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2024-06-16

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共12篇)

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1

前一段时间,有幸观看了三位老师的写作指导课,这三位老师在写作指导教学中巧用妙用情境教学,使得写作指导教学课堂激情飞扬,思维荡漾,文采激荡,观课后,深深感悟:写作教学,这边风景亦好。

第一,利用教者自身,引起情感共鸣。要想在文章中表达出感情,首先写作者要心中有情。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展变化并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感情世界简单而又纯真。如果要让他们在写作中展示出他们的感情,教者应该找到一个触发点,不露声色地启开他们的感情世界的大门。

在“我和我的梦想”的写作教学环节,美丽的女教师配着舒缓柔情的音乐娓娓 讲述起她 的曾经的 梦想 :“每个人都爱做梦。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也很爱做梦,每次,看到我们的老师,站在讲台上,那亲切的笑容,那充满智慧的语言,都让我梦想自己长大以后,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现在,我站在这儿,我梦想成真了!我想,在你们的心中,在你们的梦想中,一定有一个关于你们的未来,今天,我们就来晒一晒我们的梦。”站在眼前的老师,用亲切的笑容,用充满智慧的语言,讲述着自己曾经“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的梦想。学生们听着,自然而然地勾起对自己的未来的憧憬,于是才有了下面学生们多彩的梦想的展示。

第二,利用已学课文,调动技巧积累。语文老师在写作指导时,都会要求学生运用一些写作技巧,诸如,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采,等等。这些写作技巧,在阅读教学中几乎每课必讲,学生也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到了写作中,似乎就与阅读学习时分道扬镳了。那些方法技巧只是成了概念在脑海里盘旋,而不能化为技能在写作中运用。如果在写作教学时,适时地引进已学的典型课文的典型方法,学生写作时就如蹒跚学步的孩子抓到了大人有力的手指一样,有了支撑有了力量有了方向,走起来也就更自然更顺畅更优雅。

在“景语———心语”的写作指导教学中,优雅的女教师引进了刚刚学过的课文《孤独之旅》,把文中渲染孤独气氛烘托孤独心理的环境描写的段落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来。因为学生熟悉课文,老师没有做过多分析,强调了“绘声绘色绘形”的写景方法,并让学生根据文中人物杜小康的言行增加环境描写,以加深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认识与理解,并通过自己的文笔来体现“景语即心语”。正是有了熟悉的文章的引路,学生在完成以“孤独”为话题的作文时,才体现得那么真切那么动人。

第三,利用课外典故,激发思维火花。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文时,能“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而要写出“真”,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离不开独特的思想与智慧。初中生的联想和想象如喷散的烟花般绚烂多彩,思想与智慧如雨后的春笋般清新稚嫩。写作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能巧妙有效地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的联想想象的翅膀得以舒展,让他们的思想智慧的嫩芽得以滋长。

智慧的女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利用一则小故事,充分全面地激发出了学生“思维的力量”。故事讲述的是法国著名歌唱家迪梅普莱为了保护自己美丽的私人林园,在管家竖起几块“私人林园,禁止进入”的牌子后依然无效的情况下,让管家在各个路口竖起更大的牌子并醒目地写上别的标语。充满智慧的老师就在这里设计了一串神来之思的问题:“如果你是迪梅普莱,你会写上什么?写给谁看?目的是什么?你写的比管家写的好在哪里?”这串问题,如同惊雷,震动了学生思维的灵魂,又如春风,吹起了学生联想的气球。学生精彩纷呈的标语,独到深刻的阐释,让课堂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展示着思想的力量。这为接下来自由续写以及给迪梅普莱写一封信,做了极为自然又极为巧妙的铺垫。

真是三节精彩而又绝妙的课!三位老师用她们的经历她们的智慧她们的思想,用不同的方式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情境 , 达到了同 样的教学 目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的热情写作的智慧。对于平时把写作教学当作乏力低效的语文老师,像我,应该好好反思,好好揣摩,力求把写作教学打造成一个让学生喜爱而又收获颇丰的另一道好风景。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但语文老师的写作指导课往往不如阅读教学那么得心应手。三节写作指导课告诉语文老师,写作指导教学中巧用情境教学,同样会使课堂激情飞扬,思维荡漾,文采激荡。

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2

记得“情境教学法”是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现在它已被广泛地运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从语文到数学,从美术到英语等等。今天,我们学校刘淑梅老师在执教《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这一节时,就创设了许多小学生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整理、回顾知识的生成,听课后深受启发。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潜在智慧,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品质的和谐发展。

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下五个教学情境,贯穿教学的始终: 情境一:同学们,你们买东西时需要用到什么?

情境二:在教室中,临时开设一个商店。学生借助手中的人民币,学习购物。情境三:买东西整钱不太方便,你会怎样办?(换算零钱)情境四:由学生当营业员,然后再由学生去购物,看看会怎样?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篇3

【关键词】中学体育 情境教学 案例分析

一、“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和前提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改的不断深化和创新,体育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发展。“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堂中愈来愈表现出了它独特的优势,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呢?“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它的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针对中学生好动、好表现,爱好广泛,但是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形象生动,富于感情意义的 “情境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堂课选自“2015年国培计划”重庆市初中体育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期间所上的一堂优质课,课的内容是《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第五章田径教材中的《障碍跑》以及拓展练习。本课的情境创设是以到永川茶山竹海探险为主线,通过设置不同的障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克服障碍,顺利到达目的地为活动过程,使学生掌握障碍跑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的模式

(一)问题导入,激起兴趣

本堂课是在永川中学上的,因此在选择场景时,我就以永川人家喻户晓的茶山竹海为情境目标。在课的开始部分,以提问的方式导入:

师:同学们,永川的茶山竹海你们都去玩过吗?

生:去过。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都有哪些景点呢?

生:青龙茶园、竹海迷宫、金盆竹海、薄刀岭、天子殿……

师: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到茶山竹海去探险,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好,那我们就快乐出发吧!

情境一:林间小道。在音乐《跑在最前头》的伴奏下,我带领着同学们成一路纵队绕着设置的障碍成蛇形跑,其间根据假设的不同地形完成单脚跳,后踢腿跑,高抬腿跑和侧身并腿跳等动作。

热身这部分,我创设了“林间小道”这个情境。因为我所面对的学生都是城里的孩子,他们每天看到的都是钢筋混凝土,他们也向往大自然,也希望走进大自然。正是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我通过设置一些简单标识,再配合欢快、激昂的音乐,让学生如快乐的小鹿,在“林间”自由地奔跑,为接下来的主教材教学做好了身体和心里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探究学习

这是本课的基本部分,如何把栏架、体操凳、旗杆、垫子这些器材形象化和趣味化,使教学不枯燥易于动作技术的掌握,是本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时我就创设了第二个情境:竹海迷宫。

1.情境导入

师:经过一段轻松愉悦的绿荫小道,下面我们来到了今天要挑战的障碍区——竹海迷宫,同学们都说说这些障碍物像自然界中的一些什么景观呀?

生:像山洞、像树林、像独木桥……

师:对,在我们的面前有湍急的“溪流”,有狭窄的“山洞”,有惊险的“独木桥”,还有茂密的“树林”。下面就要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以及协作配合能力,共同探索出越过这些障碍物的方法,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我一声令下,同学们开始自由分组,并分别冠以勇敢队,坚韧队,团结队和励志队。各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探索,不断尝试,摸索出越过障碍物的方法。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放手,改变过去“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形成民主合作的学习风气[2]。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课堂小结,揭示要领

出示展板,根据学生的练习结果,和学生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学生来说一说越过障碍物所采用的方法,并能根据图例说出动作名称(三个字以内)。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合适的名称写在题板上。在回答动作要求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体会,发表看法和意见。

通过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畅谈感想和体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一环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3]。

3.动作展示,强化要领

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出来展示小组的动作,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地进行点评。通过动作展示,明确了动作概念,强化了动作技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模拟情境,解决问题

在探究学习阶段,学生学习了钻、跑、绕、跨等越过障碍物的动作技术。为了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转化成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我又设计了“营救伤员”这个情境。

师:告诉同学们一个不好的消息,在越过障碍的途中有同学脚被扭伤了,现在我们要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营救伤员”这个游戏。下面就请各小组商议练习的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游戏开始,在音乐《我相信》的激励下,学生们奋勇直前,采用不同的方法安全地越过障碍物。整个课堂热烈而欢快,激励声,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

(四)优化情境,释放心情

这是本课的结束部分,也是学生身心放松的阶段,我根据茶山竹海的秀丽风光创设了第四个情境:瑜伽放松。

师:经过艰苦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薄刀岭,站在渝西的第一高峰,我们是不是有一种心胸开阔,“一览纵山小”的感觉呢?

生:是。

师:听,远处传来了唧唧喳喳的鸟鸣声,波涛汹涌的竹浪声,还有稀稀哗哗的流水声,让我们放松心情,一起来开始瑜伽练习吧!

音乐《清晨》想起,听着音乐当中的鸟鸣声,流水声,仿佛进入了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境界,我用肢体动作和语言引导着学生进行瑜伽放松练习。

不难看出通过优化情境,配合抒情的音乐,能使心境合二为一,从而达到良好的放松效果。

在这样美妙的意境下大家依依不舍地结束了本堂课的教学。

三、“情景教学法”带来的思考

本节课紧密围绕情境教学的“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组织教学,情境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

总之,21世纪的教育必须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中学体育课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作为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感受、去研究,并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积淀,提高学生的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吴键.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学校体育研究,23-25

[2]刘星光.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M].体育新华出版社, 2005. 51-53

[3]周银绢.享受“快乐体育” ——《营救数码宝贝》案例分析[J].体育教学.2006年第02期.30-31

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4

一、“情境教学”的涵义概述

情境教学, 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或氛围, 以引发学生态度体验, 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获取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合理开展情境教学, 不仅可以促进我们英语教学工作的稳步发展, 还能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从而为我们中职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创设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 创设生活化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 只有来源于生活并能运用于生活的英语才是最有价值的, 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所学语言应用于交际。因此, 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 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 创设生活化情境, 需要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充分挖掘生活素材, 并能在英语课堂上巧妙使用,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并将学生引入一种与英语话题有关的生活情境中, 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英语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索和求知心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学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 在教电子专业学生时, 因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男生, 他们英语基础差、兴趣不高, 所以在教“Fun time”这一单元时, 我先根据现实生活抛出了话题, 以此吸引学生兴趣:

“MybrotherDavid, heisnothappy, sohewantstotakepartinsomeactivities to make himself happy, can you give him some advice? ”学生纷纷答道:“watch movies”“dosomesports”“join clubs”……听完学生意见后, 我让学生用英文表述自己提出这些建议的原因并针对“Entertainment activities”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这样, 我就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Talking about entertainmentactivities.而且, 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进行转变, 同时也为本节课接下来的内容学习作铺垫。

2.利用角色扮演, 创设体验式情境, 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外语教学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演员, 学生要能表演, 要手舞足蹈, 通过手势、动作、表情等去学习语言, 如果只让学生死板地坐在座位上, 这样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所以,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并在角色状态中去体验、去感悟, 有利于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 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好奇、好动、富有新鲜感的性格特点, 他们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 采用生动活泼的表演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 可以将他们引入到一个妙趣横生、精彩四溢的英语世界中。

例如, 在学习Unit 5 Let’s do some shopping这一单元时, 在学生完成本单元的听说部分和掌握了基本的购物用语后, 我为学生创设了如下表演情境:母亲节将至, Linda想给妈妈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作为礼物, 于是和好朋友Jenny去了购物广场, 并和售货员展开了一系列的英文对话。然后, 我在班里选取了几名学生对这几个人物进行分角色扮演, 对话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 我就将教学阵地———课堂交给了学生, 学生通过和同伴之间的互相协作, 将这个对话演绎得有声有色, 班里其他学生在这几位同学的感染下, 也显得跃跃欲试。这样, 我通过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情境,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英语和实践的机会, 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的提高。

3.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设直观式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今,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始广泛地出现在各学科的教学舞台上———多媒体技术。它集文本、动画、声音、视频、图像等于一身,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 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语言环境, 并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 在中职英语教学课堂上, 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 合理引进多媒体技术, 让英语教学在直观、逼真的情境中进行,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学生带入相应的对话情境和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加大课堂容量, 使学生了解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

比如, 在学习Unit 1NicePeople, NicePlaces这一单元时, 我并没有一上课就给学生讲解本单元的英语概念和知识要点, 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大量有关世界各国的优美图片和录像资料, 并配上简单的英文解说, 这样学生就用一种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学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名字, 进一步了解了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因此, 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拓宽了学生视野, 给学生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 教学效果自然也会达到理想的状态。

4.根据中职学生心理特点, 创设游戏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普通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习惯上还是学习能力上, 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现象, 他们的注意力一般只维持很短一段时间, 大脑会出现阶段性疲劳, 进而进入思维低谷。而利用游戏教学, 则可以减缓学生疲劳期, 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学生会觉得原来学习英语并非一件枯燥、无聊的事情, 而是充满了乐趣, 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比如, 在学习Unit2 What do youdo?这一单元时, 在教给学生基本句型和语法知识后, 我在班里选了五名学生, 让他们拉手围成一个圈, 再选出一名站在圈中间, 并蒙上眼睛, 摸到一位同学就向他提问:“What will youdo after your graduation?”然后, 这名被摸到的学生要站在圈中间对“Talk about my future job”这一论题用英文进行简单的阐述, 阐述完之后, 蒙上眼睛继续游戏。这样, 我们既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了所学知识, 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让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实施情境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对英语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印象,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英语课堂。当然, 中职英语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 以上仅是我个人几点简单的描述, 希望广大英语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以创新研究出更多可以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和途径, 并根据中职学生的职业化特点和英语水平进行合理运用, 从而达到优化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摘要:当前教育体制决定了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差、底子薄, 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 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的学习, 学生学习起来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英语学科的学习。近年来, 通过调查研究了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结构之后, 尝试运用了情境教学法, 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 对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与大家进行详细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中职英语,情境教学,生活化情境,体验式情境,直观式情境,游戏情境

参考文献

[1]马羽.浅析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J].成功:教育, 2013-12-08.

[2]陈华英.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尝试:多元情境教学[J].海外英语, 2010-10-15.

中学数学素质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5

时间:2010-1-8 12:51:45 点击:57 内容提要:本文着重阐述了中学数学素质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的创设情境的五个原则,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五个方面的特性,创设情境教学的七种主要方式,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分析,揭示了中学数学素质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创设 情境 教学 原则 特性 方式 案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怎样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怎样变单纯的“知识 输入”为“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如何大面积提高中学的数 学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

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它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知识,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简言之,情境教学以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 结合本人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近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谈谈情境教学的一些体会

● 创设情境教学的原则

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

 ①要有难度,但须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

 ②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

 ③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

 ④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 ⑤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 重视创设情境教学的特性

一、诱发主动性:

传统教育的弊端告诫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面对当今新时期的青少年,服务于这样一种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学习活动主体,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情境教学就是把学生的主动参与具体化在优化的情境中产生动机、充分感受、主动探究。如在复习函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的教学情境:

案例: “我”在某市购物,甲商店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乙商店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该到哪家商店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活势形成,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曾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不论是设计提问、幽默,还是欣喜、竞争,都应考虑活动的启发性,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强化感受性:

情境教学往往会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矛盾时动机的根源。”课堂上,教师创设认知不协调的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消除剧烈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此外,还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更不能运用不恰当的比喻,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案例:在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

在△ABC中,AB=AC,倘若不留神,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了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 ∠C,请问,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学生先画出残余图形并思索着如何画出被墨水涂没的部分。各种画法出现了,有的学生是先量出∠C的度数,再以BC为一边,B点为顶点作∠B=∠C,B与 C的边相交得顶点A;也有的是取BC中点D,过D点作BC的垂线,与∠C的一边相交得顶点A,这些画法的正确性要用“判定定理”来判定,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所画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ABC中,若∠B=∠C,则AB=AC”。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考证明方法。

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着眼发展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和逻辑严密的学科,正由于这一点令相当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对其缺乏学习热情。情境教学当然不能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都用生活真实形象再现出来,事实上情境教学的形象真切,并不是实体的复现或忠实的复制、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在原有的知识上进一步深入发展,以获取新的知识。

案例:在学习完了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之后,如何进一步运用这些定理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的习题课上.我先带领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以及四条判定定理:

1、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从这五条判定方法结构来看,平行四边形定义和前三条判定定理的条件较单一,或相等、或平行,而第四条判定定理是相等与平行二者兼有,如果将它看作是定义和判定(1)中各取条件的一部分而得出的话,那么从定义和前三条判定定理中每两个取其中部分条件是否都能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呢?这样我创设了情境,根据对第四条判定定理的剖析,使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提出了猜想:

1.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对角线交点平分某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相等且对角线交点平分某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一组对边相等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一组对角相等且连该两顶点的对角线平分另一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一组对角相等且连该两顶点的对角线被另一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启发学生得出上面的若干猜想之后,我又进一步强调证明的重要性,以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要求学生用所学的5种判定方法去一一验证这七条猜想结论的正确性。

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情境 篇6

二十世纪末,布朗等人进一步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应该重视个人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让学生在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背景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

在化学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用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

(一)从生活中提取情境素材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习“认识化学元素”时,可用《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图表来设置教学情境。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以联系家庭中所用的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制品等)创设教学情境。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萝卜、马铃薯在水中洗”形成悬浊液,用肥皂洗油迹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在学习“酸碱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一些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如“如何除鱼胆的苦味”、“为什么有的馒头松而多孔”等。

(二)从化学实验中提取情境素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教学中设置情景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学习“二氧化碳熄灭梯状蜡烛关火焰”时,先收集两小瓶二氧化碳,先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上层火焰,让学生自我“发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在学习“氧气的鉴别”时老师先不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氧气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引导学习“发现”鉴别氧气的方法。在学习“分子”时,可用一根玻璃棒蘸一下浓盐酸,用另一根玻璃棒蘸一下浓氨水,然后在空中把两根玻璃棒靠在一起,但不要接触,发现在大量的白烟生成,再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研究。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取三支试管分装少许石蕊试液,用一支作比较,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向第三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注意观察颜色变化,将第二支、第三支试管内所溶液再加热,注意观察颜色变化。在学习氧化的性质一节内容时,可通过创设一组情况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探究氧气的性质。

情境一:收集有氧气的集气瓶和氧气钢瓶。

情境二:身背氧气瓶,头戴呼吸面罩的潜水员,宇航员或登山运动员的照片。

情境三:鱼在水中安稳地咂嘴、游动。

情境四:鱼塘或鱼缸正在用增氧的图片或录像。

情境五:木炭、硫、铁丝、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

(三)从社会实际中提取情境素材。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现代社会中处处有化学,从社会实际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情境素材。在學习“地球周围的空气”时,可以从大气污染、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2008北京绿色奥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社会热门问题找取素材。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用中国化石能源、沼气、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等设计教学情景,在学习“化学物质与健康”时,利用化学史,向学生介绍毒品的发展史,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告诫学生要远离毒品,也可用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教育吸烟有害健康,也可从近几年出现的酒精中毒,工业用盐中毒,以及“二恶英”等事件中提取情况素材。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总之“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科学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

(四)从历史中提取情境素材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可以找取许多化学教学的情境素材。

在学习“燃烧”时,可以介绍人类对火的发现和利用。在学习“认识几种化学反应”时,可以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设计教学情境。在学习“金属与金属矿物”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金属冶炼的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

设置情境时,不但要精心选择素材,还要讲究情景的设置方式。目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重要方式,实验不但可以提供大量情境素材,而且能够重现、强化、突出各种化学现象,富有真实性、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

其次,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实现出来,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想象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和不易实现的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7

一、传统语法教学剖析

传统语法教学以讲解意义、结构、用法等为主要形式。 如学习现在进行时, 教师习惯于讲现在进行时的意义, 强调这个语法的结构, 然后不厌其烦地讲doing的构成, 再给出练习, 训练这一语法的使用。毋庸置疑, 这样的教学我们都亲自实践过, 教学效果不言自明。教师一言堂、教师说了算、学生被动接受和“仓储式”学习, 英语语法课堂成为英语教学最大问题的课堂。

对于将来时的学习, 学生牢记见到将来时间, 应该用“will+动词原形”或 “be going to+ 动词原形”, 而对于事先安排好的即将发生的事情可以用进行时表示将来时的特殊用法不甚了解, 致使使用时出现错误, 导致交际、交流的障碍。

语言的使用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有意义, 而景境教学法使语言有了“生存”的价值, 有了生命的体征和迹象。 因此, 情景在语法教学中忽视不得, 值得探讨。

二、情景法的使用策略

1.使用图片, 呈现语言背景。

牛津英语教材的语法, 从教材的体例上看, 都是在单元的卡通对话中通过Eddie和Hobo的对话而有机渗透, 在导入的对话中稍有接触, 也在阅读中出现等,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习得语法知识, 再到语法版块中系统学习, 在以后的几个板块中逐渐消化和使用, 语法呈初步感知———系统学习———拓展运用的趋势。 而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忽略除了语法板块以外的所有新的语法知识外, 对这些内容视而不见, 导致语法教学的低效。

如“过去进行时”是八上Unit8的重点语法项目, 这个时态贯穿reading的始终, 而对于这个时态的学习, 在Grammar板块才正式学习, 通篇这个时态较多, 因此, 给学生阅读造成困扰。如果一句句讲解语法, 难免有冲淡阅读主题之嫌。 借助于图片, 无论是问题“What were they doing? What was Timmy doing?”等的提出, 还是借助图片而直接介绍故事背景, 在语言情境中, 这一新的语法项目, 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避免繁琐的讲解和运用, 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巧妙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更为语法版块的学习埋下伏笔。

2.无意取材, 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情境。

新课改强调双边互动, 在语法课堂上, 多见学生死气沉沉, 沉闷的课堂气氛, 使语法更枯燥, 学生更兴趣全无。

在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设计、无意取材, 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情境, 促使他们动起来。

例如祈使句的学习, 开展“respond and touch”活动, 教师发出指令, 学生做动作, 或者一个学生发出指令, 其他学生做动作, 也可以一个学生发出指令, 另一个做动作等, 都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兴趣高涨, 积极投入。 如教师说出:Touch your nose.学生用自己的手指向自己的鼻子;一个学生说:Open your books.其他同学打开课本等。 学习被动语态时, 让一个学生去开门, 门打开后, 问:Is the door opened now? 引导学生完整回答:Yes, it is opened.如此教学, 避免繁琐的讲授和灌输, 学生学得轻松、用得灵活。

三、情景教学中的问题

1.情景过于 “繁华”和 “众多”, 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如现在进行时的学习, 一位老师上课, 一个图片接着一个图片, 如姚明在灌篮、李宇春在演唱、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在热舞、 奥运游泳冠军———宁泽涛在参赛等, 学生注意到“情”和 “景”, 跟着明星转, 目不暇接, 却无暇顾及语言的运用、语法的使用。

2.情景的无效性, 导致语法教学的低效。

有些教师认为, 情境教学就是实物、图片等的运用, 忽视语言情景的作用, 有些情景的提出, 运用图片就多余, 有时也不奏效。 如学习现在完成时, 想表达“李平吃过早饭了”, 呈现早上6:00李平吃饭的画面, 这样的情境与现在完成时脱节, 可谓“画蛇添足”。

语法为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而服务, 适当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情景中主动学习和运用, 但方法不当, 情景不适, 会事与愿违, 造成情景的浪费和多余。 因此, 在语法教学中, 情景教学法应注重“实”、“效”, 方能灵动语法, 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是英语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语法教学质量, 有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作者以实践体会, 以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为例, 简单谈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情境的使用策略, 以期打造灵动的语法课堂。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情景法,灵动课堂

参考文献

[1]姚江元.快乐英语, 快乐课堂——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J].文理导航 (上旬) , 2014 (1) .

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8

一、情境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可见, 借用有关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存在, 激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探究.

例如, 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带领学生到水果店里买水果的情境:小明的妈妈今天过生日, 小明想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橙子, 为妈妈做橙汁, 恰好水果店正在做打折促销, 广告牌上写着:三元钱可以买3个橙子, 小明身上有9元钱, 请问:他可以买多少个橙子呢?有的学生采用归一法, 先计算出一元钱可以买几个橙子, 再计算出小明可以买多少个橙子, 还有的学生采用倍比法, 先求出9元钱里有几个3元钱, 然后计算出小明可以买的橙子的个数.最后, 我又让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自己编出一道道应用题, 给其他学生当练习做.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课堂气氛很是活跃, 有的说父亲节快到了, 想送给父亲一个礼物, 自己两天能存1元钱, 而买那个礼物还差22元钱, 那么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存够钱买礼物呢.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生活悄悄带进了数学课堂, 虽然情境是虚构出来的, 但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去呈现枯燥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这无疑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教学实效.

二、情境问题化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 终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端, 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小学生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 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 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 把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 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 产生认知冲突,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例如, 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 我首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圆, 并让学生想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生活中的光盘、盘子、月饼等都被学生们一一列举了出来, 然后, 我提问:生活中圆形的东西太多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 用什么方法可以来测量出这些圆的周长呢?同学们私下纷纷讨论着, 我随机抽了几名学生, 用事先准备好的光盘、碗盘和玩具球让他们进行测量.学生用软尺测量出了光盘、碗盘的周长, 把玩具球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量出了周长.我接着说: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测出了圆的周长, 但是比较费力, 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带着这个疑问, 我又拿着在其中一头已经系上一小段粉笔的一根细绳, 用力甩动一周, 问学生:刚才粉笔所画过的痕迹也是圆, 这样摸不着的虚拟圆如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学生们一下子就被问住了, 意识到之前采用的测圆周长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时, 我因势导入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把学生引入迫切想要探个究竟的情绪中, 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情境操作化

俗话说:“眼见百遍, 不如手做一遍.”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为辅,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多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去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 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 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 在学习四年级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得出结论, 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一比哪组验证的方法多有的小组每个人画了一个不同的三角形, 再用量角器量出各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 再加一加, 并列出了一张表格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有的小组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 正好拼成了一个平角, 进而也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小组将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 折成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 从正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和是360°, 推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 是180°;还有的小组将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从长方形的内角和为360°推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 为180°通过创设操作情境,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通过自主探索, 牢牢记住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使学生感受到了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 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 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许多, 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中, 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结合教学内容, 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充分展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宏.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 (8) :23.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9

(一) 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对学生而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多媒体的充分利用, 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和大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二) 有利于揭示内涵, 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抽象的历史概念。

在历史教学中, 往往可以借助情境来表达历史的深刻内涵, 使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牢固地掌握。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时, 我先创设一个情境:假如有人随地扔纸, 请你从诸子百家的角度来处理。让学生分组代表各派, 提前预习, 搜集素材, 自编一段历史短剧。然后通过课上各组同学声情并茂的表演再现历史, 使全班同学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投入等都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 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就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与性质, 我用自己设计的战争形势与战争路线图展示了战争的局面后, 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当时战争的形势分析, 一战的结果是必然的吗?如果你是德国的总参谋长, 你是否有办法来赢得这场战争?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这样的讨论与分析, 学生不仅加深了印象, 而且活跃了思维, 锻炼了表达与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可使学生受到感染, 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 通过语言的引导, 可使学生明白道理。历史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情感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如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感, 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氛围, 从而进入角色, 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创设“情境”的方式

(一) 利用丰富多彩的影视资料设置情境。

教师可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影视资料设置情境, 赋予历史知识以时代气息, 拉近历史与现代、历史与社会的距离,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史作为人文学科, 其主要功用之一是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任务。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机会, 利用多种形式, 多方位、多角度地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 利用丰富的历史材料创设情境。

历史学科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提供给学生, 让他们从史料中获取最大的信息。但历史文献资料也有一些弊端:枯燥、难懂、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这需要教师精心地选择材料, 利用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在选择过程中, 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搜集到的材料很多, 文字描述形象生动, 图片材料也应有尽有, 总觉得无法取舍。我从中得出的教训是, 有所舍才能有所得, 对材料的筛选必须要精挑细选、要合适恰当, 围绕一个问题最多不要超过两个材料。教师还要围绕材料精心设计, 选择的材料是为教学服务的, 教师要利用材料所创设的历史情景, 启迪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三) 通过扮演历史角色创设情境。

历史这门学科有其自身的优点, 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历史背景知识, 合理地模拟历史场景, 使学生置身其中, 感同身受。创设历史角色情境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 教师要兼导演的职责,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背景, 编排历史角色, 要组织学生熟悉教材内容, 分配角色。学生要课前搜集资料, 设计发言稿。最好的方式是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 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又可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触摸历史、感受历史。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要点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 必须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上。

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课堂提问和学生讨论的“热闹”情景。老师通常预设正确答案, 表面上学生“各抒己见”, 却是硬把学生引导到老师思考的轨迹上。这样,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种单纯的认知需要。问题才是学习的根本动力, 传统层面教师的提问题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是具有一定动机、经验、知识及个别特征的主体的具体的认识活动, 思维主体性的特征决定了研究的个性方面, 所以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从思维的主体———学生出发。

(二) 问题情境的创设, 必须从学生个体出发。

创设历史问题情境是学习者在思维上与历史的客观现象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它反映的是学习主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或建构知识, 或智力动作方式运作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与体验。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多表现为“我要学”, 这必须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在问题情境中, 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不足, 发现自己已有知识中的缺陷,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历史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内在的需要, 有一定的进取心和强烈的责任感。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 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的最大效果, 要将问题置于学生学习的边缘区, 即“最近发展区”。

(三) 创设问题情境, 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创设问题情境应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两种不同形式, 二者互不可缺。学生的问题意识建立在新知与未知的矛盾转化的结合点上, 教师生动具体的讲授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不作简单的是非评判, 更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同时,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有教师为追求课堂气氛, 抛出问题后, 一味让学生以各种方式“分析、思考、讨论”这些问题, 这样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 教学处于放任自任状态, 学生不仅不能有效接受信息、掌握知识, 其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难以得到训练和发展。

传统的历史教学, 学生“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死记硬背历史结论, 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其前提和关键, 历史本身就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 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大量的知识, 使自己成为一名涉猎广泛的学者、智慧型教师, 教师的智慧关键体现在我们对课程内容的设计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上。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和欲望,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和学生一起徜徉在历史的海洋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斌.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策略的探讨.教学研究, 2005.5.

[2]梁励.论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课程.教材.教法, 2005.5.

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10

关键词:《模拟电路》课程,培养兴趣,情境教学法

1. 引言

《模拟电路》课程是我院物理学、电子和计算机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好本课程,对深入学习各专业相关的后续课程及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该课程的内容多、理论多,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学生普遍感到很难学,戏称为“魔鬼电路”。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若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不仅会压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大大影响教学质量。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有助于增强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思维的品质;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思维的顺利进行。故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兴趣是最好的朋友,有了兴趣才有强大的内驱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我通过尝试,在《模拟电路》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有效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 情境教学法

2.1 定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造一定情绪色彩、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场景,从而引起学生一定的情绪转变或态度体验,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2.2 理论依据。

2.2.1 从生理构造看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主要负责抽象概括思维,右半球主要负责感性直观思维。传统教学法的逻辑分析主要依靠大脑左半球,情境教学法中直观、生动的情境能发掘右半球的潜能。若两个半球交替使用,不仅能大大激发大脑潜在的潜能,且不易疲劳,可真正实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2.2 从认知规律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反映了人类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特征。直观感受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情境,尽可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可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积极性。

3. 模拟电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在《模拟电路》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3.1 巧设疑问,导航情境。

《模拟电路》教材中许多电路是根据从“存在缺点”到“比较完善”这一线索进行设计的。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的这一特点,凡符合这一特点的章节,均可通过巧设疑问,导航到情境。例如在学习共射放大电路时,可按这样的流程进行:分析原理电路(a)→(a)能防止干扰吗?(不能)→如何将两个电源合二为一?让信号源与放大电路“共地”(且要使信号驮载在静态之上)?→分析 (b) →Rb1上有信号损失吗?RL上有直流分量吗?(有)怎么办?→ (c) 。教师紧紧围绕“发现缺点,逐步完善”这一主线,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环环相扣的办法,这样可避免一味灌输的乏味,而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随之获得成功感和喜悦感。

3.2 投影图片,展现情境。

人们认识世界往往是首先通过视觉、知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进行感受,然后视知觉过程转化为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即当事物的视知觉信息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就会在抽象、联想、想象等高级思维活动下,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配以图片可从多种感官上刺激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时,可用大屏幕将其发展过程中元器件的变化历程用彩色图片(如下图2)展现出来,很显然是围绕元器件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进行的,使学生有热情并记忆深刻。

又如,在学习“二极管”时,可首先将各种类型的二极管(如下图3)通过大屏幕投影出来,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实验中乃至以后的生活中,能轻松地辨别哪些是稳压二极管,哪些是发光二极管;哪些是小功率管,哪些是大功率管?

3.3 角色扮演,体会情境。

教师除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育技巧,还必须有一定的组织表演才能。例如,在学习“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可让十几个同学面对面站成两排,夹道扮演二极管,再让两三个同学扮演载流子,形象生动地模拟二极管“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功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又如,在学习“推挽功放”时,学生很难理解“推挽”这一概念,教师可请两位同学上台扮演“双人拉锯”。输出级的两组放大元件就如同这两人,一个人推的时候,另一个人就是拉,两个人轮流交替工作。这种表演既简单又形象,可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高深的知识通俗化。

3.4 音乐播放,渲染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语言讲解单纯,概念定义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上课精神不振、打瞌睡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教学中适时地通过音乐渲染气氛,可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例如,在学习“功放电路”时,可设计一个这样的电路:通过示波器显示功放电路输出音乐的波形,同时用音箱来发出音乐的声音。首先让两只晶体管正常工作并播放音乐,学生可通过示波器观察此时输出音乐的完整波形,同时听到美妙的音乐;然后只让一只晶体管工作,学生可清楚地看到此时的波形与两只晶体管同时工作时得到的完整波形的明显差异,同时清晰地听到音乐的失真,从而深刻地理解功放电路中两只晶体管的工作情况。这样通过音乐播放,加上波形显示,可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3.5 动画演示,模拟情境。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动画为载体,模拟情境,对学生的视听觉进行刺激和诱导,可使抽象、难懂的过程变得具体、形象,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PN结内部空穴和电子的漂移及复合过程”时,可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和理解这一变化过程。又如,在学习“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时,也可利用动画来模拟电子的流向和分配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过程,从而理解放大原理———实质是电子的控制过程。

总之,教学过程是知识与情感相互交融、共同传递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的情境教学过程中,知识在情感的基础上传递,情感在知识的依托上升华。合理创设情境,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月乔.“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与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2]邱红.试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情感应用[J].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1) .

[3]戴辉.在“模拟电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09, (11) .

[4]劳凯声.教育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5.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11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用语言、教具及各种教辅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一种教学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情境或模拟情境中才能更好的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境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融情入境,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培养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维的能力。本文拟将从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法中的作用以及实施方面进行探讨。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创造良好的语言情境

在引言中提到语言情境,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脱离这种语言环境去独立学习,脱离语言情境的语言学习是不精透、不完善的,所以,我们倡导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或是其它任何一种外来语时,都不可脱离这种语言的语言情境而去独立学习。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用语言、教具及各种教辅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但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缺乏的就是语言环境,加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许多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兴趣,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从整体上来看成绩不明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读、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同时,经常阅读英语课外读物,也能增强英语语感。

(二)获得更多更巩固的知识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学生有看到、听到、甚至摸到的学习对象,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的对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更需要学生利用口、耳、眼、脑,甚至四肢或全身的方位地感知学习对象。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也是学生要习得的第二语言,在这第二语言的问题上,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强调的是外部语言环境。从认知和语言的发展关系来看,人的语言运用器官和大脑的发达程度给人类学习语言提供了生理基础,而丰富的文化社会环境则给后天的语言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那就是快节奏、大容量。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幻灯片、教学视频,尽可能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内容,获得最大量的信息,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以帮助学习形成正确的,深刻的概念。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运用情境教学首先需要用“着眼发展”的观点,全面地提出教学任务,而后选择教案,根据教授内容、班级等来创设一定的情境。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英语学习必须贴近生活,与生活脱节,那就割断了学习语言的源泉,没有源泉,语言是没有生命的。[3]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描述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方法来创设情境。这包括教师对每篇课文的把握,将每个句子所表达的内涵用合适的语气和语调表达出来,使显示更好地理解。例如,在牛津英语7A中,有一课关于Eddie和Hobo旅行的对话,简短的五句话,却包涵很多的语气和语调。“Eddie很骄傲地对Hobo说他即将要去旅行,Hobo说他也要去,Eddie思考片刻,考虑时想到自己躺在海滩的太阳伞下,Hobo正在给他扇扇子的情景,想到此,同意了Hobo。Hobo听到后,回家把自己所有的物品都装进了一个大包里,而Eddie只有一个小背包,Hobo随后将大包丢给Eddie就出发了。Eddie由此想到,一路上要给Hobo背这笨重的大包儿兴致低落。本来很愉快的一次旅行,也由此变得不愉快。那么,就这样一件事,用英语怎么说呢?”

经过老师的描述,显示就会对课文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急于知道该怎样用英语表达,这就为下一步教学做了完美的铺垫,有了这层铺垫,显示就更容易融进课文中。

(二)演示法

教师在上课时,使用一些实物、道具。如在教授单词“book”“pen”“bag”时刻直接拿出书、钢笔和书包;在教授单词“apple”“pear”“banana”等一些水果的单词时,可用图片展示。学生通过教具学习,获得的知识更加直观,印象也就更深,不容易遗忘。因为在生活中大家都是每天要接触的。另外子在教授小学生英语时,用画图法也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单词教学中,如教“desk”“bed”等时,可在黑板上画出桌子和床的简易图,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演练法

学习单词和句型时,允许学生在教室的各个地方,比如墙上、窗户上、黑板上贴上学过的单词、句型或学生平时收集的谚语。如window(窗)、door(门)、blackboard(黑板)、desk(桌子)……试着让学生把课程表用英语写出来,把家里的物品贴上英语小标签等等。

(四)游戏法

一节课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如果干巴巴地讲课,难免枯燥,学生感到无味,从而失去兴趣,不想再继续听了。再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愿学的原则。游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由被动的完成任务式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生成的学习,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运用游戏可以使学生肢体放松,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活泼有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词汇的记忆。

(五)激励法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奖励必定能刺激他们更好的学习。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通过对教学任务、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的多少来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表扬。刺激小学生有所追求的欲望,小学生很重视在同伴中的荣誉、地位,有了这些奖励表扬作向导,学生很自然地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六)英语歌曲法

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气氛中学习,学生容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身体适度放松,头脑注意力集中并准备接受新信息。实践证明,音乐能使人放松,增强记忆。小学英语教学中有许多有趣的各种英语歌曲,除去教材中的英语歌曲,教师可以适当地自编英语歌曲或是把新授的知识编到已学过的英语歌曲中,做到“换汤不换药”。如当学生学到人的五官这一课时,教师可自编歌曲“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knees and toes,knees and toes.”“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eyes,ears,mouth and nose”同时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如唱“head”时,用手指头,“shoulders”用双手抱紧肩膀……这样学生更易于接受,从而使复杂、呆板、单调、无味、紧张的学习气氛变成简单、有趣、轻松的学习中来。

四、小结

情境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情境教学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现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 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情”强调的是教师必须用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情境教学在课堂上的出现, 可以说是教学上的一个具有很大意义性的改革和冲击, 情境教学给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理念, 并带来了生机, 其内容涉及的范围和教材内容非常广泛, 使得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视野也更加开阔, 不会仅局限于教室内的空间。情境教学的内容丰富有趣, 形象新鲜生动, 情景真实动人, 意境和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使语文教学变成具有魅力和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和设定情境时, 应使情境富有美感, 生动有趣, 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热情, 学生可以在情意的驱动下想象, 更有效的展开发散思维, 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持久学习, 会让学生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长期以来, 很多学生都反映在语文课堂中学习气氛不够活跃, 学习语文知识感觉枯燥乏味, 教师边讲学生边记笔记, 大部分的语文知识内容都是死记硬背记住的, 这样就忽视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言, 领悟情感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三、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创造和设定的方法

如果从操作的角度来看, 语文教学的情境教学创造和设定的方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这个可根据教师教材需要, 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灵活掌握教学情境。创造和设定情境教学, 最基本的就是将课本上作者想表达的“境”情景再现, 使学生切实的体会到教材中的人物和情景, 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 如形似、神似等;既可以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和经验, 也可以替代换元等。创造和设定情境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直观演示展现情境法

直观演示的方法有很多, 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演示、实物展示、实物投影、实践操作演示、绘画辅助等方法。如课文《赤壁之战》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 给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学生听着里面高亢的歌声并看着生动的画面, 就会将课文中所学习的人物栩栩如生的印入脑海。再如课文《爬山虎的脚》, 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或实物投影等方法, 将爬山虎的脚这段课文通过实物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就将教材中抽象的事物真切化, 让学生更方便理解。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而定, 最后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读再现情境法

几乎所有的文章里面都蕴含着作者先要表达的主客观情境, 学生每学习和理解一篇课文,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够让学生在大脑中将课文的内容情景再现。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老师可以适当的引导, 由学生自己进行视听神经的协同活动, 接受课文文字符号所表示的音形的复合刺激, 从而形成对语言意义的整体组合, 产生再造想象。朗读课文是最好的方法,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去展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境, 然后不断调整, 使之更清晰、准确。

3、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学生的语文教材很多都是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语文之源, 所以想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中的知识, 应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将所学知识和生活情景结合, 提高学习效率。虽然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还很少, 但他们已经对社会生活有所认识和了解。教师需要创设的情境就是将教材中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效的结合, 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来体验课本内容, 打开学生的生活宝库, 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角色扮演一会课文情境

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将教学情境真切的再现在学生面前, 就如同演戏一样,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自身对课文的演示和表述, 更深入的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想象及发达思想, 通过立场的改变来有效的理解教材。

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方法, 不但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最主要的是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不再枯燥乏味。

参考文献

[1]沈德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辽宁大学出版社。

[2]王磊:《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基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代数运算下一篇:软件设计思想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