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的触觉表现

2024-10-16

书籍设计的触觉表现(精选4篇)

书籍设计的触觉表现 篇1

摘要:色彩是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主要艺术语言, 与构图和其他表现语言相比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更能发挥其艺术魅力。同时它又是美化书籍, 表现书籍内容的重要元素。儿童类书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儿童在心理、生理以及审美需求等方面同成人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的分析, 研究儿童的审美偏爱, 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与其他的书籍装帧设计又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这是由于儿童的天性所造成的, 尤其在色彩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本文着重从儿童对色彩的感知与偏好以及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的特点和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色彩定位进行探讨与研究, 据此对儿童类书籍封面的装帧设计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色彩,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视觉心理,情感特征

引言

色彩是书籍封面装帧设计引人注目的主要艺术语言, 与构图和其他表现语言相比较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抽象性特征, 更能发挥其诱人魅力。它又是美化书籍, 表现书籍内容的重要元素。作为一名书籍装帧设计师来说, 除了系统地掌握基本的色彩理论知识外, 还应研究书籍装帧设计的色彩特征、了解地域特征、文化差异背景、人们的色彩爱好与习惯, 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同样, 色彩在儿童的成长启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本成功的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离不开色彩的装饰, 没有色彩, 孩子就无法识别和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 色彩应用较之其他设计显得更为重要, 它是一切美术设计的基础。通过书籍设计的色彩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孩子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引起愉快的体验, 获得美的享受, 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素质。重视儿童书籍的装帧设计, 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是书籍装帧设计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我们更应该研究孩子们的审美偏爱, 并根据它对儿童类书籍的装帧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探究儿童对色彩的感知与儿童对色彩的偏好

书籍封面设计艺术与其他文学艺术形式一样, 起根本法则是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除了受到书籍内容的制约外, 还要受到立意、构图、形象等形式的制约。同时, 书籍封面的色彩设计是在特定的条件下, 要求设计者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作颜色选择, 进行各种各样的色彩统一。设计师要表现书籍的主题和创意, 充分展示色彩魅力, 不能依靠设计者凭空想象, 须从属于书籍的题材、类别、档次、销售对象和地区。首先设计师要了解销售市场同类书籍的设计特点, 在进行市场调研和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确定对设计的定位, 在色彩运用中根据书籍的不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一般说来, 设计儿童类书籍的色彩, 要针对孩子单纯、天真、可爱的特点, 色调选择高调, 减弱对比力度, 强调柔和感觉;这是因为, 儿童认识世界往往是从色彩开始, 先入为主, 对色彩的喜好是孩子的天性, 。长期生活在绚烂的色彩世界中, 是他们对色彩具有一定的感知力。

儿童时期好奇心强, 喜欢艳丽绚烂的色彩, 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色彩的感知不尽相同。幼儿时期的儿童能认识红、黄、蓝等基本颜色, 但不能区别色度, 不能把颜色和颜色的名称进行一一对应;中班儿童能认识紫、橙、黑、白等多种颜色, 逐渐能区分颜色的明度和纯度, 并偏爱各种色系;大班儿童色彩辨别能力强, 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运用色彩的表现能力, 对混合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比较喜欢鲜艳的对比强的色彩。儿童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 丰富绚丽的色彩将有助于儿童愉快的感受。儿童都喜欢鲜艳的色彩, 偏爱那些描绘熟悉的物体、色彩明快的艺术作品。即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色彩是他们判断作品好坏的两个主要的标准。由上述阐述可知, 儿童类书籍设计应以鲜艳的色彩为主。

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的特点

书籍封面的主要功能为了向读者传达书籍的内容, 其中封面的色彩首先引起人们的关注, 激起视觉的兴奋, 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要是因为色彩与人们的情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儿童类书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 故此类书籍封面设计的色彩表现形式追求生动, 优秀的儿童书籍封面装帧色彩设计不仅使他们感受到美的享受, 同时能够培养他们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由于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内容广泛, 题材多样;无论运用抽象、夸张的绘画手法, 还是细致精美的装饰画, 其共同之处在于色彩的运用上大多以红、黄、蓝等鲜艳夺目的色彩为主, 画面整体明亮、鲜艳, 给人以活泼、跳跃、分外醒目之感。这是由孩子们的天性所决定, 也是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与成人书籍封面设计的不同之处。这些充满形式美的画面设计, 不仅能使儿童爱不释手, 还能激励儿童保持学习的兴趣。从中可以得出, 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的特点具有以下几点:

(1) 在色彩体系中, 巧妙利用轻重倒置的色彩感, 达到活泼跳跃的动态感。以红、黄、蓝等明度均高的颜色为底色, 具有重感的色彩排列其中, 两者渐次混合刻意营造出可爱的卡通效果, 从而丰富了设计的手段与内涵, 给画面带来活泼跳跃的动感。

(2) 巧妙利用三原色的对比色, 红绿、蓝橙、黄紫对比搭配的方法, 选择多种颜色表现画面, 不要以生活中固定的颜色框架去局限思维。使整体画面色彩给人以更加丰富、鲜明、绚丽之感。

(3) 以鲜艳的色彩吸引儿童。由于儿童审美能力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所决定, 天真活泼的儿童喜欢鲜明的色彩。它会使儿童感觉积极兴奋, 感觉事物的美好;强而有力的色彩更加吸引儿童的阅读力和探知欲。例如:红色、黄色、蓝色、绿色使人联想到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这些色彩与儿童精力旺盛、热爱自然的心理特质相吻合。儿童喜欢强烈、张扬、艳丽的色彩, 因为它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在儿童书籍封面的设计上, 设计师要大胆利用丰富的色彩, 用强烈的对比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童书籍封面装帧的色彩设计是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去感知周围世界, 提高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欣赏, 这是培养儿童敏锐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儿童在心理、生理等方面等方面均同成人有着显著的区别, 他们的审美需求同成人不同, 书籍封面装帧色彩的设计在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视觉需求的前提下, 还应注重打破传统思维设计的束缚。

另外, 儿童书籍装帧封面的色彩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在购买者与书籍之间构建信息传达的视觉桥梁。书籍的封面是装帧设计师所精心营造的一方圆地, 小小书本自成一体, 封面及插图中人物的形象、版式材料色彩定位等的处理, 都能烘托出这本书特有的文化意境。优秀的设计师善于塑造整体气氛, 让儿童仅凭外观形态就沉浸其中, 如情入境去体验、想象书籍的内容。色彩设计所蕴涵的情感正是装帧艺术不可或却的灵魂。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 莫先乎于情。”我们重视色彩装帧, 是因为它能利用具体的形式来表达难以具体化的感情。儿童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机器, 他们天真活泼、感情丰富, 不仅懂得选择美的形象, 也能体会到真挚的情感。

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中色彩的定位

对于作为设计儿童类书籍的设计师来说, 在设计中首先要明确色彩的定位。书籍色彩的定位在突出视觉效果时, 要根据儿童的喜好特征与色彩的颜色搭配, 通过色彩定位来强化消费者对它的辨认视觉效果, 充分表现书籍的个性特征与功能, 利用色彩设计的创意达到色彩在儿童书籍表现中具有迅速诉诸感觉的效果。

根据儿童审美的喜好, 我们可以得出儿童书籍封面装帧的色彩设计定位有以下几点:

(1) (书籍类型设计定位) 根绝儿童书籍类型的不同进行色彩定位。

(2) (主导色定位) 以少为主 (一至四种色为宜) , 若使用两种以上的色彩, 可按色彩的明度进行划分。

(3) (辅助色定位) 不宜太多, 也不宜太少 (以四至八种色为最佳) 。

(4) (循环比较, 同气相求) 将主导色加上辅助色的各种组合方案与主要色彩搭配。

一般来说, 儿童书籍封面的色彩设计, 要针对儿童单纯、活泼、可爱的特点, 色调往往处理成高调, 减弱各种对比的力度, 强调柔和之感, 儿童的喜好成为设计的关键。研究认为, 多色彩、高亮度对儿童的视觉吸引力最大。因此, 在设计中, 大胆使用红、橙、黄、蓝、绿等强烈色彩, 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红色, 是强有力的色彩。它给人以热情、充满活力之感。在许多以红色为封面的书籍设计中, 它起到了强调色的作用, 红色较鲜明, 极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的红色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红色与黑色是较常见的色彩搭配, 黑色的沉稳与庄重、静寂衬托出红色的鲜亮。红、白、黑的色彩组合搭配产生出鲜明夺目的视觉冲击力。

橙色, 总是给人以快乐、幸福、欢快的感觉, 常用于儿童书籍中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幼儿认图等类书籍的封面设计。在儿童书籍设计中, 橙色也是较常用的一种颜色。通过色调的变换, 它既能表现出青春的活力, 又能给人以沉稳老练之感。

黄色给人以明亮的感觉, 它也是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中较常用的一种色彩。因为它能够营造出愉快的氛围, 由此得到大多说人的认可。在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中, 大到整个画面色彩设计, 小到某个点的应用黄色几乎可以在每一个角落找到自己发挥的空间。

绿色是自然界中植物的颜色, 总能给人以希望、宁静之感, 是生命力的象征。同类色中的浅绿、黄绿色既有绿色的特点, 又蕴涵黄色的味道, 常用在儿童类书籍封面的设计中, 受到小朋友的欢迎。

蓝色给人以理性、宁静、充满智慧感。以蓝色作为画面的主色, 不同纯度、明度的蓝色组合, 能营造出凉爽、清新、青出于蓝的效果。因此, 蓝色多应用于儿童文学小说类书籍的封面设计。

除了以上几种在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中常用的色彩外, 还有几种色在儿童书籍封面中常用的色彩, 白色给人以纯真、洁白一尘不染之感, 多用于书籍的背景。黑色可于任何颜色搭配, 给人以安全、深沉之感。灰色比红色、橙色等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色彩, 则显得较为低调, 它传达了一种中庸的氛围。有彩色与无彩色的组合, 集两种色系之精华于一体。在设计中, 通过面积大小不同的比较, 给人以多方面的视觉享受。无彩色的利用, 缓解了有彩色系的视觉冲击, 使两者更加协调, 使画面显得柔和精美, 给人以无限丰富的想象。相同的封面版式配以不同的色彩, 通过不同明度、纯度的表现, 以及不同的图案形象, 使书籍在保持其丛书系列系列感的同时, 又不失其活泼、丰富之感, 整体效果极佳。

结语

综上所述, 色彩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构成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它不但要达到和读者进行视觉的沟通, 更重要的是引起读者情感的关注。随着时代的进步, 儿童书籍封面装帧设计已呈现图文互动的趋势, 色彩的取舍, 不同明度、纯度的搭配, 色彩层次的变化, 更加受到儿童与家长的喜爱。一个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师能将书籍作者的感情与自己的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 融入设计中, 并以儿童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只有童心依旧、情感细腻的设计者才能设计出受儿童欢迎与喜爱的书籍封面。

参考文献

[1]孔起英.论儿童的审美情感.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 (46) .

[2]布雷顿.儿童美术心理与教育.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

[3]张群胆.平面设计色彩配色应用.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

[4]张继渝.设计色彩.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浅析书籍装帧设计中材质的表现 篇2

纸是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材料, 尽管有木板书、绢帛书、电子书等, 但纸质仍是成本最低、运输、储藏及阅读最为方便, 印刷制作效果最佳的材料。

日本设计家原研哉先生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到“今天, 纸张已经不再是媒介的主角, 我们要做的, 是将其从所担负的实际任务中解放出来, 恢复到它在‘物质向度’的未来面目。”由此可见, 纸质材料仍拥有很大的创意空间。而今, 除传统纸张外, 新型纸张也通过独特的肌理质感有效地融入到现代书籍设计中, 展示出书籍独特的气质和魅力, 使纸张媒介得到新生。

例如, 柔软是宣纸的特质, 柔软的纸张也能把书籍塑造出建筑般的视觉效果。吕敬人先生为范曾设计的《范曾谈艺录》用柔软的宣纸为元素, 塑造出一本犹如传统园林建筑般质感的书籍形式。粗糙的封套纹理, 触摸时犹如建筑的墙体, 蕴含着作者一种空灵、简约、高尚的心理。再如吕敬人先生设计的《意大利内普利迪小提琴奏鸣曲》, 书籍采用自然的毛边书口设计, 在角上模拟出小提琴乐谱的质感, 传递出浪漫、真实的音乐美感。

二、材质与书籍装帧设计

1、材质与书籍装帧设计的关系

传统书籍主要是以阅读功能为主, 设计过程中书籍文字信息、图案图形把书籍内容填充满。而今, 书籍设计采用新的印刷材料, 弥补了过去触觉与视觉不能同时满足的缺陷。通过对书籍材质的研究与应用, 使新的材料融合到书籍设计之中, 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方位的视觉享受与触觉感受, 激发人们的阅读欲望成为设计师的新追求。同时也激起了受众的审美感觉, 让更多具有审美价值的书籍形式来满足读者在新时代下的需求。

比如, 基于织物的特点, 部分织物在儿童书籍设计中有了与其他书籍不同的用途。由于棉织物柔和的质感, 远远超过纸张的韧度和牢固性。另外书籍可以作为棉纤维完全被回收利用, 更符合环保要求。

我们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泡泡书《小唐诗》为例, 它是针对儿童习惯及爱好的读物, 采用软性塑料泡沫为材料设计而成。整本书质地柔软, 色彩丰富, 书的四周均打磨成圆形, 儿童在阅读时可放心的揉、捏、撕, 用不同的方式体会书本的乐趣, 使各种感官自由的探索。

2、材质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

当今书籍试图改变用名家著作来吸引读者, 走向注重书籍材质的探索之路。经典的书籍不仅有丰实的内容, 而且要注重书籍的视觉传达设计。用贴切内容的材质来体现书籍的内涵, 也给读者带来视觉、触觉冲击, 激发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从而有效地实现自我营销作用。就如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师邓中和先生所说:“精美的装帧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广告, 实际上是一个‘缄默的推销员’。”西方经济学家贝伦斯把这种广告作用称作为“有意的和非常强制性的影响形式。”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 当我们走进一间图书城, 琳琅满目的书籍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是怎样的一本书才能触动我们?经验告诉我们, 是别具风格的书籍才会吸引读者。

3、特殊材质在书籍设计中的作用

书籍印刷材质的不同, 对书籍空间想象产生了审美与触觉的享受, 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现代书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材料化, 各种材质的质感、色彩、肌理表现不同的个性和特点。用于书籍设计的材质不仅有纸质, 还有塑料、金属、木材、皮革等。

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维。那种以绘画形式的纸质封面和千篇一律的正文版式为基点的装帧只是一个外包装, 没有体现书籍的内涵。书籍设计应包含:书籍形态策划、信息内容编织、视觉图文构成、纸张工艺的设定等程序。从“皮肤”到“血肉”有机体现, 以往的观念割裂了外表与内在的呼吸关系。犹如一道美味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总是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更是会赋予书籍不同凡响的效果。

书籍设计中的特殊材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材质的“个性”选择和运用会给整本书籍一种特有的“气质”, 把这样的书籍呈现给读者面前会让读者有全新的阅读感。本人认为特殊材质在书籍设计中主要有以下三点作用:

首先, 合理的运用特殊材质有助于增强书籍的阅读新鲜感。主要体现在读者面对不同材质的书籍可以让读者面对新鲜事物惊奇的感觉, 有助于增强阅读的快感和欲望。与此同时也突出书籍类别的差异性, 在千篇一律的纸质书籍中凸显出来及提升书籍本身内涵与价值。比如, 作为礼品类的书籍和发行量较小的珍藏类书籍完全可以改变书籍的材质, 运用某种贵重金属作为材质从而提升书籍的收藏价值。

其次, 有助于书籍自身的信息传达。书籍的设计虽受制于主题内容, 但绝非是狭隘的文字解说或简单的外包装。设计者应从书中挖掘深层涵义, 寻觅主体旋律、安排节奏起伏, 在时间艺术中体现空间感受, 构筑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新概念、新形势。现代书籍多是运用纸质材质, 其优点显而易见, 但缺点也是致命的, 仅能单一在版式上有所创新, 而特殊材质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 不同材质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思想理念和触觉感受。如:皮毛的柔软、温暖, 女性气息浓, 金属的坚硬、冰凉、时代感强;布的朴实、温馨、怀旧;木头的中性、古朴、稳重;玻璃的清透、轻盈、神秘等。

最后, 特殊材质有助于书籍的功能扩大化。掌握各种材质的特性, 合理的应用到书籍上可以满足不人群的需求。基于荧光材质的特性, 应用到书籍上, 就算是没有电的地方也不妨碍阅读。塑料的特性就是不易烂, 如广东某企业和出版社共同推出了一系列“浴室阅读用的塑料制书”, 这些书被水沾湿也不会黏上。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塑料的特点和浴室书的要求不谋而合, 使书籍的使用范围扩大化。

三、非纸质材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现

1、非纸质材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运用的原因

书籍自诞生之日起, 就经历了多种非纸质材料的运用。如甲骨、玉版、竹简、木牍、皮毛、绢帛等都在书籍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虽然纸质材质在当代书籍装帧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成熟, 非纸质材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审美追求的多样性, 促使人们的审美标准进一步提高, 为了满足不同的大众需求, 非纸质材质重新得到重视, 设计者为了更好的迎合读者的审美感受, 同时也为了更准确的表达书籍内涵, 非纸质材质的运用, 逐渐成了一种时代的趋势。

2、非纸质材质的特点

非纸质材质在现代书籍中的表现, 必须要符合书籍的整体格调, 不同材质视觉表现和色彩所带来的效果各有其特点。如表现柔韧, 可选强化塑料, 软化铝制品等;表现坚硬, 可选用冰冷的金属;粗糙, 质朴的亚麻布;光洁, 选细腻的有机玻璃等。从受众的视觉感受上看, 厚重的材质给人以稳重可信;轻薄、半透明的材质给人以飘渺浪漫;粗糙的材质给人以原始美、古朴美;光滑的材质给人以流畅美, 柔软的材质给人以亲和温暖感。在阅读过程中, 不同材质的书籍给予读者视觉和触觉双重体验, 可在短暂的时间内记忆,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阿迪达斯的精装宣传册, 采用了触感光滑坚硬的金属作为封面材料, 既美观又传递出运动时尚的气息, 符合阿迪达斯品牌的特点。

3、非纸质材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现

非纸质材质对书籍设计的影响远远大于技术性利用的范畴, 它既包含了视觉和触觉的整体质感, 还涵盖了对流行趋势所形成的作用。非纸质材质具有视觉和触觉的双重属性, 非纸质材质的运用使书籍不仅在形态上更加多样化, 而且在印刷材料上的视觉表现上更加丰富, 给设计者提供了更大的创意空间。阅读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行为, 读者在触摸书籍的同时也获得了不一样的精神感知, 阅读过程中材质的触感给读者提供了更多自由的想象空间, 读者发出对书籍的由衷感慨, 并使书籍获得更多的阅读可能。

4、非纸质材质与其他工艺的组合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现

非纸质材质在书籍的表现过程中, 还应注重各种材料之间的搭配, 使书籍印刷材质在视觉上产生对比使之具有差异性, 从而更好的实现自我销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必将出现更多的新型材质, 新材料的发展使人通过嗅觉、听觉也能得到心灵的享受。

科技文明的进步使得材质和工艺之间显示出不可分割的特性。书籍装帧设计印刷工艺得到较好的处理, 可以用平面的效果传递视觉的经验, 在提高材质装饰效果的同时, 也使人获得丰富的审美需求。如:起鼓、烫金、烫银、烫电化铝、压凹、覆膜等工艺手段都具有独特的视觉、触感特点, 都可以为书籍塑造个性化的形象。所以, 材质与现代的印刷工艺完美结合, 为书籍装帧设计中材质的多样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材质在书籍中的表现也逐步被设计师和读者所重视。

四、结语

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门类, 它是集绘画、摄影、书法、材料等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与材质是分不开的, 其受制于所属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所以我们现在无论做什么设计都不能脱离时代感, 它是我们设计的最神秘的灵感, 是最重要的教科书, 以多样性来丰富现代书籍的多元化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本身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满足“阅读”功能的需求, 读者的审美视觉和触觉体验必将被设计者所重视。非纸质材质的发展, 必将成为书籍装帧设计中材质的表现注入强大的活力, 必将给书籍装帧设计中材质的表现带来创新。

摘要: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多样化, 读者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审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书籍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阅读其内容, 却不顾及其外表。而今, 作为精神食粮的书籍, 材质的表现也逐步发生了改变。本文通过描述纸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现及作用, 引发其与非纸质材质的对比。书籍材质由纸质向非纸质扩展, 读者的审美视觉和触觉体验在未来的书籍设计中必将被设计者所重视。非纸质材质的发展, 必将为书籍装帧设计注入强大的活力, 必将给书籍装帧设计材质的表现带来创新。

关键词:书籍装帧,材质,表现,非纸质材质

参考文献

[1]吕敬人.书籍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

[2]吕敬人.书艺问道[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3]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书籍设计的触觉表现 篇3

由吕敬人编辑出版的《菊地信义作品集》《现代日本插图集》带出了初具规模的“中青风格”, 使人们看到了奇妙构思、至美艺术格调的艺术追求精神和现代书籍艺术的新潮。吕敬人书籍设计中“亚洲视觉”的特性体现为:设计符号的传统渗透、对书籍五感的先锋体验, 系统性的书籍形态学构筑等。

一、亚洲视觉之传统文脉的渗透

吕敬人书籍设计中亚洲视觉的特征之一就是中国传统文脉在设计中的渗透, 如着名的《朱熹千字文》书籍设计, 对文献的考证得知此文原是刻在石板上的, 书籍本身带有传统金石意味, 而吕敬人的设计理念就是希望人们能更直观的去感受书籍自身散发出得纹路和意蕴, 体味设计带给人们的内心震撼。包括书籍内文的设计上以文武线的形式强化了传统格式, 加入了形式各异的文字象征符号, 并有粗线进行格式的平衡:上下的粗线稳定了癫狂的墨迹, 而左右的细线与书籍中奔放的书法形成强烈对比, 在和谐中取得动静相宜、张弛有度的节奏感。封面的设计更是为人所称道, 利用汉字基本的笔画作为分册的封面图形, 和而不同, 而封函则将主席千字文利用雕版的样式反雕在桐木板上, 模仿宋代印刷技法, 具有强烈的金石意味和宋版风格。全函的整体装帧以皮带串连, 取“韦编三绝”之古味, 并用以如意的形态构成别具一格的形态, 以如意木扣合的方式达到别致且立体的效果。在制作工艺方面, 吕敬人把工艺制作技术和流程上升到审美的高度, 高技艺的书籍设计能更好表达出设计者的理念、语言及个人审美。

二、亚洲视觉之立体构思的审美来源

看吕敬人的书籍设计, 其装帧手法是丰富多变的, 但综合大多数的设计, 多着墨于对平面书籍设计的立体化游戏。这种将书籍进行折页、对叠、拉伸等立体手法, 来自于中国传统“壮美”的审美观念和中国“天人合一”的动态物人关联, 其设计是将平面设计拉向立体装置的魔术, 常见的有《赵氏孤儿》的折叠式、《食物本草》的对开式, 在《食物本草》中, 封面是模拟藤编食盒的网络材质, 有立体的铜把手, 与其说是一本书, 不如说是一件造型艺术品, 从外形和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运用上烘托了书籍的主题。

2000年吕敬人主持设计的《梅兰芳全传》书籍获“中国最美的书”之殊荣, 此书的整体设计是进行平面的魔幻游戏, 尤其注重在书侧页的切口设计。突出的特点就是上开是梅兰芳的舞台, 下开是是他的生活照片, 将梅兰芳的一生浓缩于书籍侧页, 使读者在阅读时候产生细节的感动。

吕敬人书籍装帧设计“亚洲视觉”中的立体构思, 亦对现代书籍设计师产生了很多影响, 现代书籍设计开始在造型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变革, 如吴勇设计师设计的《画魂》采用了独特的三角形轮廓, 进行了漏叠的平面手法。

三、中国当代书籍设计的亚洲视觉特性融入

时至今日, 更多的设计师在吕敬人诸多书籍设计先锋者的带领下, 在书籍设计中运用到“亚洲视觉”的特性, 进行书籍设计的实践制作。

设计《意匠文字》一书的王序, 他的书籍装帧特色就是采用了亚洲独特的麻纸材料, 以亚洲形象的文字作为封面的主题设计元素, 出版人和设计师欧宁亦是在亚洲视觉影响下, 对物与人的连动关系有着深刻的体悟—“做出版物的设计, 我非常重视编辑, 我花在前期策划与编辑上的时间比后期上机设计要多很多, 一个好的编辑方案, 只要加一点点设计力量就会很完美, 对我而言, 出版物是艺术媒体的一种, 而设计, 是手中有效的工具, 它可以形成视觉冲击, 加大传播力度”。

吕敬人的现代书籍设计, 也是从材料到造型充分体现了亚洲视觉启发下的设计元素的充分运用, 如用纸, 是吕氏书籍装帧的一大特色, 吕敬人工作室研究实验了中国传统纸张的八十余种种类, 如“云宣”“描图”等各色纸张, 研究中国传统书籍用料的各种手法, 古老的“甲骨”“玉版”“竹简木牍”“缣帛”, 吕敬人对此都有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实验性再创设计。书籍的传统的装帧形式也是常被涉及的重要部分。

四、“亚洲视觉”之现代书籍设计理念的反思

现代书籍设计理念是以西方设计准则为主的, 讲究对平面设计的行业素养, 吕敬人汲取了西方现代书籍设计的科学理念, 采用标准化对设计细节进行考量, 但其立足于亚洲本土的视觉特性使之自觉的对书籍设计有着与西方通行设计准则对立的反思实践性。吕敬人在其50岁的时候半脱离了公职工作, 营办了“人敬人工作室”, “艺术设计的核心是理性, 但本质却是人性。”, 敬人工作室正体现了设计核心本质的人性化, 并且在其亚洲视觉特性中, 将人性化具体化为“吕氏风格”的“人人”, 吕敬人说曾说, 在日本学习书籍设计, 最重要的是注意到了书籍设计的整体性。吕敬人在对西方现代设计的冲击中, 注意到了西方书籍设计的优点——标准化和程式化, 但却并未踏入此中受到拘束, 而是从其导师和自身的设计素养中开辟出自我设计风格——立足于亚洲视觉的本土化、民族性的书籍设计风格。

吕敬人书籍设计从形式和神韵两个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貌和特点进行了提炼和再创造, 同时在对西方设计理念的反思中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在形式方面, 通过中国传统设计的纹样、图案、材料、结构、技法、文字、色彩等各种符号因素的融合来传达含义。这些符号的现实化传达出特有的中国文化脉络, 表现出与他者文化精神有别的独特魅力。在其神韵方面, 这种具有亚洲视觉的本土、本民族、地域特征的书籍设计是传统设计载体所贮存的民族文明的全部信息和中国设计精神上的自我风格, 它是一个艺术家生命力蓬勃发展的标志, 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不断地重构、整合和演进。所以, 吕敬人追求的的这种充满极重人文气质的、有书卷气息的中国神韵的设计风格, 是他对西方现代书籍设计的亚洲自觉反思。虽然并未有意避免西方现代设计流于简略的国际主义风格, 却在自觉的亚洲视觉的特性影响下, 有了很多实践型的书籍设计尝试, 他种种的书籍装帧方式和实验成果, 又反过来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书籍设计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与其他国家同类的设计师一起, 将现代书籍装帧设计推向解构主义和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之上。

参考文献

[1]《疾风迅雷》北京三联书店出版.2002.

[2]《造型的诞生—图像宇宙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3]《菊地信义装帧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2002.

书籍设计的触觉表现 篇4

关键词:电脑艺术,书籍装帧,艺术性,工艺性

伴随着电脑软件技术的逐渐成熟, 电脑艺术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其独特性凸显出来, 对艺术设计方面的影响也显而易见。书籍装帧作为设计艺术的一个部分, 与电脑艺术的交集范围也逐渐明显, 这不仅体现在书籍装帧的前期整体性设计艺术表现手法上, 还包括对书籍设计完成后期的印前排版工作与制版工艺, 电脑艺术与这两方面已经产生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艺术性

书籍是用来阅读的。从封面设计到内页设计, 都是其内容的信息传达;书籍整体要起到功能作用, 如果又有美观, 就更加好了, 这是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总的要求, 功能加美学[1]。书籍设计的艺术性是书籍传达信息的另一种功能, 除了能从书中得到所需的信息之外还能带给阅读者是一种视觉感官体验, 让阅读成为一种视觉享受。书籍设计的艺术性也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书籍设计是一项整体的视觉活动, 是对书籍载体的艺术性、工艺性设计整体把握, 包括书籍外部的装帧设计和内文的版式设计[2]。如何利用电脑艺术中的表现手法, 延续和发展书籍装帧整体设计的意义, 对于电脑软件的操作者与书籍装帧设计来讲意味深长。电脑软件的使用方便了书籍装帧设计的过程, 或者说是缩短了书籍装帧设计所要表现的时间, 数码技术带给设计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使设计人员的创意空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与传统的手工绘制相比, 电脑以其高效、便利、精确等优势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表现手段[3]。

从艺术性的角度思考, 电脑艺术的软件技术运用于书籍整体设计, 主要涉及到软件的运用;例如Photoshop软件的图片处理与Painter软件的电脑绘制手法等表现方式。Photoshop软件比较容易集中在图片的各种处理方面, 多种图片需要叠加、套用、透叠、溶解、滤镜、图层渐变等等功能操作可以将书籍的整体设计表现得更为多元化与层次感。Painter软件的使用极大丰富了电脑表现手法的局限性, 将油画、水墨、速写等纯传统绘画手法通过软件的操作命令表现, 完成过程中不断的修缮与整理, 这在书籍装帧整体艺术表现方面又是一个新的表现手法的突破, 也摆脱了原有的手绘完成进行电脑扫描、如果效果不理想还需要重新手绘再扫描传输入电脑的复杂过程,

以图1为例, 本案例为一陶瓷博览会刊封面设计。主题是国际陶瓷博览会, 设计以本土陶瓷艺术文化为基础, 与国际陶瓷艺术界交流为核心的展览交流活动, 在设计这本书籍会刊时这两个主导思想决定了设计风格与表现手法。设计实施中对设计对象的整体把握, 通过电脑艺术手法表现构思, 原始的照片的Photoshop图层处理, 明度与色相的替换到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叠加, 最终能够达到个人最初的设想效果。由封面设计再回到会刊的整体设计, 风格与内容的统一性与整个过程是由设计思路的引导, 通过电脑表现手法的处理直至最终效果的完成, 是电脑艺术与设计思维流畅的结合。从趋势上讲, 电脑艺术在书籍设计的表个软件在书籍装帧设计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封面、封底等外观设计中。书籍装帧整体艺术性是内涵与外在表现的结合, 内涵是设计者的设计思维, 设计思路也因为有了电脑软件的介入, 在表现手段与形式上利用两者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传达设计理念。

二、工艺性

如果说书籍装帧设计艺术性是电脑艺术设计手法的视觉化表现功能, 那么工艺性则是电脑艺术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功能——技术功能, 即印前页面排版与拼版。

工艺性上, 主要是针对书籍装帧整体设计上的技术性问题而言的;比如电脑艺术对书籍整体设计的图片色彩输出效果、书籍装帧的整体开本、特殊的印刷方法等处理手法的新处理, 以及电脑艺术在排版技术、制版上的应用 (CorelDraw、PageMaker等) , 像书籍开本设定、内页整体细节设计排版、出血线与拼版方面的处理方法, 都是电脑艺术对书籍装帧整体技术性的把握。CorelDraw、Illustrator或PageMaker等软件在排版过程中, 对于整体性把握主要体现在内页排版时的字体、段落、页眉、注释、图文配合形式等方面的统一。电脑艺术在书籍装帧技术性方面一般涉及到的这三个软件对于书装的排版与印刷技术的协助工作是不可忽略的。

软件CorelDraw对于既有矢量绘图功能又有排版功能, 优势显现在排版的辅助绘制上, 不过现在很多设计人员也能够运用其矢量绘图功能完成类似的Painter与Photoshop绘图手法;CorelDraw优点不仅体现在排版的便捷上, 同时还可以有其简单的矢量绘画功能。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其在书籍装帧设计的排版上的灵活运用, 书装整体性开本可以直接通过本软件的尺寸设定来固定整本书的大小。如果开本涉及到复杂的、特殊的效果, 或者书装中某一部分是特别设计的规格, CorelDraw一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设定尺寸, 并能够不影响其他部分页面的最终效果;而PageMaker是非常专业的排版软件, 不能够进行矢量的绘画效果表现, 而仅仅是在排版方面的专业化与便捷性。

电脑艺术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是一种趋势, 也是挑战。电脑艺术自身的优势特点决定了书籍设计表现力上的丰富性与唯美性;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 同时其令人应接不暇的表现特点容易让设计人丢失对主体思维的把握, 所以是一种对主体设计能力的挑战。电脑艺术在艺术与技术上影响着书装, 对设计者的设计思维产生影响但是不能左右, 如何对电脑艺术在书装设计的影响能够运筹帷幄, 是书籍装帧设计人员应把握好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德]汉斯·彼得·维尔堡著, 余秉楠译, 发展中的书籍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07第1版.

[2]何方、尹章伟等编著, 书籍装帧设计[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01第1版.

上一篇:现代化大农业下一篇:电视指南榜·电视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