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的设计方法

2024-10-05

书籍装帧的设计方法(共12篇)

书籍装帧的设计方法 篇1

书籍, 它是传播知识, 积淀文化的工具, 也是人类交流思想的产物。从人类文明的诞生开始, 书籍就成为了人们纾解情怀, 表达思想的载体, 它不光有着信息承载量大的特点, 还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这使得它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有了书籍之后, 书籍装帧艺术也就随之诞生了, 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着。时至今日, 人们的审美观正在不断地提升, 人们开始不光只是重视书籍装帧的实用性, 同时开始重视它的艺术性和工艺性等。

一、书籍装帧的发展

书籍装帧是基于文字发展起来的, 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 有了文字才会有书籍, 才会有书籍装帧。所以说要追溯书籍装帧的发展史就一定要追溯文字的发展史。

最开始, 人们是用一条绳子来记事的, 叫做“绳结记事”, 但这种方法只能记录事情的大小, 用于回忆过去, 不能算是真正的书籍。书籍萌芽的产生应该是在甲骨文产生的时期, 那时人们使用龟甲和兽骨作为承载文字的材料。到了周朝, 上层社会开始使用玉版书写文字, 但因其材料昂贵, 用量不是很多。

中国最早的正规书籍是西周的竹简, 木犊, 后来广泛使用于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 在竹片上写上文字, 在用革绳相连, 就成为了比较完整的早期书籍装帧。但是这种书籍装帧有很多的弊端, 一是竹木材质难以长期保存;二是它的重量及体积太大。到了西汉时期, 采用丝织品为材质的帛书开始流行。帛书重量轻, 容易折叠, 书写方便, 还可以随时随地根据文字的长短剪裁。但其价格昂贵, 只能用于上层人士。

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为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

的画笔或油墨笔刷来勾绘图像的轮廓线条, 达到强化的边缘、成角的线条、阴影线、深色线条、喷色描边等不同风格特征的线描绘画效果;Corel painter Painter, 意为“画家”, 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完善的电脑美术绘画软件, 其中上百种绘画工具使其它的大师级软件黯然失色, 多种笔刷为用户提供了重新定义样式、墨水流量、压感以及纸张的穿透能力等许多功能, 为数字绘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滤镜针对纹理与光照采用了一种天然媒体专利技术, 具有处理中国画线条与水墨韵味的特色, 被国内的电脑美术者称为“梵高”, 线条与色调互相交融、意境深远;Comic Studio是日本Celsys公司出品的专业漫画软件, 是现代“无纸动漫”的最主要的软件之一。由于它极大提高绘画的效率, 又被誉为漫画设计界里的PS。使用Comic Studio进行漫画中线条绘制时主要利用工具面板和工具选项面板。其中工具选项面板会随着不同工具的变换而发生变换, 工具面板中也具有许多其他平面设计软件中选框、填充、矩形等, 使用它们可以绘制出各种效果丰富的矢量线条来;Flash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所设计的一种二维动画软件, 包括Macromedia Flash, 用于设计和编辑Flash文档, 以及Adobe Flash Player, 用于播放Flash文档。Flash中线条画笔工具也很多, 可以刻画出许多效果不错的静态线描作品。

重要的作用。造纸术确定了书籍的材质, 纸张轻便, 灵活, 便于装订, 这使得书籍真正的谓之于“书”。而印刷术促成了书籍的成型, 它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 缩短了书籍成书的周期, 更是提高了书籍的数量和品质。从此, 书籍装帧的形式也丰富了起来, 例如卷轴装, 旋风装, 经折装, 线装, 包背装, 简装及精装等。

二、书籍装帧的价值

书籍装帧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 功能的实用价值

书籍的价值包括书籍的内容和装帧的形态两个部分。书籍装帧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 而去设计方便读者阅读的书籍形态。书籍是为了使用而产生的, 它是市场上一种特定形态的社会文化商品, 它承载着书籍的内容, 目的是去传播文化的阅读需要。书籍装帧的使用价值体现在:载录得体, 翻阅方便, 阅读流畅, 利于传播, 易于收藏。书籍装帧是永远把实用性摆在第一位的。

2. 艺术的审美价值

读者在打开书籍, 阅读其中的文字和图片之前, 就能从这本书的书籍装帧中感受到与其内容相符的氛围, 好的书籍装帧能够在读者阅读书籍之前就感染读者, 更能够在读者阅读之时使读者更加享受字里行间的韵味, 认为阅读是件愉快的事。书籍装帧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它不光烘托了内容, 完善了内容, 使读者感受到了那种浪漫, 还用它精心的装订设计方式方便了读者阅读, 让读者享受得更加舒服, 自在。书籍装帧艺术, 就是通过书籍形态的塑造, 以物化情感的方式, 使读者从书籍装帧的美感中, 感受到人类的智慧, 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设计师们通过酿造书籍装帧的美, 从而歌颂着人类书籍文化的灿烂和辉煌。

3. 商业的经济价值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 我们已经生活在了信息时代, 各种传播媒体竞相争宠, 搞得人们眼花缭乱。但是, 书籍还没有因此消失, 那是因为书籍是其他任何媒体所不可替代的。书籍是可以拿在手上, 可以触摸得到的, 它独特的味道和触感, 不是冰冷的电

其四是触控绘图屏幕:利用绘图多点触控技术, 让电脑使用者透过自己的手指达至图象应用控制的输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识别线条, 获取并识别人的手指在投影屏幕上的位置、轻重, 并通过计算, 将手指在投影屏幕上的物理坐标转换为计算机屏幕的逻辑坐标及控制指令。结合各种绘图软件, 可以通过设定各种自定义的功能来优化自己的绘图流程, 实现用手指或其它自然物品在投影屏幕上的触摸选择, 实现打开界面、转换画面、选择画笔、手指点绘等控制功能。

今天的计算机绘画艺术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CG”这个新兴的艺术门类, 它植根于传统绘画的沃土而又不断地吸取营养和发展进步, 并插上了计算机这个科学的翅膀, 大有超越传统绘画之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CG”线描绘画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 计算机作为一种绘画工具, 在艺术领域的广泛使用和接受, 使传统的绘画艺术无不掺杂了更加高深的高科技数码技术, 使绘画的形式更加丰富, “CG”线描绘画在计算机绘画领域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谢时光,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副教授。

子产品所能替代的。大多数人仍旧喜欢翻动纸质的书页, 而不是去点击鼠标或者按动按钮。人们更愿意去享受书籍以及书籍装帧所带来的氛围, 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书籍的需要只增不减。这不光促进了书籍装帧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出版行业的繁荣, 好的书籍装帧一定更够更加吸引消费者, 带来更好的收益。

三、书籍装帧的形式与设计

我们研究了书籍装帧的历史, 发现书籍装帧的演变只不过是材质和形式的变化, 简装和精装这两种书籍装帧形式使用到今天已经一百多年了, 它们仍然是当代最主要的书籍装帧形式, 纸质材料作为制作书籍的主材料也已经使用了一千多年。书籍装帧的形式在这几百年里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书籍装帧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必定是环保, 并且更加方便阅读的。

暂且不提未来书籍的发展形式, 如何改进现有的书籍装帧形式, 从而促进商机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出版界有句话:“读者买书, 一看名, 二看皮, 三看内容。”所以说好的书籍装帧是非常重要的。书籍装帧的设计指的是书籍的整体设计, 它包括很多的内容, 其中封面, 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三个最主要的设计要素。

1. 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的门面, 它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好的书籍封面能够起到推销员的作用, 从而影响人们的购买欲。图形, 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 要根据书的对象, 用途, 性质不同, 把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来表现书籍的内涵丰富, 并且为读者传递信息及美感。封面的设计必须十分的严谨, 设计师要全心全意的为读者考量, 要知道没有读者就没有书籍。有的书籍封面侧重于文字, 有的则侧重于图形, 侧重文字的不能随意的在画面上堆砌文字, 要在字体的形式, 大小, 疏密及编排等方面都要非常讲究, 在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人一种韵律美的享受。成功的封面设计应该是具有感情的, 如少儿读物是活泼的, 政治读物是严肃的, 科技读物是严谨的……好的封面设计还要在内容的安排上做到繁而不乱, 要有主有次, 层次分明, 简而不空, 就是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 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它。书籍不只是商品, 还是一种文化。哪怕是一根线, 一行字, 一个符号, 一块色彩, 都要拥有设计思想, 不仅要有内容, 也要有美感, 达到雅俗共赏。

2. 扉页设计

扉页是也是现代书籍装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扉页就如同门里的屏风, 让读者更加期待内容, 并且提高了书籍的收藏价值。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高, 扉页的质量也越来越好了, 有的带着肌理, 有的散发清香, 有的采用了高质量的色纸, 有的还带有装饰图案, 甚至有代表性的插图等。做好扉页非常重要的,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书籍的档次。

3. 插图设计

插图设计是活跃书籍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一种艺术享受, 同时更能发挥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力和想象力。现在书籍里的插图主要是插画家的画稿或照片等, 其中手绘作品更有艺术性。

四、有创意的书籍装帧

书籍装帧设计不光要美观, 创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有创意的书籍装帧更能吸引消费者, 在众多书籍中脱颖而出。书籍装帧的创意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形式, 形象及意境。“形式”是最直观的, 书籍的整体形态就是一种“形式”设计;“形象”不仅仅限于封面, 还包括了书籍的整体形式和印刷在书籍上的内容;“意境”是最深层次的书籍神韵的传达, 是书籍内涵的创意表现。

在开始设计之前要构思, 即是决定立意, 进行理性分析, 决定设计的对象上面将要出现什么, 这时可以用“头脑风暴”等方法列出方案, 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加以设计, 同时还要考虑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过程。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触觉创意, 人们在阅读的时候接触的是一个实体, 这可能是纸张, 动物皮革, 布料, 金属, 塑料等等, 这些材料能够书籍装帧的触感丰富起来, 并且充实了书籍装帧设计的形式语言。

结语

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 要尽可能多的获取各个方面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并且要用新鲜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创造力。同时, 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 坐拥着如此庞大的文化底蕴, 更是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不断的发扬它, 光大它,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只有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注重本土语言, 才能设计出优秀的, 有创意的, 有民族特色的书籍装帧作品。

摘要:书籍装帧有着古老的历史, 有着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它是人们阅读文字的窗口, 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好的书籍装帧更是人们阅读中的调味品, 带给人们更多的阅读享受。它是一个商品, 同时更是一个艺术品。设计出优秀的书籍装帧, 是设计师们的责任, 也是一大挑战。

关键词:书籍装帧,文化,设计,价值,创意

参考文献

[1].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古籍善本卷》, 北京出版社, 2002.

[2].孙彤辉《书装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3].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4].百度百科.

书籍装帧的设计方法 篇2

这是一种优秀的学习法。美国纽约华尔街10号的“超级记忆法有限公司”和保加利亚的罗扎诺夫学院都在推广这一种学习方法。日本长野吉田高中应用该方法使学生平均成绩提高20分,日本东海大学的关英男教授用这种方法使180名短期大学的学生在二年内获得了与四年制长期大学的学生相匹敌的学历。如果用以记忆英语,13分钟内你可轻易记住100个生词!

超级学习法是由保加利亚的罗扎诺夫博士创造的。据罗扎诺夫博士在国内的实验结果来看,超级学习法有如下特点:

学习效率高,用于学习的时间是通常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

学习中没有人与人的差异,无论智商高低和是否有学习经验,所有的学生都能很轻易地掌握这种方法。

记忆过的内容遗忘率低,可经久不忘。

超级学习法以其高效率和多方面的功用,成为世界优秀学习方法中最优秀的一种。它一问世,便受到了包括东西方在内的所有人的关注和重视。美国的两位女记者希拉奥斯特兰和林休劳塔曾撰文将超级学习法向美国做了介绍;保加利亚的罗扎诺夫记忆学院和美国纽华尔街头10号“超级记忆法有限公司”都在推广这种学习法。

《快速阅读法》

苏联有两位专家用了的时间,研究出了一种高效率的思维、记忆和完善的教学方法于一体的快速阅读法。专家预言:它将在学术界引起一场革命.掌握它,你将轻而易举地成为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读奇人.

快速阅读方法原理----为什么能够速读?

....“速读”虽然神奇,但其原理却是“深奥”的常识。“一幅图抵万言书”的常识乃老少皆知,人们对电影和图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远远大于对纯文字的记忆和理解,这些事实说明人对图像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远远超过文字。“速读”就是充分利用和开发了这种人人皆有的能力,将传统阅读方法中直接解析文字的模式改变为先以图像方式记忆文字,然后再解析识别的方式,巧妙地将大脑对图像和文字的处理功能都高效的利用起来。用照相机作比喻:“速读”法就如同先将书本文字“照”入大脑储存,然后再清晰地辨识每一个文字。

科学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大部分,各自主要分管不同的信息内容处理:其中右脑主要是对图形和图像进行记忆和加工,而左脑主要是处理诸如逻辑、数字、文字等非形象化的信息。进行传统阅读时,主要使用左脑;而采用“速读”方式阅读时,则是左右脑并用,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进行文字信息的辨识、记忆和理解,所以“速读”又被称之为

“全脑阅读”法。

在传统阅读法中,书面的文字信息对眼睛产生光学刺激之后,视网膜要把这种物理过程转化为神经活动的生物过程,传送到大脑的视觉中枢,由视觉中枢处理后再传达到语言中枢,语言中枢再传递到听觉中枢,最后由听觉中枢传输到记忆中枢。这是一个自己读给自己听的过程,即使是高水平的默读也是如此,只不过外部动作控制得比较好罢了。所以,一般人在(以传统阅读法)阅读时,实际上是在“读书”,而不是在真正“看书”。

....而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法,它是将书面的文字信息对眼睛产生光学刺激之后所产生的整体文字图像,直接传送到右脑以图像的形式记忆住,之后再由大脑将文字图像解析出来。快速阅读这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的方法省略了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这两个可有可无的中间环节,即文字图像直接映入右脑记忆中枢进行记忆,然后通过左右脑的相互协调处理,再进行文字的复述和理解。这是一种单纯运用视觉的阅读方式,所以说“眼脑直映”式的快速阅读,才是真正的“看书”。

经上述比较分析,可以看到:快速阅读法只是将人们自身就具有对图像的识别方法运用到文字的阅读中去,改变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阅读习惯,这是完全可以作得到的,也是人人都能学会的。所以说,“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并不神奇!

<<链试快速记忆法>>

这是由邓传玉教授发明的一种高效记忆法.曾获”全国大学学习第一届研讨会”优秀著作奖,”全军学习学第二届研讨会”一等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等多家新闻机构相继报道过.它不仅能提高记忆力,而且可以大大挖掘智力潜力.其问世引起了国内许多教育 专家学习专和思维专家的高度重视.

<<程序学习法>>

本方法吸收了黎世清教授调查全国200各科学习成绩平均在130分以上的优秀学生,以及中工学院和高分进入武汉大学的60名大学生的学习经验的总结,并结合美国学者维克托教授和理查德教授研究的学习技巧编写而成的.掌握它,你将成为学习的主人.

<<超觉静思学习法>>

这套学习法是由日本川烟爱义博士花了半个世纪研究和实践创造的.日本的许多事例已经证明,即使是一个极平常的普通人,应用川烟式超觉静思学习法也会发挥出惊人的智慧和不可思议的能力.在日本,它被认为是使脑充分发挥机能的最高超技术

<<快速学习法>>

这是在日本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它能使人们以高于常法五倍的速度灵活、迅速地掌握知识,

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信息如同洪水一样不断涌来。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根本无法对付新知识的洪流。近年来,在日本出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快速学习法,它能使人们以高于常法五倍的速度灵活、迅速地掌握新知识。

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 篇3

热词:民国书籍 装帧设计 借鉴

长久以来,书籍以便于理解的方式,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中占据着中心地位。书籍装帧也像建筑、美术品、音乐作品一样有着自己的历史,同样,我们可以从民国书籍装帧的本身,窥探到书籍文本中所叙述内容之外的大量史实与文化思想。时代的主流思潮或时代精神在决定涌现出来的创造性人才的数量与需求专业发展方向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独特性

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在运动的开展、传播过程中,书籍装帧设计开始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其思想深深影响了书籍装帧设计的现代性思想,新文化运动内容所崇尚的科学与民主,主张人性的张扬和个性的解放,体现了对封建统治的彻底抛弃的思想。除了在设计和艺术的领域外还影响着文学、政治、道德和哲学等各个方面。

(一)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前瞻性

民国时期的设计者从技术到艺术形式上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手段来为新文化的内容服务,新文化运动引发了书籍装帧在中外交往过程中敢于尝试更现代的设计思想,从技术表征到思想内涵对传统书籍装帧设计元素进行了不断的扩充与改良,使得装帧设计艺术与技术的水平得到迅猛发展,最终形成了独具民国时代性特征的设计思维。

(二)民国时期书籍纸张运用的多样性

中国造纸技术的提高和推广,使中国古代书籍逐步从竹简和缣帛的时代过渡到了写本时代,让书籍形式进而有了质的改变。而在造纸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质量的纸张品种被一一发明,推陈出新,如中国唐代的剡藤、硬黄、六合纸、益州黄白麻纸、两浙案纸、蒲州细白麻纸、宣州玉版檀纸、斑石纹纸、云蓝纸、深红小彩笺,宋代的跳黄纸、学士纸、邵公纸、鄱阳白、藏经纸、罗纹纸、鹄白纸,元代的常山纸、英山纸、铅山纸、白鹿纸、观音纸等等。

《帝京景物略》中描述了明朝后期北京城隍庙庙市上所卖的纸,这里不能不说是明代造纸业之盛的一个缩影:“宣纸至薄能坚,至厚能腻,笺色古光,文藻精细。有贡笺,有绵料,式如榜纸,大小方幅,可揭至三四张,边有宣德五年造素馨纸印。后则有白笺,坚厚如板,两面砑光如玉。有洒金笺,有洒金五色粉笺,有金花五色笺,有五色大帘纸,有磁青纸,坚韧如段素,可用书泥金。宣纸,陈清款为第一。外则有薛涛蜀笺、镜面高丽笺、松江潭笺、新安仿宋藏经笺等。皆市。”

(三)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文化名家

民国的书籍装帧,百花齐放,局面创新,离不开众多文艺大家的开拓。民国时期大师辈出,尤其是出版方面,以上海为中心,产生了很大一批文人出版家。其中最著名的是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系列图书,囊括,古今中外各个方面。这个时期无论是在书籍出版,还是在刊物印制方面,都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书籍装帧设计名家,如鲁迅、丰子恺、闻一多、陶元庆等等。

鲁迅先生不仅仅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更是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对于清末的社会背景来说,他的贡献是巨大的,承前启后的,他的书籍装帧艺术有赖于他在成长过程中对艺术的积累。在他的一生中大约设计了六十多个书刊的封面,参与装帧设计的书籍上百个,其中他对于书籍装帧的理论和关于书籍装帧的实践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书籍装帧设计的财富。1922年鲁迅为自己的作品《呐喊》一书设计封面,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象征意义。

丰子恺从事书籍装帧艺术的时间很长,作品的数量也是惊人的。而且是从封面画、插图到扉页、刊头等等均有精美佳作,足可见其书籍装帧艺术造诣之深广。1929年6月,开明书店出版了丰子恺担当封面设计的《江户流浪曲》。通过简约恬静的笔触,丰子恺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美丽夜色之下一艘寂寞聊赖的异乡小舟在蓝色河水漂泊中游荡歌唱的美好盛景,使读者在朴素自然的风景里感知到生活的禅味,意境优美,传达得当。

闻一多先生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底,曾经作为一名业余习作绘画的青年学生,为《清华年刊》设计过十四幅题图和六条题花。闻先生还为1926年6月北京新月书店出版的徐志摩的《落叶》散文集设计了书籍封面,其以落叶为表现主题,采用中国文人画当中的舒畅笔法,撷取秋风劲吹,片片枫叶由空中无奈飘落的凄美情景作为装饰语言,意味深长地展现了诗人在悲怆秋风中的点点忧思,与诗人散文中表达的内容心心相印、环环紧扣。

开明书店的陶元庆为许钦文的短篇小说集《故乡》进行装帧设计,通过在一家戏馆看戏产生灵感,结合中国传统戏曲节目中历经沧桑的人物形象和饱含浓郁忧伤的色彩情调,用淡淡的乡愁、丝丝的情怀,通宵达旦地创作完成了这部堪称里程碑式的经典书籍装帧作品。由于《故乡》这部书在装帧设计上画面优美,表达流畅,因此深得鲁迅先生的浓情钟爱,他曾惟妙惟肖地称其为“大红袍”。

二、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演变过程

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变革始于清末民初, 五四以后才产生重大突破。清代的线装书仍然沿袭宋元以来的传统, 封面装帧素雅简洁, 基本上没有封面画, 只在书名有变化。清末时期西风东渐,西方的洋装书籍大量流入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城市,影响了书籍出版, 洋装书籍大行其道。与之相适应的, 新型的装帧形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模仿和借鉴。

(一)清末时期的破冰

1903年鲁迅译述出版了法国科普作家凡尔纳的《月界旅行》,书名用隶书直写, 并在书名的上端用较小的隶书分两行标明“科学小说”。1906年又译述了凡尔纳的另一本科幻小说《地底旅行》, 封面用大山与海涛作为装饰, 书名用楷书右起向下倾斜横行。

1909年鲁迅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出版,这本用文言文翻译的小说在鲁迅的文学事业上及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史上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书籍装帧设计而论, 它有别于月份牌式的封面画,整个设计使人感到庄重完美。

nlc202309020652

民国初年, 上海地区的书籍装帧设计, 在摆脱旧有线装书形式的基础上, 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礼拜六》等刊物的封面上, 开始采用汉画像砖的人物车骑或中国画、人物风景作为装饰。

(二)五四时期的狂飙

五四运动以后书籍装帧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青年》杂志在封面设计上, 努力追求新的表现手法。

1920年《新青年》五四纪念号,以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劳工神圣纪念碑作为封面装饰画, 从杂志的内容到封面的装饰达到了和谐统一。

192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齐白石画册》、张闻天的《青春的梦》、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后,又出版了刘海粟的《世界名画集》,集装帧考究、印刷精良于一体体现了书籍装帧上的较高水平。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所出版的丛书和文库之类的图书中,也常采用汉砖或金石纹样作装饰,再配以书法家题写的书名。在中小学教科书的装帧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常以不同颜色的纸作为封面材料或用单色印刷封面底色,封面的四周用图案作装饰边,用铅字排印书名,这种形式无疑与现代凸版印刷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这些封面初时也有一定新意,但是,后来又成为一种定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停步不前。

(三)民国时期的“黄金十年”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创办了《萌芽》等月刊,第一期的封面是鲁迅设计的,用墨绿深红两色套印,设计简洁明朗。《麦绥莱勒版画选集》的四本连环木刻画,用白纸面精装,上印黑色版画,黑白分明,朴素有力,木刻的刀味很浓,采用50开的小型本,便于携带和浏览。

这一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缤彩纷呈,但主要体现在图形与字体创意上,色彩运用依然简单,不过这并不影响封面整体的沉着朴素美。抗战爆发后,书籍的封面色彩几乎落到了红黑两色,这样的色彩与版画及几何形配合,赋予了更深的含意,斗争、革命成了这一时期封面风格的主题。抗战胜利后,书籍封面色彩开始丰富起来,明度亮点的绿色、黄色、蓝色、紫色被更多的运用,似乎预示着人们已听到胜利的号角,充满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三、民国时期书籍的“CIP数据”

(一)卖萌的版权页

与现如今一样,CIP最重要的表达途径版权页,也是民国书籍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那个时候,版权页时而放在文首,时而放在文尾,这方面呈现出一种无序与无规则的状态。当时的版权页上常常出现一些很卖萌的东西,鲜活而明亮,版权印花、题签、小花饰等为呆板的页面增添了不少生气。民国时期书籍的版权页千奇百怪,无规律可寻,即使出自同一家出版社式样也不统一,但在版式与设计上都花费了一番心思,富有个性,颇具形式美感。

(二)复古文艺的纸张

在书籍纸张上,民国时期的土纸可谓当时的一大特色。土纸是在战争时期印刷设备和原材料极端匮乏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时印书只能因陋就简地采用当地土法制造的手工纸,纸质粗劣,颜色发黑,铅字磨损不全,现在来看这些土纸书,看到的不仅是印刷质量极差的土纸,抗日战争期间,绝大多数中国人读的就是这种封面设计朴实的土纸本,土纸上所印的文字都浓淡不匀,阅读感极差。但是土纸本适用简单操作、木刻手法印制的封面,很有意趣,其偶然产生的艺术效果,又是其他书籍封面所无法企及的。

(三)小清新的装订

民国时期书籍的装订主要有三种类型——线装、精装和平装。精装书在民国时期算是奢侈品,一些大型出版公司出版画集或具有收藏价值的系列丛书时会采用此形式,封面还配以精美的护封。鲁迅对于精装书的阔气装潢并不反对,但在设计风格上,他提倡朴素,并不是豪华。至于平装书,毛边本算是其中一大特色。它在装订方法上和普通平装本相近,区别只在于后者装订后,除书脊外的三条边都是裁切整齐的,而前者则不裁切,只要求将下边对齐,便于书架上插放。毛边本上边和外口是毛着的,阅读时必须手持一把裁纸刀,边裁开页口边阅读。由于鲁迅的推崇,民国书籍采用毛边装渐成风尚,但到了抗战时期,由于环境艰难,毛边本也开始逐渐减少。民国毛边本的书籍,给人的感觉质朴,参错统一于整齐,平板中却又带着变化,更重要的是它能让读书人在阅读时参与到书籍中,给阅读者愉悦的心情。

总的说来,作为中国近代新文化兴起的民国时期,书籍的装帧设计一方面受到了中国传统书籍装帧的传承浸染,另一方面也受到了西方近代先进技术的深刻影响,同时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语境,装帧设计体现了极富韵味、意味深长的个性特征,在变革中有所创新和突破,体现出了以传播思潮、服务大众和探索新设计形式、建立新的美学立场为核心的民族实务观念,具有历史与社会的双重属性。

书籍装帧的设计方法 篇4

功能要求是书脊设计的第一要素, 主要靠文字信息来体现。简单说书脊的功能有三:

其一为表达功能。书脊具有的丰富表情无非是为了表达自己。读者也是靠书脊这块小小的天地来识别书籍的名称、册次、作者、出版社这些重要信息的。因此, 书脊中信息的表达要明确、宜于阅读、便于检索、独具个性。

其二为展示功能。当我们踏进书店, 置身于纷纭繁杂的书海中, 想寻觅一本心仪的读物确实不易。但是一本具有鲜明个性的书脊设计便能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和相识的机会。

其三为拿取功能。如今在市场上多见的书脊多是与桌面成90°的直角设计, 这一角度似乎从古至今已成为一种必然, 设计师几乎很少对书脊与桌面的角度引发深度的思考, 习惯使然。但经验告诉我们, 清一色的常规书籍插在书架上只是方便查阅, 并不便于拿取。因为它拥有一个非90°与桌面垂直的角度设计。

此类书脊的设计实际上比普通书脊设计多了一个三角的区域, 可想而知, 其在书架上会比普通书籍向外伸展了一个三角的部分, 而这一部分一能引发人的注意, 二能便于书的抽取, 三能在内页板式设计上留出一个三角区域的空白空间, 不排文字, 这对于较厚书籍设计而言, 减轻了翻阅时文字靠近书脊而造成阅读不便的困扰。

二、艺术视觉性的探索

1. 文字

在书脊设计中最不能弱化的文字信息就是书名了, 它代表了一本书的中心思想。因而, 设计师首先要对书名文字进行加工设计, 使之具备视觉传达、吸引读者的作用。依靠书名文字形态变化对版面进行有组织的编排, 从而达到信息传达与视觉美感传达的兼容并蓄, 是书脊设计中的难题。

众所周知, 哥特体中的黑体字是最适合作为标题文字的, 因此市面上大部分书脊书名设计都选用黑体字。但久而久之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书名文字的特色性, 因为黑体字对读者的视觉刺激较小, 吸引力也会随之减弱。实际上汉字的字体分为三大类:宋体、哥特体、手写体。而每一种字体都有各自的气质与特点。宋体圆润而刚直, 带有中庸的气质;哥特体刚劲有力, 具备醒目的特质;手写体文字灵活多样, 能够灵活版面的气氛。不同类型的字体可用自身的表情来向读者更好地展现书籍的含义。

书名字号的大小也值得考究。设计师必须要根据书脊的厚薄程度合理进行字号的选择。字号太大显得臃肿, 太小又显得小气。而书名在书脊板式中的位置也不容忽视。一般而言, 书名要放在书脊的视觉中心或三分之二的上部, 与左右脊边的距离至少要留有书名所用字号的半字距;书名与作者名、出版社名在字号搭配上也要相差1到2个字号, 或者更大些, 这样才能更加突出书名的位置。

字体设计是平面设计中最具画龙点睛作用的元素了, 书脊中每一个文字的设计与把握程度都决定了书脊设计的成败。当然, 强调书脊设计中文字符号的重要作用并不是排斥其余的设计要素, 只有将书脊中所有的设计元素居于一个统一的形态之中, 才能使书脊设计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2. 图形

书脊的范围虽然狭长, 但在书脊的设计中适当地运用一些图形可以起到点缀画面的效果。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图形的选用是否与封面、封底具有延续性。只有选用的图形与封面、封底具有延续性才能使书籍的整体设计具有统一性;二是图形与文字是否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图形在书脊那么狭长的空间中表现力是相当强的, 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表现图形而忽略文字或一味表现文字而忽略图形都是不可取的, 而应将文字和图形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图形抓住读者, 然后再使读者通过图形进一步了解文字, 这样才能调动读者的视觉感官;三是要将书籍设计的形象思维与书籍中文章内容逻辑思维高度结合起来。

3. 色彩

色彩在书脊设计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读者往往先看见色彩, 后看见文字和形象, 可以说它是造型艺术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在书籍设计中, 色彩设计是连接设计空间诸多元素的黏合剂, 鲜活的色彩组合能够调动消费者的阅读兴趣。

色彩一味的寻求个性也不是明智之举。因为色彩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运用的再好, 也一定是为整本书服务的。因此色彩的选用一定要与书籍、书脊完美结合, 适时地传达书的内容, 表现书的内涵。否则, 再美的色彩也终将是“无根之木, 无源之水”。

可以说, 在书籍脱离人的阅读距离时色彩是吸引读者注意的有力手段。设计师明确色彩在设计空间中的重要意义后, 方可在具体的设计上有所作为。

三、整体秩序性的需求

书脊设计在保证了完整信息功能的传达, 以及良好的视觉效果以后, 最重要的工作是要保证其与封面的整体艺术格调相一致的问题。因而书脊设计不能单枪匹马、独立而行, 要善于与封面和封底联系起来共同构思, 才能做到设计上的统一性。由著名摄影家吴文光所著的随团游走纪实文学风格的作品。封面上运用污染环境、随处可见的塑料袋寓意了某种深层的含义, 用它来装着他所拍摄的纪实照片, 嵌入框内, 符合了“采集记录”的内涵;而封底上载负书本实际作用的小框也呼应着封面的形式;书脊上飘然而至的标签, 同样承载着游走记录的寓意。可见, 此作品将书籍设计的整体秩序性运用的很到位, 因此可见书脊设计的灵活性之大, 而不仅仅为狭小空间内单一的文字堆积。

四、创新技术性的点缀

对于设计, 创新是个永恒的话题。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注意到创新的要求, 创新的方法和技巧也是千变万化的。对于书脊设计也是如此。设计师只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和决心, 在书脊设计这一小点上也能引发书籍设计大的思考。

设计师将两册书合二为一, 从两面打开, 两个封面, 两个封底, 两个书脊, 打破了惯常的思维, 既对书籍的形态进行了创新, 又增加了读者阅读的互动情趣。

在书籍设计中, 创新的把握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上。从书脊设计上寻找创新是一个亮点, 因为它的小作为可以改变书籍整体的设计形式、呈现方式, 它能在不经意中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谁遗忘了书脊的设计, 谁就错过了最精彩的艺术创新。狭小的书脊空间就是以这种独特的存在方式证明着它的美好。

五、巧妙的系列丛书书脊设计

对于系列丛书设计而言, 设计师更多的喜欢在封面设计、内

新概念庭院家具设计

林春兰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设计艺术系福建泉州362500)

摘要:家具作为庭院的重要组成元素, 庭院家具的设计和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对庭院家具的设计和研究工作相对庭院环境建设的发展现状和速度来说是滞后的。本课题根据庭院的环境条件与使用要求, 结合家具的功能、形态、材料及空间进行特定庭院家具的创新设计, 并分析其开发前景。

关键词:庭院家具;设计;环境条件;创新;开发前景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 时代的发展, 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家具的使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室内了, 户外家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在国外一般是在度假村和庭院中使用, 市场巨大。好的园林庭院设计离不开好的家具设计, 虽然园林有花、草、假山等自然因素来衬托, 但是随着人们的品位观念的不断提高, 单有好山好水来衬托是难以满足的, 家具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生活用品, 还可以成为一种可供欣赏的艺术品。

目前庭院家具没有一个整体的规范性, 和其他家具的分界不明确, 有些室内家具被用在庭院, 结果往往是没用多久就坏了。我选择做庭院家具是想要形成一种专门对户外庭院来设计的家具概念, 让庭院家具设计也形成一种潮流, 唤醒那些只懂得在繁忙的大都市钻盒子的人意识到——世界有美好的大自然, 明天不是世界末日, 适当的享受生活吧。

二、关于庭院家具

1. 庭院家具的概念

作为家具本身来说, “家具” (furniture) 其狭义的定义是指在室内家庭生活所应用的器具, 它是使建筑物空间产生具体实用价值的必要设施;在广义上, 家具是人们生活、工作、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用具和一种以满足生活需要为目的、追求视觉表现与理想的共同产物。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 庭院家具主要指用于室外或半室外活动之用的家具。庭院家具其基本内容一般是指庭院设施中的休息设施部分内容。例如用于室外或半室外空间的休息桌、椅等。它是决定建筑物室外空间功能的物质基础和表现室外空间形式的重要

页板式设计上寻求一致。而从书脊上找到系列的感觉, 更是书籍设计的一个亮点。而我认为这更是一个突破点。因为放置在书架上的系列书, 由于位置的连续性, 将比单本书占有更大的空间, 也就是整体书脊的空间大而广了, 于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大做书脊的文章。

如今, 书籍装帧设计已是一门立体的、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学科, 它不再单单突显“局部”的美, 而是把所有因素潜藏在整体之中孕育的美。书脊的表现力之强, 如设计师能够领悟到书脊这块黄金天地的分量, 便定会在书籍的展示空间中有一番畅游。

元素。庭院家具区别于一般家具的特点在于其作为庭院景观环境的组成元素——庭院的“道具”, 而更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公共性”和“交流性”的特征。

2. 国外庭院家具的现状

在国际市场上, 随着木材资源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费用增大以及外汇率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发达国家己将投向高科技、高技术密集型行业, 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家具等已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他们会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在中国建厂或收购企业, 实现家具OEM方式。同时, 随着WTO的加入, 家具进口关税将大幅度降低, 发达国家将会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在中国设连锁店、专卖店或进行电子商务与网络销售, 这对我国家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当前, 庭院家具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主要需求的家具产品之一。

国外庭院家具目前现状发展较好。国外庭院家具不论是在材质上还是在造型、创意上都独树一帜。庭院家具的品种较多, 风格各异, 有些设计成自然风格的, 是名副其实的庭院家具 (图2-1、2-2) 。

参考文献

[1]吴寿林.书刊装帧大词典[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9.

[2]吕敬人.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8.

[3]吴勇.吴勇平面设计[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3.

[4]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中国最美的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10.

[5]刘莎.字体与编排[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5.

[6]吕敬人.书脊——书在表示空间中的主角[J].书屋, 1997.01.033.

[7]丁峰.书脊:书籍之眼——浅议书脊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 2005.02.

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有哪些 篇5

《C++语言设计与演化》:这本书也是我同时拥有中英两版的两本书之一(另外一本是《设计模式》)。如果在得到上面的那本书之后你需要第二本,那么在我看来这就是你的选择,作者同样是Bjarne,他将在这本书中告诉你C++的起源与发展,语言原则与本质,各种特性加入的理由和考量,以及几乎一切关于C++有趣的故事。我阅读过中英两版,都是强烈推荐。

《C++标准程序库》:在AMAZON上面关于C++书籍评论最为火暴的一本。全书对于标准程序库的介绍可谓深入浅出,而且全书都是从实际运用出发,书中例子简单却非常说明问题,加上一些图表的陈列,使其概念十分清晰,而且从手册和学习两方面看都有其存在价值。强烈推荐。

《EFFECTIVE C++ 中文版》:无须多说,在任何C++书籍推荐目录中都可以找到这本书的身影,盛名之下必无虚士。主要强调的是运用C++的各种特性的时候所必须注意的地方,以及一些比较通用的设计手段。其短小精悍的语言自然非常适合快节奏的现代风格,个人就十分喜欢Meyer的写作方式。强烈推荐。

《MORE EFFECTIVE C++ 中文版》:做为上本书的姐妹篇,一样的写作风格,一样的写作目的。只是个人认为和其姐姐相比,存在差距,主要是信息量没有《EFFECTIVE C++ 中文版》那么大,主要说到了一些C++的设计惯用手法。推荐。

《C++ PRIMER 中文版》:同样是出自大师之手,作者LIPPMAN,作为早期C++编译器的实现者之一,对与C++的了解以及该如何论序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做为C++的百科全书和《C++程序设计语言》有着一样的地位。但是前者更强调的是C++的语法和其语义,而后者则是以如何用C++进行合理设计做为描叙的中心。全书构思十分巧妙,书的一开始就直接进入C++的主题,前面五章都用类设计一个数据结构,让读者完全明白了各种用户定义类型所代表的抽象能力,然后直接进入第六章标准库中的容器类,这样的设计让读者十分清楚的建立容器和类这两个C++中十分重要的概念。这样的设计针对有一定基础的C++读者来说可以说是非常有效果的。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确实不是一本合适的书籍,因为一上来太多的名词会把刚刚接触C++的人吓着的。推荐。

书籍装帧设计的传承与超越 篇6

一传承和超越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形态,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回顾工业化时代,机器设备和原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来源,随之所体现的设计观念也应与这一时代相符合。因为高效率的商业视觉运作,引发了公众对视觉信息的狂热需求。通过占领人们的视野,书籍装帧设计占据了时代精神的制高点,在书籍装帧设计对公众视觉趣味的有效改造过程中,书籍装帧设计的从业人员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谁都知道,视觉形象几乎涵盖了人们已知的一切,书籍装帧艺术与电子制版印刷技术的运用,对于图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书籍装帧设计的从业人员须设计出与时代合拍的作品才能让消费者接受,以适应和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从文化的观点来看,人、社会、自然构成一个世界的有机系统,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活环境。任何民族的设计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脱离不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中滋生的民族精神。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辅相成,没有各民族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民族精神的创造集合,世界性的设计文化是不可能形成的。

当前,中国与世界文化增强交流的同时,大量的西方设计观念和作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一些短视的设计师会在当今中国设计界巨大的“西风”声浪中被淹没,只是一味地推崇西方设计流派和设计大师,而对中国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精品则持漠视态度。不能在吸收西方设计精髓的同时,对中国优秀的、传统的设计作品进行研究、学习和发扬光大,对我们培养具备民族责任感及中国气质的当代书籍装帧设计师是有害无益的。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人文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哲学和思维方式,日益引起了现代西方科学家和哲学家以及艺术家的兴趣,东西两种倾向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结合。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和扩展,为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与合流提出了更为现实的可能性。

因此,融会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文化艺术中的宝贵财富,对中国古代以及民间的艺术和设计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创新,才能使中国的文化更好地借助书籍装帧这一媒介传播于世。文化的传承,其生命力在创新,只有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式,与时代的观念相结合才能被消费者接受。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书籍装帧设计,其核心在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传承和超越才是顺势而合之道。

传承,需要对本民族的文化作深层的理解(包括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等),所谓设计中民族性的体现,也并非简单地在招贴画上画一两个京剧脸谱,在高层建筑上盖一个坡屋顶,把故宫太和殿建筑样式直接做成华丽的裙裤,这些对民族式样的图解和直接引用,未免对传承民族文化的理解太过肤浅。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应立足于透过其形式之实把握其精神之真,“传承”要求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将其内涵化为修养,然后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的价值取向上,传承是本原,超越是其走向。“超越”就是在设计中对本土化肯定的同时,借鉴国外一些精妙设计的内涵,多留心国际审美时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形式上升华,形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二“风格化”与创新的关系

许多视觉艺术的从业人员都发现,在视觉信息泛滥的时代,“风格化”的作品能很好地为公众识别记忆,这就符合了商业视觉运作中关于“有效识别”与广告效应的要求,像任何一件手续齐全的商品,须有表明出处的标志、商标,而作品的“风格化”即起着某种商标的作用,许多视觉艺术的从业人员强调的个人“风格”就是基于此原因的一种“视觉抢注”,从商业角度把握住了公众的视觉趣味与视觉习惯,这种急迫的“视觉叫卖”心理,发展出的“风格”往往是空泛的与浮躁的,这种作品本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使“风格”成为一个话题,一种强烈的视觉信息,一个能被商业炒作与宣传的卖声,而后“风格”发展到极限,作者本身就要求现场说法,连“风格”也退场。这种“直销式”的视觉贩卖,终将导致视觉艺术的彻底商业化,而使其异质性与原创精神损失殆尽。

“风格化”的历史由来已久,事实上。大多数成功的视觉艺术大师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这种风格并非预设的目标,而是多年的视觉经验与文化浸润所形成的,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也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并吸收前辈的成果和大量的艺术实践形成的,但开山立宗的大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情况下,“风格”是一种已有元素的再发现与技法的拓展,进而有新的运用方式。

艺术家与设计师形成的个人“风格”本无可厚非,可一旦出于公众的猎奇心理,而大玩视觉噱头,所形成的“风格”只是一种视觉污染,特别是那些娱人耳目、对历史隐喻与文化象征肤浅借用的“风格”,更是把“文化”当作了“背景”,是一种丧失了基本艺术良知的不负责行为。

三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书籍装帧设计体系

书籍装帧设计的时代特征与民族性并不矛盾,“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民族性”不等于“局限性”。

综观世界各国,书籍装帧设计发展的历程是与各国文化、经济的背景相关联的。英国的书籍装帧设计比较注重英国市民消费文化的传统的传承;德国的书籍装帧设计受其严谨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富于理性设计的传统特征;法国的书籍装帧设计呈现着一种融设计与艺术精神于一体的特色;而日本的书籍装帧设计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融会了大量的传统视觉因素,又能体现出时代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包装设计师。从日本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因同是在东方大文化范围内,故有更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日本书籍装帧设计形成独特的日本风格,就是因其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书籍装帧设计发展的道路。因而,日本的设计既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蕴涵深邃的东方文化精神。

书籍装帧设计的观念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冲击人的设计观念,反之,设计的超前也会引领商品经济繁荣,如服装设计、汽车造型设计,甚至建筑设计等,都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书籍装帧设计师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到生活中去发现设计灵感,确立设计思路、设计理想,而不是闭门造车,在斗室中苦思冥想。目前,从国内的设计现状来看,许多设计师只追求设计形式上的哗众取宠,内容上则不知所云,甚至众多的设计师为达到名利双收目的,热衷于参加各大赛事,拿某某奖项,而失去对生活的真挚理解,没有生活,便没有设计艺术,这一真理永远具有意义。

书籍装帧设计的符号释义 篇7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说过:人是符号的动物, 人们精神交往的手段是一系列可感知的符号单元组成的完整系统。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后, 书籍已经不再像古时那样的难求和不便于保存, 于是更多人在喜爱阅读的同时也对收藏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 所以书籍装帧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代表。书籍是可感知的符号系统, 书籍的内容在不同的地域和时空下传播, 无论环境变化, 书籍设计都是一种可感知符号的互相传递。

“符号”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 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表现或指称某一事物, 可以被大众所理解的事物, 一切有意义的物质形式都是符号。“符号学”最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来的。他对符号学的定义是:一种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 他是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 因而也是整个心理学的一部分。它将告诉我们符号是由什么构成的, 受什么规律支配。符号学正是研究符号规律的科学, 是与逻辑学、语言学、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学等众多门类的交叉学科。

设计一词在英文中有做记号的意思, 而符号可以看作是这种方式的延续。从上古人民的结绳记事到木板刻字再到图腾崇拜, 我们都可以看作是做记号, 对社会信息的符号记录。符号不仅仅是文字, 图像的传递, 任何东西只要在一定的活动背景下都可以被看作是符号, 只要能为当时的社会服务。符号承载着信息的传递, 书籍装帧设计和图形设计、字体设计都是一种符号的传递, 设计者在通过使用一些能突出书籍特色的符号来传播文化, 给读者直接的符号信息来传达书籍的信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读者正是通过设计者使用的这些符号更直观地获得书籍的内容。书籍设计也就成为了视觉设计的一种符号形象, 书籍作为文化的载体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 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 设计中的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 与语言符号有许多共性。书籍设计就是这样的一种设计语言, 设计者通过对书籍信息的理解使用非语言的符号传达给读者书籍的符号语言。

符号包括3种类型, 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 这3种类型的符号对书籍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本好的书籍设计在设计时不仅仅只局限于对文字符号的使用, 它还包括图形的设计, 字体的设计, 版面的设计等等, 可见书籍的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设计。

一、书籍装帧中的图像符号

图像符号的使用是一个将图形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我们对图像符号图像有直接的感知能力, 图像符号是传达信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所能表达的信息也能够准确的被读者获得, 也能更快速有效的传达书籍的内在信息。我们的祖先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到后来的图腾崇拜, 都是图像符号的历史演变。索绪尔认为符号学应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的生命, 认为对于符号来说, 声音知觉和内心观念的结合才是最本质的。书籍装帧设计是没有声音的设计, 但是书籍设计要求设计者是对书籍内容理解和内心感受的结合, 图像符号的使用是受一定社会规律约束的, 而所传达的信息也是对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研究和使用。

吕敬人是书籍设计的大师, 2000年他为《梅兰芳全传》一书的设计把纯文字的书变成了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 使用了大量的图像符号。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上使用了大师所扮演的经典的京剧形象, 能很好的传达京剧信息的戏曲形象。切口处将书端起, 向下翻开是梅兰芳的生活照, 向上打开是梅兰芳的舞台照。双面人物图像符号的使用准确的贴合了书籍的名称, 在翻动时能看到梅兰芳一生的形象。切口处的独特设计产生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同时也精炼了书籍的内容。书籍设计中的图像符号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到位的图像符号能更好的承载信息。《梅兰芳全传》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社会生活中的符号生命, 对大师经典形象的图像使用, 是图像符号所传达的信息直接而明了, 读者在接受这样的图像符号信息以后能直观的获得书籍内容。

二、书籍装帧中的指示符号

指示符号是指具备有一定指代功能的符号, 他或许和所表达的对象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而指示符号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指向功能。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表现或指称某一事物, 可以被大众所理解的和一切有意义的物质形式都是符号。巴特尔延续了索绪尔对符号学基本原理的两分法, “能指”和“所指”是符号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书籍装帧能给读者最直观的视觉效果, 读者能从书籍装帧的封面理解到书籍的内容, 这就是书籍的“能指”。而“所指”则表明了书籍的指向性, 书籍的指示符号不仅仅是个符号, 而是能赋予书籍更多的含义。

《朱熹榜书千字文》是吕敬人的得意之作。在构思这一书籍的形态时, 吕敬人认为朱熹的大字遒丽洒脱, 以原大复制既要保持原汁原味, 又要创造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形态。于是在翻开《朱熹榜书千字文》时, 遒劲、粗犷的字迹仿佛从纸上立起来, 镶嵌入一个古老的石碑, 似乎让人感觉到当年篆刻者手上的力度。封面的设计则以中国书法的基本笔划点、撇、捺作为上、中、下3册书的基本符号特征, 既统一格式又具个性。封函将一千字反雕在桐木板上, 仿宋代印刷的木雕版。全函以皮带串连, 如意木扣合, 构成了造型别致的书籍形态。木质结构的书籍设计和书法元素的运用, 都很好的体现了中国的符号特色。设计者通过中国传统元素的使用很好的诠释了书籍的内在。“所指”和“能指”这一符号学提出的理论对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指示符号的使用起到了一个指导作用。

这套书的设计使用了中国的传统符号元素, 具有特色的指示符号的使用很好的传达信息, 读者能在第一时间明白书籍设计的涵义和了解到书籍的内容。在书籍设计的表现中, 使用的符号能体现出具象、抽象的风格, 就很好的阐释了符号学中所指和能指的关系。这一对关系能阐述清楚, 也就是书籍装帧中只是符号的应用, 能为设计者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繁琐的设计。

三、书籍设计中的象征符号

索绪尔强调了符号学是一门有规律可寻的学科。象征符号即是这样的一种符号, 它与所指的对象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结果, 是由长时间多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成, 即社会习俗。

我们来看一下曾经获得第6届全国装帧金奖的《小红人的故事》的书籍装帧。《小红人的故事》是一本讲记述了作者近年来在民间采风、考察的深切感受以及作者创作剪纸小红人的故事。设计者把中国设计元素与书中展现的神秘而瑰丽的乡土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红色的主旋律蔓延至了书中的每一个角落。本书从函套到书蕊, 从纸质到装订样式, 从字体的选择至版式排列, 以及封面上很特别的剪纸小红人, 无不浸染着传统民间文化丰厚的色彩。设计者熟练的运用了中国设计元素, 把能象征中国特色的符号和书籍装帧相结合, 书籍设计中的象征符号和书籍的内容紧密贴合能更好反应书籍的内容。符号学是一种有规律的学科, 而象征符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结果。这样象征符号和符号学就有着必定的联系。书籍装帧中的象征符号的使用, 缩短了读者获得书本信息的时间, 给读者直接的视觉信息, 这就是一本书籍设计成功的地方。

近年对符号学的研究已经逐渐兴起, 而面对复杂经济的变化, 书籍作为一种独特的商品和经济有着必然的联系, 而书籍设计正在经历这样的符号化的影响。我们身处符号的世界, 我们的思维、语言和交际都离不开符号, 设计作为一种符号语言, 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多的被提及, 而设计的目的就是加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平面设计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书籍作为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与人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设计者通过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通过设计的语言, 使用不同的符号元素进行结构和重组, 从而准确的传达出书籍的内容。书籍设计和符号学的紧密结合, 能使设计更好的为阅读来服务, 符号学在设计中的应用也能更好的指导一本书籍的成功设计。

摘要:书籍装帧设计是集合图形、字体和版面的综合设计。在书籍设计的表现中, 使用的符号能体现出具象、抽象的风格, 就很好地阐释了符号学中所指和能指的关系。文章从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这3种符号角度来探讨书籍装帧设计, 这3类符号的使用对书籍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符号学

参考文献

[1]、赵毅恒.符号学文学论文集[M].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

书籍装帧设计的要素与原则 篇8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要素,设计方法

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它给人们以知识与力量。对于书籍的外观人们一点都不会感觉到陌生。在计划经济时期, 书籍装帧设计优劣的评判标准主要是其学术性, 很少考虑装帧设计对图书促销的作用。对于书店和读者在书籍装帧方面的需求和反应, 可以说是不太重视的。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图书市场竞争激烈, 再加上书籍设计师观念的更新, 书籍设计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品位都得到不断提升。书籍装帧艺术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承认, 书籍装帧的风格和制作工艺也层出不穷, 精彩纷呈。同时, 市场经济也为书籍设计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考。设计观念、设计手段、设计方向也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深刻的变化, 具备了很多新的特点, 这也是整个设计师群体水平普遍提高的一种反映。

市场经济推动着商业大潮, 使一直被视为高雅文化的书籍, 也在汹涌的大潮中改变了原有温文尔雅的面貌。而书籍装帧设计从历史的发展到今天, 无论从设计还是到工艺都提升了很大的一个程度。尤其是现代的书籍设计, 已不只是停留在书籍封面设计或简单的内页装饰这一层。其服务的对象还是人, 要适合人的生理审美要求和人的心理审美要求。那么怎么样才能装帧出一本好书, 怎么样才能让书籍设计达到人们的审美要求呢?下面我就从书籍装帧设计的要素和设计原则两方面来加以解释。

图书市场中, 聆琅满目的书籍, 让你似乎觉得书籍已经变为了一个商品。与其说是商品不如说是书籍的包装。什么样的书籍能够吸引读者?什么样的书籍能够促使读者去购买?这些种种的问题在设计者身上就要重点考虑。

要素一, 书籍的开本和书籍的定位。设计者必须要明确的是给书籍进行装帧前一定要先了解书籍的定位。了解了定位才能够制定出书籍的开本, 也就是书籍的大小, 只有制定了开本才能很有利的去选择纸张, 纸张的开切直接影响了书籍成本的高低。那么开本制定的大前提, 设计者必须要了解书籍的受众群体, 例如, 如果该书是儿童读物, 那么选择的开本就要大些, 因为儿童读书图画要大于文字, 所以开本大的话图片也会大, 儿童阅读起来才会更方便, 另外这样的设计也会很吸引儿童的视线。只有充分的了解了书籍性质的定位, 才能合理的制定出开本的大小, 这样在成本和书籍设计的准确程度上才能把握的精准。

要素二, 书籍材料的选择。材料可以算是书承载信息的容器, 器物之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材料之美。材料的种类繁多, 其性质也是多种多样, 但任何材料的使用都必须在书籍的主题之下, 为表达内容服务。精贵不一定是最佳, 质朴也不是最差, 只有适合内容, 材料才可以发挥其最大的魅力。例如, 在艺术类书籍中我们选用的纸张克度是偏厚一点, 艺术类的书籍大部分是图文结合, 纸张克度高, 对于图形印刷出来的效果也是高质量的。所以书籍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书籍的质量。

要素三、书籍内部的版式与色彩。好的书籍版式可以引导视觉动线, 提高阅读兴趣, 增强理解能力, 表现说服能力以及引起认同感觉。在视觉传达上要表现出于内容相呼应的势态, 使读者在阅读中如同在听音乐, 感受到书中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而在版式设计中的要求也是有很多注意的地方, 例如, 文字的排列方式, 文字与图形的结合在版面中所占的位置等等。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 才能将书籍的要素合理的进行应用。色彩对于任何设计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书籍装帧设计, 从内到外, 从形式到风格上都是保持了一致性。例如, 女性类的书籍, 在设计上整体的色彩应该采用比较柔和唯美的色彩, 这样才能符合人们的审美观。

要素四, 文字与图像。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单纯的文字只是起到传达作用。多种手段的运用, 使书籍产生出丰富的表情, 增强书的内涵。文字的编排一定要有清晰的条理, 明确的阅读顺序。对于大段文字的要进行合理的隔离, 为读者创造最佳的阅读条理。图像首要宗旨是对文字内容作清晰的视觉说明, 同时对书籍起到装饰和美化作用, 再则是对作品意思的读解, 发现和挖掘。对于图像在书籍上的应用可以进行设计上的巧妙变化, 例如, 以图片为主的书籍在编排上要注意图片与图片的距离与版式的变化。

书籍要素的体现在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 运用好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每一个要素, 使它们能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把书籍的内容和美感发挥到最好。好的书籍装帧设计除了掌握必要的要素之外, 更关键的是在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大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 可视性原则。文字传递信息非常的快, 图形与文字的有效结合让书籍的信息快速的传达到我们的眼睛中, 在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书籍的可视性原则, 人们买书首先考虑的是我能否看懂这本书, 从书籍的封面到书籍内页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都必须是清晰准确的, 如果说连基本的文字都表达不清楚, 那么这本书也失去了装帧的美感与书籍本身的意义。

第二, 可读性原则。翻阅轻松舒畅, 排列节奏有序。书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的阅读, 设计应该是帮助阅读, 方便阅读。对图像的随意分割, 破坏图像的传达效果;把文字当成一种设计元素, 为了视觉效果版式的完整好看, 而一味的改变其正常的阅读大小和连贯性;过度的强调美感, 给读者的阅读带来很大的障碍, 使内容的正确理解面临巨大的困难, 破坏了书本身所存在的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第三, 便利性原则。书籍装帧设计中我们不仅考虑到阅读和展示过程, 我们还要考虑到书籍的运输与存放。标准书籍的尺寸产生一方面是为了节约成本, 另一方面是为了运输与存放便利。设计中大胆的去创造特殊和造型, 虽然能够以宣扬书籍的个性或是突出主题, 但是对于存放或者运输不方便的特殊开本与造型就要适当的避免。

第四, 美观性原则。书籍的美观性和书籍的内容同样重要。我们在翻阅书籍的时候, 带给我们来的声音, 不仅仅是书籍纸张的声音, 更多的是传到我们听觉上的享受。书籍装帧设计的重点就是在于封面与整体达到一个适合的美观程度, 所以设计者应须不断创意求新, 形成既有丰富内涵, 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中国自身独有的书籍审美风格。

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形式的吸引上打动读者, 同时还要经得“耐人寻味”, 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 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各完美的艺术整体。掌握了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要素与遵循的书籍原则, 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便会抓住设计的重点, 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书籍装帧作品来。

参考文献

[1]吕敬人.书艺问道.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

浅析书籍装帧设计中材质的表现 篇9

纸是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材料, 尽管有木板书、绢帛书、电子书等, 但纸质仍是成本最低、运输、储藏及阅读最为方便, 印刷制作效果最佳的材料。

日本设计家原研哉先生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到“今天, 纸张已经不再是媒介的主角, 我们要做的, 是将其从所担负的实际任务中解放出来, 恢复到它在‘物质向度’的未来面目。”由此可见, 纸质材料仍拥有很大的创意空间。而今, 除传统纸张外, 新型纸张也通过独特的肌理质感有效地融入到现代书籍设计中, 展示出书籍独特的气质和魅力, 使纸张媒介得到新生。

例如, 柔软是宣纸的特质, 柔软的纸张也能把书籍塑造出建筑般的视觉效果。吕敬人先生为范曾设计的《范曾谈艺录》用柔软的宣纸为元素, 塑造出一本犹如传统园林建筑般质感的书籍形式。粗糙的封套纹理, 触摸时犹如建筑的墙体, 蕴含着作者一种空灵、简约、高尚的心理。再如吕敬人先生设计的《意大利内普利迪小提琴奏鸣曲》, 书籍采用自然的毛边书口设计, 在角上模拟出小提琴乐谱的质感, 传递出浪漫、真实的音乐美感。

二、材质与书籍装帧设计

1、材质与书籍装帧设计的关系

传统书籍主要是以阅读功能为主, 设计过程中书籍文字信息、图案图形把书籍内容填充满。而今, 书籍设计采用新的印刷材料, 弥补了过去触觉与视觉不能同时满足的缺陷。通过对书籍材质的研究与应用, 使新的材料融合到书籍设计之中, 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方位的视觉享受与触觉感受, 激发人们的阅读欲望成为设计师的新追求。同时也激起了受众的审美感觉, 让更多具有审美价值的书籍形式来满足读者在新时代下的需求。

比如, 基于织物的特点, 部分织物在儿童书籍设计中有了与其他书籍不同的用途。由于棉织物柔和的质感, 远远超过纸张的韧度和牢固性。另外书籍可以作为棉纤维完全被回收利用, 更符合环保要求。

我们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泡泡书《小唐诗》为例, 它是针对儿童习惯及爱好的读物, 采用软性塑料泡沫为材料设计而成。整本书质地柔软, 色彩丰富, 书的四周均打磨成圆形, 儿童在阅读时可放心的揉、捏、撕, 用不同的方式体会书本的乐趣, 使各种感官自由的探索。

2、材质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

当今书籍试图改变用名家著作来吸引读者, 走向注重书籍材质的探索之路。经典的书籍不仅有丰实的内容, 而且要注重书籍的视觉传达设计。用贴切内容的材质来体现书籍的内涵, 也给读者带来视觉、触觉冲击, 激发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从而有效地实现自我营销作用。就如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师邓中和先生所说:“精美的装帧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广告, 实际上是一个‘缄默的推销员’。”西方经济学家贝伦斯把这种广告作用称作为“有意的和非常强制性的影响形式。”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 当我们走进一间图书城, 琳琅满目的书籍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是怎样的一本书才能触动我们?经验告诉我们, 是别具风格的书籍才会吸引读者。

3、特殊材质在书籍设计中的作用

书籍印刷材质的不同, 对书籍空间想象产生了审美与触觉的享受, 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现代书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材料化, 各种材质的质感、色彩、肌理表现不同的个性和特点。用于书籍设计的材质不仅有纸质, 还有塑料、金属、木材、皮革等。

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维。那种以绘画形式的纸质封面和千篇一律的正文版式为基点的装帧只是一个外包装, 没有体现书籍的内涵。书籍设计应包含:书籍形态策划、信息内容编织、视觉图文构成、纸张工艺的设定等程序。从“皮肤”到“血肉”有机体现, 以往的观念割裂了外表与内在的呼吸关系。犹如一道美味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总是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更是会赋予书籍不同凡响的效果。

书籍设计中的特殊材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材质的“个性”选择和运用会给整本书籍一种特有的“气质”, 把这样的书籍呈现给读者面前会让读者有全新的阅读感。本人认为特殊材质在书籍设计中主要有以下三点作用:

首先, 合理的运用特殊材质有助于增强书籍的阅读新鲜感。主要体现在读者面对不同材质的书籍可以让读者面对新鲜事物惊奇的感觉, 有助于增强阅读的快感和欲望。与此同时也突出书籍类别的差异性, 在千篇一律的纸质书籍中凸显出来及提升书籍本身内涵与价值。比如, 作为礼品类的书籍和发行量较小的珍藏类书籍完全可以改变书籍的材质, 运用某种贵重金属作为材质从而提升书籍的收藏价值。

其次, 有助于书籍自身的信息传达。书籍的设计虽受制于主题内容, 但绝非是狭隘的文字解说或简单的外包装。设计者应从书中挖掘深层涵义, 寻觅主体旋律、安排节奏起伏, 在时间艺术中体现空间感受, 构筑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新概念、新形势。现代书籍多是运用纸质材质, 其优点显而易见, 但缺点也是致命的, 仅能单一在版式上有所创新, 而特殊材质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 不同材质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思想理念和触觉感受。如:皮毛的柔软、温暖, 女性气息浓, 金属的坚硬、冰凉、时代感强;布的朴实、温馨、怀旧;木头的中性、古朴、稳重;玻璃的清透、轻盈、神秘等。

最后, 特殊材质有助于书籍的功能扩大化。掌握各种材质的特性, 合理的应用到书籍上可以满足不人群的需求。基于荧光材质的特性, 应用到书籍上, 就算是没有电的地方也不妨碍阅读。塑料的特性就是不易烂, 如广东某企业和出版社共同推出了一系列“浴室阅读用的塑料制书”, 这些书被水沾湿也不会黏上。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塑料的特点和浴室书的要求不谋而合, 使书籍的使用范围扩大化。

三、非纸质材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现

1、非纸质材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运用的原因

书籍自诞生之日起, 就经历了多种非纸质材料的运用。如甲骨、玉版、竹简、木牍、皮毛、绢帛等都在书籍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虽然纸质材质在当代书籍装帧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成熟, 非纸质材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审美追求的多样性, 促使人们的审美标准进一步提高, 为了满足不同的大众需求, 非纸质材质重新得到重视, 设计者为了更好的迎合读者的审美感受, 同时也为了更准确的表达书籍内涵, 非纸质材质的运用, 逐渐成了一种时代的趋势。

2、非纸质材质的特点

非纸质材质在现代书籍中的表现, 必须要符合书籍的整体格调, 不同材质视觉表现和色彩所带来的效果各有其特点。如表现柔韧, 可选强化塑料, 软化铝制品等;表现坚硬, 可选用冰冷的金属;粗糙, 质朴的亚麻布;光洁, 选细腻的有机玻璃等。从受众的视觉感受上看, 厚重的材质给人以稳重可信;轻薄、半透明的材质给人以飘渺浪漫;粗糙的材质给人以原始美、古朴美;光滑的材质给人以流畅美, 柔软的材质给人以亲和温暖感。在阅读过程中, 不同材质的书籍给予读者视觉和触觉双重体验, 可在短暂的时间内记忆,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阿迪达斯的精装宣传册, 采用了触感光滑坚硬的金属作为封面材料, 既美观又传递出运动时尚的气息, 符合阿迪达斯品牌的特点。

3、非纸质材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现

非纸质材质对书籍设计的影响远远大于技术性利用的范畴, 它既包含了视觉和触觉的整体质感, 还涵盖了对流行趋势所形成的作用。非纸质材质具有视觉和触觉的双重属性, 非纸质材质的运用使书籍不仅在形态上更加多样化, 而且在印刷材料上的视觉表现上更加丰富, 给设计者提供了更大的创意空间。阅读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行为, 读者在触摸书籍的同时也获得了不一样的精神感知, 阅读过程中材质的触感给读者提供了更多自由的想象空间, 读者发出对书籍的由衷感慨, 并使书籍获得更多的阅读可能。

4、非纸质材质与其他工艺的组合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现

非纸质材质在书籍的表现过程中, 还应注重各种材料之间的搭配, 使书籍印刷材质在视觉上产生对比使之具有差异性, 从而更好的实现自我销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必将出现更多的新型材质, 新材料的发展使人通过嗅觉、听觉也能得到心灵的享受。

科技文明的进步使得材质和工艺之间显示出不可分割的特性。书籍装帧设计印刷工艺得到较好的处理, 可以用平面的效果传递视觉的经验, 在提高材质装饰效果的同时, 也使人获得丰富的审美需求。如:起鼓、烫金、烫银、烫电化铝、压凹、覆膜等工艺手段都具有独特的视觉、触感特点, 都可以为书籍塑造个性化的形象。所以, 材质与现代的印刷工艺完美结合, 为书籍装帧设计中材质的多样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材质在书籍中的表现也逐步被设计师和读者所重视。

四、结语

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门类, 它是集绘画、摄影、书法、材料等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与材质是分不开的, 其受制于所属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所以我们现在无论做什么设计都不能脱离时代感, 它是我们设计的最神秘的灵感, 是最重要的教科书, 以多样性来丰富现代书籍的多元化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本身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满足“阅读”功能的需求, 读者的审美视觉和触觉体验必将被设计者所重视。非纸质材质的发展, 必将成为书籍装帧设计中材质的表现注入强大的活力, 必将给书籍装帧设计中材质的表现带来创新。

摘要: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多样化, 读者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审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书籍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阅读其内容, 却不顾及其外表。而今, 作为精神食粮的书籍, 材质的表现也逐步发生了改变。本文通过描述纸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现及作用, 引发其与非纸质材质的对比。书籍材质由纸质向非纸质扩展, 读者的审美视觉和触觉体验在未来的书籍设计中必将被设计者所重视。非纸质材质的发展, 必将为书籍装帧设计注入强大的活力, 必将给书籍装帧设计材质的表现带来创新。

关键词:书籍装帧,材质,表现,非纸质材质

参考文献

[1]吕敬人.书籍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

[2]吕敬人.书艺问道[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3]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几点见解 篇10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创造性思维

书籍从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刻骨、刻竹记事到现代印刷技术出现及广泛应用,书籍装帧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一个国家书籍装帧水平的高低,书籍品种的多少,出版发行量的大小,已成为衡量其社会进步和发达的一个标志。书籍装帧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它由简单到复杂,从单纯的书籍加工发展到当今的艺术创作。如今书籍装帧已不再是简单的印刷纸张装订,而是装帧设计者对书籍的二度艺术创作,是装帧艺术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是绘画、摄影、书法、金石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需要设计者具备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科技等方面的广博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书籍装帧设计应具有商业性。书籍是放在书架上的商品,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时,还应有吸引读者的功能。它在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同时,还要能刺激读者的阅读欲和购买欲。

书籍装帧设计是大中专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重要课程,其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质量。针对当前这一课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笔者围绕如何使学生更新观念、扩大视野、充实技能和增强创造能力,提出如下见解。

1 更新书籍装帧观念

长期以来,一些人片面认为书籍装帧就是封面设计,对书籍的形式美也狭隘理解为封面设计美。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出版界,书籍装帧整体设计观念开始萌生并迅速流行。出版社要求美术编辑不仅局限于设计书籍封面或加上设计护封、插图,而且要对该书的整体,从封面到环衬、扉页、辑页、目录页,从内文的安排、题头图、尾花以至装订、用纸等,都要全盘考虑,统筹规划,精心布局,进行统一的、和谐的整体设计,将装帧视为书籍的形式美,使全书的整体设计成为理想的三度空间的结晶。这种装帧观念的更新与扩展,对书籍出版界而言堪称具有飞跃的意义,为书籍由思想精神粮食向具有艺术美的完整艺术品发展开拓了新的坦途。笔者认为,在书籍装帧设计教学中,应当向学生重点阐述和充分演绎上述新理念、新观点,奠定学习书籍装帧技能的良好基础。

2 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

2.1 书籍装帧的任务

根据书稿的内容、性质、读者对象和市场需求,策划并制定全书总体装帧的设计方案,以确定开本、排印工艺、图稿配置、装订方式和材料选用等,从而达到全书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版面清晰、阅读方便的目的。

2.2 书籍装帧设计的内容

(1)美术设计。包括封面(封底、书脊)、护封、函套的设计,附件(如扉页、环衬、目录页、辑页)的设计,插图、文内修饰图的设计等。

(2)技术设计包括开本、版式、附件版权页、作者简介的设计。

(3)材料、制作设计。包括纸张、封面等材料的选择,书籍装订方式的设计。

以上各项设计分别由美术编辑、技术编辑承担。熟悉全书内容的文字编辑也应该参与或协助书籍的装帧工作,对该书的装饰设计提出原则性意见和艺术评价。

2.3 书籍装帧的设计原则

鉴于书籍装帧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装帧设计必须遵循下列重要原则:一是时空性原则。即装帧设计既要有现代意识(现代感、现代风味,符合现代潮流),又要有地域意识。同一地域的不同民族又各有特色,应当体现在各民族的出版物装帧设计上。二是个性化原则。每本书都有不同于其他书的个性,并应当体现在装帧设计上,使之具有独创性,与有个性的书籍内容浑然一体。三是整体性原则。即书籍的装帧应当从该书的性质、内容出发,基于内容与形式构成一个整体的理念进行设计。四是美感原则。即装帧设计要遵循美学的原则,激发读者美的感受。五是经济原则。即装帧设计要从经济角度出发,既要考虑节约人力、物力,又要兼顾方便生产,缩短出版周期,降低书籍出版成本。

3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是包括书籍装帧设计在内的艺术创作的源泉,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书籍装帧艺术品位和总体价值。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独具风格的装帧设计是书籍装帧的最高境界。成功运用创造性思维来完成装帧设计的书籍,无疑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刺激读者的阅读欲望。笔者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深深体会到,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特定品质和创造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发现和发掘这些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谆谆善诱,注重培养,使之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得以充分凸显,充分发挥。

3.1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过程

有学者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过程都有某些共同的次序特点,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主要是兴趣盎然地广泛收集资料和媒介,其间会产生激动、疑问、思考或困惑。第二阶段是酝酿阶段。其间隐喻思维趋于活跃,视觉形象重新组合,可能获得突发的灵感、顿悟。这是至关重要的阶段。第三阶段是解释阶段。其间答案骤然涌现,思维空间豁然开朗,装帧设计者会匆匆挥笔绘出草图。第四阶段是核实和修正阶段。设计者完成草图和最后构想,展现新创造的形式。

3.2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根据创造性思维产生过程的上述规律,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使学生在书籍装帧设计过程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作出独具风格的个性化作品。一是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思考,画龙点睛地解答其质疑和困惑。二是引导学生酝酿隐喻思维,重新组合视觉形象。教学实践证明,在充满活跃氛围的课堂热烈讨论中,学生经常有灵感“顿悟”的火花闪现。三是帮助学生加强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意思维与视觉传达功能。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在设计作品中融入更多的创意思维和空间思维,试图在创意中营造视觉语言的通约性。四是帮助学生完成草图绘制和最后的构思。在这个阶段,教师应特别强调装帧设计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正如尹定邦教授的《设计目标论》中指出的:“设计应该拟定自己的目标,简单的设计要拟定相对简单的目标,复杂的设计则通过艰苦的劳动和严格的程序去拟定科学目标,交流的、先进的、完整的、有个性、有重点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同时,强调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和信息传播功能是最基本的,也是为设计目标服务的。至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果最终转化成为个性鲜明、风格独具的书籍装帧艺术作品,从而圆满实现书籍装帧设计的个性化目标。

3.3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提高书籍装帧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和创造能力,使其艺术潜能和审美个性得到充分开发,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学方式要从传统的强迫、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向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式转变。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切忌向学生单一灌输某种艺术观念,否则难以形成“知识对流”而引起学生反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在书籍装帧教学中,最好通过典型实例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形成师生交流、互相促进的生动活泼局面。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与生俱来,尊重人的主体性就是对人的个体价值的欣赏。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一个和谐、宽松、自由驰骋,充分发挥艺术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最后,在基本功训练中,要让学生带着一种独特的视角去观察、.体验、思考,“不为律所锢,不为形所拘”,做到融创造性思维于技能训练中,鼓励艺术个性表现,而教学模式则从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主观情感表达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

4 结语

著名美学理论家王朝闻先生说过:“书籍装帧的自身有特殊的内容。可以认为,它不仅是在解决形式美的问题,而书籍装帧本身就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内容。装帧不是可以任意改换的外加物……它是以具象的心态表现了装饰艺术家对书籍内容的抽象,这是书籍装帧的特殊内容。”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综合性课题。必须全面更新观念,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全部过程中,用心发现和挖掘他们的潜在特质,着重培养创造性思维,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促使学生的艺术潜能和审美个性得到充分开发,从而达到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阙道隆,徐柏容,林穗芳.书籍编辑学概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2]江奇生.谈艺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包装与设计,2008 (3):78-80.

[3]牛晓丽.浅析封面装帧与版式设计的作用[J].出版发行研究, 2008(1):56.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审美体验 篇11

关键词:传统书籍设计;电子书籍设计;审美体验

书籍的装帧设计,可以说是书籍内容的再现,当然,这个内容不仅指的是文字内容,它还包括精神内容。一个好的装帧设计,使读者在获取精神食量的同时,可以得到心灵的愉悦。我们要阅读一本书籍时,它的内容不会在第一时间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直接看到的就是书籍的外在形象。经常读书的人会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是两本书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一本是设计较精细的精装书籍,,一本是设计很普通的平装书籍。那么,我们拿起的第一本书很有可能就是前者。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然,书籍也是这样。即便是同一内容的书籍,我们首先拿起的也是精装书籍。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一本好的书籍设计它会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方面刺激我们,从而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及对美的需求。当然,在书籍设计中,由于电子书籍和以纸质为主的书籍设计中,由于各自特征的不同,带给读者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

传统书籍设计的审美体验

1.材料的审美体验

以纸质为主的传统书籍是以纸张为主要的阅读载体,当然其中包括金属、木材、塑料、皮革、丝绸品等。它是艺术化的实实在在的书籍物化形态,所以我们对这个实体空间的物体,利用实体材料去进行设计。因为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能力。比如:木材、金属的材质比较厚重,所以会给读者坚实、稳重的感觉。半透明纸质和塑料会给人神秘的感觉,丝绸、布料等则给人一种柔软、流畅之美。例如吕敬人先生设计的《马克思手稿影真》(见图1-1)一书。通过纸张、牛皮、木板及印刷雕刻等工艺演绎出一本全新的书籍形态 。尤其在封面不同质感的牛皮和木板上雕出细腻的文字和图像更加 强了手迹的感觉,使书籍的精神内涵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再如吕敬人先生设计的《子夜》(见图1-2)它是借鉴传统文人的书匣形态设计书盒,启动书盒的环扣均采用中国传统的金属环扣,封面书函的造型、设色、用材,力图突破传统书籍装帧的固有模式,强调书与读者之间的阅读行为的动感过程。从拿起书籍、从书盒中抽出书函、打开封面,翻阅书页。……跳动的文字,图像线条……,这些无不使人在切身体验视觉美的同时,感受到触觉之美。在很多传统书籍设计之中,对于材料的运用不仅体现在书籍函套、封面之中,在书籍内页的设计中也有所体现。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吕敬人先生的《书籍设计“2号”》它在内页的设计中在使用各种颜色硫酸纸的同时,还使用了不同类型的特种纸。另外,我们在阅读传统书籍时它还会给人一种情感上的贴近。它是一种情怀,体现着人与物质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符合人们情感上的阅读习惯。长期以来人们享受于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即便是在电子书籍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仍然对它情有独钟,难以割舍。

2.造型的审美体验

眼睛是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器官。,通过观看除了能区分物体的色彩、材质还能区分一个物体的形态,看到文字、图形在版面编排中的形态。在以纸质为主的传统书籍设计中,近十年来,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传统书籍形态越来越多,有半立体形的、立体形的。如:在许多概念书籍(见图2-1)的设计中就有很多书籍呈立体形态的书籍出现。文字的效果也是多种多样,凹凸的、烫金的、镂空的(见图2-2)、折叠成形的图形更是吸引读者视觉强有力的设计元素。图形的表现形式也有立体形和半立形,这两种形在儿童书籍中出现的较多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增强儿童书籍的趣味性。例如在这本儿童书籍《忙碌的日子!》(见图2-3)不仅书籍的图形呈立体形,而且小蚂蚁萨吉的手会随着纸张的翻阅而发生变化,呈上下和左右运动的形态。从而在视觉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

电子书籍设计的审美体验

在电子书籍设计与传统以纸质为主的书籍设计所带来的审美体验不同的是让读者从单一的感官之中转变过来,更多的是给读者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感受。使读者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和融入,实现书籍与读者的“互动”为读者提供一个三维立体的空间感受。

1.动态图像的审美体验

在电子书籍设计中视觉美的表现元素之一——动态图像,较传统书籍设计有更强的表现力。使电子书籍的形象更加真实、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例如在《Inter Photo》的一个页面采用了墨迹与金鱼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素材的编程动画。一翻开页面,在晕开的墨迹之上书法字体的标题一笔一画的书写,犹如大师下笔,精彩绝伦。同时,金鱼以墨为水自由的游动,方圆寸尺,一点一线之间,意境非凡,真是美轮美奂。这不仅贴合页面内容所需要的意境和氛围,更给读者带来的是身临其境、书卷飘香、心旷神怡的感受。这个页面常翻常新,变化无穷,可以说是一个“活”的版面,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可见,恰如其分的设计可以为生冷的电子产品注入温暖的人文关怀。

2.声音的审美体验

听觉美是利用耳朵这一人体器官来实现的。在电子书籍中,声音起着信息传递和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电子书籍的听觉设计,对于具有完美音响效果的电子书籍来说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在电子书籍设计中听觉美是由电子产品自身产生音乐来实现的,我们在阅读时,在听觉上添加了与书籍内容相匹配的背景音乐,创造出与书籍内容一致的效果,增加阅读的趣味及刺激性。背景音乐的配备使穿越时空维度的动画显得更加生动、逼真,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如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采用了轻快的小提琴,钢琴等音乐;时尚类杂志则采用了动感、激情的流行歌曲等等;给读者全方位地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产生更加深刻和丰富的情感。

交互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 篇12

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介, 书籍在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对书籍的造型设计即书籍装帧也经过了长久的历史发展。近代以来, 书籍装帧形式以“简装”和“精装”为主, 发展延续至今且有停滞不前的趋势。近十年, 电子科技发展迅猛, 网络兴起, 电子书、阅读器等新媒体、新平台的数字化发展使得传统书籍行业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甚至有人预测电子书将取代传统书籍。但是, 新时代的发展既是利器也是契机。书籍行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传统优势结合现在的新媒体特点、在精进书籍内容的同时改善书籍装帧的设计。在设计中加重书带给人的体验以及人与书之间的交流, 用交互设计的方法, 给书籍装帧以新的生命力。

一、从二维平面艺术到三维立体呈现

在传统的书籍装帧设计中, 所有的设计元素例如文字、图片等都是通过平面设计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也就是说, 书籍本身的设计使属于二维的。而我们所想要利用的交互设计, 更加注重的是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它致力于将设计元素由静态向动态转变, 由平面像立体空间转变, 用二维的方式来呈现三维的动态。书籍设计的三维呈现方式有很多种, 最常见的方式是在书页间使用立体纸雕的方式, 在读者打开或闭合的时候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空间的图形转变。这是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 来完成读者与书的互动。利用手指快速连续的翻动书页使书本上原本定格的图画的动起来, 也是从二维到三维立体化的好的设计范例。

二、突破传统阅读方式, 注重读者参与

千百年来, 书籍都是作为知识、信息的授予者而存在的, 而读者的角色是接受者。大部分书籍只是单方面的把知识通过文字或图型传递给读者。这样的传播过程单调而乏味, 读者始终被动接受书籍所给予的内容。使用交互设计的思路, 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使用新的设计思维, 注重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书籍与读者之间构建沟通的桥梁, 转变只是单方面接受信息的读者身份, 成为阅读书籍中的参与者, 即成为书籍的一部分。在书籍的带领下, 成为书中的一个角色或者与书中的道具相结合成为书籍传递信息的助手, 从而变成书籍的参与者、探索者。这样能够提升读者对书籍的关注度, 融入其中。

在读者与书籍的互动参与方面, 无疑儿童图书是最好的范例。为了增加儿童对于图书的兴趣, 提高动手能力, 儿童图书经常使用辅助物件来增强书籍的互动能力。例如在美国动画电影《卑鄙的我》 (图1) 中, 主人公格鲁给自己的女儿讲睡前故事时使用的书本。这本书讲述的是三只猫咪的故事, 而读者要把三根手指插入书上自带的三个小猫布偶里, 使之变成书中猫咪的形象。书本巧妙的完成了与读者的互动, 也恰如其分的吸引到了儿童读者的目光。

除了这本书, 还有一本实际存在的青少年读物——《冒险小虎队》 (图2) , 它更加直观明了的体现了读者的参与性。《冒险小虎队》是一套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充满神秘色彩、曲折情节、惊险场景的冒险 (侦探) 小说。在这套书中, 每一本是一个完整案件, 而读者将化身探案者跟随三个主人公进行解密。每本书中都有一张解密卡, 当书中的主人公获得某些线索时, 书本并不会直接告诉读者是什么线索, 只有读者自己动手使用解密卡在每章节的最后进行解密, 才能获取线索从书中某页, 或某幅图片里得到答案。获得答案后, 才能继续了解下章节的故事内容。这样, 读者直接参与了探案故事的进程, 更大的参与性也激发了对书籍内容的兴趣。这样不同以往枯燥的故事情节叙述使书籍本身更加立体, 这样互动形式的设计使读者真正变身为书籍的参与者, 故事衔接的桥梁。

三、五官感受的获取

一本具有交互性的书籍在完成阅读这个使用功能的同时, 更要让读者与书籍之间产生情感的互动。而情感的产生是通过身体外部器官接触到外部事务时发生的反应。所以关注五官感受也就是关注读者对书籍情感的产生。日本著名的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是最早把五感与书籍设计联系起来的。他认为“完美的书籍形态, 应具有诱导读者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的功能。”书籍设计不是单一的视觉表现, 而是将五感都作为整体思考的对象, 希望通过视觉效果贯通其他四感使之成为一体。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很多东西都成为可能。交互设计也能赋予五感学说新的意义。

1.视觉

视觉, 是书籍的形象, 是读者对于书籍最直观的感受, 它伴随着读者从阅读开始到结束的每一分每一秒。图形、文字、色彩、纸张材质、排版风格等的都是直观的给予视觉感受, 从视觉上得到的是最多的、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感受。所以无论是做特殊结构的设计还是呈现三维立体效果都是要为视觉服务的, 首先由它引起情感的波澜。做好书籍的视觉效果对提升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感受都有很大帮助。

2.听觉

听觉, 传统上说书籍的听觉感受是不同材质、不同厚薄的纸张打开、闭合、翻动时所带来的听觉享受。当然这是不可否认的美好感受, 不过在现今的科技条件下或许可以有新的突破。二维码是近几年相当流行的记录符号信息的图形, 可以再书本的封面或封底上印上一段音频的二维码。这段音频可以是书籍的简介, 可以是作者心路历程的独白, 以此来帮助读者进行选择和够买书籍;也可以是一段配合书本内容的轻音乐, 让我们在阅读时, 扫下二维码, 伴随着柔和的轻音乐, 在温馨的氛围里进入阅读的世界。这样配合书本的听觉感受, 使读者能够很快的进入到书本内容中, 更能激发读者对书本的情感。

3.触觉

触觉, 是读者肌肤触碰纸张的感受。书本纸张的不同纹理、不同的表面处理、不同材质带给读者的感受都不相同。触觉的感受是视觉上的图片和文字不能给予的。在设计中根据书籍的设计理念和整体风格来选择不同纹理的封面封底或插页, 在给予视觉感受的同时以触觉奠定读者与书籍互动的真实触感。

利用香味印刷油墨可以使纸张上带有淡淡的味道, 味觉品味的是书籍的整体风格。嗅觉和味觉的提升是通过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视觉效果来改变的。

书籍五感的设计使为了全方位的展现书籍的美好品质。通过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感统一的体会来满足读者对书籍全面的感受。这样的体验性设计与交互设计的法则不谋而合。所以对深化对书籍五感的设计, 也就是对书籍与读者的交互行为进行全面的深化。

传统的纸质书籍与电子时代的电子书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与人更加贴近。以交互设计的形式深化与人贴近这个优势, 以人为本, 给了书籍行业一个新的着力点。关注读者与书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将会成为未来纸质书籍发展进步的一个大趋势, 也会使传统的书籍行业重新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1]吕艳.浅谈书籍装帧艺术中的交互设计[J].中国经贸, 2010 (24) :148-149.

上一篇:投资损失下一篇:等离子无油点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