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思想与流程

2024-06-16

软件设计思想与流程(精选8篇)

软件设计思想与流程 篇1

1 背景及设计目的

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是医院设备科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快速修理,有相当一部分医院已经建立起了一支人员充实的维修队伍。但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支队伍,让其发挥出最高的效率,目前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医院设备科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辅助性科室,因维修工作不直接产生效益,绩效考核较难实施,容易导致出现工作积极性不高,人浮于事等一些负面的现象[1]。针对这个问题,有管理者也提出过一些维修流程上的改进方法:如设置维修热线电话,由专人负责接听、记录,并分配任务;或者,划分区域,由工程师分别负责等等[2,3]。但在实际的运用中以上这些做法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接线员不能担当设备主管的角色,去分配工程师的工作,设备主管也不可能去做接线员的工作;工程师的水平高低,技术特长各不相同,如何能让每个工程师都能参与其擅长的工作;工程师工作拖拉,却无法监督等。根据设备科维修工作的具体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这里设计了一款适合医院使用的计算机维修流程管理软件,它能规范维修流程,提高维修效率,方便绩效考核,并能有效的跟踪维修设备的去向。

2 程序设计方法

该软件设计采用混合编程,前台控制输入输出,采用Java[4,5]语言设计;后台连接数据库,用于保存和查询数据,预估总数据量应在100万条之内,采用小型数据库即可,可选用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以SQL[7]语言编程。Java语言则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程序的运行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平台无关,可以在任何一台具有Java虚拟机的机器上运行。开发平台使用的是Net Beans IDE 6.8,以及Sun公司的JDK1.6(Java Development Kit)[6]。

首先建立数据库,并建立前台与后台的连接。新建的数据库包含两个表:一个用于存储用户登录信息;另一个用于存储维修流程管理中产生的数据,如维修设备、维修时间等。因ODBC采用C语言编写,采用JDBC-ODBC桥的方式,即将JDBC的方法映射到ODBC上。通过桥建立connection连接,并生成statement对象,DBQ代表数据库名。程序中大量采用了try-catch块,用于捕获程序运行时的异常(Exception),防止程序可能的非正常结束,有助于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和健壮性。建立数据库连接的方法如下:

建立连接后,数据库中的表可通过SQL语言的SELECT语句进行筛选,并映射成Java中的table Model对象,最终通过创建JTable类的对象,并导入table Model,即可在屏幕上以表格的形式显示数据库中提取的内容。

程序界面的GU I设计相对简洁,所有的控件通过一个Frame容器显示。这里采用Border Layout布局管理器,将管理器窗口分成五部分: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和中区。在此程序中,Border Layout.NORTH,用于放置注册用户登录以及密码修改的控件。Border Layout.CENTER,通过JTable类的表格,显示修理工作的内容和设备目前的修理状态。Border Layout.EAST是功能控制区,主要提供管理员增加或减少工作,以及工程师处理设备维修状态的操作区域。程序界面的GUI如图1所示,主要应用的一些控件类有JTable、JTabbed Pane、JPanel、JButton、JText Field、JLabel、JCombo Box等。

G U I设计的最后,需要对各功能键进行监听器的注册,以便为控件增加程序执行代码。这里主要对B u t t o n进行了监听器注册,如B u t t o n.add Action Listener(this),当监听器响应Action Event时,即执行相应代码。

控件功能的添加分为三部分:

(1)用户信息包括登录功能,密码修改功能;

(2)管理员操作包括维修任务的添加,任务的删除和维修设备的去向;

(3)工程师操作包括设备接修、设备外修、设备修复、放弃修理四个选项。

实现这些控件的功能均需要与底层数据库进行交互。用SQL语句通过建立的JDBC-ODBC桥修改数据库内容,例如在数据库中增加一条记录:

两者之间必须并做好同步工作,特别是在增加了Table Row Sorter类的排序功能之后,否则数据表与JTable表中指向的数据行是不同的。

在其他主要程序功能设计方面,创建了sorter方法,用于表格数据的排序;创建了一个时钟,与Windows时钟同步,并设置其表达方式,维修编号的生成即采用时钟的年月日时分秒共24位数字,可方便做到维修编号的唯一性,为防止工程师擅自填写修复时间虚报维修效率,设备的修复时间在改为修复状态后自动生成;管理员操作功能与工程师操作功能严格区分。程序还添加了防止误操作的对话框提醒功能。

3 程序操作功能

该维修流程管理软件需要先登录,方可使用。登录操作大同小异,这里不再说明。当登录人为管理员时,中间表格可显示所有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工作。此时,管理员操作功能可用,工程师操作功能无法选中。管理员在接到报修电话后,把相关信息填入输入框并添加维修记录,此时新增的维修设备状态自动设置为待修。当管理员输入信息有误时,管理员可选中表格中的错误记录进行删除。在实际维修工作中,有时因时间较长,工程师很难回忆起维修设备的去向,容易引起科室间的误会,这里在管理员的功能中增加了一条设备去向的记录,用于记录维修设备当前的地点,包括:临床科室,设备科和已报废。这样能有效避免以上情况发生。

当登录人为工程师时,表格显示为当前登录工程师已处理完的和正在处理的工作,该工程师也能在表格中看到还未有人接管的待修理工作项目,并可选择接管该项修理工作还是放弃该项修理工作。为保证隐秘性,当前登录工程师不能看到管理员所能看到的内容和其他工程师接管的维修工作。当然工程师登录时,管理员的操作按键也是被禁用了。工程师处理完当前修理工作时,选择已修复,系统将确认该项维修工作已完成,并自动生成完成时间。工程师也可选择放弃自己正在处理的工作,但系统会提醒是否确实要放弃,避免误操作。

4 实践和总结

该软件由管理员负责维修工作的输入。输入后,不必负责工作的分配,工程师可自行登录查看待修理任务。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前面提到的因工作角色不同带来的不便。工程师登录后可在待修任务中选择自己擅长的工作,或自己想尝试的工作。该软件设计的私密性,保证了工程师之间并不清楚彼此的工作量,这样能在工程师之间形成一种潜在的竞争机制,这也在程序设计时考虑进去的一个问题。

据调研,医院设备维修管理软件大都集成在设备管理系统中,软件把重点放在设备外修及维修成本的核算上[3],未曾有人采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维修流程的管理。该软件的应用是一种很好的尝试。经两个月的测试后发现,该软件的使用,使工程师维修的平均响应速度提高了1.2小时,平均维修周期缩短3.2小时。每月的工作量数据经导出后,可明显看出每个工程师的工作积极性。较好地达到了软件预期的设计目的。

摘要:根据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一套专用于医院设备维修流程管理的计算机软件。采用JAVA语言编写程序。该软件能够有效的控制整个维修流程,提高维修效率,并能够追踪维修设备的去向。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流程管理,Java,SQL

参考文献

[1]张玉林,宋娟,相玉香.现代医院医疗器械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J].医院装备,2008,5:39-40.

[2]王丽姿.医院设备维修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55-56.

[3]秦占伟,梁昌明,郑盘根.计算机故障登记管理系统设计[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35-36.

[4]Y.Daniel Liang.Introduction to Java Programming[M].Pearson Education,inc,NJ,USA,2005.

[5]Bruce Eckel,Thinking in Java,Third Edition[M],Pearson Education,inc,NJ,USA,2005.

[6]JDK API1.6,http://cn.sun.com EB/oL.2009.1.10.

[7]Jeffrey D.Ullman,Jennifer Widom,A First Course in Database Systems[M].Pearson Education,inc,NJ,USA,2003

软件设计思想与流程 篇2

软件开发流程大体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其中包括需求分析、分析设计、编码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如必须完成全部的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之后才能够进入概要设计阶段,编码必需在系统设计完成之后才能够进行。这就意味着只有当所有的系统模块全部开发完成之 后,我们才进行系统集成,对于一个由上百个模块组的复杂系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巨而漫长的工作。

首先呢,就是市场调研,只有了解市场需要才能更好地进行开发,技术和市场要结合才能体现最大价值。

第二呢,就是进行需求分析,开始做需求分析,主要是细化分解需求,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有了解决方案直接就可以做开发计划了,根据预估的时间节点(有时候是客户提出的)和开发的工程量。这个阶段需要出三样东西,用户视图,数据词典和用户操作手册。用户视图是该软件用户(包括终端用户和管理用户)所能看到的页面样式,这里面包含了很多操作方面的流程和条件。数据词典是指明数据逻辑关系并加以整理的东东,完成了数据词典,数据库的设计就完成了一半多。用户操作手册是指明了操作流程的说明书。请注意,用户操作流程和用户视图是由需求决定的,因此应该在软件设计之前完成,完成这些,就为程序研发提供了约束和准绳,很遗憾太多公司都不是这样做的,因果颠倒,顺序不分,开发工作和实际需求往往因此产生隔阂脱节的现象。需求分析,除了以上工作,作为项目设计者应当完整的做出项目的性能需求说明书,因为往往性能需求只有懂技术的人才可能理解,这就需要技术专家和需求方(客户或公司市场部门)能够有真正的沟通和了解。

其次呢就是概要设计,将系统功能模块初步划分,并给出合理的研发流程和资源要求。作为快速原型设计方法,完成概要设计就可以进入编码阶段了,通常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涉及的研发任务属于新领域。技术主管人员一上来无法给出明确的详细设计说明书,但是并不是说详细设计说明书不重要,事实上快速原型法在完成原型代码后,根据评测结果和经验教训的总结,还要重新进行详细设计的步骤。

初步的设计弄好之后呢,就得进行详细设计,一份好的详细设计说明书,可以使编码的复杂性减低到最低,实际上,严格的讲详细设计说明书应当把每个函数的每个参数的定义都精精细细的提供出来,从需求分析到概要设计到完成详细设计说明书,一个软件项目就应当说完成了一半了。换句话说,一个大型软件系统在完成了一半的时候,其实还没有开始一行代码工作。那些把作软件的程序员简单理解为写代码的,就从根本上犯了错误了。

以上的需求分析和初步和详细设计什么的,这些都是准备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编码,如果你分析做的再好,无法用代码实现,就等于是徒劳。在规范化的研发流程中,编码工作在整个项目流程里最多不会超过1/2,通常在1/3的时间,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设计过程完成的好,编码效率就会极大提高,编码时不同模块之间的进度协调和协作是最需要小心的,也许一个小模块的问题就可能影响了整体进度,让很多程序员因此被迫停下工作等待,这种问题在很多研发过程中都出现过。编码时的相互沟通和应急的解决手段都是相当重要的,对于程序员而言,bug永远存在,你必须永远面对这个问题,大名鼎鼎的微软,可曾有连续三个月不发补丁的时候吗?从来没有!

最后呢就是对所开发的项目进行测试了,需要测试她是否符合需求。测试测试有很多种:按照测试执行方,可以分为内部测试和外部测试;按照测试范围,可以分为模块测试和整体联调;按照测试条件,可以分为正常操作情况测试和异常情况测试;按照测试的输入范围,可以分为全覆盖测试和抽样测试。以上都很好理解,不再解释。总之,测试同样是项目研发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步骤,对于一个大型软件,3个月到1年的外部测试都是正常的,因为永

远都会又不可预料的问题存在。完成测试后,完成验收并完成最后的一些帮助文档,整体项目才算告一段落,当然日后少不了升级,修补等等工作,只要不是想通过一锤子买卖骗钱,就要不停的跟踪软件的运营状况并持续修补升级,直到这个软件被彻底淘汰为止。

软件设计思想与流程 篇3

一、医院使用设备维修流程管理软件的必要性

1. 在医院中, 所有可是的成本以及财务都是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的。

对于设备以及水电等常规维修过程, 只要产生人工费用、配件费用, 就需要相关科室的领导对维修方案进行振皮之后才能够进行, 维修完成以后还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确认流程之后才能付款。另外, 不同的维修费用涉及的审批领导和部门也不尽相同。由于此过程都是人工处理的, 如果相关领导不在或者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就会严重耽误维修工作, 想象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 如果由此发生医疗事故, 也很难追究其中的责任。

2. 对于所有的维修记录, 目前医院普遍采取手工记录或输入EXCEL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 由于输入人员自身的问题, 记录不清晰、不完善、错误的情况普遍存在。

而且, 在目前的医院文件管理制度中, 万元以上设备资料都是需要保存在档案室的, 不容易借阅, 而万元以下的设备资料保存在科室中有很容易丢失, 这都导致了历史记录查询困难。

3.

很难对设备在生命周期中的修理次数、修理费用进行统计, 在设备报废的时候缺少数据支持。

4.

设备的说明书、操作指南、注意事项等资料并不能够长期存在, 新进的员工缺少学习的资料, 常常由于不熟悉设备而造成设备故障或者损坏。

5.

由于缺乏有力的资料, 在出现医疗事故的时候, 各个科室之间经常会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

6. 虽然大部分医院已经实现了设备档案的数字化, 但只是被设备部门用来进行资料积累, 并不能全院共享。

这些都是目前医院设备维修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医院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 迫切需要一种方式, 对医院设备维修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设备维修流程管理软件的功能设置

1. 查询功能。

通过设备维修流程管理软件, 医院所有科室都可以在电脑上通过互联网实现对报修录人、设备说明书、设备故障维修情况、设备使用心得等信息的查询。

2. 维修方案确认功能。

通过管理软件, 临床科室可以通过软件对直接设备维修人员提出的维修方案和报价进行确认或者提出疑问, 设备部门负责人、医院管理阶层按照自身的权限给出不同的意见, 从而实现对维修成本与维修方案的控制。

3. 满意度考评功能。

在维修工作结束以后, 管理软件会弹出评定满意程度的对话框, 临床表现科室可以对维修人员进行考评和提出意见, 以便设备维修工作吧的改进。这个功能还能够被设备部门负责人用来考评员工。

4. 确认付款功能。

设备部门可以通过管理软件发起和维修项目相关的付款条目, 经过部门负责人、临床科室负责人与医院管理基层的审批之后, 就可以去财务部门领取款项。

5. 链接功能。

主要是和设备管理软件的链接, 设备维修流程管理软件可以对每一次的设备固定资产的入账进行及时更新, 并且在数据库中生成相关条目。设备维修人员可以通过软件将每次维修情况和设备相关资料整合在仪器, 方面以后查询。

6. 设备工作状态分析功能。

在此软件中设定有数据分析程序, 可以将设备的实时工作状态和维修费用显示出来, 并且以图形表格的形式输出, 为设备维修人员提供参考。

7. 生命周期管理功能。

此软件可以记录所有设备从引进直至报废过程中所有的维修、保养、工作情况。

三、医院设备维修流程管理软件的系统结构和编程工具

此软件是在ASP.NET2.0+C#+Microsoft SQL Server2000的环境下开发出来的, 是一套基于B/S结构的设备维保系统和相对性的C/S终端。设计中采用了B/S模式, 使得此软件能够在所有安装有浏览器的计算机上使用, 这种模式不仅不需要专门对客户端进行维护, 还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和负载能力, 能够处理许多复杂的信息, 并且将处理后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C/S实时监控终端采用了一web service为基础, 实时与服务其进行通信, 从而得到实时信息, 例如, 当有恶人提交维保数据以后, 此终端提醒功能启动, 将此信息以声音或者闪动图标的形式通知用户。此软降将这两种结构的优点结合在仪器, 使得系统具有强大的服务能力和负载能力。此医院设备维修流程管理软件主要分为职工维保数据、维修人员数据、实时信息提醒、配件审批、维修人员派工数据、用户管理等模块。

四、软件的应用展望

此软件基本能够对医院医疗设备流程和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而且便于管理基层及时了解医院所有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动态, 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对于维修人员来讲, 此软件颠覆了传统的管理中对于维修时间、维修绩效和维修主动性的管理, 对于医院设备维修流程来讲是一次巨大的变革。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院中设备将会越来越多, 其维修流程的管理将会越来越复杂。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使用设备维修流程管理软件取代传统的管理方法, 提升管理效率, 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医院设备维修流程管理中的一次变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一定会有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被设计出来, 为医院设备维修流程管理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玉林, 宋娟, 相玉香.现代医院医疗器械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 2008, 15 (7) :23-26.

[2]李怡勇, 周理治, 米永巍.医院医学工程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 2011, 26 (4) :124-127.

[3]朱德惠, 李诗, 李长庭.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30 (10) :222-229.

[4]李林森.医疗设备维修面临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19 (01) :58-63.

[5]樊廷玖, 王维红.医疗设备日常维修中的注意事项[J].中国医学装备, 2006, 18 (10) :66-67.

谈装备软件配置管理流程优化设计 篇4

关键词:软件配置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流程

1 概述

随着装备研制中软件的广泛使用, 软件配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实施装备软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利用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记实和配置审核, 在软件整个生命周期建立和维护软件配置项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作为GJB 5000A的一个支持过程域, 软件配置管理是软件工程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实施软件配置管理的过程中, 软件和硬件研制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如果在进行软件配置管理流程设计的过程中考虑使用目前技术状态管理的流程和相关质量记录, 只需对目前的技术状态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就可既满足对硬件的管理也满足软件的管理需要。

2 软件配置管理要求

软件配置管理主要是针对软件配置项实施管理, 就是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所有与软件相关的信息集合, 主要可分为四类:一是程序, 含源代码和执行程序;二是文档, 包括针对开发者和用户的文件;三是数据, 包含了程序内数据库和数据文件;四是软件支持环境, 包含了软件的编译环境和使用环境的应用软件。目前实施装备软件配置管理主要以国军标为依据, 主要有:a.GJB2786A-2009《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b.GJB 5000A-2008《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c.GJB 5235-2004《军用软件配置管理》;d.GJB 5716-2006《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通用要求》。由于标准在编制时就考虑到各个装备研制单位在管理模式上有区别, 希望各单位在标准实施和裁剪上下功夫, 因此在确定装备软件配置管理“怎么做”的时候是需要具体化的, 同时也需要删繁就简, 使用在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中已习惯的流程和记录, 这对简化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对GJB 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进行分析后, 实施装备软件配置管理可使用在现有的质量体系文件中很多成熟的技术状态管理的流程和质量记录, 利用好这些资源, 才有利于做好装备软件配置管理的流程设计。

3 基于技术状态管理的装备软件配置管理流程设计方法

3.1 软件配置管理策划。

进行配置管理策划时, 首先应根据项目的特点来确定策划的深度和广度, 以便确定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配置管理策划, 对装备研制任务分析后可初步划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型号产品或以软件为主要研制内容的设备研制, 这类项目除硬件研制外, 还有较多软件, 软件配置项多, 因此这类项目根据合同要求可单独编制配置管理计划来确定策划的内容, 也可以《软件开发计划》为主文档, 将《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的内容有机地组合到《软件开发计划》的相应条章节中。另一类是以硬件为主, 软件较少的研制项目, 也可按程序文件中的研制策划的要求在项目的设计开发策划活动中, 将软件配置管理策划内容放在《设计开发策划报告》中的软件设计和开发的相关章节。这样既保证了活动被策划, 又简化了工作, 提高了效率。

3.2 软件配置管理中的变更控制。

在软件的研制过程中, 版本变更比较频繁, 牵一发动全身, 特别是涉及接口的改变, 或能会引起相关好几个软件的变更, 所以软件版本的变更控制是配置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目前的质量体系文件中对更改的控制都有专门的程序和记录来保证更改的受控, 那么软件的更改可以沿用这些程序和记录吗?答案是肯定的。软件的更改的流程可见图1中的版本变更项,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软件的变更流程中, 根据软件的特点设计软件更改申请单, 由于软件在更改后需要进行回归测试, 通过这一记录完成更改的出库申请和更改后测试的记录, 保证过程受控, 软件的更改通知单则沿用程序文件中更改通知单的记录, 与硬件的设计更改一致, 从而简化了记录, 这也与装备中软硬件的一体化现状一致。

3.3 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的管理。

根据项目研制流程和管理模式, 可确定二级三库的管理, 即:a.项目级开发库由项目组实施管理, 建立在用于开发软件源程序的各相关计算机上, 由项目负责人指定专人对软件的版本和配置项进行记录和管理;b.单位级受控库由质量部门进行管理, 存放通过测试和质量评审的软件配置项, 质量部门应指定专人对受控库中的软件版本和配置项进行记录和管理;c.单位级产品库由科技档案室进行管理, 存放经定型、鉴定或验收的软件配置项, 科技档案室应指定专人对产品库中的软件版本和配置项进行记录和管理。在三库管理中, 开发库的管理由设计人员执行, 控制要求较少, 只要认真记录版本变化情况即可;而受控库和产品库的管理为保证配置项的可控又兼顾现有流程, 对入库、出库、变更、发行等均需进行控制, 并以各种记录的审签来进行控制。在对流程进行分析后, 使用现有的技术文件归档移交清单作为第一次入库记录, 更改通知单和技术文件材料归档移交清单作为更改批准后的入库记录, 以软件的更改申请单作为更改的出库记录, 而使用图样及技术文件发放表作为软件出库和发布的记录, 这样的考虑既保证了流程的受控并按要求审签, 又没有新增质量记录;通过这样的解决方案, 增加较少的质量记录, 完成了软件配置管理的有效实施。受控库和产品库管理流程和对应的记录可见图1。

结束语

在实施软件配置管理过程中, 是要严格遵循相关的管理标准, 而贯彻标准的活动和实施的方法是可裁减、可替代、可精简的, 只有充分考虑质量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 针对装备研制中软件的特点, 活学活用标准, 才能保证制定的程序和流程好用, 规定的记录方便、可操作性强。

参考文献

软件设计思想与流程 篇5

1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内涵

1.1 软件可靠性测试定义

软件可靠性是指测试人员在与用户类似的运行条件下, 并在运行时间内, 测得的软件不会引起系统运行失效的频率。可靠性测试即指在该软件较为普遍的使用环境中, 为得到软件正常运行的概率而对软件运行有效性进行的测试, 这个测试过程也是为保证软件能够正常运行所进行的一项验证性测试。常用方法是按照实际应用的预估数据对软件使用情况描述并对软件功能进行随机测试, 规定测试软件有三个时间段:

1.2 软件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的可靠性测试是需要密集进行的, 该时间段内的测试结果能够及时发现软件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重要设计缺陷和漏洞, 对软件可靠性能的有效提高提供帮助, 同时也有效的避免由设计缺陷引起的无效编码和下一阶段的测试失效。软件研发漏洞改进的越早, 程序变更的代价越小。

1.3 确认测试阶段

确认测试阶段对软件的可靠性测试中故障情况数据进行分析, 验证软件的可靠性处于设计阶段对该阶段可靠性的要求范围内, 并保证软件可靠性在现阶段的定量要求。此阶段的可靠性测试是为了接下来的软件部署工作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 也是为软件开发过程提高效率有很大帮助。

1.4 软件部署阶段

部署阶段的软件可靠性测试与确认阶段的测试类似, 均属于验证性测试, 通过对鼓掌数据的收集分析对当前软件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甚至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对未来时段软件可靠性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进而为软件的开发管理的决策工作提供依据。

2 可靠性测试应用举例

测试的内容涵盖软件的安装方便性、服务可靠性、软件应用性能、维护便捷性以及软件运行文档等方面的失效率测试。

2.1 正交试验法

正交法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做理论基础, 并利用现成正交表格安排的多因素实验法。这种试验法中的正交表形式整齐、搭配均衡, 其标记形式为Ln (q) t。其中L代表正交表符号、n代表实验次数, 或正交表的行数、t代表正交表列数、q代表单个因子水平数。

2.2 对比实例算法优缺点

正交法的优点是它的均衡性和整齐可比性可以使用较少的实验次数达到相同优化目的, 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其他因子的干扰, 使得同一个因子在不同的水平之间具有可比性;统一抽样的方式具有代表性, 确保每个类均被测试并达到一定的程度;测试用例融入到统一抽样的方法中, 使得测试人员有可能对各因素的优先级进行附加测试。

虽然正交实验法的特性使得它在可靠性测试中具有较好的测试效果, 但是这种测试方法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软件测试中的正交实验法需要将全部因素的组合情况以穷举法全部列出, 代价较高;测试水平仅为基类之间的交互, 导致用例少;在这种实验方法下, 测试人员的测试用例选取数目较为任意, 并非统计的随机抽样。

2.3 改进正交测试方法

本文拟用一种针对正交实验测试法的改良措施——测试用例精简算法, 对测试需求集进行规则简约并去掉冗余测试用例, 进而得到测试用例的精简集合。其步骤如下。

(1) 根据正交实验设计对操作剖面简化结构, 并第一次获取测试用例集合。

(2) 从双方签订协议中提取软件测试需求并生成测试需求与测试用例关系结构, 并根据次关系结构精简冗余测试用例, 第二次得到简约后的测试用例集合。

(3) 重新建立操作剖面并对关键操作过程进行监督。

2.4 改进效果分析

我们以某一电机的操作控制系统软件做效果分析实例。该电机系统的主要功能项为系统初始化、电机控制功能和紧急关闭功能。使用普通的算法时, 整个测试过程使用986个测试用例, 在测试过程中, 共有7个失效用例, 编号分别为306、361、386、543、683、890。从失效发生的频数可以推得可靠性估计值为0.9929。在使用了改进后的正交化实验算法后, 我们仅使用了631个测试用例得到4个失效用例, 计算得出可靠性估计值为0.9936, 我们将两种算法的测试变化过程进行对比如下: (上图为普通方法测得结果, 下图为优化正交化算法测得结果)

3 可靠性测试的发展分析

软件的可靠性测试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方式多种多样, 但是为保证实施和运用的关键性措施是对软件特性和对软件测试中出错的规律进行良好的分析和研究, 并对已有的估算方法和估算模型进行个性化改良, 否则软件的可靠性测试评测将会因为使用手法死板而最终走向“死胡同”。在今后可靠性测试的研究领域需要有更多的资源投入, 对测试进行前期的估算和后期数据的评测起支持性作用的软件—软件可靠性测试将会是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重要的研究方向。截至目前为止, 在国内外对该项研究的内容中, 对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分别进行可靠性评估并最后整合为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的概念是个空白, 也是软件可靠性测试在提高和优化方法中可以选择的另外一条途径。

摘要:种类繁多的软件系统在各种复杂细微的社会信息化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军事、经济、政治、金融等各个行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应用软件系统的发展, 与此同时, 软件系统自身规模在不断扩大、软件设计的复杂性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也在不断的增强。如何在系统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上, 提高软件的质量、增强软件的可靠性能, 关系到使用软件系统的领域的兴衰成败。本文从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流程分析和应用举例入手, 研究如何对软件可靠性测试进行优化。

关键词:软件可靠性,测试流程,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春秀, 马力.软件可靠性测试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0.

[2]张俊萍, 朱小冬, 张鲁, 余文定.软件可靠性测试流程设计及其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1.

[3]于琛琛, 刘瑞方.软件可靠性测试方法探析[J].国防技术基础, 2009.

软件设计思想与流程 篇6

长期以来,大型软件项目高失败率的状况一直困扰着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研究表明,软件项目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应用项目的复杂性;二是缺乏合格的软件项目管理人才;三是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软件开发的风险之所以大,是由于软件过程能力低,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软件开发组织不能很好地管理其软件过程,从而使一些好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流程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思想和有效工具,随着市场环境与组织模式的变化,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信息化背景下越发显示出其威力和效用。流程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技术,更体现了现代管理的思想。流程管理的重点是:理清和管理好所有主、支流程间的关系,使他们相互协调发挥应有的作用。流程管理增加了部门的透明度,管理的对象不是“部门”和“部门员工”的概念,而是以工序流程为管理对象,注重流程中每一个过程、效率以及和上下游工序的关系,管理重点在于整体流程的完整性和顺畅性。目前,流程管理技术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重视。

运用流程管理方法和技术进行大型软件项目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变软件过程管理混乱的局面。首先对大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规范化的定义;其次,在大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所有的活动过程均按照流程所规定的活动的逻辑关系、活动的实现方式来执行,这样可以使得所有的活动有序和可控;第三,通过明确运作流程,使项目组人员迅速融入项目和开发过程中;第四,关注每个过程的“结果”,使大型软件项目的所有工作产品均能得到有效的保存,保证了软件产品完整性。

2 流程在大型软件项目中的作用

流程是由活动组成的。基本活动是由个人或团体来完成的,它不需要进行其他的基本活动的转化。流程的各个活动之间有着特定的流向,它包含着明确的起始活动与终止活动,因此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结构上来看,流程有四个基本的构成因素:活动、活动的逻辑关系、活动的实现方式和活动的承担者。流程与“一系列的活动或事件”、“结果”等概念密切相关。流程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技术,更体现了现代管理的思想,原有的以控制、塔式组织为基础的职能行政管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于现代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管理的发展沿着分工理论运行了上百年后,现在又重新回归到整合与系统。

大型软件项目生命周期的一系列的开发过程是各种各样的流程活动。大型软件项目的计划编制、系统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程序编码、测试与维护等活动过程都是一种流程活动。制定大型软件项目管理流程,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制定的流程能引导项目逐步走向成功;

(2)制定的流程能适用软件开发过程;

(3)制定的流程能指导项目开发活动,有利于对项目开发活动的管理;

(4)制定的流程能以直观的流程图表示,能使项目组成员清楚的知道软件开发与管理的过程和相互间的关系;

(5)流程中的起始活动条件、终止活动条件明确、规范,便于控制;

(6)流程中的工作产品定义明确、可度量,评价标准和方法具体、可操作。

3 大型软件项目管理总体流程设计

在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努力实现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等目标,还必须协调整个项目过程,以满足项目参与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和期望;随着软件规模和所涉及的领域不断地扩大,大型软件项目的管理越来越困难。纵观所有失败的软件项目,基本原因是不能管理其软件过程,在无纪律的、混乱的项目状态下,组织不可能从较好的方法和工具中获益。严谨的软件过程控制与管理不仅可以在每个阶段回顾和纠正项目的偏差,识别软件项目的风险甚至果断中止项目,而且可以将人才流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要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必须明确大型软件项目管理流程。

大型软件项目管理总体流程设计为项目搜寻、立项、售前、合同生成和合同执行等5个主要阶段,分别以P1、P2、P3、P4、P5表示;同时设计了立项完成、合同签定、功能定义、软件开发、项目验收等5个里程碑,分别以TM1、TM2、TM3、TM4、TM5表示,如图1所示。

在这些流程中,合同执行流程是大型软件项目管理的核心,其主要过程有:产品定义、软件开发、测试执行、内部验收、项目实施与验收、项目维护。

4 大型软件项目管理总体流程分析

4.1 项目搜寻

项目搜寻是项目立项的基础,项目搜寻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市场信息收集,用户需求跟踪,对潜在的项目进行分析和筛选。

4.2 项目立项

立项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认立项的理由,提出立项建议,提供合适的资金和资源,使立项建议成为正式项目。

4.3 项目售前

售前阶段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合同的签定结束,主要工作有:制定与客户的交流计划,详细了解客户的背景资料,了解客户启动项目的缘由、目的和期望,编制项目方案建议书,准备合同蓝本。

4.4 合同生成

合同生成阶段的主要工作有:项目方案的评估与确定,技术合同、商务合同的商定、评估与签署。P1

4.5 合同执行

合同执行是大型软件项目管理流程的重点,可分为软件开发、测试执行;内部验收、项目验收、系统维护等五个基本工作过程。

4.5.1 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阶段分为:需求调研、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单元测试等过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管理:

(1)制定项目计划。大型软件项目计划是一个用来协调所有其他计划,以指导项目执行和控制的可操作文件。它体现了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是开展项目活动的基础,也是大型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的依据;

(2)确定开发过程。根据大型软件项目和项目组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个稳定、可控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并按照该过程来进行软件开发;

(3)加强过程控制。过程控制主要包括过程管理、变更控制和配置管理。

4.5.2 测试与执行。

项目测试的目的是检查系统是否符合项目合同与任务书规定的要求。项目测试分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主要进行功能测试、健壮性测试、性能-效率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安全性测试、压力测试、可靠性测试、安装/反安装测试等。测试过程在模拟运行环境中进行。

4.5.3 内部验收。

项目完成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后进行项目内部验收,主要有三个步骤:

(1)文档准备。项目经理提交内部验收计划、项目开发总结报告、产品发布清单;财务主管提交项目财务预算报告;

(2)内部验收测试。内部验收测试的测试内容与方法虽然与系统测试基本相同,但应站在用户验收的角度进行,因为它是试运行的基础,通过这一步,为用户验收作充分的准备;

(3)内部评审。对提交的所有文档及测试结果进行内部评审,完成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4.5.4 项目试运行与验收。

试运行与用户验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所有的工作产品得到用户的确认。主要工作有:

(1)验收前的准备。项目经理负责检查产品的完整性,包括文档、介质和中间产品等,以确保现场实施的成功;负责应用软件的现场安装调试,完成安装调试总结报告;负责制定用户验收计划,并得到客户的确认;

(2)用户进行验收测试和系统试运行,进行文档和系统的移交;

(3)用户确认。项目经理负责与客户协调,协助用户进行项目验收,形成用户验收报告。

4.5.5 项目维护。

软件系统的维护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纠错性维护,由于前期的测试不可能暴露软件系统中所有潜在的和隐含的错误,诊断和改正这些错误的过程为纠错性维护。另一类是完善性维护,在软件正常使用过程中,用户还会不断地提出新的需求,为了满足用户新的需求而增加软件功能的活动称为完善性维护。如果需求变更很大,那完善性维护将转变为软件新版本的开发。系统维护的宗旨就是提高客户对软件产品的满意度。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是系统维护的根本目的。

4.6 大型软件项目管理的里程碑

项目的考核与评审是大型软件项目管理流程控制的基础,在整个流程中设定五个基线,即确定五个里程碑,它们分别是TM1:立项完成;TM2:合同签订; TM3:产品功能等:大型软件项目管理流程分析与设计定义完成;TM4:软件开发完成;TM5:验收通过。各阶段的主要的进入条件和相应的工作结果是里程碑是否达到的重要标志。

5 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大型软件项目管理总体流程及相关技术已成功运用在大型软件项目的研发和管理中。通过将流程管理应用于大型软件项目管理中,以设定大型软件项目总体流程为主线,确定每个阶段的主要流程和里程碑,并采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一系列的模板和表格进行大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使大型软件项目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实践证明,针对企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大型软件项目运作流程,定义软件工作产品,明确各阶段的进入条件和退出条件,进行有效的流程控制与管理,大大的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项目的成功率。

摘要:针对大型软件项目开发中的复杂性、易变性和不可预见性,研究大型软件项目管理流程,设计大型软件项目管理过程的总体流程,分析各阶段流程的进入条件、主要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

关键词:软件过程,软件项目管理,流程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宽宏,殷人尾.基于CMMI的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4,30(15):75-77.

[2][美]施瓦尔贝.IT项目管理[M].王金玉,时郴,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刘佰忠.项目管理是IT项目灵魂[J].湖南制造业信息化,2004(4):9-10.

[4]林锐.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解析[M].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软件设计思想与流程 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管理信息软件,流程,优化设计,应用

供电企业在管理工作中, 应从多个角度出发, 要确保管理的时效性, 减少各种问题发生的概率, 不断的研究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通过对流程的优化设计, 实现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水平提升。

1 供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优化设计方法

供电企业为我国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迎接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从管理方面分析, 随着员工的增加和工作环境的改变, 供电企业的管理工作, 绝对不能固步自封, 而是要按照客观的工作变化来实施优化。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 是必要的优化环节, 且在很多方面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 实现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的更大进步, 就必须对供电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设计实施优化。

1) 传统的优化方法。供电企业的发展成果并非一朝一夕完成的, 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所完成的。为了在设计方法的优化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必须在传统的优化方法上有所借鉴。传统的优化方法, 主要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是应用模块化的技术, 实现分而治之。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会对整体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进行优化, 范围广泛、优化彻底。但传统优化方法会将系统按照功能分解成若干的模块, 并且在具体的优化工作中, 应用子程序来实现模块化。这样一来, 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同时某些不需要优化的模块, 也会“随波逐流”, 导致优化的成本增加, 并不利于供电企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2) 面向对象的优化方法。在目前的工作中, 供电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优化设计, 必须要在短时间内有所成就, 同时不能影响总体工作的走势和发展。为此, 面向对象的优化方法, 比较值得肯定。以现有的工作成果来看, 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的优化设计中, 实施面向对象的优化方法, 能够更好的将数据、操作有效的结合为一个整体,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相互依存的效果。该方法可以在功能抽象、数据抽象方面进行努力, 并运用较多的技术, 把问题的求解, 完美的变成分类演绎的过程。因此, 采用面向对象的优化方法, 更容易解决问题, 且问题的再次发生概率并不高。值得注意的是, 面向对象的优化方法, 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有时候一个问题的研究, 将拖慢整体的优化进度。

2 供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优化的应用

供电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 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的优化设计方法, 并不能单纯的从一个方面来努力, 而是要将传统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 进行综合应用, 实现互相弥补的效果。这样一来, 既可以解决棘手的问题, 又可以在优化速度、质量上有所保证。总体上取得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1) 平台架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得到优化后, 实际的应用是检验的唯一标准。本文认为, 平台架构是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基础的支持部分。通过对平台架构进行优化后, 实现了以下的积极成绩:第一, 优化后的平台架构, 具有比较灵活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用户管理机制、授权管理机制等等, 在应对工作需求的时候, 可实现较高的水平, 减少日常的矛盾和冲突。第二, 在平台架构的优化中, 通过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传统的方法相结合, 项目整体的架构获得本质上的提升。主要是按照SO A的思想来进行规划的, 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 应用J2EE标准架构进行设计和分析, 总体上的工作效率非常高, 充分告别了以往的各种问题和不良情况。

2) 通用技术支持平台。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的优化应用, 除了比较基础的平台架构外, 还应该在通用技术支持平台方面有所努力。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 认为通用技术支持平台, 在获得优化后, 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第一, 用户管理包括对用户的新增, 修改, 查询和删除以及用户密码修改等功能。管理员用户具有为其他用户重置密码的权限。第二, 角色/权限管理按照角色的分配来管理用户权限。用户担当了某个角色就具有了该角色对应的权限。角色权限管理包括角色的增加、修改、查询和删除以及角色权限分配的功能。第三, 基础数据管理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功能。日志功能主要是记录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系统事件, 错误信息, 授权操作, 登录信息, 审批过程等操作信息。用户必须使用账号及密码登录系统后, 才能对系统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操作。系统提供忘记密码和退出系统的功能。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功能。由此可见, 通用技术支持平台在获得优化后, 实际的应用表现出了较大的进步, 无论是功能还是工作能力, 都要比以往更加高端。

3) 网络系统改造。考虑到供电企业的未来发展, 我们还需要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的一些细节上有所优化, 并积极的应用。网络系统的改造, 一直都是优化中的细节部分, 主要是因为各个供电企业的本身存在差异, 所以在优化和落实的过程中, 必须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 否则势必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在现阶段的工作中, 网络系统的改造, 应表现出持久性的特点。本文认为, 局域网是企业内部信息传输的基础平台, 所以局域网的建设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第一步。通过局域网可实现企业资源共享, 网络内的各个桌面用户可实现共享数据库、实现协同办公及培训中心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中的各项功能。针对培训中心的网络现状, 采用现有网络线路适度改造的做法。既满足了系统运行的要求, 又节约了建设成本。由此可见, 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优化和应用的过程中, 网络系统的改造, 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今后, 应对网络系统的改造更加重视。

3 总结

本文对供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展开研究, 在目前的工作中, 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已经表现出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应用的效率有所进步。员工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流程的优化, 工作能力和效率, 均有所进步, 为供电企业创造了更大的效益, 实现了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 我们应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其他方面进行优化, 以此来完成供电企业的完美蜕变, 并且为国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馨宇.业扩报装系统流程优化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4.

[2]刘根茂.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基于软件构件的软件开发流程浅析 篇8

1构件定义

构件主要指软件系统中的单个元素, 自身具备独立、可替换、满足功能和多次使用的特征;也是软件重复使用时, 可以的准确被识别的软件实体, 对此借助软件的独立和可重复使用的功能形式, 构件完全被用来进行软件研发, 使其外界的访问, 可以利用构件提供的指定接口进行信息交换;构件之间会通过标准的接口进行信息转换, 从而更好的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同时基于构件软件开发, 也应当具备应用程序是由构件组装, 提供独立服务, 以及通用构件设施和服务等相关的要素。

2软件开发形式

基于软件构件的软件开发流程, 主要体现在构件定制、构件独立以及接口统一几方面, 其中构件定制, 主要是指基于软件构件的软件开发, 利用到构件或是面向构件, 都是事前明确功能和编制好的, 同时软件对于构件不同功能的需求, 也可以通过构件版本的选择, 从而实现功能拓展的目的。其中构件独立, 主要是指将构件进行分解,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构件难以维护的情况出现。其中接口通过统一, 主要是指软件要想实现跨平台的交互, 可以通过指定的接口, 从而有效的突破硬件设备, 以及空间等方面的限制。

3构建模型分析

因为基于软件构件的软件开发, 是在理想构件模型基础之上进行操作的, 对此对于目前常用的几种构件模型分析, 是非常有必要的;其理想的构件模型如下图所示;

目前常用的构件模型, 主要包括OMG组织、SUN、Microsoft方面;其中OMG组织中的CORBA[1], 是基于开放平台制定的对象代理体系, 同时其分布计算技术们, 更是多种厂商所支持的技术;自身具有支持性高、语言开发、系统平台独立, 以及模型完整、效率高的特点。其中SUN中Java2技术, 具有语言开发以及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简化构件服务器繁琐, 以及应用广泛的特点。其中Microsoft中COM构件模型, 实现了模型之间的相互操作, 同时自身也是标准的构件接口, 有效的用远程技术, 使其构件技术被广泛的应用。

4基于软件构件的软件开发流程研究

基于软件构件的软件开发流程, 主要包括整体框架设计、构件库建立、获取构件、构件调整以及重组安装等过程。

4.1整体框架设计

对于其整体框架设计, 首先要对于业务需求进行有效的分析, 然后找出与将要设计的软件功能需求的共性, 然后将功能构件从系统中进行分解, 最户将开发软件系统构件化。

4.2构件库建立

构件库建立是为了使构件更好的符合软件开发需求, 从而将构件进行统一管理, 同时构件库对于软件的重复使用, 起到支持、描述分类、保存等作用;从而更好的保证软件开发的效率。

4.3获取构件

需求分析后的构件, 会将满足应用环境的构件选取出来, 并进行适当的修改, 最后使其组装到将要开发的软件系统中。其中构件的获取, 可以通过发现阶段、评估阶段, 利用以往开发过的构件, 按照系统开发的需求进行选取, 或是利用当前开发的系统功能模式, 对于构件进行开发和获取, 再就是利用购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构件获取。

4.4构件调整

当构件获取后, 为了是获取的构件更加的满足系统开发的功能需求, 使其符合设计规则, 对此需要对于构件的功能, 进行一系列的调整;调整的形式分为白盒法、黑盒法以及灰盒法, 其中白盒法的主要形式, 是通过对于构件源码的修改, 使其构件之间的冲突降低, 但是对于源码的调整会影响其使用特性, 给后期维护造成影响, 对此进行有效的维护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黑盒法以及灰盒法, 是将源码进行保留, 提供构建的扩展机制, 或是提供可编接口。

4.5构件的组装

构件库中的构件按照应用环境进行调整, 然后将构件的端口进行相互连接, 或者将构件与开发软件元素进行连接, 使其更好的进行软件开发;每个构件的作用发挥, 是在与群体构件组合之后发挥功能的;对此在进行系统研发时要将单个构件进行整合, 利用可以容纳不同性质构件的框架进行管理;同时对于构件的安装, 可将通用性、功能性强的构件, 布置在中央数据服务器上;最后进行粘接代码的编制的工作。

5总结

综上所述, 发现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过程, 相关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软件构件的基本性能, 还要做好软件开发需求调研分析, 工作任务繁重并且头绪杂乱。本文对基于软件构件的软件开发的流程进行梳理, 开发人员可以参照整体框架设计、构件库建立、获取构件、构件调整以及重组安装等步骤进行标准化实施, 一方面可以减轻开发人员繁杂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的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希望对软件开发者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 软件开发的理论和流程, 以及构件技术也在逐渐的完善和发展, 而基于软件构件技的软件开发, 可以更好的利用构件技术的功能, 使其软件开发的成本有效的降低, 同时软件的系统的安全性、可维护性也能得到可靠的保障;对此本文结合构件定义, 通过对软件开发形式和构建模型的分析, 最后梳理出基于软件构件的开发流程, 希望对于软件工程的发展, 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软件构件,软件开发

参考文献

[1]田容雨.基于软件构件技术的Web系统开发平台的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2]叶伟.构件化软件开发及系统测试技术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03:176-177.

[3]沈拴喜.浅谈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15:75-76.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下一篇:一体化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