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比较

2024-11-14

差异性比较(通用12篇)

差异性比较 篇1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 却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 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影响人群的膳食营养素和热能的摄入, 从而对该地区人群的健康产生正向或负向作用。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的差异、饮食方式的差异、饮食内容的差异、烹饪方法的差异和膳食结构差异, 从而导致热能和膳食营养素的摄入差异, 对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1 两种膳食的差异性比较

1.1 饮食观念的差异

西方饮食讲求营养、科学。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 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 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是否搭配合宜, 热量的供给以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否合理, 注重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 这种观念导致西餐在食物选择和加工方法上受到较大的局限。

我国传统饮食强调感观性状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 一般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 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因此, 我国传统饮食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热能的合理性, 容易造成营养素和热能摄入不均衡, 从而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1.2 食物选用的差异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 又加之人口压力以及其他多种原因的存在, 因此, 传统饮食从先秦开始, 就是以谷物为主, 肉少粮多, 辅以菜蔬, 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 我国膳食吃的菜蔬有600多种, 比西方多6倍。通常多食"素菜", 年节里才加进荤菜。这一饮食习惯又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认为, 动物是"生灵", 而生灵是不可以杀死的, 更不能食用。加之道教亦忌食鱼、肉等荤腥, 从而在中国大开素食之风, 同时也推动了蔬菜类植物的栽培与烹调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豆类制品技术的发展。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观念的普及, 在传统的餐桌上正在加大肉类和乳类食品的比重。同样, 在西方人的饮食结构里, 蔬菜类也明显在增加, 中西方饮食结构已趋向融合。

西方人以渔猎养殖为主, 以采集、种植为辅, 荤食较多, 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 比较注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 饮食结构上, 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 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乳类食品等。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 到了近代, 植物类食物比重增加, 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我国的高。

1.3 烹调加工方法的差异

在我国烹调是种艺术, 烹饪方法多种多样:溜、焖、烧、氽、蒸、炸、酥、烩、扒、炖、爆、炒、砂锅、拔丝等无所不有, 做出的菜肴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中餐工艺的变化较为复杂, 很多菜点都费工费时, 点缀过多, 不但造成原料的浪费, 而且效果未必好。"厨师三分艺, 用料七分功"强调厨师个人对原料的选择、分档使用的重要性, 也就是原料的标准对菜肴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西方人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 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 菜肴制作规范化, 因而厨师的工作就成为一种极其单调的机械性工作。再者西方人进食的目的首在摄取营养, 只要营养够标准, 可以今日土豆牛排, 明日牛排土豆, 烹饪方法不像我国那样复杂多变, 西餐的装盘立体感强, 可食性强, 所有进盘的食品绝大多数都能食用, 点缀品就是主菜的配菜。西餐的原料多选择新鲜、无污染、天然、操作工艺自然的。尽量发挥其本味, 干货原料用的不是太多, 牛奶在西餐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供应商已根据原料的特点, 使其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厨师不再是单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和确定使用何种原料。

中西方在饮食内容上的差异还表现在西方人喜爱冷食、凉菜, 从冷菜拼盘、色拉到冷饮, 餐桌上少不了冷菜。西方人多生吃蔬菜, 不仅西红柿、黄瓜、生菜生吃, 就是洋白菜、洋葱、西兰花等也都生吃。而我国人民喜欢热食, 除正菜前的小碟是冷菜外, 主菜都是热的。在国人看来, 热菜凉了, 就少了许多味, 趁热吃才能吃出菜的味来, 俗话说"一热三鲜"就是这个意思。

1.4 就餐形式的差异

西方就餐形式--分餐制, 它有利于减少交叉感染, 降低病从口入的危险性;根据需要点菜, 营养摄入能够针对不同个体;不足是服务麻烦, 需要的工具设备多。中高级餐厅可以选择。我国传统就餐形式--聚餐制, 任何一个宴席, 不管是什么目的, 都只会有一种形式, 就是大家团团围坐, 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 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 在美好的事物面前, 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 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浪费现象严重, 容易造成疾病传染。

2 中西膳食结构模式差异

2.1 西方的膳食结构 (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

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 如美国、西欧、北欧等国家。食物摄入特点: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以美国及西欧发达国家为代表, 其特点是:动物性食物摄入量过多, 表现为"三高"膳食即高蛋白质、高脂肪、高热能, 这种膳食结构导致营养素摄入量严重过剩, "文明病"如肥胖、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显著增加。造成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是西方人三大死亡原因, 尤其是心脏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

2.2 地中海膳食结构 (动植物相协调的膳食结构)

主要是居住在地果、蔬菜等。食物加工程度底, 新鲜度高。以当地、当季产的原料为主。脂肪中饱和脂肪比例比较低。大部分成年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饱和脂肪摄入量低, 蔬菜、水果摄入量高, 碳水化合物充足。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2.3 中国膳食结构 (植物性食物为住的膳食结构)

膳食构成以植物原料为主, 动物原料为辅。基本满足人体需要, 但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低。多见于东方发展中国家, 其特点是:植物性食物摄入量过多, 蛋白质与热能摄入量不足, 来自动物食物的铁、钙、维生素A摄入不足。以至营养不良、体质低下、劳动力下降, 甚至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病。营养缺乏和不均衡是主要问题, 人体体质弱、健康不良, 劳动生产率低。膳食纤维充足, 动物脂肪少, 有利于冠心病和高血脂的预防。传统中国饮食的营养不足:动物性食物、牛奶和奶制品的摄入不足。

3 两种膳食营养差异及特点

3.1西方膳食原料选择以牛肉、鸡肉、鱼肉、奶制品 (牛奶、奶酪、奶油、黄油等) 为主, 注重原料品质, 原料选择以营养为主, 调味以本味为主, 味道较淡。

目前我国正处于膳食结构变迁的关键时期, 即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 进入慢性疾病阶段。其特点是脂肪、能量摄入增多, 体力活动减少, 其结果会增加膳食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3.2传统膳食的改变

从"解决温饱"到"走向富裕", 传统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 主要表现在食物越来越荤、蔬菜越来越少、甜品越来越多。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城市居民日常所吃的肉类为人体所提供的能量比率, 由1992年的15.2%增加到2002年的19.2%;而城市居民每人每天水果消费量由1992年的80g下降到2002年的69g, 蔬菜由319g下降为251g;蛋糕、果汁、冰淇淋等甜品种类不断增加。热能和营养素的不均衡尤为显著。

差异性比较 篇2

中西方音乐差异比较

音乐,无论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都是一门很深的艺术。从广义上来说,音乐是文化的延伸,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音乐如同语言一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随着民族、地域的差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就像不同语言之间语法、词汇的诸多差异。中西方音乐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这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分不开的。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形成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性也就随之产生。

首先,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体现在乐器上的差异。西方乐器的制作材料是以金属和各种标准化了的木料为主,特别是吹奏乐器,几乎全部是用金属或金属加胶木(或各种天然硬木,如乌木、红木等)等制成。诸如管、号、笛,大部分都为金属质地,小部分是由胶木或天然硬木为体。金属又可以根据人的需要随意组合不同的合金,十分有利于标准化和规格化。与之相反,中国乐器的制作则以天然材料为主。除了在特殊场合使用的旋律编钟和非旋律性的打击乐器,如锣、铃、铛、钹等外,在实际日常音乐活动中占绝对优势的如萧、笛、笙、瑟、筝、阮、三弦、琵琶,以及二胡、板胡等拉弦乐器,都是用木、竹、皮、石等天然材料制成。天然材料的使用意味着对自然属性的尊重,而自然本身的多样化和独特性又意味着人们无法对它们作质料上的标准化、统一化工作。于是,用自然材料制成的中国乐器就特别注重音色的独特个性。再从发声原理上看,中西乐器也有着微妙但很重要的不同。西方乐器为了获得音色上的共性,除了要求制作材料标准化、统一化外还要减少材料在乐器发音中的作用,尽量不让或少让器体参与发声时的振动。西方乐器,尤其是吹奏乐器,均以空气振动为主,以器体振动为辅。这样,西方乐器在获取共性音色的道路上,又排除了以上材料差异带来的障碍。因此,乐器的不同,使得音乐的风格完全不同。

再者,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体现在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如在听《梅花三弄》时,你首先能感受到的是景,然后通过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对于艺术的态度,东西方之间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再者,是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最后,中西方音乐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中国音乐着重于情韵,而两洋音乐注重的则是音乐本身的和谐性;中国音乐发展自然过渡,一脉相承,西方音乐发展则呈块状结构和阶段性特征;中国音乐体现为单纯的模线性织体思维,以线条为主,而西方音乐则倾向于横交叉的立体状织体思维,更讲究和声;中国音乐语言偏重心理,略于形式,极富变量,为开放性结构,而西方音乐形式严谨,结构具有封闭性特征;中国音乐尚善尚美,追求虚静空灵的意境,注重感觉,而西方音乐却讲究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追求力度与强度,乐思明晰而实在。因此,形成完全不同放的风格。

东西方的音乐有这么大的差距,根源来自中西文化上的差异。西音乐功能上的这种不同,其根源即在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别。这个差别是:西方文化重外部知识的获得,中国文化重自身生命的享受;西方文化传统是以知识为本体,中国文化传统则以生命为本体。所谓以知识为本体,是指西方人将知识的获得作为自己生命的动力和目的,作为衡量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定义在西方人的信念中具有两千年不动摇的统治地位,就正说明了这一点,因为知识正是理性的花朵,智慧的结晶。早在古希腊,西方人就以追求知识的执着而著称于世。在西方人的心日中,追求知识已不仅仅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手段,而直接就是自己的生命所在,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所在。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似乎除了追求知识的科学之外,就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他们去追求,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满足他们灵魂的需求,赋予他们的生存以意义。

与西方文化之追求知识不同,中国文化则选择了生命。总体上说,中国所有的哲学都是生命哲学,中国所有的宗教都是生命宗教,中国所有的艺术都是生命艺术。中国最普及的学问是养生之学,中国持续最久、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思潮亦为生命思潮。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文化。所谓以生命为本,就是指文化的一切功能都指向人的生命的安乐与长久。生命的安乐与长久当然首先体现在肉体与感官上面,所以中国文化从来没有西方那种以灵魂蔑视肉体,以理性禁锢感性。恰恰相反,中国文化是以感性为本体,是把理性融人感性,把灵魂归为肉体。中国文化中有一股强烈的身体化倾向。所谓身体化,就是将整个生活的意向都导向身的需要与满足。老子说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又说圣人为腹不为目,就包括了这个意思。

追求知识,认识自然,故西方文化天然地具有一种外向性品格,表现出一种对外部世界的强烈的征服欲和占有欲。而注重生命,追求安乐,则自然会使中国文化具有自得、自足的内向性品格,使其具有一种收敛的、封闭性的特征。西方文化侧重知识的获得,而知识是客观的、外在的、条理化的,故而其心灵的结构是开放的,它有待于外部实践的检验、确证,并在这种验证之中才能确证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中国文化则不然。中国文化侧重生命享乐,而生命纯粹是个人一己之所有,享乐也只是个人感官的特权,故而其心灵结构是封闭的,它不需要外部世界的证明,不需要第三者的认可,只要个人自己的真切感受便够了。因为这个差别,所以中国人的心灵不像西方人需要一个外部世界支撑着、证明着,而是自己支撑自己,自己证明自己;它是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自足。比如学术研究,西方是重在体系的完备、逻辑的严密、证明的充分,因为他们的成果是有待于外部实践的检验,有待于对方(读者)的被说服,并且只有在其成果被验证、读者被说服中才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中国则不同,它不重体系的完备、逻辑的严密、证明的充分,这三者在中国学术中是可有可无、可强可弱的。中国学术所重的是对事物的直觉把握和洞察的深度,所以它往往只是写出思考的结果、问题的结论,而全不作逻辑的推理或事实的论证这些中间过程。中国哲学始终以语录体形式著述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在中国学者看来,他只要把自己所体认到的东西写出来就够了,他不需要说服读者。中国学者对读者当然也有自己的期望,但这期望不是被说服,而是能引发他们作同样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尽管有期望,却并不执着,也不勉强,因为他们的学术研究、学术著述本身就是自得、自足的。西方音乐的重娱人和中国音乐的重娱己,正是由此决定的。重娱人,即重视别人的是否被娱乐,正是同西方学术的重视别人是否被说服相关联的;而重娱己,则是关注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的真切感受,这显然是同中国学术的自得自足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我们,对东西方的音乐的了解也许只是停留在自我的感觉上。就我而言,我认为西方的音乐比较大气,它用许多重金属的乐器打造一种磅礴的气势,给人以一种震撼的感觉。西方的音乐擅长将流行元素融入其中,以轻快的风格,或是rap的唱法,给人一种很活泼,很开心的感觉。而东方的音乐,悠长,婉转,给人一种缠绵的感觉。我喜欢西方的摇滚,富有激情和活力;我喜欢东方的悠扬,舒适和绵延。

差异性比较 篇3

关键词:大学;定位;国际化程度;差异性;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09)03—0074—04

对于国际化时代的大学而言,传统的以“学术寂寞”为重要特征的学院教育,已经被大规模的留学生扩招、高密度的国际学术会议、跨国界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大学联盟组织所取代。国际化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和人员交流等各个方面。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大学的历史只有100多年,国内的教育学者围绕什么是国际化以及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规划和管理中国大学这些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

国内关于大学国际化的相关研究表明,已有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理论层面的,但对于实际操作中如何评价中国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如何界定中国大学的国际化水平都缺乏一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大学国际化评判标准有关的是大学国际化程度的衡量问题。中国大学国际化战略的设施,必须建立在对自身发展现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如果对于中国各层次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如何都无法作出判断的话,那么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就毫无实践意义。因此,如何建立中国大学国际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目前理论研究的又一缺陷。本文拟通过实证研究,对中国大学自我定位中的国际化程度进行差异性比较。

一、样本数据的收集及初步处理

本次的调研方式是我们首先根据研究目的,在查阅大量文献和征求多方意见的前提下制订了调查表格,然后按211大学、985大学、其他大学、有研究生院的大学4种分类方法分别对样本学校的相关部门发放问卷(此分类方法中的211大学是指未能加入985工程的、又没有研究生院的211大学;有研究生院的大学是指未能加入985工程的、但有独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共收回有效问卷50份,其中985学校25份,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在内的25所985学校回复了问卷;211学校9份,包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在内;有研究生院的学校6份,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等;其他一般院校10份,包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

考虑到在全国范围抽取样本,超过30即可认为是大样本(吴为人,2004),故回收的50所高校的有效问卷作为样本已基本能够满足本研究的要求,特别是全国38所985院校中回收了25所大学的有效问卷,问卷的调查结果对于985大学来说尤其具有了充分的代表性。问卷涉及所调查大学的基本情况及大学在进行自我定位中关于国际化使命的表述。表1给出了所调查样本数据的基本情况。

二、大学自我定位中国际化程度差异性比较

大学的自我定位或大学对自己使命的阐述在相当大程度上相当于大学对自身的战略指导思想,因而有无国际化使命的阐述对于一个大学国际化尤其是未来国际化的发展具有基本的重要性,本部分我们试图通过对不同类型大学关于自身定位的比较来从战略层次上看一下我国大学国际化的状况。为了描述的方便,我们首先给出比较的主要方面及回答结果的定量含义。(表2)。

(1)描述性统计分析

图1~图4给出了不同类型大学在阐述其使命时是否特别强调了国际化的使命。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大学对其国际化在学校发展战略中的强调程度是不同的。

具体来看,根据样本结果,211大学中大约有75%的大学在阐述其使命时与大学的国际化定位非常符合,约25%的大学是基本符合,没有出现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的现象。相比较而言,被调查的985大学中,约各有48%的大学在阐述其使命时基本或完全符合国际化定位,但也有个别学校出现了完全不符合的现象。而对有研究生院大学的调查结果则表明,占主导地位的则是大学在阐述其使命时基本符合国际化定位要求,这个比例大约占67%,与此同时,不符合的比例也高达近17%。被调查的属于其他类型的学校的分析结果也大体与有研究生院的类似。

总起来看,从不同类型大学的比较来看,按照基本符合国际化定位要求的排序来看,211大学>985大学>有研究生院大学>其他大学,从而基本反映了这些大学在国内大学中的地位。从最符合的程度来看,大多数211大学的国际化定位是做为其极其重要的战略来安排的,其次是985大学,再次是有研究生院的大学,这应当是与其自身的科研、教学实力及国家对其发展的要求是相关的,但同时也可能与诸如大学的位置、发展历史及其学科类型有关系。比如,在我们所调查的其他类大学中,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其学科专业决定了必须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基于这种考虑,下面我们将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对影响大学国际化使命阐述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2)影响太学国际化使命阐述的因素实证

考虑到对大学国际化阐述是否符合大学国际化要求的程度是以离散数据形式出现的,而且这种离散数据是多个而非2个,故我们将不用被解释变量仅有2个取值的probit或logit模型,而采用poisson(泊松)模型来刻划数据的生成过程,具体的模型形式设定如下:

extendi=exp(β+α1X1i3X3i4X4i5X5i5X5i6X6i7X7i)+vi

这里各变量含义:extend—第i个使命与大学国际化的符合程度;X1i—第i个大学的校史长度;X2i—第i个大学的在校生人数;X3i—第i个大学是否是综合性大学;X4i—第i个大学的位置(东部及北京为1,中西部为0);X5i—第i个大学的类型(211是1,其余为0);X6i—第i个大学的类型(985

是1,其余为0);X7i第i个大学的类型(有研究生院是1,其余为0);vi—随机扰动项。表3给出了泊松模型的QML估计的结果,表4则给出了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概率影响。

由表3可知,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一个大学的校史长度、大学位置、大学类型3个因素对大学国际化的定位阐述有着重要影响,而其他因素对其影响不显著。

具体来说,由表4我们根据excel对泊松分布的计算结果来看,一个学校的校史长度如果增长一个单位(10年),那么这将使它在进行国际化任务表述时增加19%使其任务完全符合大学国际化定位要求的阐述,增加14%使其在阐述时使其任务与大学国际化定位基本一致的可能性,但仅会使其使命阐述与国际化定位要求不相符或完全不相符的可能性增加1%或2%,显然,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同样,如果大学的位置是在东部或北京,那么大学在阐述其国际化任务时就会增加42%的可能性使其完全符合大学国际化的要求,或增加35%的可能性使其在做国际化任务阐述时基本符合国际化定位的要求,但使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的可能性增加均不超过10%,这仍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最后,对三个描述大学类型的虚拟变量的概率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知道,大学的研究水平对其国际化任务的阐述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与前面的描述性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具体来看,越是研究水平高的大学,那么其在国际化任务阐述时的可能就越高,由结果可以看出,在完全符合这一标准上,211的大学比985大学要高出4个百分点,而985大学又比仅拥有研究生院的大学高出6%的百分点。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对仅有研究生院的大学来说,这同样也可能增加其在任务阐述时不符合大学国际化定位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已越过10%,因而不能认为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小概率事件。

三、结论

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大学对其国际化在学校发展战略中的强调程度是不同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大学,按照基本符合国际化定位要求的排序来看,211大学>985大学>有研究生院大学>其他大学,这与我们所预期的985大学排第一的结果略有出入,但这一排序还是基本反映了这些大学在国内大学中的地位。这应当是与其自身的科研、教学实力及国家对其发展的要求是相关的,但同时也可能与诸如大学的位置、发展历史及其学科类型有关系。同时,这一排序结果也从另一侧面提醒我们,即便是国内居领先地位的985大学,如何从学校的领导、管理和决策层面来推动大学国际化理念的树立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影响大学国际化使命阐述的因素实证显示,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一个大学的校史长度、大学位置、大学类型3个因素对大学国际化的定位阐述有着重要影响,而其他因素对其影响不显著。对3个描述大学类型的虚拟变量的概率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知道,大学的研究水平对其国际化任务的阐述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越是研究水平高的大学,那么其在国际化任务阐述时的可能就越高。

综上所述,我国各层次大学虽根据其自身的定位对大学国际化的强调程度有所不同,但都已认识到国际化给学校带来的各项好处,如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科研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获得多渠道的资金支持等。因此,我国各层次大学均已对其国际化使命进行了明确表述,并且开始从战略高度推进大学国际化的进程。但现阶段我国大学国际化因为其定位的不同而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平,大多数学校的国际化程度都比较低,因此,建立保障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的组织机构,从管理层面推进全校范围的大学国际化战略将是未来应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韩延明.论大学教育国际化[J].臨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1):1—7.

[2]王运来.论大学课程国际化[J].辽宁教育研究,2000(10):44—46.

[3]张寿松.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十个基本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03(03):15—19.

[4]李盛兵.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114—117.

[5]刘道玉.大学教育国际化的选择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7(04):6—10.

[6]Enders,J.Higher.Education,internationalisation and the nation state:recent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to governance theory.Higher Education[J].2004(47):361—382.

[7]De wit Hans.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Europe:A Historical.Comparative and Conceptual Analysis[M].Westport,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2002.

中美老年人口体育消费差异性比较 篇4

关键词:老年人口,体育消费,差异性

1 问题的提出

从体育消费着手, 通过中美两国老年人口体育消费的比较, 寻找差异, 提出建议。首先对两个概念进行界定:老年人口是指在一个人口中, 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达到一定值的比例 (65岁或60岁达到7%) , 是一个静态人口状态。体育消费从再生产循环环节的角度讲, 体育消费是个人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得以满足的过程, 根据经济学和体育学的理论, 我们可以这样界定体育消费的含义:人们利用一定的物资条件满足体育需求的过程。

2 中美老年人口体育消费特色

2000年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3492万, 占美国总人口的13.4% 。 2000年, 我国总人口为124261万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2998万人, 80岁以上人口达到1199万人。2000年城镇居民用于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117.15元, 占总消费的2.3%, 体育消费额为78.5元, 而美国人的消费观认为体育消费应占消费总额的20%。以上是两国体育消费的总体情况介绍, 体育消费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 不同的因素或者不同的因素组合都会造成体育消费的差异, 形成各自特色, 对于中美两国老年人口体育消费特色的分析十分必要。

2.1 我国老年人口体育消费特色

我国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较为成熟和理性, 理智型、经济型和习惯型消费是老年消费的心理特征。随着年岁的增长, 人们的心理日渐成熟, 消费观念也随之更加理性化。他们在消费过程中更多地表现是比较理性和实惠的消费心理, 讲究经济、实用和耐用。由以上特点, 我国老年人口体育消费特色归纳如下:

2.1.1 经济型体育消费占主导

所谓经济型, 就是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效益。我国体育场地属于稀缺资源, 价格定位高。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 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48.15元。一些简单的、场地要求条件不高的体育活动替代了专业要求高的体育项目, 有一定场地要求的项目也被移植到普通公园等免费场所。老年人在专业指导下学习运动技能的情况比较少, 他们更倾向于自己看书学习或者向身边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同龄人咨询, 即便在这些方面有一定支出, 其频度不高和数额也不高。

2.1.2 进行体育活动主要以个人为主, 体育实物消费多

我国老年人口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很少, 《中西方大众体育比较研究》中资料显示, 参加单位、社区、辅导站及俱乐部组织的体育活动者只占总人口的1.84%, 而其中参加辅导站和俱乐部组织的体育活动者只占总人口的0.11%。老年人大多自发进行体育运动, 以个人为主, 体育器材或体育装备由个人配备, 这些器材买回来可以持久使用, 它可以满足老年人的拥有感, 还可以替代日常生活必需品, 比如鞋、帽、袜等。这样的体育消费相对观赏型体育消费和信息接受型体育消费多, 占到47%, 其他两项分别占到27.2%和25.8%。但有结果显示, 老年人此类体育消费内容主要选择了“运动服装等”实物用品, 此类消费形式年支出水平总体有38%的老年消费水平在50元以下。总体消费水平还是不高。

2.2 美国老年人口体育消费特色

在美国80%以上的地方政府机构设立了公园与休闲委员会。这个组织是社区体育休闲的综合管理机构, 社区体育是其最主要的管理领域, 它可以将体育资源和社区人口有机的衔接起来。通过这样组织的运作, 利用有限的体育资源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美国老年人口体育消费特色总结如下:

2.2.1 体育消费有组织化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大众体育的运行机制上均实行俱乐部制。俱乐部是这些国家开展大众体育活动最基层的载体。绝大多数体育俱乐部都是面向大众的非赢利的公益性的社会团体。西方绝大多数体育人口都是有组织的体育人口。通过政府的公园与休闲委员会, 他们可以根据爱好有选择的的参加某个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 住在社区的老年人可以方便的获得锻炼的锻炼机会, 交纳会费在俱乐部得到身体锻炼。美国老年人大多独自居住, 不住在社区的可以选择价位不等的老年公寓居住, 老年公寓设备齐全, 装备有供老年人锻炼的场所, 可以保障老年人有组织的进行锻炼。

2.2.2 实物体育消费和非实物体育消费协调发展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最近发布的数字, 我国现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1.03平方米, 约是美国的1/16。美国体育场地稀缺程度低, 场地的使用价格低, 有些社区的场地甚至免费供居民使用, 而且社区内就配备有专门的体育指导和咨询机构, 俱乐部的配备还在社区之上。有资料表明, 美国的实物体育消费和非实物体育消费分别为60%、40%, 差距不大。

3 差异及原因分析

姚建平在其《消费认同》一书中写到:布迪厄认为, 消费方式的社会差异表现为一定的品位。而品位差异主要是由于个人的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拥有量不同造成的。除了老年人口主观原因, 厂商对老年人口体育消费不重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不考虑政治因素,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3.1 恩格尔系数

2006年12月, 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 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5%。美国八十年代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 而现在美国的恩格尔系数仅为14%。美国人花在食品支出总额少, 有更多的消费资金满足其发展和享受需求, 为了能够赚取消费者这部分资金, 厂商也会加快创新, 不断向市场提供新产品和劳务, 从而形成需求供给的良性循环。但我国老年人更加实际, 讲求实惠, 体育消费也被一些免费的健身、场所项目取代。

3.2 收入情况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的一次调查表明, 到2000年, 我国城市老人年人均收入已达到8496元, 农村老年人年人均收入达2232元, 而美国人平均收入比中国人高20倍, 另据测算, 按绝对货币价格计算, 美国人只要以中国人1/12.88的价格就能买回相同流量的信息量。由此可见, 美国老年人不仅收入比中国老年人高, 而且相同的货币量, 美国老年人可以买到更多的商品。

3.3 受教育程度

据20世纪90年代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中, 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仅占0.71%, 接受中学教育的占6.55%, 接受小学教育的占22.31%, 而文盲、半文盲却多达到70.44%。尽管中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但中国的老年人口在2025年仍将处于劣势地位。我们这么说是因为我们现在掌握有关从现在起到2025年组成中国老年人群的人的受教育情况的数据, 中国大约40%的老年人只受过小学或小学以下的教育。这种情况跟现在的发达国家情况形成很大反差。例如, 在日本和美国, 到2025年, 65岁以上的人口有近六分之五至少拥有高中文凭。中国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比较落后, 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品位, 消费欲望随之降低了。

3.4 购买欲望

就购买欲望而言, 我国的传统消费思想在老年人群中根深蒂固,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这样的陈旧观念有所改变。尽管我国城乡二元化问题严重, 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可总体的经济形式依然良好。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 城市老年人中42.8%拥有存款, 老年人的退休金到2010年就增加至8383亿元, 2020年则会达到28145亿元, 我国城市老年人手中的钱越来越多了, 有了产生强烈消费欲望的前提。然而美国人收入的1/5用于娱乐休闲, 而中国城镇人口平均仅有3.5%的收入用于服务娱乐等杂项上, 农村人口仅用2.13%。

3.5 厂商对老年人口体育消费没有充分重视

彭进清在《对我国老年市场的整体思考》一文中指出老年人口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厂商是有责任的, 厂商不重视老年消费市场, 没有意识到老年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也没有充分了解老年人口的消费心理消费特征, 不具有开拓新市场的魄力和勇气。笔者认为厂商对老年人口体育消费不重视应该分别从在位厂商与不在位厂商来讲。首先, 已经从事体育产品和劳务经营的在位厂商没有充分拓展老年消费群体, 销售、服务缺乏人性化, 有需求的老年人望而却步;产品设计没有考虑老年人经济承受能力和身心特征。不在位厂商没有意识到潜力无限的老年人口消费市场, 对老年体育消费没有信心, 形成了在位厂商运转不良, 其他厂商不愿进入的恶性循环, 大大影响了老年人口体育消费水平。

4 路径选择

(1) 以“五个老有”为中心, 以社区为基础, 发展老年人体育消费。

在社区中, 老年人可以得到更多的体育产品和劳务的信息, 也能让企厂商及时得到老年人群的信息反馈, 从而促进旧产品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

(2) 挖掘相关体育人才, 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发展。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 厂商应该遵循老年人群多样化的需要, 重视培养企业的创新体制和创新能力, 在各种动机的驱动下, 发挥相关体育人才作用, 以高新技术带动企业发展, 从而促进老年人口体育消费水平提高。

(3) 把握08北京奥运会机遇, 调整体育市场结构。

厂商要主动出击, 抓住08奥运会机遇, 开展积极的宣传活动, 巩固体育观念转变的成果, 扩大自己体育产品和体育劳务的消费人群。更重要的是,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把握好这次机遇, 重点培植一些老年体育公司, 逐步形成品牌, 以点带面, 立足老年人群体, 发展老年人口体育消费。

(4) 以人为本, 实现市场供需方的双赢。

老年人口体育消费市场, 必须在生产、销售、服务这三个环节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征, 以老年人乐于接受的形式, 符合老年人消费特征的性价比例, 容易利用的健身手段、方式通过体育有机的结合为统一整体, 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同时, 实现厂商利润目标。

总之, 中美面临着相同的老龄化趋势, 但是两国的基础是不一样的, 我国是“未富先老”, 养老形式更加严峻。在问题出现并且没有严重之前, 我们应该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的一些值得“拿来”的做法, 形成有效的体育消费机制, 调整产业布局、引导消费, 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老年人口越来越多, 需求越来越旺盛, 体育消费也会获得巨大发展, 与美国相比, 我国体育消费的健康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胡立君.体育营销[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郭晓敏.我国老年人消费问题初探[J].黑河学刊, 2007, (1) .

新旧基本准则重大差异的比较 篇5

关键词:基本准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目标;会计要素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新准则)是对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原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相比较而言,新准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确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葛家澍(2003)曾经指出:“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科学的会计准则应当在首尾一贯、内在严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否则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时可能产生的意见分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定义为:由目标和与它关联的基本概念组成的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用于评估企业财务报告,解决会计准则尚未规定而产生的新的会计问题,主要包括财务报表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基本问题。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并对编制财务报表的准则、规定和程序等进行协调。长期以来我国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从原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来看,由于缺乏统一的会计理论指导,没有明确的会计目标,导致会计基本概念不一致,存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之间互不协调、前后矛盾的现象。而新准则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到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所谓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完整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成将为指导会计工作实践和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二、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层级体系

我国原有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在会计法的统领下由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共同组成的,即“制度”和“准则”两张皮的做法。其中,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对具体准则具有指导作用,是制定具体准则的依据。原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报告作了原则性的定义和说明,从原准则的主要内容来看,相当一部分属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如基本前提、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和部分会计核算原则等。具体准则主要对一般业务和特殊业务准则作了具体的规定,至今共发布了16项。由于原准则所规定的内容只起到原则性的指导作用,比较抽象,可操作性不强,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随着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环境的巨大变革,原准则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市场环境的需要,无法真正发挥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在1993年实施的13个行业会计核算制度已经突破了基本准则的内容。可以这样说,基本准则的制定发布作为我国会计改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象征意义高于实际意义”(李玉环,2005.1)。新准则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分为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层级,“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的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作出的具体规定;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楼继伟,2006.2)。新准则层级分明,互相衔接,避免了指导规范与具体规定、操作指南之间的相互矛盾与冲突,使不同层级准则的具体内容能够一以贯之,保证了准则体系的协调统一。[!--empirenews.page--]

三、拓展了准则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楼继伟,2006.2)。准则的制定是以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的,原准则在第一章第二条中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准则。”明确了《会计法》是制定准则的唯一的法律依据,未考虑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联性,在司法实践中妨碍了其他法律法规作用的发挥。“在许多法律人眼中,《会计法》无非是追究责任的法律机制在会计———一个独立于法律界的专业领域———这一特定部门中运作的表现形式而已,其统领下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也仅仅是由财政部门负责实施、针对会计人员、组织单位会计工作的一套技术规范,与其他经济法律制度相对脱节。”(刘燕,2005.5)新准则在第一章第一条中明确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制定准则的依据由原来单一的《会计法》扩展到以《会计法》为核心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各法律法规的相互关系,为消除《会计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铺平了道路,不仅保持了会计法制体系的协调统一,而且可最大限度的发挥相关法律法规在会计准则制定中的整体效能,为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奠定了基础。

四、会计目标定位上的差异

会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期望达到的结果,即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原准则并未明确我国的会计目标,仅在第二章第十一条中指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即所谓的“受托责任观”会计目标。这与1992年当时的市场主体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家或政府作为资产的所有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而是委托给经营者进行管理分不开的。以次目标所提供的会计报告起到了国家及相关部门做为出资人,了解和评价经营者经营业绩的作用。

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股权分置难题的解决,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希望通过财务报告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便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为了满足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新准则在第一章第四条对会计目标做了明确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目标既反映了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受托责任观”,又体现了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的“决策有用观”,集两种观点于一身,会计目标的明确和观念的升华,是新准则重大突破之一,以此目标所提供的会计报告将为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的差异

新准则突出强调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在保留了重要性、相关性、可比性、及时性、一贯性、谨慎性要求的基础上,新准则作了如下修改:(1)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一项假定前提。权责发生制下收入和费用是按照是否实现进行确认的,而不是以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来确定,因此当涉及到成本、费用与收入的配比和收入的实现等问题时,应以权责法发生制为前提假设。(2)为满足信息使用者充分理解并便于使用相应的信息,将明晰性改为了可理解性。(3)出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的考虑,将真实性改为可靠性。(4)为突出会计核算中注重经济业务实质,而不仅仅停留在法律形式上,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empirenews.page--] 新准则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8项要求中,存在着一条清晰的脉络,由于新准则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的融合,只有重要的会计信息才能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才是值得提供的,因此,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作为其首要特征,为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还必须具备可理解性;建立在重要性和可理解性基础之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要求;可比性、一致性和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次要要求;谨慎性要求对会计信息质量起修正作用。

六、财务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方面的差异

(一)新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均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经济利益”这个术语,并对原准则中一些不太准确、不太完善的会计要素定义进行了修订:(1)突出强调资产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使资产的确认更加谨慎。(2)修正了负债的重复定义,将负债定义为一种“现实义务”。(3)理顺了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明确指出所有者权益形成的来源,其界定比原准则更加清晰明了。(4)明确了收入的本质内涵,新准则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5)扩大了费用的外延,新准则将费用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6)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将日常活动形成的部分计入利润中,而将非日常活动形成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中,明确了利得和损失的不同去向,更加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

(二)明确了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新准则明确了各个会计要素确认应满足的条件,而原准则中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些确认标准从原则上对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了规范,当出现新的经济业务而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未作出规范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可凭借自身的职业判断,根据基本准则规定的确认标准判断其是否应作为会计反映的对象及如何进行反映。

(三)会计计量模式的差异。

会计要素的计量模式由原准则下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转换为新准则以历史成本计量为核心、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混合计量模式。原准则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以历史成本计量恰恰体现了可靠性的要求。在各利益相关者更为关注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今天,历史成本作为唯一的计量基础已不再完全适应投资者内在的要求,因此,新准则在以历史成本计量为核心的同时,引入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并存的混合计量模式,能更好的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有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同时增进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趋同。

七、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方面的差异原准则中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附表及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新准则在保留了原准则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附注的基础上,作了如下修改:(1)将“附表”改为“其它财务报告”,使其包含的内容更多,比如在原来利润分配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股东权益变动表,并规定企业可根据需要增加相关报表,形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动态体系。(2)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因为财务情况说明书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等内容,对不同企业存在各不相同的生产经营情况,不宜通过会计准则作统一规范。[!--empirenews.page--] 总之,新的基本准则在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同时增加了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合理内容,发挥了西方国家所谓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作为会计准则体系中的第一层级,有利于保持会计准则体系的逻辑一致性、完整性、严密性、科学性。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将有助于建立健全我国会计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步伐。

参考文献:

差异性比较 篇6

关键词:美国;NBA“停摆”;劳动争议;劳资谈判

江西省赣州市、广东省韶关市、湖南省郴州市地处赣、粤、湘三省相邻边界,总面积7.74万平方公里,占赣粤湘三省总面积的13.9%,总人口1705万,占三省总人口的8.5%,三市同属革命老区、红砂岩地貌,故又被称为“红三角”城市(最早由霍英东先生提出)。“红三角”地区的赣州市、韶关市、郴州市三地地貌相近、山水相连,均属资源大市,因此,三个地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也十分相似。

一、财政收入结构比较分析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含政府性基金收入)与转移性收入。“红三角”地区中赣州市的收入总额2012已超600亿,其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规模最大,增速最快;韶关市税收收入占地方收入总额比例最高;随着财政收支平衡的不断改善,转移性收入在三地收入总额中的分量均在逐渐降低。

(一)税收收入结构及其变化。(1)三地增值税增速回落明显,赣州市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长较快。2010-2012年“红三角”地区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税种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额比例存在较大差别。从表4可以看出受宏观经济走低及结构性减税影响,增值税三地增速均有较大回落;赣州市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强劲增长。(2)传统税源格局占据主要地位,赣州市税源主要来自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一般而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会带动地方税收收入结构逐渐发生变化。2012年,赣州市为0.1:54.23:45.67,韶关市为0.24:68.38:31.38,郴州市一、二、三产业税收收入比例为0.01:49.84:50.15(详见表1)。

表1:赣州、韶关、郴州三地区近三年税源结构分产业变化情况表 单位:亿元

从税收收入分行业结构现状看,“三地”传统固有的税源仍未出现明显变化,如韶关的钢材、卷烟、有色金属等税源,赣州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稀土金属开采和洗选业,郴州的有色金属产业及煤炭。这些税源左右着三地税收增收,同时也对地方资源和环保形成巨大压力。由于各地工业基础不一样,“三地”税收收入结构又有各自鲜明的特点:韶关工业基础较好,税收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制造业。韶关市大型国有重工业企业较多,税收收入主要依赖第二产业,占比达68.38%,其中,制造业占比达42.82%,比郴州和赣州分别高22.66和6.62个百分点。郴州和赣州由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其税收收入对第三产业的依赖增加。如赣州2012年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税收收入两个行业税收收入占比分别达19.33%和6.72%;郴州以烟叶、烟草为主的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的税收收入,2012年两个行业税收收入占比分别达19.88%和17.42%。

(二)非税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土地收入,赣州市占比最高。 “红三角”地区非税收入近几年均保持较快增长,也均存在非税收入结构失衡的的问题,基金收入大于一般预算非税收入,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大部分为土地类基金收入)入库情况三地存在较大差异。三地中赣州最为显眼,2012年,赣州土地出让收入达到128亿,为历史新高。土地收入增速快、增幅高的原因不外乎:一是土地供应成交面积不断增加;二是土地价格大幅度增长。但随着土地资源的消耗,未来较长时期的地方收入将受到较大影响。如表7所示,郴州政府性基金收入占非税收入总额比例最低年份为30.99%,赣州最高年份超过83%。2012年郴州明显加快了城区提质改造的力度,全市“城镇化”步伐加快,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及其占非税收入总额比例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与赣州、韶关差距较大。

(三)税收返还规模及比例不断增加,转移性收入增加但占比呈下降趋势。转移支付是按政府间经济能力差异与均等化目标的要求所进行的二次分配,是财力和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的无偿转移,更多地体现了各级政府间权责关系和利益关系的一种协调机制。

如表2所示,近年来,“红三角”地区的税收返还规模及税返比例都不断增加,郴州自2010年“省直管县”以后,这种变化尤为明显,三地随着地方财政实力的增长,对转移性收入的依赖也在不断降低。

表2:“红三角”地区税收返还变化表 单位:亿元

如表9所示,从入库的转移性收入的规模看,赣州从2010年的150.63亿增长到2012年的251亿,其转移性收入规模最大,增速最快,年均增长29%,而同期韶关、郴州仅为19.42%和3.21%。赣州特殊的红色老区地位,使得中央对其补助与帮扶的资金连年增加,对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进一步夯实了其经济发展基础,赣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高速发展与中央对其作为革命老区的扶持战略是分不开的。近年来,随着地方财政实力的增长,三地对转移性收入的依赖逐年降低。

二、对策建议

从“红三角”三地横向比较分析发现,赣州市经济总量增速位居中游,产业结构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投资需求占比相对较高,税负增长相对较快,传统税源格局仍占据主要地位,主要来自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土地收入占比相对较高。为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开拓新财源。一是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农业生产环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从而为税收增长培育更多合格的纳税主体;二是发展新兴服务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城乡交通和商业网点建设,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垄断行业体制改革,为扩大财源提供条件逐步形成服务新型工业化配套的专业化市场体系,着力增加新生财源。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一是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发挥国务院“苏区振兴发展”战略的政策优势,着力培育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降低对资源型行业的依赖;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进程,促进人口、产业向城镇集聚,形成对服务业的规模需求,培育和壮大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城镇,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三是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制定房地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保持土地、税收、金融等调控政策的一致性,引导房地产健康发展;四是积极发展金融业。促进当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和支持设立村镇银行。

差异性比较 篇7

1972年, 考古学家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相继发掘了几座汉墓, 其中在1号和3号汉墓中发现有帛画[2]。1977年, 考古学家在山东临沂金雀山9号汉墓中也发现了帛画[3]。学术界对马王堆帛画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 而对金雀山帛画却相对薄弱。本文对金雀山9号汉墓帛画和马王堆1号墓帛画从地域文化、绘画风格、主题思想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希望能更进一步加深对金雀山帛画的认识。

一、地域文化比较

山东临沂是至今所知黄河流域唯一的帛画出土地, 而且金雀山帛画成画于儒学的发祥地山东境内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年代, 因此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又必须看到, 在儒学发祥以后至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前的相当长时间内, 临沂属于后楚文化和泛楚文化范围。

而马王堆所在地长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从现有的地下发掘资料和文献记载来看, 至迟从春秋后期起, 这里就是南方一个楚文化的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是沟通南北文化的重要枢纽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楚文化对于临沂地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临沂在汉初原属韩信和刘氏诸侯国的东海郡, 景帝初以削藩策夺东海郡而隶属中央。我们知道马王堆汉墓的墓主分别是长沙国丞相及始封侯利苍和他的妻子、儿子, “利苍之后第四代轪侯利秩在汉武帝元封元年 (公元前110年) 任中央直辖的东海郡太守。这一时期恰恰在金雀山汉墓的推测年代之内, 故不能排除他们之间的某种联系。再者, 利姓和辛姓 (轪侯夫人姓) 一般都是山东或江苏人”[4]。由此可以看出为什么临沂同长沙虽然相距千里之遥, 但是两地的帛画在内容和形式上如此相近。

显而易见, 金雀山帛画和马王堆帛画在地域文化上有一定的延续性, 但是在历史上南北文化的差异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以老子为代表的楚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鲁文化分别为南北文化的两大思想主流。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 从而造成了南北截然不同的文化气质。鲁文化中的孔子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用主义文化。其核心思想表现为“仁”。文风必然影响到画风, 反应到帛画上则表现为:“运用大写意的艺术语言, 不拘泥于细节, 概括形象地表现出画意。重视人的价值, 将人间生活和礼教行为上升为画面的主要内容, 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画面注重真实地反应生活, 实用性强。然而楚文化中原始的巫术礼仪, 使巫术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因此诗歌绘画艺术也会打上这种社会民俗的烙印。屈原流放, 彷徨于山泽……唱出了《天文》、《九歌》、《招魂》等诗歌。”[4]这种文风中所强调的天马行空的浪漫情怀在马王堆帛画中得到了印证, 浪漫重于写实, 用奇幻的艺术境界表现画面主题———升仙。

笔者认为金雀山帛画在文化思想上, 一方面继承了马王堆帛画的优秀传统, 另一方面结合自身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帛画风格的多元化发展。事实上在艺术境界上也有所进步, 并不是像马王堆帛画仅拘泥于题材本身, 亦步亦趋的表现。而是更接近于绘画的实质, 注重主观感受的表现, 这种主观感受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情感宣泄, 而是人类从崇拜自然界到对自身价值的关注。画面中对人间活动的大量描绘正是这种主观感受的表现。

二、绘画风格的比较

两幅帛画都是封建社会丧葬中所用的旌幡, 在画面的安排上都分为天界、人间、地下三部分。在画面的顶端都绘有天体, 右上为红日, 内立一双足乌。左上为月呈白色, 内有玉兔和蟾蜍。在人间部分中都将墓主人至于显著位置, 用以突出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地下部分都是借助具有特殊神力的动物, 如翼龙神龟等体现死而复生成仙的主题, 表达墓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同之处是在构图上一为“T”字形, 一为“□”字形。金雀山帛画不像马王堆帛画那样富于装饰性, 而是把图案、装饰纹样尽可能的简单化处理, 特别是将天上和地下的部分压缩、删减, 以突出人间部分中的人物活动。人间部分所展示的人物活动共计五部分, 包括二十四人、男十三、女十、小孩一人。按画面的排列顺序依次描绘了墓主人的生活起居、乐舞场面、迎送宾客场面、问医和纺织、角抵表演。这种对人物活动的不同情节的逐段罗列, 使其看上去层次清晰。像这样类似形式的画面, 在以后的画像砖和画像石中经常见到, 由此可见临沂帛画在丧葬艺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绘制方法上金雀山帛画采用淡墨线和朱砂线的灵活运用, 先起稿后用色平涂绘出画意。在笔法的运用上虽如马王堆帛画熟练、严谨, 甚至起稿时有些潦草。但是在附色时却有其特殊之处, 先上色再勾线。如人间部分所绘屋檐下的帷幕, 先用朱砂打好底色, 再用蛤粉加青黛呈淡蓝色罩在上面。最后勾线, 仅是起到“提神”的辅助作用, 而不是借助勾线解决造型问题。“实际上这种绘画技法就是后来所谓的没骨法。显然这与马王堆帛画的以勾线为造型基础的技法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说马王堆帛画是古代绘画中‘勾线’的典范, 那么金雀山就可以称为没骨的先驱。”[5]

三、主题思想的比较

对于两幅帛画的主题似乎是再明显不过的———引魂升天, 但是笔者却认为升天的方式却是不尽相同的。马王堆帛画自下而上先是力士所举平台以下的空间, 包括力士、两条缠绕的大鱼, 一条红蛇等。这些表示“阴”的象征物构成了昼与夜、阴与阳、生与死的界限。亦如叶舒宪所言:“作为自然生命周期的终结和万物藏伏的冬季同死亡相联系, 但作为新的自然周期的准备和万物复苏之基础的冬季, 又同生命的孕育相联系。”[6]由此可见, 上述灵异不仅是死亡的象征, 更重要的是传达死而复生的观念。假如我们将人间和天上部分作图像分析, 不难发现无论是沟通天界和人间的翼龙, 衔草叶的神龟, 还是珍禽异兽, 都是为了传达逐步升仙的思想。这事实上就给我们传达了一种信息, 马王堆帛画运用连环画的艺术表现手法, 分步骤记叙了墓主人成仙的整个过程。

然而金雀山帛画从形制上去掉了马王堆帛画的两袖, 使天国的范围骤然缩小, 仅以日月为代表。由此可以看出在楚人心中被视为神圣的“天”的地位的降低, 取而代之的是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在史书中曾多次记载秦始皇、汉武帝曾多次派人到海上寻仙, 以求长生不死。且临沂在古时候属于东海郡。所以笔者认为金雀山帛画的升仙主题有别于马王堆帛画不是升天成仙, 其主体可能是渡海成仙。我们再回到金雀山帛画的第三部分, 其中有连绵不断的山峰, 青白两条翼龙在海中升腾, 并未出现“阴”的象征物。由此可断定金雀山帛画无意于表现阴间, 而是表现的海山仙境, 与帛画上部分的三座神山相呼应。借以表现海上成仙的主题。

金雀山帛画晚于马王堆帛画数十年, 它却用大写意的绘画形式展现出了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宗教礼仪观念的变化, 即天界地位的降低和海上成仙地位的上升, 同时它也展现出了金雀山帛画对马王堆帛画的历史继承性和差异性。

综上所述, 马王堆帛画和金雀山帛画在地域文化上有着明显的延续性, 二者在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上又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厘清两幅帛画的关系, 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早期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摘要:长沙马王堆汉墓与临沂金雀山汉墓一脉相承。本文对汉墓中的两幅帛画进行了系统比较, 它们在地域文化、绘画风格和主题思想上存在着延续性和差异性。希望通过全面比较, 能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金雀山帛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马王堆帛画,金雀山帛画,比较

参考文献

[1]林树中主编.美术辞林·中国绘画卷.西安:陕西美术出版社, 1995:7.

[2]湖南省博物馆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简报.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2:1.

[3]山东临沂博物馆等.山东省临沂市金雀山九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 1977 (11) :24.

[4]杨玲等.从帛画论汉画之风.艺苑, 1997 (2) :22.

[5]刘家骥等.金雀山西汉帛画临摹后感.文物, 1997 (11) :31.

差异性比较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扁穗牛鞭草、桂牧一号、皇竹草、大力士甜高粱和优质玉米草SAUMZ1等5种优质高产牧草均来源于重庆牧草科技示范园内 (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 。

1.2 方法

将青刈的5种牧草用铡刀切割成1~2 cm, 装填至青贮袋中, 同一牧草设3个重复。装填后, 用胶带密封, 在常温条件下保存。在装填的过程中, 要将青贮料压紧, 使青贮罐中无空隙, 以防空气影响青贮品质。青贮30 d后, 取样测定p H值、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和粗灰分等6个相关指标[4,5]。

2 结果与分析

2.1 pH值

根据5种牧草处理后的青贮料pH值变化可知 (见表1) , 玉米草SAUMZ1的pH值最低, 为3.90, 大力士甜高粱的pH值最高, 为5.97。其中, 大力士甜高粱和桂牧1号、玉米草SAUMZ1间的差异极显著 (P≤0.01) , 和扁穗牛鞭草、皇竹草间的差异显著 (P≤0.05) 。扁穗牛鞭草、皇竹草和桂牧1号间差异不显著 (P>0.05) 。玉米草和其它4种牧草间差异极显著 (P≤0.01) 。

经过30 d的青贮, pH值相对于对照组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 而pH值是青贮饲料的重要评定指标, 其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青贮料的品质。当pH值小于4.2时, 蛋白质因植物细胞酶的作用, 部分分解成氨基酸, 且较稳定, 并不造成损失;当pH值大于4.2时, 由于腐败菌的活动, 氨基酸进而分解成氨气、硫化氢和胺类等, 使蛋白质受到损失。由以上的生物化学变化造成的损失一般占原料干物质量的8%, 这是无法避免的。因此, 在一定范围内, 青贮料的pH值越低, 青贮品质越好。

2.2 中性、酸性洗涤纤维

从表1可知, 扁穗牛鞭草中性洗涤纤维最高, 为67.546%, 和玉米草SAUMZ1间差异极显著, 和其它3种牧草间差异不显著;玉米草SAUMZ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 为52.164%, 和皇竹草间差异显著, 和扁穗牛鞭草、桂牧1号、大力士甜高粱间差异极显著。

桂牧1号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 为46.129%, 和扁穗牛鞭草间差异不显著, 和皇竹草、大力士甜高粱间差异显著, 和玉米草SAUMZ1间差异极显著;玉米草SAUMZ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也是最低的, 为31.449%, 和其它4种牧草间差异极显著。

通过青贮, 青贮料在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方面也得到了改善, 牧草中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饲草的品质及其消化率。即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与干物质的采食量呈显著负相关, 即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高, 则饲草的适口性差;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 则能提高家畜的采食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直接影响饲草的消化率, 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高, 饲草消化率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 饲草易被家畜消化吸收, 饲草消化率高。因此, 在一定程度内, 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越低, 青贮料的品质越好。

2.3 粗蛋白

粗蛋白含量是青贮饲料质量的重要标准。蛋白质含量高, 青贮质量高。根据5种牧草青贮处理后的粗蛋白含量可知 (见表1) , 青贮后, 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大力士甜高粱, 为10.431%, 和其它4种牧草间差异极显著;其次是皇竹草, 为8.223%, 和玉米草SAUMZ1、桂牧1号间差异不显著, 和扁穗牛鞭草间差异极显著;含量最低的是扁穗牛鞭草, 为5.252%。玉米草SAUMZ1和桂牧1号间差异不显著。

2.4 木质素

木质素是影响饲料 (特别是牧草) 质量的重要因素。木质素含量高, 青贮品质较差, 适口性降低。从表1可知, 皇竹草木质素含量最低, 为3.762%, 和玉米草SAUMZ1间差异不显著, 和其它3种牧草间差异极显著;其次为玉米草SAUMZ1, 含量为4.088%, 和扁穗牛鞭草、桂牧1号、大力士甜高粱间差异极显著;含量最高的为桂牧1号, 为7.972%, 和扁穗牛鞭草间差异显著, 和大力士甜高粱间差异极显著。

2.5 粗灰分

粗灰分反映牧草矿物质的总体含量, 是生境条件的最好指示, 也是确定牧草适宜收获期的依据之一。从表1可知, 皇竹草粗灰分含量最高, 为11.071%, 和其它4种牧草间差异极显著;扁穗牛鞭草粗灰分含量最低, 为6.821%, 和玉米草SAUMZ1间差异不显著, 和桂牧1号、大力士甜高粱间差异极显著。

3 小结

本试验表明, 5种主推牧草青贮品质从高到低排序为:玉米草SAUMZ1、皇竹草、大力士甜高粱、桂牧1号、扁穗牛鞭草。

参考文献

[1]王成章, 王恬.饲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郭旭生, 丁武蓉, 玉柱.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评定体系及其新进展[J].中国草地学报, 2008, 30 (4) :100-106, 42.

[3]郑勇, 曾志红, 杨俊英.青贮饲料品质鉴定方法及技术要点[J].西南园艺, 2006, 34 (6) :55-56.

[4]孙小龙, 周禾, 李平, 等.苜蓿与玉米秸秆混贮研究[J].草业学报, 2009, 18 (5) :86-92.

差异性比较 篇9

关键词:经营管理,会计信息,统计信息,差异性分析,经济核算,财务分析,信息披露

0 引言

统计工作的完成离不开会计资料, 以工业企业统计报表中《主要经济指标表》的基本形式为参考, 可以看出, 有些统计指标的填列可以直接利用会计资料, 有些则需要对相关会计资料进行分析整合才能得到。

1 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条规定, 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 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 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作了详细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九条规定, 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至少披露下列各项:编报企业的名称;资产负债表日或财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人民币金额单位;财务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 应当予以标明。第二条规定, 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 (或股东权益, 下同) 变动表;附注。前三个部分通过会计报表指标列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 列示当期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与所有者 (或股东, 下同) 的资本交易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附注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 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进行说明。准则进一步规定了附注的披露顺序: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 包括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等;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 包括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账面价值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等;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 包括终止经营税后利润的金额及其构成情况等;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另外, 附注中还应当披露: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提议或宣布发放的股利总额和每股股利金额 (或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总额) ;企业注册地、组织形式和总部地址;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母公司以及集团最终母公司的名称。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四条规定, 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第三十一条规定,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下列信息:子公司的清单, 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不足半数但能对其形成控制的原因;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其他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但未能对其形成控制的原因;子公司所采用的与母公司不一致的会计政策,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2 统计法和统计制度对统计信息披露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 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 如实提供统计资料, 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 不得伪造、篡改。第七条规定, 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人不得强令或者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领导人强令或者授意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 应当拒绝、抵制, 依照本法和统计制度如实报送统计资料, 并对所报送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第十三条规定, 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计资料, 分别由国家统计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乡、镇统计员统一管理。部门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计资料, 由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资料, 由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第十四条规定, 国家统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照国家规定, 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公布统计资料, 必须经本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核定, 并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请审批。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统计制度是根据行业的界限分别制定的, 国家统计制度包括《基本单位调查统计报表制度》、《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农业产值综合统计报表制度》、《运输邮电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等。《基本单位调查统计报表制度》规定, 本报表制度主要调查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基本情况, 包括反映单位基本信息、基本属性、主要经济活动的调查指标以及专业特有的指标。《工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 工业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范围为全部工业, 即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他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工业统计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销售量、库存量、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 以及主要财务成本指标和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等。

3 比较差异分析

首先, 会计法中明确规定,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 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实际情况是上市公司, 大中型企业, 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会计报表都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而统计报表却没有第三方为其真实性做出审核。

第二, 统计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公布, 企业的统计报表要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而会计报表及其相关信息是由企业自行提供给使用者的。

第三, 关于会计报表的披露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中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所有公司必须遵照执行。除了一般企业的会计报表和附注及其列报说明外, 在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解释中还规定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会计报表和附注及其列报说明。这是因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经营性质和一般企业差异较大, 会计报表的格式和披露内容有其特色。

4 结束语

总之, 在实际工作中兼任统计人员的会计人员数见不鲜, 即使企业有专门的统计人员, 在填报财务统计表时也往往让会计人员代填。因此, 无论是对于兼任统计职务的会计人员, 还是对于代统计人员完成统计任务的会计人员来说, 比较这两个领域的异同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S

[1]张桂君, 张润, 王居娟.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差异及其 (下转第198页)

参考文献

[1]张桂君, 张润, 王居娟.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差异及其协调[J].黑龙江财会, 2003 (6) :25-26.

差异性比较 篇10

渤海是一个内海, 被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京、津、冀“C”字形环抱。临靠渤海的城市主要有天津、秦皇岛、唐山、沧州、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日照和青岛。依靠渤海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 其中北京作为首都也包括在内。在讨论经济区域的发展时, 为了方便数据统计, 笔者以省级行政单位为讨论对象。

环渤海地区本身具有地域上的关联性和整体性, 这一地区土地面积约52万km2, 占全国5.4%, 2007年末人口达到2.335 6亿人, 占全国的17.7%, 它居中国北方地区通向海洋的门户, 在5 800 km (占全国的1/3) 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小港口40多个, 其中货物吞吐量过亿的有7个。

2 环渤海经济圈内部整合缓慢的主要原因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加快环渤海区域开发开放的战略要求, 此后这一地区被列为全国开发开放的重点区域之一, 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式确认了“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1], 并给予了许多特殊的优惠。虽然经过近20年的努力环渤海经济圈内部已经形成了发达便捷的交通, 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教育基础, 密集的骨干城市群, 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但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 重要的是后者已经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和合作路径, 开始了合力基础上的整体提升, 而位于华北以及东北地区的环渤海经济圈, 却一直没有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发挥应有的影响力。

这其中固然存在自然地理位置方面的原因, 例如:环渤海经济圈的城市间交通时间远远大于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但究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圈内部差异大, 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区域内既包括有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首都北京市, 还有天津、山东和辽宁等在全国位居前列的制造业大省市, 同时又有河北这样的农业大省, 区域内部差异大。其次, 内部单元相对独立, 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具有足够带动力和辐射力的经济中心。环渤海经济圈实际上由3个相对独立的“港口——腹地”经济区域构成:一块是京津冀经济区, 以天津为主要出海口, 腹地主要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第二块是山东半岛经济区, 以青岛为主要出海口, 腹地是山东半岛和华东部分地区;一块是辽东半岛经济区, 以大连为主要出海口, 腹地是东北地区。这3个区域从幅员和人口规模, 都可以发展成相对独立的都市经济区, 相互间经济联系没有长三角和珠三角内部城市间那样紧密。

3 环渤海经济圈内部经济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的差异性比较分析主要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和城市竞争力方面来分析。

3.1 经济总量

由图1和表1得知, 从2000—2007年, 经济圈内平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 但以北京市的16.83%为最高, 其次为天津、山东, 而河北、辽宁11.38%居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职工工资水平最高的都是北京市, 天津居第二, 辽宁和山东水平相当, 而最低的是河北省。区域合作是建立在实力之上的, 有实力才有发言权。环渤海经济圈内部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指标, 都是参差不齐, 这势必会影响到区域总体效益和发展。各个省市只有打造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经济增长区, 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圈的向心力, 更好地参与区域内部的分工与合作。

3.2 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上。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结构方面有下列共同之处:第二产业比例大, 重、化工业为主, 国有经济比重高, 总体来说就是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聚和集中的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劣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 同时又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从产业结构来看, 三省二市的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梯度落差[2], 这为产业在区域内的扩散、集聚与整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同时又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与合作提供了内在动力。

从产业结构的优化度来看, 北京最高,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0%;天津其次, 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即将达到60%;河北省最低, 第一产业比重仍占13.16%, 三省内部的第三产业比重相当, 同为30%左右。这反映了环渤海经济圈内部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 为区域产业合作提供了驱动力和发展空间。

从产业发展趋势看, 三省二市优势支柱产业总体上可以互补。根据资源条件和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 三省二市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已呈现出明显的分工:北京将以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 重在提升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而第二产业将继续走高端化发展道路。北京未来最具活力的产业将是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金融管理及中介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天津市以发展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为重点, 未来最具活力的产业将是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石化工业、航空航天业、现代造船业、现代制药业和仓储物流业。而3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带动, 2001年以来, 区域制造业所占比例在不断提高。其中, 辽宁省的第二产业主要是装备制造业, 指的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各类制造工业, 如石化、冶金、建材和机车制造。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 辽宁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源和技术条件。另外, 大连市积极发展软件外包产业, 将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中国第一、世界一流”作为发展目标。山东省的第二产业则是既有青岛“五朵金花”等知名轻工业名牌, 还有济南重工业区。山东半岛产业带是以电子、机械、石化、轻纺和食品等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带。河北曹妃甸和南堡油田的开发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 优势产业为能源和原材料产业以及装备制造业, 产业结构也有所升级。另外医药制造和汽车制造、新能源开发也属于上升中的产业, 如华药、石药、神威、以岭等医药企业以及号称“中国电谷”的保定市的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因此, 整个都市圈的产业门类齐全、要素齐备, 胜过其他地区。

从产业链环节看, 根据三省二市所具有的要素特点、潜能和未来发展可能, 各自处于产业链条上的不同位置, 具有不同分工。显然, 北京是区域内现代制造业的研究开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营销中心及管理控制中心, 占据产业链条的高端位置;天津的优势在于拥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手段, 完备的制造产业和制造业基础, 以建设现代化制造基地和研发转化基地, 处于产业链条的中端位置;河北、山东、辽宁在区域中具有明显的低价商务成本优势、廉价劳动力优势和基础制造业优势, 在钢铁、医药、纺织等行业具有相当基础, 但在产出上大都属于资源型初级加工的低附加值产品, 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因此经济圈内产业需要主动进行产业链接, 打造都市圈产业链竞争优势, 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

3.3 城市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是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3]。宏观上包括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在微观基础方面, 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取决于产业竞争力, 而产业竞争力归根为企业竞争力。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根本在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北京——“科技人才优势”。北京的科研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6倍, 全国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在此, 劳动力素质高。北京市的企业最大优势在于容易得到最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与北京市的研发中心、创新中心的定位也是相符的。

天津——“政策优势”。滨海新区的开发作为国家规划, 对天津市的产业结构影响巨大。通过政策引导, 上承北京的科研, 下启辽、冀、鲁的工业需求, 致力于科研的转化, 同时作为北方航运中心, 造船物流也在蓬勃发展。

青岛——“大而强”。青岛作为山东省城市的代表, 重点突出在大而强。青岛大型制造业企业名声在外, 工业在十几年前就构筑了以名牌产品为核心的支柱工业体系。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 知名度几乎超过了青岛, 大而强的工业企业构成青岛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优势。

唐山——“重工业”。以2007年来看, 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2 779.14亿元, 比2006年增长15.0%,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 595.55亿元, 增长16.5%,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 125.48 亿元, 精品钢材、基础能源、优质建材、装备制造业和化工工业五大产业完成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0.2%。钢铁工业完成增加值563.19亿元, 增长25.7%, 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0%, 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3.4%, 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唐山市作为河北重工业的摇篮, 企业在京津冀的整合下已经开始受益[4]。

大连——“品牌城市”。大连是中国第一个把城市当做品牌来经营的城市。不管是“浪漫之都”的旅游城市品牌, 还是适宜的人居环境、明显的日韩文化, 都使这座城市彰显着力量。这是一座将城市变成风景, 将风景变成了资本的城市。一个风景城市的名片对于吸引员工来此就业具有很大优势。

4 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天津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带, 规划面积2 270 km2, 海岸线153 km, 人口152万, 是中国最有潜力、最具活力、最富魅力的现代化经济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未来15年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滨海新区的定位: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 (东北、华北、西北) 、面向东北亚, 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4]。

2007年, 滨海新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 364.08 亿元, 比2006年增长20.5%。2005—2007年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天津市生产总值的43.9%、45.0%和47.1%。至此, 滨海新区已成为天津市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从横向方面比较, 滨海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基本上是以年均增幅高出浦东新区3~4个百分点增长的, 到2006年, 已经是浦东新区的80.8%。

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可以使天津成为环渤海地区的一个经济枢纽, 并由此辐射至整个环渤海地区, 形成以京津冀为经济核心区、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格局, 实现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 最终在中国北方地区形成一个继深圳和上海之后的中国第三个经济增长极。至此, 环渤海经济圈的龙头不再模糊, 引擎地位就此确定, 冀望加快滨海新区建设从而带动整个北方经济发展已经不再是空想。

发端于南, 收功于北的中国经济,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 天津滨海新区的危机意识应逐渐加强, 中央对滨海的认可, 并不代表着天津的成功, 在环渤海三省二市中, 天津的经济实力并不占优势。历史留给滨海的时间只有5~10年, 天津应该抓紧将自己做大, 奠定今后三五十年内的经济地位。

5 结束语

五省市在区域内的相对比重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北京市以首钢搬迁为标志, 彻底告别重工业, 潜心塑造首都经济和历史文化名城;天津致力于北方航运中心;河北致力于京津冀的整合, 以唐山港的建设为基点, 提升凹陷带;辽宁正积出海, 以线带面, 积极打造“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山东则以“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战略对接环渤海经济圈。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滨海新区的带领下, 环渤海经济圈将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

参考文献

[1]周立群, 谢思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2008) [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祝尔娟.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J].经济地理2009, 29 (6) :881-886.

[3]康晓光, 马庆斌.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生态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教师专业水平层次差异比较 篇11

关键词:教师;专业水平;差异比较;启迪智慧;点化生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是

一个人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本文主要是讨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层次,解读它们的基本特质,特别关注“教师”这个职业专业水平的发展层次比较。

第一层次:传授知识的“教书匠”

在很多人眼里,“匠”可能是实用的,也是精巧的,但绝不是艺术的。“匠”是规矩、束缚、再现的代名词,他们守成有余,创新不足。其特质是:知识储备有限,多非专业出身,缩手缩脚,生搬硬套,惯于做教材的“传声筒”和模式的“代言人”,他们无心创造教学,无心探索课堂,一切遵循着“书上这样说的”,仅局限于把前人总结好的东西传给学生,完成授业和解惑之任而已。

对于教学,“教书匠”多是以“填鸭式”和“说教式”教学为主要方式,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材成为教师的“责任田”,照搬于教学参考,束缚于模式流程,照本宣科,缺少生成,将原本鲜活而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弄得千篇一律,从而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本真,缺失了课堂应有的“味道”。

对于学生,“教书匠”仅限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不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他们眼里,讲得好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听得明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唯分数论,唯成绩论,从而使自己和学生都成为考试机器的牺牲品。

第二层次:启迪思维的“领路人”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育阵地上,同样如此。相对第一层次的“教书匠”,领路人已经高了一个境界,他们对学生同样要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所不同的是:因教师本身教学的态度、素质、领悟、能力及教学艺术的不同,对借用来的教学设计研究、处理的不同、演绎的效果亦不尽相同,所以在这些合格的教师中,也出现了优劣课堂之分。

对于教学,这种层次的教师在传道、授业和解惑过程中,会主动借鉴和吸取其他教师好的策略或做法,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能将他人的知识、方法借为己用,会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更聪明、效率更高,事半功倍,他不断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技巧和流畅度,以成熟的课堂艺术和个人魅力赢得学生,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对于学生,这种教师以其专业的学识与较高的个人魅力,能够深挖教材,并超越教材,可以把深奥难懂的问题转化合并,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学生听其讲课如沐三月春风,心领神会,蟠然若醒,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在愉快中成长。

第三层次:点化生命的“奠基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大道如简,匠心独运。极简,当然不是单调,更不是乏味,而是用沉静的敬畏之心,塑造出有灵魂、有生命的活生生的作品。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世界是复杂的,唯有用极简的心,才能造出世界上最美的物件。这是生活的哲学,也是教育的哲学。

相对前两个层次,点化生命的“奠基人”更多表现在追求教育的本质上,“教书育人”,既要育人又要教书;先教人求真,后教人学知。“无招胜有招”,教师由关注教法转为关注教材,关注学生,真正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课堂。他们注重从学科性质出发来对教学策略加以选择。知识、能力、方法、过程都只是教育阵线上其中的一个因素,他们更注重的是学生情感体验、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对于教学,他们静心执教,用心创业;拒绝平庸,追求卓越;不计得失,无悔奉献;崇尚团队精神,合作才能共赢;创新观念,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课堂上,他们能够准确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善于捕捉尤其是学困生的“闪光点”,把握学生思维的切入点,而后或点拨提示,或画龙点睛,或抛砖引玉;课堂上如行云流水,春风拂面,学生骤然开朗,尽释心结。

对于学生,用充满爱心的言行来鼓励学生上进,他们也许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他懂得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绝不压抑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大爱无疆,“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不光“爱”,还要讲究“爱”的方法和艺术。

可见,“教书匠”是在应付教学,“领路人”是在胜任教学,“奠基人”是在感染教学,享受教学;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合格的教师在启迪解惑,卓越的教师在点化生命。做一个卓越的教师,就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师德良心,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智慧,关爱学生心灵,为学生的人生奠基,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灿烂无限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汪丽.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

差异性比较 篇12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北京市城乡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知识结构、能力现状等因素进行深入、系统地调查研究, 从中找出影响北京市城乡小学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制约其知识与能力结构发展的问题及结症所在, 进而为改进乡村小学体育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 加强北京市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北京地区基础教育质量, 推进北京地区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全面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提出具体建议与可行性方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方法, 选取了北京市19个区 (县) (含燕山) 的208所小学的610名体育老师作为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针对本文研究目的, 查阅了近年来与本研究有关的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学术期刊、网络等信息、数据资料, 参阅并收集了国家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等机构下发的与本研究有关的指导性文件、政策、法规等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支持。

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北京市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情况的问卷调查表》。通过现场作答, 互动交流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并对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归纳、分析研究。本课题共发放调查问卷610份, 回收610份, 回收率100%。剔除其中无效问卷31份, 有效问卷共计579份, 占总问卷数的95%。

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 根据研究内容、目的与任务进行分类, 并根据体育统计方法的原理和要求, 采用人工和计算机spss13.0软件、Microsoft Excel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统计处理, 做出相关分析。

4. 分析归纳法

对研究对象及录入数据统一归类, 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讨论和分析。对样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两方面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 以利于结论的形成。

三、问卷效度、信度检验

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特尔菲法, 根据专家的意见, 对专家认同率达到80%内容予以保留, 对认同率低于20%的内容予以剔除, 修改后, 对问卷进行了问卷效度评定。问卷经过多位专家修改评定后认为:问卷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全面, 能涵盖课题研究的需要, 结构设计基本合理, 具备有效性。

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分半信度 (单双号题目之间的相关) 检验, 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得出半个测验的复本信度系数为r=0.94。根据斯皮尔曼——布朗公式计算得出数值r⒒=0.97, 一般信度系数在0.60—0.85之间就是一个信度可靠的检验, 由此认为该检验是一个信度较高的检验1, 也证明了问卷体系的可靠性。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北京市小学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城乡差异比较

注:1-城8区2-郊区县

由表2可以看出总体知识结构的F=7.124, 对应的概率P (Sig.显著性水平) =0.008<0.01;体育专业知识的F=7.216, 对应的概率P (Sig.显著性水平) =0.007<0.01;教育理论知识的F=5.256, 对应的概率P (Sig.显著性水平) =0.022<0.05。因此北京市小学体育教师在总体知识结构、体育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方面存在着城乡显著差异, 且总体知识结构、体育专业知识差异非常显著 (P<0.05, 差异显著, P<0.01, 差异非常显著) 2。这在表1中也得到充分证明, 表1显示城区体育教师自评所得平均分情况:总体知识结构4.09, 体育专业知识4.06, 教育理论知识4.14, 而郊区、县的体育教师自评所得平均分情况:总体知识结构4.00, 体育专业知识3.94, 教育理论知识4.03。两者比较, 各项的分值城区都高于郊区、县。原因有二:一是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优于郊区、县, 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相对较高, 教学改革、教育理念更新速度比郊区、县快, 二是城区学校的软硬件资源水平、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等高于郊区、县。这些因素必然导致和促进城区小学体育教师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更新知识、技能结构和理论知识学习等方面不断完善自己, 以不断适应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进而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渴望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从而使他们的知识、技能、理论水平的迅速提高。

(二) 北京市小学体育教师能力结构差异比较

注:1-城8区2-郊区县

由表4可以看出总体能力结构的F=5.226, 对应的概率P (Sig.显著性水平) =0.023<0.05;体育专业技能的F=6.190, 对应的概率P (Sig.显著性水平) =0.013<0.05。因此北京市小学体育教师在总体能力结构、体育专业技能方面存在着城乡差异。这在表3中也得到反映, 表19显示城区体育教师自评所得平均分情况:总体能力结构4.05, 体育专业能力4.05, 教育教学技能4.06, 郊区、县的体育教师自评所得平均分情况:总体能力结构3.94, 体育专业能力3.92, 教育教学技能4.01, 城区体育教师各项得分高于郊区、县的体育教师。究其原因与北京市小学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城乡差异的成因基本一致。主要是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 教育教学整体水平较高, 教学改革、教育理念更新速度较快, 教学设施、硬件等水平较高, 体育教材选用范围及内容较广泛, 社会及家长对教学质量及效果的要求较高, 这就敦促城区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加强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再学习, 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及体育专业技能水平以适应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进而满足家长、学生们对优质教育由衷期盼。

五、结论与对策

(一)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小学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两个方面城乡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城区小学体育教师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得分率明显优于郊区 (县) 小学体育教师。其结论如下:

1. 城区小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发展相对超前, 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相对较高, 教学改革、教育理念更新速度快;尤其是城区小学在体育教学资源、学生综合素质、家长对教育期望值等方面明显高于郊区、县水平。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区小学体育教师在完善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的进程, 以适应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以及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2. 北京市尽管已经实施新课程, 但郊区、县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利用意识相对淡漠。其教学方法、手段、模式及评价方法等相对滞后;体育教学随意性较大、规范程度较低;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难于保证、课外活动质量相对较低。郊区、县小学在人力资源开发 (体育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和其他人力资源) 、体育设施资源 (体育场地、体育器材) 建设和体育校本课程内容资源整合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区小学。

3. 郊区、县小学受办学指导思想的影响, 学校良好的体育传统与风气尚未形成, 学校地域特色运动项目开展不足;体育课程内容主要以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内容为主, 体育教学资源相对不足、课堂教学比较单一、枯燥等等;导致并造成了教师教学质量及水平不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频度较低的现象;

(二) 对策

1. 北京市教委应加大扶持与规划功能, 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导向、激励作用;加强郊区、县小学体育工作的管理力度, 提高认识, 增加投入, 确实改善郊区、县小学体育办学条件和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环境, 使之既惠及全体学生, 又促进教育的“公平”、“和谐”与“均衡”发展。

2. 市区教委和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 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郊区 (县) 小学体育发展要求的数量足和质量高的师资队伍;给郊区、县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和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降低城乡之间的差别, 推进北京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3.加强媒体的宣传, 扩大社会影响。学校要加强责任意识, 有序并切实地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 确保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 逐步提高北京地区基础教育质量。

上一篇:整体式无缝桥梁下一篇:农林复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