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软件项目管理

2024-07-08

发展软件项目管理(共12篇)

发展软件项目管理 篇1

0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极大地带动了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 软件产业也迅速成熟与发展壮大。印度作为软件业中的一枝奇葩, 快速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软件制造大国。我国软件业与印度几乎同期开始发展, 尽管我国也发展很快, 却在软件开发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 成为我国软件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试从软件开发管理的角度对印度软件业与我国软件业进行比较分析, 结合我国软件业发展的优势, 提出能给我国软件业发展以启迪的建议。

1 中印软件业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 随着美国和西方国家个人计算机用户的急速增长, 以及局域网和Web网的兴起, 再加上政府对软件产业政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印度软件取得长足的进展。而后, 到20世纪90年代初, 许多军用技术转为民用, 跟Internet相关的通讯技术和太空技术成为发展的重点。以此为契机, 印度的软件产业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到了1998年后, 国际风险投资和印度产业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促使印度的软件产业继续高速发展。

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各大高校开设计算数学专业。但中国软件真正作为产业出现, 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在这一时期内, 推出了一系列中文信息处理软件。可是1995年后, 随着Windows95中文版的发布, 以DOS为主的中文操作系统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 相应的本土厂商也纷纷倒闭或从事开发中文支持类产品。国外软件厂商在这个时期纷纷涌入国内市场, 我国的软件产业步入一个发展低潮阶段。2000年以后, 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及世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 政府在这一时期内的扶持力度大大加强, 逐渐使中国软件业步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从两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 两国软件产业根据各自国情不同, 他们发展的侧重点以及战略方向也是有所不同的。印度更重视软件外包, 这样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 印度的软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而我国的软件业从一开始就更注重满足内需, 受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限制, 所以发展相对缓慢。

2 中印软件在软件开发管理中的比较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软件项目管理始终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项目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各种资源, 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许多项目的失败并不是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软件工程师无能, 而是因为缺乏合理而有效的项目管理。在影响软件项目管理的诸多因素中, 软件过程、需求分析、人员配置、项目经理等尤为重要。

2.1 软件过程

软件过程是软件项目整个过程所采用方法的总称。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软件工程的进度规划以至成败。具体地说, 过程定义了运用方法的顺序、应该交付的文档资料、为保证软件质量和协调变化所需要采取的管理措施, 以及标志软件开发各个阶段的里程碑。为获得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软件过程必须科学、有效。软件过程管理能力, 已经成为软件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目前, 被业界公认成熟的过程模型有: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式、螺旋模型等。

瀑布模型是一直是被广泛采用的生命周期模型。瀑布模型的优势在于它是规范的、文档驱动的方法, 可以确保软件的开发进度。这种模型的问题是, 最终开发出的软件产品可能并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快速原型模型就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 可以是最终产品能完成的部分功能。它的原理就是通过让用户在计算机上试用这个原型, 来尽快了解目标系统的概貌。然后在实践过程提出许多修改意见, 从而获取用户的真正需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及时识别和分析风险, 并且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或减少风险的伤害。正是基于这个目的, 提出了风险驱动的螺旋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原型及其他方法来尽量降低风险。在每个阶段之前都增加风险分析过程。但这要求软件开发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印度在软件项目管理中, 从人员培训、软件开发的规范化管理, 到软件最终的质量检测, 无一不按照国际标准来要求, 使得他们开发的软件产品, 运行稳定、质量上乘。

我国受“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响, 存在许多包打天下的“小作坊式”开发的企业。步入21世纪以来, 中国软件企业才逐渐意识到软件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并且也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自己的软件过程管理能力, CMM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高。截止2008年, 我国达到CMM/CMMI5标准的企业已达到19家。

2.2 需求分析

一个软件项目要想成功, 定义需求是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定义的越准确越明了, 接下来项目实施的过程就会越顺利越平坦。一般来说, 需求分析的任务主要有: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 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接口需求等;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通常采用数据流图、实体联系图、状态转换图去描述整个逻辑模型;最后修正系统的开发计划。

印度软件非常重视项目需求分析, 他们往往都有一套完善的需求分析模型 (prototypes) , 通过这个模型, 制定出一个经各方一致同意的、清楚的、完整的、详细的、整体的、可实现的、可测试的需求。

我国的软件业也非常重视需求分析, 但由于一些环境的影响, 往往不能在需求分析阶段做出理想的需求分析, 往往在开发过程中, 会有一些特殊的需求。这些需求有的需要花少的代价完成, 有的则直接导致整个软件项目的成败。

2.3 人员配置

高素质的软件开发人员对软件项目的成败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越来越大的软件项目面前, 过去单枪匹马的情形已经不再适用, 而是必须把多名软件开发人员合理地组织起来, 使他们有效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开发工作, 这就需要每个开发人员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印度的软件公司的人员配置, 一般一个项目组成员数为5个, 最多不超过10个。印度公司很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 本质上也就是要求员工之间的互相协调和理解。

在我国, 由于软件产业在发展历程中留下的一些旧思想, 由于我国人才结构的特殊性, 使得人才配置在项目过程中也出现许多漏洞。再加上开发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彼此交互的通信方式, 使得项目进展也会遇到不少阻力。

2.4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灵魂人物, 其对项目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经理应具备最重要的能力有:团体管理和领导能力、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一个好的项目经理还应具备责任心、预测风险、掌控整体进度、进行合理规划和激励所有项目成员的能力。

在印度, 项目经理在一个项目开展之前, 需要完成:项目计划、项目配置管理计划、项目过程手册。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项目经理一般要做到以下4点:对本项目的进展非常了解、对想阶段所需完成的工作非常了解、对项目成员的能力比较了解以及能够对成员的工作安排都比较合理。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项目经理往往是原来技术中的骨干, 高层管理者相信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项目环境中, 面临技术难题, 即使不能及时组织到相应资源, 项目经理也能利用自身的技术能力亲自找寻问题解决方案。“从技术到管理”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开发人员的职业发展路线, 几乎一半以上的软件项目经理都来源于技术专家。这也导致他们经常暴露普遍的一个缺点, 就是他们往往对技术问题过于关注, 而忽视了项目的整体控制, 忽视项目同企业战略的相互关系。所以, 我国的项目在注重技术的同时, 也必须重视“软技术”的学习。

3 中国软件产业的优势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软件的产业虽没有印度的软件业发展壮大, 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软件企业也结合自身的一些特点形成了一系列的软件开发管理方案。在其发展过程中, 也显露了我国自身软件业的一些优势。

3.1 内需优势

随着我国制造业、物流以及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 再加上各级网络设施的日趋完善, 各行各业管理信息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也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的管理层, 信息化管理早已在国内达成共识。所以,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对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来说, 是一个崛起的最佳机会。

3.2 成本优势

由于软件产业的特殊性, 它最大的成本则是人员的费用。我国软件产业中, 人员的费用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相比, 有很大优势。劳动力价格的相对低廉就能有效地节省软件研究和开发的成本。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与软件产业相关的领域, 比如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一些先进技术, 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并进行改进, 这样就节省了许多初期大量的研发投入。

3.3 人才优势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 中国的高等教育以及各级培训部门规模逐渐增大, 从事计算机与软件产业相关的人员数量也居于所有专业的首位。除此之外, 随着软件产业国际化的趋势, 我国现有的项目管理者对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也逐渐熟悉并有进一步的了解。我国通过PMP认证的人数逐年成倍增长, 为我国日后软件产业的腾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对我国软件产业改进的建议

基于我国的软件业的优势及实际情况, 并借鉴印度软件业发展的经验, 笔者总结出以下针对我国软件业的一些改进建议。

政策方面。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国情与软件产业现状, 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前提下, 坚定推进软件产业国际化, 扩大我们的外包市场。并在此过程中, 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以确保我国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

人才的配置应更加合理。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应该是软件蓝领、软件工程师、软件架构和分析师依次成金字塔状。尽管我们有大量的软件从业者, 但现在的高等教育过于重视正规院校的学历教育, 导致软件蓝领和精通管理的高级软件人员明显不足。这种现状极大限制了软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种情况, 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培训力度, 以确保软件蓝领和高级软件管理人员的高效化。

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在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 我们应将国外的一些成熟的管理经验引进到我国的软件产业中, 并创新出属于我们的软件开发管理规范。在需求分析阶段, 要让客户尤其是客户领导意识到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尽量将需求分析做到更准确更标准, 一些难以确定的必须经客户高层确认, 以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人才管理方面, 要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 项目经理要及时进行“软技术”方面的学习和深造, 重视与客户沟通和交流, 沟通是所有管理措施实施的手段和准备。

5 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展望

通过从软件开发管理来对比中印软件业的发展, 我们可以得出, 我国的软件业虽然起步较早, 但基本属于自己摸索式的或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前进, 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 导致我国软件业的发展缓慢。随着国际软件业的发展, 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开发模式将不断填补这一缺陷, 结合我国对软件产业的支持、鼓励和保护,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的软件行业也将加入世界的顶尖行列。

参考文献

[1]孙杭生, 张小溪.中国与印度软件业发展比较分析[J].江苏商论, 2008 (6) .

[2]张佳玉.中印软件业比较分析[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2007.

[3]李福英.从印度软件项目管理谈我国软件质量保障[J].软件世界, 2001 (11) .

[4]松涛.中国—印度软件业的对话[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 2005 (5) .

[5]周任.中国与印度软件业发展之比较[J].南亚研究季刊, 2004 (1) .

[6]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7]曹开郴.中印软件产业竞争力最新对比分析[J].程序员, 2005 (8) .

[8]萨默维尔 (Sommerville, I.) .软件工程[M].程成, 陈霞, 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9]吴南雁.印度软件业崛起之迷[N].中国财经报, 2006 (9) .

[10]魏晓燕.印度软件业崛起探因[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6 (4) .

[11]王小刚.印度软件业迅速崛起的启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8 (3) .

发展软件项目管理 篇2

在IT企业激烈竞争的今天,管理软件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在哈尔滨这个美丽的冰城,也涌现出了很多本土软件公司。根据客户的口口相传,形成了具有冲击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实力和优势,现在我就以哈尔滨奥斯软件为例,为大家细说一下哈尔滨本土软件的特点: 主打产品:管理软件、来电通

哈尔滨奥斯软件是哈尔滨本土最大的客户管理软件、会员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公司,面向大、中、小型企业提供软件和服务。奥斯软件拥有丰富的企业应用软件产品线,专业高效的软件开发人才,可以根据客户提出的具体要求而提供完整的企业应用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优势:

发展软件项目管理 篇3

摘 要:由于空管行业的特殊性,安全性以及高技术性等特点,各级空管局相继成立了软件开发团队来自我研制与开发相关系统。本文从人员岗位管理和开发管理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解决软件开发团队在管理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软件开发;岗位管理;开发管理;团队发展

1 概述

由于空中交通管理行业的特殊性,安全性以及高技术性等特点,相关软件的自我研制与开发就成为必然,各级空管局也相继成立了软件开发团队。但由于软件开发并不是空管局的核心业务,所以机构小、待遇低、升职机会少、管理水平跟不上成了软件开发团队普遍遇到的问题,并由此导致高水平人才留不住、开发人员职责分配不当、开发流程不规范、难以积累管理和技术经验等等问题。

2 人员岗位管理

2.1 “选” 空管局在招聘软件开发人员时一般会遇到两方面问题:一是相比专业软件开发企业工资待遇偏低,难以吸引有三年以上开发经验的中高级人才加盟;二是部门人员编制少,每个开发人员都要掌握多种业务和不同的技术。确定了人员招聘的范围,接下来是怎样从众多的应聘者中挑选出团队所需,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开发人员招聘试用过程

在招聘阶段,综合能力笔试和全方位的面试是必须的。笔试要对应试人员的数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基本素质进行考查;面试针对的则是业务能力,技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等。

2.2 “育” 虽然软件开发并不是空管系统的主业,但员工的培训却不能忽视。首先,应该经常进行交叉培训。交叉培训不仅快速、低成本的提高了部门员工多方面的技术技能,而且也促成了员工的“备份”,在某一员工离职时不至于出现技术断档。其次,软件是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新技术的培训。最后,空管业务的培训也十分重要,一个软件成功的开发永远离不开对相关业务的精通。

2.3 “用” 如今的软件行业岗位分工已经越来越细化。要想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能力就要了解每个人的喜好特点,针对员工的个人能力分配合适的岗位和任务,做到知人善用。

2.4 “留” 留住人才有一整套的手段和方法。薪酬是很多软件开发人员首要看中的,要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薪酬至少要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平均薪资水平。发展方向是另一重要因素。在员工建立自己的发展方向时,不仅要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特点,找到自我喜好和部门发展方向的契合点,让员工和部门共同发展。

2.5 岗位配置 岗位配置是涉及软件开发效率、软件开发进度、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和软件产品质量的重大问题。面对软件部门人员少、项目杂等特点,将开发人员分成组内成员和公共成员两部分,如图2所示。

一般每个项目都成立一个独立的程序员小组,根据项目的大小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设2至5人。程序员小组实行“主程序员”负责制,负责组织、规划、协调和审查小组内的全部技术活动。“主程序员助理”是主程序员的助手,除了协助主程序员的日常事务外,在必要时能代替主程序员的领导工作。这种一主一副的配置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项目开发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其他“程序员”负责模块代码编写和测试。

3 开发管理

3.1 开发规范 开发规范的有效建立和严格执行是提高软件开发质量,降低开发周期,增强代码的可重用性、易读性,使软件便于维护,使开发人员之间便于交流和协作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开发规范包括:变量名、函数名、文件名、模块名等名称的命名规范;保证代码简洁、清楚、易读的代码规范;保证类关系清晰,有良好组织、严格区分的类组织规范;用户界面规范;测试规范;bug调试规范等等。

3.2 技术积累 技术积累是软件开发团队提高开发效率的关键因素,它不仅为将要开发的功能或模块提供了技术模版和参考,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员流动对团队、对项目开发带来的不利因素。技术积累并不是一堆代码的简单累积,它应该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它应该能实现特定的功能并能被重复使用;其次,在多个项目中使用并被充分验证;再次,有详尽的技术说明文档,易于学习和使用;最后,被清晰的组织和索引,易于查找和引用。

3.3 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是一套规范、高效的软件开发基础结构。作为管理软件开发过程有效的方法,软件配置管理可以系统地管理軟件项目中的多重版本;全面记载软件开发的历史过程,包括为什么修改,谁作了修改,修改了什么;管理和追踪开发过程中危害软件质量以及影响开发周期的缺陷和变化。通过配置管理工具的使用,打破了开发人员各自为政的开发模式,减少了代码冗余,提高了软件重用率,使整个项目组更容易完成统一编码、统一测试、统一部署、统一升级。

3.4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包括:决定项目启动时间,确定项目范围,制定项目任务的重要性和优先顺序等等。项目管理运行机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积累并且要充分结合本部门发展的自身特点。

4 结语

发展软件项目管理 篇4

软件项目管理在软件企业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决定了软件项目的成败。软件项目不同于其它的项目的特殊性在于项目整个过程都是设计。任何一个软件项目都具有以下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软件公司的最大成本即是人力资源成本, 因为软件项目需要的物质资源十分的有限。软件工程要求把个人的创造过程与工程化的开发融合在一起, 而软件项目主要是人的创造性。软件项目的这些特殊性, 增加了软件项目在日常管理中的一些难度。

二、软件项目管理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在项目管理中系统培训不足。大多数软件企业在项目管理培训上没有系统的知识培训, 投入的财力、人力有限。在培训方面, 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低。仅仅依靠一些管理骨干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 由于这些管理人员不熟悉项目管理的知识培训和常用方法, 面临培训知识缺乏的窘境。这样就导致了培训目的不明确, 随意性比较大。而软件企业任命的项目经理往往都是技术骨干力量, 但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项目管理的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单单依靠自身的技能和实践经验, 缺少项目管理知识的指导。

2) 软件项目计划意识淡薄。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项目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多, 使得项目经理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这种思想造成在制定总体计划一些事情考虑不周全, 随意性较大。在项目进行中因工忙等托辞经常拖延阶段计划, 造成计划与项目控制管理衔接不上, 最终不能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项目计划不足导致管理, 是项目管理的常见问题之一。

3) 管理意识存在偏差。部分项目经理只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 没有意识到自己项目经理的角色, 从总体上去把握整个项目。造成项目组成员之间分工不明、任务不对称、资源浪费。在软件企业中, 项目经理在技术方面的知识扎实, 且很多是技术骨干。但是项目管理知识、项目管理的一些基本技能和项目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需要加强提高。例如, 有些项目经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缺少有效方式和技巧, 遇到一些不服从管理的技术人员, 处理问题就显得捉衿见肘。为达到项目组成员关系融洽, 他们不愿意做的困难大的工作就只有自己来承担。

4) 有效的沟通匮乏。在项目中的沟通机制不完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 一些重要信息得不到充分、及时的有效沟通。主要表现在意见反馈、制定计划、技术问题、情况通报方面相关人员缺少沟通。有些人没有养成每天及时收看邮件的习惯, 最新的信息就无法掌握, 给工作带来一些困难。就造成重复劳动、各行其事等不必要的损失。

5) 在软件项目管理中项目风险管理意识缺乏。项目经理应对项目风险的策略简单, 没有全面估计项目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项目风险管理在项目规划时合并在项目计划书中, 没有做专门的风险管理计划文档。甚至一些项目经理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的部分简单应付了事, 随便列出几个风险, 随便地写些简单应对措施, 对项目中期风险防范的能力作用不大。这些都是项目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的表现。

6) 项目管理实施者没有理清。在范围识别阶段, 项目组无法得到客户的完整需求或最终确认的需求信息。这是由于对客户的整体组织结构、有关人员及其关系、工作职责等没有理清的结果。客户参与程度不高, 客户方相关责任人不明确或对范围和要求责任心不强。客户提出的要求具有随意性, 项目前期对需求的确认不够积极。这些情况是项目经理工作问题, 项目实施者没有理清, 与客户沟通缺乏的原因。最终会导致项目工期推迟拖延、提高项目的成本。

三、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的发展策略

1) 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计划意识。很多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即使有计划也考虑不全面。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假设和限制下, 通过不断完善细化。针对软件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软件企业要想抢占先机, 管理人员要重视计划, 增强计划意识。还要及时制定工作计划, 在管理中不断完善和细化流程。

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加强团队合作。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整个项目的全局出发, 统领整个软件项目管理工作。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使员工分工明细, 团结协作, 人尽其能, 优势互补。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领导力量, 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 在发挥个人能力的同时注重挖掘人才和培养人才。

3) 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项目管理的培训力度。加强项目管理培训, 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项目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增加, 经过严格的项目管理培训并考核合格, 管理和技术人员才可以上岗。可以实现管理人员项目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不仅如此, 还要进行培训审核, 这样企业虽然由于培训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 却为项目管理的顺利进行乃至项目的成功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

4) 增强软件项目管理风险意识。软件项目管理中要强化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策略、风险控制的工具和方法等项目风险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在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时, 常见的风险及应对策略都应充分考虑。另外, 还要对些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可行性做切实评估。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 还要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认真审核, 才能保证项目的成功。

5) 加强沟通交流。首先要提高沟通意识, 制定切实可行的沟通制度, 保证沟通机制畅通。沟通方式多样化, 例如, 项目组例会交流、电子邮件、书面、电话交流。这样以来沟通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对由于缺少沟通而造成损失的责任归属明确, 特别重要的内容进行多种方式的有效沟通以确保深入传达。

6) 明确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者。从项目的启动开始, 无论项目经理还是项目其他成员, 都要明确项目管理实施者的组织。要获得实施者对项目管理的支持, 减少项目管理中的阻力就要对他们不断施加影响。多交流多协调明确实施者的需求和愿望, 才能实现项目管理的顺畅进行。

四、结语

软件项目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是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要预测项目管理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 制定较为完善的应对策略并评估这些对策的有效性、可靠性。另外, 还要利用项目管理技术, 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坚持项目管理的改进。提高效益和品质, 确保项目的顺利完工。

摘要:软件项目管理对计算机软件项目具有决定性作用, 体现了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阐述了软件项目管理的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进一步探讨了软件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软件,软件项目管理,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文娟, 岳志鹏.浅谈软件项目管理[J].科技风, 2009.

[2]俞振华, 俞豪军.计算机项目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陈俊霞, 王卫东.软件项目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计算机, 1999.

[4]李春霞, 刘春雷.软件项目管理及风险分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09.

发展软件项目管理 篇5

作者:普巴软件

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管理重心下移,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纷纷向社区延伸。街道办事处成为了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平台和基础环节,越来越多的社区管理工作需要街道办事处来协助完成或直接办理。然而,日益繁重的社区管理任务,单纯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远远不够,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同时,为了开展好社区管理工作,几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都建立起了自己的社区管理平台,实现城市社区服务的资源共享和为社区居民的全面服务。但是各地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成功的经验需要吸取和提炼,遇到的教训和问题,也需要总结和深思。

为此,普巴软件有限公司在成功为北京市顺义区胜利街道的社区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后,以该街道现状为例,通过个案分析基层政府在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对当前如何更好地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社区管理信息化的现实意义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管理的水平。当前开展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变革社区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顺义区胜利街道要提高政府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能级,就要迈出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并着力提高信息技术在社区管理中的应用。

社区管理信息化主要对象是社区管理人员,在社区日常管理中引入办公和管理软件,把社区管理人员从传统的办公和管理手段中解放出来,目的是为他们的日常工作捉供信息化辅助工具,以信息化手段配合现实社区管理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社区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社区管理信息化是对社区管理手段的优化和丰富,社区在实施社区管理信息化后,不仅可以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同时也能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另外社区管理信息化可以将社区管理人员从繁杂的纸面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

此外,北京市是祖国的首都,已经开始步入国际大都市的行列,而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标准之一就是社区信息化程度。同时,在 2006 年 5 月 8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被列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因此,开展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

社区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

虽然顺义区胜利街道投入信息化建设时间较早,但随着社区管理工作的逐渐增多,处理事情的复杂程度日益加重,原有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工作中的需求。

首先,信息化刚起步时,各职能部门由于管理惯性,都把建设信息系统当作本部门的一项工作内容和工作业绩来对待,争先恐后的上系统并到基层街道推广,没有建设统一平台的意识,结果造成了基层系统混乱的状况。随着上级各职能部门在各自领域内开展信息化建设,都将工作终端延伸到街道,由于各自独立运作,街道同时面对若干个互不相通的信息系统,而各个职能部门为数不多的日常业务数据也停留在“自己采集,自己汇总,自己分析”的分散孤立状态,形成了大面积的“信息孤岛”。

其次,由于之前的传统社区管理方法并未将社区进行网格化管理,因此导致对社区内的基础数据信息不能全面且准确掌握,进而影响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决策。使其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便民措施,做到精准管理。

再次,由于社区管理系统并未与区县、街道相关系统进行关联,因此导致区县、街道、社区三级用户不能实现同平台操作,使得工作缺少规范化、决策缺少科学性、影响服务质量优化。最后,原有系统不能与社区居民实现有效交流互动,不能让社区居民融入到社区管理当中,不能实现社区的自主管理。

社区管理信息化的解决对策

为了尽快解决在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进程,优化社区服务质量,顺义区胜利街道通过对此考察,最终选择了在业内一直关注社区管理信息化的普巴软件有限公司(简称普巴软件)推出的社区维稳管理系统,用以解决顺义区胜利街道所遇的问题。

为了消除“信息孤岛”,顺义区胜利街道将原有的系统全面整合到普巴街道维稳系统提供的统一的平台上,实现部门间、系统间的数据、信息共建、共享。

而为了做到精确管理,增加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顺义区胜利街道还采用普巴社区维稳管理系统中的网格管理方式,通过社区管理、房屋管理、社会单位管理、公共设施管理、群众组织管理、人员管理六大部分,构建多渠道、立体化信息采集体系,及时将信息变化汇集到基础数据库,确保基础数据库的准确性,实现上下协同、科学决策、预防有力、化解及时的工作机制。

此外,在实施过程中,顺义区胜利街道还借助普巴社区维稳管理系统中的门户系统。

通过门户系统,实现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用户同平台操作,促进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优化了服务质量。同时,还全面梳理社区日常业务,并通过与业务系统、办公系统相关联,保证基础数据库的动态、实时、有效。结语

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已成为重要的资源,加之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和网络系统将成为未来政府的神经中枢,社区管理的过程也将成为信息处理过程。因此,社区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作对传统社区管理方式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

对基层政府部门即街道办事处来说,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传统 “一支笔,一张纸”的工作和决策方式,而且用定量的、科学的、更精确的工作方法提高了政府管理水平并强化了服务功能。这对于有效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有效推进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加快建设和谐社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软件园区抱团谋发展 篇6

来自上海浦东软件园、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成都天府软件园、大连软件园、齐鲁软件园、南京软件谷、深圳软件园、厦门创新软件园等全国75家软件园区负责人和工信部、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一起见证了这一对中国软件园区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

在联盟成立大会上,联盟成员单位代表还共同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章程 (草案)》,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联盟理事会单位,并在随后召开的联盟一届一次理事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单位、副会长单位。

软件园区

走过黄金20年

中国软件园区建设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迄今已有20年历史。20年来,中国的软件园区从最初的上海、北京、珠海等几个园区发展到如今遍布全国的100多家,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级软件园区达到11个,在软件产业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今天的软件园区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并成为地方政府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引擎和抓手,为软件产业做大做强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在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超过1.84万亿元,同比增长32.4%。与此同时,软件产业在中心城市和专业园区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国60%以上的软件业务收入来源于软件基地或相关园区。东部省市继续领先全国发展,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5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84.8%。

“除负责园区开发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外,浦东软件园区还着重建立园区服务体系,如客户研究、分析评价等个性化服务,同时还进行产业投资和软件研发,从最初的空间提供已经衍生出众多的功能和服务。”当选第一届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的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素龙说。

从产业聚集

到产业集群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相互渗透,软件在工业生产和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云计算、物联网、移动计算一批新兴技术的兴起,新业态和新市场不断涌现,产业分工开始向垂直化、纵深发展,由此带动了包括软件服务业在内的整个IT产业的大变革,软件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兴起。

在IT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软件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必须不断创新求变。作为各地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软件企业培育发展的平台,软件园区也相应地需要积极变革。而从全球范围来看,软件产业的空间集聚效应日益突出,产业园区建设已成为一种发展潮流,并从简单的产业聚集走向产业集群,从而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实力。

“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软件园区有了长足发展,但在新的软件产业格局面前,软件园区要求新求变,在应对新的变革时或多或少面临着困难。”张素龙介绍说,这些困难包括发展资金来源单一、不同园区之间专业服务能力不均衡、建设运营缺乏可持续性、土地/客户资源分布不平衡以及园区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一些园区吸引入驻企业还是主要靠财税政策的拉动。

张素龙认为这些问题有的是可以通过软件园区之间的协作解决的。比如,一线城市客源丰富而土地不足,就可以通过异地合作、品牌输出的方式解决。这也正是筹备建立中国软件发展联盟的主要目的之一。“促进园区之间的合作,帮助园区发挥区位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建立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很重要的一个目的。”

张素龙用“渠道”和“平台”来概括联盟的作用。他表示:“‘聚力·谋发展’是联盟成立的初衷,也是今后发展的责任和使命。”而联盟的下一步工作将是切实服务联盟成员单位,积极发挥联盟平台作用,创造公平参与、互补共赢的合作机会;同时,积极发挥联盟的渠道作用,从各成员单位在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中提炼归纳出共性的焦点和矛盾,及时向政府部门报告,争取资源、寻求支持,真正让联盟成为政府部门的智囊团、成员单位的代言人。

链接

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标识

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标识整体上成圆形,寓意平等的关系;图案形似盛开的花朵,寓意美好的前景;每片花瓣形似5人交叉握手,寓意合作共赢;不同颜色相握的手臂形似U型磁极,寓意各有侧重发展的园区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联系的个性与共性;每个人形头部自西北方向开始顺时针排列,演化为联盟英文缩写首字母,寓意智慧的分布和聚集。

整个标识阐释联盟的基本理念和愿景是:平等合作、多元一体、聚力发展、共赢未来。

发展软件项目管理 篇7

近年来, 随着3G网络环境的成熟、移动业务的飞速发展及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快速增长, 移动终端的形式多样化、功能增强化和使用普及化已是大势所趋。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移动智能终端平台软件的急速增长, 与此同时, 智能移动终端软件测试领域尚缺乏通用易用的测试环境和测试工具, 安全测试能力的不足也导致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日益横行, 加强软件质量管理也迫在眉睫。

1 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发展趋势

基础软件和应用生态环境构成了移动智能终端的软件环境。终端基础软件需要具备良好的体系架构、应用框架, 并能够为开发者提供完善的应用开发环境;同时, 终端应用的丰富性决定了手机基础软件的生存空间。目前, 81%的市场份额已经被Android所占据, i OS为13%左右, Windows Phone则仅占据4%左右[5]。Android和i OS两个系统所培养的用户体验习惯、应用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 app数量都接近百万级;而Windows Phone阵营app数量则为10万级别, Windows Phone想要进一步扩大份额,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1 手机操作系统向应用平台化发展

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传统通信终端趋向软件化和互联网化, 手机操作系统与应用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形成应用平台, 而应用数量和应用下载次数常则作为平台的衡量指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助手, 手机应用越来越多和本地日常生活有关, 针对本地用户或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细分人群, 推出针对型应用是演进的方向之一, 如本地支付业务、本地商旅、本地新闻、本地交通等层出不穷。

以用户体验为导向, 深度聚焦本土需求持续快速创新, 提升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 是我国移动终端系统软件发展的一条关键路径。移动互联网厂商可将自有服务作为系统应用加入自研系统或替换原有的系统应用, 如地图服务加入公交线路、打车呼叫等功能。运营商可以将小额支付能力作为系统的基本服务, 作为网络支付的补充, 提供便捷的结算方式, 日前, 手机支付、移动钱包等app应用已具有一定规模。总之, 以提供优势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为引领, 深度定制优化其生态环境, 将其打造成为应用服务的最佳体验运行平台, 以应用服务产业优势带动操作系统快速发展。比如, 有实力的智能移动终端厂商联合起来, 走专业化路线, 在一些细分领域, 如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 基于位置的服务) 等领域, 布局细分市场, 打造核心竞争力。

1.2 Web化演进是重要方向和新的机遇

近年来, HTML5为代表的Web技术得到长足发展, 可以在操作系统上构建应用平台所有的要素, 实现跨平台、跨屏, 提供统一的用户体验, 为国内厂商利用Web作为应用平台、打造独立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机会。

HTML5是技术变革, 推动web应用达到Flash应用那样的互动性和媒体能力, 同时保证web应用在集成到设备和集成用户数据方面和移动应用一样。HTML5推动移动互联网水平化演进, 给产业轴心和发展模式转变带来新机遇, 推动Web应用环境替代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成为移动应用的承载平台, 打破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应用之间紧耦合的绑定关系, 促进其由垂直一体化向水平化方向演进, 颠覆现有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格局和发展模式。“Web平台和互联网渠道”将取代“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商店”成为产业新的核心, 产业轴心和模式的转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 Web是国内厂商在移动平台方面重点发展的方向。运营商可以推动Web Kit朝着更好的带宽管理、更紧密集成硬件多媒体加速器的方向开发。此外, 运营商可资助开发更好的跨平台开发工具, 使HTML, Java Script开发者能面向更多的原生平台和大众市场浏览器。目前, 运营商也积极研发并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 如联通沃Phone OS、移动OPhone OS。

目前, 以Firefox OS、Chrome OS等为代表的Web OS也成为当前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热门话题, 内核支持原生应用和Web应用运行框架的混合型操作系统也有长足发展, 支持HTML5框架和Java应用框架, 应用开发者可以选择其中之一开发其应用;整合通信服务、多媒体处理、定位地图服务、日历、邮件等日常使用的基础应用。目前, 市面上比较典型的混合型操作系统是“阿里手机操作系统”, 其采用了自有的虚拟机, 在Linux开源内核上开发了阿里云操作系统, 并叠加了阿里云自行研发的“云应用引擎” (Cloud App Engine) , 用于支持HTML5 Web应用。阿里手机操作系统能够兼容Andriod系统, 可以支持基于Andriod平台开发的应用, 兼容程度可达90%以上[1]。

2 智能移动终端软件质量管理研究

伴随着终端智能化及网络宽带化的趋势, 移动互联网业务层出不穷, 日益繁荣。但与此同时, 移动终端越来越多的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移动终端也面临各种安全威胁, 如恶意订购、自动联网等, 造成用户的话费及流量损失;木马软件可以控制用户的移动终端, 盗取账户、监听通话、发送本地信息等。移动终端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主要的载体, 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

智能移动终端恶意软件危害

根据2012年中国计算机网络安全年会上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副总工程师、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杜跃进先生的报告, 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安全检测显示, 针对采集的48万多个应用软件, 经扫描发现超过200多个已经明确是病毒的软件。从中随机选择一万余款应用软件, 利用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工具进行深度代码分析, 发现很多软件存在恶意行为或可疑行为。其中, 存在敏感行为的超过5000个, 当中未经用户许可自动访问网站的3185个, 自动向外发送短信或彩信的13个, 另有4个明显存在恶意行为 (照比例计算, 在48万个应用软件里至少有160个是尚未被防病毒产品检出的恶意软件。因此, 移动互联网相关应用软件的整体安全现状堪忧。而根据网秦云安全监测平台统计, 2013年全球共查杀到智能移动终端恶意软件134790款, 同比2012年增长106.6%;2013年感染终端共计5656万部, 同比2012年增长76.8%[7]。

目前恶意软件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五种:网络下载传播、蓝牙 (Bluetooth) 传播、USB传播、闪存卡传播、彩信 (MMS) 传播等。据《2013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指出, 在手机恶意软件的主要危害中, 资费消耗、隐私窃取和恶意扣费位列前三。恶意软件主要危害类型如下:

《2013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 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增手机木马、恶意软件及恶意广告插件共计45万余款, 感染总量超过4.8亿人次, 接近2012全年感染量。其中, 安卓新增木马占总量的97%, 九成以上含有隐私窃取行为。2013年上半年Android新增恶意软件月度统计情况如图1所示[6]。

下面结合实例简单介绍恶意软件的危害。著名窃密软件“X卧底”由泰国

的Vervata公司开发, 引进中国后改名“X卧底”。该软件能够监听话音、发送本地信息, 个人隐私数据都被发送到第三方服务器上。其原理如图2所示。

“X卧底”在短信监控环节能显示出对方的号码、收发短信的时间以及短信的详细内容;电话监控方面破坏性较强, 能够显示被监控方通话的号码、通话时间和时长, 并且能同时将通话录音保存为一个AMR格式的音频文件发送到监控方的指定邮箱;环境监听方面, 当主控号码拨打安装了X卧底的被监控手机时, 被监控手机会自动将电话接通, 主控号码方能够听到对方周围声音, 但在被监控手机上无任何显示;一些“X卧底”变种 (如Android版) 还具备扣费功能。

可见, 加强移动终端相关应用软件质量的管理已迫在眉睫。

智能移动终端软件质量管理

目前的主要操作系统平台有Android、i Phone、Windows Phone等。虽然恶意软件在各个平台都存在, 但由于各个平台的安全机制差异甚大, 不同厂商的智能终端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截然不同, 甚至同样的操作系统, 由于不同OEM对其安全加固程度不同, 也呈现出不同的安全特性。

2.1 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应用

软件质量因素主要包括十点, 功能性质量因素:正确性, 健壮性, 可靠性;非功能性质量因素:性能, 易用性, 清晰性, 安全性, 可扩展性, 兼容性, 可移植性。软件自动化测试对于提高软件的测试效率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动化测试使用机器执行测试案例, 能够节省大量人力, 测试效率也更高。自动化测试通常采用脚本技术实现, 便于测试经验的积累和复用。

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除了传统的黑、白盒测试工具, 还包括对数据生成进行检测的工具、对管理进行测试的工具。测试数据生成工具主要应用在测试的前端, 为测试过程准备大量数据, 目前典型的测试数据生成工具有:Bender&Associates公司提供的功能测试数据生成工具Soft Test和International Software Automation公司提供的Panorama C/C++测试数据生成工具;测试管理工具是指用工具对软件的整个测试输入、执行过程和测试结果进行管理的过程, 主要有Mercury Interactive公司的Test Director、IBM-Ra tional公司的Clear Quest[2,3,4]。

目前自动化测试工具的种类非常多, 我们在选择自动化测试工具时, 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使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得到准确使用,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测试的质量和效率, 降低测试所需要的成本, 从而促进软件开发工作的快速发展。

2.2 智能终端统一管理平台

智能终端作为行业终端, 安全应和行业应用结合。可通过搭建终端安全统一管理平台, 实现信息收集、检索、分析, 对智能移动终端软件质量问题实行系统化、网络化和动态化的跟踪。不定期提供质量信息综合分析报告, 其中包括软件测试过程的结果, 得出的结论, 缺陷分析及其限制因素, 测试资源的消耗, 提供统一的安全策略, 最大程度确保企业终端的安全。

统一管理平台的组成架构如图3、4所示。

国外运营商如AT&T已经为其企业客户提供类似的终端安全统一管理平台。企业管理人员登录到管理平台之后, 可以看到自己企业管理的所有手机, 选择想要管理的手机, 点击“管理手机”按钮, 就可对手机进行“删除短信”、“删除联系人”、“删除通讯记录”、“重启手机”等操作。如某员工离职后, 企业就能即时删除其手机上的所有信息, 以保证企业客户数据的安全, 该员工归还的手机把信息清空后, 仍可被下一名新员工使用。假如某员工手机被盗, 不法分子常常会将旧卡丢弃, 并换入新卡销赃。此时手机端软件会自动发送信息给后端管理平台, 管理人员可以立即删除手机内的所有信息。

2.3 完善相关法规, 加强监管

智能移动终端软件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 国家在完善政策法规标准的同时, 也要鼓励软件开发企业、软件商店及终端设备制造商规范软件开发及应用监查, 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领导监察作用。

移动互联网作为第五媒体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 XPhone和XPad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app应用商店的流行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终端软件质量的综合保障和自动化能力的提升是软件领域发展的一个方向, 对我国移动终端软件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摘要: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移动智能终端平台软件的急速增长, 而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安全测试能力的不足导致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日益横行, 加强软件质量管理迫在眉睫。本文简要介绍了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发展趋势及其质量管理研究, 探讨了我国移动终端系统软件发展的路径, 结合案例说明软件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智能移动终端软件,质量管理,质量测试,统一平台

参考文献

[1]梁柏青, 魏颖琪.移动终端软件发展趋势探讨[J].电信科学, 2013, 6-10, 18.

[2]张洪春.嵌入式移动终端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 2012, 240-244.

[3]刘法旺, 杨玚.智能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综合测试服务平台[J].软件, 2011, 5-49.

[4]季淑引.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应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2709-2712.

[5]新浪网.http://tech.sina.com.cn/t/2013-11-01/08368875177.shtml[EB/OL].2013-11-01.

[6]中新网.http://finance.chinanews.com/it/2013/08-09/5146125.shtml[EB/OL].2013-08-09.

发展软件项目管理 篇8

Sinfonia酒店前台管理系统基于Microsoft Windows平台, 继承了Fidelio系统精髓,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酒店行业的需求进行了深度开发, 其更加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新颖灵活的系统功能、强大的数据统计及报表功能, 成为酒店管理的好帮手, 在国内部分高星级酒店PMS市场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一Sinfonia软件的优势

Sinfonia包括预订、前台接待、财务、管家、夜审及系统设置等管理模块, 以及丰富的第三方产品接口和中央预定系统接口, 为酒店提供一个开放的、高集成度的信息管理平台, 软件在酒店行业中的应用优势鲜明。

1提高酒店服务质量

酒店前台员工通过Sinfonia软件的批处理功能, 能够快捷的完成客房预订服务、前台接待服务、客人入住期间的跨部门综合服务等系列工作, 使其工作化繁为简;酒店销售部通过Sinfonia软件的客房状态管理和预定业务现状, 能够随时掌握酒店产品的销售情况, 获得销售业绩的准确数据, 结合Sinfonia软件提供的详尽的预定状态报表, 为销售部制定不同阶段的销售计划提供可靠依据;Sinfonia软件的客户管理环节, 包括会员自动识别及会员资料的查看等相关功能, 简化了前台员工的操作流程, 减轻了员工的工作负担;Sinfonia软件账务的批处理功能和前台收银业务, 只需按照提示点击“是”或“否”, 即可将信息同步分享给前台及客务中心等部门, 使前台入住和退房程序智能化, 既操作便捷又节省时间;在进行相关资料的快速信息查询时, 前台员工只需输入相应的关键词, 通过Sinfonia软件的多条件资料查询功能, 便可即刻获得相关业务的界面进行业务处理, 便于工作人员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其快速查询功能使入住登记等业务简便化, 该软件无需手工填写资料, 便可将客人资料直接输入电脑, 自动打印出入住登记表或预付金收款单, 节省顾客的大量时间;同时, 使用Sinfonia软件的酒店住店客人可在酒店内多处消费、总台统一结帐, 实现酒店内的签单消费。Sinfonia软件便捷性操作使酒店服务质量大大提升。

2提高酒店员工工作效率

Sinfonia软件界面简洁, 操作使用简单, 快捷;其界面首页通过图标动态显示着酒店的客房预订、客房销售情况, 不断刷新的房态信息会将同步显示给前厅部、房务部等相关部门, 简化了前台员工进行业务处理和数据传递的工作量;酒店的每日夜审业务必不可少, Sinfonia软件能够自动生成详尽、明了的各项报表, 包括客房保证类预定的定金收支情况、当日酒店各部门盈利情况、客房入住率等各项信息, 彻底结束手工报表的历史, 这为管理者提供准时可靠的信息, 对管理层做出酒店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依据;Sinfonia软件具有智能的分类统计功能, 系统可按各条件的分类, 且查询时只需输入符合条件的关键词, 即可让销售部及管理层随时可以得知VIP客人、合作单位的入住情况, 便于提供有针对性的店内服务, 做好店内销售工作;同时Sinfonia软件还具有消费排行的功能, 根据客人入住的次数和消费金额的累计进行排行, 依据现实的排行信息, 便于前台员工进行优惠处理, 以鼓励顾客消费, 做好店内销售。Sinfonia软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酒店前台和后台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3提高酒店经济效益

Sinfonia软件具有订房控制功能, 酒店在旺季时为了保证预定的正常入住率要进行差额预定处理, 但超额预定率过高会损害客人的利益, 超额预定率过低又会影响酒店的收益, 通过Sinfonia软件完善的订房控制功能, 可防止有房不能出租或满房重订的情况出现, 并能随时进行客房预订、预定转入住等相关数据的更新, 从而可提高客房出租率;通过软件的快捷夜审和自动生成报表功能, 可随时显示酒店的收支情况, 便于酒店管理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此外, 软件还具有电话控制功能, 通过电话自动计费及电话开关控制, 可杜绝话费的跑账、漏帐, 保证了酒店的经济效益。

4加强酒店管理

Sinfonia软件具有授权控制功能, 这使得酒店的收支情况不受人为因素所控制或更改, 尤其是针对房价管理, 对于酒店的VIP会员、合作单位等的优惠情况或总房款的更改, 必须通过酒店高管的亲自授权方能处理, 且房价不同授权的级别也有所差异, 以此来保证了酒店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Sinfonia软件的入账管理与酒店的财务管理要求一致, 对于前台收银账目只能红字冲销, 不能修改当前记录, 保证了酒店财务账目准确、明了;软件还具有电脑权限管理的功能, 各项功能均有严格的权限控制, 保证各类数据不被无权过问的人观看和操作, 以加强酒店的信息管理和人员管理。

现代化的酒店业务多、人员多、账目多, 要想提升酒店的管理水平和收益水平、提高酒店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必须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 Sinfonia软件加强了酒店内部管理的同时, 使酒店工作人员能够为客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在店服务。[2]

二Sinfonia软件对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推进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如何利用酒店企业现有设备培养技能型人才、利用企业文化和人文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已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Sinfonia软件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实现了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推进了职业教育的深入。

1凸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1) 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 提升学生的酒店职业能力。近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正进行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 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式的授课模式,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是把课程与实际岗位工作相结合, 以实际的岗位工作指导教学, 使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反映工作内容、对象及要求, 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为酒店行业需要的服务与管理一线人才。[3]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应该依托权威的酒店管理软件来创设开放教学情境、引入职场鲜活素材、缩小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差距, 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 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2) 设置灵活多变的岗位角色, 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学生在进行软件操作之前, 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安排进行岗位角色的设置, Sinfonia软件按照酒店的九个部门安排了相应的权限设置管理,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九个角色, 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其岗位角色, 进行相关业务操作管理。通过Sinfonia软件的操作, 学生对酒店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和工作内容更加熟悉, 向今后的零距离就业迈近了一步。 (3) 益于校企合作培养出酒店行业需要的、更为优秀的初中级管理人才。Sinfonia软件在操作使用过程中, 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情况和员工工作岗位不同, 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这种实操练习有益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推进,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帮助学校培养出更为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

2突显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Sinfonia软件在搜集整理了教师实践教学建议和需求并结合酒店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同时参考各种类型的酒店企业其经营运作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研究开发的。综合了学校、企业以及行业三方面的需求, 让其真正的为高校教育服务。系统由支撑酒店运营的九个部门组成, 包括前厅部、餐饮部、房务部、康乐部、工程部、采购部、财务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等 (如下图所示) 。Sinfonia软件包含这九个部门的各项业务, 以及九个部门之间业务往来的处理, 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划分到九个不同部门中去, 再设置若干顾客进行酒店各个部门的业务处理, 还可针对核心业务, 如:前厅预定、前厅接待、结账服务等进行单项训练, 通过实际操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对客服务, 完成工作任务,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Sinfonia软件将酒店的九个部门进行虚拟展示, 同时采用更加灵活和适应教学需要的技术, 支持多种实训操作模式、360°的酒店环境演示、多角色的互动实训、灵活多变的专项训练, 实现了寓学于乐, 从而真正的为酒店教学服务。

3突显职业教育的开放性

(1) 借助Sinfonia软件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通过Sinfonia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为学生创造多种途径来学习和熟悉酒店各部门的运营和管理。同时, 借助Sinfonia软件能够建立开放的教学氛围, Sinfonia软件极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改变了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营造了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氛围。 (2) 借助Sinfonia软件引入职场生动的教学内容。为了将职业教育与酒店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 以酒店工作的实际岗位要求来指导教学, 将Sinfonia软件业务处理过程与鲜活的职场案例相结合, 通过酒店前厅预定业务、入住业务、结账业务、客房清扫业务等实际操作, 拓展了专业教学内容, 缩小了专业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 以培养出酒店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个人特点的复合型人才。

酒店行业的本身特点需要既懂理论又精于实践的管理人才。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尝试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的融合, 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针对各岗位的知识和经验, 形成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实现学生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4]

参考文献

[1]黄万鹏.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督导管理技术课程整体设计[J].广西教育, 2013, 03 (20) :21-22.

[2]梁明.互联网文档资源[D].知网文库, 2012, 12 (3) :17-18.

[3]邵万红.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J].扬州大学学报, 2013, 04 (30) :11-12.

发展软件项目管理 篇9

印度软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1.软件产业极度依赖出口, 在迅速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 国内市场发展缓慢。根据印度全国软件服务协会 (NASSCOM) 的统计, 印度现阶段软件业出口额占软件产业总额的80%以上, 软件产业出口额占据全国出口总额的约20%, 可见出口对于印度软件产业甚至印度经济的重要性。印度软件业对出口和国际市场的极度依赖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也为印度软件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一方面, 印度软件业在国际市场上大行其道, 另一方面, 在印度的国内市场上, 软件业的产值很低, 为软件业的发展贡献的利润和市场份额都很有限。印度软件产业极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缺陷使得软件企业的发展对印度经济的贡献仅仅是数量上的, 而不是结构上的。软件产业作为一门现代化的科技产业, 其在印度的发展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 因而其对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效应不仅仅应是增加出口额和外汇收入, 还应体现在推动整个印度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

2.出口市场集中, 过度依赖美国和欧洲市场, 加大了市场风险。根据印度全国软件服务协会 (NASSCOM) 的统计, 美国市场占据了印度软件业出口份额的60%以上, 欧洲市场占据了印度软件业出口份额的30%以上。出口市场结构的单一加剧了软件业出口的市场风险, 也使得印度软件业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2007年,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美国软件发包商大受打击, 美国市场对软件外包服务的需求因此直线下降, 沉重打击了印度的软件外包业。印度软件业三巨头英佛赛斯 (Infosys) 、维普罗 (Wipro) 和萨蒂扬 (Satyam) 在2007年的收入及净利润均大幅下降, 并拖累了整个印度经济, 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Sensex指数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一年内累计下跌了近50%。

3.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实际上是对外大量输出劳务, 而不是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信息技术, 这也是印度软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缺陷。印度软件产业的主要盈利模式为软件外包, 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产品或服务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这些低附加值的软件产品通常都没有自己的品牌, 并且并不拥有产品的核心知识产权, 处在软件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据相关统计, 目前印度软件产业低附加值产品占据了印度软件产业产品的90%以上。核心知识产权的缺乏必将使得印度软件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无法获得持续、稳定、高效的长远发展。

另外, 创新不足也严重制约了印度软件产业的进步与升级。目前, 印度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缺乏一套有效的创新机制, 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鼓励和扶持软件业的创新, 但效果都不甚明显。虽然在印度软件业的心脏地带班加罗尔有许多的软件研发机构, 但大多数都是由跨国公司设立的, 所创造出来的知识产权自然也属于跨国公司, 而不是印度软件产业自身的创新。

印度软件业的缺陷对我国软件业发展的启示

1.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并举, 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同时加强创新体系的建设, 在软件产业发展的问题上不能急功近利, 要脚踏实地的走出一条开放创新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高效发展道路。我国软件业发展的国情明显不同于印度, 软件业发展的国内环境比印度优越很多。印度软件业国内市场的萎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国内的经济较为落后, 尤其是电子信息硬件制造业的落后, 使得其本国市场对软件产品的需求较低, 制约了国内软件市场的开拓。我国则明显不同。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各行各业对软件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 可以说软件产业在我国国内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另外, 我国号称“世界工厂”, 国内的电子信息硬件制造业也较为发达, 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当前环境下, 应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导向性作用, 利用我国国内市场硬件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 出台相应的扶持和鼓励政策, 对软件企业提供财政、税收和行政方面的优惠和便利, 鼓励软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同时积极建设软件科技园区和出口基地, 增强我国软件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力求扩大我国国内软件产业的规模, 培育出类似印度的英佛赛斯 (Infosys) 和维普罗 (Wipro) 之类的软件龙头企业, 并以软件龙头企业为核心, 积极吸纳和借鉴世界软件产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以提升我国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我国软件业的综合素质。

发展软件项目管理 篇10

软件工程监理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 它受业主单位的委托, 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 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目前, 我国软件工程监理处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还比较缺乏。在软件工程监理关系中, 业主 (建设单位) 授予监理方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权力, 监理单位代表业主从事项目管理活动。一些监理公司依据有关的信息技术规范和软件工程项目合同规定, 凭借着自己的行业经验进行监理工作, 但对软件项目监理的操作比较零散, 难以形成1个系统的监理评估体系。本文, 笔者在仔细的研究分析软件工程特点的基础上, 论证了业主和软件工程承包商之间增加监理的必要性, 建立了软件工程监理量化评估模型。

二、软件工程监理在软件工程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作用

1. 软件工程的全生命期。

根据ISO的相关定义, 软件工程的全生命期分为实施阶段、使用阶段和维护阶段, 其中实施阶段又可进一步地细分为准备、设计和施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有4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诞生”阶段。第2个阶段系统进入决策阶段, 一旦系统通过决策, 系统就进入第2个阶段。第2阶段即设计阶段, 在该阶段抽象出系统模型。第3个阶段是实施阶段, 即系统投入开发和施工阶段。第4个阶段是运营维护阶段, 即系统投入运行的阶段。

2. 软件工程监理在软件工程的全生命期中的作用。

软件工程监理是软件工程领域的一种质量管控方式, 是独立于甲、乙双方的第三方机构。它为软件工程提供的规划与组织、协调与沟通、控制与管理、监督与评价等方面的服务, 其目的是利用监理单位的经验和专业技术保证软件工程的成功。软件工程监理应该在软件工程的设计阶段之后所有的阶段进行相应的监理, 以反映软件工程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软件工程的全生命期监理如图1所示。

三、软件工程监理评估模型

1. 软件工程监理评估维度模型的建立。

信息化工程监理的目标是实现利益。在软件工程监理评估过程中, 业主和软件工程承包商签订合同后, 就形成了二元关系。监理的作用是可以减缓双方当事人的不对称压力。因此, 第三方监理的出现是必然的。监理方、业主和开发方形成了三元组织关系。软件工程监理虽然增加了项目的成本,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监理的存在提高了项目成功的几率, 降低了社会净资产的流失。监理规范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流程, 保证了项目的质量, 降低了项目维护费用。软件工程监理的目标是:在一定的时间和成本范围内, 软件项目达到了质量规定的要求。软件工程监理评估维度模型如图2所示。

2. 软件工程监理评估。

在软件工程监理过程中, 需要进行不断的评估, 因此, 需要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 量化最终的结果。软件工程监理是典型的外包工程, 其评估模型公式如下:

其中, SSE代表软件工程监理评估质量。C1代表在第1个里程碑时, 费用花费了多少。CD1代表在第1个里程碑时, 预算花费了多少。CD2代表在第2个里程碑时, 费用花费了多少。C2代表在第2个里程碑时, 预算花费的数值。根据项目的里程碑数量一直累加到的第i个里程碑时的情况, 表示当前计算到的里程碑。在软件工程项目中, 呈现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项目需要有工程中的权重因子, 也就是说在不同的里程碑中, 其关心对象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软件工程项目中权重影响因素如图3所示。

下面, 给出软件工程监理评估模型的第2个量化计算公式:

目前, 我国的软件工程项目建设风险较大, 建设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地规范。为了减少软件工程建设的风险, 规范软件工程建设市场, 保证业主和承建单位双方的利益, 对软件工程建设进行有组织、规范化的监理评估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四、软件工程监理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技术在最近10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如今在各行各业纷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企业ERP系统、数字化校园系统等软件工程项目在不断地涌现, 但是, 由于软件工程监理的起源、发展以及相关的法规制度还不是很完备, 对于软件工程的监理远远不能和成熟的建筑工程监理相比, 所以, 今后软件工程监理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在软件工程项目中, 软件工程监理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件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如图4所示。

1. 规范有序的竞争机制。

目前, 国内的软件工程监理市场比较混乱, 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关系的竞争和价格的竞争, 大量监管单位为了承揽业务而竞相压价, 甚至采取给回扣和好处费等不正当手段来争取客户, 这是由于国内软件工程监管市场还不是很规范, 有关部门应该规范监理企业间的竞争, 逐步改善不规范竞争的情况, 形成规范有序的竞争机制。

2. 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差。

信息项目监理虽然经过近10年的努力, 至今仍然面临着实践方面的困难, 还不能很好地将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与欧美国家的大型监理企业相比, 在监理整体思想和基础理论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3. 信息监理企业规范化。

很多信息项目监理单位本身的制度都不健全, 管理松散, 只关心利润, 不重视技术和服务, 使得项目的监理质量低下, 监理企业规范化程度参差不齐, 监理企业规模偏小, 资本不够雄厚, 很难和国内外大企业直接竞争, 所以, 监理企业规范化程度不高的现状必须进行改进。

4. 信息项目监理企业规模扩大。

当前的软件监理单位, 其规模都不大, 从业人员的经验和水平相对较低, 很多监理公司为了降低成本, 往往是接到项目之后, 才进行监理人员的聘用, 这就造成了监理项目质量的不稳定, 因此, 需要扩大软件信息项目监理企业的规模, 以促进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

5. 信息项目监理费用偏低。

软件测试及其发展展望 篇11

关键词:软件测试;展望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1036-01

Software Test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WU Hui

(Zhenjiang College,Zhenjiang 212003,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people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oftware test .The software test is developing very quickly.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basic theory of the software test.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prospect of the software test development too, especially software test has wide prospects as a career.

Key words:software test;prospect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社会,计算机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人们更离不开计算机。随着对计算机需求和依赖的与日俱增,计算机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急剧增加,使得计算机软件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急剧膨胀。与此同时,计算机出现故障引起失效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加。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步,元器件可靠性的提高,硬件设计和验证技术的成熟,硬件故障相对显得次要了。软件故障正逐渐成为导致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已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软件质量问题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人们对计算机依赖的程度越高,对其可靠性的要求就越高。实际上,对于软件来讲,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方法,软件中都会有故障存在。采用新的编程语言、先进的开发方式、完善的开发过程,可以减少故障的引入,但是不可能完全杜绝软件中故障的存在,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来发现和解决这些软件故障,当然首要的是要发现这些软件故障,这就需要靠软件测试来实现。

软件测试是对软件计划、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进行查错和纠错的活动。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错误,以便分析错误的性质和确定错误的位置,并纠正错误。

软件测试伴随着程序设计的出现而出现,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软件测试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通常人们认为“软件测试是为了证明软件是正确的”。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G.J.Myers的经典著作《软件测试技巧》一书中,给出了测试的定义。他认为,“程序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E.W.Dijkstra则说,“程序测试能证明错误的存在,但不能证明错误不存在”。为了规范软件测试定义,1983年,IEEE提出的软件工程标准术语中软件测试的定义是:“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上述定义有不同的强调方面,关于软件测试的概念,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不是证明程序的正确性。按照Myers的观点,“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当然测试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错误,还包含检验、评价等。

(2)软件测试方法不仅仅是执行程序,也包括人工方法。事实上,人工测试在某些测试阶段可以发现大部分的错误。

随着人们对软件测试重要性认识的加深,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周期中所占的比例日夜增大,软件测试成了一项“劳民伤财”的工作。统计表明,开发较大规模的软件,有40%以上的精力是耗费在测试上,特殊情况下,对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软件,其软件测试费用甚至高达软件开发其它阶段所用费用总和的3~5倍。

近年来,软件测试理论与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总的来说,仍然与软件开发实践的要求相距较远。就目前软件工程发展的状况而言,软件测试仍然是较为薄弱的一个方面。不仅测试理论,已有的测试方法也不能满足当前软件开发的实际需求。为此国际上差不多每两年就召开一次软件测试与分析研讨会,专门就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尤为重要的是人们对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已经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测试理论与实践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软件测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今后,软件测试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 软件测试理论更加丰富完善、测试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自从1975年Goodenough首次提出软件测试理论以来,在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关软件测试理论,软件测试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从而使软件测试这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了强有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伴随着软件测试理论的指导,软件测试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种软件测试方法相继产生。随着软件工程概念的形成及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技术的日渐成熟,软件测试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人类对它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软件测试理论一定会更加丰富完善,软件测试技术一定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2 测试工具更加丰富完善、软件测试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软件测试自动化可以省去许多繁杂的工作,节省软件测试时间,提供比手工测试更好、更快的测试执行方式。软件测试自动化的实现,需要借助先进的软件测试工具。目前,就测试工具而言,人类已开发了大量的测试工具,这些测试工具大体上可分为白盒测试工具、黑盒测试工具、测试定制工具、测试执行工具、测试管理工具和测试支持工具等几大类。借助这些软件测试工具,可提高软件测试效率,加快软件开发进程。但这些测试工具还不能满足当前软件开发的实际需求,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人类一定会研制出更加先进的测试工具来应用于软件测试,使软件测试自

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3 软件测试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软件测试标准更加完善

为了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加强对测试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软件测试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软件测试在软件质量保证中发挥应有的关键作用,而测试机构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即可以有效地协调好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就我国而言,大多数企业在软件测试管理上呈现随意、简单的现象,没有建立有效、规范的软件测试管理体系。这将严重制约我国在软件测试领域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软件测试工作的管理,提高软件测试效率。为了对软件测试工作进行指导,规范软件测试工作,目前国际上及我国对软件测试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如IEEEE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软件测试标准,这些标准涉及软件测试计划、文档、过程等,这些标准的制定对规范、指导软件测试工作作出了贡献。但这些测试标准与迅速发展的测试技术相比,总是显得有些滞后、欠缺。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软件测试水平,今后一定会出台更多的软件测试标准,软件测试标准将更加丰富完善。

4 软件测试作为一种职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软件质量的重要性。他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软件质量保障中,并开始安排专门软件人才从事该项工作,这就是软件测试工程师这一职业的由来。然而,由于长久以来,人类对软件测试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人类对软件测试工程师这一职业比较陌生,使得市场上软件测试工程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软件企业的需求,国内在短期内出现了测试工程师严重短缺的现象。据统计,软件测试工程师已经成为2003年最紧缺的人才,该类职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其中北京和上海的需求量分别占去了33%和29%;而从企业分布来看,民企需求量最大,占了19%,外商独资、欧美类企业需求排列第二,占了15%。中国青年报在2004年的一篇报道中指出,随着我国软件开发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工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已经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然而传统的作坊式开发习惯和测试方法,已经完全跟不上客户的要求。在北京、上海、大连、广州等重要的软件基地甚至出现了软件测试专业人才的极大缺口。尤其是大量跨国软件外包企业对于掌握现代化软件测试技能的人才更是求贤若渴。据报道,现阶段,我国软件测试工程师缺口已达到三四十万,薪资看涨可达10万。

这两年来国内软件测试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IT企业认识到了软件测试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开始不惜重金聘请优秀的软件测试人员,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软件测试职业的光明前景。因此,软件测试将会成为一个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行业,软件测试大有前途,市场需要更多具有丰富测试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测试人员。这种可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定会促进我国软件业的发展。

软件测试是对软件计划、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进行查错和纠错的活动,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错误,以便分析错误的性质和确定错误的位置,并纠正错误。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人们对软件测试越来越重视,软件测试技术越来越先进,软件测试作为一种职业一定会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赵瑞莲.软件测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史济民.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软件工程技术发展思索 篇12

软件工程的从概念的提出到取得长足的进步一共经历了30多年, 其中较为重要的进步主要是建立于高级语言基础上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以及相关的开发工具、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CASE) 成为研究热点, 并开发了一些对软件技术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软件工程环境以及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的编程思路以及编程方法的诞生。从本质上而言, 软件属于客观事物的范畴, 也是对其他实际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断改进, 因此客观世界的不断变化以及快速发展决定了软件工程的诞生以及进一步发展。软件的发展中重要的贡献就是解决了硬件的异构特性, 比如可以采用操作系统从客户的角度屏蔽了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差异, 目前屏蔽中间件的异构性的网络服务技术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更为复杂的异构问题都会促使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 应用软件工程的理念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主要需要建立合理的模型并采用正确的处理方式, 剞劂概念模型以及现实问题之间的映射关系。

2 软件以及软件的基本特征

软件是对于客观事物工作规律以及内在机制的一种具体描述, 是客观事物在计算机技术层面的直接反映。其基本的特性是能够反应客观世界不断变化的需要。软件的本质特征是软件的演化性以及软件的构造性。应用软件模型实现更为直接的表达, 更符合用户的思维习惯, 正是对于软件本质属性的阐述。在高级语言出现之前的汇编指令主要表达的就是实现语言构造到概念的转移, 在抽象层次中属于较低的水平, 而后随即出现的高级程序, 尤其是面向对象的开发软件则在抽象层次上具有较大的提升。

3 软件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软件开发实际上在本质意义上来说就是完成了高层概念到底层概念之间的映射, 实现不同层次的逻辑之间的转换。对于大型应用软件, 其映射的结构以及映射关系较为复杂。按照目前的基本要求以及规范, 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 是以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技术为基础, 采用工程管理的模式以及方案, 对软件产品进行定义、开发、维护以及后期的管理。

软件工程中最为基本的目标是实现产品的正确性、可靠性以及合算性。所谓正确性也就是说所设计的软件要能够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 完成相应的设计功能;可用性指的是软件的基本结构以及相关支撑资料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合算性则指的是软件的成本与性能之间的平衡。因此软件工程的开发过程就是一个生产一个最终满足用户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一般而言主要包含了需求设计分析、功能实现、客户确认以及支持等一系列的过程。在软件工程的开发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的四个原则, 首先是要能够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 设计要体现模块化的思维, 要能够考虑到软件的一致性以及集成组装性等方面的问题;此次要采用合理的开发风格, 以此保证软件开发的可持续性, 不断满足用户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要能够为软件开发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支持, 保证按期对客户提交符合要求的软件产品;最后就是要能够保证对于软件工程的有效管理。

4 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

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开发是一个静态的封闭的平台, 一般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案, 在这样的模式一般都是首先确定系统的范围, 然后进行项目分解, 逐步实现的方案。在未来的软件开发中需要的就是采用一个具有丰富的基础软件作为开发必须的平台, 同时要求开发平台具有动态的开放特性以及灵活的设计框架。开发活动要能够不断实现“无序”到“有序”之间的不断循环, 由不断变化的动态特性逐步实现稳定;程序的合理性以及正确性表现形式逐步多样化, 软件体系结构中侧重点从软件实际结构的分解转换为对于不同协同尸体的聚合。未来软件开发将是软件实体进一步开发, 在Internet的不同节点上任何一个软件的实体都可以在开放的环境中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发布, 从而实现其他软件实体进行跨网络的互连互通协作和联盟, 从而形成一种与当前的信息Web类似的Software Web.Software Web。

5 结论

目前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要能实现软件与硬件的结合, 所谓软件就是能够与系统结合符合工程开发规律的程序, 硬件也就是指微电子技术。要能够实现面向应用, 实现软件以及硬件一体化的系统以及成熟产品, 在工程理念的背景下可以将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总体趋势归纳为软件开发平台的虚拟化以及网络化、编程设计方法的对象化以及系统的构件化。同时产品家族化、开发工程化、过程规范化、竞争国际化、生产规模化等也是目前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的最新特点。网络构建的软件理论以及方法实现等主要的工作侧重点在于实现以下的转变, 首先是传统软件结构到网构软件结构的转变;其次是从实体单元的被动性到其主动性的转变;同时能从系统的静态性演化到系统的动态性、协同方式从单一性到灵活性的转变也显得尤其重要;最后从经验驱动的软件手工开发模式到知识驱动的软件自动生成模式的转变.建立这样一种新型的理论、方法以及实现都是软件工程技术中重要的技术特征。

参考文献

[1]印桂生, 王莹洁.董宇网构软件的Wright-Fisher多策略信任演化模型[J].软件学报, 2012 (8) .[1]印桂生, 王莹洁.董宇网构软件的Wright-Fisher多策略信任演化模型[J].软件学报, 2012 (8) .

[2]付德平, 李海峰, 韦延民.UI元模型建模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11 (7) .[2]付德平, 李海峰, 韦延民.UI元模型建模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11 (7) .

上一篇:蚜虫防治下一篇:中缅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