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与实践》课程设计报告(共10篇)
《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与实践》课程设计报告 篇1
1软件测试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存在的实际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软件测试的相关课程,但是由于教学经验和实战经验的不足,导致该课程的设立及实施过程中面临很多实际问题:
1.1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制定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测试方法和测试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的《软件测试方法与设计》的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仍然偏重理论知识掌握,并且很多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要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充分调研,制定出符合当前发展的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计划。
1.2实践教学相对薄弱,案例选择缺乏新颖性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改革,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采用“项目驱动法”和“案例法”进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用的项目和案例大多是自己开发,并且多年沿用,内容相对陈旧单一,不能时刻与社会发展相衔接。
1.3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单一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并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技术方面,更多是看重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传统的考核方法以考试分数来确定最终成绩, 具有片面性,一些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改变传统考核评价方法,增加过程性考核比例, 综合考察学生整体素质是课程考核评价的发展方向。
1.4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
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参加工作,缺乏在企业的工作和历练,对当前社会需求并不熟悉,甚至随着时间增长,和社会的脱轨会越发严重,加之本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就比较薄弱,即使在工作后或多或少参加了一些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但是依旧与社会需求有较大的差距,那么他们培养的学生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2建立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进行本课程教学改革之前,一方面调研招聘网站了解目前企业软件测试人才招聘中对软件测试岗位人才的专业需求, 另一方面通过走访企业,了解学生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应该具备职业素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时,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明确培养目标,确保学生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2.1总体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项目活动,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软件测试的流程、测试用例的搭建和面向对象的测试等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在软件测试过程中, 所运用的管理信息手段和方法的常见技术。熟悉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掌握软件测试的策略及过程;掌握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掌握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熟悉软件测试模型;熟悉软件测试的管理流程;熟悉自动化测试;熟悉性能测试。
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软件测试技术与手段;能利用软件测试技术手段分析、设计、测试及反应软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独立分析设计,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系统分析能力;通过测试用例设计,使学生具备软件开发过程中高质量完成测试的能力。熟练编写黑盒测试用例与白盒测试用例;初步培养测试方案计划的编写能力;掌握缺陷报告的撰写方法;培养能够利用相关测试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与性能测试的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参与案例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使学生具备的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2.3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3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的教学实施
3.1以”工学结合”为着眼点,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作为学校教学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对社会需求的把握将决定着学生培养的层次。一方面学院邀请企业专家,技术主管等一线技术人员来学校任职,和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组成“双师”教学团队。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在校教师到企业交流学习或者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高在校教师“双师”身份比例。通过两方面打造的“双师”教学团队能够确保“工学结合”的全面推进,能使学生的培养符合是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我院从事《软件测试设计与方法》的课程教学时,都是邀请企业专家担任主讲教师,学校教师担任助理教师, 负责学生日常的管理和答疑,同时完成着一门课程的教学。
3.2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实践课程融合其中,将一个完整的测试项目分解成若干子项目穿插到每个章节的教学中,并且理论传授与实践模拟同步进行。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对章节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整个课程的最后阶段,单独划分出32个学时进行项目实训。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完成一个真实项目的测试工作,通过完整的项目实训来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融会贯通。
3.3依托软件产业“孵化园”建设,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课程教学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是大多还是在学校课堂中进行,与真实的企业环境还是有很大差异。近年来,我系的软件产业“孵化园”的建设得到了大力地发展,各种层次的软件企业相继入驻。他们的入驻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软件开发与测试理念以及全真的企业工作环境。在《软件测试方法与设计》 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将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和孵化园中企业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真实项目中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企业工作环境的熟悉软件测试流程。
3.4完善教学考评机制,全方面评估学生能力
传统的教学考核主要通过学生的考试分数来决定,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很好地反应学生学习和灵活运动知识的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一方面在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考核应该由校企共同制定,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作用,将学校的考核与企业技能要求、企业规章制度等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考核学生学习情况,应遵循多种考核方式,增加过程性考核比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这样形成的校企合作共建的多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考核机制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公平客观的反应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5加强学校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学生更早更快融入社会
加强学校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学习当前社会最新技术和知识。通过在实习基地的锻炼,能够让学生尽早融入企业,学习企业文化,了解企业运作,学习实用技术。学生通过实习基地的锻炼,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为他们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近几年来,我系与十余家企业确立了合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安排学生去企业学习。
4建立规范化的教学监督和管理体系
4.1教学管理团队校区合作化
良好的教学管理团队的建立是课程教学工作前提和保障。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建立了系领导和企业领导组成的课程建设指导小组,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建立的课程实施小组,并由学校教务人员和辅导员以及企业相关人员组成教学监督和辅助小组。三个小组协同合作,自上而下,共同完成《软件测试方法与设计》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团队的组成中,要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指导作用。
4.2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化
课程改革强化了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合作企业不仅提供技术、人员,甚至有时候还需要提供场地和项目。因此在合作教学不仅要具有严密性、规范性,还要兼顾开放性和兼容性。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来确保教学过程能够具有一定的机动性,进而促使客车功能教学过程规范、高校。
4.3教学管理方式多样化
4.3.1建立督导制度
成立一支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专业技术过硬的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督查小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全程跟踪和监督教学,及时发现和纠察教学过程的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4.3.2建立即时评价体系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教学评价系统,但是大多是在课程结束阶段,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教师教学过程,而且教学结果并不被教师重视,很多问题即使学生提出了,教师也不及时纠正。即使评价体系一旦确立,学生在课后随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内容可以涉及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等。教师根据学生评价结果,了解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即时评价体系能够保证教师在最短时间能获悉最新的教学动态,确保课程教学不断完善。
4.3.3建立辅助教学制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邀请企业专家担任课程主讲教师,他们了解行业动向,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技术方面能够确保课程教学跟上时代步伐。但是企业技术专家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能力欠缺,课堂教学也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学生接受有时比较困难。由学校专业课程教师担任助教,并随堂听课, 能够根据主讲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处理, 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外,学校教师也能够在主讲教师不在学校时及时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5结束语
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测试方法与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 依托合作企业和学校软件开发“孵化园”,从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内容的遴选、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这些年来,我院培养的软件测试专业学生在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龚宇辉.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
[2]匡青,朱宜炳.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0(3).
[3]印梅.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改革的研究[J].课程教材,2011(11).
《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与实践》课程设计报告 篇2
《sketchup草图大师》项目化教学组织与实施
1.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一直接受的是传统教学方式,理论学习兴趣较低,软件学习依赖性较强,缺乏自主钻研精神,学习态度较为散漫;基于以上几点,笔者在课制定课程整体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强调转变学习态度。
2.课程整体设计
将基于岗位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室内设计助理”的岗位需求与素质要求进行剖析,提取训练技能点,设计项目,尽可能做到技能点和项目的融合性。项目设计依据由简到难的原则设计了A线引导项目、主导项目、提高项目和B线课外项目,在项目中设计了若干子任务,通过引导项目让每位学生了解项目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的训练,然后采用团队形式完成主导项目;准备了大量教学文本和教学素材,设计并制定与项目化教学相匹配的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整体设计。
3.项目化教学的课堂组织与实施
(1)第一次课梗概
第一次课主要介绍项目化教学学习方法、学习情境、项目介绍及实施条件、设计团队组建、课程考核体系和相关资讯发放及项目化教学模拟,让学生了解项目化是什么、怎么学、能学到什么。
(2)项目的单元设计和实施
课程项目单元设计以“百叶窗模型制作”项目为例,项目的单元设计和实施主要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整改”七个阶段展开,具体如下:
①资讯阶段:向学生提供本单元任务书,任务书中展示所需要制作的百叶窗完成图、面的创建和旋转、等距多个复制等知识点、教材及其他资料信息,各设计师依据任务书自主查阅资料进行前期学习准备。②决策阶段:与其他设计成员及设计总监交流沟通,探讨任务完成要点和方法,备齐基本材料,制作汇报PPT。③计划阶段:制定定任务工作计划。④实施阶段:根据任务资料方法及计划,完成工作任务,设计总监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成员汇报任务完成过程、方法、遇到困难及解决办法。⑤检查阶段:将完成稿交给设计总监审验,听取设计总监及其他设计师建议,找出错误及原因。⑥评估阶段:评价计划进度情况,评价制作效果,评价设计人员工作态度,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与总结。⑦整改阶段:依据设计总监及其他设计师的建议,进行整改,完成此次任务。
高职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Sketchup草图大师》课程项目化教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形成了较好的职业素养,但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高职院校具有普遍现象,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1.完善教学资源建设
问题:教师是做好项目化教学的关键元素和根本保障,大多数的高职教师在设计软件教学上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电子信息资料库、项目化配套教学场地、课程改革体系相配套的教材体系等配套资源较为缺乏,许多教学设计受条件限制无法实现。
建议:加大对项目化教学团队的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加强对项目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快项目化教学配套的体化教室建设,加大项目化配套教材开发力度。
2.加强校企合作
问题:“项目”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化教学的关键,高职设计类软件项目化教学中受各方条件限制,更多的是由任课教师确定项目内容,考虑是项目的可实施与操作性,忽视了项目与工作岗位联系的紧密型;项目考核采取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和自评三方评价体系,注重项目过程考核,但在项目完成后缺乏企业专家的考核评价内容,造成项目的学习和考核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脱节。
建议:深化校企合作,加强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双方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制定职业岗位标准、开发课程项目化教学、参与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同时行业企业专家为专职教师介绍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提供人才需求信息等。
3.逐步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问题:项目化教学的成功实施的关键就是学生的主动配合,花大量的精力在课外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高职学院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态度差异较大,如果只靠项目化教学的教师来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而且痛苦。
建议:学生入学就开始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让其转变思想,适应项目化教学方式,同时狠抓学风建设,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兴趣和积极性,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能让学生通过项目课堂有所收获,学习态度自然会改变。
结束语
《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与实践》课程设计报告 篇3
摘要:《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标准的软件项目流程,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并接近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项目教学法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满足软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501850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刘霞(1974-),女,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0引言
软件开发工程师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是全面的,除了要掌握软件开发基本理论和编程技术、工程工具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工作规范和习惯),更高的要求还包括具有强烈的工程意识,具备强大的业务理解与分析能力,能将繁杂的业务需求分析整理成明确具体的软件功能,并且能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撰写完备的软件项目文档。
为了将计算机软件设计及开发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软件工程师,除了讲授基本理论和技术课程外,最为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融入项目教学法,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学校课堂中体验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让学生快速适应软件公司工作要求。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贴近实际的企业项目案例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组织项目团队,培养团队的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如总结和自我教育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职业规范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突破自身极限等等。
项目教学法注重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提供丰富的课堂体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地组织者,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更多地互动,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找到学习方法,摸索团队组织和管理的途径,了解项目流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软件编程思想,帮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工具,提高代码编写熟练度。
2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开发课程中的应用
在软件开发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围绕软件企业的用人需求,高效地培养具有一定项目实战经验的、符合“软件工程师”职业岗位的从业人员。因此在项目教学法中,通过“真实项目、实战演练”这一途径,让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运用能力,为学生提供演讲的机会,让学生组建项目团队,为学生提供各类项目文档的范本,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帮助学生突破极限,从而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实现教学目标。方法途径如图1所示。
图1项目教学法实施流程
围绕项目教学法的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通过多种场景来锻炼学生的各种素质。软件开发过程遵循软件工程的统一流程,并使用工程工具来管理工程过程,如Project、Rational Rose、VSTS等工具,让学生在体验项目流程的同时熟悉和掌握基本的工程工具。在项目业务的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进而整理和消化后转化为业务知识,为项目所用,从而使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每个项目流程节点结束时,要进行正式的总结,为学生创造演讲的机会。每个流程都要检查和归档,促使学生在开发过程中撰写项目文档,锻炼文档撰写能力。
3项目教学法的过程及控制点
依据软件工程的统一流程,项目教学法总体分为6个阶段,见图2。
图2软件工程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控制过程
3.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完成三项工作:基础知识和技术准备(编程语言、编程思想、架构理论、软件工程理论、工程工具等)、项目业务讲解、班级分组与团队组建。
在辅助学生做技术准备时,可以课堂讲解,辅以一些针对性的技术训练。考虑到教学实施的成本,也可以提供相关技术的教学视频,组织学生观看讨论。项目业务侧重讲解行业知识,以及行业相关的一些关键名词和概念,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档,或者提供搜索关键字,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行业资料。
3.2项目构思
项目构思阶段尤为重要,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项目背景的了解、软件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软件模块划分等工作。
通过教师讲解和阅读资料,学生了解项目背景和相关行业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业务知识讨论会的方式加强知识消化,同时检查行业知识消化情况。可以要求每组推荐一到两名同学作为代表,报告构思情况,其他同学补充,同时展开成员与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的讨论,为软件需求分析打好基础。
3.3深入细化
完成项目整体构思后,进入细化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软件功能设计、数据结构设计、核心算法设计、主要业务流程和重要方法流程的规划工作。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使用工具(如GUI Designer、Visual Studio等)来建立软件原型,完成各个软件功能的操作界面,整理并辅以文字说明,完成“软件功能说明文档”,组织各组展示该文档并做出点评。
3.4系统构建
系统构建阶段要完成整个软件系统的代码编写和测试,包括代码编写与单元测试、代码改进与性能优化、功能测试与集成测试、系统整合与回归测试等工作。
在本阶段,重点锻炼学生的代码熟练度,强调良好的编码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软件质量意识,运用各种软件测试方法(单元测试、功能测试、集成测试、回归测试)控制软件质量。要求学生按照组长的任务分配完成各自的功能模块,并与其他成员交换完成功能测试,组长组织进行功能集成,并与同班的其他组交换完成集成测试,软件改进后进行回归测试。在整个系统构建阶段,要使用团队开发工具(如VSTS等)完成代码编写、版本控制、软件测试等各项工作,从而掌握团队开发工具。
3.5成果展示
系统构建完成后,进入成果展示阶段。成果展示阶段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演讲和推广产品的机会及场所。成果展示按组进行,通过项目答辩的方式开展。教师担任评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邀请其他教师作为嘉宾进行点评,其他团队的组员列席。成果展示内容包含项目效果展示和过程文档展示。成果展示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开展项目总结与讨论,分享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得与失。
4结语
计算机软件开发是一门特别重视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意识,不断地挑战未知问题,克服各种障碍。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企业相关岗位的现实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获得卓有成效的提高,完成学业后可快速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与实践》课程设计报告 篇4
1. 时间
飞Q2012项目从拟定好课题起,经过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主要编程,分布测试,总体测试,到整体装配完成历时一个半月。
2. 人员
主程序员(组长):王昌帅
辅程序员:司吉峰、王璐、纪晓文、王松松
文档管理员:王璐、纪晓文
3. 遇到的困难
服务器方面:最开始我们选用的登录模式是利用sqlsever从硬盘上的数据库中读取账号密码进行匹配登录,但这种读取机制降低了登录速度,经过修改,改用了将好友账号密码预读入内存中,直接在内存中进行读取,大幅度节省了登录时间。
客户端方面:区别于类似的大多数即时聊天工具的消息传送机制(即向服务器发送消息经服务器转发),我们利用了典型的p2p(点对点)机制,当好友聊天时,服务器避免了接收和转发消息的负荷,减少了线程数量,既减轻了服务器压力同时又提高了好友间消息传送的速度和质量。
4. 系统性总结
本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 C/S通信模型设计,有效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便于后台的管理。将任务合理分配到 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采用了Java语言,因为用Java设计的系统是跨平台的,在任何操作系统上,只要安装了Java虚拟机,就可以运行本系统,不用受平台的限制。
在客户端都和服务器端都实现了多线程编程技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使用线程可以把占据长时间的程序中的任务放到后台去处理。
本系统这实现了网络聊天工具所具备的基本功能,即注册、登录、查找好友,添加好友、更改个人资料、查看好友资料、添加删除分组、各分组之间转移好友、发送消息、接收消息、接收系统消息等,还添加了一些特色功能,如隐身,头像的变化,系统管理员可以向每个客户端发送系统消息,上线下线在好友客户端都有提示,密码丢失可以通过密码找回功能通过设置的密保问题找回密码,并可以判断密码的安全等级等。本系统实现了一个与Tencent QQ相似的友好操作界面,简单,易用,适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该系统具备了网络聊天工具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但还有一些功能还没完善,如用户聊天之间的方式仅限于文本通信,还没实现文本传输功能。还没实现修改用户资料的功能等。系统或许存在一些未知的Bug,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测试。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还会研究安全通信协议,保障通信的安全,提高系统的实用性等
本课题需要继续完善的功能有:
设计测试用例,全面、系统地测试该系统所存在的一些缺陷;
扩展即时消息系统的服务范围,增强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健壮性。
5. 收获与经验
本次课程设计是自大一以来工作量最大的同时也是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作业任务。与之前大作业不同的在于,这次课程设计所设计的项目课题,所用的编程语言,用到的知识都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完全通过自学掌握。所以工作进度最初进展很慢,不过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和项目实践的锻炼,深入学习java可视化编程,完善操作界面,使其更加适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设计安全通信机制,保障通信的安全; 加入文件传输功能,丰富用户的信息交流方式;
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项目经验,以及实践中处理各种问题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次项目的复习,我们了解了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包括课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工作,进一步完善,设计使用说明书,总结提交实验报告。以及其中不同人员和不同的工作,主程序员是一个项目团队的核心,指导整个项目组各个成员的工作,规划整个项目的结构,统一各个部分函数接口,承担着编程过程中最核心的任务,以其为核心各个部分才可以慢慢扩展开来。辅助程序员主要负责各个独立部分的编程设计,对辅助程序员来说,独立性较主程序员的任务更大一些,但是,却要求辅助程序员对自己承担的任务有必须清晰的了解,因为到后期各个部分连接的时候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修改这些错误要求必须对不同部分有很详细的了解。文档管理员承担着大部分文档编辑工作,但对具体的程序代码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本次课程设计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收获了一些宝贵的项目开发经验:项目最开始的全局规划,接口统一工作很重要以及数据结构的选择因为这涉及到以后各部分连接时的统一问题,一旦刚开始没有统一好,连接时会有很多问题,导致各部分不能很好的连接,很多功能或属性没有很好的利用。另外,项目后期的bug修改也很重要,因为由不同程序员编写程序在正确性、高效性,和格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自然会在连接时产生一些问题,更改这些问题时便不再是某个部分的问题,而是全局的问题,需要各个程序员协调完成修改工作,而且我们也了解到,工程项目越大,后期产生的bug也会越多,起初我们忽视了后期bug修改的工作量,导致在完成时间上一拖再拖。
《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与实践》课程设计报告 篇5
针对目前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从教学思维、教学定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等5个方面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了创新研究与实践.
作 者:曹露露 陈珉 孙毅杰 CAO Lu-lu CHEN Min SUN Yi-jie 作者单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325006 刊 名:企业科技与发展 英文刊名: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2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 网上远程教学
《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与实践》课程设计报告 篇6
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教育部于2014年12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以下简称《意见》),对研究生的培养尤其是课程建设做出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和探索。《意见》指出,“课程应注重培育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加强方法论学习和训练,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专门培养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具备上述能力的一门必修的核心课程,它为学生规范地从事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了指导思想、方法(论)、手段和工具。该课程开设的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准的高低。然而,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受到研究方法自身复杂性等因素的制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正如焦建利教授指出的,“我们的学生,在本科学过研究方法课程,在硕士阶段也有研究方法课程,而一到‘实战’阶段,却又表现得那么束手无策”。为了改变这种所学理论不能解决实践问题的现状,笔者采用“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于2013—2015年在所在学校开展了两轮基于项目学习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基于项目学习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设计思想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学习者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体验探究和内化吸收的过程中,以团队为组织形式自主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学习”。学生通过亲历整个研究过程,获得学习与问题解决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与发展。笔者在设计课程时采用了如下三种思想:
第一,采取模块化的设计。为了便于学生针对不同主题进行独立的学习和训练,课程采取模块化的设计,按照研究主题设为13个独立的模块(如下页表1)。
第二,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加强笔者所在学校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整合和衔接,这两类研究生都可以学习这13个模块。其中,“扎根理论”和“民族志研究”的研究性更强一些,专为学术型研究生开设,其余11个模块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共同开设。
第三,培养学生的学术鉴别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在课程教学前,制定完整的教学大纲,对各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做出详尽安排;针对各模块的主题和项目任务,提供一些有深度和争论性的文献,尤其为了培养研究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每个模块可以提供3~4篇英文文献;提前布置项目任务,设计框架问题,引导学生完成项目。
●基于项目学习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设计过程
1. 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
(1)课程目标
该课程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做研究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获得从事科研的经历和体验。因此,课程目标为: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常用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能够科学、规范地使用研究方法开展学术研究;通过合作与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2)课程内容
基于项目的学习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内容是在教学中表现出的各种复杂的、跨学科的、非预测性的问题;活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行动;情境是支持学生进行探究的真实学习环境,可以是一节课、一次学术会议、一场辩论会等;结果是学习的成果或绩效,是制品、设计方案或得出的某个结论或观点。
在综合分析课程各模块内在逻辑的基础上,笔者将13个教学模块浓缩为5个独立的研究项目,如表1所示。这些项目不仅涉及一些陈述性知识,还涉及一些需要深加工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
2.课程实施和评价
每个课程模块主要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并辅以“基于问题的学习”“范例教学”等方法。基于项目的学习分为确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成果展现及交流、活动评价五个环节。具体如下:
(1)确定项目,创设情境
教师拟定,或教师与学生商议拟定真实的,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在创设项目任务时,教师将课程的知识、概念、原理等融入项目任务中。
(2)分组分工,制定计划
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和项目本身的复杂程度,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分析项目,分解任务,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制定计划。
(3)搜集资料,活动探究
这是基于项目学习最重要的阶段。小组分工合作,搜集有价值的资源,分析并处理资源,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过程可能有困难,所以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学习支架。支架的形式包括问题、建议、范例、模板、自查表、概念图、流程图、评价量规等,各种学习支架也可以组合使用。
由于项目本身的复杂性,有时只提供学习支架可能还不够。教师还需在项目一开始就提供引导性的框架问题,包括指向学科核心的基本问题、针对单元学习目标的基本问题和针对事实性知识的内容问题。另外,学生还可以使用学习自查表、项目任务核对表等检查学习进度,激励学习动机。
(4)成果展示及交流
项目学习结束后,各小组汇报演示,展示成果。成果包括研究计划、研究设计、调查报告、研究方法评析报告等。成果展示形式包括报告会、比赛、展示会等。
(5)活动评价,总结反思
为了更好地驱动项目学习,教师采用“评价先行”的理念,在项目开始就给出项目学习评价表、学习任务自查表等。学生在项目周期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一些评价量规,如小组活动自评表、观察合作清单(如表2)等。
另外,研究方法的学习及研究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且研究能力具有内隐性和发展性,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用显性的评价指标来衡量。因此,对研究方法的整体学习效果还可以从学生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及参加答辩的情况以及参与各类项目、发表论文等方面综合考量。
●基于项目学习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设计案例
这里,以“内容分析法”为主题展示一个为期两周的基于项目学习的设计过程。该方法通过确定分析对象并抽样、制定分析类目表、评判记录、信效度分析及描述结果等,揭示被评判对象背后的深层次信息。该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很适合设计成学习项目。
1.确定和设计项目阶段,强调了问题导向、情境化学习
笔者结合当前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设计了五个项目主题,包括:①基于内容分析法的近十年翻转课堂研究和应用趋势;②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内外智慧教育研究综述;③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美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目标比较研究;④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学习评价研究;⑤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内三本教学设计教材内容研究。
分组后,小组根据研究兴趣可以从以上主题中任选一个进行研究,也可以自拟项目主题。教师明确项目学习目标,并为上述五个项目设计框架问题,包括:①基本问题:规范的学术研究对我们有何影响?②单元问题:如何确定分析类目?内容分析法与元分析法有何不同?③内容问题: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流程是什么?怎样确定内容分析法研究的信效度?学生通过框架问题进入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内容问题继而解决单元问题,最终指向并探索基本问题。
2. 活动探究阶段,体现了基于学习支架的自主学习策略
学习支架形式包括范例、问题、建议、指南、图表、评价等。这里以“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学习评价研究”为例展示学生协作探究的过程。
①确定分析对象并抽样——美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或课程大纲,在美国选择5所左右的典型院校进行分析。(建议支架:依据教育技术学专业整体排名或学校声望选取院校)
②分工搜集资料——到美国高校网站调查专业培养方案或课程大纲,或通过访谈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学生等获得。
③制定类目分析表。(问题支架:谁来评价课程?评价周期多长?评价依据是什么?评价维度有哪些?)
④评判记录——使用类目分析表评判样本院校的课程评价资料。
⑤信度分析。(范例支架:提供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公式和信度分析范例,供学生模仿)
⑥描述结果——由内容分析结果得出研究结论。
⑦展示成果——以小组汇报会的形式展示内容分析法研究报告。
3. 评价阶段,突出了“以评促学”和多评价主体
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及同伴。在项目学习开始前,教师使用学情调查表等工具诊断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使用头脑风暴等鼓励学习的策略,以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在项目学习结束后,学生使用反思表,小组之间使用同伴互评表,教师使用项目成果评价表,共同评价项目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管理评价过程,这里使用评价时间线进行管理(如表3)。
●课程设计与实践的反思与体会
笔者通过两年教学后发现,基于项目的学习对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理解和建构知识的意义及研究方法的跨情境应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是在项目内容上,如果学生缺乏系统的专题知识及跨学科知识,那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学习效果。因此,对研究方法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探讨方法本身的原理、操作流程等层面,还要体现在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上。从各个项目的学习效果及撰写开题报告的情况来看,学生在“从研究分析结果到得出结论或上升为理论”这一环节存在困难。
二是在项目实施与评价中,由于项目任务本身具有挑战性,所以学生在探究及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较多。另外,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在项目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及监控上显得力不从心。
●结束语
《意见》中多次强调,要通过加强研究生的课程建设,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而基于项目的课程学习是培养研究生上述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模式。当然,本研究只是一个初步探索,研究时间较短,实践范围较窄,作为普遍经验推广还有待在教学中进一步验证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2015-8-4].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5/201501/182992.html.
[2]焦建利.教育技术学研究:问题与正务[J].电化教育研究,2008(9):33-36.
[3]周玲.基于项目的学习[N].[2014-4-16].中国教师报.
[4]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11):18-22.
[5]苗深花,王婷.以“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J].当代教育科学,2012(15):51-53.
《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与实践》课程设计报告 篇7
[摘要]在Pro/E软件应用课程设计中引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论,从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将设计成果应用于四个班级的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Pro/E软件课程设计关键能力行动领域
Pro/Engineer软件(以下简称Pro/E软件)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简称PTC公司)开发的一款CAD/CAM/CAE软件,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摩托车、玩具、机械等行业,是从事产品设计、模具设计、结构设计、数控编程以及机械设计等专业方向的有力工具。从20世纪90年代末,Pro/E软件就已经被列为高职制造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不同的学校采用不同的课程名称。
一、Pro/E软件应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各职业院校的Pro/E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标准、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各不相同,但教学方法主要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传统教学法
对于Pro/E软件应用及相关课程,大部分的院校都是根据教材知识点顺序来进行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法。所谓的传统教学法就是根据所选用的教材,按章按节授课,逐个知识点进行介绍,让学生逐步掌握所有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法首先受到所选用的教材的限制,如果教材选择不好,那么对于教学质量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Pro/E软件应用课程教材种类繁多,当中的大部分教材都不能够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此外。在选择到一本合适的教材的前提下,采用传统教学法,根据调查获知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按照教材步骤绘制出教材描述的相关图形。然而,给学生一个项目,学生却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做实际项目的能力比较差。
(二)传统项目式教学法
传统项目式教学法就是将所有的Pro/E软件知识点的章节进行项目划分。例如拉伸特征的讲解作为一个单元,在单元中引入一到几个应用实例。在教学大纲编写上对比传统教学法基本变化不大,在课程实施标准中加入了项目。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法对比传统教学法要有所改进,在课堂中引入项目,让学生得到一定的锻炼,然而,在一些实践产品项目中,由于涉及的特征很多,学生很难找到突破点。
因此,有必要对Pro/E软件应用课程重新进行设计。在改革中,寻找一种科学的课程设计理论作为改革理论支撑是关键所在。2007年。姜大源教授引入德国职业教育理念,构建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理论。姜教授提出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这种教学完成的是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这样一个过程。笔者以这种理论为基础重新设计Pro/E软件应用课程,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Pro/E软件应用课程的改革与设计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分析
开设Pro/E软件应用课程的专业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汽车装配专业。笔者针对课程内容的选取做了以下调研,并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改革理论,进行有关Pro/E软件应用情况调研。调研Pro/E软件相关岗位及Pro/E软件常用的特征命令,调研26家企业,涵盖机械、玩具、汽车、模具这四个行业。调研结果整理后,Pro/E软件涉及的技术类岗位汇总(如表1所示),Pro/E软件常用特征命令汇总(如表2所示)。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论,从工作任务分析开始,首先对企业进行调研及与企业人员交流,获得Pro/E软件相应工作岗位。由表1可知,在企业中涉及Pro/g软件的技术类岗位主要有产品设计师等5个岗位,同时归纳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能力要求,获得行动领域,最后综合这5个岗位在Pro/E软件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结合表2的Pro/E常用特征命令,受限于课时数以及岗位应用广泛性的原因,将钣金件与逆向工程、编程功能这三部分内容不安排在本课程内容中。最终总结出关于Pro/E软件应用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包括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对学习情境进行设计。
(二)学习情境的设计
为了能够实现所有学习领域的内容,必须要针对每个学习领域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首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理论的学习情景设计需要遵循“横向3+1原则”。“横向3+1”原则指的是每一个学习情景都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各学习情境应该为同一范畴的事务,学习情境呈现平行、递进或包容关系,特定情况可设计部分公共学习情境。其次,学习情境设计的关键是载体的选择,载体选择的要求是被选择的载体对象必须具有可迁移性、可替代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这样的思路,对Pro/E软件应用课程进行学习情景的设计,把握住载体的选择。笔者选择Pro/E软件的“内部模块”作为一级载体,“零件特征”作为二级载体(如表4所示)。通过这样的设计,所有的学习领域内容都涵盖在内,两级载体都具有可迁移性、可替代性和可操作性。实践表明,学生完成这18个学习情境学习后,8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进行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绘制,因此,这两级载体属于是比较合理的载体。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Pro/E软件应用课程通过课程改革后,根据设计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项目的选择。笔者在每个学习情境中都引入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实施的过程都是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例如含拉伸特征产品这个学习情境,包含两个项目,均是来自于企业提供的实际项目(如下图所示)。每个学习情境在加入项目之后,笔者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实践中最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它充分体现了行动导向教学的真实性、完整性、协作性学习的原则。项目教学法融于真实的情景、完整的行动过程、协作与反思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实际操作。同时,接触的项目都是来自于企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将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就业;学生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都是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兴趣,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四)课程的考核
经过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Pro/E软件应用课程的考核办法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将关键能力考核引入到课程考核当中。关键能力就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包括六项:踏实耐劳、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在课程考核办法上,笔者采取阶段性考核结合考试考核,阶段性考核就是对每个学习情境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同时也对该学习情境的关键能力情况进行考核。笔者采用的考核表如表5所示。经过阶段性考核,教师对于每个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经过关键能力的考核,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非专业的问题,可以及时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并督促其整改,对于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至于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教师将会给予学生一个客观的评价,而不是如以往那样以学生的考勤和作业成绩作为参考进行打分。因此。阶段性考核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五)课程的实施
在上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Pro/E软件应用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笔者将该教学法应用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某年级四个班级的实际教学中,四个班级涵盖数控技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结果表明,从平时表现来看,这四个班级的学生Pro/E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往届的学生有明显的提高,绘图思路很快就清晰,个人素质在阶段性考核中得到很大的提高。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与往届同样的试题,整体平均分比往届提高16分左右,可以说明在本课程学习情境选择的载体是正确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论是符合职业教育的。
综上所述,笔者经过对Pro/E软件应用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探索,总结出Pro/E软件应用课程的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内容以及对学习情境进行设计,最终选择了Pro/E软件的内部模块作为主学习情境的一级载体,对于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将关键能力考核作为阶段性考核的一部分内容,总体上完成了关于Pro/E软件应用课程设计。通过在四个班级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新的考核方式指引下,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实践中证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的确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方向的。
《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与实践》课程设计报告 篇8
《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导论》课程设计调研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
班级:计算机C084班
学号:088208
姓名: 孙肖阳系统应用领域及意义
该系统主要用于汽车销售公司的信息管理,其中包括销售管理、仓库管理、售后管理等该系统主要面对的是公司不是客户。能更方便的解决公司中信息的管理问题以及汽车销售的调度问题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对同类系统该系统相对比较简单,一般系统分为公司模块和客户模块两个部分,既能解决公司信息的处理问题,又能解决客户购车时减少购车难度问题。此系统现在还存在以下缺陷:
系统现在不能以管理员的身份对各部门的信息进行修改,只能对信息进行查询和客户的创建、修改这一缺陷应当加以改进从而增强系统的功能,另一方面该系统是面向销售公司的,对客户功能较少,因此还应增加一些客户需求的模块。比如:根据自己的需求查询车辆的信息等。初步信息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设计模拟一般的汽车销售管理系统内容,经过系统分析和调研,本系统主要包括的信息由4类:汽车进货信息以及汽车销售信息、汽车仓库信息、售后服务信息。具体而言,汽车销售管理系统需要实现以下的需求:
(1)跟踪各种汽车的进货信息。汽车的进货信息包括顺序号、汽车名称、进货数量、进货价格、进货日期、备注等。系统还需要能够对进货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来进行查询。
(2)跟踪各种汽车的销售信息。汽车的销售信息包括循序好。汽车名称,顾客名称、购买数量、售出交个、销售日期、备注等。系统需要能够对销售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来进行查询。
(3)跟踪各种汽车的仓库存储信息。汽车的存储信息包括顺序号、汽车名称、进货数量、进货价格、进货日期、备注等。系统还需要能够对进货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来进行查询。
(4)跟踪各种汽车的售后服务信息。汽车的售后服务信息信息包括顺序号、汽车名称、进货数量、进货价格、进货日期、售后维修期限备注等。系统还需要能够对进货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来进行查询。设计思路和初步方案
此系统根据汽车销售公司的信息管理而设计,首先进行需求分析对公司的信息管理进行模拟,对系统进行系统规划(BSP),将系统化成五个模块:销售、售后、仓库、进货信
《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导论》课程设计调研报告
息、信息管理。分别对每个模块进行用例分析和域模型分析(用例图、时序图、活动图)最后进行代码设计
中南大学 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篇9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题 目 理想世界 学生姓名 李杰 指导教师 邵自然 学 院 湘雅医学院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专业班级 1105班
学生学号
2211110512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年 月 日
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理想世界 李杰
我选的主题是理想世界,我的思想是从图片来展现理想世界的样子,用图片表达我想说的内容。
设计的步骤: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目录作为主页,主页内容是理想世界中frontpage的一些介绍,并且引入一些优美的图片,再一个个的建立超链接。在引入一些解决手段,创建连接理想世界。在理想世界这个链接中从图片来展现理想世界的样子,用图片表达我想说的内容。,也可以用一些flash动画,还可以使用word链接一些图片。在理想世界这个链接中,也可使用word链接一些先驱的行动,与我们自己的所处的世界对比,ppt制作幻灯片来演示一些有效提示,让我的理想世界最好的展现给大家。
采取的方法与手段:用Frontpage制作网页,通过链接使word文档、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得以展示。在网页制作中,可以通过添加图片来使页面更加美丽,在word文档中可以展示艺术字、建立文本。通过powerpoint可以把某些保护环境的行动展示。Flash动画是以链接的方法来参与展示。在需要一些资料的时候,可在网络上寻找,由于不是文件,这时就可以通过复制粘贴操作来获取资料。
遇到的问题:(1).在网页制作中,刚开始的时候连网页的表格布局都弄不出来,不知道该如何制作,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方法:先看了几遍课本,然后跟着课本的步骤上机实践,但是发现制作过程还是太慢,而且不熟悉frontpage网页制作工具,因此,开始几次的实践都是在慢慢熟悉该工具。直到熟悉该工具后才开始去制作。在word文档制作中,因为以前在中学的时候用过该工具,现在还有一些印象,所以经过一系列重温操作后,word文档的制作就熟悉了。在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中,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和使用,许多功能和手段都不知道,较难制作出符合人意的幻灯片。通过多次实验操作来了解和熟悉它,然后就可以使用了。(2)在flash动画制作过程中,虽然老师上课讲过制作过程,但还是遇到了难题:制作的动画中,元件不随引导层而动,而是在关键帧之间走直线,这
个问题导致了我做不出动画,我只好一次次的尝试去做,最后成功做出来。有时还有一些小技巧,都是从同学手中问过来的。在设置背景图片时,会发现图片太小的话,背景就会变成多张重复的图片拼在一起,后来经过向同学询问后,使用图片编辑器对背景大小做了调整,使得背景和网页内容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二,网页制作好后浏览时图片显示不出来,改文件名或者换了文件夹储存都会导致图片无法显示,后来经过询问学习之后,才知道原因即任何图片的显示都是依靠路径来寻找来源,要设成相对路径有利于在其他机子上打开。在设置主题之前插好图片。三,刚开始做PPT时,不知道怎么插进去背景音乐和让它连续播放,后来经过多次实践后,发现可以在效果中设置这些。四,刚开始不会弄超链接,然后经过向同学询问后才明白,在选定对象之后点击右键,超链接,再选中连接的对象就可以了
总结:首先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实践和理论毕竟不同,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我们不了解的东西,这时候应该先自己摸索,实在不行就去向同学和老师询问,一定要仔细阅读课本,巩固理论知识。否则很盲目,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2,做计算机作业有时候也是一种享受,因为你会为你自己的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功而高兴,增加生活情趣、3,做作业时要坚持不懈,不能在半途放弃。中途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要记住“世界上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经历过多次失败,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4,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我的思想和人格也得到了升华,对大自然和地球的认识又提升到了一个另一个高度,令我受益匪浅。在全制作过程中,所有的难题都是有解决方法的,不要放弃制作机会,有难题可以去问别的同学或老师,也可以自己多次实践来找到解决方法。我在制作过程中大部分都是自己摸索的,这样不仅加强了自己对工具的熟悉度,同时也加强了对键盘的熟悉,我认为当我们自己去制作的时候,不管好坏都有助于自己,做得好,自己更有信心,鼓励下次还能做得更好,做的不好,还可以找出错误,提醒自己在什么地方应该注意,在什么地方可以改正。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去改错。有时候可以去看一看别人的作品,看一下别人是怎么做的,想一想哪里值得借鉴,如果是自己,怎么做会更好。这样,在看的时
候可以加强对工具的熟悉,了解一些技巧,增加自己的见识。
《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与实践》课程设计报告 篇10
关键词:会展设计 教学方法 实践
现代会展能够进入国人的视野,有赖于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是中国与国际市场通行接轨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2010年广州亚运会极大的推动和引领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现代经济体系中,会展活动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些区位条件优越的区域经济体系中,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目前,北上广是国内会展业的三大城市,其中广州会展竞争力稍高于北京,与上海形成差距。数据显示,广州2013年全市重点场馆举办展览480场,较2012年同期增长27.3%,重点场馆举办展览面积831万平方米。经过多年的发展,珠三角会展业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轴,涵盖东莞、佛山、中山、惠州等城市在内的珠三角会展带。珠三角地区的会展业具有良好的区域优势和发展空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极大,特别是会展设计的人才需求。
会展设计是会展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会展设计包含了展会设计、商场店铺设计、橱窗设计、展览馆设计等。是以会展场地的空间规划和视觉形象的设计为主体,综合多样的设计元素(如空间、展品、道具与陈列、灯光与照明、色彩、展示方式、平面与互动媒体的视觉传达等)。通过多种方式的信息交流,实现产品的传播和交流的设计行为。随着会展行业快速的发展,由此带来专业设计人才缺口,社会需求量也年年攀升。
一 会展设计专业现状
会展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会展专业的发展,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现有的教学形式难以达到行业的发展需求,学生整体设计水平较低,专业课程的设计与企业要求相偏离,学生们在校掌握的能力和技术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需要的是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创新设计理念和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目前我们现有的教育制度和方式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过多的强调理论教育而忽视了设计专业最为重要的实践需求,内容较为单一,有限的实践教学不能满足设计专业的需要,实践教学较为落后;其次,创新能力薄弱,未能将创新与实际状态有效结合,学生缺乏真正锻炼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后,专业师资力量稀缺;高职院校开办会展专业时间不长,国内进行专门设计人才培养教育的专业院校机构起步较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明显缺乏,教学形式多半还是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高职会展人次培养的质量。
二 《会展设计》课程教学研究的意义
(1)提升学生技能和能力,符合社会和行业的需求;要求学生们掌握会展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设计软件,提升个人能力,增加个人求职和职业发展的竞争力,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
(2)培养会展设计人才,推动珠三角地区会展业的发展;随着珠三角地区会展业的持续发展,会展人才的需求加大,专业的人才培养事关重要,学校培养符合行业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是对当地会展业的支持和经济的推动。
(3)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和自我学习;教师在进行会展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学到更多内容,并可以反馈教学问题,反思教学方法,获得教学成果,也是对个人能力和职业能力的一个体现。
三 《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措施及方法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展专业学生大多数都是没有美术绘画功底和设计功底,但是每个人都有对美的追求和基本的审美及欣赏能力,所以在进行会展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追求,灌输艺术和审美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以此与生俱来的能力为引导来激发学生们学习会展设计的初步兴趣。
在笔者的个人课程教学实践中,将《会展设计》课程进行了一个细化,分为《会展设计》(上)和《会展设计》(下)两个部分。笔者通过教学工作的实际经验结合课程的设计总结了以下三点:
(一)多元化的艺术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
《会展设计》(上),也是会展设计课程学习的起始部分,在《会展设计》(上)的课程里面,学生们将会学习到了解设计的功能、优点、艺术构想;会展空间设计与人体数据、习性的关系,即会展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理;会展设计形式美,包含色彩、构成、结构造型及形式美法则;展示道具材料及灯光照明;会展的设计程序及设计表达等内容。
教学的开始阶段先要介绍会展设计概念、发展历史、讲解当前会展设计发展趋势和设计原则直接带领学生进入当前会展设计的最前沿,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穿插审美的艺术理论和知识配合讲学,如给学生们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法则、色彩搭配原理、色彩与照明的关系等等。
接下来,大量的实例、图片、视频给学生们——展现优秀的设计案例,甚至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增加一些建筑学知识,里面包含一些优秀的设计师及作品,还会补充结构力学和人机工程学的知识,因为会展设计的学生们就业之后进行会展设计创作,很多都是需要能够完成展位甚至大型展馆的设计,如果没有一点建筑学的知识是不够的。
(二)加强学生实践、自我展示和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
笔者认为教学方式最好是让学生能够动手参与,让学生们能够实地去实践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参与之后心得体会,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同时还可以自我反省与总结。所以,在会展设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去参观一些展览会现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寻找答案,让他们根据教学要求完成课程对应知识点总结后做成课件,比如展馆、展示空间甚至建筑设计的艺术特色,外观造型、色彩及照明效果、表现手法、设计风格等等;模拟会展设计的各个步骤、细节,逐步使其熟悉人体的静态与动态尺寸,了解会展陈列中高度、密度的关系,主次通道宽度,展板与道具尺度,以及照明、色彩、视错觉的设计方法等等。用简单的手绘标示、照片视频、言简意赅的文字,设计成课件,在课堂上演示自己的实地考察经历和内容,并发表自己对会展设计的认识,在学生们演示结束,还会让全班同学一起提问、讨论,总结不足,这种方法既展示作品又锻炼了口才、展现了学生的个人魅力。作为教师也要及时发挥指导作用,适当点评并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们从中获得教益,吸取教训,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nlc202309012252
学生们是通过自己进行实地调查、查找相关资料、动手制作课件、自我演示讲演,这种方法所以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寻找资料,提供一些典型设计案例,在观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分析其中的设计原理、设计风格和优缺点,吸取他人的经验和自我反省,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学生对会展设计前期的课程有了有基本的了解后,就要辅助学生开展设计创意课程的训练。创意是会展设计的核心,也是教学是课程中的教学难点,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学会联想,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利用简单的课程作业激发学生们的创意展示,发掘学生们的潜在创意能力。
(三)引进项目教学提升学生能力
在学生对审美和设计的鉴赏力有所提高,并开始对会展设计产生兴趣的时候,就要针对会展行业目前对会展专业学生的需求现状适当引入平面设计等知识概念,这也就是进行《会展设计》(下)课程的训练学习了。
《会展设计》(下)的课程主要涉及会展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会展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基础知识与会展活动的主题、目标、内容等关系,熟悉会展视觉识别要素基本系统的设计和会展视觉识别应用要素系统的设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完成会展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简称vis设计)并可以进行版面排版的审美和设计能力体现。
会展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所包含的知识有:基础系统设计和应用系统设计两个大的部分。基础系统设计中有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象征辅助图形的设计;应用系统设计中则包含办公用品、生产设备、建筑环境、产品包装、广告媒体、交通工具、衣着制服、旗帜、招牌、标识牌、橱窗、陈列展示等设计。
在这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学会标志设计、邀请函、名片等设计。通过对设计基本原理的讲解和基本软件操作技能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以学生的生活实例为素材进行创作,如设计专业标志、社团标志、个人名片、校园活动邀请函等,学生们掌握一定设计基础后,以实际项目再来进行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训练,笔者近期的教学实例是以一次国家级的设计比赛为项目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以下是具体实践成果展示
项目名称:会展设计——为《旅游会展》杂志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VIS设计)
项目名称:2013第七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竞赛
职业能力:团队协作;创意展示;设计技能;现场表现自我展示
成果展示:作品《角·ANGLE》获得2013第七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竞赛总决赛一等奖;
作品《眼》获得2013第七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竞赛总决赛二等奖
会展设计的实践技能可以多种形式展开,除了上述的参加比赛以外,还有以社会实践项目作为课题进入课堂的教学形式,让企业为学生出题,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最后企业将学生的成果进行实际运用和产生效益,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性。
(四)校企合作教育
在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实行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开展。在会展需求的旺季,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知名度较高的广交会、高交会、珠海航展、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顺德家电博览会、佛山陶瓷博览会等。这段时期的会展设计师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由教师带队与企业进行工学结合,与会展设计课程结合进行实际项目设计,让学生接触实际会展材料展具,进入展场观摩展位材料的运用、了解搭建流程。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展示材料,并且对会展设计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学校可以和企业相互学习和交流。
四 小结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发展前景更是不可估量,在此发展过程中,会展专业设计人员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一职业的发展前景异常广阔。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会展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以技术性、能力性、应用型为主。学校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出明确的教学理念、完善的课程设置、严谨的教学方法、有成效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探索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会展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社会和行业需要的会展设计专业人才,还需我们不断研究与实践。
【《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与实践》课程设计报告】推荐阅读:
软件工程与实践课程设计08-29
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08-17
软件项目管理方法10-10
软件项目管理报告案例10-23
软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08-08
软件工程项目总结报告11-27
【资料】软件项目风险评估报告07-22
软件工程文档--十、项目开发总结报告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