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设计教案(精选12篇)
书籍封面设计教案 篇1
《为书籍封面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书的装帧设计主要包括封面、封底、书脊设计和内页设计有关知识。
2、操作目标:学习探究,自己动手设计一书的封面。
3、情感目标:通过自己动手设计书的封面及欣赏各类书籍的装帧设计,领略不同的设计风格,培养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习自己动手设计书的封面等。
教学难点:
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风格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封面口。
教具、学具:
教具:各类设计风格的书籍、课件。
学具:绘画工具、铅画纸(或彩色卡纸)、安全剪刀、胶水、双面胶小塑料袋供收拾废纸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爱看书吗?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爱看的书,请你来说一说你带了什么书?(学生展示,教师总结)看了这么多的书,你们能说一说书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吗?
2、教师实物投影一本书,观察书的组成部分。书的组成部分:封面、书脊、封底、内页
3、你去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拿到一本书时),最先印入眼帘的是书的哪一个部分?为什么?
二、交流欣赏。
1、课件出示:各种书籍的封面设计,领悟设计内涵、风格。
师小结:有位作家说过,一本书就是一个人。而封面则无异于一张表情丰富的面孔。这张面孔或天真烂漫,或朴实敦厚,或艳丽迷人,或神秘冷峻。所以说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的第一眼以较深的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个独特的封面呢?设计封面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出示课题《给自己的书设计封面》
三、讲授新课
1、封面欣赏(课件显示)首先请跟着老师来欣赏各种封面吧:
教师对封面设计进行适当点评、引导,从而小结出书籍封面内容的设计特点:(1)以文字为主装饰,图文并茂。(2)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图形设计。(3)以主人公形象为主的图形设计。(4)以卡通造型为主的图形设计。(5)以抽象造型为主的图形设计。(6)以寓意象征为特色的图形设计。
2、看了这么多的封面,老师要问一问,书籍的封面有什么作用? 美化书刊、保护书芯、宣传,欣赏、收藏等作用。
3、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封面,犹如人的脸面各不相同,究竟封面上有些什么内容呢?请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图书封面,总结封面上有什么内容?(书名、作者、出版社、书的性质、图案(图案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
四、讨论创作。
教师示范封面设计的步骤:
同学们的设计真好,下面老师就来示范封面设计的具体步骤:(1)选择一张彩色打印纸折成一本书的形状。(2)确定书名等文字的位置。(3)根据书名设计相关的图案。
(4)涂色 每一帧封面都应该是有个性、有灵魂的,希望你们在设计时能寻找到独特的创意。
五、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小结与展评。
1、在黑板上的小书房一栏中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同学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书籍封面设计教案 篇2
一、从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
时光荏苒, 书籍设计在我国走过了漫漫长路。从最初丰子恺引入“装帧”一词, 一直发展到现在提倡的书籍整体设计;从最初触碰书籍装帧, 开始用二维的思考方式来美化书籍的外部形式, 直至它发展成为独立完整的学科, 开始进行平面之外的研究与探索。随着网络、影视、数码等先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 单一的平面化书籍已无法满足人们对视觉美感的追求, 传统的书籍装帧也满足不了书籍整体视觉传达的需要, 于是书籍设计取代了书籍装帧。书籍设计是一种由表及里的设计, 这是整个设计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如视觉传达设计取代平面设计, 由此给予我们更宽广的视界。
基于此, 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来探索书籍设计的新方法, 或是从形式, 或是从文化, 或是从书的材质等等, 像“概念书”这种以形表意的新型书籍也开始频繁出现。对于书, 我们的体会随着观念与技术的发展, 越发的轻松与活泼, 而生硬死板的书籍则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书籍的样式颇多, 其中不乏吸引人眼球的另类书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风头正盛的电子书, 不知在人们的心目中, 这种书是否也被纳入书籍的范围中。电子书既无翻阅时的触感, 又无阅读时的油墨味, 处处体现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谈“和”
“礼之用, 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论语》
关于“和”的解释, 在数学领域就是两个或若干个数相加在一起的一个数值, 从语法上分析则是连词。在中文中有“和气生财”、“鸾凤和鸣”、“和衷共济”等成语, 《孟子》中也有我们熟知的“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之类彰显“和”的古训, 而《论语》中的“礼之用, 和为贵”则体现出“太和”的观念。我们也可以通过“和”来对设计进行诠释, 把“太和”观念或者是“和为贵”的思想运用在设计之中, 就是把所有应用在实践中的各个元素聚集在一起, 把它们“和”起来。这意味着贯穿设计的各种元素必须在各种对立中寻找统一, 尽可能地让设计更完整。这说来好似简单, 做起来却非常不易。
如何才能在书籍设计中做到“和”?在当代书籍设计中, 我们尤为重视书籍的整体设计。六年一度的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的获奖书籍的四条标准为: (1) 书籍装帧的各部分如护封、封面、环衬、扉页、目录、版面、插图和字体等, 要达到美学上的和谐一致。 (2) 装帧形式与书籍内容统一。 (3) 最高艺术质量。 (4) 最高技术质量。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 设计书籍不只是之前简单地做一下“表面文章”, 而要从书的内容、结构、框架开始剖析, 了解书籍本身的艺术价值, 继而根据时代背景或其倾向, 来做书籍的整体设计。书籍设计不单单是形式上的, 而是由内而外、形神兼备的。
受后现代美学的影响, 极简主义的出现, 特别是近几年包豪斯再度受到追捧, 黑白两色在设计中的运用越发频繁。而在这方面, 日本的设计更加出彩, 这个有些极端的民族运用黑和白这两个亘古的元素所设计出的书籍更显庄重, 赋予传统文化设计以理性之美。日本自古就有“和”之说, 日本设计师更是在设计中追寻着“和风”而前进, 传统与现代、技术与创意、东方与西方、绚烂与雅致被杂糅到了一起, 形成了日本独具特色的审美规范。
但对于当代中国的书籍设计而言, 借鉴日本的设计经验, 即把这个原是指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的“和”应用于设计实非易事。首先, 做书籍设计最重要的是通过有的放矢的归纳、分析和总结, 把书籍中要传达的信息以最准确的方式传递给读者, 这要求设计者具有理性的思维能力, 能在书籍这个有限的空间内将其结构、色彩、文字及版式做一个最好的融合。以文字为例,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本身即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读者也是通过文字来接受书籍所传达的信息, 如何编辑文字以及文字在书籍中的表现方式, 就成为书籍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但很多书籍设计者并没有用心去感受文字的力量, 而是更注重奢华的外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吕敬人先生说:“好书, 有趣, 有益”。对于这样一个要求——“有趣”, 设计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到一本书中最有趣最精彩的地方, 其目的是在内容的基础上升华其形式。读者在购买书的时候, 不仅仅是购买这本书的内在价值或信息资料, 还有书籍背后的创意理念及经过设计之后书籍所带给人的美的启示和愉悦感。读者和设计者产生互动和交流也是可以通过书籍来实现的。
其次, 做书籍设计要考虑到有形有势, 形与势虽皆为表, 世人重表轻里确实为常见。从大方向来说, 形与势适用于任何设计对象, 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因为它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这个工业发达的社会, 功能性已经不是决定消费者进行选择的唯一条件, 符合心意的外表有时才是触发消费的主要原因。所以就有了这样一类的设计师, 他们专门投消费者所好, 为商业而设计。设计师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自我意识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和”在这样的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化解矛盾、创造平衡。而回归到书籍设计中, 它就要符合时代主题, 充分发挥商业因素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书籍不仅仅是文化, 也是一种商品, 作为消费者的读者, 也在挑选具有最大价值的消费品, 这个商品包含着书籍的内容与形式。书籍的价值有一部分是由设计师决定的, 既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又符合自己的创作风格与理念, 此为人、我之和;书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意蕴与电脑影像技术的结合, 此为中、西互融, 古今之和;在书籍设计中, 设计者应该把握各个元素形与势的和谐、结构与色彩的和谐、商业与观念甚至读者的心理与书籍内容等各种微妙的和谐。
三、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装订书籍, 不在华美饰观, 而要护帙有道, 款式古雅, 厚薄得宜, 精致端正, 方为第一。”
《藏书纪要》·明
当今社会, 什么都讲究“以人为本”, 书籍设计同样如此, 从书本的大小、重量, 纸张的质感、颜色、触感, 到文字的排版、留白及页码的设计, 都需要处处留意, 以符合人们日常的阅读习惯。杉浦康平先生提出了书籍的“五感”问题, 意在说明书籍带给了人除书籍内容以外的感受, 这就是人与书之间的和谐。这也是为什么即使科技发展至今, 大多数人依然否定多媒体、电子书、互联网将要取代传统书籍的重要原因。虽然书籍本身的不便携性和信息量小成为了它的致命弱点, 因而制约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喜欢书本在手中翻阅的感觉。读书读得舒服, 品书品的尽兴, 读书是在享受书籍带来的乐趣, 是一种情感的交融, 一种生活的感悟。
书籍设计追求审美和功能之间的和谐。在书店我们常常看到过于形式化的书籍, 外表华丽而内容泛泛, 这是现在书籍市场上比较严重的问题。世间精神永存, 而非形式, 若无思想, 一切设计皆为空谈, 这样的书迟早也会湮埋在时间的沙漠里。设计作为一种思想, 在书籍中尤为突出, 在“五感”的基础之上, 我们发现了书籍设计的无限的可能性。所以一本好书, 要内外兼修。但是设计过度有时也是存在的, 就如过度包装一样, 书籍的设计也要恰到好处才好。书本清高之物, 无需俗物来饰, 这也应该是“书卷气”的一种表现方式。
在现代书籍设计中, 设计师完全可以用简练的元素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特种纸的应用必然会给书籍增色不少, 亦能带给读者别样的感受。但是过于依赖这种特殊的载体而忽视设计本身的意义, 就会使设计流于空泛。之前谈到做书籍设计要符合时代主题, 在这个力求环保的社会, 设计师是否也应遵循这样的规律来做设计呢?事实上, 环保意识应存在于每一个设计师的头脑中, 这种公共道德理念是设计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这种理念会跟随其作品传递给受众, 因此环保意识和设计理念之间应该存在一种和谐的共鸣。而特种纸的应用首先便带来了纸张浪费的问题, 继而就是特种纸应用后所带来的书籍成本的增加, 接下来还会让一些不成熟的设计者投机取巧地以特种纸来带替设计, 造成三重浪费, 这就是环保理念与特种纸应用在书籍设计中的不和。虽然书籍市场上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但我们并不是要把特种纸全盘否定, 因为特种纸所带来的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 甚至是嗅觉感受和听觉感受, 是单纯设计所做不到的。对于优秀的设计者来说, 特种纸的应用是使书籍设计更加人性化的一种手段。
令人扼腕的是, 社会的不良风气确实带动了奢侈图书这个行业, 更加夸张的书籍包装, 真金白银的书签, 似乎使得送礼送书既风雅又不落俗套, 真可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了。
让我们记住古人说的话, “装订书籍, 不在华美饰观, 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大雅, 厚薄得宜, 精致端庄, 方为第一。”在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 我们需要让书籍设计多一分纯粹, 让书籍返璞归真, 让书籍回归其最本真的质朴。
艺术引发设计, 缺陷引发设计, 虽然中国当代的书籍设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但是设计师们都在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和改革, 正如上文所说, 未来的书籍设计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孔繁敏.文化的多元交融与竞争[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2.S1期
[2]李丛芹.吕敬人教授访谈录[J].装饰, 2005 (08)
[3]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4]欧阳应霁.设计私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 2003
书籍封面设计教案 篇3
【关键词】书籍设计;五感;纪实类书籍;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4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纸质书籍通过它自身设计中的“五感”美,依然展示着它自身存在的独特魅力,书籍设计的“五感”,是将人的各个感官所表达出来的感受考虑在书籍设计与审美范畴之内,纪实类书籍对书籍设计的“五感”要求也十分特殊,怎样将书籍设计五感融入到纪实类书籍的设计中也是一个相当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书籍设计五感与纪实类书籍的基本内容
(一)书籍设计五感的含义
一本好的书必定会考虑到读者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各方面的需求,读者在阅读一本书籍之时,需要用手触摸书籍的材质,用手看书籍的内容,用鼻子闻书籍散发出来的香气,用耳朵听书頁翻动的声音,用心去感受书籍传达的思想,总而言之,这一切都是读者与书籍融合的一个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怎样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则需要书籍设计过程中对于“五感”精准的把握。
1、书籍设计中的视觉美
视觉是人们接触到意见东西时最直接的感觉,读者在拿到一本书时,首先会观察书的封面,封面就像一个产品的形象代言人,代表着该产品的形象与该企业呈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封面通过独特的色彩与文字设计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一个好的封面往往能够准确捕捉到读者的视觉需求,完美的呈现整本书籍想表达的中心思想。而书籍正文内容的视觉感主要是通过文字的编排、字体类型、字号大小、文字行距以及图片的选取、编排来体现的。视觉贯穿整个阅读的始终,为书籍阅读的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打下了铺垫。
1、书籍设计中的触觉美
触觉是读者用手接触到书之后的感受,不同材质的书籍,读者所获取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材质粗糙的页面会让读者获得原始自然之感,而细腻光滑的页面则会让读者获取轻盈顺畅之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对书籍的材质进行设计,有些将书籍表面设计得凹凸不平,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手的触摸获取不一样的触觉感受,从而更好更快更直接的抓住读者眼球。总而言之,书籍材质与工艺对书籍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恰到好处的设计能更快吸引读者注意力,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2、书籍设计中的听觉美
听觉是读者听到书页翻动声之后的感受,不同材质的书籍翻动声音是不同的,从而带给读者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厚重的书籍材质会给读者带来沉稳之感,而轻盈的纸张则能该读者带来轻松愉悦之感。读者通过不同的感受获取不同的阅读心理,从而影响到自身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情绪,有的读者将书页翻动的声音理解为音乐交响曲,而有点读者喜欢安静的享受阅读的快乐。故书籍的听觉效果也是影响读者阅读的一大主要因素。
3、书籍设计中的嗅觉美
嗅觉是读者闻到书籍散发出来的气味之后所产生的感受,书籍的嗅觉美主要通过书籍纸张与油墨的选取表达出来,中国人喜爱用“书香味”这一个词来形容书籍散发出来的气味,“书香”能够更好的促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这种气味不仅停留在读者的鼻尖,更深刻的则会长久驻足于读者的心间。一本具有良好嗅觉的书籍往往能够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对读者的阅读世界能够产生较为长久的影响。而书籍的嗅觉设计往往是被大众所忽略的,因为它具有无形的特点,不够具体化,而它却是书籍设计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
4、书籍设计中的味觉美
味觉是读书阅读完书籍以后所获得的心灵感受。书籍味觉不同于平常所说的味觉,我们平常所说的味觉主要是通过通过舌尖的味蕾细胞去感受实物的味道,而书籍设计中所说的味觉则是读者通过阅读书籍从而对书籍的设计产生的整体印象。通过阅读书籍,读者从内容、材质、功能、色彩、图片等不同角度做出不同的味觉反应:单纯羞涩的情感内容让人产生酸甜之感,冲动炽热的情感内容让人产生火辣之感,色彩简约明亮让人产生清凉之感,而色彩鲜艳亮丽让人产生麻辣之感,不同的色彩、版式、内容,给读者带来的味觉感受是不同的,而味觉感受往往是较高层次的感受,是融合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而产生的。
书籍设计的“五感”是书籍设计的基础,它推动着书籍设计的进步与发展,书籍设计的“五感”不是单独存在的,只有将它们完整的融合到书籍的设计中,才能让读者在书籍阅读中获得独一无二的美的享受,从而更加吸引读者。
(二)纪实类书籍设计的理念
将事情或事件的现场文字或图片整理成书的书籍我们称之为纪实类书籍。它具有高度的现实性、陈述性、精准性等特点,这类书籍要求读者具有较高程度的理解力与领悟力。日记、历史文献、新闻报道、采访内容、现场报道的文字与图片等是该类书籍的基础内容,用真实的方式来表达或描述现实的人物或事件。由此可知,纪实类书籍设计是对纪实类书籍的设计,其内容包括字体、字号、行距、文字编排、插图、色彩、封面、材质等,纪实类书籍设计也将融合书籍设计的“五感”,从而设计出更具品味与吸引力的书籍。
二、书籍设计五感在纪实类书籍设计中的体现
书籍设计是一门信息传达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信息传达,将想传达的信息用更轻松简单的方式传达给读者,一本书如果只有好的材质,而缺乏独特的设计,则会让人丢失阅读的美感,感受不到阅读的魅力,一本缺乏设计感的书只是材料与内容的简单拼接,不能够给予读者美的体验与感受。endprint
(一)确定选题方向时五感在纪实类书籍中的应用
纪实类书籍设计讲究无形变有形,它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书籍内容,它将无形的思想转换为有形的设计,从而将书籍思想更好的表达出来,赋予书籍无限的生命力,增强读者的阅读热情,使书籍通过自身的材质、版式、色彩等明确书籍的整体走向,表达书籍的中心思想,从而给书籍形成一个具体的定位,避免书籍设计呈现空洞、摇摆不定的现象,通过书籍五感的传达,让书籍不再依靠内容来呈现主体与定向。
(二)选取书籍材质时五感在纪实类书籍中的应用
书籍设计中不同材质的选取、不同的立体造型都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触觉感受。在书籍设计中根据书籍的类型、主题及内容选用不同的材质,能够让读者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书籍材质的选取通过书籍设计“五感”中的触觉引出味觉,带给读者品味的空间,让其将获取的心灵感受更加舒畅的表达出来。
(三)设计书籍工艺时五感在纪实类书籍的应用
书籍设计五感与书籍设计工艺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书籍在设计过程中工艺选取不同,书体现出来的品质与品味也不同,一本设计工艺完美的書籍,能够给人带来高品质的享受,不同的工艺给读者带来的五感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读者通过书的工艺体会到五感,又通过五感来促进自身的阅读兴趣,理解与领悟书籍的精神与内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图书工艺存在的价值。
(四)进行设计时应注意读者心理感受
书籍设计是一个整体概念,它最终服务的是读者,书籍设计五感从读者的心理出发,探索读者在书籍阅读中可能产生的感受,并通过书籍设计的五感,最终服务于读者,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获得美的感受,在阅读时,读者的感知、记忆、联想、想象等因素也都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情绪,纪实类书籍内容一般而言较为现实,需要通过分析、理解、推理等方式来慢慢领悟,故在书籍设计五感运用之时,应充分考虑这一书籍阅读群体的心理需求与感受,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出符合这一阅读群体的书籍。
【结束语】
一本好书的特质在于书籍设计五感的完美表达,书籍能够唤醒人的灵魂,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一本好书必定是一本设计完美的书,而不是内容与材料的简单拼接,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由颜如玉”,而黄金屋与颜如玉需要我们通过一定的指引才能让人们寻得,而好的设计则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极具吸引力的五感设计,充分体现出书籍独特的思想与内涵,让读者从中获取美的体验,抓住读者的感受,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出符合读者需求的书籍,书籍设计五感在纪实类书籍中的不同领域都有所应用,纪实类书籍设计与书籍设计五感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宋雪梅.书籍设计的“五感”[J].视觉经验,2013(01):167.
[2]隋莹莹.“五感”对传统书籍设计的影响[J].现代装饰理论,2013(03):187.
[3]李莉.电子书设计中的“五感”之美[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103.
[4]曹巧一.《顺棋自然》书籍结构与开本设计新探[J].视觉传达,2013(02):90.
书籍装帧艺术教案 篇4
一、课型:设计与生活
二、授课对象:八年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分类,掌握封面设计三要素,在欣赏作品中通过了解书籍的分类,分析设计的三要素,初步掌握封面的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古到今的一个书籍装帧的演变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书籍设计领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提高艺术设计方面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难点:封面设计的三要素,书籍的名词术语,书籍种类的已知知识与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重点:书籍设计的设计流程,包括制作书的手工能力和绘画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当我们走进书店选择图书的时候,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各式各样书籍的封面,封面是书籍设计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2、多媒体播放书籍装帧概述,以及由古到今,由竹简到册页到如今的平装精装书籍的演变。
3、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学生分组讨论整理书籍装帧设计的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概括,完成基本概念教学。)
4、让学生快速浏览本课课本上的文字内容,结合多媒体总结出书籍设计的各部分名称。
5、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设计者就是根据书的不同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书籍的丰富内涵,并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和一种美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好的封面设计应该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乱,就是要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简而不空,意味着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它。例如在色彩上、印刷上、图形的有机装饰设计上多做些文章,使人看后有一种气氛、意境或者格调。
6、展示一些有意思的书籍的封面设计
7、布置作业:每个同学根据自己喜欢的方面完成对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可手绘、可剪贴。构思巧妙,图、文、色三种运用得当。
8、评价作业:师评、自评、互评的三个环节进行。
9、总结:籍装帧设计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因而在设计中,哪怕是一根线、一行字、一个抽象符号,一二块色彩,都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既要有内容,同时又要具有美感。达到雅俗共赏。总之,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形式的吸引上打动读者,同时还要经得“耐人寻味”,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各完美的艺术整体。
书籍装帧设计 篇5
第一单元:市场调查
《书籍装帧设计》课题调查
你对书籍装帧设计了解多少?在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前,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因此,在设计之前必须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请带着以下问题到书城考察,并回答下列各题:
1.书籍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2.书籍设计需要具备哪些元素?
3.书籍封面的视觉元素及运用特点是什么?(文字、图片、色彩、编排形式等)
4.考察书籍封面设计的风格和形式,请举例简要分析。
5.要使书籍在书架有较强的冲击力,有哪些方式?
6.书籍插图有些什么形式?
7.书籍插图与内容的关系是怎样的?
8.书籍成套设计有些什么优处?是依据什么原理?
9.书籍成套设计的内容主要特点是什么?
10.11.
12.作业要求:
1.请用书面形式回答以上问题,并选择相关的图片加以说明。
经典的机械设计书籍 篇6
2.《全美经典》机械振动书(中文的)
3.机械设计手册(新)全6卷PDF格式
4.机械实用手册[日]土屋喜一
5.机械最优化设计及应用实例.pdf(值收藏的老书)
6.法兰连接设计计算手册
7.机械传动设计手册(上)
8.机械传动设计手册(下)
9.面向制造与装配的产品设计.pdf(很有实际操作指导意义!)
10.变位齿轮原理和应用(很不错的资料,1958年)
11.弹性力学(PDF清晰版)
12.联轴器选用手册(介绍了联轴器的选择,是传动设计不可多得的好资料)
13.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一本不错的书)
14.精巧机构设计实例(一本难得好书)
15.非标准刀具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pdf)+书签
16.自动化夹具图集PDF--实用
17.自动省力机械300例(值得收藏的好资料!)
18.机械制图手册
19.《自动武器设计》此类书比较少见,感兴趣的朋友来收藏呀!
20.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手册(不可多得的好资料呀)
21.现代机构手册(上).pdf
22.组合机床设计手册(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编制)
23.实用应力集中手册
24.五金手册excel版
25.【机械设计禁忌手册】(小栗富士雄 小栗达男著)
26.液压气动系统设计禁忌470例(PDF扫描版)
27.凸轮机械设计(里面的机械结构的实例很多,非常好)
28.一本台湾人的电子模具书
29.《机械故障诊断学》
30.自动化机构图例
浅谈书籍封面图像的设计 篇7
一、直观图像
直观图像描述了与书籍内容直接相关的视觉形象, 例如旅游书籍中的风景图片, 名人传记中的人物现象等等。这种图像表达方式能够迅速建立读者与书籍内容最直接的视觉联想, 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产生图文的双重共鸣, 这是现代书籍封面较为常用的图像类型之一。在选择直观图像作为书籍封面用图时, 图像主体的视觉形象需要具有典型性和强大的识别性, 并可以通过多种视觉表现手法来增强图像的感染力。例如背景可采用对比性较强的色彩来突出主体图像, 也可将主体图像进行夸张变形, 让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这种封面图像的表达方式常常出现在个人传记中, 例如傅高义撰写的《邓小平时代》、乔纳森。芬比撰写的《蒋介石传》等等。
二、解说图像
解说图像通过象征、寓意、想象等方式来建立读者与书籍内容之间间接的联系。与直观性的图像相比, 解说图像更类似于对书籍内容的“解读”而不是“呈述, ”从某种意义上, 解说图像揭示了书籍的内涵与精神, 是主动的, 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图像类型, 因此图像的选择需要具有针对性, 形象最好生动并易于观众解读。在现代书籍中, 解说图像不仅可以是具象的图形, 也可以通过抽象图形的方式来表现。这些抽象的图形通过元素彼此之间的视觉组合, 以符号化的方式来解释和类比书籍内容, 因此更适合那些描述了概念、方法和意义等无法用具象形象表现的书籍, 例如政治、经济、哲学和教育类的书籍。在视觉元素上, 抽象图形大部分通过“点线面”来表现。“点线面”侧重的不同往往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意义表述。点是视觉中心, 也是力的中心。当画面上只有一个点的时候, 人们的视线就集中在这个点上。有些书籍封面设计就利用了“点”的点睛作用。让观者在短时间内能够产生积聚视线的效果。不同的线有着不同的感情性格, 具备轻重缓急的情感特征。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 有力度、稳定, 适合于表达战争、经济等男性化较重的书籍内容;曲线富有女性化的特征, 有优雅、柔美之感, 可用来表达化妆、小孩等女性意味的书籍;而面具有简洁、明了、安定和秩序的感觉, 相对稳定。一般来说, “点线面”结合的抽象图像具有更丰富的视觉层次, 在实际书籍封面设计的运用中, 这种抽象图像的创作要体现出图像整体在形态、结构和韵律上的美感。这也需要设计者深厚的艺术造诣。
三、装饰图像
装饰图像指那些用装饰手法造型、绘制, 具有极强装饰性的作品。古典时期的西方书籍封面和版面中通常会绘制大量的动植物、人物或者抽象形式的装饰纹样, 与上述两类图像类型相比, 在书籍封面中, 这些装饰性的图像基本是与书籍内容无关的, 这些封面形式的美感往往要大于形式的意义,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这种图像广泛地受到了20世纪纯粹的现代主义者们的诟病, 被批评为表面的、虚伪的以及形式主义的。在现代书籍中, 这种装饰性的情结已经受到了一定的遏制, 日趋简化, 或者直接演化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抽象图形, 而典型的装饰图像的运用则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对于某种历史风格的追溯。
四、文字图像
在现代书籍中, 封面的文字信息往往被“图像化”了。相当部分的书籍封面抛弃了繁琐的图像设计, 直接通过将文字夸张和强化来使得文字“图像化”。文字的图像化设计, 是以文字为基点从而进行的设计, 是以文字的意思和具体的造型来体现的。为了适应信息传递的功能性需要, 书籍封面的文字被一定程度地放大, 而放大后的文字细节性特征得以强化, 字形本身的视觉属性更为明显, 因此在将字体作为图像使用的封面中, 字体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衬线字体适合表现具有人文气息的, 传统和感性的书籍类型, 而无衬线类型的字体则更适合那些具有商业气息的, 现代和理性的书籍类型。在中文字体中, 宋体和黑体大致类似于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的差别, 而模仿手写痕迹的书法字体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类似于衬线字体的情感特征。
书籍设计师 篇8
说到书,再熟悉不过,也许它们不是你的生活必需品,但就像一盏盏温暖的灯,离开了它们,我们的生活将一片晦暗。不论是咿呀学语的幼年、踌躇满志的学生时代,抑或是之后更久远的漫漫人生路,书都与我们紧密相连。作为阅读者,我们最关注的或许是书中的文字,和字里行间的思想,然而好的阅读体验,绝不仅仅依托于文字的内涵。字体字号的选择,到文字排版,再到书籍的装帧与封面设计,无一不体现着做书人的用意。
对于印刷品的兴趣,最早的启蒙可以追溯到马仕睿童年时期。从小生长在北京的他喜欢看漫画,儿时参观的北京第一届国际书展让他刷新了对印刷品的认识。他说,那时候的书展特别受重视,印象最深的是日本讲谈社展出了海量的实体书,摸着印刷精良的纸张,连味儿都让人陶醉。用指尖亲身感受这些印刷品,仿佛在以另一种方式聆听书本的诉说。然而早些年中国的图书装帧设计还很滞后,甚至可以说没有设计意识,而英国、日本比较先行、成熟,这一次的亲密接触打开了马仕睿的视野,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
当年进入清华美院,马仕睿学的就是书籍装帧设计的专业,当年的学科分得很细,而现在的大学已经把它归入为了平面设计类。说起来这也并非是件坏事,毕竟书籍设计只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部分。当年同专业的同学,专门从事书籍设计的不多了,坚持至今,马仕睿有他自己的理由。除了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外,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做不同的书,突破现有书籍设计的概念,并且将其放置到一个更开阔的界面去讨论和审视。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反商业出版经验的尝试,比如汪涵所写的《有味》,设计就出于马仕睿之手。封面采用带有植物纤维感的“大地”纸,质地厚实,白色的书名与作者烙印在一旁,不扎眼,素雅,也的确有味儿。以前国内的出版装帧太过一致化,看过很多优秀的国外书籍就会发现,书并不等于“纸+文字”,而是有各种各样的呈现方式。
刚开始的时候马仕睿的设计之路走得也比较难,大环境比较沉闷,而且没碰上好的合作计划。后来有机会做了文治的书,《我兔斯基你》大获好评,马仕睿这才闯入人们视野,开始在书籍设计的舞台上正式登台亮相,后来又做袁腾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了。从那时候大家开始意识到,原来书是可以这样设计的。再后来的设计之路就比较顺畅了,相继设计了很多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作品,像是沉稳大气的《遗物整理人》、活泼跳跃的《佛祖在一号线》,也有别具一格充满设计感的《放映》,而在《荒木经惟的天才写真术》中,搭配大师的摄影作品,马仕睿的设计也毫不逊色;《心经的力量》封面图腾充满禅意,内文设计简洁明了;《她比烟花寂寞》包裹在白色外封下的淡淡的粉色,流露出含蓄的寂寞温婉心情……如今,马仕睿有着自己的工作室,怀着最初对设计的坚持,将更开放的设计观念与形式带给更多的人。
iTALK对话马仕睿:
iTALK:书籍设计师是怎样的一个职业?你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马仕睿:书籍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封面,书厚厚的一本,其实是一个很充分的空间,能表达很多东西。我也曾经尝试过和排版公司合作,但他们觉得设计成本理应很低,对细节的重视也不够,其实细节的差异会直接反映到效果呈现上。书的设计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我坚持再简单的书都要做整体设计,从最基本的封面设计到内页文字排版,甚至字体字号都要有选择的态度在里面。其实这种整体意识来自于上学时期,清华美院的吕敬人老师曾经师从于日本平面设计巨擘杉浦康平先生,他强调设计浑然一体性。但也有例外,比如企鹅出版社的各种系列书多是纯文字书,内文版面相对固定,所以只有封面的变化,也十分精彩。
iTALK:听说你的工作方式有些不同,你设计书从不通读?
马仕睿:很长时间以来,圈子中的人都认为好的“书籍设计师”要读书,读了才能设计好,而且他们将书诗化,赋予其很多情感色彩,甚至把书推上神坛。我觉得这其实是对书的过于美化。书是很中性的,你印上圣经就带有宗教色彩,印上知识性很强的东西它就是知识的载体,印上小说就是一个故事,印上“黄色图片”就是“淫秽出版物”……这在乎你印什么在上面,它作为一个载体可以印任何东西,因为任何东西都分好坏。但一定说书要供着,没必要。面对海量的商业出版物,书的内容对我意义不大,我更多地把它转化成为对印刷物的感受了。
在工作的时候我希望自己比较客观,没有那么感性。设计师接手新的书应当把它当作案例去了解、研究,但并不需要使用它,爱上它。我们应该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理解自己需要设计的内容,“读”是方式之一,这要看设计师个人的选择。去和编辑沟通,查资料也可以,这就是我的工作方式。在面对一本需要设计的书时,我不会以一个读者的角度出发去通读并产生体会,不去使用它,客观来说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对书籍设计师来说也是不太现实的。就像做一个好的卫生巾包装设计,虽然这样说有些不讲理,但我觉得它们的设计师不一定都非得是女性。
iTALK:什么样的设计是好的设计?
马仕睿:一个好的设计应该相对来说设计得很充分,无论设计要传达的是什么,繁复的也好,简洁的也好,端庄的也好,奇怪的也好……总之不管是出于哪种角度和目的,呈现出来是非常成熟、充分的状态。设计师很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做得足够到位,就会让人感受到设计的用心。我比较喜欢一位日本设计师——祖父江慎,他的书风格非常强烈,也会有很多“跳脱”,比如书口的处理会很特别,或者是在整体裁切上故意歪一些,这样摆在书架上的时候书就好似在探头出来一样。他的每一个设计都很明确、很有特点,让人一下子就能理解到,感受到。
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好的设计往往是瞬间的判断,而不是打磨出来的。书一来我就产生了想法,这种状态是比较好的,设计出来的效果也不会差,如果来了不知道怎么弄就麻烦了。设计是一个思路的问题,如果逻辑很明确,思路很通畅,敏感度很高,那么马上就能有想法,如果一开始态度就很迟疑,再拉长时间,那就变成了机械技术。有人强调设计需要打磨,我觉得也对,但应该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一个方案如何做得更加深入细致,需要时间和成本去反复试验和改进,但不是在方向概念上来回来去地犹豫。
iTALK:个人的设计风格是怎样的?
马仕睿:我要求自己尽量从整体框架结构去设计,也会在意一些文字的变化。
回顾来看,早些年的设计不太平和,因为我会有意地去打破现有规则,你说不能这样,我偏要这样,你说不能那样,我要向你证明其实可以。比如做《知日》的时候,很多人反映说图不要贴着字,但我觉得完全没问题,是可以尝试的。有些时候反常规的一些东西并不代表是错的,大师也有,优秀设计师也有,印刷错误也有,我讨厌共同的声音说这样不行,因为这只是他们的习惯和惯性,并没有谁去研究过。但现在的我相比以前要平和,因为时间一长大家会关注到你的作品,感受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发现不一样的做法也会有好的结果,所以也会慢慢去接受了。而且如今的书籍市场相比以前也在不断开放,优秀的设计很多。我也把精力更加集中,去更多地关注每一本书需要什么,过度的情绪表达会少很多。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书的制作其实是一个很庞大的过程,从开始算起,作者把想法变成文字,到策划、编辑、排版设计,印刷装订、再到成形上市去推广贩卖,环环紧扣。单个环节的“脱节”都会破坏这种完整性,我愿意把自己放到书籍生产的大框架下去看,设计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我不同意书籍设计是“为他人做嫁衣”这样的概念,老人们很爱说:“不能抢戏,作者是第一。”但我认为作者只代表了内容的一个角度,任何环节都很重要。我们都是在做创造性的工作,而不仅仅是服务于内容,我也是内容本身。
书籍网站设计策划书 篇9
姓名:冯广玉
学号:12-
31204020303
一:建立网站的目的:
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是一种陶冶情操的精神物质,文化是一个
民族历久弥新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
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
聚力之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又明确提出要“解放
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些论述,对于我们
充分认识文化的战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文化产业对
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发展文化呢?书籍是最好的办法,为人处
世,真正的诀窍就像酒,随着人的行动一同出现、一同消失,说
出来的大概也只能算是糟粕了,无非是闻到一点酒精味儿,让人
想象到什么是酒。这就是书本的真正作用。建立本网站就是要把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经典汇集到一起,个读者提供一个阅读的平台。
二:网站的功能:
网站汇集各种优秀经典读物,让读者可以方便的寻找。本网站有首
页,排行榜,搜书,下载专区,商城,作者专区,论坛,帮助。这
些在首页的最上一栏显示。在把首页分为三部分,左中右,左侧一
栏分为上中下,上为日排行榜,中为周排行榜,下为月排行榜。中
侧显示点击率高的书籍,并且各书籍带有封皮图片,该图片介绍作
者、书的字数等。右侧为VIP特用,VIP用户可以使用好书优先阅
读,下载便利,免费阅读等特权。在网站的四周可以设计一些宣传
广告,这些广告是本网站特有,不会影响读者阅读。
论坛是本网站的一大特色,该论坛要求读者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
它可以给读者一个讨论的平台,使读者可以说出自己对书籍的看法
和感受,和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但是要求读者语言文明,思想
正确。如有不文明及反动的言论即可封号,更严重者要付法律责任。
该网站设计绝不弹出不想看见的网页和广告。是一个绿色网站。
该网站使用android全新界面,优化看书流程,使用起来更方
便,网站书架排序方式,找书更容易。整合阅读、互动及目录,实现无缝切换。优化订阅下载流程,让您无需等待。修复部分
机型偶尔崩溃的问题。网站使用动态页,用ASP.NET+JS实现复
制屏蔽。
需要的东西有:域名、主机、备案、网站系统。以清新淡雅的校园
风为网站构架模型。
三:网站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对策:
网站技术解决方案选择操作系统,用Window2000/NT。
WebServer采用IIS,数据库采用SQL、ACCESS或是ORACLE等,并分析投入成本、功能、开发、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平台网站开发,采用Dreamweaver,是模板自助建站、建站套餐还是个性化开发。
并采用何种动态程序进行开发,如ASP、JSP、PHP等等。
网站费用需要解决,还有维护的人员。
四:结论:
书籍装帧设计开题报告 篇10
关键字:书籍装帧设计、材质、理念
一、书籍装帧
书籍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大大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古今中外,中国的线装书、西方的羊皮书、苏美尔的石板书都是颇具时代和地域特色的书籍样式。据考证,早在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接十分重视书籍的外观和整体外型。陶渊明说过“书若其人,面甚为重”,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古人对书籍外观造型的重视,这些,其实也就是当下书籍装帧的雏形。
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人类对事物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实用性,而对美学等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进步,事物正面对新生事物的冲击都加快了变革的步伐。一方面装帧很差的书籍即使内容充实也很可能压在书店积灰,很多读者甚至连翻阅的兴趣都没有。另一方面电子图书的兴起对传统书籍形成了巨大冲击,其丰富的图像影音内容和高度的互动性使得传统书籍望尘莫及,时代的剧变使得书籍的装帧必须要朝着更高的“非实用”层次发展,让书籍的装帧精美化、美学化,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正是由于此,书籍的装帧在当下的环境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传统的书籍装帧
诚如前文所言,基于物质资料和科技水平的限制,虽然早在20xx多年前的罗马时代就出现了专门的书籍装帧部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书籍装帧不论社会调查报告是在范围还是形式上的发展都非常的有限,具体来说,传统的书籍装帧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使用范围有限。传统的书籍装帧使用的内容范围和人群范围都十分有限,基本集中在政府或一定的社会组织编订的书籍,如中国的《四库全书》,西方的《圣经》。同时使用装帧较好的书籍的人群,基本为上流社会的贵族或富商。
2、形式单调。一般来说,东方的书籍装帧以线装书为代表,而西方以羊皮书为代表,同时内容以文字叙述为主,形式十分单调且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3、技术含量低。传统的书籍装帧基本就是将书籍组装和保护起来,高级一点的装帧也只是使用金银等贵重金属装饰,本质上装帧的技术含量和设计理念处于很低的水平。
三、当代书籍装帧的要求和思路
时代在飞速发展,书籍装帧在这个剧变的时代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注意以下要素:
1、改变传统书籍装帧的观念。传统观念将书籍装帧的思维局限在书籍的装订、保护、封面扉页的制作等方面,但当今时代对任何一件事物的要求都变得综合性和复杂性,在装帧过程中,如果我们将思维局限在装订和封面这些方面,那对提升我们书籍的整体质量是非常不利的。根据新时代的观点,书籍装帧包括了书本中所有与文字、图形、色彩、形态的有关系的设计和制作。
2、结合时代背景,书籍特色增强书籍的美观性
美观是书籍装帧十分重要的一个作用和要求,在当下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熹榜书千字文》为例,来看看这个问题。这套书的装帧给读者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强烈的。首先,他用木盒制作了书的外套,并创造性地将朱熹文章片段运用现代激光雕刻工艺反雕凸刻在面板上,让读者光是看到这震撼的封面便对书籍里面朱熹的大作充满了渴求和期盼。而反雕的千字文,完美的与朱熹生活的时代宋朝结合起来,展现了宋代印刷术的跨越式发展,使读者的思绪一下飞回到千年以前。这样的书籍装帧,带给读者完美的想象空间和意境,创造惊人的销售量自然不足为奇。
3、突出民族特色
时代的发展使得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一夜之间世人皆知,然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却是无法复制的,这正好给了我们书籍装帧的一个思路,那就是彰显民族风情,使我们的书籍“仅此一家”,具有极强的独有性。
我们之前展示了《小红人》的装帧设计,这本书至今也是中国书籍进攻国外市场的典范制作,当年在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取得了惊人的销量。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小红人》几乎处处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元素装帧设计理念。线装模式、封面的窗花剪纸、扉页的中国结设计、还有整本书的黑字红底的对联模式,可以说是页页有景,片篇有情。
四、大胆使用不同材质实现装帧功能
书的材质早就不能在局限于纸张,所以材质的多样化也是我们现代书籍装帧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为了吸引读者或者更好地体现书的内容或时代特征,我们可以使用木、铁、塑料等多种材质。
五、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书籍的现代装帧理念用1个图表示,对书籍装帧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我们提高书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整合将具有重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103―193。
[2]郑军华慧、书籍装帧设计[M]、上海书店出版社,20xx、1――46。
[3]邱陵、画家与装帧[C]、见:杭间张丽娉编、清华艺术讲堂、中央编译出版社,20xx、195―205。
书籍设计的情感创作 篇11
文字是一种情感传达的媒介,当书籍成为传播文字的载体,那么其形式也与文字一起,成为读者进入书中世界的一个五感入口。通过几个精彩的书记装桢例子来分析,设计师是如何通过书籍外衣来传递书中情感。
关键词:书籍装桢;设计;媒介;情感传达
情感存在于任何艺术活动中,自然也存在于书籍的文字内容与形式设计中。书的作者通过解剥自己来与读者交流,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不断与作者的思想进行碰撞。不同的书籍带给读者不同的体验,就好像爱情小说中构建的某些场景和心里细节的描写总能给读者带来或多或少甜蜜或悲伤的共鸣和慰借,像是彼此诉说;而推理类小说则因悬疑情节的构造形成了阅读期待和想象空间,读者会情不自禁的揣测作者对故事的设定。
当书籍的内容传递不同情感时,书籍设计的形式与结构也应该随着内容或明亮或幽暗或洋溢或含蓄或热烈或淳朴……将著作者的内心情感通过装桢再现,通过纸质的媒介,通过细微的视觉与触觉,赋予其现实生活之外的精神空间,营造一种读者与著者共鸣的氛围,一个寄托情感的载体。
一、以埃里克·法伊先生的小说《长崎》的书装为例
这个小说的灵感来自一则日本新闻,讲述一名女性在另一名50多岁日本男性公寓偷居一年之久最终被发现的故事。故事开篇以悬疑布局开始,很好地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主人公是一个是孤僻的中年男人,一个偷居他人家里的失业女人,相处一年没有交集,直到在法院受审,两人才真正面对面,眼神才交错。这个潜伏在别人家里的女人,窘迫而惶恐,随时担心被发现。至于这个男人,本是一潭死水。女偷居者的闯入,如一颗石子,反倒激起了他的生命波纹,尽管他感觉到了被侵犯。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一个看似自由,一个实则拘谨;一个主动孤僻,一个始终躲避。孤独,紧紧缠住这两人主人公的孤独,是小说里的精神之绳。而作者这样来自旁观者的描述,恰好是描写孤独最好的方式。那作为书籍设计师,又如何将这种孤独再现于书衣呢?
如上图,这是一本16开的仅有112页的易于携带书籍,设计师用带有微微压皱的特殊纸张作为封面,诉说这位平庸且孤僻的男主人公由这个女偷居者的潜入而激动不已却又刻意隐藏的心理波澜,作为主色调的暖黑色则暗喻了这个故事之怪诞(偷居一年多但未被发现),封面上简洁的几何形状为主的插画巧妙的阐述这部小说的精髓——孤独,画中一个身影模糊的人(人影部分用烫金处理)独自坐在中空的正方体上,观察着不远处那座静僻规矩闪烁着黄灯的楼房,似乎希望进去又害怕进去。而这样的描述正是小说男女主人公,一前一后共有的想法,女偷居者在观察长久挣扎长久之后决定偷居,而男主人在发现偷居者后加剧了他对社会、对生活的不安全感,所以他不再住到原来的房子中,但也不时想念。而插画中的暖黄色,象征着晦暗不明的灯光的色调,是故事主角的心理刻画,在生活中他们都是孤独脆弱的共同体,彼此同情甚至彼此感激,但同时又因内心的危机感而彼此隔离,彼此窥伺。
封面各种元素的运用和把握,我认为将小说微妙的心态包裹得真实而到位,唯一让我觉得不舒服的便是硬精装的形式。一本一天便可读完的,便于携带的经典小说,若做成平装或软精装岂不是更合适,况且是一个如此细腻的故事,何须到粗重的书壳。
二、伴手礼——卡片书
在送别德国朋友时,我自己做了一个小香囊,和一本可放进香囊的卡片书作为伴手礼,承载近一年来我在德国他们在中国这段时间的记忆和友情。
封面和封底的文字用三种不同的字体拼贴,代表我们三个人。封面——“We meet in a hot summer”(我们在一个炎热的夏季相遇) ”,封底——“Say goodbye in a warm winter”(在一个温暖的冬别)
打开之后是我们三人的合照,因为需要折叠,所以脚的部分用插画表现,也正符合了我们的坐姿。
再打开来便可以看到一些白色字体,这些都是平日我们积累的某些自创的夹杂着中文、德语和英语的暗语,往后想起可能有种“呓语”的感觉,所以用不是很清晰的白色字迹来纪录某些关键词。最后,将卡片书完全打开便是一首写给旅途中人的诗《The outsider》。
因此,当读者眼睛落到书衣之时,便是感受书中情感的开始;随着肢体对书籍触碰,文字的内容也慢慢由这些外在的质感随视觉触觉进入到内在的文字,读者的脑中。
插图设计与书籍营销 篇12
书籍不仅限于一种精神文化传播媒介, 也不仅限于一种知识的记录与传承载体;在以商业形态著称的文明时代, 书籍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架上商品。在今天, 是商品就必然要有包装, 而书籍装帧设计正是这一商品的“包装”。书籍装帧设计是学术性和商业性的共同体, 这两个属性同是存在于书籍装帧设计中。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在市场经济和商业运作影响下, 既要为出版商赢得商业利润, 又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向迅猛发展。
1.1 插图与书籍的关系——所谓插图
“插图是为了解释, 说明或叙述某些特定内容而画的图画, 是运用图画对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作艺术的诠释, 把文字或创意转化为图画。” (摘自《装饰》总第153期) 插图是一种以文本为基础, 以传达信息为目的, 以印刷或其他媒介传播的图像艺术, 插图在文本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这种创作是对文本的解释, 它是人类精神的载体。在信息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 随着商业性的加强, 插图已经从过去单纯手绘为主的创作方式转变为大量使用电脑处理的模式。艺术美造型美已经不是设计师单纯的追求了, 传达商业文化信息, 为商业活动服务, 同样成为现代插图设计师的理念组成。
2 插图与书籍的关系——插图与书籍的渊源
书籍装帧设计包括开本, 护封, 内封, 书脊, 环衬, 扉页, 编排, 插图, 字体, 版权页以及纸张等, 它包含书籍外部设计和内部设计。外部设计部分也被称为封面设计, 即封面, 护封, 函套, 腰封, 环衬及扉页等;内部设计部分也被称作版式设计和插图设计, 即字体, 开本, 用纸和插图。插图作为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必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书籍装帧设计和插图的定义, 可以确定, 插图和书籍之间有着直接不可避免的联系。
清朝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古以图书并称, 凡有书必有图”。可见, 图与书之间有着不可解的渊源, 自有书籍诞生以来, 图与书就息息相关, 不可分割。在今天, 图即为插图, 书解为书籍。插图和书籍自古以来便是合而为一的整体, 故称之为图书, 缺一则不构成“图书”。书籍艺术与插图图像的结合, 自古受到世人的公认。有此可见, 插图与书籍之间,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 不同文明发展程度下, 起着各自力量大小不一的作用。在“艺术是为建构人格”为主要思想的时代, 书籍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传播思想, 促使高尚人格的形成, 而插图则作为图像语言来陶冶人的情操;在信息量几近超负荷的读图时代, 书籍依旧因传播信息而存在, 但插图的存在, 更多的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欧美“最美的书”评奖委员会认为:最美的书必须有合适的字体, 以及包括有扉页, 附录在内的美观的版面设计, 书籍的各个部分都要设计的适当并符合美学要求, 书籍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纸张, 护封, 封面, 环衬, 插图和印刷等要素, 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并在使用时感到方便。从中可以看出今天最美的书应该包括插图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完美组合, 应该重视插图在内的各个部分的实际功能性作用。
2.1 插图的营销作用
商业社会下, 书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消费者, 出版商和设计师都在这种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充当着自己各自不同的角色。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 消费者的各方面需求都在增加;出版商在不断受着利益的驱使;而设计师恰好被夹在消费者和出版商之间。当两者之间产生供求关系时, 设计师必须出面解决这个供求关系的焦点, 从而一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 一方面给出版商带来经济利润。而在设计师进行设计创造时, 还要迎合消费者和出版商, 在这两大任务中, 后者的核心, 便是营销。
2.2 消费者的需求
在信息泛滥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 人们开始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充裕, 对美更是产生了极度的渴求。人们狂热的追求视觉图像享受, 积极地崇尚视觉满足, 理所当然的迈进了读图时代。在如此社会环境下, 插图在书籍销售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插图越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书籍就越是卖座叫好。插图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往往给消费者带来心理上的好感与兴趣, 现代营销心理学的观点正是这一真实现象的浓缩:“不具有引起消费者心理上好感的商品, 难以左右销售的局面”。
2.3 出版商的利益
在出版商眼中, 书籍更重要的属性是商品, 它是给出版商带来利益的工具和媒介, 没有商业利益的商品交易, 对于出版商来讲是没有价值的, 是不值得为之投资的。出版商的目的不仅是让文化信息通过书籍得以传播, 他们更需要书籍带来的市场, 更注重书籍装帧设计的市场功能。他们把书籍装帧设计的全过程当作是一场商业活动, 没有几个商人把资本投注在一个只有艺术价值而不存在商业价值的书籍上的。在出版商那里, 插图的功能是提高书籍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 是营销作用, 是给自己带来经济利润。消费者需要什么风格的插图, 出版商就要提供什么风格的插图;消费者对什么基调的书籍装帧设计感兴趣, 出版商就会寻找并给予什么基调的设计。
2.4 设计师的任务及中介地位
包豪斯设计学院提出了“设计师为了大众而进行的活动”这一观点, 而广大书籍装帧设计师们, 在商业社会大潮下, 也需要遵循这样的设计原则, 暂时隐藏起各自先锋和超越的设计理念, 迎合大众, 迎合消费者, 迎合出版商。
设计师的中介地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出版商与消费者的中介, 设计师既要满足出版商的经济需求, 也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设计师必须将二者的思想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得到统一体现。消费者需要插图丰富的书籍, 出版商需要插图丰富的书籍装帧设计吸引消费者。此时, 插图便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起到营销作用, 并且力量巨大, 如果设计师未能满足双方需求, 那么交易便宣告失败, 消费者与出版商便无法连接到一起。另一方面, 设计师是书店与读者家中的过渡体。当读者把插图当作评价书籍优劣的标准时, 插图的营销作用促使了交易的成功, 而设计师便完成了书籍从书店到读者家中的转移。
插图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作用多元化, 既有其功能性体现, 也有其学术性所在。但是商业社会下, 学术性必须建立在功能性的基础上, 一个没有市场的书籍装帧设计, 无法满足消费者和出版商的需求。只有能够起到营销作用的书籍装帧设计才有广阔的市场。这样功能性, 营销性是首位的, 而学术性, 设计的意境和品味次之。日本装帧设计家菊地信义说:“装帧设计的存在价值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它即不属于作家, 也不属于出版社, 更不属于装帧设计者。”而这种兴趣正式营销作用的源动力。书籍装帧设计师, 只有激起了读者的兴趣, 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3 结论
【书籍封面设计教案】推荐阅读:
书籍封面设计软件06-21
书籍封面设计与出版05-14
书籍封面中的色彩设计05-12
书籍封面的情感化设计12-03
检具设计参考学习书籍及经验参考书籍和文档05-25
现代书籍形态设计09-15
书籍材质与设计10-09
新概念书籍设计07-17
书籍设计的触觉表现10-16
视觉思维与书籍设计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