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性

2024-10-27

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性(共12篇)

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性 篇1

体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理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为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成了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因此,为了保证教育公平,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体育素质,初中体育教育有必要在教学在采用差异性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差异性的教学,让每个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天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体育事业培养基础人才,为全面健身运动打下扎实的基础,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普及化。下文将就差异性教学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运用进行相关的论述。

一、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

有目标采用动力。对初中学生而言,正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为学习目标的实现而不断努力奋斗。体育运动讲求持之以恒的体育精神,每一项体育运动都有一个完美的目标,不断的激发人们去创造,去拼搏。以百米短跑这一项目为例,人类为了挑战自身的奔跑速度,不断的进行拼搏挑战,世界记录也一次次的被打破,各种“不可能”的速度,也正逐渐变为现实,“飞人”的不断出现和挑战,其实就是为了打破人类“最快速度”的目标,是为了挑战人类最快奔跑速度的目标而努力的。因此,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设定一个目标,而且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行目标差异化的制定。毕竟,从实际教学情况看,一个班级的学生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就是身体素质很好,一般,较差。如果教师的教学目标折中,那对身体素质好,基础扎实的学生而言,是没有挑战性的,是没有不能有效激发他们去超越自我,去突破“极点”的。尽管这对身体素较差的学生有一定挑战性,但是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不公平的,是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传统理念的,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一定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差异性教学目标。在这一点上,最直接,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考核标准的制定上,把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并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这样的差异性目标的制定,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合适的目标,每个学生在学习后都能得到相应的成长。

二、差异性教学策略的制定

体育讲求集体荣誉,讲求团队精神。任何体育项目都是与集体运动息息相关的,团体的荣耀远远大于个人的荣誉。因此,在体育教育中,教师从集体出发,从团队从发,对学生进行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符合体育教育的规律,符合初中体育教育的要求。但是,体育运动是人运动美的展示,是基于个人运动天赋之上的美。集体和团队荣誉的取得,是靠个体不断努力和拼搏才实现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策略的制定中,教育既要从培养学生团体精神的角度出发,又要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发展进行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差异性的训练。这一点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育中,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的。一是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不足,只把体育当作“副科”,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所以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上,也就是大众化,是没有任何针对性的。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不知道学生的长处,因此在教学中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针对性和侧重点。这些原因,都使得差异性教学实施存在的障碍。要进行差异性策略的制定,教师要正确看待体育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运动背后的体育精神。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通过与学生进行单独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感受,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在足球训练中,教师不要盲目的开展分组对抗,也不要以某项训练作为教学的决定核心内容。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训练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如在学生的位置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足球天赋和潜能,以及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比赛中担任其能够胜任,而且可以发挥潜能的职位。在战术制定中,让学生发挥不同的作用。如学生的任意球技术好,则指定其作为本队的第一任意球手。而且,还可以根据距离,角度等,让不同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上执行任意球的发球。总之,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执行差异性的教学,让学生的体育特长得到发挥。

三、结束语

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教育是公平公正的。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中,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的体育特长,进行有差异化的教学,实现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启泉.体育教学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6)4-9.

[2]王志国.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02):73-74

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性 篇2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差异教学---利用差异,释放个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已经为每一位教师所接受。而面对现实中存在差异的学生个体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从而真正达到实施有效教学的目的呢?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减轻负担, 需要我们进行所谓的差异教学,它包括多种形式,从分层作业到分层教学,到分类教学、异步教学等等。每一种形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差异教学的目标。然而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一些差异教学的形式受到挑战,争论的焦点是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是不可能消除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差异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小组协作,共同提高。把学习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合理搭配在一起,形成互助小组,使他们互相沟通、合作,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目的。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强弱搭配”,使学习小组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之下,为达成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学习。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必将带动和感染其他同学,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使自己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能使基础差、兴趣低的学生受到激励和帮助,形成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格局,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全体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互助合作的精神。

其次,班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特别是有才华的学生以及基础较差的学生,单靠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需要把班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但这并不是简单地在集中教学中加进个别辅导,而是要将个别化教学的思想、策略和方法,在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辅导训练、提供的资源和环境等方面体现出来。针对学习困难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个别谈话等形式,发现他们的优点,在语言上表扬、激励他们,在行为操作上关爱他们,帮助他们。与各任课教师按时了解分析,在集体中给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解除心理障碍。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习目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注意课外拓展、练习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再次,创新学习,分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要求教师以新理念为指导,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与鼓励,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上笔者浅谈了如何在教学中克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相关策略。下面就结合语文教学谈谈差异教学的具体实践与运用。笔者认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小学语文教育在当下最应当关注的问题。《新课标》一系列的新理念、新策略、新要求,都是围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是个性化的行动,这一主题而展开论述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人的自然发展,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体的独特经验。语文教育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学生为教育之本,注重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成为呼唤个性化的教学,成为关注个性、关注生命、关注智慧的工具和方法。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张扬学生的个性呢?

一、针对学生差异,安排个性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知识背景相异, 兴趣爱好有别, 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注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尊重学生,就应给他们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尊重学生,就应满足其个性的需要,呵护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更高的生命层次上进行主动的自我发展。要真正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间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学生一旦能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就会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学习氛围也就自然而然地和谐融洽了,以人为本也充分体现了。在教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表达出来, 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这种景象画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把这种景象读出来,喜欢吟诗的同学可以用诗把这种景象诵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堂组织方式,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别是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鼓励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的个性可以在非强制性的自学中得到发展, 教师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 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有利的。

二、精心设问,充分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想像。在儿童的心理品质中,想像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开发儿童创造的潜能,发展他们的想像力便是一把金钥匙。儿童一般都是爱想像、爱幻想, 而且孩子是乐于想像、善于幻想的。在孩子的心目中, 一切都是活的, 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 都是可以和自己对话的, 在他们的心目中, 想像中的仿佛就是真实的, 美好的幻想是可以变成现实的。在语文教学中, 要达到课标开发创新潜能的目标,为学生创造联想的空间,思接千载,浮想联翩,让他们驰骋于想像的天地,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新思维、新想法源源不断地冒出来。这样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敢于想像,敢于发言,敢于争论,此时,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在语文教学激发想像的过程中,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设计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关键。提问若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启了学生的思路,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进行思考,并能培养其想像力、开拓性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创造力得以激发,其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张扬。

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 必须有一定的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组织他们进行积极互动的独立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实践教学,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广阔的天地。

四、情境教学,体验中秀出个性的风采。中国着名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所特别强调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而情境教学最可以展现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教学的效果。(www.Fwsir.com)没有什么比亲手摸一摸,亲口尝一尝,亲身做一做更能真切地获得感受,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要加强自我体验和语言的实践。体验指在教学中对文中描述的某种行为进行操作尝试,用自己的身体亲自体验,用己的心灵切身感悟,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领悟到其中蕴涵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对话、编情景剧等手段,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生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塑造的过程,这大大丰富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叶澜教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人性的张扬。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活动,根据其差异,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机会,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轻松愉快地注入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思想情感。教育的目的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应该追求每个学生主动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要想实现差异化教学的目标,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的氛围中任意释放,得以展现,使他们能真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

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性 篇3

【关键词】高中;排球扣球;体育教学;差异性教学;教学效果

排球是一项在我国传播极为广泛的运动,拥有较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其团体协同的精神,不仅是高中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要求内容,而且也是一种实现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双锻炼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高中排球教学中的扣球教学和训练的现实实践,并且结合相关理论,对于特异性教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促进特异性教学在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一、相关理论概念阐述研究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于特异性教学做出了极为明确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必须采取差异性教学,并且将其彻底的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从而真正的推动教学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扣球不仅是排球最为重要和基本的技术之一,而且也是排球中实现攻击的技术,是重要的得分手段。因此,在进行排球教学时,扣球的教学和练习是整个过程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实践中排球扣球教学差异性现状研究

(一)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

多数学生在接受排球扣球的教学和训练中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项训练,身体素质和技术基础都较为薄弱,其中最主要的表现为:学生身体素质一般、上下肢力量较为薄弱,根本无法完成高质量的腾空扣球动作,很难掌握“鞭打”这一重要技术要领。在教学当中,应当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基础教学,使其能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来弥补身体素质上的不足。对于身体素质较好地学生,应当加强其实际训练,用科学、规范化的训练来实现技术的提高。

(二)不同排球技术基础的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

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大多没有经历过排球专项系统的训练,因此不仅球感一般,而且其反映较慢,耐力也极差,徒手进行鞭打动作的练习可以完成,但是一旦结合排球进行练习,那么动作就会出现变形,无法完成扣球动作,这种情况下不仅无法完成相应的训练,而且会极大地影响其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应当将其和无基础的学生分为一组,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而对基础差的学生,应当加快鼓励,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

许多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排球运动缺乏兴趣,或者对于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亦或对排球这种运动不感兴趣,单纯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许多成绩相对欠佳的学生通常对运动充满着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区别对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

对于男性应当以练习为主理论辅助的教学模式,多强调动作要领;而对于女生,由于其生理条件的特殊性,可以放宽练习的要求,着重集中于对其理论的教育。

三、采取差异性教学促进高中排球扣球教学的建议

(一)正确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特有的身体条件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差、力量较为薄弱,很难完成正确的扣球动作,导致“鞭打”这一重要的扣球动作无法掌握,需要加强学生体能力量的训练,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连续蛙跳提高下肢力量,俯卧撑提高上肢力量。鞭打练习可以通过手拿柳条进行训练,如果能够挥打出风声,说明练习已经比较到位,之后可以进行扣固定球来寻找击打感觉,从而提高鞭打能力。学生爆发力的训练则可以通过短距离冲刺跑,不断挑战自身极限来强化爆发力,从而在排球扣球中更能合理运用身体条件优势,实现鞭打动作准确规范。

(二)加强排球扣球的基础技术训练,增加攻击性

排球是一项竞技性运动,运动员需要在场上充分合作才能保证比赛取得理想的结果。因此需要在实际训练中不断加强排球扣球基础技术训练,提高团队之间配合默契程度,加强队员挥臂速度、手掌对球的控制能力以及助跑弹跳能力基础训练,从而有效增强攻击性。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首先了解排球扣球的相关方法和动作要领,在掌握了初步的技术动作后,再在教师的进一步指导下掌握相应的助跑节奏、时机、起跳点的选择,击球点及手掌包满时的鞭甩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对于学生进行排球扣球动作的示范,采取放慢示范的方法进行讲解,对于其要领和关键要重点突出,注意讲解的生动,防止死板的讲解方法。

(四)采用自主学习的同时,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只有进行具体的练习后才能真正掌握排球扣球的技巧,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多和技术差的同学练习,实现互相的鼓励和帮助,以此来缩短之间的差距,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扣球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来进行学习。例1:一人自主学习,一人通过对地扣球反弹于墙之后继续进行扣球练习;例2:合作学习扣球:一人用竹竿吊排球,一人助跑起跳扣球;一个头顶举球,一人做鞭打扣球动作。

四、结束语

可见,采取差异性教学方法在高中排球扣球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取得更为明显的教学效果,最终促进高中体育教育的发展,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完成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娟,刘如强.高中排球扣球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内江科技.2008,04.

[2] 朱志丹.差异性教学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

[3]李军,曹广海.排球扣球教学中手臂未甩直错误动作分析与纠正[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9.

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性 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教育公平,教学策略,差异性教学

差异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 这一理念是在因材施教、兴趣教学、以学为本等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差异性教学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上, 由于每个学生体质的差异, 他们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想让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能得到同等的对待, 不让体质较差的学生掉队, 就要将学生按体质分层,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对策, 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 提高教学效果, 最终实现减小学生个体间差异的目的。

一、将学生分层, 确立差异性群体

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具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在于学生的体质特点不同。有些学生天生体质好, 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表现得好动、积极、主动;有些学生天生体质一般, 甚至较差, 在生活和学习中就表现得平静、不主动, 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 甚至不愿意去运动。《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虽然种类不同, 但橘和枳都有其各自的用途。对于学生也是一样, 虽然他们天生的体质各不相同, 但运动强身、提高体质对于每个初中生来说都十分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体质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1.主动型学生

这类学生天生体质就好, 愿意玩, 愿意动, 并且具有极强的体育竞技意识, 在教学中的表现也较为突出。对于这类学生主要以拔高式教学为主, 通过各种强化训练使其身体素质达到一个新高度, 也使其运动技巧更加规范、体育知识更加充实、体育精神更加健康。

2.平常型学生

这类学生体质较佳, 虽然没有突出的体育表现, 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运动, 常参加体育活动等。对于这部分学生要以提高式教学为主, 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增加其体育训练量, 将这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偏好放大化, 使其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3.被动型学生

这类学生体质一般或较差, 在生活和学习中也不愿意运动, 甚至抵触运动。对于这部分学生要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从零开始一点点增加他们的运动量, 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使其不抵触体育运动, 并最终养成有规律地运动的习惯。

二、将教学分层, 制定差异性对策

确立差异性的学生群体之后就要将教学方法分层, 要求在体育课堂上每个层次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都不会有很大的压力, 同时又能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使其体能、体育成绩得到本质的提升。兴趣是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 即使在学生分层后体育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 明确他们的兴趣爱好所在, 并以此为切入点, 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总的来说, 对主动型的学生可以采用培优式教学策略, 训练以两人一组为主, 这样可以在教学中激发他们彼此的竞技精神。训练难度和强度逐渐增加, 并且在期间穿插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娱乐活动, 使训练有张有弛。另外, 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培养, 使他们对体育运动知识、体育运动的历史等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做到体智双发展。

对平常型的学生要采用兴趣式教学策略, 训练以5人团体运动为主,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编排到游戏活动中, 如篮球活动、足球活动、羽毛球活动等, 使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能够聚在一起, 相互竞争, 相互促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对被动型的学生要采用带动式教学策略, 将这部分学生安排在平常型学生中间, 使被动型学生自行选择要融入的兴趣团队。这部分学生之所以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 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运动的动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在提高被动型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多下功夫, 如开展小组游戏或比赛, 以小组荣誉感推动被动型学生的参与欲望。两类学生在游戏或比赛中彼此交流、互相照顾、不离不弃, 使被动型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怀, 为了不拖大家的“后腿”, 出于责任感, 主动增加运动量, 进而养成运动习惯。

三、将目标分层, 实现差异性提升

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既不是一个褒义词也不是一个贬义词, 它在体育课堂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所以在对每层学生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之前,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目标分层并不是分好坏, 而是分类型, 目的是使每种类型的学生都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目标是体育竞技的核心动力, 一个优秀的体育健儿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不断被超越的目标来激励自己、鼓励自己。对于初中生也是一样, 随着初中生的课业负担不断增加, 体育课也越来越受“排挤”,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体育动能是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者认为, 在体育教学中为各个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的体育任务对激发竞技精神、养成运动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初中体育不仅仅是一项学校教学工作, 同时也是实现全民健身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在教学中为主动型学生制订每周的运动计划, 如每天跑行1000 m, 掌握5条篮球知识等。对平常型和被动型学生则不做运动计划,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他们放任自流, 作者每周都会利用体育课或周末举行一次运动比赛, 要求全班学生必须全部参加, 在运动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或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虽是比赛但不分名次, 以增加学生之间的运动交流为主。这样平常型和被动型学生就能在主动型学生的感染下为自己制定运动目标, 这种运动目标没有强制力, 对于平常型和被动型的学生而言执行起来不会感到有压力, 目标的完成效果也较好。

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永恒的话题, 要想做到教育公平就必须做到差异性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学有所乐, 这是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和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东.初中体育教学B型模式授课的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 2010 (2) .

[2]葛建军.浅议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困境及其解决途径[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0 (2) .

[3]叶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差异性教学[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10 (3) .

[4]马丽平.初中体育课中的讲解法与动作示范法[J].考试周刊, 2010 (18) .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差异教学11 篇5

【摘要】差异教学强调照顾学生的差异,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而且重视集体作用,强调同学间合作探究,互相帮助。

【正文】

自从2011年,我们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经过几年的学习,认识到数学教学的任务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到尊重学生的差异,变被动为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们培养成可不断创新的大脑,而不是储存文件的硬盘。同时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在学习和其他方面总是千差万别的。

差异教学强调照顾学生的差异,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而且重视集体作用,强调同学间合作探究,互相帮助。告诉孩子们学习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让他们正确认识分层教育的科学性,这是差异教学的前提。随着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减少,加上上级要求,必须均衡分班,导致农村学校同一班级里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成绩差异较大,显著的差异会给数学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而一个班级的教学在内容、进度上必须一致,如果不实施差异教学,势必会使学习好的学生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差的学生迫于进度而疲于奔命,最终导致较高层次的学生“吃不饱”,较低层次的学生“吃不了”。这样就造成了较高层次的学生感到教师授课内容太浅且速度太慢,在课堂上显得索然无味、无所事事。而较低层次的学生则感到教师的授课内容偏难且速度偏快,学习提不上兴趣,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的念头。结合个人教学体会,本人认为“差异教学”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差异教学”的情境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使学生对自然界与

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之美,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任何方案目标的实施,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差异教学中的分层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的差异,而不是人格的差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实施差异教学之前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达到班级整体优化。用生活中的事例教学,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我们身边。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根据教学内容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带着浓厚兴趣并愉快地学习。

二、关注差异,分层学习,提出数学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教学时要鼓励学习较差的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组内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不同看法,培养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并有意识地将新知识和学习材料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融会贯通、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开阔人脑的思维,使之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的思维状态。再通过活跃的思想达到求异、求佳、求新的目的。不管学生数学成绩如何,每个程度的学生都会有想法。学习的兴逐步提高。

三、关注差异,解决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独立思考,自主探

索,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都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让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这样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才能成为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人们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生活实践中必不可缺少的,是改造自然必要的武器之一,要教育学生学好数学是为了未来更方便的应用,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四﹑实施“差异教学”的具体措施

1﹑建立个人学习成长档案 学生学习档案

姓名 学科 编号 第 周 考试:粘贴一周内最好的一次试卷 作业:粘贴一周内最好的一次作业

评价:家长老师评价学生一周内最好的一次表现

合作:写出一周内与同学或老师共同探究、解决了什么主要问题(仅限数学问题)。

体验:通过一件具体真实事例,写出对自己的评价,对数学的情感体验。积累:收集一周的错题,并改正,写出错误原因。

开始学生不爱做,只是应付,但久而久之,学生从中受益,通过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进步,建立了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会到在享受尊严的环境中成长。教师往往对学生认识不全面,也不清楚他们有什么特殊需要,通过对档案内容的分析,了解

了学生学习落后的真正原因,这为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2﹑定期进行单元测评

考察内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知识的迁移能力:举出现实生活中应用本章知识的例子。创造性想象能力:归纳常规题型的常规解法或辅助线的常规添法。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本章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测评方法:学生自己打分或两人一组互评。3﹑尊重差异,采取措施

差异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不是为了将学生差异拉平,但客观上学生差异过大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困难。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有些差异并不完全是学习能力造成的。例如:认知前提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等等。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引导学生做这方面的准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差距就会缩小一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水平直接影响新知识学习,影响知识技能的迁移,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后,帮助一些后进的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前提,这样就有利于缩小他们与其他同学学习新知识的差距,提高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质量。为学生做好认知准备是实施差异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

当学生要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时,开始学习新知识时,除了存在认知方面的差异,通常在情感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学生对数学很有兴趣,愿意学习;有些学生则将学习数学看作是一种任务与要求,不学不行;有些学生甚至害怕和讨厌学习数学等。如果前期的学习获得成功,受到成功的激励,具有了搞好学习的信心,在情感方面为后期的学习做好了准备,相反,在前期学习失败的学生,就不可能为后期学习做好情感准备。那些带着兴趣与热情进入后期学习的学生,比没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得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因此我认为为学生做好情感准备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又一有效措施。

如果学生在学习前,还没有内在的学习动机,也将导致他们在学习中的

巨大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的产生不仅为了满足个人的发展与情感需要,还有社会发展的需要因素,还有赖于学生的志向水平与所期待价值观。教学前,可以出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难度适当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又一有效措施。

三、对正确看待差异教学的几点反思

1、正确地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差异

大千世界莘莘学子,个性特点千差万别,能力水平、习惯、作风各有不同,且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作为教师要正视现实,承认差异,进而客观公正,心平气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抬起头来走路”。

2、在心态上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教师和学生之间虽存在着知识层次结构上的差别,但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时候,老师都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而不要轻视漠视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授课时,要用规范礼貌的语言对学生讲话。讨论问题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习上人人平等。无论学生说得对与不对,教师都应给予善意的,积极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可用“你真行”“想一想”“肯定能说出来”“你的发言有独到之处”等语言,给予鼓励。平等的对待学生是教师实施差异教学的关键所在。

3、在教学态度上要尊重学生

实施差异教学,就要求教师要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报以积极、热切的期望,乐于从多角度评价学生、观察学生和接纳学生,寻找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他们的潜能。教师如果能够真心地去尊重一个孩子,换来的不只是孩子对教师的尊重,还有对教师的信任以及对学习的热情和学会怎样去尊重别人。有时候知识的教育是一方面,教育者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大。

总之,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已经为每一位教师所接受。面对现实中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努力地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实施。

总之,课程改革在教学上的变化,不在于知识点的增减或教学形式的更换,而在于教育理念、培养要求和教学定位的变化,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目前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如何对待差异学生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被程式化的倾向,这样的形式变化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不大。教师只有真正从理念上得到转变,才能带动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

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差异教学

省(市):单位:

姓名:

电话:

西省

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中学李关清

***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差异性 篇6

差异性教学原则——素质教育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品质差异,尊重差异,并把此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差异性教学原则,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使低层次学生有反馈机会,有补偿的余地,使高层次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平时上课中,一部分同学早已完成任务,或玩游戏,或浏览网页,或网上聊天,他们做得都很隐蔽,一般不会让老师发现;另一部分同学动作慢慢腾腾,经常犯简单操作错误,任务一般完不成,个别同学甚至任务没完成,也在玩些其他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差异性。到底有哪些差异性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学生基本功的差异

如有的学生上课时思维要敏捷,有的形象的直观记忆能力强,有的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学生中有的家中有电脑,有的参加过校外培训,有的则连电脑都从未接触过。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不同的内容时就产生了差异。

2.学习兴趣的差异

一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另一类学生智力因素好,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成绩不稳,但有潜力;还有一类学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

面对诸多的差异性,使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差异教学手段,势在必然。这也是目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那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差异性教学呢?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驱动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2.严密的课堂组织教学,使学生无懒可偷

每学期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我都会向学生慎重宣布一些课堂纪律,明确提出:严禁打游戏,严禁网上聊天,严禁做与课堂不相关的事情,严禁把课堂当茶馆。在每一节课堂上,观察每一个同学的细微变化,要善于发现同学的“诡秘”行动,特别是易被遗忘的角落,尤值关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老师在讲解时,应及时“全体广播”;同学在操作时,应及时切换到“监视”功能,认真负责好“猫捉老鼠游戏”。这种做法主要树立老师的威严,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敬畏,不敢有一丝松懈;老师全面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督促每一个学生,有效的协助学生进行自我控制,而不致在课堂中迷失方向。

3.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严肃而自由”,严肃仅是一种规范,自由方是学生学习思维的释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体现这种自由,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应该让“差生”敢于提问,让“优生”勇于质疑。让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简单划一的操作充满生气,让电脑的“神秘”消除“神秘”。这种做法可以让“优生”、“差生”融于课堂,不致游离于课堂,每一个学生才会学有所获。

4.进行差异评价,及时反馈

首先,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准备情况、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了解,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所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获得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其次,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5.着眼针对,培优补差——加强课外辅导与课内的协调

《教育学》明确指出,“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个别辅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针对”就是辅导的“指导思想”,这“个别”就是辅导必须“分层”。所以,在课内要注意发现问题,发现在某一方面有发展的“苗子”,那么,在课外辅导时,才可能有针对性地给基础差的学生“找差补缺”,为优生“开小灶”。

浅析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差异性教学 篇7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差异性”, 而“差异性”也是有所不同的。

一、学生个体差异的分类

1. 学生基本素质的差异。

如学生甲比学生乙上课时思维敏捷, 学生丙善长形象的直观记忆, 学生丁则善长抽象的语言记忆。在学生中, 有的参加过校外培训, 有的参加过信息学竞赛, 有的很少用电脑, 甚至从未接触过电脑, 这些经历的差导性导致了他们在学习相同的内容时产生了差异。

2. 学生学习兴趣的差异。

A类生学习兴趣浓厚, 爱好广泛, 求知欲强, 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学习成绩稳定;B类生智力因素好, 缺乏刻苦精神, 学习兴趣有偏差, 成绩不稳, 但有潜力;C类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 学习吃力, 成绩不理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3.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认识的差异。

A类学生觉得这门课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有益于自己今后的学习;B类学生认为这门课完全是来调剂的, 可上可不上;C类学生则认为这门课是玩耍课, 就是用来玩的。

二、因材施教, 实施“差异性教学”

面对诸多的差异性, 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差异性教学势在必然, 这也是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那教师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 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差异性教学呢?教师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应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驱动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针对这种教学方法, 我认为教师要结合每个班的情况, 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 适当进行知识点扩展, 设计出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教师必须事先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是属于积极思考, 可以随时跟上教师节奏, 反应敏捷的;是属于比较被动, 只喜欢听教师讲课, 却不爱发言的;还是属于需要激发兴趣, 一边引导、一边授课的。只有摸清每个班的情况, 教师才能很好地为学生确立目标和任务。

2. 严密地组织课堂教学, 使学生无懒可偷。

每学期第一节信息技术课, 我都会向学生慎重宣布一些课堂纪律, 明确提出:严禁玩游戏, 严禁网上聊天, 严禁做与课堂不相关的事情, 严禁把课堂当成“茶馆”。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细微变化,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诡秘”行为, 特别是易被“遗忘”的角落, 尤应关注。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 在讲解时及时“全体广播”;学生在操作时, 教师应适时切换到“屏幕监看”功能, 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这样不仅能树立教师的威严, 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敬畏, 而且可有效地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控制, 而不致在课堂中迷失方向。

3. 创设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严肃而自由”, 严肃仅是一种规范, 自由方是学生学习思维的释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体现这种自由, 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如此学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 闪现思维火花。这样才可以让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让简单划一的操作充满生气, 让电脑不再“神秘”。教师可以采用竞赛法、作品展示法和与其他学科整合法来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这些做法可以让所有学生融入课堂, 不致游离于课堂, 每一个学生都会学有所获。

4. 进行差异评价, 及时反馈。

首先, 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准备情况、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了解, 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获得反馈意见,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 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其次, 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 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 自信心比较强, 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 不但应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 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而且应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还可鼓励他们对问题多进行思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相对而言基础差、进步慢, 自卑感较强, 教师应尽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用激励的语言评价他们,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提高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时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进行综合评价, 多鼓励, 少批评, 使他们产生自我超越意识, 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浅谈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差异性教学 篇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 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学习差异

1. 个体间的差异

如有的学生上课时思维敏捷;有的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 有的则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 所以他们在学习不同的内容时就产生了差异。

2.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差异

有的同学家里有计算机或参加过校外辅导班, 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能手”“小专家”。而有的同学则从未接触过电脑, 一切从零开始。一个班上学生现有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 给整个班级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态度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态度分为主动型、非主动型、被动型三类。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导方式的要求, 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

二、信息技术课堂实行“差异教学”的技能

其一,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一般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 教师可以方便地实施广播、监控、转发等, 为组合型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学生人手一台电脑, 更有利于个别化的教育。

其二, 中学阶段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主, 而每一个应用软件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 因此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探索的结果并不重要, 但为学生提供的探索机会以及探索的过程恰恰是可贵的学习体验。

三、信息技术课中差异性教学的实施

“差异教学”要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途径, 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1.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师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确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差异目标体系, 包括集体目标和具有层次的个人目标。集体目标是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 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个人目标是在集体目标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个体原有知识基础、兴趣、能力等确定。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地由现有水平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2. 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依据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针对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对于学习兴趣浓厚, 爱好广泛, 求知欲强, 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学生可补充一些探索性强、思维量大的内容, 促使其在知识的横向上加宽、纵向上加深。对于智力因素好, 学习态度有偏差, 但有潜力的学生重在调动非智力因素, 引导他们在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上下工夫。对于学习吃力, 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 以强化基础、巩固技能为主。

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通过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储存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在这些活动中, 如果完全采用班级集体授课的形式, 教师不可能兼顾全体学生的需要。因此, 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式学习、个别辅导等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 小组合作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分为同质小组、异质小组。同质小组是将同类或知识水平大致相当的学生编排在一组, 并为各组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异质小组是将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学生混合搭配, 分配在同一小组, 共同收集资料, 发表见解, 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组合作式学习能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促进全体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 形成互助合作的精神。

(2) 个别辅导。差异性教学中要把班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对基础差、学习落后的学生, 教师要帮助查找原因, 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 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达到学习目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注意课外拓展、练习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得每名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4. 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

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 本着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机会的原则, 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设计的练习和作业题一般可按问题难易程度和涉及问题的多少分为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 使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具有弹性, 实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整、正确地解决基本问题和一些变式问题, 达到大纲规定的学习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教师要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他们解决, 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5. 进行差异评价, 及时反馈

首先, 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准备情况、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了解, 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所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获得反馈意见,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 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其次, 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 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 自信心比较强, 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 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 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 自卑感较强, 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用激励的语言评价,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提高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进行综合评价, 多鼓励, 少批评, 使他们产生自我超越意识, 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性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差异性,激励,实践

学生最为基本的特征就是具有主动性和潜在性以及差异性, 这些都是教育的生命基础, 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之一。也正是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潜在性等基本特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样对待, 不能给学生简单的贴上等级上的标签, 而是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欣赏学生, 和学生平等相处, 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敦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从而展示学生的不同特性。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 就曾经告诫我国的教师群体:“教师的教鞭下都可能出现瓦特, 教师冷眼相看的学生中也有牛顿, 讥笑里更会出现爱迪生。”教师的每一个学生都像一颗种子一样, 都会出现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 只不过是时间上的差异罢了, 都各有各的优点作为教师, 要做的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 去激励学生, 这就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所以,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能够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 积极地予以解答, 这样才能够培养有个性、能创新、动手能力强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学生和人才。

一、注重学生个性、营造物理教学差异性激励环境

物理教学中注重差异教学,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性别、兴趣、性格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的不同, 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也较为明显, 这就使得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 各不相同, 学生的学习也就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中学物理教学并不是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为物理学方面的专家, 而是要充分的了解学生, 积极主动地创造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身情况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学习方法, 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中学教育情况来看, 受到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的限制, 物理教学不可能完完全全的实现个性化教育。所以, 作为教师, 在物理教学中, 要尽可能的从目前中学教育的环境出发,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为学生创造一种个性化的环境:课堂上要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 并且注意层次上的差异性的激励。

例如在初中物理九年级《功》一课的教学中, 笔者就注意使用差异性激励策略,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差异性的激励。首先, 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笔者在学生探究并掌握了物理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即对功的定义了解之后就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给予一个激励促进这部分学生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对于中档学生则会在掌握了功的含义的基础上让他们从教材的例子中体会力做功和没有做功的实例, 并要明确能够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最后对于物理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必须能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实际生活中的力做功和没有做功的例子, 并能够设计问题并运用功的定义来解决相关问题。这时候才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而在课后, 在作业的布置上, 我常常用“必做”和“选做”这两部分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尽量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出发。对相关的考试也尽量做到因班而异, 有区别的对待, 像采用“附加题”、“选做题”等形式。此外, 对于学有余力且对物理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 采用了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去挖掘他们的才能。在多年的物理教学活动中, 我组织过“物理竞赛小组”、“科技制作小组”等形式的比赛,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

二、认真探索灵活开放的物理教学模促进式差异性激励

现代化的教育重视和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因此, 作为中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探索出高效的物理教学模式。差异教学就要是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出发点, 设计出符合学生的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比如在物理规律教学中, 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通常采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合理推断———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样的模式, 一般像欧姆定律、动能定理等均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对于那些以练习为主的习题教学, 则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 一般采用“创设情境———简单分析———反馈纠正———强化练习———总结”这样的模式;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问题, 则可以采用“导致悖论”教学法, 通常以“引出问题———积极思考———出现矛盾———解决矛盾”这样的模式。像那些知识介绍的课程, 则可以采用“茶馆式”教学法, 即“读———议———练———讲”这样的模式。

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构造物理差异性激励条件

教学虽然有方法, 但是方法是人总结出来的, 因此关键就在于如何获得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从具体情况出发,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最忌讳的就是生搬硬套, 教条主义, 追求外在形式, 达不到想要的实际效果。即使内容相同, 只要教师和学生不同, 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不一致;时间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同样的, 在同一节教学课堂上, 不可能简单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而是各种方法相互作用, 有机结合, 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总的来说, 不管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能够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素质。

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性 篇10

关键词:中西茶文化,差异性,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

随着人才培养理念不断丰富完善,加上教学体系日益成熟,如今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仅注重培养其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对其必须掌握的人文素养也提出的了新的更高要求。良好的人文知识素养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完善和客观发展方向,因此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都要充分融入必要的文化元素。

1 中西方茶文化的相关差异分析

茶文化是一种文化元素,是产生于人们种植茶叶、饮茶过程中的一种文化形式,随着全球融合速度不断加快,如今茶文化已经在中西方各自形成了内容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通过对茶文化进行深层次剖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更是一种从内到外的精神引领,通过开展茶文化教育,能够对人们产生影响。我国是茶叶产地,也是茶文化最早形成体系的国家。而西方茶文化则是在全世界融合之后形成的,尽管其产生历史不同,但都各自形成了与茶相关的文化体系。当前我们在开展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时,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只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和途径,想要真正意义上做好文化教学,就必须深层次分析中西方茶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别。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两者产生时代背景不同,融入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内容,形成了各种文化元素。根据相关著作记载,我们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饮茶的习惯和历史。而随着茶文化逐渐从贵族生活走向大众,在唐朝时期,饮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这一过程中,茶文化逐渐形成。我国茶文化形成于封建时期,主要推崇的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以佛教文化和道家文化辅助结合的文化机制,而整个茶文化中也能明显地看到这一系列内容。而西方茶文化则与其完全不同,我国茶叶传入西方,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随着全球贸易开展实现传播的,西方的茶文化基本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同步,因此无论是早上茶,还是下午茶,都能看到西方茶文化的特色。中西茶文化形成于不同时期,而且各种茶文化内都与其所处时代之间有着极大关联。正是时代不同,造就了不同特点和内涵的茶文化。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两者饮茶、品茶习惯上的差异,中国人喝茶时,对冲泡水、茶具、茶道等,都有着一定要求,同时也可以很随意。中国人饮茶,更多在于品。这其中反映了一种态度、理念。因此中国茶文化中,往往有着一种休闲、养生的认知含义。而西方人在饮茶时,则添加了牛奶等各种元素,整个饮茶过程更加丰富。中国人在喝茶时,往往比较随意,而西方人在喝茶时,通常时间较为固定,且其中生活元素更浓厚。由此可见,正是中西方截然不同的饮茶方式和理念,使得中国茶文化融入了情感,而西方茶文化更多倾向于实用。但总的来说,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受其产生环境所决定的,因此其实际上就是两者文化体系的根本上差异。

2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分析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内容,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实现全面成长。因此,完善的教育活动一定需要结合必要的文化教学。通过开展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价值理念,同时也为学生全面成长,融入丰富完善的思维内涵,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开展文化教学极为必要。

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实际上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因此,想要达到英语教学目的就必须注重文化融入,只有开展了完善的文化教学,才能为确保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必要基础。因此,融入必要元素的文化教学,是当前我们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所根本无法忽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学英语知识内容,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用。因此,可以说融入文化元素的大学教学是确保英语教学活动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

此外,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融入文化元素,开展文化教学,也是解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问题及不足的重要思路,同时也是创新高等英语教学机制的客观要求,是从当前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内容。以往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通常更注重的是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乃至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都缺乏体系化考虑,因此通过融入文化元素开展教学活动,势必能够为培养综合全面的学生提供基础和保障。而想要做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良好的文化教学素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人文素养,同时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要求。而茶文化无疑是其中最值得我们融入教学活动的文化元素,通过结合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应用,从而为学生文化素养培养提供重要保障。但将茶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尤其注意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不同,通过理性认知其客观区别,从而为整个英语文化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必要准备。

3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思路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长期以来,教育对学生培养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合理完善的英语教学,能够让学生有效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同时又能有效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但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素养,很多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但却无法具体应用。这不仅大大制约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无法达到人才培养的相关目的。随着一系列主客观教学环境形势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就使得我们必须创新当前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现阶段,我们已经认识到大学英语过程中,融入文化元素开展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丰富完善文化教学体系和内容就极为重要。而想要从根本上做好文化教学,就必须选择合理的认知思维,通过选择好的因素,助推英语文化教学开展。茶文化作为整个文化机制中的核心反映,通过有效借鉴,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有效开展提供重要帮助。

想要确保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质量,就必须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素材。通过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合理应用茶文化体系,不仅能够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提供帮助,同时也能让学生清晰、准确认知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我们必须对茶文化的具体应用予以有效分析。所选择的茶文化知识,必须能够充分、准确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不同。而通过茶文化知识的有效融入,最终为整个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前提和保障。因此,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自由选择中西方茶文化内容,通过有效分享,从而为学生形成全面完善的文化素养提供重要保障。比如我国茶叶名称在英译过程中,依据不同类型,就有各种不同翻译。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茶文化元素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实现文化教育目标。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文化理念的教育。通过文化理念的体系化融入,从而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人文素养。大学英语是所有专业所有学生都要接受的教育内容,对学生人文素养合理培养的意识不到位,就使得很多学生掌握了相应知识内容,但无法将其有效应用,同时也未能形成相应的人文素养。之所以造成这一原因,除了文化教育意识匮乏外,文化教学素材不足,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通过融入茶文化元素,不仅能够有效开展大学英语文化教育,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其中所融入的相关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但我们想要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茶文化元素,必须认识到中西方茶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和不同。更深层次剖析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性,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质量。

融入茶文化元素开展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理念。如今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加深背景下,很多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认知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其整体文化认知理念并不全面,存在过分推崇西方文化的现象。开展文化教学的基础,就是让学生对文化的形成历史及形成规律形成清晰认识。而在将茶文化知识融入到英语文化教学过程中,也必须从其差异性入手,结合差异化对比,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实质性了解。而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教育学生掌握多少文化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理念,同时让学生掌握文化学习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习文化内容的同时,帮助其对整个英语学科,乃至整个知识体系学习形成正确、全面的了解。

4 结语

如今,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我们更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培养,但如何才能有效将英语文化教学与学生培养相结合,通过对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进行体系化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在内涵认知上存在实质性差别,也就是两种文化的内核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如果机械地将两种文化相联系,那么很容易使得学生学习理念出现混乱等现象,所以我们必须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英语文化教学思路。通过选择合适的文化素材,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整个英语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孙志勇.浅谈中西文化冲突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4).

[2]张文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科技信息,2007(21):220.

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性 篇11

关键词:差异性、初中信息技术、实践

【分类号】G633.67

信息技术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经常会被用到,这门课程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会带来很大的便利,对未来的工作也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因为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所以其教学工作也就更加重要,为了让不同程度的学习都受到最好的教育,教师要实行差异性教学,以改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1 为何要实行差异性教学

1.1 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

就像长短不一的树木一样,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全然不同的,为了减少这种差距带来的影响,实行差异性教学是必然的。有很多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教师讲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难,在进行操作时就是出现很多的问题,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其他同学都做完了自己还差很多,长时间下来,学生堆积的问题越来越多,学生也不好意思去向老师寻求帮助,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就会自暴自弃,开始厌烦学习信息技术,教师讲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老师让操作练习时也不做,不但学不到知识,操作能力也无法提高。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很容易的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在操作时也会得心应手,在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后还有很多的时间,学生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就一直干坐着,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1.2 差异性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往教师都是以一种教学模式来教育学生,如果将学生一概而论的话,必定会导致有些学生无法适应,最终会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差距,教学效率比较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划分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教学和任务安排,对于接受能力强的选择难度较高的知识和任务安排,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学会基本的知识会基本的操作就可以,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各自不同的学习任务,而不是没头没脑的去学习,明明自己的接受能力较差还非要挑战难度高的操作,只會适得其反,这种区别教学可以更大程度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 差异性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

2.1 根据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来划分

为了更好的区分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途径来测试学生,可以将测试分为笔试和实际操作考察,教师先出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考题,考试题的难度分为简单,难度适中,较难三种题型,来测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再让学生操作一些简单的内容,例如,收发电子邮件,设置自己喜爱的桌面或者改变计算机的设置等,查看学生的操作情况,根据答题的成绩和操作的水平来划分学生的水平,并根据不同程度学生的水平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相较以往的教学方式来说更加的高效、科学,对学生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所有的学生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2 不同程度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师通过测试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后就要进行区别教学,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少走弯路,并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给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不仅要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和操作之外,还要尝试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并且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挑战自己,以达到更高的水平。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制定容易实现的学习目标即可,目标定得过高,无法实现,最终他们只会丧失信心,变得更加消极,只要他们知道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不要让他们尝试太难的操作,让他们有时间多练习,一直到可以熟练操作为止,也要时常的鼓励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有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好,给他们动力,他们才会做的更好。

2.3 组织相关的学习活动

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很无聊的事情,怎样才能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而且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转换课堂的沉闷气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做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主动参与集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可以以比赛接力的形式进行,将一个电脑水平高的学生和一个电脑水平低的学生分成一组,首先是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的游戏,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给学生,让学生制作一份表格,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教师,发给教师的学生在教师查看过后发现没有错误就可以让接替该学生的水平较高的学生开始任务,任务是根据教师给出的要求作出一个网页,当第一个任务正确的完成后就由下一个学生开始任务,到最后先完成的几名学生,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几分。每一组学生都想要得第一,在比赛的时候都会非常的努力,而且对于不同程度的学习都有自己的任务,让他们在比赛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锻炼学生的操作水平。当他们努力取得胜利的时候,他们就会有成就感,会觉得原来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于没有获胜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与鼓励,让学生重拾信心,告诉他们以后还有机会可以反败为胜,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更加努力的去学习。

总结:差异性教学更符合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差异性教育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开教育,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受到最好的教育,避免他们少走弯路,也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百长.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初探[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 2012(06)

[2] 杨中源.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差异性教学[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 2013(02)

[3] 罗杰敏. 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28)

[4] 徐士宏. 中职体育差异性教学策略初探[J]. 中国学校体育. 2012(S1)

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性 篇12

一、学生分层和教学分层相结合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潜在分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各不相同,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千差万别。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进而开展分层教学。对于英语基础比较扎实,思维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只需在旁稍加辅导。通过“引导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对于学习基础能力一般的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深入细致讲解,并辅以相关的练习进行操练,使其融会贯通。特别是针对他们所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问题,“指导学习”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领会、理解和运用,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能做到触类旁通。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差、能力不强、习惯不好、方法不当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密切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及时提醒他们认真听讲,保证他们注意力集中,并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同时,还要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扶学习”可以让这些学生尽量不掉队。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辅以大力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情感,对这些相对落后层次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2.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潜在分层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能切实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指导,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与自信心,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处方教学的立足点——面向全体学生。笔者对自己所教班级开展潜在分层,结果表明,分层教学对于英语学科的教学不仅十分适用,而且切实、有效、可行。

例如,在课堂开展对话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立不同的任务要求,高层次的学生应在课文范例基础上进行拓展,侧重创造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中间层次的学生模仿范例,强调对话的完整性和准确度,侧重学习、巩固和运用;低层次的学生侧重学习和模仿,可以通过模仿完成对话的一部分内容,或只需理解掌握对话本身。

二、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

1. 学习方式自主

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并且通过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学习方式,并在学习过程中优化,不断改进和调整。从而使各层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促进学生进步。

2. 学习方法指导

分层提问是指教师要善于设计提问,有选择地让学困生回答一些比较简单或者直接从课文内容中能找到答案的基础问题,中等生回答普通难度的问题,优等生回答一些比较灵活、难度较大的问题。对于学困生,尤其要加倍鼓励、加倍表扬,尽量少批评,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呵护他们脆弱的学习兴趣。

三、各层次学生搭配合作,课内外教学相结合

1. 生生合作

比起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流更平等,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班级中选出学习达人。一方面,使他们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另一方面,培养他们当小教师,辅导班级里的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与他们结成互助小组并在小组间展开竞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竞争和进取意识,把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使生生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2. 方法灵活多样,课内外教学相结合

本着激发、保持和巩固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目的,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教学重点在课内,在于课堂45分钟的效率。然而,要想学好英语只靠每天45分钟的英语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把课内活动延伸到课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这类话动应该是课内教学的延伸,不能无组织地自由发挥。教师应该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班级里学生不同的层次水平,以及不同爱好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开展英语朗诵和演讲比赛、百词竞赛、英语小报评比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寓教于乐地巩固了课内所学知识,还最终实现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目的。

上一篇:水产行业协会下一篇:运动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