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帧

2024-09-14

装帧(共8篇)

装帧 篇1

书籍装帧设计心得

书籍诞生于书写,是人类思想的最佳记录,它的历史进程似乎建立在三个因素上:“一种方便的载体的存在,一个文本按照能无限变化的模式复制并传播。”①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世纪时僧侣抄写在羊皮纸上的手稿以及我国古代的竹简,就已经是完全意义上的书了。因为有了书籍此种载体,才有了今天对书籍乃至其版式设计的研究。

何为版式设计?版式的英译为“layout”,意指在一个平面上展开和调度;具体到视觉传达设计范围内,某些外版书籍也把版式译为“Type-graph”,字面意思就是图片和文字的编排。而从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出发,我们通常所指的版式设计是指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和构成元素进行组合编排,使信息的传达有序而又美观的一种设计方法。

在现存的版式设计中,最为古老的首推500年前以德国人古腾堡为代表的古典版式设计,其特点是以订口为轴心左右两页相对称,内文版式有严格的限定。字距、行距有统一的尺寸标准,天头地脚内外白边均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组成的一个保护性的框子。文字油墨深浅和嵌入版心内图片的黑白关系都有严格的对应标准,古典版式设计在书籍设计史上统治欧洲数百年不变,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很大市场。

20世纪初叶,随着现代文明的产生,西欧又出现了网格设计,它是在书页上运用数学的比例关系,通过严格的计算, 把版心划分为无数统一尺寸的网格,以此来分配文字和图片的一种版面设计方法。它注重比例感、秩序感、连续感、清晰感、科学性和严肃性。40年代后半期出版了第一件用网格的印刷品,严密的文字和图片设计方案,贯穿全书统一的版面设计和对于主题朴实无华的表现,代表了新的潮流。借助网格使设计应用在功能上、逻辑上和美学上获得了发展。但是随着设计的进程,慢慢发现网格设计限制性太强,没有自由创作的空间,容易给版面带来呆板的感觉,所以不少有识之士开展研究,力求打破网格的约束使画面变得更具韵律感。

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在设计行业中的运用使版式语言又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进入90年代后期,自由版式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越来越受到重视。自由版式设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无任何限制的设计,它是通过版式编排的自身元素自由组合排列的设计方式。它打破古典设计与网格设计的束缚,打破版式设计所提倡的统一秩序,是当代出现的具有前卫意识的版式形式和风格。

自由版式设计这一自由的、实验性的手法首先来源于科技成果的突破,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使书籍装帧的自由版式设计如虎添翼。最早推崇自由版式设计潮流的是美国设计师戴维·卡森,他的《印刷的终结——戴维·卡森的自由版式设计》一书打破了人们对版式设计原有的认识,它给人们带来的欣喜和震惊至今让人激动不已。文字的图形化处理,画面的任意性处理,不同段落的不同字体,段落之间互相穿插重叠,在某个兴致所至的句子加线加框或反白,放大此字母而缩小彼字母,大小写倒置,都是其设计的招牌特征。表面一看,这些文字似乎杂乱无章,给阅读增加了难度,实质上它隐含着巧妙的阅读导向线索,令阅读更添趣味,开创了新时代的设计新概念。戴维·卡森在版面设计的研究中曾对人的心理反应做过一个实验,他试图通过打散原有版式编排的秩序而达到实验的目的,他发现自己所设计的杂志很为年轻人所接受。于是他继续这项实验的研究,从而使该项事业得到了发展,为印刷传媒争夺了这个时代最年轻的读者。尽管多数评论家把卡森的风格定义为“激进设计”,认为是一种很无聊的设计,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卡森的设计就如同不断涌现出的网络歌曲一样,越来越为广大年轻人所欢迎。自由版式设计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艺术类、旅游类、文学类等书籍的设计中,并受到推崇。

自由版式设计有其自身的形式规律,以及基本的设计元素:线条、形态、色调、色彩和空间等因素。比如《艺众.设计.以访谈的名义》一书就是一个典范,它是自由版式设计成功的代表作。本书是韩国平面设计师安尚秀对他在中央美院所教授的 “版式设计”课程作业结集而出版的。设计者对每个人,每个被访谈人的个性与职业作了相关的了解,从而运用不和谐的点、线、面等元素与破碎的文化符号去重组,从而形成新的版面形式。该书成功的关键,一是融入了自己的个人情感,即在版式设计中加强“情感形象”的运用。二是在版式设计中充实了文化内涵,从而打破了书籍设计一成不变的套路,使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结合。看了之后你会惊叹,啊!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设计。

同样,吕敬人的《敬人书籍设计》一书,对编辑排版的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空间处理等因素进行了创造性的工作和大胆的尝试。吕式风格的诀窍是一个字,即“新”。在选题中立足于新的艺术家,而非平庸的艺术家。“人之耳目,喜新厌故”(郭熙),诗经也有“苟日新,日日新,日又新”,“诗文随世远,无日不趋新”,②都说明一个道理,艺术要创新。

旅游类书籍《藏地牛皮书》,自2002年出版以来受到了无数自助旅游者和书籍设计者的追捧和喜爱,因为它不仅是一本旅游书。它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它的装帧上,浅黄色的荷兰蒙肯纸、全部涂成了黑色的不规则书边,书脊一侧开有两个小孔,当书被翻得七零八落时,可以任意找一根绳子穿缀其中,以保障书的完整。书内别出心裁的手法比比皆是:手绘地图、速写、插图、大量的摄影照片和书中横、竖、斜排的版式;大小不

一、字体不

一、字距行距不一的文字排版;彩色与黑白的图片相互穿插;字里行间还配有许多手标之类的记号和用钢笔随意圈点的线框、箭头,这一切是那么的随意、自然。丰富的版式即使不看内容,也足以让读者怦然心动了。其他如《丽江的柔软时光》《漓江深呼吸》《自由自在新三峡》等都成功地采用了自由版式设计。

文学类书籍在设计中有很多也采用了自由版式。如“中华文学五千年”彩色人文历史系列丛书,把文学史类的书籍变得轻松有趣。书中的版式设计在图文编排中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有机结合,通过图文互注以及多种视觉要素,全面提升了书本的阅读价值,欣赏价值。自由版式设计给书籍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平添了新面貌,其革命性是肯定的。然而,在应用中不可失度,讲究的“只是恰当”,否则自由版式设计不仅不能注入新活力,反而成了弊端。因为它是一种依照设计中字体、图形内容随心所欲地自由编排,并没有一个标准去规范它,所以一不留心就会变得盲目而不着边际。比如李渔丛书“闲情偶寄”系列中的《春光乍泄》《妖颜惑众》,在一个版面中至少有5种大小的文字穿插其中,显得版面过于杂乱,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版式设计中一味地追求它的艺术性,把字号过分缩小,字体虚化、甚至重叠、复加、添加装饰物,无休止提高成本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不管版式排列的变化再“艺术”,读者也不会认可。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可读性、可视性、便利性和愉悦性的原则。阅读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终极目的,好的设计就是能适合任何读者的阅读。设计者就如同一位投球手,有些设计者完全知道如何“控球”,知道如何把装帧的艺术性和功能性相统一,知道所设计的书籍的类型是什么,知道如何定位。很难想象一个毫无“控球”能力的“暴投”设计家,他们所设计的作品,所抛出来的“球”能被读者接住。

我们要学习自由版式设计的新思维、新方法,充分发挥自由版式设计的优越性,从而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灵活运用,为书籍装帧设计增添鲜亮的一笔。

装潢四班罗智杰091064252

装帧 篇2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 其中封面, 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 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

一、书籍装帧概述

1、书籍装帧的历史演进

书籍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甲骨文, 当时人们在兽皮、骨兽、甲上刻画文字和图形, 来记录事情。其可谓是最早的“书籍”的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之后出现了玉版、竹简木渎 (简策) 、缣帛。许多书史学家认为简渎和缣帛这两种为真正意义上的书籍。

卷轴装 (scroll binding) , 是指将印页按规格裱接后, 使两端粘接于圆木或其他棒材轴上, 卷成束的装帧方式。

蝴蝶装, 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 再以中缝为准, 把所有页码对齐, 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 然后裁齐成书。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 故称“蝴蝶装”。

经折装, 也叫梵夹装。图书装订方式之一。以卷子长幅改作折叠, 成为书本形式, 前后粘以书面, 佛教经典多用此式。

包背装, 是将书页背对背地正折起来, 使有文字的一面向外, 版口作为书口, 然后将书页的两边粘在书脊上, 再用纸捻穿订, 最后用整张的书衣绕背包裹。由于包背装的书口向外, 竖放会磨损书口。

线装, 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 出现于明代中叶, 通称“线装书”。实际上在装订时, 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 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 称为“四眼装”。较大的书, 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 就成为六眼装了。讲究的线装, 除封面用绫绢外, 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 以资保护。

2、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

随着经济和社会进步与发展, 印刷技术的不断更新提升, 电脑技术的迅速进入设计过程, 对书籍装帧设计影响很大。

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 当我们悄然进入了21世纪, 知识经济时代已在中国大地上萌生, 面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腾飞的现状, 书籍装帧设计师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创造知识和文化财富的历史使命。

3、书籍装帧的功能 (1) 促进销售功能

书籍装帧可分为两方面功能, 一个是使用功能, 一个是审美功能。

书籍装帧所赋予书籍整体形式的令人愉悦的视觉美感, 无形中成为了商品的附加值。书籍装帧是关乎书籍形象的重要因素, 能够传递思想, 吸引读者,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

(2) 传达信息功能

书籍装帧承载着书稿内容, 是传达信息的载体。它已明确、艺术化的方式把书籍内容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 是消费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能了解书籍的内容。

(3) 保护功能

把零散的书页或纸张装订成册, 可以是书籍坚固、美观、有益于读者翻阅和保存, 并使其在翻阅、运输和存储时不易被破坏。

(4) 美化功能

设计师通过对书稿独到的理解和感悟, 运用富有概括性与创意性的图片、色彩、版式、文字等元素, 创造出能够表现和美化书稿内涵、氛围的装帧形式, 使原本平淡的书稿变得生动, 在视觉上也能获得一种审美的享受。

二、书籍装帧的构成要素

1、书籍装帧的构成要素

广义的书籍封面是指包在书籍外部的整体, 包括封面、封底、书脊、勒口、、腰封、书盒、等部分。

2、书籍的封面设计

书籍封面设计的形式有精装、平装、假精装。

书籍封面设计的四个要素:文字、材料、图形、色彩。文字是书籍内容的载体是读者了解书籍内容的钥匙, 封面的文字要有主次, 一般要突出书名文字, 其次是作者名和出版社名。封面制作所采用的材料一般比内页纸厚, 这是封面的保护功能决定的。封面材料一般选择铜版纸, 以及特种纸。封面的图形创意是封面设计的关键。封面色彩不宜过多, 通常不超过四套色。在色彩的配置中要注意处理好色彩之间的关系。书名的色彩一定要有分量感, 达到光彩夺目的效果。

3、书脊和封底

书脊是书记的一部分, 它的设计风格要与封面和封底相统一, 要使读者可以通过书脊识别出书籍的名称、册次、作者名、出版社名, 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个性感的书脊个暴风吸引读者的兴趣。封底相对于前封的信息, 封底上的显得次要一些, 字号比前封小, 但整体要与前封、书脊相互统一。

4、环衬页和扉页

与封面相比, 环衬的美是以含蓄取胜。其设计往往采用以空带实、以静带动的形式, 与封面之间构成“虚实相生”的对比关系。环衬应与护封、封面、扉页、正文等的设计风格相协调, 并具有节奏感。

扉页上一般印有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出版年月等, 扉页具有装饰效果, 可以增强书籍的美观性。扉页上的字体不易太大, 与封面一致即可, 但和封面相比, 稍微平和淡雅, 以保证封面、书心的节奏关系以及和谐关系, 设计要求简洁、概括、大方, 书名文字明显、突出, 其它它信息的字体、字号得当、位置有序。

5、目录页

目录页是全书内容的纲领, 一般安排在正文之前或序文之后。目录中标题层次较多时, 可用不同字体、颜色及逐级缩格的方法来加以区别。目录页的字体字号应和正文相协调, 一般用字不宜大于正文, 必要时考虑变化字体。

6、正文、页码与书眉

在进行正文文稿的排版时, 对于多标题的稿件, 一般可采用不同的字体或字体的大小来区别层次。字号排列习惯上按从大到小、由重到轻的顺序交替使用。页码一般由正文的第一页开始, 编制全书最后一页。一般设置靠近切口的上角、下角或中间切口处。如果插图, 插表未超过版口, 则应排书眉, 否则不排。

三、未来书籍设计师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给设计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设计师要认真学习本土设计, 继承和发扬东方文化, 更要不断地拓宽眼界, 放眼世界, 吸收西方书籍设计的经验与成果, 为我所用, 达到两者的有机统一与融合。只有这样, 才能与世界接轨, 才能不断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漆杰峰:《书籍装帧设计》,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9 (8) 。

[2]邱承德:《书籍设计》, 《印刷工业》, 2007 (5) 。

[3]李慧媛:《书籍装帧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2) 。

装帧 篇3

[关键词]互动性;书籍装帧;幼儿

书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化商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增加,书籍已由简易单一化转变为多样丰富化的商品。

一、书籍装帧在互动性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一)思想性

书籍装帧设计离不开书籍的内容,书稿内容是最重要的文化主题,然而设计本来就是为书稿服务的,设计者是为作者服务的,设计的宗旨是以视觉形式来体现书籍的主体思想,以书籍装帧设计特有的形式语言、设计规律,反映书稿所表现的风格流派。因此,在书籍装帧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思想的最佳体现就是表现书稿的内容,书稿的内容要具有思想性,这样才能够是读者与设计相互融合。

(二)整体性

在书籍装帧的互动性设计过程中,整体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装帧设计的整体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从广义上来讲,书籍的装帧应该从书籍的性质、内容出发,从设计的内容与形式是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进行设计的。从狭义上来讲,设计装帧的各个环节应该成为一个整体,从整体观念去考虑、处理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即使是一个装饰性的符号、一个页码或者图形的符号也不能例外。这样一来,各要素在整体结构中焕发出了比单体符号更为强大的表现力,并以此为构成视觉形态的连续性,进而能够诱导读者以连续流畅的视觉流动性进入阅读状态。从审美的角度分析,它包含了美学趣味的统一,形式与书籍内容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三)愉悦性

视觉形式有趣,体现五感得当。在书籍装帧设计的过程中,要反对那种纯粹形式化的、无灵魂的、简单构成游戏。要坚持美观和内容同样重要,如果只是单纯的美观并不符合书籍装帧设计的要求,书籍装帧设计是将每一个设计元素当作附着在于设计中的灵魂,无论是静止的点,还是流动的线,给作品带来的不应该是表象的美感,更多是要表达出一种力量,一种与书相符合的精神。这样的设计才能使读者在读书中真正进入书中,去感受书中的感情,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

(四)时代性

设计和审美都不是永恒不变的,设计永远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引导大众生活,引导大众消费。现代书籍设计师不仅需要观念的更新,还需要了解和把握制作书籍的工艺流程,因为现代高科技、新材料、新工艺是创造书籍新设计的重要保证。设计者们再借鉴传统和当代设计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地创造各种新的视觉样式,采用各类材质,运用各种手法,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实验性,使书籍形态设计一直保持着创新特征,并应用特殊表现力的语言,有效地延伸和扩展设计者的艺术构思、形态创造和审美情趣。

二、幼儿书籍装帧的互动性设计特点

(一)幼儿心理特点与书籍装帧的关系

在心理学界,可以把儿童的年龄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和少年期這5个重要部分。幼儿期一般是指3-6岁的年龄段。此时幼儿的心理特点是:求知欲强、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意识。所以说,对幼儿来讲,书籍是他们开始了解和探索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书籍能够使幼儿对事物的感受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视觉和大脑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幼儿的综合能力。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启蒙书籍能够对幼儿人格和价值取向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书籍的装帧必须和幼儿的心理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引导幼儿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积极去发现美、欣赏美,促进少儿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大力重视幼儿书籍的装帧设计,能够促进幼儿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幼儿书籍装帧的设计手段

首先,灵活运用色彩感知。启蒙书籍的设计要在第一时间吸引主幼儿的目光,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强色彩的运用。一般情况下,幼儿的图书会采用色彩对比严重的色调,因为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比较喜欢张扬、艳丽和强烈的色彩,这些色彩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吸引力;其次,灵活运用图形的视觉感知。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已经渐渐有了明显的主动性,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来阅读。因此,在幼儿书籍的装帧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图形的视觉感知,使图形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使图形充满生活乐趣,能够体现幼儿的童心、童趣和童真,只有这样的艺术形象才能够得到幼儿的喜爱;再次,灵活运用字体的视觉感知。对于幼儿来讲,他们的智力、认知能力和记忆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如果书籍中的文字太小或者太大都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因此,在幼儿书籍书籍的过程中,要是语言言辞符合幼儿的语气,在复杂字体上加上汉语拼音,这样才能够吸引幼儿的吸引力。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 篇4

授课对象:

数传 班级人数:

20人 授课时间:

4周 周学时数:

64学时 授课地点:

所用教材:

《书籍装帧设计》 课程名称 书籍装帧设计 授课时间 2017年X月X日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数传 授课地点 班级人数 20 课程分析 书籍装帧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化内涵和设计创意比较高的一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类设计的创意及表现能力。书籍装帧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透过外在的装饰,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概括的获取该书内在的信息容量和质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书籍设计这门课有系统的认识,了解书籍艺术的历史,清楚的知道书籍设计的任务,知道作为一名平面设计师做书籍设计时他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应该如何展开自己的工作。能够把以前基础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应用,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创作能力和使用平面设计软件的能力,并对国际和国内的书籍装帧设计界能够有一定宏观的把握,理清设计思路,发掘自身的设计风格。

学时分配 1、书装设计概述(4课时)2、开本及书籍装订(2课时)3、书装的语言及其设计原则(4课时)4、书籍封面的设计艺术(4课时)5、书装版式设计艺术(6 课时)6、作业制作(44课时)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树立书籍整体设计的观念,基本掌握关于书装的分类、特点、装订形式与印刷方式和材料的选择等知识,熟练掌握书籍的护封设计、书籍内页字体与版面的编排,能够独立进行一般印刷宣传品的设计,为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书籍装禎设计中的基本创意原则 优秀书籍装禎设计作品的界定和评价 教学难点解决办法 书籍装禎设计的创意及制作 教学方法 本课程遵循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注重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课堂教学与课外实习交叉互补,使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选择有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书籍装禎设计作品,组织学生研讨分析和观摩,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实际的设计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图书馆 教 学 步 骤 及 内 容 讲 义 教 学 随 笔 1、引出课题:

看图片、师生互动阶段 教师:给学生看准备好的书籍装禎设计图片,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书籍装禎设计的图片,在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书籍装禎设计? 学生:回答什么是书籍装禎设计。

教师:总结概念:

2、教学讲练内容 第一章 书装设计概述 书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它借助于文字、符号、图形,记载人类的思想、情感,叙述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书籍装帧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籍装帧设计包含了书籍所需的材料和工艺的总和。

一、书籍设计的历史回顾 书籍产生的前提是必须有文字,文字是书籍产生的基本条件。

结绳---甲骨文---钟鼎文---1、简策形式,中国的书籍形式是从简册开始的。用竹做的书,叫做简策,用木做的,称为版牍。

2、卷轴形式,卷是卷是用帛或纸做的。开始用手抄写,后来发展为雕版印刷。

3、经折装和旋风装,把一个长卷的纸反复折成几寸宽一折,首尾粘在厚纸板上,有时再裱上织物或色纸,作为封面,就叫做经折装。

这种书籍便于翻阅,但容易散开和扯断,于是在经折装出现不久,就产生了能避免散开和扯断的旋风装。旋风装实际土是经折装的变形产物。它是用一张大纸对折起来,一半粘在书的最前页,另一半从书的右边包到背面,粘在末页而成的。如果从第一页翻起,一直翻到最后,仍可接连翻到第一页,回环往复,不会间断,因此得名。

4、印刷术发明后的书籍形式 印刷术的发明,给予书籍形式极大的影响:书籍从卷轴形式转变到册页形式。册页是现代书籍的主要形式,无论在中国或是外国,虽然彼此之间也有些差别,但是基本形式是一样的。

由于旋风装的书日久以后,书页的折叠处容易断裂,后来逐渐演变为蝴蝶装。蝴蝶装在阅读时,常见空白的反页,必须连翻两页,才能继续读下去,很不方便,于是逐渐发展为包背装。这种装订方法已经接近现在的平装书籍。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四库全书》都采用这种书籍形式。

线装是从包背装发展来的,始于明代中叶(公元14世纪)而盛于清代。

线装书的结构分为:书衣(封面)、护页、书名页、序、凡例、目录、正文、附录、跋或后记。与现在的书籍次序大体相同。从封面到正文、行、阑、牌、界以及插图,都是一个完整的设计。

5.“要订得牢,嵌得深,方能不脱而紧。如此订书,乃为善也。”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古籍在设计、材料和工艺上都是极为讲究的,有着统一的美学构思,并突出了以雅为上的艺术风格。

二、近现代书籍设计 近代——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文化上出现了新的高潮。这一时期的书籍艺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站在中国书籍艺术革新运动最前列的是鲁迅。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中国现代书籍艺术的倡导者。他对于书籍艺术的关心,除了封面以外,对于版面、插图、字体、纸张和装订也都十分严格。鲁迅说:“我先前在北京参与印书的时候,自己暗暗地定下了三样无关紧要的小改革,来试一试。一,是首页的书名和著者的题字,打破对称式;

二,是每篇的第一行之前,留下几行空白;

三,就是毛边。”他对于传统的书籍艺术有精深的研究,对于外国书籍艺术的精华也注意吸收,(他亲自设计的书籍能把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融合起来,创造出现代书籍艺术的中国风格。)鲁迅以他超群的艺术实践和不遗余力的倡导,为中国现代书籍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他的影响和作用是广泛而深远的。由于鲁迅的倡导和亲自进行书籍的设计,介绍外国的书籍艺术,提倡新兴木刻运动,出现了书籍艺术的新的繁荣时期。许多画家参与了书籍的设计和插图创作,如陶元庆、丰子恺、钱君陶、陈子佛、司徒乔、张光宇、李桦、古元等,对于书籍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代表人物是吕敬人。吕敬人及同仁们十几年的书籍形态创造,已构成传统与现代装业之间的一个分水岭。在这其中,他以其独到的设计理念,蕴藉深厚的人文含义,性格鲜明的视觉样式成为影响很大的一位书籍设计家,由此而形成的“吕氏风格“也成为书装界的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作品欣赏及讲解)三、对书籍设计的认识 书籍设计是一项整体的视觉活动,它的目标有两个:一是用相应的文字与符号把作者的思想记录下来,印刷在纸上;

二是将其传达给他人。书籍装帧设计包含了书籍所需的材料和工艺的总和。

传统意义上的书装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书籍,其对书籍的美化受限制与当时的伦理思想和审美标准。

现代书籍设计观念已极大地提升了书籍设计的文化含量,充分扩展了书籍设计的空间。书籍设计由此也从单向型向多向性发展,书籍的功能也由此发生革命性的转化:由单向性知识传递的平面结构向知识的横向、纵向、多方位的漫反射式的多元化传播结构转化。

书作为一个整体,书稿内容是最重要的文化主体,故称之为第一文化主体,而书籍设计则成为书的第二文化主体。

好的书籍设计要传达以下几个方面的美的信息:

1.提高书籍形态的认可性,使读者易于发现主体的传达。

2.提高书籍形态的可视性,为读者创造一目了然的视觉要素。

3.提高书籍形态的可读性,使读者阅读、检索。

4.掌握信息传达的整体演化,即全书的节奏层次、剧情化的展开延伸。

5.掌握信息的单纯化,既传达给读者正确的主旋律。

6.掌握信息的感官刺激传达,即书的视听触闻味五感。

·视觉美(来自书籍设计得吸引)·听觉美(翻阅的声音)·嗅觉美(油墨、纸张的自然气息)·触觉美(纸张的肌理、质地、翻阅的手感等)·阅读美(知识的美的享受)总之,当代书籍形态设计将是用感性和理性的思维方法构筑成完美周密的,又使读者不得不为之动心的系统工程。

第二章 书籍开本及书籍装订 一、开本的概念 1.开本定义:书籍设计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开本,开本即是图书正文印刷用纸(全张纸)按一定开切方法开切出的均等小张的幅面面积。只有设定了书的开本,才能根据设计的意图确定版心及插图的安排和封面构思,并分别进行设计。目前常用的正文用纸有787×1092毫米和850×1168毫米两种。

把787×1092毫米纸张,开切成幅面相等的16小页,称为16开,开切成32小页,称为32开,其余类推。787×1092毫米开切的32开是小32开或32开,850×1168毫米开切的32开是大32开。

2.纸张的开切方法:(大致分为三类)A、几何级数开切法:每一种开本的大小均为上一级大小的一半。如:2、4、8、16、32、64开等。

利:最经济、最合理和最正规的开法,纸张利用率高,能全用机器折页,印刷和装订都很方便。

弊:开本较呆板,级数跳跃度大。

B、直线开切法:依纸张的纵向和横向直线开切。如:20开(4×5),24开(4×6),25开(5×5)等。

利:开切方便,纸张利用率高。

弊:有奇数(单页)页,印订较麻烦。

C、纵横混合开切法:用直线开切法加上若干单页的方法开切。

利:适合特殊开本需要。

弊:印订较麻烦,纸张损耗较大。

以上是较常见的开本形式,有时根据各种出版物的特点和需要,还可以设计出各种形状和长宽比例不一的开本,确定开本的基本原则是:

a.经常阅读的科技图书以达32开为宜。

b.篇幅、图表、公式、文字多,图表大的一般采用16开。

c.工具书、手册、小学和幼儿读物尽量采用小型开本,一般采用小32开,字典多是40开,小32开和64开。

d.大型画册、图册一般为12开以上。

常用标准开本尺寸:

用787毫米x 1092毫米纸张开切成的开本尺寸:

4开本 381毫米x 533毫米 6开本 356毫米x 381毫米 8开本 267毫米x 381毫米 12开本 251毫米x 260毫米 16开本 191毫米x 263毫米 18开本 175毫米x 251毫米 20开本 186毫米x 210毫米 23开本 152毫米x 225毫米 24开本 175毫米x 186毫米 25开本 152毫米x 210毫米 28开本 151毫米x 186毫米 32开本 130毫米x 186毫米 36开本 125毫米x 173毫米 40开本 132毫米x 151毫米 42开本 106毫米x 173毫米 48开本 94毫米x 173毫米 50开本 103毫米x 149毫米 64开本 92毫米x 129毫米 用850毫米x 1168毫米纸张开切成的开本尺寸:

大16开本 206毫米x 283毫米 大32开本 141毫米x 203毫米 大64开本 102毫米x 138毫米 二、书籍开本设计 1.书籍的性质和内容 2.原稿篇幅 3.读者对象 三、书籍装订 一般分为平装、精装、活页装三类。

1.平装:

平装是日常采用的一种装订形式,装订方法简易,成本比较低廉。常用于期刊和较薄但印数较大的书籍。

装订方法包括:骑马订(是用于页书不多的期刊或小册子,订处不占版面,纸张利用率高,缺点是纸张必须配成双数才行)、平订(用三眼订或铁丝订)、、胶背订(无线装订)、锁线订(将书页用线连锁起来,适用于较厚的书籍,成本较高)。

2.精装 精装比平装书精美耐用,多用于需要经常保存的经典著作、精印画册等。在材料和装订上都要比平装书讲究。精装书与平装书的主要区别是在封面的用料和制作上。

精装书的封面有软和硬两种,硬封面主要有硬纸板制作而成,书脊多为平脊,适用于放在桌面上阅读的大型或中型开本的书籍,具有柔软、饱满和典雅的感觉。软封面是由韧性的牛皮纸、白板纸或薄纸板代替硬纸板,书脊多为园脊,适用于便于携带的中型或袖珍本,整个书籍形体平整、朴实、挺拔、有现代感,比如字典、工具书或文艺书籍等。

精装书的附属物是丝带和堵头布(脊头布),丝带贴在书脊的顶部,具有书签的作用。堵头布是一种有厚边的扁带,粘在书心订口外边的顶部和脚部,用于装饰书籍和加固书页间的连接。

3.活页装 活页装:比如产品样本、目录、照相薄或日历等,适用于需要经常抽出来,补充进去或更换使用的出版物。其装订方法常见的有穿孔结带和螺旋活页装,在打眼穿孔处装上金属小圈、布带、丝带串牢打结。

备注:

1、日历上留打孔为1厘米,以下才能排版字体或插图。

2、条码的位置应在图书封底(或护封)的左下角,距切口和封底下边缘的距离为10毫米。颜色一般为黑色,如不可能,可选蓝、绿、棕色。条码的底色应选白色,如不可能,可选黄、红、橙色。

3、封面勒口的宽度不同开本图书对勒口尺寸规格的要求不同:小型本:30~40毫米;

中型本:40~50毫米;大型本:50~60毫米。

4.插图的绘制。

5.印刷工艺的选择和应用。

6.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需要对纸以及其他特殊材料有一定的认识和敏感度)7.书籍装帧和书籍生产评审标准 第三章 书装的语言及其设计原则 书籍的核心和最基本的部分是正文,它是书籍设计的基础,正文前面的扉页、扉页前面的环衬页,以及具有保护世纪的功能、传递信息的封面和护封等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都必须和正文以及整本书籍的设计风格保持一致。

一、书籍装帧设计的主要内容 封面(封一或前封):即书面,他是一本书的表面,印有书名、作者名、出版者名等。

封面中又分为平装的和精装的之分。平装封面和精装封面除了保护书籍之外,还兼有宣传书的广告作用。如果精装封面在它的外面还有一张护封,封面才可以设计的简单朴素一些。例如:1《邓小平——女儿心中的父亲》为了体现平凡人的人情味。设计强调素朴、淡泊的基调,而不同于其他表现名人画册的那种金碧辉煌。封面采用黑白头像,外套半透明牛油纸,显得含蓄内在。

封面保护书籍的功能,必须根据出版物的性质及其使用要求,决定其形式是短期使用的还是需要长期保存的,是柔软能弯曲的还是坚硬的。在封面的设计素材方面,可以应用插图的装饰、简洁的图案、印刷字体、美术字和书法,以及色彩来达到表现书籍内容和风格的目的。

里封(封二):即封面后的里边一面(又称“封里”)一般任其空白。期刊常利用它来印插图。薄本书为了凑印张,也可利用它印前言或目录等。

底封(封三):也称“封底里”。即书后封底的里边一面,作用同封二。有的读物为了凑合印张,利用它印正文或后记等。

封底:印书号、定价、条码等,有时也将内容提要、版权印在上面。期刊也可在封底上印插图等。

书脊:是书的脊部,连接书的封面和封底。又称书背或脊封。书脊宽度在5毫米以上的,要印上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厚本书的书脊,还可以进行设计装饰。例如:2文学大师巴金的名著《家》的书脊设计为了和封面相配合,采用了同封面相同的装饰手法,试图表现巴金那个沉甸甸的“家”。

大部分书脊文字的排列是以垂直排列为主,直式排列的文字,上下要空出适当位置,左右也要留有余地,不能完全撑足。如果书脊宽度允许,文字横排比竖排效果好,可以得到一种精巧的感觉。

⑥护封(包封、护书纸)的各个部分和它的特殊形式 套加在精装图书封面外的包封纸,一般印有书名或图案。在两边各有一个5到10厘米的向里折进的勒口(又叫做折页),护封有保护封面和装饰的作用,纸张应选用质量较好的不易撕裂的纸张。

护封的组成部分从它的折痕来分有前封、书脊、后封、前勒口、后勒口和大多是没有印刷的里页。例如:3护封右上方切去一角,使内封外露的一角图像与护封单色图像相呼应,一种图像递进的趣味化设计。

在护封上应用的文字是比较灵活的。一般在前封上印上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就可以了。如果在书脊上有了作者名和出版社名,必要时在前封上也可只印书名。

护封的后封从前是出版社宣传其他书籍做广告用的。这个外表能看见的部分,最好用于这本书的设计,而不要破坏它的完整性。如果护封的设计没有引申到后页上来,也可介绍或评论这本书的内容,或者印上作者的简历。

在前勒口上常常印上这本书的内容简介或简短的评论。前封的设计也可引申到勒口上来,例如一个色块、一个简单的小插图或小花饰,都能对勒口起到分割面积和装饰的作用。

在后勒口上可以印上作者的简历和他的肖像,或者印上作者的其他著作。

护封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腰封。它是在书籍印出后加上去的,往往是出书后出现与这本书有关的重要事件,而又必须补充介绍给读者。腰封裹住护封的下部,高约5公分,又称半护封。

与护封有关的还有类似作用的书套。大多数的书套是用简单的硬纸板制成的,五面订合,一面开口,当书籍装入时正好露出书脊。它是运输中比较牢固的包装。

⑦零页的设计(包括:扉页、环衬、版权页)。

扉页是指封面衬页(在封面和扉页之间及在封底和正文之间的空白页)后的一页,扉页除向读者介绍书名、作者和出版社外,还是书的入口和序曲。他的设计能表现出书籍的内容、时代精神和作者风格。按习惯,扉页的次序是:护页;

空白页、像页(专印作者或传记的主人公像片的插页)、卷首插页或从书名;

正扉页(书名页);

版本纪录;

赠献、题词、感谢;

空白页;

目录;

空白页。从第9页开始是序言或按语。

正扉页---正扉页也叫书名页或内封面,它是扉页的核心。我们应发挥想象力和设计才能。今天,在正扉页上放的内容较少,一般只有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点和出版时间等。但在科技书、翻译书和丛书中也有印上参与著作或编辑的人名、外文书名和作者的原名、译者和校订者的姓名、从书名和副书名、出版社标志及发行人等等。

环衬页---用法上比衬页再多一页白页,有时可以和内封连环在一起。衬在封面后的叫“前环衬”,衬在封底前的叫“后环衬”。一般选用质地坚韧,较封面纸稍薄,比正文纸厚的纸张。作用是起到封面和书心得到较大的牢固性。

环衬页是封面到正文的过渡,因此它也有美化装饰的作用。一般选用白色或淡雅的带色纸,显得朴素大方,用在理论书籍和科学书籍上比较合适。其次是采用压有花纹或经纬线等肌理的纸张,本身具有的色泽、质地和自然形成的纹样,对于现代的造型艺术书籍和摄影画册,能产生良好的装饰效果。文艺书籍中,在环衬上常用的方法是装饰纹样、织物图案、窗花剪纸等。儿童书籍和青少年读物,可在书中使用人物的插图,彩色儿童画等。

除了以上几种形式外,还有把书籍内容有关的地图、绘画、摄影作品或作者的手稿等印在环衬上的。每一本书籍都有自己的特点,也要根据书籍的内容和性质来决定。

二、书籍内容的整体结构 1、书籍形态的整体把握 2、书籍整体的策划与构成 三、书籍装帧设计的原则 1、思想性 2、整体性 3、独特性 4、时代性及实验性 5、艺术性 6、隐喻性 7、本土性 8、趣味性 第四章 书装设计 一.装帧: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出书意图。

二.版面设计:

a)书籍的开本、版心和图片尺寸是否协调;

设计风格是否贯穿全书始终,包括扉页和附录版面是否易读,是否和书籍内容相适应(具体到字号、行距、行长之间的关系,左右两边整齐或者只有左边整齐等)。

b)字体是否适应书籍的内容和风格? c)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如何(文字与图片的关系、注释和脚注等是否便于查找)。

d)版面的字安排是否一目了然、合适和符合目的(文字的醒目、不同字体的混合是否恰当、标题/页码/书眉等的安排)。

三.美术设计:

护封设计和封面设计是否符合书籍的内容和要求,书脊上是否有文字。

封面设计(表现手法和设计因素)不同类别的书有不同的特点,而同样一部书,经过不同的书籍设计者的运作,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将是完全不同效果和感染力的书籍。例如:4《中国文化通志》是一部系列套书的设计,此书以三种渐变色条为一个分割单位划出十个部分,书脊上的文字在这十个部分中进行滚动排列本卷名及其它九个部分的书名。为查阅方便,每卷以色相的冷暖演化为每卷的色彩基调作为每卷的区分。

例如5《中国书画鉴赏词典》,辞典类图书,它的设计要求条理性、层次性、规范性、检索性并重,体列顺序、图文编排、字体字号的设置均要谨慎。

在构思中,我们可以运用联想、比喻、象征、拟人、移情、抽象、夸张、创造意境和气氛等方法,使构思巧妙且具有深度。

表现手法(大体分为三类)a.写实性手法:用书中的具体情节或形象来表现。也称为直接表现法。由于这种手法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一般用于文学书籍、儿童读物和知识性读物较多。例如:6《中国现代陶瓷艺术》,设计讲究古朴,典雅的个性化追求。封面以陶瓷器皿图形贯穿,同时又形成本书各卷的识别标志。

b.象征性手法:用联想、比喻、象征、抽象等方法间接的体现书籍内容的精神。也称间接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比写实性手法更含蓄、更耐人寻味、也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例如:7《经济学》,以抽象的象征性手法作为表达经济类图书的视觉语言。纯理性化的内容中尽可能注入情感化成分的直线、弧线、斜线和圆形,相互交替穿插,利用三色的不同网点的相互重叠后所产生的微妙变化使经济类读物戏剧化、艺术化,避免学术书那种冷冰冰的面孔,让读者容易接近,具有一定的亲近感。

c.装饰性手法:用与书籍内容相协调的线条、色块或装饰性图案等来表现不宜用具体形象表现得书籍内容。例如:8《敦煌石窟全集》,为了体现出敦煌石窟的特征,以石窟唐草纹的局部演变而成的记号贯穿全书。

这三种手法各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书籍的内容和性质,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当然,这三种手法并不一定只是单独的使用,很多情况下,是运用相互的穿插的方式来表现的。特别是在现代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下,在装帧设计中,运用设计形式的繁与简、多与少、表现手法的加法与减法、抽象与具象等手法,创作出外在观赏美和内在功能和谐美为一体的综合形态。

设计因素(文字、图形、色彩和构图,既是封面设计的四个因素)a.文字是封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本书总要有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电脑字体本身的特点,方便我们加强书籍内容的体现和表达。文字的另一个优点是,它比形象更容易与封面和正文的字体在风格上相协调,有些封面,没有任何形象,只有文字本身,我们可以使用正文字体的大号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印刷字体、书法和自己设计的字体。有时,在使用其它字体的书名旁,排印小号的正文字体,是一种与书籍内部取得联系的最方便的方法。例如:9《世界汉学》,此书是介绍世界各国汉学家的学术研究类杂志。设计强调中国文化特征,但又具有九十年代杂志的现代气息。封面运用古典书籍的格式、饰线和宋体文字,中心题目的字体选用颜体、稳重又富有弹性变化。色彩基本控制为单色调,使其尽可能纯化简洁。

A、以下介绍常用字体的特点及其选用:

书宋体:清晰爽目,久读不易疲劳,一般用在书刊的正文。

楷体:笔划接近于手写体,字体端正、均称。一般用与排小学课本及幼教读物。作者的署名用楷体的也较多,与正文字体相异而突出。用楷体作标题时,至少要比正文大一个字号,否则标题字会显得比正文还小。楷体在报刊中的短文正文排版中也经常用到。

仿宋体:是古代的印刷体,刚健有力,其阅读效果不如书宋,一般用于排中、小号标题;

报、刊中的短文正文;

文件、诗词、古典文献和仿古版面等。

小标宋:笔划横细竖粗、刚劲有力,笔锋突出。适用于大、小标题字,封面字的字体。

报宋:一般用于排报纸版心字,印出笔道清晰,多笔划时不会模糊。也可作中、小标题字用。

黑体:字体方正饱满,一般用于排各级大、小标题字、封面字及正文重要突出的部分。

细圆体:结构类似黑体,字体圆润舒展,具有都市风格,一般用于印刷品中极小的文字,也适合于排信笺、名片、年历、书籍装帧等字。

特圆体:有男性特点但又不像黑体字那样坚硬,温和而含蓄,一般用于放大使用,文化性与商业性兼有。

琥珀体:字型圆润丰满,交叠有序,层次感强,给人以温暖、可靠的感觉,有亲和力。一般用于商品包装、装璜、宣传单、海报等品名和标题的用字。

彩云体:是“琥珀体”的一种,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字型活泼、布局错落有序、粗而不重,胖而不臃,一般用于各类印刷品及装饰用字。

魏碑:字体结构严整,苍劲坚实,锋芒毕露,是后世书法中的典范。一般用于书籍装帧、报刊杂志书名标题,标语横幅等。

行楷:行笔流畅自然,刚劲舒展,书法韵味浓厚并有魏碑的特点。一般用于宣传品或出版物的标题字或装饰用字,不易作为大面积的正文使用。

中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书法味浓且识别性又好,字型活泼,静中有动,一般用于表达轻松、流畅的内容。

中隶书:前身是汉代的“今隶”。字型微扁,笔法秀逸平和,古香古色,是一种发挥了毛笔书写特点和更为美观的字体。

大隶书:结构很像是笔划加粗了的中隶,比中隶更适合作为标题使用的字体。

特粗黑:笔划粗重坚实,表情严肃,号召力强,适合远距离观看,一般用于标语、横幅、报刊杂志、广告的标题及书籍封面。(电脑中的“加粗”)B、字号的使用原则:一般正文使用的字体,应不小于五号字,字数较少的通俗读物和儿童读物,应尽可能用四号字。六号字一般不再图书中使用,只在注释、说明、图表、版权等处和少数工具书中使用。

C、常用外文字体:字体的类型大体分为:古体,Old Style,特点是中度线条对比,倾斜的重心,倾斜的细托架,中等粗细。变体,Transitional,特点是中度或高度线条对比,几乎垂直的重心,鲜明的托架,稍微倾斜的托架。现代体,Modern,高度线条对比,垂直的重心,细托架,托架有时没有弧度。埃及体,Slab serif,低度线条对比,几乎无重心,厚且方的托架。无托架体,Sans serif,一些线条对比,几乎垂直的中心,弯曲的方形笔划,小写j有放开的尾部。书写体,Display,没有固定的特色。

b.图形设计是封面设计的辅助部分,一方面是美化封面,另一方面提升书籍内容。在表现形式上一般可归纳为具象和非具象两种,具象形语言直观,给人的感受是真实可信,比如导购指南,文史读物等。非具象形语言具有抽象的特点,表意性、装饰性强,适合哲理性著作、诗歌、散文等。表现手法很多,电脑合成、摄影、绘画、图案、特殊方法等。例如:10《向大师学绘画》,将主体和与之相关的种种要素,聚集于封面之中进行戏剧化组合,每一要素既独立又相互映衬,使书具有一种活泼的生气。

c.色彩是书籍设计的重要语言,色彩能从更远的距离给人视觉刺激,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在封面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用色:

主色调:是设计是色彩的总体倾向,它代表了作者的一种风格和情感暗示,好的设计作品运用色彩往往并不复杂,色彩过多,就会显得浮躁。例如:11书中的各种封面设计可以注意到都会把握主体色调,形成一种调子,给人不同的风格感觉。

辅助色:色彩的运用,大多数并不是单色运用。往往需要我们注意讲究辅助色的搭配,使书籍内容产生或对比、或协调的色彩感觉。例如:12《浣纱王后》,注重在华丽的装饰基调中加强金色、红色、绿色的对比,内硬封红调纸面烫金,正文每页每一章都配置古代纹样,试图使文章得到有力的衬托。

环境色:环境色不是画面的因素,它是主要考虑到当一本书放在同类书的书装设计中,所要保持的个性。使它突出于其他书之中。或者是套装书选择一种基调,形成一种环境色,营造一种气氛,达到一定的规模效果。例如:13《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每一卷都选用最具特色的民间美术品,以其多姿的神态和鲜明的色彩与底纹中的民间纺织图案相融。

d.构图:大致可归三大类:对称、均衡、对比。对称构图给人一种庄重、安定的感觉。均衡是等量不等形,给人的感觉生动、紧凑和新颖。要有生动的形象都与对比有关,大小、高低、粗细、疏密等,应用对比能使画面产生变化和节奏感,使之主次分明。在构图中最重要的是主体要突出,主要形象在比例大小和安排位置上要处理得当,使其鲜明突出。例如:14《托马斯·拜乐作品集》,将画家的单位元素的概念贯穿全书的版式之中。元素的组合排列、疏密流动形成的张弛、起伏跌荡的节奏变化等,均呈现出不同的视觉质感效果。

设计概念传达是否准确。

3、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是书稿文字图表在版面上的排列格式。

版式设计也就是处理好页码、标题、正文块和插图的关系。

第五章 书装设计欣赏 作业布置 创作主题:精装书籍一套(题目自定)创作要求:醒目、生动、准确、做工精细 创作步骤:

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情况 篇5

11文化产业管理缪红云111307118

书籍装帧艺术是随着书籍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而具有更审美,更多的功能,更多的特质。以下分析了书籍装帧的现状,并依次提出了对书籍装帧的改进措施。进入新世纪,科学水平在不断提高,书籍装帧观念也不断发展,受到数字信息、广告、媒体等不断的刺激,如今的书籍装帧艺术已达到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书籍装帧已经有了五花八门的设计。现状:

一、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二、出版物的大众化与书籍装帧风格的大众化。

三、书籍装帧艺术更加注重对于文化精神内涵的追求,在形式设计与艺术创意中,更加注重对现代感与民族精神的执着追求。

经考察发现,我国当代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

1、传统的出版物仍是主体

2、数字与新科技时代带动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主要内容:

一、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形态以及结构

(1)印刷工艺与材质美感表现

(2)书籍装帧设计的全方面

(3)书籍的装帧设计的优点

(4)书籍装帧艺术需要的多元化

二、提高书籍的装帧设计的整体质量

(1)强度:书名要醒目,要容易识别,图像需要美观,能表现主题理念,使人看到它有种号召力。

(2)独特:一本完美的书籍装帧要有他与众不同的特色,无论是从布局,构图,还是从内容上,都能牢牢的吸住消费者的眼球,那才是一本好的书籍装帧。

(3)时代性:要与时代同步,能与时代同步流行。

(4)理解:要理解读者的心声,让读者感到亲切,适于读者去品味和欣赏。

现代信息社会要求书籍的装帧设计要更简便、准确、快速,于是简约的设计独占鳌头。但是简约并不是简单,更不是简陋,那只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书籍装帧的艺术性并不简单,要用最简单的纸张、最简单的色彩以及最精炼的语言,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书籍的各方面内容。

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研究 篇6

摘要:20世纪初,原本是线装式中国书籍装帧形式受到外来文化和书籍的影响,开始向现代铅印平装形式转变。中方古典韵味和现代设计思想相互碰撞和融合,发展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民国书籍装帧艺术。本文主要分析了民国书籍装帧艺术历史背景,阐述了民国作家和美术家对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并针对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文化和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促进人们对民国书籍文化、民国思想有更多的了解。

关键词:民国 装帧技术 书籍

民国书籍装帧艺术对书籍装帧设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将古代传统书籍装帧设计转变到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同时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艺术最鼎盛、最丰富、最具备历史特征的时代。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我国设计人员逐步接收到西方的文化、思想和设计风格,他们打破传统,以思想文化创新的形式,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书籍装帧艺术。他们的作风不仅仅是打破了书籍装帧设计的传统,同时也引领者社会时代进步的思想。

一、民国书籍装帧艺术历史背景

当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刚刚传到中国时,激发当时传统文化坚守派和文化激进派的矛盾,书籍装帧艺术在当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坚守派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神,不需要改变。文化激进派则认为西方经济、文化均强于中国,所以应该将中国文化彻底西方化。

人们在中方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的选择和摸索中前进,美术文化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美术家通过对西方美术文化的学习,结合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推动了我国美术文化的思想。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人们的消费观念以及审美都发生了改变。西方的文化、设计思想和产品都陆续传入中国,让中国人民对事物的看法有了转变,书籍装帧设计为了人们的审美而发生了变化。

新文化运动更是大力推动了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书籍作为新文化思想的传播媒介,得到了大量的发行,而书籍装帧艺术也在此时得到推广和变革。冥国特殊的时代,影响了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二、民国书籍装帧艺术概述

民国时期的交通事业已经较为发达,人们会前往各个国家进行交流和学习,并把外国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引入中国。外国的美学文化和绘画艺术也影响着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而中国传统思想虽然有很多不可取的地方,但中国古代文化几千年的底蕴则受到书籍装帧设计人员的喜爱。

书籍在各个国家、各个时代都不缺乏,它是传播文化、思想、知识的媒介方式。而书籍装帧艺术则侧面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审美。

具有古朴气质的线装书虽然具有很浓的文人气息,但它的风格已经不符合人们的审美。民国时期出现了很多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籍装帧艺术,具备反传统的思想,因此设计人员要时刻注意创新。

民国时期对美学有了新的看法,因此书籍装帧设计中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出现了图形、摄影、插画等时尚元素。此外,书法体式在书籍封面上的运用也出现了多样性,中国古代书法体式本身就具有不同字体、不同流派、不同风格,运用不同的书法使书籍有不同的格调。

装帧 篇7

朝鲜文书籍的装帧艺术也应该以民族艺术为基础, 深入挖掘朝鲜族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从而达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我作为朝鲜文图书出版工作者, 在这里以朝鲜文图书的装帧设计为例, 简要地分析民族图书装帧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民族性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岁月中, 人们在共同地区使用共同语言、过着共同的经济生活而形成的特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传统、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总和。

民族性是民族的独特属性, 民族性是朝鲜族图书装帧艺术的基本特性之一。朝鲜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心理素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 反映在民族图书的内容和形式之中, 就形成了朝鲜图书装帧艺术的民族性的文化特色。这种民族性特色, 不是模仿别人的, 而是该民族自己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必然属性。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经说过, 一个失去自己的文化特色的民族, 最终会沦为被奴役的民族。一个民族拥有先进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图书, 才能丰富该民族的文化宝库。

装帧的民族化, 实质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再次肯定。这是因为装帧设计能够展现民族的历史与生活、感情与精神、价值观与喜怒哀乐, 以及地域风景与文化艺术等特色资源元素, 是民族文化特色的升华、回声和反射。

朝鲜文图书装帧艺术的民族性主要包括:一是反映民族的生活、历史与自然环境, 成为民族历史传统、现实生活以及人文风景的标记。二是反映民族心理与意识, 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民族习俗与文化。三是民族的形式。主要是指以民族母语, 创出大量喜闻乐见的图书装帧作品。朝鲜文图书只有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 才能成为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图书。

优秀的图书装帧设计是会说话的设计。曾经获得了国家图书奖的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延边朝鲜族历史画册》, 其封面设计的特点是构图简洁, 意境深远, 整体布局是一个展现民族史的设计。它突破了以往常见的把实物照片直接搬上封面的作法, 是有所创新的。设计者将朝鲜族迁移历史画面放在整本书的重要位置上, 吸引了读者的视觉, 为画面找到了重点。封面的上方“中国”两字用朝鲜文和汉文字体, 用竖排的排列形式和简洁大方的字体来展现书的书名, 融入了深沉的人文精神。整本书的装帧设计不仅展现了朝鲜族文化中的艰苦、朴素、安静、柔和的民族风格, 并且把将这种风格更进一步地充实, 推向完美, 用历史的画面提炼了朝鲜族文化中最精要的精神, 这就是装帧设计的民族文化性的体现。

时代性主要是指当代政治、经济、文化对人们的社会关系、价值观、审美观、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民族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 是在稳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一个民族共同体形成以后, 便要经历漫长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其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 该民族文化会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这里讲的时代性指一定历史时期特点。马克思指出:“希腊艺术和史诗同一定社会发展形成结合在一起。”古希腊是人类的童年时代, 在这个时代产生的希腊民族艺术和史诗, 具有这个时代的特点。随着历史的发展, 史诗、神话等艺术形式就消失了。这说明, 时代的发展, 能够改变一个民族的生活, 改变一个民族的思维, 改变一个民族的精神生产能力, 这种改变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回声和升华就能创出具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图书装帧艺术。

书籍装帧既是艺术品又具有商品性, 这是它的特殊性, 因而更要求它要有强烈的时代感, 以吸引读者的眼光, 激发读者对图书的购买欲。经常以崭新的面貌和读者见面, 不断创造又新又美的作品, 这是时代赋予书籍装帧艺术家的使命。

因此, 民族图书装帧艺术的民族性不是超越一切历史时代的抽象不变的, 它能够吸收、包容和发展新的历史时代的特点。将民族性与时代性融会起来, 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时代性统一起来, 这样的民族图书才能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阅读期待与审美追求。

列宁指出:“祖国、民族——这是历史的范畴”, “所有的民族都是历史的民族”。民族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 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装帧艺术本身所负载着独特的使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可以反映出时代的美与丑、欢乐与悲哀、繁荣与衰亡,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特性。不同时代的民族图书装帧设计, 既有民族性, 又有时代特点;既有差异性, 又有共同性。朝鲜文书籍装帧设计所体现的民族特色文化包括阿里郎文化, 金达莱文化, 边疆文化, 长白山文化等, 很多优秀朝鲜文的图书装帧设计上都突出了这一特点。

改革开放是中国新时期的时代特点。朝鲜文图书也是与时惧进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 延边的图书文化也有时代性的大变化、大发展, 开始反映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旅游国际化的时代特点。延边正大力开发民族文化资源, 发展延边文化产业, 相继举办了金达莱、苹果梨、松茸、冰雪、延边大米等各种民俗节等活动。反映这些文化品牌的《延边朝鲜族历史画册》、《延边旅游指南》、《高中朝鲜文教科书》等民族图书, 以及反映了民族文化活动的《朝鲜族非物质文化展》、《图们江国际冰雪节》等民族图书, 都是深受读者欢迎的、将民族性与新的时代特色融为一体的民族图书。

获得吉林省图书奖的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朝鲜语文教材的装帧设计, 可以说是时代性和民族性完美结合的设计实例。作为提供给朝鲜族学校的高中教材, 该套图书的封面、封底和内封是运用一个整体的理念设计而成。整套教科书的照片用的是最能反映朝鲜族民族特征的长白山的天池、美人松、瀑布, 以及民族风俗等。作为系列教科书的封面的, 有夕阳下的美人松:火红的夕阳在燃烧, 金沙映衬着美人松, 血样红的树叶焕发着满腔的热情, 钢筋铁骨般的美人松孤傲地耸立在大地上;有花开遍地的夏天和清新、素雅、洁白的冬天的天池;有秋天的宏伟壮观, 奔腾不息的长白山瀑布, 各具特色。整套教科书采用蓝色和绿色两种色条, 使封面产生对比, 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而书名的黑色字体及主颜色搭配的蓝、绿色长形色块的装饰则点名主题, 突出民族风格, 将时代性与民族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因此, 与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特点相适应, 朝鲜族出版文化工作者努力做到与时具进, 自觉地设计出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优秀的民族图书装帧作品。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使用80多种语言, 使用23种民族文字, 1亿多的少数民族人口中, 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近3000万, 其中的200多万朝鲜族是使用朝鲜文出版物的。

朝鲜族民族出版事业有着很好的发展。中央民族出版社以及东三省的四家民族出版社都出朝鲜文图书。这些以民族母语出版的图书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现在只用民族母语出版;二是读者较少, 因此发行量也少;三是出版物种类不多, 精品原创的更少;四是翻译其他民族图书 (包括外文书) 的也不多, 跟不上多元文化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

延边是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 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当前, 延边要大力发展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的先进文化, 促进学习型自治州建设。

针对朝鲜文图书出版现状和整体改革趋势, 从事民族出版装帧设计的工作者要力争做到:

(一) 要有国际眼光和时代视野。

韩国、日本等国外的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形式为民族装帧业开辟新的道路提供了参考, 也给民族图书工作者带来极大的震撼。

我们要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的设计成果, 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设计传统, 为创造先进的、优秀的民族图书文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 要强化精品意识, 打造朝鲜文图书装帧设计精品品牌, 培养创新型人才。

现在, 朝鲜文图书在装帧设计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其发展速度还是缓慢的, 图书装帧设计数量多起来了, 但原创经典化的母语精品还是少的, 因此在全国得奖也是很少的。

装帧设计工作者在装帧设计上不要盲目效仿或复制韩国或日本的封面设计形式, 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设计只换药不换汤, 就会完全失去民族的特征和风格。例如:有的朝鲜文书籍把汉语拼音充当作装饰主流放在书籍装帧的显要位置, 以洋气代替创新, 故弄玄虚。又如, 有的设计者从传统里拿出些纹样来拼贴成自己的设计, 一提设计的民族化, 设计的形象就总是出现脸谱、民间房屋、民间农具等, 而这些形象只是一些具有民族特点的道具而已。并不能真正地体现出朝鲜族的文化的真正内涵。如何把朝鲜族本民族的灵魂体现在设计中, 才是当今书朝鲜文图书装设计者应当追求的。

(三) 要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装帧设计人才。

不仅要培养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而且要提高他们的业务功底和专业技能。

装帧设计既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艺术, 又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许多相似或相通之处。为了进一步提高装帧设计水平, 设计者应多读一些美学、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书籍, 可以从中受益匪浅。并且应该多掌握点胶印工艺, 熟悉印制生产工艺, 提高装帧设计质量。如果对印刷设备、技术要求考虑不周, 或者只凭个人的主观愿望去做装帧设计, 就难以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 正如费孝通所说的:“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 赋予强烈的感情, 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我们朝鲜文书籍装帧设计者应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 吸收外来现代设计营养的基础上自辟蹊径, 用新鲜的信息丰富自己的表现力, 从朝鲜族民间美术和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 注重利用本土语言的特色, 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既有创意又有民族特色的装帧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2]乔春梅.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22)

[3]任范松.论作为文艺学范畴的民族化的科学价值.延边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87 (04)

鲁迅与书籍装帧 篇8

不论是鲁迅先生自己的著作和译作,或者是经过先生之手,出版的期刊、别人的著作和译作,总是尽力做到装帧上的独到精美。

鲁迅先生曾亲自设计了许多书籍期刊的装帧。他为自己的著作《坟》,亲自设计了独特的封面图案:画面包括猫头鹰、天、云、雨和一九○七至一九二五年著作年月等丰富的内容,形象质朴庄重。他为自己编辑的,介绍苏联革命版画作品的画册《引玉集》所亲自设计的封面图案,也很醒目别致:图案组织看来似乎简单,用单线画成一个稍带长方形的框子,再主要用横线条打成七条横格,横格中用英文写有画册中所搜集作品的作者姓名,又巧妙地在《引玉集》中文书名署写处用阔于横格一倍的一个直格划开,而下面写有“木刻59幅”的横格以统栏处理,横直格之间参差对比,中英文之间相映成趣,形成单纯中有变化的艺术效果;同时在线条和字体笔法的处理上,适当地借鉴了木刻版画刀味的处理手法,使封面的装饰效果切合了书中介绍木刻版画的特定内容。鲁迅为自己的著作《呐喊》所亲自设计的封面图案,也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白文刻”的处理手法绘制而成,看上去委实具有一颗精到的白文篆刻作品的艺术效果。鲁迅先生为自己的著作《华盖集续编》所亲自设计的封面,也颇有特色:以横式构图,“华盖集”三字居中,上用英文署写“鲁迅”姓名,并加“:”冒号这一标点符号,下面“续编”二字,用一颗图章形式,似乎随意地盖上去,真是别出心裁。还有鲁迅先生为自己的著作《野草》、《热风》、《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中国小说史略》,译作《小彼得》、《壁下译丛》、《小约翰》、《桃色的云》,经手编辑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木刻纪程(壹)》版画册、刊物《萌芽》、《奔流》、《前哨》,《十字街头》和瞿秋白的,《海上述林》等书刊,也都亲自设计了封面。这些书刊的封面设计,各显异彩,又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单纯、明快、朴素、大方,注意创造中国的民族气派。这在当时的旧中国,为开创书籍装帧艺术的新风,起着很大的影响。

还有可贵的是,鲁迅先生为书籍亲自绘制插图。鲁迅在为编自己的作品集《朝华夕拾》写《后记》时,研究自己收藏的民间戏曲本《玉历钞传》和《玉历至宝编》中的插图“活无常”(又称“死有分”)形象时,忆起童年时在故乡绍兴的“目连戏”中所见到的“活无常”形象,随手就画了出来:那“活无常”头戴高帽,手执葵扇,身穿宽袍,脚着草鞋,在跳跃舞蹈。鲁迅把自己画的“活无常”形象,连同自己所收藏的戏曲本中的插图“活无常”一并剪贴在一起,作为《朝华夕拾》一书的插图。今天看来,鲁迅自己画的“活无常”形象,比之戏曲本中的插图“活无常”是生动得多的。由此也可见,鲁迅的绘画水平是高的。

鲁迅先生重视书籍装帧,也表现在为出版的书刊,在制版印刷上能达到装帧设计要求,常常不厌其烦地亲自跑制版所和印刷厂。如他在编文学刊物《奔流》期间,就常常带了插图亲自到制版所去。

上一篇:爱的真谛优秀作文下一篇:乡镇领导争当五事干部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