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设计软件

2024-06-21

书籍封面设计软件(共9篇)

书籍封面设计软件 篇1

高一美术教案素描静物写生

书籍封面设计

教学目的: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意义,培养综合知识、统筹安排能力。

教学重点:各种书籍的不同特色。

教学难点:书籍设计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教学过程:

课时:2 课时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做好物质和精神的准备。(1分钟)

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4分钟)

1、复习有关的构图知识及形式美的知识。

2、提问有关美术字方面的知识。承上启上,并系统综合运用知识。

三、讲授新课:(8分钟)

(一)知识结构:

1、五种书籍的特点。

2、设计构思的方法和步骤。

四、学生设计,教师巡视辅导。(30分钟)

(一)提出作业要求:

1、完成一幅封面设计。

2、主题突出,内容与形式相结合。

3、纹样概括,文字与内容相结合。

(二)辅导要点:

1、反馈讲课信息,掌握普遍状况。

2、发现个性特征,及时给予辅导。

3、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使学生知识转化成能力。

五、课堂小结:(6分钟)

讲评总结设计稿,取长补短。

1、自评、(知识、内容、审美感受)

2、互评。

3、教师讲评、补充不足、重点引路。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好物质和知识上的准备。(1分钟)

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2分钟)

复习有关色彩三要素方面的知识。(5分钟)

三、讲授新课:知识结构:

1、七种不同色彩的心理特点:

2、色彩和封面设计内容相结合。儿童类书籍适合对比鲜艳的色彩;而文艺类书籍适合色彩变化丰富而色彩纯度较低。科枝类书籍适合光学色彩原理,表现出一种现代意识。杂志类书籍应具有时代感、流行性。

书籍封面设计软件 篇2

之所以强调色彩在封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是因为封面色彩给读者视觉上带来的冲击力是来自第一时间的震撼, 读者的眼球先是被色彩抓住了, 而后才关注版式和图形等因素。从人类文明开始, 色彩就成为沟通的一种语言, 人们用色彩表达情感, 宣泄情绪。在书籍设计师手中, 色彩的作用更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封面设计的色彩是体现书籍主题、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激发读者审美联想的重要因素。封面艺术的情感不能只靠形象来体现, 还要有色彩的协奏, 才能组成一曲优美的旋律。所以, 研究与探讨封面色彩的目的, 就是要使其与立意、构图协调一致地去创造感人的艺术形象。

我国现存宋代经卷中便有相当精美的彩色木版插画, 明代以后, 水印技术和金属制版工艺日臻完善, 书籍的色彩也愈见丰富, 但传统印刷毕竟是专版专色, 制版的繁琐对设计限制很大。从经济角度考虑, 封面应用色彩一般不超过四种, 色彩过渡和网点疏密变化的效果也难以表现, 加上人工调配的油墨还原性差, 设计师即使有微妙的处理也无法体现。所以20世纪70年代以前, 设计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图形的绘制和编排上, 应用色彩一般较单纯, 书籍封面朴素而典雅。随着科技发展, 四色胶印在印刷业中占了主导地位, 电脑分色让印刷品的精度和层次可以满足设计师的任何要求, 书籍封面的色彩变得十分丰富。

书籍封面的色彩设计不仅仅依靠设计师对色彩的喜好, 还受著作本身其他因素的约束和限制。封面设计是装饰性的艺术, 决定了其色彩的装饰性。例如表现青春活力的书籍不能用单调的黑白色系, 只有用活力的色彩才可以表达活力的内容。

中外书籍设计大师对封面色彩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他们为了让色彩直观反映作品的风格, 特别注重如何依据著作内容把握好色调。封面设计的用色在注重了色彩装饰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书籍开本的局限性, 最忌将色彩盲目堆砌。另外, 封面色彩的选用必须根据书的内容来考虑。

书籍封面色彩设计要依循以下规律和原则。

1.色彩对象的符合性

封面的色彩必须符合书籍的特性, “随类赋彩”是封面色彩艺术的基本规律。封面色彩具有从属性质, 它受书籍内容的制约, 还受到立意、构图、形象等形式因素的制约。一般的讲, 历史文献和经典论著色彩宜庄重而不呆板, 多用深而灰的色调, 理性强的偏冷色, 文艺类的偏暖色;小说的色彩要含蓄而不晦涩, 内容博广宏大的小说和诗歌多用暖的深色调, 忧伤带着悲剧色彩的作品多用冷的深色调;抒情性的散文、小品、诗集多用偏冷的浅色调;温馨的女性文学作品多用浅的暖色调;少儿图书的色彩要活泼而不轻佻, 多用暖而鲜艳的色调;青年图书的色彩则要明快而不飘浮;生活工具书多用暖而偏灰的色调;教材科技书多用灰色调……当然, 这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另外, 了解读者群的色彩喜恶是设计师必须调查和掌握的讯息。文化差异可能会使色彩产生非预期的反应, 同样的黄色, 在中国是皇权与尊贵的象征, 而在西方有些国家却是百般禁忌的。同时, 不同地区与不同年龄层对颜色的反应亦会有所不同。

2.色彩运用的装饰性

封面设计的色彩主要是装饰性的, 而不是绘画性的, 所以要注重色彩色相和色值的对比及整体色彩的调和。既讲浓、艳、重, 也讲淡、雅、轻。利用颜色的相互作用创造出的色彩格调高雅, 就能使人心旷神怡。装饰性的色彩特征是简炼、概括、含蓄、夸张。它既不是自然的再现, 也不是随意的涂抹。而是通过色彩的个性变化, 创造出富有魅力的结构形态, 给读者以视觉上的层次美感。一般来说, 书籍开本越小, 控制色调越简单。常用的方法有调整色面积和使用同类色。色面积指同一色彩在画面中占有的总区域;同类色指在色相、明度和纯度上有相似之处的不同颜色。当设计追求主次分明, 富有节奏感时, 就应拉开封面上的各色面积, 一旦固定了占据面积最大的色彩, 色调就基本控制住了。当各色面积拉不开时, 如果色彩差别大, 容易色调不稳而显得突兀, 此时可选用同类色。当封面主要是同类色时, 色调很容易和谐。但画面色彩过于统一时, 主题又很难突出, 如果全用灰调甚至会显得晦暗, 在此情形下就要“求同存异”。选用同类色时, 只要把握住三要素中某一条即可。比如:色相相近的几种色彩, 相互间的明度与纯度要拉开;而纯度相近的, 色相、明度又要有差距。这种方法既有利于把握色调, 又容易产生丰富的层次感。

3.色彩表现的简约性

现代生活非常讲究高效率、高速度、快节奏, 这不能不使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变化。就建筑而言, 过去那种繁彩镂金的建筑形式已被经济、实用、简约、明快的现代建筑所代替。充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商标广告设汁, 有些色彩繁琐得令人眼花缭乱, 信息传递速度受到直接影响。而精湛的商标广告色彩总是使人一目了然, 加快了信息传递的节奏。所以, 用于封面设计的色彩一般不宜过多, 以免造成混乱。

4.色彩的心理象征性

(1) 象征联想性。

成功的色彩选用会让人产生心理联想, 适当利用象征意义来打造理想的色彩是封面色彩设计手法上的一绝。就色相来说, 红色象征着炽热的激情, 也让人联想到玫瑰, 联想到喜庆;黄色象征着明亮和光辉;蓝色象征着天空和海洋;绿色象征着春天, 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舒适与希望;橙色代表了欢快、甜美、收获;白色则让人联想到纯洁、干净、简洁;而紫色又象征着女性化、高雅和浪漫……总之, 每种色彩都有着丰富的感情和含义, 不同的颜色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灵感受。 有时候色彩的象征意义跟大自然中的事物有关。例如, 天空与太阳的颜色所产生的联想举世皆然。但大部分的色彩意义都跟民族文化有关, 例如:政治、宗教、神话或社会结构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随着时间与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若是设计的书籍是针对国外地区, 那么设计者还需要考虑:同一颜色在不同文化领域内可能会有南辕北辙的效果。

(2) 抽象概括性。

抽象性是色彩语言赖以生存的根基。高更说:“色彩应当是思想的结果, 而不是观察的结果。”抽象性表明了色彩语言的概括能力, 如用色彩和形态同时表达“水”这一概念, 形态语言往往具有各种不确定性, 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静态的湖水或动态的江河瀑布;而色彩抽象出的则是“水”这一统括概念下意义的派生, 水是流动的、清澈的、充满能源和动力的。总之, 抽象形式的色彩语言表现空间是广阔、深远的, 并且驱使人们去联想、去理解、去补充、去体会, 从而使有限的艺术语言包含在无限广阔的艺术世界中, 使之更加富于美学价值的意蕴。

尽管以上几点是前人的经验硕果, 但今天的书籍设计师在用色的选择上已经不只停留在既定规律阶段了, 他们尝试更个性化的用色方式, 用直观、醒目和与众不同的色彩语言带给读者新的心灵震撼和强有力的视觉吸引力, 给书籍色彩的表达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也赋予了丰富的情感。 总之, 封面设计的色彩在特定的条件下, 要求设计师只能在一个固定空间里作颜色的选择, 去进行各种各样的“形色统一”。在这方面, 中国的设计师有着先天条件的优越性, 因为他们作品的孕育与诞生来自于五千年文化的积淀, 也来自于整个华夏民族对“书卷味”的理解与尊重。因此,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会越来越蓬勃地发展下去, 它明天的辉煌是可以预见的!

摘要:“色彩”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书籍封面的设计者只有把握色彩对象的符合性、色彩运用的装饰性、色彩表现的简约性、色彩的心理象征性进行创新, 才能使书籍封面色彩设计展现出更大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色彩,色调,色彩装饰性,色彩象征性

参考文献

[1]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0.

[2]毛德宝.专业设计[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7.

[3]王红卫, 何沙.字体.书籍.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7.

[4][德]爱娃.海勒.色彩的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书籍封面中的色彩设计 篇3

色彩在视觉元素中,具有绝对的优先地位。当我们置身于书店时,目光在每本书籍上只是一扫而过,唯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色彩,尤其在比较远的事物上。当某种色彩引起人们的注意时,才会注意到图形,进而阅读其文字。因此,在每种设计中,色彩起着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作用,其次才是装饰作用和象征作用。在很多的设计形式中如此,书籍的封面设计中更是如此。但是,在只强调引起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为了更加突出书籍的类别,亦或是文化气息,我们更应该加强封面色彩的功能设计。不仅使读者赏心悦目,而且在此同时,也能够准确而简洁的获取到书籍想要传达的信息。

封面色彩的主色调

在一个画面中必须有个主要的色彩,作为主导整幅画面的基调,其它色彩作为辅助用色少量存在,这个确定画面基调的色彩就是主色调。总所周知,主色调是由面积所决定的。想要在画面中使某色占主导地位,只需要扩大其面积,这种被扩大了面积的色彩引导着全画面的主色调。所以,在一个封面中,选择一种切合书名的色彩,使其大面积的存在,这就是这个封面的主色调。读者看到书籍的第一感受,一般就是主色调所营造的。因此,把主色调称为封面设计的先导不足为过。

但是,主色调的确定,很容易引起一种色彩对某种事物的联想,进而对书籍内容产生影响。比如红色在中国会联想到礼仪节庆书籍、革命书籍或警示性书籍等;蓝色容易联想到医疗手册、卫浴洁具等方面的书籍。如此这类的色彩联想会有很多。当然,由于地区、民族、国家的不同,也会产生色彩联想的差别,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使用切合书名的色彩,除了配合恰当的形象外,找准主色调显得非常重要。

封面色彩的对比色

封面中只要出现两种色彩,这两种色彩之间就会存在某种对比关系。而出现在封面中的色彩,往往会超出两种。那么这些色彩,无论是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还是冷暖对比,或者是同色相间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等对比,总是会存在一定的对比关系,而各种对比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在选用两色时,要明确这两色之间有着怎样的色彩对比,或者需要有什么样的视觉效果,选择适合的色彩对比效果进行对比。比如明度对比的画面色彩比较清晰,富有层次感,空间效果明显;纯度对比的画面比较朦胧,氛围浪漫;而色相对比的画面活泼、富有朝气等。根据书名或书籍主题思想确定适合的对比形式,展现色彩对比的最佳效果。

不管是哪种对比,色彩色相不可过多,要繁简得当,以免引起杂乱无章的效果,一般控制在3—4种色彩中为最佳。假如已经使用了比较复杂的形,往往不再选择比较复杂的色彩进行渲染;假如使用的形比较简洁,也可以使用数量相对较多的色相丰富它,但要注意色彩间的对比关系。总之,在封面中要尽量做到用色少而不显单调,用色多而不杂乱的艺术设计效果,以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的目的。

封面色彩的调和

人们所接触到的色彩总是以协调为适宜,一味的强调对比的色彩,总给人以刺目、不稳定或嘈杂之感,容易引起观者的视觉疲劳。故而在对比的同时,应该调和各色之间的关系,使过强的对比相对减弱,达到柔和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画面色彩与色彩之间,色彩与形之间以及色彩与文字等之间的和谐统一。从某种层面上来看,这种色彩间的调和也是一种人们心理感受中的均衡。把两色置于均衡的角度,造成视觉上的稳定,进而产生心理的舒适,即就是协调美。假如在封面中选择了缺一不可的两种色彩——红色和蓝色,但红色与蓝色是冷暖的高强度对比,给人造成极强的视觉冲击感。需要柔化这两色时,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如其一,找寻这两色之间的间色;其二,增大某色的面积,使其成为主色调;其三,使用白色或不同程度的灰色。这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能使两种色彩间达到调和的效果,使封面色彩达到浑然天成之感。

当然,书籍的类型不同,所适合的色彩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书籍所面对的读者群体,对色彩的感知截然不同。比如文艺书籍封面色彩不一定适合于理论性书籍;理论性书籍中,经济类读物与艺术类读物在色彩选择上也不相同;儿童类书籍与文艺类书籍,尽管在色彩选择上对比都需要较为强烈,但本质上还是由于受众年龄的不同,而要有所区别。所以,根据书籍内容找准主色调是书籍色彩的关键。例如紫色常被文艺书籍选用,但很难放在高等教科书上;湖蓝色尽管明度很高,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但无法显示出摄影画册的技术性和神秘感。所以,找准书籍封面色彩的主色调,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书籍封面色彩的选用,得根据各种类型书籍的不同属性灵活处理,切忌生搬硬套。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设计封面》教学案例设计 篇4

所属学科: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课题:第二单元第8课 设计封面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二单元的第2课,也是是整册教材的第8课。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杂志封面的组成和布局,以及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和大小位置的更改方法。这课的教学是电子杂志正式开始制作的第二步(第一步是设计版面),是学生踏入实践操作的第二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一个好的封面可以立刻吸引人的眼球,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通过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也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操作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

2、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

1、封面的合理布局;

2、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2)、难点: 封面的合理布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杂志封面的组成和布局

2、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

3、掌握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4、框架的合理布局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5、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封面的布局设计,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各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同,水平高低不一,个性特征也是多样化的,而且每个班级都有些学生较易动,好奇心强,爱表现,上课时容易操作或和左右同学谈论与课本教学无关的内容。所以,教师除了组织常规教学外,更多的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初一学生的一些特点,通过各种比赛或者活动,将知识融入其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不同,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外,还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别人(能力较差的学生),而对这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取得一定进步的时候要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

四、教法分析:

1、依然采用原有的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形式授课;

2、坚持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学生探讨实践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探讨、实践操作,并结合书本,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加以帮助,并对某些难点操作可通过电子教室进行强化,加深学生记忆;

3、始终坚持让学生 “在做中学”这一理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1、重点一蒹难点:封面的合理布局

利用电子教室展示提供的一些漂亮的杂志封面,讲解在给封面进行的布局时的注意点,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立刻给予分析和讲解。其次可以让学生先仿照老师提供给的杂志封面进行“仿制”,体验布局的方法。学生小组讨论最佳的布局方法,并适当向老师求教。

2、重点二: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利用电子教室演示该项操作,简单介绍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以及修改的其位置和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实践,同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让已经学会的学生当个“小老师”,代替老师帮忙指点不会的同学。

六、教学媒体准备:

1、教学环境及素材的准备:

(1)、提供一些漂亮的杂志封面,供学生欣赏之用;

(2)、准备一些漂亮的封面背景图片,以及用于修饰用的图片素材;(存放于FTP上的资料文件夹中)(3)、每组学生都有相应的素材积累;(4)、保证学生机房网络畅通。

2、教学工具的准备:

(1)????电子教室;(2)作品上传系统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引入:(大约三分钟)师生活动:

投影三幅有趣的图片 [用演示文稿来展现]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三副有趣的图片,从中你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吗? 学:(七嘴八舌)各种启发都有,其中有几位同学讲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师:(抓住契机)同学们讲了很多,都讲得不错,但我听到有一位同学讲的最好,分析的最透彻,那就是---合作的重要性

师:今天呢,我们来学习《设计封面》,让我们班的同学通力合作,共同勾画出一副漂亮的封面(直接点明,让学生明白老师的用意)板书:《设计封面》

设计思路:

这几张图片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友好相处、通力合作,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堂上互助合作,一起学习、设计制作电子杂志封面,制作出受人欢迎的杂志封面。

(二)、现有电子封面设计欣赏:(大概10分钟)师生活动:

师:在制作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张老师做的封面(投影一张由多个封面制作成的画面)

师:这是老师老师做的一个封面,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师:要求:(1)觉得这张封面做的怎么样?(2)这张封面的构成都有哪些? 学:仔细的欣赏着图片,并不时地和同组的同学讨论着。(2分钟后)

师:好,现在我请几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你所得到的结果。

学:(几位同学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没有学生从杂志封面的组成来评论杂志封面的好坏)

师: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封面的几个组成部分来评论一个杂志封面的好坏(引出封面的几个组成部分)

杂志的封面通常由杂志名、出版社名称、封面底图和内容提要等组成。设计思路:

让学生带着思考欣赏几副封面的整体布局,并让他们分析一副好的、漂亮的封面到底好在哪里?最后由老师来点出可以通过封面的几个组成部分来分析它的好坏,既让学生明白了一个知识点---封面的组成,又让学生充分体验一个好的封面的布局的重要性。

(三)、封面设计:

制作封面的注意事项

1、如何插入图片(艺术字)

2、如何更改背景图片(艺术字)的大小和位置

3、如何调整图片(艺术字)的环绕方式和叠放次序

4、尝试:如何同时改变图片(艺术字)的宽度和高度

利用上节课收集的资料图片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素材,小组合作讨论并设计一张自己的电子杂志封面。

师生活动: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如何来运用一些知识制作一张自己的杂志封面 学:听、看、学习。

教师演示 设计封面背景:

1、选择封面背景:

(1)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2)找到所需图片,单击“插入“按钮,即可。

2、改变图片的大小和位置:

(1)右击图片――>单击“设置图片格式”,得“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

(2)单击“版式”标签,选择一种“环绕方式”和“对齐方式”;(3)当鼠标呈双向箭头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可改变图片大小;当鼠标呈四个方向箭头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可改变图片的位置。

设计封面文字:

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插入艺术字”按钮;或单击“插入”菜单――>“图片”――>“艺术字”;

2、选择一种“艺术字”式样,单击“确定”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相应文字,即可。

3、拓展:根据调图片的方法,对所插入的艺术字进行大小、位置的调整。

师:刚才老师给大家演示了一下图片和文字的插入和调整的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动手制作一下自己的封面。

学:(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开始动手操作)

根据实际需要制作好电子杂志的封面

布置任务:

1、按照各小组指定好的主题,每位有电脑的同学制作一份电子杂志。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

2、完成封面设计后,小组内互评,选出最佳的封面。并简要介绍该封面的优点

3、将你的作品上传至学生作品发布系统 上传地址为:

每个小组上传最佳作品供其他同学欣赏,评论。

设计思路:

利用本课要掌握的几个知识点(封面的合理布局;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简单地给学生讲解封面制作的方法;然后,给出相应的任务(制作一个自己的电子杂志封面),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点,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在做中学”的理念。

(四)、简单评价

从上传的作品中选出你们组公认的最佳作品,谈谈该作品中那些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那些是可以再修改的

主要的评价的方面:

1、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2、封面的合理布局;

(五)、课堂小结

师:其实我觉得每个小组都做的很不错,大家都能很好地掌握的封面的各个部分的制作方法。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对于电子杂志来说,也同样需要一张漂亮的脸蛋。今天我们通过合作学习和实践,大家已经基本学会了如何制作封面,至于如何梅花,让我们的杂志更美更吸引人,就有待下节课进一步学习了。

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重点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已成为我国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在强调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小组成员个人的合作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学定教,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始自终充分自主地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学生“指导”学生,协作互助;而教师,应该始终保持着一个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同时又要渗透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等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本课的教学并没有取得较大的成功,以下是我发现的一些不足之处:

1、虽然课前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但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我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讲解不够清楚、明白,致使少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3、在布置任务时没有限定完成任务的操作时间,致使学生花去太多时间用于挑选素材而延误了完成时间。

4、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较难体现。

5、由于学生能力差异,最后进行作品评价时,一部分学生还在专心地制作作品,没有加入到评价当中来。

课后我进行了总结反思后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和解决办法尽量考虑周全,因为作为新教师的我经验上尚存在很大的不足,缺乏对课堂的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所以周全的考虑应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行的办法。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非常完整的讲解,导致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一些需要掌握的知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尽量抓住一些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讲解。

任务的完成时间应该限定在15分钟内,且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习重点是将在制作封面的过程中几个知识点的应用,而不是素材的挑选。使学生不至于花太多的时间在不该用的地方。

虽然本课的学习较难体现小组合作,但仍然有几处地方可以体现合作。(1)组内讨论封面的基本组成(2)学生在制作封面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向同组的同学求教。(3)封面制作完成后组内互评。(4)小组讨论其他小组的已上传作品,并总结成员的意见。

在评论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软件展示学生上传的作品,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评论,总结学生的评论时应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制作成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又可以激发其积极性。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老师的困难在于提炼一个合适的问题、设计一个有驱动力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而这个任务最好应该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展现,它既要融合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籍封面设计软件 篇5

书籍作为文字、图形的一个载体, 其存在是不能没有装帧的。书籍的装帧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应该说, 书籍装帧本身是为书籍的内容服务的, 而一本新书的出版往往又会因精美的书籍装帧设计而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在我国, 通常把书籍装帧设计叫做书的整体设计或书的艺术设计。这当中, 封面设计在一本书的整体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图书与读者见面, 第一个回合就依赖于封面。有人说, 封面是一本书的脸面, 是一位不说话的推销员。好的封面设计不仅能招徕读者, 使其一见钟情;同时更能增添日后阅读的兴趣和精神上的满足感, 让人爱不释手。同时, 一本图书封面设计的优劣对书籍本身的社会形象也存在非常重大的意义。以下, 笔者将对一般书籍的封面设计中设计元素的“形象”与设计者所想表达的“意向”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

在平面设计中, 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设计者只有应用适当的形象将设计内容通过视觉传递给观众, 才能产生交流。广义上来说, 所有可以见到的都是“形”。书籍封面设计是基于“形”的艺术, 所谓的形象, 包含了人物、动物、图形、文字、符号等各种存在于宇宙间, 能为人类感知并认识的事物。而封面设计正是力求通过在平面上运用恰当的视觉语言, 尽可能精准地为读者揭示书籍的内容或性质。用这种抽象的形式, 让读者感知书籍本身的“精神”。而这所谓的“精神”, 也正是笔者所说的“意”。

1 封面设计中的“意”

书籍封面设计是最终要归于“意”上的艺术。“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封面设计的价值所在正是通过巧妙的“形”与“意”的结合让读者在尚未阅读前, 与图书产生视觉上的共鸣, 由此可见, 书籍封面的“象”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书籍的内容, 进而也将影响到书籍的推广销售。

在具体操作中, 首先应该确立“形”要为“意”服务的形式, 用最形象、最易被视觉接受, 最能简单直白的打动读者的表现形式。所以封面的构思就显得十分重要, 要充分弄通书稿的内涵、风格、体裁等, 做到构思新颖、切题、有感染力。以下, 笔者总结了几个设计过程中的意识结点:

1.1 漫无边际的积累+天马星空的想象

想象是构思的基点, 想象以造型的知觉为中心, 能产生明确的有意味的形象。我们通常所说的灵感, 实际上正是知识和想象的积累与结晶。灵感对于设计构思是一个开窍的源泉, 但对设计者而言, 灵感本身却并非与生俱来或天降之物。很多时候, 想象也是建立在设计者平日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的敏感感知, 以及广泛浏览国内外各类设计作品, 在脑海中有所积累的基础上的。

1.2 跳出圈子客观审视, 坚决舍弃累赘

大多数时候, 创作过程总是“叠加容易, 舍弃难”, 构思的时候想法很多, 一个一个堆砌起来, 不知不觉就都体现在作品当中, 对多余的细节又爱不忍弃, 最后陷在自身的顽固思想中无法客观地审视作品。张光宇先生说“多做减法, 少做加法”, 就是真切的经验之谈。当一个封面设计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不妨通过身边人的评价让自己跳出圈子, 真正站在外围重新审视之前的设计, 对于一些可有可无或是表达意向不明确的细节, 尤其是一些因之前花了大量工夫制作而舍不得扔掉的元素, 务必坚决地忍痛割爱, 以免影响最终的作品, 离最开始的想法越来越远。

1.3 寻找最恰当的象征, 体会双方意图

象征性的手法是艺术表现最得力的语言, 既可以用具象的形态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意境, 也可用抽象的形态来意喻具体的事物。如何在设计过程中找到最恰当的象征形态, 需要设计者认真体会图书本身想传达的内容和含义, 并同时考虑到图书所针对的读者群体拥有什么样的审美习惯和阅读偏好。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读者和图书连接到一起, 促成双方的“首次见面”的互动。

1.4 大胆创新, 避免跟风

流行的形式、常用的手法、俗套的语言要尽可能避开不用。很多时候, 设计者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构思方法, 使用常见的构图, 习惯性的技巧, 导致作品千篇一律, 成了个人风格的展示平台。同时, 也要避免盲目跟风, 否则会面临目前很多畅销书面临的尴尬, 有时甚至被误认为是原书的盗版。

封面设计要表达一定的“意”, 但绝对不是随意或任意, 封面设计承载的是表达书籍内容的任务, 由此可见, 封面设计具有命题性。这里的“意”不仅来自于书名, 还来自于书稿的深层意义以及成品后的使用范畴、市场需要等多个因素。设计者必须考虑书的全部命题意义, 并尽可能做出正确的回答。封面设计不仅要回答命题的指定意义, 还要显示设计本身的文化意义。好的设计不仅使书的文化品位得到充分的提高, 同样也愉悦着读者的心灵, 并潜移默化地作用着所有看到它的人们。

2 封面设计中的“形”

作为实用的装饰艺术, 封面设计在构思中运用人们长期以来通过生活经验形成的文化意识形象、文学符号等, 象征性地阐明某种意义;或用写意的手法含蓄地对客观事物进行相貌的模拟, 以传递美感, 构成特有的图像语言。可以说, 只有将“意”与“形”有机地结合好, 使书籍封面的形式与内容相吻合, 才能达到封面设计与书籍的整体统一。

“形”的造型元素包括点、线、面、体、空间、色彩、质感等。在设计者眼中, 都应该是富有个性和情感的, 只有形态到位, 才能准确地表达意境。设计中要追求简洁而不简单, 缤纷而不杂乱——就像由一点发出的光为射线, 一些点由散到聚, 形成面, 面成体, 再到无穷大, 再现了时间、速度的变化, 呈现了日月年轮的内涵。简洁而丰富, 缤纷而明确。关于“形”的操作技巧多而繁杂, 此处只列举几个简单有效的方式:

2.1 色彩传递情绪

封面的色彩处理是设计中的重要一关。得体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 能在读者的视觉中产生夺目的效果。不同的色彩最能快速直接地传达书籍本身想要表达的情绪。此外, 书名的色彩运用在封面上要有一定的分量, 纯度如不够, 便很难产生显著夺目的效果。在一些国外的优秀作品中, 往往是最简单的黑白格外引人注目。

另外除了绘画色彩用于封面外, 还可用装饰性的色彩表现。文艺书封面的色彩不一定适用教科书, 教科书、理论著作的封面色彩就不适合儿童读物。要辩证地看待色彩的含义, 不能形而上学地使用。

2.2 文字表现力度

常用于书名的字体分三大类:书法体、美术体、印刷体。书法体笔画间追求无穷的变化,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到的个性, 且字迹多出自社会名流之手, 具有名人效应。美术体则可分为规则美术体和不规则美术体两种。前者作为美术体的主流, 强调外型的规整, 具有便于阅读、便于设计的特点, 但较呆板。不规则美术体则强调自由变形, 无论从点划处理或字体外形均追求不规则的变化, 具有变化丰富、个性突出、设计空间充分、适应性强、富有装饰性的特点。印刷体沿用了规则美术体的特点, 早期的印刷体较呆板、僵硬, 现在的印刷体则吸纳了不规则美术体的变化规则, 大大丰富了印刷体的表现力, 而且借助电脑使印刷体处理方法上既便捷又丰富, 弥补了其个性上的不足。

有些国内书籍刊物在设计时将中英文刊名加以组合, 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如《世界知识画报》用“W”和中文刊名的组合形成自己的风格。由此可见, 封面设计中, 仅文字字体的变化就能够作为表达书籍内容意境的重要因素, 在这方面, 如果能够针对书籍内容, 于封面设计中针对书名字体做些文章, 简单巧妙, 却往往令人过目不忘。

2.3 大胆的变形

所谓封面设计中的“形”, 最直接的说法莫过于形状。封面设计最具特色的一点就是将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通过夸张的变形表现在纸上。同时也是最利于表现书籍内容的一种形式。现代的书籍封面设计提倡大胆的变形和创新, 但要考虑到书籍所针对的读者的知识层面和思维习惯, 再巧妙的变形, 倘若读者无法看懂, 也就违背了封面设计的初衷, 完全无法达到传递书籍含义的目的。

3 封面设计中的“意”与“形”

书籍封面设计的意向与形态是一对需要有机结合的元素, 探索“意”与“形”的联系, 要对视觉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 德国心理学派的格式塔心理学就值得借鉴, 其中群化、虚势、视觉恒常性和有关错觉的心理原理描述, 都十分适用于封面设计的具体应用。在视觉传达过程中, 则要求设计者用“形”对书籍的“精神”进行概括, 巧思妙想, 在“立象”中寻求一些突破。设计者只有充分了解读者, 才能知道如何调动读者的感知能力, 才能懂得如何结合各种视觉要素和心理要素, 真正做到用“形”来与读者沟通, 准确地传递书籍的“意”, 以达到封面形象的最佳效果。

另外在设计中尤其要注意的是:由于读者的职业、民族、文化素养的不同, 对于“形”的偏好和禁忌也有所不同, 要把握好“形”和“意”的尺度,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书籍封面设计软件 篇6

关键词:美术书籍;封面;设计思路

当前,美术书籍封面的设计手法更趋灵活,功能要求日益多元。封面设计是美术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设计者在有限的版面空间范围内,将容具具体意象的色彩、文字、图画和图形等元素依据认知及审美规律和封面功能进行有序搭配,理性传达信息,并带来艺术美感。对于美术书籍而言,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既需要扎实而有趣味的书籍内容,又需要高质量的书籍装帧设计。这要求美术书籍的封面设计者要善于把握当前封面设计的理念趋向,发现其中的不足,进而拿出应对之策。

一、美术书籍封面设计思路中存在的问题

封面作为联结书籍内容和读者的桥梁,发挥着吸引读者注意力和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我国传统美术书籍的封面设计因过分强调政治教化作用而相对忽视对读者特有的认知心理、色彩感知特点及具象思维属性等规律的贯彻,导致其难以适应现代美术书籍市场追求审美化、娱乐化和个性化的新趋向。传统美术书籍封面设计理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封面设计理念保守,审美艺术原则弱化

美术书籍的功能在于通过图形图像、美术理论及实践等促进读者审美感知发展,提高其艺术修养及美术技能,在赋予读者体会美的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认知进步及人格发展。传统美术书籍封面设计受国内美术教育理论及意识形态环境影响,对美学功能重视不足,尤其是对美学修养存在认识误区,将审美视为一种资产阶级享乐行为。比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术界对裸体模特存在认识误区,在美术理论和素材内容上相对狭隘、保守,导致美术书籍的封面设计者在设计实践中难以贯彻艺术至上的基本原则。审美艺术原则的缺失是我国传统美术书籍封面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对美术规律应用不足,难以激发阅读兴趣

在美术书籍封面设计中充分尊重读者的色彩感知特点,既能在感官上给读者带来舒心愉悦的审美观感,又能激发其观阅兴趣。美术书籍读者一般具有独特的色彩感知偏好。研究表明,读者一般倾向于明快鲜艳、饱和度高的红、绿、蓝等颜色。红色视觉刺激最强、最显生气,橙色能让读者感到愉悦、温馨,黄色轻盈明快而具有温暖、提神的效果,绿色则令人平静、放松。例如我国传统的少儿美术书籍,其封面设计多用漫画风格,印刷装帧质量不高,色彩单调暗淡,且图像、图形模糊,在色彩运用、色调搭配等美术科学规律的应用上存在明显不足,导致美术书籍封面对读者阅读兴趣的激发作用不强。

二、美术书籍封面设计思路更新的对策

在美术书籍市场日益健全的今天,美术书籍封面设计理念在读者认知发展规律的理性回归中开始重视对读者审美特点的发掘与利用,追求审美化、娱乐化和个性化的趋向日益明显。美术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理念开始摆脱一元化的政治教化方式,向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有助其认知发展、人格培育及智力开发的趋向更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需要日益强烈,美术修养已成为很多人追求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领域,而美术书籍在美术教育和美术修养培育中又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术书籍的封面设计者应适应封面设计理念更新的最新趋向,争取出品更多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有助提升其美术素养的优质封面。

1.灵活运用色彩与插画,提升封面艺术性

美术书籍读者相比于一般书籍读者而言更加感性,色彩鲜明的图形、图像更容易引起其阅读兴趣。封面设计者应在封面设计中认真体会不同年龄阶段读者的审美情趣,尽量以色彩鲜艳的画面去凸显主题,在色彩运用上尽可能使用红、黄、蓝、绿、紫等区分度高、光鲜艳丽、激发性强的颜色。如《迪士尼儿童百科全书》封面大胆运用大红、明黄及蓝绿等比较欢快的颜色,直接刺激读者观感,让其看到封面后自然产生愉悦感。美术书籍的封面设计者还要懂得如何巧妙利用轻重倒置的色彩感去实现画面色彩的跳跃,充分利用读者喜欢观赏插画的心理,创作新颖奇特、极富想象和幽默诙谐的插画,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封面氛围中获得对抽象事物的具象感知。

2.把握受众审美心理,提高封面文字观赏性

美术书籍读者拥有特殊的审美心理,对艺术美感的追求更加深邃而独到。书籍封面既然属于书籍就难以避免使用文字,而文字的位置、大小、形状、排列及色彩设计可以体现书籍的内容和性质。对美术书籍读者而言,汉字可算作一种具象图形。对美术书籍封面文字进行恰当处理,可以极大拓展封面图像的艺术展现空间。新颖多变的文字不仅能激发读者的别样情趣,还能赋予书籍特殊的情感魅力。封面设计者在文字处理中要懂得充分利用专业化的现代技术工具,以活泼可爱的字体样式将抽象的文字以充满艺术美感的图像呈献给读者,尽量拉近读者与书籍内容的距离。封面设计不宜使用过多字体,可通过调整字体明暗、大小、颜色及位置等增强读者的视觉观感。

3.精心设置封面布局,凸显书籍主题

主题是所有书籍的灵魂,封面主题凸显不明会造成封面与内容的脱节。美术书籍的读者对艺术美的追求有着特殊体晤,这就要求封面设计者在版面布局中贯彻图文并茂的基本原则,在抽象事物的具象化过程中注意凸显书籍主题。设计者要善于在版面布局中把握主题,充分利用丰富的色彩、变换多姿的图形图像及文字彰显艺术性,激发读者的想象乃至幻想,在美术教育价值基础上拓展书籍的审美价值。设计者要认识到读者对书籍主题的把握方式不同于一般书籍读者。设计者在版面布局中要具有强烈的主题意识,将能够展现主题的视觉元素置于封面最为显眼的位置上,形成主题指向明确的排版格局。设计者还要力求版面视觉元素的和谐,注意封面版式的秩序性、主次性及虚实搭配,在主题凸显过程中营造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在有限的封面空间中拓展视觉符号的艺术张力。

《封面设计》说课稿 篇7

仁寿路小学

施敏

一、教材分析:

《封面设计》是小学美术教材第11册第16课的内容,由于是用电脑进行封面的设计创作,所以是一节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教材中的范例是用电脑绘画出封面,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也不贴近现实生活,也不够美观。因此灵活使用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将目标定为选择电脑图库中的图片,加上自己设计的文字、背景、效果等,完成一幅既美观,又切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的封面作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能在photoshop中设计出较为和谐、美观、体现个性的封面。

过程与方法:运用课件与实物,强调艺术字与图像的排版设计。借助电脑中丰富的图片资源,运用构图、色彩搭配知识与电脑技能设计封面。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美术知识与计算机操作技巧,将构图、色彩、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设计封面。

难点:图片与构图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四、教法阐述:

1、用实物感受封面的作用与感染力。

2、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类封面,开拓视野,了解书籍分类。

3、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实现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

4、以美术知识为主,强化美术课非信息技术课,所以信息技术处理技巧只简单带过,着重学习封面设计要注意的美术要素。

5、给予尽量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小组进行设计创作,并且将全组的作品做成幻灯片演示,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性,培养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

五、学法指导:

1、了解书籍的作用与分类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与观察记忆,自主得出结论。

2、学生设计操作时,按步骤合理地运用电脑技巧完成封面设计任务,可大胆创想、充分发挥个性,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学生作品评价时,观察各组的封面展示幻灯片,通过填评价表按自己的意愿给予评价,最后由小组归纳意见。注重了生生评价,交流合作。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本内容相同,封面设计未成型与已成型的书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受书籍封面的作用。

2、通过了解电脑设计封面的实用性,揭示课题:封面设计

(二)讲授新课

1、除了教科书,你平时还看过哪些内容的书籍呢?

2、通过课件出示,引导学生欣赏封面,接着学生归纳分类: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文学艺术类、休闲百科类、儿童读物类、期刊杂志类等。

3、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三要素:图片、文字和色彩及其设计时注意的要点。

4、根据以往经验,探究封面设计步骤。

5、其中要用到哪些电脑操作技巧?

6、教师示范,电脑设计一张封面。

(三)操作实践

1、提出作业要求:

1)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内容,自选进入不同的小组进行设计创作。2)以小组为单位将作品做成幻灯片展示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价总结、德育渗透。

1、各小组展示设计成果,互相评价。

美国书籍插图封面画一瞥 篇8

一九八○年春季,经美国出版界友好人士弗兰克·泰勒先生的热情推荐,由美国“招贴画、插图协会”提供作品,先后在北京、上海和成都市举行了《美国招贴画、插图展览》,展出的四百余件作品,都是一九七九年美国举行招贴画、书籍插图封面画作品比赛中得奖的作品,使我们较为集中地看到了美国今天的招贴画和书籍插图封面画作品,也从中得知美国当前美术创作的动向风情。

对于美国的美术作品的理解,在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之前,由于缺乏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接触美国新的出版物和美术作品很少,以及我们在宣传报道上的片面性,而造成一种误解,总以为,包括书籍插图封面画在内的美国美术作品,是到处崇尚抽象画。其实不然。在美国,出现使人难以理解的抽象画,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美国人民的大多数,还是喜爱有生动形象,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美国的许多忠于生活、热爱人民的画家,也总是以尊重人民的喜爱为前提,从人民的需要出发进行创作。这次展出的在美国得奖的几百件书籍插图封面画,多半具有生动的形象和不同的艺术风格,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据此,我们也可以消除对美国美术界的误解。

从所见到的数百件美国书籍插图封面画来看,美国的许多画家,在从事书籍插图封面画创作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有较扎实的素描、色彩等绘画基本功,造型能力很强,许多作品,以写实为基础,根据不同主题的需要,作夸张和变形,赋予适当的色调,造成不同的意境和风采。

美国的书籍插图封面画,表现工具、形式、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在采用绘画工具上,有油画、水彩画、水粉画、铜版画、钢笔画、铅笔淡彩、铅笔浓彩等;在艺术处理上,有用细腻写实手法注重于刻绘人物内心世界的,也有用大刀阔斧的笔触在总的气氛上作渲染的,或者是以某一物象作象征性表现,也有用强调装饰效果的笔法作处理,以及用庄重的古典手法作表现;在构图形式上,有满地都是形象的,也有只撷取幅面的局部作别出心裁的表现;在色调上,有的以浓艳见胜,有的以质朴悦目,有的则以清雅讨人喜爱。凡此种种,真称得上是丰富多彩。

其中有几件作品,由于构思和表现上的恰到好处,艺术效果不凡,给笔者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这里作些具体分析,以加深对美国书籍插图封面画的认识。

《六小时》一书,虽然不是诗歌,但是插图却富有诗意。它色彩虽然不鲜艳,但是艺术效果却很为醒目。画家W·摩特用轻捷抒情的油画笔调,描绘了书中的主人公驾着帆船在宁谧的海上航行。他们面对着阳光,而留给读者的形象是背影,阳光在波浪中折射,犹如金光银彩铺上水面,闪烁迷人。主人公在海上将航向哪里去呢?他们将要干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向读者提出,这就是画家所要创造的艺术意境。作者很懂得插图与文学原著的关系:插图决不是图解文学作品,而是为补充和丰富文学作品,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画家很善于在貌似平淡无奇的画面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意境,这就是这幅作品的成功所在。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作品。

画家E·K·琳为《人像》一书所作的封面画,也别有创造。用简洁、熟练的近似中国画的白描手法,画着书中主人公(一男一女)亲爱地相依着,女的手中还托着一只苹果,彼此在切切私语着什么,由此引起读者关心书中主人公的命运,而发生读《人像》一书的兴趣。色彩的处理上,大块的蓝黑底色,刻画人物形象的白净线条,女主人公手中托着的一只苹果则是用“七彩色中异样红”的印度红色,对比相映成趣,构成了使人一见就觉得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儿童书籍《书》的环衬画(约翰·沃尔那作),用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笔法,通过铜版画形式,在长条的幅面上,生动地展现了一个童话世界:孩子们围绕着一册可爱的大书本,于月夜的野外,跟小猪、小兔、老鼠、刺猬等动物一起,有的拉琴,有的吹号,有的敲鼓,有的杂耍,欢乐地举行着以讴歌可爱的书为主题的音乐会。如此洋溢儿童生活情趣的画幅,是很能引起孩子们喜爱的。从中可以见到画家流露着热爱孩子而认真为孩子作画的心地。

上面谈的是文艺书籍的插图封面画。美国的科学技术书籍的插图封面画也是大量的。其中《埃及医药》一书的封面画是相当精彩的。画家R·吉乌斯蒂在《埃及医药》的封面上,以水粉画工具,用取自古埃及石刻画中的文字、图案和人物形象组成画面,并且在古埃及石刻画人物形体中,从医学的角度,安排上人的动脉,又在人的动脉中画着埃及的金字塔、人面狮身像、沙漠、树丛等古迹文物和大自然景色。这种把埃及的医药内容和埃及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象结合起来的艺术表现,用心是独到的。而这些丰富的内容,画面的构图处理却并不繁琐,倒是很简明,看上去很单纯。说明画家有着很高的艺术表现能力。

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形象化。艺术作品只有通过来自生活的各种生动的形象,才能表现出人们丰富多彩、复杂纷纭的生活(包括历史和现实)。如果抽去了艺术形象,那就不成其为艺术了。上述美国许多画家,以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生动的艺术形象为书籍创作插图封面画,说明他们是深刻理解并遵循了艺术规律的。

书籍封面设计软件 篇9

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视错觉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在《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中的解释是“由于环境的不同, 以及某些光、形、色等因素的干扰, 加上生理上的原因, 人对物体的知觉往往发生错误, 这就是错觉, 人们通常把与物体形状和色彩有关的错觉称为视错觉”, 在《图案设计原理》中的解释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在百度中的解释是“当人观察物体时, 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所以可以肯定视错觉是一种错误的视知觉, 它有主观上难以避免的特性, 不会因为观察者的不同而不同, 可以理解为设计者为了达到视错觉的目的而做出的各种表现。这里从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入手分析, 总结视错觉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领域的优势。

视错觉可以分为内、外两方面的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两个原因, 生理原因主要是由人的视觉神经对事物的感知作用, 心理原因主要是人视觉和大脑的差异性, 比如, 还没等眼睛看清, 大脑就做出了错误判断, 这就会出现视错觉现象。外部因素主要是受光、形、色等因素刺激到人的视觉所产生的错觉, 比如, 图像在强对比下产生的炫目效应, 或是在强烈刺激作用下产生的色彩错觉, 或是受图形诱导的影响。

二、视错觉的类型

当年照相机的出现, 让人们怀疑绘画艺术存在的必要性, 因为艺术家的作品没有相机精确, 然而, 艺术家通过艺术表现了自己的心理, 使作品有了生命, 而不是复制。因为人们实际看到的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类型的视错觉, 视错觉的类型主要有:图形错觉、光渗错觉、色彩错觉、知觉恒常性错觉等。各种错觉类型都经常出现在平面设计中, 都是以趣味性的特点来促进观者与设计者的有效沟通, 如果我们把平面设计中的视错觉应用到书籍封面设计中, 一定会有很好的视觉效果。

(一) 图形的视错觉

图形视错觉属于心理错觉, 而心理错觉分四种:1.形重错觉:觉得一斤铁比一斤棉花轻;2.运动错觉:坐在车里前行, 感觉车外物体后退;3.时间错觉;同样时间里感觉高兴比痛苦过得快;4.图形错觉:图形组合形成的不同效果产生的视觉错误。视错觉图形中, 几何视错觉是最具代表性的, 常见的有面积大小、线条长短、形态扭曲等错视。比如, 一样长的线、同样大小的形态、同样的面积等, 都会因为视错觉而误认为不同。

还有一种错视是因为人的注意点的移动而产生的, 叫注意点图形错视。就像多变面孔, 因为注意黑白色的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两张黑色的人脸或白色的花瓶。

这样的图形错视为视觉设计提供了一种非常特别的艺术语言。设计师正是利用图形视错觉的原理来表现书籍封面上图形的特征, 来引导观看者的欣赏。

(二) 色彩视错觉

色彩视错觉主要是色彩对比和色彩空间混合造成的。不同色调、不同明度的色彩对比常会产生色彩错觉。同一色彩放在不同的环境中, 产生的感觉是不同的。比如:法国国旗, 红、白、蓝的色彩比例是不相等的, 而我们的肉眼看上去三色面积是相等的, 这是因为白色给人一种扩展感, 蓝色却给人一种收缩感的原因。

伊顿在《色彩艺术——色彩的主观经验与客观原理》中指出:“对比效果及其分类是研究色彩美学时一个适当的出发点。”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色彩视错都是由对比产生的, 通过色彩的相互搭配既能突显某种颜色又能减弱某种颜色, 比如, 柔和的色彩交界处给人一种连接感, 对比强烈的色彩交界处给人一种分离感。冷暖视错觉, 两块同样面积的颜色进行对比, 因为暖色有膨胀感, 冷色有收缩感, 从视觉感受上让我们产生暖色面积比冷色面积大的感觉。重量视错觉:因为明度差异会让我们感觉明度高的颜色比明度低的色彩轻。

(三) 光渗的视错觉

白色或浅色的形体在黑色或暗色背景的衬托下具有较强的反射光亮, 呈扩张性的渗出, 这种现象叫光渗。由光渗作用和视觉的生理特点而产生的错觉叫光渗错觉。光渗错觉一般是在强对比中产生的, 线条经过规律排列, 一般都会让人感到炫目或有律动感, 给人造成视觉冲击。光渗错觉会给人们的视网膜带来刺激, 如果把光渗运用到广告、招贴设计中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四) 矛盾空间

这类视错觉图形不是由人的视觉产生而是因为图形本身的“错误”造成的。这种图形错误是画家从审美效应出发刻意制造的。矛盾空间给人一种怪异不合常理的空间形式, 乍看合理, 仔细观察却不成立。从艺术角度上讲, 主要是违背了焦点透视法则, 这种绘画形式在埃舍尔的很多作品中都能体现出来, 他的构思非常独特, 使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现象在平面作品中存在了合理性。在装帧设计作品中使用这样的表现手法可以造成一种莫名其妙的审美情趣, 很多书籍封面都采用了他的作品。

三、视错觉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运用

书籍封面就像音乐序曲, 是把读者引入内容的向导。封面设计是从属性艺术, 是服务于书籍内容的, 也是书籍装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封面设计的成败, 主要是设计者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感受在头脑中形成的主观概念, 以及怎样表现出来, 也就是立意。书籍封面设计的立意表现很多都采用了视错觉的表现手法, 视错觉规律被运用于多种内容的书籍封面中。如《美术设计的点、线、面》的封面的图形就是因为空间视觉矛盾感, 让人感觉有一种现代设计艺术的奇妙, 采用几何块面结构和黑、红、黄来处理图形, 让一部分图形一会儿像是凹下去, 一会儿像是凸出来, 使视觉上的犹疑产生心理上的犹疑, 造成另一种审美感受。

四、视错觉的运用对书籍封面设计产生的影响

人们对一些客观事物错误的视知觉叫视错觉。这本该避免的错误, 但在长期实践中发现, 如果能合理运用视错觉能给人们造成一种丰富而不可思议的视觉感受。运用在设计领域中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如果在书籍封面设计中能应用视错觉, 也能出现丰富的视觉效果。

首先, 视错觉能给书籍封面造成很大的视觉冲击力, 人们在购买书时首先看到的是封面, 封面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就越能引起人们的购买欲, 而视错觉的视觉冲击力就很强。在商业竞争激烈的时代, 以怎样的设计形式吸引人, 能留给人深刻的印象, 是平面设计者追求的目标之一。运用好视错觉能给我们的作品提高视觉冲击力, 能吸引阅读者驻足翻看购买。

其次, 视错觉能提升书籍封面的趣味性, 优秀的书籍封面不仅要有优美的图案、合理的排版, 更应具有趣味性。如一本有趣的图书配上陈旧的封面设计, 会显得黯然失色, 视错觉的表现让画面更有张力显得有趣生动, 如果能合理运用视错觉加上设计师的创意设计和技巧, 突出书籍的内涵给欣赏者制造出艺术的幻觉, 书籍封面会更有趣味性。

最后, 视错觉的视觉调整作用, 运用视错觉对画面进行调整, 让封面开本显得修长或者丰满, 让书籍封面足以满足内容需求, 达到预期效果。

结语

虽然视错觉能创造出人意料的视觉效果, 但若应用不好就会产生反作用, 视错觉作为一种图形语言表达时要恰到好处, 要把图形内容和图形语言内涵结合起来, 否则会让人不知所云。视错觉不能使用太多, 不然会引起视幻觉, 视幻觉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想象, 是不健康的视觉状态, 应尽量避免。根据信息学家统计, 视觉图形的信息容量是文字的9 倍, 而且图形比文字更有艺术性, 可以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因此视错觉图形在设计中发展空间很大, 将其运用到书籍封面, 可以帮助我们挖掘视错觉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运用规律, 使视错觉可以更好地展现在现代设计艺术中。

摘要:书籍封面设计属于装帧艺术, 是视觉表现的一种, 而视错觉有智慧型、趣味性的特点, 能吸引观者的眼球, 也常运用到平面设计中, 那么如何把视错觉更好地应用到封面设计中, 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平面设计中视错觉的类型和视错觉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运用展开论述。

上一篇:(精简版)深圳市房屋租赁合同书下一篇:树真好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