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的情感创作

2024-09-19

书籍设计的情感创作(共5篇)

书籍设计的情感创作 篇1

吕敬人, 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 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成员,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早年学习中国花鸟画, 有深厚的书画功底。1978从事美编工作。1989年留学日本, 师从浦康平教授, 学习书籍设计。1998年成立“敬人设计工作室”, 任设计总监。他继承与发展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吸取中国传统书籍艺术精华和工艺技术之长, 设计制作出一批批精美的书籍作品, 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并多次在国内国际的比赛上获奖, 成为中国书籍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 还编、译、写过多本书籍装帧、设计方面的著作, 被公认为是中国内地书籍设计界的第一人;同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开辟了一条具有浓郁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书籍设计道路。在多姿多彩的中国图书市场竖起了一面崭新的旗帜!

一、熔铸于书籍创作的艺术化设计观

艺术个性的多样化使得每个设计师有着不同的思考和信息传达的方式。其中, 理念的驾驭是书籍设计好坏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好的书籍设计观念的形成取决于设计者的修养及审美取向, 优秀的设计师力求用其审美情趣影响读者。而审美情趣反映在设计的书籍作品上又是其观念的外化形式, 吕敬人通过书籍设计作品的审美取向诠释了他艺术化的设计观念。

1. 象征性和隐喻性的造型语言

他的书籍设计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根据原书稿内容的需要用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手法表现人性化和情趣化的内容, 让阅读者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喜悦或感动。

《赤彤丹朱》的设计是象征性表现得非常充分的最好例证:封面上没有具体图像, 却到处充溢着朱红色, 以略带拙味的老宋书题文字巧妙排布成窗形图案, 字间的空档用银灰色衬出一轮红日, 有力地象征了红色年代的人文氛围, 显得遥远而凄艳。通过隐喻性图式、色彩、符号暗喻原著所传达的人文信息和内容, 同时也阐释了书籍形态难以言表的意味和气氛和构成。

《家》这本书的形态设计上, 把隐喻性表现得极为充分。《家》的设计注入的情感与观念基调是爱、憎、悲和希望, 风雨剥蚀的大门, 孤独的灯笼以及淡灰色调上的朱红和金色, 伫立在门前的主人公和长长的背影、如泣如诉地转述出对“家”的心声, 有力的表现了作品的主题。用一个置于平面化陶瓶之上“家”字纹样, 并以不同的色彩、不同大小的在封面、封底、书脊、内文处反复运用, 如在封皮上安排这一纹样时, 将整个图形剪切开, 分开放置, 这样安排的图形不再是传统无变化的平行四边形, 色彩的选择根据整体和书籍文字内容而定, 图文的安排相得益彰, 即统一又有变化。

2. 情趣化的表现手法

设计的趣味化和人性化的作品才能吸引读者, 引起阅读欲望。书籍的形态设计应以可视性、可读性、便利性、愉悦性为宗旨, 不论是珍藏的礼品书, 还是使用的工具书, 各自的个性均传达着各自的审美和功能的结合。设计师不应仅仅局限于对意境的追求, 也应注重对工艺纸品可以触摸翻阅的表現力。纸张工艺所体现的自然之美, 通过其肌理、触感传达出的书籍美感, 会影响到周围的文化环境, 创造出富于感染力的阅读气氛。情趣化指的是在书籍形态整体结构和秩序之美中表现出来的艺术气质和品格。要用有意味的构成形式、色彩对比、装饰手段, 使画面中的点、线、图形、文字和色彩自然和谐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让人们觉得十分可亲可爱, 从而不忍释卷。《西域考古图记》的封面用残缺的文物图像磨切嵌贴, 并压烫出主人公斯坦因探险西域的地形线路图;用西方木匣文具柜卷帘式曼荼罗雕刻门脸, 展示出一种东西方文化的互补样式;函套本加附了敦煌曼荼罗阳刻木雕板, 整个形态富有浓厚的艺术情趣, 把人们带进了令人神往、如梦如幻的西域古文明时期。

3. 概念性设计思想的显现

对概念性书籍的理解:对于概念, 《新华字典》的解释:“人们在反复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中, 将事物共同的本质特点抽出来, 加以概括, 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就成为概念。”因此, “概念”即在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以崭新的视角和思维去表现形态, 使之体现出物象的本质和内涵。什么是概念书?指形态与众不同, 内涵、材料令人耳目一新, 具有独创性与前瞻性的书籍。概念书是在传统书籍基础上诞生的、对书籍设计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的、代表着书籍形态未来趋向的一种新的书籍形式。

《翻开——当代中国书籍设计》这本书, 从开始的构思设计到最后整体形态的展现都对传统“书”的定义提出质疑, 是概念性书籍设计中的一种探索性实践行为。该书用“翻开”二字, 从翻开的动作——手的触摸、翻动, 到翻开的心情——灵魂的感动, 在翻开的瞬间首次展示了同根、同种、同享汉字文化恩惠的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的两岸四地的书籍设计艺术家汇集在一起的作品, 展示了由于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形成的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书籍语言。在翻开的同时, 也打破了封闭的状态, 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 中国的书装业迈出了相互理解、交流互补的一步。书籍形态为读者创造不断翻开的概念, 随着封面的启开, 二封的再开启, 里侧并排四本独立的书, 左翻右翻为中西文化背景下竖排与横排的阅读差别, 层层启开封面上有意设置的封条, 显现出本书的“翻开”主题给读者享受两岸四地的设计风貌, 也翻开了两岸四地设计家进行中华文化交流新的一页。从书籍的开本、印刷、色彩到纸材得用手触摸上去的感觉、翻开的方式等等, 在做到人性化的同时, 还做到了设计方面的一些创新, 在改变读者阅读方面做了引导性的设计。

二、艺术化设计观的形成原因

吕敬人艺术化的书籍设计观是在成长、求学的过程中, 是在做人、做事的经历中, 是在对梦想的渴望实现中一步一步形成的。吕敬人的书籍设计观体现出了他的个人品质、修养、兴趣、爱好等。

1.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滋养

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就艺术方面来说, 天人合一的思想决定了书籍设计所追求的境界也以“天人合一”为至高理想。它以有情的宇宙为基础, 力求人的创作与这个友情的宇宙相交流与融合, 从而把人的感情渗透到自然景物当中, 达到主客交融、物我合一、天人无隔的境界。天人合一这种对自然与宇宙的看法是一种审美与道德的价值取向, 有至善至美的价值。它认为人生应该与自然相应、与自然和谐, 人与物以心相通, 就自然产生了两相和谐的精神境界。在这样情景下, 即可以激发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灵感, 而且所创作出的作品, 还能涵养人的德行, 这是一种让人内心产生和平和幸福的智慧。吕敬人在构思《茶经》的书籍设计时, 他努力传达“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他在此书原古籍本的基础上提炼出传统茶文化的图形和色彩符号, 同时又注入新的茶文化的视觉元素, 并特别邀请了著名陶艺大师周桂珍为此书烧制了古茶具浮雕做陶片外函, 还采用了传统书籍设计中经常运用的木制函盒、阴刻宋体字、布衬等多种工艺手法, 达到了主客、情景、物我的合一, 在准确表达书的主题增添阅读的视觉、触觉的元素和收藏价值的同时, 充分展现出东方神韵的、和谐的、独具魅力的书卷之美的茶文化。

2. 杉浦康平老师对他的影响

杉浦康平, 被誉为日本设计界的巨人、书刊设计家、教育家、亚洲图形研究学者, 是世界著名平面设计大师, 日本神户艺术工科大学名誉教授。他把西欧的设计表现手法融入东方哲理和美学思维之中, 赋予设计全新的东方文化精神和理念对吕敬人的艺术化的书籍设计管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吕敬人说:“影响我一生的有两位恩师, 杉浦康平, 对我设计观影响很大, 他把我带进了西方艺术设计的殿堂, 促成了我艺术化设计观念的形成, 并使我身处其中, 乐此不疲, 时时感到温暖。

3. 浓郁的家庭文化艺术氛围的熏陶

他1947年8月26日出生于上海一个中国传统家庭中。其父酷爱绘画, 喜收藏鉴赏, 爱舞文弄墨, 家藏的书画作品数量如同一个小型的艺术博物馆, 其父每年夏季晾晒画卷时, 对文征明、唐寅、黄宾虹的一幅幅名画品评知道什么是画卷章法结构、经营赋彩的知识。这些家庭的熏染启迪了他以后的设计方面意识。同时, 父亲把敬人送入师门学画;在家中时常上演的自编自演的木偶戏、兄弟扮演古装戏剧人物假模假样地所唱的华容道与空城计进一步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轻松欢快的家教气氛使他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是奠定他浓厚国学功底的渊源。同时在他的心中产生了书籍神圣的感觉。这些为日后书籍设计的艺术化设计观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他为冯骥才设计《绘图金莲传》——一个像封建社会大家闺秀妆奁的盒子, 盛放整套的完全线装书籍, 内置一只从琉璃场买来的小鞋级常常地裹脚布, 还有一枚印着老照片的藏书票, 这本书体现了他对传统事物的深刻理解。

三、艺术化设计观对未来书籍设计的启示

现代的书籍设计观念正在极大地提升了书籍设计的文化含量, 正在充分地扩展了书籍设计的表现空间。吕敬人的艺术化书籍设计观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当代书籍设计的审美内容, 提高了书籍作为审美客体的地位, 促进了中国书籍设计的发展;同时他也以自己艺术化的书籍设计实践对未来的书籍设计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启示。

1. 引领概念性书籍设计的风格趋向

概念性书籍设计的意义就在于扩大读者接受信息模式的范围, 提供受众群体接受知识、信息的多元化方法, 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 它是设计师传达信息的最新载体。我国在这一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 对概念书重视度不够, 对概念书对书籍设计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丰富未来的书籍形态提供的潜在可能性的认识不够。这就需要设计者审时度势、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为了能在传统书籍设计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同时也随着出版人、编辑对书籍价值中体现内容与设计互补的认知, 以及读者对欣赏书籍艺术的欲望和需求的增加, 概念书的研发也逐渐被设计师所关注。未来的书装界会设置专门的研究概念书的机构, 也会有更多地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个行列, 以提醒更多的人认识它、关注它, 以此引导、带动中国书籍设计业的繁荣。

2.“书戏”——对书籍设计思想的提升和深层理解

吕敬人在《书戏》展现了活跃于当今中国的书籍设计舞台的40位设计家的作品, 有在设计理念方面进行探求与创新的, 也有在编辑设计思想与表达形态方面进行独特尝试;同时, 在书中又通过对图形符号、色彩、文字的和谐配置, 整体的阐释了书籍设计“戏”的思想理念:“戏”指书籍设计者好似一个演员在书籍视觉信息传达中担任某种角色, 是演员、是编剧, 或许还会承担起导演的职责。“戏”乃玩耍, 设计者要凭着一颗童心和趣味盎然的好奇心去探索未知, 捕捉新意。戏是一种无所顾忌有永不满足的创作心态。“书戏”的思想不仅体现了这位书籍设计大家在书籍设计技法上的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同时表现了他对设计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把书籍设提升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层面。

摘要:分析了吕敬人的艺术设计观念、特点与风格。分析他的设计观形成的原因, 指出对未来书籍设计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书籍设计,艺术化设计观

参考文献

[1]刘海飒:纯化与复合——吕敬人教授谈书籍装帧设计[J].美苑, 2005, (3)

[2]郑军华慧:概念书与书籍设计创新[J].科技与出版, 2008, (3)

[3]吕敬人:书艺问道[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 10

[4]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5]朱建高:书籍设计五议——与吕敬人先生商榷[J].艺术与设计, 2005, (3)

[6]吕敬人:书戏[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 8

书籍设计的情感创作 篇2

你看上的男生和女朋友在一起刚俩月,还处于热恋期。可你看上了那男的,觉得是他追的她,也许他没有他想像中的幸福,你不愿意错过你喜欢的人,你要争取你自己的幸福。

热情地要到他的手机和qq或者msn,经常发信息问他点问题制造接触机会,比如我的电脑死机了怎么办呀,学校的餐厅可不可以用信用卡付钱呀(如已工作,则为公司的餐厅,以下类推),等等。问的越白痴越好,越白痴他越觉得自己厉害,男人就喜欢这个。顺便请他吃饭,增进感情。

这一来二去的就熟络上了,然后装可怜,今天跟他说,我同寝室的女生又欺负我,明天跟他说,一个人在异地求学好辛苦,让他同情心大起,百般安慰,你一副楚楚可怜状,一定要说:“××,多谢你,要是没有你,我不知道日子怎么过,这个城市,只有你是我可以信任的,你就是我的家人!”于是他大男人气概顿生,说小妹你别担心,有什么事情都包在大哥我身上!

好了,有“家人”这个幌子在,你就不用怕他女朋友有意见了。然后你们打打情骂骂俏,他肯定会邀请你去他家吃饭,介绍你认识他女朋友。对她一定要客气大方,时不时提到“我大哥”如何如何,假作夸奖大哥助人为乐,实则告诉她——你家男朋友对我如何如何好。

不过一般情况下,即使你不说,他女朋友都会起疑心的。事后一定会去质问他。两人有了嫌隙你就乘虚而入吧!不过,万一两人没起嫌隙,万一男的把女方哄开心了继续甜蜜怎么办?没关系,你在聊天的时候一定要提起吃饭的事,男的少不得要说“呵呵,我女朋友还以为我们俩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也许是想炫耀一下他女朋友多么在乎他。

这时候你就要说:“啊,她生气了吗?不会吧,因为我的原因惹得你们俩不愉快了?”

他说:“还好啦,我哄哄她就没事了。”

你一定要提点他,让他觉得她女朋友没事吃飞醋不是在乎他的表现,而是小心眼的表现,但同时语气一定要无辜,一副受害者的模样:“不会吧,她怎么会生气呢?我们俩没什么的呀,……”如此如此,然后不妨顺便提起你某某朋友的女朋友是多么多么小心眼,怎么欺负男朋友的异性好友的,给他提个醒儿。

这时他女朋友知道了你的存在,你一定要保持每天至少一个电话的程度,最好是夜深了,女朋友不在他身边的寂寞时分。语气要越来越暧昧,一定不要忘记互相说“好好照顾自己”等如此的暧昧话。但是总有一些晚上女朋友是陪着他的,于是女朋友发现了你们的暧昧电话。

女人总是知道女人在想什么的。于是她终于发怒了,不许他男朋友每天和你通电话。注意你一定要给男的灌输如下观念:你们是很纯洁的知己关系,像亲人一样的互相信任,但“女朋友”通常会误会这种关系,惹出很多麻烦。

她男朋友这时就很不理解,怎么自己的女朋友也像你所说的那些无理取闹的女人一样呢?于是他们不可避免地又发生矛盾。他很郁闷地上网找你倾诉。

你要一边安慰,同时不忘给他洗脑:“啊,为什么她会这么生气,为什么,我只是给你打个电话而已,我不明白,为什么不可以呢……”让他觉得很内疚,甚至反过来安慰你。

下次你给他打电话被他掐掉的时候,他一定是和女朋友在一起。不过一定不要郁闷,要坚持不懈,你已经成功了一半,胜利在不远的前方,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在他女朋友不在的时候,你就加倍向他倾诉,勾搭他吧!

在这里引用一位前辈的话:别忘了,得不到永远是最好的,他总有一天会厌倦他女友或老婆,你大可趁此机会努力提升自己。这段话,可谓抢人男朋友的精髓所在。

继续我们的攻略:某日,他女朋友发现了你们的聊天记录。大怒,甚至可能说出分手的话。

男人都有逆反心理的,他已经在你的洗脑之下觉得你们根本没有什么,女朋友简直就是无理取闹。这时候你可以以退为进,对他说:“这样吧,你把我电话号码删掉,下次我打给你的时候你女朋友就看不出来。聊天的时候你女朋友要是在,你给我打个特定的符号让我知道。我和你少说会话没关系的,只要不让你女朋友生气就好了。”注意语气一定要让他觉得你真是忍辱负重,实在是委屈了你。越发反衬出他女朋友的不讲道理。

如果他犹豫说“这样会不会对不起女朋友”你一定要坚定他的信念:“我们什么也没有做,我们的关系是纯洁的,怎么会对不起你女朋友呢?”偶而也带着哭腔对他说:“我好不容易有你这样一个家人,你对我真的很重要,为什么连一个电话都不可以给你打……”双管齐下,不愁他不心软。

于是你和他的秘密战线已经结成,这时候,如果他女朋友属于不会玩心机的那一类,恭喜你,你已经迈入了成功的大门。

同时,要和他的朋友们打好关系,他们的集体活动要尽量参加,要对他很关照体贴,让他的朋友们都觉得你是个好女孩。如果他对他的女朋友宠得无微不至,这招就更管用,他的朋友们最后都会对他说:还是××好,你看她对你多好,你女朋友哪有她对你好。朋友的意见,是很重要的。

然而再笨的女人,在爱情上也是敏感的。他女朋友终于还是发现了你们变本加厉的暧昧交往。他们大吵一架,然后冷战。

冷战耶!!你的机会来了!!你可以不用顾忌,到他身边去安慰他!即使他把头埋在你怀里却哭诉着他是多么爱他的女朋友也不要紧,他迟早有一天会和她分手的。安慰他之后,向他展示你也是多么的委屈,把他的注意力转到你身上,让他顾不得自己伤心忙不迭地安慰你。

然后,你要自告奋勇:“我去和姐姐解释!我去告诉她,我们真的什么关系都没有!我们以后也少联系,不要再让姐姐伤心了!”

他感动又内疚地握着你的手:“你真好!谢谢你了!让你受委屈了!我欠你的!”

于是你上了他的qq,和她的女朋友聊天。一定要选一个他不在的时间。他女朋友显然知道你想追她男朋友,这时候就不用假装不是了,要委屈地、声泪俱下地说:“姐姐,对不起,我错了,我伤你的心了,我和他已经没有关系了,真的,你们和好吧,你们在一起吧,我和他真的不合适,是我不懂事,我对不起你们!”

总之,一边要显得自己很委屈很退让,让她只要有一点不客气都显得很无理取闹;同时还要暗中刺激她一下,女人总是敏感的,她一定会感觉到:只要你愿意,她男朋友就是你的,不过现在你很大方地退出,成全你们。“我们已经没有关系了”在她看来肯定是“你们之前是有关系的”,所以一定会和他的矛盾越来越大。

如果他女朋友是个比较要面子的人,那么最好,让她憋着一肚子气又不好找他发泄吧!

如果万一她也拉下脸来把你臭骂一顿,那更好,把聊天记录给他看,看你是怎么委屈求全而她是如何咄咄逼人蛮不讲理的。

即使这次冷战结束,他好不容易把她哄回头,裂痕也已经无法弥补了。继续以上战略并用你的智慧加以补充提高,把它发扬光大吧!迟早有一天,他女朋友忍无可忍再一次提出分手。

也许她这次提出分手只是气话,但你要把它变成无可改变的事实!

别忘了他的朋友们,在他的朋友们面前,也要坚持以上战略,让他们都站在你一边。这时候他可能不愿意让朋友们知道女朋友提出分手,以为还有机会挽回。

言语中有意无意地漏出他们已经分手的口风,不过注意把握度,让大家一传十都知道,但问起来是谁说的又找不到源头。于是朋友们就会劝他:“算了,她不跟你好怕什么,你还怕找不到女人吗?你看××多好,比她好多了,你就和××在一起多好!”

你要每天不停给他电话短信,让他即使有机会和他女朋友在一起,被她看见你们还在密切联系后,也甩手走人。

同时聊天的时候和她说,“姐姐,我能感觉到他心里还是还是喜欢你的,这几天,他一直对我说起你,一到晚上他情绪就特别差……”

她一定会想:原来这几天他一直和你在一起!连晚上都在一起,可见你们的关系了!她一定不会想到他找你只是为了寻求安慰,也一定不会想到所谓“晚上情绪低落”,只不过是在电话或者网上聊天。

碰到高傲点的,直接不会再和男朋友纠缠。不那么傲气的,也问愤怒地质问男朋友。他一定会越来越烦,越来越厌倦,特别是他很理直气壮地觉得她是在无理取闹。

而你的温柔,关怀,体贴,和委曲求全这时候显得那么地好,他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只属于他自己。”

别忘了给他洗脑:还是你好,不论什么时候都在他身边支持他。而她呢?他那么爱她,那么宠她,她还是动不动要离开他。就算这次哄回来了,下次呢?难道他要永远不和异性交往吗?

到这时候,他要是还不醒悟,直接拉他去借酒浇愁,然后脱了衣服躺在他旁边。最好不要让他喝太多,否则做不了。就算真的没做,他也跳进黄河都洗不清楚了。还不放心,打个电话给他朋友,最好是他最好朋友的女朋友,哭诉:“怎么办,怎么办,我做了一件对不起××(他女朋友)的事情,怎么办!我不想这样的,可是昨天晚上……××(他)喝多了,我想拒绝他的,可是他力气好大……”再狠一点的,直接打电话给他女朋友,别忘了声泪俱下,也可以小露出一点得意……反正他已经是你的人了。

好了,搞定。

就算第二天他起来悔恨万分,没关系,木已成舟。也许他需要点时间来接受这个事实,也许他女朋友还会和他纠缠一段时间。但是,他已经是你囊中之物了。

女人最了解女人,不要再认为你的女朋友,因为你和某女生的纯洁关系而无理取闹了,你看不破的,她早就清楚了。为了一个普通朋友与心爱的人争吵,甚至失去她值得吗?你或许觉得她小气不适合你,失去了虽然遗憾但是也无妨,女人的小气是因为她爱你、在乎你,如果有一天她不再为你吃醋,那说明她要离开你了。

如果你的那位女性朋友知道了她的存在,影响了你们的关系并且还不退出,这说明她是明摆着装作楚楚可怜的受害者,要来拆散你们的,即使她有男朋友。傻男人,不要再因为她的“小气”而冲她发火了,最大的受害者是你深爱着的女孩,本来你被别人抢夺,她就已经受了很大的委屈,她为什么还要受爱的人的误解?

书籍设计的情感创作 篇3

关 键 词:情感 情绪 情感设计 书籍设计

被人们视为“精神食粮”书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本质上就是一件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书籍的设计和出版也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商品的消费需求已经由低层次的实用功能的满足转向更高层次的情感满足。对于这种消费心理的变化,心理学家认为消费者的决策既基于理性思考,也受到情感制约,在物质丰富和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消费市场中,消费者进行购买的判断不再单凭对功能的追求,情感因素在商品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逐渐展现其独特的重要性,成为了提高消费水准的深层动机。

另一方面,在当今任何事物都以技术手段去量化的高科技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逐渐抽象化和机械化,从而导致了情感缺失的问题。因为,信息时代的情感往往由理性导向,而由思想引起的情感远比因感受而引发的情感更为普遍,这导致了人们的感受力逐渐迟钝化。随着信息时代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的发生了转变,但同时也在心理上产生了一对矛盾,即对数字技术和高科技成果所带来便利性和高效率逐渐产生依赖的同时,也更加渴望人类最朴素、最直接、最生动的情感体验。长久以来,纸质书籍作为传播知识和文明的重要媒介,能在向读者传递知识的同时带给人特殊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存在于图书的挑选、翻看、购买和阅读等一系列体验过程中。这一系列感觉、情绪和心境是真实和深刻的,它能让人们从中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并在体验过程中激发对知识更进一步的渴求。这正是其他传播媒介和高科技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在新兴事物层出不穷的信息社会,只有强化纸质书籍的这种独特的魅力,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书籍设计却依旧存在着与发展要求脱节的问题。例如,国内书籍设计作品在国内外大赛中屡获佳绩,但在图书市场中销量并不佳;一些从国外引进版权的图书,同样的内容,但在设计形式上苍白乏味,缺乏吸引力;粗制滥造的书籍设计在图书市场中随处可见……

基于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和书籍设计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书籍设计中的情感因素,讨论情感设计理论介入书籍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具体方面,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设计在提升书籍价值中的潜力。

一、情感设计的内容

2004年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出版了一本以他的核心观点命名的书籍——《情感设计》(Emotional Design),他在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一件产品的成功与否,设计的情感也许比实用因素更为关键。于是,他从心理学的理论出发进行试验,并提供了很多产品设计方面的实际案例来具体论证其观点。诺曼凭借着心理学的学术背景和产品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情感设计”这个概念。之后,他深入发展这个概念,形成一个核心的框架,称为“情感设计的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每个层次上的情感设计的要求是不同的,具体来说,本能层次的设计,聚焦的是物品外观,使用者通过感官觉知对象的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效果;行为层次的设计关注物品使用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效率,它强调实际的效用问题,这往往涉及到人的行为以及与物品之间的物理关系问题;反思层次的设计关注由物品所引发的人的意识层面的功能。在这个层面上,对人来说,物品不仅仅象征物质上的拥有,还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与前两个层次不同的是,反思层次比较容易受到使用者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地域风俗、受教育程度等综合的影响。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书籍也是产品,它同样受到消费市场的制约,受到消费者需求转变的影响。在感性消费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思索设计如何创造书籍的情感价值,提升读者的情感体验等一系列问题。情感设计理论无疑为我们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提供了重要线索,无论从设计要素、设计观念、设计标准,还是设计方法,情感设计的介入对书籍设计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情感设计介入书籍的设计观念和评价标准

(一)介入书籍整体设计观

书籍设计的观念随着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的。20世纪30年代“装帧”一词由日本引入到中国,用“装帧”一词来命名书籍的制作加工过程,即由纸张折叠后成一“帧”,然后用线将多个“帧”串联装订起来。这个时期注重的是书籍最基本的功能:供携带阅读和对书籍的保护。建国初期,邱陵老师提出了“书籍艺术设计”的概念,从名称的变化中,明显能发现艺术性成为了时代对书籍新的要求。20世纪末,国内设计师们提出了“书籍设计”的新概念,这个概念主张的是将书籍从狭义的,附属于艺术的设计观念中独立出来,倡导以信息传递为主导,流程整体化的设计观念。

当前,消费市场的需求转变为感性消费,而书籍作为商品不免也受到市场环境影响。读者不再满足于书籍所带来的理性的、知识或信息层面的内容,而要求书籍提供更多情感方面的体验,这就需要情感设计概念的介入。情感设计的介入为书籍整体设计观提供了新的维度,这是时代的要求。

当前的书籍整体设计观念是以信息传递为核心,构成了“信息——设计师——读者”这样的一个线性的单向的过程,读者处在整个过程的最末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在当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非线性的信息组织和传播结构成为主流,读者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而主张积极的参与,在书籍设计中,这种参与主要体现为情感的参与。因此,读者的情感因素成为了书籍设计的重要部分。情感设计概念的介入促使书籍整体设计观变的更加丰富和完整,它进一步提升为由“读者、作者、设计者”三个维度组成的交叉的,循环的,全方位的整体观念。

(二)介入书籍设计作品的评价标准

设计作品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其评判的标准,而不同的时代,标准是不同的。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的称号被视为书籍设计的最高等级的荣誉,它严格遵照着这样的评选基准:1)能将书籍内容主题准确地传达给读者。2)强调超越、有创造性。3)注重印刷、装订的品质。其中第一、三点强调书籍最原始的基本功能够的实现,第二点是最为核心的,也是最难量化的。怎么才算是超越和创新呢我们认为,它所指的超越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是强调与读者情感层面的沟通,这应该是对书籍设计作品的最高要求。

那么,从情感设计的角度,如何判断什么是好的作品呢?我们通过分析情感设计的三层次理论发现,以层次而非以种类来划分,其原因在于,种类是样样都不同的,而层次却是高层次中包含了低层次的特性的,换言之,情感设计的三个层次是渐进累积的关系。本能层次所获得的情感并没有在行为层次中消失,反思层次又包含了本能层次和行为层次所获得的情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反思层次是最高的情感设计层次,它包括了所有的层次,也超越了所有的层次。好的作品应该超越反思层次,这就是书籍设计作品的最高要求。

三、情感设计介入书籍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方法

书籍中情感设计的使命是通过设计建立起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情感桥梁,达到思想和心灵的共鸣。这需要设计者能创造性的采取设计符号的迂回,以能指的穿插、文字的编排、视觉线的贯穿等各种手段来完成价值的生成。在这个过程中,书籍情感设计的层次不同,所发挥作用的主导要素也有不同的侧重,例如有些书籍形态另类大胆,色彩绚丽夸张,而另一些书籍则追求文人般的书卷气质,还有一些书籍强调人性化的阅读方式……。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情感设计概念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书籍中的设计要素,分析这些要素的特征成为了首要的任务。

(一)形式层(本能层次)

书籍的形式层是以吸引读者注意力为目的,它强调是生理层面的感受,例如色彩鲜艳的视觉感受、纸张表面粗糙肌理的触感,大开本书籍的庞大体量感等等。这些感受往往是先于意识和思维的,它们综合形成了读者对书籍的初步印象。与这些感受相对应的主要是书籍的外部形态,它包括书籍开本、装订结构、视觉图像、色彩、材质等设计要素。

形式层是书籍设计最初级的一个层次,因为它所引起的反应是生物性的。而这个层次的难点在于生物性反应的个体差异很大。举例来说,书籍中色彩明快鲜艳的图形对于儿童来讲特别有吸引力,而对于一些年龄稍大点的读者来说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的;惊悚类主题的书籍设计中,深沉的暗色基调对追求恐惧所带来的愉悦感的读者来说是充满魅力的,但对于另一些人,可能会招致厌恶感。于是,在书籍的情感设计中,形式层的效果是有限制的,不能单凭这个层次决定设计效果,而需要往更高层次寻求帮助。

(二)功能层(行为层次):保护功能、阅读功能

功能层在书籍的情感设计中主要起到提升阅读体验的作用。阅读体验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如书本形态的易用性(针对翻阅行为)、文字的易读性、文章内部逻辑结构的视觉呈现效果和阅读的趣味性等等。

这一层次的设计往往需要关注读者的阅读行为习惯。具体举例来说,袖珍的口袋书是针对读者便于携带、随时可读的行为需求而设计的,轻质的纸张,袖珍的开本非常适合读者携带,也便于单手翻阅查看,充分体现了便利的特性;又比如,菜谱类书籍,在装订形式上采用线圈装订的方法,是考虑到读者能够把书籍平铺摆放在厨房的操作台面上,边看边学习操作的阅读习惯。这种以行为主导的设计考量能够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乐趣,促使读者对书籍产生依赖感,进而推动对知识的有效吸收。

此外,文章内部的逻辑结构的呈现问题也是提高阅读效能的很重要的一个设计方面,相比之下,这个环节的设计更为隐性,需要更加细致和专业设计素养。在功能层面,书籍设计的视觉形式就是引导读者阅读最好的催化剂。一些文字信息量大的书籍,其内部的主题构架往往比较复杂,但又绝非单纯的信息集合体,而是有主有次,脉络清晰,逻辑严谨的整体。因此,我们需要创造一种视觉动线,通过调整字体、字号、行距、字距和版心的位置制造微妙的视觉流程,让文章的各个部分有序的连结起来。这种设计是在潜移默化当中对读者产生影响的,使读者感到阅读的舒适感。

(三)意味层(反思层次)

意味层使读者产生更深度的意识和情感,也只有在这个层次才能体验到思想和情感的完全交融。因为根据情感设计理论,在较低的本能层次和行为层次,仅仅包含感情,没有诠释或意识,诠释、理解和推理来自反思层次。

书籍设计的意味层面关注与读者情感记忆相关的部分,此时的书籍已经不再单纯为了阅读和传播知识,书籍原本的符号含义在一定的情境下被扩大了。对于某些读者来说是书籍更是一件纪念品,保存了与读者相关的某段记忆或某份情感;又或者,对于另一些读者来说,限量版书籍的收藏价值远远高于其内容的思想价值。在这个层面,考虑读者文化差异、教育背景、生活经历等多方面的背景是设计的前提,更重要的是需要预设某种情境和气氛。著名的设计师何见平先生曾设计了一本国外设计工作室作品集,名为《Small Studio》。书籍的切口处采用洗背工艺处理,纸张边缘呈现毛糙的锯齿纹理。在阅读过程中,会有细小的纸屑掉下来,落在书桌,甚至粘到衣服上面。一开始,会感到这些纸屑很惹人厌,因为极难处理,每次翻阅过后,白色的纸屑又散落得到处都是,但细想一下书名,就会明白设计师所要传达的涵义:书中所介绍的那些小型工作室就像那些掉落的纸屑一样虽小但却极具顽强的生命力。设计师正是通过如此巧妙的构思,精心制造了一个与读者互动的情境,引导读者去思考其中的深层的意义。

四、结语

书籍设计实践活动需要理论的支撑和指明方向,而书籍设计的理论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地从其他学科中汲取养分来丰富自身。思考书籍设计中的情感因素与情感设计的问题不是唯一的但却是解决当今书籍设计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与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美]唐纳德·A·诺曼著;何笑梅,欧秋杏译:《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

[2] 吕敬人编著:《书艺问道》,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

浅析儿童书籍插画的情感艺术设计 篇4

关键词:儿童插画,思想细胞,智力潜能

儿童是一个人的一生最关键的部分, 一切心理和行为都是在儿童教育时期的基础之上发展的。对儿童而言, 书籍插画是最合适的学习方法, 它不仅轻松有趣容易理解, 而且为孩子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插画在儿童书籍中的作用不仅是把书籍中阐述的内容进行视觉化的传达, 更要让孩子们接收到文字中栩栩生辉、淋漓尽致的多彩情感。

一、从设计心理学分析儿童的情感需求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情感需求也各不相同, 反映在插画上则表现为对不同书籍插画形式的喜好。设计心理学领域将儿童的年龄划分为五个时期, 分别是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

1. 婴儿期, 是指1-3岁这个时期。

是新生儿出生后成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婴儿是通过视知觉来认识世界的, 所以视觉的刺激相对更加重要。强烈的色彩对比、醒目简单的图形和图片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2. 幼儿期指3-6岁这个时期。

又叫学前期, 这个时期的儿童认知发展非常活跃, 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从“是什么”的模式向“为什么”的模式演变。那些有趣味的、有想象力、有启发的插画更能开发儿童的大脑和智力潜能。儿童书籍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多重造型变化和不同环境题材的儿童书籍插画使其收获更多的情感艺术传达, 充分丰富儿童的视知觉。

3. 童年期指7-12岁这个时期。

对绘画有很深的情感依赖作用, 同时有一定的想象再创造性, 对一些自己喜欢的插画人物形象可以通过想象简单画出来, 逐步发展了儿童心理学中对美和道德等的情感体验。儿童书籍插画应设计一些健康有益的故事情节和生动形象的绘画, 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

4. 少年期指12-15岁这个时期。

心理成长日趋成熟, 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 偏爱写实性书籍插画, 对一些同年龄段的艺术设计作品产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对其中的少许形象更加有记忆力和想象力。针对这个时期的儿童, 书籍插画师们应注重塑造更丰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 培养他们对人性的理解和对社会学的初探的能力。

二、儿童的情感需求与儿童审美特征的关系

1. 儿童审美偏爱的主要表现

儿童的世界很简单, 儿童书籍插画里的美好很容易传达给儿童, 只要一个表情、一抹色彩、一个动作都能让孩子感同身受, 体会到画里的意境和感情。被查尔斯·舒尔茨创作出来的经典动画形象“史努比”从创作至今65年都一直受全国各地儿童们的喜爱;在上世纪30年代由张乐平老师塑造的三毛这一形象, 更是影响了几代儿童, 培养了孩子们天真与善良的情感。因为情感是整个审美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 所以这些形象才能深入人心。

2. 儿童读物插画的表现手法

(1) 生动的形象

儿童的性格天真无邪, 他们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例如, 台湾的画家几米他喜欢把常规颠倒, 小猫咪变得比房子还大, 地铁却像小毛虫等, 不要责备艺术家的胡来, 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就是这样。

(2) 形象的多面性

在儿童的世界里, 动物、植物和人之间只有形与色的异同, 他们还没有具备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 有时还会把它们看作同类人和好朋友, 并和它们对话、做游戏, 使它们具有了生命, 也使画面变得奇妙横生。

(3) 色彩的鲜明性

在儿童书籍插画中, 有非常多的单原色和纯度高的颜色, 这是属于儿童的强烈而欢乐的色彩。迪克·布鲁纳创作的儿童插画作品中, 就有很多高纯度的红色、黄色和绿色, 它们在插画师的运用下生动而又美妙地建造了一个梦幻国度。

(4) 寓教的娱乐性

优秀的儿童书籍插画不但能寓教于乐, 还能开发儿童的智力和想象力, 让他们逐步地熟悉并认识世界。《“阿嚏”跑了》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插画。插画的内容是有关孩子们了解感冒病毒传播的一个过程。作者用了一块块不规则絮状物飞到小动物的身边, 来表示平时细微的我们几乎看不到的感冒病毒传播的过程, 从而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演示了一个科学道理。这种作品看似荒诞但能让儿童更深刻的理解。

(5) 设置的游戏性

借助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 为幼儿创作的插画作品结合游戏性特点会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 引起儿童的参与感。有些插画创作会留给儿童发挥想象与创作的空间, 其中, 有留有给儿童绘画的读物, 也有需要儿童帮忙才能完成的立体书籍插画, 目的就是让儿童既动手动脑又获得了美的熏陶。

三、针对儿童的情感需求对儿童书籍插画设计的构想

在孩子面前我们要扮演一个多重角色, 既是玩伴, 又是老师。在儿童书籍插画的创作中要想走进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就要运用开放性的思维、拟人化的处理以及灵活的色彩运用技巧。

解开思维的限制, 进行丰富的联想是创作儿童书籍插画的必要条件。儿童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 我们可以用多种创意思维的方法来创作。没有联想就没有创作, 通过合理的想象把其中的形象逐个梳理并分解, 挖掘可塑性元素, 通过整体探寻各种可能性, 把主题和各种形象关联起来, 最终创造出理想的画面让孩子们理解、向孩子们表达。

儿童插画中的角色大都很神奇, 有时最普通的人物形象都会被赋予超能力, 例如神仙、精灵、英雄, 甚至是怪兽等。在儿童书籍插画创作中最主要的方法是拟人化, 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角色的选择要符合孩子们当下年龄段的偏好, 二是拟人的手法应该注重模拟孩子的品性, 而非成人的模式。

中国有着五千年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 特别是民间传统工艺方面, 如京剧脸谱、皮影、剪纸等, 其中绚丽多彩的颜色都是表现儿童书籍插画优秀的素材。如《大闹天宫》中人物形象, 就是运用了京剧脸谱的形式, 画中孙悟空穿着鹅黄色上衣, 腰束虎皮短裙, 大红的裤子, 足下一双黑靴, 脖子上还围着一条翠绿的围巾, 各种高纯度色彩的鲜明对比, 突出了人物“神采奕奕、勇猛矫健”的形象特征。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让设计师们能很好地去借鉴并创作, 最终运用到儿童书籍插画的作品中来, 这是一个值得让设计师不断探索的方向。

儿童书籍插画需要创作者倾注全部的情感。情感在当下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 尤其是孩子们更要以情感教育为主线, 将情感与艺术融为一体, 从艺术设计的角度重新审视儿童的情感教育。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下, 情感的传达愈显重要。儿童书籍插画是儿童感知社会的重要帮手, 设计师若能关注孩子们的情感需求, 重视儿童的情感艺术培养, 在插画设计的创作中融入更多的情感艺术设计, 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昊, 张姝.插图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书籍设计的情感创作 篇5

一、文学艺术类书籍插画

文学艺术类书籍, 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散文、传记等。文艺类插画既有绘画的一般规律, 又具有它自身的特殊规律。创作文学插画之前必须理解作品特征, 这样将有助于提高插画的艺术性。插画毕竟是绘画和文学紧密结合的一种艺术, 要符合“插”的要求, 必须要吻合文学作品的内容, 加强读者与文学作品的联系, 成为文学作品的辅助者, 所以, 不是任何插画放上去就可用的。文艺类插画的创作, 首先要把握原著的主题和内容, 根据个人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运用适当的个人风格和表现技巧, 形象地再现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另外, 文艺类插画要选择书中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情节, 这样可以增加阅读的兴趣。

一般小说都要有插画, 但插画一般不宜太多。不是所有的故事情节都要画插画, 应该选择出那些典型的、有代表性、可塑性的情节来画。也就是说, 把故事中极其精彩的部分高度概括、提炼, 以极优美的形象、生动的动态、完美的画面表现出来, 让读者可以通过对插画的欣赏加深对文中内容的印象与理解。为诗歌创作插画, 要视其情况而定。短诗, 往往一诗一画, 称其配画。长诗, 可以一诗多画按情节绘制。没有意境和情调的诗歌插画, 如同一个人没有灵魂, 反而会影响读者对诗歌意境的融入与理解。散文与诗歌比较接近, 许多散文本身就是一首诗, 一首长诗。为散文创作插画同样是要根据叙述的内容, 选取最精彩、最易于用绘画形式表现的方面来绘制, 风格要与文字相一致, 同样要做到轻松自如、激情洋溢。人物传记则需要画家对原著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 根据原著中所描写的历史时代、人物形象、服饰道具、日常习俗、建筑环境等绘制, 赋予人物个性特征和鲜活生动的形象。

文学书籍插图的绘制, 必须具备绘画基础条件, 同时具有深刻的感悟力, 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而插图则是视觉的艺术, 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体验, 就很难用画面体现文学的内容。

二、科学技术类书籍插画

科学技术类书籍, 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门类。这一类插画以图解、说明为主, 要求准确无误地表现对象的特点、性能, 多以写实表现为主要表现手法, 具有严肃性、严谨性、科学性, 与文艺期刊的活泼性、随意性、艺术性大相径庭。但是在实际的创作当中, 我们可以在不违背这个大原则的前提下, 力求活泼, 这需要在绘制技法上下功夫。在创作此类插画时, 尽量做到线条流畅一些, 色调统一一些, 构图讲究一些, 变化丰富一些, 再适当安排一些尾花, 版式上多一点变化, 同样可以达到严肃中有活泼, 科学中有艺术的效果, 让读者能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科学的信息。科学技术类插画中的照片拼贴、电脑组合、材质运用、图表及印刷工艺等表现手段, 极大地丰富了其表现形式, 也扩大了科学技术类插画的传播领域。

三、少儿读物类书籍插画

在所有印刷媒介中, 插画被运用最多的地方是儿童读物。就少儿的身心发展过程来看, 他们学习的步骤是先从外在的形象开始, 尤其是尚未识字的幼儿, 他们靠书中的具体图画, 去对照自己的生活经验, 学习新的事物。因而少儿读物插画在少儿知识性学习上具有重要意义。

少儿读物插画以启发少儿心智、启迪少儿健康的审美意识为主要目的。少儿时期正是处于所谓的视觉年龄, 因此, 少儿读物对他们的视觉影响更为重要与直接。少儿读物中, 插画比文字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少儿不识字或识字不多, 主要是靠插画来深深地吸引他们的视线,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兴趣, 从而给予他们生动、形象、直观、愉悦的视觉感受, 培育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 而这些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的源泉。所以, 少儿读物插画一般使用夸张性、人性化、游戏性、幽默性等手法来创作。此外,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少儿读物在培育少儿审美经验上所担任的角色, 而这是经常被忽视的问题。我们目前的社会给予儿童优美的视觉享受越来越少, 有些作品形式较抽象, 或者内容太过复杂深奥, 超出少儿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 使少儿无从捉摸、把握和感受。因此, 少儿读物的插画特别需要具有孩子们喜爱、易于接受的特征。少儿读物的插画创作在插画的造型上要尽量去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 以夸张的变形的手法加以描绘, 使之变得更幼拙、更可爱、更生动形象。在色彩的处理上, 对比要强烈, 色相要鲜明, 色调要艳丽, 在表现手法上可采用装饰性较强的装饰手法, 更易被儿童所接受。

插图是体现儿童书籍设计的趣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引起儿童阅读兴趣的部分, 好的插图往往胜过千千万万的文字说明。儿童由于年龄小, 大脑发育还不够健全, 对事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很弱, 所以在儿童书籍里面, 都是一些直观简明的插图, “平面化”的图形、鲜艳的色彩, 生动有趣的物体形象, 搭配短小简易的文字。这样处理更容易被少儿所接受和喜爱, 有助于他们对文字的理解, 激发他们阅读学习的兴趣。不同年龄段儿童, 发展需求也是不同的, 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和理解思考方式都不同, 所以设计师应当根据他们不同的发展特征, 设计出符合不同年龄儿童需求的插图作品。9岁之前的儿童, 只有朦胧的知觉, 只能分辨一些方向。因此应该采用最简单的构图形式, 简易的物体形象在页面的中心位置, 让人一目了然, 少许的文字环绕在主题形象的周围。随着年龄的增长, 到9岁以后, 空间感、故事内容含义, 各方面的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 那么画面内容与焦点就可以增加, 文章的内容也相对变得复杂, 画面的形式感和趣味感更强, 人物也形象生动, 根据文章内容, 对主体物加上了想象的翅膀, 让儿童的思维放飞。

四、杂志类书籍插画

杂志是一种由多位作者撰写的不同题材的作品构成的定期出版物。不同的杂志其插画也是不一样的, 在此就时尚杂志、文化杂志比较分析而言。时尚类的杂志插图占据着页面最显眼最大的主要位置, 插图色彩也是鲜艳的, 文字围绕在插图的周围充当着配角, 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时尚杂志的封面人物突出, 插图的衣着服饰的搭配一般也都是当前最流行的时尚元素, 给读者直观的视觉冲击。看这类杂志的都是一些年轻的群体, 让他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翻阅杂志, 轻松娱乐, 不再陷入密密麻麻的文字中, 大量的插图也能缓解读者的视觉疲劳。而文化类杂志, 其页面就工整很多, 其插图的色彩也比较淡雅, 文字和插图的关系较时尚杂志的图文关系相比要严谨很多, 让读者感受到文化气息的沉静和优雅。此外, 许多刊物还安排了图题。所谓图题, 是指通过装饰文章题目来活跃版面、揭示文章内容、表达文章风格的图画。另外在文章末尾的空白处, 往往点缀一些小型的装饰纹样, 称为尾花, 这些尾花可以不与文章内容相关, 是纯装饰趣味的, 但在风格上一定要于文章格调一致。

杂志类插画的基本诉求功能就是将信息最简洁、明确、清晰地传递给观众, 引发他们的兴趣, 努力使他们信服传递的内容, 并在审美的过程中欣然接受宣传的内容。

摘要:书籍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文学艺术类书籍、科学技术类书籍以及少儿书籍、杂志等。不同类型的书籍插画创作的基本要求各有不同。

关键词:书籍,插画,类型,创作

参考文献

[1]陈澜.插图的世界[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8.

[2]毛德宝, 李莉.以时尚之名——新插图设计[J].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下一篇:转矩检测