》的基本要求为依据, 设定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的基本目标和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定的发展目标。合理的安排教学时数, 形成弹性化的单元设计, 避免形式化的单元计划和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
2. 单元计划的灵活设计
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运动条件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 分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利用小组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们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制订体育教学单元计划时一般以《课标》为指导, 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个性、特点和技能基础, 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运动特性等为依据, 再结合学校现有的条件以及传统体育特色等进行制订。但是,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基于“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使得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发展的“差异性”单元计划制订需要更加灵活的操作省思。
(四) 发展创新单元评价
在“学习评价”中,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显得愈益重要。学生的“学力”与“学习”并不是他们单独就能够完成的, 而是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 亦即借助“脚手架”的助力, 才能成功的, 在这里存在着“潜在的发展可能性”的领域。[3]而在“差异性”单元中, 创新体育学习评价方式, 改变以往“过去取向的评价”, 向“未来取向”发展, 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1. 制订表现性评价
所谓“表现性评价”可以界定为:从质性的角度, 以能够产生思维必然性的某种情境的学习者的行为与作品 (表现) 为线索, 对概念理解深度与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进行的评价[4], 就是在体育教学中直接地评价学生运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人的行为表现和运用该项技能所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表现性评价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总结或学业证明, 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个体差异性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进步,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便于后续更好地学习。
2. 实现“目标—内容—评价”一体化
教育的目的原本就是面向未来的发展中的儿童自我形成的活动, 积极提倡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适当考虑学习结果的基础上, 主张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种自我形成过程对于每一名学生而言是形形色色的“学习评价”, 不是测定学习的结果, 而是关注学习本身, 可以说是“为学习的评价”, 其终极目标就是“学习的学习”。[5]
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需要确立起“目标—内容—评价”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以学生自我形成为出发点, 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从体育学习评价理念开始转变, 由“终审判决”变成“一审判决”, 甚至是“再次申诉”。让学生从这次体育学习的评价出发, 客观认识自己的体育学习潜力, 给每一名学生个性化的“未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 2016 (1) :3-25.
[2][日]古藤泰弘.教育方法学的实践研究[M].东京:教育出版公司, 2013:70.
[4]田中智志.教育方法论[M].东京:一艺社, 2014:131.
[5]OECD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形成性评价与学力[M].有本昌弘主, 译.东京:明石书店, 2008:276.
多屏时代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篇2
2013年,河南卫视以频道“重塑再造”工作为中心,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坚持“文化中国 文化卫视”的品牌定位,着力打造贴近大众的文化栏目。其中,7月11日开播的国内首档汉字文化季播节目《汉字英雄》收视一路攀升,7月19日第四期收视率达到0.6186%(CSM媒介研究全国71城市数据),排名省级卫视同时段第7,创河南卫视今年以来节目收视的最好成绩。
记者:在暑期综艺节目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汉字英雄》的收视仍然排到了卫视同时段全国第7,你觉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徐涛:今年暑期晚间周五档,在《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同时播出的情况下,《汉字英雄》这样一档纯粹的原创文化类节目收视仍然能排到第七,说明市场对偏文化的节目是有需求的,汉字本身非常美,我们在引导大家慢慢接受。
在节目娱乐化、大片化趋势下,通常大家都会找蛋糕最大的内容,比如综艺节目、强情节的电视剧,这使得各卫视的调性看起来差不多。但未来要想占领市场一定要有区隔性,跟风做娱乐不是河南卫视的强项,我们的优势在于文化,近年来河南卫视围绕文化定位,不断强化节目的文化质感,形成了以《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知根知底》为代表的一批品牌栏目,《汉字英雄》是河南卫视文化积淀结出的又一硕果。
记者:《汉字英雄》与爱奇艺的合作模式是什么?这种合作给台网联动带来哪些新思路?
徐涛:这次与爱奇艺的合作,是共同投资、共同制作、共同研发、共同营销、共同外宣、共同发行,是全链条的深入合作。爱奇艺母公司是百度,百度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而我们是事业单位,为此,我们做了非常复杂的财务对接系统,要保证双方基本公平。我们与新媒体合作不是做标签,而是要获取切实利益,正因为《汉字英雄》的合作过程复杂,反倒可以为今后的对外合作提供借鉴。河南卫视是个开放的全国性平台,只要买卖好,无论新旧媒体,我们都欢迎合作,努力把市场做到最大。
记者:河南卫视为什么以“文化”为定位,频道做文化的优势有哪些?
徐涛:现在观众大量碎片化,三网融合之后,观众的分众化需求会越发明显,电视做成综合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河南台不是一个大台,河南卫视的全国排名在十三位左右,我们必须找到差异化的生存路径,进行更精准的受众分析,比如别人唱歌,我们唱戏,别人跳水,我们写字,别人跳舞,我们打拳,总之就是希望能独树一帜。河南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最强有力的根基。现在我们推出的节目大多都与文化有关,今年《大驾光临》《命运60秒》等一批节目下线后,频道变得更加纯粹。当然,我们也会有短平快的节目,比如周一的军事节目《最前线》,周二讲述好人好事的节目《中国感动》,电视媒体要有责任感,我们希望不要太闹,太迎合,要传递一些正能量的内容。
记者:电视文化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徐涛: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已经做到19年了,这个节目一大半是豫剧,以前以为受众群很小,但它的广告销售永远不低于7折。通常大家认为覆盖人群越广越好,其实只要收视基础足够大(河南卫视有8.2亿的观众覆盖量),哪怕只有几千万人收看,也一样有生存空间。河南是功夫的故乡,已有10年历程的《武林风》现在是一个完全外向型的节目,《武林风》的比赛规则已成为世界自由搏击界的通行规则。河南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反映收藏文化的《华豫之门》依托这一资源,目前仍然保持不错的态势。全国姓氏70%出自河南,反映姓氏文化的《知根知底》以“名人”解读“人名”,为传承中华姓氏文明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和微观窗口??文化的内涵很丰富,用不同的样态“装”不同类别的文化节目,是我们的发展思路。
记者:对于容易引起话题的综艺娱乐类大型活动,河南卫视怎样考虑?
徐涛:河南卫视的节目研发不盲目追求大投入、高产出,不跟风上马大型歌唱类等娱乐节目,而是重点开发有品质的文化节目,这与频道的定位一致。目前河南卫视的投入产出比比较合理,频道是良性运转的,我们希望稳健发展,无意加入全国的卫视竞争中去,甘苦自知,我们只做适合自己的事。
记者:河南卫视近两年广告创收情况怎样?
徐涛:广告收入,2011年是6.5亿,2012年10亿,2012同比2011有78%的增长,这样的增幅在全国是罕见的,且我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4A公司只贡献了三四百万。去年增长快主要是回归卫视本应有的价值,河南人口总量大,经济总量排全国第五,购买力超强,而且我们的观众群接近电视消费群体,电视不是卖奔驰宝马的,是卖9块9的洗发水的。另外,河南地处中原,交通四通八达,现在正在做航空港建设,具有非常强的辐射能力,所以这是个容易卖东西的市场。之所以在2012年飞速增长,也与频道新架构的搭建有关,廣告团队调整后,2012年河南卫视新增广告品牌100多个,产品结构更加合理,抗市场风险大大提高。今年河南卫视的广告目标是12亿,广告销售现在国内大多集中在时段销售,我们希望做品牌销售,产生更多溢价空间。
记者:2013的电视竞争具有哪些特点?如何看待下半年卫视竞争格局?
徐涛:今年应该是电视发展的一个临界点,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传播格局迅速调整,现在传播手段和传播业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受到新媒体的冲击越来越明显,传统媒体如果不改变,没路可走。卫视的竞争接下来将是血拼,不是一档两档栏目战术的竞争,将来会拼管理、拼理念、拼你的系统是否完整。其实,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反过来向制造业学习,这个系统能支持大规模地工业化生产,现代电视生产的方向一定是工业化。
记者:担任河南卫视总监已近两年,任期内的目标是什么?
徐涛:三网融合、多屏出现之后,电视面临非常大的压力,我们希望能扛得住时下的趋势,或许渠道变化会带来更大的发挥空间。我的目标是把河南卫视改造成有现代管理理念的企业化机构,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未来五年是一大关。河南卫视不是整建制划拨,大部分员工是各个部门的精英,所以卫视的底子是不错的,希望在科学、现代的制度支持下,河南卫视的收视排名逐步提到前十。
浅议纺织企业差异化战略实施路径 篇3
关键词:纺织企业,差异化战略,广源纺织,差异化案例
一、引言
(一)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
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指通过在纺织企业发展历程中基于客观的外部条件或是带有主观因素的企业意图进行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投资行为、学习行为以及自组织行为所形成的对于企业生产技能、管理机制、产品素质以及品牌文化等单方面竞争因素的历史性积淀过程,在企业内部所形成的对于企业资源、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进行知识性、技能性整合的能力,这种能力既要以企业单方面竞争因素的突出生长为基础,又要以企业对于生产、销售以及管理等多种基础能力的整合为核心。既要突出企业运作中单元能力的个性,又要兼顾其知识共性与技能共性。而无论这种整合能力以何种形态存在,最终都必须能够被客户价值所认可,必须在市场上表现出高度的竞争性和稀缺性。
按照波特竞争理论,提高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主要有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二)差异化战略
所谓差异化战略就是指一个企业要力求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在其所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形成一种或多种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质,从而赢得顾客,赢得市场,取得高于竟争对手的收益,形成竞争上的优势。差异化战略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以及由此产生的价格敏感性下降使得企业得以避开竞争。通过差异化战略赢得顾客忠诚的企业,在面对替代品威胁时,所处地位比其他竞争对手也更为有利,成功实施差异化战略可以使企业在产业中赢得超常收益。
消费者在市场中进行消费,总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产品或服务做出选择,例如,产品的性能、品质、种类、品牌、服务、支付方式、便捷性、销售场所、广告等。消费者最终选择某家企业而非其他企业,正是因为该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有别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也就是说,该企业拥有其他企业无法拥有的部分垄断性要素。事实上,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长期维持垄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企业通过差异化战略可以减少其产品或服务在同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替代性,从而加强其产品或服务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因此,差异化战略实质上就是追求垄断性要素的一种方式。
(三)纺织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必要性
在现代纺织品市场国际化的环境下,纺织行业的分工专业化和技术趋同现象日益加剧,纺织企业间竞争的实质往往就是通过新产品开发去赢得一定市场的主导或支配地位,产品差异化成为纺织企业间竞争的焦点。而纺织企业为了在产品方面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以纺织产品的高技术含量或是领先的设计理念为依托,使得其他纺织企业对其产品难以进行技术模拟形成相对的市场垄断,从而衍生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国内的纺织行业来看,通过生产具有绝对垄断技术的纺织产品来占领市场的情况比较少,只有依靠不断向市场投入更多的新产品来扩大市场份额,才有利于纺织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二、纺织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几种途径
很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仅仅局限于在产品上寻求差异化,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这不仅是对差异化战略的错误认识,也给企业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企业可以从产品、服务、形象、渠道和人员等五个方面入手,结合企业自身资源优势,针对目标市场,制定自己的差异化战略。围绕纺织企业的特点,其实施差异化战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产品差异化
是指某一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性能上明显优于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家,或者产品的性能满足了被竞争对手忽视的市场需求,从而形成各自细分市场。
实现产品差别化,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新产品开发是现代企业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开发新产品,首先要搞好调查研究,重点摸清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潜在的需求趋势、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向、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本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和用户意见等等,以便使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的方向和要求,初步做到心中有数。创意与构思是新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新产品诞生的开始,因此,企业应从相关方面广泛收集各种构思,集思广益,认真筛选。新产品开发应本着高起点、高科技、抢先投入、以新取胜的原则,同时围绕产品性能多样化进行开发,使同类产品功能、特点各不一样,具有差别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奇,以差别形成优势,以特色取胜。
(二)市场差异化
是指由产品的销售条件、销售环境等具体的市场操作因素而生成的差异。大体包括销售价格差异和分销渠道差异。价格差异指企业根据产品的市场定位、企业自身实力及产品的生命周期等因素来确定产品价格定位。分销渠道差异指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选取合适的销售渠道。分销渠道有长渠道与短渠道、窄渠道与宽渠道之分。
(三)形象差异化
尽管同类产品的性能和企业提供的服务很快就会被其他企业所模仿,但是,建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企业形象却是难以被模仿的。如果说产品差异化是以产品内在品质服务于顾客的话,那么形象差异化就是以外在形象来赢得消费者的满意度。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企业形象,增强公众对企业的认知,扩大企业影响,提高企业知名度。积极开展公关和促销活动,经常把有关企业的重大事件,如新产品推出、新设施落成、重要集会和纪念活动等宣传出去。
(四)人员差异化
公司可以通过培育训练有素的人员来获得强大的竞争优势。对于任何一个跟进企业而言,模仿先进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可行的,但是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人员之间的高效沟通等因素是其他企业很难模仿的,这也就成为企业本身具有的差异化。
三、纺织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一个成功案例
广源纺织成立于2007 年, 是一家专业从事高品质新型针织面料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品牌运营于一体的现代纺织科技企业。公司主要对全棉、涤棉、氨纶等针织坯布进行染色整理,长期进行天鹅绒的整理加工。公司致力于开发新型面料染整及高档针织面料整理,如大豆纤维、牛奶纤维、竹纤维、玉米纤维等针织面料染整及三防整理、芦荟整理、抗菌防臭等。公司通过全球生态纺织品标签OEKO- TEX100 认证,有机棉OE100认证,ISO9001,ISO14001 体系认证。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宁波市科技型企业,是宁波唯一一家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成立技术研发中心,2015 年可达标国家高新技术的企业。该公司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功。
(一)专注于客户体验,有效实施产品差异化
针对“市场上目前销售的绝大部分家纺产品,是“梭织面料制作的”的产品特点,专注于制作柔软、舒适、健康、环保的针织面料,针织家纺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严格把关“从纤维———纺纱———织造———染整———缝制,加上辅助工艺开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将针织家纺面料做到最好,实现健康床品、内衣家居等的个性化定制,做到了国内领先,极大地增强了客户体验。
针对“现在的常规家纺产品对瞒虫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的现状,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创立了一套独特物理杀瞒技术,能确保安全有效、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确保有效除瞒。真正切中了当前消费者诉求,取得了很大成功。
(二)抓住市场特点,精准实施渠道差异化
广源成功实施了互联网营销路线。在坚持以健康、舒适、环保等理念开发新品的同时,广源在销售路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通过产品和渠道的“双创新”,期待迅速扩大品牌影响并为消费者持续提供双赢的产品。
公司通过对消费市场的调研后认为,当今的消费市场,最重要的是观察80后、90 后的消费新动向,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变化、需求的变化,并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产品,才能挖掘到商机;同时还要借助80 后、90 后最喜欢最易接受的传播方式和销售渠道进行推广,才能把握到商机。
为此,该公司一是借助各类现有的知名电商平台,迅速扩散品牌并上线产品,目前广源纺织的微信商城“F&A针织家纺”已投人上线试运营。另一个是在拓展传统线下销售体验店的过程中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瞄准的是具有消费能力、接受新产品能力较强的新兴消费群体,取得了很大成功。
(三)自主创新开发终端消费,初步实施形象差异化
宁波广源纺织品公司是一家具有强大面料开发能力的企业,在针织面料的研发、设计、生产领域在国内具有绝对的优势,被业内誉为“功能面料的时尚先锋”。 Nike、Adidas、Puma、Kappa、Lotto、Jack&Jones、Pennypull、Sisley等知名品牌都与广源纺织有深入的合作关系。但由于公司从事的是中间产品(面料)的开发,并不为广大市民和消费者所熟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形象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对此,公司尝试着通过自主开发终端消费,进入最终消费品领域一一家纺系列产品的开发,并实施品牌运营。
目前,广源纺织利用纳米技术,成功开发出胶原蛋白整理、防水透气整理、防辐射整理、防紫外线整理、薰衣草健康睡眠整理、免熨整理、超软整理、易去污整理、维他命整理、抗皮肤老化整理、抗菌防臭整理等多种整理技术。应用这些新技术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家纺产品也成为其拓展市场的杀手锏。
参考文献
[1]于晓萍.谈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实施[J].现代商业,2007(08)
临床路径在乳腺癌中的差异化管理 篇4
【关键词】 临床路径 乳腺癌 差异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47-01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是近几年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是指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临床路径应用于治疗乳腺癌手术患者,取得满意效果[2]。因乳腺癌手术方式的不同,我院于2011 年8月开始实行乳腺癌临床路径的差異化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8月至20113年10月在我科进入临床路径的87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组,乳腺癌保乳根治术组,乳腺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组。入组标准: 单纯乳腺癌患者,包括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的也可入组。排除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术前临床路径实施: 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制定临床路径表,明确医疗及护理流程并严格执行。入院宣教、术前检查、术前评估,确定手术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交代临床路径内容、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1.2.2 手术方式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Ⅱ式);乳腺癌保乳根治术组行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包括腋下淋巴结清扫;乳腺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组行乳腺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不行腋下淋巴结清扫。
1.2.3 术后临床路径实施: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表单执行医疗及护理,进行术后护理、饮食指导及功能锻炼指导。
1.2.4 观察指标:总住院时间;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 表示.三组资料行方差分析,各组间比较用q 检验。
3 讨论
临床路径( Clinical pathways) 作为一种规范化的医疗管理模式,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在DRG/PPS( 疾病诊断定额支付制度) 的规定下,为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和控制医疗成本发展而来[3]。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订了22个专业中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乳腺癌早期就纳入了临床路径管理,应用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经过临床路径管理实践及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根据术式的不同,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在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均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细化临床路径,实行差异化管理,以求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结合我科实行临床路径的实际情况,就乳腺癌在三种不同术式中的差异化管理加以阐述,大致的临床路径分为术前、手术当日及术后三个阶段。
3.1 术前阶段
术前阶段指入院的第1-2天。目的是完成指定的术前准备,术前评估、确定手术方式。护理方面主要是进行护理评估、入院宣教等。
3.2 术中阶段
按既定的手术方式行手术治疗。
3.3 术后阶段
术后阶段是指术后第1天至出院这个阶段。三种术式的临床路径管理在这个阶段差异较大,而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差异,其结果直接影响术后住院时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制动、其次开始做前臂、肘关节、肩关节的活动,同时皮下积血积液较明显其他两组发生率高,而乳腺癌保乳根治术组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时间较乳腺癌根治术组明显缩短,而乳腺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组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总之,临床路径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较为满意,其原因是减少了不必要的检查,避免了重复多项检查,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费用合理[4]。但临床路径在我国发展尚不成熟,同一种疾病,不同的手术方式,其结果也有会差异。因此,我们应细化临床路径,实行差异化管理,同时制定有效的评价指标,正确分析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变异措施等,使临床路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窦莉,陈小虎. 临床路径发展状况[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197-198.
[2]贺密会.临床路径在控制乳腺癌手术费用和住院天数分析[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2):191-192.
[3]Lemmens L,Van Zelm R,Vanhaecht K,et al. Systematic review:indicators to evaluate effectiveness of clinical pathways fo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J]. Journal of evalu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2008,14( 5) : 880-887.
路径差异 篇5
网络时延是评定网络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目前往返传输时延 (RTT) 的测量方法、性能分析、数据估计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 而针对单向时延的研究相对较少。单向时延 (包括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等) 需要在网络时钟同步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测量[1]。随着网络的复杂性增大, 网络时钟精确同步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从而也增加了单向时延的研究阻力。
本文利用文献[2]中所述相对时延差的测量方法, 在双路径环境中无需网络时钟同步的情况下, 有效地获取单向时延差序列。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该序列的特性, 剖析了几种当前主流预测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回归平均滑动 (ARMA) 模型的预测方法。该模型具有所需数据量少、预测精度高的优点, 被广泛地应用于流量预测领域 (如网络流量、交通流量等) 。本文是ARMA模型在单向时延预测方面的一次尝试。
1 双路径时延差数据采集及初步分析
根据文献[2]描述的相对时延差测量方法, 结合RFC2330中的均匀采样和泊松采样两种采集方式[3], 在北京交通大学校园网出口路由器采集所需的数据。考虑到目标节点范围、网络带宽速度、硬件设备等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了间隔适当的均匀采样方法。在双路径环境中, 通过粗粒度和细粒度两种方式采集数据。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前、后向时延差的性质, 根据粗粒度采集方式, 分别从北京交通大学电信网出口和教育网出口, 对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和非洲的目标节点进行24小时的数据采集。由于全球有效网络时间协议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服务器分布数量的差异, 在上述五个区域内测得的数据量有所不同。之后对上述区域目标节点的前、后向时延差序列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迪基福勒ADF (Augmented Dickey-Fuller) 分析。由于篇幅有限, 不能将所有的分析结果以图形形式给出, 表1是统计分析和ADF分析的部分结果。
通过观察表1中针对前、后向时延差统计特性的内容 (表1中1~5项) , 可以得出: (1) 不同区域的前、后向时延差有较大差异, 相同地区的前、后向时延差均值和中位数差别很大, 说明前后向变化并不同步。 (2) 同一区域前后向时延的标准差、绝对均值几乎相等, 说明同一地区前后向时延差的稳定性和变化趋势相似。 (3) 均值与中位数相近的地区, 标准差较小, 这说明该地区的数据分布平稳。 (4) 80%的数据集中在[-179, 167]区间内。
表中第6项ADF检验[4]时延差序列是否存在单根, 若存在单根则说明该序列不平稳, 反之平稳。当检验系数为1时, 表明拒绝原先单根存在的假设, 但此时并不能确定该序列一定不存单根;拒绝概率体现的是单根存在的概率。结合以上两个结论可以认为该序列是平稳序列。
上述讨论从定性 (数据的大致走势) 和定量 (ADF检测) 的角度分析了通过粗粒度采集方式获取的数据, 得到了前、后向时延差序列是平稳序列的结论。据此, 将在第二部分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 并在第三部分使用细粒度方式采集单向时延序列并加以应用。
2 基于ARMA模型的路径预测方法
通常针对网络性能的预测模型分为线性预测和非线性预测两大类。前者以灰色预测模型和自回归平均滑动 (ARMA) 模型作为典型代表, 后者以神经网络模型最为突出[5,6,7,8,9,10,11]。
本文综合这些分析和预测模型的研究结果, 考虑到预测方法的实时要求, 提出一种基于ARMA模型的预测方法。
考虑到ARMA模型是短期精确度高的一种模型, 我们先用它对数据进行拟合逼近得到一个拟合方程, 然后进行数据预测, 并检验预测结果, 将检验通过的预测结果作为选路的依据, 进行选路判断。
2.1 预测方法设计原理分析
为了提高预测方法的精确度, 需要考虑以下几部分内容:
ARMA模型阶数的确定。传统的定阶方法追求白噪声残差方差的最小化, 其结果将会导致模型对于数据过于敏感。现主流的定阶方法有AIC和BIC两种。AIC定阶方法就是为了克服数据敏感而提出的[12]。但在AIC定阶过程中, 因为自身的不相合性使得在阶数估计时会出现略微高估的现象。BIC定阶解决了AIC的不相合性, 但BIC定阶过程中会造成低估阶数的情况。相较于高估阶数来说, 在样本量不大的环境下低估阶数会使得整体有较大失真, 所以在低样本、低阶数的情况下选择AIC定阶法较为合理。在该环境下, AIC定阶的不相合性对于模型估计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随着样本量的增加, BIC的优势越发明显, 其低估概率将会明显减小, 由低估造成的失真现象同样也得到缓解。而AIC定阶高估概率则变化不大。由于本文的预测方法主要应用于在线实时预测过程中, 一次性计算的样本量不宜过大, 否则会增加计算用时, 导致预测模型失去时效性。在保证预测模型精确度和时效性的前提下, 若样本量较小并且阶数较低, 则采用AIC定阶是较为合理的选择。尽管选择了AIC定阶方法作为定阶准则, 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AIC定阶得到的阶数与BIC得到的阶数大部分情况下是一致的, 在极少数情况下BIC的定阶阶数小于AIC。
ARMA模型的检验和修正。即使根据参数得到拟合方程后, 也不能说明此时的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还需要对其进行检验。本文采用拟合残差分析法检验方程的拟合效果。若检验结果符合置信水平为95%的要求, 说明建立的ARMA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否则就要对其样本进行处理。一般来说样本序列的不平稳是导致模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处理序列不平稳的方法有很多种 (如累计求和、n阶差分等) , 其中较为常用的是n阶差分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执行, 能去除原始数据的相关性、消除时间序列的趋势, 从而使得数据序列平稳。
预测方式的确定及预测结果的检验。建立合理模型只是提供了相应的拟合方程, 但并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预测方法。要进行L步预测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根据拟合方程采用逐步递推的方式, 即利用方程计算一步预测的结果, 接着将所得结果归入原样本中形成新样本序列再重复上一步骤, 以此类推直至到L步为止;二是利用式 (1) 进行L步预测, 式 (1) 其实就是方案一逐步预测至k步的估计结果[14]:
尽管方案二计算用时较短, 但由于需要满足更为严苛的条件 (如要求Y与噪声空间正交) , 考虑到样本的实际情况, 本文采用方案一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对预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来验证预测的准确性, 具体的统计分析类型视具体需求而定。一般情况下, 如果检验结果符合置信水平为95%的要求, 则说明预测的结果比较合理。
2.2 预测方法具体实现步骤
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1) 模型建立。在初始化阶段, 设定样本序列数据长度w为60, 并通过AIC定阶方法确定ARMA模型的具体参数。为了确保预测模型的时效性, 参数的取值范围应控制在0~3之间。其目的在于:①缩短模型的计算时间, 保证模型的时效性;②ARMA模型在w足够大 (此处所述w的大小是相对ARMA模型的阶数而言的, 即在原始数据量一定的情况下, 阶数越小意味着原始数据量越大) 的情况下可以将白噪声看成独立序列, 这样能够保证使用的线性预测就是最佳预测。否则在预测过程中还需考虑非线性因素, 导致模型的复杂度增加[12]。
(2) 模型检验和修正。当通过检验发现模型不合理且需要修正原始样本时, 实验表明采用n阶差分方法时阶数一般不需要超过3阶即可满足要求。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①在均匀采样过程中时间间隔比较适中, 所以网络时延的很多细节部分没有被充分地描述出来, 一些网络的非线性特征也没有体现在采样数据中。②虽然网络时延从宏观上具有相似性[14], 即在一段较长的时间与一段相当长时间所采集到的数据之间有相似的特性, 但是本模型在建立过程中使用的样本数据量较小, 不足以体现网络的宏观相似性, 因此可以将这组用于建模的样本数据看成随机数据。
(3) 确定模型合理之后进行L为10的逐步预测。
(4) 在预测方法得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使其具有选路的功能。根据预测结果进行网络上行接口的选择 (实验中使用了电信网和教育网两个上行接口) , 预测结果大于0的选择电信网, 反之选择教育网。由于波动和误差的存在, 以0作为选择的分界线可能造成路径的频繁切换, 所以引入一个门限值用于解决该问题。根据上节提到的数据分析结果, 不难看出RTT值大致在[200 ms, 300 ms]区间内, 故取N (250, 0) 正态分布概率为5%时的值作为门限值, 得到门限区间为[-10 ms, 10 ms]。若预测值在该区间内则保持原有的上行接口状态, 否则按照上述的规则进行接口选择。
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本文选取北京交通大学作为源地址、位于英国的NTP服务器作为目标节点进行预测方法的检验。采样时间间隔设置为3 s, 采样总时长设定为24 h。得到检验结果如图2、图3所示, 由于单向时延差数据在图像上分布较为密集, 难以直观地从图像中获取其特性, 故本文选用较为清晰的RTT图进行结果展示。此外,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文预测方法性能, 还引入灰色预测方法进行对比。
通过图2从整体看, 两种方法在总体预测效果方面差别不大。虽然存在一定概率的误选, 但两种方法基本上都能正确选取最佳路径。将图2进行分段分析, 可知: (1) 在[80, 100]区间中, 在平稳数据的预测上, 本文预测方法明显优于灰色预测模型, 基本上都能选择正确的出口; (2) 在[100, 120]、[120, 130]、[150, 160]、[180, 190]这四个区间内分别有一次明显的出口切换动作, 说明双路径的转换优势可以减小RTT值, 优化网络传输性能。模型出现选路误差的原因是:单向时延差序列在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规则跳跃现象, 除此之外本文所使用的预测方法自身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存在缺陷, 致使出现选路误差。
图2从局部直观地给出了预测方法的效果, 而图3则是整体定量的说明该方法的准确度, 其中, 横坐标代表预测次数, 纵坐标代表每次预测准确度 (预测数据的出口选择是最优出口选择正确率的百分比) 。图3显示从横向角度来看:整体预测效果较好, 后向时延比前向时延的准确度更高、稳定性更强, 前向的波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内;从纵向角度对比:本文提出的预测方法 (与灰色预测模型相比) 更适用于单向时延预测, 两者虽然都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出现预测准确度下降的现象, 但前者抵抗突变的能力比后者更强。同时也说明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于解决非线性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 结语
路径差异 篇6
社区教育是面向公民的社会教育, 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面向居民, 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 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类教育活动。社区教育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它比普通学校教育具有更为突出的地域特征。我国地域辽阔, 历史悠久, 各个地方长期形成的风土习俗、文化形态、历史遗存、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相异迥然, 在全面推动社区教育的过程中, 应当充分利用本区域的宝贵文化资源, 彰显地方特色, 融入文化元素, 让地域文化承载社区教育, 让社区教育融入地域文化, 文化与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形成共同发展的良性态势, 发展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 实现文化的传承、教育的繁荣、社区居民素质的提升, 从而构建起以社区为基础的和谐社会, 促进社会进步。
发挥地域文化的作用, 探索社区教育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途径, 使社区教育体现区域文化特色, 让差异化的社区教育内容更容易为社区居民所接受, 使社区教育更具特色、更富有生命力, 这对推动社区教育的实践具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地域文化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一) 地域文化的内涵特征
对地域文化的内涵有众多不同的解说。张凤琦认为,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而不同地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不同, 便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1]
通俗地来看,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 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 具有独特性。[2]
地域文化是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等多种要素的作用下, 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孕育而形成的。地域文化包含着各种文化遗存, 如语言、饮食、习俗、建筑、宗教活动、文学艺术和文物遗产等, 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社会组织形态, 具有地域独特性、稳定性和传承性等特征。
诸如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赣文化、巴蜀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等等都是我国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地域文化, 极具教育价值和研究价值。
(二) 地域文化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社区教育从其本质上说, 是一种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形态。[3]文化与教育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教育又是社会大文化的组成部分, 担负着文化的继承和传递、发展与创新的任务。
1.地域文化为社区教育提供充实的资源
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为社区教育提供了独特而鲜活的教育资源。地域文化是在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作用影响下, 在一个长期的历史变迁中逐步形成和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 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 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更容易被居民接受和喜欢。
2.社区教育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
教育是传递文化的主要手段, 传递文化也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面向本土的社区教育最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递, 通过社区教育对地域文化的传播, 增强了地域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 在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的同时, 也给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创造了平台, 这样既传递了地方文化, 也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内容。
文化通过教育传承的过程, 也是人们思想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 促使地域文化养分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社区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地域文化的不断挖掘、研究和传播, 通过与新时代思想与表现手法的结合, 赋予了地域文化新的要素及意义, 提升了地域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 自然也推动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三、社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同质化问题
(一) 社区教育的现状
截止到2014年底, 全国先后三批建立了共90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 而各省所建立的“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在2013年底就有500多个, 已经形成了以京、津、沪等大城市为龙头,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主干, 中西部地区有重点的社区教育梯度发展格局。
以社区教育起步较早的上海市为例, 市政府把终身教育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 近几年来平均每年达到4000万元, 达到了上海市社区教育人均2元教育经费的标准 (不含区县) 。上海市已经形成了区县、街道、 居委三级社区教育管理网络, 社区教育人员队伍建设、理论研究、教材资源建设、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开展了有关社区教育建设的国家重点研究课题, 各区各街道根据本区域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社区教育的内容包括了:知识教育、职业培训、 读书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生活健康、社会道德教育等。
但社区教育在全国的发展很不均衡, 以教育部批准确定的三批共90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的数量分布为例 (见表1) , 各省市之间差距很大, 最大差距约11倍。
再从教育部近年批准确定的326门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来衡量, 各省市的分布数量如下表2, 各省市之间差距更大, 最大差距20多倍。
(二) 社区教育的同质化问题
1.社区教育形式单一, 教学内容趋同
各地社区教育起步晚, 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 是在实践中探索前行, 许多地方存在着教育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同质化程度高的问题, 社区教育有学校化、课堂化、知识化和形式化的倾向。
教育形式上, 主要是由教师进行传统的面授讲课方式为主, 地点通常是各地社区教育机构 (社区学院、社区大学等) 、街道社区的文化活动教室、乡镇成人文化学校等。
教学课程内容大多以老年生活保健、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失土培训、对居民的科普知识教育、家庭教育、法律知识、健身保健、文明礼仪、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道德宣传教育等为主。
为社区居民开设的健美操、烹饪、美容、电脑、英语、书法等培训班;为产业工人、农村劳动力、下岗工人、经商人员等进行的电工、电焊、钳工、汽修、市场营销、烹饪、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专业培训, 这些教学内容是许多地方社区教育的主要项目。
2.体现地方特色的课程教学资源缺乏
社区教育缺少自成体系的课程教学资源, 而体现各地方文化的特色课程更是短缺。各地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没有转变成可用于社区教育的课程资源, 一些社区教育先行地区, 虽然也开始了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 但课程开发的内容上缺乏突破, 内容比较局限, 主要集中在文化素养、教育辅导、现代生活、休闲娱乐、职业技能等几个类型。
3.社区教育教师缺乏当地文化的知识素养
各地社区教育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三类构成, 以兼职教师为主, 而兼职社区教师大多数来自普通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或成人高等学校, 比较关注知识和技能教学, 其教学方式与专业素养不能适应社区教育人群的教学要求, 缺乏对当地文化足够的了解与系统的整理准备, 不能把教学内容与本地社会实际紧密相联, 缺少来自当地的、身边的真实案例, 不能将教学与社会有机整合。
4.社会教育资源未能充分整合
社区教育资源未能充分整合和利用, 由于目前还没有普遍建立起一套教育成本补偿机制, 社区内的各类学校向社区开放教育资源的积极性普遍不高。[4]
社区属地内的单位、学校缺乏对教育资源共享的认识, 认为其所有的教育资源只属于自己职责所划定的服务对象, 没有向社会和社区居民提供资源使用与服务的义务, 也不愿意共享场地、人员和信息, 导致了社区教育可利用的资源非常有限。
5.社区教育的民众参与度不高
我国各地社区教育的一个现实问题是, 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不高, 参加社区教育的居民人数比例偏低, 参加社区教育以老年人为主, 中青年人数比例偏低。导致许多社区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以应付上级检查和业务考核为主。
正如王贞妮所指出的那样,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一是参加社区教育的人数占社区总人数比例偏低;二是参加社区教育的人员集中为女性退休人员;三是村民的参与率比居民要低;四是社区教育的开展满足于政府的不断推动, 忽视作为主体的村民、居民的创造性和参与性。[5]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 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偏离当地实际, 与当地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脱节。
四、融入地域文化的社区教育发展路径
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文化差异大, 民众的受教育程度还比较低,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 社区教育必须符合当地社会实际状况, 走切合地域特色的差异化的教育发展道路, 从多个方面实现社区教育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一) 开发融合地域文化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资源
地域文化是漫长历史积累的结果, 对当地居民形成精神上、个性上和行为上的巨大影响, 人们会对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在社区教育活动中, 充分挖掘利用当地丰富的地域文化, 开发有本地特色的教学课程资源, 其内容和社区居民生活和习俗相吻合, 可作为社区教育资源的地域文化的范围广泛, 内容丰富, 涉及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地的风土习俗、节庆活动、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等地域文化内容都可以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资源。这些资源“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既真实, 又生动形象, 素材内容非常适应社区居民和认知水平和需要。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激发人们参与和学习的兴趣, 从而形成各地差异化的社区教育特色。
开发介绍本地自然风光、民间手艺、生活习俗、节庆风情、民歌民谣、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方面的, 内容通俗易懂的小读本、图文小册子、微视频、摄影图片展等教学资源, 在各个社区除了对成人居民进行推广教育外, 也可对社区内的幼儿园、小学中的儿童、青少年进行课内、课外教育。儿童的早期日常生活是和地域文化融为一体的, 他们的情感、需要、经验和地域文化密切相关。通过地域文化的教育, 儿童、 青少年能够从小认识到当地文化的存在和魅力, 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特色, 使他们树立自尊、自信和自豪感, 从而产生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
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启动, 意味着社区教育课程资源与各地地域文化相融合的课程资源建设进入了常态化发展轨道。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已经立项建设了三百多门课程, 比如北京市西城区的《陶然地书》等, 全国社区教育优秀资源评选活动选出的众多优秀特色资源, 如在第二届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通识课程) 优秀资源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上海市黄浦区的《魅力瑞金》等。通过全国范围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与评选, 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 成为社区教育的宝贵的课程教学资源, 必将带动更广泛的特色课程资源开发建设, 这些特色资源将会极大地推动地域文化与各地社区教育的深度融合, 发挥出地域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相融共进的效果。
(二) 统筹社区范围的教学设施资源
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 引导现有教育资源和服务性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 将社区属地内的学校、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和剧场等各类文化教育资源与设施, 划归到终身教育的大教育资源范畴中, 以最大限度向社区居民开放, 服务于社区居民, 构成面向社区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资源。
探索利用、开发和推动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 引入社会和民间的力量投资兴建社区教育设施回馈社会, 在当地公共教育服务资源融合到终身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社区教育与地域文化的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例如浙江宁波江东区早在2002年即率先在全区推行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 2009年进一步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 使全区3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全部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 开放的教育场地达5万平方米, 累计开放超过2万场次, 超过60万人次的社区居民受益。
(三) 提高社区教育教师的地域文化素养
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 教师本身地域文化的知识储备、终身教育的理念态度, 对社区教学的实施效果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 必须提高教师的地域文化涵养和对地域文化资源的运用能力, 强化社区教育教师队伍。
扩大社区教育教师的来源渠道, 将本地的民俗达人、民间艺人、 成功企业家、文化工作者、知名人士和行业专家吸纳到兼职教师队伍中来, 让他们成为最有榜样影响力的地域文化传播者。
对现有的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 进行分期分批的岗位培训, 学习本地特色文化, 提高地域文化素养, 强化终身教育理念, 学习面向社区教学对象的教学技能, 提高开展社区教学的能力。组织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开发, 在对本地居民需求、风土习俗、文化形态、历史遗存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挖掘与研究中, 提升自身的地域文化素养。 充分利用当地的、身边的真实案例, 采用将家庭、社会连为一体的面向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开展社区教育, 最终通过教师自身丰富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传播本地优秀的地域文化。
(四) 将社区教育与本地民俗活动相融合
社区教育形式应多样化, 可以采用教学培训、专题讲座、市民论坛等方式, 也可以通过民俗活动、节庆活动、社团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演出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更多地体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更多地蕴藏于民俗活动之中。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民俗节庆活动, 将社区教育融合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进行, 让居民在参与民俗活动的过程中感触与体验民俗文化, 通过活动扩大民俗文化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通过社区教育, 发现和传播民俗文化的教育意义, 促进文化与教育、经济的融合, 推进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
每逢端午时节, 浙江嘉兴民间有裹粽子、佩香囊、赛龙舟的习俗, 为了挖掘这一文化遗俗, 近几年每逢端午节, 嘉兴都举办了“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 嘉兴城市大学 (社区大学) 以活动为契机, 参与文化节活动项目, 丰富了社区教育形式, 在热闹纷呈的节日活动中, 扩大了嘉兴著名江南水乡的影响力, 也把传统民俗文化播入了人们心中。
浙江海宁的农历八月十八观潮节, 在全国很有知名度, 已经成海宁的一张地方名片。海宁社区学院充分提炼和宣传海宁特有的潮文化, 开发潮文化的微课程, 分析海宁潮形成原因和海宁潮的特征, 挖掘潮文化中的潮传说、潮精神、潮诗词、潮乡历史与人文景观, 丰富了海宁的社区教育资源。
这些各地特有的民俗活动, 是开展社区教育的肥沃土壤, 社区教育要充分与政府社团联合, 参与到活动中去, 从乡规民俗、节庆活动中挖掘当地民土风情, 提炼、萃取地方特色文化, 形成社区教育的特色内容, 在推进传统风俗文化建设的同时, 打造并升级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五) 发挥互联网传播社区教育文化的作用
构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 建立终身教育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打造“时时能学, 处处能学”的信息时代教育网络。通过网络平台, 充分展示本地的地域特色文化, 扩大社区教育的覆盖面, 打破社区教育的时空限制。
例如上海市把建设“一个网络体系、一个资源库和一个学习管理与服务平台”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工程, 2009年4月就正式开通了上海终身学习网, 以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终身教育的空间。其他许多地方也先后建立了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如浙江终身学习资源库、无锡市终身学习网、太原终身学习网、武汉终身学习网、温州学习网、宁波学习网、嘉兴学习网等等。这些终身学习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强大, 并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终身学习资源, 是发挥互联网的教育价值来开展社区教育的高效率途径。
此外, 社区教育还要积极利用当地电视、报刊、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体, 宣传本地的特色区域文化, 扩大教育传播途径。
五、结语
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扎根社区基层和面向全体居民, 社区教育只有根植于区域本土, 以地域文化的丰富养分服务于社区大众, 挖掘和开发包含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学资源,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终身教育理念和人文素养, 把握和坚持社区教育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将地域文化的精髓与终身教育有机融合, 依托互联网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社区教育就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 2008, (4) .
[2]地域文化的含义, 引用自《百度百科》词条.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kg S1o2CJ5ncqy BIb OUu Pc52DZWZl ru PV3yj PNiao M1v1l0-6wi RIxiq LBUfek G2zearaz4XLDVBXf Zam NYqp.
[3][4]刘尧.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7) :143, 147.
[5]王贞妮.上海市闵行区M镇社区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1, (4) :26.
路径差异 篇7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 黄河下游, 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 行政区域面积为15.8 万km2, 辖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7 个地级市。 到2013 年, 全省总人口9733 万人, 其中乡村总人口7258.28 万人。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 有良好的水热条件和多种地貌类型。 气候为暖温带季风类型, 全省年平均气温基本遵循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分布规律, 但地区差别不大, 多数都在13℃左右。耕地面积相对较为稳定, 十年间变化不大, 基本稳定在766.7 万hm2, 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左右。 省内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600~750mm之间, 其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 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分布从南往北增多, 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 全省变化范围为2200~2800 小时。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各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 该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 简便易行, 分析结果较为可靠。 高鹏、刘燕妮等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全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戴向洋等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 在采用该方法对山东省17 地市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时, 为提高聚类分析的效率, 减少由于指标众多造成的数据低效问题, 首先通过因子分析对数据指标进行了降维, 在尽可能地保证原有统计指标的信息的情况下, 将信息损失降至较低的水平, 并为聚类分类提供依据。 本文采取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因子分析建模。 研究遵循因子分析的规范:第一步, 建立系数矩阵, 得出特征值;第二步, 据此选择公因子, 得到载荷矩阵;第三步, 计算获得公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具体来讲, 设有n个统计变量, 分别表示为x1, x2, …, xn, 同时假设变量经过标准化 (均值为0, 标准差为1) 符合因子分析要求;设n个变量由k个因子f1, f2, …, fk表示为线性组合, 即X=AF+ε。
上式中, F即为公共因子, A为因子载荷矩阵。 通过对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 找出少数几个能够控制原始变量的因子f1, f2, … , fk, 使其包含尽可能多的变量信息, 以此达到简化变量、降低变量维数和对原始变量再解释的目的。
1.2.2聚类分析建模。研究中, 使用了聚类分析法中较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层次聚类分析法, 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一是定义变量间距离和各类间距离;二是计算变量两两间距, 得出对称距离矩阵;三是参照类间距离, 反复迭代并类, 直至完成聚类过程, 并形成统计图表;四是依据实际问题背景, 得出合理分类。
1.3 指标选取
在研究中, 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性的原则,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 结合山东省农业发展特点, 基于本研究所依据的调研数据, 从大量数据指标中筛选出若干备选指标, 经过多轮专家评议, 拟定了3 大类13 项数据指标作为因子分析的原始指标, 具体如表1所示。
1.4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为山东省17地市2011~2013年3年的数据, 主要来源于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牵头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的调研数据, 部分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其中部分指标数据为原始数据, 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等;部分指标数据通过简单计算得到, 如:单位播种面积农业产值、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土流失比例等。为了消除数据年际间的偶然性, 本文对3年的数据进行了平均处理;为了消除不同指标的量纲影响, 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使第i个统计变量均值为0, 方差为1。基本方法为, 计算第i个地区的指标平均数mean (Xj) 和标准差Dj, 由式可得标准值ZDij。
2 结果与分析
本文使用IBM 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 对上述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数据样本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2.1 因子分析结果
2.1.1 因子分析条件检验。 结合因子分析的要求和目的, 首先对于本次研究采用此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检验: (1) 变量间相关性较强; (2) Bartlett球度检验概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3) KMO检验值大于0.7。 综合以上检验结果, 证明本次研究变量符合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 可尝试进行因子分析。
2.1.2 提取公因子。 通过SPSS 22.0 运算, 总方差解释显示, 可以提取4 个公因子解释原来13 个指标变量81.181%的信息量, 较好地保留了原变量的信息, 同时达到了简化指标体系的目的;结合旋转后的旋转成分矩阵, 也验证了在本文指标体系的确定中, 选取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类指标的可行性 (见表2) 。
因子载荷矩阵 (见表3) 为进一步认识提取的4个公因子提供了依据, 可以看出, 公因子1 对于X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6人口自然增长率、X1人均农业GDP、X9每公顷农机总动力、X3农业劳动生产率等具有支配作用, 结合其实际意义, 可命名为“经济社会公因子”; 公因子2 对于X4单位播种面积农业产值、X5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例、X8农村年文教支出比例、X11水土流失比例等具有支配作用, 结合其实际意义, 可命名为“平衡发展因子”;公因子3 对于X13农药使用强度、X10有效灌溉率、X12化肥使用强度等具有支配作用, 结合其实际意义, 可命名为“环境因子”;公因子4 对于X7 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等具有支配作用, 结合其实际意义, 可命名为“科技因子”。 据此分类, 可以进一步认识各地市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优劣势所在。
2.1.3计算因子得分。分析结果得到各因子的权重, 根据因子分析模型, 可以得到以下4个得分函数:
据此可得到各公因子的得分, 并依据其方差贡献率, 获得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得分, 显示各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为进一步的聚类分析提供参考。
2.2 聚类分析结果
通过因子分析达到了变量降维的目的, 将13 个统计变量用4 个公因子代表;在此基础上, 本文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各地市进行分类, 具体分析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差异。 聚类分析结果如图1 所示。
从上述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山东不同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呈现较明显的地域差异, 结合上一步的因子分析得分计算, 大体可以将山东省17 地市分为4 个层次类别, 如表4 所示。
第一类地区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市, 包括威海市、烟台市, 可称之为“烟威沿海发达区”。 两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沿海,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环境宜居。 从统计指标来看, 两地人均农业GDP、每公顷农机总动力位居样本前两位,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居第二、三位, 威海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位居第一, 烟台市单位播种面积农业产值位居第二, 威海市农村年文教支出比例位居第二;除此之外, 其它统计指标处于全省中等偏上的水平。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 在人口自然增长率这一指标统计中, 威海、烟台均是负数, 这可能会对其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另外, 农药使用强度指标位居第二、三位, 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大。 综合来看, 这一地区, 农业人口占比不高, 但经济效率比较高, 农业资源较为丰富, 生产生活环境较好, 符合农业可持续对于各方面指标的综合要求。
第二类地区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中上的地市, 包括东营市、青岛市、济南市、潍坊市, 可称之为“都市农业区”。 该地区四个地市都属于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地市, 占有全社会较多的生产、生活资源。 从统计指标来看, 青岛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位列全省首位, 济南市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例位列第二, 该地区各地市农业劳动生产率靠前;其它指标基本位于中等或偏上的水平。 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 农业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几方面指标较为均衡, 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较高, 在现阶段处于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上水平。
第三类地区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中下的地市, 包括泰安市、淄博市、莱芜市、济宁市、滨州市、临沂市, 可称之为“中部资源贫弱区”。 此类地区中, 除淄博市外, 其它几地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位居前列;滨州市、济宁市、临沂市情况较为相似, 滨州市、济宁市两地人均农业GDP靠前, 农业劳动生产率济宁市第二;莱芜市、淄博市、泰安市情况较为相似, 三地单位播种面积农业产值比较靠前, 农村年文教支出比例较高, 同时莱芜市农药使用强度最低, 但水土流失比例莱芜市、泰安市也较高, 淄博市、泰安市化肥使用强度排名靠前。 综合来看, 在各项统计指标中, 个别指标表现较为突出, 但多数排名位于全省中游或中下, 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不高, 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
第四类地区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市, 包括聊城市、德州市、枣庄市、菏泽市、日照市, 可称之为“传统粮产区”。这一类地区涵盖了山东省主要的传统农业优势区域, 是山东省主要的农作物生产基地。 考察此类地区的各项统计指标, 经济指标中, 各指标均处于全体样本的后列, 例如在人均农业GDP统计中菏泽市、日照市位列全省最后两位;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统计中, 菏泽市、聊城市位列全省最后两位;在农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中, 聊城市、日照市位列全省最后两位;在单位播种面积农业产值统计中, 菏泽市、日照市、德州市位列全省后三位;以上指标反映出该地区农业经济总体较为落后。 在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统计中, 德州市位列全省最后;在每1hm2农机总动力统计中, 枣庄市、日照市位列全省最后;这几类指标反映出该地区农业科技化程度不高, 发展动力不足。 日照市的化肥使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均是全省最高, 显示其农业发展更多依靠使用化学产品, 自身发展能力有限。 综合来看, 在这一类地区, 农业是当地主要产业, 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受到环境、资源、科技等方面条件制约,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偏低。
3 结论与建议
3.1 主要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3.1.1 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仅有2 个地市发展水平较高。 从公因子得分来看, 各地市发展特点较为突出, 同一类别内地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调研数据更为明显的体现出各地市在地域上的差异。 与实际情况比较可知, 这与山东省各地市在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等方面差异明显, 农、林、牧、渔业等农业产业各门类发展区别较大有关。
3.1.2 四类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层次差别和地域特色较为明显。烟威沿海发达区,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 环境资源优势突出;都市农业区, 依托城市经济, 城市反哺农业作用明显, 都市农业发达;中部资源贫弱区, 农业生产效率较高, 但受制于城市资源型发展路径, 环境、资源较差;传统粮产区, 农业总量大, 农业人口多, 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阶段, 转型压力大, 资源匮乏。
3.1.3 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使各方面和谐发展。 山东省17 地市农业产业并没有完全达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 四类地区均存在制约发展的“短板”, 除烟威沿海发达区外, 其它地市环境、资源压力都较大, 继续深入进行发展模式转变的任务仍很艰巨。
3.2 发展建议
各类地区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可持续发展路径, 更好地发挥地域优势, 规避劣势, 弥补不足。 具体说来, 四类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建议如下:
3.2.1 烟威沿海发达区。 该区域经济基础较强, 有良好的农业和加工业基础, 同时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该区的经济作物、林果业生产也独具特色, 并已形成规模。 因此, 应充分发挥该地区优势, 促进循环农业链条的拓宽和延伸, 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试验力度, 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并且要注重资源的再利用和污染排放的减量化处理。
3.2.2 都市农业区。 以济南、青岛为代表的此类地市, 都市农业发展较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可以为农业发展提高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因此, 该类地区应坚持城乡统筹, 坚持区域协调,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 大力开发“三品”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 , 形成城市与乡村良好互动的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3.2.3 中部资源贫弱区。 该区域既有高产的平原粮食产区, 又有丘陵、山区, 地形较为复杂, 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因此, 该区域应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投入, 运用现代化农业手段加快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 以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为基本任务, 特别重视农业环境保护性开发, 坚持治理与开发并举的发展模式, 结合本地特色, 因地制宜, 开发多种多样的现代农业模式, 如在平原区可以建设“农作物秸秆喂牲畜———牲畜粪便变沼气———沼液沼渣还田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秸秆再喂牲畜”、 在山区可以建设“岩层建羊舍养羊———坡地建果园种果树———果园中生草喂羊———羊的粪便给果园施肥”等良性生态链
3.2.4 传统粮产区。 该区域是山东省主要的粮食产区, 传统农业特色明显。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 应注重依靠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农业,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注重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 改善种植结构,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污染物排放。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对现代化农业设施、设备的引入, 增加科技投入, 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该区的发展还必须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在注重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 注重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面貌的改善, 将改善民生纳入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
参考文献
[1]高鹏, 刘燕妮.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聚类评价—基于2000~2009年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 2012 (3) :59-65.
[2]戴向洋.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区域差异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1.
[3]张庆利.SPSS宝典 (第2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387-398.
[4]杨维忠, 张甜.SPSS统计分析与行业应用案例详解 (第二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159-163.
[5]王晋臣.毕节市现代农业发展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 (5) :88-94.
[6]叶宗裕.多指标综合评价若干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 2004.
[7]金淑燕.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 2007 (20) :118-120.
[8]尹昌斌, 程磊磊, 杨晓梅, 等.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 (1) :15-21.
[9]王生平, 施泽平, 何建桥.生态照『亮』新农村[J].江苏农村经济, 2007 (12) :37.
路径差异 篇8
一、我国和美国思政教育内容的差异比较
(一) 我国思政教育内容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丰富, 主要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 党的理论、方针、经验等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法制观与道德观的教育, 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等。说到底, 我国思政教育的主要体系还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 联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
(二) 美国思政教育内容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有效继承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 同时也重点突出了美国自身的基本意识形态。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爱国主义教育、政治观教育、弘扬道德教育、社会法制教育和宗教教育等。
(三) 我国和美国思政教育内容的差异
1. 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
虽然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丰富, 但是也有非常明显的侧重点, 即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总体来说, 我国教育对人身心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比较重视。而美国则比较重视发展人的个性, 对个人权利和平等比较重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培养人格和人的独立性比较重视, 但是这样就可能会存在个人享乐主义的隐患。
2.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是否存在宗教教育。
在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是不能融入宗教信仰的, 而且我国对于宗教和政治是有明确的界限的。但是在美国不同。美国认为宗教是能够促进思想政治的教育发展, 所以在其教育内容中存在宗教信仰, 通过宗教信仰使其公民产生爱国等精神。
3. 价值观和出发点不同。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出发点是发现并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而美国这是为了培养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价值观的中心, 集体主义是价值观的原则, 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是价值观的内容。保护私有制、崇尚享乐主义和私有主义则是美国的价值观。
二、我国和美国思政教育实施路径的差异比较
(一) 我国思政教育实施路径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比较多, 包括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确的社会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课堂教育、心理咨询教育、学校课外活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家庭教育等。
(二) 美国思政教育实施路径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则主要包括社团和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播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宗教的教育引导、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校园的校风校纪和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等。
(三) 我国和美国思政教育实施路径的差异
1. 社区教育的范围有所差异。
在我国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中, 虽然都对社区教育比较重视, 但是在应用社区教育的广泛性和范围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同。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在社区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国社区建设的主要形式是居委会和街道, 现阶段我国在社区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是很成熟, 尤其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区还没有建设社区。而且, 各个地方的社区建设工作开展也不一致, 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美国现如今利用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比较成熟, 社区教育建设中包括很多社团。美国公民对社区活动也比较重视, 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在我国却刚刚相反。美国的社区教育在经过很长的时间发展后, 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时间方面都比较规范和专业。在团结民众、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美国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宗教教育的位置不一样。
在我国和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宗教教育的位置不一样。美国的政治和宗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宗教在美国人还小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宗教情感让美国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维护正义和遵纪守法, 在国家利益面前可以牺牲自身利益。而在我国政治和宗教是分离的, 因为在宗教信仰、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也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
3.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的方式存在差异。
我国和美国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往往对课程教育都比较重视, 但是在应用课程教学方式的侧重点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不同。灌输式和渗透式是课程教学的两种主要方式, 我国采用的基本上都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我国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被动接受的, 教师则是教学的主导者, 这样就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在采用灌输式教育的过程中, 如果能重视讲授的方式也可以收获比较理想的结果。而美国则是以渗透式教育为主, 然后以灌输式教育为辅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我国现阶段虽然也存在渗透式教育, 但是问题还比较多, 所以我国可以借鉴和学习美国渗透式教育的很多优秀经验。
4. 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内容重点不同。
我国和美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 对家庭教育都比较重视, 但是两者的侧重点却有所差异。说服式的道德教育是我国家庭道德教育中比较常见的方式。我国的道德历史非常久远, 女子服从父母成为了一种传统美德。但是如果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 对服从比较重视就可能会让子女出现叛逆的心理。我国家庭教育比较重视对子女的文化知识和特长进行教育, 在父母自身情况以及对子女过分宠爱的情况下, 导致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在美国家庭教育中, 父母对以身试教的教育方式比较看重, 同时也比较重视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
三、我国和美国思政教育内容和实施路径的启示
(一)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创新, 重视实践理论相结合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其自身发展还是存在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方面。比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缺少创新、比较单一, 这样就导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不好。我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 其主要的教育方式就是灌输式教育。在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方法和途径比较多, 对渗透式教育和灌输式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比较重视, 去充分挖掘可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去学习和借鉴。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 我国应该要对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不断的拓展, 在实际的教育中融入渗透式教育方式, 对可能的载体进行充分的挖掘, 让其变得更加丰富。
(二)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探究, 去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对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和总结, 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 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变得更加适用和先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批判精神还是比较缺乏, 并没有认真研究和总结过往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对经验进行总结时, 还需要加强对理论指导的研究和创新。我国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时, 往往会出现实践和理论脱离的情况。大部分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表面, 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时间研究, 导致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比较大的距离。所以, 我国可以学习和借鉴美国的理论, 结合我国的实情, 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从而构建起具有自身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模式。
(三) 对公民的信仰教育要不断加强
我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 可以学习和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仰教育, 开展一些具有我国特色的信仰教育。让人们在物质要求得到有效满足的基础上,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从而来稳定民心和社会。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情况下, 西方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社会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盲目崇拜和追风现象, 一些人盲目地追求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这种情况虽然有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同时也有我国信仰教育力度不够的原因。所以我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 应该要借鉴和学习美国信仰教育中的途径和方法, 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四)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进行不断完善
通过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 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没有重视个人价值, 而在教育的看展过程中, 也没有连贯性和层次性, 在教育方式上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 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 要和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 面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 要对教育思路和理念进行及时的调整更新, 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通过对我国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实施路径的比较可知, 两者有自身的特点和缺点, 我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 应该要借鉴和学习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先进的经验, 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来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丰富其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文娟.浅析美国思政教育内容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 2012, (2) .
[2]杨英.美国高校公民教育的“灌输法”及启示[J].现代交际, 2011, (3) .
[3]刘彦君.西方宗教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参考价值[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3.
[4]陈兰兰.美国公民教育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 2014.
路径差异 篇9
(一)城市商业银行及其特点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城市信用社,经过1996年至1997年的城市信用社股份制改造,由城市信用社、合作银行、城市合作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形成,是由地方政府、当地企业和居民投资入股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初的设立是为了防范化解当时地方金融机构的风险,业务定位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搭桥铺路,采用的是单一城市制经营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第三梯队,城市商业银行近几年实现了较快速度的增长。根据银监会2013年11月13日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表,城市商业银行2013年三季度总资产为139557亿元,同比增长21.96%,比大型商业银行的18.89%高大约3个百分点,而且,近几年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增长率一直处于首位;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9.49%,且近几年呈缓慢上升趋势;2013年前三个季度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83%,0.86%,0.87%,而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却在0.95%以上。
尽管存在规模小、营业网点少、地域性明显等特征,城市商业银行仍然有效地弥补了我国五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部分业务领域和经营地域的不足,已成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使其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无法挑战的优势。规模小、营业网点少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在管理方面具有高效性,经营方面具有灵活性;地域性明显使得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企业和经济之间相互促进,获得双赢的效果,一方面,能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金需求情况,支持地方企业的发展,以地方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另一方面,地方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又需要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使银行存贷款业务及中间业务增加,提高其盈利水平。
(二)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思想
差异化战略是指将产品或企业提供的服务差别化,树立起一些具有独特性的东西以参与竞争的战略。其核心是通过提供给消费者一些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而言独一无二的东西,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实施差异化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创造出品质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一旦这样独特的属性成立,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将会降低,这样差异化就能够帮助企业,持续地赚取相当比例的利润。
作为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与成熟的、规模较大的企业相比,其本身的竞争优势应该着眼于独特性和创新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差异化战略作为中小企业的战略是比较合适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能否在竞争中有效地保持自身不被模仿,如果可以保持独特性,企业将有效降低竞争强度。
(三)城市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必要性
城市商业银行具有中小银行和区域性银行的显著特点。从这两个特点出发,城市商业银行在目前我国金融格局下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必要性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城商行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是我国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的现实需要。
从国外情况来看,一个由不同规模、不同定位和服务对象,以及不同特色的各类银行组成的多层次银行体系,既是一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国经济中不同主体对金融服务差异化需求的结果。
2. 城商行实现差异化发展是经济转型和银行业发展模式转变的最终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依靠投资拉动的模式将逐步得到转变。在此基础上的信贷大投放格局也将发生实质性改变。商业银行大放贷、大发展的模式将难以维系,商业银行必须转向中小企业、高科技、新能源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寻求发展空间。规模实力较小的城商行更需要先行一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经济转型带来的将是银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变,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逐步缩小,传统吃利差的发展模式受到挑战,这也要求商业银行尤其是定价能力相对较弱的城商行尽快调整业务结构,转变发展模式,形成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
二、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差异化发展战略没有明确的实施路径
城市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虽然已成为各行董事会的共识,并放在战略角度去审视,但执行中各行董事会和高管层对如何实现差异化经营并未形成清晰的思路和制定细化的措施。多数银行缺乏一套总体性精细化的方针指导和对目标市场的长远战略分析,同业竞争、营销策略以及目标客户群的选择表现出较强的盲目性和趋同性,仍然延续单纯做大规模、向外扩张的老路。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仍以盲目追求规模、速度、排名作为战略目标,忽视实现差异化发展,做特色化银行的重要性,造成了差异化发展只是“纸上谈兵”,甚至是“口头谈谈”,而实际经营中始终按原有战略思路发展的尴尬境地。
(二)战略定位尚不够清晰
城商行未能实现与其它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战略定位的不明确。城商行在其成立伊始就确立了“服务地方、服务市民、服务中小”的定位。但长期以来,城商行并未能坚持并深化这一定位,而是呈现出摇摆不定。定位的摇摆不定使得城商行原有比较优势和特色逐渐丧失,并最终走上大型银行的老路。某种意义上说,城商行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战略定位,实现定位的差异化。只有差异化的定位才能实现差异化发展的格局。
(三)银行体系尚不完善
从资产规模、经营地域和所有制性质角度来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涵盖各种类型、多样化的银行体系。但从定位和服务对象角度来看,则显得相对单一,差异性、层次性并不明显。除农村金融机构和少数城商行外,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经营地域和规模差异显著,但在定位和服务对象上并无实质性区别,这种定位单一、高度同质化的银行体系不可避免影响到城商行的定位和发展道路。出于生存和做大规模的考虑,城商行只能努力做到“小而全”,与大型银行展开直接和正面竞争,并最终导致其在定位、产品和服务上的差异化逐渐丧失,整个银行体系中的商业银行大多以“相同面孔”示人。
三、城市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战略的着力点
(一)区域差异化
区域差异化发展强调不光基于目标客户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基于地区差异。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经营地域经济发展程度、地域文化特点、自身规模、核心优势等各不相同,使各行经营状况有较大不同。应适应地方经济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经营策略,如位于国企色彩浓重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大中型企业的比例可适当放宽,民营经营、小企业活跃的地区小企业贷款占比相对要高等。
(二)客户差异化
客户差异化并不是指银行只为某类客户提供服务,而是指银行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为这些目标客户提供更多符合其特定需求的服务,从而达到差异化竞争的目的。客户分类是实行客户差异化的基础。城市商业银行可将客户划分为高价值客户、中价值客户、低价值无效客户三类,目标就是稳定、发展更多的高价值客户、中价值客户,逐步淘汰无效客户。城市商业银行应坚持服务中小特别是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把小企业作为高价值客户。同时,也要考虑“二八定律”原则,把少数中高端客户作为竞争的中高价值目标。
(三)产品差异化
在产品设计上要防止盲目求全,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巩固优势业务,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地区,打造特色业务和产品体系。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在本市、本省等一定范围大小的市场内,集中优势与资源,开发一些针对性强的、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并提供一些特别的优质服务将是发展之路,尤其是针对小企业、个人消费和涉农领域实现产品差异化尤为重要。由于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可以为城市商业银行产生较高的边际收益,从而提高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四)市场差异化
城市商业银行首先应细分市场,根据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把客户划分为若干个客户群,并依此将城市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市场细分为若干个子市场。市场细分的变量应根据行业、企业、市场、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城市商业银行可以依据自然属性细分市场,如地理细分变量、人口统计变量、社会经济变量等;也可依据行为属性细分市场,如心理分析变量、产品使用变量、效用细分变量及其他一些认知偏好变量,根据细分好的各类市场实现差异化经营。
(五)管控差异化
城市商业银行应改进运营和管理流程,探索建立按条线管理的组织架构,实现垂直管理。强化总行的后台支持、内部控制,强化支持的市场营销,减少风险点。目前国内部分银行实现了事业部制管理体制,对规范业务流程、缩短业务处理时间、提高对客户服务效率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城市商业银行可借鉴学习其中部分适合自身的做法,力求流程适合风险管控和客户风险特征,最终建立适合目标客户的短式流程银行。
四、城市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明确战略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形成发展特色
从目前来看,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明确定位并寻找潜在特色领域:一是从当地经济金融发展特色或区位优势入手,开发特色产品或服务;二是依托大股东资源,形成与其他银行的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发展,如平安银行利用平安集团的综合化经营平台向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昆仑银行依托中石油资源开展相关业务等;三是从目前相对比较薄弱的金融服务领域寻找商机,如小企业金融服务、农村信贷等;四是开发新产品,形成先发优势,如包商银行开展的小微贷款业务等。
(二)做强传统优势领域,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
围绕中小企业服务、市民服务等传统优势领域,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专门的业务流程;探索建立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开发针对性的特色产品,着力解决现有产品种类少、还款方式不够灵活、差异性不够等问题,突出方便性、灵活性和及时性,建立起多样化、覆盖客户各方面需求的产品体系,培育业务品牌;在服务功能完备的同时形成与大型银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做深做透区域市场,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开发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形成比较优势和自身特色;对区域市场实施细分,推出差别化的服务方案,建立起全方位、与区域内各细分市场完全对接的营销和服务体系;实施组织架构改革,建立扁平化、高效率、立足区域市场的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提高在区域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服务效率,做深做透区域市场,并在该区域内形成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付彦霞.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问题的思考[J].河北金融,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